三、实现希望

  • 群众们都发自肺腑地说:“我们眼睛没错,‘当家人’为我们带来了福音!”
  • 周敦勇说:“如今在我们村干部眼里,村民的事,再小都是大事!”
  • 程官村一位村干部回忆说:“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村长几乎不着家,全心全意扑在了上面……”

村官鞠躬尽瘁践行承诺

在2000年5月,段先灿进入贵州省凤冈县何坝乡鱼塘村工作。段先灿工作踏实,干群关系非常好,被群众称为贴心人。

在2004年底,鱼塘村委进行换届选举,村委作为全县“海选”试点村,段先灿在4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以80%的高票,当选为鱼塘村村委会主任。

通过不懈地努力,段先灿在任期内践行了自己在就职演说中向村民们许下的郑重承诺:

实现鱼塘村的三通:即路通、水通、电通。并搞好招商引资,为群众搭建平台。

在鱼塘村,一说起段先灿,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人民的贴心人,人民的好干部。

何坝乡鱼塘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十分不便,信息闭塞。

鱼塘村有546户,人口2345人,3000多亩耕地,且大部分属于三类田,即靠天吃饭。天不下雨,颗粒无收。一亩地只能收300余斤粮食,一无资源二无企业的村民们,人均收入不到400元。为维持生计,大部分劳力都外出打工。

自从2004年段先灿经过“海选”,当上了鱼塘村“村官”后,他就没有睡过安稳觉。

段先灿白天调查民意,了解民情。晚上则冥思苦想,寻脱贫致富之路。

“要想富,先修路!”在当选的第二天,段先灿就和村支部书记肖天相商量决定,召集村支两委所有成员开会。段先灿修路的想法提出来之后,得到全体参会同志的一致赞同。

于是,说干就干。在2005年,鱼塘村通村公路动工修建,修路占地遇到纠纷,段先灿就耐心地给村民做工作,宣传修公路的重要性。

通过段先灿耐心地动员和解释,很多村民认识到修路的重要性,很多占地纠纷随之纷纷化解。

段先灿白天都要到工地上去指导,和村民一起修公路。遇到纠纷,他通常是晚上抽时间去解决。有的纠纷要解决好几个晚上,才能解决好。有时,段先灿几宿都没有睡觉,但是白天仍然坚持到工地上,去参加修路的工作。

段先灿似乎从来没有厌倦过,工作热情很高。没有材料,段先灿就托亲戚找朋友,积极联系;没有资金,他就动员村民们,筹资一部分。

段先灿还亲自到乡里、县里相关部门,去找领导争取支持。风里雨里,土里石头里,段先灿的汗水,与乡亲们的汗水流在了一起。

一次,在修新桥到高家坡的通村公路时,段先灿得了重感冒,医生建议他休息一周。而他段先灿却只休息了两天,第三天就往村民们修路的公路上跑。

当段先灿刚到修路现场,投入到修路工作中时,天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顿时被淋了个“落汤鸡”。

回家后,段先灿的感冒加重,不得不在县人民医院,接受了20多天的治疗。

通过几年的公路修建,现在的鱼塘村,基本上寨寨有公路,家家能通车,全村人民都得到了实惠。

鱼塘村村民在段先灿的带动下,不仅路修通了,而且所有的村寨的自来水、电,都弄好了,真正实现了三通。

当时,鱼塘村的经济发展相当落后,如何才能彻底改变全村落后的现状,是段先灿一直思考的问题。

段先灿认真分析了鱼塘村当前的实际情况,他认为,要想彻底改变全村人民的落后现状,一定要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好经济。只有这样,全村人才有致富的希望。

当得知贵州茅台酒厂在外订购合同保价回收红高粱的消息后,段先灿利用春节放假的有限时间,不辞辛劳去茅台酒厂,找到相关负责人,谈了他的想法。

在得到茅台酒厂领导的大力支持后,段先灿立刻赶回来,给村民们讲种植红高粱的好处。

在段先灿的动员下,全村和茅台酒厂订立合同,共种植红高粱200亩,保底价每斤1.5元。假设每亩可收800余斤,一亩可收入1200多元,全村就可创收24万多元。

随后,段先灿组织全村的农村党员,又去遵义心连心食品加工厂联系,组织他们参观食品厂的情况,打算在鱼塘村,让村民冬天利用闲置土地,种植胡萝卜。

在段先灿和厂家的沟通中,最后和厂家定下了150亩的合同,保底价为每斤0.3元,厂家上门收购。

假设每亩收胡萝卜2000斤,按每斤0.3元计算,每亩可收入600多元。而且,还不影响第二年庄稼的生产。

这两大产业的引进,为鱼塘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海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贵州省余庆县小腮镇,原有22个村干部,通过“海选”,有14人原村干部胜出,8人被淘汰。“海选”之后,没有一人为此上访。

时任小腮镇党委书记的欧阳志宏说:

“海选”,真正选出了一批“想民主、会民主、能民主”的村官。

“海选”后,任桂花村主任的雷寿强说,他在竞职演说中,向千余村民做出了承诺:不当贪官、昏官、懒官,要做一个群众信得过的当家人;任职期内,要为群众办的实事:一要修好桂花公路;二要完成桂花小学危房改造……

雷寿强说:“从我当上村主任那天起,演讲承诺就变成了压力。为了完成桂花公路的改造,先后10多次向镇领导求援,与镇领导一起跑县交通局要指标,才争取了2.5万元的征地补偿。

这2.5万元资金,怎样才能公正补偿?村支两委分别在17个村民组,召开会议10多个晚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然后再通过村民代表会,通过了补偿方案,为此还设立村级理财小组,对补偿标准张榜公布……这样把权交给村民,让村民自治,才能使群众信任。”

“修桂花这条公路,我们盼了好多年。要不是‘海选’村官雷寿强得力,到镇里、县里跑来项目,不知这条路还要盼到何时哟!看来,当初我们投他的票没白投。”此时,正在桂花公路上做工的好几个村民,都这样说。

小腮镇中关村有一片500来亩的集体山林,以前村里以每年400元的承包费,包给个体管理,乱砍滥伐严重,村民意见很大。

在“海选”后,新的村委会按照群众的意愿,召集村民开会,决定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来管理。

时任村主任杨伦说,中关村还组建了两个经济实体:一是中关村采砂场,二是中关村苦丁茶加工厂,采砂场已投入运行,每年可创收14万余元。

小腮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罗诚,这样评价“海选”带来的变化:

“海选”,不仅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新的村(居)委会民主决策的质量、民主管理的能力和民主监督的意识。

野鸡坪村走上小康之路

多年来,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始终坚持“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实施能人工程带动与构建民主和谐促动”的建设思路,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路径。

地处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西部的野鸡坪村是侗族聚居区。这里曾因人多地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增收十分困难。

几年来,野鸡坪村通过强班子、壮队伍,抓特色、强产业,凸民主、促和谐,使全村仅第三产业年均产值达52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31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生态循环小康之路。

野鸡坪村大力实施“能人带动”工程,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农村党员与乡土人才的核心作用,调动了全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为了激活“火车头”的模范带头作用,玉屏侗族自治县以“两推一选和海选村官”等新的选举方式,配强了野鸡坪村级班子,实施了村干素质工程,并实行县委领导定期到新农村现场办公制度。

县政府还先后选派了县委党建扶贫工作队、新农村工作队,驻村指导建设,并选派了一名中层干部到野鸡坪村任副职。

2001年,野鸡坪村党支部书记姚沅军,带头经营农副产品、钢材等生意。

姚沅军在成了远近闻名的百万元户之后,他每年都无偿拿出两万多元,先后帮助本村的姚建平、吴绪海等60多户困难群众发展个体经济,使他们纷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在2003年,村主任杨秀荣带头发展豆腐加工致富后,把目光锁定在用豆渣养猪、猪粪发展沼气和种豆解决加工原料上。

杨秀荣先后带领姚源魁、姚本灿等群众,探索出一条“加工——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党小组一个战斗堡垒”,野鸡坪村对全村24名党员,进行了设岗定责管理。

同时,村党支部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党员风采”活动,即:

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展现政治风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现精神风采;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展现致富风采。

这些活动的开展,成功地带动了村里160余名群众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要想富,跟支部”。这是野鸡坪村麻栗榜村民组致富能手吴进在“两个双向培养”活动中,发出的由衷感慨。

在2003年,吴进靠发展养鸭致富后,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随后,吴进主动带领本村3户群众,承包了500余亩荒山,发展起桃李、枇杷、杨梅等经济林160余亩。吴进现在已成为党员中带领群众致富的模范。

野鸡坪村党支部齐抓共管,成为了群众信得过的村领导班子。

海选村官带出富裕文明村

多年前,在湖北省巴东县东瀼口镇,广为流传着一句顺口溜:“旧县坪,烂摊子,谁干谁得撂挑子。”

然而“海选”村官,几年村官做下来,不仅没撂挑子,而且还带出来一个富裕村、文明村。

旧县坪村海拔800多米,全村共有7个组1108人。在20世纪90年代初,因原任村委会干部外出打工,村委班子一度陷于瘫痪,旧县坪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无头”村。

没有了“领头雁”,村民赌博、打架、上访是常事,政府干部下乡,怕到旧县坪,外地商贩不愿进村。旧县坪成了当地党委、政府最头疼的“问题村”。

在2002年,旧县坪组织“海选”,陈沛甲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当时,陈沛甲家里经营着拥有10多万元资金的百货店,虽不能说是日进斗金,但日子过得也还舒适。

谁都知道,在旧县坪,要当好“村官”有多难!陈沛甲的心里也打过鼓,不少好心人也曾劝他别“犯傻”。但是,看着村民们期待的眼光,陈沛甲则义无反顾地挑起了重担。

村委会得有自己的办公地,实行挂牌办公。只有这样,干部、群众心里才会有村委会的位置,老百姓办事才方便。

上任伊始,陈沛甲决定先解决村委会无办公场所的难题。借全州“950工程”的东风,陈沛甲多次向乡政府部门提出申请,最后在旧县坪村二组,改建了建筑面积122平方米的办公室,实现了挂牌办公。

从此,村委会成了村里最热闹的地方,村里大小事务,都在这里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解决。村民之间的纠纷,也都乐于到村委会做个公断。

在2001年,旧县坪村因拖欠电费,被断了电。农网改造工程,也因无人领头而搁浅。

当上“村官”的陈沛甲,下决心完成村里的农网改造,让村民们尽快用上电。

少数村民担心收费不公、开支不明,有村民明确提出,不参加农网改造。

还有人说:“旧县坪的农网改造要成功了,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面对复杂的村情,陈沛甲并没有退却,他几次组织召开村民会议,耐心宣传农网改造的政策,终于赢得了大家的支持。

在农网改造中,村委会严格执行了国家电力部门统一制订的收费标准。需要另行收取的材料转运费,全村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事一议民主表决,由村民代表管账管钱,在群众大会上公开收支项目。

农网改造成功了,电灯亮了,电压稳了,电价降了。陈沛甲却变黑了、瘦了……

这时,扯皮闹事的少了,发家致富的热情高了,老百姓由衷地赞叹道:“陈沛甲,还行!”

村里的经济要发展起来,必须要有自己的支柱产业。在政府的支持下,陈沛甲组织村民发展板块经济,低山种柑桔、高山培育桑蚕,大力实行退耕还林。

没几年,昔日光秃秃的田间,便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桑桔。旧县坪柑桔,很快成为与雷家坪椪柑一样驰名的优质品牌,畅销省内外。

旧县坪桑蚕业和相邻的白泉寺村一样,与鹏程有限公司联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

腰包鼓起来的旧县坪村民们,脸上终于有了久违的笑容。

陈沛甲欣慰地说:“从2002年到现在,旧县坪村人均收入增加了800多元,实现退耕还林549.8亩,种植柑桔1148.1亩,新修村组公路8公里,改造移民公路3公里。旧县坪村已经实现了无安全责任事故,无计划外生育,无上访事件。”

谈到旧县坪村的变化,陈沛甲显得格外地高兴。

上坪村选出好的当家人

2005年1月15日,这天天气特别的冷,天上下着鹅毛大雪。20多年了,这里的老百姓开会,还从来没有这么齐整过,热闹过。

海选开始时,这里已下了一尺厚的大雪,1600名老百姓排队站在大雪中,认认真真地填写着每一张选票。

过去,选举都是事先定好候选人,再由村组干部背着票箱下乡,群众只要把票一投就完事。可是,有好几次选出来的人,却不为群众办事。

这次选举,村民们都不约而同地在大雪天里,继续等着,他们要等到他们真正盼望的结果,因为他们还有顾虑,群众海选出来的人究竟是不是作数。

票唱完了,村民们终于等到宣布结果:“马应模得票1600票,全票当选。”一听结果,村民们欢呼雀跃,顶着鹅毛大雪,才高兴地离去。这是他们为自己掀开的新的一页。

但是,马应模自己却感到出乎意料,因为他觉得退休回到老家后,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当村干部是年轻人的事,为什么选举我这个退休老头子?

可乡亲们却说:“他很正直,爱为老百姓办事,选他,我们信得过。”

在2003年1月,马应模从绥阳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

在县城有住房,子女们也安家立业。按一般规律,这种人退休后,都是享享清闲。可是,马应模刚一退休,就回到老家。看到那些坑坑洼洼的公路、堵塞的沟渠等,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就把晚年放在了为老家修渠补路之中。

老百姓说:“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的当家人。”

公路交通,曾经是制约上坪经济发展的致命关键。后来,上坪村通过多方努力,修通了到郑场、底坝和兴隆的3条公路。

可是,由于多年无人管护,有的被洪水冲毁,有的被挤占。靠近村寨的路段,被一些农户堆满了杂物。原来东风车可行的路,变得坑坑洼洼,只能过拖拉机了。

村民出门就是一脚水,到县城买几包化肥,会因没有一个驾驶员愿拉而感到发愁。此外,还因为涉及投工投劳、占地等老大难问题,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

马应模回来后,对三条公路沿线实地调查,然后又组织召开了19次群众会议。在2003年12月,他组建了公路管理协会,让村民自己来管理。

马应模被大家一致推选,当上了这个没有一分钱的会长。马应模跑市县交通主管部门,争取到3万元炸材款。随后,又组织群众对绥上公路、郑上公路,进行一次大的维修。

在指挥负责的同时,马应模还亲自清边沟、铲路面、铺石子。马应模退休后,回到老家一年多,就组织群众维修公路达10多次。

在2005年正月初一,马应模带领200多人,维修郑上公路和底上公路,一直干到大年十五才结束。

老百姓说:“我们这些年没修过路,不是因为没钱,主要是没有人领头。老马一出来,大家还不是没有一分钱,都是义务修路,可大伙心里挺热乎。”

乡村公路管护最大的难题,是被挤占蚕食,都是乡里乡亲的,谁也不愿说。

马应模当上公路管理协会会长后,带领德高望重的老人们登门上户做工作,并亲自拆除堆放的杂物和违章建筑物,终于使3条主公路畅通无阻了。

村民的肥猪、辣椒拉得出去了,化肥等生产生活物资,拉得进来。路好了,运费也低了。

在乡村,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矛盾之源,镇村领导大多为村民用水引起的矛盾而头疼。地处上坪的曹家沟水库,年年都因抗旱用水扯皮。

马应模根据用水的分布情况,挑选10多名有威望的村民,组建了水利协会。每到打水抗旱季节,这10多名会员,就轮流在水库和沟渠上协调用水,从而减少了镇村领导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村学校的周边环境治理,历来是一个难题。上坪小学由于没有围墙,附近的村民趁机到里面摆摊,乱搭乱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

马应模连跑县里10多趟,得到2.34万元的资助,帮助学校建起了围墙,有效地净化了环境。

上坪村一直没有一间像样的办公室,多年来,都是谁当领导谁家就是办公室。由于没有办公室,一年难得开一次会,村组织的作用难以体现。

马应模又四处奔波,得到3万元的补助款,可要修一栋楼还远远不够。马应模又采取个人捐助和群众投工投劳的办法,使修造工程顺利进行。

在修建中,从设计到购料,马应模都要亲自监管,严格把好质量关。马应模天天冒着烈日酷暑,在工地义务监工。大家都说,老马建自家的房子都没有这么辛苦。

经过几个月的苦干,在2004年,他将一栋造价为5.7万元的办公楼交给了村委会。这时,马应模还不是村里的成员。

马应模自从被村民海选为村委主任后,在以村民增收、公益事业发展为工作重心的同时,把村干部如何依法行政、转变作风、提高素质、服务村民等村务,纳入了议事日程。

村里实行了坐班制、首问制,村民们随时在村办公室里找得到人。村里有了好的当家人,民心顺了,上坪村处处有了欢快的笑声。

以实际行动履行竞选诺言

浙江省德清县武康镇五四村,是德清县2005年村级班子换届“海选”的试点。

从2005年4月初,有关部门就开始组织村民,学习有关村民委员会的条例等文件,在党内外进行广泛地宣传发动。

在“选好种子种好田、选好班子村民富”的口号下,4月中旬,五四村村民选出了村党支部委员会。4月下旬,又顺利地选出了村委会班子。

由于充分发扬了党内民主和村民民主,支部和村委会新领导成员,既感到光荣,又感到压力。

为此,他们不忘党的宗旨,从一滴一点做起,做好村民的公仆。

新班子上任一个多月后,就做了许多实事。

一是购买春蚕种。在2005年5月初,正当春蚕发种时,有位村民要求增加蚕种。

此时,德清县内无多余蚕种,怎么办?村委会副主任沈月毅通过多方联系,终于在桐乡市蚕桑站,联系到还有蚕种。

于是,沈月毅就立即骑摩托车,赶到了百华里路搞到了蚕种,满足了该村民的要求。村班子的工作作风,极大地感动了村民们。

二是解决困难户破房屋。五四村九组,有位村民因糖尿病加白内障,成为了村里的特困户。其住房破旧不堪,眼看梅雨季节就要来临。

村书记沈国文,跑镇上县里,为这位村民家办理了低保。并筹资5000余元,给他的破旧房,进行突击翻修,使这户人家住上了安全屋。

三是帮助残疾退伍兵。五四村有位50岁的村民,是上世纪70年代的退伍兵。他因身患疾病,不能劳动,而毛病却经常复发。

在一次老毛病又发作时,村主任陈小兴得知后,立即亲自陪同,送湖州专门医院治疗。病愈出院时,村里又通知车接回村。并且,在日常生活上,村委会也给予了周到的安排。

这位残疾退伍兵逢人就说:“没有村集体和村干部的照顾,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村干部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对乡亲们的诺言。

新一届村官做村民贴心人

2005年5月,广东茂名市茂港区羊角镇爱群村进行换届选举。在这次选举中产生的新一届村官,千方百计为村民办实事,让村民得到了实惠。

村民在高兴之余,齐声称赞新一届村官是村民的贴心人。

爱群村是一个有7000多人口的行政大村,地处茂名市区城乡部。

在过去,由于种种原因,爱群村的领导班子作风比较涣散。而且,总是承诺的多,兑现的少。对此,村民很有意见。

新一届村官上任后,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

村委会筹集资金50多万元,购进红砖100万块,水泥200吨,每天出动100多名精壮劳力,兴修水利。不久便完成了主干渠硬底化工程,并代交村民拖欠的农田灌溉水费3万多元。

同时,村委会还集资为爱群小学建起一栋二层9个教室的教学楼。

此外,还投资70多万元,建设粤西地区村级一流的文化娱乐中心,造福子孙后代。

村委会还筹款将茂名市自来水,引到辖区的43条自然村,让村民用上放心安全的自来水。

村委会还积极鼓励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农民个人出资的10元,由村委会负担5元,共3.5万元,解决了7000多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爱群新一届村官,时刻把村民的冷暖记挂在心间,给予困难的村民无微不至的关怀。

爱群村的李亚婆,年逾70,老伴前几年离她而去。李亚婆无儿无女,因此她就成为了五保老人。

村委会将李亚婆列为重点关怀的对象,在上级拔给生活费的基础上,村集体还给予定期的补助,经常派人前去探望和料理家务。

一天深夜,李亚婆得了急病,生命垂危。邻居赶忙将情况报告给村委会主任李亚星,李亚星立即带领村干部将李亚婆送到羊角医院治疗,因为送去及时,李亚婆很快就转危为安。

随后,李亚婆逢人便说:“爹亲娘亲,不如村官恩情深。”

村务公开,计生、殡改、征兵、发展企业等工作,爱群村走在了茂名市的前列,被评为市、区、镇先进单位,村妇联被评为广东省妇女工作先进单位。

爱群村官办的一桩桩一件件好事实事,获得上级和村民们的普遍赞誉。

村官以实际行动换得民心

2005年5月,云南大理州祥云县程官村,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已接近尾声。

此时,全村400多户村民的内心,多了一份期待和好奇。他们希望迎来的是一届能干事、办好事的村两委班子,好奇谁将带领大家致富,担起推动程官向前发展的重担。

然而,答案一公布,程官村就像烧开的水一样,沸腾起来。

“什么?让一个外乡人来当村长?没搞错吧?”村民们纷纷议论。

冯先国从群众流露出的眼神中,看到了“不理解”、“不信任”,甚至还有“反对”。

当选后,在回家的那晚,来自修文县六广镇的冯先国,失眠了。

回想起当时的情形,冯先国印象非常深刻。冯先国说:“当初,群众的反应让我有些始料未及,但我还是鼓足勇气,面对群众做出承诺:‘如果为群众办不成一件实事,我冯先国自动辞职走人!’”

从那一刻起,冯先国便下定决心,寻找机会证明自己。

上任后不久,冯先国把心思全扑在了“如何为民办实事”上。

白天,冯先国多次召开村民大会,细心听取群众和其他村干部的意见和想法,做好记录。晚上回去,再作认真地梳理。

同时,冯先国从前任村长移交的材料中,反复进行研究,寻找开展工作的突破口。终于,在孜孜不倦的寻找中,冯先国找到了机会。

冯先国将“为改善村民出行条件,建议对通村道路共大路一段,实施水泥硬化改善”,列为上任后为群众办理的头件实事。

为促成道路改建工程的早日动工,冯先国多方筹集资金。

参加当时筹资工作的一位村干部回忆说:

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村长几乎不着家,全心全意扑在了上面……

冯先国为工作表现出的尽心尽力态度,到现在都让这位村干部感动不已。

修公路在2006年6月动工,9月就投入使用,短短几个月时间,程官村村民走上了宽敞平坦的马路。

村民们开始对这个外来“村长”刮目相看了。村民说:“以前,这条大路又脏又烂,现在好了,变成了方便大家出行的好路。嘿!我们的冯村长,看来是个会办事的主。”

身为一村之长的冯先国,除了要当好带领群众致富、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还要当好化解群众矛盾、团结干群关系的“管家婆”。

在得知村民钟得万家媳妇,和公公正在闹别扭,冯先国不下10次,到他家进行调解。每次都是“媳妇家”劝完,又往“公公家”跑。

看到冯村长为这点小事,跑上跑下的,并且如此细心、热诚,大家都很受触动。

原来,钟家的矛盾是由土地纠纷引起,冯村长便采取双方“退让解决”的方法,公平合理地解决了问题,妥善化解了钟家“因地而起”的矛盾。

事情的圆满解决,让曾经质疑冯先国能力的钟得万一家深深地折服。他们都对他的办事能力和认真对事、真心对人的个人处世魅力表示敬佩。

此后,每当冯先国路过家门口,钟家都热情邀请村长到家里来“歇歇脚,喝口热茶”。为此,冯先国感到内心暖融融的。

宣优村干部开展挂钩帮扶

2005年,在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宣优村村民的推举下,该村村民彭思陶,以高票当选为宣优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走马上任后,彭思陶考虑到,要想让乡亲们快速地富起来,必须先修路。于是,彭思陶个人带头捐款8000元,同时动员在家和在外乡的村民们踊跃捐款。

在彭思陶上任后的第二个月,圩镇到宣优村长2.5公里的水泥硬底化村道建设,便如期开工了。

几年来,宣优村共投入村道建设资金240多万元,全村4条主干道共8.8公里,全部实现了6.5米路基。基本上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在抓村子经济建设的同时,彭思陶因感到当年在外,常因为文化水平不高,而错失良机的教训。于是,在上任伊始,彭思陶就把发展教育,当作一件中心大事来抓。

彭思陶在担任村干部后,每年筹资2.4万元给村里小学代课教师,每人每月200元补助,提高他们的待遇。

此外,彭思陶还倡导成立奖教奖学金。

2004年,在彭思陶的协助下,宣优村引资112万元,兴建了高标准的宣优小学教学楼。

同时,彭思陶和村委一班人还筹集3万元,向群众征集了611平方米的土地,建学校球场,并对学校环境进行美化绿化,改善村学校的办学育人环境。

村里21户贫困户的脱贫问题,一直是彭思陶考虑要解决的问题。为寻求致富门路,彭思陶主动向镇农业技术服务站技术人员请教,并把农技人员请到村里,给贫困户开农技课。

针对这些家庭的实际情况,村委会还尽力对他们予以特殊的帮助,解决他们在生产启动资金和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同时,彭思陶还以身作则,挑选了3户最困难的贫困户,进行挂钩扶贫。彭玉新就是彭思陶扶贫对象中的一户。彭玉新的妻子在2003年4月病逝,这使这个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彭思陶自己掏钱,帮助彭玉新处理后事,并为彭玉新的子女垫付了所有的教育欠费。同时,他还承担起这些孩子的学习费用。

在彭思陶的带动下,村“两委”的干部都积极主动地挑选贫困户,开展挂钩帮扶。在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宣优村的贫困户收入,有了较大地增加,生活逐步有了起色。

村官只要心中有百姓,就会成为为群众办实事的好的当家人。

海选村官帮助农民增收入

在2007年,四川省宜宾县金鸽村村民刘金胜,在村官述职大会上曾说:

金鸽村原是一个“空壳村”,存折上无资金积累。我将团结村两委会成员在3年内使金鸽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刘金胜在村官述职大会上说后,不到4个月的时间,就引来企业4家。其中一家落户,投资100多万元,销售优质鸭6万多只。

在2007年,翠屏区金坪镇13个村和一个中心社区,对村官进行“海选”上任。一批年富力强的村官在海选过程中脱颖而出。他们纷纷表示,要为带领村民奔小康而努力。

要想早日过上小康生活,村支书、村主任是“三农”工作的排头兵。

民强村村官李映洪、万牛平,利用该村离宜宾市不到5公里,内宜铁路、内宜高速公路横穿村境内的有利条件,先后招商引资进场落户近10家。

最多一家企业投资7000多万元,不但解决了当地就业人员600多人,而且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也从过去的2000多元,一跃涨到了4000多元。

被群众“海选”的青叶村村主任的赵善春,与村支书张清华协调配合,先后新建叶家坝一条农民新街3000多米长,投资3000多万元,住户达到500多家。逢场天高峰,营业额可达200多万元。同时,打造原生态李子基地2000多亩,新建和改建村级公路7公里多。

与此同时,把年产40多万斤的水果,运往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大城市批售,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时任镇党委书记的刘四清说:“为了把这次群众‘海选’信得过的村主官,培养成新农村建设第一线的尖兵,镇党委、政府对他们进行了组织理论培训,组织部分村官去先进乡镇参观学习,开展比、学、赶、帮、超等一系列活动举措。”

刘四清还强调说:

这样,不仅让他们有带领村民奔小康的决心,还努力让他们具有有带领奔小康的方法和条件,以及环境。

果里镇村官论业绩比贡献

在2007年,山东省桓台县果里镇进行了第九届村“两委”换届,43名新当选的一把手,绝大多数是致富能手,个人经济状况比较富裕,多人拥有比较高档的私家车。

这些“村官”上任后,没有比阔气、比排场,而是在如何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暗暗较上了劲,把改善民生当成任期内的头等大事。

在2008年,果里镇党委、政府,要求各村每年至少确定实施一项民生项目,并出台了财政扶持政策,调动起全镇各村为民办实事的热情。

不仅经济强村确定了多项为民办实事内容,就是经济条件稍弱的村,也不甘示弱,都在因地制宜、力所能及地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村官”们为了办好实事,多方筹措资金,不少“村官”甚至先自掏腰包,垫付了个人积蓄。

时任果里镇凤鸣村党支部书记的于克诚在为民办实事中,个人垫付资金20余万元。

在集体经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于克诚会同班子成员,确定了2009年要办成的4件事实:供电线路改造、水净化设备安装、建成沼气池专业村、爱心家庭寄养基地建设。

不久,投资两万元的线路改造工程,就宣告完工。投资7万元的水净化设备安装完毕,并开始向村民免费供应净化水。

“村官”们在论业绩比贡献中,各显神通。玉皇阁村和东付村,只有一河之隔。

在2008年,玉皇阁村投资30余万元,对村内的主要道路,进行了翻修。2009年,玉皇阁村又投资20万元,对其他道路进行整修。

看到邻村的变化,东付村党支部书记王绪明也不甘落后。

东付村委会确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以改善村容村貌为主的办实事内容。他们投资26万元,在道路两侧,铺设了高标准的花砖,使昔日柴草满街的现象,得到了根治。

在新一届村官们的带领下,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余庆县村官切实取信于民

贵州省余庆县“海选”村官,用实际行动,积极兑现承诺,解决群众急盼的问题,切实取信于民。

在第六届村民委员会选举中,一批“村官”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了竞职演讲和竞职承诺,得到群众的信赖。

如何践行诺言,成为“村官”们首要考虑的问题。“村官”们认真开展调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了工作方案,把握轻重缓急,坚持上下联动,协调各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状态,积极兑现承诺,坚决不开“空头支票”。

被村民称为“项目村官”的关兴镇关兴村委会主任张国礼,在上任后,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了项目库,争取了20口水窖项目,发动农户筹资4000元,解决了58亩水稻的灌溉问题;争取资金5000元,解决3000元,发动群众筹资1500元,修建桥梁一座,拓宽维修公路一公里,解决了群众肩挑背驮的困难;争取资金8900元,购置了微机和办公桌椅,改善了办公条件;争取资金43余万元,修建关兴小学教学楼,为九老小学修建了200平方米的教师宿舍和运动场,营造了拴心、留人、创业的良好环境。

敖溪镇指挥村河柿湾组有35户农户,在桐梓坪有100多亩耕地,由于交通不便,耕种全靠肩挑背驮,既耗时又低效,导致村民负担过重。

当地群众已酝酿10余年,准备修路,但终因耗资过大而搁浅。

指挥村委会副主任兰勇,在竞选时就表态,要为指挥村的近30条通组公路每条投入足额资金,切实改善当地交通条件。

2008年1月,兰勇走马上任20天后,就毫不犹豫地捐资1000元,发动村民筹资4000元,投工700余个,新修公路2.5公里,为农户运送农用物资,采摘烟叶、收割庄稼提供了方便。

为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兰勇还引进资金,建起了投资180万元的畜牧养殖小区。

什字村主任毛久远,承诺完成全村多处断头公路修建。上任后,毛久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组织村民新修旗鼓坝、桥边到林坪、干田坝到岩上3处断头公路,共3.8公里,改变了过去虽近在咫尺、车辆却相互不往来的现象。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南村领导带领群众致富

广西兴业县大平山镇南村,在2008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以选好配强高素质的村“两委”领导班子为目标,选出了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新一届村“两委”班子。

新班子上任以来,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的作用,坚持解放思想,不断开拓创新,谋划新思路,描绘新蓝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南村把“打造高素质班子队伍”,作为工作重点来抓紧抓实。

一是选准班子,筑牢堡垒。2008年,在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由群众自主投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

村经济能人陈昭勇,是一位依靠养鸡、养猪,走上致富路的普通党员,年纯收入5万元。在村党总支部换届选举中,陈昭勇高票当选为村支书。

陈东是一位年仅41岁,承包有村林场1000多亩、开有一个石场的村经济能人,年收入15万元。

陈东率先走上致富路,他对村里的公益事业,十分热心,在群众当中有较高的威信。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陈东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7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2.3岁,高中以上文化的5名,占71%。

二是强化村干部学习教育。新班子上任后,每月定期组织村“两委”干部学理论、学业务、学科技,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领导班子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本领,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

新班子力求使全村的党员干部,人人都有一技之长,个个都有一个致富项目,成为广大群众技术上的指导人,项目上的引路人,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南村民兵营长田家伟,拥有一个年孵化鸡苗200万羽的孵化场,年产值200多万元,是兴业县唯一一个拥有私家宝马车的村干部。

田家伟的成功,大大鼓舞了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在田家伟的带领下,南村有300多户群众,发展养殖致富。

三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新一届村领导班子产生后,认真制定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村民小组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加强村民自治组织的规范管理。

四是发挥党员表率作用。通过开展党员联系村务、“一对一”帮扶、“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以好的党风带好民风。

南村村“两委”班子,坚持以民为本,一心为民谋福利。通过实施“三项工程”,切实为群众解决“急、难、盼”事情,全力构建和谐新农村。

一是实施“阳光”工程。作风民主,尊重民意,注意工作方法,是换届后,村“两委”干部的一个显著特点。他们都是经过严格的民主程序,推荐选举上来的,知道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自于群众。在工作中,村干部更注意发扬民主,尊重民意,善于用说服教育、示范服务的手段,来推动富民强村工程的开展。

村委会积极推进“阳光议政”工程,对本村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按“学、述、评、议、审、定”的程序,做到大事议、小事提,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如在建设环村水泥路之初,为了充分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综合民意,村干部逐家逐户,开展摸底调查,反复走访群众,共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300多条,为环村水泥路建设,奠定了群众基础。

二是实施“民风”工程。由群众对党总支部、村委会和党员,开展实绩评议,推行“民风”工程。

自开展“民风”工程以来,南村无越级上访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隐患,形成了群众安居乐业、人人和谐相处、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是实施“亮化”工程。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积极想方设法为群众解决行路难、娱乐难等问题,完成了6个新农村建设项目,深得群众的好评。

在村“两委”换届前,南村环村路一直坑坑洼洼。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出行和农产品的流通,成为村民致富的一大“瓶颈”,群众的意见较大。

新村“两委”上任后,启动了环村路建设。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采取“政府投一点,能人捐一点,群众出一点”的方式,多方筹集资金130万元,建成了环村水泥路4.8公里。

环村路虽然硬化了,可是,由于没有安装路灯,晚上一片漆黑,给村民出行造成不便。

于是,村委又组织筹集资金3万元,启动亮灯工程建设,装路灯30盏,线路总长3000余米。经过紧张施工,在2008年4月,亮灯工程完工。

一到晚上,30盏灯把全村映照得通明,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南村的路灯,也同时照亮了村民的心。70多岁的陈大爷说:“灯亮了,我们再也不用担心摔坏了,我们晚上出行方便多了。”

完善了环村水泥路建设后,村委会又立即上马,重建西江桥项目。因为有了群众的热情参与,从筹资到建成,仅用了23天。

村民捐资多则2000元,少则500元。其中一位石场老板捐了5000元,一个在外面打工的群众,听说要修桥,还特意寄了8500元回来。

在动工的时候,所有群众都自发地来帮忙。尽管是农忙时节,但是村民们以集体利益为重,积极主动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在建设村科技中心过程中,村“两委”班子以身作则,每人垫支,多则一万元少则2000元,用于装修科技文化中心。

村民们也是踊跃参与,自愿帮工,仅用了一个星期,就完成了整项工程。

完工后,由于中心没有任何设施,大家又自发捐赠,村经济能人和热心村民,主动捐赠了空调一台、电脑6台,沙发、办公桌等28套。

一时间,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善,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树立了更高的威信。

“带领群众致富”,是南村“两委”一班人的共同心愿。为此,村“两委”班子大胆创新,立足本村的资源优势,积极谋划经济发展思路,开拓出了一条以种养为主导,结合农产品订单产业的发展道路,实现全村做大做强富民产业,确保农民增收。

一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新班子上任后,把村里的3000多亩集体山地,承包出去,为村里增加经济收入10万元。

二是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从外地聘请了农业专家,到村里开展技术讲座,带动群众管护好现有的800亩荔枝、龙眼等优质水果和700亩茶叶。

同时,发动群众种植法国豆400亩,扶持村民群众发展养鸡、养猪产业。村里还建有茶叶加工厂一家,制衣厂3家。

三是发展订单农业,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班子上任后,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壮大规模,打造品牌,开拓市场,促进农业发展。带领本村党员干部拓宽增收渠道,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结合本村土地肥沃,土质特别适宜种植蔬菜的实际,确定了发展蔬菜种植为本村经济增长的突破点。

村委会联系了玉林市绿源蔬菜公司,发展订单农业,发动群众发展规模化蔬菜种植。

村干部率先示范,每人5亩以上,并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帮带”活动,主要种植白菜、潮菜、豆、瓜果等果菜。

此外,为了更好地解决蔬菜销售问题,村委还专门培养了一支30余人的果菜经纪人队伍,他们活跃在省内及广东、云南等地,从事蔬菜购销活动,吸引经销商签发订单,大大激发了群众发展果蔬生产的积极性。

生产的发展,经济的增长,进一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村官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2009年7月10日一大早,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谢村社区主任周敦勇就接到让他到街道开会的电话。

正当周敦勇拎着包,准备出门时,居民陈正友找上门来说,家里近一亩的秧苗突然枯死,原因不明。

周敦勇一听,当即决定让副主任替他去开会,自己则带着农科人员,随陈正友直奔田间地头,仔细察看秧苗“病情”,找出枯死原因,传授防治办法……等忙完这些事情后,已接近晌午了。

为了村民的秧苗,连上级会议都顾不上参加!这在以前还是很少见的。

周敦勇说:

如今在我们村干部眼里,村民的事,再小都是大事!为啥?村干部都是村民们一票一票地选出来的,当然要为村民办事。

如果咱们“村官”不把村民的事当回事,村民就很有可能把我们选下台!

推动村干部们“眼睛向下看”的主要原因是,南京市在全市农村基层组织中,首推村干部“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创新制度。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多年来,南京市390多个涉农社区委员会、610多个村民委员会的2100多名“村官”,全部通过农村近百万党员、村民的直接“海选”,走马上任。一批自身素质高、清正廉洁形象好的优秀农村党员脱颖而出,迅速成为发展村级经济、带领村民致富、为群众办实事的“领头雁”。

雨花台区板桥街道一位“村官”说:“最难逃过的,莫过于群众的眼睛!咱们村干部天天生活在村民当中,一旦在经济问题上,有什么不良苗头,村民们第一个就会发现!”

时任南京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的龙翔说:“科学选人、公正用人,是源头防腐的良药!只有党员、村民们手中的选票,能够决定‘村官’们的进退去留,这样的民主监督才最有力!而且,有了这样零距离、全天候的监督,‘村官’们只有依法用权、公正用权,否则就会被大家罢免下台!”

自推行村干部“两推一选”等创新制度以来,全市与“村官”有关的信访件、违纪案件数量逐年下降,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却一年比一年迅猛,农民的腰包也一年比一年更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