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医学探秘

人为什么会生病

尽管人体有种种抗病本领,但毕竟无法完全避免生病。人的麻烦之一就是常常有病在身。在人的一生中,感冒、牙痛、腰酸、脚伤……常闹个没完。

看看古埃及的木乃伊和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吧,他们也被证明生前有过许多病变,其中包括寄生虫病、结核病、胆结石病、动脉硬化,等等。

科学家们已经肯定,虽说历史上记载有人“无疾而终”,老人们也寄希望于“无疾而终”,可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真的是“无疾而终”的。区别仅仅在于,病的轻重缓急不同。

因为我们无法免遭病痛,所以自有人类以来,大家就在努力防病治病了。传说神农氏为寻觅治病之药,遍尝百草,曾一日而遇七十二毒,足见其中的艰难困苦,也足见疾病是何等的伤人脑筋了。在今天,我们看一个国家算不算发达,算不算福利社会,重要的标志之一就是:医务人员占人口总数的比例有多少,有没有完善的保健制度,有没有先进的医疗设施和足够数量的医院、疗养院及防疫机构。

问题是:人为什么会生病的呢?

祖国医学认为有三种原因,即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现在看来,这种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

所谓内因,实质上指自身的抵抗力如何。抵抗力强,“正气”足,身体就健康;反之则会生病。

所谓外因,是指外界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因素招致的疾病。例如,人冻伤了,那是天气太冷造成的;烧伤了,那是火引起的。

所谓不内外因,是指虫叮蛇咬、刀砍剑伤招来的灾祸。

祖国医学还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就是说,虽然有种种可以使人得病的外界因素,假如自身的抵抗力强,就可能不得病,得了病也会较早地恢复健康。可见,从各个方面注意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使自己经常保持良好的“正气”,就可以不得病和少得病,就可以具有强健的体魄。

经常碰到的致病因素

生活中,人们常因机械物理因素亦即外因而造成伤害,如车祸和工伤事故等。由上述事故导致的损伤表现是多方面的,如骨折、断指、撕裂、脱臼以及震荡伤等。所以,“安全第一”要牢记心头。

夏天可能会中暑。5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能烫伤皮肤,温度更高的沸水、金属溶液和火焰则可使皮肤烧成重伤。若是低温,那既可以招致肌肉痛、风湿痛、关节炎等病变,还可以造成冻伤。因此,要视不同的季节和环境,注意降温和保暖。

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对眼睛和皮肤是有害的,严重时能引起视力锐减和皮肤癌症。大量的放射线照射能杀死组织细胞,甚至导致放射病。可见,不适当的光照和射线会造成机体的损伤,要注意防范。尤其不要用裸眼看太阳,观察日食时,也得有正确的护眼措施。

触电的人可被击伤,甚至击死,平时不可不注意防范。

强烈或经常的震动能引起神经和血管的变异。不断的或过强的噪声刺激会损害神经系统,使血压增高。噪声达85分贝时,可以导致听力下降;噪声超过120分贝时,即可引起永久性耳聋。噪声还能造成人的生理功能紊乱,引起失眠、头昏、消化不良、溃疡等一系列疾病。我们应想方设法减低工作场所、街道和家庭的噪声,使大家生活在更加宁静的环境里。

饮食与健康的关系极大。营养不良、食物过于精细或好用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都会导致这样那样的疾病,不可不加注意。

心理健康与机体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心理不健康的人,会带来种种精神、神经及其他系统的病变,所以一定要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努力培养乐观、向上、美好的心态。

当今,污染问题是使各国都感头痛的大事情。污染的结果,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伤害我们的身体。美国在几年前曾经对239个城市和地区进行普查,发现每年约有64000人死于因空气污染造成的心脏病和肺部疾病。

在我们周围,污染源很多。其中主要有工业的废水、废气、废渣和化学农药。近些年来,交通工具造成的污染也日渐严重。

由上述原因引起的病变,人们统称为化学性致病因素。当然,污染之外,更有直接受到化学物品伤害的。

这类伤害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果皮肤接触了强酸、强碱,会引起灼伤或坏死;经常接触酸雾、酸雨,可引起急慢性炎症;有机磷农药、铅、四氯化碳、氰化物等,能引起中毒;吸入粉尘会引起矽肺、煤肺等尘肺疾病;某些化学物品能引起癌症,等等。

家庭污染现在也相当突出。煤气、煎炒的油烟能侵入呼吸道。杀虫剂、室内各种化学装饰材料,某些家具、地毯及建材,都能产生损伤健康的有害废气。

当然,我们的生产已经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化学物品,我们日常生活也需要化学物品。无论是衣、食、住、行,哪一样少得了它呢?实际上,我们就生活在化学世界里。因此,想完全避开它是不可能的。

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一般都要蓄积到一定的数量或达到一定的浓度后才能使人致病。遗憾的是,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情况还比较严重,对公众也有危害。政府的资料表明,环境污染使得每年新增数百万病人,并造成数十万人的过早死亡。不过,我国正从各方面加强对污染的治理工作,只要大家积极行动起来,注意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就一定会大大减少甚至消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1988年初,上海及周围地区有几十万人得了甲型肝炎病,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在经济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是体积极小的微生物,一般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1万倍或几万倍才能看到。

1996年,日本发生了严重的O—157食物中毒事件,不过1个月,就有9000多人受害,多人死亡,以后又有几次暴发流行。此事震惊日本全国,震惊各国政府。

O—157菌是大肠杆菌的一种,也属微生物。大肠杆菌是健康人肠道中数量最多的正常菌群,这是通常有益而无害的细菌,但有部分大肠杆菌可以致病,O—157即是其中之一。

微生物和人类的关系相当密切。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有益或无害,少数微生物则可使我们生病。

能伤害我们健康的病原微生物有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当然,人体也完全不是“弱不禁风”的。在正常情况下,人体有多种自我防御手段,使病原微生物无法逞凶作恶。只有自身抵抗力降低或病原微生物数量过大时,人才会得病。

除了微生物外,寄生虫也是讨厌的生物致病因素。

某些低等动物丧失了在外界环境中自主生活的能力,它们必须暂时或永久地在动物身上居住和取食,人们称之为寄生虫。

危害人体的寄生虫有两大类,即蠕虫和原虫。

蠕虫包括线虫类,如蛔虫、蛲虫、钩虫、丝虫;吸虫类,如肝吸虫、姜片虫、血吸虫;绦虫类,如猪肉绦虫、牛肉绦虫和短小绦虫。

原虫以疟原虫、痢疾阿米巴原虫、杜氏利什曼虫和阴道滴虫最常见。

寄生虫侵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及发病程度,也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预防上述生物致病的最好方法就是搞好环境卫生,注重个人卫生,并从各方面增强自身的抗病本领。

心脏病也会传染吗

最近,科学家在寻找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因沉积胆固醇而变窄致使心脏受损)原因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医生和生物学家已找到该病新的罪魁祸首——肺炎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分布很广,常会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这种微生物的蛛丝马迹是不难发现的。比如,在心脏局部缺血患者的血管里,肺炎衣原体抗体水平常常很高,说明这些人体内携带这种衣原体,体内免疫系统正在同它们作斗争。肺炎衣原体所特有的DNA和蛋白质,常存在于堵塞血管的胆固醇沉积层中。

多数科学家认为,肺炎衣原体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由此看来,心脏病是会传染的。但是,也有一部分科学家对心脏血管中存在肺炎衣原体表示怀疑,就像10年前有科学家提出胃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时候,有些胃肠病专家对此不屑一顾一样。

试管婴儿会比常人聪明吗

从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出生以来,全世界现在大约有15万名试管婴儿出生了。这些不是一般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孩子会不会不如平常的孩子,智商是否会受影响,身体发育能够正常吗?

法国的一个医学研究小组对370名成长中的试管婴儿进行了跟踪调查。这些孩子的年龄为6~13岁,他们的生活、学习以及身体发育情况都是研究小组的调查内容。

通过长期的观察,这些研究人员发现,试管婴儿的情况从总体上看与常人并无很大的差异,虽然他们中约有三分之一是早产儿,但其身高和体重随着年纪的增加逐渐都达到了正常的水平,身体发育与同龄孩子基本相同。查看他们的病历卡,不论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会患上普通婴孩都会患的疾病,比如像感冒、哮喘、过敏反应之类。这370名孩子中间,19%需要经常配戴眼镜,7.7%看过牙科医生,10%做过矫形外科手术,6%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而这些比例与普通儿童中也比较相似。

给研究人员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已经成为中学生的试管婴儿的学习或成绩非常出众。通过向家长的询问,被调查的370个孩子中有8个表现得“特别有天赋”,24个学习课程比同龄孩子超前一半,180个在各自的年级中成绩名列前茅。

虽然法国医学专家的调查已不是第一次表明,这些逐渐长大的试管婴儿比正常的同龄人的才能高,但是,这并不能证明试管婴儿肯定比常人聪明。因为科学家同时还注意到,这些聪明的试管婴儿的家庭背景比较好,收入水平高,父母的文化水平也比较高,在成长过程中,也能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其中不仅包括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因此可以说,教育和知识的接受在试管婴儿家庭成长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试管婴儿真比常人聪明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并不容易,不能仅凭这些科研人员的观察结果就得出试管婴儿的特别天赋是来源于试管的结论,这需要进行长期的观察和研究才能得到科学的回答。

助听器也可以“隐形”吗

大家都知道,现代科技的发展可以把飞机、船舰都制造成隐形的,称为“隐形飞机”、“隐形潜艇”,但它们并不名符其实。人的眼睛就可以把这些隐形的东西看得清清楚楚,实际上,这些“隐形”的东西是相对于雷达来说的,并不是针对人眼来说的,人眼明察秋毫,有形的东西一般都能看到。

不过,微型化技术可以把东西做成隐形的。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人听力不好,一小部分人甚至没有听力,对于听不清外界声音的人来说,这是件非常痛苦的事,美妙的音乐、婉转的鸟鸣、嘹亮的歌声甚至于人群的嘈杂之声他都无缘听到了。这些人要想恢复听力,一般只能借助助听器。可是,传统的助听器不仅体形大,他人一眼就可以看到,而且效果也不好,戴在耳朵里常常把外界的一些正常声音转变成嗡嗡的杂音。所以,一些人虽然听力不好,也不愿佩戴助听器。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公司研制出了一种新型助听器,是一种隐形的助听器。这种助听器体积很小,主要部件只有隐形眼镜镜片的一半大小,医生用一滴油的表面张力就可以把它附着在耳朵的鼓室里。佩戴者还得再使用其他两个器件:一个是无线电麦克风,可以夹在衣服上;另一个是由电池驱动的小线圈,可以放在身上的其他地方。当佩戴的人与人交谈或听外界声音时,与线圈相连的电子电路就把声音信号转换成电流信号,由此产生一个电磁场,从而引起佩戴在鼓室里的耳机的相应振动,使人产生听觉。

荷兰菲利浦公司也研制出一种隐形的助听器,它完全是一体化的,可以直接深藏在耳朵里面,几乎可以碰到耳膜,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之处。这种助听器的性能十分好,采用的是一种新发明的外壳材料,柔软而富于弹性,牢固可靠,能稳稳地承托其中的精细电子器件。

有了隐形的助听器,听力不好的人不仅可以弥补外观不雅与使用不便的缺陷,还分享到新技术带来的听觉效果,真可谓是“耳福不浅”。

什么是高压氧舱

在日本群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地下一层里,摆着两个圆筒似的装置,一个大一点,另一个则要小得多。大的透明的圆筒里,有一位老年人正躺在那儿,这个圆筒很像科幻小说中的宇宙飞船上的冬眠装置。小的那个是用不锈钢制成的,里面有技术人员在控制仪器。大筒的周围,纵横交错地安装了许多配置。看上去很像是发电厂的控制房,一点也不觉得这是在医院里。

这就是高压氧舱,一种先进的医疗装置。大筒是患者接受高压氧的地方,患者得戴上面罩接受治疗。高压氧舱用纯氧加压,一般可以达到3个标准大气压。

人体耗氧量最大的器官是心脏,人必须随时从空气中吸收氧气。但是空气中氧气含量只占21%,所以人对氧气的需求迫使人吸入很多的空气。如果得不到满足,人就会由于缺氧而产生一些疾病,比如潜水病高山病等。

在高压氧舱里,3个大气压的压力可以使血液溶解更多的氧,这样一来,从理论上说,向人的全身细胞运送氧的红血球就显得不必要了。不管红血球有无必要,只要把人置身于高于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就会增加患者体内的含氧量,从而促进细胞组织活性化,增强人体的活动功能,这就是高压氧疗法的原理。

高压氧舱原来只用来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或潜水病,现在人们发现,高压氧疗法可在很多方面得到应用,比如治疗突发性耳聋和麻痹性肠梗阻。这几年,由于保健意识的强化,人们甚至无病也去高压氧舱里躺上一躺,呼吸一下高压氧,放松一下紧张的身体和心理。

由于高压氧舱是用纯氧加压的,因此很容易出现火灾事故。据报道,日本某家医院里,一位病人揣着怀炉进高压氧舱,结果引发大火,患者被烧死;日本的东大医院也因使用高压氧舱发生过大爆炸事故。所以,使用高压氧舱得非常小心,以免“惹火烧身”。

为什么医院里禁用“大哥大”

不久以前,发生在以色列的一起医疗事故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一辆载着危重病人的救护车正风驰电掣般地向医院奔驰着,突然之间,遥控的车后门意外地被打开了,救护床滑落到了地上,病人几个翻身,还来不及呼救便断了气。是谋杀,还是意外?经过侦讯人员的仔细调查,事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当时车内正在使用的“大哥大”。

现在,使用“大哥大”已经非常普遍了,全世界有1亿多人在使用“大哥大”。这么多的“大哥大”,医院里是不可能没有的,但是,医院里有许多高科技设备,比如CT、B超、核磁共振、心电图、人工呼吸器等,这些设备对“大哥大”发出的信号极为敏感。当两者使用的频率一致时,“大哥大”就会起到开关作用,致使医疗设备程序紊乱或者信号中断,给正常的医疗工作带来很大干扰;如果出现严重的失误,还会使病人有生命危险。即使不在医院里使用“大哥大”,而仅仅是携带,其发出的电磁波也会给一些医疗设备带来影响,对正在使用的人工心肺机、血液透析机等都会有直接的干扰作用。

日本冈山市一家医院,曾因为探视病人的亲属使用了“大哥大”而导致输液泵自动关闭,中断了病人的输液,造成了重大医疗事故。北京也曾发生过类似事件,幸亏护士及时发现,才避免了悲剧发生。

最令人担忧的是心脏起搏器。如果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自己或周围有人使用“大哥大”的话,就会造成电磁干扰,诱使起搏器起动程序发生紊乱。一旦自动停止,就会给心脏病人带来生命危险。

据研究,手机对使用者大脑的伤害也是明显的,但是,与酿成医疗事故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这就像抽烟一样,抽烟者自己受害,而周围的人受害更大。

许多国家鉴于已经发生的多起事故,决定禁止在医院的病房、手术室和医疗设备集中的场所附近使用“大哥大”,在医院住院的患者和家属都不得使用“大哥大”,以免发生事故。尤其是急救室、监护室,更属禁区。人们正在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划定“大哥大”的使用禁区。我国有些医院已经明文规定,严禁在医院里使用“大哥大”。

生物疗法是与肿瘤作战的新方法吗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是一个人见人怕的恶魔,得了恶性肿瘤就像与死亡之神接近了一大步,人的生命受到很大的威胁。人类想方设法与肿瘤作战,希望能够杀死肿瘤,保护自身,维持宝贵的生命。

在长期的战斗中,人们找到了三种比较好的办法与恶性肿瘤进行战斗,这三种方法就是手术、化疗和放疗。但是,这些方法有个共同的缺点,就是依靠外部力量而不是身体的自身力量来与疾病作斗争。比如说手术,对于还未来得及转移、扩散的肿瘤来说,只要用手术的方法把它摘除就能消灭敌人,但一旦肿瘤已经转移,那它就无能为力了。

化疗、放疗有更致命的缺点,它们是“敌我不分,见人就杀”,不论是肿瘤细胞还是正常细胞,只要被它们碰到了就一视同仁,不加区分地一一消灭。因此,好多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放疗之后,不得不停止了治疗。

那么,我们现在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战胜肿瘤呢?现代医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战斗方法,那就是生物疗法。

要了解生物疗法,我们首先得明白什么是免疫功能,因为生物疗法正是通过人体的免疫功能起作用的。免疫就是人体自身能产生一些物质,抵抗外来病毒的侵犯,保护机体的正常功能。免疫功能有三大作用:一是免疫防御,阻止病毒入侵;二是免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细胞,好比是清洁工;三是免疫监视,就像警察抓小偷那样消灭体内的突变细胞。这第三个功能就是人体的抗肿瘤功能。突变细胞一旦越积越多,不被及时消除掉,就可能形成肿瘤。

生物疗法就是通过生产、制造并给予机体一些天然存在的免疫物质或药物,或是通过其他促进机体免疫能力的方法,使机体抗肿瘤功能大大增强。这种方法有个优点,就是它能分清敌我,只杀坏蛋不杀好人,避免在杀敌的同时造成不必要的自我伤亡,这比化疗、放疗两种方法优越得多。

但是,生物疗法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科学家们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搞明白,所以现在还不能完全依靠生物疗法来战胜恶性肿瘤。

什么是人工授精

人工授精法,是用非性交的方法将精子置入女性生殖道内,使精子与卵子结合,从而达到妊娠的目的所实施的方法。早在18世纪,英国伦敦就实施了人类第一例人工授精;19世纪,美国费城实施了人类第一例供精(非丈夫精液)人工授精。事实上,人工授精术早就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在人类则由于心理学、社会道德、法律等诸多原因不能滥用。

在显微镜下,研究人员将一个精子人工注射进一个卵细胞中人工授精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配偶间人工授精,二是非配偶间的人工授精;对于配偶间的人工授精,主要适于那些男方精液常规正常,但有性交障碍、精子运行受阻、精液检查轻度异常等病症的情况。至于非配偶者的人工授精,基本要求则是经确诊男方完全无生育能力,而女方经检查输卵管通畅,有良好的排卵,且生育力正常方可进行。当然对于男方有遗传性疾病或携有不良遗传因素,如精神病、家族性白痴等病,以及近亲结婚不宜生育者也可采用非配偶间的人工授精。

一般讲,采精前,要求禁欲5~7天,且将精液消毒后,进行冻结保存。一般人工授精日选择在排卵日,但一般非常准确的排卵日难以找到,此时为使授精成功,可在预测排卵日的前3天起隔天施行一次人工授精,一直到成功时为止。

人工授精后可能伴有阴道出血、腹痛、感染等情况,需要小心保护。就目前来看,人工授精后成功率一般为30%~40%,但由于医院条件、技术、设备、环境不同,可能会有些差别。据观察和统计,非配偶间的人工授精成功率要高于配偶间的人工授精率。

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开展较晚,为了解决个别不孕夫妇的生育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南、青岛等地建立了人类精子库,实施了人工授精,取得了一些成绩,上海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人工授精,目前在我国还处于积累经验的研究中。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怎么回事

人的全身布满了蜘蛛网般纵横交错的血管,有的位于身体的深部组织,有的位于皮下的表浅组织,但人们一般都无法直接看到,只有眼底血管是全身惟一能直接看到的血管。我们用一种特殊的检查器械,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眼底血管的动脉和静脉的形态、搏动以及血液流动情况。医生通过眼底检查可以诊断许多眼部疾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突破了以往静态地观察眼底的方法,用荧光素进行血管造影,这样,就可以动态地观察眼底,还可以将眼底每分每秒的变化用照相机拍摄下来。这项技术的最大优点是给许多全身疾病和眼底疾病的病因、诊断、鉴别、治疗和预防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那么,荧光血管造影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都去照相馆拍摄过普通照片。同样,眼球里边的病变,也可通过瞳孔用照相机拍摄下来,这是照普通眼底相。而荧光血管造影却是一种特殊的眼底照相。它将一种叫荧光素钠的药液注入血管内,这些药液经过血液循环进入眼内血管,同时,在眼的前面放一台荧光眼底照相机,它装有特殊的滤光片系统,光线经过滤光片进入眼底,激发眼底血管内的荧光素发出荧光,当医生看见血管内的荧光时就可以开始拍照。这种照相机是一种高速全自动照相机,每秒可拍1~3张,根据病情需要,一次可拍30张左右。通过这种检查方法,可以完整地记录下荧光素在眼内流动和分布的情况,这样医生就可以对病变做进一步的分析。

荧光血管造影,方法简单,病人没有什么痛苦,只需打针照相,半小时即可完成检查,个别病人可能需要的时间长一些。做荧光血管造影也很安全,极少发生意外。当然,对患有严重心脏病的病人和严重过敏体质的病人要特别小心。荧光素钠是一种染料,进入组织后呈现鲜艳的黄绿色,可以很快由肾脏排出,做过此检查之后1~2天内,受检查者的小便会呈黄绿色,待药物排尽后也就恢复正常了。

荧光血管造影的应用相当广泛,不仅眼底病可用,对眼前部的病变也可应用,但更多的是应用于眼底疾病。这种对视神经疾患、视网膜血管疾患、视网膜脉络疾患等均可应用。

什么是整形外科

整形外科,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手术,对人体形态进行修整。更确切地说,它是以组织移植为主要手段来修补或整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人体组织或器官的缺损或畸形,进而达到恢复和重建功能、以改善外观形态为目的的一门学科。自从美国影片《变脸》播放以来,人们对这门技术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美国红歌星麦克尔·杰克逊就是通过这项技术把自己从黑人变成了白人。

整形外科的组织移植,就是将一个人体上的组织从一个部位移植到另一个部位,或者是将一个人体上的组织移植到另一个人体上。在整形外科中,目前应用得最多、最广泛的是皮肤移植,除皮肤之外,还有脂肪、软骨、骨骼、血管、神经、肌腱移植等等。就目前来讲,大多数的组织移植都是取自自身组织的自体移植,只有同卵双胞胎之间可以相互提供组织移植,其他的异体移植都存在免疫排斥,存活时间不长。就算是父子、兄弟姐妹之间的异体皮肤移植也不例外。这个难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解决。

整形外科手术对外形的恢复要求相当高,为了使整形能达到预期效果,一般得用“无菌技术”和“无创伤操作技术”,因为任何的感染或不必要的组织创伤,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手术的最终效果。有时不仅不能获得理想的整形目的,甚至会加重缺损或畸形,给病人带来更大痛苦。在进行组织移植手术时,由于被移植的组织对细菌感染的抗抵力相对较低,很容易发生感染。因此,遵循无菌技术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提醒人们,如果要做这一类手术,一定要在医疗条件好的医院进行。另一方面,在各种组织移植过程中,如果手术创伤过大,也势必使组织活力更为低下而影响伤口的愈合,甚至引起坏死,因此整形外科严格讲求无创伤操作技术。

正规的整形外科医生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要求手法极其轻柔,操作精巧细小的器械,动作要非常熟练,尤其是做面部的手术,更是需要如此。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良好的外观效果。目前,整形外科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给很多人带来了生活的信心。

心脏也能带BP机吗

心脏是人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不停地把血液运送到全身各个部位,满足人体的需要,给组织、器官提供氧气、营养物质,保证人体这个大机器的正常运行。

正因为心脏的特殊重要性,它的任何微小病变都可能会给人体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对心脏收缩频率和节律的监测是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它可以发现心脏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及时了解心脏的病变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早治疗。

早在半个世纪以前,人们就发明了心电图描绘仪,用它来担当监测心脏活动的重任。心电图描绘仪能在体表记录到心脏收缩、舒张时的生物电变化,对各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塞等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它也有不足之处,它只能记录数十秒钟的心电图波形,而且病人必须要平卧静息,这样的限制就无法满足诊断的需要了。

于是,人们又进一步将心电图描绘仪变成动态的图形记录仪器。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也普遍开始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仪,持续监测病人24小时心电变化情况,而且病人可以照常生活和活动,大大方便了患者。可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仪需要将记录送回医院,通过专门的仪器进行分析,才能获得病人的心电信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能很及时,有时会发生一些意外事故,延误治疗时机。

现在,心脏可以带上BP机,随时都能给医生们提供心电信息了。心脏BP机全称为“院外心脏病集群监护系统”,由一个略大于普通BP机的“记录传送装置”和“中央处理系统”组成。病人只要佩带了一个传送装置,不管是在家中还是国外,不管是白天还是半夜,随时可以通过电话将自己的心电信息送回医院的中央处理系统。医生可根据心电信息通过电话给病人及时下达医嘱,使病人得到医疗指导;如果有必要,医院还可以派出救护车上门急救。我国现在已广泛应用了这项技术,全国各大城市已经在联成网络,只要病人带上心脏BP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医生的帮助。

生男生女能控制吗

现在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生男还是生女的问题是很多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内地贫穷落后的一些地方,更多的人希望自己能够生一个男孩。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观念正在转变,认识到生男生女都一样。

那么,生男生女能控制吗?我们知道,男性的性染色体有两种,X和Y;女性的性染色体只有X一种。如果男性的X染色体和女性的X染色体结合,就会生下女孩;若男性的Y染色体与女性X染色体结合,则能生下男孩。生男生女的奥秘就在这里。

弄明白了为什么会生男孩和为什么能生女孩之后,我们能不能有选择地生男孩还是生女孩呢?答案是可能的,现在医学界已逐步掌握了能够控制生男还是生女的技术。这项生男生女的技术就是精子分离术,它采用一种特殊的DNA流式细胞分类术,将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和Y染色体的精子分离开来。如果要生男孩,就让男性的Y染色体与女性的X染色体结合;如果要生女孩的话,就让男性X染色体与女性的X染色体结合。这项高难度的技术是美国的科学家在1994年成功发明的。

精子分离术的成功,使人可以决定生男还是生女,而且,还可以用来治疗一些以前没办法对付的疾病。有些疾病与遗传有关,比如血友病,病因就在于当初的男性Y染色体上。这种病会遗传,而且传男不传女,所以,如果能控制生女不生男的话,就可以避免悲剧重演。精子分离术是一个福音,它已经使不少家庭受益了。在美国,最近就有一位有血友病家庭史的妇女,依靠精子分离术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孩。另外,一些患有营养不良和脆X综合症的家庭,也通过这项技术得到了健康的女儿。

生男生女可以控制,但不能随便地使用这项技术。因为我们人类男和女的性别比例是有一定规律的,违背规律是要招来恶果的。这项技术应该主要用于治疗与遗传有关的疾病,为病人造福。

冷冻治疗在眼科有哪些应用

近十几年来,冷冻在医疗中应用很广,无论致冷剂还是致冷器械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我国的冷冻治疗也已经普遍开展起来了,全国各大医院都能做冷冻治疗。

冷冻需要致冷剂,现在广泛使用的有干冰、氟利昂、半导体致冷剂以及液态氮等。干冰的致冷温度可达-79℃,液态氮为-196℃,氟利昂为-30~-40℃,半导体致冷为-40~-50℃,使用最多的致冷剂还是干冰。

冷冻治疗有哪些应用呢?

首先是白内障摘除手术。医生利用低温形成局部组织的冰珠,使器械的接头与白内障粘连起来,凭借这个粘着力把白内障完整地摘出来,恢复眼睛的视力。以前做白内障手术时,是用一种叫做囊镊的器械去夹晶状体囊皮,有时候会把囊皮夹破。现在用冷冻法一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了。

冷冻治疗法也可用于治疗视网膜脱离。先利用冷冻引起组织非感染性炎症反应,使局部组织与四周的组织粘连起来,从而把脱离的视网膜重新巩固住。这种手术也可以用电烙来做,但创伤比较大,远远不如冷冻法。

冷冻治疗法还可以治疗肿瘤。其原理是利用交替的冻结和融解造成组织的破坏,就像是故意搞破坏似的把肿瘤细胞给破坏掉。有些人还利用冷冻的方法来治疗眼睑、虹膜、睫状体等处的肿瘤,可以避免肿瘤扩散。

冷冻治疗的优点很多,它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成功率,还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反应,从而提高手术的效果,另外,可以代替某些手术进行治疗,减轻痛苦。

冷冻治疗法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所用的器械也不昂贵,而且效果又好,因此冷冻治疗法现在是越来越“热”了。

骨髓移植必须用匹配的骨髓吗

白血病是一个恶魔,它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而人们对它几乎是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病人离去。

骨髓移植可以挽救白血病人的生命,但是,通常情况下,成功的骨髓移植需要供者和受者的免疫系统很匹配,否则就会发生排异反应和其他各种并发症。然而,可能从骨髓移植手术中获益的白血病人很难找到相匹配的骨髓,即使在亲生兄弟姐妹中,匹配骨髓的概率也不会超过30%;从亲戚中找到相匹配骨髓的可能性更小了,只有3%~5%;如果从一般人中找相匹配骨髓,则像是大海捞针,希望更是微乎其微了。而且,即使找到了匹配的骨髓,也可能由于供者自身存在一些问题而无法真正进行移植。所以,白血病人的死亡率非常高。

那么,为什么不试着用不匹配的骨髓进行移植呢?

英国和以色列的科学家们已经研制出这种不匹配骨髓移植法了。

英国科学家的方法是,将大剂量的化疗和去掉骨髓中的T细胞相结合,克服患者骨髓细胞对植入的不兼容细胞的排斥反应。大剂量的化疗是为患者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做准备,而去掉捐献者骨髓里的T细胞则是为了克服异体排斥反应,因为T细胞是免疫防御系统的一部分,是异体排斥反应的主要因素。科学家对100名白血病患者进行了试验,结果,病人术后的存活率超过了50%,这表明这种方法确实是有效的。

以色列科学家的方法与英国科学家有所不同。他们采用大量供者骨髓细胞进行移植,使所供细胞大大超过患者原有残余免疫能力,从而减小发生排斥反应的可能。然而,由于通常能从供者采集的骨髓量有限,以色列科学家又给供者使用了细胞因子。这种细胞因子能够通过促进骨髓生长而增加血液中干细胞数量,科学家用白细胞提取法收集干细胞的数量比从骨髓中提取的数量多7~10倍。科学家也进行了人体试验,他们治疗了17例白血病患者,移植的骨髓均来自不完全匹配的亲属,17例中有16例获得了成功。

如果这两种方法能够在临床上大量应用的话,白血病人真的可以起死回生了。

角膜必须由死者捐献吗

大家都知道,角膜移植手术是使一些失明者康复的惟一希望,而移植所需的角膜又从哪儿来呢?角膜主要是由刚刚死亡的人的眼睛中取出来的。那么,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毕竟死后捐献角膜的人不是很多。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身体上的一些组织和器官可以用人工组织来暂时或永久性取代了。比如,人工心脏瓣膜、人工心脏、人工肺、人工肾。这些人工器官能够像人体器官一样发挥功能,从而维持患者的生命。其实,人工器官也有人工角膜,它能代替死人的角膜使用。

早在1859年,瑞士有个叫赫寿的眼科医生,通过在人的角膜内插入玻璃片来增加视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些飞行员的眼内由于飞机事故而侵入了各种树脂玻璃异物,但是他们的眼睛并没因此受损。这些都激起人们研究人工角膜的兴趣。1948年第一个人工角膜由一个名叫陶治的人首先设计成功。到现在,已经先后研制出好几种人工角膜。

人工角膜一般都是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这种高分子材料,也有些是用硅胶。这些材料都不会对人的机体产生任何刺激反应。根据人工角膜在人的角膜内的位置不同,可以分成角膜内板型、部分穿透型和全部穿透型三种。各种人工角膜的基本结构相似,主要由中央光学柱状体和支持板组成,有的还设计在人工角膜表面装上蕈状角膜接触镜。

但是,人工角膜的使用效果还不够理想,无法与人体自身角膜相比。虽然有的近期效果还不错,但通常月能维持一段时间,有的仅几个月的时间,有的能达到几年。所以眼科医生选择的都是一些视力只有光感、已经没有其他办法治疗的病人来使用人工角膜,因为用其他任何手术都不可能恢复视力。

人工角膜对一些用其他方法无法治愈的角膜浑浊患者带来了恢复视力的希望,但目前的技术手段还不完善,仍处于探索阶段。

猪的心脏能移植到人身上吗

猪向来是人们口中的食物,不仅猪肉是常见的菜肴中必不可少的材料,猪身上的其他部位也为人们津津乐道,许多人就爱吃猪心。也许不远的将来,人可能会不再吃猪心,而是把它移植到病人的身上去。

心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也是一个容易得病的器官,每年全世界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心脏疾病而丧生,幸运的几千人则有机会通过移植心脏来延续生命。但是,目前能够用来移植的心脏太少了,远远不能满足病人们的需要。

为何不试一试用猪心来移植给病人呢?猪的体重与人类相似,而且心脏组织跟人类心脏也很相似,如果能以猪的心脏来替代人体心脏,这将能拯救无数人的生命!事实上,糖尿病患者早已植入了猪胰岛素,世界上几千名心脏病病人的心脏早已用上了猪心脏的阀门,这表明,用猪心取代人心是有希望的。

英国科学家已经在从事这项研究了。

人体具有很强的排异能力,对异己是容不得的。人血液中存在着防御素,当人体有外来器官进入时,防御素就会将入侵者包围起来杀死,因此,未经处理的猪心若移植到人体是不能存活的,在几分钟内就会变黑死亡。而人体本身则能避过防御素的攻击,因为细胞表面存在一些能减低反应的蛋白质,如果让猪心也具有这种蛋白质,就可以用于移植了。

科学家在2500枚猪的卵子中注入人体基因,这些卵子中孕育出了311头小猪,其中有38头带有防排异作用的人体基因。然后,科学家让这些猪进行交配,产生有双重人体基因的下一代。当它们的心脏被移植到人体时,预防排异的功能可增加一倍。科学家的试验表明,这种含有抗防御素的猪的心脏,在实验室里能够泵人血而不产生排异反应,其泵血时间比普通猪的心脏泵血时间长得多。但是,科学家们还没有进行人体试验,所以,猪心要移植到人身上还要等待一段时间。不过,科学家们认为,这个时间不会很长。

接触镜是用什么做的

接触镜也叫隐形眼镜,这一来,大家就知道了怎么回事了吧。所谓的接触,不过是指镜片与眼球直接相接而已。我们这个时代,看书、看报、看电视、看电脑屏幕的时间大大多于我们的老前辈,所以,我们的眼睛自然也就不如他们好了,近视是最最常见的眼科疾病,不过见多不怪,戴个眼镜没人当你有毛病。可眼镜又麻烦又重,即使是现在的树酯镜片,常戴眼镜也会把鼻子两边压出两个凹坑来。于是,男孩子为活动方便,女孩为了美观,纷纷抛掉了“有形”眼镜,戴起了隐形眼镜来。可大家知道,这薄薄的两片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吗?

其实,接触镜分两种,即硬性接触镜和软性接触镜。它们的制作材料并不一样。1938年美国人用塑料制作接触镜以前,接触镜的制作材料一直是玻璃。1960年,捷克人首次研制出亲水性软塑料接触镜,这使生物材料运用于接触镜制造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现代制作硬性接触镜的材料主要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这种材料制作的接触镜折光率高,成型好,配戴后浮在眼角膜上,可以使角膜不平、不规则散光等起到填平的作用,纠正视力。

软性接触镜一般选用化学聚合物,用它制成的接触镜克服了硬性接触镜易被风沙侵入、易跌落的缺点,还避免了长时间缺氧引起眼角膜水肿、变形甚至损伤等不适,使配戴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现在不少公司都在对软性镜的制作材料进行改良、革新,使配戴更柔软安全,还有利于眼角膜的新陈代谢。

其实,接触镜不仅可矫正近视眼,还可以当作辅助治疗器具,比如亲水性软接触镜可以吸药治疗各种眼科疾病,硬性接触镜可用于抑制圆锥角膜或角膜保护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材料的不断出现,制作接触镜的材料将会更好、更新也更安全。

白血病有遗传性吗

白血病是目前难以治疗的一种血液疾病。一旦发现得了白血病,生存的机会非常渺小。现在的趋势是,患白血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可能与社会环境有关,比如说核设施的不断增加及其他一些因素,都可能会引起白血病发病率的提高。由于白血病的难治愈性,人们往往担心,这种可怕的疾病有没有遗传性?因为白血病真有遗传性的话,不仅病人无法救治,连他的下一代甚至亲属都可能难逃厄运。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体内一种名为ATM的基因变异后可能会导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个发现在世界上第一次表明白血病有一定的遗传性。

在各种各样的白血病形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所以,科学家对这种白血病形式最为关心,进行的研究也比较多。英国伯明翰大学所进行的研究显示,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大约有1/5的人携带有ATM基因的某种变异形态。这1/5的变异基因携带者中,据估计有1/3是通过遗传途径而患上白血病的。

伯明翰大学的研究是白血病研究领域内的一个不小的进展。在这之前,科学家虽然也认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中可能会有人带有某种致病基因,但他们仅仅是猜测而已,从未有人做过真正的研究并发现这种可能存在的基因。现在,伯明翰大学的科研人员不仅分离出了ATM基因的变异形态,而且还发现了白血病具有某种遗传性的证据。相比之下,取得的成绩是很值得骄傲的。

这个研究成果的意义是什么呢?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对修复缺损基因的新方法进行探索,还可以寻找预防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新途径。而且,它还有助于加深对癌症成因的了解,促使人体系统在正常情况下,通过命令细胞自杀来防止受损细胞演变成癌细胞。早先的研究认为,ATM基因在人体“保安”系统中有可能无法控制这个自杀过程,现在看来,这并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

白血病的可遗传性应使人们提高警惕。

阿司匹林能治中风吗

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后果非常严重,轻则瘫痪、卧床不起,重则死亡。缺血性中风是中风的一种,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疾病。目前,全世界每年患缺血性中风的病人可达1000万之多,中国占了200万左右。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动脉硬化,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栓形成所致的。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功能早已为人所知,但是否在缺血性中风发作时就开始服用阿司匹林,医学界长期以来尚未形成一致看法。许多专家担心,这时就服用阿司匹林,容易造成脑出血,反而增加患者死亡的危险。虽然以前的研究证明,阿司匹林对于多种血管阻塞性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比如,科学家曾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阿司匹林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有显著疗效,但医学界对阿司匹林应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还是有所顾忌。

最近,由中国和英国科学家发起,有37个国家的近千家医院参加的大规模临床试验首次证实,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具有肯定疗效,从而使阿司匹林成为众多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药物中第一种得到证实的药物,并得到了全面的肯定和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这项试验将参加研究的中风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住院期间服用阿司匹林2~4周;另一组服用安慰剂。历时4年、涉及患者4万多人的试验结果表明,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住院期间的死亡率及中风复发率较对照组下降了4%;中风急性期治疗数周即可将复发率和死亡率降低11%,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进展。虽然中国的中风病人中,脑出血所占的比例高于西方人,但研究结果表明,阿司匹林治疗中国缺血性中风患者的有效率与西方人基本相同,阿司匹林使患者受益的可能性是引发危险性的5倍。

中风是一种常见病。阿司匹林是一种成本低廉、副作用小、适用面广的常见药。如果把阿司匹林广泛用于缺血性中风病人的救治,每年将能挽救数万名患者的生命,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

植物能给人供血吗

血液是人类生命的河流,它在人体内不停地流淌着,给人体各个部分带来了营养物质和氧气,使人得到源源不断的原动力。一旦血液停止流动,人的生命也会走到尽头。正因为血液对人体的极端重要性,人们才会格外注重血液。在损伤失血过多时,人们总是尽力从外界给以补充,尤其是严重伤害时,若不能及时输血则可能致人死亡。但是,到目前为止,人们输血只能靠同类的奉献,也就是说只能从别人那里获取。这对输血量大的病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限制。那么,有没有其他途径可以获取血液呢?

几年前,一位日本法官在侦破一桩凶杀案时,意外地发现,在现场上有一个未沾血的枕头竟然有微弱的血型反应。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法官对枕头内的荞麦皮进行了研究,令人吃惊的是他发现,荞麦皮竟然显示出AB血型的特征。这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后来,人们又对100多种蔬菜、水果进行了研究,发现有十几种都有血型反应。这表明,植物也有血型。

但是,到现在为止,植物为什么会有血型的问题仍是一个谜。不过,不明白事物的本质并不妨碍人们对事物的利用。在侦破案件中,植物血型早已被人们使用来破案了。在日本,怀疑某辆汽车撞伤了3个人,通过研究,表明其中两种血型都是植物血型,只有其中一种才是人的血液,从而使案件得到了正确处理。

最近,又有科学家发现,玉米、油菜、烟草等植物中含有类似人体的血红蛋白基因。这表明,植物也有造血功能,如果加入铁原子,就可以制造出人体需要的血红蛋白。由于血红蛋白是血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易于与氧结合或分离,所以它具有输氧能力。因此,一旦这项实验成功,将会出现植物为人输血的医学奇迹。

植物是地球上数量庞大的生物体,如果人们能以植物为母体来给自己输血的话,人的血液需求从此将有保证了,而且,植物血液中不会携带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等有毒物质,受血者将不会发生毒副作用。高科技为人类又创造了新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