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防骗防盗防暴主题活动

活动对象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如今有的青少年法制意识淡薄,争强好胜,为了一些小事、哥们儿义气,甚至一个念头就行凶、杀人。对青少年暴力犯罪我们应该加以足够的重视,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青少年暴力犯罪是指年龄为14至25周岁的犯罪主体利用身体力量或其他工具恶意侵害他人身体或公私财物的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犯罪行为。据统计,近几年青少年暴力犯罪不仅在青少年犯罪中比例大幅上升,其数量一直居高不下,而且青少年暴力犯罪在暴力犯罪中也占相当大的比重。

当前青少年暴力犯罪主要集中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强奸、抢劫等典型暴力犯罪。此外,绑架、聚众斗殴、寻衅滋事等其他凭借暴力手段实施的犯罪,在青少年暴力中也占相当比例。

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往往是从不遵守道德规范开始的,他们刚刚踏上人生的成长之路,心理状态脆弱,易受诱惑,喜欢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道德和理智相对模糊,易受外界的影响。

青少年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尤其要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学会以正确方法发泄自身消极情绪,调节自我心理,提高心理素质。要着重提高自身法律素质,自觉守法护法,如做到不随身携带管制刀具,不打架斗殴,不酗酒等,杜绝自身的不良行为,特别是暴力行为。积极追求健康文明,远离低级的暴力色情文化,并转变“江湖义气”的哥们儿思想,慎重交友,自觉抵制犯罪思想侵蚀。

因此,本次活动以青少年学生为主要对象。

活动背景

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且犯罪者的年龄越来越小,案件的类型越来越多。由此可见,通过加强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使他们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班主任,应抓住小学生品德、个性、道德观、人生观形成的初始时期,加强平时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法律与道德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我们在具体实践中注意将遵守社会主义法律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强调学生自觉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有关“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公民个人的合法权利与自由”等规定的同时,要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维护社会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方面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

法律与纪律同是具有约束力与强制性的行为规范,违法常常从违纪开始,由违纪发展而来。遵纪守法是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长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我们一方面应当组织学生学习《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自己学习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还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及本校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将学法律与学校规,守法律与守纪律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所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对照学习,即围绕法规、校纪罗列出若干问题,再组织学习、测试或竞赛等。

广大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还不具备完整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体,是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作为学校教师、家长(监护人)、社会,理应承担起保护孩子的义务,我们必须为他们的健康、愉快成长,撑起一把法制的、安全的“保护伞”。

班会课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最佳阵地,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把“学法”“守法”的过程开展得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如有些班级曾采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形式,以小品、抢答等形式让学生来演绎、学习和讨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在“乐”的气氛中,用耳听“法”,用眼“看”法,用心说“法”,加深了对“法”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思想上认识到现阶段遵守社会秩序的意义,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做贡献。

2.唤起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3.使学生了解各种法律法规,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违法。

4.自觉遵守和维护法律,增强青少年同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的意识,培养他们运用法律的能力。

5.达到保护性预防。保护性预防是指国家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应加强有关青少年保护的立法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惯,禁止侵蚀青少年思想品德信息的传播;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动,这也是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6.达到堵塞性预防。堵塞性预防是指通过堵塞各方面工作的漏洞,减少和消除实施犯罪的条件,达到犯罪预防的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教育,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人口流动量大且人口密集区域与僻静、空旷地段的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可有效防止涉世之初青年的职务经济等犯罪。

7.达到控制性预防。控制性预防是指各种针对有明显犯罪倾向或轻微违法犯罪行为的人采取的帮助、教育、挽救措施。主要包括:成立帮教小组;送工读学校教育;加强少年法庭的工作;回访考察。

8.达到改造性预防。改造性预防指政法机关以生产劳动为主要手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技术教育,使有违法犯罪的人改邪归正,成为遵纪守法的劳动者。在劳动改造时,应结合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与原因,要重点进行思想教育,以彻底从思想上使失足青少年得以改造,真正成为自食其力遵纪守法的劳动者。

活动准备

1.班主任准备。

(1)制作案例幻灯片,并配录音说明。

(2)制订本次班会计划。

(3)准备学生表演节目所需的音响设备及多媒体。

2.学生准备。

(1)认真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法制教育通用读本》。

(2)以小组为单位排练文艺节目。

(3)准备身边发生的案例小品,有条件的可以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3.教室准备。

(1)张贴标语。

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尔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伯克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

天下从事者,不可无法仪;无法仪而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

搞好社会治安,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江泽民

(2)设计好有关“法律法规”的墙报和黑板报。

活动过程

1.班主任导入

班主任:同学们拿出笔来,请在笔记本上自由地画圆、画方,随便画几个都行。我们再请2名学生在黑板上画圆、画方。

(班主任不做任何提示和要求)

学生在笔记本和黑板上画完后,让同学们前后左右地(分组)进行比较与评价,看谁画得最好,分析原因。

班主任:老师只要求你们自由地画圆、画方,为什么有些同学自觉地拿出圆规和尺子来画呢?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圆规是画图形的专用工具,尺子(矩尺)是画直角或方形用的工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进一步深化)规矩是指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自觉地拿出圆规和尺子来画图的同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生活中的“尺子”与“圆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会现在开始。

2.情景讨论

播放视频资料:

场面一:某教师:“今天下午看电影,请同学们自己到我这里取电影票。”(学生立即拥向讲台,教师被重重包围。)

场面二:某教师:“今天下午看电影,请每一行的第一位同学到这里取全组的电影,按座位顺序发给每一个同学。”(学生取票,秩序井然。)

班主任:同学们,从刚才的两个场面中,你亲身感受到什么?请大家讨论发表你的意见。

(学生发言略)

班主任(总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家亲身体会到有无要求即行为规范,共同的准则是不一样!只有共同遵守了准则,才能保证应有的秩序。

3.小小辩论会——《纪律与自由》。

班主任:“纪律与自由——小小辩论会”现在开始。请双方辩手各做一分钟陈述。

学生1:我方认为纪律比自由更重要。我们中国一代伟人毛泽东毛主席就曾提出: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这充分说明了革命纪律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江泽民总书记也曾把革命概括为五句话,其中第一句话就是:纪律严明。正是因为有了革命纪律,中国军队才能成为一支强大的部队,一支屡战屡胜的部队。我们学校同样也需要严明的纪律。如果一个班级纪律涣散,就一定会导致学生上课听不好,作业质量差,学习退步的恶果。我想这是每一位同学,每一位家长,每一位老师都不愿意看到的。黑格尔说得好:“纪律是自由的一定条件。”所以我方认为“纪律”比“自由”更重要。

学生2:我方认为自由比纪律重要。自由是指行为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如果人永远受纪律的约束和限制,那他将变成一个奴隶,只知道任人使唤。大作家雨果说过:人类的第一需要,第一个权利,第一个义务,是自由。著名诗人裴多菲写了一首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为了自由,诗人连生命都可以抛弃。还有我们的先辈们,他们为了我们今天能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这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充分说明了自由的重要性。

学生3:我认为自由比纪律更重要。列宁说过:“不会放松自己的人是没有出息的人。”没有了自由,怎么放松自己?去年报纸上曾登过这样一则消息:一个平时特别遵守纪律的中学生为了迎接高考,考试前一天也不敢休息,抓紧时间复习。可是到了第二天,由于过分紧张,他连平时很多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出来了。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此时的他更需要自由吗?

学生4:学校的纪律是为了培养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因为此时的我们思想、行为还不够周到、成熟,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较弱,这些纪律就给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遵守了这些纪律,我们犯的错误就会减少了。

(注:以上只是选取了部分较精彩的发言)

班主任: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双方辩手引经据典,摆事实,分别阐述了纪律和自由的重要性。同学们,今天我们首次尝试用辩论赛的方式来理解纪律和自由的关系,参加比赛的小辩手们个个表现不凡,所以我提议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精彩的辩论。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的准备、资料的搜集、辩论赛的进行,我想大家对纪律与自由各自的重要性已有所了解。但是纪律和自由并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我们只有遵守了一些必要的纪律,才能获得一定的自由。比如上课说闲话,虽然你有言论自由,但你此时的“自由”却是建立在干扰别人听课权的基础上的,这种所谓“自由”就一定会被禁止。因此,我们既要讲纪律,同时也要提倡合理的自由,但是需要记住的是,遵守纪律是享受自由的前提条件。通过这次活动,我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都能自觉地遵守校内外的秩序。

4.小品《看他们》。

(三个学生平时学习马虎,纪律松懈,经常寻衅滋事。三个人上台)

一个说:我们几个的作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另一个说:我们几个的课想上就上,不想上就不上。

第三个说:我们看谁不顾眼,就修理他。

一天,他们醉醺醺地来到某学校找一位女同学。此时正值上课时间,大门紧闭。一个说:“门关了,我们走后门。”他们绕到学校后门,见后门关着。另一个说:“门上锁了,砸开它。”一人用石头砸坏门锁,并到该女同学教室门口大喊女生名字,说一些脏话,严重扰乱了课堂秩序。老师出来劝阻,他们非但不听,还辱骂老师“多管闲事”,有一个竟推搡老师,正在不可开交时,门卫赶来了……

(学生讨论略)

班主任:感谢这几位同学的表演,事情的结果如何呢?请看大屏幕。

大屏幕显示下列文字:

民警在审理此案中,几个学生为自己辩护:(1)自己是第一次做这种事。(2)自己不懂这种做法是违法的。(3)酒后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公安机关的最后处理结果为:比较严重推搡老师的学生拘留7日,罚款150元;带头捣乱砸坏门锁的学生拘留3日、罚款150元;随从的学生给予警告处分。

班主任:他们受到不同程度的法律制裁,我们为之惋惜,这一事件值得我们在座的同学深思。

5.演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邱少云所在部队潜伏在前沿阵地里,准备打一场伏击战。我军炮火绵绵不断地把敌人的碉堡炸掉,敌人只能动用飞机使用燃烧弹。燃烧弹烧着了邱少云旁边的稻草,熊熊烈火立即点着了邱少云的衣服。当时他只要脱掉衣服,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火扑灭。可是邱少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有挪动一下,这就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纵观华夏五千年历史,严守规矩严格纪律的大有人在。军纪严明的岳家军,之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靠的就是军纪严明。一次岳云违抗军令,私自带兵出战,差点令岳家军全军覆没。岳飞不顾父子之情,要杀岳云,经众将劝解,才免除死罪,但还是打了一百杀威棍。三国时候,曹操之所以强大,也是靠军纪严明。他定了不能骚扰民居、不能让战马踏入良田的规矩,违者以死罪论处。一次他带兵出征,不料坐骑受了惊吓,踩倒了一片麦苗,为严明军纪,他主剑拔出佩剑,准备自裁,经人劝解,最后仍以割发代替死罪。可见,没有规矩是不行的,没有规矩就成不了方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在我们的同学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守规矩的现象。有的成了电游迷;有的上课讲小话;有的打架骂娘,他们明明知道这是违反纪律的行为,可他们还是照样做。这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而且也严重损害了学校的形象。

当然,光有规矩不认真执行也是不行的。如果邱少云叔叔不执行规矩,不遵守纪律,只顾自己的生命,那么后果可想而知,这场战役肯定会失败。所以,我们一定要制规制矩,严格执行规矩,争做遵守规矩的模范。

6.游戏——击鼓传花。

班主任:你们玩过击鼓传花的游戏吗?哪位同学愿意带着全班同学玩一会儿?

玩过1~2轮后,教师要求暂停一下。

班主任:为什么我们玩的时候会发生“混乱”?怎样才能使这个游戏玩得更有序、更有意义?

玩之前没有制定或宣布该游戏的规则。要使这个游戏玩得更有序更有意思(意义)就必须先制定游戏规则。全班讨论该游戏规则。班主任归纳击鼓传花的游戏规则,大屏幕显示。

(1)由一人击鼓,击鼓人要背对众人,以示公正。

(2)随着鼓声“咚,咚,咚……”敲响,击鼓传花的游戏开始,花要从第一个同学手里传递到邻近的同学手里,邻近的同学接过花后顺手再递给旁边的同学,花要随着鼓声依次不断地往下传。

(3)鼓声猛地一停,传花的动作随之立刻停止。

(4)花落到哪位同学手里,她(他)就要高高兴兴地从座位上走到讲台前,按规定表演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节目”(或在事先准备好的小箱里拣出一张写好字的纸条,如“请你唱一支歌”“请你跳舞”“表演一段绕口令”,并按纸条上规定的要求去做;或到主持人那里抽个签,按签上的要求表演一个节目。表演者也可以任意指定一个人接着表演一个他所规定的节目)。

(5)鼓声一阵儿紧,一阵儿松,花一会儿传得快,一会儿传得慢。鼓声停止,花落在谁的手中,谁就要重复上述动作。

(6)如果鼓声停止时,花正好在两人手中,则两人可通过猜手心手背或其他方式决定负者。

全班一起愉快地玩这个游戏。

7.班主任结束语。

班主任:当我们骑车上学时,当我们在教室上课时,当我们看足球比赛时,总少不了它的身影。没有它,我们将面临混乱的交通,吵闹的课堂,无序的比赛……它就是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矩是万万不能的。规矩是马路上的红绿灯,指引我们各行其道,是我们手中的号码牌,让我们明确自己的位置;规矩是我们心中的一杆秤,规范着我们行为的尺度。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规矩我们才能融入社会,但超越规矩,迎接我们的会是无限广阔的世界。

活动反思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能称缺乏自制的人为自由的人。”的确,失去了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与纪律是必须共存的,没有了纪律,又何谈自由?

打个比方,自由与纪律间的关系就如同火车和铁轨间的关系一样。火车虽被铁轨束缚着,但仍然可以奔驰四方,可如果火车失去两根铁轨的约束,出轨了,它就只能是废铁一堆。由此引申,人人都渴望享有自由,但如果离开纪律,世界将陷入无序,变得一片混乱。

美国有位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些人分为两组进行训练。一组由自己自由训练,另一组由教官严格训练。结果是受到严格训练的那一组效果好得多,他们虽然付出得多,但得到的也多。

学生入校后,学校先后公布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条例,这时,有些同学不愿意了,他们认为这些条例让他们失去了自由。但这些同学有没有想过:这些条例就如两根铁轨,带领我们走向光辉的明天。的确,自由是可贵的,但纪律更是必不可少的。

作家斯宾诺莎说得好:“爱好自由是人的天性,但往往过度而陷入放纵。”今天,我们每个公民都享有自由,但是,在享有自由的同时,也要用责任、道义,更要用纪律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即常规纪律,即要求每个成员都应遵守用来约束自己行为的规则、条文等。它是一件事情想取得成功的保证。对人的教育来说更是如此。

一个人初入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为专心学习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学校通常在开学初期都要用大量时间狠抓学生常规。

可见,只有有了规矩,有了方圆,才可言其他,诸如学习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等;才能够保证孩子们会有所进步。抓好常规训练是实施班级管理的首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