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笔记 戴小华

曾答应孩子,如果她们学业成绩优异,就由她们决定今年度假的地点。正好一位银行界的好友说起,威尔的雪地如何如何安全,景色如何秀丽,食物如何美味,听得多了,心里升起了好奇。何况孩子们从未见过雪,一听到去威尔既能赏雪又能滑雪,毫无异议全都要去那儿。

我一向不爱运动,原以为,两个星期面对着同一片雪地,这行程一定乏善可陈;然而,没想到,我却另有收获。

先简单介绍威尔(Vail)这个地方:

19世纪中叶前,威尔住的全是印地安人,后来因在此地发现了金矿和银矿,吸引了大量贪婪的白人到来,将原本居住在当地的印地安人杀害并赶出了家园。待矿产开采挖尽后,他们又将之弃置。直到1965年Earl Eaton联合Pete Seibert将这里开发成滑雪胜地,并装置了全美国第一座的滑雪吊舱(gondola)及两人坐的吊椅(chairlifts)。然而,威尔所以能闻名国际,乃因美国总统福特在任时,最爱来此度冬假,甚至在此置业。所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名流富豪蜂拥前来。如今,威尔已被公认是世界上最好的滑雪胜地之一。

车出丹佛国际机场,就见到雪像羊毛似地覆盖在整个大地上。路上的车子并不多,更少有相互追逐和不断变换车道的事情;两旁的山坡上,间或能看到一些旅馆和餐馆。一路上,车行顺畅,两个半钟头后,已见威尔的山隐现在雪幕之后。这时天色已黑,然在暮色中,仍能感到四周屋宇和树林的优美。洁白无暇的雪覆盖着整个大地像琉璃世界,万物都着上银装;花木的枝桠上,挂满朵朵银花;幢幢建筑物变成琼楼玉宇。尤其是车行过后,雪片飒飒纷飞飘落,那种朦胧而又闪烁生光的白色,直叫人惊叹不止。

我们的旅馆坐落在一片小山坡前,砖造的七层楼房,奶油色的外墙,室内有卧房、厨房、客厅、浴室、壁炉等设备,铺着地毯,贴着花壁纸,窗明几净,在明亮的灯光下显得既朴实又温馨。

行李刚一放下,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要出去“玩”雪。到了旅馆前面不远处的大街上,放眼一望,整条街都是贩卖纪念品、滑雪用品、服装和各种风味食品的店铺。街上游人很多,灯光明亮,许多地方还结着彩旗,相当热闹。孩子们轻抚着地面上的雪,笑容自她们的脸上绽开。我知道这是她们多少年的愿望,多少日子的努力,今天终于宿愿得偿,心底的喜悦自然是说不尽的。

第二天上午,我们先到商店或租或买滑雪时必需用的所有装备:雪靴、雪衣、雪帽、雪杆、雪滑板、厚毛袜、遮阳镜、滑雪手套等等。订好了上课的时间和指导教练,吃了点便餐,下午12点45分便正式上课。

万万没想到,光是将雪衣和雪靴穿上就费了好大的劲。起身行走,两只脚像有千斤重,简直是举步维艰。再加上手上拿着雪杆,肩上扛着雪滑板,还要步行到两百多米远的雪地上。走了没几分钟,我就想打退堂鼓了。可是,当我们经过一座吊椅站时,看到了一个令我震惊的画面:一个失去双腿的残障人,正要坐上吊椅,一不小心滚了下来,正转动着的吊椅立刻停下,雪地的工作人员迅即上前协助,将他抱上吊椅。这时的他不仅毫无沮丧之色,反而笑着自我解嘲:“唉!我老是给人添麻烦!”

我看在眼里竟有种莫名的感动。滑雪教练吉姆告诉我们,这人原是滑雪好手,因患癌症,锯掉双腿。然他虽没了双腿,仍不放弃,用一种特制的滑板重新苦练,现在又能自如地滑雪了。

平时,我常教孩子碰到困难,要能面对挑战,不可临阵退缩。现在,我竟想出尔反尔,怎行!何况,眼前就摆着一个榜样,更加找不到台阶下,看来,只有咬着牙撑到底了!

终于走到初学者的滑雪场,这半天的学习,可没少摔跤。不过,每摔一跤,就能悟出一些道理,令自已不易重蹈复辙。有时我为了验证,故意与教练所说背道而驰,结果,摔跤的次数比别人多,但到后来反较其他的人少了。所以,我们虽要避免犯错,但也要不怕犯错,重要的是能从错误中得到成长。

星期日,我们给自己放假,不滑雪。女儿推荐大家看《英伦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果然,这是一部动人心弦的戏,故事既浪漫又凄美,男女主角精湛的演技,感人的情节,令人泫然欲泣。无意中,我发现,与我们一起度假、一向严肃拘谨的银行家,竟流露出非常感性的一面。其实人是有多面性的,而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人在社会上的一面。像这位银行家,年纪轻轻就要负责这么大的金融王国,何况,在那样的工作氛围,不能不将本性的另一面掩饰起来,只有在度假时才能解除武装,放松自己。

晚餐时,我问他:“你的财富几代都用不完,而且,每天拚命工作,根本也没时间花钱,为什么还要做得这么辛苦?”他笑而不答,反问我:“你写作,既伤神,报酬又不高,为什么还要持续?”

言罢,我们都笑了!我已理解他实际上是个艺术家,追求的不是数目字,而是人类的最高境界,一种自我实现和自我完成的满足感。

在威尔的最后一天,吉姆认为我们大有进步,遂带我们坐吊椅到一万多米的高峰滑雪。

吊椅循着山势上行,山上的矮小灌木丛早已成为一团雪球,高大的树干枝桠均挂满厚雪。低头望,威尔山庄那白雪皑皑的银妆世界散发出一股茫茫的凄寂美,晶莹如绒毛之雪花,像天女散花般飘降;此时,路是白的,树桠是白的,田园遍野也是白的。

再往上,眼界就更为开阔了,但见千重百褶的峰壁和积雪的山头,映着阳光,分外艳丽绚烂。山坡上那密密麻麻的松树枝头,凝结着洁白的雪絮,俨然像满身披挂着白色铠甲的武士,挺立在万顷雪涛中。由于大雪堆积,让人觉得山似乎增高了,地也加厚了。

这时,往脚底下望,白茫茫的雪地上,被急驶而过的滑雪队伍,扫出涟漪式、波浪式、漩涡式、洄纹式等不同的平行线条,使我想起在京都看到的枯山水庭园。

枯山水庭园深受禅宗文化的影响,以余白为第一要义。因余白之空间构成,正合禅宗“以心传心”的教义。在枯山水中,能表现此余白部分者,即敷白砂之空间,而白砂之上更不可少变化之线条帚痕。当时观赏枯山水庭园时,就觉得不仅是视觉的欣赏,也是心灵的享受。现在看着洁净晶莹的雪地上被滑雪者帚出的雪痕,一样能得到清净与喜悦。我不得不赞叹上帝的杰作和人类的杰作竟能如此绝妙的契合!

在威尔过的日子既单调又愉快。让我体味到度假可以有另一种方式,它不是每天匆匆上路,而是如何令自己轻松。

“轻松”其实是忙碌的工商社会所必需的一种休闲艺术。度假时,要让自己能投注在悠游的情趣之中,必须将生活节奏放缓,将工作、俗务,甚至时间观念一起放下,这样才能获得轻松与喜悦,才能使自己充分地从另一种生活中苏醒过来。这种苏醒作用,不但令自己快乐,同时还能恢复活力。

这样的日子,使我想起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在康考特(Concord)的华尔腾湖(Walden Pond)畔的那段日子。在那儿,他写了美国文学史上非常有名的《湖浜散记》。

书中,有他许多隽智的话语,也有描述他和大自然纯真的交谊,这些,深深感动了一向与大自然脱节、过着虚伪生活的许多人。

梭罗一直想从多变的生活方式中,试着去探索人生。我在旅途中,也如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