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滴形成的雨

谁都知道,天上有云才能下雨,但不是所有的云都会变成雨。据研究,一个细小云滴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万倍,才能成为一颗普通大小的雨滴降落下来。

一颗云滴要长大成为能降落到地面的雨滴或雪花,必须经历两个过程: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这种作用在云滴增大的初期起主要作用;二是云滴的碰撞增大过程,这种作用在云滴增大的后期起主要作用。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或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

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这种“碰撞合并”过程同样可以在云滴上升时产生。

雨的成因多种多样,形态也各不相同。既有灰蒙蒙的毛毛雨,又有倾盆而下的雷阵雨;既有连绵不断的连阴雨,又有噼啪作响的冷蛋雨……。此外,还有冻雨、酸雨、夜雨、干雨、无云雨、报时雨等等,真可谓五花八门,无奇不有。

为测定降雨量的大小,气象工作人员在地面观测场的露天放置一个直径为20厘米的金属圆筒雨量器,它一天24小时所接收到的雨量就是日降雨量,可用量杯量出。我国中央气象局规定:凡日降雨量在10毫米以下的称为小雨,10~25毫米为中雨,25~50毫米为大雨,50毫米以上称为暴雨。我国暴雨强度最大、雨量最多的地方是台湾省。1967年10月17日,台湾省的新寮地区曾发生过雨量达1672毫米的纪录,接近非洲南部留尼旺岛日降雨量1870毫米的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