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岸共创双赢

  • 台商叶惠德说:“从创业的第一天起,我就陶醉在天天有收入,天天有钱赚的乐趣中。”
  • 叶惠德说:“祖国大陆幅员辽阔,市场实在太大了。”
  • 台商王任生笑着说,“河南是我的家乡,为家乡多做事情是我的责任。”

龙凤从大陆飞向世界

2006年4月14日,首届两岸经贸论坛在北京饭店隆重开幕。在这次盛会上,台湾派出了有工商企业界、学者专家,民意代表共170多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上海市台协会长、“龙凤”集团老总叶惠德就是其中的一位。

叶惠德1951年出生于台湾高雄,他第一次到大陆是1991年11月。

第二年邓小平南巡后,当他看到整个上海都在宣传“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发展才是硬道理”时,马上联想到自己在此投资可能会发生的兴旺景象。于是,他经过台湾“投审会”的审查,带着首期330万美金来到上海,开始了他的大陆投资,在上海建立起第一个工厂。

叶惠德小时家境贫苦,父亲18岁时就从台南到高雄港当码头装卸工人。由于当时的货船装卸全靠人工作业,所以遇到下雨天就不能干活,而父亲是没有固定收入的,一天不干活,全家就一天没有钱,就经常要“挨饿”。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小,叶惠德的心里就有一个意念,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多赚一点钱,让父母亲和这个家早日摆脱贫穷。叶惠德共有7个兄弟姐妹,因为家境贫寒,其他兄弟姐妹的学历都不高,唯有叶惠德从小聪明伶俐,读书刻苦用功,成绩好。其父母对他“网开一面”,原则上是“只要你能读,我们再辛苦也让你读”。

依靠坚忍不拔的毅力,叶惠德在台湾逢甲大学电脑系读到本科毕业。

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叶惠德在学校读书的时候,一到寒暑假就去在台南的姐夫家打工。姐夫开了一个做面条、水饺的作坊,顾客多半是乡邻乡亲。

日子一长,叶惠德对做水饺的整个制作过程就非常熟悉。

大学毕业后,叶惠德本来可以去台湾政治大学研究所的电脑中心工作,但是薪金只有5000元新台币。他想到薪水这么低,一辈子都不会有钱,于是又到他姐夫那里干了两个月的活。在那次干活中,他决定放弃电脑做水饺,离开姐夫到高雄闯天下。

带着6万元的本钱,叶惠德开始了在高雄的艰苦创业。他把家里的客厅当饺子工厂,晚上做饺子,白天卖饺子,没有雇一个员工。由于基本上没有支出,初创时期的利润还相当不错,几乎是卖一赚一。

为了发展事业,他做了水饺后还到学校、单位、机关请大家试吃,然后给每人一张卡,里面有订购的电话号码,顾客一打电话他就送过去。许多顾客不知道他就是老板,还常常塞小费给他。

在台湾,到了22时,叫水饺的客人很多,这些食客一般都叫100个水饺,大概是80元钱。而叶惠德总是会拿到100元钱,这是客人给他的小费。叶惠德回顾说:“从创业的第一天起,我就陶醉在那种天天有收入,天天有钱赚的乐趣中。”

就这样,叶惠德的饺子事业一天天在成长。1884年,他在经过了7年的艰苦创业之后,终于摆脱了家庭作坊的生产形式,盖起了第一个工厂。1987年,他生产的冷冻的食品开始外销到日本和美国。1989年,叶惠德在台湾盖起了第二家工厂。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台湾经济开始减慢,市场趋于饱和,竞争越来越激烈。叶惠德凭借长期做销售业务的敏锐嗅觉,感到在台湾只能如此而已,没有大踏步前进的条件。但是,看到那犹如雨点般的饺子生产线,他开始为市场而忧愁。叶惠德夫妇想来想去,要发展只有出去投资。去哪里?去爱吃饺子的人集聚的地方!

为此,叶惠德夫妇到过许多华人集聚的地方,像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等等。经过考察后比较,他们最后还是选定了祖国大陆,感觉到这边来才是未来发展的最好地方。

叶惠德说:“当时我们看中了大陆的四个方面:第一个是同文同种;第二个饮食习惯相同;第三是有13亿人口;第四个尤其重要,那时候的中国刚刚开放,未来的市场很有活力,整个中国好像一部大机器,正在运转起来。”

叶惠德到上海后,1992年10月破土动工建工厂,1993年9月18日就投产销售了。当月还剩下12天,营业额高达35万人民币。

在谈到当年的情况,叶惠德眉飞色舞地说:“我们当时卖的价钱是很高的,记得当时‘亚新’、‘美心’卖的水饺是500克2元5角,我们认为自己的产品品质好,280克就卖了3元5角。第一个月营业额35万,第二个月100万,第三年就超过了4000万了。记得我当时和沪方签意向合同的时候,分析的是希望5年能够达到4000万,结果居然第一年就超过了4000万。1994年,我们把上海做的产品销到北京,在北京卖得也不错。于是,我们1995年在天津建了第二个工厂。天津生产的产品主要销往北京、天津、华北、山东、东北。”

叶惠德说:“祖国大陆幅员辽阔,市场实在太大了。所以我们‘龙凤’在大陆的上海、天津、成都和广州开了4家工厂,设立34个分公司开展销售业务。近年来,在速冻食品行业里,我们的生产占有率始终是第一。”

此后,叶惠德在大陆的第五个、第六个工厂也已经基本建成。其中第六个工厂厂区占地100多亩,第一期的建筑面积为两万平方米,车间完全是封闭性的,所有设计和条件都会达到国际标准。这个主要是外销任务的工厂是“龙凤”将来股票上市,用以引导资金投向的一个项目,是为了让这个项目扩充“龙凤”的产品线和生产量。

“龙凤”2002年的外销数量增长了200%,每个月都有10个以上的货柜运到日本、美国、新加坡、英国、加拿大等。

2001年8月,叶惠德的“龙凤”公司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翌年4月,“龙凤”申请进入了为期一年的辅导期。

2003年11月18日,再任上海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的叶惠德在描述“龙凤”的发展战略时,满怀信心地说:

“龙凤”集团的股票即将上市。我的下一步目标是在大陆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从事优质、高效、无污染的农产品生产;设立中式速冻连锁店,让顾客在家里家外都可以尝到龙凤的美味!

在大陆开创传奇人生

王任生是台湾东裕国际集团董事长、台湾“中华银行”监事、台湾“全国商业总会”理事、河南省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郑州台商协会会长。他年近古稀,却依然神采奕奕,思维敏捷,谈笑风生,一身白色的衬衣、深色的领带,不但不给人一点沧桑感、老迈感,反更衬托出他的成熟,稳重与洒脱。

20世纪90年代初,祖籍河南的王任生决定在家乡投资,由制造业起步,又成功跨行业经营零售业。

1997年11月,王任生经营的丹尼斯百货开业。丹尼斯是国务院审批的两家台商百货零售企业试点之一。

在当时全国百货零售业很不景气的情况下,丹尼斯异军突起,积极引进大卖场业态,并于1998年6月27日开设郑州市第一家量贩店,开创了百货与量贩错位经营的多元模式,向郑州市民展现全新的消费观念和都市时尚,得到消费者的强烈回响。

丹尼斯一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高速增长,至21世纪,已成为集百货、大卖场、便利店与物流配送等业态为一体的零售业集团,2005年营业额继续居省同行业首位。

王任生1935年出生于河南新安县的一个村庄里。1949年,13岁的王任生为寻找父亲一路漂泊去了台湾,此后就读于台湾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王任生从事了18年的教学工作。35岁那年,他辞去了教师的工作,做起了生意人。碰巧的是,由于他的一位学生家长认为王任生有领导企业的能力,就把他聘为这家工厂的厂长兼业务经理。从此,王任生踏上了漫漫从商路。

刚开始经营圣诞灯串的制造及推销,对于原来从事教育事业的王任生来说是个完全陌生的行业。提起当时开始创业的情形,一直很多年后,王任生仍然记忆犹新。

在商界的多年打拼之后,历经艰辛,王任生终于成为了东裕集团的董事长。有了这段有点儿类似电视剧情节的传奇经历,在外人眼里,王任生本人自然也有了传奇色彩。据说当时有这样一种说法,在1985年左右,台湾灯串占美国市场的90%,其中三分之一为东裕的产品,因此王任生也被业界人士称为“圣诞灯王”。

王任生后来说:“因为我本身原本是做圣诞灯的出口,这个行业我做了30多年。在这30多年间,我在这个行业的美国的市场,一直是占据市场第一名的位置。在美国的市场四分之一是我做的。这是一个劳动密集的工业,用的人也比较多,有两万多人。后来,我又把生意从台湾做到了泰国。再后来,我回来看到家乡更需要手工艺品的工作。所以就把这个工厂迁回来了。”

1990年,王任生为母奔丧回到了久违的家乡河南新安县。1991年,王任生和他的公司一起转进大陆:他先在洛阳设立了河南东裕电器公司,以做圣诞灯起家,继而又在深圳设立了中裕电器公司,生产灯串。

1997年,王任生模仿台湾“好又多”量贩超市的模式,在郑州市人民路投资建设了占地5.3万平方米的丹尼斯百货公司,搞起了量贩超市,一时生意兴隆。

从教书先生到生产商,从生产商到涉足商业百货,可以说,王任生每走一步,都是一种新的尝试,谈起这一切,王任生总喜欢用一句相同的话来表达“路是人走出来的”。

然而,王任生选择在商都郑州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也不是轻而易举就做出的决定。他在河南洛阳投资办电器厂期间,对郑州市场考察了近一年半后,才开始了自己的商业投资计划。

可是,当丹尼斯在人民路开业之初,并没有被业内人士看好。当时有好多人问他,为什么会选择在去郑州开商场呢?王任生认为,当时郑州刚刚经历了著名的“商战”,如果当时对中国商业发展多少有些关注的人,都会知道这个故事。

而他发现经过了众人皆知的“商战”之后,在郑州,仍然有一群消费者会到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甚至到国外去采购,这就说明商战硝烟散尽后的郑州市场仍然有很大的空间,凭着自己在台湾几十年的经验,他感觉郑州的商业还是“略有逊色”的,毕竟在废墟上重建是能最快见到成效的。而在商战的废墟中杀进郑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就这样,他在商都开始了自己商业王国的建立。

“在开丹尼斯之前,我虽然没有直接做过百货业,但我的公司却是美国98家百货公司的供应商,通过和他们接触,我积累下不少有关百货业经营的东西。”

1992年以来,作为中原腹地的郑州,因其交通便利、辐射面宽等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外来投资者。自然有很多的台商到中原腹地的郑州来投资,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任生就此担起郑州市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的重任。

他说自己是河南人,愿意为在家乡投资办企业者牵线搭桥。丹尼斯一位中层管理人员说,郑州只要有招商会的地方,都会有王董事长的身影。

王任生也适时投资,在发展丹尼斯的同时,他还想涉足其他领域,比如说房地产。

丹尼斯2003年重磅推出“十大投资计划”,涉及总金额达11.2亿元。丹尼斯的投资计划一传出,便引起了当地业界的震动。

“十大投资计划”包括:郑州市上街店大卖场、郑州市人民店1号馆改造、郑州市人民店2号馆、郑州市花园店精品百货、郑州市二七店多功能综合广场、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仓储物流中心、郑州市郑东新区一项目、洛阳市南昌店综合百货、洛阳市中州店综合百货、新乡市综合百货。

截止2006年,当年承诺的大部分投资计划已经完成。在花园路与农业路交叉口,一个10多层高的精品百货丹尼斯花园店拔地而起。这一个项目的建设投资约5亿多元,接近总投资的一半。

按照丹尼斯的计划,在这块土地上将建成一个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广场,同时沿人民公园建设两幢高级花园都会住宅。该项目预计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堪称庞然大物。

另外,丹尼斯计划投资9400万元的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中心和投资1.2亿元的郑东新区商业徒步街项目也蓄势待发。

业内人士预计,这10个大工程全部建成后,丹尼斯将拥有各种业态的店近30家,创造2万人的就业机会,年营业额能达到26亿元,仅创税就在1亿元以上。届时,丹尼斯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零售王国。

从圣诞灯王到河南百货量贩店、郑州台商协会会长的龙头台商,王任生一路走来传奇色彩不输给任何一位台商企业家,综观他人生与成功的历程,就像是在观看一部精彩且充满起伏的时代剧。

他来大陆投资办厂已有10个年头了,在这10年的时间里,他的企业发展很快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作为郑州台资企业协会会长,王任生很早就开始组织联络台湾的著名人士和企业,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些都是我自觉自愿的。”王任生笑着说,“河南是我的家乡,为家乡多做事情是我的责任。”

投资大陆变身行业龙头

1991年,台升还是台湾中部一家家具制造小厂,在台湾家具业排不上前百名。

这一年,台升家具西进大陆东莞,在大岭山的荔枝林里建起了首批生产线。

2001年,台升买下环美家具的品牌和销售管道,这一举措极大地轰动了美国家具界,因为当台升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厂之时,环美就已经是家具业的顶级巨人。现在,经过短短16年岁月的历练,台升国际集团在华东、华南拥有两个规模庞大、设备先进的生产基地,在美国拥有3个营销公司,营业额突破5.6亿美元,成为全球木器家具的领先者。

投资大陆的成功创业经历,使得台升国际集团董事长郭山辉声名鹊起。他从一个在台湾默默无闻的普通商人,一跃成为中国家具行业的领军人,鲜花、掌声、财富、威望集于一身。

2004年,郭山辉被评为广东十大经济风云人物之一,旗下顺诚控股有限公司2005年底在香港成功上市,并先后担任东莞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第六、七届会长,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

郭山辉所属的台升国际集团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木器家具企业之一,其产品拥有美国民用木家具市场份额的5%,旗下拥有三大国际著名品牌,2006年营业额超过5.6亿美元。

时间倒退至20世纪90年代初,受到大陆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以及当时大陆经济大幅增长的影响,伴随台湾地区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大陆投资的热潮,郭山辉经过考察和几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毅然决定到大陆东莞投资设厂。

东莞位于深圳与广州之间,南距深圳90公里,北距广州50公里,经水路到香港约47海里,可说是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央位置。但此地气候潮湿,四季多雨,本来并不适合家具生产。

郭山辉选中这里,是看上了东莞大岭山相对于台湾低廉的人工成本以及三免二减半的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这里有便捷的海陆交通,从东莞出发,一小时的车程即可到达深圳盐田港。

曾有人设想,如果从木材切割、组装、表面磨光、实木贴皮、油漆、纸箱包装到装柜出口,全部在一条台车上加工,那这条台车的长度至少要有1600米长。假如这条一贯化生产线建成,生产时间可以省下近三分之二,同时成本会降低四分之一,这是无数家具制造企业的梦想。

但是,一贯化生产流程的背后,必须要有完整的产业配套链条,而这在过去,从来都没有人做到过。能否说服其他配套厂商与台升一起投资大陆,则成为郭山辉当时最大的问题。毕竟,谁愿意冒着巨额投资的风险,跟随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具小厂四处奔波呢?

问题的解决并没有想象中的困难,1991年郭山辉向五家台湾家具配套加工厂老板保证,一起到东莞大岭山投资,失败的损失由他负责!

这是大陆家具业,也是台湾家具业第一次聚集在一起联合设厂,从经验到技术,难度可想而知。好在这些来自台湾的商人在投资之前已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消费物品的匮乏、道路交通的不便和潮湿多雨的天气并未阻碍他们前进的步伐。没有人会想到,他们的到来在10年之后,让大岭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工厂建成几年之后,台升在东莞落稳脚步,不但吸引其他家具商纷至沓来,更有越来越多的家具生产商及配套商落户东莞。其中包括全球500强企业之一,世界最大的油漆涂料厂——荷兰阿克苏诺贝尔集团直接将工厂设在台升的工厂隔壁。一条齐全、先进的家具制造产业链条,一个属于中国家具业的新王朝就此建立。

1995年,当台升还在忙着为国外家具企业代工生产时,郭山辉就已清楚地看到了中国家具业潜在的危机——技术落后,中低档次产品过于集中,缺乏自有品牌。此时的国际家具制造市场中,高档产品被国外大牌牢牢占据,这与生产中低档次产品相比,所获得的利润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家具业的崛起势必要通过提高品牌附加值,赢取高端市场来实现。

升级的道路,没有幸运,郭山辉所领导的台升也一路荆棘。

为了建成中国第一座生产卧房组的先进工厂,他用了长达两年的时间跑遍美国、加拿大的先进家具工厂学习参观。随后,斥巨资购入高科技的木材测量与裁切机器以提高家具零件密合度;引进家具流线型生产线,从下料至包装成品,整个生产过程全部实现流水作业;所有产品均采用阿克苏诺贝尔集团环保油漆,价格虽然最高,但质量最好,符合世界最苛刻的环保标准。同时,利用丹麦的袋式集尘系统收集生产车间的加工剩余物,作为生产所需燃料。

这种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在确保产品出类拔萃的同时,不仅不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而且有利于企业持续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在技术、管理、企业规模等多个关键要素上,台升毫无疑问地走到了同业的前列。面对不断壮大的同业,郭山辉却未走杀价竞争的常路,而是一方面采用利益分成的方法,从国外聘请优秀的本土家具设计师,以完美的设计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致力于自有品牌的建设和推广。

1999年,台升成立“力狮”家具品牌,做进军美国的通路与品牌市场的试炼。本土化的设计、优秀的质量、低廉的价格,使得“力狮”成功抢占欧洲和北美市场,产品畅通无阻。此一役,使郭山辉大获信心。

为了进一步开拓欧美市场,树立品牌,2001年,台升一举买下了赫赫有名的环美家具的品牌和销售管道。

环美是香港柚木公司创办人莫若愚所创,早在1982年,环美就在美国纽约股市挂牌,是远东第一家在纽约股市挂牌上市的亚洲私人公司,也是全球三大家具制造商之一。

短短16年间,在郭山辉的领导下,台升由小快速变大,并顺利完成升级转型,实现创新发展。当时,台升国际集团拥有美国民用木家具市场份额的5%,2005年底,台升国际集团在香港主板以顺诚控股挂牌上市;2006年销售额达到5.68亿美元,从此,建立了亚洲家具业毫无疑问的霸主地位。

翻开郭山辉的大陆创业史,我们看到了台升集团的发展与辉煌,也看到郭山辉个人以及他所带领团队的勇气、自信与坚韧。只有大陆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才足以承载如此伟大的希望和梦想,才能用最短的时间创造出如此的奇迹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