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生产高蛋白粮食

用微生物生产蛋白质

科学原理表明,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切动植物的体内都有蛋白质。既然动植物这些显眼的“大生物”含有蛋白质,那么,一些肉眼看不见的“小不点儿”微生物,是否也应含有蛋白质的一些成分呢?

是的,微生物虽小,也有蛋白质成分。由于微生物大多是很小很小的单细胞生物,因而人们生产出来的蛋白质,叫做“单细胞蛋白”。

单细胞蛋白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的氨基酸种类不仅超过了米、面,也超了猪肉、鸡肉,另外,它还含有许多糖类、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在这里几乎是应有尽有。

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像种庄稼或饲养牲畜那样,让微生物在最佳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呢?如果这样,我们不就能获取大量的单细胞蛋白了吗!

于是,科学家们选育出能利用某种原料的微生物,把它们接种到发酵罐里,让它们在发酵罐里施展本领,大量繁殖。然后,再经过净化、干燥、精炼,就得到了我们所需要的单细胞蛋白。

在日常生活中,发酵现象是司空见惯的。微生物能通过自己的新陈代谢,对一些物质进行分解或合成,产生另外一些物质。利用微生物的这种本领,生产人们需要的各种原料和产品,这就是微生物发酵。

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是在神奇的“魔术师”——酵的作用下进行的,只要是常温、常压就可以了。由于微生物种类繁多,因而能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不同的发酵产物。这些产物几乎都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醋、甘油、味精、酒精、抗生素、维生素和微生物杀虫剂等。

种庄稼往往受季节的制约,在发酵罐里制造单细胞,就不分数九寒冬和酷暑盛夏了,只要控制好发酵罐里的温度、酸碱度和营养条件,就能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单细胞蛋白来。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十分惊人。就细菌来说,每隔20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由一个分裂为两个,两个分裂为4个……24小时可分裂72次,产生4.72×1021个后代。

有人做过试验,在适宜的条件下,500千克重的酵母,一昼夜就能够繁殖成4万千克,而同样重的一头牛,一昼夜却只能增加0.24克。

研究表明,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质的速度比植物快500倍,比动物快2000倍。一个细菌,一昼夜发酵生产的蛋白质等于它自身重量的30倍~40倍。

然而,667平方米的大豆田,每年可收获1000多千克大豆,得到400千克的植物蛋白质。工人在工厂里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蛋白质,一年竟能生产10万千克蛋白质。

可见,微生物生产蛋白质的效率是多么高。

用微生物生产蛋白质

人们在获得单细胞蛋白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菌源”。前几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氢细菌,能利用氢、二氧化碳以及含氧无机盐类作发酵原料来生产单细胞蛋白。既不与工业争原料,也不与农业争土地,是一种理想的生产食物的方法。之后,科学家又找到一种更理想的固氮氢细菌,它能直接从空气里摄取所需要的氮素,合成我们需要的蛋白质。目前,经改性的禾本科原料生产“真菌肉”,在英国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加拿大进行了用一种节杆菌促进植物性食用油高产的试验。我国和日本也进行了利用产油的假丝酵母、被胞霉等的试验,并获得了类似的结果。用微生物生产新兴食品正在崛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将不断发现新“菌源”,从而生产廉价的粮食——蛋白质,为人类的生存提供更加充实、更具营养的食物。

品种各异的微生物食物

当今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新食品。它们的样子很像鸡、鱼或猪肉,但却不是农家饲养的畜禽制品,也不是耕种收获的五谷杂粮,而是用微生物生产的微生物蛋白制成的,有人称它为“人造肉”。

这种“人造肉”都是由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在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工厂里,人们为微生物安排了最适宜的居住环境,这就是一个个大小不等的发酵罐,罐里存放着适合不同种类微生物“胃口”的食料,保证它们在这里能吃饱喝足,迅速繁殖。当发酵罐里的微生物繁殖到足够数量时,便可收集起来加工利用了。

现在人们用单细胞蛋白加上相应的调味品做成鸡、鱼、猪肉的代用品,不仅外形相像,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也不亚于天然的鱼肉制品,把它添加在饼干、饮料、奶制品中,则能提高这些传统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畜禽的饲料中,只要添加3%~10%的单细胞蛋白,使能大大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用来喂猪可增加瘦肉率,用来养鸡能多产蛋,用来饲养奶牛还可提高产奶量。

在井冈霉素、肌苷、抗生素等发酵工业生产中,它又可代替粮食原料。单细胞蛋白用途广泛,前程远大。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粮食和饲料不足的情况日益严重。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开发利用单细胞蛋白已成为许多国家增产粮食的新途径。

若以蛋白质含量计算,1000克单细胞蛋白相当于1千克至1.5千克的大豆。建立一座有5只100吨发酵罐的工厂,可以年产5000吨单细胞蛋白,相当于3千多万平方米耕地上种植大豆的产量。单细胞蛋白的生产向人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在现代科学技术培育下,也许用不了多久,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饭菜,就会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

“神奇牛排”真神奇

德国慕尼黑的一家餐馆里,近年来有一道名菜声名鹊起。那道菜叫做“神奇牛排”,滋味美妙无比。慕名而来的食客们,品尝了“神奇牛排”后,在赞赏这一美味的同时,往往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是牛排吗?怎么有点像猪排,又有点像鸡脯?难道是神奇的烹调使它的味道走了样?

餐馆的侍者们对此往往笑而不答,最多是含糊其辞地说一句:“那是超越自然的力量。”

侍者们知道,如果说明真相,也许会使某些食客心头发腻——那“牛排”实际上是人造的,是一大团微生物就是酵母菌细菌的干制品,或者说是一大团微生物尸体。

如果再作进一步说明,可能会引起食客反胃,甚至有可能感到恐惧——制造这些人造牛排的原材料是对人体有毒的甲醇、甲烷等化学品,或者是废弃的纤维素之类的工厂下脚。

这些人造牛排的学名叫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也算是发酵工程对人类的杰出贡献了。

以发酵工程来生产单细胞蛋白是不太复杂的事,关键是选育出性能优良的酵母菌细菌。这些微生物食性不一,或者嗜食甲醇,或者嗜食甲烷,或者嗜食纤维素等。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把这些“食物”彻底消化吸收,再合成蛋白质贮存在体内。由于营养充分,环境舒适,这些微生物迅速繁殖,一天里要繁殖十几代甚至几十代。每一代新生的微生物又会拼命吞噬“食物”,合成蛋白质,并繁殖下一代……

当然,这些过程都是在发酵罐里完成的。人们通过电脑严密地控制着罐内的发酵过程,不断加入水和营养物,即甲醇、甲烷、纤维素……不时取出高浓度的发酵液,用快速干燥法制取成品——单细胞蛋白。

一些数字可以说明发酵过程生产单细胞蛋白的效率有多高。一头100千克的母牛一天只能生产400克蛋白质,而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罐里,100千克的微生物一天能生产一吨蛋白质。一座600升的小型发酵罐,一天可生产24千克单细胞蛋白。每100克单细胞蛋白成品里含有蛋白质50克至70克,而同样重量的瘦猪肉和鸡蛋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是20克和14克。

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不仅绝对无毒,而且滋味可口。由于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有可能实现大规模的生产。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主要材料,每个人在一生中要吃下约1.6吨蛋白质。然而,蛋白质是地球上最为缺乏的食品,按全世界人口的实际需要来计算,每年缺少蛋白质的数量达3000万吨至4000万吨。可见,发酵工程生产单细胞蛋白的意义远远超出慕尼黑餐馆里供应的“神奇牛排”,它对全人类,对全世界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