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 年试题

数学试题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注意:第一部分共二十题, 均答在题纸上,每题的中间印着一道横线,将正确的答案就填写在横线上.

例题:若 2x-1=x+3,则 x= 4 .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4,所以在横线上填写 4.

**1.**分解因式:x4-y4= . **2.**若 log102x=2log10x,问 x= .

3. 若方程式x3 + bx2 + cx + d = 0之三根为

1 则c = .

4. 若 - 4 = 0, 则x = .

1 2 3

1,-1, 2 ,

5. 4 5 0 = .

3 2 1

  1. 两个圆的半径都是 4 寸,并且一个圆通过另一圆的圆心,则这两个圆的公共弦之长是 寸.

  2. 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 60 平方寸,M 是 AB 的中点,N 是 AC 的中点, 则△AMN 的面积是 平方寸.

  3. 正十边形的一内角是 度.

  4. 祖冲之的圆周率π= .

  5. 球的面积等于大圆面积的 倍.

  6. 直圆锥之底之半径为 3 尺,斜高为 5 尺,则其体积为 立方

尺.

  1. 正多面体有 种,其名称为 .

  2. 已知sinθ 1 求cos2θ = .

= 3 ,

  1. 方程式 tan2x=1 的通解为 x= .

  2. 太阳仰角为 30°时塔影长 5 丈,求塔高= .

  3. 三角形△ABC 之 b 边为 3 寸,c 边为 4 寸,A 角为 30°,则△ABC 的面积为 平方寸.

  4. 已知一直线经过点(2,-3), 其斜率为- 1 , 则此直线之方程式为 .

  5. 若原点在一圆上, 而此圆的圆心为点(3,4),则此圆的方程式为 .

**19.**原点至 3x+4y+1=0 之距离= .

**20.**抛物线 y2-8x+6y+17=0 之顶点之坐标为 .

第二部分

**注意:第二部分共四题,均答在后面白纸上. 1.**解方程式 x4+5x3-7x2-8x-12=0.

  1. △ ABC 中, ∠ A 的外分角线与此三角形的外接圆相交于 D, 求证:BD=CD.

  2. 设三角形的边长为 a=4,b=5,c=6, 其对角依次为 A,B,C.(1) 求cosC.(2)求 sinC,sinB,sinA.(3)问 A,B,C 三个角各为锐角或钝角?

  3. 一椭圆通过(2,3)及(-1,4)两点,中心为原点,长短轴重合于坐标轴, 试求其长短轴及焦点.

1952 年试题答案第一部分

1. (x-y)(x+y)(x2+y2).

2. 2.

3. -1.

4. ±3.

5. -24

6. 4

7. 15.

8. 144°

9. 22 , 355 , 3.14159265.

7 113

10. 4.

11. 12π.

12. 5,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13. 7 9

14. 1 (nπ + π).

2 4

15. 5 3

3

16. 3.

17. x+y+1=0.

18. x2+y2-6x-8y=0

19. 1

5

20. (1,-3)

1. 2,-6,ω,ω2.

1 3

第二部分

5 1

  1. cosC = 8 , sinC = 8 7 , sinB = 16 7 , sinA = 4 7.

A,B,C 皆为锐角。

  1. 长轴: 2

3

165, 短轴: 2

7

385

焦点: (0, ± 2

21

1155).

1953 年试题

一、下列十题顺次解答, 不必抄题(但须写明题号: 甲, 乙, 丙⋯⋯),结果务须明确,过程可以简单。

甲、解 x + 1

x - 1

+ x - 1

x + 1

= 10

3

乙、若 3x2+kx+12=0 之二根相等,求 k.

3 − 1 1

丙、求

2 4 6 之值.

7 0 5

丁、求 log 300 + log 700 + log 1之值 .

10 7 10 3 10

戊、求 tan(870°)

己、若

cos2x = 1

2

, 求x之通值.

庚、两三角形相似之条件为何?(把你所知道的都写出来) 辛、长方体之长、宽、高为 12 寸,3 寸,4 寸,求对角线之长.

壬、垂直三棱柱之高为 6 寸,底面三边之长为 3 寸,4 寸,5 寸,求体积.

癸、球之表面积为 36π方寸,求体积.

x 2 - 2xy+3y 2 = 9,

二、解  2 2

4x - 5xy+6y = 30.

12

三、(1)化简 25 +

(2x 3 + 1

x

) 12 之展开式中之常数项.

**四、**锐角三角形 ABC 之三高线为 AD,BE,CF,垂心为 H;求证 HD 平分

∠EDF.

**五、**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为 45°及 60°,而其夹边长 1 尺;求最小边之长及面积.

1953 年试题答案

一、下列十题顺次解答, 不必抄题(但须写明题号: 甲, 乙, 丙⋯⋯),结果务须明确,过程可以简单。

甲、将原方程整化得 6(x2+1)=10(x2-1),故 4x2=16,x=±2.

乙、原方程二根相等之条件为 k2 - 4×3×12 = 0,

即k2 = 12 2 , k = ±12.

丙、原行列式=3×4×5-6×7-4×7+2×5

=60-42-28+10=0.

丁、原式 = log ( 300 × 700 ×1) = log 10000 = 4.

10 7 3 10

戊 、tan870° = tan(900° - 30°)

= tan(-30°) = -tan30°

= - 1

3

己、因

1

cos2x = 2 , 故2x = 2nπ±

π , x = nπ± π .

3 6

庚、(i) ∠A=∠A′,∠B=∠B′;

  1. ∠A=∠A′,AB∶A′B′=AC∶A′C′;

  2. AB∶A′B′=AC∶A′C′=BC∶B′C′; 三者各为△ABC—△A′B′C′之条件.

辛、对角线 = 122 + 32 + 42 寸 = 169寸 = 13寸.

壬、因 32+42=52,故底面为直角三角形, 其面积为 1 × 3×4方寸 = 6方寸.

2

(或用“底面积 = 1

4

方寸 = 6方寸”亦可)

棱柱体积=6×6 立方寸=36 立方寸.

癸、设球的半径为 R 寸,则 4πR2=36π,∴ R=3.

4 3

球的体积为 3 πR = 36π(立方寸).

**二、解:**原方程组消去常数项,得

2x2+5xy-12y2=0

将此方程左边分解因式,得(x+4y)(2x-3y)=0,

即 x+4y=0,2x-3y=0.

由此有

x2 − 2xy + 3y 2 = 9,

(I)x + 4y = 0;

解方程组(Ⅰ),得

x 2 − 2xy + 3y 2 = 9,

(II)2x − 3y = 0.

x = 4 3, x = − 4 3,

1 3

 1

2 3

 1

y1 = − 3 3; y2 = 3 3;

解方程组(Ⅱ),得

x3 = 3,

x4 = −3,

 = 2;  = −2.

三、解:(1)原式 =

+ 4 32 ×104 +

= 2 3 + 10

5

+ 2 3

3

= 166 3

15

(2)由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r

r+1 12

(2x3 )12 -r

1 r

( x )

r ·212-r ·x36 -4r

令 36-4r=0,

∴ r=9.

故常数项为

9 ⋅ 212− 9 = C3

⋅ 23 = 1760.

**四、证明:**由于 AD⊥BC,BE⊥CA,

∴ 点 A,B,D,E 共圆. 故 ∠ADE=∠ABE.

又因点 F,B,C,E 共圆,

∴ ∠FBE=∠FCE.

又因点 C,A,F,D 共圆,

∴ ∠FCA=∠FDA.

综上可得∠ADE=∠FDA, 即 AD 平分∠EDF.

 - 图1

**五、解:**已知∠B=45°,∠C=60°,于是∠A=75°. 由正弦定理得

AC

sin45°

= 1 ,

sin75°

∴ AC = sin 45° = 

= − 1(尺).

sin 75° 2 ( 3 + 1)

2 2 2

△ABC的面积 S = 1 ×1×(

2

− 1)·sin60°

= 1 (3 −

4

3)(平方尺).

1954 年试题

一、下列六题顺次解答,不必抄题(但须写明题号:甲,乙,丙,⋯⋯).结果务须明确,过程可以简单.

- 3 1 1 1

甲、化简

[(a 2 · b 2 ) -1 ·(a·b -3 ) 2 · (b 2 ) 7 ] 3

乙、解 1 1 .

6 logx = 3 loga + 2logb + logc

丙、用二项式定理计算(3·02) 4 , 使误差小于

1 .

1000

丁、直角三角形弦上半圆的面积等于勾上半圆与股上半圆面积之和,试证明之.

戊、已知球的半径为 r,求内接正方体的体积.

己、已知三角形的一边之长为 a ,两邻角为β 及γ ,求计算边长 b 的计算公式.

**二、**描绘 y=3x2-7x-1 之图象,并按下列条件分别求 x 的值的范围: (i)y>0; (ii)y<0.

**三、**假设两圆互相外切,求证用连心线段为直径所作的圆必与前两圆的外公切线相切.

四、解 1 + tgx

1 - tgx

= 1 + sin2x, 求x之通值.

**五、**有一直圆锥,全面积为 a;与之同底同高之直圆柱全面积为 a′.求该圆锥高与母线之比.

1954 年试题答案

一、下列六题顺次解答,不必抄题,结果务须明确,过程可以简单.

3 1 - 3 7 1

甲、解:原式 = (a 2 b -2 a 2 b 2 h b 2 ) 3

3 + 1

-2 - 3 +7 1

= (a 2 2 b

2 2 ) 3

1

= (a 2 ·b 0 ) 3

2

= a 3

乙、解:原式可化为

于是有

1

logx 6

1

= loga 3 b 2c.

1 1

x 6 = a 3 b 2 c

1

∴ x = (a 3 b 2c) 6 = a 2 b 12 c 6

丙、解:由 (3.02)4=(3+0.02)4

=34+4×33×0.02+6×32×(0.02)2

+4×3×(0.02)3+(0.02)4,

可知第 4 项的值已小于 0.01,所以,计算可到第3 项为止,其误差必小于千分之一.

(3.02)4 =34+4×33×0.02+6×32×(0.02)2

=81+2.16+0.0216

=83.182

丁、证:设直角三角形的勾为 a,股为 b,弦为 c,则有c2=a2+b2

所以弦上半圆的面积=

1 π( c

2 2

) 2 =

1 π· c

2 4

= 1 π·

2

a 2 + b 2

4

= 1 π a 2 1 b 2

2 ( 2 ) + 2 π( 2) .

即弦上半圆面积=勾上半圆面积+股上半圆的面积.

戊、解:内接正方体的中心即该球的球心.正方体过中心的对角线为该球的直径,故其长为 2r.若设正方体的边长为 a,则有

3a 2 = 4r 2 ,

a = 2

3

3r.

所以内接正方体的体积

V = a 3 = ( 2

3

3r)3

= 8 3r 3

9

己、解:由正弦定理可知

a sin[180° - (β + r)]

= b , sinβ

∴ b = asinβ

sin[180° - ( β + r)]

= asinβ

sin(β + r)

二、解:将原方程变形,可得

7 2 1 61

(x - 6 ) = 3 (y + 12 ).

于是, 抛物线顶点为( 7 ,

6

61 (如图).

12

抛物线与 x 轴的交点为:

7

M( - 6

N( 7 +

6

,0),

,0),

6

即 M( 7 - 6 61 ,0),

N( 7 + 61 ,0).

6

当 y>0 时,x 的取值范围为:

(-∞, 7 - 61), (7 + 61 ,+∞).

6 6

当 y<0 时,x 的取值范围为:

( 7 - 61 , 7 + 61 ).

 - 图26 6

三、证明:设⊙O1 及⊙O2 为互相外切的二圆,其中一外公切线为 A1A2,切点A1 及 A2(如图),令点 O 为连心线 O1O2 的中点,过 O 作 OA⊥A1A2.

∵ 1 1

OA = 2 (O 1A1 + O2 A 2 ) = 2 O1O 2

 - 图3∴ 以O1O2 为直径,即以O 为圆心,OA 为半径的圆必与直线A1A2 相切. 同理可证,此圆必切于⊙O1 及⊙O2 的另外一条外公切线.

四、解: cosx + sinx = (cosx + sinx) 2 , cosx - sinx

cosx+sinx=(cosx+sinx)2(cosx-sinx), (cosx+sinx)(1-cos2x+sinx2)=0, 2(cosx+sinx)·sin2x=0,

∴ cosx+sinx=0,sin2x=0. 由方程 cosx+sinx=0 得,tgx=-1.

∴ x = kπ - π (k为整数).

4

由方程 sin2x=0,得

x=kπ(k 为整数).

由检验可知

x = kπ - π , x = kπ(k为整数)均为方程的通解. 4

**五、解:**设直圆锥的高为 h,底面半径为 R,母线长为 l,则

a = πR(R + l) a′ 2πR(R + h)

= R + l , 2(R + h)

∴ 2a(R+h)=a’(R+l).

由R =

, 代入可得

2a(

(2a - a')

+ h) = a'(

= a' l - 2ah.

+ l),

两边同乘以 l ,可得

(2a - a')

h

= a'l - 2a· l

等式两边平方,

(4a 2 - 4aa'+a'2 )[

h 2 ] = a'2 -4aa' · h

2 h 2

l - ( l )

2 2 h 2 h

l + 4a ( l ) ,

2

(8a - 4aa'+a' )( l ) - 4aa′· l + (4aa'-4a ) = 0.

h

这个关于 l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Δ = (-4aa')2 - 4(8a 2 - 4aa'+a'2 )(4aa'−4a2 )

=16a(2a-a′)3>0,

∴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根,解得

h 4aa' ± 16a(2a - a') 3

l = 2(8a 2 - 4aa'+a'2 )

= 2aa' ±2(2a - a' ) a(2a - a' ) .

4a 2 + (2a - a' ) 2

即为圆锥的高与母线的比.

1955 年试题

一、下列四题顺次解答, 不必抄题(但须写明题号:甲,乙,丙,丁). 结果务须明确,过程可以简单.

甲、以二次方程 x2-3x-1=0 的两根的平方为两根作一二次方程. 乙、等腰三角形一腰的长是底边的 4 倍,求这三角形各角的余弦.

丙、已知正四棱锥底边的长为 a,侧棱与底面的交角为 45°,求这棱锥的高.

丁、写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二、**求 b,c,d 的值,使多项式 x3+bx2+cx+d 适合下列三条件: (1)被 x-1 整除;

  1. 被 x-3 除时余 2;

  2. 被 x+2 除与被 x-2 除时余数相等.

**三、**由直角三角形勾上一点 D 作弦 AB 的垂线交弦于 E、股的延长线于 F、外接圆周于 Q,求证:EQ 为 EA 与 EB 的比例中项又为 ED 与 EF 的比例中项. **四、**解方程 cos2x=cosx+sinx,求 x 的通值.

**五、**一三角形三边的长成等差级数,其周长为 12 尺,面积为 6 平方尺,求证这三角形为一直角三角形.

1955 年试题答案

**一、**甲、设方程 x2-3x-1=0 的二根为α,β, 则 α+β=3, αβ=-1.

∴ α2+β2=(α+β)2-2αβ=32-2(-1)=11 α2β2=(αβ)2=(-1)2=1

∴ 所求的二次方程为 y2-11y+1=0.

乙、设△ABC 中 AB=AC=4BC,AD 为 BC 边上的高,则各角的余弦为:

cosA =

AB2 + AC2 - BC2

=

2AB·AC

1 BC

16BC 2 + 16BC2 - BC2

2·4BC·4BC

= 31 ,

32

cosB = cosC = CD =

CA

2

4BC

= 1 .

8

 - 图4

丙、设 S-ABCD 为一正四棱锥,SH 为其高,底边的长为 a,∠SAH=45°,

则 △SHA 为一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 SH=AH.

但 AH 为其底的对角线的一半,且其底边的长为 a,

∴ AH = a 2,

2

∴ SH = a 2.

2

 - 图5丁、自二面角的棱上一点在其各面上作棱的垂线,此二垂线所夹的角叫做该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解:**∵x3+bx2+cx+d 可被 x-1 整除.

∴ 1+b+c+d=0; ①

∵ x3+bx2+cx+d 被 x-3 除余 2,

∴ 27+9b+3c+d=2; ②

∵ x3+bx2+cx+d 被 x+2 除与被 x-2 除时余数相等,

∴ -8+4b-2c+d=8+4b+2c+d, ③ 由③: c=-4.

代入①和②:

b+d=3, ④

9b+d=-13. ⑤

由④和⑤:

8b=-16, b=-2, d=5.

**三、证:**连结 QA,QB,则∠AQB 为一直角,而 EQ 为直角三角形 AQB 弦上的高,

∴ EQ 为 EA,EB 的比例中项,

又 ∵ ∠1=∠2.(均与∠ABF 互余)

∴ △AED∽△FEB,

∴ EA∶EF=ED∶EB,

∴ EA·EB=EF·ED,

∴ EQ2=EF·ED,

 - 图6即 EQ 为 ED 与 EF 的比例中项.

**四、解:**cos2x=cosx+sinx.

cos2x-sin2x=cosx+sinx. (cosx+sinx)(cosx-sinx-1)=0, cosx+sinx=0, ①

由①:

cosx-sinx-1=0,②

tanx = -1. ∴x = nπ - π

4

由②:

cosx -

sinx = ,

cos(x + π ) = cos π ,

4 4

x + π

4

= 2nπ± π ,

4

∴ x = 2nπ或2nπ - π

2

**五、证明:**设△ABC 即此三角形,CA、AB、BC 各边的长为 x 尺, (x-y)尺,(x+y)尺.

则 x+y+x+x-y=12 ①

由①得 x=4. ③

= 6 ②

由②及③得 6(6-4-y)(6-4)(6-4+y)=36,

12(2-y)(2+y)=36,4-y2=3,y2=1,∴y=±1,

故此三角形各边的长为 3 尺,4 尺,5 尺.

∵ 32+42=52

 - 图7∴ △BAC 为一直角三角形.

1956 年试题

下列各题顺次解答,不必抄题(但须写明题号, 例如:Ⅰ甲、Ⅰ乙、Ⅱ、Ⅲ等).

**一、**甲、利用对数性质,计算 lg25+lg2·lg50.

(log 是以 10 为底的对数 log10 的记号)

乙、设 m 是实数,求证方程 2x2-(4m-1)x-m2-m=0 的两个根必定都是实数.

丙、设 M 是△ABC 的边 AC 的中点,过 M 作直线交 AB 直线于 E,过 B 作直线平行于 ME 交 AC 直线于 F.求证△AEF 的面积等于△ABC 的面积的一半.

丁、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是3尺,4尺及最大角的度数.

37尺,求这个三角形的

戊、设tanα与tanβ是方程x2 + 6x + 7 = 0的两个根, 求证

sin(α + β) = cos(α + β).

**二、**解联立方程

7

− x − y = 12,

 2 2

x + y = 136.

三、设P是等边三角形ABC外接圆BC 上的一点, 求证 PA2 = AB2 + PB·PC.

 - 图8**四、**有一四棱柱体,底面 ABCD 为菱形,∠A’AB=∠A’AD(如右图),求证平面A’ACC’垂直于底面 ABCD.

**五、**若三角形的三个角成等差级数,则其中一定有一个角是 60°;若这样的三角形的三边又成等比级数,则三个角都是 60°,试证明之.

**1956 年试题答案一 、**甲、解: ∵lg2=1-lg5,lg50=1+lg5,

原式=lg25+lg2·lg50=lg25+(1-lg5)(1+lg5)=lg25+1-lg25=1.乙、解:方程的判别式Δ=(4m-1)2+8(m2+m)=24m2+1,

∵ m2 ≥0 ,∴Δ>0, 所以二个根全是实数.

丙、解:连 BM.

△AEF 的面积=△ABF 的面积+△BEF 的面积,

∵ BF∥MF,

∴ △BEF 的面积=△BFM 的面积,

∴ △AEF 的面积=△BAM 的面积.

∵ △BAM的面积 = 1 △ABC的面积,

2

∴ △AEF的面积 = 1 △ABC的面积.

 - 图92

丁、解:最大角对最大边,由余弦定律得37=32+42-2·3·4cosθ

∴ cosθ = 9 + 16 - 37

24

= - 1 , 2

∴ θ=120°.

 - 图10

戊、解:tanα+tanβ=-6,tanα·tanβ=7;

sin(α + β)

∴ cos(α + β)

= tan(α + β) = tanα + tanβ

1 − tanαtanβ

= −6 = 1,

−6

∴ sin(α + β) = cos(α + β).

二、解:

7

x2

  • y2

− x − y = 12

= 136

(1)

(2)

由(1)移项得 (x + y) − 7

+ 12 = 0,

即 ( − 3)(

∴ = 3, 或

− 4) = 0, x + y) = 4.

两边分别平方,x+y=9,或 x+y=16.

分别与(2)联立:

x + y = 9, (Ⅰ)x2 + y2 = 136;

解方程组(Ⅰ),得

x + y = 9,

(Ⅰ)

x + y = 16, (Ⅱ)x2 + y2 = 136.

x + y = 9,

(Ⅱ)

x − y = 191;

x − y = − 191;

x = 9 + 191 , x = 9 − 191

 1 2  2 2

  

 = 9 −

 1

191 ;

2

 = 9 + 191 ;

2 2

解方程组(Ⅱ)得

(Ⅰ)x + y = 16,

x3 = 10,

(Ⅱ x + y = 16,

x4 = 6,

 = 6;  = 10;

综上述,共得四组解:

x = 9 + 191

x = 9 − 191

1 2

= 9 − 191

1 2

2 2

 = 9 + 191

2 2

x3 = 10,

 = 6;

x4 = 6,

 = 10.

经检验,以上四组解均为原方程的解.

**三、解:**令 AP 与 BC 的交点是 M,

∵ ∠APB=∠ABM.

∴ △ABP∽△AMB,∴ AP·AM=AB2,(1)

∵ ∠APC=∠BPM,∠PAC=∠PBM,

 - 图11∴ △ACP∽△BMP,∴AP·MP=PB·PC, (2) (1)+(2), 得 AP·AM+AP·MP=AB2+PB·PC, 即 AP2=AB2+PB·PC.

四、

解: ∵AB = AD

∴AO⊥BD.

∵ ∠A'AB = ∠A'AD,

∴ △AAB≌△A'AD.

∴ A'B = A'D, ∴ A'O⊥BD,

∴ 平面A'OA⊥BD,

 - 图12故 平面 A'ACC'⊥ABCD.

**五、解:**令三角形的三个角是 A,B,C, 由 A-B=B-C,A+B+C=180°,

得 B=60°

设三边的长为 a,aq,aq2,则长边 aq 的边所对的角即为 60°, 根据余弦定理,

(aq)2=a2+(aq2)2-2a·aq2cos60°, a2q2=a2+a2q4-a2q2.

∴ q=±1.但 q=-1 不合题意,

于是此三角形边长各为 a 因而三个角都是 60°.

1957 年试题

试卷上不必抄题,但须写明题号,例如:Ⅰ甲、Ⅰ乙、Ⅱ、Ⅲ等.

7 1 10 − 2

一、甲、化简 (2

) 2 + 0.1 2 + (2 ) 3 .

9 27

乙、求适合不等式 x2+x<2 的实数 x 的范围.

丙、求证:cot22° 30′ = 1 + 2. (注)cot 是余切的符号.

丁、在四面体 ABCD 中,AC=BD,P、Q、R、S 依次为棱 AB、BC、CD、DA 的中点.求证 PQRS 为一菱形.

戊、设 a、b 为异面二直线,EF 为 a、b 的公垂线,α为过 EF 中点且与a、b 平行的平面,M 为 a 上任一点,N 为 b 上任一点.求证:线段 MN 被平面α 二等分.

(注)“异面二直线”也叫“不共面二直线”.

lg(2x +1) + lg(y − 2) = 1

二、解方程组 

10

xy = 10x·10y

(注)lg 是以 10 为底的对数 log10 的符号.

2rcos B cos C

三、若△ABC的内切圆半径为r, 求证BC边上的高AD =

2 2 .

sin A

2

**四、**若△ABC 为锐角三角形,以 BC 边为直径作圆,并从 A 作此圆的切线 AD, 与圆切于 D,又在 AB 边上取 AE 等于 AD,并过 E 作 AB 的垂线与 AC 边的延长线交于 F,求证:

  1. AE∶AB=AC∶AF;

  2. △ABC 的面积=△AEF 的面积.

五、求证: :方程x3 − (

+ 1)x2 + (

  • q)x + q = 0的一个根是1.设这个

方程的三个根是一个△ABC的三个内角的正弦sinA、sinB、sinC, 求A、B、C的度数及q的数值.

1957 年试题答案

7 1 10 − 2

一、甲、(2

) 2 + 0.1 2 + (2 ) 3

9 27

25 1 1 1

= ( ) 2 +

9

0.12 +

64 2

= 5 + 100 + 9

3 16

= 102 11

48

( ) 3

27

乙、解:x2+x<2

即 (x+2)(x-1)<0

∴ -2<x<1.

丙、证::cot22°30'= cot 45°

2

1 + 1

= 1 + cos45° = sin45°

2 = 1+

丁、证:(如图)

∵ P、Q 依次为 AB、BC 的中点,

∴ PQ平行于AC且等于AC

1

的 2 .

同理RS也平行于AC且等于AC

∴ PQ 与 RS 平行且相等.

∴ PQRS 为一平行四边形.

1

的 2 .

又因AC = BD,

∴ PQ=QR.

PQ =

1 AC, QR =

2

  1. BD,

2

 - 图13∴ PQRS 为一棱形.

戊、证:(如图)

过 a 作平面β与α平行,过 b 作平面γ与α平行, 则 α‖β‖γ.

设 EF 中点为 O,MN 与α的交点为 O’, 则 MO’∶O’N= EO∶OF.

∵ EO=OF,

∴ MO’= O’N,即线段 MN 被平面α二等分.

 - 图14

二、解:

lg(2x +1) + lg(y - 2) = 1, ①

 xy x y

10 = 10 ·10 . ②

由①得: (2x+1)(y-2)=10. ③

由②得: xy=x+y. ④

由③得: 2xy-4x+y-12=0. ⑤

⑤—④×2 得: -4x+y-12=-2x-2y, 整理得: 2x-3y+12=0,

∴y =

2 x + 4. ⑥

3

代入④得:x( 2

3

x + 4) = x + 2 x + 4,

3

即 2 x2 + 7 x − 4 = 0,

3 3

即 2x2 + 7x − 12 = 0,

∴ x = −7 ±

4

= −7 ± .

4

代入⑥得: y = 17 ± 145 .

4

∴ 当 y =

> 12,

时,y − 2 < 0不合原题.

x = −7 + 145

 4

∴ 原方程组的解为:   

三、证明:(如图)

y = 17 +

 4

145 .

设 O 为△ABC 的内切圆心,E 为 AB 边上的切点,连结 OB、OA 与 OE,则OB、OA 分别平分∠B、∠A,而 OE⊥AB.

在直角三角形OEB中,BE = OEcot∠EBO = rcot B ,

2

同理可得 EA = rcot A .

2

∴ AB = AE + EB = r(cot A

2

+ cot

B). 2

在直角三角形 ADB 中,AD=ABsinB,

∴ AD = r(cot A

2

+ cot

B)sinB 2

cos A sin B +

2 2

B A

cos sin

2 2 B B

= r·

sin A sin B

2 2

1

  1. 2 sin cos

2 2

= 2r·

sin (A + B) 2

sin A

  • cos B

2

2

2r cos B + cos C

= 2 2

sin A

 - 图152

四、证明:(如图)

  1. 设 AB 与圆交于 G,则 AG∶AD=AD∶AB.

∵AE=AD, ∴AG∶AE=AE∶AB.

连结 GC,则 GC‖EF,∴ AG∶AE=AC∶AF.

∴AE∶AB= AC∶AF.

  1. ∵AE∶AB= AC∶AF,∴AB·AC=AE·AF.

∵△ABC 与△AEF 有公共角∠A,

△ABC

△AEF

= AB·AC AE·AF

= 1,

∴△ABC 的面积=△AEF 的面积.

 - 图16

五、解:将1代入原方程得1 − (

故知原方程有一个根是1.

+ 1) + (

  • q) + q = 0,故1适合原方程,

原方程现有一根是1, 所以它的左端可以析出x - 1的因式,而得

(x − 1)(x2 − 2x − q) = 0

又因这个方程的三个根是 sinA、sinB、sinC,所以这三个之中必定有一个是1,设 sinC=1,则 C=90°.

并且sinA、sinB是方程x2 − 2x − q = 0的两个根.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sinA + sinB = 2. ① 由于A + B = 90°, ∴sin2A + sin2B = 1. ②

①2—②得 2sinAsinB=1. ③

②—③得 (sinA-sinB)2=0.

∴ sinA=sinB.

∴ A=B=45°.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及③知

  • q = SinAsinB = 1 ,

2

∴ q = − 1 .

2

1957 年副题

试卷上不必抄题,但须写明题号,例如:Ⅰ甲、Ⅰ乙、Ⅱ、Ⅲ等.

一、甲、方程 3x2-5x+(k+1)=0 若有实数根,k 的值应当怎样?

乙、设 a、b、c 为△ABC 的三边,已知 a2=b2+bc+C2,求 a 边的对角 A.

丙、已知线段a、b、c,求作一线段x = c

(只要求画出图形,写出作法,不必证明 .)

丁、设 P 为一个 60°的二面角的平分面上任意一点,求证从 P 到二面角的棱的距离等于从 P 到二面角的一个面的距离的两倍.

戊、已知一个直圆锥的高为 1.2 尺,其侧面积为底面积的 2 倍,问此底面积为若干平方尺.

(答案要一位小数)

x2 − 2xy+y − 2x + 2y = 15,

二、解方程组4x

2 + 3y2

= 48.

**三、**如图,已知 AD,BC 为梯形 ABCD 的一底,∠ABC=90°,∠ABD=α,

∠AED=β,∠BDC=γ, BE=a.求证:

AD = asinα sinβ ,BC =

sin(β − α)

asinβ sinγ

sin(β − γ ) cos(γ − α)

 - 图17

**四、**一圆周被 AB 弦分为优劣两弧,C 为优弧的中点,D 为劣弧上任一点.又 E 为劣弧 AD 的中点,F 为劣弧 DB 的中点.若于 CD 弦上任取一点 P,PA 与 CE 交于 Q,PB 与 CF 交于 R,则 QR 与 AB 平行,试证明之.

**五、**在已知边长为 a 的正六边形的每边上依次取 1∶2 的内分点,并顺序连结分点作成内接正六边形.又对这个新的正六边形,用同样方法再作内接正六边形.这样继续作了 n 次之后,则得 n 个新的正六边形,其边长依次设为x1,x2,⋯⋯,xn.

(1)求边长 x1,x2,⋯⋯,xn ;

(2)求边长的平方和x2 + x2 + + x2

1 2 n

 - 图18(3)求这 n 个新正六边形面积的和.

**1957 年副题答案一、**甲、由题意知Δ=25-12(k+1)≥0,

∴ 13≥12k,

∴ k≤ 13 .

12

乙、由余弦定理知 a2=b2+c2-2bccosA, 又由题设知 a2=b2+c2+bc,

∴ -2bccosA=bc,

cosA = - 1 ,

2

∴ A=120°.

丙、

 - 图19

作法:作线段 AB=a,延长 AB 至 C,令 BC=b. 以 AC 为直径作半圆.

作 BD⊥AC,与半圆交于 D. 在 DA 连线上取 DE=c.

过 E 作 EF⊥BD,与 DC 连线交于 F,则 DF 为求作的 x. 注意:考生仅作出一图即可.

丁、证:如图,设π是二面角的一个面,P 是平分面上一点.过 P 作棱AB 的垂直平面与 AB 交于C 点,与平面π交于一条直线CD.过 P 作PD⊥CD 于D. 则线段 PC 是 P 至 AB 的距离,PD 是 P 至π的距离.

∵ ∠DCP = 1 ·60° = 30°,△PCD是直角三角形, 2

 - 图20∴ PC = 2PD.

戊、解:设底半径=r,

则直圆锥侧面积 = πr

  • r2

直圆锥底面积=πr2.

由题设知

πr = 2πr 2 ,

= 2r, (1.2)2 = 3r2 .

2 (1.2)2

∴ 底面积 = πr =

π = 1.5 平方尺.

3

(x − y)2 − 2(x − y) − 15 = 0 ①

二、解:原方程变形为4x

2 + 3y2

− 48 = 0 ②

由①分解因式得 x=y+5,x=y-3. 于是原方程组分为下列两个方程组:

x = y + 5,

(i)4x2 + 3y2 − 48 = 0;

解方程组(i) ,得两组解:

x = y − 3,

(ii)4x2 + 3y2 − 48 = 0.

x = 9 ,

x1 = 3,

2 7

y = −2;  26

 1 y2 = − .

解方程组(ii),得另两组解:

x3

=  −9 + 2

7  

x4

= −9 − 2

7

 = 12 + 2 57 ;

3 7

 = 12 − 2 .

4 7

**三、证明:**在△BDE 中,由正弦定理知

a = BD

sin(β − α) sin(π − β)

asinβ

∴ BD = sin(β − α)

∴ AD = BDsinα

= asinαsinβ sin(β - α)

在 △BCD中, ∠C = π − (γ + π − a)

2

= π − (γ − α) 2

由正弦定理知

BC

sinγ

= BD .

sin[ π − (γ − α)] 2

∴ BC =

BD sin γ

cos(γ − α)

= a sin βsin γ .

sin(β − α) cos( γ − α)

 - 图21

**四、证明:**连结 CA、CB,则 CA=CB.

∵ E 为 AD 弧的中点,F 为 DB 弧的中点,

∴ ∠ACE=∠ECD,∠BCF=∠FCB.

在 △CAP 与 △CPB 中 , PQ∶QA=CP∶CA,PR∶RB=CP∶CB,

∴PQ∶QA=PR∶RB,

 - 图22∴QR∥AB

五、解:(1)∵正六边形的一个内角为 2π ,

3

由余弦定理及题设得:

x2 = a 2

2a 2

a 2a

2π 7 2

1 ( 3) + ( 3 )

− 2( )(

3

) cos

3 3

= a .

9

∴ x1 =

7 a.

3

用同样方法可求得:

x2 = 7 x2 = ( 7 )2 a2,x = 7 a.

2 9 1 9 2 9

x2 = 7 x2 = ( 7 )3a2,x = 7 7 a.

3 9 2 9

3 27

2 7 2

7 n 2 7n

xn = xn −1 = ( )

9 9

a ,xn = a. 3n

(2) x2 + x2 + + x2 = 7 a 2 + ( 7 ) 2 a2 + ( 7) 3 a2 + + ( 7 ) n a 2

1 2 n 9 9 9 9

根据等比级数求前 n 项的公式得:

7 [1 − 7 n

( ) ]

x2 + x2 + + x2 = 9 9 a2

1 2 n

1 − 7

9

= 7 [1 − ( 7 )n ]a2

2 9

(3)∵边长为x 的正六边形的面积为 3 3 x2

1 2 1

∴这 n 个新正六边形面积的和为:

3 3 x2 + 3 3 x2 +

2 1 2 2 2 n

= 3 3 (x2 + x2 + + x2 )

2 1 2 n

= 21 3 [1− ( 7 )n ]a2

 - 图234 9

1959 年试题

试卷上不必抄题,但须写明题号,例如 Ⅰ(1)、Ⅰ(2)、Ⅱ、Ⅲ等. 一、(1)已知 lg2=0.3010,lg7=0.8451,求 lg35.

(注)lg 是以 10 为底的对数的符号.

(1− i)3

(2)化简 .

1+ i

(3)解不等式:2x2+5x<3. (4 求 cos165°的值.

  1. 一直圆台上底的面积为 25π平方厘米,下底的直径为 20 厘米, 母线长为 10 厘米.求这直圆台的侧面积.

  2.  - 图24有三条不在同一平面内的平行线 a、b 和 c.在线 a 上取一固定线段 AB,在线 c、b 上各任取一点 C 和 D.求证:不论 C 和 D 取在 c、b 的什么位置上,四面体 ABCD 的体积总是不变的.

**二、**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前两个数的和的三倍等于第三个数的二倍;如果第二个数减去 2(仍当作第二项),三个数就成等比数列.求原来的三个数.

三、设有△ABC,已知∠B = 60°,AC边长为4,面积为及BC两边之长.

  1. 求AB

**四、**A、B、C 是直线 L 上三点,P 是这直线外一点.已知 AB=BC=a,

∠APB=90°,∠BPC=45°.试求:(1)∠PBA 的正弦、余弦、正切;(2)线段 PB 的长;(3)P 点到直线 L 的距离.

**五、**延长圆 O 的两弦 AB、CD 交于圆外一点 E,过 E 点作 DA 的平行线交CB 的延长线于点 F,自 F 点作圆 O 的切线 FG.求证 FG=FE.

 - 图25

1959 年试题答案

一、(1)lg35 = lg

10 × 7

2

= lg10 + lg7 - lg2

= 1 + 0.8451 - 0.3010

= 1.5441.

  1. 解法一:

(1 - i)3

1 + i

解法二:

= (1− i)4

2

= 1− 4i + 6i2 − 4i3 + i4

2

= 1 − 4i − 6 + 4i + 1 = −2.

2

(1 - i)3 = 1 − 3i + 3i 2 − i3

1 + i 1 + i

= 1− 3i − 3 + i = −2 − 2i = −2

  1. 解法一:

2x2+5x<3,

1+ i

1 + i

移项,得

2x2+5x-3<0, (2x-1)(x+3)<0.

因为两个数的积是负数,必须并且只须这两个数中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所以从这个不等式可以得出下面两个不等式组:

2x − 1 > 0,

x + 3 < 0;

2x − 1 < 0,

x + 3 > 0.

第一个不等式组没有解,第二个不等式组的解是− 3 < x < 1 ,

2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是 − 3 < x < 1 .

2

解法二: 移项,得

2x2+5x<3,

2x2+5x-3<0,

不等式两边都乘以-1,得

-2x2-5x+3>0

△=(-5)2-4·(-2)·3>0,

二次三项式− 2x2 − 5x + 3的根是 − 3 1

和 2 .

当 − 3 < x < 1 的时候, − 2x2 − 5x + 3和 − 2异号. 2

因此,原不等式的解是 − 3 < x < 1 .

2

  1. 解法一:

cos165° = cos(180°-15° )

= -cos15°

= -cos(45°-30°)

= -(cos45° cos30°+sin45° sin30° )

= -( 1 · 3 +

2 2

  • 1 )

2

= - 3 + 1 = − +

2 4

解法二:

cos165° = cos(180°-15°)

= -cos15° = - cos 30°

2

= - = -

= - 6 + 2 .

4

  1. 圆台侧面积 S=πL(R+r),其中 L 为母线,r、R 分别为上,下底的半径.

    上底面积=πr2=25π ∴r=5(厘米)

下底半径 R=20/2(厘米)=10(厘米) 母线 l=10(厘米)

∴ 这圆台侧面积S=πL(R+r)

=π·10·(10+5)

=150π(厘米 2)

  1. △ABD 当四面体 ABCD 的底(如图)作底上的高 CO.

∵ a∥b

∴ 无论 D 在 b 上什么位置,

△ABD 的面积总不变.

∵ a∥b∴a,b 决定一平面.

∵ c∥a,c∥b.

∴ c 平行于 a,b 所决定的平面.

∴ 无论 C 点在 c 的什么位置,高 CO 的高度总不变.

1

四面体的体积等于 ×高×底面积,

3

因之,无论 C,D 在 c,b 上什么位置,其体积总不变.

 - 图26

**二、**设成等差数列的三个数是 x-y、x、x+y,依据题中条件,

3[(x - y) + x] = 2(x + y), (1)

列出方程组:(x − 2)2 = (x − y)(x + y). (2)

化简(1)和(2),得:

4x = 5x,

y2 − 4x + 4 = 0.

将(3)代入(4),得:

y2-5y+4=0, (y-1)(y-4)=0

故 y1=1,y2=4

(3)

(4)

将y1与y2

的值代入(3),得:

x1 =

5 ,x = 5

4 2

故  1

= 5 ,

4

x2

y

= 5,

= 4.

y1 = 1;  2

又 1 9

x1 - y1 = 4 , x1 + y1 = 4 ;x2 - y2 = 1, x2 + y2 = 9.

1 5 9

答:所求的三个数是 4 , 4 , 4 或1,5,9.

**三、**设 AB 及 BC 两边之长为 x 及 y,则有x2+y2-2xycos60°=42

1 xysin60° = 3. 2

代入 cos60°及 sin60°的值,得到: x2+y2-xy=16

xy=4

化简,得到: x2+y2=20 (1)

2xy=8 (2)

(1)+(2),得: (x+y)2=28, (3)

(1)-(2),得: (x-y)2=12 (4)

由(3)得

由(4)得

x + y = 2

x - y = ±2 3.

(5)

(6)

(5) + (6), 得: x =

(5) - (6), 得: y =

± 3,

μ 3,

答:AB之长为

± 3,BC之长为

μ 3.

 - 图27

四、解法一:令∠PBA=θ

PB = x, P点到直线L的距离为h.

由△APB 知 x=acosθ, (1)

由△BPC知

a sin45°

= x

sin(θ − 45°)

(2)

从(1),(2)消去x,得:

a

sin 45°

= a cosθ ,

sin(θ − 45°)

( sinθcos45°− cosθ sin 45°) = cosθ, sinθ − cos θ = cos θ

sinθ = 2cos θ

故 tgθ = 2

θ是锐角,所以

sinθ =

, cosθ =

于是 x = a cosθ =

, h = xsinθ = 2 a.

5

答:(1) ∠PBA的正弦, 余弦及正切分别是 ,

  1. PB的长是 ;

  2. P到 L的距离为 2 a.

5

1 ,2.

5

解法二:由(2)得

x = asin(θ − 45° )

sin45°

= a 2 (sinθcos45°− cosθsin45°)

= asinθ − acosθ. (3)

由(1),并因θ是锐角, 得

sinθ = a

代(1),(4)入(3),得

x = − x

由此得

于是

5x2 = a2 ,

x = a 5

cosθ = x =

a

,sinθ = ,

tgθ = 2,h = xsinθ =

  1. a.

5

 - 图28

**五、**证明:∵EF∥DA,

∴∠FEB=∠BAD,而∠BAD=∠BCD,

∴∠FEB=∠BCD,又∠EFB=∠EFC

∴△EFB∽△CFE

因此,FE:FC=FB:FE, 即 FE2=FB·FC.

∵FG 是圆 O 的切线,FBC 的圆 O 的割线,

∴FG2=FB·FC

 - 图29∴FG2=FE2即 FG=FE.

1960 年试题

试卷上不必抄题,但须写明题号,例如Ⅰ(1)、Ⅰ(2)、Ⅱ、Ⅲ等. 一、

  1. 解方程 - = 0.(限定在实数范围内)

  2. 有 5 组篮球队,每组 6

    队.首先每组中各队进行单循环比赛(即每两队比赛一次),

然后各组的冠军再进行单循环比赛.问先后共比赛多少次?

  1. 求证等比数列的各项的对数组成等差数列.(这里所说的等比数列的各项都是正数)

  2. 求使等式

x

= cos 2 成立的x值的范围.(x是0°到720°的角)

  1.  - 图30如图,用钢珠测量机件上一小孔的直径.所用钢珠的中心是

    O,直径是 12 毫米.将钢珠放在这小孔上,测得钢珠上端D 到机件平面的距离CD 是9 毫米.求这小孔的直径 AB 的长.

  2. 四棱锥 P—ABCD 的底面是一正方形.PA 与底面垂直.已知PA 是 3 厘米,P 点到

    BC 的距离是 5 厘米.求 PC 的长.

**二、**有一直圆柱,高是 20 厘米,底面半径是 5 厘米.它的一个内接长方体的

体积是 800 立方厘米.求这长方体的底面的长和宽.

**三、**从一船上看到在它的南 30°东的海面上有一灯塔.船以 30  - 图31/小时的速度向正东南方向航行半小时后,看到这个灯塔在船的正西方.问这时船与灯塔的距离是多少 - 图32?(精确到 0.1  - 图33)

**四、**要在墙上开一矩形的大玻璃窗,周长限定为 6 米.

(i)求以矩形的一条边长(x)表示窗户的面积(y)的函数式; (ii)求这函数图象的顶点的坐标、对称轴的方程;

(iii)画出这函数的图象,并求出的 x 的允许值的范围.

**五、**下列(1)、(2)两题选作一题.

  1. 已知方程 2x2-x·4sinθ+3cosθ=0 的两个根相等,且θ为锐角,求θ和这个方程的两个根.

  2. a 是什么实数的时候,下列方程组的解是正数:

2x + ay = 4,

x + 4y = 8.

1960 年试题答案

一、

解: (1) - = 0,

= 5x - 7,

2x2-5=5x-7,

2x2-5x+2=0, (2x-1)(x-2)=0,

∴x = 1 或2 2

1

∵ 2 使原方程无意义, 舍去.

∴x=2

(2)解:5c 2 + c2 = 5× 6·5 + 5·4

6 5 1·2 1·2

=75+10=85

答:共比赛 85 次.

  1. 证明:设等比数列为a,aq,aq2,⋯,aqn-1

则各项的对数依次为loga,logaq,logaq2,⋯,logaqn-1,

即 loga,loga+logq,loga+2logq,⋯,loga+(n-1)logq,

∴上面的数列是以 loga 为首项,logq 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1. 解: 根据算术根的定义, cos x ≥0,

2

x

°≤ 2 ≤

90°和270 x

2

360°,

即 0°≤x≤180°和 540°≤x≤720° (5)解法一:

设 AB 为 x 毫米,

则AC = x 毫米.

2

又直径 DE=12 毫米

CD=9 毫米

∴CE=12-9=3 毫米

∵AC2=DC·CE,

∴ x 2

( 2 ) = 9×3,

∴x2=9×3×4

∴x = 6 3(取正值)

答: 小孔的直径是6 3毫米.

 - 图34

解法二:

设 AB 为 x 毫米,

则AC = x 毫米.

2

又 CD=9 毫米,半径 OD=6 毫米,

∴OC=9-6=3(毫米)

连结 OA,则 OA=6 毫米

在直角三角形 OAC 中,OA2=OC2+AC2

即 2 2 x 2

6 = 3 +( )

2

x2

= 27,

4

∴x = 6 3(取正值)

答: 小孔的直径是6 3毫米.

(6):∵PA⊥平面 ABCD, 又 AB⊥BC,

∴PB⊥BC,即 PB=5 厘米又 PA=3 厘米,

因此 AB=BC=4 厘米

∴PC =

=

= 41( 厘米)

 - 图35答: PC是 41厘米.

二、

:设底面的长和宽分别是 x 厘米和 y 厘米,则

x2 + y2 = 102

20xy = 800.

上方程组可变形为

x2 + y2 = 100,

2xy = 80.

解这个方程组,得

 - 图36

分别解下面的两个方程组:

x + y = 6 5,

x - y = 2 5,就得出:

x1 = 4 5,

x + y = 6 5,

, x - y = -2

x2 = 2

 - 图37y1 = 2 5; y2 = 4 5.

三、

 - 图38解法一:如图,A 是原来船的位置,B 是灯塔,C 是航行半小时后船的位置.

= 15(sin45°cos30° - cos45°sin30°)

sin60°

15× ( - 1)

= 2 2 2

3

2

= 5 2 (3 - 3)

2

=4.5( - 图39)

 - 图40答:船与灯塔的距离是 4.5 - 图41.

解法二:如图,过 A 引 CB 的垂线与 CB 的延长线交于 D 点.

 - 图42

△ADB中, DB = DAtg30° = 15 2 ×

3 = 5 6 ,

∴BC = DC - DB

= 15 2 - 5 6

2 3 2

2 2

= 5(3 2 - 6)

2

=4.5( - 图43)

 - 图44答:船与灯塔的距离是 4.5 - 图45.

四、

:(i)y=(3-x)x=-x2+3x.

 - 图46

 - 图47x 的允许值的范围:0<x<3

五、

(1)解:△=16sin2θ-24cosθ=0, 即 2sin2θ-3cosθ=0.

由 sin2θ=1-cos2θ,上方程可变形为2cos2θ+3cosθ-2=0,

(2cosθ-1)(cosθ+2)=0, cosθ+2=0,无解.

由 2cosθ-1=0,得

cosθ = 1 .

2

∵θ为锐角,∴θ=60°

∴x = 4sin60° = sin60° = 3

4 2

答: θ是60°, 方程的两个根都是 3

2

(2)解:2x + ay = 4 ①

 ②

②×2-①:(8-a)y=12,

当 a≠8 时,

y = 12

8 - a

把③代入②中,得

x = 16 - 8a = 8(2 - a) .

8 - a 8 - a

要使 y 是正数,必须并且只须 8-a>0,由此要使 x 是正数,必须并且只须2-a>0.解不等式组

8 - a > 0,

2 - a > 0,

得 a<2

因此,当 a<2 的时候,原方程组的解是正数.

1961 年试题

试卷上不必抄题,但须写明题号,例如Ⅰ(1)、Ⅰ(2)、Ⅱ、Ⅲ等. 一、(1)求(2-x)10 展开式里 x7 的系数.

(2)解方程:2lgx=lg(x+12).(注:lg 是以 10 为底的对数的符号.)

(3)求函数y = x - 1 的自变量x的允许值的范围.

x - 5

  1. 求sin ν

12

sin 5ν 的值.

12

  1. 一个水平放着的圆柱形排水管,内半径是 12

    厘米.排水管的圆截面上被水淹没部分的弧含有 150°(如图).求这个截面上有水部分的面积.(取π=3.14.)

 - 图48

  1. 已知△ABC 的一边 BC 在平面 N 内,△ABC 所在的平面与平面 N 组成二面角

    a(a<90°).从 A 点作平面 N 的垂线 AA',A'是垂足.设△ABC 的面积是 S,求证△A'BC 的面积是 Scosa.

**二、**一个机器制造厂的三年生产计划,每年比上一年增产机器的台数相同. 如果第三年比原计划多生产1 千台,那末每年比上一年增长的百分数就相同, 而且第三年生产的台数恰等于原计划三年生产总台数的一半,原计划每年各生产机器多少台?

**三、**有一块圆环形的铁皮,它的内半径是 45 厘米,外半径是 75 厘米.用它的五分之一(如图中的阴影部分),作圆台形水桶的侧面,这个水桶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在平地上有 A、B 两点.A 在山的正东.B 在山的东南,且在 A 的西 65

 - 图49°南 300 米的地方.在 A 测得山顶的仰角是 30°,求山高.(sin70°=0.940. 精确到 10 米.)

**五、**下面甲、乙两题,选作一题.

甲、k 是什么实数的时候,方程 x2-2(k+3)x+3k2+1=0 有实数根? 乙、设方程 8x2-(8sina)x+2+cos2a=0 的两个根相等,求 a.

1961 年试题答案

一、(1)解:在这个展开式里含有 x7 的项是第八项.它的系数是

C7 (-1) 7 ·23

= - C3 ·8

= - 10·9·8 ·8 1·2·3

=-960.

(2)解:2lgx=lg(x+12), lgx2=lg(x+12),

∴x2=x+12,x2-x-12=0,

(x-4)(x+3)=0,

∴x1=4,x2=-3.

**当 x=-3 时,lgx 没有意义,舍去;x=4 为原方程的解. (3)解:**根据根式的定义,x-1≥0,∴x≥1;

又根据分母不能为零,x-5≠0,∴x≠5.

所以自变量 x 的允许值的范围是 x≥1,但 x≠5.

  1. 解法一:sin ν sin 5ν

12

= sin ν

12

12

cos ν

12

= 1 sin ν

2 6

= 1 · 1

2 2

= 1 .

4

解法二: sin ν

12

1

sin 5ν

12

ν ν

= (cos 2

1 1

- cos )

3 2

= (

2 2

= 1 .

4

π

- 0)

解法三:sin12 =

=

  1. - cos 5π

= 1

2

1 + 3

2 - 3 ,

sin 5π = 12

6 = 2 = 1

2 2 2

2 + 3 ,

∴ sin

π sin 5π = 1

2 - 3· 1

2 + 3 = 1 .

12

解法一:

12 2 2 4

弧ACB的长是12× 5ν

6

= 10ν (厘米),

扇形O - ACB的面积 = 1 ×12×10ν

2

= 60ν( 平方厘米),

△OAB的面积 = 1 ×122 ×sin150°

2

= 36(平方厘米).

∴截面上有水部分的面积=60π-36

=60×3.14-36=152.4(平方厘米).

解法二:

扇形O - ACB的面积 = 150 ×ν×122 = 60ν (平方厘米),

360

△OAB的面积 = 1 ×122 ×sin150° = 36(平方厘米).

2

∴ 截面上有水部分的面积=60π-36

=60×3.14-36=152.4(平方厘米).

 - 图50

 - 图51(6)证明:

∴△A' BC的面积

= 1 BC·A' D 2

= 1 BC·ADcosα

2

 - 图52= Scosα.

二、

解法一:

设原计划第一、二、三年生产机器的千台数分别为 x,x+y,x+2y.依题意,

得方程组:

 (x + y) - x = (x + 2y + 1) - (x + y) ,

 x x + y

 1

x + 2y + 1 =

[x + (x + y) + (x + 2y)].

2

这个方程组经过变形后,得方程组:

y2 - x = 0,

x - y - 2 = 0.

解这个方程组,得

x1 = 4,

y = 2;

x 2 = 1,

y = -1.

 1  2

由第一组解,得 x=4,x+y=6,x+2y=8. 第二组解不合题意,舍去.

答:原计划第一、二、三年各生产机器 4 千台、6 千台、8 千台.

解法二:

设原计划第一、二、三年生产机器的千台数为别为 x-y,x,x+y.依题意, 得方程组:

x2 = (x - y)(x + y + 1),

 1

x + y + 1 = 2 [(x - y) + x + (x + y)].

这个方程组经过变形后,得方程组:

y2 + y - x = 0,

x - 2y - 2 = 0.

解这个方程组,得

x1 = 6,

y = 2;

x2 = 0,

y = -1.

 1  2

由第一组解,得 x-y=4,x=6,x+y=8. 第二组解不合题意,舍去.

答:原计划第一、二、三年各生产机器 4 千台、6 千台、8 千台.

三、

解:

水桶上口的半径 = 1 ×75 = 15(厘米),

5

水桶下底的半径 = 1 ×45 = 9(厘米),

5

水桶的斜高 = 75 - 45 = 30(厘米),

水桶的高 =

= 12 6(厘米),

∴ 水桶的容积 = 1 ·12 6ν(152 + 92 + 15×9)

3

= 1764 6ν( 立方厘米).

 - 图53答: 水桶的容积是1764 6ν立方厘米.

四、

**解:**如图,CD 为山的高.

在△ABC 中,∠ACB=45°,∠CAB=65°,

∴∠ABC=180°-(45°+65°)=70°;又 AB=300(米)

∴AC = ABsin70°

sin45°

= 300sin70°

2

2

= 300 2sin70°(米).

在直角三角形 ACD 中,∠CAD=30°,

CD = ACtg30°

= 300 2sin70°· 3

3

= 100 sin70°

=100×2.45×0.940

=230(米)

 - 图54答:山高是 230 米

五、

**甲、解法一:**当这个方程的判别式Δ=0 或者Δ>0 的时候,原方程有实数根. (k+3)2-(3k2+1)

=-2k2+6k+8. 解 -2k2+6k+8=0,

即 k2-3k-4=0,

得 k=-1 或者 k=4. 解 -2k2+6k+8>0,

即 -k2+3k+4>0, 得 -1<k<4.

所以在-1≤k≤4 的时候,原方程有实数根.

解法二:

这个方程有实数根的条件是: (k+3)2-(3k2+1)≥0

化简得:

-k2+3k+4≥0, k2-3k-4≤0,

(k+1)(k-4)≤0,

∴-1≤k≤4 的时候,方程有实数根.

**乙、解:**因为方程的两个根相等,所以(8sina)2-4·8(2+cos2a)=0.

化简:

2sin2a-(2+cos2a)=0, 2sin2a-(3-2sin2a)=0, 4sin2a-3=0.

∴ sinα = ± 3 .

2

由 sinα = 3 , 得α = nπ + (-1) n π ;(n为整数)

2 3

由 sinα = - 3 , 得α = nπ - (-1) n π .(n为整数)

2 3

∴ α = nπ± π .(n为整数)

3

1962 年试题

试卷上不必抄题,但须写明题号,例如 1,5(1)等

**1.**某工厂第三年的产量比第一年的产量增长 21%.问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几?又第一年的产量是第三年的产量的百分之几?(精确到 1%)

**2.**求(1-2i)5 的实部.

**3.**解方程:log(x-5)+log(x+3)-2log2=log(2x-9).

sin(2arcsin

  1. 的值.

5

  1. 求证:(1)圆内接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圆外切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 解方程组:

y2 - 4x - 2y + 1 = 0,

y = x + a.

并讨论:a 取哪些实数值时,这个方程组

  1. 有不同的两组实数解;

  2. 有相同的两组实数解;

  3. 没有实数解.

  1. 如图,ABCD 和 A′B′C′D′都是正方形,而 A′、B′、C′、D′顺次分

    AB、BC、CD、DA 成 m:n,并设 AB=1.

    1. 求正方形 A′B′C′D′的面积;

    2. 证明: 正方形A′B′C′ D′的面积不小于 1 .

 - 图552

  1. D 是△ABC 内的一点,已知

AB=AC=1, ∠CAB=63°,

∠DAB=33°, ∠DBA=27°,

求 CD.(sin27°=0.4540.最后结果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

  1. 由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顶点 A 作这个正方体的对角线 A1C 的垂线,

    垂足为 E.证明:

(要求画图)

A1E:EC=1:2.

  1. 求证:两两相交而不通过同一点的四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
1962 年试题答案

1.解(1)设每年平均增长 x%,则

(1 + x

100

) 2 = 121 ,

100

故 1 + x 100

= 11 ,

10

∴ x=10.

答:每年平均增长 10%.

(2) 1÷ 121 = 100 ≈0.83.

100 121

答:第一年产量是第三年的 83%.

2. 解∵(1- 2i)5 = 1 - C1 2i + C2 (2i)2 - C3(2i) 3 + C4 (2i) 4 - (2i)5 ,

5 5 5 5

∴(1-2i)5 的实部是

1+10(2i)2+5(2i)4=1-40+80=41.

  1. 原方程可以写成

log (x - 5)(x + 3) = log(2x - 9),

4

或者 (x-5)(x+3)=4(2x-9).

化简,得 x2-10x+21=0,

或 (x-3)(x-7)=0.

∴ x1=3,x2=7.

当 x=3 时,x-5<0,而 log(x-5)无意义,所以 3 不是原方程的解,经检验,x=7 是原方程的解.

  1. 解设arc sin 4

5

= a(0 < a <

4

ν ), 2

sina = ,

5

4 2 3

cosa =

∴ 4

1 - ( ) = .

5 5

sin(2arc sin

) = sin2a

5

= 2sinacosa

= 2 4 3 24

· 5 · 5 = 25 .

  1. 证明(1)设 ABCD 为圆内接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所以

∠A=∠C.

又因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得

∠A+∠C=180°,

∴ ∠A=∠C=90°,

∴ ABCD 是矩形.

 - 图56

(2)设平行四边形 ABCD 切圆于 E、F、G、H(如图),则因从圆外一点所作的两条切线等长,得

AE = AH,

BE = BF,

CG = CF,

DG = DH.

四式相加,得

AB+CD=AD+BC.

又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得AB=CD, AD=BC.

∴ AB=BC

∴ ABCD 是菱形.

 - 图57

解:

y2 - 4x - 2y + 1 = 0, (1)

y = x + a. (2)

由(2), x=y-a, (3)

代入(1),得

y2-4(y-a)-2y+1=0,

y2-6y+4a+1=0.

∴ y = 3±

= 3±2

代入(3),得

x = 3 - a±2

方程组的解为:

x1 = 3 - a + 2 2 - a ,

y = 3 + 2 2 - a ;

x 2 = 3 - a - 2 2 - a ,

y = 3 - 2 2 - a.

讨论:

  1. 当 a<2 时,方程组有不同的两组实数解; (2)当 a=2 时,方程组有相同的两组实数解; (3)当 a>2 时,方程组没有实数解.
  1. 解:(1)由于 AB=1,AA′:A′B=m:n,得知

AA'= m

m + n

, A' B = n .

m + n

又知 BA′B′为直角三角形,

∴A' B' = =

=

故正方形 A′B′C′D′的面积为

A′ B′2 =

m2 + n2

(m + n) 2.

m2 + n2 1

  1. 证明

(m + n) n ≥ 2 .

m 2 + n2 1

2(m2 + n2 ) - (m + n) 2

(m - n)2

∵ (m + n) 2 - 2 =

2(m + n) 2

= 2(m + n) 2 ≥0,

m 2 + n2 1

 - 图58∴ (m + n) 2 ≥ 2 .

  1. **解:**在△ABD 内,

∠BDA = 180° - 33° - 27° = 120°,

故根据正弦定理,

AD

sin27°

= 1 ,

sin120°

AD = 2

3

sin27°.

又 ∠DAC=63°-33°=30°,

故根据余弦定理,在△ADC 内, CD2=1+AD2-2ADcos30°

= 1 +

4 sin 2 27° - 2sin27°

3

= 1 + 2sin27°( 2

3

sin27

° - 1)

=1+0.9080×(0.3027-1)

=1-0.9080×0.6973

=1-0.6331

=0.3669.

∴ CD=0.60.

 - 图59

证明;

作 AC,则 A1A⊥AC.

故△A1AC 为直角三角形.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 1,则

AC = 2.

在直角三角形 A1AC 中,AE⊥A1C,

 - 图60∴A1A2=A1E·A1C, 即 1=AE·A1C. 同理,AC2=EC·A1C, 即 2=EC·A1C. 由 此 得 A1E:EC=1:2.

  1. **证明:**在这四条直线中,任取两条直线 a、b,设其交点为

    P.因为四条直线不通过同一点,所以在另外两条直线中,至少有一条直线c 不通过P,直线c 必与 a、b 分别交于不同的两点.因此,c 必在 a、b 所决定的平面内.

第四条直线 d 与 a、b、c 至少交于两个不同的点,所以 d 也在 a、b 所决定的平面内.

1963 年试题

1. 已知tgθ = 2 , 求cosθ + sinθ 的值.

cosθ - sinθ

2.(1) 求出复数1 + 3i的模数和辐角.

  1. 在直角坐标系XOY所在的平面内, 以A点表示复数1 + 3i,

把 OA 绕着 O 点按反时针方向旋转 150°,设 A 点到达的位置为 B,写出 B 点所表示的复数的代数式.

  1. 如图,AB 为半圆的直径,CD⊥AB.已知 AB=1,AC:CB=4:1,求 CD.

 - 图61

  1. 从二面角内任意一点向二面角的两个面作垂线,求证这两条垂线所决定的平面垂直于二面角的棱.(要求画图)

  2. 利用下列常用对数表,计算 23.28-1.1

对数表

N

0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23

3617

3636

3655

3674

3692

3711

3729

3747

3766

3784

2

4

6

7

9

11

13

15

17

24

3802

3820

3838

3856

3874

3892

3909

3927

3945

3962

2

4

5

7

9

11

12

14

16

25

3979

3997

4014

4031

4048

4065

4082

4099

4116

4133

2

3

5

7

9

10

12

14

15

反对数表

m

0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48

3020

3027

3034

3041

3048

3055

3062

3069

3076

3083

1

1

2

3

4

4

5

6

6

.49

3090

3097

3105

3112

3119

3126

3133

3141

3148

3155

1

1

2

3

4

4

5

6

6

.50

3162

3170

3177

3184

3192

3199

3206

3214

3221

3228

1

1

2

3

4

4

5

6

7

  1. 解方程:sin3x-sinx+cos2x=0.

  2. 用 1,2,3,4,7,9 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问;

    (1)这样的五位数一共有多少个?

    1. 在这些五位数中,有多少个是偶数?

    2. 在这些五位数中,有多少个是 3 的倍数?

x2 - 2xy - y2 = 1, 8.解方程组: 

(限定在实数范围内)

  1. 如图,线段 CD 与⊙O 相交于 A、B 两点,且 AC=BD, 又 CE、DF 分别与⊙O 相切于 E、F.

求证:△OEC≌△OFD.

 - 图62

  1. 如图,半径为 1 的球,内切于圆锥(即直圆锥),已知圆锥的母线与底面的夹角是

    2θ.

    1. 求证圆锥的母线与底面半径的和是

2 ;

tgθ(1- tg 2θ)

示) 点.)

  1. 求证圆锥的全面积是 ;

tg2θ(1- tg2 θ)

  1.  - 图63当θ是什么值的时候,圆锥的全面积最小?(θ用反三角函数表(图中

    V 是圆锥的顶点,VB 是母线,O 是球心,A 是球和圆锥底面的切

1963 年试题答案
  1. 解法一: ∵tgθ = 2 , ∴ cosθ≠0.

以 cosθ除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得

cosθ + sinθ = 1 + tgθ =

cosθ - sinθ

1 - tgθ

(1 + 2 ) 2

= =

(1 - 2)(1+ 2)

= -3 - 2 2.

-1

解法二: ∵ tgθ = 2 , ∴θ在第Ⅰ象限或第Ⅲ象限.

∴ sinθ = ±

  1. , cosθ = ± . 3

当θ在第Ⅰ象限时, sinθ = - , cosθ = ,

1 + 2

cosθ + sinθ = 3 3 =

cosθ - sinθ

1 - 2

3 3

= -3 - 2 2;

当θ在第Ⅲ象限时, sinθ = - 2 , cosθ = - ,

3

- 1 - 2

cosθ + sinθ = 3 3 =

cosθ - sinθ

- 1 - (- 2 )

3 3

解:

(1)1 + 3i的模数r =

= -3 - 2 2.

= 2; ,

1 + 3i的辐角θ的主值是60°

∴辐角是 k·360°+60°. (其中 k 为任何整数)

(2)B 点所表示的复数的模数是 2,而辐角的主值是 60°+150°=210°,

∴B 点所表示的复数是: 2(cos210°+isin210°)

 - 图64=

    • i.

**3.解:**∵AB=1,AC:CB=4:1,

∴AC =

4 , CB = 1 .

5 5

∴CD = 4 × 1 = 2 .

 - 图655 5 5

4.证法一:

已知:二面角 M-AB-N,P 是 M-AB-N 内任意一点,PC 垂直平面 M 于 C,PD 垂直平面 N 于 D.

求证:平面 PCD⊥AB.

**证明:**∵PC⊥平面 M,

∴PC 和 AB 垂直,

∵PD⊥平面 N,

∴PD 和 AB 垂直.

∴平面 PCD⊥AB.

 - 图66

证法二:

已知:同证法一. 求证:同证法一.

**证明:**∵PC⊥平面 M,

∴过 PC 的平面 PCD⊥平面 M.

∵PD⊥平面 N,

∴过 PD 的平面 PCD⊥平面 N.

∴平面 PCD 垂直平面 M 和 N 的交线. 而 AB 即是平面 M 和 N 的交线,

∴平面 PCD⊥AB.

对数表

N

0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23

3617

3636

3655

3674

3692

3711

3729

3747

3766

3784

2

4

6

7

9

11

13

15

17

24

3802

3820

3838

3856

3874

3892

3909

3927

3945

3962

2

4

5

7

9

11

12

14

16

25

3979

3997

4014

4031

4048

4065

4082

4099

4116

4133

2

3

5

7

9

10

12

14

15

反对数表

m

0

1

2

3

4

5

6

7

8

9

1

2

3

4

5

6

7

8

9

.48

3020

3027

3034

3041

3048

3055

3062

3069

3076

3083

1

1

2

3

4

4

5

6

6

.49

3090

3097

3105

3112

3119

3126

3133

3141

3148

3155

1

1

2

3

4

4

5

6

6

.50

3162

3170

3177

3184

3192

3199

3206

3214

3221

3228

1

1

2

3

4

4

5

6

7

**5.解:**lg23.28-1.1=-1.1×lg23.28

=-1.1×1.3670

=-1.5037

= 2.4963.

∴23.28-1.1=0.03135.

解法一:

sin3x-sinx+cos2x=0, 2cos2xsinx+cos2x=0, cos2x(2sinx+1)=0

由 cos2x = 0, 得 2x = 2nπ± π ,

2

∴ x = nν± π . 4

(n 是整数)

由2sinx + 1 = 0, 得

sinx = - 1 ,

2

∴x = 2nν - ν ;

6

x = (2n + 1)ν + ν .

6

(n 是整数)

∴x = nν± ν , x = 2nν - ν , x = (2n + 1)π + ν .(n是整数)

4 6 6

解法二:

sin3x-sinx+cos2x=0,

(3sinx-4sin3x)-sinx+(1-2sin2x)=0, 整理,得 4sin3x+2sin2x-2sinx-1=0. 分解,得 (2sinx+1)(2sin2x-1)=0.

由 2sinx + 1 = 0, 得

sinx = - 1 ,

2

∴ x = 2nν - ν ;

6

x = (2n + 1)ν + ν

6

(n是整数)

由 2sin2 x - 1 = 0, 得sinx = ± = ± 2

2

∴ x = 2nν + ν , x = (2n + 1)ν - ν ;

4 4

x = 2nν - ν , x = (2n + 1)ν + ν .

4 4

(n 是整数)

∴x = 2nν - ν , x = (2n + 1)ν ν ν± ν .(n是整数)

6

解:

+ , x = n

6 4

  1. 从这六个数字中,取出五个数字,共能排成

A 5 = 6×5×4×3×2 = 720

个五位数.

  1. 在所求的偶数中,末位必须取 2、4

    这两个数字中的一个,这有两种方法,取定末位后,再从其余五个数字中任取四个,排成其他四位,这有

A 4 = 5×4×3×2 = 120

种方法.因此,共有

2A4 = 2×120 = 240

个五位数是偶数.

  1. 一个整数是不是 3 的倍数,要看它的各位数字之和是不是 3

    的倍数,这六个数字 1,2,3,4,7,9 之和是 26,因此只有除去 2,余下的五个数字之和才是 3 的倍数.由此可知,所取的五个数字必须是1,3,4,7,9.因此,共

P5=5!=120

个五位数是 3 的倍数.

解法一:

x2 - 2xy - y2 = 1, (1)

 = x. (2)

(2)的两边平方,得

xy+3=x2,

即 x2-xy=3. (3)

将(1)的两边乘以 3,得

3x2-6xy-3y2=3. (4)

从(4)的两边分别减去(3)的两边,得2x2-5xy-3y2=0.

分解,得

(2x+y)(x-3y)=0, 2x+y=0,x-3y=0.

x2 - xy = 3 x2 - xy = 3,

由此得

2x + y = 0;

解得x1 = 1

y = -2;

x - 3y = 0 .

x2 = -1,

y = 2;

 1  2

x = 3 2 , x = - 3 2 ,

3 2

4 2

y = 2 ; y = - 2 .

 3 2  4 2

检验后,x1,y1 与 x3,y3 是原方程组的两组解;x2,y2 与 x4,y4 不适合方程(2).

∴方程组的解是:

x = 3 2 ,

解法二:

x = 1,

y = -2;

y =

2

2 . 2

x2 - 2xy - y2 = 1, (1)

 = x. (2)

(2)的两边平方,得

xy + 3 = x 2 ,

x2 - 3

∴y =

代入(1),得

. (3)

x

x2 - 2x

整理,得

(x2 - 3

) - (

x

x2 - 3

x

)2 = 1.

2x4-11x2+9=0.

分解,得

(x2-1)(2x2-9)=0.

x2-1=0,∴x1=1,x2=-1;

2x2 - 9 = 0,

∴x3 =

, x = - 3 2 .

4 2

将 x 的值代入(3),得

y = -2, y = 2, y = 2 , y = - 2 .

1 2 3 2 4 2

检验后,x1,y1 与 x3,y3 是原方程组的两组解

;x2,y2 与 x4,y4 不适合方程(2).

∴方程组的解是:

x = 3 2 ,

x = 1,

y = -2;

证法一:

连结 OA,OB.

∵OA=OB,∴∠OAB=∠OBA;

∴∠OAC=∠OBD.

y =

2

2 . 2

又 AC=BD,∴△OAC≌△OBD,∴OC=OD.

∵CE、DF 分别切⊙O 于 E、F,∴∠OEC、OFD 都是直角. 在△OEC 与△OFD 中:

∵∠OEC=∠OFD=90°,OE=OF,OC=OD,

∴△OEC≌△OFD.

证法二:

∵CE、CB 分别是⊙O 的切线与割线,

∴CE2=CA·CB=CA(CA+AB).

同理,DF2=DB·DA=DB(DB+AB).

∵CA=DB,∴CE2=DF2,∴CE=DF

∵CE、DF 分别切⊙O 于 E、F,∴∠OEC、∠OFD 都是直角. 在△OEC 与△OFD 中:

∵∠OEC=∠OFD=90°,OE=OF,CE=DF,

 - 图67∴△OEC≌△OFD.

  1. 解:(1)设 C 为母线 VB 与球相切的切点. 连 OA、OB、OC,则

    OA=OC=1,OB=OB,

∠OAB=∠OCB=90°,

故 △OAB≌△OCB. 由此可知,

∠OBA=∠OBC=θ.

设 圆锥的底面半径为 r,母线为 l,则

r = ctgθ, l = r cos2θ

于是

1 + r = ctgθ( 1

cos2θ

= ctgθ cos2θ

+ 1) = 1

tgθ

1 + cos2θ

  • cos2θ =

1

tgθ ·

2cos 2θ

cos2θ - sin2θ

= 1

tgθ

  • 2

1 - tg2θ

= 2 .

tgθ(1- tg2 θ)

  1. 设圆锥的全面积为 T,则

T = πrl + πr 2 = πr(l + r) = πctgθ

2

tgθ(1 - tg2θ)

= 2π

tg 2θ(1 − tg2θ)

  1. 欲使 T 最小,只要使 tg2θ(1-tg2θ)最大即可. 由于

tg20 (1 - tg20 ) = -tg40 + tg20 = -(tg20 -

1) 2

2

+ 1 ,

4

因此当tg20 = 1 时, tg20 (1- tg20 )最大.

2

∴ 当0 = arctg 2 时,T最小.

2

 - 图68

1964 年试题

− 3

3 3 2 (

1) −3

1. 化简: 3 .

( - 1)2

  1. 甲乙二人在河的南岸 O 处,隔河在正北方向有一建筑物 P.甲向正东、乙向正西沿河岸而行,甲每分钟比乙多走 a 米.10 分钟后,甲望建筑物P 在北a 度西(即北偏西a 度),乙望建筑物P 在北β度东(即北偏东β度), 求 O 与 P 之间的距离.

  2. 解方程 x4+1=0;并且证明:平面内表示这个方程的根的四个点是一个正方形的顶点.

  3. 已知 A、B、C 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求证:

sin2B + sin 2C - sin2A

cosA =

2sinBsinC

  1. 已知方程x3+mx2-3x+n=0 的三个根的平方和为6,且知这个方程有两相等的正根,求 m、n 的值.

  2.  - 图69圆台形铁桶的上口半径是15 厘米,下底半径是10 厘米,母线长是30 厘米,将铁桶的侧面沿一条母线剪开铺平,得图中扇面形状的铁片 ABCD. 求 A、B 两点间的距离.

  3. A、B、C、D 四个点在平面 M 和平面 N 之外,A、B、C、D 在平面 M 内的射影是 A1、B1、C1、D1,在平面 N 内的射影是 A2、B2、C2、D2.已知 A1、B1、C1、D1 在一条直线上,A2B2C2D2 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求证 ABCD 也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4. 下图中 ABCD 是正方形,其每边长为 1;在正方形内,⊙O 与⊙O'互相外切,并且⊙O 与 AB、AD 两边相切,⊙O'与 CB、CD 两边相切.

    1. 求这两圆半径之和.

    2. 当两圆半径各多么长时,两圆面积之和最小?当半径各多么长时,

      面积之和最大?证明你的结论.

 - 图70

附加题
  1. 如果把第 8 题中的正方形改成矩形,你能得到什么结果?为什么?

  2. 如果把第 8 题中的正方形改成棱长为 1

    的正方体,把圆改成球,你能得到什么结果?为什么?

解法一:

-3

[3 2 (

1)-

1

3 ] 3

1964 年试题答案

原式 = 3

( - 1) 2

-1

=

=

=

=

= 2 3 + 3 .

2

解法二:

-3

[3 2 (

1)-

1

3 ] 3

原式 = 3

( - 1) 2

-1

=

=

=

= 3(4 + 2 3)

4

= 2 3 + 3 .

2

  1. **解:**如图,设 OB=x,则 OA=x+10a. 再设 OP=h,则

htgα=x+10a, htgβ=x.

h(tgα-tgβ)=10a,

∴ h = 10a .

tgα - tg

 - 图71

  1. **解法一:**原方程即 x4=-1,也就是x4=cos(2k+1)π+isin(2k+1)π

∴x = cos 2k + 1ν + isin 2k + 1 ν.

4 4

令 k=0、1、2、3,就得到原方程的四个根:

ν ν

x1 = cos 4 + isin 4 =

2 (1 + i),

2

x = cos 3ν + isin 3ν = 2 (-1 + i),

2 4 4 2

x = cos 5ν + isin 5ν = 2 (-1- i),

3 4 4 2

x = cos 7ν

+ isin 7ν

= 2 (1- i),

4

显然, x1

4

= x2 = x 3

4

= x4

2

= 1,故平面内表示这四个根的点M 1、M 2 、M 3 、

M4 都在单位圆上

如图,∠M1OM2 等于 x2 的辐角减去 x1 的辐角,故

ν

∠M1OM 2 = 2

同 理 , ∠M OM = ∠M OM = ν .

2 3 3 4 2

又显然有 ∠M OM = ν .

4 1 2

∴M1M2=M2M3=M3M4=M4M1.

∴M1M2M3M4 是一个正方形.

**解法二:**x4+1=(x4+2x2+1)-2x2

= (x2 + 1) 2 - ( 2x) 2

= (x 2 + 2x + 1)(x2 - 2x + 1).

∴原方程即

(x2 + 2x + 1)(x2 - 2x + 1) = 0.

它的根是

x = 2 (1 + i), x = 2 (-1 + i),

1 2 2 2

x = 2 (-1 - i), x = 2 (1- i).

3 2 4 2

如图,线段 M2M1 与 M3M4 显然都平行于 OX 轴,线段 M4M1 与 M3M2 都平行于 OY 轴.

又 M M = M M = M M = M M = 2 + 2 = 2.

1 2 2 3 3 4 4 1 2 2

 - 图72所以 M1M2M3M4 是一个正方形.

  1.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

a sinA

= b sinB

= c

sinC

= 2R,

得到 sinA = a 2R

,sinB = b

2R

,sinC = c .

2R

代入所要证明的等式的右边,并化简得

sin2 B + sin2C - sin2A 2sinBsinC

b2 + c2 - a 2

= .

2bc

由余弦定理,上式右边就是 cosA.

**解法二:**利用 A=π-(B+C),

sin2B+sin2C-sin2A=sin2B+sin2c-sin2(B+C)

=sin2B+sin2C-(sinBcosC+cosBsinC)2

=sin2B+sin2C-sin2Bcos2C-cos2Bsin2C-2sinBsinCcosBcosC

=sin2B(1-cos2C)+sin2C(1-cos2B)-2sinBsinCcosBcosC

=2sin2Bsin2C-2sinBsinCcosBcosC

=2sinBsinC(sinBsinC-cosBcosC)

=2sinBsinC[-cos(B+C)]

=2sinBsinC·cos[π-(B+C)]

=2sinBsinCcosA. 两边除以 2sinBsinC,得到

sin2 B + sin2C - sin2A

2sinBsinC

= cosA.

  1. **解法一:**设这个方程的三个根为α、α、β.根据已知条件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2α 2 + 2 = 6, (1)

α 2

+ 2α = -3. (2)

(2)的两边乘以 2,得

2α2+4αβ=-6,(3)

  1. 与(3)的两边分别相加,得4α2+4αβ+β2=0,

即(2α+β)2=0,

∴β=-2α.

代入(1),2α2+(-2α)2=6, 6α2=6,∴α=±1.

α=-1 不符合题意,舍去. 故α=1,β=-2.

∴m=-(2α+β)=0, n=-α2β=2.

**解法二:**仿解法一得

2α 2 + 2 = 6, (1)

α 2

+ 2α = -3. (2)

由(2), =

-3 - α 2

2α ,

代入(1),2α2

-3 - α 2

+ ( ) = 6,

代简,得α4-2α2+1=0, 即(α2-1)2=0,

∴α=±1.

α=-1 不合题意,舍去.

故α=1,代入(2)得,β=-2.

∴m=-(2α+β)=0, n=-α2β=2.

解法一:

⌒ ⌒

AB = 2π·15 = 30π, CD = 2π·10 = 20π. AD = 30.

延长 AD、BC 相交于 O,设∠COD=θ,OD=x,则(x+30)θ=30π,

xθ=20π, 相减,得 30θ=10π,

0 = ν ,

3

x = 20ν

0

= 60.

因为△OAB 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所以AB=OA=90(厘米).

解法二:

⌒ ⌒

AB = 2ν·15 = 30ν ,CD = 2ν·10 = 20ν .AD = 30,

延长 AD、BC 相交于 O,设 OD=x,则

x + 30 = 30ν .

x

解出 x,得

x=60,

0 = 20ν

60

20ν

= ν . 3

因为△OAB 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所以AB=OA=90(厘米).

 - 图73

  1. **解:**如图,设 A1、B1、C1、D1 所在的直线为 l,过直线 l 与直线作 AA1

    作一平面 P,则 P 必垂直于 M.显然 A 在平面 P 内.又因B1 在平面P 内,且直线BB1 垂直于平面 M,故 BB1 必在平面 P 内.因而 B 也在平面 P 内.同理,C、D 也在平面 P 内.

因 AA2∥DD2,且 A2B2∥D2C2,故由 AA2 与 A2B2 所决定的平面平行于由

DD2 与 D2C2 所决定的平面.又 P 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分别为AB 与CD,故AB

∥CD.同理 BC∥AD.故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 图74

解法一:

 - 图75

OO′ = 2OS = 2 (1 - s),

但 OO′是两圆连心线,所以 OO’=r+r’=s.故由上式得

s = 2 (1 - s),

∴ s = = 2 - 2. (Ⅰ)

 - 图76

  1. 两圆面积之和是

π(r2+r'2)=π[r2+(s-r)2]

= π[r 2 + (2 - - r)2 ] [ 由(Ⅰ)]

= 2π[r 2 - (2 - 2 )r + 3 - 2 2]

= 2ν[(r - 2 - 2 ) 2 + 3 − 2 2 ].

( Ⅱ)

2 2

因此, 当r = 2 - 2 , r'= 2 - 2 时, 面积之和最小.

 - 图772 2

现在讨论当半径各多么长时,面积之和最大.不妨先设 r≥r',即不妨

设r≥

[由(Ⅰ)].但显然r≤ 1 , 故由(Ⅱ), 当r = 2 2

1 , r'= 3 -

2 2

时, 面积之和

最大. 同理, 当r′=

1 , r = 3 -

 - 图782 2

时, 面积之和也是最大.

解法二:

(1)AO = AP

= r 2 ,OO′= r + r ′ ,O C = O′Q

= r′ 2,

∵ AC = 2, ∴r + r + r′+r′

= 2 ,

即 (1 + 2 )(r + r′ ) = 2 , (1 + 2 )s = 2,

∴ s =

(2)两圆面积之和是

= 2 - 2.

π(r 2 + r′ 2 ) = 1 π[(r + r′ ) 2 + (r - r′ ) 2 ]. (Ⅲ) 2

因r + r′= 2 - 2为定值, 故当r - r′ = 0即r = r ′= s = 2 - 2 时,

2 2

两圆面积之和最小.

现在讨论当半径多么长时面积之和最大. 不妨先设r≥rv, 即r≥ s .

2

由(Ⅲ),得

π(r 2 + r′ 2 ) =

π [s2 + (2r - s) 2 ] 2

= ν [s2 + 4(r - 2

s ) 2 ]. 2

但显然r≤ 1 , 故当r = 2

1 , r ′= 3 -

2 2

时, 面积之和最大.

同理, 当r′=

1 , r = 3 -

2 2

时, 面积之和也是最大.

附加题
  1.  - 图79如果把第 8 题中的正方形改成矩形,你能得什么结果?为什么?

容易看出:AP=r,RB=O'Q=r'.因此, OS=PR=a-s.

仿此, O'S=b-s.

但△OSO'是直角三角形,而 OO'=r+r'=s,故得 (a-s)2+(b-s)2=s2.

即 s2-2(a+b)s+a2+b2=0.

解得 s = a + b± 2ab.

显然 s<a+b,故应取“-”号.因此

s = a + b - 2ab. (Ⅰ)

另一方面,两圆面积之和为

π(r 2 + r'2 ) =

π [(r + r 2

')2 + (r - r') 2 ]

显然当r = r' 1

= π [s2 + (r - r') 2 ].

2

时, 面积之和最小.

(Ⅱ)

=

2

又由(Ⅱ)有

(a + b - 2ab )

π (r 2 + r'2 ) =

π [s2 + (2r - s) 2 ]. 2

(Ⅲ)

现在讨论当半径多么长时面积之和最大. 不妨先设r≥r', 即r≥ s

2

但r a b , 设为 b , 则由(Ⅲ), 当 b ' b

不能超过 2 与 2 中的较小者 2

r = , r = a + - 2 2

时, 积之和最大. 同理, 当r'=

b , r = a + b - 2 2

时, 面积之和也是最大.

 - 图80

  1. 如果把第 8 题中的正方形改成棱长为 1

    的正方体,把圆改成球,你能得到什么结果?为什么?

**解:**设球 O 与球 O′互相外切,并且都在正方体ABCD—B′A′C′D′内部.设球 O 与过 A 的三个面相切,球 O′与 C′的三个面相切.设球 O 与球的半径分别为 r 与 r',r+r'=s.

 - 图81

 - 图82

s = 3(1- s),

∴s = 3 - 3 .

2

两球表面积之和是4π(r2+r′2)=2π[(r+r')2+(r-r')2]

=2π[s2+(r-r')2]

=2π[s2+(2r-s)2].

故当r = r ′= s =

4 时, 表面积之和最小. 同样, 当r =

1 , r

2

′= 2 - 3 ;

2

或r′=

1 , r =

2

2 时, 表面积之和最大.

两球体积之和是

4 π(r 3 + r ′3 ) = 4π s(r2 - rr′+r′2 )

3

故当r = r ′=

3

= π s[s2 + 3(r - r′ ) 2 ] 3

= π s[s2 + 3(2r - s) 2 ].

3

时, 体积之和最小.同样, 当r =

1 , r

2

′= 2 - 3 ;

2

或r′=

1 , r =

2

2 时, 体积之和最大.

1965 年试题
  1. 右面的二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是什么?求出它的体积.

 - 图83

  1.  - 图84 - 图85

    A 处的甲船测得乙船在北偏西 49°48′的 B 处以速度 22 /小时向正北方向行驶.甲船立即从 A 处出发,以速度 26  - 图86/小时向北偏西 a 度的方向沿直线驶去,追赶乙船.问 a 是多大角度时,经过一段时间,甲船能够在某处 C 恰好与乙船相遇?(lg2.2=0.3424,lg2.6=0.4150;lg 是以 10 为底的对数符号.)

正弦对数表

A

0 ’

6’

12’

18 ’

24’

30’

36’

42’

48’

54’

60’

1’

2’

3’

40 °

1.8081

8090

8099

8108

8117

8125

8134

8143

8152

8161

8169

49

1

3

4

41 °

8169

8178

8187

8195

8204

8213

8221

8230

8238

8247

8255

48

1

3

4

42 °

8255

8264

8272

8280

8289

8297

8305

8313

8322

8330

8338

47

1

3

4

43 °

8338

8346

8354

8362

8370

8378

8386

8394

8402

8410

8418

46

1

3

4

44 °

8418

8426

8433

8441

8449

8457

8464

8472

8480

8487

1.8495

45

1

3

4

45 °

1.8495

8502

8510

8517

8525

8532

8540

8547

8555

8562

8569

44

1

3

4

46 °

8569

8577

8584

8591

8598

8606

8613

8620

8627

8634

8641

43

1

3

4

47 °

8641

8648

8655

8662

8669

8676

8683

8690

8697

8704

8711

42

1

3

4

48 °

8711

8718

8724

8731

8738

8745

8751

8758

8765

8771

8778

41

1

3

4

49 °

8778

8784

8791

8797

8804

8810

8817

8823

8830

8836

1.8843

40

1

3

4

余弦对数表

  1. 把地球看作半径为 R 的球.设 A、B 两地的纬度相同,都是 a

    度,它们的经度相差β度(0°<β≤180°).求 A、B 两地之间的球面距离(即大圆

 - 图87弧长).

4.(1)证明│sin2x│≤2│sinx│.(x 为任意值) (2)已知 n 为任意正整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sinnx│≤n│sinx│.(x 为任意值)

  1. 已知一点 P 的坐标是(4,-2),直线 l 的方程是 y-x+5=0,曲线 C 的方 程 是

(x + 1) 2

2 +

(y - 1) 2

4 = 1. 求经过P点而与l垂直的直线和曲线C的交点的坐标. 并画出

此题的略图.

  1. 当 p 是什么实数时,方程 x2+px-3=0 与方程 x2-4x-(p-1)=0 有一个公共根?并求出这个公共根.

  2. 已给抛物线 y2=2x.

  1. 在抛物线上任取两点 P1(x1,y1)、P2(x2,y2).经过线段 P1P2 的中点作直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和抛物线交于点 P3.证明

1

△P1P2 P3 的面积为 16

│y1 -y2

3.

  1. 经过线段 P1P3 和 P2P3 的中点,分别作直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和抛物线依次交于 Q1、Q2.试将△P1P3Q1 与△P2P3Q2 的面积的和用 y1、y2 表示出来.

  2.  - 图88仿照(2),又可以作出四个更小的三角形.照这样继续下去,可以作出一系列的三角形.由此设法求出线段 P1P2 与抛物线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

  1. 附加题:
    1. 已知 a、b、c 为实数,证明 a、b、c 都为正数的充要条件是: a+b+c>0,ab+bc+ca>0,abc>0.

    2. 已知方程

x3+px2+qx+r=0

的三个根 a、β、γ都是实数,证明 a、β、γ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边长的充要条件是:

p < 0, q > 0, r < 0,

p3 > 4pq - 8r

1965 年试题答案
  1. **解:**右面的二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是正六棱锥.

设这个六个棱锥的高是 h,底面积是 A,体积是 V,则有

A = 6· 3 a 2 = 3 3 a 2 .

4 2

∴ 1 1

3 3 2 3 3

V = 3 hA = 3 · 3a·

a = a .

2 2

注:本题考二视图和计算棱锥的体积.

正弦对数表

A

0 ’

6’

12’

18 ’

24’

30’

36’

42’

48’

54’

60’

1’

2’

3’

40 °

1.8081

8090

8099

8108

8117

8125

8134

8143

8152

8161

8169

49

1

3

4

41 °

8169

8178

8187

8195

8204

8213

8221

8230

8238

8247

8255

48

1

3

4

42 °

8255

8264

8272

8280

8289

8297

8305

8313

8322

8330

8338

47

1

3

4

43 °

8338

8346

8354

8362

8370

8378

8386

8394

8402

8410

8418

46

1

3

4

44 °

8418

8426

8433

8441

8449

8457

8464

8472

8480

8487

1.8495

45

1

3

4

45 °

1.8495

8502

8510

8517

8525

8532

8540

8547

8555

8562

8569

44

1

3

4

46 °

8569

8577

8584

8591

8598

8606

8613

8620

8627

8634

8641

43

1

3

4

47 °

8641

8648

8655

8662

8669

8676

8683

8690

8697

8704

8711

42

1

3

4

48 °

8711

8718

8724

8731

8738

8745

8751

8758

8765

8771

8778

41

1

3

4

49 °

8778

8784

8791

8797

8804

8810

8817

8823

8830

8836

1.8843

40

1

3

4

余弦对数表

  1. **解:**设甲船与乙船相遇所需要的时间为 t,则有BC=22t,AC=26t.

由正弦定理,得

26t sin(180° - 49°48')

= 22t ,

sin(49°48'−α)

∴sin(49°48'−α) = 22 sin49°48'.

26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得lgsin( 49°48′-a )

=lg22-lg26+lgsin49°48′

=1.3424-1.4150+1.8830

=1.8104

查表得到

49°48′-a=40°15′.

∴a=49°48′-40°15′=9°33′.

注:本题考解任意三角形的基本方法,并考查学生查表和运用对数计算的能力.

解法一:

设 A、B 两地之间的球面距离为 x,大圆弧AB所对的圆心角为θ度,则

x = πθ R.

180

(1)

设纬度为 a 的纬度圈的圆心为 P,半径为 r,则∠APB=β.因为△PAB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 A、B 之间的直线距离

AB = 2rsin β .

2

又在直角三角形 OAP 中,∠OAP=a,可知r=Rcosa.

β

所以 AB = 2Rcosαsin 2

又在等腰三角形 OAB 中,可以求得

AB = 2Rsin θ

2

所以 2Rcosαsin β = 2Rsin θ ,

2 2

sin θ = cosαsin β ,

2 2

即 θ = 2arcsin(cosαsin β ).

2

代入(1),得

x = πR ·2arcsin(cosαsin β )

180 2

= πR arcsin(cosαsin β ).

90 2

答:A、B 两地之间的球面距离为

πR arcsin(cosαsin β ).

90 2

解法二:

设 A、B 两地之间的球面距离为 x,大圆弧AB 所对的圆心角为θ度,则

x = πθ R. (1)

180

设纬度为 a 的纬度圈的圆心为 P,半径为 r,则∠APB=β.在△PAB 中,

根据余弦定理得 A、B 之间的直线距离的平方

AB2=2r2-2r2cosβ=2r2(1-cosβ). 又在直角三角形 OAP 中,∠OAP=a 可知

r=Rcosa.

所以 AB2=2R2cos2a(1-cosβ). 又在△OAB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

AB2=2R2(1-cosθ).

所以 2R2cos2a(1-cosβ)=2R2(1-cosθ). 由此,cosθ=1-cos2a(1-cosβ),

即θ=arccos[1-cos2a(1-cosβ)].代入(1),得

x = πR arc cos[1- cos 2α(1- cosβ)].

180

答:A、B 两地之间的球面距离为

πR arc cos[1 - cos2α(1- cosβ)]. 180

注:本题考运用几何与三角的基本知识,计算球面距离.

  1. 解:(1)│sin2x│=│2sinxcosx│

=2│sinx│·│cosx│

≤2│sinx│.(∵│cosx│≤1)

(2)当 n=1 时,│sinx│=│sinx│,不等式成立.

设当 n=k 时不等式成立,今证明当 n=k+1 时,不等式也成立.因为sin(k+1)x=sinkxcosx+coskxsinx,

所以根据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得到

│sin(k+1)x│≤│sinkx│·│cosx│+│coskx│·│sinx│. 又根据归纳法的假设和│cosx│≤1 及│coskx│≤1,得到

│sin(k+1)x│≤k│sinx│+│sinx│=(k+1)│sinx│. 因此,不等式对一切正整数 n 都成立.

注:本题主要考数学归纳法和绝对值不等式.第一小题的目的是启发学生应用│cosx│≤1 来证明不等式.

  1. **解:**直线 l 的方程也可以写成y = x-5,

所以 l 的斜率是 1,与 l 垂直的直线的斜率应为-1.

因此,经过 P 点而与直线 l 垂直的直线 l′的方程是y+2=-(x-4),

x+y -2=0.

要求 l′与 C 的交点坐标,只须解下列方程组

x+y - 2 = 0, (1)

 (x+1)2 (y - 1) 2

 2

+ 4 = 1. (2)

由(1)式解得y=-x+2,(3)

代入(2)式并化简,得到

3x2+2x-1=0, 或 (3x-1)(x+1)=0.

1

∴x = 3 , x2 = -1.

代入(3)式,得到

5

y1 = 3 , y2 = 3.

因此, 直线l'与曲线C有两个交点, 它们的坐标是( 1 ,

3

5), (-1,3).

3

曲线C是椭圆, 它的中心在(-1,1),长轴和短轴都平行于坐标轴, 长度为4和2

 - 图89略图如下:

注 1:本题主要考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方程以及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交点等最基本的解析几何知识.

注 2:画出的略图应包括所给的以及所求出的点、直线和曲线的图形.

解法一:

设这两个方程的公共根是 a,则有

a 2+pa - 3 = 0, (1)

 2

a - 4a - (p - 1) = 0. (2)

现在的问题是求 p 和 a 的值.为此,我们先从(1)、(2)两式消去 p. 由(2)式得

p=a2-4a+1.

代入(1)式并化简,就得到a3-3a2+a-3=0.

分解因式得

(a-3)(a2+1)=0. (3)

因为 p 是实数,±i 不可能是方程 x2+px-3=0 的根,所以 a=3. 将 a=3 代入(1),得到

9+3p-3=0,

∴p=-2.

解法二:

设这两个方程的公共根是 a,则有

a 2+pa - 3 = 0, (1)

 2

a - 4a - (p - 1) = 0. (2)

现在的问题是求 p 与 a 的值.为此,我们先从(1)、(2)两式消去 a. (1)式减(2)式,得

(p+4)a+p-4=0, 显然,p≠-4,所以有

a = -(p - 4)

P + 4

代入(1)式并化简,得到p3+2p2+16p+32=0.

分解因式,得

(p+2)(p2+16)=0.

因 p 是实数,p2+16≠0, 所以 p=-2.

将 p=-2 代入(3)式,就得到 a=3.

解法三:

解已知的两个方程,得知它们的根分别是:

p 1

- 2 ± 2

p2 +12 , x = 2±

p+3.

要使两个方程有一个公共根,有下面四种可能的情况

- p + 1 p2+12 = 2 +

2 2

- p + 1 p2+12 = 2 −

2 2

- p − 1 p2+12 = 2 +

2 2

- p − 1 p2+12 = 2 −

2 2

移项,得到

2 + p = −

2

(1)

p 1

2 + =

2 2

p2 +12 +

(2)

2 + p = − 1 p2+12 −

2 2

p2 + = − +

2

(3)

(4)

将(1)式两边平方,得到

4+2p+ p

4

化简,得

= 1 p2 +3+p+3 - p2

4

+12 p+3,

p - 2 = - p 2+12·

再平方并化简,得

p+3.

p3+2p2+16p+32=0.

不难看出,有理化(2)或(3)或(4)都得到同样的结果.

将上面得到的方程的左边分解因式,得(p+2)(p2+16)=0.

因 p 是实数,所以 p=--2. 将 p=-2 代入原方程,得到

x2-2x-3=0,x2-4x+3=0.

解这两个方程,得到一个公共根 x=3.

注: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建立方程及解方程的能力.

  1. 解:(1)设 P3 的坐标是(x3,y3),则△P1P2P3 的面积是行列式

1 x1 y1

Δ = 1 x2 y2

1 x3 y3

的绝对值的一半.

现在来计算△的值:

1 1 y2 y

2 1 1

Δ = 1 1 y2 y 1 2

+y (y2 - y2 ) + y y (y

− y )].

2 2 2

1 2 y

2 3 3

= 2 [y3 (y1 - y2 )

3 2 1

1 2 1 2

因为P 在经过P P 的中点而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所以y = y1 + y 2 ,

3 1 2 3 2

代入上式并化简,就是到

1 3

Δ = - 8 (y1 - y 2 ) .

因此,△P1P2P3 的面积是:

A = 1 │Δ│ = 1 │y - y

3

1 2 16 1 2

  1. 仿照(1)可求得△P1P3Q1 与△P2P3Q2 的面积分别为

A' = 1

16

│y1 - y3

3,A'' = 1

16

│y 3 - y 2

3

由题意知

│y - y │ = │y - y

│ = 1 │y - y │,

1 3 3 2

12 1 2

∴A′ = A″ = 1 × 1

16 23

│y1 - y2 │

1

= 8 A1 .

因此,△P1P3Q1 与△P2P3Q2 的面积的和是

A = 1 · 1 │y - y │ 3 1 .

2 4 16 1 2

= 4 A1

  1. 经过线段 P1Q1、Q1P3、P3Q2、Q2P2

    的中点分别作直线平行于抛物线的轴,和抛物线依次交于 R1、R2、R3、R4.

与(1)、(2)同理,可以知道△P1R1Q1、△Q1R2P3、△P3R3Q2、△Q2R4P2 的面积

都等于 1 A′ 1 ″ = 1 A .

8 = 8 A

64 1

因此,这四个三角形的面积的和是

A = 4· 1 A = 1 A = 1 A .

3 64 1

16 1

42 1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所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的总和是

A +A +A = A

+ 1 A + 1 A .

1 2 3 1

4 1 42 1

照这样继续下去,每一步所得到的三角形的面积的和都等于前一步所得到的

三角形面积和的 1 . 这一系列三角形面积的总和无限接近于线段P P 与抛物线所

4 1 2

围成的图形的面积,由此可知,这个图形的面积是

A +A +A +A +

= (1 1 1 + 1 + )A

1 2 3 4

+ 4 + 42 43 1

= 1 4 1 3

1 A1 = 3 A 1 = 12 │y1 - y2 │ .

4

注 1:本题是解析几何与代数的综合题,第一小题主要考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主要是考查学生从具体结果总结出较普遍的公式的能力,以及代数计算能力.

注 2:(1)也可以用下面的方法来作.令P4 表P1P2 的中点,则P4 的坐标是

y2+y2

y +y

( 1 2 ,

4

1 2 ).

2

y 2+y2 (y +y ) 2 1 1

∴P P = 1

2 - 1 2

= (y2 +y2 - 2y y ) =

(y - y ) 2

3 4 4

8 8 1 2

1 2 8 1 2

△P1P3P4 的面积是

1 · 1 (y - y ) 2 │y - y1+y2 │ = 1 │y - y

3

2 8 1 2 1 2 32 1 2

1

同理 △P2 P3P4 的面积也是 32

∴P1P2P3 的面积是

│y1 - y2

3

A = 2· 1 │y - y

3 = 1 │y - y

3

1 32 1 2

附加题:

解法一:

16 1 2

  1. 条件的必要性是显然的,所以只须证明充分性.

利用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我们知道 a、b、c 是方程x3-(a+b+c)x2+(ab+bc+ca)x-abc=0

的三个根.因为常数项不为 0,所以 x=0 不可能是方程的根.又以任何负数代入方程左端,各项都为负数,所以任何负数都不是方程的根.因此 a、b、c 都是正数.

  1. a、β、γ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边长的充要条件应该是:

α > 0,β > 0,γ > 0,

α+β > γ,β+γ > α,γ+α > β.

由(1)可知 a>0,β>0,γ>0 的充要条件是: a+β+γ>0,aβ+βγ+γa>0,aβγ>0.

即 -p>0,q>0,-r>0. 现在来求

a+β>γ,β+γ>a,γ+a>β 的充要条件,也就是求

a+β-γ>0,β+γ-a>0,γ+a-β>0

的充要条件,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a+β+γ=-p. 于是

a+β-γ=-p-2γ, β+γ-a=-p-2a, γ+a-β=-p-2β.

因此,问题化为求

-p-2a>0,-p-2β>0,-p-2γ>0

的充要条件,由(1)的结论,它的充要条件应为

(-p - 2α)+(-p - 2β) +(-p - 2γ) > 0,

(1)

(p+2α)(p+2β)+(p+2β)(p+2γ)+(p+2γ)(p+2α) > 0,(2)

-(p+2α)(p+2β)(p+2γ) > 0.

化简不等式(1),得

-p>0.

不等式(2)可化为:

3p2+4( α +β+γ)p+4( α β+βγ+γ α )>0, 即 3p2-4p2+4q>0,

即 4q>p2.

不等式(3)可化为:

-p3-2( α +β+γ)p2-4( α β+βγ+γ α )p-8 α βγ>0, 即 -p3+2p3-4pq+8r>0.

化简,得

p3>4pq-8r.

综合以上的讨论,我们得到α 、β、γ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边长的充要条件是

p < 0,q > 0,r < 0,

 2 3

p < 4q,p > 4pq - 8r.

但是,第四个不等式可以由第一、三、五这三个不等式推出.由第三、第五两个不等式得到

p3>4pq,

又由第一个不等式,两端除以 p,即可得到p2<4q.

因此,为α 、β、γ为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边长的充要条件是

p < 0,q > 0,r < 0,

p3 > 4pq - 8r.

解法二:
  1. 条件的必要性是显然的,所以只须证明充分性.

因为 abc>0,所以 a、b、c 三数或者都是正数,或者有两个是负数、一个是正数.前一种情况就是我们要证明的结论,所以只需证明后一种情况不可能成立即可.

用反证法来证明,不妨假设 a<0,b<0,c>0. 由 a+b+c>0, ab+bc+ca>0,得到

c > -(a+b) ,

ab > -(a+b)c.

(1)

因为-(a+b)>0,,把(1)式两端都乘以-(a+b),得

-(a+b)c>[-(a+b)]2. (3) 由(2)、(3)得到

ab>[-(a+b)]2=(a+b)2=a2+2ab+b2. 移项,得

a2+ab+b2<0.

因为左端各项都是正数,所以这是不可能的.因此,a、b、c 只能都是正数.

  1. 同解法一.
1965 年副题
  1. 证明: 1 + sinx - cosx

1 + sinx + cosx

= sinx 1 + cosx

, 当分母不为零时恒成立.

  1. 利用二项式定理求出(0.989)5 的近似值(精确到 0.001).

  2. 制造一种产品,需要经过三道工序.第一道工序需要 4 人,第二道工序需要 3

    人,第三道工序需要 2 人.现在有 9 个工人,其中有 2 人不能做第一道工序.如果把这项生产任务交给这9 个工人去做,问共有多少种分配方法?

  3. 在四面体 ABCD 中,已知∠ADB、∠BDC、∠CDA 都是直角,△ABC 三边的长为

    a、b、c(如下图).求四面体 ABCD 的体积.

 - 图90

  1. 有一块扇形铁皮 OAB(如图),∠AOB=60°,OA=72

    厘米.现在想要剪下一个扇面形 ABCD 作为圆台形容器(下底比上底大)的侧面,并且由剩下

的扇形铁皮 ODC 内,剪下一块与 OC、OD 和 DC 相切的圆形铁皮,使它恰能作

为圆台形容器的下底.(1)问 AD 应该取多么长?(2)算出这个容器的容积.

 - 图91

  1. 设 p、q、r 为实数.已知方程x4+px2+qx+r=0

的一个根为-1+i,又知用 x-1 除 x4+px2+qx+r 所得的余数为

-10.求 p、q、r 的值及方程其余的三个根.

  1. 已知 P1、P2 是抛物线 y2=2px

    上的任意两点,并且经过这两点的切线的交点在准线上.证明 P1、P2 两点的联线必经过焦点.

  2. 已知△ABC 三边的长 a、b、c 成等差数列,并且

7

cosA + cosB + cosC = .

5

求 a、b、c 的比.

 - 图92

  1. **附加题:**已知四面体三个面上的三角形是全等的,证明第四个面上的三角形或者和它们全等,或者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1965 年副题答案

1. 解法一:

去分母,只要证明

(1+cosx)(1+sinx-cosx)=sinx(1+sinx+cosx).左端=(1+cosx)(1-cosx)+(1+cosx)sinx

=sin2x+sinx(1+cosx)

=sinx(1+sinx+cosx)=右端.

解法二:

左端 = (1 + sinx - cosx)(1 + sinx + cosx)

(1 + sinx + cosx) 2

= 2sinx(1 + sinx) 2(1 + sinx)(1 + cosx)

解法三:

= sinx

1 + cosx

= 右端.

sin2 x + 2sin x cos x sin x

左端 = 2 2 2 = 2

2cos2 x

2

x

+ 2sin

x

x cos x 2 2

cos x

2

2sin cos

= 2 2

2cos2 x

2

= sinx = 右端.

1 + cosx

解法四:

1 + sinx - cosx

= sinx

1 + 1 - cosx

sinx ,

1 + sinx + cosx

因为

1 + cosx 1 + sinx

1 + cosx

1- cosx = (1 - cosx)(1+ cosx)

sinx

sinx(1 + cosx)

sin2x

=

sinx(1+ cosx)

= sinx , 1 + cosx

1 + 1 - cosx

所以 sinx = 1, 1+ sinx

1 + cosx

因此

1 + sinx - cosx 1 + sinx + cosx

= sinx . 1 + cosx

上面的证明是在sinx≠0 的假定下证明的.如果sinx=0,那么cosx=±1.

但是已经假定了 1+cosx≠0,所以 1-cosx=0,这时原式两端的值都为 0,等式也成立.

解法五:

与解法四相同,假定 sinx≠0. 因为

sinx 1 + cosx

= 1 - cosx , sinx

根据比例的性质,把式子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相加,作为新的分子和

分母,得

sinx 1 + cosx

= 1 + sinx - cosx , 1 + cosx + sinx

注:本题考三角函数的一些简单性质,与证明简单三角恒等式的方法.

2. 解: (0.989)5=(1-0.011)5.

利用二项式定理展开得到(1-0.011)5

=1-5×0.011+10×(0.011)2-10×(0.011)3+5×(0.011)4-(0.011)5.

因为上式右端的后三项代数和的绝对值小于 0.0001,所以(0.989)5≈1-5×0.011+10×(0.011)2

=1-0.055+0.00121

≈0.946.

注:本题考二项式定理和计算近似值的方法.

解法一:

因为 9 个工人中有 2 人不能分配做第一道工序,所以分配方法的种数为

C4·C3·C2

7 5 2

= 350.

解法二:

先假定 9 个工人都可做第一道工序,算出所有的分配方法,然后减去不能做第一道工序的2 人被分配去做第一道工序的情况下的分配方法.因此分配方法的种数为

C4·C3·C2 - C1 ·C3 ·C3·C2 - C2 ·C2 ·C2 ·C2

9 5 2 2 7 5 2 2 7 5 2

= 1260 - 910 = 350.

  1. 解: 如图,设DA=x,DB=y,DC=z.

由勾股定理,

y2+z2=a2,(1) z2+x2=b2,(2)

x2+y2=c2.(3)

三式相加后用 2 除,得

x2 + y2 + z2 =

a 2 + b2 + c 2

2

(4)

由(4)分别减去(1)、(2)、(3),得

x2 =

b2 + c2 - a 2

, y =

2

c 2 + a 2 - b2

, z =

2

a 2 + b 2 - c 2

2

因为 D—ABC 是直三面角,所以四面体的体积

V = xyz

6

1 b2 + c 2 - a 2 c2 + a2 − b2 a 2 + b2 − c2

= ( )( )( )

6 2 2 2

= 1

12 2

(b 2 + c2 - a 2 )(c2 + a 2 - b2 )(a 2 + b2 - c2 )

注:本题考:(1)建立和解方程组. (2)求棱锥的体积.

 - 图93

5.解:(1)设剪下的圆形铁皮的圆心是 P,半径是 r1 厘米,因为这个圆形铁皮

的周长要等于AB 的长,所以有

2π r = π ×60×72

1

由此得

r1=12

180

联结 OP,并延长与圆 P 相交于 E,则 E 必为圆 P 与 DC 的切点,

∴ OD=OE=OP+PE

= 12

sin30°

+12=36

AD=OA-OD=72-36=36

即 AD 应该取 36 厘米.

  1. 设这个圆台形容器的上底半径为 r2,高为 h,则

2π r2 =

π ×60×36.

180

由此得 r2=6

∴h = =

因此,圆台形容器的容积

= 6 35.

V = πh (r 2 + r 2 + r r )

3 1 2 1 2

= π×6

3

= 504 35π

(122 + 62 + 12×6)

即这个圆台形容器的容积是504 35π 立方厘米.

注:本题考运用几何基本知识计算长度与体积的能力.

  1. 解: 因为-1+i 是方程的一个根,把它代入方程,得到(-1+i)4+p(-1+i)2+q(-1+i)+r=0,

-4-2pi-q+qi+r=0,

即(-4-q+r)+(-2p+q)i=0.

因为一个复数等于 0,它的实部与虚部必须都等于 0,所以从上式得到

-4 - q + r = 0, (1)

-2p + q = 0. (2)

又因为用 x-1 除 x4+px2+qx+r 所得的余数为-10,所以根据余数定理得1+p+q+r=-10,

即 p+q+r=-11. (3)

解方程组(1)、(2)、(3),得

P=-3,q=-6,r=-2.

所以方程为

x4-3x2-6x-2=0.

已知-1+i 是方程的一个根,所以-1-i 也必是方程的一个根.因此,方程可分解为

(x2+2x+2)(x2-2x-1)=0,

由此得到方程的四个根为

-1±i, 1± 2.

注:本题考比较熟练地运用以下代数知识与方法的能力:(1)复数的性质与运算,(2)实系数方程根的性质,(3)余数定理,(4)解方程组与高次方程.

解法一:

设 P1、P2 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 那么,过 P1、P2 的切线方程分别为y1y=p(x+x1),

y2y=p(x+x2).

由此,两切线的交点的坐标为

x = x1 y2 - x2 y1

y1 - y2

y = p x2 - x1

y2 - y1

因为这两条切线的交点在准线

x = - p

2

上,所以,由(1)、(3)得

- p = 2

x1y 2 - x2 y1 y1 - y 2

p

x1 y2 - x 2 y1 = 2 (y2 - y1 ) (4)

又过 p1、p2 两点的直线方程为

(y2-y1)x-(x2-x1)y-(x1y2-x2y1)=0.

p

把焦点 F 的坐标( 2 ,0)代入上式的左端,得到

p

(y2 - y1 ) 2 - (x1y 2 - x2 y1 ).

 - 图94根据(4),此式为 0.所以焦点 F 必在 p1、P2 的联线上.

解法二:

设 p1、p2 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那么,过 p1、p2 的切线方程分别为

y1y=p(x+x1), (1)

y2y=p(x+x2). (2)

因为这两条切线的交点在准线

x = - p

2

(3)

上,即(1)、(2)、(3)三线共点,所以有

 - 图95

展开行列式,可得

px y - x y - (y - y ) = 0. (4)

1 2 2 1 2 2 1

 - 图96根据三点共线的条件,要证 p1、p2 及焦点 F 共线,只须证明

展开上面行列式得

 - 图97

根据(4),上式为 0,因此焦点 F 必在 p1、p2 的联线上. 注:本题考以下解析几何知识的理解程度与运用能力:

  1. 切线方程;

  2. 抛物线的准线与焦点;

  3. 三线共点与三点共线的条件.

解法一:

不妨设

b=1,a=1-x,c=1+x. (1)

由余弦定理,得到

cosA = cosB =

cosC =

b 2 + c2 - a 2

2bc

c2 + a 2 - b 2

2ca

a 2 + b2 - c2

2ab

= 1 + 4x , 2(1 + x)

1 + 2x2

= ,

2(1- x2 )

= 1- 4x . 2(1 - x)

由题设,得

1 + 4x

2(1 + x)

化简,得

1 + 2x2

+

2(1 - x) 2

+ 1- 4x

2(1 - x)

= 7 ,

5

16x2-1=0,

∴ x = ± 1 . 4

代入(1),得到

3 5 5 3

a = 4 , b = 1, c = 4 , 或a = 4 , b = 1,c = 4 .

因此 a:b:c=3:4:5,

或 a:b:c=5:4:3.

解法二:

因为 a、b、c 成等差数列,所以有

b = a + c

2

由余弦定理,得到

(1)

cosA + cosB + cosC

b2 + c2 - a2

=

2bc

c 2 + a 2 - b2

+

2ca

a 2 + b2 - c2

+

2ab

ab2 + c2a - a3 + bc2 + a 2b - b3 + ca 2 + b2c - c3

=

2abc

-b3 + (a + c)b 2 + (a 2 + c2 )b + ac(a + c) - (a 3 + c 3 )

=

2abc

把(1)代入上式,整理得

cosA + cosB + cosC =

由题设,

-3a2 - 3c2 + 18ac

=

8ac

-3a 2 - 3c2 + 18ac 8ac

7 ,

5

化简,得

15a2-34ac+15c2=0,

即 (3a-5c)(5a-3c)=0.

所以 a:c=5:3 或 a:c=3:5.

由题设得 a:b:c=5:4:3 或 a:b:c=3:4:5.

注:本题考比较灵活地综合运用代数与三角的知识,进行较为复杂的计算能力.

  1. 解: 设所给四面体为

    OABC(如右图),它的三个侧面上的三角形是全等的.令 OA=a,OB=b,OC=c.

先设 a、b、c 各不相等,由于侧面上的三个三角形是全等的,所以 a、b、c 必定是侧面上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边长.因此,在△ OAB 中,AB=c. 仿此,BC=a,CA=b.即△ABC 的三个边也是 a、b、c,所以它和其它面上的三角形全等.

其次,设 a、b、c 有两个彼此相等,但另一个和它们不等.不妨设 a=b≠ c.由此,△OAB 是等腰三角形,因而侧面上每一个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因此,AB=c,BC=b=a,CA=a,这表明△ABC 和其它三个三角形全等.

最后设 a=b=c.如果侧面上的三角形(注意三个侧面上的三角形是全等的)都是等边三角形,那么 AB=BC=CA=a,即△ABC 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如果侧面上的三角形不是等边三角形,则 AB、BC、CA 是三个侧面上彼此全等的三角形的对应边,即 AB=BC=CA,所以△ABC 也是一个等边三角形.

 - 图98

1966 年试题
  1. 有红灯泡 7 只,绿灯泡 5 只.从这 12 只灯泡中,要选出 5 只.如果这 5

只中,至少有 1 只、至多有 2 只是绿灯泡,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1. 一个正四棱台的上底面每边长 8 尺,下底面每边长10 尺,侧棱长6 尺.

求正四棱台的体积.(棱台的体积 1

其中h、A和A

V = 3 h(A + A1 + AA1 ) , 1

 - 图99分别表示棱台的高和上、下底面的面积.)

  1. 如图,AC 是一个山坡,它的倾斜角为θ.B 是山坡 AC 上的一点,它和 A

    点的距离是 a 米.从 A 和 B 测得山下平地上 D 点的俯角分别是α和β.求 C、D 两点间的距离.

 - 图100

  1. 已知双曲线的方程为

16x2-9y2+64x+18y-89=0.

  1. 求它的两个焦点的坐标.

  2. 一个圆通过这两个焦点并且与 x 轴交于两点,这两点的距离是

    8.求这个圆的方程.

    1. 解方程组:

 x +1 + y + 1 = 3

xy - x - y +15 = 0

  1. 在△ABC 中,BC=a,CA=b,AB=c.
  1. 求证用

a、 b、

c为边长可以作成一个三角形.

  1. 如果把(1) 中所作的三角形记为△A'B'C', 其中B'C'= a , C'A'= b ,A' B'

= c , 求证△A' B'C'是锐角三角形.

  1. 如果△ABC 不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BC

    与△A′B′C′这两个三角形不论它们的边怎样对应都不相似.

1966 年试题答案
  1. **解:**从 12 只灯泡中,选 5 只,如果其中有 1 只绿灯泡,4 只红灯泡,那么,选法的种数为

C1·C4 = 175;

5 7

如果其中有 2 只绿灯泡,3 只红灯泡,那么,选法的种数为

C2·C3 = 350.

5 7

所以一共有 175+350=525 种选法.

解法一:

如图,已知 AD=8,BC=10,CD=6.

用 O、O1 表示上、下底面的中心,E、F 表示 AD、BC 的中点.连结 OO1、EF、OE 和 O1F,则 OO1FE 为直角梯形.

从 E 点作 O1F 的垂线,垂足为 G,EG 就是正四棱台的高.

∵EF2 = CD 2 - [ 1

2

(BC - AD)]2 = 62 - [ 1

2

(10 - 8)]2 = 35.

∴EG =

=

∴V = 1 ×

3

= 244

3

= 34.

34×(82 + 102 + 82 ×102 ) = 1 ×

3

34.

34×244

∴正四棱台的体积为 244 34 立方尺.

 - 图1013

解法二:

如图,已知 AD=8,BC=10,AB=6.

用 O、O1 表示上、下底面的中心.连结 OO1、OA 和 O1B,则 OO1BA 为直角梯形.

从 A 点作 O1B 的垂线,垂足为 H,AH 就是正四棱台的高.

∵HB = O 1B - OA = 5 - 4

∴AH = =

= 2 ,

= 34.

∴V = 1 ×

3

34×(82 + 102 +

) = 1 ×

3

34×244 = 244

3

34.

∴正四棱台的体积为 244 34立方尺.

3

 - 图102

  1. **解法一:**如图,

在△ABD 中,AB=a,∠BAD=θ-α,∠BDA=α-β,由正弦定理,得

BD

sin(θ - α)

= a . sin(α - β)

所以 BD = asin(θ - α) . (1) sin( α - β)

在△BCD中, ∠CBD = θ - β, ∠BCD = π - θ, 由正弦定理, 得

CD

sin(θ - β)

= BD .

sin(π - θ)

所以

由(1)、(2)可得

CD = BDsin(θ - β) . (2) sinθ

CD = asin( θ - α)sin(θ - β) .

sinθsin( α - β)

 - 图103

**解法二:**如图,

从 D 点作 AC 的垂线与 AC 的延长线交于 E 点.设 DE=h. 在直角三角形 AED 中,

在直角三角形 BED 中,

h

a + BE

= tg( θ - α). (1)

由(1)、(2)可得

h = tg( θ - β). (2)

BE

h = atg(θ - α)tg( θ - β) . (3)

tg(θ - β) - tg(θ - α)

在直角三角形 CED 中,

由(3)、(4)可得

h = sinθ . (4)

CD

CD = atg(θ - α)tg(θ - β) .

sinθ[tg( θ - β) - tg(θ - α)]

  1. 解法一:
    1. 把所给方程按 x、y 配方,得

16(x+2)2-9(y-1)2=144.

令 x+2=x',y-1=y', (1)

得 16x'2-9y'2=144,

x'2 y'2

就是 - = 1.

9 16

所以这个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在新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为

(- 9 + 16,0)和( 9 + 16 ,0), 就是(-5,0),(5,0).

由(1)可以求出这个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在旧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为

(-7,1),(3,1)

  1. 设所求的圆的方程是

(x-a)2+(y-b)2=r2

因为 F1(-7,1)、F2(3,1)在圆上,所以

(7+a)2+(1-b)2=r2, (1)

(3-a)2+(1-b)2=r2. (2)

又由图不难看出就是

由(1)式减去(2)式,得就是

b2+│AM│2=r2,

b2+16=r2. (3)

(7+a)2-(3-a)2=0, 10(2a+4)=0

∴ a=-2.

代入(2)式,得

由(4)式减去(3)式,得就是

(1-b)2+25=r2. (4)

(1-b)2-b2+9=0, 10-2b=0.

∴ b=5.

代入(4)式,得

因此,所求的圆的方程是

r2=41.

(x+2)2+(y-5)2=41,

 - 图104或 x2+y2+4x-10y-12=0.

解法二:
  1. 同解法一.

  2. 如图,F1、F2 为双曲线的两个焦点,A、B 为圆与 x 轴的两个交点,C

    为圆心.因为过 C 点与 x 轴垂直的直线必平分线段 F1F2,且平分线段

AB,所以

C点的横坐标为 -7 + 3 = -2,且│AM│ = │MB│ = 4.设C = (-2,b),b为待定的2

常数.利用商高定理,由直角三角形 ACM 得到

│AC│ 2 = │AM│ 2 + │MC│ 2 = 16 + b2 .

│AC│ 2

= │F C│ 2 = 25 + (b - 1) 2

= 26 + b2 - 2b,

由以上二式,得 b=5,│AC│2=41.所以圆心 C 的坐标为(-2,5),圆的方程为(x+2)2+(y-5)2=41,

或 x2+y2+4x-10y-12=0.

解法三:

(1)同解法一.

(2)由解法二的分析,可知 M=(-2,0).又因│AM│=│MB│=4,所以 A=(- 6,0),B=(2,0).

设所求的圆的方程为

x2y2+Dx+Ey+F=0.

因为(-6,0),(2,0),(3,1)在圆上,所以得到

-6D + F = -36. (1)

2D + F = -4. (2)

3D + E + F = -10. (3)

由(1),(2)消去 F 得到 D=4.由此得 F=-12,E=-10.因此,所求圆的方程为

x2+y2+4x-10y-12=0.

解法四:
  1. 同解法一.

  2.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x2+y2+Dx+Ey+F=0. (1)

因为(-7,1),(3,1)两点都在圆上,所以把它们的坐标代入(1)得

-7D+E+F+50=0, (2)

3D+E+F+10=0. (3)

在(1)内令 y=0 得

x2+Dx+F=0. (4)

设所求圆与 x 轴的交点为(α,0),(β,0),则α与β是(4)的两个根.因为两个点的距离是 8,所以

(α-β)2=64.

(α-β)2=(α+β)2-4αβ,

所以

(α+β)2-4αβ=64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可以知道α+β=-D,αβ=F. 代入上式得

解方程组(2)、(3)、(5)得

D2-4F=64. (5)

D=4,F=-12,E=-10.

因此,所求圆的方程为

解法一:

x2+y2+4x-10y-12=0.

 x + 1 +

= 3, (1)

  1. 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

xy - x - y + 15 = 0. (2)

两边再平方,得整理后得

x + y - 7 = -2 x + 1 y + 1.

(x+y)2-14(x+y)+49=4(x+1)(y+1).

(x+y)2-18(x+y)-4xy+45=0. (3)

把(2)和(3)组成方程组,并设 u=x+y,v=xy,得

u2 - 18u - 4v + 45 = 0, (4)

v - u + 15 = 0. (5)

从(5)式得

代入(4)式并化简,得所以

代入(5)式,得

所以

u = 7,

v = -8;

v=u-15.

u2-22u+105=0. u=7,u=15. v=-8,v=0.

 u = 15,

 v = 0.

就是

x + y = 7,

 xy = -8;

x + y = 15,

 xy = 0.

解这两个方程组,得

x = -1,

y = 8;

x = 8,

y = -1;

x = 0,

y = 15;

x = 15,

y = 0.

检验后可以知道,只有前两组数是原方程组的解.

解法二:

 x + 1 + y + 1 = 3, (1)

(1)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

xy - x - y + 15 = 0. (2)

两边再平方,得整理后得

由(2)式得

x + y - 7 = -2 x + 1 y + 1.

(x+y)2-14(x+y)+49=4(x+1)(y+1).

x2+y2-2xy-18x-18y+45=0. (3)

代入(3)式并化简,得

y = x - 15 . (4)

x - 1

x4-22x3+97x2+120x=0.

利用综合除法分解因式,得

x(x+1)(x-15)(x-8)=0.

因此 x=0,-1,15,8.

代入(4)式,得

就是

y=15,8,0,-1.

x = 0,

y = 15;

x = -1,

y = 8;

x = 15,

y = 0;

x = 8,

y = -1.

检验后可以知道,原方程组的解是

解法三:

x = -1,

y = 8;

x = 8,

y = -1.

 x + 1 + y + 1 = 3,

设 = u,

就是

xy - x - y + 15 = 0.

= v, 原方程组可以化为

u + v = 3,

u2v 2 - 2(u2 + v2 ) + 18 = 0.

u + v = 3, (1)

 2 2 2

u v - 2(u + v) + 4uv + 18 = 0. (2)

把(1)代入(2)并化简,得

u2v2+4uv=0.

所以

uv=0,uv=-4.

把上式分别与(1)式组成下列两个方程组:

u + v = 3,

uv = 0;

解这两个方程组,得

u + v = 3,

uv = -4.

u = 3,

v = 0;

就是

u = 0,

v = 3;

u = 4,

v = -1;

u = -1,

v = 4.

 x + 1 = 3,

 y + 1 = 0;

所以

 x + 1 = 0,

 y + 1 = 3;

 x + 1 = 4,

 y + 1 = -1;

 x + 1 = -1;

 .

x = 8,

y = -1;

x = -1,

y = 8;

x = 15,

y = 0;

x = 0,

y = 15.

检验后可以知道,只有前两组数是原方程组的解.

解法四:

 x + 1 + y + 1 = 3, (1)

 xy - x - y + 15 = 0. (2)

  1. 式两边平方并化简,得

x + y = 7 - 2 xy + x + y + 1. (3)

由(2)式得

比较(3)与(4)得,

2(x+y)=xy+x+y+15. (4)

xy + x + y + 1 + 4

∴ = 0 或

= -4.

= 0.

上面第二个式子不可能成立.因此,

xy + x + y + 1 = 0

xy - x - y + 15 = 0.

由此得

解之,得

xy = -8

x + y = 7.

x = -1,

y = 8,

经检验,这都是原方程组的解.

解:

x = 8

y = -1.

  1. 要证明 a 、

b、 c为边长可以作成一个三角形, 只要证明

a、 b、

c这三个数中, 任意两个数的和大于第三个数.现在来证明 +

因为 a、b、c 是△ABC 的三边,所以 b+c>a,而

(

两边开方,得

+ c )2 = b + c + 2

+

> b + c > a = ( a ) 2.

  •  - 图105a.

同样可证明 +

> b, +

  • c.因此, 用

a、 b、

c为边长可

以作成一个三角形.

  1. 因为 a 、

b、 c是△A' B'C ' 的三边, 由余弦定理, 得

 - 图106cosA' = b + c

  • a .

 - 图107

  1. 不失一般性可以认为 a≥ b≥ c,并且至少有一个不等号成立. 由于

较大的数的算术平方根也较大, 所以 a≥ b≥ c. 如果△ABC和△A' B'C'

相似,那么,△ ABC 中的大边与△ A B C 中的大边必为对应边,小边与小边必为对应边.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性质,得到

= = ,

就是 = = c, 也就是a = b = c. 这与△ABC不是等边三角形的假设

相矛盾.因此△ ABC 与△ A B C 不相似.

1978 年试题

注意事项:

理工科考生要求除作(一)——(四)题和(七)题外,再由(五)、

(六)两题中选作一题.文科考生要求作(一)——(四)题,再由(五)、

(六)两题中选作一题;不要求作第(七)题.
  1. 考生解题作答时,不必抄题.但须准确地写明题号,例如(一)2、
(五)等.

**(一)**1.分解因式:x2-4xy+4y2-4z2.

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 a.求侧面积等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高等于这个正方形边长的直圆柱体的体积.

3. 求函数y = lg(2 + x)的定义域.

4. 不查表求cos80οcos35ο + cos10οcos55ο的值.

5.化简:(

1 -1

) 2 ·

4

1 .

(0.1)-2 (a 3b-4 ) 2

**(二)**已知方程 kx2+y2=4,其中 k 为实数.对于不同范围的 k 值,分别指出方程所代表图形的类型,并画出显示其数量特征的草图.

(三)(如图)AB 是半圆的直径,C 是半圆上一点,直线 MN 切半圆于 C 点,AM⊥MN 于 M 点,BN⊥MN 于 N 点,CD⊥AB 于 D 点.

求证:1)CD=CM=CN;

  1.  - 图108CD2=AM·BN.

**(四)**已知 log189=a(a≠2),18b=5.求 log3645.

(五)(本题和第(六)题选作一题)已知△ABC 的三内角的大小成等差数列, tgA·tgC = 2 + 3.求角A、B、C的大小.又知顶点C的对边c上的高等于4 3.求三角形各边a、b、c的长.(提示:必要时可验证

(1 + 3) 2 = 4 + 2 3.)

**(六)**已知α、β为锐角,且

3sin2α+2sin2β=1, 3sin2α-2sin2β=0.

求证: α + 2β = π

2

(七)(文科考生不要求作此题)

已知函数 y=x2+(2m+1)x+m2-1(m 为实数). (1)m 是什么数值时,y 的极值是 0?

  1. 求证:不论 m 是什么数值,函数图象(即抛物线)的顶点都在同一条直线 l1 上.画出 m=-1、0、1 时抛物线的草图,来检验这个结论.

  2. 平行于 l1 的直线中,哪些与抛物线相交,哪些不相交?求证:任一条平行于 l1

    而与抛物线相交的直线,被各抛物线截出的线段都相等.

1978 年试题答案

**(一)1.解:**原式=(x2-4xy+4y2)-4z2

=(x-2y)2-(2z)2

=(x-2y-2z)(x-2y+2z).

**2.解:**设直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 r.则底面周长 2πr=a.

∴r = a ,

 a  2 a 3

∴体积 = πr 2a = π  a = .

 2π 4π

**3.解:**∵lg(2+x)≥0,∴2+x≥1.

  1. 解法一: 原式

x≥-1 为所求的定义域.

= sin10°cos35° + cos10°sin35°

= sin(10° + 35°)

= sin45°

= 2 .

2

解法二: 原式 = cos80°cos35° + sin80°sin35°

= cos(80° - 35°)

= cos45°

= 2 .

2

3

− 1 (4ab−1 ) 2

5.解: 原式 = (2-2 )

2

1

(10−1 ) −2 (a3 b− 4 ) 2

2·23

3 − 3

- 3+2

= 102

4 1

  • a 2

2 ·b 2

= b 2 .

25

(二)解:(注意:只要求考生作出全面而正确的分析,不要求写法和本 题解完全一致.)

(1)k > 0时, 方程的图形是椭圆, 中心在坐标原点:

(i)k > 1时, 长轴在y轴上, 半长轴 = 2, 半短轴 = ; (ii)k = 1时, 椭圆的特殊情况——圆, 半径r = 2;

  1. k < 1时, 长轴在x轴上, 半长轴 = , 半短轴 = 2.

 - 图109

(2)k = 0时, 方程为y2 = 4,

图形是两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y = ±2;

  1. k < 0时, 方程为 -

x 2

4

│k│

y2

+ = 1,

4

图形是双曲线, 中心在坐标原点, 实轴在y轴上.

 - 图110

(三)证明:

1)连 CA、CB,则∠ACB=90°.

∠ACM=∠ABC(弦切角等于同弧上的圆周角),

∠ACD=∠ABC(同角的余角相等),

∴ ∠ACM=∠ACD.

∴ △ACM≌△ADC.

∴ CM=CD.

同理 CN=CD.∴ CD=CM=CN. 2)∵ CD⊥AB,∠ACB=90°,

∴ CD2=AD·DB(比例中项定理). 由 1),可知 AM=AD,BN=BD,

∴ CD2=AM·BN.

**(四)解法一:**∵log189=a,∴18a=9. 又 18b=5,

∴ 45=9×5=18a·18b=18a+b,

设 log3645=x,则 36x=45=18a+b,

∴ log1836x=log1818a+b

x = a + b log18 36

= a + b . 1+ log18 2

但 36=2×18=4×9,

∴ log18(2×18)=log18(22×9).

即 1+log182=2log182+log189=2log182+a.

∴ log182=1-a.

∴ x = a + b

1 + (1 - a)

解法二:log 45 = log18 45

= a + b . 2 - a

log18 36

= log18 9 + log18 5

log1818 + log18 2

= a + b .

1 + log18 2

以下解法同解法一.

**(五)解:**A+B+C=180°, 又 2B=A+C.

∴ 3B=180°,B=60°,A+C=120°.

∵ tgAtgC = 2 +

(1)

而 tg(A + C) = tgA + tgC ,

1- tgAtgC

∴ tgA + tgC = (1 - tgAtgC)tg(A + C)

= [1- (2 + 3)]tg120°

= (-1- 3)( -3)

= 3 + 3. (2)

由(1), (2) 知tgA、tgC是x2 - (3 + 3)x + 2 +

解这方程得(x - 1)[x - (2 + 3) = 0.

= 0的二根.

∴ x1 = 1, x 2 = 2 + 3.

设A < C, 则得tgA = 1, tgC = 2 + 3.

∴ A = 45°,c = 120° - 45° = 75°.

又知c边上的高等于4 3,

∴ a = 4 3 sin60°

b = 4 3

sin45°

= 4 3 = 8;

3

2

= 4 3 = 4 6;

2

2

c = AD + DB

= bcos45° + acos60°

= 4 6·

2 + 8· 1 = 4

+ 4.

2 2

 - 图111

(六)证法一: 由3sin2α + 2sin2β = 1, 得3sin2 α = cos2β 由3sin2α - 2sin2β = 0, 得

sin2β

= 3 sin2

2

α = 3sinαcosα.

∴ sin2 2β + cos2 2β = 9 sin2 a cos2 a + 9 sin4 a,

1 = 9sin2 α(cos2α + sin2α), 1 = 9sin2α.

∴ sin2α

= 1 , sin 9

α = 1 (α为锐角).

3

sin(α + 2β) = sinαcos2β + cosαsin2 β

= sinα(3sin 2α) + cosα(3sinαcosα)

= 3sinα(sin 2α + cos2α)

= 3sinα = 1.

∴ α + 2β = π .

2

证法二: 由3sin2α = 2sin2β得

3sinαcosα = 2sinβcosβ.

∴ 9sin 2αcos2α = 4sin 2βcos2β.

9sin 2α(1 - sin2 α) = 4sin2β(1 - sin2β).

∵ sin 2β =

1 (1 - 3sin

2

2α),

∴ 9sin 2α(1 - sin2 α) = 4· 1 (1 - 3sin 2 α

2

)[1 -

1 (1- 3sin

2

2α)]

= 2(1- 3sin2α)· 1 (1 + 3sin2 α)

2

∴ 9sin 2α = 1,

= 1 - 9sin 4α.

sinα = 1 (α为锐角)

3

以下同证法一.

(七)解:(1)用配方法得

 2m + 1 2

4m + 5

y =  x +

2  - 4

∴ y的极小值为 - 4m + 5 .

4

所以当极值为0时

,4m + 5 = 0, m = - 5 .

4

  1. 函数图象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 2m + 1 ,- 4m + 5,

即 x = - 2m + 1 2

y = - 4m + 5

 2

= -m - 1 ,

2

5

4 

= -m - .

4 4

二式相减得

x - y = 3

4

此即各抛物线顶点坐标所满足的方程.它的图形是一条直线,方程中不

含m. 因此, 不论m是什么数值, 抛物线的顶点都在这条直线l : x - y = 3 上.

1 4

当 m=-1、0、1 时,x,y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

1  1 2

y + 4 =  x - 2  ,

5  1 2

y + 4 =  x + 2 ,

y + 9

4

= x +

3 2

 , 2

分别作出它们的图象 P1、P2、P3. 它们的顶点都在直线 l1 上.

 - 图112

  1. 设 l:x-y=a 为任一条平行于 l1 的直线. 与抛物线 y=x2+(2m-1)x+m2-1

    方程联立求解. 消去 y,得 x2+2mx+m2-1+a=0.

∴ (x+m)2=1-a.

因而当 1-a≥0 即 a≤1 时,直线 l 与抛物线相交,而 1-a<0 即 a>1 时,直线 l 与抛物线不相交.

当a≤1时, x = -m±

即直线 l 与抛物线两交点横坐标为

1- a .

- m - 1- a ,-m + 1 - a .

因直线 l 的斜率为 1,它的倾斜角为 45°.

∵ 直线 l 被抛物线截出的线段等于

[(-m + 1- a) - (-m - 1 - a )]

而这与 m 无关.

= 2 2(1 - a) .

因此直线 l 被各抛物线截出的线段都相等.

1979 年试题

理工农医类

**1.**若(z-x)2-4(x-y)(y-z)=0,求证:x,y,z 成等差数列.

**2.**化简: 1 .

1− 1

1 − 1

1 − csc 4 x

  1. 甲、乙二容器内都盛有酒精.甲有公斤υ1 公斤,乙有υ2 公斤.甲中纯酒精与水(重量)之比为m1:n1,乙中纯酒精与水之比为m2:n2.问将二者混合后所得液体中纯酒精与水之比是多少?

  2. 叙述并且证明勾股定理.

  3. 外国般只,除特许者外,不得进入离我海岸线 D  - 图113 以内的区城.设 A 及 B 是我们的观测站,A 及 B 间的距离为 S  - 图114 ,海岸线是过 A,B 的直线.一外国船在 P 点.在 A 站测得

BAP=α,同时在 B 站测得∠ABP=β.问α及β满足什么简单的三角函数值不等式,就应当向此未经特许的外国船发出警告,命令退出我海城?

  1. 设三棱锥 V-ABC 中,∠AVB=∠BVC=∠CVA=直角. 求证:△ABC 是锐角三角形.

 - 图115

  1. 美国的物价从 1939 年的 100 增加到四十年后 1979 年的 500.如果每年物价增长率相同, 问每年增长百分之几?(注意:自然对数 1nx 是以e=2.718⋯为底的对数. 本题中增长率 x<0.1, 可用自然对数的近似公式:ln(1+x)≈x.取 lg2=0.3,ln10=2.3 来计算).

  2. 设 CEDF 是一个已知圆的内接矩形,过 D 作该圆的切线与 CE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A,与 C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B.

求证: BF

 - 图116AE

BC3 AC3 .

  1. 试问数列

lg100, 

π 

2  π

 n−1 π

lg100sin 4  ,lg100sin

4  , , lg100 sin

4  ,

前多少项的和的值是最大?并求出这最大值.(这里取 lg2=0.301)

  1. 设等腰△OAB 的顶角为 2θ,高为 h.

    1. 在△OAB 内有一动点P,到三边OA,OB,AB 的距离分别为│PD│,│ PF│,│PE│并且满足关系│PD│·│PF│=│PE│2.求 P 点的轨迹.

    2. 在上述轨迹中定出点 P 的坐标,使得│PD│+│PE│=│PF│.

 - 图117

1979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

1.证法一:(z-x)2-4(x-y)(y-z)

=z2-2zx+x2+4zx-4xy-4yz+4y2

=(x+z)2-2·2y(z+x)+4y2

=(z+x-2y)2

=0,

∴ z+x-2y=0

即 z-y=y-x,

所以,x,y,z 成等差数列,

证法二:令 x-y=a,y-z=b,则

x-z=x-y+y-z=a+b.

(z-x)2-4(x-y)(y-z)=(a+b)2-4ab=(a-b)2=0.

∴ a=b.

即 x-y=y-z,即 y-x=z-y.所以,x,y,z 成等差数列.

  1. 解:

1 −

1

1

1− 1

= 1

1 − 1

csc2 x

= 1

−ctg2 x

1 − 1

1 + tg2 x

= 1

1 − 1

sec2 x

  1. 解:

= 1 =

1 − cos2 x

1

sin 2 x

= csc2 x .

 - 图118

甲乙共含纯酒精

m1v1

m1 + n1

  • m2 v2

m2 + n2

甲乙共含水

= m1 v1 ( m2 + n2 ) + m2 v2 ( m1 + m2 ) 公斤,

( m1 + n1 )( m2 + n2 )

n1v1

m1 + n1

  • n2 v 2

m2 + n2

= n1 v1 (m2 + n2 ) + n2 v 2 (m1 + n1 ) 公斤,

(m2 + n2 )(m1 + n1 )

混合后,纯酒精与水之比为

〔m1v1(m2+n2)+m2v2(m1+n1)〕:〔n1v1(m2+n2)+n2v2(m1+n1)〕.

  1. 解:略.(参考一般教科书)

  2. 解:

自 P 向直线 AB 作垂线 PC,垂足为 C.设 PC=d. 在直角三角形 PAC 中,AC=d·ctgα.

在直角三角形 PBC 中,BC=d·ctgβ.

∴ S=AC+BC=d(ctgα+ctgβ). 当 d≤D,即

ctgα + ctgβ ≥ S

D

时,应向外国船发出警告.

 - 图119

  1. 证法一:设 VA=a,VB=b,VC=c,

AB=p,BC=q,CA=r.

于是 p2=a2+b2,q2=b2+c2,r2=c2+a2. 由余弦定理,

cos∠CAB =

2

= a2 + b 2 ⋅

> 0.

c 2 + a 2

所以∠CAB 为锐角.

同理,∠ABC,∠BCA 也是锐角.

 - 图120

证法二:作 VD⊥BC,D 为垂足,因 VA 垂直于平面 VBC,所以

VA⊥BC

又 BC⊥VD,所以 BC 垂直于平面 VAD,从而

BC⊥AD

即在△ABC 中,A 在 BC 边上的垂足 D 介于 B 和 C 之间, 因此,∠B 和∠C 都是锐角.

同理可证∠A 也是锐角.

 - 图121

  1. 解:年增长率 x 应满足

100(1+x)40=500, 即 (1+x)40=5,

取自然对数有 40ln(1+x)=ln5.

已知 lg2 = 0.3, 所以

利用 ln(1 + x) ≈x, 则有

lg5 = lg 10 = 1 - 0.3 = o.7,

2

ln5 = ln10lg5 = 2.3×0.7 = 1.61.

x = ln5 = 1.61 = 0.04025≈4%.

40 40

答:每年约增长百分之四.

  1. 证法一:连结 CD.因∠CFD=90°, 所以 CD 为圆 O 的直径.

由于 AB 切圆 O 于 D,

∴ CD⊥AB.

又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ACB=90°,

∴ AC2=AD·AB,BC2=BD·BA.

BD BC2

∴ AD = AC 2

. (1)

又因BD2 = BC·BF, AD2 = AC·AE.

BD2

∴ AD2

由(1)与(2)得

= BC·BF . (2)

AC·AE

BC·BF BC4

AC·AE = AC4 .

BF BC3

∴ AE = AC3 .

**证法二:**由△BDF∽△ABC,得

BF = BC . (1)

DF AC

由△BDF∽△DFC, 得

DF = BF ,

因而 DF = BC . (2)

CF DF

又由△ADE∽△ABC, 得

CF AC

DE = BC . (3)

AE AC

由(1), (2), (3)得

BF DF DE BC3

但因为 CF = DE,

· ·

DF CF AF

=

AC 3

BF BC3

证毕.

AE = AC3 .

  1. 解法一:这个数列的第 k 项(任意项)为

 k-1 π

a k = lg100sin 4 

1

= 2 -

(k - 1)lg2.

2

所以这个数列是递减等差列,且其首项为 2.要前 k 项的和最大,必须前 k 项都是正数或 0,而从第 k+1 项起以后都是负数.因此,k 应适合下列条件:

 1

2 - 2 (k - 1)lg2≥0, (1)

解此不等式组:

2 -

1 [(k + 1) - 1]lg2 < 0. (2)

2

由(1)得 k≤14.2

由(2)得 k>13.2

因 k 是自然数,所以 k=14,即数列前 14 项的和最大. 取 k=14. 前 14 项的和

2 + 2 - 1 ×13×lg2

S = a 1 + a14 ×14 = 2 × 14

2 2

= 28 - 91 × 0.3010

2

≈14.30

解法二:这数列的第 k 项(任意项)为

a = lg(100sin k-1 π )

k

= 2 -

4

1 (k - 1)lg2 2

所以这数列是递减的等差数列, 首项为2, 公差是 − 1 lg2.

2

设前k项的和为S, 则

[2 + 2 - 1 (k - 1)lg2]k

S = 2

2

= (-

1 lg2)k2 + (2 +

4

1 lg2)k.

4

因k2 的系数为 − 1 lg2 < 0, 所以S(把k看成自变量)有最大值, 所以, 当4

2 + 1 lg2

k = 4 ≈ 13.78

1

时,S 有最大值.

2(-

4

lg2)

因 k 表示项数,是自然数,在此,

当k = 14时, 有

1

a14 = 2 - 2 (14 - 1)lg2

=2-1.9565>0,

1

a15 = 2 - 2 (15 - 1)lg2

= 2 - 7×0.3010 < 0.

由此可知这数列的前 14 项都是正数,从第 15 项起以后各项都是负数. 所以应取 k=14,即数列前 14 项的和为最大,其值为

(2 + 2 + 1 ×13×lg2)×14

S = 2 ≈ 14.30.

2

  1. 解法一:(1)设坐标系如图,点 P 的坐标为(x,y).由题设 x>0. 直线

    OA 的方程为

y=xtgθ, 直线 OB 的方程为

y=-xtgθ,

直线 AB 的方程为 x=h. 又因为 P 点在∠AOB 内,于是

PD = xtgθ - y = xsinθ - ycosθ.

PE = h - x,

PF = xtgθ - y = xsinθ + ycosθ.

由条件│PD│·│PF│=│PE│2 得

x2sin2θ-y2cos2θ=(h-x)2, (1)

即 x2cos2θ-2hx+y2cos2θ+h2=0. 除以 cos2θ(0≠)得

x2 -

2h cos2 θ

x + y2 +

h 2

cos2θ

= 0.

(x -

h cos2θ

) 2 + y2 = h2·

1 - cos2 θ

,

cos4 θ

(x - h cos2θ

) 2 + y2 = (h·

sinθ cos2 θ

)2 .

这是以( h cos2 θ

,o)为中心, 以h sinθ

cos2 θ

为半径的圆, 所求轨迹是此圆在所给等

腰三角内的那一部分.

注意: 在A作直线AE′⊥OA, 则OE′ = h

cos2 θ

. E′是圆的中心, AE′ =

hsinθ 是圆的半径.A是圆上一个点, 而且圆在A的切线是OA. cos2 θ

 - 图122

  1. 由条件│PD│+│PE│=│PF│得xsinθ-ycosθ+h-x=xsinθ+ycosθ,

即 x+2ycosθ=h. (Ⅱ)

此直线通过(h,o) 即C点及(0, h

2cosθ

) 点.

由(1),(Ⅱ)得

x2sin2θ-y2cos2θ=4y2cos2θ

∴ 5y2cos2θ=x2sin2θ,

y = tgθ·x.

由│ PD│+│PE││PF│可知 y>0,所以这里右端取正号.代入(Ⅱ)得

∴ x = h

x(1 +

=

sinθ) = h.

.

1 + 2 sinθ

5

y = ·

= .

  • tgθ

所求点P的坐标为

(

, ).

 - 图123

解法二:设 OP 与正 x 轴的夹角为α,则

tgα = y ,

x

cosα = x , sinα = y .

│OP│ = ,

│PD│=│OP│sin(θ-α)=│OP│(sinθcosαθ-cosθsinα)

=xsinθ-ycosθ,

│PF│=│OP│sin(θ+α)=│OP│sinθcosαθ+cosθsinα

=xsinθ+ycosθ. 以下与上面的解法一相同。

1979 年试题

(文史类)

  1. 求函数 y=2x2-2x+1 的极小值.

**2.**化简 [(1+sin2θ)2-cos4θ][(1+cos2θ)2-sin4θ].

  1. 甲、乙二容器内都盛有酒精.甲有 v1 公斤,乙有 v2 公斤.甲中纯酒精与水(重量)之比为 m1:n1,乙中纯酒精与水之比为 m2:n2.问将二者混合后所得液体中纯酒精与水之比是多少?

  2. 叙述并且证明勾股定理.

  3. 外国船只,除特许者外,不得进入离我海岸线 D - 图124以内的区域.设 A 及B 是我们的观测站,A 及 B 间的距离为 S - 图125,海岸线是过 A、B 的直线.一外国船在 P 点.在A 站测得∠BAP=α,同时在B 站测得∠ABP=β.问α及β满足什么简单的三角函数值不等式,就应当向此未经特许的外国船发出警告,命令退出我海域?

  4. 美国的物价从 1939 年的 100 增加到四十年后 1979 年的 500.如果每年物价增长率相同, 问每年增长百分之几?(注意:自然对数 lnx 是以e=2.718⋯为底的对数. 本题中增长率 x<0.1, 可用自然对数的近似公式:ln(1+x)≈x.取 lg2=0.3,ln10=2.3 来计算.)

  5. 设 CEDF 是已知圆的一个内接矩形,过D 作该圆的切线与 CE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A,与 CF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 B.求证

BF BC3

 - 图126AE = AC3 .

  1. 过原点O 作圆x2+y2-2x-4y+4=0 的任意割线交圆于P1,P2 两点.求P1P2 的中点 P 的轨迹.
1979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
  1. 解:

因为 2

2 1

y = 2x - 2x + 1 = 2  x - x + 2 

 1 2 1 1 

= 2 X - 2 + 2 - 4 

 1 2 1

 1 2

= 2 x - 2  + 2 .

1

当 x − 2

= 0,即x = 时, 上式之值最小,所以, 2

当x = 1 时, y取极小值 1 .

2 2

解:

[(1+sin2θ)2-cos4θ][(1+cos2 θ)2-sin4θ]

=(1+sin2θ+cos2θ)(1+sin2θ-cos2θ)·(1+cos2θ+sin2θ)(1+cos2θ

-sin2θ)

=4(1-cos2θ)(1+cos2θ)

=4(1-cos22θ.)=4sin22θ

解:

甲中含纯酒精

乙中含纯酒精

甲、乙共含纯酒精

m1v1 m1 + n1 m2 v2 m2 + n2

(公斤),

(公斤),

含水 n1v1

m1 + n1

含水 n2v2

m2 + n2

(公斤)

(公斤)

m1v1 m1 + n1

+ m2 v2

m2 + n2

= m1v (m2 + n2 ) + m2 v2 (m1 + n1 ) (公斤). (m1 + n1 )(m2 + n2 )

甲、乙共含水

n1v1 n1 + n1

+ n2 v2

n2 + n2

= n1v (m2 + n2 ) + n2 v2 (m1 + n1 ) (公斤). (m1 + n1 )(m2 + n2 )

混合后,纯酒精与水之比为

[m1v1(m2+n2)+m2v2 (m1+n1)]:[n1v1(m2+n2)+n2v2(m1+n1)].

  1. 解: 略.(参考一般考科书).

  2. 解:

自 P 向直线 AB 作垂线 PC,垂足为 C.设 PC=d. 在直角三角形 PAC 中, AC=d·ctgα.

在直角三角形 PAC 中, BC=d·ctgβ.

∴ S=AC+BC=d(ctgα+ctgβ). 当 d≤D,即

ctgα + ctgβ≥ S .

D

时,应向外国船发出警告.

 - 图127

  1. **解:**年增长率 x 应满足方程

100(1+x)40=500.

即 (1+x)40=5.

取自然对数,得

40ln(1+x)=ln5. (1)

已知 lg2=0.3,所以

lg5 = lg 10 = lg10 - lg2 = 1 - 0.3 = 0.7, 2

ln5=ln10·lg5=2.3×0.7=1.61.

利用 ln(1+x)≈x,则由(1)有

x≈ln(1+ x) = ln5 = 1.61

40 40

=0.04025≈4%.

答:每年约增长百分之四.

证明:

联接 C,D.

∵∠CFD=90°,

∵ CD 为⊙O 的直径.

∵ AB 切⊙O 于 D,

∴ CD⊥AB.

又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ACB=90°,

∴ AC2=AD·AB,BC2=BD·BA,

∴ BD

AD

BC2

= . (1)

AC2

又 BD2 = BC·BF, AD2 = AC·AE,

由(1)与(2)得

BD2

AD2

= BC·BF . (2)

AC·AE

BC·BF AC·AE

BC4

= ,

AC4

BF

∴ AE

BC3

= AC3 .

 - 图128

解法一:

设割线 OP1P2 的参数方程为

x = tcosα,

y = tsinα.

(t 为参数).代入圆方程,得t2cos2α+t2sin2α-2tcosα-4tsinα+4=0.

即 t2-2t(cosα+2sinα)+4=0. 这方程的两个根,就是 OP1 及 OP2,

∴ OP1+OP2=2(cosα+2sinα). P 是 P1P2 的中点.

∴ OP = F OP1 + OP2 2

=cosα+2sinα, OP2=OP(cosα+2sinα)

=OPcosα+2·OPsinα. 设 P 的直角坐标为(x,y),于是

x=OPcosα,y=OPsinα,x2+y2=OP2.

∴ x2+y2=x+2y.

或 (x -

1 )2 + (y - 1) 2 = 5 .

2 4

这是以( 1

2

,1)

为中心,

2 为半径的圆. 所求轨迹是这个圆在所给圆内的一段弧.

 - 图129

解法二:

设割线 OP1P2 的直线方程为

代入圆的方程,得

y=kx.

x2+k2x2-2x-4kx+4=0

即 (1+k2)x2-2(1+2k)x+4=0

设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是 x1 及 x2·x1,x2 就是直线与圆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x + x = 2(1 + 2k) .

1 2 1 + k2

又设 P 点的坐标是(x,y).因 P 是 P1P2 的中点,所以

x = x1 + x2

2

= 1 + 2k 1 + k2

又P点在直线y = kx上,

y

∴k = x . 代入上式得

1 + 2 y

两端乘以

y 2 得

x =

1 + (

x ,

y) 2

x

1 + ( x ) ,

y 2 y

乘以x, 得

x + x = 1 + 2 x .

x 2 + y 2 = x + 2y.

1 2

或 (x - 2 )

1 5

+ (y - 1) 2 5

4

这是一个以点( 2 ,1) 为中心, 以

的一段弧.

2 为半径的圆. 所求轨迹是这个圆在所给圆内

1980 年试题

(理工农医类)

**一、**将多项式 x5y-9xy5 分别在下列范围内分解因式: (1)有理数范围; (2)实数范围 (3)复数范围.

**二、**半径为 1、2、3 的三个圆两两外切.证明:以这三个圆的圆心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三、**用解析几何方法证明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四、证明对数换底公式:log N = log a N .

log a b

(a、b、N 都是正数,a≠1,b≠1)

 - 图130**五、**直升飞机上一点 P 在地平面 M 上的正射影是 A.从 P 看地平面上一物体 B(不同于 A),直线 PB 垂直于飞机窗玻璃所在的平面 N(如图).证明:平面 N 必与平面 M 相交,且交线 l 垂直于 AB.

六、设三角函数f(x) = sin( kx

5

+ π), 其中k≠0.

3

  1. 写出 f(x)的极大值 M、极小值 m 与最小正周期 T;

  2. 试求最小的正整数 k,使得当自变量 x

    在任意两个整数间(包括整数本身)变化时,函数 f(x)至少有一个值是 M 与一个值是 m.

**七、**CD 为直角三角形 ABC 中斜边 AB 上的高,已知△ACD、△CBD、△ABC 的面积成等比数列,求∠B(用反三角函数表示).

八、已知0 < α < π.证明:2sin2α≤ctg α; 并讨论a为何值时等号成立.

2

 - 图131

**九、**抛物线的方程是 y2=2x,有一个半径为 1 的圆,圆心在 x 轴上运动. 问这个圆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圆与抛物线在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

(注: 设P(x ,y )是抛物线y 2 = 2px上一点, 则抛物线在P点处的切线斜率是

P .)

y

0

 - 图132

附加题

设直线(L)的参数方程是x = t, (t是参数)

y = b + mt;

椭圆(E)的参数方程是x = 1 + acosθ, (a≠0)(θ是参数)

问 a、b 应满足什么条件,使得对于任意 m 值来说,直线(L)与椭圆(E)总有公共点.

1980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

一、解:(1)x5y - 9xy5 = xy(x 4 - 9y 4 ) = xy(x2 + 3y2 (x2 - 3y2 ); (2)x5y - 9xy5 = xy(x2 + 3y2 )(x + 3y)(x - 3y);

(3)x5y - 9xy5 = xy(x + 3yi)(x - 3yi)(x + 3y)(x - 3y);

**二、证明:**设⊙O1、⊙O2、⊙O3 的半径分别为 1、2、3. 因这三个圆两两外切,故有

O1O2=1+2=3,

O2O3=2+3=5, O1O3=1+3=4,

则有 O O 2 + O O 2 = 32 + 42 = 52 = O O 2 .

1 2 1 3 2 3

 - 图133根据勾股弦定理的逆定理,或余弦定理,△O1O2O3 为直角三角形.

三、证明:取△ABC 最长的一边 BC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经过 A 的高线为 y 轴,设 A、B、C 的坐标分别为 A(0,a)、B(b,0)、C(c,0),

根据所选坐标系,如图,有 a>0,b<0,c>0.

AB的方程为 x + y = 1, 其斜率为- a ;

  1. a b

AC的方程为 x + y = 1, 其斜率为- a .

  1. a c

高线CE的方程为y =

高线BD的方程为y =

b (x - c); (1) a

c (x - b).(2) a

解(1)、(2),得:(b-c)x=0.

∵b-c≠0,∴x=0.

这就是说,高线 CE、BD 的交点的横坐标为 0,即交点在高线 AO 上. 因此,三条高线交于一点.

 - 图134

四、证法一:令 logbN=x,根据对数定义, bx=N.

两端取以 a 为底的对数, logabx=logaN,

xlogab=logaN.

∵ b≠1,∴logab≠0,

∴ x = log a N ,

log a b

即 log N = loga N .

loga b

**证法二:**令 logbN=x,根据对数定义, N=bx

=(alog b)x=axlog b,

∴ xlogab=logaN.

∵ b≠1,logab≠0,

∴ x = log a N ,

log a b

即 log N = loga N .

loga b

**五、证明:**用反证法.假如平面 N 与平面 M 平行,则 PA 也垂直于 N,因此PA 与 PB 重合,B 点与A 点重合,但这与题设矛盾,所以平面 N 与平面 M 相交.

设平面 N 与平面 M 的交线为 l.

∵PA⊥平面 M,∴PA⊥l. 又∵PB⊥平面 N,∴PB⊥l.

 - 图135l⊥平面 PAB,∴l⊥AB.

六、解:(1)M=1,m=-1,

T = 5×2π = 10π .

│k│ │k│

(2)f(x)在它的每一个周期中都恰好有一个值是 M 与一个值是 m.

而任意两个整数间的距离都≥1.因此要使任意两个整数间函数 f(x)至少有一个值是 M 与一个值是 m,必须且只须使 f(x)的周期≤1.

10π

│k│

≤1, │k│≥10π = 31.4 .

可见,k=32 就是这样的最小正整数. **七、解法一:**设 CD=h,AB=c,BD=x, 则 AD=c-x.

因此, △ACD的面积为1 h(c - x),

2

△CBD的面积为 1 hx,

2

△ABC的面积为1 hc.

2

依题意 1 2 1 1

, ( 2 hx) = 2 h(c- x)· 2 hc,

即 x2=c(c-x), 即 x2+cx-c2=0,

-c±

x = .

2

∵取负号不合题意,

∴取正号, 得

x = 5 - 1 c.

2

又依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有AC2=AD·AB=c(c-x).

但 x2=c(c-x),∴AC2=x2,

∴AC = x = DB = 5 - 1 c.

2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

5 -1 c

sinB = AC = 2

AB c

= 5 - 1,

2

故∠B = arcsin 5 - 1

2

 - 图136

**解法二:**由题设有(CD·BD)2=(CD·AD)·(CD·AB),

∴BD2=AD·AB. 但 AC2=AD·AB,

∴BD=AC.

由 tgB = CD , cosB = sinA = CD = CD ,

BD

∴tgB = CD = cosB, BD

AC BD

因而sinB = cos2B, 或sin2 B + sinB - 1 = 0,

解 得 sinB = -1± .

2

∵B为锐角, sinB > 0, ∴sinB≠ -1- 5 ,

2

∴B = arcsin -1 + 5 .

2

八、证法一: 原不等式2sin2α≤ctg α ,

2

1 + cosα

可写成

2sin2α≤

sinα .

两端乘以正数 sin α ,问题化为证明2sin α sin2 α ≤1+cos α .

而 2sin α sin2 α =4sin2 α cos α =4(1-cos2 α )cos α

=4(1-cos α )(1+cos α )cos α . 所以问题又化为证明不等式

(1+cos α )[4(1-cos α )cos α -1]≤0.

即(1 + cosα)[-4(cosα -

∴不等式得证.

1)]

2

2 ≤0.

∵0 < α < π, ∴等号成立当且仅当cosα - 1

2

= 0,

即 α = 60°.

证法二: 令tg α = t > 0, (∵0 < α < π )

2

原不等式变为

2t

2 2

1 - t 2 1

2·2· 1 + t 2 · 1 + t 2 ≤ t .

以t(1+ t 2 ) 2 > 0乘不等式两端, 问题变为证明

8t2(1-t2)≤(1+t2)2,

即 -9t4+6t2-1≤0,

-(3t2-1)2≤0.

∴不等式成立.

当且仅当t 2 = 1 或tg α =

时, 即α = 60°时, 原不等式变为等式.

3 2

α

证法三: 将原不等式两端同乘以sin < 2 > 0,则问题化为证明不等式

2sin2αsin < α ≤cos < α .

2

而 2sin2αsin α

2

2

= 2·(2sinαcosα)·sin α

2

= 4·

(2sin

α cos < α

)(1- 2sin

2 α)sin α

= 8cos α

2

α

2

(sin2 α

2

1

2 2 2

- 2sin4 α)

2

2 α 1 2

= 8cos

2

[ - 2(sin 8

− ) ]

2 4

α α α

= cos - 16cos (sin2

2 2 2

- 1 )2

4

α

cos . 2

其中“≤”符号是由于cos α > 0, (sin2 α - 1 )

2 ≥0.

2 2 4

上式中的等号当且仅当sin2 α - 1 = 0时成立, 即sin2 α = 1

2 4 2 4

∴sin α = 1 (- 1 舍去), ∴α = π .

2 2 2 3

**九、解:**设圆的方程为(x-k)2+y2=1.

再设圆与抛物线的一个交点为 P(x0y0).

在P点圆半径的斜率 =

y0 . x 0 - k

在P点抛物线的切线斜率 = 1 .

y0

在 P 点抛物线的切线与圆的切线垂直,必须且只须圆的半径与抛物线在P 点相切.

∴ 1 = y0

y0 x0 - k

.(1)

因P(x0 , y0 ) 是圆与抛物线的交点,

∴y2 = 2x ,(2)

0 0

(x - k) 2 + y2 = 1. (3)

0 0

由(1)、(2)式消去 y0,得 x0=-k, 将(2)代入(3),得(x0-k)2+2x0-1=0,

将 x0=-k 代入,得 4k2-2k-1=0,

∴k = .

4

由于抛物线在y轴的右方, 所以k = -x0 ≤0.故根号前所应取负号, 即

k = 1- 5 .

4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x - 1 - 5 ) 2 + y2 = 1.

4

由于对称性,圆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 (x0,-y0)处的切线也互相垂直.

 - 图137

附加题

**解法一:**消去参数,得

(L): y = mx + b; (E):

消去 y,整理得

(x - 1)2

a 2

+ y2 = 1.

(1+a2m2)x2+2(a2mb-1)x+a2b2-a2+1=0.

(L)、(E)有交点的条件是上式的判别式≥0, 即

(a2mb-1)2-(1+a2m2)(a2b2-a2+1)≥0.

化简并约去 a2 得

(a2-1)m2-2bm+(1-b2)≥0.

对任何 m 的值,要使这个式子永远成立,条件是

a 2 - 1 > 0,

a 2 - 1 = 0,

(Ⅰ)

2 2 2

或 (Ⅱ)b = 0.

b - (a - 1)(1- b )≤0; 

解得

│a│ > 1,

   

│a│ = 1,

(Ⅰ)

-

a2 - 1

│a│

≤b≤

a2 - 1 或

│a│

( Ⅱ)b = 0.

或( Ⅰ)、( Ⅱ) 合写成:

│a│≥1,

   

 a2 - 1

- │a│

≤b≤

a2 - 1

,

│a│

即为所求的条件.

解法二:

椭圆(E)即

(x - 1)2

a2

+ y 2 = 1, 它的中心为(1,0), 它在x轴方向的半轴长为│a│.

直线(L)即 y=mx+b;它通过 P(0,b)点,斜率为 m.

如果 P(0,b)落在(E)内或(E)上,如 P1,则过 P1 点作任意直线(L)显然与椭圆(E)总有公共点.

如果 P(0,b)落在(E)外,如 P2,那么由 P2 向椭圆作两切线,则(E)上所有

的点都在两切线的一个夹角内,所以可以选择斜率m 的值,使直线(L)落在这个夹角的补角内,(L)与(E)就没有公共点了.

因此,(L)与(E)总有公共点的充要条件是 p(0,b)点落在(E)内或(E)上. 要使(E)与 y 轴有公共点,其充要条件是│a│≥1;这时,(E)与 y 轴的

交点的纵坐标为y0 = ± │a│ , 要使P落在(E)内或(E)上, 其充要条件是

- │a│ ≤b≤ │a│ .由此可见, 直线(L)与椭圆(E)总有公共点的条件为:

│a│≥1,

   

 a 2 - 1

a 2 - 1

- │a│ ≤b≤ │a│ .

一、化简

1 - 3i .

3 - 2i

1980 年试题

(文史类)

二、解方程组:

2x - 3y - z = 5,

4x + 2y + 3z = 9,

3x + 2y = -1

、用解析几何方法证明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某地区 1979 年的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 20%,要使 1980 年的工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 10%,且使 1980 年的轻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24%,问 1980 年的轻工业产值应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几.

3 5

五、设 π < θ <

4 4

π, 化简

cos π sin( 3 π - θ)[sin(π - θ) - sin(θ - π )]

4 4 2 .

sin(θ + π )

4

、(1)若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将四边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形, 证明直线 AC 必平分对角线 BD.

(2)写出(1)的逆命题,这个逆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七、如图,长方形框架 ABCD—A′B′C′D′.三边 AB、AD、A′A′的长分别为 6、8、3.6,AE 与底面的对角线 B′D′垂直于 E.

  1.  - 图138证明 A′E⊥B′D′; (2)求 AE 的长.

、(1)把参数方程(t 为参数)

x = sect,

y = 2tgt

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并画出方程的曲线的略图.

  1. 当0 ≤ t< π 及π ≤ t< 3π 时,各得到曲线的 哪一部分?

2 2

 - 图139

一、解:

1 - 3i

3 - 2i

1980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

= (1 - 3i)(3+ 2i)

(3 - 2i)(3+ 2i)

= 3 + 6 + (2 - 9)i

9 + 4

= 9 - 7i

13

二、解:

= 9 - 7 i.

13 13

(1)×3+(2),

2x - 3y - z = 5, (1)

4x + 2y + 3z = 9, (2)

3x + 2y = -1. (3)

10x-7y=24. (4)

(3)×7+(4)×2,

41x=41, x=1.

将 x=1 代入(3)式,得

y=-2

将 x=1,y=-2 代入(1),得

z=3.

x = 1,

∴ 方程组的解为 y = -2,

z = 3.

三、证法一:将圆的直径 AB 所在的直线取为 x 轴,圆心作为原点,不妨假定圆的半径是 1.于是圆的方程是

x2+y2=1.

A、B 的坐标是 A(-1,0),B(1,0).

设 P(x,y)是圆上任意一点,则有x2+y2=1,即 y2=1-x2.

∵ PA的斜率为k = y ,

1 x + 1

PB的斜率为k = y ,

2 x - 1

y2 1 - x2

∴ k1k 2 = x2 - 1 = x2 - 1 = -1,

∴ PA⊥PB, ∠APB为直角..

证法二: 取坐标并得圆的方程x 2 + y2 = 1,如上.

PA = , PB = ,

∴ PA2 + PB2

= (x + 1) 2 + y2 + (x - 1) 2 + y2

= 2(x2 + y2 ) + 2 = 2×1 + 2

= 4 = AB2.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 PA⊥PB,∠APB 为直角.

 - 图140

四、解:

设 1979 的的工业总产值为 a,又设 1980 年的轻工业产值比上一年增长 x%, 则按题意,1980 年的轻工业产值为

a·( 20 )·(1 + x ) = a·(1 + 10 )·( 24 ).

100

100

解得 x=32

100

100

答:1980 年的轻工业产值应比上一年增长 32%.

五、解法一:

2 sin( π + θ)(sinθ + cosθ)

原式 = 2 4

sin( θ + π )

4

sin( π + θ)sin(θ + π )

= 4 4

sin(θ + π )

4

sin2(θ + π )

= 4

sin(θ + π )

4

│sin(θ + π )│

= 4

sin(θ + π )

4

∵ 3 π<θ<

4

5 π,

4

∴ π<θ + π < 3π ,

4 2

∴ sin(θ + π )<0, 4

│sin(θ + π )│

∴ 原式 = 4 sin( θ + π )

4

-sin(θ + π )

= 4 = -1.

sin(θ + π )

4

解法二:

由于 sin( π + θ) = 1

(sinθ + cosθ),

4 2

原式 = │sinθ + cosθ│

sinθ + cosθ

3 5

Θ 4 π<θ< 4 π,

∴ π<θ +

π 3

4 < 2 π.

∴ sinθ + cosθ = 2sin(θ + π)<0.(或直接讨论得到sinθ + cosθ<0.)

4

∴ 原式 = - (sinθ + cosθ) = -1

sinθ + cosθ

六、证明:
  1. S△ABC=S△ADC,并且△ABC 与△ADC 有同底 AC,

∴ 两高线相等:BE=DF 设 AC 与 BD 交于点 0,则

Rt△BOE≌Rt△DOF.

∴ OB=OD.

即 AC 平分 BD.

(以上假定了 E、O、F 不重合,如果 E、O、F 重合,则已有 BO=BE=DF=DO)

 - 图141

  1. 逆命题:若四边形 ABCD 的对角线 AC 平分对角线 BD,则 AC

    必将四边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这个逆命题是正确的. 证明如下:

在上图中,由于 OB=OD,∠BOE=∠DOF(对顶角),

∠BEO = ∠DFO = π , ∴△BOE≌△DOF 2

∴ BE = DF, 即两高线相等.

∴ S△ABC

= 1 AC·BE = 2

1 AC

2

  • DF = S△ADC .

七、解:

  1. AA′⊥平面 A′B′C′D′,∴AA′⊥B′D′

又 AE⊥B′D′, ∴B′D′⊥平面 AA′E,

因此 B′D′⊥A′E,(也可由三垂线定理得到 B′D′⊥A′E), (2)A′B′·A′D′=A′E·B′D′(都是△A′B′D′面积的 2 倍).

∴ 6×8 = A' E×

∴ A' E = 48 = 4.8 10

AE = 3.62 + 4.82

,

= 6.

 - 图142

八、解:

(1) sect = x,

tgt = y ,

2

利用公式 sec2t=1+tg2t,

y2

得 x2 = 1 + .

4

∴ 曲线的直角坐标普通方程为

y2

略图如下.

x2 -

4

= 1.

 - 图143

1981 年试题

(理工农医类)

**一、**设 A 表示有理数的集合,B 表示无理数的集合,即设 A={有理数},B={无理数},试写出:(1)A∪B,(2)A∩B.

**二、**在 A、B、C、D 四位候选人中,(1)如果选举正、副班长各一人,共有几种选法?写出所有可能的选举结果;(2)如果选举班委三人,共有几种选法?写出所有可能的选举结果.

**三、**下表所列各小题中,指出 A 是 B 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还是充要条件,或者都不是.

 - 图144

**四、**写出余弦定理(只写一个公式即可),并加以证明. **五、**解不等式(x 为未知数):

x − a b − c

a x − b c

  • a b x − c

> 0.

**六、**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

cos x ·cos x

  • cos x

  • ·cos x

= sinx

2 22 2 3

2 n 2 n sin x

2n

对一切自然数 n 都成立.

**七、**设 1980 年底我国人口以 10 亿计算.

  1. 如果我国人口每年比上年平均递增 2%,那么到 2000 年底将达到多

少?

  1. 要使2000 年底我国人口不超过12 亿,那么每年比上年平均递增率最

高是多少?

下列对数值可供选用:

lg1.0087=0.00377

lg1.0092=0.00396

lg1.0096=0.00417

lg1.0200=0.00860

lg1.2000=0.07918

lg1.3098=0.11720

lg1.4568=0.16340

lg1.4859=0.17200

lg1.5157=0.18060

**八、**在 120°的二面角 P-a-Q 的两个面 P 和 Q 内,分别有点 A 和点 B.已知点 A 和点 B 到棱 a 的距离分别为 2 和 4,且线段 AB=10.

(1)求直线 AB 和棱 a 所成的角; (2)求直线 AB 和平面 Q 所成的角.

 - 图145

九、给定双曲线x2 -

y2

2 = 1.

  1. 过点 A(2,1)的直线 l 与所给双曲线交于两点 P1 及 P2,求线段 P1P2 的中点 P 的轨迹方程.

  2. 过点B(1,1)能否作直线m,使m 与所给双曲线交于两点Q1 及Q2,且点

 - 图146B 是线段 Q1Q2 的中点?这样的直线 m 如果存在,求出它的方程;如果不存在, 说明理由.

十、附加题:计入总分.

已知以 AB 为直径的半圆有一个内接正方形 CDEF,其边长为 1(如图). 设 AC=a,BC=b,作数列

u1=a-b, u2=a2-ab+b2,

u3=a3-a2b+ab2-b3,

⋯⋯,

uk=ak-ak-1b+ak-2b2-⋯⋯+(-1)kbk; 求证:un=un-1+un-2(n≥3).

 - 图147

1981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

一、解:(1)A∪B={实数}.(或 A∪B=R,或 A∪B=实数集合.) (2)A∩B=◻.(或 A∩B={ },或 A∩B=空集.)

二、解:

(1) 选法种数 P2 = 4×3 = 12(种).

所有可能的选举结果:(把正班长、副班长按次序来写)

AB,AC,AD,BC,BD,CD,

BA,CA,DA,CB,DB,DC.

(2)选法种数C3 = C1 = 4( 种).

4 4

所有可能的选举结果:

ABC,ABD,ACD,BCD.

三、解: (1)必要条件

(2)充分条件(3)充分条件(4)充要条件

**四、**公式:设△ABC 的三个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则有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证法一:**平面几何证法.

如果∠A 是锐角,从 C 作 AB 的垂线交 AB 于 D,于是由勾股定理得a2=CD2+DB2

=(bsinA)2+(c-bcosA)2

=b2+c2-2bccosA.

 - 图148

如果∠A 是钝角,从 C 作 AB 的垂线交 BA 的延长线于 D,于是由勾股定理

a2=CD2+BD2

=[bsin(180°-A)]2+[c+bcos(180°-A)]2

 - 图149=b2+c2-2bccosA.

如果∠A 是直角,cosA=0,

∴ a2=b2+c2=b2+c2-2bccosA.

**证法二:**解析几何证法

以 A 为原点,射线 AB 为 x 轴正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得A(0,0),B(c,0),C(bcosA,bsinA).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a2=│BC│2 =(c-bcosA)2+(-bsinA)2

 - 图150=b2+c2-2bccosA.

**五、解:**原行列式可逐步简化如下:

∆ 第二行加到第一行第三行加到第二行

= x2

故原不等式为

x2(x-a-b-c)>0. 原不等式的解是

x≠0,x>a+b+c.

1 0 0

0 1 1

  • a b + a x − c

= x2 (x − a − b − c)

六、证明:(i)当n = 1时, 左边

= cos x , 而

2

x x

右边 =

sinx

2sin x

2

2sin cos

= 2 2

2sin x

2

x

= cos , 2

所以当 n=1 时等式成立.

(ii)假设当 n=k 时等式成立,即

cos x ·cos x

  • cos x

  • ·cos x

= sinx ,

2 22 2 3

两边同乘以cos x , 得

2k 2 k sin x

2k

2k +1

cos x ·cos x ·cos x

  • ·cos x ·cos x

2 22 2 3

2k 2k +1

sinx·cos x

= 2k +1

2 k sin x

2 k

sinx·cos x

= 2k +1

= sinx ,

2k ·2sin x

2k +1

  • cos x 2k +1

2k+1sin x

2 k+1

所以当 n=k+1 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i)和(ii),就证明了对于一切自然数 n 等式都成立.

七、解:(1)所求人口数 x(亿) 是等比数列 10, 10×1.02, 10 ×

(1.02)2,⋯⋯的第 21 项,即

x=10×(1.02)20,

两边取对数,得

lgx=1+20lg1.02=1.17200,

∴ x=14.859(亿).

答:到 2000 年底我国人口将达到 14.859 亿.

(2)设人口每年比上年平均递增率最高是 y%,按题意得

10×(1+y%)20≤12,

即 (1+y%)20≤1.2.

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上升性,对上列不等式两边取对数得20lg(1+y%)≤lg1.2.

即 lg(1+y%)≤0.00396.

∴ 1+y%≤1.0092,y%≤0.0092.

答:每年比上年人口平均递增率最高是 0.92%.

八、解:(1)在平面 P 内作直线 AD⊥a 于点 D;在平面 Q 内,作直线 BE⊥a 于点 E,从点 D 作 a 的垂线与从点 B 作 a 的平行线相交于点 C.∴∠ABC 等于AB 和 a 所成的角.

∠ADC 为二面角 P-a-Q 的平面角,

∴ ∠ADC=120°.又 AD=2,BCDE 为矩形,

∴ CD=BE=4.

连结 AC,由余弦定理得

AC2 = AD2 + CD2 - 2AD·CD·cos120°

= 4 + 16 - 2×2×4×

= 28,

∴ AC = 2 7.

1

(- 2 )

又因 AD⊥a,CD⊥a,所以a 垂直于△ACD 所在的平面.再由 BC∥a 得知BC 垂直于△ACD 所在的平面,∴BC⊥AC.

在直角△ABC中, sin∠ABC = AC = 2 7 = 7 , ∴∠ABC = arcsin 7

AB 10 5 5

答:直线 AB 和棱 a 所成的角等于

arcsin 7 .

 - 图1515

(2)在△ACD 所在的平面内,作AF⊥CD 交CD 的延长线于F 点.因为△ACD 所在的平面⊥平面 Q,∴AF⊥平面 Q.在△ADF 中,∠ADF=60°,AD=2,

∴ AF = 2sin60° = 3.

连结 BF,于是∠ABF 是 AB 和平面 Q 所成的角,而△ABF 为直角三角形,所

sin∠ABF = AF = 3 , ∠ABF = arcsin 3 .

AB 10 10

答:直线 AB 和平面 Q 所成的角为

arcsin 3 .

10

九、解法一:(1)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k(x-2)+1, (i)

将(i)式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2-k2)x2+(4k2-2k)x-4k2+4k-3=0, (ii)

又设P1 (x1 , y1 ),P2 (x2 ,y2 ),P(x, y),则x1,x2 必须是(ii)的两实根, 所以有

4k2 - 2k 2

x1 + x 2 =

k 2 - 2 (k - 2≠0).

1

, x = 2 (x1 + x 2 ),

2k 2 - k

k2 - 2 .

因为(x, y)在直线(i)上,所以

2k 2 - k

y = k(x - 2) + 1 = k( - 2) + 1 = k2 - 2

2(2k - 1)

k 2 - 2 .

到此,若指出所求轨迹的参数方程是

x =

y =

2k 2 - k

,

k 2 - 2

4k - 2 , k2 - 2

(其中k是参数)

再由x,y的表达式相除后消去k而得所求轨迹的普通方程为

8(x - 1)2

4(y -

1) 2

y2 - y + 2x(2 - x) = 0,或

7

这就是所要求的轨迹方程.

- 2 = 1,

7

(2)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y=k(x-1)+1,代入双曲线方程,整理得

(2-k2)x2+(2k2-2k)x-k2+2k-3=0, (iii)

设Q1(x1, y2 ),Q 2 (x2 , y2 ), 则x1 , x2 必须是(iii)的两个实根,

2k2 - 2k

即 x1 + x2 =

k 2 - 2 .

如果B是Q1Q 2

的中点, 就有 x1 + x2

2

= 1,

所以有

x1 + x2 = 2,

2k 2 - 2k

k 2 - 2 = 2.综合起来, k应满足

(2k2 - 2k) 2 - 4(2 - k 2 )(-k 2 + 2k - 3)≥0,

(I) 2k 2 − 2k =

 − 2 2.

由第二式解出 k=2,但 k=2 不满足第一式,所以(Ⅰ)无解. 答:满足题中条件的直线 m 不存在.

解法二:(1)设 l 的参数方程为

x = 2 + tcosθ,

y = 1 + tsinθ,

0≤θ < 2π, (iv)

其中 t 是参数,θ为 AP 的倾斜角.代入所给双曲线方程,整理得: (2cos2θ-sin2θ)t2+2(4cosθ-sinθ)t+5=0.(v)

设P1 (x1 , y1 ) , P2 (x2 , y2 )P(x, y), 它们对应的参数值分别为t 1 , t 2 , t,

则t1 , t 2 必须是( v)的,两个实根,所以有

t + t = 2(sinθ - 4cosθ)

(2cos2θ - sin2 θ≠0).

1 2

按题意

2cos2θ - sin2 θ

1

, t = 2 (t1 + t 2 ),

所以t = sinθ - 4cosθ .

2cos2 θ - sin2θ

将t代入(iv), 即得所求轨迹的参数(θ)方程

x =

sinθcosθ - 2sin2θ

2 2

 2cos θ - sin θ

y =

2cos2 θ - 4sinθcosθ

.

2cos2 θ - sin2θ

(2)也可用设m 的参数方程的方法讨论此问,得出满足条件的直线m 不存在的结论.

**十、证法一:**通项公式可写为uk=ak-ak-1b+ak-2b2-⋯+(-1)kbk

a k+1 - (-1) k +1 bk +1

= .

a + b

因 a-b=AC-BC=AC-AF=FC=1, ab=AC·BC=CD2=1.

故得 un -2 =

a n-1 - (-1) n-1 b n-1

a + b = ab·

a n-1 - (-1) n-1 bn-1

a + b

a nb - (-1) n-1abn

= ,

a + b

a n - (-1) n bn

a n - (-1) n bn

un-1 =

a + b = (a - b)·

a + b

于是有

an+1 - a nb - (-1) n ab n

  • (-1) n+1 bn+1

= ,

a + b

a n +1 - (-1) n +1 bn +1

un-1 + u n-2 =

a + b = u n .

**证法二:**由平面几何知识算出

a = 5 + 1 , b = 5 - 1.

2 2

通项公式可写为

u = a k - a k-1b + a k-2 b2 - + (-1) k bk =

要证 un=un-1+un-2 成立,只要证明

a k +1 - (-1)k+1 b k+1

.

a + b

an+1-(-1)n+1bn+1=an-(-1)nbn+an-1-(-1)n-1bn-1,

an-1·a2-(-1)n-1bn-1·b2=an-1·a+(-1)n-1bn-1·b+an-1-(-1)n-1bn-1,

a n-1 ( 5 + 1)2 - (-1) n-1 bn-1 ( 5 - 1) 2

2 2

= a n-1( 5 + 1) + (-1) n-1 b n-1 ( 5

      • a n-1 - (-1) n-1 bn-1,

2 2

a n-1( 3 + 5) - (-1) n-1 bn-1( 3 - 5 )

2 2

= a n-1( 5 + 1 + 1) - (-1) n-1 bn−1(1−

2

上式确是等式,故证得

un=un-1+un-2.

5 − 1).

2

 - 图152

1981 年试题(文史类)

**一、**设 A 表示有理数的集合,B 表示无理数的集合,即设 A={有理数},B={无理数},试写出:(1)A∪B,(2)A∩B.

二、化简:

a 7 b 2

[-

]2 ×[

a2 - b2

]4 ÷[

a2 (b - a) 2

]3.

**三、**在 A、B、C、D 四位候选人中,(1)如果选举正、副班长各一人,共有几种选法?写出所有可能的选举结果;(2)如果选举班委三人,共有几种选法?写出所有可能的选举结果.

**四、**求函数 f(x)=sinx+cosx 在区间[-π,π)上的最大值.

**五、**写出正弦定理,并对钝角三角形的情况加以证明.

 - 图153

**六、**已知正方形 ABCD 的相对顶点 A(0,-1)和 C(2,5),求顶点 B 和 D 的坐标.

**七、**设 1980 年底我国人口以 10 亿计算.

  1. 如果我国人口每年比上年平均递增 2%,那么到 2000 年底将达到多少?

  2. 要使 2000 年底我国人口不超过 12 亿,那么每年比上年平均递增率最高是多少?

**八、**ABCD-A1B1C1D1 为一正四棱柱,过 A、C、B1 三点作一截面,求证:截

 - 图154面 ACB1⊥对角面 DBB1D1.

九、(1)设抛物线y2 = 4x截直线y = 2x + k所得的弦长为3 5, 求k的值.

(2)以本题(1)得到的弦为底边,以x 轴上的点P 为顶点做成三角形. 当这三角形的面积为 9 时,求 P 的坐标.

1981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

一、解:

(1)A∪B={实数}.(或 A∪B=R,或 A∪B=实数集合.) (2)A∩B=Φ.(或 A∩B={ },或 A∩B=空集.)

二、解:

a 7 b 2

[-

]2 ×[

a2 - b2

]4 ÷[

a2 (b - a)

]3

a 2 b 2

a14 b 4

= 3(a + b) 4 ·

(a + b)4 (a - b) 4

a8 b 2

  • 8

a 6 (b - a) 3

= 8 (b - a)b2·(或- 3

8 (a - b)b 2.)

3

三、解:

(1)选法种数: P2 = 4×3 = 12(种).

所有可能的选举结果:(把正班长、副班长按次序来写) AB,AC,AD,BC,BD,CD,

BA,CA,DA,CB,DB,DC.

(2)选法种数:C3 = C1 = 4(种).

4 4

所有可能的选举结果: ABC,ABD,ACD,BCD.

四、解:

f(x) = 2( 2 sinx + 2 cosx)

2 2

= 2 (sinxcos π + sin π cosx)

4 4

= 2sin(x + π ),

4

所以f(x)以 2为振幅, 以2π为周期.区间[-π, π]恰好是f(x) 的一个周期

的定义区间,故f (x)在这区间上取得最大值 2.

五、正弦定理:

在一个任意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或 sinA = sinB = sinC ,

a b c

或 a = b = c .)

sinA sin B sinC

证明:

引 AD 垂直 BC 于 D;引 BE 垂直 CA 的延长线于 E. 设△ABC 的面积为 S,则有

1 1 1

S = 2 AC·BE = 2 bcsin(180° - A) = 2 bcsinA;

又 1 1

S = 2 BC·AD = 2 acsinB;

S =

∴ S =

BC·AD

absinC.

将上式除以 1 abc, 得:

2

sinA = sinB = sinC .

 - 图155a b c

六、解法一:

设AC的中点为M(x, y), 则有

x = 0 + 2 = 1, y = -1 + 5 = 2.

2 2

∴M(x,y)=M(1,2).

又设AC的斜率为k, 则有k = 5 - (-1) = 3. 因此得BD的斜率为 - 1 = - 1 .

2 k 3

故有直线BD的方程:

1

y - 2 = -

(x - 1). (i)

3

又以 M 点为圆心,│MA│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

(x - 1)2 + (y - 2) 2 = │MA│ 2 = ( 1 + 9 ) 2 ,

即 (x - 1)2 + (y - 2) 2 = 10. (ii)

B 点及 D 点就是(i)与(ii)的交点,解由(i)、(ii)组成的方程组,得

 x = 4,

y = 1, 及

x = -2,

y = 3,

故得 B 及 D 的坐标分别为(4,1)及(-2,3).

解法二:

将坐标平面改作复平面.得向量的复数表示

OM = 1 + 2i,

→ → →

MC = OC- OM = (2 - 1) + (5 - 2)i = 1 + 3i.

→ →

于是得

MB = -i MC = 3 - i,

→ → →

OB = OM+ MB = 4 + i,

即 B 点的坐标为 B(4,1).

 - 图156

即 D 点的坐标为 D(-2,3).

 - 图157

七、解:
  1. 所求人口数 x(亿)是等比数列10,10×1.02,10×(1.02)2,⋯⋯

的第 21 项,

∴ x=10×(1.02)20.

取对数

lgx=1+20lg1.02=1.17200,

∴ x=14.859(亿).

答:到 2000 年底我国人口将达到 14.859 亿.

  1. 设人口每年比上年平均递增率最高是 y%,则有10×(1+y%)20≤12,

即 (1+y%)20≤1.2.

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上升性质,应得

lg(1+y%)20≤lg1.2, lg(1+y%)≤0.00396.

∴ 1+y%≤1.0092, y%≤0.0092.

答:每年比上年平均递增率最高是 0.92%.

八、证法一:

设 AC、BD 交于 O 点.

作截面 ACB1、对角面 BB1D1D 以及它们交线 OB1 的图形. 由于 AC1 是正四棱柱,所以 ABCD 是正方形,故

AC⊥BD;

又 BB1⊥底面 ABCD,故

BB1⊥AC.

∴ AC⊥对角面 BB1D1D. 已知 AC 在截面 ACB1 内,故有

截面 ACB1⊥对角面 BB1D1D.

证法二:

已知 ABCD 是正方形,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故AC⊥BD;

又等腰三角形 ACB1 的中线 OB1 与底边 AC 互相垂直,故AC⊥OB1.

∴ AC⊥对角面 BB1D1D.

已知 AC 在截面 ACB1 内,故有截面 ACB1⊥对角面 BB1D1D.

 - 图158

九、解:
  1. 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为 P1(x1,y1),P2(x2,y2).解方程组:

 y2 = 4x,

 y = 2x + k,

得 (2x+k)2=4x,

即 4x2+4(k-1)x+k2=0.

因 x1、x2 为此方程的两根,故

k 2

x1 + x 2 = 1 - k, x1 x2 = 4 .

所以

(x1? x2)2=(x1+x2)2-4x1x2

2 k 2

= (1 - k) - 4· 4

又因 P1、P2 在直线 y=2x+k 上,故

y1=2x1+k,y2=2x2+k, y1-y2=2(x1-x2),

= 1- 2k.

(y1-y2)2=4(x1-x2)2=4(1-2k).

根据题设条件,

即 (1-2k)+4(1-2k)=45,

由此解得(经过检验): k=-4. 答:k 的值为-4.

= 3 5,

  1. 设 x 轴上一点P 的坐标为(a,0),又点P 到直线P1P2 的距离为h,则有

h = │2a - 4│ .

依题意得△PP1P2 的面积关系:

9 = 1 ·3 5· │2a - 4│ ,

2

即 9=│2a-4│.

∴ a=5,a=-1.

答:P 点的坐标为(5,0),或(-1,0).

 - 图159

1982 年试题

(理工农医类)

**一、**填表:

 - 图160

二、(1)求(-1+i)20 展开式中第 15 项的数值;

(2) 求 y

= cos 2

x 的导数.

3

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下列方程表示什么曲线?画出它们的图形.

2x 1 1

(1)

-3x 2 3

6 3 4

= 0;

(2)

x = 1+ cosϕ,

y = 2sinϕ

 - 图161

 - 图162四、已知圆锥体的底面半径为 R,高为 H.求内接于这个圆锥体并且体积最大的圆柱体的高 h(如图).

**五、**设 0<x<1,a>0,a≠1,比较│loga(1-x)││loga(1+x)│的大小(要写出比较过程).

**六、**如图:已知锐角∠AOB=2α内有动点 P,PM⊥OA,PN⊥OB,且四边形 PMON

的面积等于常数 c2.今以 O 为极点,∠AOB 的角平分线 OX 为极轴,求动点 P 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 - 图163

**七、**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 中 AB=BC,CD=DA,M,N,P,Q 分别是边 AB,BC,CD,DA

的中点(如图).求证 MNPQ 是一个矩形.

 - 图164

**八、**抛物线 y2=2px 的内接三角形有两边与抛物线 x2=2qy 相切,证明这个三角形的第三边也与 x2=2qy 相切.

九、附加题:计入总分.

已知数列 a1,a2, ⋯ ,an, ⋯和数列 b1,b2, ⋯ ,bn, ⋯ , 其 中a1=p,b1=q,an=pan-1,bn=qan-1+rbn-1(n ≥ 2),(p,q,r 是已知常数, 且 q ≠ 0,p>r>0).

  1. 用 p,q,r,n 表示 bn,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lim n→∞

bn .

1982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

一、本题考查对函数定义域的理解和表示实数范围的方法. 解:(1)x=0(或{0}等)

(2)x 为任意实数(或 R;或(-∞,+∞);或-∞<x<+∞等)

(3)x 为任意实数(或 R;或(-∞,+∞);或-∞<x<+∞等)

(4)│x│≤1(或[-1,1];或-1≤x≤1;或 x 的绝对值不超过 1;或{x│-1

≤x≤1};或{x│-1≤x≤1}等);

(5)x>0(或(0,+∞);或 0<x<+∞;或x>0 的一切实数;或x 是正实数;或{x

│x>0;或{x│x>0}等)

(6)x 为任意实数(或 R;或(-∞,+∞);或-∞<x<+∞等)

二、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i 的方幂的性质,组合数的计算及求函数的导数.

解:(1)第15项(或T ) = C14 (-1) 6 (i) 14

= -C14 = -C 6

= −38760.

(2)y′

= 2(cos

x)(cos 3

x )′ 3

x

= -2cos sin 3

x ( x )′ 3 3

= - 2

3

cos

x sin x 3 3

1

= - sin 3

2x .

3

三、本题考查行列式的计算,化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判断方程所表 示的曲线及作图能力.

2x 1 1

解:(1)

  • 3y

2 3 = 0

6 3 4

直接展开行列式得 2x-3y-6=0;或利用行列式性质,将第一行元素加上第二行元素减去第三行元素做为第一行元素,行列式值不变,得

2x - 3y - 6 0 0

(1)

  • 3y

2 3 = 0,

6 3 4

得 2x-3y-6=0.

 - 图165图形是直线,作图如下:

(2)x = 1 + cosϕ ,

2 y2

化为 (x - 1) + 4 = 1.

图形是椭圆,作图如下:

 - 图166

四、本题考查将实际问题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利用导数或不等式 求函数最大值的方法.

**解法一:**设圆柱体半径为 r,高为 h.由

△ACD∽△AOB

得 H - h = r .

H R

由此得 r = R (H - h),

H

圆柱体体积V(h) = πr 2 h = πR

H2

(H - h) 2 h,

两边对h求导V′(h) =

νR2

H 2

(H − h)(H − 3h),

令 V′(h)=0,得 h=H(不合题意,舍去)

1

和 h = 3 H.

因而函数 V(h)在定义域(0,H),内只有一个驻点,同时根据实际问题必有体

积最大的圆柱体, 所以h =

1 H时圆柱体体积最大.

3

 - 图167

解法二:同上得V(h) = πR

H2

(H - h)2 h,

根据题意,H>h>0,

利用不等式3 abc≤ a + b + c ,

3

设a = b = H - h , c = h有(H - h) 2 h≤

2

当 H − h = h时上式取等号. 2

4 H 3

27

因此当h = H 时(H − h) 2 h最大,即圆柱体体积最大. 3

五、本题考查绝对值概念,对数函数的性质及两个实数比较大小的 方法.

**解法一:**当 a>1 时,

│loga(1-x)│=-loga(1-x),

│loga(1+x)│=loga(1+x),

log a (1 − x) −

loga (1 + x)

= − log a (1 − x) − loga (1 + x)

= -[loga(1-x)+loga(1+x)]=-loga(1-x2).

∵ a>1,0<1-x2<1,∴-loga(1-x2)>0,

∴ │loga(1-x)│>│loga(1+x)│. 当 0<a<1 时,

│loga(1-x)│=loga(1-x),

│loga(1+x)│=-loga(1+x),

│loga(1-x)│-│loga(1+x)│=loga(1-x)+loga(1+x)=loga(1-x2).

∵ 0<a<1,0<1-x2<1,∴loga(1-x2)>0,

∴ │loga(1-x)│>│loga(1+x)│. 因此当 0<x<1,a>0,a≠1 时总有

解法二:

log a (1 − x)

〉 log a (1 + x)

=

∵ 1+x>1,0<1-x<1,

= log1+x (1 − x) .

原式=-log1+x(1-x)

= log 1

1+ x 1 − x

= log

1 + x

1+ x 1 − x 2

=log1+x(1+x)-log1+x(1-x2).

∵ 1+x>1,0<1-x2<1,log1+x(1-x2)<0,

log1+x(1+x)=1,

∴ log1+x(1+x)-log1+x(1-x2)>1,

即 │log a (1- x)│

│loga (1 + x)│

  • 1,

∴│loga (1 - x)│ > │loga (1 + x) |

六、本题考查用极坐标求轨迹方程,三角恒等式的运用,由极坐标方 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及判断二次曲线的类型等能力.

**解:**设 P 点的极坐标为(ρ,θ),

∴ ∠POM=α-θ,

∠NOP=α+θ,

OM=ρcos(α-θ),PM=ρsin(α-θ), ON=ρcos(α+θ),PN=ρsin(α+θ),

四边形 PMON 的面积

1 1

S = 2 OM·PM + 2 ON·PN

ρ 2

= 2 [cos( α - θ)sin(α - θ) + cos(α + θ)sin( α + θ)].

依题意,动点 P 的轨迹的极坐标方程是:

ρ 2 2

2 [cos( α - θ)sin(α - θ) + cos(α + θ)sin(α + θ)] = c 。

ρ 2 2

用倍角公式化简得 4 [sin2(α - θ) + sin2(α + θ)] = c ,

用和、差角公式或和差化积公式化简得

2

sin2αcos2θ = c ,

2

即 ρ2

cos2θ =

2c2

.

sin2α

用 x=ρcosθ,y=ρsin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上式化为

2 2 2

2c2

ρ (cos θ - sin θ) =

sin 2α ,

再化为

x2 - y2 =

2c 2

sin2α

这个方程表示双曲线.

根据题意,动点 P 的轨迹是双曲线右面一支在∠AOB 内的一部分.

 - 图168

七、本题考查立体几何的一些基本概念,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和平 面几何的一些基本知识.

**解:**连结 AC.在△ABC 中,∵AM=MB,CN=NB,

∴MN∥AC.在△ADC 中,

∵AQ=QD,CP=PD,∴QP∥AC

∴MN∥QP.

同理,连结 BD 可证 MQ∥NP.

∴ MNPQ 是平行四边形. 取 AC 中点 K,连 BK,DK.

∵ AB=BC,∴BK⊥AC, 又∵ AD=DC,∴DK⊥AC.

因此平面 BKD 与 AC 垂直.

∵ BD 在平面 BKD 内,∴BD⊥AC.

∵ MQ∥BD,QP∥AC,∴MQ⊥QP,

即∠MQP 为直角.

前面已证 MNPQ 是平行四边形,今又有一内角为直角,因此 MNPQ 是矩形.

 - 图169

八、本题考查有关抛物线切线的知识,运算能力及逻辑思维的能力. 解 : 不失一般性, 设 p>0,q>0. 设 y2=2px 的内接三角形顶点为

A1(x1,y1),A2(x2,y2),A3(x3,y3).因此

y2 = 2px , y2 = 2px , y 2 = 2px .

1 1 2 2 3 3

其中 y1 ≠y2 , y 2 ≠y3 , y3 ≠y1.

依题意,设A1A2,A2A3 与抛物线x2=2qy 相切,要证A3A1 也与抛物线x2=2qy 相切.

因为 x2=2qy 在原点 O 处的切线是 y2=2px 的对称轴,所以原点 O 不能是所设内接三角形的顶点.即(x1,y1),(x2,y2),(x3,y3)都不能是(0,0);又因

A1A2 与x2=2qy 相切,所以A1A2 不能与y 轴平行,即x1≠x2,y1≠-y2,直线A1A2 的方程是

y - y = y2 - y1 (x - x ),

x2 - x1

 - 图170

∵ y2 - y2 = (y - y )(y + y ) = 2p(x - x ).

2 1 2 1 2 1 2 1

∴ A 1A 2

方程是

y = 2p y1 + y 2

x + y1y2 .

y1 + y 2

A1A2 与抛物线 x2=2qy 交点的横坐标满足

x2 - 4pq y1 + y 2

x - 2qy1y 2

y1 + y2

= 0,

由于 A1A2 与抛物线 x2=2qy 相切,上面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 = (- 4pq

y1 + y 2

) 2 + 4( 2qy1 y2 = 0

y1 + y 2

化简得 2p2q+y1y2(y1+y2)=0. (Ⅰ) 同理由于 A2A3 与抛物线 x2=2qy 相切,A2A3 也不能与 y 轴平行, 即 x2≠x3,y2≠-y3,同样得到

2p2q+y2y3(y2+y3)=0 (Ⅱ) 由(Ⅰ)(Ⅱ)两方程及 y2≠0,y1≠y3,得 y1+y2+y3=0.

由上式及 y2≠0,得 y3≠-y1,也就是 A3A1 也不能与 y 轴平行. 今将 y2=-y1-y3 代入(Ⅰ)式得:

2p2q+y3y1(y3+y1)=0 (Ⅲ)

(Ⅲ)式说明 A3A1 与抛物线 x2=2qy 的两个交点重合,即 A3A1 与抛物线x2=2qy 相切.所以只要 A1A2,A2A3 与抛物线 x2=2qy 相切,则 A3A1 必与抛物线x2=2qy 相切.

九、本题考查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能力及极 限的计算方法.

解法一:(1)∵a1=p,an=pan-1,

∴an=pn.

又 b1=q,

b2=qa1+rb1=q(p+r), b3=qa2+rb2=q(p2+pr+r2),⋯

设想 bn=q(pn-1+pn-2r+⋯+rn-1)

q(pn - r n )

= .

p - r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当n = 2时, b2 = q(p + r) =

q(p 2 - r 2 )

, 等式成立;

p - r

q(pk - r k )

设当n = k时, 等式成立, 即bk =

p - r

则 bk+1=qak+rbk

= qp k +

rq(p k - r k )

,

p - r

即 n=k+1 时等式也成立.

所以对于一切自然数 n≥2,

q(p k+1 - r k +1 )

= ,

p - r

q(p n - r n )

都成立.

bn =

p - r

(2) lim bn

n→∞

lim

=

n→∞

q(pn - r n )

p - r ,

lim q(pn - r n )

∵p > r > 0, 原式 = ,

n→∞ p2n (p - r) 2 + q 2 (p n - r n ) 2

分子分母同除以 pn,

r n

原式 =

lim q[1 - ( p ) ]

,

n→∞

(p - r) 2 + q 2[1- (

r ) n ]2

p

∵ 0 < r p

< 1, 故当n→∞时, ( r

p

) n →0,

∴ lim bn = q .

n→∞

解法二:(1)同解法一.

(2) 先求

lim a n

n→∞ b n

lim p n

= n→∞ q(p n - r n ) .

p - r

分子分母同除以p n , 原式 = lim p - r ,

n→∞

q[1- (

r ) n ] p

∵ 0 < r p

< 1, 故当n→∞时, ( r

p

) n →0,

∴ lim a n = p - r .

n→∞ bn q

当q > 0时, bn =

q(pn - r n )

  • 0,

p - r

lim bn

n→∞

= lim 1 =

n→∞

= q .

当q < 0时, bn =

q(pn - r n )

< 0.

p - r

lim bn

n→∞

lim

= - = -

n→∞

lim bn = q .

n→∞

= q . (p - r) 2 + q 2

1982 年试题(文史类)

一、填表:

 - 图171

**二、**求(-1+i)20 展开式中第 15 项的数值.

 - 图172**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表中的方程表示什么曲线?并画出它们的图形:

四、已知x − y =

1 , x2 + y2 = 1,

2

求x2 − y2 的值.

**五、**以墙为一边,用篱笆围成长方形的场地,并用平行于一边的篱笆隔开(如图).已知篱笆的总长为定值 L,这块场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时场地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 - 图173

**六、**已知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a,

  1. 用平面 A1BC1 截去一角后,求剩余部分的体积; (2)求 A1B 和 B1C 所成的角.

 - 图174

**七、**已知定点 A,B,且 AB=2a,如果动点 P 到点 A 的距离和到点 B 的距离之比为 2:1,求点 P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八、**求 tg9°+ctg117°-tg243°-ctg351°的值.

**九、**如图,已知△AOB 中,OA=b,OB=a,∠AOB=θ(a≥b,θ是锐角).作 AB1

⊥OB,B1A1∥BA;再作 A1B2⊥OB,B2A2∥BA;如此无限继续作下去.设

 - 图175△ABB1,△A1B1B2,⋯的面积为 S1,S2,⋯,求无穷数列 S1,S2,⋯的和.

1982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

一、本题考查对函数定义域的理解和表示实数范围的方法. 解:(1)x=0(或{0}等)

(2)x 为任意实数(或 R;或(-∞,+∞);或-∞<x<+∞等)

(3)x>0(或 x>0 的一切实数;或(0,+∞);或 0<x<+∞;或{x:x>0};或

{x│x>0};或 x 是正实数等)

(4)x 为任意实数(或 R;或(-∞,+∞);或-∞<x<+∞等)

二、本题考查二项式定理,i 的方幂的性质及组合数的计算.

解:第15项(或T ) = C14 ( −1) 6 (i)14

= −C14 = −C6

20 20

= −38760.

三、本题考查识别方程是什么图形和作出图形的能力. 解:(1)曲线名称:椭圆.

图形

 - 图176

  1.  - 图177曲线名称:直线.

    图形

四、本题考查二次式的运算.

解法一:

(x- 2 1 即x 2-2xy + y2 + y2 = 1 ,

y) = ,

4 4

得 2xy = 1- 1 = 3 , 4 4

∴ (x + y) 2 = x 2 + y 2 + 2xy = 1 + 3 = 7

4 4

x + y = ± 7 ,

2

∴ x2 -y2 = (x + y)(x-y) = ±

7 × 1 = ± 7 .

解法二:如上得

x + y = ± 7 ,

2

 7

2 2 4

x + y = ± 2 ,

从  1

x = 7 + 1 ,

x − y = , 2

x = −

7 + 1 ,

 4  4

可得  

y = 7 − 1 ;

y = −

7 − 1 .

 4  4

∴ x2 − y2 = ( 7 + 1)2 − ( 7 − 1) 2 = 7 ,

4 4 4

或 x2 − y2 = ( −7 + 1) 2 − ( −7 − 1) 2 = − 7 .

4 4 4

解法三:把y = x 1

x2 + y2 = 1, 得

- 代入

2

x 2 + x 2-x + 1

4

= 1,

即 8x2-4x-3 = 0.

∴ x = 1 + 7 , 或 x = 1- 7 ;

y = -1 + ,

4

4 4

或 y = -1- .

4

∴ x2 -y2 = 7 ,

4

或 x2-y 2 = - 7 .

4

**解法四:**设 x=cosθ,y=sinθ(θ为税角),

则 cosθ − sinθ

= 1 ,

2

(1)

cos2θ+sin2θ=1.

由(1) cos2θ − 2sinθcosθ + sin 2θ = 1 , 4

∴ 2cosθsinθ

即 sin2θ = 3

4

= 3 ,

4

∴ x2-y2=cos2θ-sin2θ

= cos2θ = ±

= ± = ± 7 . 4

**五、本题考查从实际问题列函数式、配方、求极值的知识和能力. 解法一:**设长方形场地的宽为 x,则长为 L-3x,它的面积

y=x(L-3x)=-3x2+Lx

= −3(x −

L)2 + L . 6 12

当宽x = L 时, 这块长方形场地的面积最大.

6

这时的长为L − 3x = L − 3× L = L ,

6 2

L2

最大面积为 12 .

L L L2

答: 这块长方形场地的宽为 6 , 长为 2 时, 最大面积是 12 .

解法二:设长方形场地的长为x, 则宽为 L − x ,

3

它的面积

y = x( L − x )

3

= − 1 x 2 + L x

3 3

1 L 2 L2

= − (x −

3

) + .

2 12

当长x = L 时, 这块长方形场地的面积最大.

2

L − x L

这时的宽为 3 = 6 ,

最大面积为 L .

12

L L L2

 - 图178答:这块长方形场地的长为 2 , 宽为 6 时, 最大面积是 12 .

六、本题考查立体几何的线面关系的知识和体积的计算. 解法一:(1)∵BB1⊥平面 A1B1C1D1,

∴△A1B1C1 是棱锥 B-A1B1C1 的底,BB1 是棱锥的高,

△A B C 的面积 1 2

1 1 1

= a ,

2

1

1 1 2 a 3

截下部分体积 = 3 BB1 ×△A 1B1C1的面积 = 3 a· 2 a = 6 ,

正方体体积=a3,

剩余部分体积 = a 3 − 1

6

(2)连 D1C 和 D1B1,

a3 =

5 a 3.

6

 - 图179

 - 图180

∴四边形 A1BCD1 是平行四边形,

∴A1B∥D1C,

∴∠B1CD1 即 A1B 与 B1C 所成的角,

∵正方体各面上对角线的长度相等,即 D1B1=B1C=D1C,∴△D1CB1 是等边三角形.

∴∠D1CB1=60°,

 - 图181∴A1B 与 B1C 成 60°的角.

解法二:(1)截下部分是正三棱锥B1-A1BC, 它的底面边长为作B1O垂直底面A1BC1 , 垂足O是△A1BC1的中心.

2a, 侧棱长为a.

A O = 2 3 6

∵B O⊥A O,

1 · ·

3 2

∴B O =

2a = a,

3

1 1 1

=

= 3 a

3

△A BC 的面积 = 3 ( 2a) 2 = 3 a 2 ,

1 1 4 2

B -A BC 的体积 1

×△A BC 的面积

1 1 1

正方体体积 = a3 ,

= 3 B1o

= 1 ·

3 3

1 1

a· a2 = 2

1 a 3 ,

6

剩余部分的体积 = a 2

(2)同[解一](2).

− a 2 =

6

5 a 3

6

七、本题考查解析几何中求轨迹方程的基本知识、运算能力和从方 程判断轨迹图形的能力.

**解:**选取 AB 所在直线为横轴,从 A 到 B 为正方向,以 AB 中点 O 为原点, 过 O 作 AB 的垂线为纵轴,则 A 为(-a,0),B 为(a,0),设 P 为(x,y).

∵ PA

PB

= 2 ,

1

(x + a) 2 + y2

∴ = 2.

(x-a)2 + y2

∴ (x+a)2+y2=4[(x-a)2+y2],

即 x2+2ax+a2+y2=4x2-8ax+4a2+4y2,

∴ 3x2-10ax+3y2+3a2=0.

因为 x2,y2 两项的系数相等,且缺 xy 项,所以轨迹的图形是圆.

八、本题考查利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三角函数的诱导公 式、三角函数的两角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和差化积公式等来进 行计算和化简三角式子.

**解法一:**tg9°+ctg117°-tg243°-ctg351°

=tg9°-tg27°-tg63°+tg81°

=(tg9°+tg81°)-(tg27°+tg63°)

= (sin9° + sin81° ) − ( sin27° + sin63° )

cos9° cos81° cos27° cos63°

= sin9°cos81° + cos9°sin81°sin27°cos63° + cos27°sin63°

cos9°cos81°

= sin(9° + 81°)sin(27° + 63°)

cos27°cos63°

cos9°cos81° cos27°cos63°

= sin90° sin90°

cos9°sin9° cos27°sin27°

= 1 −

1 sin18°

2

1

1 sin54°

2

= 2× sin54° − sin18°

sin18°sin54°

= 2× 2cos36°sin18°

sin18°sin54°

= 4× sin54° = 4.

sin54°

**解法二:**tg9°+ctg117°-tg243°-ctg351°

=tg9°-tg27°-ctg27°+ctg9°

=(tg9°+ctg9°)-(tg27°+ctg27°)

tg 2 9° + 1

=

tg9°

tg 2 27° + 1

tg27°

sec2

=

tg9°

− sec 2 27° tg27°

= 1

sin9°cos9°

− 1

sin27°cos27°

= 2

sin18°

− 2

sin54°

= 2× sin54° − sin18°

sin18°sin54°

= 2× 2cos36°sin18°

sin18°sin54°

= 4× sin54° = 4.

sin54°

九、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其中包括对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及其 性质的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和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求和.

**解 :**AB1=bsinθ, BB1=a-bcosθ.

1 1

S1 = 2 AB1 ×BB1 = 2 bsinθ(a - bcosθ),

∵△OAB∽△OA1B1∽△OA2B2∽⋯,

∴ A n Bn

An-1Bn-1

= OB n

OBn-1

= OA n-1COSθ

OB n-1

= OA COSθ = OB

b cosθ a

(对一切 n≥1 成立,此时视 A0B0 为 AB).

∵△ABB1∽△A1B1B2∽△A2B2B3∽⋯,

∴ sn+1

sn

= ( A n Bn

A n-1Bn-1

) 2 = ( b

a

cos

θ) 2 , 即公比q = ( b

a

cosθ) 2 .

∵θ是锐角,a≥b, ∴

0 < ( b

a

cosθ)2 < 1,

∴数列 S1,S2,S3,⋯是无穷递缩等比数列,

1 bsinθ(a − bcosθ)

lim (S + S + + S ) = S1 = 2

n→∞

1 2 n

1 − q

1 − (bacosθ) 2

a2 bsinθ

=

2(a + bcosθ)

 - 图182

1983 年试题 (理工农医类)

一、本题共 5 个小题,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结论, 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 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两条异面直线,指的是

    1. 在空间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2. 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3. 某一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外的一条直线.

      (D)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 】

  1. 方程x2 - y2 = 0表示的图形是

    1. 两条相交直线. (B)两条平行直线.

(C)两条重合直线. (D)一个点.

【 】

  1. 三个数 a,b,c 不完全为零的充要条件是

    1. a,b,c 都不是零. (B)a,b,c 中最多有一个是零. (C)a,b,c

      中只有一个是零. (D)a,b,c 中至少有一个不是零.

【 】

(4)设α = 4π , 则arc cos(cosα) 的值是

3

(A) . (B) - .

3 3

(C) . (D) π .

3 3

【 】

(5)0.32, log 0.3,20.3这三个数之间的大小顺序是

(A)0.32 < 20.3 < log 0.3.

(B)0.32 < log 0.3 < 20.3.

(C)log 0.3 < 0.32 < 20.3 .

(D)log 0.3 < 20.3 < 0.32.

【 】

二、(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 分别画出两个方程y = - x , x = -y的图形, 并写出它们交点的坐标.

(2)在极坐标系内,方程ρ=5cosθ表示什么曲线?画出它的图形.

三、(1)已知y = e-x sin2x, 求微分dy.

(2)一个小组共有 10 名同学,其中 4 名是女同学,6 名是男同学.要

从小组内选出 3 名代表,其中至少有 1 名女同学,求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四、**计算行列式(要求结果最简):

sin α

cosβ

cos(α + ϕ) cos α

sin(β − ϕ) sinβ

sin ϕ

cos 2ϕ

cos ϕ

五、 (1)证明: 对于任意实数t, 复数z =

适合r≤4 2.

(2) 当实数t取什么值时, 复数z =

适合0≤θ≤ π ?

4

+ │sint│i的模r = │z│

+ │sint│i的辐角主值θ

**六、**如图,在三棱锥 SˉABC 中,S 在底面上的射影N 位于底面的高CD 上;M 是侧棱 SC 上的一点,使截面MAB 与底面所成的角等于∠NSC.求证SC 垂直于截面 MAB.

 - 图183

七、 如图, 已知椭圆长轴│A1A2 │ = 6, 焦距│F1 F2 │ = 4 2 , 过椭圆焦点F1

作一直线, 交椭圆于两点M, N. 设∠F2 F1M = α(0≤α < π).当a取什么值时,

│MN│等于椭圆短轴的长?

 - 图184

**八、**已知数列{an}的首项a1=b(b≠0),它的前n 项的和Sn=a1+a2+⋯+an(n

≥1),并且 S1,S2,⋯,Sn,⋯是一个等比数列,其公比为 p(p≠0 且│p│<1). (1)证明 a2,a3,⋯,an⋯,(即{an}从第 2 项起)是一个等比数列.

(2)设Wn = a1S1 + a 2 S2 + a3S3 + + a n Sn (n≥1), 求li m Wn (用b, p表示).

n→∞

九、(1)已知 a,b 为实数,并且e<a<b,其中e 是自然对数的底,证明ab>ba. (2)如果正实数 a,b 满足 ab=ba,且 a<1,证明 a=b.

1983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

一、本题考查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常用的词语的理解.

(1)D; (2)A; (3)D; (4)C; (5)C.

二、本题考查在直角坐标系内和极坐标系内画出图形的能力. 解:(1)图形如右所示.

交点坐标是:

O(0,0),

 - 图185P(1,-1).

(2)曲线名称是:圆. 图形如下所示.

 - 图186

三、本题考查求初等函数微分的方法和解决简单的排列组合应用题 的能力.

(1)解:dy = (e-xsin2x)′dx

= [e-x (sin2x)′ + (e-x )′sin2x]dx

= [e-xcos2x(2x)′ + e-x (-x)′sin2x]dx

= (2e-xcos2x - e-xsin2x)dx

= e-x (2cos2x - sin2x)dx

(2)解法一:3名代表中有1名女同学、2名男同学的选法的种数是 C1 ·C2 = 60;3名代表中有2名女同学、1名男同学的选法的种数是

4 6

C2·C1 = 36;3名代表都是女同学的选法的种数是C3 = 4.

4 6 4

所以 3 名代表中至少有 1 名女同学的选法有

C1 ·C 2 + C 2·C1 + C 3 = 60 + 36 + 4 = 100(种).

4 6 4 6 4

解法二:10名代表中任选3名代表的选法的种数是C3

= 120;

3名代表都是男同学的选法的种数是C3 = 20.

所以 3 名代表中至少有 1 名女同学的选法有

3 - C3 = 120 - 20 = 100(种).

四、本题考查行列式的性质(或定义,或按一列展开)和三角公式的 运用.

**解法一:**把第 1 列乘以 sin? 加到第 2 列上,再把第 3 列乘以(-cos? ) 加到第 2 列上,得

 - 图187

 - 图188

**解法二:**把行列式的第2 列用三角公式展开,然后运用行列式的性质,得

 - 图189

 - 图190**解法三:**把行列式按第 2 列展开,得

= − cos(α + ϕ)(cosβ cosϕ − sin βsinϕ) + sin(β − ϕ)(sin α cosϕ − cosα sin ϕ)

  • cos2ϕ(sinα sinβ − cos αsinβ)

= − cos(α + ϕ) cos(β + ϕ) + sin(β − ϕ) sin(α − ϕ) + cos 2ϕ cos(α + β)

= − 1 [cos(α + β + 2ϕ) + cos(α − β)] − 1 [cos(α + β − 2ϕ) − cos(β − α)]

2 2

+ 1[cos(α + β + 2ϕ) + cos(2ϕ − α − β)] = 0 2

**解法四:**把行列式按定义展开,并运用三角公式,得

原式 = sinαsin( β - ϕ)cosϕ + cos(α + ϕ)sinβsinϕ + cosαcosβcos2ϕ

- cosαsin(β - ϕ)sinϕ - cos(α + ϕ)cosβcosϕ - sinαsinβcos2ϕ

= sinαcosϕ(sinβcosϕ - cosβsinϕ) + (cosαcosϕ - sinαcosϕ) sinβsinϕ + cosαcosβ(cos2ϕ - sin2ϕ) - cosαsinϕ(sinβcosϕ

-cosβsinϕ) - (cosαcosϕ - sinαsinϕ)cosβcos ϕ - sinαsinβ (cos2ϕ - sin2ϕ)

= sinαsinβcos2ϕ - sinαcoϕcosβsinϕ + cosαcosϕsinβsinϕ

-sinαsin2ϕsinβ + cosαcosβcos2ϕ - cosαcosβsin2ϕ - cosα sinϕsinβcosϕ + cosαsin2ϕcosβ - cosαcos2ϕcosβ + sinαsinϕ cosβcosϕ - sinαsinβcos2ϕ + sinαsinβsin2ϕ = 0.

五、本题考查复数、不等式和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它们解

题的能力.

(1)证法一: 复数z =

r =

=

+ │sint│i( 其中t为实数) 的模r = │z│为

要证对任意实数t, 有r≤4 2 , 只要证对任意实数t, │cost│ + │sint│

≤ 2成立.

对任意实数t, 因为│cost│ 2 + │sint│ 2 = 1, 所以可令cosϕ = │cost│, sinϕ = │sint│, 于是

│cost│ + │sint│ = cosψ + sinψ = 2 ( 2 cosϕ + 2 sinϕ)

= 2sin( π + ϕ)≤

4

2 2

2·1 = 2.

证法二: 同证法一, 只要证对任意实数t, │cost│ + │sint│≤ 2成立.

假定对任意实数t, 有 │cost│ + │sint│≤ 2.

两边平方得 │cost│2 + │sint│2 + 2│cost││sint│≤2.

用三角公式得 1 + │sin2t│≤2.

两边减去1得 │sin2t│≤1.

因为对任意实数t, │sin2t│≤1成立, 并且上述推理的每一步都可逆, 所以

对任意实数t, 都有│cost│ + │sint│≤ 2成立.

证法三: 同证法一, 只要证对任意实数t, │cost│ + │sint│≤ 2成立.

当0≤t≤ π 时, │cost│ + │sint│ = cost + sint = 2sin( π + t)≤

2·1

2 4

π ≤t≤π时, │cost + │sint│ = -cost + sint = 2sin( + t)≤ 2;

2 4

当π≤t≤ 时, │cost│ + │sint│ = -cost - sint = 2sin( + t)≤ 2;

2 4

≤t≤2π时, │cost│ + │sint│ = cost - sint = 2sint(

  • t)≤ 2 .

2 4

对任意实数t, 可设t = 2kπ + t 0 , 其中k为整数,0≤t 0 < 2π, 于是

│cost│ + │sint│ = │cos(2kπ + t 0 ) │ + │sin(2kπ + t 0 │)

= cost0 │ + │sint 0 │≤ 2.

注: 在证法三中, 也可以先只讨论0≤t≤ ππ ≤t≤π两种情况, 然后对

2 2

于任意实数t, 可设t = kπ + t 0 , 其中k为整数,0≤t 0 < π, 于是

│cost│ + │sint│ = │cos(kπ + t 0 │ + │sin(kπ + t 0 ) │

= │ ± cost 0 │ + │ ± sint 0 │

= │cost0 │ + │sint 0 │≤ 2.

(本题附加说明: 关于本题中复数z的模r的取值范围, 用与上面同样

的方法还可以证明: 对于任意实数t, 复数z = r≥1.因此r的取值范围是1≤r≤4 2.)

+ │sint│i的模

(2)解法一: 因为复数z = + │sint│i的实部与虚部都是

非负数, 所以z的辐角主值θ一定适合0≤θ≤ π . 从而0≤θ≤ π

2 4

0≤tgθ≤1.

显然 r=│z│≠0.因为

│sint│

tgθ = sinθ

cosθ

= r = │sint│ =

│cost│

r

│tgt│,

所以0≤tgθ≤1 ⇔ 0≤ │tgt│ ≤1 ⇔ 0≤│tgt│≤1 ⇔ -1≤tgt≤1.

由于y = tgt在 - π < t <

2

π 内是增函数, 并且它的周期是π, 因此- 1≤tgt≤1 2

的解是

kπ - π ≤t≤kπ + π (k为任意整数).

4 4

这就是所求的实数 t 的取值范围.

解法二: 同解法一知z的辐角主值θ适合0≤θ≤ π .

2

从而 0≤θ≤ π ⇔ 1≥cosθ≥ 2 ,

4 2

即 0≤θ≤ π ⇔ cosθ≥ 2 .

4 2

显然r = │z│≠0.由于cosθ = │cost│ , 所以

r

cosθ≥ 2 ⇔

│cost│ ≥ 2

2 r 2

⇔ │cost│≥ 1

2

r 2 =

1 (│cost│ + │sint│) 2

⇔ │cost│≥│sint│

⇔ │tgt│≤1

(由于0≤θ π , 故cosθ≠0, 从而│cost│≠0, 所以│cost│≥│sint│ ⇒

4

│tgt│≤1).

以下同解法一的后半部分.

六、本题考查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

力.

**证法一:**因为 SN 是底面的垂线,NC 是斜线 SC 在底面上的射影,AB⊥NC,

所以 AB⊥SC(据三垂线定理).

连结 DM.因为 AB⊥DC,AB⊥SC,所以 AB 垂直于 DC 和 SC 所决定的平面.又因DM 在这平面内,所以 AB⊥DM.

∴∠MDC 是截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MDC=∠NSC.

在△MDC 和△NSC 中,因为∠MDC=∠NSC,∠DCS 是公共角,所以∠DMC=∠ SNC=90°从而 DM⊥SC.

 - 图191从 AB⊥SC,DM⊥SC,可知 SC⊥截面 MAB.

**证法二:**连结 DS,DM(参见证法一中的图).

因为 SN 是底面的垂线,AB⊥DN,所以 AB⊥DS(据三垂线定理).从而 AB⊥ 平面 SDC.

因 SC,DM 都在平面 SDC 内,故 AB⊥SC,AB⊥DM.

由 AB⊥DM,AB⊥DC,可知∠MDC 是截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

∠MDC=∠NSC.

以下同证法一,故 SC⊥截面 MAB.

**证法三:**连结 DM,DS.

因为 M,N 分别在△SDC 的两边上,所以SN 和DM 都在平面内,且相交于一点 P.

又因 PN 是底面的垂线,AB⊥DN,所以 AB⊥DM(据三垂线定理).

∴∠MDC 是截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MDC=∠NSC.

又∠MDC=∠NSC,∠DCS 是△DCM 和△SCN 的公共角,故∠DMC=∠SNC=90°.

从而 DM⊥SC.

从 AB⊥DM,AB⊥DC,可知AB⊥平面 MDC.因为SC 是平面MDC 内的直线,所以 AB⊥SC.

 - 图192从 AB⊥SC,DM⊥SC,可知 SC⊥截面 MAB.

七、本题考查合理选择坐标系和灵活运用直线、椭圆性质解决问题 的能力以及简单三角方程的解法.

**解法一:**以椭圆焦点 F1 为极点,以 F1 为起点并过 F2 的射线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由已知条件可知椭圆长半轴a = 3, 半焦距c = 2 2 , 短半轴b = 1, 离心率

e = 2 2 , 中心到准线距离 = 9 2 , 焦点到准线距离p = 2 .

 - 图1933 4 4

椭圆的极坐标方程为ρ = ep = .

1 − ecosθ

∴│F1M│ = ρ1

= 1

3 - 2 2cosα

, │F1N│ = ρ2

= 1 ,

3 + 2 2cosα

│MN│ = ρ

1 + ρ2

6

= 1

3 - 2 2cosα

= 2,

+ 1

3 + 2 2cosα

= 6 .

9 - 8cos2α

9 - 8cos2α

解得 cosα = ± 3 .

2

∴ α = π 或α = .

6 6

以上解方程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可逆的, 所以当α = π 或α =

6 6

时, │MN│等于短轴的长.

**解法二:**以椭圆中心为原点,F1F2 所在直线为 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

由已知条件可知椭圆的长半轴a = 3, 半焦距c = 2 2, 短半轴b = 1, 椭圆方

程为 x + y

9 1

= 1.

MN所在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x = -2

+ tcosα,

(t是参数).

y = tsinα,

解方程组

x = -2

+ tcosα,

y = tsinα,

 2 2

  + y

 9 1

消去x, y, 得

= 1,

(cos2 α + 9sin 2α)t 2 - (4 2cosα)t - 1 = 0.

设t , t 是方程两根, 则由韦达定理, t + t = 4 2cosα ,

1 2 1 2

cos2α + 9sin2α

t ·t = -1 .

1 2 cos2 α + 9sin2 α

│MN│ = │t 1 - t 2 │ =

=

以下同解法一.

= 6

cos2α + 9sin2 α

**解法三:**以椭圆中心为原点,F1F2 所在直线为 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

由已知条件可知, 椭圆长半轴a = 3, 半焦距c = 2 2 , 短半轴b = 1, 椭圆方程为

x y2

+

9 1

= 1.

MN所在直线方程为y = k(x + 2 2)(其中k = tgα).

解方程组

 x2

 +

y2

= 1,

1

y = k(x + 2 2 ),

消去y得

(1 + 9k2 )x2 + 36 2k2 x + 9(8k2 - 1) = 0.

解得

x =

,

1 + 9k 2

y1 =

x =

y1 =

2 2k + 3k 1 + k2

1 + 9k 2 ,

,

1 + 9k2

2 2k - 3k 1 + k 2

1 + 9k 2 ,

│MN│ = (x - x ) 2 + (y - y ) 2

=

6 + 6k 2

=

1 + 9k 2

6 + 6tg2α

= .

1 + 9tg2α

以下同解法一.

 - 图194解法四:

设│F1M│ = x, 则│F2 M│ = 6 - x.

│F1F2 │ = 4 2, ∠F2 F1M = α.

在△MF F 中, 由余弦定理得(6 - x) 2 = x2 + (4 2 )2 - 8 2xcosα,

2 2xcosα - 3x + 1 = 0, x = .

同理,设│F1N│=y,则│F2N│=6-y.

在△F F N中, 由余弦定理得(6 - y) 2 = y 2 + (4 2 ) 2 - 8 2ycos( π - α).

3y + 2 2ycosα = 1, y = 1 ,

3 + 2 2cosα

│MN│ =

以下同解法一.

+ 1

3 + 2 2cosα

= 6 .

9 - 8cos2 α

八、本题考查数列的基础知识和极限的计算方法.
  1. 证明:由已知条件得 S1=a1=b.

Sn=S1pn-1=bpn-1>(n≥1).

因为当 n≥2 时,Sn=a1+a2+⋯+an-1+an=Sn-1+an,所以 an=Sn-Sn-1

=bpn-1-bpn-2=bP n-2(p-1)(n≥2).

a n+1

bp n-1 (p - 1)

从而 a = bp n-2 (p - 1) = p(n≥2),

因此 a2,a3⋯,an,⋯是一个公比为 p 的等比数列. (2)**解法一:**当 n≥2 时,

a n+1Sn +1

bp n-1(p - 1)bpn 2

a S = bp n-2 (p - 1)bpn-1 = p ,

且由已知条件可知 P2<1,因此数列

a2 S2 ,a 3S3 , ,a nSn ,

是公比为P2 < 1的无穷等比数列.于是

lim (a S + a S + + a S ) = a 2S2 =

b2 (p - 1)p

= -

b2p

.

n→∞

从而

1- p2

1- p2

1 + p

lim Wn = lim (a1S1 + a 2S2 + a 3S3 + + a nSn )

n→∞ n→∞

= lim a1S1 + lim (a 2 S2 + a3S3 + + a n Sn )

n→∞

= b2 -

b 2p

n→∞

b 2

= .

1 + p 1 + p

解法二: 先同解法一, 确定数列a S , alS , , a S , , 是公比为P2 < 1的无穷等比数列.

于是

Wn = a1S1 + a 2S2 + a 3S3 + + a n Sn

a S [1- (p2 ) n-1]

= b2 + 2 2

1 - p2

= b2 +

因此

2

b2 (p - 1)p(1 - p 2n-2 )

1- p2 .

b 2 (p - 1)p

2n-2

lim Wn = b +

n→∞

2

  1. - p2

b 2p

(1 - lim p )

n→∞

= b -

b2

=

1 + p

.

(1 - 0)

1 + p

解法三: Wn = a 1S1 + a2 S2 + a 3S3 + a 4S4 + + a nSn

= b2 + b(p - 1)bp + bp(p - 1)bP2 + bP 2 (p - 1)bP 3 + + bP n-2 (p - 1)bP n-1

= b2 + b2 (p - 1)p[1 + P2 + P4 + + P 2(n-2) ].

由于a S = bPn-2/ (p - 1)bPn-1 = b2 (p

  • 1)pp2(n-2) (n≥2), 所以{a S }(n≥2)

的每一项除以b2 (p - 1)p后所得的数列1, P2 , P4 , , P2(n-2), P2 < 1的无穷等比数列.于是

是公比为

lim[1 + P2 + P4 + + P 2(2n-2) ] = 1

n→∞

1- p2

从而 lim W = b2 + b2 (p - 1)p lim[1 + P 2 + P4 + + P2(n-2) ]

n→∞ n

2 2

n→∞

1 b2

= b + b (p - 1)·p· 1 - p2

= .

1 + p

九、本题考查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对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性质的运用及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增减性从而比较函数值大小的方法.
  1. 证法一: 当e < a < b时, 要证a b > ba , 只要证blna > alnb, 即只要证

lna > lnb .

a b

考虑函数y = lnx (0 < x < +∞).因为当x > e时,

x

y′ = l - lnx < 0, x2

所以函数y = lnx 在(e,+∞)内是减函数.

x

因为e < a < b, 所以 lna > lnb , 即得ab > ba .

a b

证法二: 同证法一, 考虚函数y = f(x) = lnx , 它的导数是

x

f′(x) = 1- lnx (0 < x < +∞).

x2

在[a,b]上对 f(x)运用中值定理,得

lnb - lna = f′( ξ)(b - a) = 1 - lnξ (b - a),

b a ξ2

其中ξ∈(a, b). 因为e < a < b, 所以ξ > e, 从而

1 - lnξ < 0.

ξ 2

于是 lnb - lna < 0, 由此得a b

  • ba .

b a

(2) 证法一: 由ab = ba , 得blna = lnbb, 从而lna = lnb .

a b

考虑函数f(x) = lnx > (0 < x < +∞), 它的导数是

x

f′(x) = 1 - lnx .

x2

因为在(0,1)内 f′(x)>0,所以 f(x)在(0,1)内是增函数.

由于0 < a < 1, b > 0, 所以ab < 1, 从而ba

b < 1.

= a b < 1. 由ba

< 1及a > 0, 可推出

由0 < a < 1,0 < b < 1, 假如a≠b, 则根据f(x)在(0,1)内是增函数, 得f(a)≠

f(b), 即 lna ≠ lnb , 从而ab ≠ba , 这与ab = ba 矛盾. 所以a = b. a b

证法二: 同证法一, 证得函数y = f(x) = lnx 在(0,1)内是增函数.

x

因此在0 < x < 1内, y = f(x)存在反函数x = f -1(y).

同证法一,证得 b<1.

因为a,b在(0,1)内,且f (a) = ln a

a

= ln b = f( b), 设y b 0

= f(a) = f( b),则a =

f −1( y ) = b

证法三: 因为0 < a < 1, a b = ba , 所以blog a = alog b, 即b = log b.

a a a a

假如a < b, 则 b > 1, 但因a < 1, 根据对数函数的性质, 得log b < log a = 1, 从而

a a a

b > log b, 这与 b = log b矛盾. 所以a不能小于b.

a a a a

假如a > b, 则 b < 1, 而log b > 1, 这也与 b = log b矛盾. 所以a不能大于b.

a a a a

因此 a=b.

证法四: 假如a < b,则可设b = a + ε, 其中ε > 0.由于0 < a < 1, ε > 0, 根

据幂函数或指数函数的性质, 得aε < 1和(1 + ε ) a

a

  • 1, 所以

aε < (1 + ε ) a ,

a

a a aε < a a (1 + ε ) a ,

a

a a+ε < (a + ε)a ,

即ab < ba . 这与ab = b a 矛盾. 所以a不能小于b.

假如b < a, 则b < a < 1, 可设a = b + ε, 其中ε > 0, 同上可证得b a < a b. 这与

a b = ba 矛盾. 所以a不能大于b.

因此 a=b.

(本题附加说明: 第(2) 小题中, 如果不限制a的取值范围, 情况就比较复杂一般地说, 满足ab = ba 的正实数a, b可能不相等.例如a = 2, b = 4, 或

1 n 1

n +1

a = (1 + ) , b = (1 + )

n n

等.)

1983 年试题 (文史类)

一、本题共有 5 个小题,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 内.
  1. 在直角坐标系内,函数 y=│x│的图象

    1. 关于坐标轴、原点都不对称. (B)关于原点对称. (C)关于 x 轴对称. (D)关于 y 轴对称.

【 】

  1. 抛物线 x2+y=0 的焦点位于

    1. y 轴的负半轴上. (B)y 轴的正半轴上.
  1. x 轴的负半轴上. (D)x 轴的正半轴上.

【 】

  1. 两条异面直线,就是指

    1. 在空间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2. 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3. 某一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外的一条直线. (D)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 】

  1. 对任何180° < α < 360°, cos a 的值等于

2

  1. 1 - cosα

2

  1. -

1 + cosα

2

【 】

  1. 0.32,log20.3,20.3

    这三个数之间的大小顺序是(A)0.32<20.3<log20.3. (B)0.32<log20.3<20.3.

(C)log20.3<0.32<20.3. (D)log20.3<20.3<0.32.

【 】

**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表中的方程表示什么图形?画出这些图形.

方 程

x2+y2=2x

x2-y2=0

图形名称

图 形

 - 图195

 - 图196

三、(1)求函数y = log (36 - x2 )的定义域.

(2)一个小组共有 10 名同学,其中 4 名是女同学,6 名是男同学.要从小

组内选出 3 名代表,其中至少有 1 名女同学,求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四、已知复数z = cosa + isina, 求证z3 + 1

z 3

= 2cos3a.

**五、**在圆心为 O、半径为常数 R 的半圆板内画内接矩形(如图).当矩形的长和宽各取多少时,矩形的面积最大?求出这个最大面积.

 - 图197

**六、**如图,地平面上有一旗杆 OP,为了测得它的高度 h,在地面上选一基线 AB,AB=20 米,在A 点处测得P 点的仰角∠OAP=30°,在 B 点处测得 P 点的仰角∠OBP=45°,又测得∠AOB=60°,求旗杆的高度 h(结果可以保留根号).

 - 图198

**七、**如图,已知一块直角三角形板 ABC 的 BC 边在平面α内,∠ABC=60°,

∠ACB=30°,BC=24cm,A 点在平面α内的射影为 N,AN=9cm.求以 A 为顶点的三棱锥 AˉNBC 的体积(结果可以保留根号).

 - 图199**八、**一个等比数列有三项.如果把第二项加上 4,那么所得的三项就成为等差数列;如果再把这等差数列的第三项加上 32,那么所得的三项又成为等比数列.求原来的等比数列.

**九、**如图,已知两条直线l1:2x-3y+2=0,

l2:3x-2y+3=0.

有一动圆(圆心和半径都在变动)与l1,l2 都相交,并且l1,l2 被截在圆内的两条线段的长度分别是定值 26,24.求圆心 M 的轨迹方程,并说出轨迹的名称.

 - 图200

1983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

一、本题考查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

(1)D; (2)A; (3)D; (4)C; (5)C.

本题考查识别方程表示什么图形和画出图形的能力. 解:(1)图形名称:圆.

 - 图201图形:如下所示.

(2)图形名称:两条相交直线. 图形:如下图所示.

 - 图202

**三、**本题考查函数定义域的求法和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解:(1)根据题意,得

x + 5≥0,

 36 - x2 > 0,

x≥ - 5,

-6 < x < 6

解得 -5≤x < 6.

∴函数的定义域是[-5,6).

(2)**解法一:**3 名代表中有 1 名女同学、2 名男同学的选法的种数是

C1·C2 = 60 ;

3 名代表中有 2 名女同学、1 名男同学的选法的种数是

C2·C1 = 36 ;

4 6

3名代表都是女同学的选法的种数是 C3 = 4.

所以 3 名代表中至少有 1 名女同学的选法有

C1 ·C2 + C2·C1 + C3 = 60 + 36 + 4 = 100 ( 种).

4 6 4 6 4

解法二:10名同学中任选3名代表的选法的种数是C3

= 120;

3名代表都是男同学的选法的种数是 C3 = 20.

所以 3 名代表中至少有 1 名女同学的选法有

3 - C3 = 120 - 20 = 100 (种) .

四、本题考查复数的运算及棣莫佛定理的运用.

证法一: z3 + 1

z3

= z3 + z - 3

=(cosα+isinα)3+(cosα+isinα)-3

=cos3α+isin3α+cos(-3α)+isin(-3α)

=2cos3α

证法二: z3 + 1

z3

= (cosa + isina) +

= cos3a + isin3a +

1

(cosα + isinα) 3

1

cos3α + isin3α

= cos3α + isin3α + cos3α - isin3α

(cos3α + isin3α)(cos3α - isin3α)

= cos3α + isin3a + cos3α - isin3α

cos2 3α + sin2

证法三: z 3 + 1

z3

= (z + )3 - 3(z + 1 )

z

=2cos3α.

=8cos3α-6cosα

=2(4cos3α-3cosα)

=2cos3α.

五、本题考查利用已知条件列函数式、用配方法或利用三角函数求 极值的能力.

解法一: 如图, 设矩形在半圆板直径上的一边的长为2x, 矩形的另一边的长

为 R2 - x2 .矩形面积S为

配方得

S = 2x .

S = 2 = 2

= 2 .

当x2 = R 或

2

X = =

2 R,

2

= = 2 R 2

时, 矩形面积S为最大, 即长为

2R, 宽为

2 R时, 矩形面积S为最大. 2

最大面积是

2R·

2 R = R 2.

2

**解法二:**如图,设矩形在半圆板直径上的一边的长为 2x,α角如图所示, 则 x=Rcosα,另一边的长为 Rsinα.矩形面积 S 为

S=2R2sinαcosα.

用三角公式得 S=R2sin2α.

当2a = π 或a = π , 即长为2Rcos π = 2 R, 宽为Rsin π = 2 R时,

2 4 4 2 4 2

矩形面积 S 为最大. 最大面积是 R2.

**六、本题考查利用三角函数直角三角形和斜三角形的方法. 解:**在直角三角形 AOP 中,得

OA=OPctg30°

在直角三角形 BOP 中,得

OB=OPctg45°

=h.

在三角形 AOB 中,由余弦定理

AB2=OA2+OB2UP>-2OA·OBcos∠AOB,

202 = ( 3h) 2 + h2 - 2( 3h) ·h·cos60°,

400 = 3h2 + h2 - 2 3h2· 1 ,

2

400 = (4 - 3)h2 ,

h2 =

h = 20

4 −

,

( 米) .

3

答: 旗杆的高度h是

20 米 (或 20

13

13(4 +

  1. 米)

 - 图203

七、本题考查立体几何的基础知识和空间想象能力.

**解:**自 N 作 NE⊥BC,E 为垂足.连 AE.由三垂线定理可知 AE⊥BC. 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

在直角三角形 ANE 中,

AE = BC·sin30°·sin60° = 6 .

NE = = 3

△NBC的面积

S = 1

2

·BC·NE = 36 .

三棱锥 A-NBC 的体积

V = 1 ·S·AN = 108

3

答: 三棱锥A - NBC的体积是108 3cm3.

(cm3).

 - 图204

**八、本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和解方程组的能力. 解法一:**设所求等比数列为 a,aq,aq2,由已知条件得

(aq + 4) = a + aq 2 ,

 2 2

化简方程组得

解方程组得

(aq + 4) = a(aq + 32).

a(q2 - 2q + 1) = 8,

a(q - 4) = -2.

a = 2,

a = 2 ,

q = 3; 或 

q = −5.

由 a=2,q=3,得所求等比数列是 2,6,18;

由a = 2

,q = -5, 2

10 , 50 .

9 得所求等比数列是 9 ,- 9 9

经检验均正确, 故所求等比数列是2,6,18或 2 ,- 10 , 50 .

9 9 9

解法二: 设所求等比数列第二项加上 4 以后所成的等差数列为 a- d,a,a+d,由已知条件得

化简方程组得

(a - 4) 2 = (a - d)(a + d),

a2 = (a - d)(a + d + 32).

d 2 - 8a + 16 = 0,

 2

解方程组得

d + 32d - 32a = 0.

 8

d = 8,

d = 10

d =

 3

或 

a = 26

 9

由 d=8,a=10,得所求等比数列为 2,6,18;

由d = 8 , a = 26 ,得所求等比数列为 2 ,- 10 , 50 .

3 9 9 9 9

经检验均正确, 故所求等比数列是2,6,18或 2 ,− 10 , 50 .

9 9 9

**解法三:**设所求等比数列为 a,b,c,由已知条件得

b2 = ac,

2(b + 4) = a + c,

(b + 4) 2 = a(32 + c).

b2

由第一个方程得c =

解方程得

a , 代入第二、第三个方程并化简得

a 2 + b2 - 2ab - 8a = 0,

4a - b - 2 = 0.

 2

a = 9 ,

a = 2,

b = 6, 或

c = 18;

b = − 10 ,

 9

  50

c

 9

经检验均正确, 故所求等比数列是2,6,18或

2 ,- 10 , 50 .

9 9 9

解法四: 设所求等比数列为 a

q

,a,aq, 由已知条件得

2(a + 4) = a + aq,

化简方程组得

 q

q

(32 + aq) = (a + 4) 2.

解方程组得

aq 2 - 2aq + a - 89 = 0,

4a - aq - 2q = 0.

q = 3,

q = −5,

或  

a = 6;

 = − 10

 9

由 q=3,a=6,得所求等比数列为 2,6,18.

由q = -5,a =- 10 , 得所求等比数列为 2 ,- 10 , 50 .

9 9 9 9

经检验均正确, 故所求等比数列是2,6,18或 2 ,- 10 , 50 .

9 9 9

九、本题考查根据已知条件求轨迹方程和识别方程所表示的图形的 能力.

解: 设圆心M的坐标为(x, y), 圆的半径为r, 点M到l1 , l2 的距离分别为d1d 2 .

根据弦、弦心距、半径三者间的关系,有

d 2 +( 26) 2 = r 2

1 2

d 2 +( 26) 2 = r 2

2 2

可得 d 2 + 132 = d2 + 122 ,

即 d 2 − d 2 = 52.

2 1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d1

代入上式,得方程

, d2 = │3x - 2y + 3│

 3x - 2y + 3 2  -2x - 3y + 2 2

  − 

 = 52

 13  

13 

化简, 得 x 2 + 2x + 1 - y2 = 65,

(x + 1) 2 y2

或 1.

65 65

轨迹是双曲线.

 - 图205

1984 年试题

(理工农医类)

一、本题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数集 X={(2n+1)π,n 是整数}与数集 Y={(4k±1)π,k 是整数}之间的关系是

    1. X ⊂ Y (B)X ⊃ Y

(C)X=Y (D)X≠Y

【 】

  1. 如果圆 x2+y2+Gx+Ey+F=0 与 x 轴相切于原点,那么(A)F=0,G≠0,E≠0

    (B)E=0,F=0,G≠0 (C)G=0,F=0,E≠0 (D)G=0,E=0,F≠0

【 】

(3)如果n是正整数, 那么 1 [1 - (-1) n ](n2 - 1)的值

8

  1. 一定是零 (B)一定是偶数(C)是整数但不一定是偶数 (D)不一定是整数

【 】

  1. arccos(-x)大于 arccosx 的充要条件是(A)x∈(0,1] (B)x∈(-1,0)

**(**C)x∈[0,1] (D)x∈[0, π] 2

【 】

  1. 如果θ是第二象限角, 且满足cos θ - sin θ = 1- sinθ, 那么 θ

2 2 2

  1. 是第一象限角(B)是第三象限角

(C)可能是第一象限角,也可能是第三象限角(D)是第二象限角

【 】

二、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

(1)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 2 与 4 的矩形,求圆柱的体积. (2)函数 log0.5(x2+4x+4)在什么区间上是增函数?

(3)求方程(sinx + cosx) 2 = 1 的解集.

2

(4)求(│x│ + 1

│x│

- 2)3 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1. 求 lim

1- 2 n

n

的值.

n→∞ 3 + 1

  1. 要排一张有 6 个歌唱节目和 4

    个舞蹈节目的演出节目单,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得相邻,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只要求写出式子,不必计算).

三、本题只要求画出图形.

(1)设H(x) = 0, 当x≤0,

y = H(x - 1)的图象.

1, 当x > 0,

画出函数

(2)画出极坐标方程(ρ - 2)(θ - π = 0(ρ > 0) 的曲线.

4

四、已知三个平面两两相交,有三条交线.求证这三条交线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

五、设c,d, x为实数, c≠0,x为未知数.讨论方程log

有解. 有解时求出它的解.

d (cx+ x)

x = -1在什么情形下

六、(1)设p≠0,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z2-2pz+q=0 有两个虚数根z1,z2. 再设 z1,z2 在复平面内的对应点是 z1,z2.求以 z1,z2 为焦点且经过原点的椭圆的长轴的长.

(2)求经过定点M(1,2),以y轴为准线, 1

2

方程.

七、在△ABC中, ∠A, ∠B, ∠C所对的边分别为a, b,c, 且c = 10, cosA

cosB

= b 4

a = 3 , P 为△ABC的内切圆上的动点. 求点P到顶点A,B,C的距离的平

方和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x2

八、设a > 2, 给定数列{x }, 其中x = α, x = n (n = 1,2, ).

求证:

  1. 1 n +1

2(x n - 1)

(1)x > 2, 且 x n+1 < 1(n = 1,2, );

n

n

  1. 如果α≤3, 那么xn

≤2 + 1

2 n-1

lg a

(n = 1,2, );

  1. 如果α > 3, 那么当n≥ 3 时, 必有xn +1 < 3.

lg 4

3

九、附加题,不计入总分.

 - 图206如图,已知圆心为 O、半径为 1 的圆与直线 l 相切于点 A,一动点 P 自切点 A 沿直线 l 向右移动时, 取弧 的长为 2 AP ,直线 PC 与直线

AO交于点M.又知当AP = 3 π时, 点P的速度为v.求这时点M的速度**.**

4

 - 图207

1984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一、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1)C; (2)C; (3)B; (4)A; (5)B.

二、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只需直接写出结果.

(1) 4 或 8 ;

π π

(2)x<-2;

(3){x: x = + nπ, n∈J}∪{x: x = - π + nπ, n∈J};

12 12

(4)-20;

(5)0;

(6)P4·6!.

三、本题考查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内画出图形的能力. 解:

 - 图208

四、本题考查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 推理能力.

**证明:**设三个平面为α,β,γ,且α∩β=c,α∩γ=b,β∩γ=a.

∵ α∩β=c, α∩γ=b,

∴ c ⊂ α, b ⊂ α.

从而 c 与 b 或交于一点或互相平行.

  1. 若 c 与b 交于一点,设 c∩b=P.由P∈c,且 c⊂β,有 P∈β;又由P

∈b,且 b⊂γ,有 P∈γ.于是 P∈β∩γ=a. 所以 a,b,c 交于一点(即 P 点).

 - 图209

  1. 若c∥b,则由b⊂γ,有c∥γ.又由c⊂β,且β∩γ=a,可知c∥a.

所以 a,b,c 互相平行.

五、本题考查对数函数的基本概念、对数方程的解法和分析问题 的能力.

**解法一:**由原对数方程得

(cx +

d )-1 = x (x > 0),

x

d

x(cx +

) = 1,

x

由c≠0, 可得x2 = 1 - d .

c

cx2+d=1.

因为x为正实数, 所以 1- d > 0.

c

这个不等式仅在以下两种情形下成立:

①c>0,1-d>0,即 c>0,d<1;

②c<0,1-d<0,即 c<0,d>1.

再由底数cx + d ≠1及

x

x(cx +

d ) = 1知x≠1, 又由真数x > 0及x2 = 1 - d , x c

得c≠1- d.

从而, 当c > 0,d < 1且c≠1- d时, 或者当c < 0,d > 1且c≠1 - d时, 如原方程

有解, 它的解都是x = 1- d .

c

把x = 1- d 代入log x = -1中验算, 可知x = 1 - d 确是原方程的解.

(cx+ ) x

**解法二:**原对数方程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1)x>0,

(2)cx + d > 0,

x

(3)cx + d ≠1,

x

(4)(cx +

d ) -1 = x.

x

由条件(4)知x(cx +

d ) = 1,

x

所以

cx2+d=1.

再由c≠0, 可得x2 = 1 - d .

c

又由 d d

x(cx + x) = 1及x > 0, 知cx + x > 0, 即条件(2)包含在条件(1) 及(4)

中.

再由条件(3)及x(cx +

d ) = 1,

x

知x≠1.

因此,条件组(1)∼(4)可简化为以下的等价条件组:

(1)x>0,

(5)x≠1,

(6)x2 = 1 - d .

c

由条件(1), (6)知 1 - d > 0.

c

这个不等式仅在以下两种情形下成立:

①c>0,1-d>0,即 c>0,d<1;

②c<0,1-d<0,即 c<0,d>1.

再由条件(1),(5)及(6),可知 c≠1-d.

以下同解法一, 知x = 1- d 是原方程的解(不必验根).

c

六、本题考查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几何意义、椭圆的基础知识和 轨迹方程的求法.
  1. **解法一:**因为 p,q 为实数,p≠0,z1,z2 为虚数,所以

(-2p)2-4q<0,q>p2>0.

由z1,z2 为共轭虚数,知z1,z2 关于x 轴对称,所以椭圆短轴在x 轴上. 又由椭圆经过原点,可知原点为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

根据椭圆的性质,复数加、减法几何意义及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

关系,可得椭圆的

短轴长=2b=│z1+z2│=│2p│=2│p│,

焦距 = 2c = │z1 - z2 │ =

= 2 ,

长轴长 = 2a = 2

= 2 q .

**解法二:**同解法一,得 q>p2>0.

根据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得

z1,2 = 2

= p±

q - p2i ,

可知z1,z2 关于x 轴对称,所以椭圆短轴在x 轴上.又由椭圆经过原点, 可知原点为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

根据椭圆的性质和复数的几何意义,可得椭圆的

短轴长 = 2b = 2│p│,

焦距 = 2c = 2

长轴长 = 2a = 2

,

= 2 q ..

注:也可利用椭圆长半轴的长等于短轴上的顶点到焦点的距离,直接

得出

长轴长 = 2│z1│ = 2 q.

  1. **解:**因为椭圆经过点 M(1,2),且以 y 轴为准线,所以椭圆在 y 轴右

侧,长轴平行于 x 轴.

设椭圆左顶点为A(x, y), 因为椭圆的离心率为 1 , 所以左顶点A到左焦

2

点F的距离为A到y轴的距离的 1 , 从而左焦点F的坐标为( 3x , y).

2 2

设d为点M到y轴的距离, 则d = 1.根据 │MF│ = 1 及两点间距离公式,

d 2

可知

3 2 2 1 2

( x - 1) + (y - 2) = ( ) , 2 2

9(x-

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

2) 2 + 4(y - 2)2 = 1.

3

 - 图210七、本题考查解三角形和用坐标法解几何问题的能力.

解法一: 由 cosA

cosB

= b , a

运用正弦定理, 有

cosA cosB

= sinB , sinA

∴ sinAcosA = sinBcosB

sin2A = sin2B.

因为A≠B, 所以2A = π - 2B, 即A + B = π .由此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

2

由c = 10, b =

a

4 , a2 + b2 = c2

3

以及a > 0, b > 0, 可得

a=6,b=8.

如图,设△ABC 的内切圆圆心为 O′,切点分别为 D,E,F,则

AD + DB + EC

= 1 (10 + 8 + 6) = 12.

2

但上式中AD + DB = c = 10, 所以内切圆半径r = EC = 2.

如图建立坐标系,则内切圆方程为(x-2)2+(y-2)2=4.

设圆上动点 P 的坐标为(x,y),则

S = │PA│2 + │PB│ 2│ + │PC│ 2

= (x - 8) 2 + y2 + x2 + (y - 6) 2 + x2 + y2

= 3x2 + 3y2 - 16x - 12y + 100

= 3[(x - 2)2 + (y - 2) 2 ] - 4x + 76

= 3×4 - 4x + 76

= 88 - 4x.

因为 P 点在内切圆上,所以 0≤x≤4.于是

S 最大值=88-0=88, S 最小值=88-16=72.

**解法二:**同解法一,得△ABC 是直角三角形,且 r=2. 内切圆的参数方程为

x = 2 + 2cosα,

y = 2 + 2sinα

(0≤α≤2π),

所以圆上动点 P 的坐标为(2+2cosα,2+2sinα).从而

S = │PA│2 + │PB│ 2 + │PC│ 2

= (2cosα - 6) 2 + (2 + 2sinα) 2

+ (2 + 2cosα) 2 + (2sinα - 4) 2 + (2 + 2cosα) 2

= 80 - 8cosα.

因为 0≤α≤2π,所以

+ (2 + 2sinα) 2

S 最大值=80+8=88, S 最小值=80-8=72.

八、本题考查数列的基础知识、不等式的证明和数学归纳法的运

用.

  1. **证明:**先证明 xn>2(n=1,2,⋯).用数学归纳法.由条件α>2 及 x1=

α知不等式当 n=1 时成立.假设不等式当 n=k(k≥1)时成立.当 n=k+1 时, 因为由条件及归纳假设知

x > 2 ⇔ x2 - 4x + 4 > 0 ⇔ (x - 2)2

  • 0,

k +1 k k k

再由归纳假设知不等式(xk-2)2>0 成立,所以不等式xk+1>2 也成立.从而不等式 xn>2 对于所有的正整数 n 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第二个步骤也可以这样证:

x 1 1 1

k+1 = 2 [(x k - 1) + x - 1 + 2] > 2 (2 + 2) = 2.

所以不等式 xn>2(n=1,2,⋯)成立.

再证明 xn +1 < 1(n = 1,2, ). 由条件及x > 2(n = 1,2, ) 知

xn

x n+1 < 1 ⇔

xn

x n

2(xn - 1)

n

< 1 ⇔ xn > 2,

因此不等式 x n+1 < 1(n = 1,2, )也成立.

xn

也可以这样证:对所有正整数 n 有

x n+1

xn

= 1 (1 +

2

1

x n - 1

) < 1

2

(1 +

1

2 - 1

) = 1.

还可以这样证:由于对所有正整数 n 有

x - x = xn (xn - 2) > 0,

n n +1

所以 x n+1 < 1(n = 1,2, ). xn

2(xn - 1)

  1. **证法一:**用数学归纳法.由条件x1=α≤3 知不等式当n=1 时成立.

    假设不等式当 n=k(k≥1)时成立.当 n=k+1 时,由条件及 xk>2 知

x ≤2 + 1 ⇔ x2 ≤2(x - 1)(2 + 1 )

k +1

2k k k 2k

⇔ x2 - 2(2 + 1 )x + 2(2 + 1 )≤0

k 2k k 2k

⇔ (x - 2)[x - (2 + 1 )] - 1 ≤0

k k 2k -1 2 k-1

xk +1

再由xk

≤2 + 1

2 k

  • 2及归纳假设知, 上面最后一个不等式一定成立, 所以不等式也成立.

从而不等式xn

≤2 + 1

2 n-1

对所有的正整数n成立.

**证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不等式当 n=k+1 时成立用以下证法.由条

件知

x 1 1

k+1 = 2 (xk + 1 + x - 1).

再由 xk>2 及归纳假设可得

x ≤ 1 [(2 + 1 ) + 1 + 1] = 2 + 1 .

k +1 2 2 k-1 2k

  1. 证法一: 先证明若x > 3, 则 x k+1 3 这是因为

k

x k+1 1

< .

xk 4

1 1 1 3

=

x k 2

(1 +

) <

xk - 1

(1 +

2

) = .

3 - 1 4

lg α

然后用反证法. 若当n≥ 3 时, 有xn+1 ≥ 3则由第(1)小题知

lg 4

3

x1>x2>⋯>xn>xn+1≥3. 因此,由上面证明的结论及 x1=α可得

3≤x = x · x2 · x 3 · · x n+1 < α 3 n

lg α

n+1 1

1 2

( ) ,

x n 4

即n < 3 , 这与假设矛盾. 所以本小题的结论成立. lg 4

3

证法二: 同证法一得 xk +1

xk

lg α

< 3 .

4

对任意正整数n≥ 3 , 有x n ≤3及xn

lg 4

3

  • 3两种情形.

若 xn≤3,则由第(1)小题可知 xn+1<xn,从而有 xn+1<3.

若 xn>3,则由第(1)小题可知 x1>x2>⋯>xn>3.由此式及上面证明的结论,可得

a

(lg )

x2 x3

x n+1 3

3

3 (lg )

x = x · · · ·

< a( ) n ≤a( ) 3

n +1 1

1 2

xn 4 4

a

lg 3

=a(

a

  1. log 4 3

3

4

= a·(

3

  1. log4 a

3

3

= 3,

所以当n≥

lg 4

3

时, 必有x n+1 < 3.

九、(本题不计入总分) 本题考查导数概念、微分法和利用导数概念的物理意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 作CD⊥AM, 并设AP = x,AM = y, ∠COD = θ. 由假设AC 的长为

2 2 2

3 AP = 3 x, 半径OC = 1, 可知θ = 3 x. 考虑x∈(0, π).

 - 图211

∵ △APM∽△DCM,

∴ AM = DM .

AP DC

2

DM = y - (1 - cos

3

2

x),

DC = sin x,

3

2

∴ y =

x

y - (1 - cos x)

3 .

2

sin x 3

解得

x(1 - cos 2 x)

y = 3 .

2

2 2 2

x - sin x 3

2

2 2 2

dy (x - sin 3 x)(1- cos 3 x + 3 xsin 3 x) - x(1- cos 3 x)(1- 3 cos 3 x) dx

∴ dt =

(x - sin

.

2 x)2 dt

3

当x = 时, dx = v, 代入上式得M点的速度

4 dt

dy = dt

2(3π2 - 4π - 8)

v.

(3π - 4) 2

1984 年试题

(文史类)

一、本题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数集 X={(2n+1)π,n 是整数}与数集 Y={(4k±1)π,k 是整数}之间的关系是

    1. X ⊂ Y (B)X ⊃ Y

(C)X=Y (D)X≠Y

【 】

  1. 函数 y=f(x)与它的反函数 y=f-1(x)的图象

    1. 关于 y 轴对称 (B)关于原点对称

(C)关于直线 x+y=0 对称 (D)关于直线 x-y=0 对称

【 】

  1. 复数 1 - 3 i的三角形式是2 2

    1. cos(- π ) + isin(- π ) (B)cos π + isin

      π

3 3 3 3

(C)cos π - isin π (D)cos π + isin

3 3 3 6

【 】

  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充要条件是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

    1. 一条直线不相交 (B)两条直线不相交(C)任意一条直线都不相交 (D)无数条直线不相交

【 】

  1. 方程 x2-79x+1=0 的两个根可分别作为

    1. 一椭圆和一双曲线的离心率 (B)两抛物线的离心率(C)一椭圆和一抛物线的离心率 (D)两椭圆的离心率

【 】

二、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
  1. 已知函数 log0.5(2x-3)>0,求 x 的取值范围.

  2. 已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 2 与 4 的矩形,求圆柱的体积. (3)已知实数

    m 及 x 满足 2x2-(2i-1)x+m-i=0,求 m 及 x 的值.

(n2 +1) + (n2 + 2) + + (n2 + n)

(4)求

lim

n→∞

n(n -1)(n - 2)

的值.

(5)求(2

- 1 )6的展开式中x的一次幂的系数.

(6)要排一张有 6 个歌唱节目和 4 个舞蹈节目的演出节目单,任何两个舞蹈节目不得相邻,问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只要求写出式子,不必计算).

三、本题只要求画出图形.

(1)画出方程 y2=-4x 的曲线.

(2)画出函数y = 1

(x +1) 2

的图象.

四、已知等差数列a, b,c中的三个数都是正数, 且公差不为零.求证它们

的倒数所组成的数列 1 ,

a

1 , 1 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b c

五、把 1

2 2 4

果最简).

  1. - sin 2α - sin

4

β - cos

α化成三角函数的积的形式( 要求结

六、如图,经过正三棱柱底面一边 AB,作与底面成 30°角的平面,已知截面三角形 ABD 的面积为 32cm2,求截得的三棱锥 D— ABC 的体积.

 - 图212

七、某工厂 1983 年生产某种产品 2 万件,计划从 1984 年开始,每年的产量比上一年增长 20%.问从哪一年开始,这家工厂生产这种产品的年产量超过 12 万件(已知 lg2=0.3010,lg3=0.4771).

八、已知两个椭圆的方程分别是C1:x2+9y2-45=0,

C2:x2+9y2-6x-27=0.

  1. 求这两个椭圆的中心、焦点的坐标.

  2. 求经过这两个椭圆的交点且与直线 x-2y+11=0 相切的圆的方程.

1984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一、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1)C; (2)D; (3)A; (4)C; (5)A.

二、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只需直接写出结果.

3

(1)

2

< x < 2;

(2) 4 或 8 ;

π π

1

(3)m = 0, x = - ;

2

(4)1;

(5)240;

(6)P4·6!.

三、本题考查在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图形的能力. 解:

 - 图213

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概念和逻辑推理能力.

证法一: 如果 1 , 1

a b

, 1 成等差数列, 那么

c

1 - 1

b a

= 1 - 1 ,

c b

两边都乘以b, 得

a - b ba

a - b a

= b - c . cb

= b - c . c

又因为a, b,c成等差数列, 且公差不为零, 所以

a - b = b - c≠0.

由以上两式, 可知

两边都乘以ac, 得

1 = 1 .

a c

a = c.

但由数列a, b,c的公差不为零, 知a≠c, 这就得出矛盾.

从而 1 ,

a

1 , 1

b c

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证法二: 如果 1 , 1

a b

, 1 成等差数列, 则

c

2 = 1 + 1 .

b a c

因为a, b,c成等差数列, 所以

2b = a + c.

将上面两个等式的两边分别相乘, 得

(a + c)(1

a

+ 1) = 4,

c

将此式两边都乘以ac, 得

c + a a c

= 2.

即(a - c) 2 = 0, 所以

a2 + c2 = 2ac,

a = c.

但由数列a, b,c的公差不为零, 知a≠c, 这就得出矛盾.

从而 1 ,

a

1 , 1

b c

不可能成等差数列.

五、本题考查运用基本三角恒等式的能力.

解:原式 = (1 - sin2β) -

1 sin2 2

4

α - cos4α

=cos2β-sin2αcos2α-cos4α

=cos2β-cos2α(sin2α+cos2α)

=cos2β-cos2α

=(cosβ+cosα)(cosβ-cosα)

= (2cos β + α cos β - α )(-2sin β + α sin β - α

2 2 2 2

=sin(α+β)sin(α-β).

六、本题考查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

力.

**解法一:**因为这个三棱柱是正三棱柱,所以△ABC 是正三角形,且 DC 所

在直线与△ABC 所在平面垂直.

如图,作△ABC 的高 CE,连结 DE.由三垂线定理,知 DE⊥AB.所以∠DEC 是二面角α-AB-β的平面角,∠DEC=30°,

 - 图214CE = AB tg60° = 3 AB,

2 2

DE = CE

cos30°

= 2 ×

3

= AB.

3 AB

2

用S截表示△ABD的面积, 则

1 1 2

32 = S 截 = 2 AB·DE = 2 AB ,

∴ AB = 8.

用S底表示△ABC的面积, 则

1 3 2

S 底 = 2 AB·CE =

因为∠DEC = 30°, 所以DC = 4.

AB = 16 3.

4

∴ V 1 ·DC = 1 ×16 3×4 = 64 3

(cm3 ).

三棱锥 = 3 S底 3 3

解法二:同解法一, 求出∠DEC = 30°.

S底 = S截AB2sin60°

  • cos30° = 32×

3 = 16 3.

2

由S底 = 2

从而

= AB2 , 得

4

AB = 8.

CE = 8×

3 = 4 3,

2

DC = CE·tg30° = 4 3×

3 = 4.

3

∴ V 1 ·DC = 64 3

(cm3 ).

三棱锥 = 3 S底 3

七、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利用对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解:**设 a1 为这家工厂 1983 年生产这种产品的年产量,即 a1=2.并将这

家工厂 1984,1985,⋯年生产这种产品的年产量分别记为 a2,a3,⋯.根据题意,数列{an}是一个公比为 1.2 的等比数列,其通项公式为

an=2×1.2n-1.

根据题意,设

两边取常用对数,得

2×1.2x-1=12.

lg2 + (x - 1)lg1.2 = lg12.

x = lg12 - lg2 + 1 lg1.2

= lg3 + 2lg2 - lg2 + 1 lg3 + 2lg2 - 1

= 0.7781

0.0791

+ 1≈10.84.

因为 y=2×1.2x 是增函数,现 x 取正整数,可知从 1993 年开始,这家工厂生产这种产品的年产量超过 12 万台.

答:从 1993 年开始,这家工厂生产这种产品的年产量超过 12 万台.

八、本题考查椭圆、圆的基础知识和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

力.

  1. 解:把椭圆 C1 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得

x2

C1 : 45 +

y2

= 1.

5

∴ a = 3 5, b = 5, c = = 2 10.

可知椭圆C1的中心是原点, 焦点坐标分别是(2 10 ,0),(-2 10,0).

把椭圆C2 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 得

C2 :

(x - 3)2

+

36

y2

= 1.

4

∴ a = 6, b = 2,c = = 4 2.

可知椭圆C2 的中心坐标是(3,0), 焦点坐标分别是(3 + 4 2 ,0),

(3 - 4 2,0).

  1. **解法一:**解方程组

x2 + 9y 2 - 45 = 0,

 2 2

x = 3,或x = 3,

x + 9y - 6x - 27 = 0,

y = 2; y = -2,

所以两椭圆 C1,C2 的交点是 A(3,2),B(3,-2).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x2+y2+Dx+Ex+F=0.

因为 A,B 两点在圆上,所以有

3D + 2E + F + 13 = 0,

3D - 2E + F + 13 = 0.

解得

从而所求圆的方程为

E=0,F=-3D-13. x2+y2+Dx-3D-13=0.

由所求圆与直线x - 2y + 11 = 0相切, 知方程x2 + ( x + 11 )2 + Dx - 3D - 13 = 0

2

即 5x2+(22+4D)x-12D+69=0 的判别式为 0,就是

D2+26D-56=0.

解得

从而所求圆的方程是或

D=2 或 D=-28. x2+y2+2x-19=0, x2+y2-28x+71=0.

**解法二:**同解法一,求出两椭圆 C1,C2 的交点为 A(3,2),B(3,-2).

所求圆的圆心在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即 x 轴上.因此,可设圆心为(m,0).

由所求圆与直线 x-2y+11=0 相切,可知点(m,0)到直线 x-2y+11=0 的距离等于点(m,0)与点 A(3,2)之间的距离(都等于所求圆的半径),所以

│m + 11│

= (m - 3) 2 + 22 .

整理,化简,得解得

m2-13m-14=0. m=-1,或 m=14.

当m = -1时, 圆的半径r = 2 5, 所求圆的方程是

x2+y2+2x-19=0;

当m = 14时, 圆的半径r = 5 5, 所求圆的方程是

x2+y2-28x+71=0.

1985 年试题

(理工农医类)

一、本题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如果正方体 ABCD—A′B′C′D′的棱长为 a,那么四面体A′—ABD 的体积是

    1. a

2

(C) a

4

(B) a

3

(D) a

6

 - 图215

【 】

(2)tgx = 1是x = 5 π的

4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的条件

【 】

  1. 在下面给出的函数中, 哪一个函数既是区间(0, π)上的增函数, 又是

2

以π为周期的偶函数?

  1. y=x2 (x∈R)

  2. y=│sinx│ (x∈R) (C)y=cos2x (x∈R)

(D)y=esin2x (x∈R)

【 】

  1. 极坐标方程ρ=asinθ(a>0)的图象是

 - 图216

【 】

  1. 用 1,2,3,4,5 这五个数字,可以组成比 20000 大,并且百位数不是数

字 3 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共有

(A)96 个 (B)78 个

(C)72 个 (D)64 个

【 】

二、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

(1)求方程2sin(x + π) = 1的解集.

6

(2)设│a│≤1,求 arccosa+arccos(-a)的值. (3)求曲线 y2=-16x+64 的焦点.

(4)设(3x - 1) 6 = a x6 + a x5 + a x 4 + a x3 + a x2 + a x + a , 求a + a

+a4 + a 3 + a 2 + a 1 + a 0 的值.

(5)设函数 f(x)的定义域是[0,1],求函数 f(x2)的定义域.

三、(1)解方程 log4(3-x)+log0.25(3+x)=log4(1-x)+log0.25(2x+1).

(2)解不等式 > x + 1

四、如图,设平面 AC 和 BD 相交于 BC,它们所成的一个二面角为 45°,P 为面 AC 内的一点,Q 为面 BD 内的一点.已知直线 MQ 是直线 PQ 在平面 BD 内的射影,并且M 在BC 上.又设 PQ 与平面 BD 所成的角为β,∠CMQ=θ (0°<θ<90°)线段 PM 的长为 a.求线段 PQ 的长.

 - 图217

五、设 O 为复平面的原点,Z1 和 Z2 为复平面内的两个动点,并且满足:

(1)Z

1和Z2

所对应的复数的辐角分别为定值θ和 - θ(0 < θ < π),

2

(2)△OZ1Z2 的面积为定值 S.

 - 图218求△OZ1Z2 的重心 Z 所对应的复数的模的最小值.

六、已知两点P(-2,2), Q(0,2)以及一条直线l: y = x.设长为 2的线段AB在

直线l上移动, 如图. 求直线PA和QB的交点M的轨迹方程.(要求把结果写成普通方程)

 - 图219

七、设an = +

  1. 证明不等式

+ + n(n + 1) (n = 1,2, ).

n(n + 1) < a <

2 n

对所有的正整数 n 都成立.

(n + 1)2

2

(2)设b = a n

n n(n + 1)

(n = 1,2, ), 用极限定义证明

1

lim b n = .

n→∞ 2

八 、 设 a,b 是 两 个 实 数 , A={(x,y)│x=n,y=na+b,n 是整数},

B={(x,y)│x=,m,y=3m2+15,m 是整数}, C={(x,y)│x2+y2≤144}

是平面 XOY 内的点集合.讨论是否存在 a 和 b 使得

(1)A∩B≠∅(∅表示空集),

(2)(a,b)∈C同时成立.

九、(附加题,不计入总分)

已知曲线 y=x3-6x2+11x-6.在它对应于 x∈[0,2]的弧段上求一点 P,使得曲线在该点的切线在 y 轴上的截距为最小,并求出这个最小值.

1985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一、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1)D; (2)A; (3)B; (4)C; (5)B.

二、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只需直接写出结果.

(1){x│x = kπ + [(-1) k - 1] π , k∈Z};

6

  1. π; (3)(0,0);

(4)64(或 26);

(5)[-1,1](或{x│-1≤x≤1},或-1≤x≤1).

三、本题考查对数方程、无理不等式的解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1. **解法一:**由原对数方程得

log ( 3 - x) = log ( 2x + 1).

4 1- x

0.25

3 + x

因为 log0.25a=-log4a,上式变成

log ( 3 - x) = -log

( 2x + 1

4 1- x

)

4 3 + x

log ( 3 - x ⋅ 2x + 1

由此得到

4 1- x

) = 0

3 + x

解这个方程,得到

(3 - x)(2x + 1) = 1.

(1- x)(3 + x)

x1=0,x2=7.

检验:把x=0 代入原方程,左右两边都等于 0;故x=0 是原方程的根.但当x=7 时,由于 3-x<0,1-x<0,它们的对数无意义;故 x=7 不是原方程的根, 应舍去.

因此,原对数方程的根是 x=0.

解法二: 使原方程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 1 < x < 1.

2

对原方程变形,同解法一,得 x1=0, x2=7.

因为7不在区间(-

1 ,1)

2

中, x = 7应舍去.故原对数方程的根是x = 0.

(2)解: 为使不等式有意义, 应要求2x + 5≥0, 即x≥ - 5 .

2

  1. 当- 5 ≤x < -1时, 2x + 5≥0而x + 1 < 0.显然原不等式成立, 因此2

5

- 2 < x < -1是原不等式的解.

  1. 当x≥ - 1时,
  • 0, x + 1≥0.把原不等式两边平方, 得

2x+5>x2+2x+1, x2<4,即-2<x<2.

但由条件 x≥-1,因此-1≤x<2 也是原不等式的解. 综合(i),(ii),得出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x│ - 5 ≤x < 2}.

2

四、本题考查三垂线定理、二面角、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解三 角形、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法一:**自点 P 作平面BD 的垂线,垂足为R,由于直线MQ 是直线PQ 在平面BD 内的射影,所以R 在MQ 上,过R 作BC 的垂线,设垂足为N,则PN⊥BC.(三垂线定理)

因此∠PNR 是所给二面角的平面角,所以∠PNR=45°.

由于直线 MQ 是直线 PQ 在平面 BD 内的射影,所以∠PQR=β.

 - 图220

在 Rt△PNR 中,NR=PRctg45°,所以 NR=PR.

在Rt△MNR中, MR = NR 1

sinθ

= PR· .

sinθ

在Rt△PMR中, a2 = PR2 + MR 2

2 PR2

= PR + sin 2 θ

= PR2 (1 + 1 ).

sin 2 q

又已知 0°<θ<90°,所以

PR = asinθ .

1+ sin2 θ

在Rt△PRQ中, PQ = PR 1

= asinθ .

sinβ

故线段PQ的长为 asinθ .

sinβ

**解法二:**同解法一,得∠PQR=β.

sinβ

1 + sin 2θ

设:∠PMR=α则在 Rt△PMR 中,MR=acosα,

PR=asinα, 在 Rt△MNR 中,NR=MRsinθ=acosα·sinθ.

又在 Rt△PNR 中,由于∠PNR=45°,所以 PR=NR.

于是 asinα=acosα·sinθ, tgα=sinθ,

因此, sinα = .

在△PMQ 中,应用正弦定理得

PQ = asinα = asinθ

sinβ

sinβ

五、本题考查复数的概念、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三角恒等式、 不等式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法一:**设 Z1、Z2 和 Z 对应的复数分别为 z1、z2 和 z,其中z1=r1(cosθ+isinθ),

z2=r2(cosθ-isinθ).

由于 Z 是△ OZ1Z2 的重心 , 根据复数加法的几何意义 , 则有3z=z1+z2=(r1+r2)cosθ+(r1-r2)isinθ.

于是 │3z│2=(r1+r2)2cos2θ+(r1-r2)2sin2θ

=(r1-r2)2cos2θ+4r1r2cos2θ+(r1-r2)2sin2θ

=(r1-r2)2+4r1r2cos2θ.

又已知△Z1Z2

的面积为S及sin2θ > 0(因0 < θ < π), 所以

2

1 r r sin2θ = S, 即r r = 2S .

2 1 2 1 2

sin2θ

由此, │3z│ 2

= (r - r ) 2 +

8Scos2θ

sin2θ

故当r1 = r2 =

= (r - r ) 2 + 4Sctgθ.

时,|z|最小, 且

|z| = 2

Sctgθ .

最小值 3

**解法二:**同解法一,得 3z=(r1+r2)cosθ+(r1-r2)isinθ. 于是│3z│2=(r1+r2)2cos2θ+(r1-r2)2sin2θ.

= (r 2 + 2r r + r 2 )cos2 θ + (r 2 - 2r r + r 2 )sin 2θ

1 1 2 2 1 1 2 2

= r 2 + r 2 + 2r r (cos2θ - sin2 θ)

= r 2 + r 2 + 2r r cos2θ

1 2 1 2

又已知△OZ1Z2 的面积为 S,且 r1 为三角形边长,r1>0,以及 sin2>θ(因0 < θ < π

2

∴ 1 r r sin2θ = S, r = 2S .

2 1 2 2

r1sin2θ

因此│3z│ 2

= r 2 +

4S2

+

r 2sin2

4Scos2θ sin2θ

4Scos2θ

≥2 +

.

sin2θ

故|3z|2

4S(1 + cos2θ) = 4Sctgθ. sin2θ

4S2 2

上式中等号当且仅当r1 = r 2 sin2 2θ = r2 时成立, 因此当r1 = r2 =

时, │z│取最小值.

│z│

2

最小值 = 3

Sctgθ .

六、本题考查直线方程、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参数方程以及轨迹

方程的求法.

解法一: 由于线段AB在直线y = x上移动, 且AB长为分别是(a,a)和(a + 1, a + 1), 其中a为参数.

于是可得

2, 所以可设点A和B

直线PA的方程是y - 2 = a - 2

a + 2

(x + 2) (a≠ - 2), (1)

直线QB的方程是y - 2 = a - 1 x (a≠ - 1). (2)

a + 1

  1. 当 a - 2

a + 2

= a - 1

a + 1

, 即a = 0时, 直线PA和QB平行, 无交点.

  1. 当 a≠0 时,直线 PA 与 QB 相交,设交点为 M(x,y),由(2)式得

y - 2 = (1- 2

a + 1

a + 1 = 2x

)x,

,

a + 2 = 2x

x - y + 2

x - y + 2

+ 1 = 3x - y + 2 ,

x - y + 2

a - 2 = 3y - x - 6 .

x - y + 2

将上述两式代入(1)式,得

y - 2 = 3y - x - 6

3x - y + 2

整理得 x2-y2+2x-2y+8=0, (*)

(x + 2).

(x + 1) 2

即 -

8

(y + 1) 2

= -1.

8

当a=-2 或a=-1 时,直线PA 和QB 仍然相交,并且交点坐标也满足(*)式. 所以(*)式即为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

**解法二:**设直线 PA 和 QB 的交点为 M(x,y).

当点 M 与点 P 及点 Q 都不重合时,直线 PM 的方程是

(x+2)(Y-2)=(y-2)(X+2),

直线 QM 的方程是由方程组

x(Y-2)=(y-2)X.

(x + 2)(Y - 2) = (y - 2)(X + 2)

Y = X

解得直线 PM 和直线 l 的交点 A 的坐标为

X = 2(x + y) , Y = 2(x + y) .

由方程组

x - y + 4

x - y + 4

x(Y - 2) = (y - 2)X,

Y = X

解得直线 QM 和直线 l 的交点 B 的坐标为

X = 2x

x - y + 2

, Y = 2x .

x - y + 2

根据题意,线段 AB 两端点 A,B 的横坐标有如下关系:

2x

x - y + 2

= 2(x + y)

x - y + 4

+ 1,

从而得 x2-y2+2x-2y+8=0,(*)

(x + 1) 2

8

(y + 1) 2

-

8

= -1.

又因点M 与点P 或点Q 重合时,M 点的坐标也满足(*)式.所以(*)式即为所求动点 M 的轨迹方程.

七、本题考查数列和极限的基础知识,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1. **证法一:**用数学归纳法.

当n = 1时, 由于a1 =

等式成立.

= 2,

1·2 = 1 < 2及

2

(1 + 1) 2

2

= 2 > 2知不

假设当 n=k(k≥1)时不等式成立,即

k(k + 1) < a <

2 k

(k + 1) 2

.

2

当 n=k+1 时,可得

a k +1 = a k +

  • a k + (k + 1)

  • k(k + 1) + (k + 1) 2

= (k + 1)[(k + 1) + 1] 2

a k +1 = a k + (k + 1)(k + 2)

< a + (k + 1) + (k + 2)

k

(k + 1) 2

<

2

2

+ 2k + 3 2

= (k + 2) 2

2

= [(k + 1) + 1]2

2

也成立.

(k + 1)[(k + 1) + 1] < a <

2 k +1

[(k + 1) + 1]2

2

从而不等式对所有的正整数 n 都成立.

**证法二:**直接证明. 由于不等式

k < < k + (k + 1) = 2k + 1

2 2

对所有的正整数 k 成立,把它对 k 从 1 到 n(n≥1)求和,得到

1 + 2 + + n < a < 3 5

+ 2n + 1 .

+ +

n 2 2 2

又因

1 + 2 + + n = n(n + 1) ,

2

以及

3 + 5

2 2

+ + 2n + 1 < 2

1 [1 + 3 + 5 + + (2n + 1)] =

2

(n + 1) 2

,

2

因此不等式

n(n + 1) < a <

2 n

(n + 1)2

2

对所有的正整数 n 都成立. (2)由(1)及 bn 的定义知

1 < b < n + 1

= 1 + 1 ,

2 n 2n

于是

2 2n

│b - 1 │ = b - 1 < 1 .

n 2 n 2 2n

对任意指定的正数ε, 要使│b - 1 │ < ε, 只要使 1

< ε, 即只要使

n 2 2n

n > 1 2ε

.取N是 1

的整数部分, 则数列b

n的第N项以后所有的项都满足

│b - 1 │ < ε.

n 2

根据极限定义, 证得

1

lim bn = .

n→∞ 2

八、本题考查集合的基本知识, 不等式的证明以及分析问题的能

力.

**解法一:**如果实数 a 和 b 使得(1)成立,于是存在整数 m 和 n 使得

(n,na+b)=(m,3m2+15),

n = m,

na + b = 3m2 + 15.

由此得出,存在整数 n 使得或写成

na+b=3n2+15, na+b-(3n2+15)=0.

这个等式表明点 P(a,b)在直线 l:nx+y-(3n2+15)=0 上,记从原点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d,于是

3n2 + 15

d =

n 2 + 1

= 6[

2

+ 2 ]

n2 + 1

当且仅当

≥12 (因为当x > 0时, x + 1 ≥2).

x

= 1, 即n2 = 3

2

时上式中等号才成立.由于 n 是整数,因此 n2≠3,所以上式中等号不可能成立.即

d>12.

因为点P在直线l上, 点P到原点的距离

a 2 + b2 ≥d > 12.

a 2 + b2 必满足

而(2)成立要求a 2 + b2≤144, 即不能使(2)成立.

a2 + b2 ≤12.由此可见使得(1) 成立的a和b必

所以,不存在实数 a 和 b 使得(1),(2)同时成立.

**解法二:**如果实数a 和b 使得(1),(2)同时成立.同解法一,由于(1)成立, 知存在整数 n 使得 na+b=3n2+15,即

b=3n2+15-an. (*)

由(2)成立,得

a2+b2≤144.

把(*)式代入上式,得关于 a 的不等式

(1+n2)a2-2n(3n2+15)a+(3n2+15)2-144≤0.(**)

它的判别式

Δ=4n2(3n2+15)2-4(1+n)2[(3n2+15)2-144]

=-36(n2-3)2.

但 n 是整数,n2-3≠0,因而Δ<0.

又因 1+n2>0,故(**)式不可能有实数解 a,这就表明,不存在实数 a 和 b 使得(1)、(2)同时成立.

**解法三:**如果实数 a 和 b 使(1)、(2)同时成立.同解法一,由(1)成立知, 必存在整数 n 使得

3n2-an-(b-15)=0.(*)

于是,它的判别式非负,即

Δ=a2+12b-180≥0,(**)

由(**)得 12b-180≥-a2. 由(2)成立知 a2+b2≤144,(***)

即 -a2≥b2-144.

因此,12b-180≥b2-144,

即 (b-6)2≤0,

由此得出 b=6.

把b=6 代入判别式(**),得出a2≥108,但把b=6 代入(***),得出a2≤108,

因而必有 a2=108.

此时,从(*)式可解出

n = a = ±

6

3≠整数.

所以,不存在实数 a 和 b 使得(1),(2)同时成立.

九、(本题分数不计入总分)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利用导数解决函 数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的能力.

**解:**已知曲线方程是 y=x3-6x2+11x-6,因此 y′=3x2-12x+11. 在曲线上任取一点 P(x0,y0),则点 P 处切线的斜率是

y′│x = x = 3x2 - 12x + 11**,**

点 P 处切线方程是

0 0 0

y = (3x2 - 12x + 11)(x - x ) + y .

0 0 0 0

设这切线与 y 轴的截距为 r,则

r = (3x2 - 12x + 11)(-x ) + (x3 - 6x2

  • 11x - 6)

0 0 0 0 0 0

= -2x3 + 6x2 - 6.

0 0

根据题意,要求r(它是以x0 为自变量的函数)在区间[0,2]上的最小值.因为

r′ = -6x2 + 12x = -6x (x - 2).

0 0 0 0

当 0<x0<2 时 r′>0,因此 r 是增函数,故 r 在区间[0,2]的左端点 x0=0 处取到最小值.即在点 P(0,-6)处切线在 y 轴上的截距最小.

这个最小值是

r 最小值=-6.

1985 年试题

(文史类)

一、本题每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设正方体 ABCD—A′B′C′D′的棱长为 a,那么三棱锥A′—ABD 的体积是

    1. a

2

(C) a

4

(B) a

3

(D) a

6

 - 图221

【 】

(2)tgx = 1是x = 5 π的

4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的条件

【 】

(3)设集合 X={0,1,2,4,5,7},Y={1,3,6,8,9},Z={3,7,8},那么集合(x

∩Y)∪Z 是

(A){0,1,2,6,8} (B){3,7,8}

(C){1,3,7,8} (D){1,3,6,7,8}

【 】

  1. 在下面给出的函数中, 哪一个函数既是区间(0, π)上的增函数, 又是

2

以π为周期的偶函数?

  1. y=x2 (x∈R) (B)y=│sinx│ (x∈R) (C)y=cos2x (x∈R) (D)y=esin2x (x∈R)

【 】

  1. 用 1,2,3,4,5 这五个数字,可以组成比 20000 大,并且百位数不是数

字 3 的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共有

(A)96 个 (B)78 个

(C)72 个 (D)64 个

【 】

二、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

4 - x2

(1)求函数y =

x - 1

的定义域.

  1. 求圆锥曲线 3x2-y2+6x+2y-1=0 的离心率.

  2. 求函数 y=-x2+4x-2 在区间[0,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4)设(3x-1)6=a6x6+a5x5+a4x4+a3x3+a2x2+a1x+a0,求

a6+a5+a4+a3+a2+a1+a0 的值.

(5)设 i 是虚数单位,求(1+i)6 的值.

三、设 S1=12, S2=12+22+12,S3=12+22+32+22+12,⋯, Sn=12+22+32+⋯+n2+⋯+32+22+1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公式

对所有的正整数 n 都成立. 四、证明三角恒等式

Sn =

n(2n2 + 1)

3

2sin4x +

五、(1)解方程

3 sin2 2x + 5cos4 x - cos3xcosx = 2(1 + cos2x). 4

  1. 解不等式

lg(3-x)-lg(3+x)=lg(1-x)-lg(2x+1).

  • x + 1.

六、设三棱锥 V-ABC 的三个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是β,它的高是h.求这个三棱锥底面的内切圆半径.

七、已知一个圆 C:x2+y2+4x-12y+39=0 和一条直线 l:3x-4y+5=0.求圆 C 关于直线 l 对称的圆的方程.

八、设首项为1, 公比为q(q > 0)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之和为Sn .又设

T = Sn

n+1

, n = 1,2, .求 lim Tn .

n→∞

 - 图222

1985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一、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1)D; (2)A; (3)C; (4)B; (5)B.

二、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只需直接写出结果.

(1){x│-2≤x<1}∪{x│1<x≤2}; (2)2;

  1. 最大值是 2,最小值是-2;

(4)64(或 26;

(5)-8i.

**三、本题考查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能力. 证明:**因为 Sn=12+22+32+⋯+n2+⋯+32+22+12,即要证明

12+22+32+⋯+n2+⋯+32+22+12

n(2n2 + 1)

= , (A) 3

(Ⅰ)当n = 1时, 左边 = 1, 右边 = 1·3 = 1, 故(A)式成立.

3

(Ⅱ)假设当 n=k 时,(A)式成立,即

12 + 2 2 + + k 2 + + 22 + 12 =

现设 n=k+1,在上式两边都加上(k+1)2+k2,得

k(2k 2 + 1)

.

3

12+22+⋯+k2+(k+1)2+k2+⋯+22+12

k(2k 2 + 1)

=

3

+ (k + 1) 2 + k 2

2k3 + k + 3(k + 1) 2 + 3k 2

=

3

k(2k + 1)(k + 1) + 3(k + 1)2

=

3

(k + 1)(2k2 + 4k + 3)

=

3

(k + 1)[2(k + 1) 2 + 1]

= .

3

即证得当 n=k+1 时(A)式也成立.

根据(Ⅰ)和(Ⅱ),(A)式对所有的正整数 n 都成立,即证得

n(2n2 + 1)

Sn = 3 .

四、本题考查三角公式和证明三角恒等式的能力. 证法一:

左边=2sin4x+3sin2xcos2x+5cos4x-(4cos3x-3cosx)cosx

=2sin4x+3sin2xcos2x+cos4x+3cos2x

=(2sin2x+cos2x)(sin2x+cos2x)+3cos2x

=2sin2x+cos2x+3cos2x

=2+2cos2x=右边.

证法二:

左边 =

1 (1 - cos2x) 2 +

2

3 sin 2 2x +

4

5 (1 + cos2x)2 -

4

1 cos4x -

2

1 cos2x

2

= 1 - cos2x + 2

- 1 cos2x

2

1

1 cos2 2x + 2

3 sin2 2x + 5

4 4

2

+ 5 cos2x + 2

5 cos2 2x -

4

1 cos4x

2

= (1 - cos4x) + cos2x + cos 2x + 2 2

= sin2 2x + cos2 2x + cos2x + 2

= 1 + cos2x + 2

= 2cos2x + 2

=右边.

五、本题考查对数方程、无理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 **解法一:**由原对数方程得

lg( 3 - x

3 + x

于是

) = lg( 1 - x ),

2x + 1

解这个方程,得到

3 - x

3 + x

= 1 - x . 2x + 1

x1=0, x2=7.

检验:把 x=0 代入原方程,左边=0=右边;故x=0 是原方程的根.把x=7 代入原方程,由于 3-x<0,1-x<0,它们的对数无意义,故 x=7 不是原方程的根,应舍去.

因此,原对数方程的根是 x=0.

解法二: 使原方程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 1 < x < 1.

2

对原方程变形,同解法一,得

x1=0, x2=7.

因为7不在区间(-

1 ,1)

2

中, x = 7应舍去.故原对数方程的根是x = 0.

(2)解: 为使不等式有意义, 应要求2x + 5≥0, 即x≥ 5

5

- 2 .

  1. 当 - 2 ≤x≤ - 1时, 2x + 5≥0而x + 1 < 0. 显然原不等式成立, 因此

5

- 2 ≤x < -1是原不等式的解.

  1. 当x≥ - 1时,
  • 0, x + 1≥0, 原不等式两边平方, 得

2x+5>x2+2x+1, x2<4,即-2<x<2.

但由条件 x≥-1,因此-1≤x<2 也是原不等式的解. 综合(i)和(ii),得出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x│ - 5 ≤x < 2}

2

六、本题考查三棱锥、二面角的概念,三垂线定理和解决空间图形 问题的能力.

**解:**自三棱锥的顶点V 向底面作垂线,垂足为O.再过O 分别作AB,BC,CA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E,F,G.连接 VE,VF,VG.根据三垂线定理知

VE⊥AB,VF⊥BC,VG⊥AC.

因此∠VEO,∠VFO,∠VGO 分别为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由已知条件得

∠VEO=∠VFO=∠VGO=β.

在△VOE 和△VOF 中,由于 VO⊥平面 ABC,所以 VO⊥OE,VO⊥OF. 又因 VO=VO,∠VEO=∠VFO,于是△VEO≌△VFO.由此得到 OE=OF. 同理可证 OE=OG.

因此 OE=OF=OG.

又因 OE⊥AB,OF⊥BC,OG⊥AC,所以点 O 是△ABC 的内切圆的圆心.

 - 图223在直角三角形 VEO 中,VO=h,∠VEO=β,因此 OE=hctgβ.即这个三棱锥底面的内切圆半径为 hctgβ.

七、本题考查直线和圆的基础知识和用解析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

力.

**解法一:**已知圆 C 的方程是 x2+y2+4x-12y+39=0,它可写成(x+2)2+(y-

6)2=1,因此它的圆心为 P(-2,6),半径为 1.

设所求圆的圆心为P′(a, b), 则PP′的中点( a - 2

2

, b + 6)应在直线l上, 2

故有

3( a - 2 ) - 4( b + 6) + 5 = 0,

2 2

3a-4b-20=0. (1)

又 PP′⊥l,故有

b - 6

a + 2

  • 3 = -1,

4

4a+3b-10=0. (2)

解(1),(2)所组成的方程组,得

a=4,b=-2.

由此,所求圆的方程为(x-4)2+(y+2)2=1,即

x2+y2-8x+4y+19=0.

**解法二:**设圆 C 上任一点(x′,y′)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为(x,y).则有

3( x'+x ) - 4( y'+y ) + 5 = 0,

 2 2

 y − y' 3

  ⋅ = −1.

由此可得

 x − x' 4

x'= 1

(7x + 24y - 30),

y'=

25

1 (24x - 7y + 40).

25

因点(x′,y′)在圆 C 上,故有(x′+2)2+(y′-6)2=1,即有

1

625

(7x + 24y + 20)2 + 1

625

(24x - 7y - 110)2 = 1.

化简,得 x2+y2-8x+4y+19=0,这就是所求圆的方程.

**八、本题考查数列和极限的基础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当公比 q 满足 0<q<1 时,

S = 1 + q + q2 + + qn-1 =

于是

1- qn

,

1- q

Sn 1- q n

Tn = S = 1- q n +1 .

因此

lim Tn = lim

1- qn

n+1

n→∞

n→∞ 1 - q

= 1- 0 = 1.

1- 0

当公比 q=1 时,Sn=1+1+⋯+1=n,于是

T = Sn = n

n

n+1

因此

n + 1

lim T = lim n

n→∞ n n→∞ n + 1

= lim 1

= 1.

当公比 q>1 时,

n→∞

1 + 1

n

S = 1 + q + q2 + + qn-1 =

于是

qn - 1

,

q - 1

Sn q n - 1

Tn = S = q n+1 - 1 .

因此

lim Tn = lim

q n - 1

n+1

= 1 lim

1

1- ( ) n

q

n→∞ n→∞ q - 1 q n→∞

= 1 · 1- 0 = 1 .

1 - ( 1

q

) n+1

q 1- 0 q

综合以上讨论得到

1( 当0 < q≤1时),

lim T = 1

n→∞ n

 (当q > 1时).

1986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

**一、**本题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在下列各数中,已表示成三角形式的复数是

    1. 2(cos π - isin π ) (B)2(cos π + isin

      π)

4 4 4 4

(C)2(sin π + icos π) (D) - 2(sin π - icos π)

4 4 4 4

【 】

  1. 函数 y=(0.2)-x+1 的反函数是

    1. y=log5x+1 (B)y=logx5+1

(C)y=log5(x-1) (D)y=log5x-1

【 】

(3)极坐标方程ρcosθ = 4 表示

3

  1. 一条平行于 x 轴的直线 (B)一条垂直于 x 轴的直线(C)一个圆 (D)一条抛物线

(4)函数y = 2sin2xcos2x是(A)周期为 π 的奇函数

【 】

  1. 周期为 π 的偶函数

2 2

  1. 周期为 π 的奇函数 (D)周期为 π 的偶函数

4 4

【 】

  1. 给出 20 个数

87

91

94

88

93

91

89

87

92 86

90

92

88

90

91

86

89

92

95 88

它们的和是

(A)1789 (B)1799

(C)1879 (D)1899

【 】

  1. 设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乙是丙的充要条件,丙是丁的必要条件,那么丁是甲的

    1. 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 】(7)如果方程x2+y2+Dx+Ey+F=0(D2+E2-4F>0)所表示的曲线关于直线y=x

对称,那么必有

(A)D=E (B)D=F

(C)E=F (D)D=E=F

【 】(8)在正方形 SG1G2G3 中 E、F 分别是G1G2 及G2G3 的中点,D 是EF 的中点,

现在沿 SE、SF 及 EF 把这个正方形折成一个四面体,使 G1、G2、G3 三点重合, 重合后的点记为 G.那么,在四面体 S—EFG 中必有

(A)SG⊥△EFG 所在平面 (B)SD⊥△EFG 所在平面

(C)GF⊥△SEF 所在平面 (D)GD⊥△SEF 所在平面

 - 图224

【 】(9)在下列各图中,y=ax2+bx 与 y=ax+b(ab≠0)的图象只可能是

 - 图225

【 】

  1. 当 x∈[-1,0]时,在下面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1. π - arccos(-x) = arcsin (B)π - arcsin(-x) = arccos (C)π - arccosx = arcsin

(D)π - arcsinx = arccos

【 】

**二、**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

(1)求方程25(x2 +x-0.5) = 4 5的解.

- 1- 3i

(2) 已知ω = 2

, 求ω2 + ω + 1的值.

  1. 在 xoy 平面上,四边形 ABCD 的四个顶点坐标依次为(0,0)、(1,0)、(2,1)及(0,3),求这个四边形绕 x 轴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

3n + (-2) n

  1. 求 lim

n+1 n+1

n→∞ 3 + (-2)

  1. 求(2x3 - 1 )5 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x2

  1. 已知sinθ - cosθ

= 1 ,

2

求sin3θ - cos3θ的值.

**三、**如图,AB 是圆 O 的直径,PA 垂直于圆 O 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上不

同于 A、B 的任意一点.

求证:平面 PAC 垂直于平面 PBC.

 - 图226

**四、**当 sin2x>0 时,求不等式 log0.5(x2-2x-15)>log0.5(x+13)的解集.

 - 图227**五、**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 y 轴的正半轴(坐标原点除外)上给定两点 A、B.试在 x 轴的正半轴(坐标原点除外)上求点 C,使∠ACB 取得最大值.

**六、**已知集合 A 和集合 B 各含有 12 个元素,A∩B 含有 4 个元素,试求同时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集合 C 的个数:

(Ⅰ)C ⊂ A ∪ B, 且C中含有3个元素, (Ⅱ)C ∩ A≠∅(∅表示空集).

**七、**过点 M(-1,0)的直线 l1 与抛物线 y2=4x 交于 P1、P2 两点.记:线段

P1P2 的中点为 P;过点 P 和这个抛物线的焦点 F 的直线为 l2;l1 的斜率为 k. 试把直线 l2 的斜率与直线 l1 的斜率之比表示为 k 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单调区间,同时说明在每一单调区间上它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x (x2 + 3)

八、已知x1 > 0, x1 ≠1, 且xn+1 = ,( n 1,2, ).试证:数列{xn }3x2 + 1

或者对任意自然数n都满足xn < x n+1 , 或者对任意自然数n都满足x n > x n+1 .

九、(附加题不计入总分)

  1. 求 y=xarctgx2 的导数.

(2)求过点(-1,0)并与曲线y = x + 1 相切的直线方程.

x + 2

1986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一、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1)B;

(2)C;

(3)B;

(4)A;

(5)B;

(6)D;

(7)A;

(8)A;

(9)D;

(10)C.

二、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只需直接写出结果.

1 3 25

(1)x1 = 2 , x2 = - 2 ; (2)0; (3) 3 π;

1 11

(4)

; (5) - 40; (6) .

3 16

**三、本题考查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及推证能力. 证明:**设圆 O 所在平面为α.

由已知条件,PA⊥平面α,又 BC 在平面α内, 因此 PA⊥BC.

因此∠BCA 是直角, 因此 BC⊥AC.

而 PA 与 AC 是△PAC 所在平面内的相交直线, 因此 BC⊥△PAC 所在平面.

从而证得△PBC 所在平面与△PAC 所在平面垂直.

 - 图228

**四、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和不等式知识及运算推导能力. 解:**满足 sin2x>0 的 x 取值范围是

kπ < x < kπ + π , k∈Z, ①

2

而由 log0.5(x2-2x-15)>log0.5(x+13)以及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及性质得到

解不等式②得:

x2-2x-15<x+13, ②

x2-2x-15>0, ③

x+13>0,④

-4<x<7, ⑤

解不等式③及④得

-13<x<-3 或 x>5. ⑥

综合①、⑤及⑥,可知所求的解集为

(-π,-3)∪(2π,7).

五、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函数最大(小) 值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设点 A 的坐标为(0,a)、点 B 的坐标为(0,b),0<b<a,又设所求点 C 的坐标为(x,0),x>0.

 - 图229

记∠BCA=α,∠OCB=β,则∠OCA=α+β.

显然,0 < α < π .

2

现在有

tgα = tg[( α + β) - β]

= tg(α + β) - tgβ 1 + tg( α + β)tgβ

a - b

= x x 1 + ab

x2

= a - b x + ab

x

= a - b

ab( x ab

+ ab ) x

记y =

+ ab , x

那么, 当x = ab时, y取得最小值2.

因此, 当x = ab时, tgα取得最大值 ,

因为在(0, π )内tgα是增函数, 所以当x = ab时, ∠ACB取得最大值

2

arctg

故所求点C的坐标为( ab,0).

注: 不要求考生说明arctg

是最大值的理由.

**六、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集合等知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法一:**因为 A、B 各含 12 个元素,A∩B 含 4 个元素,因此,

A∪B 元素的个数是 12+12-4=20.

满足题目条件( Ⅰ) 的集合的个数是C3 ,

在上面集合中, 还满足A∩C = ∅的集合C的个数是C3,

因此, 所求集合C的个数是C3 - C3 = 1084.

**解法二:**由题目条件可知,属于 B 而不属于 A 的元素个数是 12-4=8.

因此, 在A∪B中只含A中1个元素的所要求的集合C的个数为C1 C2 ,

含A中2个元素的集合C的个数是C2 C1 ,

12 8

12 8

含A中3个元素的集合C的个数是C3 ,

所以, 所求集合C的个数是

C1 C2 + C 2 C1 + C3

= 1084.

12 8 12 8 12

**七、本题考查直线、抛物线和函数的基本知识及综合推导能力. 解:**由已知条件可知,直线 l1 的方程是

y=k(x+1), ①

把①代入抛物线方程 y2=4x,整理后得到

k2x2+(2k2-4)x+k2=0, ②

因此,直线 l1 与该抛物线有两个交点的充要条件是: (2k2-4)2-4k2·k2>0, ③

及 k≠0. ④ 解出③与④得到 k∈(-1,0)∪(0,1).

现在设点P的坐标为(x, y),

则直线l1 的斜率

k = y , x +1

而直线l

的斜率 k = y ,

2 2 x - 1

记f(k) = k2 , 则f(k) = x + 1 .

k x - 1

今记 l1 与抛物线的两个交点 P1 与 P2 的横坐标分别为 x1 和 x2,由韦达定理及②得

x1 + x 2 =

4 - 2k 2

k2

,(k∈(-1,0)∪(0,1))

因此 x =

x1 + x2 =

2

2 - k 2

k 2 ,

由此得到

f(k) = 1 ,

1 - k 2

定义域是 (-1,0)∪(0,1).

显然,1 - k2 在(-1,0)内递增, 在(0,1)内递减. 所以, f(k) = 1

1 - k 2

在(0,1)内为

增函数, 在(-1,0)内为减函数.

注:可先解出 k 的取值范围作为定义域,后给出函数 f(k)的表达式,也可先给出函数表达式,后解出 k 的取值范围作为定义域.

 - 图230

八、本题主要考查数列的概念及运用数学归纳法解题的能力. 证明:首先,

x (x2 + 3)

x - x = n n − x

n +1 n

3x2 + 1 n

2x (1- x2 )

= n n

3x2 + 1

由于 x1>0,由数列{xn}的定义可知xn>0,(n=1,2⋯)

所以, x - x 与1 - x 2 的符号相同.

  1. 假定x < 1, 我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 - x 2 > 0(n∈N).

显然, n = 1时,1- x2

  • 0,

设 n = k时 1 - x 2

  • 0,

那么当 n=k+1 时

2

x (x2 + 3) 2

1 - x = 1 - [ k k ]

k+1 3x 2 + 1

(1 − x2 )3

= k > 0 (3x 2 + 1) 2

因此, 对一切自然数n都有1 - x2

  • 0,

从而对一切自然数 n 都有 xn+1>xn.

  1. 若 x1>1,同理可证,对一切自然数 n 都有 xn+1<xn.
九、(附加题,不计入总分)本题主要考查导数的运算及几何意义.

2 2x2

解 :(1)y'= arctgx + 1 + x4 .

(2)y' = 1 , (x + 2) 2

而点(-1,0)在曲线y = x + 1 上, y′│

x + 2

x =-1

= 1, 所以所求的切线方程为

y = x + 1.

1986 年试题(文史类)

一、本题每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在下列各数中,已表示成三角形式的复数是

    1. 2(cos π - isin π ) (B)2(cos π + isin

      π )

4 4 4 4

(C)2(sin π + icos π ) (D) - 2(sin π - icos π )

4 4 4 4

【 】

  1. 函数 y=5x+1 的反函数是

    1. y=log5(x+1) (B)y=logx5+1

(C)y=log5(x-1) (D)y=log(x-1)5

【 】

(3)已知全集 I={1,2,3,4,5,6,7,8),A={3,4,5},B={1,3,6},那么集合

{2,7,8}是

(A)A∪B. (B)A∩B.

(C)A∪ B. (D)A∩B.

(4)函数y = 2sin2xcos2x是

  1. 周期为 π 的奇函数

【 】

  1. 周期为 π 的偶函数

2 2

  1. 周期为 π 的奇函数 (D) 周期为 π 的偶函数

4 4

【 】

  1. 已知 c<0,在下列不等式中成立的一个是

    1. c > 2c

    2. c > (

1) c

2

  1. 2c < (

1) c (D)2c > ( 1 ) c

2 2

【 】

  1. 有以下 20 个数

87,91,94,88,93,91,89,87,92,86,

90,92,88,90,91,86,89,92,95,88;

它们的和是

(A)1789 (B)1799

(C)1879 (D)1899

【 】

  1. 已知某正方体对角线长为 a,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全面积是

    1. 2 2a 2

(C)2 3a 2

(B)2a 2

(D)3 2a 2

【 】(8)如果方程 x2+y2+Dx+Ey+F=0(D2+E2-4F>0)所表示的曲线关于直线 y=x

对称,那么必有

(A)D=E (B)D=F

(C)E=F (D)D=E=F

【 】(9)设甲为乙的充分条件,丙为乙的充要条件,丙为丁的必要条件,那么

丁为甲的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 】(10)已知函数 y=ax2+bx 与 y=ax+b,其中 a·b≠0,b>0,那么,在下列各图

中,它们的图象只可能是

 - 图231

【 】

二、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

 - 图232

  1. 在xOy 平面内,△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依次为(0,0),(1,0),(0,3),将这个三角形绕 x 轴旋转一周,求所得到的几何体的体积.

2n2 + n + 7

  1. 求 lim

n→∞

5n2 + 4 .

  1. 求(2x3 - 1 )5 展开式中的常数项.

x2

  1. 求与椭圆 x +

9

y2

4 = 1有公共焦点, 且离心率为

5 的双曲线方程.

2

三、如图,AB 是圆 O 的直径,PA 垂直于这个圆所在的平面,C 是圆周上不同于 A、B 的任意一点,求证平面 PAC 垂直于平面 PBC.

 - 图233

四、求满足方程│Z + 3 - 3i│ = 3的辐角主值最小的复数Z.

五、已知抛物线 y2=x+1,定点 A(3,1),B 为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 P 在线段 AB 上,且有 BP∶PA=1∶2.当点 B 在抛物线上变动时,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并指出这个轨迹为哪种曲线.

六、甲、乙、丙、丁四个公司承包 8 项工程,甲公司承包 3 项,乙公司

承包 1 项,丙、丁两公司各承包 2 项,问共有多少种承包方式. 七、已知 sinA+sin3A+sin5A=a,cosA+cos3A+cos5A=b.

求证:(1) 当b≠0时

, tg3A = a .

b

(2)(1+2cos2A)2=a2+b2.

八、已知数列{a }, 其中 4 13 且当n≥3时,

n a 1 = 3 , a2 = 9

a - a 1 - a ).

n n-1 = 3 (a n-1 n- 2

  1. 求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 (2)求 lim a n .

n→∞

1986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一、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1)B;

(2)C;

(3)D;

(4)A;

(5)C;

(6)B;

(7)B;

(8)A;

(9)D;

(10)D.

二、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只需直接写出结果.

(1) 1

2

2

,- 3

2

; (2)0; (3)3π;

x2 2

(4)

; (5) - 40; (6)

5 4

- y = 1.

三、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与论证能力.

**证明:**设圆O 所在的平面为α.由已知条件,PA 垂直于平面α,又BC 在平面α内,

因此,PA⊥BC.

因为∠BCA 是直角,因此,BC⊥AC,

而PA 与AC 是△PAC 所在平面内的相交直线,因此,BC⊥△PAC 所在平面. 从而证得△PBC 所在平面与△PAC 所在平面垂直.

 - 图234

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等基本知识和推算能力.

解: 满足方程Z + 3 - = 3的复数在复平面上所对应的点的全体组

成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圆, 其圆心A对应的复数为- 3 + 3i, 半径为圆与x轴相切于点Q, 点Q对应的复数是- 3.

3, 因而

从点O 作圆的另一条切线OP,P 为切点,则点P 所对应的复数为所求的复

数.

∵ - 3 + 3i = 2 3(cos150° + isin150°),

设点B对应的复数为1, ∴∠BOA = 150°, │OA│ = 2 3,

∠QOA = 180° = ∠BOA

= 30°.

∵OP、OQ是从同一点引出的圆的两条切线, A是圆心, ∴∠AOP =

∠QOA = 30°, ∠QOP = 2∠QOA = 60°, ∠BOP = 180° - ∠QOP = 180° -

60° = 120°, │OP│ = │OA│cos∠AOP = 2 3·

∴所要求的复数

z = 3(cos120° + isin120°)

1

3 = 3.

2

= 3(- + i)

2 2

3 3

= - +

2 2

3i.

 - 图235

**五、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曲线等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设点 B 的坐标为(X,Y),点 P 的坐标为(x,y),则

X + 1 ·3

x = 2 = 2X + 3 ,

1 + 1 3

2

Y + 1 ·1

y = 2 = 2Y + 1.

1 + 1

2

∴ X =

3

3 (x - 1), ①

2

1

Y = 2 (3y - 1), ②

∵ 点 B 在抛物线上,∴Y2=X+1,将①、②代入此方程,得

[ 1 (3y - 1)]2 =

2

3 (x - 1) + 1,

2

化简得 3y2-2y-2x+1=0,

即 3 2 1

x = 2 y - y + 2 , 因而此轨迹为抛物线.

六、本题主要考查排列组合的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甲公司从8项工程中选出3项有C3种方式.

乙公司从甲公司挑选后余下的5项中选出1项有C1种方式.

丙公司从甲、乙两公司挑选后余下的4项中选出2项有C2 种方式. 丁公司从甲、乙、丙3个公司挑选后余下的2项中选出2项有C2

方式.

∴ 承包方式的种数是

C3·C1·C2·C2 (或C3·C1·C2 )

8 5 4 2 8 5 4

= 8×7×6

5 4×3 2×1

1×2×3

= 1680( 种).

× 1 × 1×2 × 1×2

**七、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形的有关知识和论证能力. 证明:**由已知 sinA+sin3A+sin5A=a,利用和差化积公式得

2sin3Acos2A+sin3A=a,

∴sin3A(1+2cos2A)=a, ① 又由已知 cosA+cos3A+cos5A=b,利用和差化积公式得

2cos3Acos2A+cos3A=b,

∴cos3A(1+2cos2A)=b, ② 当 b≠0 时,

①÷② 得

sin3A a a

cos3A = b , 从而证得tg3A = b .

①2+②2 得sin23A(1+2cos2A)2+cos23A(1+2cos2A)2=a2+b2,

∴(1+2cos2A)2(sin23A+cos23A)=a2+b2,

∴(1+2cos2A)2=a2+b2.

八、本题主要考查数列和极限的知识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 (1)设a - a = x , 则由已知条件得x 1 所以数列{x }组成

n n-1 n-1 n-1 = 3 xn -2 , n

1

了一个公比为 3 的等比数列, 其首项x1 = a 2 - a1 =

13 - 4

9 3

= 1 ,

9

x = x · 1

n- 2

1 1 n-2 1 n

  1. 1

( ) =

3

( ) = (

9 3

) ,(n = 2,3,4, )

3

1 n

即 a n - a n-1 = ( ) , (n = 2,3,4, )

3

∴ 1 2

a2 - a1 = ( 3) ,

1 3

a3 - a2 = ( 3) ,

a - a 1 n

n n-1 = ( 3) ,

将以上 n-1 个式子相加,得

1 2 1

n-1

1 1 1

( ) [1- ( ) ] 1 1

a n - a1 = (

) 2 + ( 3

) 3 + + (

3

) n = 3 3

3 1- 1

= [1 - ( 6

) n-1 ], 3

∴ 1 1

n-1 4 1

3

1 n-1 3

1 1 n

a n = a1 + 6 [1- ( 3) ] = 3 + 6 [1- (

) ] =

3

- ( ) .

2 2 3

3

  1. lim a n = lim[

- 1 (

1) n ] = lim

3 - lim

1 ( 1

) n =

3 - 0 = 3 .

n→∞

n→∞ 2 2 3

n→∞ 2

n→∞ 2 3 2 2

1987 年试题

(理工农医类)

一、本题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设S,T是两个非空集合, 且S ⊆/

T, T ⊆/ S, 令X = S Ι

T, 那么S ΥX等于

  1. X (B)T (C)φ (D)S

【 】

  1. 椭圆方程为 x

a2

y2

+ b2

= 1(a > b > 0),令c2 = a2 - b2 ,那么它的准线方程为

(A)y = ± a

c

a2

(B)y = ± b

c

b2

(C)x = ±

c

(D)x = ±

c

【 】

  1. 设 a,b 是满足 ab<0 的实数,那么

(A)│a+b│>│a-b│ (B)│a+b│<│a-b│ (C)│a-b│<││a│-│b│ (D)│a-b│<│a│+│b│

【 】

  1. 已知 E,F,G,H 为空间中的四个点,设命题甲:点 E,F,G,H 不共面.

命题乙:直线 EF 和 GH 不相交. 那么

  1.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 】

  1. 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的是

(A)y = -log (-x) (B)y = x

1

2

(C)y = -(x + 1)2

1 - x (D)y = 1 + x2

【 】

(6)要得到y = sin(2x -

π)的图象, 只要将y = sin2x的图象(如图) 3

  1. 向左平行移动 π (B)向右平行移动  π

3 3

(C)向左平行移动 π (D)向右平行移动 π

6 6

【 】

 - 图236

(7)极坐标方程ρ=sinθ+2cosθ所表示的曲线是(A)直线 (B)圆

(C)双曲线 (D)抛物线

【 】

(8)函数y = arccos(cosx) (x ∈[− ππ ]) 的图象是

 - 图2372 2

【 】

二、只要求写出结果.
  1. 求函数 y = tg 2x 的周期

3

x2 y2

  1. 已知方程 2 + λ − 1 + λ = 1表示双曲线, 求λ的范围.

  2. 若(1+x)n 的展开式中,x3 的系数等于 x 的系数的 7 倍,求 n.

  3. 求极限

lim ( n

1 +

n2 + 1

2 +

n 2 + 1

3 + +

n2 + 1

2n ).

n2 + 1

  1. 在抛物线 y=4x2 上求一点,使该点到直线 y=4x-5 的距离为最短. (6)由数字

    1,2,3,4,5 组成没有重复数字且数字1 与 2 不相邻的五位数.

求这种五位数的个数.

(7)一个正三棱台的下底和上底的周长分别为 30cm 和12cm,而侧面积等于两底面积之差,求斜高.

、求 sin10°sin30°sin50°sin70°的值.

、如图,三棱锥 P—ABC 中,已知 PA⊥BC,PA=BC=L,PA,BC 的公垂线 ED=h.

求证:三棱锥P—ABC的体积V =

1 L2h.

6

 - 图238

、设对所有实数 x,不等式

2 4(a + 1) 2a (a + 1) 2

x log2 a + 2xlog2 a + 1 + log2 4a 2 > 0

恒成立,求 a 的取值范围.

、设复数 z1 和 z2 满足关系式

z1 z2 + Az1 + Az2 = 0,

其中 A 为不等于 0 的复数.证明: (1)│z1+A││z2+A│=│A│2;

(2) z1 + A = │ z1 + A │.

z2 + A z2 + A

、设数列 a1,a2,⋯,an,⋯的前 n 项的和 Sn 与 an 的关系是

Sn = −ba n

+ 1 −

1

(1 + b) n

其中是 b 与 n 无关的常数,且 b≠-1. (1)求 an 和 an-1 的关系式;

  1. 写出用 n 和 b 表示 an 的表达式;

  2. 当0 < b < 1时, 求极限

lim n

Sn .

、定长为 3 的线段 AB 的两个端点在抛物线 y2=x 上移动,记线段 AB 的中点为 M.求点 M 到 y 轴的最短距离,并求此时点 M 的坐标.

九、(附加题,不计入总分)
  1. 求极限

lim (1 −

n→∞

1 ) x

2x

(2)设 y=xln(1+x2),求 y′.

1987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一、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1)D

(2)C

(3)B

(4)A

(5)B

(6)D

(7)B

(8)A

二、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只需写出结果.

(1) 3π ;

2

(2)λ < −1或λ > −2;

(3)8;

(4)2;

(5) ( 1 ,1);

2

(6)72;

三、本题考查三角的恒等变形知识和运算能力.

**解法一:**sin10°sin50°sin70°

= sin10° · 1 (cos20°− cos120° )

2

= 1 sin10° (cos20°+ 1)

2 2

1 1

= (sin30°−sin10° ) + 4 4

sin10°

= 1 sin30°

4

= 1 .

8

∴sin10°sin30°sin50°sin70°

= 1 · 1

2 8

= 1

16

解法二:

∵sin10°sin50°sin70°

= 2sin10° cos10°sin50°sin70°

2cos10°

= sin20° cos20° sin50°

2cos10°

= sin40° sin50° 4cos10°

= sin40°cos40° 4cos10°

= sin40° sin50° 4cos10°

= sin40°cos40° 4cos10°

= sin80° 8cos10°

= 1

8

又∵sin30° = 1 ,

2

∴sin10°sin30°sin50°sin70° = 1 .

16

解法三:

sin10°sin30°sin50°sin70°

= 1 (cos20°−cos40°)(cos20°− cos120°)

4

= 1 (cos20°−cos40° )(cos20°− 1)

4

= 1 (cos2 20°−cos40° cos20°+

4

2

1 cos20°−

2

1 cos40° )

2

= 1 (

4

1 + cos40°

2

− 1 cos20°−

2

1 cos60°+

2

1 cos20°−

2

1 cos40°

2

= 1 .

16

**四、本题考查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体积计算等知识和推理能力. 证明:**连结 AD 和 PD.

∵BC⊥PA,BC⊥ED,PA 与 ED 相交,

∴BC⊥平面 PAD,

∴ S 1 · 1 ·h,

△PAD = 2 PA ED = 2 L

三棱锥 B—PAD 体积

V1 =

1 ( 1

3 2

Lh)·BD =

1 Lh·BD

6

同理,三棱锥 C—PAD 的体积

V2 =

1 ( 1

3 2

Lh)L2 =

1 Lh·CD,

6

∴ 三棱锥 P—ABC 体积

∵ V=V1+V2,

1 1

V = 6 Lh·BD + 6 Lh·CD

1

= Lh(BD + CD) 6

1

= 6 Lh·BC

1 2

= 6 L h.

 - 图239若 E,D 不是分别在线段 AP,BC 上,结论仍成立.

五、本题考查对数、不等式等知识和运算能力. 解:由题意得

 a > 0 ①

 a + 1

log

4(a + 1)

a

2a

> 0, ②

4(a + 1) (a + 1)2

(2log )2 − 4log ·log < 0 ③

 2 a + 1 2 a

2 4a2

令z = log 2a

2 a + 1

,则②变为,

z2 − (log 8 − z)·(−2z) < 0,

化简为 z(6-z)<0,

解得 z>6,或 z<0. ④

①式变形为 log28-z>0,

∴ z<3, ⑤

综合④,⑤得 z<0,

由此 log 2a < 0, ⑥

2 a + 1

解①,⑥得 a 的取值范围: 0<a<1.

六、本题考查复数知识和运算以及推理能力. 解法一:(1)由已知的关系式得

(z + A)(z + A) = AA = │A│ 2, ①

∵│z1+A││z2+A│

= │z1 + A││z2 + A│

= │z1 + A││z2 + A│

= │(z1 + A)(z2 + A) │

由①证得

│z1+A││z2+A│=││A│2│=│A│2. ② (2)∵ A≠0,由①得

z1+A≠0, (z2 + A) ≠ 0

A 2

1 =    

由此得

z2 + A

z + A

由②得

1 =

z2 + A

=

=

(z2 + A) (z2 + A)

( z2 + A) (z2 + A)

z1 + A =

z2 + A

=

=

z1 + A .

z2 + A

解法二:(1)由题设

z1 (z2 + A) + Az 2 = 0 ①

 - 图240

z = −Az 2 ②

z2 + A

z1 + A z2 + A

= −Az2 + A

z + A

z2 + A

= AA z + A

z2 + A

= z2 + A

=

=

所以证得(2)

z2 + A

z2 + A

z1 + A z2 + A = A

z1 + A

−Az2 + A

= z2 + A

z2 + A

=

z2 + A

以(1)中的结果代入得

z1 + A =

z2 + A

=

=

z1 + A .

z2 + A

解法三:(1)由已知的关系式得

(z + A)(z + A) = AA = │A│ 2, ①

令 z1+A=r(cosα+isinα),z2+A=s(cosβ+isinβ), 由于 A≠0,我们有 r≠0,s≠0.

z2 + A = z2 + A = s [cos (−β) + sin (−β)].

由①得

rs[cos(α-β)+isin(α-β)]=│A│2,

于是

rscos(α-β)=│A│2,sin(α-β)=0,

∴ cos(α-β)=1, rs=│A│2,

而 │z1+A││z2+A│=rs,

所以证得 │z1+A││z2+A│=│A│2.

(2)∵ z1 + A =

z2 + A

r [cos (α − β) + i sin (α − β) ] s

= r > 0 s

z1 + A z2 + A

= r ,

s

∴ z1 + A =

z2 + A

z1 + A .

z2 + A

解法四:(1)│z1+A││z2+A│

= │z1 + A││z 2 + A│

= | (z1 + A) (z 2 + A)|

= │( z1 + A)(z2 + A)│

= |z1 z 2 + Az2 + Az1 + AA|

= |AA|

=│A│2.

(2)由 A≠0 和(1)的结论知 z2+A≠0.

z1 + A = ( z1 + A)( z2 + A)

z2 + A

(z2 + A )(z2 + A)

= z1 z2 + Az2 + Az1 + AA

z2 + A

=

利用(1)的结果

z1 + A =

z2 + A

=

=

z1 + A .

z2 + A

七、本题考查数列、极限等知识和运算以及推理能力. 解法一:(1)an=Sn-Sn-1

= −b(a

n − a n−1 ) −

1

(1 + b) n

+ 1

(1 + b) n−1

由此解得

= −b(a

n − a n−1 ) +

b

(1 + b) n

( n ≥ 2).

an =

b 1 + b

an− 1

  • b

(1 + b) n+1

(n ≥ 2). ①

(2) ∵

a1 = S1 = −ba1

+ 1−

1

1 + b

∴ a1 =

b

(1 + b)2

an =

b

1 + b

[ b 1 + b

a n− 2

+ b ] +

(1 + b) n

b

(1 + b)n+1

= ( b ) 2 a 1 + b

n− 2

  • b + b2

(1 + b) n+1

= b 2 b

b b + b2

(1 + b) [1 + b an− 3 + (1 + b) n−1 ] + (1 + b) n+1

由此推得

= ( b ) 3 a 1 + b

n−3

b + b2 + b3

(1 + b) n+1

  1. = ( b )

n 1 + b

n− 1

a1 +

b + b2 + + bn−1

(1 + b)n+1 , ③

把②代入③得

an =

b + b 2 + + bn−1 + bn

(1 + b) n+1

 b − bn+1

a = (1 − b)(1 − b)n+1 ,b ≠ 1,

n  n

  ,b = 1.

2 n+1

(3)

Sn =

(−b)(b − bn+1) 1 − b

  • ( 1 )

1 + b

n +1

+ 1 − ( 1 ) n

1 + b

,(b ≠ 1),

∵0<b<1 时

lim n

b n = 0,

lim ( n

1

1 + b

) n = 0

所以当 0<b<1 时

lim n

Sn = 1.

解法二:(1)同解法一,

an =

b 1 + b

a n−1 +

b

(1 + b) n+1

(n ≥ 2). ①

  1. 同解法一得,

由①得

a1 =

b

(1 + b) 2

b 2 b b + b2

a2 = (1 + b)3 + (1 + b)3 = (1 + b)3

  1. b + b2 b b + b2 + b3

a3 = 1 + b · (1 + b) 3 + (1 + b) 4 = (1 + b)4

我们来证明

an =

b + b 2 + + bn−1 + bn

(1 + b) n+1

由②知 n=1 时③式成立.

设 n=K 时③式成立,则由递推公式①有

ak +1

= ( b 1 + b

) a k

  • b

(1 + b)k+2

= b ·

1 + b

b + b 2 + + bk

(1 + b) k+1

  • b

(1+ b)k+2

b + b 2 + + bk+1

(1 + b) k+2

即当 n=K+1 时③式也成立.由归纳原理,对任意自然数 n,③式成立. 以下同解法一.

  1. 同解法一.
八、本题考查距离公式、中点坐标等解析几何知识、最小值知识及分 析问题的能力.

**解法一:**设 A(x1,y1),B(x2,y2),AB 长度为 3,那么

x = y 2,x = y 2, ①

1 1 2 2

32=(x2-x1)2+(y2-y1)2

= (y2 − y2 )2 + (y − y )2

2 1 2 1

=(y2-y1)2·[(y2+y1)2+1]. ②

线段 AB 的中点 M(x,y)到 y 轴的距离为

x = x1 + x2

2

= 1 (y 2 + y 2 )

2 1 2

= 1 [(y − y ) 2 + ((y + y ) 2 + 1) − 1]

由②得

4 1 2 1 2

≥ 1 [2

4

− 1].

x ≥ 1 (2 × 3 − 1) = 5 ,

4 4

并且当

(y1-y2)2=(y1+y2)2+1=3 ③

时x取得最小值x0

= 5 .

4

下面证明 x 能达到最小值,根据题意不防设 y1>y2,由③得

y1 − y 2 =

y + y = ±

3, ④

 - 图241

**解法二:**设 A(x1,y1)和 B(x2,y2),那么

x = y 2,x = y 2, ①

1 1 2 2

32=(x2-x1)2+(y2-y1)2. ②

AB 中点 M(x,y)到 y 轴的距离

= x + x = y 2 + y 2

由②得

x 1 2 1 2

2 2

32 = x 2 + x2 − 2x x + y2

  • y 2 − 2y y

1 2 1 2 1 2 1 2

= (x + x ) 2 − 4x x + x + x − 2y y

1 2 1 2 1 2 1 2

= 4x 2 − 4y2 y2 + 2x − 2y y

整理得

1 2 1 2

4(y1y2)2+2y1y2+32-4x2-2x=0, ④

因 y1y2 为实数,故

△=4-4×4(32-4x2-2x)≥0,

由此得

16x2+8x+1≥4×32, (4x+1)2≥4×32,

因为 x≥0,所以

4x+1≥6,

5

x≥ 4 . ⑤

 - 图242

(y + y ) 2 = y2 + y2 + 2y y

1 2 1 2 1 2

= 2x − 1 = 2 × 5 − 1 = 2,

2 4 2

y1 + y 2 = ±

2. ⑦

由⑥,⑦可解得 y1,y2,由①即得相应 x1,x2,故 AB 中点 M 距 y 轴最短距离为

x = 5 ,

0 4

且相应中点坐标为

( 5 , 2 )或( 5 , − 2 )

4 2 4 2

**解法三:**同解法二得④,由此得

(2x + 1 ) 2 = 32 + (2y y + 1 )2

2 1 2 2

当 2y y + 1 = 0时,(2x + 1 )2 取最小值32

1 2 2 2

(2x + 1 )2 = 32

2

x = 5

4

以下同解法二.

九、本题考查极限和导数运算.

解 :(1) lim (1 −

n

1 ) x

2x

1 − 1

= lim [(1− n

− 1

) − 2x ] 2

2x

= e

(2)

2 .

y′ = ln(1 + x2

2x 2

) 1 + x 2

1987 年试题

(文史类)

一、本题每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设S,T是两个非空集合, 且S ⊆/

T, T ⊆/ S, 令X = S Ι

T, 那么S ΥX等于

  1. S (B)T (C)φ (D)X

【 】

  1. 椭圆方程为 x

a2

y2

+ b2

= 1(a > b > 0),令c2 = a2 - b2 ,那么它的准线方程为

(A)y = ± a

c

a2

(B)y = ± b

c

b2

(C)x = ±

c

(D)x = ±

c

【 】

  1. 设 log34·log48·log8m=log416,那么 m 等于

    1. 9

2

(B)9

(C)18 (D)27

【 】

  1. 复数 sin40°-icos40°的辐角为(A)40° (B)140°

(C)220° (D)310°

【 】

  1. 二次函数 y=f(x)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此函数为

(A)y = x2 − 4 (B) y = 4 − x2

(C)y =

3 (4 − x2 ) (D)y =

4

3 (2 − x)2

4

【 】

 - 图243

  1. 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的是

(A)y = -log (-x) (B)y = x

1

2

(C)y = -(x + 1)2

1 - x (D)y = 1 + x2

【 】

  1. 已知平面上一点 P 在原坐标系中的坐标为(0,m)(m≠0),而在平移后

得到的新坐标系中的坐标为(m,0),那么新坐标系的原点 O′在原坐标系中的坐标为

(A)(-m,m) (B)(m,-m)

(C)(m,m) (D)(-m,-m)

(8)要得到y = sin(2x -

【 】

π )的图象, 只要将y = sin2x的图象(如图) 3

  1. 向左平行移动 π (B)向右平行移动  π

3 3

(C)向左平行移动 π (D)向右平行移动 π

6 6

【 】

 - 图244

二、只要求写出结果.
  1. 求 y=sin22x 的周期.

  2. 已知方程

x2

2 + λ

  • y2

1 + λ

= 1表示双曲线, 求λ的范围.

  1. 若(1+x)n 的展开式中,x3 项的系数等于 x 项的系数的 7 倍,求 n.

lim ( 1

n n2

+ 2 + 3

n2 n2

+ + 2n). n 2

  1. 由 1,2,3,4,5 五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且1 与 2 不相邻的五位数,

    求这种五位数的个数.

  2. 求函数 y=log2(1+2x-3x2)的定义域.

  3. 圆锥底面面积为 3π,母线与底面所成的角为 60°,求它的体积.

、发电厂发出的电是三相交流电,它的三根导线上的电流强度分别是时间t 的函数:

IA = Isinωt,IB = Isin(ωt +120°), IC = Isin(ωt + 240°) , 求IA + IB + IC的值.

四、在复平面内,已知等边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所表示的复数分别为

2, 1 + 3 i,求第三个顶点所表示的复数.

2 2

、如图,三棱锥 P—ABC 中,已知 PA⊥BC,PA=BC=L,PA,BC 的公垂线 ED=h,

求证:三棱锥P—ABC的体积V =

1 L2h.

6

 - 图245

、设对所有实数 x,不等式

2 4(a + 1) 2a (a + 1) 2

x log2 a + 2x·log2 a + 1 + log2 4a 2 > 0

恒成立.求 a 的取值范围.

、设数列 a1,a2,⋯,an,⋯的前 n 项的和 Sn 与 an 的关系是 Sn=kan+1(其中k 是与 n 无关的实数,且 k≠1).

  1. 试写出由 n,k 表示的 an 表达式;

lim n

Sn = 1,求k的取值范围.

、正方形 ABCD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其一条边 AB 在直线 y=x+4 上,C,D 在抛物线 x=y2 上,求正方形 ABCD 的面积.

1987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一、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二、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只需写出结果.

(1) π ;

2

(5)72;

(2)λ < −2或λ > −1;

(6) − 1 < x < 1;

3

(3)8;

(7)3π;

(4)2;

三、本题主要考查三角运算的能力.

**解:**IA+IB+IC=Isinωt+Isin(ωt+120°)+Isin(ωt+240°)

= I[sinωt + sin(ωt +120°) + sin(ωt + 240°)]

= I[sinωt + (sinωtcos120°+cosωtsin120°) + (sinωtcos240°+cosωtsin240°)]

= I[sinω

= I·0

= 0.

t + (- 1

2

sinωt +

2

cosω

t) + (- 1

2

sinωt -

cosωt)]

2

四、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等基本知识和推理能力.

**解法一:**设第三个顶点所表示的复数为 z=x+yi(x,y∈R). 由题意得:

 2 2 1 2 3 2

(x - 2) + (y - 0) = (x - 2 ) + (y -

2 ) , ①

 2 2 1 2 3 2

 (x - 2) + (y- 0) = (2 - 2) + (0 - 2 ) . ②

由①得y = 3(x − 1). ③

由②得 x2-4x+4+y2=3. ④ 把③代入④得 2x2-5x+2=0,

解得 x = 1 ,x = 2.

1 2 2

把 x = 1 ,x = 2分别代入③,得

1 2 2

y = 3 ,y = 3.

1 2 2

答:第三个顶点所表示的复数为 1 −

2

3 i或2 + 3i.

2

**解法二:**设第三个顶点所表示的复数为 z,那么根据题意,

z − 2和z − 1 + 3 i) 的模相等,辐角差为π ( 或 − π ),

2 2

因而 z − 2

3 3

= cos π + isin π = 1 + 3 i, ①

z − ( 1 +

2

3 i) 3

2

3 2 2

或. z − 2

= cos(− π) + isin(− π) = 1 −

3 i. ②

z − ( 1 +

2

3 i) 3

2

3 2 2

由①式得

z − 2 = [z − ( 1 + 3 i)]( 1 + 3 i),

2 2 2 2

z − 2 = ( 1 + 3 i)z − ( 1 + i) 2

2 2 2 2

[1− 1 + 3 i)]z = 2 − 1 1 3 i + ( 3 i) 2 ],

2 2 4 2 2 2

( 1 − 3 i)z = 2 − ( 1 + 3 i),

2 2 2 2

( 1 − 3 i)z = 2 − 3 i,

2 2 5 2

z = 2 + 3i;

由②式得

z − 2 = [z − 1 3 i)](1 −

3 i),

2 2 2 2

z − 2 = ( 1 + 3 i)z − ( 1 + i)( 1 −

2 2 2 2 2 2

( 1 + 3 i)z = 2 − ( 1 + 3),

2 2 4 4

z = 1 −

2

3 i.

2

五、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和体积计算等基本知识和推理能力.

**证明:**连结 AD,PD,

∵BC⊥ED,BC⊥AP,

又∵ED∩AP=E, ∴BC⊥平面 PAD, 令 BD=L1, ∵ED⊥PA,

∴ S 1 · 1 ·h,

△PAD = 2 AP ED = 2 L

∴三棱锥 B—PAD 体积

V1 =

1 ( 1

3 2

Lh)L1 =

1

6 LhL1,

同理,令 DC=l2,得三棱锥 C—PAD 的体积

V2 =

1 ( 1

3 2

Lh)L 2 =

1

6 LhL2 ,

∵l=l1+l2,

∴三棱锥 P—ABC 体积

1 1

V = V1 + V2 = 6 LhL1 + 6 LhL2

1

= 6 Lh(L1 + L2 )

1 2

 - 图246= 6 L h.

六、本题主要考查对数、不等式等基本知识及运算能力. 解:由题意得

log

4(a + 1) > 0, ①

a

 2a 4(a + 1) (a + 1) 2

(2log )2 − 4log

  • log

< 0 ②

 2 a + 1 2 a

 a > 0

2 4a 2

 a + 1

令z = log 2a

2 a + 1

,则②变为,

z2 − (log 8 − z)·(−2z) < 0,

化简为 z(6-z)<0,

解得 z>6,或 z<0. ④

①式变形为 log28-z>0,

∴ Z<3, ⑤

综合④,⑤得 z<0,

即log

2a

2 a + 1

< 0, ⑥

由③,⑥得

0 < 2a

a + 1

< 1,

解得 0<a<1.

答:当 0<a<1 时不等式恒成立.

七、本题主要考查数列、极限、不等式等基本知识和推理能力.

(1)**解法一:**an+1=Sn+1-Sn=(kan+1+1)-(kan+1), an+1=kan+1-kan,

(k-1)an+1=kan, 因为 k≠1,解得

a = k a . ①

n +1 k - 1 n

若 k≠0,则由题设知 a1≠0,由①式易知 an≠0,n>1,

所以 a n+1

a n

= k .

k − 1

 - 图247

其首项为 a =S =ka +1, a = 1 ,

1 1 1

1 k

1

n-1

1 - k

kn-1

∴ an = 1 −

( ) = −

k k − 1

(k − 1) n

当 k=0 时,由①式知 an=0,n>1,上式当 n>1 时对 k=0 也成立.

**解法二:**an=Sn-Sn-1=kan+1-(kan-1+1)(n≥2),

∴ a = k a ,

n k − 1 n−1

a = k

( k )a = −( k

) 2 a ,

n

由此推得

k − 1

k − 1

n −2

k − 1)

n −2

a = ( k ) n−1 a (n≥2).

n k − 1 1

∵ a1=S1,

即 a1=ka1+1,

代入①得

a1 =

1

1 − k .

a = 1 ( k ) n−1 (n≥2).

n 1 − k 1 − k

  1. 若limSn = 1, 即lim(ka n + 1) = 1,

n→∞

lim n

ka n =

n→∞

lim (Sn − 1) = 0,

即 lim n

−k n− 1

( k − 1) n

= 0,

∴ lim ( k

) = 0,

n→∞

k − 1

k

∴ | k − 1

| < 1

∴ − 1 <

 1

k

k − 1

< 0,

< 1,

 k − 1

∴ 2k − 1

> 0.

 k − 1

解得 k < 1 .

2

**八、本题主要考查直线、抛物线等方面的知识和推理能力. 解法一:**设 CD 的直线方程为 y=x+b.

由方程组

y = x + b ①

x = y2

解得 C(xC,yC),D(xD,yD)两点坐标为

 1

xC = 2 (1 −

1 − 4b ) − b,

yC =

1 (1 −

2

1

1 − 4b );

xD = 2 (1 +

1 − 4b) − b,

yD =

1 (1 + 1 − 4b) .

2

│CD│ = (x − x )2 + (y − y ) 2 = 2 − 8b,

│AD│ = │xD − y D + 4│ = │4 − b│

2

∵│CD│=│AD│,

|4 − b| =

2

∴(4 − b)2 = ( −

2 − 8b )2

b2+8b+12=0,

解得 b1=-2,b2=-6.

经检验 b1,b2 均为方程③的根.

∴面积 S1=│C1D1│2=2-8b1=18, 面积 S2=│C2D2│2=2-8b2=50.

答:这样的正方形有两个,其面积分别为 18,50.

 - 图248

**解法二:**∵,C,D 两点在抛物线上,

∴可设 C(s2,s),D(t2,t), 又∵ A,B 在直线 y=x+4 上,

∴ AB 与 y 轴成 45°角,

∵ 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 对角线 AC 与边 AB 也成 45°角,

∴ AC∥y 轴,同理 BD∥x 轴,

∴ 可设 A(s2,s2+4),B(t-4,t)

∵AB∥CD,对角线 AC,BD 互相垂直平分,所以有

 t − s

= 1,

 t 2 − s2

 (s2 + 4) + s

= t.

 2

s1 = −1,

解得 

s1 = −1,

s2 = −2,

t = 3.

∴面积 S1=│C1D1│2=[(-1)2-22]2+[(-1)-2]2=18,

面积 S2=│C2D2│2=[(-2)2-32]2+[(-2)-3]2=50.

答:这样的正方形有两个,其面积分别为 18,50.

1988 年试题

(理工农医类)

一、本题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1 − i ) 2 的值等于

1 + i

(A)1 (B)-1 (C)I (D)-i

【 】(2)设圆 M 的方程为(x-3)2+(y-2)2=2,直线 L 的方程为 x+y-3=0,点 P 的

坐标为(2,1),那么

  1. 点 P 在直线 L 上,但不在圆 M 上(B)点 P 在圆 M 上,但不在直线 L

    上(C)点 P 既在圆 M 上,又在直线 L

(D)点 P 既不在圆 M 上,也不在直线 L

【 】

  1. 集合{1,2,3}的子集总共有(A)7 个 (B)8 个

(C)6 个 (D)5 个

【 】

x2 y2

  1. 已知双曲线方程 20 − 5

= 1, 那么它的焦距是

(A)10 (B)5

(C) (D)2

【 】

  1. 在(x − 3)10 的展开式中,x6 的系数是

(A) − 27C6

(C) − 9C6

( B) 27C4

(D) 9C4 【 】

  1. 函数 y=cos4x-sin4x 的最小正周期是(A)π (B)2π
  1. π

2

【 】

  1. 方程4 cos2 x − 4 3 cos x + 3 = 0 的解集是

 k π 

  1. x

x = kπ + (−1)

  • ,k ∈Z.

 k π 

  1. x

x = kπ + (−1)

π

  • ,k ∈Z.

  1. x

x = 2kπ ± ,k ∈Z.

 π 

  1. x

x = 2kπ ± ,k ∈Z.

【 】

  1. 极坐标方程ρ =

4

  1. − 2 cos θ

所表示的曲线是

  1. 圆 (B)双曲线右支

(C)抛物线 (D)椭圆

【 】

  1. 如图,正四棱台中,A'D'所在的直线与 BB'所在的直线是(A)相交直线
  1. 平行直线

  2. 不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D)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

 - 图249【 】

1

  1. tg(arctg 5 + arctg3)的值等于

    1. 4

    2. 1

4

  1. 1

8

  1. 8

(11)设命题甲:△ABC 的一个内角为 60°.

命题乙:△ABC 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成等差数列.那么

(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1. 复平面内,若复数 z 满足│z+1│=│z-i│,则 z 所对应的点 Z 的集合构成的图形是

    1. 圆 (B)直线 (C)椭圆 (D)双曲线

【 】

  1. 如果曲线 x2-y2-2x-2y-1=0 经过平移坐标轴后的新方程为

x′2 − y′2 = 1, 那么新坐标系的原点在原坐标系中的坐标为(A)(1,1) (B)(-1,-1)

(C)(-1,1) (D)(1,-1)

【 】(14)假设在 200 件产品中有3 件是次品,现在从中任意抽取 5 件,其中至

少有 2 件次品的抽法有

  1. C2C3

  2. ) C2C3

  • C3C2

3 197

3 197

3 197

  1. C5
  • C5

    1. C5
  • C1C4

200

197

200

3 197

【 】(15)如图,二面角αˉABˉβ的平面角是锐角,C 是面α内的一点(它不

在棱 AB

上),点 D 是点C 在面β上的射影,点E 是棱AB 上满足∠CEB 为锐角的任意一点,那么

(A)∠CEB>∠DEB (B)∠CEB=∠DEB (C)∠CEB<∠DEB

  1. ∠CEB 与∠DEB 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 】

 - 图250

二、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
  1. 求复数
  • i 的模和辐角的主值.

(2)解方程 9-x-2 · 31-x=27.

(3)已知sin θ = − 3 ,3π < θ < 7π ,求tg θ 的值.

5 2 2

  1. 如图,四棱锥S-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侧棱SB 垂直于

底面,并且SB =

,用α表示∠ ASD,求sin α的值.

 - 图251

  1. 已知等比数列{an}的公比 q>1,并且 a1=b(b≠0),求

lim a 1 + a 2 + a 3 + + a n .

n→∞ a 6 + a7 + a8 + + a n

三、已知tgx = a, 求 3sinx + sin3x 的值.

3cosx + cos3

四、如图,正三棱锥 S-ABC 的侧面是边长为 a 的正三角形,D 是 SA 的中点,E 是 BC 的中点,求△SDE 绕直线 SE 旋转一周所得到的旋转体的体积.

 - 图252

五、设a > 0,a≠1, t > 0, 比较 1 log t与loga t + 1 的大小, 并证明你的结论.

2 a 2

六、给定实数 a,a≠0,且 a≠1 设函数

y = x - 1

ax - 1

(x∈R, 且x≠ 1).

a

证明(1)经过这个函数图象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的直线不平行于 x 轴; (2)这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 y=x 成轴对称图形.

七、如图, 直线L的方程x = - p

2

, 其中p > 0; 椭圆的中心为D(2 +

p ,0),

2

焦点在x轴上, 长半轴长为2, 短半轴长为1, 它的一个顶点为A( p

2

,0),

 - 图253问p在哪个范围内取值时, 椭圆上有四个不同的点, 它们中每一个点到点A的距离等于该点到直线L的距离.

1988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一、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二、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只需要写出结果.

(1)2, 11 π; (2)x = -2; (3) - 3; (4) 5 ; (5)1.

6 5

三、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公式和进行三角式的恒等变形的能力. 解法一:

3sinx + sin3x 3cosx + cos3x

= 2sinx + sinx + sin3x

2cosx + cosx + cos3x

= 2sinx + 2sin2xcosx 2cosx + 2cos2xcosx

2sinx + 4sinxcos2x

=

2cosx(1+ cos2x)

tgx(1+ 2cos2x)

= 2cos2 x

= tgx (sec2 x + 2) 2

= tgx (tg2 x + 3) 2

a 2

= 2 (a + 3).

解法二:

原式 = 3sinx + sin(2x + x)

3cosx + cos(2x + x)

= 3sinx + sin2xcosx + cos2xsinx 3cosx + cos2xcosx - sin2xsinx

sinx(3 + 2cos2x + cos2x)

=

cosx(3 + cos2x - 2sin2 x)

4cos2x + 2

= tgx·

= tgx ·

2

  1. - 4sin2x 2cos2x + 1

cos2x

= tgx (2 + sec 2x) 2

= tgx (2 + 1 + tg2x)

2

a 2

= 2 (a + 3) .

解法三:

3sinx + 3sinx - 4sin3x

原式 = 3cosx + 4cos3x - 3cosx

= tgx

2

1 + 2cos2x

  • cos2x

= tgx (sec 2x + 2) 2

= tgx (1 + tg2 x + 2)

2

=

解法四:

a (a 2 + 3) .

2

3sinx + 3sinx - 4sin3x

原式 = 3cosx + 4cos3x - 3cosx

6sinx - 4sin3x

= 4cos3x

3tgxsec2 x - 2tg 3x

=

2

3tgx + 3tg3x - 2tg 3x

=

2

3tgx + tg3x

=

2

3a + a3

=

2

四、本题主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体积计算等知识和推理能力.

**解法一:**连接 AE,因为△SBC 和△ABC 都是边长为 a 的正三角形,并且SE 和AE 分别是它们的中线,所以SE=AE,从而△SEA 为等腰三角形,由于D 是SA 的中点,所以 ED⊥SA.

作 DF⊥SE,交 SE 于点 F.考虑直角△SDE 的面积,得到

1 SE·

2

DF =

1 SD·DE,

2

1 a·DE

所以, DF = SD·DE = 2

SE SE

易知, SE = SB2 - BE 2

= a 2 - ( a ) 2

2

= 3 a,

2

DE = SE2 - SD2

= 3 a2 - ( a ) 2

4 2

= 2 a,

2

所以, DF = a ·

2

  1. a

2 = 6 a.

  1. a 6

2

所求的旋转体的体积是以DF 为底面半径,分别以SF 和EF 为高的两个圆

锥的体积的和,即

1 π·( 6 a) 2 ·SF + 1 π·( 6 a)2 ·EF

3 6 3 6

= 1 π( 6 a) 2 ·SE

3 6

= 1 π a · 3 a 3 6 2

= a 3 .

36

 - 图254

**解法二:**连结BD.因为BD 是正三角形SBA 的中线,所以BD⊥SA.连结CD, 同理 CD⊥SA.于是 SA⊥平面 BDC,所以 SA⊥DE.

作 DF⊥SE,交 SE 于点 F.在直角△SDE 中, SD2=SF·SE,

于是 SF =

SD2

=

( a) 2

2 = a.

SE asin60°

所以 DF = = (

6

a) 2 − ( 3 a) 2 = 6 a,

2 6 6

EF = SE − SF = 3 a − 3 a = 3 a.

2 6 3

所求的旋转体的体积为

1 π·( 6 a) 2 · 3 a + 1 π·( 6 a) 2 ·( 3 a)

3 6 6 3 6 3

= 3π a 3 + 108

a3 =

54

a 3

36

 - 图255

五、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以及运用重要不等式解决问题的能 力.

解法一:

log t + 1 − 1 log t

a 2 2 a

= log t + 1 − log

a 2 a

= log t + 1

a 2 t

t + 1

= loga

t

2

t + 1

t ≥ = 1,

2

当且仅当

= 1 ,即t = 1时,取“ = ”号.

t

t + 1

∴ 当t = 1时,loga

t = 0, 2

即 log t + 1 1 .

a 2 = 2 loga t

当 t≠1时,log t + 1 ≠ 1 log t.此时分两种情况. .

a 2 2 a

情形 1∶0<a<1.

t + 1

t 2

> 1,

∴ loga

t + 1

t

2

< 0,

于是 log t + 1 < 1 log t.

a 2 2 a

情形 2∶a>1.

t + 1

t 2

> 1,

∴ loga

t + 1

t

2

> 0,

于是 log t + 1 > 1 log t.

a 2 2 a

**解法二:**当 t>0 时,由重要不等式可得

t + 1 ≥ t , 2

当且仅当 t=1 时取“=”号.

∴t = 1时, log t + 1 =log

a 2 a

即 log t + 1 = 1 log t.

a 2 2 a

t≠1时, t + 1 > t. 2

当 0<a<1 时,y=logax 是减函数,

所以 log t + 1 < log t,

a 2 a

即 log t + 1 < 1 log t.

a 2 2 a

当 a>1 时,y=logax 是增函数,

所以 log t + 1 > log t,

a 2 a

即 log t + 1 > 1 log t.

a 2 2 a

**解法三:**因为 t>0,又有

t 2 + 2t + 1

t =

4

(t − 1)2

4

≥0,

当且仅当 t=1 时取“=”号,

所以 t + 1 ≥ t , 2

当且仅当 t=1 时取“=”号. 以下同解法二.

六、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在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函数的图象的概念,轴对 称图形的概念等)的基础上进行推理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学过的代数 和解析几何的知识(互为反函数的图象之间的关系,两条直线平行的条 件等)解决问题的能力.

证法一:

  1. 设 M1(x1,y1),M2(x2,y2)是这个函数图象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

则x ≠x , 且 y − y = x2 − 1 −

x1 − 1

1 2 2 1

ax2 − 1

ax1 − 1

= ax1 x2 − x2 − ax1 + 1− (ax1x2 − x1 − ax2 + 1)

(ax2 − 1)(ax1 − 1)

= a(x2 − x1 ) − (x 2 − x1 ) (ax 2 − 1)(ax1 − 1)

= (x 2 − x1 )(a − 1)

(ax2 − 1)(ax1 − 1)

∵ a≠1,且 x1≠x2,

∴ y2-y1≠0.

从而直线M M 的斜率k = y2 − y1 ≠0,

1 2

因此,M1M2 不平行于 x 轴.

x2 − x1

  1. 设点P(x′,y′)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一点,则x′

y′ = x′ − 1 . ①

ax′ − 1

1

≠ a ,且

易知点P(x′,y′)关于直线y = x的对称点P′的坐标为(y′,x′). 由①式得

y′(ax′ − 1) = x ′ − 1,

即 x'(ay′ − 1) = y′ − 1, ②

即,由此得 a=1,与已知矛盾,

∴ ay′ − 1≠0.

于是由②式得

x′ = y′ - 1

ay′ - 1

这说明点P′(y′,x′)在已知函数的图象上,因此,这个函数的图象关 于直线y = x成轴对称图形.

证法二:
  1. 设 M1(x1,y1),M2(x2,y2)是这个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则x1≠x2.假如直线 M1M2 平行于 x 轴,那么 y1=y2,即

x1 - 1

ax1 - 1

= x2 - 1 ,

ax2 - 1

亦即(x1-1)(ax2-1)=(x2-1)(ax1-1),

整理得 a(x1-x2)=x1-x2,

因为 x1≠x2,所以 a=1,这与已知矛盾. 因此 M1M2 不平行于 x 轴.

  1. 先求所给函数的反函数:由

y = x - 1

ax - 1

(x∈R, x≠ 1),

a

得 y(ax-1)=x-1,

即 (ay-1)x=y-1.

假如 ay − 1 = 0,则y = 1 ,代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得

a

1 = x − 1

a ax − 1

即 ax-a=ax-1,

由此得 a=1,与已知矛盾,所以 ay-1≠0. 因此得到

x = y − 1 ,其中y 1

ay − 1

这表明函数y = x − 1

ax − 1

a

(x∈R, 且x≠ 1) 的反函数是a

y = x - 1 (x∈R, 且x≠ 1 ).

ax - 1 a

由于函数 y=f(x)的图象和它的反函数 y=f-1(x)的图象关于直线 y=x 对

称, 所以函数y = x − 1

ax − 1

(x∈R, 且x≠ 1)的图象关于直线y = x成轴对称图形. a

证法三:

(1)任取一条与 x 轴平行的直线 L,则 l 的方程为 y=c(c 为常数). 考虑 L 与所给函数的图象是否相交以及交点数目的情况.

y = x − 1 , ①

 ax − 1

y = c. ②

将②代入①得

c(ax-1)=x-1,

即 (ca-1)x=c-1. ③

当c = 1 时,由③式变成

a

0 = 1

a

- 1,

由此得a = 1,这与已知矛盾,这说明当c = 1 时原方程组无解,

a

从而直线 L 与所给函数的图象无交点.

1

≠ a 时,由③式解得

x = c - 1 ,

ca - 1

这说明原方程组恰有一个解,从而直线 L 与所给函数的图象恰有一个交点. 综上述,平行于 x 轴的直线与所给函数的图象或者不相交,或者恰有一

个交点.

因此,经过这个函数图象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的直线不平行于 x 轴. (2)同证法一或证法二.

七、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学 过的代数知识(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 解二元二次方程组,解不等式等)去解题的能力.

**解法一:**假定椭圆上有符合题意的四个点,则这四个点的坐标都应满足下面的椭圆方程:

[x - (2 + p )]2

2 + y2 = 1,

4

又这四个点的坐标应满足下面的抛物线方程y2=2px,

从而它们都是下面的方程组的解:

[x - (2 + p )]2

 2 + y2 = 1, ①

 2 4

 y = 2px.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

[x - (2 +

2

p )]2 + 8px = 4, 2

p2

即 x + (7p - 4)x +

+ 2p = 0. ③

4

由于上述方程组有 4 个不同的实数解,所以方程③的判别式应大于零,

即 (7p − 4) 2

− 4( p

4

+ 2p) > 0,

整理得 3p2-4p+1>0,

解此不等式得

p > 1,或p < 1 . ④

3

由已知,椭圆上的点的横坐标都大于零,所以方程③的两个根应都为正数,于是得 7p-4<0,

解此不等式得

p < 4 ⑤

7

由④、⑤以及已知条件得

0 < p < 1

3

反之, 当0 < p < 1 时, 方程③的判别式大于零, 从而方程③有两个

3

p2

不相等的实数根x1 , x2 , 又由于方程③的常数项 4

一次项系数 7p-4<0,所以 x1,x2 都为正数. 把 x1 及 x2 分别代入②中,可解得

+ 2p > 0,

y1 = 2px1 ,y2 = −

2px1 ,y3 = 2px2 ,y4 = −

2px 2 .

显然 y1,y2,y3,y4 两两不相等.

由于(x1,y1)适合②式和③式,从而也适合①式,因此点M1(x1,y1)是符合题意的点.

同理 M2(x1,y2),M3(x2,y3),M4(x2,y4)都是符合题意的点,并且它们是互

不相同的.

综上述,所求的p的取值范围是0 < p < 1 .

3

**解法二:**椭圆上有四个点符合题意的充要条件是方程组

[x - (2 + p )]2

 2 + y2 = 1, ①

 2 4

 y = 2px. ②

有四个不同的实数解.

[x - (2 + p )]2

由于  2 + y2 = 1,

 2 4

 y = 2px.

⇔ [x −

p 2

(2 + )] + 8px = 4

 2

y2 = 2px

 2 p

⇔ x + (7p − 4)x +

y2 = 2px

4 + 2p = 0, ③

所以原方程组有四个不同的实数解,当且仅当方程③有两个不相等的正根.而这又等介于

△ = (7p − 4) 2

 p2

p 2

4( + 2p) > 0,

4

 + 2p > 0,

7p − 4 < 0.

在 p>0 的条件下,解此不等式组,得到

0 < p < 1

3

所以,所求的p的取值范围为

0 < p < 1 .

3

**解法三:**易求出所给椭圆的方程为

[x - (2 + p )]2

2 + y2 = 1, 4

假定这个椭圆上有符合题意的四个点,则这些点的坐标应是下述方程组的解:

[x - (2 + p )]2

 2 + y2 = 1, ①

 4

 p 2 2 p

 (x - 2 ) + y = │x + 2 │. ②

把②式化简得 y2=2px. 以下同解法一.

1988 年试题(文史类)

一、本题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1 − i ) 2 的值等于

1 + i

(A)1 (B)-1 (C)i (D)-i

【 】(2)设圆 M 的方程为(x-3)2+(y-2)2=2,直线 L 的方程为 x+y-3=0,点 P 的

坐标为(2,1),那么

  1. 点 P 在直线 L 上,但不在圆 M 上. (B)点 P 在圆 M 上,但不在直线 L 上. (C)点 P 既在圆 M 上,又在直线 L 上.

(D)点 P 既不在直线 L 上,也不在圆 M 上.

【 】

  1. 集合{1,2,3}的子集总共有

(A)5 个 (B)6 个 (C)7 个 (D)8 个

【 】

  1. 函数 y=ax(0<a<1)的图像是

 - 图256

  1. 已知双曲线方程为 x

【 】

y2

1, 那么它的焦距是

20 5

(A)6 (B)3

(C) 2

( D)

【 】

  1. 在复平面内,与复数 z=-1-i 的共轭复数对应的点位于(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 】

  1. 在( x − 3) 10 的展开式中, x 6的系数是

(A) − 27C6

(C) − 9C6

( B) 27C4

(D) 9C4

【 】

  1. 函数

y = 3cos( 2

5

x − π)的最小正周期是6

  1. 2 π

5 (C)2π

  1. sin(− 19 π)的值等于

6

  1. 1

2

(C) 3

  1. 5 π

2 (D)5π

【 】

(B) − 1

2

(D) − 3

2 2

【 】

(10)直线x + ay = 2a + 2与ax + y = a + 1平行( 不重合) 的充要条件是

(A)a = 1

2

(B)a = − 1

2

(C)a = 1 (D)a = −1

【 】

  1. 函数y = x − 2

2x − 1

(x∈R且x≠ 1)的反函数是

2

  1. y = x − 2

2x − 1

  1. y = 2x − 1

x − 2

  1. y = x + 2

2x − 1

(x∈R且x≠ 1).

2

(x∈R且x≠2).

(x∈R且x≠ 1).

2

(D) y = 2x − 1 (x∈R且x≠ − 2). x + 2

【 】

  1. 如图, 正四棱台中,A ′D′所在的直线与BB′所在的直线是

    1. 相交直线(B)平行直线

 - 图257(C)不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D)互相垂直的异面直线

【 】

(13)函数y = sin(x + π)在闭区间

4

(A)[− π , π ]上是增函数2 2

  1. [− 3π , π ]上是增函数4 4

  2. [−π,0]上是增函数

  3. [− π , 3π]上是增函数4 4

【 】

(14)假设在 200 件产品中有3 件次品,现在从中任意抽取 5 件,其中至少有 2 件次品抽法有

(A)

C2 C3

  • C3C2

    1. C2C3

3

  1. C5

197

  • C5

3 197

3

  1. ) C5

197

  • C1C4

200

197

200

3 197

【 】

  1. 已知二面角α-AB-β的平面角是锐角θ,α内一点 C 到β的距离为3,点 C 到棱 AB 的距离为 4,那么 tgθ的值等于

    1. 3

4

(C) 3

7

(B) 3

5

7 (D) 1 7

3

【 】

二、只要求直接写出结果.

(1)求复数 − i的模和辐角的主值.

(2)解方程 9-x-2·31-x=27.

(3)已知sinθ = 3

5

3π < θ < 7π ,求tg θ 的值.

2 2

  1.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 3cm 和4cm,将这个直角三角形以斜边为轴旋转一周,求所得旋转体的体积.

3n2 + 2n

  1. 求 lim 2 .

n→∞ n + 3n − 1

三、证明 cos3α=4cos3α-3cosα.

四、如图,四棱锥 S-ABCD 的底面是边长为 1 的正方形,侧棱 SB 垂直于底

面,并且SB = 3,用α表示∠ASD,求sinα的值.

 - 图258

五、在双曲线 x2-y2=1 的右支上求点 P(a,b),使该点到直线 y=x 的距

离为 2.

六、解不等式 lg(x − 1 ) < 0.

x

n

七、一个数列:当{a n }当n为奇数时,an = 5n + 1;当n为偶数时, a n = 2 2 .

求这个数列的前 2m 项的和(m 是正整数).

1988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一、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二、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只需要写出结果.

(1)2, 11 π;

6

(4) 48 πcm3

5

(2)x = − 2; (5) 3.

(3) − 3;

三、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公式和进行三角式的恒等变形的能力.

证明:cos3α = cos(2α + α)

= cos2αcosα − sin2αsinα

= (2cos2α − 1)cosα − 2sin2αcosα

= 2cos3α − cosα − 2(1 − cos2α)cosα

= 2cos3α − cosα − 2cosα + 2cos3α

= 4cos3α − 3cosα

∴ cos3α = 4cos3α − 3cosα

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解法一:因为 SB 垂直于底面 ABCD,所以斜线段 SA 在底面上的射影为AB,由于 DA⊥AB,所以

DA⊥SA.

从而 sinα = AD = 1 .

SD SD

连结BD,易知 BD = 2.

由于 SB⊥BD,所以

SD = =

因此, sinα = = 1 5 .

5

= 5.

解法二:连结 BD,因为 SB 垂直底面 ABCD,所以 SB⊥BD,SB⊥BA.

于是 SD =

BD = 2,

=

= 5,

SA =

= = 2.

由于( 5) 2 = 22 + 12 ,即SD2 = SA2 + AD 2 ,

所以△SAD 为直角三角形,其中

∠SAD 为直角.

于是 sinα = AD = SD

= 1 5 .

5

解法三:同解法二求出 SD,SA.

在△SAD 中,有

SA2 + SD2 − AD2

cosα =

2·SA·SD

22 + ( 5)2 − 12

=

2·2· 5

= 2

5

从而 sinα =

= 1 − ( 2 ) 2

5

= = 1 5. 5

解法四:因为 SB 垂直于底面 ABCD,所以SB⊥DA.由于 ABCD 是正方形,所以 DA⊥AB,从而 DA⊥平面 SAB,由此得 DA⊥SA.

 - 图259以下同解法一.

五、本题主要考查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以及利用方程研究图形性质的 能力.

**解法一:**由题意,点 P 的坐标(a,b)是下述方程组的解:

a 2 − b2 = 1 ①

 a − b

  = ②

并且 a>0.

由①式得a2 = 1 + b2 , 因为a > 0, 所以a =

> = b ,

从而a > b,于是由②式得 a − b = 2. ③

把③式代入①式得

(b+2)2-b2=1,

解得 b = − 3 ,代入③得a = 5 .

4 4

∴ 所求的点P的坐标为( 5 , − 3).

4 4

**解法二:**由题意,点 P 的坐标为(a,b)是下述方程组的解:

a 2 − b2 = 1

 a − b

  =

并且 a>0.

由上述方程组得到下面两个方程组:

(i) a 2 − b2 = 1,或

解方程组(i):

a 2 − b2 = 1,

(ii) a 2 − b 2 = 1,

 5

得 a = 4 ,

 3

b = − .

 4

解方程组(ii):

a 2 − b2 = 1,

a = − 5 ,

得  34

b = .

 4

这个解不合题意,应当舍去.

∴ 所求的点P的坐标为( 5 , − 3).

4 4

**六、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 解法一:**由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和性质知道,x 应满足

0 < x − 1 < 1. x

x 2 − 1 >

即  x 0,

x 2 − 1

< 1.

 x

情形1

x 2 − 1 > 0,

 x2 − 1 <

 x 1.

x2 > 1,

即 x > 0,

x2 − 1 < x.

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x│1 < x < 1 + 5 }.

2

情形2

x2 − 1 < 0,

x 2 − 1 <

 x 1.

x2 < 1,

即 x < 0,

x2 − 1 > x.

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 x│ − 1 < x < 1−

2

5 }.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 x│ − 1 < x < 1 −

2

5 } Υ{ x│1 < x < 1 + 5 }.

2

解法二:由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和性质得

x 1

− > 0,

 1

x − < 1.

 x

x > 1 ,

 x

 1

x < 1 + .

 x

情形 1 当 x>0 时,上述不等式组变成

x2 > 1,

x2 < x + 1.

解得 1 < x < 1 + 5 .

2

情形 2 当 x<0 时,原不等式组变成

x2 < 1,

x2 > x + 1.

解得 -1 < x < 1-

2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 x│ − 1 < x < 1 −

2

5 } Υ{ x│1 < x < 1 + 5 }.

2

七、本题主要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概念以及公 式进行解题的能力.

**解法一:**数列{an}的第 1,3,5,⋯,2m-1 项依次为:

6,16,26,⋯,5(2m-1)+1,

它们形成公差为 10 的等差数列,此数列共有 m 项,因此它们的和为

[6 + 5(2m - 1) + 1]m = 5m2 + m.

2

数列{an}的第 2,4,6,⋯,2m 项依次为:

2,22,23,⋯,2m,

它们形成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此数列共有 m 项, 因此它们的和为

2(1-2m )

1-2

= 2 m+1

-2.

所以数列{an}的前 2m 项的和为:

S2m=5m2+m+2m+1-2.

解法二:因为

a 2k+1 − a2k −1 = [5(2k + 1) + 1] − [5(2k − 1) + 1] = 10,

所以 a1,a3,a5,⋯,a2m-1 是公差为 10 的等差数列. 因为

a 2k+ 2 ÷a 2k = (2

2k+ 2

2

2k

)÷(2 2 ) = 2,

所以 a2,a4,a6,⋯a2m 是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从而数列{an}的前 2m 项的和为:

S2m = (a1 + a 3 + a5 + + a2m-1 ) + (a2 + a 4 + a 6 + + a 2m )

= [6 + 5(2m − 1) + 1]m + 2

2(1 − 2 m )

1 − 2

= 5m2 + m + 2 m+1 − 2.

1989 年试题 (理工农医类)

一、选择题: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如果I = {a,b,c, d,e}, M = {a, c,d}, N = {b, d,e}, 其中I是全集, 那么M Ι N

等于

  1. Ф (B){d}

(C){a,c} (D){b, e}

【 】

  1. 与函数 y=x 有相同图象的一个函数是

x2

  1. y =

  2. y =

x

  1. y = a loga x , 其中a > 0,a ≠ 1

  2. y = log a x ,其中a > 0,a ≠ 1

【 】

  1. 如果圆锥的底面半径为(A)4 3π

(C)2 3π

2,高为2,那么它的侧面积是(B)2 2π

(D)4 2π

【 】

  1. cos[arcsin(− 4 ) − arccos( − 3)]的值等于

5

  1. − 1

5

  1. − 7

25

  1. 7

25

(D) − 10 5

【 】

(5)已知{an }是等比数列,如果a1 + a 2

  • a 3 = 18,a 2 + a 3 + a 4 = −9,且

Sn = a1 + a2 + + a n ,那么

lim n

Sn 的值等于

(A)8 (B)16

(C)32 (D)48

【 】

  1. 如果 cosθ = 1 , 5π < θ < 3π,那么sin θ 的值等于

5 2

(A) − 10 5

(C) − 15 5

2

(B) 10 5

(D) 15 5

【 】

  1. 设复数z满足关系式z + z = 2 + i,那以z等于

    1. − 3 + i

4

  1. ) 3 − i 4

  2. − 3 − i

4

  1. 3 + i 4

【 】

  1. 已知球的两个平行截面的面积分别为 5π和

    8π,它们位于球心的同一侧,且相距为 1,那么这个球的半径是

(A)4 (B)3

(C)2 (D)5

  1. 已知椭圆的极坐标方程是ρ =

5

3 − 2 cosθ

【 】

,那么它的短轴长是

  1. 10

3

  1. 2

x 2 y2

(B)

  1. 2

【 】

  1. 如果双曲线
  • = 1上一点P到它的右焦点的距离是8,那么点P 64 36

到它的右准线的距离是

  1. 10
  1. 2

( B) 32 7

7

  1. 32

5

【 】

(11)已知 f(x)=8+2x-x2,如果 g(x)=f(2-x2),那么 g(x) (A)在区间(-1,0)上是减函数

  1. 在区间(0,1)上是减函数

  2. 在区间(-2,0)上是增函数

  3. 在区间(0,2)上是增函数

【 】

  1. 由数字 1,2,3,4,5 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小于 50000 的偶数共有

(A)60 个 (B)48 个

(C)36 个 (D)24 个

【 】

二、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
  1. 方程sinx −

cos x =

2的解集是 .

  1. 不等式│x2-3x│>4 的解集是 .

e x − 1

  1. 函数y = e x + 1 的反函数的定义域是 .

(16)已知(1-2x)7=a0+a1x+a2x2+⋯+a7x7,那么 a1+a2+⋯+a7= .

  1. 已知A和B是两个命题,如果A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B是A的 条件;A和B的 条件.

  2. 如图,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是 3,高是 4,A、B 两点分别在两底面的

圆周上,并且 AB=5,那么直线 AB 与轴 OO'之间的距离等于 .

 - 图260

三、解答题.
  1. 证明tg 3x − tg x =

2 2

2 sin x

cos x + cos2x .

  1. 如图, 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 中, 已知AB = 5, AD = 4,AA1 =

    3,AB⊥AD,

π

∠A1AB = ∠A1AD = 3

 - 图261

(Ⅰ)求证:顶点 A1 在底面 ABCD 的射影 O 在∠BAD 的平分线上; (Ⅱ)求这个平行六面体的体积.

  1. 自点 A(-3,3)发出的光线L 射到x 轴上,被x 轴反射,其反射光线所

在直线与圆 x2+y2-4x-4y+7=0 相切,求光线 L 所在直线的方程.

  1. 已知 a>0,a≠1,试求使方程 loga(x-ak)=loga2(x2-a2 有解的k

    的取值范围.

  2. 是否存在常数 a,b,c 使得等式

1·22 + 2· 32 + + n(n + 1)2 = n(n + 1) (an2 + bn + c)

12

对一切自然数 n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1. 设f(x)是定义在区间(-∞,+∞)上以2 为周期的函数,对k∈Z,用Ik

    表示区间(2k-1,2k+1],已知当 x∈I0 时 f(x)=x2.

(Ⅰ)求 f(x)在 Ik 上的解析表达式;

(Ⅱ)对自然数 k,求集合 Mk={a│使方程 f(x)=ax 在 Ik 上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

1989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一、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1)A

(2)D

(3)C

(4)A

(5)B

(6)C

(7)D

(8)B

(9)C

(10)D

(11)A

(12)C

二、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只需要写出结果.

 7x π 

(13)x x = 2kx + 12 ,或x = (2k + 1)π + 12 ,k ∈Z

 

(14){x x < −1,或x > 4}

(15)(-1,1)

(16)-2

(17)必要,必要

(18) 3 3

2

注:第(13)题答案也可写成x x = kπ + (−1)k π + π ,k ∈Z.

三、解答题.

4 3 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的能力.

证法一:

tg 3x − tg x =

2 2

sin 3x

2

cos 3x

2

sin x

− 2

cos x

2

sin 3x cos x − cos 3x sin x

= 2 2 2 2

cos 3x cos x

2 2

sin( 3x − x )

= 2 2

cos 3x cos x

2 2

= sinx cos 3x cos x

2 2

证法二:

2 sin x

= 2 sinx cosx + cos 2x

= sinx

cos x + cos2x

cos 3x cos x

2 2

sin( 3x − x )

= 2 2 cos 3x cos x

2 2

sin 3x cos x − cos 3x sin x

= 2 2 2 2

cos 3x cos x

2 2

sin 3x sin x

= 2 2

cos 3x

2

cos x

2

= tg 3x − tg x

2 2

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三垂线定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 - 图262

(Ⅰ)证明:

如图,连结 A1O,则A1O⊥底面ABCD.作 OM⊥AB 交AB 于 M,作ON⊥AD 交AD 于 N,连结 A1M,A1N.

由三垂线定理得A1M⊥AB,A1N⊥AD.

∵ ∠A1AM=∠A1AN,

∴ Rt△A1NA≌Rt△A1MA.

∴ A1M=A1N.

∴ OM=ON.

∴ 点 O 在∠BAD 的平分线上. (Ⅱ)解:

∵ AM = AA cos π = 3· 1 = 3 ,

1 3 2 2

∴ AO = AM csc π = 3 2.

4 2

又在Rt△AOA 中,A O2 = AA2 − AO2 = 9 − 9 = 9 ,

∴ A1O =

1 1 1 2 2

3 2.

2

∴ 平行六面体的体积

V = 5·4· 3

2

2 = 30 2.

 - 图263本题主要考查:直线和圆的方程以及灵活应用有关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解法一:

已知圆的标准方程是

(x-2)2+(y-2)2=1,

它关于 x 轴的对称圆的方程是(x-2)2+(y+2)2=1.

设光线 L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y-3=k(x+3)(其中斜率 k 待定).

由题设知对称圆的圆心 C’(2,-2)到这条直线的距离等于 1,即

d = = 1.

整理得

12k2+25k+12=0,

解得 k = − 3 ,或k = − 4 .

4 3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是

y − 3 = − 3 (x + 3),或y − 3 = − 4 (x + 3),

4 3

即 3x+4y-3=0,或 4x+3y+3=0.

解法二:

已知圆的标准方程是

(x-2)2+(y-2)2=1.

设光线 L 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y-3=k(x+3)(其中斜率 k 待定). 由题意知 k≠0,于是 L 的反射点的坐标是

(− 3(1 + k ) ,0).

k

因为光线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反射光线 L'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y = − 

3(1 + k) 

kx + ,

 k 

即 y+kx+3(1+k)=0.

这条直线应与已知圆相切,故圆心 C 到它的距离等于 1,

5k + 5

即 d =

  = 1. 1 + k2

以下同解法一.

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以及解不等式的能力. 解:

由对数函数的性质可知,原方程的解 x 应满足

(x − ak)2 = x2 − a2, ①

x − ak > 0, ②

x2 − a2 > 0. ③

当①,②同时成立时,③显然成立,因此只需解

(x − ak)2 = x2 − a2, ①

x − ak > 0. ②

由①得 2kx=a(2+k2). ④

当 k=0 时,由 a>0 知④无解,因而原方程无解.

a(1 + k 2)

当k ≠ 0时,④的解是x = ⑤

2k

把⑤代入②,得

1 + k 2

2k

> k.

当 k<0 时得 k2>1,即-∞<k<-1. 当 k>0 时得 k2<1,即 0<k<1.

综合得,当 k 在集合(-∞,-1)∪(0,1)内取值时,原方程有解.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的 能力.

解法一:

假设存在 a,b,c 使题设的等式成立,这时,

令 n = 1 得

令 n = 2 得

4 = 1 (a + b + c),

6

22 = 1 (4a + 2b + c),

2

令 n=3 得 70=9a+3b+c, 经整理得

a + b + c = 24,

4a + 2b + c = 44,

9a + 3b + c = 70.

解得

a=3,b=11,c=10.

于是,对 n=1,2,3 下面等式成立:

1·22 + 2· 32 + + n(n + 1)2 =

记 Sn=1·22+2·32+⋯+n(n+1)2.

设 n=k 时上式成立,即

n(n + 1) (3n2 + 11n + 10). 12

S = k(k + 1) (3k 2 + 11k + 10),

k 12

那么

Sk+1=Sk+(k+1)(k+2)2

= k(k + 1) (3k2 + 11k + 10) + (k + 1)(k + 2)2

12

= k(k + 1) (k + 2)(3k + 5) + (k + 1)(k + 2)2

12

= (k + 1)(k + 2) (3k 2 + 5k + 12k + 24) 12

= (k + 1)(k + 2) [3(k + 1)2 + 11(k + 1) + 10]. 12

也就是说,等式对 n=k+1 也成立.

综上所述,当 a=3,b=11,c=10 时,题设的等式对一切自然数 n 成立.

解法二:

因为 n(n+1)2=n3+2n2+n,所以Sn=1·22+2·32+⋯+n(n+1)2

=(13+2·12+1)+(23+2·22+2)+⋯+(n3+2n2+n)

=(13+23+⋯+n3)+2(12+22+⋯+n2)+(1+2+⋯+n).

由于下列等式对一切自然数 n 成立:

n2 (n + 1)2

13 + 23 + + n3 = ,

4

12 + 22 + + n2 =

n(n + 1)(2n + 1) ,

6

1 + 2 + + n = n(n + 1) ,

2

由此可知

S = n(n + 1) (3n2 + 11n + 10).

n 12

综上所述,当 a=3,b=11,c=10 时, 题设的等式对一切自然数 n 成立.

本题主要考查:周期函数的概念,解不等式的能力.

(Ⅰ)**解:**∵ f(x)是以 2 为周期的函数,

∴ 当 k∈Z 时,2k 是 f(x)的周期. 又∵ 当 x∈Ik 时,(x-2k)∈I0,

∴ f(x)=f(x-2k)=(x-2k)2.

即对 k∈Z,当 x∈Ik 时,f(x)=(x-2k)2.

(Ⅱ)**解:**当 k∈N 且 x∈Ik 时,利用(Ⅰ)的结论可得方程(x-2k)2=ax, 整理得 x2-(4k+a)x+4k2=0.

它的判别式是

△=(4k+a)2-16k2=a(a+8k).

上述方程在区间 Ik 上恰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的充要条件是 a 满足

a(a + 8k) > 0,

2k − 1 <

1 [4k + a −

2

a(a + 8k) ],

2k + 1≥ 1 [4k + a +

a(a + 8k)].

 2

化简得

a(a + 8k) > 0, ①

 < 2 + a, ②

 a(a + 8k)≤2 − a. ③

由①知 a>0,或 a<-8k. 当 a>0 时:

因2 + a > 2 − a,故从②,③可得

a(a + 8k)≤(2 − a)2

2 − a > 0.

a(a + 8k )≤2 − a,即

(2k + 1)a≤1, 即a < 2.

即 0 < a≤

1

2k + 1 .

当 a<-8k 时:

2 + a < 2 − 8k < 0,易知

< 2 + a无解.

综上所述,a应满足

故所求集合

0 < a≤

1

2k + 1 .

M = a 0 < a≤ 1 .

k  2k + 1

1989 年试题(文史类)

一、选择题:每一个小题都给出代号为 A、B、C、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如果I = {a, b, c,d, e}, M = {a,c, d}, N = {b,d,e}, 其中I是全集, 那么M Ι N等于

  1. φ (B){d}

(C){a,c} (D){b,e}

【 】

  1. 与函数y=x 有相同图象的一个函数是

    1. y =

    2. y = x

x

  1. y = a loga x , 其中a > 0,a≠1

  2. y = log a x , 其中a > 0,a≠1

【 】

  1. 如果圆锥的底面半径为(A)2 3π(B)2 2π (C)4 3π(D)4 2π

2,高为2,那么它的侧面积是

【 】

(4)已知{an}是等比数列,如果a1+a2=12,a2+a3=-6,且Sn=a1+a2+⋯+an,

那么limS 的值等于

n→∞

(A)8 (B)16

(C)32 (D)48

【 】

(5)如果(1- 2x) 7 = a + a x + a x2 + + a x7 , 那么a + a + + a

的值等于

(A)-2 (B)-1 (C)0 (D)2

【 】

  1. 如果│cosθ│ = 1 , 5π < θ < 3π, 那么sin θ 的值等于

(A) − 10 5

5 2 2

  1. 10 5

15 (D) 15

5 5

【 】

  1. 与直线 2x+3y-6=0 关于点(1,-1)对称的直线是(A)3x-2y+2=0 (B)2x+3y+7=0

(C)3x-2y-12=0 (D)2x+3y+8=0

【 】

  1. 已知球的两个平行截面的面积分别为 5π和 8π,它们位于球心的同一侧且

相距为 1,那么这个球的半径是

(A)4 (B)3

(C)2 (D)5

【 】

  1. 由数字 1,2,3,4,5 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其中偶数共有(A)60 个 (B)48

(C)36 个 (D)24 个

【 】

2

  1. 如果双曲线 x y 1上的一点P到它的右焦点的距离是8,那么

64 36

P到它的右准线的距离是

(A)10 (B) 32 7

7

(C)2

  1. 32

5

【 】

  1. 如果│x│≤ π , 那么函数f(x) = cos2 x +

    sinx的最小值是

4

(A) 2 − 1 2

(B) − 1 + 2

2

(C) − 1 (D) 1 − 2

2

【 】

(12)已知f(x)=8+2x-x2,如果g(x)=f(2-x2),那么g(x) (A)在区间(-2,0)上是增函数

  1. 在区间(0,2)上是增函数

  2. 在区间(-1,0)上是减函数

  3. 在区间(0,1)上是减函数

【 】

二、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

  1. 给定三点A(1,0),B(-1,0),C(1,2),那么通过点 A 并且与直线 BC 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2. 不等式│x2-3x│>4 的解集是 .

e x − 1

(15)函数y = e x + 1 的反函数的定义域是 .

  1. 已知A 和B 是两个命题,如果A 是B 的充分条件,那么B 是A 的

条件; A是B 的 条件.

  1. 已知0 < a < 1,0 < b < 1, 如果alog b (x-3)

    < 1, 那么x的取值范围是 .

  2. 如图,P 是二面角α-AB-β棱AB 上的一点,分别在α,β上引射线PM,PN,如果

∠BPM=∠BPN=45°,∠MPN=60°,那么二面角α-AB-β的大小是 .

 - 图264

三、解答题.

(19)设复数z = (1 −

3i)5 , 求z的模和辐角的主值.

  1. 证明tg 3x − tg x = 2sinx .

2 2 cosx + cos2x

  1. 如图,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 中,已知:

AB = 5,AD = 4,AA = 3, AB⊥AD, ∠A AB = ∠A AD = π .

1 1 1 3

 - 图265(i)求证:顶点A1 在底面ABCD 的射影O 在∠BAD 的平分线上; (ii)求这个平行六面体的体积.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22-2·32)+(3·42-4·52)+⋯+[(2n-1)(2n)2-2n(2n+1)2]=-n(n+1)(4n+3).

  1. 已知a > 0,a≠1, 试求使方程log (x − ak) = log(x2 −a 2 )

    有解的k的取值范

围.

x2

  1. 给定椭圆: b2

y2

+ a2

= 1 (a > b > 0), 求与这个椭圆有公共焦点的双曲线,

 - 图266使得以它们的交点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最大,并求相应的四边形的顶点坐标.

1989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一、本题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

(1)A

(2)D

(3)A

(4)B

(5)A

(6)C

(7)D

(8)B

(9)B

(10)D

(11)D

(12)C

二、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只需要写出结果.

(13)x+y-1=0

(14){x│x<-1,或x>4}

(15)(-1,1)

(16)必要,必要

(17)(3,4)

(18)90°

三、解答题.

  1. 本题主要考查:复数的模与辐角主值的概念以及复数的运算能力.

解: ∵(1− 3i)5 = 25( 1 −

2

3 i) 5

2

= 32(cos 5 π + isin 5 π)5

3 3

= 32(cos 25 π + isin 25 π)

3 3

= 32(cos π + isin π ).

3 3

∴复数z的模为32, 辐角的主值为 π .

3

  1.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的能力.

证法一: tg 3x −

sin 3x

x 2

sin x

− 2

tg =

2 2

cos 3x

2

cos x

2

sin 3x cos x − cos 3x sin x

= 2 2 2 2

cos 3x cos x

2 2

sin( 3x − 1 x)

= 2 2

cos 3x cos x

2 2

= sinx

cos 3x cos x

2 2

= 2sinx

证法二: 2sinx cosx + cos2x

cosx + cos2x

= sinx

cos 3x cos x

2 2

sin( 3x − x )

= 2 2

cos 3x cos x

2 2

sin 3x cos x − cos 3x sin x

= 2 2 2 2

cos 3x cos x

2 2

sin 3x sin x

= 2 2

cos 3x

2

= tg 3x −

cos x

2

x

tg .

2 2

  1. 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关系,三垂线定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1. **证明:**如图,连结A1O,则A1O⊥底面ABCD.作OM⊥AB 交AB 于M,作ON⊥AD 交AD 于N,连结A1M,A1N.由三垂线定理得

A1M⊥AB,A1N⊥AD.

∵∠A1AM=∠A1AN,

∴Rt△A1NA≌Rt△A1MA.

∴A1M=A1N.

∴OM=ON.

∴点O 在∠BAD 的平分线上.

(ii)解: ∵AM = A Acos π = 3· 1 3

1 3 2 = 2 ,

∴AO = AMcsc π = 3 2.

4 2

又在Rt△AOA 中 A O 2 = A A 2 − AO 2 = 9 − 9 9

1 1 1 2 = 2 ,

∴A O = 3 2.

1 2

∴平行六面体的体积

V = 5·4· 3 2 = 30 2.

2

 - 图267

  1.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数学归纳法证题的能力.

**证明:**当n=1 时,左边=-14,右边=-1·2·7=-14,等式成立. 假设当n=k 时等式成立,即有

(1·22-2·32)+⋯⋯+[(2k-1)(2k)2-2k(2k+1)2]

=-k(k+1)(4k+3).

那么 当n=k+1 时,

(1·22-2·32)+⋯⋯+[(2k-1)(2k)2-2k(2k+1)2]+

[(2k+1)(2k+2)2-(2k+2)(2k+3)2]

=-k(k+1)(4k+3)-2(k+1)[4k2+12k+9-4k2-6k-2]

=-(k+1)[4k2+3k+2(6k+7)]

=-(k+1)(4k2+15k+14)

=-(k+1)(k+2)(4k+7)

=-(k+1)[(k+1)+1][4(k+1)+3].

这就是说,当n=k+1 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以上论证可知等式对任何n∈N 都成立.

  1. **本题主要考查:对数函数的性质以及解不等式的能力.

    解:**由对数函数的性质可知,原方程的解x 应满足

(x − ak) 2 = x 2 − a 2, ①

x − ak > 0, ②

x2 − a 2 > 0. ③

当①,②同时成立时,③显然成立,因此只需解

(x − ak) 2 = x 2 − a 2, ①

x − a > 0. ②

由①得 2kx=a(1+k2), ④ 当k=0 时,④无解,因而原方程无解.

a(1 + k 2 )

当k≠0时,④的解是x = 2k . ⑤

1 + k 2

把⑤代入②,得 2k > k.

当k < 0时,得k 2 > 1,即 − ∞ < k < −1. 当k > 0时,得k 2 < 1,即0 < k < 1.

综合得,当k 在集合(-∞,-1)∪(0,1)内取值时,原方程有解.

  1. 本题主要考查: 椭圆和双曲线的概念, 极值的求法以及综合解题的能

力.

**解:**设所求双曲线的方程是

x2

α 2

由题设知

  • y2

β2

= −1.

c2 = α 2 + β2 = a 2 − b2

由方程组

 x2

 b2

y = 1, a 2

2

 

 a 2

y2

c2 -a2

= -1.

解得交点的坐标满足

2 b2 a2

2 2 a 2

x = c2

,y = a (1 − c2 ), ba

即 x =

c , │y│ = a

由椭圆和双曲线关于坐标轴的对称性知,以它们的交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长方形, 其面积

S = 4│xy│ = 4ab· .

因为S与 a

c2

(1−

a )同时达到最大值,所以当( c2

a) 2 =

c

1 时,

2

S达到最大值2ab.

这时α2

= 1 c2 =

2

1 (a

2

2 − b2 ),β2

= 1 c2 =

2

1 (a

2

2 − b 2 ),

因此,满足题设的双曲线方程是

x 2

1 (a2 − b2 )

2

  • y2

1 (a 2 − b2 )

2

= −1.

相应的四边形顶点的坐标是

( 2 b, 2 a),(− 2 b, 2 a),(− 2 b, − 2 a) ,( 2 b, − 2 a)

2 2 2 2 2 2 2 2

1990 年试题

(理工农医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 方程2

log x 3

1

= 4 的解是

  1. x= 1

9

  1. x= 3

3

  1. x= 3 (D)x=9 【 】
  1. 把复数1+i对应的向量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复数是

2π , 所得到的向量对应的

3

(A) 1 − 3 + i

2 2

(B)

(C)

2 2

+ 1 − 3 i

2 2

(D) 1− 3 + i 【 】

2 2

  1. 如果轴截面为正方形的圆柱的侧面积是 S,那么圆柱的体积等于

    1. S S 2

(C)S S 4

(B)

(D)

(4)方程 sin2x=sinx 在区间(0,2π)内的解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 】(5)

 - 图268

已知上图是函数y = 2sin(ωx + ϕ)(│ϕ│ < π

2

) 的图象,那么

(A)ω = 10 ,ϕ = π

11 6

(B)ω = 10 ,ϕ = − π

11 6

(C)ω = 2,ϕ = π

6

(D)ω = 2,ϕ = − π 【 】

6

(6)函数y = +

cosx + +

cosx

ctgx 的值域是

ctgx

(A){-2,4}

(B){-2,0,4}

(C){-2,0,2,4}

(D){-4,-2,0,4}

(7)如果直线 y=ax+2 与直线 y=3x-b 关于直线 y=x 对称,那么

(A)a = 1

3

,b = 6 (B)a = 1 3

, b = -6

(C)a=3,b=-2 (D)a=3,b=6 【 】

(8)极坐标方程4ρsin2 θ

2

= 5表示的曲线是

(A)圆

(C)双曲线的一支

(B)椭圆

(D)抛物线

(9)设全集I = {(x,y) x,y ∈ R}, 集合M = {x,y)|

y − 3

x − 2

= 1},

N = {(x, y)|y ≠ x + 1}.那么M Υ N等于

(A) 1

2

(B){(2,3)}

(C)(2,3) (D){(x,y)│y=x+1} 【 】

  1. 如果实数x, y满足等式(x - 2) 2 + y2 = 3, 那么 y

x

的最大值是

  1. 1

2

(C) 3

  1. ) 3

3

(D) 【 】

2

  1. 如图,正三棱锥 S—AB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如果 E、F 分别为SC、AB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 EF 与 SA 所成的角等于

 - 图269

(A)90° (B)60° (C)45° (D)30° 【 】

  1. 已知 h>0.设命题甲为:两个实数 a,b

    满足│a-b│<2h;命题乙为:两个实数 a,b 满足│a-1│<h 且│b-1│<h.那么

    1.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1.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

  2.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 】(13)A,B,C,D,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 B 必须站在 A 的右边(A,B 可以不相邻),那么不同的排法共有

(A)24 种 (B)60 种 (C)90 种 (D)120 种 【 】

(14)以一个正方体的顶点为顶点的四面体共有

(A)70 个 (B)64 个 (C)58 个 (D)52 个

【 】(15)设函数 y=arctgx 的图象沿 x 轴正方向平移 2 个单位所得到的图象

为 C.又设图象 C'与 C 关于原点对称,那么 C'所对应的函数是

(A)y=-arctg(x-2)

(B)y=arctg(x-2)

(C)y=-arctg(x+2)

(D)y=arctg(x+2)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双曲线 y

x2

1的准线方程是

16 9

(17)(x-1)-(x-1)2+(x-1)3-(x-1)4+(x-1)5 的展开式中,x2 的系数等于 .

  1. 已知{a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如果 Sn 是{an}的前 n 项的和,

那么lim nan 等于

n→ ∞ Sn

  1. 函数 y=sinxcosx+sinx+cosx 的最大值是 . (20)如图,三棱柱 ABC-A1B1C1

    中,若 E、F 分别为 AB、AC

的中点,平面 EB1C1F 将三棱柱分成体积为 V1、V2 的两部分,那么 V1:V2

 - 图270= .

三、解答题.7
  1. 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并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 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 12.求这四个数.

  2. 已知 sinα + sinβ

1

= 4 , cos

α + cosβ = 1 , 求tg(α + β) 的值。

3

  1. 如图,在三棱锥 S—ABC 中,SA⊥底面 ABC,AB⊥BC.DE 垂直平分 SC, 且分别交 AC、SC 于 D、E.又 SA=AB,SB=BC.求以 BD 为棱,以 BDE 与 BDC 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 - 图271

  1. 设 a≥0,在复数集 C 中解方程 z2+2│z│=a.

  2. 设椭圆的中心是坐标原点, 长轴在x轴上,离心率e =

,已知点 3

P(0, )

2 2

到这个椭圆上的点的最远距离是 7. 求这个椭圆的方程, 并求椭圆上到点P

的距离等于 7的点的坐标。

1+ 2x +Λ +(n − 1)x + nxa

(26)f(x) = lg

n

n≥2.

,其中a是实数,n是任意自然数且

(Ⅰ)如果 f(x)当 x∈(-∞,1]时有意义,求 a 的取值范围;

(Ⅱ)如果 a∈(0,1],证明 2f(x)<f(2x)当 x≠0 时成立.

1990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6)y = ± 16

5

(19) 1 +

2

三、解答题.

(17) − 20

(20)7:5

(18)2

本小题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和运用方程(组)解决问 题的能力.

解法一:

设四个数依次为a − d,a, a + d,

(a + d) 2

. ①

a

依题意,有

(a − d) +

(a + d) 2

a

= 16,

a + (a + d) = 12.

由②式得 d=12-2a. ③

(12 − a)2

将③式代入①式得 [a − (12 − 2a)] +

a

整理得 a2-13a+36=0

= 16,

解得 a1=4,a2=9.

代入③式得 d1=4,d2=-6.

从而得所求四个数为 0,4,8,16 或 15,9,3,1.

解法二:设四个数依次为 x,y,12-y,16-x ①

x + (12 − y) = 2y,

依题意,有

y(16 − x) = (12 − y)2. ②

由①式得 x=3y-12. ③

将③式代入②式得 y(16-3y+12)=(12-y)2, 整理得 y2-13y+36=0.

解得 y1=4,y2=9.

代入③式得 x1=0,x2=15.

从而得所求四个数为 0,4,8,16 或 15,9,3,1.

本小题考查三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和运算能力.

解法一:由已知得

sinα + sinβ = 2 sinα + β cos α − β = 1 ,

2 2 4

cosα + cosβ = 2cos α + β cos α − β = 1 ,

2 2 3

两式相除得tg α + β = 3 .

2 4

所以

2tgα + β

2 × 3

tg(α + β) = 2 = 4 = 24 .

1 − tg2 α + β

2

3

1− ( )2

4

解法二:如图,不妨设 0≤α≤β<2π,且点 A 的坐标是(cosα, sinα),点 B 的坐标是(cosβ,sinβ),则点 A,B 在单位圆 x2+y2=1 上.

连结 AB, 若C是AB的中点, 由题设知点C的坐标是  1 , 1 .

 6 8

连结 OC,于是 OC⊥AB,若设点 D 的坐标是(1,0),再连结 OA,OB,则有

∠DOA = α,∠DOB = β,∠DOC = α + β − π..

3

1

α + β

从而tg = tg∠DOC =

2 1

6

2tg α + β

= 3 .

4

2 × 3

所以tg(α + β) = 2 = 4 = 24 .

1 − tg2 α + β

2

 3 2 7

1 −  4 

 - 图272

解法三:由题设得 4(sinα+sinβ)=3(cosα+cosβ).

将上式变形为

4 sin α − 3 cosα = 3 cosβ − 4 sin β ①

5 5 5 5

设 cosϕ =

4 ,sinϕ = 3 ②

5 5,

将②式代入①式,可得 sin(α-ϕ)=sin(ϕ-β). 于是 α-ϕ=(2k+1)π-(ϕ-β)(k∈Z),

或 α-ϕ=2kπ+(ϕ-β)(k∈Z).

若 α-ϕ=(2k+1)π-(ϕ-β)(k∈Z),则α=β+(2k+1)π(k∈Z). 于是 sinα=-sinβ,即 sinα+sinβ=0.

这与已知条件

sin α + sinβ = 1 矛盾.

4

由此可知 α-ϕ=2kπ+(ϕ-β)(k∈Z),

即 α+β=2ϕ+2kπ(k∈Z).

由②式得tgϕ = 3

4

所以

tg(α + β) = tg2ϕ =

2tgϕ 1 − tg2ϕ

2 × 3

= 4

 3 2

1−  4

= 24 .

7

本小题考查直线和平面, 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等基本知识,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解法一:由于 SB=BC,且E 是SC 的中点,因此BE 是等腰三角形SBC 的底

边 SC 的中线,所以 SC⊥BE.

又已知 SC⊥DE,BE∩DE=E,

∴SC⊥面 BDE,

∴SC⊥BD.

又 ∵SA⊥底面 ABC,BD 在底面 ABC 上,

∴SA⊥BD.

而 SC∩SA=S,∴BD⊥面 SAC.

∵DE=面 SAC∩面 BDE,DC=面 SAC∩面 BDC,

∴BD⊥DE,BD⊥DC.

∴∠EDC 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SA⊥底面 ABC,∴SA⊥AB,SA⊥AC. 设 SA=a,

则AB=a, BC=SB=

又因为 AB⊥BC,

2a.

所以AC= 3a.

在Rt△SAC中,tg∠ACS=

∴∠ACS=30°.

SA =

AC

又已知 DE⊥SC,所以∠EDC=60°,即所求的二面角等于 60°.

 - 图273

解法二:由于 SB=BC,且E 是SC 的中点,因此BE 是等腰三角形SBC 的底边 SC 的中线,所以 SC⊥BE.

又已知 SC⊥DE,BE∩DE=E∴SC⊥面 BDE,

∴SC⊥BD.

由于 SA⊥底面 ABC,且 A 是垂足,所以 AC 是 SC 在平面 ABC 上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 BD⊥AC;又因 E∈SC,AC 是 SC 在平面 ABC 上的射影, 所以 E 在平面 ABC 上的射影在 AC 上,由于 D∈AC,所以 DE 在平面 ABC 上的射影也在 AC 上,根据三垂线定理又得 BD⊥DE.

 - 图274 - 图275∵DE 面 BDE,DC 面 BDC,

∴∠EDC 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以下同解法一.

  1. 本小题考查复数与解方程等基本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解法一:设

    z=x+yi,代入原方程得

x2 − y2 + 2 + 2xyi = a

于是原方程等价于方程组

x2 − y2 + 2

2xy = 0.

= a, ①

由②式得y=0 或x=0.由此可见,若原方程有解,则其解或为实数,或为纯虚数.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情形 1.若 y=0,即求原方程的实数解 z=x.此时,①式化为

x2+2│x│=a. ③

(Ⅰ)令 x>0,方程③变为 x2+2x=a. ④

解方程④得x = -1± . .

由此可知:当 a=0 时,方程④无正根;

当a > 0时, 方程④有正根x = −1 +

(Ⅱ)令 x<0,方程③变为 x2-2x=a. ⑤

解方程⑤得x = 1± . .

由此可知:当 a=0 时,方程⑤无负根;

当 a>0 时,方程⑤有负根

x=1- .

(Ⅲ)令 x=0,方程③变为 0=a. 

由此可知:当 a=0 时,方程⑥有零解 x=0; 当 a>0 时,方程⑥无零解.

所以,原方程的实数解是:

当 a=0 时,z=0;

当a > 0时, z = ±(1 - 1 + a ) .

情形 2.若 x=0,由于 y=0 的情形前已讨论,现在只需考查 y≠0 的情形, 即求原方程的纯虚数解 z=yi(y≠0).此时,①式化为

-y2+2│y│=a. ⑦

(Ⅰ)令 y>0,方程⑦变为-y2+2y=a,即(y-1)2=1-a. ⑧ 由此可知:当 a>1 时,方程⑧无实根.

当 a≤1 时解方程⑧得

y=1± ,

从而, 当 a=0 时,方程⑧有正根 y=2;

当 0<a≤1 时,方程⑧有正根 y=1± .

(Ⅱ)令 y<0,方程⑦变为-y2-2y=a,即 (y+1)2=1-a. ⑨ 由此可知:当 a>1 时,方程⑨无实根.

当 a≤1 时解方程⑨得 y=-1± , 从而,当 a=0 时,方程⑨有负根 y=-2;

当 0<a≤1 时,方程⑨有负根 y=-1± 所以,原方程的纯虚数解是:

当 a=0 时,z=±2i;

当 0<a≤1 时, z=±(1+ 而当 a>1 时,原方程无纯虚数解.

解法二:设 z=x+yi 代入原方程得

)i,z=±(1-

)i.

x2 - y2 + 2

于是原方程等价于方程组

+ 2xyi = a,

x2 − y2 + 2

2xy = 0.

= a, ①

由②式得 y=0 或 x=0.由此可见,若原方程有解,则其解或为实数,或为纯虚数.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情形 1.若 y=0,即求原方程的实数解 z=x.此时,①式化为x2+2│x│=a.

即 | x |2+2│x│=a. ③ 解方程③得

│x│ = -1 + , 所以,原方程的实数解是

z=±(-1 +

1 + a ) .

情形 2.若 x=0,由于 y=0 的情形前已讨论,现在只需考查 y≠0 的情形,即求原方程的纯虚数解 z=yi(y≠0).此时,①式化为

-y2+2│y│=a.

即 -│y│+22│y│=a. ④ 当 a=0 时,因 y≠0,解方程④得│y│=2,

即当 a=0 时,原方程的纯虚数解是 z=±2i. 当 0<a≤1 时,解方程④得

│y│ = 1± , 即当 0<a≤1 时,原方程的纯虚数解是

z = ±(1 + )i, z = ±(1- )i. .

而当 a>1 时,方程④无实根,所以这时原方程无纯虚数解.

解法三:因为 z2=-2│z│+a 是实数,所以若原方程有解,则其解或为实数,或为纯虚数,即 z=x 或 z=yi(y≠0).

情形 1.若 z=x.以下同解法一或解法二中的情形 1.

情形 2.若 z=yi(y≠0).以下同解法一或解法二中的情形 2.

解法四:设 z=r(cosθ+isinθ),其中 r≥0,0≤θ<2π.代入原方程得r2cos2θ+2r+ir2sin2θ=a.

于是原方程等价于方程组

r 2cos2θ+2r = a, ①

 2

 r sin2θ = 0. ②

由②式得r = 0或θ = kπ (k = 0,1,2,3).

2

情形 1.若 r=0.①式变成

0=a. ③

由此可知:当 a=0 时,r=0 是方程③的解. 当 a>0 时,方程③无解.

所以, 当 a=0 时,原方程有解 z=0; 当 a>0 时,原方程无零解.

情形2.若θ =

考查 r>0 的情形.

kπ (k = 0,1,2,3), 由于r = 0的情形前已讨论, 现在只需

2

(Ⅰ)当 k=0,2 时,对应的复数是 z=±r.因 cos2θ=1,故①式化为r2+2r=a. ④

解方程④可得r = -1± .

由此可知:当 a=0 时,方程④无正根;

当 a>0 时,方程④有正根 r = -1 +

所以,当 a>0 时,原方程有解 z = ±(

.

− 1) .

(Ⅱ)当 k=1,3 时,对应的复数是 z=±ri.因 cos2θ=-1,故①式化为

-r2+2r=a,即(r-1)2=1-a, ⑤ 由此可知:当 a>1 时,方程⑤无实根,从而无正根;

当a≤1时解方程⑤得r = 1± . 从而, 当 a=0 时,方程⑤有正根 r=2;

当0 < a≤1时,方程⑤有正根r = 1± .

所以, 当 a=0 时,原方程有解 z=±2i; 当 0<a≤1 时,原方程有解

z = ±(1 + z = ±(1 -

1 − a )i,

1 − a )i.

当 a>1 时,原方程无纯虚数解.

本小题考查椭圆的性质, 距离公式,最大值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法一:**根据题设条件,可取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x = acosθ,

y = bsinθ.

其中 a>b>0 待定,0≤θ<2π.

由 e2 = c a 2

b

可得

a2 - b2

= a 2

= 1- (

a ) 2,

b

1

a = =

即 a = 2b.

= 2 ,

设椭圆上的点(x,y)到点 P 的距离为 d,则

d 2 = x 2 + (y - 3 )2

2

= a 2cos2 θ + (bsinθ - 3 ) 2

2

= a 2 - (a 2 - b 2 )sin2θ

  • 3bsinθ + 9

4

= 4b 2 - 3b 2 sin2θ - 3bsinθ + 9

4

= -3b2 (sinθ + 1 ) 2 + 4b 2 + 3.

2b

如果 1 2b

  • 1,即b <

1 , 则当sinθ = -1时d 2(从而d)有最

2

大值,由题设得

7 2 = (b + 3)2 ,

2

由此得

3 1 1

b =

因此必有

- 2 > 2 ,与b < 2 矛盾.

1 ≤1成立. 于是当sinθ = - 1 2b 2b

时d2 ( 从而d) 有最大值,由题设得

( 7 )2 = 4b2 + 3,

由此可得 b=1,a=2. 所求椭圆的参数方程是

x = 2cosθ,

y = sinθ.

由sinθ

= - 1

2

, cosθ = ± 可得,椭圆上的点(- 3,

2

- 1 ),

2

点 ( 3, - 1 )

2

到点P的距离都 7。

 - 图276.

**解法二:**设所求椭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是

x2

a 2

其中 a>b>0 待定.

  • y2

b2

= 1,

由 e2 = c a2

a 2 - b2

= a 2

= 1− b 2

a

b

可得 a = =

1

= 2 , ,

即 a= 2b.

设椭圆上的点(x,y)到点 P 的距离为 d,则

d 2 = x2 + (y − 3)2

2

y2 9

= a 2(1 −

) + y2 − 3y +

b2 4

= 4b2 − 3y2 − 3y + 9

4

= −3(y + 1) 2 + 4b2 + 3,

2

其中 -b≤y≤b.

如果b < 1 ,则当y = -b时d 2(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

2

由此得

( 7) 2 = ( b + 3) 2 ,

2

3 1 1

b = > , 与 < 矛盾。

2 2 2

因此必有b

1

≥ 成立

2

.于是当y = - 1 时d2(从而d)有最大值,由题设得

2

( 7) 2 = 4b2 + 3,

由此可得 b=1,a=2. 所求椭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是

x2

+ y2 = 1,

4

由y = − 1 及求得的椭圆方程可得,椭圆上的点(- 3, 2

- 1 ),

2

点 ( 3, - 1 )

2

到点P的距离都 7。

本题考查对数函数,指数函数, 数学归纳法, 不等式的知识以及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Ⅰ)**解:**f(x)当 x∈(-∞,1]时有意义的条件是1+2x+⋯(n-1)x+nxa>0 x∈(-∞,1],n≥2,

 1x

 2 x

 n − 1x 

即 a > − n

+  n

 k  x

+Λ +

n 

x ∈(−∞,1)] ①



因为 −  n

上都是增函数,

(k = 1,2,Λ , n − 1)在(−∞,1],

 1x

 2 x

 n − 1x 

所以 −  n

+  n

+Λ +

n  

在(-∞,1]上也是增函数,从而它在 x=1 时取得最大值

1 n(n - 1)

- ( 1

n

+ 2 + +

n

n - 1

) = -

n n

= - 1

2

(n -1).

因此, ①式等价于a > -

1 (n - 1).

2

也就是 a 的取值范围为

{a│

a > - 1

2

(n - 1)}.

(Ⅱ)**证法一:**2f(x)<f(2x) a∈(0,1],x≠0.即[1+2x+⋯+(n-1)x+nxa]2<n[1+22x+⋯+(n-1)2x+n2xa] a∈(0,1],x≠0.②

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②式.

  1. 先证明当 n=2 时②式成立. 假如 0<a<1,x≠0,则

(1+2xa)2=1+2·2xa+22xa2≤2(1+22x)<2(1+22xa).

假如 a=1,x≠0,因为 1≠2x,所以

(1 + 2x ) 2 = 1 + 2 ⋅ 2x + 22x < 2(1 + 22x )

因而当 n=2 时②式成立.

  1. 假如当 n=k(k≥2)时②式成立,即有

[1+2x+⋯+(k-1)x+kxa]2<k[1+22x+⋯+(k-1)2xa] a∈(0,1],x≠0, 那么,当 a∈(0,1],x≠0 时

[(1+2x+⋯+kx)+(k+1)xa]2

=(1+2x+⋯+kx)2+2(1+2x+⋯+kx)(k+1)xa+(k+1)2xa2

<k(1+22x+⋯+k2x)+2(1+2x+⋯+kx)(k+1)xa+(k+1)2xa2

=k(1+22x+⋯+k2x)+[2·1·(k+1)xa+2·2x(k+1)xa+⋯

+2kx(k+1)xa]+(k+1)2xa2<k(1+22x+⋯

+k2x)+{[1+(k+1)2xa2]+[22x+(k+1)2xa2]+⋯

x

+[k +(k+1) a ]}+(k+1) a ]

=(k+1)[1+22x+⋯+k2x+(k+1)2xa2]

≤(k+1)[1+22x+⋯+k2x+(k+1)2xa], 这就是说,当 n=k+1 时②式也成立.

根据(A),(B)可知,②式对任何 n≥2(n∈N)都成立.即有2f(x)<f(2x) a∈(0,1],x≠0.

证法二:只需证明 n≥2 时

[1 + 2x + + (n -1)x + nxa]2 < n[1 + 22x +Λ +(n -1)2x + n2xa] a∈(0,1], x≠0.)

因为

(a + a + + a2 ) 2

= (a 2 + a2 +

+ a 2 ) + 2(a a + a a + + a a )

1 2 n

1 2 1 3 n -1 n

≤(a2 + a 2 + + a 2 ) +[(a2 + a2 ) + + (a2 + a2 )] +[(a 2 + a 2 ) +

1 2 n 1 2 1 n 2 3

+ (a 2 + a2 )]+Λ +[(a 2

+ a 2

) + (a2 + a 2 )] + (a 2

+ a 2 )

2 n n -2

n-1

n-2 n

  1. n

= n(a 2 + a 2 +Λ +a 2 ).

1 2 n

于是(a + a + + a )2 ≤n(a2 + a2 + + a 2 ),

1 2 n 1 2 n

其中等号当且仅当 a1=a2=⋯=an 时成立.

利用上面结果知,当 a=1,x≠0 时,因 1≠2x,所以有[1+2x+⋯+(n-1)x+nx]2<n[1+22x+⋯+(n-1)2x+n2x].

当 0<a<1,x≠0 时,因 a2<a,所以有[1+2x+⋯+(n-1)x+nxa]2

≤n[1+22x+⋯+(n-1)2x+n2xa2]<n[1+22x+⋯+(n-1)2x+n2xa].即有 2f(x)<f(2x) a∈(0,1],x≠0.

1990 年试题

(文史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 方程2log3 x = 1 的解是

4

  1. x = 1

9

  1. x = 3

3

  1. x =

  2. x = 9

【 】

  1. cos275°+cos215°+cos75°cos15°的值等于

    1. 6 2

    2. 3

2

  1. 5

4

(D)1+ 3

4

【 】

  1. 如果轴截面为正方形的圆柱的侧面积是 S,那么圆柱的体积等于

    1. S S (B) S

2 2

  1. S S 4

    1. 把复数 1+i
  2. S

【 】

,所得到的向量对应

的复数是

对应的向量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3

  1. 1 −

2

(B) −1 +

2

(C) −1 +

3 + −1+

2

3 +

2

3 + 1−

  1. i.

i. 3 i.

2 2

(D) 1 − 3 + i.

2 2

【 】

y2 x2

  1. 双曲线
  • = 1的准线方程是16 9

(A)y = ± 16

7

(C)x = ± 16

5

(B)x = ± 16

7

(D)y = ± 16

5

【 】

  1. 已知上图是函数 y=2sin(ωx+ψ)(│ψ│< π

2

)的图象,那么

(A)ω = 10 ,ϕ = π

11 6

(C)ω = 2,ϕ = π

6

(B)ω = 10 ,ϕ = − π

11 6

(D)ω = 2,ϕ = − π

6

【 】

 - 图277

(7)设命题甲为:0<x<5;命题乙为:│x-2│<3.那么(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 】

  1. 函数y = +

cos x + +

cos x

ctgx 的值域是

ctgx

(A){-2,4} (B){-2,0,4}

(C){-2,0,2,4} (D){-4,-2,0,4}

【 】

  1. 如果直线 y=ax+2 与直线 y=3x-b 关于直线 y=x 对称,那么

(A)a = 1 ,b = 6

3

(B)a = 1 ,b = −6 3

(C)a=3,b=-2 (D)a=3,b=6

【 】

  1. 如果抛物线 y2=a(x+1)的准线方程是 x=-3,那么这条抛物线的焦点坐标是

(A)(3,0) (B)(2,0)

(C)(1,0) (D)(-1,0)

【 】

(11) 设全集I = {(x, y)│x, y∈R}, 集合M = {(x, y)│ y − 3 = 1}, N = {(x, y)│y≠x + 1}.

x − 2

那么MΙ N等于

(A)Ф (B){(2,3)}

(C)(2,3) (D){(x,y)│y=x+1}

【 】

(12)A,B,C,D,E 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B 必须相邻且B 在A 的右边, 那么不同的排法共有

(A)60 种 (B)48 种

(C)36 种 (D)24 种

【 】

(13)已知 f(x)=x5+ax3+bx-8,且 f(-2)=10,那么 f(2)等于(A)-26 (B)-18

(C)-10 (D)10

【 】

  1. 如图,正三棱锥 S-ABC 的侧棱与底面边长相等,如果 E、F 分别为SC、AB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 EF 与 SA 所成的角等于

(A)90°

(B)60°

(C)45°

(D)30°

 - 图278【 】

  1. 以一个正三棱柱的顶点为顶点的四面体共有(A)6 个 (B)12 个

(C)18 个 (D)30 个

【 】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 已知sin α = 3 ,α ∈( π ,π),那么sin α 的值等于 .

5 2 2

(17)(x-1)-(x-1)2+(x-1)3-(x-1)4+(x-1)5 的展开式中,x2 的系数等于 .

  1. 已知{an}是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如果 Sn 是{an}的前 n 项的和,

那么 lim

nan 等于 .

Sn

  1. 如图,三棱柱 ABC—A1B1C1 中,若 E、F 分别为 AB、AC 的中点,平面EB1C1F

    将三棱柱分成体积为 V1、V2 的两部分,那么 V1:V2= .

 - 图279

  1. 如果实数x,y满足等式(x − 2)2 + y2 = 3 y .

,那么 的最大值是

x

三、解答题.
  1. 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并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

    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数的和是 12,求这四个数.

  2. 已知 sin α + sinβ = 1 , cosα + cosβ = 1 ,求tg(α + β)的值.

4 3

  1.  - 图280如图,在三棱锥

    S-ABC 中,SA⊥底面ABC,AB⊥BC.DE 垂直平分SC,且分别交 AC、SC 于 D、E.又 SA=AB,SB=BC.求以 BD 为棱,以 BDE 与 BDC 为面的二面角的度数.

  2. 已知 a>0,a≠1,解不等式 loga(4+3x-x2)-loga(2x-1)>loga2. (25)设

    a≥0,在复数集 C 中解方程 z2+2│z│=a.

  1. 设椭圆的中心是坐标原点,长轴在x 轴上,离心率e= 3

2

,已知点

P(0, 3 )

2

到这个椭圆上的 点的最远距离是

P 的距离等于 7 的点的坐标.

.求这个椭圆的方程,并求椭圆上到点

1990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6) 3 10

10

三、解答题.

(17) − 20

(18)2

(19)7:5

(20)

本小题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和运用方程(组)解决问 题的能力.

(a + d)2

解法一:设四个数依次为a − d,a,a + d, .

a

依题意有

(a − d) +

(a + d)2

a

= 16, ①

a + (a + d) = 12. ②

由②式得 d=12-2a. ③

将③式代入①式得[a − (12 − 2a)] +

整理得 a2-13a+36=0.

解得 a1=4, a2=9. 代入③式得 d1=4, d2=-6.

(12 − a)2

a

= 16,

从而得所求四个数为 0,4,8,16 或 15,9,3,1. **解法二:**设四个数依次为 x,y,12-y,16-x. 依题意,有

x + (12 − y) = 2y, ①

y(16 − x) = (12 − y)2

由①式得 x=3y-12. ③ 将③式代入②式得 y(16-3y+12)=(12-y)2,

整理得 y2-13y+36=0.

解得 y1=4,y2=9.

代入③式得 x1=0,x2=15.

从而得所求四个数为 0,4,8,16 或 15,9,3,1.

本小题考查三角公式以及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和运算能力. 解法一:由已知得

sinα + sinβ = 2 sin α + β cos α − β = 1 ,

2 2 4

cosα + cosβ = 2 cosα + β cos α − β = 1 ,

两式相除得

tg α + β = 3 .

2 4

2 2 3

2tg α + β

2 × 3

所以 tg(α + β) = 2 = 4 = 24 .

1 − tg2 α + β

2

1 − ( )2 7

4

**解法二:**如图,不妨设 0≤α≤β<2π,且点A 的坐标是(cosα,sinα),点B 的坐标是(cosβ,sinβ),则点 A,B 在单位圆 x2+y2=1 上.连结 AB,若 C 是 AB 的中点,由题设知点 C

的坐标是( 1 , 1).

6 8

 - 图281

连结 OC,于是 OC⊥AB,若设点 D 的坐标是(1,0),再连结 OA,OB,则有

∠DOA = α,∠DOB = β,∠DOC = α + β − π.

2

1

从而 tg α + β = tg∠DOC = 8 = 3 .

2 1

6

2tg α + β

4

2 × 3

所以 tg(α + β) = 2 = 4 = 24 .

1 − tg2 α + β

2

1 − ( )2 7

4

**解法三:**由题设得 4(sinα+sinβ)=3(cosα+cosβ).

将上式变形为

4 sinα − 3 cosα = 3 cosβ − 4 sinβ. ①

5 5 5 5

设 cosϕ = 4 , sinϕ = 3 , ②

5 5

将②式代入①式,可得 sin(α-ϕ)=sin(ϕ-β). 于是 α-ϕ=(2k+1)π-(ϕ-β)(k∈Z),

或 α-ϕ=2kπ+(ϕ-β)(k∈Z).

若 α-ϕ=(2k+1)π-(ϕ-β)(k∈Z),则α=β+(2k+1)π(k∈Z). 于是 sinα=-sinβ,即 sinα+sinβ=0.

这与已知条件

sinα + sinβ = 1 矛盾。

4

由此可知 α-ϕ=2kπ+(ϕ-β)(k∈Z).

即 α+β=2ϕ+2kπ(k∈Z).

由②式得

tgϕ = 3 .

4

2 × 3

所以 tg(α + β) = tg2ϕ =

2tgϕ

1− tg2ϕ

= 4

1 − ( )2

4

= 24 .

7

本小题考查直线和平面, 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二面角等基本知识,以及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 - 图282

**解法一:**由于 SB=BC,且 E 是 SC 的中点,因此 BE 是等腰三角形 SBC 的底边 SC 的中线,所以 SC⊥BE.

又已知 SC⊥DE,BE∩DE=E,

∴ SC⊥面 BDE,

∴ SC⊥BD.

又 ∵SA⊥底面 ABC,BD 在底面 ABC 上,∴SA⊥BD.

而 SC∩SA=S,∴BD⊥面 SAC.

∵ DE=面 SAC∩面 BDE,DC=面 SAC∩面 BDC,

∴ BD⊥DE,BD⊥DC.

∴ ∠EDC 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 SA⊥底面 ABC,∴SA⊥AB,SA⊥AC. 设SA = a.则AB = a,BC=SB = 2a. 又因为AB⊥BC,所以AC = 3a.

在Rt△SAC中,tg∠ACS = SA =

AC

,∴∠ACS = 30° .

又已知 DE⊥SC,所以∠EDC=60°,即所求的二面角等于 60°.

**解法二:**由于 SB=BC,且 E 是 SC 的中点,因此 BE 是等腰三角形 SBC 的底边 SC 的中线,所以 SC⊥BE.

又 已 知 SC⊥DE,BE∩DE=E.

∴ SC⊥ 面 BDE,

∴ SC⊥BD.

由于 SA⊥底面 ABC,且 A 是垂足,所以 AC 是 SC 在平面 ABC 上的射影.由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得 BD⊥AC;又因 E∈SC,AC 是 SC 在平面 ABC 上的射影, 所以 E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在AC 上,由于D∈AC,所以 DE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在 AC 上,根据三垂线定理又得 BD⊥DE.

∵DE⊂面 BDE,DC⊂面 BDC,

∴∠EDC 是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以下同解法一.

  1. **本小题考查对数,不等式的基本知识及运算能力. 解:**原不等式可化为

loga(4+3x-x2)>loga2(2x-1). ① 当 0<a<1 时,①式等价于

4 + 3x − x2 > 0,

2(2x − 1) > 0,

4 + 3x − x2 < 2(2x − 1).

4 + 3x − x2 > 0,

⇔ 4 + 3x − x2 < 2(2x − 1).

⇔ (4 − x)(1 + x) > 0,

⇔ −1 < x < 4,

⇔ 2 < x < 4.

即当 0<a<1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2<x<4}. 当 a>1 时,①式等价于

4 + 3x − x2 > 0,

2(2x − 1) > 0,

4 + 3x − x2 > 2(2x − 1).

x > 1 ,

−3 < x < 2.

⇔ 1 < x < 2. 2

即当a > 1时,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

< x < 2}.

综合以上讨论知,当 0<a<1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 │ 2<x<4},当 a>1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 │ 1 <x<2}.

2

  1. **本小题考查复数与解方程等基本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解法一:**设

    z=x+yi,代入原方程得

x2 − y2 + 2 + 2xyi = a,

于是原方程等价于方程组

x2 − y2 + 2

= a, ①

2xy = 0. ②

由②式得 y=0 或 x=0.由此可见,若原方程有解,则其解或为实数或为纯虚数.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情形 1. 若 y=0,即求原方程的实数解 z=x.此时,①式化为x2+2│x│=a. ③

(Ⅰ)令 x>0,方程③变为 x2+2x=a. ④

解方程④得

x = −1 ±

1 + a.

由此可知:当 a=0 时,方程④无正根;

当a > 0时,方程④有正根

x = −1 +

1 + a.

(Ⅱ)令 x<0,方程③变为 x2-2x=a. ⑤

解方程⑤得

x = 1 ±

1 + a.

由此可知:当 a=0 时,方程⑤无负根;

当a > 0时,方程⑤有负根

x = 1 −

1 + a.

(Ⅲ)令 x=0,方程③变为 0=a. ⑥ 由此可知:当 a=0 时,方程⑥有零解 x=0;

当 a>0 时,方程⑥无零解. 所以,原方程的实数解是:

当 a=0 时,z=0;

当a > 0时,z = ±(1 − 1 + a ).

情形 2. 若x=0,由于y=0 的情形前已讨论,现在只需考查y≠0 的情形, 即求原方程的纯虚数解 z=yi(y≠0).此时,①式化为

-y2+2│y│=a. ⑦

(Ⅰ)令 y>0,方程⑦变为-y2+2y=a,即(y-1)2=1-a. ⑧

由此可知:当 a>1 时,方程⑧无实根.

当a≤1时,解方程⑧得

y = 1 ±

1 − a,

从而, 当 a=0 时,方程⑧有正根 y=2;

当0 < a≤1时,方程⑧有正根

y = 1 ±

1 − a.

(Ⅱ)令 y<0,方程⑦变为-y2-2y=a,即(y+1)2=1-a. ⑨ 由此可知:当 a>1 时,方程⑨无实根.

当a≤1时解方程⑨得

y = −1 ±

1− a,

从而, 当 a=0 时,方程⑨有负根 y=-2;

当0 < a≤1时,方程⑨有负根

所以,原方程的纯虚数解是:

当 a=0 时,z=±2i;

y = −1 ±

1− a.

当0 < a≤1时,z = ±(1 + 而当 a>1 时,原方程无纯虚数解. **解法二:**设 z=x+yi,代入原方程得

1 − a )i,z = ±(1 −

1 − a )i.

x2 − y2 + 2

于是原方程等价于方程组

x2 − y2 + 2

+ 2xyi = a,

= a, ①

2xy = 0. ②

由②式得y=0 或x=0.由此可见,若原方程有解,则其解或为实数,或为纯虚数.下面分别加以讨论.

情形 1. 若 y=0,即求原方程的实数解 z=x.此时,①式化为x2+2│x│=a.

即 x 2 + 2│x│ = a. ③

解方程③得

x = −1 +

1 + a,

所以,原方程的实数解是z = ±(−1 + 1 + a ).

情形 2. 若 x=0,由于 y=0 的情形前已讨论,现在只需考查 y≠0 的情形,即求原方程的纯虚数解 z=yi(y≠0).此时,①式化为

-y2+2│y│=a.

即 − y 2 + 2 y = a. ④

当 a=0 时,因 y≠0,解方程④得│y│=2, 即当 a=0 时,原方程的纯虚数解是 z=±2i.

当0 < a≤1时,解方程④得 y

= 1 ±

1 − a.

即当 0<a≤1 时,原方程的纯虚数解是

z = ±(1 +

1 − a )i,z = ±(1 −

1 − a )i.

当 a>1 时,方程④无实根,所以这时原方程无纯虚数解.

**解法三:**因为 z2=-2│z│+a 是实数,所以若原方程有解,则其解或为实数,或为纯虚数,即 z=x 或 z=yi(y≠0).

情形 1. 若 z=x.以下同解法一或解法二中的情形 1.

情形 2. 若 z=yi(y≠0).以下同解法一或解法二中的情形 2.

**解法四:**设 z=r(cosθ+isinθ),其中 r≥0,0≤θ<2π.代入原方程得

r2cos2θ+2r+ir2sin2θ=a. 于是原方程等价于方程组

r2 cos2θ + 2r = a, ①

r2 sin 2θ = 0. ②

由②式得r = 0或θ = kπ (k = 0,1,2,3). 2

情形 1. 若 r=0.①式变成

0=a. ③

由此可知:当 a=0 时,r=0 是方程③的解. 当 a>0 时,方程③无解.

所以, 当 a=0 时,原方程有解 z=0; 当 a>0 时,原方程无零解.

情形 2. 若θ= 2 (k=0,1,2,3),由于 r=0 的情形前已讨论,现在只需

考查r>0 的情形.

(Ⅰ)当 k=0,2 时,对应的复数是 z=±r.因 cos2θ=1,故①式化为r2+2r=a. ④

解方程④可得r = −1± 1 + a.

由此可知:当 a=0 时,方程④无正根;

当a > 0时,方程④有正根r = −1 +

所以, 当a > 0时,原方程有解z = ±(

1 + a.

− 1).

(Ⅱ)当 k=1,3 时,对应的复数是 z=±ri.因 cos2θ=-1,故①式化为

-r2+2r=a,即(r-1)2=1-a, ⑤ 由此可知:当 a>1 时,方程⑤无实根,从而无正根;

当a≤1时解方程⑤得

r = 1 ±

1 − a.

从而, 当 a=0 时,方程⑤有正根 r=2;

当0 < a≤1时,方程⑤有正根

所以, 当 a=o 时,原方程有解 z=±2i; 当 0<a≤1 时,原方程有解

r = 1 ±

1− a.

z = ±(1 +

1 − a )i,z = ±(1 −

1 − a )i.

当 a>1 时,原方程无纯虚数解.

本小题考查椭圆的性质, 距离公式,最大值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设所求椭圆的直角坐标方程是

 - 图283

1991 年试题

(湖南、云南、海南三省用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sin15°cos30°sin75°的值等于

    1. 3 4

    2. 8

    3. 1

8

  1. 1

4

  1. 一个等差数列的第 5 项等于 10,前 3 项的和等于 3,那么

    1. 它的首项是−2,公差是 3 (B)它的首项是 2,公差是−3 (C)它的首项是−3,公差是 2 (D)它的首项是 3,公差是−2
  2. 设正六棱锥的底面边长为1, 侧棱长为 5, 那么它的体积为

(A)6

(B)2

(C)

(D)2

x = 2t + 1,

  1. 在直角坐标系xOy中, 参数方程 y = 2t 2 - 1 (其中t是参数) 表示的曲

    1. 双曲线 (B)抛物线 (C)直线 (D)圆
  2. 设全集 I 为自然数集N,E={2n│n∈N},F={4n│n∈N},那么集合N 可以表示成

    1. E∩F (B)E∪F (C)E∪F (D)E∩F
  3. 已知 Z1,Z2 是两个给定的复数,且 Z1≠Z2,它们在复平面上分别对应于点 Z1

    和点 Z2.如果 z 满足方程│z−z1│−│z−z2│=0,那么 z 对应的点 Z 的集合是

    1. 双曲线 (B)线段 Z1Z2 的垂直平分线

(C)分别过 Z1,Z2 的两条相交直线 (D)椭圆

  1. 设5π < θ < 6π, cos θ = a, 那么 sin θ 等于

1 + a

2

2

1 − a

2

4

(8) 函数y = sinx, x∈[ π] 的反函数为

2 2

(A)y = arcsinx, x∈[-1,1] (B)y = -arcsinx, x∈[-1,1]

(C)y = π + arcsinx, x∈[-1,1] (D)y = π - arcsinx, x∈[-1,1]

(9)复数z = -3(sin 4 π - icos 4 π) 的辐角的主值是

  1. 4 π

3

3 3

  1. 5 π

3

  1. 11 π

6

  1. π

6

(10) 满足sin(x - π) 1 x的集合是

4 ≥ 2 的

(A){x│2kπ + 5

12

π≤x≤2kπ + 13 π, k∈Z}

12

(B){x│2kπ − π ≤x≤2kπ + 7

π, k∈Z}

12 12

(C){x│2kπ + π ≤x≤2kπ + 5 π, k∈Z}

6 6

(D){x│2kπ≤x≤2kπ + π , k∈Z}∪{x│2kπ + 5 π≤x≤(2k + 1) π,

6 6

k∈Z}

(11)点(4,0)关于直线 5x+4y+21=0 的对称点是

(A)(−6,8) (B)(−8,−6) (C)(6,8) (D)(−6,−8)

  1. 极坐标方程 4sin2θ=3 表示的曲线是

    1. 二条射线 (B)二条相交直线 (C)圆 (D)抛物线(13)由数字 0,1,2,3,4,5 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六位数,其中个位数字

小于十位数字的共有

(A)210 个 (B)300 个 (C)464 个 (D)600 个

  1. 如果下图是周期为 2π的三角函数y=f(x)的图象,那么f(x)可以写

(A)sin(1+x) (B)sin(-1-x)

(C)sin(x-1)

 - 图284(D)sin(1-x)

  1. 设命题甲为 lgx2=0;命题乙为

    x=1.那么(A)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B)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乙的充分条件(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16)( -

) 6 展开式的常数项为

(A)−160 (B)−40 (C)40 (D)160

  1. 体积相等的正方体、球、等边圆柱(即底面直径与母线相等的圆柱) 的全面积分别为 S1,S2,S3,那么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A)S1<S2<S3 (B)S1<S3<S2

(C)S2<S3<S1 (D)S2<S1<S3

  1. 曲线 2y2+3x+3=0 与曲线 x2+y2-4x-5=0 的公共点的个数是

(A)4 (B)3 (C)2 (D)1

第Ⅱ卷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9)椭圆 9x2+16y2=144 的离心率为 .

i

(20)设复数z1 = 2 - i, z2 = 1- 3i, 则复数

1

+ z2

5

的虚部等于 .

  1. 已知圆台的上、下底面半径分别为 r、2r,侧面积等于上、下底面积之和,则圆台的高为 .

4n·2 n + 1

  1. lim

n→∞

= .

n·3n - 1

  1. 在体积为 V 的斜三棱柱 ABC-A'B'C'中,已知 S 是侧棱 CC'上的一点,过点 S,A,B 的截面截得的三棱锥的体积为 V1,那么过点 S,A',B'的截面截得的三棱锥的体积为 .

  2. 设函数 f(x) = x 2 + x + 1 的定义域是[n, n +

    1](n是自然数), 那么在f(x)

2

的值域中共有 个整数.

三、解答题.
  1. 已知α, β为锐角, cosα =
  1. , tg(

5

α − β) = - 1

3

.求cosβ的值.

  1. 解不等式 5 - 4x - x2 ≥x.

  2. 如图, 已知:在直三棱柱ABC - A 1 B1C1 中∠ACB = 90°,∠BAC = 30°,

BC = 1

AA 1 = 6, M是CC1 的中点. 求证AB1⊥A 1M.

  1. 设{an}是等差数列,a1=1,Sn 是它的前n 项和;{bn}是等比数列,其公比的

绝对值小于1,Tn 是它的前n项和.如果a 3 = b2 ,S5 = 2T2 - 6, lim Tn = 9, 求

n→∞

{an},{bn}的通项公式.

  1. 已知双曲线C的实半轴长与虚半轴长的乘积为

3, C的两个焦点

分别为F , F . 直线l过F 且与直线F F 的夹角为ψ, tgψ = 21

, l与线段F F

1 2 2 1 2

2 1 2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是 P,线段 PF2 与双曲线 C 的交点为 Q,且│PQ│:

│QF2│=2:1.求双曲线 C 的方程.

2 x - 1

(30)已知函数f(x) = 2 x + 1 . .

(Ⅰ)证明:f(x)在(-∞,+∞)上是增函数;

(Ⅱ)证明: 对于任意不小于3的自然数n, 都有 f(n) > n .

n + 1

1991 年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B

(2)A

(3)C

(4)B

(5)C

(6)B

(7)D

(8)D

(9)C

(10)A

(11)D

(12)B

(13)B

(14)D

(15)B

(16)A

(17)C

(18)D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 - 图285

三、解答题.
  1. 本小题考查三角公式、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和运算能力.

解法一: ∵α是锐角,cosα = 4 ,

5

∴ sinα =

tgα = sinα

cosα

= 3 ,

5

= 3 .

4

∵ tgβ = tg[α − (α − β)]

= tgα - tg(α - β) 1 + tgαtg(α - β)

3 + 1

= 4 3 = 13 ,

1 + 3 ·(− 1) 9

又β是锐角,

4 3

cosβ = 1

1 + tg2 β

= 1 = 9 10

1 + (13)2 50

9

解法二:∵α是锐角,cosα

= 4 ,

5

∴ sinα =

= 3 .

5

∵α, β都是锐角, tg(α - β

∴α-β在第四象限. 于是

cos(α - β) = 1

) = - 1 ,

3

1 + tg2 ( α - β)

= 1

1 + (

= 3 10

-1) 2 10

3

sin(α − β) = −

= −

1− 9 = − 10

10 10

由此得出

cosβ = cos[ α - (α - β)]

= cosαcos(α - β) + sinαsin(α - β)

= 4 · 3

10 + 3 ·(- 1

10) = 9 10

5 10 5 10 50

本小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x≥0,

解: 原不等式 ⇔ 5 - 4x - x

2≥0, 或

x < 0,

5 - 4x - x

2≥0.

x≥0,

(Ⅰ

5 - 4x - x2≥x 2.

2≥0,

)5 - 4x - x

5 - 4x - x

⇔ x≥0,

2≥x2 ,

2x2 + 4x - 5≤0,

x≥0,

⇔   

 2 2

⇔ 0≤x≤ - 1 + 14

2

x < 0,

(Ⅱ) 5 - 4x - x 2≥0

⇔ x < 0,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 - 5≤x≤ - 1 + 14 }.

2

 - 图286本小题考查直线与直线,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三垂线定理的知识,推理,空间想象以及计算的能力.

**证法一:**由题设知 B1C1⊥A1C1,B1C1⊥C1C.

∴ B1C1⊥侧面 A1ACC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连结 C1A,则 C1A 是 B1A 在侧面A1ACC1 上的射

影.

设 AC1 与 A1M 相交于点 D.

在 Rt△A1B1C1 中,由 B1C1=1 和∠B1A1C1=∠BAC=30°,

得A1C1 = 3.

∴ AA 1 = A1C1

= 2.

在△RtA C M中, A 1C1 =

= 2.

∴ AA 1

A1C1

1 1

= A1C1 .

MC1

MC1

2

又∠AA1C1=∠A1C1M=90°,

∴ △AA1C1∽△A1C1M.

∴ ∠3=∠4,

∵ AA1∥CC1

∴ ∠1=∠2,

从而∠C1DM=∠C1A1A=90°.

∴ AC1⊥A1M,

由三垂线定理得 AB1⊥A1M.

**证法二:**作直三棱柱 A1B1C1-A2B2C2,使 C1 为 CC2 的中点.

连结 A1B2, B2M.∵AA1=B1B2,且 AA1∥B1B2,∴AB1∥A1B2,则 A1B2 与 A1M

所成的角就是 AB1 与 A1M 所成的角. 由题设知

A 1B1 = AB = 2, A1C 1 = AC = 3,C 1C2 = 6.在Rt△A 1C1M中,

A M 2 = C M2 + A C 2 = ( 6 )2 + ( 3) 2 = 9 在 Rt△A B B 中 ,

1 1 1 1 2 2 1 1 2

A B 2 = A B 2 + B B 2 = 2 2 + ( 6)2 = 10

1 2 1 1 1 2

在 Rt△B2C2M 中,

B M 2 = B C 2 + C M 2 = 1 + ( 3 6 ) 2 = 29

PGSX_080

2 2 2 2

∴ 2 2

2 2

9 29 2

A 1B2

+ A 1M = 10 + 2 =

2 = B2 M .

∴ MA1B2 是直角三角形,A1M⊥A1B2

∴ A1M⊥AB1.

本小题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数列的极限,运用方程 (组)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法一:**设数列{an}的公差为 d,数列{bn}的公比为 q(│q│<1).

1 + 2d = b1q, ①

5 (1 + 1 + 4d) = 2(b + b q) - 6. ②

2 1 1

把①代入②得 3b1q=2b1-6, ③

由题设

b1

1- q

= 9得b1 = 9(1 - q). ④

把④代入③得 27q(1-q)=18(1-q)-6, 化简得 9q2-15q+4=0,

解得 1 4

q = 3 , 或 q = 3 (不合题意, 舍去).

由此得b = 6,d = 1 ,

1 2

故{a }的通项公式是 1

n a n = 1 + 2 (n - 1)

,{bn }的通项公式是b n = 6·

解法二:

同解法一得③式.

1 n -1

3

由题设 b1

1- q

= 9 得q = 1- b1 . ④

9

把④代入③得 3b(1- b1 ) = 2b - 6, 化简得 b2 - 3b - 18 = 0,

9 1 1 1

解得 b1=6 或 b1=-3,

代入④得q = 1 或 4 不合题意, 舍去).

3 q = 3 (

由此得d = 1 . .

2

以下同解法一.

本小题考查利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想,两条直线所成的 角,线段的定比分点,双曲线的有关知识及综合解题能力.

**解法一:**如图,以 F1F2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线段 F1F2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x2 y2

设双曲线C的方程为

a 2 - b2 = 1, 其中a, b > 0待定.

又设F1 , F2 的坐标分别为(-c,0),(c,0), 其中c =

则点P的坐标为(0,- 21 c).

2

. 则点P的坐标为 .

由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得点Q的坐标为

2

 - 图287( 3 c,-

4c2

将点Q的坐标代入双曲线方程得 9a2

,

21c2

- 36b2 =

整理得16(

b) 4 - 41( b

a a

)2 - 21 = 0.

b

( a ) = 3

PGSX_081

b 2 7

( a ) = - 16 ( 舍去),

于是 b = .

a

2 y2

结合题设ab =

, 解得a = 1, b =

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x -

= 1.

3

4c 2 21c2

解法二: 同解法一得 9a 2 - 36b 2

= 1.

将 e = c 代入并整理得16e 4 - 73e 2 + 36 = 0, a

解得e = 4或 e2 = 9 , 由于e > 1, 所以e = 2.

2

由已知 ab =

16

, 得a 4 (e 2 - 1) = 3, 所以a = 1, b = 3. .

故所求双曲线C的方程为x2 -

y2

= 1.

3

**解法三:**如图,以 F2 为极点,F2F1 的反向延长线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ep

设所求双曲线右支的极坐标方程为ρ = 1- ecosθ ( ρ > 0) .

 - 图288设│F1F2 │=2c,双曲线的实半轴长为 a,虚半轴长为 b,则点 P 的极坐标为

5

( 2 c, π + arctg

21),

2

点Q的极坐标为

5

( 6 c,

π + arctg 21).

2

由于点 Q 在双曲线的右支上,故有

PGSX_082

  1. c = ep ①

  2. 1 - ecos( π + arctg 21 )

2

由e =

c , p = c - a a c

得p = ae - a ②

e

a

以c = ae和②代入①得 5 ae =

6

e(ae - )

e ,

2

化简得 4e2−5e−6=0.

1 + e

5

解得e = 2或e = - 3

4

( 不合题意, 舍去).

再由ab = ,a 2b2 = 3得a 4 (e2 - 1) = 3, 把e = 2代入得a 4 = 1.

∵ a > 0, ∴a = 1.故p = ae - a

e

= 1· 2 - 1

2

= 3 .

2

所求双曲线右支的极坐标方程为ρ = 3 , ③

1- 2cosθ

因为要求的双曲线有两支,所以方程③中的ρ允许取负值即得到要求的双曲线方程.

本小题考查指数函数,数学归纳法,不等式证明等知识以及综 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Ⅰ)证明:**设 x1,x2 为任意两个实数,且 x1<x2,

2 x - 1 2

f(x) = 2 x + 1 = 1- 2x + 1 ,

f(x ) - f(x ) = 2 - 2

2 1 2 x1 + 1 2x2 + 1

2 x2 - 2 x1

= 2· (2x1 + 1)(2 x2 + 1)

由指数函数性质知,(2x1+1)(2x2+1)>0,2x2-2x1>0,

∴f(x2)-f(x1)>0,故 f(x)在(-∞,+∞)上是增函数.

(Ⅱ)证法一: 要证f(n) > n

n + 1

(n∈N, n≥3),

即要证1- 2

2 n + 1

  • 1 - 1 ,

n + 1

即要证 2n-1>2n(n≥3). ①

现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式.

(A)当 n=3 时,左边=23-1=7,右边=2×3=6,

∴ 左边>右边,因而当 n=3 时①式成立.

  1. 假设当 n=k(k≥3)时①式成立,即有

    2k-1>2k,那么2k+1-1=2·2k-1=2(2k-1)+1>2·2k+1=2(k+1)+(2k-1),

∵ k≥3, ∴2k-1>0.

∴ 2k+1-1>2(k+1).

这就是说,当 n=k+1 时①式成立.

根据(A)、(B)可知,①式对于任意不小于 3 的自然数 n 都成立.

由此有f(n) > n

n + 1

(n∈N, 且n≥3).

**证法二:**同证法一得 2n-1>2n(n≥3),

∵2 n = C0 + C1 + C2 + + Cn-1 + Cn

n n n n n

∴2 n - C0 = C1 + C2 + + Cn-1 + Cn

n n n n n

= C1 + Cn-1 + (C 2 + C3 +

  • Cn-2 + Cn ),

n n n n n n

∵ C0 = 1, C1 + Cn-1 = 2n,

n n n

当n≥3, C2 + C3 + + Cn-2 + Cn > 0 ,

n n n n

∴ 2n-1>2n(n≥3)

由此有f(n) > n

n + 1

(n∈N, n≥3).

1991 年试题 (理工农医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4

  1. 已知sinα = 5 , 并且α是第二象限的角, 那么tgα的值等于

(A) − 4 .

3

(B) − 3 .

4

  1. 3 .

4

  1. ) 4 .

3

【 】

  1. 焦点在(-1,0),顶点在(1,0)的抛物线方程是

(A)y2=8(x+1) (B)y2=-8(x+1)

(C)y2=8(x-1) (D)y2=-8(x-1)

【 】

  1. 函数 y=cos4x-sin4x 的最小正周期是

    1. π

2

  1. π

【 】

  1. 如果把两条异面直线看成“一对”,那么六棱锥的棱所在的 12

    条直线中,异面直线共有

(A)12 对 (B)24 对 (C)36 对 (D)48 对

【 】

(5)函数y = sin(2x + 5π)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的方程是

2

(A)x = - π

2

(B)x = - π

4

(C)x = π

8

(D)x =

4

【 】

(6)如果三棱锥 S—ABC 的底面是不等边三角形,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都相

等,且顶点 S 在底面的射影 O 在△ABC 内,那么 O 是△ABC 的(A)垂心 (B)重心 (C)外心 (D)内心

【 】(7)已知{an}} 是等比数列,且 an>0,a2a4+2a3a5+a4a6=25,那么 a3+a5 的

值等于

(A)5 (B)10 (C)15 (D)20

(8)如果圆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 = 16

5 - 3cosθ

【 】

, 那么它的焦点的极坐标为

(A)(0,0),(6,π) (B)(-3,0),(3,0)

(C)(0,0),(3,0) (D)(0,0),(6,0)

【 】

  1. 从 4 台甲型和5 台乙型电视机中任意取出 3 台,其中至少要有甲型与

乙型电视机各 1 台,则不同的取法共有

(A)140 种 (B)84 种 (C)70 种 (D)35 种

【 】

  1. 如果AC<0且BC<0, 那么直线Ax+By+C=0 不通过

• • •

  1.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 】(11)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

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A)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B)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C)丙是甲的充要条件

(D)丙不是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1. lim[n(1 -

n→∞

1)(1 -

3

1 )(1 -

4

1) (1 -

5

1

n + 2

【 】

)]的值等于)

(A)0 (B)1 (C)2 (D)3

【 】

  1. 如果奇函数 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 5,那么 f(x)

    在区间[-7,-3]上是

    1. 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C)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

【 】

(14)圆x2 + 2x + y 2 + 4y - 3 = 0上到直线x + y + 1 = 0的距离为 2的点共有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 】

  1. 设全集为 R,f(x)=sinx,g(x)=cosx,M={x│f(x)≠0},N={x│g(x)

≠0},那么集合{x│f(x)g(x)=0}等于

  1. M∩ N (B) M∪N (C) M∪N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D)

M∪ N

【 】

1 1

  1. arctg 3 + arctg 2 的值是 .

  2. 不等式6x2 +x-2 < 1的解集是 .

  3. 已知正三棱台上底面边长为 2,下底面边长为 4,且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是

45°,那么这个正三棱台的体积等于 .

  1. 在(ax+1)7 的展开式中,x3 的系数是x2 的系数与x4

    的系数的等差中项,若实数

a>1,那么 a= .

  1. 在球面上有四个点 P、A、B、C,如果 PA、PB、PC

    两两互相垂直,且PA=PB=PC=a.那么这个球面的面积是 .

三、解答题.
  1. 求函数y=sin2x+2sinxcosx+3cos2x 的最小值,并写出使函数y 取最小值的 x

    的集合.

z2 − 3z + 6

  1. 已知复数z = 1 + i,求复数 的模和辐角的主值.

z + 1

  1. 已知 ABCD 是边长为 4 的正方形,E、F 分别是 AB、AD 的中点,GC 垂直于

    ABCD 所在的平面,且 GC=2.求点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

 - 图289

  1. 根据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函数 f(x)=-x3+1 在(-∞,+∞)上是减函数.

  2. 已知 n 为自然数,实数 a>1,解关于 x 的不等式

1 − (−2) n

log

a x − log 2

x + 12 log 3

a

x + + n(−2) n−1 log x >

a

log (x 2 − a)

3

  1. 双曲线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过双曲线右焦点且斜率为的直线交双曲线于P、Q两点。若OP⊥OQ,

    PQ = 4,求双曲线的方程,

1991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常规卷和 A 型卷答案

(1)A

(2)D

(3)B

(4)B

(5)A

(6)D

(7)A

(8)D

(9)C

(10)C

(11)A

(12)C

(13)B

(14)C

(15)D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6) π (17){x│ - 2 < x < 1}(18) 14 (19)1 + 10 (20)3πa2

4 3 5

三、解答题.
  1. **本小题考查三角形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及三角函数的性质. 解:**y=sin2x+2sinxcosx+3cos2x

=(sin2x+cos2x)+2sinxcosx+2cos2x

=1+sin2x+(1+cos2x)

=2+sin2x+cos2x

= 2 + 2sin(2x + π).

4

当sin(2x + π ) = −1时 y 取得最小值2 − 2.

4

3

使y取最小值的x的集合为{ {x│x = kπ − 8 π, k∈z}.

本小题考查复数基本概念和运算能力.

z2 - 3z + 6

解: z + 1 =

(1 + i) 2 - 3(1 + i) + 6

1 + i + 1

3 - i

1 - i的模r =

= 2 + i

= 1 - i.

= 2 .因为1- i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且辐角的正切

7

所以辐角的主值θ= 4 π

本小题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以及逻辑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解:**如图,连结 EG、FG、EF、BD、AC.EF、BD 分别交 AC 于 H、O. 因为ABCD 是正方形,E、F 分别为 AB 和 AD 的中点,故 EF∥BD,H 为 AO 的中点.

BD 不在平面 EFG 上.否则,平面 EFG 和平面 ABCD 重合,从而点 G 在平面的 ABCD 上,与题设矛盾.

由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知 BD∥平面 EFG,

所以 BD 和平面 EFG 的距离就是点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

 - 图290

∵BD⊥AC,

∴EF⊥HC.

∵GC⊥平面 ABCD,

∴EF⊥GC,

∴EF⊥平面 HCG.

∴平面 EFG⊥平面 HCG,HG 是这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

作 OK⊥HG 交 HG 于点 K,由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OK⊥平面EFG,所以线段 OK 的长就是点 B 到平面 EFG 的距离.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 GC=2,

∴AC=4 2 , HO= 2 , HC=3 2.

∴在Rt△HCG中, HG= = 22.

由于Rt△HKO和Rt△HCG有一个锐角是公共的, 故△HKO∽△HCG.

∴OK= HO·GC = 2×2 = 2 11 .

HG 11

即点B到平面EFG的距离为 2 11 .

11

注:未证明“BD 不在平面 EFG 上”不扣分.

本小题考查函数单调性的概念,不等式的证明,以及逻辑推理 能力.

**证法一:**在(-∞,+∞)上任取 x1,x2,且 x1<x2,

则 f(x ) - f(x ) = x - x = (x - x )(x + x x + x ).

2 1 1 2

1 2 1

1 2 2

∵x1<x2,

∴x1-x2<0.

当x x < 0时, 有x 2 + x x + x2 = (x + x )2 − x x > 0;

1 2 1 1 2 2 1 2 1 2

当x x ≥0时, 有x2 + x x + x2

  • 0;

1 2 1 1 2 2

∴f(x ) − f(x ) = (x − x )(x2 + x x + x 2 ) < 0.

2 1 1 2 1

即 f(x2 ) < f(x1 )

1 2 2

所以,函数 f(x)=-x3+1 在(-∞,+∞)上是减函数.

**证法二:**在(-∞,+∞)上任取 x1,x2,且 x1<x2,

则 f(x ) - f(x ) = x3 - x3 = (x - x )(x 2 + x x + x2 ).

2 1 1 2

∵ x1<x2,

∴ x1-x2<0.

1 2 1

1 2 2

∵ x1,x2 不同时为零,

∴ x2 + x2 > 0.

1 2

又 ∵ 2 2 1 2 2

x1 + x2 > 2 (x1 + x 2 )≥│x1x2 │≥ - x1 x2 ,

∴x2 + x x + x2

  • 0,

1 1 2 2

∴f(x ) - f(x ) = (x - x )(x2 + x x + x 2 ) < 0.

2 1 1 2 1 1 2 2

即 f(x2)<f(x1).

所以,函数 f(x)=-x3+1 在(-∞,+∞)上是减函数.

本小题考查对数、数列、解不等式等基本知识,以及分析问题 的能

力.

**解:**利用对数换底公式,原不等式左端化为

loga x - 4·

loga x log a 2

+ 12·

loga x

log a3

+ + n(−2) n−1·

log a x log a n

= [1- 2 + 4 + + (-2) n-1]log x

1- (-2) n

= 3 loga x.

1- (-2) n

1- (-2) n

故原不等式可化为

3 log a x > 3

log (x2 − a) ①

当n为奇数时,

1− ( − 2) n

3

> 0, 不等式①等价于

loga x > log a (x2 - a) ②

因为 a>1,②式等价于

x > 0,

x2 - a > 0,

x > x2 - a;

x > 0,

⇔ │x│ > a ,

x2 - x - a < 0;

x > a ,

⇔      .

1 - 1 + 4a

< x <

1 + 1 + 4a

 2 2

因为 1- 1 + 4a < 0,1 + 1 + 4a > 4a

= a ,

2 2 2

所以, 不等式②的解集为{x│

1 - (-2) n

< x < 1 + 1 + 4a }.

2

当n为偶数时,

3 < 0, 不等式①等价于

logax<loga(x2-a). 因为 a>1,②式等价于

x > 0,

x2 − a > 0,

x < x2 − a;

x > 0,

⇔ │x│ > a ,

x2 − x − a > 0;

x > a ,

⇔   

x >

 

x > 1 + 1 + 4a

 2

1− 1 + 4a

 2

1 + 1 + 4a 4a

因为 2

< 0,

> = a ,

2 2

所以, 不等式③的解集为{x│x > 1 + 1 + 4a }.

2

综合得: 当n为奇数时, 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

< x < 1 + 1 + 4a };

2

当n为偶数时, 原不等式的解集是{x│x > 1 + 1 + 4a }.

2

本小题考查双曲线性质,两点距离公式,两直线垂直条件,代 数二次方程等基本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x2 y 2

解法一: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a 2 - b 2

= 1.

依题意知,点 P,Q 的坐标满足方程组

 x2

 a 2

y =

y 2

  • b 2

= 1, ①

(x - c)(其中c = a 2 + b2 ).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整理得

(5b2-3a2)x2+6a2cx-(3a2c2+5a2b2)=0. ③

设方程③的两个根为x , x .若5b 2 - 3a 2 = 0, 则 b = 3 , 即直线②与双曲线

1 2 a 5

①的两条渐近线中的一条平行, 故与双曲线只能有一个交点, 与题设矛盾, 所以5b2 - 3a 2≠0.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有

 6a 2c

x1 + x 2 = - 5b 2 − 3a 2 , ④

x x = −

3a2c 2 + 5a 2 b2

. ⑤

 1 2

5b2 − 3a 2

由于P、Q在直线y =

3 (x − c)上, 可记为

5

P(x , 3 (x − c)), Q(x , 3(x

− c)).

1 5 1 2 5 2

由OP⊥OQ得 ·

1 x2

= −1,

整理得 3c(x1+x2)-8x1x2-3c2=0. ⑥ 将④,⑤式及 c2=a2+b2 代入⑥式,并整理得

3a4+8a2b2-3b4=0,

(a2+3b2)(3a2-b2)=0.

因为 a2+3b2≠0,解得 b2=3a2,

所以 c = = 2a.

由│PQ│ = 4, 得(x - x ) 2 +[ 3 (x - c) - 3 (x - c)]2 = 42 .

2 1 5 2 5 1

整理得(x1+x2)2-4x1x2-10=0. ⑦

将④,⑤式及 b2=3a2,c=2a 代入⑦式,解得 a2=1. 将 a2 =1 代入 b2=3a2 得 b2=3.

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x2 -

y2

= 1.

3

**解法二:**④式以上同解法一.

− 3a 2c + 40ab2

− 3a 2c − 40ab2

解方程③得x1 =

5b2 − 3a 2

, x 2 =

5b2 − 3a 2 . ④

由于P、Q在直线y = 3 (x − c)上, 可记为P(x , 3 (x − c)),Q(x , 3 (x

− c)).

5 1 5 1 2 5 2

3 3

由OP⊥OQ, 得x1x 2 +

5 (x1 − c) · 5 (x2 − c) = 0. ⑤

将④式及 c2=a2+b2 代入⑤式并整理得 3a4+8a2b2-3b4=0, 即 (a2+3b2)(3a2-b2)=0.

因 a2+3b2≠0,解得 b2=3a2.

由│PQ│ = 4, 得(x - x ) 2 +[

即 (x2-x1)2=10.

将④式代入⑥式并整理得(5b2-3a2)2-16a2b4=0.

将 b2=3a2 代入上式,得 a2=1, 将 a2=1 代入 b2=3a2 得 b2=3. 故所求双曲线方程为

(x2 - c) -

(x - c)]2 = 42 .

x2 − y

3

= 1.

1991 年试题

(文史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 已知sin α= 4

5

,并且α是第二象限的角,那么tg α的值等于

  1. − 4

3

  1. − 3

4

  1. 3

4

  1. ) 4

3

【 】

  1. 焦点在(-1,0),顶点在(1,0)的抛物线方程是

(A)y2=8(x+1) (B)y2=-8(x+1)

(C)y2=8(x-1) (D)y2=-8(x-1)

【 】

  1. 函数 y=cos4x-sin4x 的最小正周期是

    1. π

2

  1. π (C)2 π (D)4 π

【 】

  1. 点 P(2,5)关于直线 x+y=0 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5,2) (B)(2,-5)

    (C)(-5,-2) (D)(-2,-5)

【 】

  1. 如果把两条异面直线看成“一对”,那么六棱锥的棱所在的 12

    条直线中,异面直线共有

(A)12 对 (B)24 对 (C)36 对 (D)48 对

【 】

(6)函数y = sin(2x + 5π )的图象的一条对称轴的方程是

2

π π

  1. x = − 2 (C)x = π

8

  1. x = − 4 ( D) x = 5π

4

【 】

  1. 如果三棱锥 S—ABC 的底面是不等边三角形,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都相等,且顶点 S 在底面的射影 O 在△ABC 内,那么 O 是△ABC 的

    1. 垂心 (B)重心 (C)外心 (D)内心

【 】(8)已知{an}是等比数列,且 an>0,a2a4+2a3a5+a4a6=25,那么 a3+a5 的值

等于

(A)5 (B)10 (C)15 (D)20

【 】

(9)已知函数y = 6x + 5 (x∈R, 且x≠1) ,那么它的反函数为

x - 1

(A)y = 6x + 5 (x∈R, 且x≠1)

x - 1

  1. y = x + 5

x - 6

(C)y = x - 1

6x + 5

(x∈R,且x≠ 6)

(x∈R, 且x≠ − 5)

6

(D)y = x - 6

x + 5

(x∈R, 且x≠ − 5)

【 】

  1. 从 4 台甲型和 5 台乙型电视机中任意取出 3 台,其中至少要有甲型

与乙型电视各 1 台,则不同的取法共有

(A)140 种 (B)84 种 (C)70 种 (D)35 种

【 】(11)设甲、乙、丙是三个命题.如果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丙是乙的充分条

件但不是乙的必要条件,那么

  1. 丙是甲的充分条件,但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B)丙是甲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甲的充分条件. (C)丙是甲的充要条件.

(D)丙不是甲的充分条件,也不是甲的必要条件.

(12)

lim [n(1-

1)(1- 1)(1- 1)

(1-

【 】

1 )]的值等于

n→∞

3 4 5

n + 2

(A)0 (B)1 (C)2 (D)3

【 】

  1. 如果 AC<0 且 BC<0,那么直线 Ax+By+C=0 不通过

    1.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 】

  1. 如果奇函数 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 5,那么 f(x)

    在区间[-7,-3]上是

    1. 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C)减函数且最小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为-5

(15)圆 x2+2x+y2+4y-3=0 上到直线 x+y+1=0 的距离为

【 】的点共有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 】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双曲线以直线 x=-1 和 y=2 为对称轴,如果它的一个焦点在 y 轴上, 那么它的另一个焦点的坐标是 .

(17)已知 sin x =

5 − 1, 则 sin2(x − π ) =

2 4

  1. 不等式 lg(x2+2x+2)<1 的解集是 .

  2. 在(ax+1)7 的展开式中,x3 的系数是 x2 的系数与 x4

    的系数的等差中项,若实数 a>1,那么 a= .

  3. 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已知顶点 A 上三条棱长分别是

2、 3、2 .如果对角线AC1与过点A的相邻三个面所成的角分别是

α、β、γ,那么 cos2α+cos2β+cos2γ= .

三、解答题.
  1. 求函数 y=sin2x+2sinxcosx+3cos2x 的最大值.

z2 - 3z + 6

(22)已知复数z = 1 + i, 求复数 的模和辐角的主值.

z + 1

  1. 如图,在三棱台 A1B1C1—ABC 中,已知 A1A⊥底面 ABC,A1A=A1B1= B1C1=a,B1B⊥BC,且 B1B 和底面 ABC 所成的角是

 - 图29145°.求这个棱台的体积.

  1. 设{a }是等差数列

1 an

21 1

已知: b + b + b =

n

求等差数列的通项a n .

, bn = ( 2) .

1 2 3

8 , b1 b2 b3 = 8 .

  1. 设a > 0,a≠1, 解关于x的不等式ax4 − 2x2 1 a 2

    • ( a ) .
  2.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焦点在坐标轴上,直线y=x+1 与该椭

圆相交于P和Q, 且OP⊥OQ, │PQ│=

10 .求椭圆的方程. 2

1991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6)(-2,2) (17)2 -

(18){x│ - 4 < x < 2}

三、解答题.

(19)1+ 10

5

(20)2

本小题考查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及三角函数的性质.

解: y = sin2x + 2sinxcosx + 3cos2x

= (sin2x + cos2x) + 2sinxcosx + 2cos2x

= 1 + sin2x + (1 + cos2x) .

= 2 + sin2x + cos2x

= 2 + 2sin(2x + π )

4

当sin(2x + π

4

) = 1时, 函数y有最大值, 这时y的最大值等于 2 + 2 .

本小题考查复数基本概念和运算能力.

z2 - 3z + 6

解: =

z + 1

(1 + i)2 - 3(1 + i) + 6

1 + i + 1

= 3 - i

2 + i

= 1 - i.

1 - i的模r = = .因为1 - i对应的点在第四象限且辐角的正

切tgθ = -1, 所以辐角的主值θ= 7 π..

4

本小题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逻辑推 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解:**因为 A1A⊥底面 ABC,所以根据平面的垂线的定义有 A1A⊥BC.又 BC

⊥BB1,且棱 AA1 和 BB1 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所以利用直线的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以推出BC⊥侧面A1ABB1,从而根据平面垂线的定义又可得出BC⊥AB.

∴△ABC 是直角三角形,∠ABC=90°.并且∠ABB1 就是 BB1 和底面 ABC 所成的角,

∠ABB1=45°.

作 B1D⊥AB 交 AB 于 D,则 B1D∥A1A,故 B1D⊥底面 ABC.

∵Rt△B1DB 中.∠DBB1=45°,

∴DB=DB1=AA1=a,

∴AB=2a.

由于棱台的两个底面相似,故Rt△ABC∽Rt△A1B1C1.

∵B1C1=A1B1=a, AB=2a.

∴BC=2a.

设棱台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分别是 S 上、S 下,

S = 1 A B ×B C = a .

2 1 1 1 1 2

= 1 AB×BC=2a 2 .

下 2

V = 1 ·A A·(S +

+ S )

棱台 3 1 上 下

1 a 2 7

= 3 ·a·( 2 +

+ 2a2 ) =

a 3.

6

 - 图292

本小题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及运用方程(组)解决问

题的能力.

**解:**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则 an=a1+(n-1)d.

∴ 1 a 1 +(n-1)d

bn = ( 2 )

1

b1b3 = ( 2

)a1 ·( 1

2

)a1 +2d

1

= ( 2)

2(a1 +d)

= b2 .

由b b b = 1 , 得b3 = 1

1 2 3 8 2 8

解得b = 1 ..

2 2

代入已知条件

 1

b1b2 b3 = 8 ,

 21

 b1 + b2

整理得

+ b3 = 8 .

1

b1b3 = 4 ,

 .

 b + b = 17

 1 3 8

解这个方程组得b = 2, b = 1 或b = 1 , b = 2,

1 3 8

∴a1=-1,d=2 或 a1=3,d=-2.

所以,当 a1=-1,d=2 时an=a1+(n-1)d=2n-3.

当 a1=3,d=-2 时an=a1+(n-1)d=5-2n.

1 8 3

  1. **本小题考查指数函数性质、解不等式及综合分析能力.

    解法一:**原不等式可写成 ax4-2x2>a-a2. ① 根据指数函数性质,分为两种情形讨论:

(Ⅰ)当 0<a<1 时,由①式得

x4-2x2+a2<0, ②

由于 0<a<1 时,判别式

△=4-4a2>0,

所以②式等价于

x2 > 1 - 1 - a 2 , ③

 

 x2 < 1 + 1- a 2 . ④

解③式得

解④式得

  1. < -

-

或x > ,

< x < .

所以,0 < a < 1时,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x│ - < x < - 1- 1 - a 2 }

} ∪{x│

(Ⅱ)当 a>1 时,由①式得

x4-2x2+a2>0

< x < }

由于 a>1,判别式△<0,故⑤式对任意实数 x 成立,即得原不等式的解集

{x│-∞<x<+∞}.

综合得

当 0<a<1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x│ - < x < - }

} ∪{x│ < x < }

当 a>1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 .

**解法二:**原不等式可写成 ax4-2x2> a-a2 ① (Ⅰ)当 0<a<1 时,由①式得

x4-2x2+a2<0, ②

分解因式得

x2 - 1 +

(x 2 - 1 +

  • 0,

)(x2 - 1-

) < 0. ③

即   

x2 - 1- 1 - a2

< 0; ⑤

 x2 - 1 +

或   

< 0, ⑥

 x2 - 1 - 1 - a 2

  • 0. ⑦

解由④、⑤组成的不等式组得

- < x < -

或 < x < }

由⑥、⑦组成的不等式组解集为空集;所以,0<a<1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

{ {x│ - < x < - }

} ∪{x│

(Ⅱ)当 a>1 时,由①式得

< x < }

x4-2x2+a2>0, ⑧

配方得 (x2-1)2+a2-1>0, ⑨

对任意实数 x,不等式⑨都成立,即 a>1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x│-∞<x<+∞}.

综合得

当 0<a<1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x│ - < x < - }

} ∪{x│ < x < }

当 a>1 时,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x<+∞}.

本小题考查椭圆的性质、两点的距离公式、两条直线垂直条 件、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法一:**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x2 y2

a 2 + b2

= 1.

依题意知,点 P,Q 的坐标满足方程组

 x2

 a 2

y2

+ b2

= 1, ①

 y = x + 1.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整理得

(a2+b2)x2+2a2x+a2(1-b2)=0,③

设方程③的两个根分别为 x1,x2,那么直线 y=x+1 与椭圆的交点为P(x1,x1+1),Q(x2,x2+1).

由题设OP⊥OQ, │PQ│ =

10 , 可得

2

 x1 + 1 · x2 + 1

= -1,

 x1 x2

 (x - x ) 2 + [(x + 1) - (x + 1)]2 = ( 10 ) 2

整理得

 2 1 2 1 2

(x1 + x2 ) + 2x1 x2 + 1 = 0, ④

4(x + x ) 2 − 16x x − 5 = 0 ⑤

解这个方程组,得

 1  1

x1x2 = 4 ,

 3

x1 x2 = − 4

或  1

x + x = - ; x + x = −

 1 2 2  1 2 2

根据根与系数的关系,由③式得

 2a2 = 3  2a 2 = 1

( a2 + b2

2

= 1 ;

a 2 + b2

2

= − 1

 a 2 + b2 4  a 2 + b2 4

解方程组(Ⅰ),(Ⅱ),得

a2 = 2,

a 2 = 2

 

b2 = 2 或  3

 3

b2 = 2

故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x2 y2

2 + 2

3

= 1,

或 x + 2

3

y2

= 1.

2

**解法二:**同解法一得

(a2+b2)x2+2a2x+a2(1-b2)=0, ③

解方程③得

x1 =

-a2 + ab

a2 + b 2

, x2 =

-a 2 - ab

a 2 + b2

则直线 y=x+1 与椭圆的交点为

P(x1,x1+1),Q(x2,x2+1).

由题设 OP⊥OQ,得

x1 + 1 · x2 + 1

= -1. ⑤

x1 x2

将④式代入⑤式,整理得

a2+b2=2a2b2. ⑥

由│PQ│ =

10 , 得

2

( x - x )2 + [(x + 1) - (x + 1)]2 = ( 10 )2,

2 1 2 1 2

即 (x2

− x )2 = 5 ⑦

4

将④式代入⑦式,得

4a2 b2 (a 2 + b2 - 1) = 5

(a2 + b2 )2 4 , ⑧

将⑥式、⑧式联立,整理得

 2 2 8

a + b = 3 ,

a 2b 2 = 4 .

 3

解此方程组得

a2 = 2,

a 2 = 2

 

b2 = 2 或  3

 3

b2 = 2

故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x2 y2

2 + 2

3

= 1,

或 x + 2

3

y2

= 1.

2

1992 年试题

(湖南、云南、海南三省用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复数z = i 2 + 3i, 那么argz是

  1. 5 π

6

  1. π

3

  1. 2 π

3

(D) - 4 π

3

  1. 如果等边圆柱(即底面直径与母线相等的圆柱)的体积是 16πcm

3,那么它的底面半径等于

(A)43 2cm (B)4cm (C)23 2cm (D)2cm

arcsin 3 − arccos(− 1)

  1. 2 2 的值等于

    1. 2

5

arcctg(−

3)

  1. )0

  2. − 2

5

  1. − 6

5

(4)函数y = log

1 (1

2

  • x)(x < 1)的反函数是

(A)y=1+2-x (x∈R) (B)y=1-2-x (x∈R)

(C)y=1+2x (x∈R) (D)y=1-2x (x∈R)

(5)在长方体 ABCD-A1B1C1D1 中,如果 AB=BC=a,AA1=2a,那么点 A 到直线 A1C 的距离等于

(A) 2 6 a (B) 3 6 a (C) 2 3 a (D) 6 a

3 2 3 3

(6)函数y = sinxcosx + 3cos2 x −

3 的最小正周期等于

2

  1. π

  2. )2π

  3. π

  4. π

4 2

  1. 有一个椭圆,它的极坐标方程是

(A)ρ = 5

3 − 2 cosθ

(B)ρ =

(C)ρ = 2 −

3cosθ 5

(D)ρ =

  1. 不等式│ - 3│ < 1的解集是

(A){x│5<x<16} (B){x│6<x<18}

(C){x│7<x<20} (D){x│8<x<22}

  1.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是 d,如果它的前 n 项和

    Sn=-n2,那么(A)an=2n-1,d=-2 (B)an=2n-1,d=2

(C)an=-2n+1,d=-2 (D)an=-2n+1,d=2

  1. 方程 cos2x=3cosx+1 的解集是

(A){x│x = 2kπ± 2 π, k∈Z}

3

(B){x│x = kπ± 1 π, k∈Z}

3

(C){x│x = kπ± 2 π, k∈Z}

3

(D){x│x = 2kπ± 1 π, k∈Z}

3

  1. 有一条半径是 2 的弧,度数是

    60°,它绕经过弧的中点的直径旋转得到一个球冠,那么这个球冠的面积是

(A)4(2 - 3)π (C)4 3π

(B)2(2 - 3)π (D)2 3π

  1. 某小组共有 10 名学生,其中女生 3 名.现选举 2 名代表,至少有1

名女生当选的不同的选法共有

(A)27 种 (B)48 种 (C)21 种 (D)24 种

(13)设全集I = R, 集合M = {x│ 那么M∩N =

> 2}, N = {x│log x 7 > log3 7},

(A){x│x<-2} (B){x│x<-2,或 x≥3}

(C){x│x≥3} (D){x│-2≤x<3}

  1. 设 {an} 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 , 公比 q=2, 且a1·a2·a3·⋯·a30=230,那么 a3·a6·a9·⋯⋯a30 等于

(A)210 (B)220 (C)216 (D)215

  1. 设△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A 和 B

    是它的两个内角,那么(A)"A<B"是"tgA<tgB"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A<B"是"tgA<tgB"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A<B"是"tgA<tgB"的充分必要条件.

(D)"A<B"不是"tgA<tgB"的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16)对于定义域是 R 的任何奇函数 f(x),都有

(A)f(x)-f(-x)>0 (x∈R)

(B)f(x)-f(-x)≤0 (x∈R)

(C)f(x)f(-x)≤0 (x∈R)

(D)f(x)f(-x)>0 (x∈R)

(17)如果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方程是y = ± 3 x,焦点坐标是

2

(- 26,0)和( 26,0) ,那么它的两条准线之间的跟离是

(A) 8

13

26 (B) 4

13

26 (C) 18

13

26 (D) 9 26

13

第Ⅱ卷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8)tg π = .

8

x = 2 + 1 t,

(19)设直线的参数方程是

y = 3 +

2

3 t,

那么它的斜截式方程是 .

 2

(20)如果三角形的顶点分别是 O(0,0),A(0,15),B(-8,0),那么它的内切圆方程是 .

(21) lim[ 1 + 1 + 1 + + 1 ] = .

n→∞ 1·4

4·7

7·10

(3n − 2)(3n + 1)

(22)9192 除以 100 的余数是 .

  1. 已知三棱锥 A-BCD 的体积是V,棱BC 的长是 a,面ABC 和面DBC 的面积分别是 S1 和 S2.

设面 ABC 和面 DBC 所成的二面角是α,那么 sinα= .

三、解答题:解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
  1. 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2a2x-2-7ax-1+3=0 有一个根是 2.求 a 的值和方程其余的根.

  2. 已知:平面 a 和不在这个平面内的直线 a 都垂直于平面β. 求证:a∥α.

  3. 证明不等式 1 +

+ + +

< 2 (n∈N) .

  1. 设抛物线经过两点(-1,6)和(-1,-2)对称轴与 x 轴平行,开口向右,

直线y = 2x + 7被抛物线截得的线段的长是4 10.求抛物线的方程.

  1. 求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所有复数 z:

(Ⅰ)z + 10 是实数,且1 < z + 10 ≤6;

z z

(Ⅱ)z 的实部和虚部都是整数.

1992 年试题答案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C

(2)D

(3)C

(4)B

(5)C

(6)A

(7)D

(8)B

(9)C

(10)A

(11)A

(12)D

(13)B

(14)B

(15)D

(16)C

(17)A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8)

(21) 1

3

- 1 (19)y = 3x + 3 - 2

(22)81 (23) 3aV 2S1S2

(20) (x + 3)2 + (y − 3)2 = 9

三、解答题.
  1. **本小题考查方程的概念、解指数方程的能力. 解法一:**∵2 是关于 x 的方程 2a2x-2-7ax-1+3=0 的根,

∴2a4-2-7a2-1+3=0, 即 2a2-7a+3=0.

解得 a = 1 或a = 3.

2

(Ⅰ)当a = 1 时, 原方程化为2(

2

1) 2x-2 - 7(

2

1) x-1 + 3 = 0

2

解得 1

  1. 1

1 x-1

( 2) = 2 或( 2 ) = 3,

从而有两根

x = 2, x = 1 + log 1 3.

2

(Ⅱ)当 a=3 时,原方程化为 2·32x-2-7·3x-1+3=0,

解得 3x-1 = 1 或 3x-1 = 3, 2

从而有两根 x=1-log32,x=2.

1

综上所述,可得 a= 2 ,方程的另一根为

a=3,方程的另一根为 x=1-log32.

x = 1 + log 1 3;

2

**解法二:**设 ax-1=y,则原方程化为 2y2-7y+3=0,

解得y = 1 ,y = 3.

1 2 2

即 a x-1 = 1 ,ax-1 = 3. 2

∵2 是关于 x 的方程 2a2x-2-7ax-1+3=0 的根,

∴ 2 也是关于x 的方程ax−1 = 1

2

或ax-1=3 的根,

即 a = 1 或a = 3.

2

以下同解法一.

本小题考查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逻辑推理 和空间想象能力.

**证法一:**设α∩β=b.在α内作直线 c⊥b. 则由α⊥β可知 c⊥β.

∵a ⊄ α, c ⊂ α, ∴a,c不重合.

又知 α⊥β.

∴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有 a∥c.

∴根据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有 a∥α.

 - 图293

**证法二:**假定 a 不平行于α, 则 a 与α必有公共点.

于是由α⊥β,a⊥β,

知 a ⊂ α.

此结论与已知" a ⊄ α "相矛盾.

可见前述"a 不平行于α"的假定不成立.

∴a∥α

 - 图294

  1. 本小题考查不等式的基础知识以及证明不等式的能力. 证法一:(Ⅰ)当 n=1 时,不等式的左边=1,右边=2,故不等式成立.

(Ⅱ)假设当 n=k 时不等式成立,即

1 + + + + < 2 k,

那么 (1 + +

1 + +

3

1 ) +

< 2 + ,

又 2 + = ≤ ,

这就是说,当 n=k+1 时不等式也成立.

根据(Ⅰ)和(Ⅱ),可知不等式对任何自然数 n 都成立.

证法二:

1

先证 < 2( - k - 1) (k ∈N).

∵ − =

又 < k,

∴ − =

> = ,

即 < 2( − k − 1) (k ∈N).

对 k=1,2,⋯,n(n∈N)有

1 < 2 ( − 0),

1 < 2(

2

− 1) ,

1 < 2 (

3

< 2 (

把上列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即得

1 + + + + < 2 (n ∈ N)

本小题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基础知识,坐标轴的平移以及综合 解题的能力.

**解法一:**由于抛物线过点(-1,6)和点(-1,-2),而

6 + (−2)

2

= 2,

所以它的对称轴是 y=2.

因此,可设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a,2),它的方程是(y-2)2=2p (x-a)(p>0). ①

由抛物线通过点(-1,6)得

8=-p(1+a). ②

将直线方程 y=2x+7 代入①,消去 y 可得(2x+5)2=2p(x-a),

即 4x2+(20-2p)x+(25+2pa)=0. ③

设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是(x1 , y1 )和(x2 , y 2 ), 于是x1和x2 满足方程③, 所以

(x - x ) 2 = (x + x )2 - 4x x

1 2 1 2 1 2

= ( 20 − 2p )2 − (25 + 2pa) 4

(10 − p) 2

= 4 − 25 − 2pa.

又因 y1=2x1+7,y2=2x2+7,于是(y1-y2)2=4(x1-x2)2,

由题设可得 (4 10) 2 = (x − x ) 2 + (y − y ) 2

= 5(x − x )2

由④,⑤可得 128=(10-p)2-100-8pa, ⑥ 再由②得 -8pa=64+8p,

代入⑥得 128=(10-p)2-36+8p,

即 p2-12p-64=0,

解出 p1=16,p2=-4(不合题意,舍去).

把 p1=16 代入②可得

a = − 3 .

2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是

(y - 2)2 = 32(x + 3).

2

**解法二:**同解法一得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y=2. 设所求抛物线的方程是

x=a(y-2)2+b (a>0). ① 由于它通过点(-1,6)得

-1=16a+b. ②

把直线方程 y=2x+7 代入①消去 y 得x=a(2x+5)2+b,

即 4ax2+(20a-1)x+25a+b=0. ③

设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是(x1,y1)和(x2,y2),于是 x1 和 x2 满足方程③, 所以

(x1-x2)2=(x1+x2)2-4x1x2

= 1

16a2

[(20a - 1)2 - 16a(25a + b)]. ④

又因 y1=2x1+7,y2=2x2+7,于是(y1-y2)2=4(x1-x2)2,

由题设可得

(4 10) 2 =(x1-x2)2+(y1-y2)2=5(x1-x2)2. ⑤

由④,⑤可得 512a2+40a-1+16ab=0, ⑥ 由②,⑥消去 b 可得 256a2+24a-1=0.

解出 a = 1 ,a = − 1 (不合题意, 舍去).

1

代入②得

32 2 8

b = - 3 ,

2

所以,抛物线的方程是x = 1

32

(y - 2) 2 - 3 .

2

  1. **本小题考查复数和解不等式的基础知识及综合解题能力. 解:**设 z=x+yi,其中 x,y∈R,且 x,y 不同时为零,于是

z + 10 = x + yi +

z

10

x + yi

= x + yi + 10(x − yi)

x 2 + y 2

= x(1 +

∵ z + 10 是实数,

z

10

x2 + y2

) + y(1 −

10 )i x2 + y2

∴ y(1 - 10

x2 + y2

) = 0,

即 y=0 或 x2+y2=10.

于是, 又 ∵

1 < z + 10 ≤6,

z

∴ 1 < x(1 + 10

x2 + y 2

)≤6. ①

当 y=0 时,由 x≠0 知①即

1 < x + 10 ≤6.

x

∵当x < 0时x + 10 < 0,

x

当x > 0时 x + 10 ≥2

x

= 2 > 6,

∴1 < x + 10 ≤6

x

无解.

当 x2+y2=10 时,①即 1<2x≤6,

即 1 < x≤3.

2

因为 z 满足条件(Ⅱ),即 x 和 y 都是整数,于是可得

x = 1, x = 1, x = 3,x = 3,

y = 3.y = −3. y = 1.y = −1,

   

所以,同时满足条件(Ⅰ)和(Ⅱ)的全体复数是1+3i,1-3i,3+i,3-i.

1992 年试题

(理工农医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log8 9 的值是

log2 3

  1. 2

3

. (B)1. (C)

3 . (D)2.

2

【 】

  1. 如果函数 y=sin(ωx)cos(ωx)的最小正周期是 4π,那么常数ω为

(A)4. (B)2.

(C) 1

2

. (D) 1 .

4

【 】

  1. 极坐标方程分别是ρ=cosθ和ρ=sinθ的两个圆的圆心距是

(A)2.

(C)1. (D) 2 . 2

【 】

  1. 方程 sin4xcos5x=-cos4xsin5x 的一个解是(A)10°. (B)20°. (C)50°. (D)70°

【 】

  1. 已知轴截面是正方形的圆柱的高与球的直径相等,则圆柱的全面积与球的表面积的比是

(A)6:5. (B)5:4. (C)4:3. (D)3:2

【 】

(6) 图中曲线是幂函数y = xn在第一象限的图象. 已知n取±2, 1

2

个值,则相应于曲线 c1、c2、c3、c4 的 n 依次为

(A) - 2, - 1 ,

2

1

1 , 2. (B)2,

2

1

1 , -

2

1

1 , - 2.

2

1

(C) -

, - 2, 2, .

2 2

(D)2,

2

, - 2, - . 2

 - 图295

【 】

(7)若 loga2<logb2<0,则

(A)0<a<b<1 (B)0<b<a<1

(C)a>b>1 (D)b>a>1

【 】

x = tsin20° + 3,

(8) 直线y = -tcos20°

(t为参数)的倾斜角是

(A)20°. (B)70°. (C)110°. (D)160°

【 】

  1. 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直角三角形最多可有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 】

  1. 圆心在抛物线 y2=2x 上,且与 x

    轴和该抛物线的准线都相切的一个圆的方程是

(A)x2 + y2 - x - 2y - 1

4

= 0. (B)x2 + y2 + x - 2y +1 = 0.

(C)x2 + y2 - x - 2y + 1 = 0.

(D)x2 + y2 - x - 2y + 1

4

= 0.

【 】

  1. 在(x2+3x+2)5 的展开式中 x 的系数为

(A)160. (B)240. (C)360. (D)800.

【 】

  1. 若 0<a<1,在[0,2π]上满足 sinx≥a 的 x

    的范围是(A)[0,arcsina]. (B)[arcsina,π-arcsina].

(C)[π - arcsina, π].

(D)[arcsina, π + arcsina].

2

【 】

  1. 已知直线l1 和l2 夹角的平分线为y=x,如果l1 的方程是ax+by+c=0

    (ab>0),那么 l2 的方程是

    1. bx+ay+c=0. (B)ax-by+c=0.

(C)bx+ay-c=0. (D)bx-ay+c=0.

【 】(14)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M 和 N 分别为 A1B1 和BB1 的

中点,那么直线 AM 与 CN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2 10

(C)

3 . (D) 2 .

5 5

 - 图296

【 】

  1. 已知复数 z 的模为 2,则│z-i│的最大值为

(A)1. (B)2.

(D)3.

【 】

(16)函数y =

ex - e-x

2

的反函数

  1. 是奇函数,它在(0,+∞)上是减函数.

  2. 是偶函数,它在(0,+∞)上是减函数.

  3. 是奇函数,它在(0,+∞)上是增函数.

  4. 是偶函数,它在(0,+∞)上是增函数.

【 】

(17)如果函数 f(x)=x2+bx+c 对任意实数 t 都有 f(2+t)=f(2-t),那么(A)f(2)<f(1)<f(4). (B)f(1)<f(2)<f(4).

(C)f(2)<f(4)<f(1). (D)f(4)<f(2)<f(1).

【 】(18)长方体的全面积为 11,十二条棱长度之和为 24,则这个长方体的一

条对角线长为

(A)2 3.

(C)5. (D)6.

【 】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 + 3-x

(19) 方程 1 + 3x = 3的解是 .

  1. sin15°sin75°的值是 .

  2. 设含有 10 个元素的集合的全部子集数为S,其中由 3 个元素组成的

子集数为T,则 T 的值为 .

S

  1. 焦点为 F1(-2,0)和 F2(6,0),离心率为 2 的双曲线的方程是.

    (23)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 d≠0,且 a1,a3,a9 成等比数列,则

a1 + a3 + a9

a2 + a 4 + a10

的值是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

(24) 已知z∈C, 解方程zz - 3iz = 1 + 3i.

(25)已知 π < β < α < ,cos(α - β) = 12 , sin(α + β) = - 3 .

2 4

求sin2α的值.

13 5

  1. 已知:两条异面直线 a、b 所成的角为θ,它们的公垂线段 AA1 的长度为 d.在直线 a、b 上分别取点 E、F,设 A1E=m,AF=n.

 - 图297求证: EF = d2 + m2 + n2±2mncosθ .

  1. 设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已知 a3=12,S12>0,S13<0.

(Ⅰ)求公差 d 的取值范围.

(Ⅱ)指出 S1,S2,⋯,S12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x2 y2

  1. 已知椭圆 a2 + b2

= 1(a > b > 0),A、B是椭圆上的两点, 线段AB的垂

直平分线与x轴相交于点P(x0 ,0).证明

a 2 - b2

- a < x0 <

a2 - b2

.

a

1992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A

(2)D

(3)D

(4)B

(5)D

(6)B

(7)B

(8)C

(9)D

(10)D

(11)B

(12)B

(13)A

(14)D

(15)D

(16)C

(17)A

(18)C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9)x = -1 (20) 1

4

三、解答案

(21)

15

128

(22)

(x - 2) 2

4

- y = 1 (23) 13

12 16

  1. **本小题考查复数相等的条件及解方程的知识. 解:**设 z=x+yi(x,y∈R).

将 z=x+yi 代入原方程,得

(x+yi)(x-yi)-3i(x-yi)=1+3i,

整理得

x2+y2-3y-3xi=1+3i.

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得

-3x = 3, ①

x2 + y2 - 3y = 1. ②

由①得 x=-1.

将 x=-1 代入②式解得 y=0,y=3.

∴z1=-1,z2=-1+3i.

  1. 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和角公式等基础知识及运算能力.

**解:**由题设知α-β为第一象限的角,

∴ sin(α - β) =

=

= 5 .

13

由题设知α+β为第三象限的角,

∴ cos( α + β) = −

= −

= − 4 .

5

∴ sin2α=sin[(α-β)+(α+β)]

=sin(α-β)cos(α+β)+cos(α-β)sin(α+β)

= 5 × 4 12 3 56

13 (- 5) + 13 ×(- 5) = - 65 .

本小题考查空间图形的线面关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

力.

**解法一:**设经过 b 与 a 平行的平面为α,经过 a 和 AA1 的平面为β,α∩

 - 图298β=c,则 c∥a.因而 b,c 所成的角等于θ,且 AA1⊥c(如图).

∵ AA1⊥b, ∴ AA1⊥α.

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β⊥α.

在平面β内作 EG⊥c,垂足为 G,则 EG=AA1.并且根据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EG⊥α.连结 FG,则 EG⊥FG.在 Rt△EFG 中,EF2=EG2+FG2.

∵ AG=m,

∴在△AFG 中,

FG2=m2+n2-2mncosθ.

∵ EG2=d2,

∴ EF2=d2+m2+n2-2mncosθ.

如果点 F(或 E)在点 A(或 A1)的另一侧,则EF2=d2+m2+n2+2mncosθ.

因此, EF = d2 + m2 + n2 ±2mncosθ .

**解法二:**经过点 A 作直线 c∥a,则 c、b 所成的角等于θ,且 AA1⊥c. 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A1 垂直于 b、c 所确定的平面? . 在两平行直线 a、c 所确定的平面内,作 EG⊥c,垂足为 G,则 EG 平行且等

于 AA1,

从而 EG⊥α.

连结 FG,则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定义,EG⊥FG. 在 Rt△EFG 中,EF2=EG2+FG2.

(以下同解法一)

本小题考查数列、不等式及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Ⅰ)解:**依题意,有

S = 12a + 12×(12 - 1) ·d > 0,

12 1 2

S = 13a + 13×(13 - 1) ·d < 0.

13 1 2

2a1 +11d > 0, ①

即 a + 6d < 0. ②

 1

由 a3=12,得

a1=12-2d. ③

将③式分别代①、②入,得

 24 + 7d > 0,

 3 + d < 0.

∴ - 24 < d < -3.

7

**(Ⅱ)解法一:**由 d<0 可知

a1>a2>a3>⋯>a12>a13.

因此,若 1≤n≤12 在中存在自然数 n,使得 an>0,an+1<0, 则 Sn 就是 S1,S2,⋯,S12 中的最大值.

由于 S12=6(a6+a7)>0, S13=13a7<0,

即 a6+a7>0, a7<0.

由此得 a6>-a7>0. 因为 a6>0,a7<0,

故在 S1,S2,⋯,S12 中 S6 的值最大.

(Ⅱ)解法二:

S = na + n(n - 1) d

n 1 2

1

= n(12 - 2d) +

2

n(n - 1)d

∵ d<0,

= d [n - 2

1 (5-

2

24 )]2 -

d

d [ 1

2 2

(5 -

24 )]2 .

d

1

∴ [n - (5-

2

24)]2

d

最小时,Sn 最大.

当 - 24 < d < -3 时

7

6 < 1

2

(5-

24) < 6.5,

d

∵ 正整数n = 6时[n-

∴ S6 最大.

(Ⅱ)解法三:

1 (5 -

2

24)]2 最小,

d

由 d<0 可知 a1>a2>a3>⋯>a12>a13.

因此,若在 1≤n≤12 中存在自然数 n,使得 an>0,an+1<0, 则 Sn 就是 S1,S2,⋯,S12 中的最大值.

S > 0

12a1 +

12×11

d > 0

 12 ⇒  2

S13 < 0

13a +

13×12

d < 0

 1 2

 d

⇒ a1 + 5d > - 2 > 0

a1 + 6d < 0

⇒ a6 > 0

a < 0.

 7

故在 S1,S2,⋯,S12 中 S6 的值最大.

  1. **本小题考查椭圆性质、直线方程等知识,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证法一:**设 A、B 的坐标分别为(x1,y1)和(x2,y2).因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

线与 x 轴相交,故 AB 不平行于 y 轴,即 x1≠x2.又交点为 P(x0,0),故

│PA│=│PB│,即

(x - x )2 + y2 = (x - x ) 2 + y 2 . ①

1 0 1 2 0 2

∵ A、B 在椭圆上,

2 2 b2 2

∴ y1

= b -

a2

x1 ,

2 2 b2 2

y2 = b - a 2 x2 .

将上式代入①,得

2 2 a2 - b2

2(x2 - x1 )x0 = (x2 - x1 ) a 2 . ②

∵ x1≠x2,可得

x0 =

x1 + x2

2

a2 - b2

  • a2 . ③

∵ -a≤x1≤a,-a≤x2≤a,且 x1≠x2,

∴ -2a<x1+x2<2a,

a 2 - b2

∴ - a < x0 <

a 2 - b2

.

a

**证法二:**设 A、B 的坐标分别为(x1,y1)和(x2,y2).因 P(x0,0)在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以点 P 为圆心,│PA│=r 为半径的圆 P 过 A、B 两点,圆 P 的方程为

(x-x0)2+y2=r2,

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 y 得

2 b2

2 2 2

(x - x0 ) - a2 x = r - b ,

a2 - b2 2

2 2 2

∴ a 2

x - 2x0 x + x0 - r + b = 0. ①

因 A、B 是椭圆与圆 P 的交点,故 x1,x2 为方程①的两个根.由韦达定理

2a2

x1 + x2 = a 2 - b2 x0 .

因-a≤x1≤a,-a≤x2≤a,且 x1≠x2,故

2a2

- 2a < x1 + x2 = a2 - b2 x0 < 2a,

a2 - b 2

∴ - a < x0 <

a 2 - b2

.

a

1992 年试题(文史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 log8 9 的值是

log2 3

  1. 2

3

(B)1 (C) 3

2

(D)2

【 】

2

  1. 已知椭圆 x y 1上一点P到椭圆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P到

25 16

另一焦点的距离为

(A)2 (B)3

(C)5 (D)7

【 】

  1. 如果函数 y=sin(ωx)cos(ωx)的最小正周期是 4π,那么常数ω为

    1. 4
  1. 1

2

  1. 在( x −

2

  1. 2

(D) 1

4

【 】

1 ) 8 的展开式中常数项是

(A)-28 (B)-7

(C)7 (D)28

【 】

  1. 已知轴截面是正方形的圆柱的高与球的直径相等,则圆柱的全面积与球的表面积的比是

(A)6:5 (B)5:4

(C)4:3 (D)3:2

【 】(6)图中曲线是幂函数 y=xn 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已知 n 取±2,

1

± 2 四个值, 则相应于曲线的c1、c2 、c3、c 4 的n依次为

(A) − 2,− 1 1 1 − 1 ,−2

, ,2

2 2

(B)2, ,

2 2

(C) − 1 ,−2,2, 1 1 −2,− 1

(D)2, ,

2 2 2 2

 - 图299

【 】

  1. 若 loga2<logb2<0,则

(A)0<a<b<1 (B)0<b<a<1

(C)a>b>1 (D)b>a>1

【 】

  1. 原点关于直线 8x+6y=25 的对称点坐标为

3 25 25

(A)(2, ) (B)( , )

2 8 6

(C)(3,4) ( D)(4,3)

【 】

  1. 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直角三角形最多可有(A)1 个 (B)2 个

    1. 3 个 (D)4 个

【 】

  1. 圆心在抛物线 y2=2x 上,且与 x

    轴和该抛物线的准线都相切的一个圆的方程是

(A)x 2 + y 2 − x − 2y − 1 = 0

4

(C)x2 + y2 − x − 2y + 1 = 0

(B)x2 + y2 + x − 2y + 1 = 0

(D)x2 + y2 − x − 2y + 1 = 0

4

【 】

  1. 在[0,2π]上满足 sinx 1 x的取值范围是

≥ 2 的

π π 5π

(A)[0, ] (B)[ , ]

6 6 6

π 2π 5π

(C)[ , ] (D)[ , π]

6 3 6

【 】

  1. 已知直线 l1 和 l2 夹角的平分线为 y=x, 如果 l1

    的方程是ax+by+c=0(ab>0),那么 l2 的方程是

    1. bx+ay+c=0 (B)ax-by+c=0

(C)bx+ay-c=0 (D)bx-ay+c=0

【 】

  1. 如果α,β∈ π π)且tgα < ctgβ, 那么必有

( ,

2

(A)α < β

(C)α + β < 3 π

2

(B)β < α

(D)α + β > 3 π

2

【 】

  1. 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M 和 N 分别为 A1B1 和 BB1

    的中点,那么直线 AM 与 CN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1. 3 2

    2. ) 10

10

  1. 3

5

  1. 2

5

 - 图300【 】

  1. 已知复数 z 的模为 2,则│z-i│的最大值为

(A)1 ( B)2

(C) (D)3

【 】

ex − e−x

  1. 函数y = 的反函数

2

  1. 是奇函数,它在(0,+∞)上是减函数.

  2. 是偶函数,它在(0,+∞)上是减函数.

  3. 是奇函数,它在(0,+∞)上是增函数.

  4. 是偶函数,它在(0,+∞)上是增函数.

【 】

  1. 如果函数 f(x)=x2+bx+c 对任意实数 t 都有

    f(2+t)=f(2-t),那么(A)f(2)<f(1)<f(4)

(B)f(1)<f(2)<f(4)

(C)f(2)<f(4)<f(1)

(D)f(4)<f(2)<f(1)

【 】(18)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 11,十二条棱长度之和为 24,则这个长方体

的一条对角线长为

(A)2 3 (B) 14 【 】

(C)5 (D)6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9) lim[1 - 1 +

n→∞ 3 9

1 + + (-1)

27

n -1

1 ]的值为 . 3n

  1. 已知α在第三象限且 tgα=2,则 cosα的值是 .

1 + 3-x

  1. 方程

1 + 3x

= 3的解是 .

  1. 设含有 10 个元素的集合的全部子集数为 S,其中由 3 个元素组成

的子集数为T, T . S

  1. 焦点为F1(-2,0)和F2(6,0),离心率为 2 的双曲线的方程是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

(24)求sin2 20° + cos2 80° + 3sin20°cos80°的值.

(25)设 z∈C,解方程 z-2│z│=-7+4i.

  1.  - 图301如图,已知 ABCD--A1B1C1D1 是棱长为 a 的正方体,E、F 分别为棱 AA1 与 CC1 的中点,求四棱锥 A1-EBFD1 的体积.

  2. 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x-2y+1=0,∠A 的平分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y=0.若点 B 的坐标为(1,2),求点 A 和点 C 的坐标.

  3. 设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已知 a3=12,S12>0,S13<0.

    (Ⅰ)求公差 d 的取值范围;

(Ⅱ)指出 S1,S2,⋯,S12 中哪一个值最大,并说明理由.

1992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9) 1

4

(22) 15

128

(20) - 5 5

(x - 2) 2

(23)

4

(21)x = -1

y2

- = 1

12

三、解答题.
  1. 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恒等变形知识和运算能力.

解: sin2 20° + cos2 80° + 3sin20°cos80°

= 1− cos40° + 1 + cos160° + 3 (sin100° − sin60°)

2 2 2

1 3 3

= 1 +

(cos160° − cos40°) +

2

sin100° −

2 4

= 1 − 1 ·2sin100°sin60° + 3 sin100°

4 2 2

= 1 − 3 sin100° + 3 sin100°

4 2 2

= 1

4

  1. 本小题主要考查复数相等的条件及解方程的知识. 解 设 z=x+yi(x,y∈R).

依题意有

x + yi - 2

由复数相等的定义,得

= -7 + 4i.

x - 2

 y = 4.

将②代入①,得

x - 2

= -7, ①

= -7

解此方程并经检验得

x = 3, x = 5

1 2 3

∴ 5

z1 = 3 + 4i, z 2 = 3 + 4i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 关系,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解法一:∵

EB = BF = FD1 = D1 E =

= 5 a,

2

∴ 四棱锥A1 - EBFD1 的底面是菱形.

连结A1C1 、EF、BD1,则A 1C1∥EF.

根据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1C1 平行于 A1-EBFD1 的底面,从而A1C1 到底面 EBFD1 的距离就是 A1-EBFD1 的高.

设 G、H 分别是 A1C1、EF 的中点,连结 D1G、GH,则FH⊥HG,FH⊥HD1.

根据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有FH⊥平面 HGD1.

又,四棱锥 A1-EBFD1 的底面过 FH,根据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有A1-EBFD1 的底面⊥平面 HGD1.

 - 图302

作 GK⊥HD1 于 K,根据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有 GK 垂直于 A1-EBFD1 的底面.

∵正方体的对角面 AA1C1C 垂直于底面 A1B1C1D1,∴∠HGD1=90°.

在Rt△HGD

内,GD = 2 1

BD1

= 3 a.

1 1 2 a, HG = 2 a, HD1 = 2 2

∴ 3 a·GK = 1 a·

2 a, 从而GK = 6 a.

2 2 2 6

∴ V 1 ·GK

A1-EBFD1 = 3 S菱形EBFD1

= 1 1

3 · 2 ·EF·BD1·GK

= 1 ·

6

2a·

3a· 6 a

6

=

解法二:∵

1 a 3.

6

5 a,

EB = BF = FD1 = D1 E = = 2

∴四菱锥 A1-EBFD1 的底面是菱形. 连结 EF,则△EFB≌△EFD1.

∵三棱锥 A1-EFB 与三棱锥 A1-EFD1 等底同高,

∴VA −EFB = VA - EFD

 - 图303

∴ VA -EBFD = 2VA - EFB .

1 1 1

又 VA -EFB = VF-EBA ,

∴ VA -EBFD = 2VF-EBA .

1 1 1

∵CC1∥平面 ABB1A1,∴三棱锥 F-EBA1 的高就是 CC1 到平面ABB1A1 的距离,即棱长 a.

又△EBA1 边 EA1 上的高为 a.

∴VA -EBFD = 2

1

· 3 ·S

△EBA1

  • a =

1 a3.

6

 - 图304本小题主要考查有关直线方程的知识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由x - 2y + 1 = 0,

得顶点 A(-1,0).

又, AB的斜率 k = 2 - 0

= 1.

AB 1 - (-1)

∵x 轴是∠A 的平分线,

故 AC 的斜率为-1,AC 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x+1). ①

已知 BC 上的高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x-2y+1=0,故 BC 的斜率为-2,BC 所在的直线方程为

y-2=-2(x-1). ②

解①,②得顶点 C 的坐标为(5,-6).

本小题考查数列、不等式及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

力.

(Ⅰ)解:依题意, 有

S = 12a + 12×(12 - 1) ·d > 0,

12 1 2

S = 13a + 13×(13 - 1) ·d < 0.

13 1 2

2a 1 + 11d > 0, ①

即  a + 6d < 0. ②

 1

由 a3=12,得

a1+2d=12 ③

将③式分别代入①、②式,得

24 + 7d > 0,

 3 + d < 0

解此不等式组得

- 24 < d < -3.

7

**(Ⅱ)解法一:**由 d<0 可知

a1>a2>a3>⋯>a12>a13.

因此,若在 1≤n≤12 中存在自然数 n,使得 an>0,an+1<0, 则 Sn 就是 S1,S2,⋯,S12 中的最大值.

由于 S12 = 6(a6 + a 7 ) > 0,

S13=13a7<0,

即 a6+a7>0,

a7<0,

由此得 a6>-a7>0.

因 a6>0,a7<0.

故在 S1,S2,⋯,S12 中 S6 的值最大.

( Ⅱ) 解法二:S = na + n(n - 1) d

n 1 2

1

= n(12 - 2d) +

2

n(n - 1)d

∵d<0,

= d [n - 2

1 (5 -

2

24)]2 -

d

d[ 1

2 2

(5 -

24)]2 ,

d

∴ 1 24 2

[n - (5 - )]

2 d

最小时,Sn 最大.

当 - 24 < d < -3 时

7

6 < 1

2

(5 -

24 ) < 6.5,

d

∴ 正整数n = 6时[n -

∴S6 最 大 . (Ⅱ)解法三: 由 d<0 可知

1 (5 -

2

24 )]2 最小,

d

a1>a2>a3>⋯>a12>a13.

因此,若在 1≤n≤12 中存在自然数 n,使得 an>0,an+1<0, 则 Sn 就是 S1,S2,⋯,S12 中的最大值.

S12 > 0

S13 < 0

12a1 +

13a +

12×11

2

13×12

d > 0

d < 0

 1 2

 d

⇒ a1 + 5d > - 2 > 0

 a1 + 6d < 0

⇒ a 6 > 0

a < 0

 7

故在S1 ,S2 , ,S12 中S6 的值最大

1993 年试题(文史类)

(北京、湖北、湖南、云南、海南、贵州等省市用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函数 f(x)=sinx+cosx 的最小正周期是

    1. 2ν

(B)2 2ν

    ν*

    ν*

4

  1. 如果双曲线的焦距为 6,两条准线间的距离为 4,那么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 3

2

  1. 2

  2. 2

  3. 2

  1. 和直线 3x-4y+5=0 关于 x 轴对称的直线的方程为(A)3x+4y-5=0

    (B)3x+4y+5=0

(C)-3x+4y-5=0 (D)-3x+4y+5=0

(4)i2n-3+i2n-1+i2n+1+i2n+3 的值为

(A)-2 (B)0 (C)2 (D)4

3

(5)y = x 5 在[−1,1]上是

  1. 增函数且是奇函数 (B)增函数且是偶函数(C)减函数且是奇函数 (D)减函数且是偶函数

5n2 - 1

(6) lim

n→∞

2n2 - n + 5

1

的值为

5 1 5

(A) − 5 (B) − 2 (C) 5 (D) 2

(7) 集合M = {x│x = + π , k∈Z}, N = {x│x =

  • π , k∈Z}, 则

2 4 4 2

(A)M = N (B)M ⊃ N (C)M ⊂ N (D)M Ι N = φ.

  1. sin20°cos70°+sin10°sin50°的值是

    1. 1

4

  1. 2

  2. 1

2

  1. 4
  1. 圆 x2+y2=1 上的点到直线 3x+4y-25=0 的距离的最小值是(A)6 (B)4 (C)5

    (D)1

  2. 若 a、b 是任意实数,且 a>b,则

    1. a 2 > b2

    2. b < 1 a

    3. lg(a - b) > 0

(D)(

1) a < (

2

1) b

2

  1. 一动圆与两圆x2+y2=1 和x2+y2-8x+12=0 都外切,则动圆圆心轨迹为

    1. 圆 (B)椭圆

(C)双曲线的一支 (D)抛物线

  1. 圆柱轴截面的周长 l 为定值,那么圆柱体积的最大值是

(A)(

l ) 3 π

6

  1. 1

9

( l ) 3 π

2

(C)( l ) 3 π

4

(D)2( l )3 π

4

(13)(

+ 1)4 (x − 1) 5 展开式中x4的系数为

(A)-40 (B)10

(C)40 (D)45

3

  1. 直角梯形的一个内角为45°, 下底长为上底长的 2 , 这个梯形绕下底

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成的旋转体的全面积为(5 + 2 )π, 则旋转体的体积为

(C) 5 + 2 π

3

  1. 4 + 2 π

3

(D) 7 π

3

  1. 已知 a1,a2,⋯,a8 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公比

    q≠1,则(A)a1+a8>a4+a5

(B)a1+a8<a4+a5 (C)a1+a8=a4+a5

(D)a1+a8 和 a4+a5 的大小关系不能由已知条件确定. (16)设有如下三个命题:

甲:相交两直线 l,m 都在平面α内,并且都不在平面β内.

乙:l,m 之中至少有一条与β相交. 丙:α与β相交.

当甲成立时

(A)乙是丙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B)乙是丙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C)乙是丙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D)乙既不是丙的充分条件又不是丙的必要条件

  1. 将数字 1,2,3,4 填入标号为 1,2,3,4 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字,则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的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A)6 种 (B)9 种 (C)11 种 (D)23 种

第Ⅱ卷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 设a > 1, 则 lim

1 - a n+1

n -1

= .

n→∞ 1 + a

  1. 若双曲线

x2

9k 2

  • y2

4k2

= 1与圆x2 + y2 = 1没有公共点, 则实数k的

取值范围为 .

  1. 从 1,2,⋯,10 这十个数中取出四个数,使它们的和为奇数,共有

种取法(用数字作答).

(21)设 f(x)=4x-2x+1,则 f-1(0)= .

  1. 建造一个容积为8m3,深为2m 的长方体无盖水池.如果池底和池壁的造价每平方米分别为 120 元和 80 元,那么水池的最低总造价为

元.

  1. 如图,ABCD 是正方形,E 是 AB 的中点,如将△DAE 和△CBE 分别沿虚线 DE 和 CE 折起,使 AE 与 BE 重合,记 A 与 B 重合后的点为 P,则面PCD 与面 ECD 所成的二面角为 度.

 - 图305

三、解答题:解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

(24)求 tg20°+4sin20°的值.

(25)已知f(x) = log 1+x (a > 0,a≠1).

(Ⅰ)求 f(x)的定义域;

(Ⅱ)判断 f(x)的奇偶性并予以证明; (Ⅲ)求使 f(x)>0 的 x 取值范围.

(26)已知数列

8·1

12 ·32

, 8·2 , , 8n , . 32 ·52 (2n - 1)2 (2n + 1) 2

Sn 为其前 n 项和.计算得

8 24 48 80

S1 = 9 , S2 = 25 , S3 = 49 , S4 = 81 .

观察上述结果,推测出计算 Sn 的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27)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 a.

α,β同垂直于平面γ,又同平行于直线 b.

求证:(Ⅰ)a⊥γ;

 - 图306(Ⅱ)b⊥γ.

(28)在面积为1的△PMN中, tg∠

PMN =

1 , tg

2

∠MNP = -2.建立适当的坐

 - 图307标系,求以 M,N 为焦点且过点 P 的椭圆方程.

1993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

(北京、湖北、湖南、云南、海南、贵州等省市用题)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A

(2)C

(3)B

(4)B

(5)A

(6)D

(7)C

(8)A

(9)B

(10)D

(11)C

(12)A

(13)D

(14)D

(15)A

(16)C

(17)B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8) - a 2

(19){k││k│

  • 1}

3

(20)100 (21)1

(22)1760 (23)30

三、解答题.
  1. 本小题考查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及运算能力.

解: tg20° + 4sin20°

= sin20° + 4sin20°cos20°

cos20°

= sin20° + 2sin40°

cos20°

= (sin20° + sin40°) + sin40°

cos20°

= 2sin30°cos10° + sin40°

cos20°

= sin80° + sin40°

cos20°

= 2sin60°cos20°

cos20°

= 2sin60°

=

本小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对数函数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和 解法等基本知识及运算能力.

解:(Ⅰ)由对数函数的定义知 1 + x > 0.

1 − x

如果1 + x > 0,

如果1 + x < 0,

则 − 1 < x < 1;

则不等式组无解.

故f(x) 的定义域为(−1,1).

(Ⅱ)

∵ f(−x) = log 1−x = −log 1 + x = −f(x),

a 1+x

a 1 − x

∴ f(x) 为奇函数.

(Ⅲ) (i) 对a > 1,log 1 + x > 0等价于

1 + x > 1,

1- x

a 1- x

而从(Ⅰ)知 1-x>0,故①等价于 1+x>1-x,又等价于 x>0.故对 a>1,当x∈(0,1)时有 f(x)>0.

  1. 对0 < a < 1, log 1 + x > 0等价于

0 < 1 + x < 1.

1- x

a 1- x

而从(Ⅰ)知 1-x>0,故②等价于-1<x<0.故对0<a<1,当 x∈(-1,0)时有 f(x)>0.

本小题考查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数学归纳法.

(2n + 1) 2 − 1

解:Sn =

(2n + 1)2

(n∈N).

证明如下:

(Ⅰ)当n = 1时,S1 =

32 − 1

32

8

= 9 , 等式成立.

(Ⅱ)设当 n=k 时等式成立,即

Sk =

(2k + 1) 2 - 1

.

(2k + 1) 2

则S = S

k + 1 k

+ 8(k + 1)

(2k + 1) 2 (2k + 3) 2

(2k + 1) 2 - 1

=

(2k + 1) 2

+ 8(k + 1)

(2k + 1) 2 (2k + 3) 2

[(2k + 1) 2 - 1](2k + 3) 2 + 8( k + 1)

=

(2k + 1) 2 (2k + 3) 2

(2k + 1) 2 (2k + 3)2 − (2k + 3) 2 + 8(k + 1)

=

(2k + 1) 2 (2k + 3) 2

(2k + 1) 2 (2k + 3) 2 − (2k + 1) 2

=

(2k + 1) 2 (2k + 3)2

(2k + 3) 2 − 1

=

(2k + 3) 2

[2(k + 1) + 1]2 − 1

=

[2( k + 1) + 1]2

由此可知,当 n=k+1 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Ⅰ)、(Ⅱ)可知,等式对任何 n∈N 都成立.

本小题考查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垂直和两平面垂直的基础知识, 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证法一:(Ⅰ)设α∩γ=AB,β∩γ=AC. 在γ内任取一点 P 并于γ内作直线PM⊥AB,PN⊥AC.

∵γ⊥α,

∴PM⊥α,

而a ⊂ α ,

∴PM⊥a. 同理 PN⊥a.

又PM ⊂ γ, PN ⊂ γ.

 - 图308∴a⊥γ.

(Ⅱ)于 a 上任取一点 Q,过 b 与 Q 作一平面交α于直线 a1,交β于直线 a2.

∵ b∥α,∴b∥a1. 同理 b∥a2.

∵ a1,a2 同过 Q 且平行于 b,

∴ a1,a2 重合.

又a1 ⊂ α , a2 ⊂ ,

∴ a1,a2 都是α、β的交线,即都重合于 a.

∵ b∥a1,∴b∥a. 而 a⊥γ,

∴b⊥γ.

证法二:(Ⅰ)在 a 上任取一点 P,过 P 作直线 a′⊥γ.

∵α⊥γ,P∈α,

∴a′ ⊂ α.

同理a′ ⊂ .

可见 a′是α,β的交线. 因而 a′重合于 a.

 - 图309又 a′⊥γ,∴a⊥γ.

(Ⅱ)于α内任取不在 a 上的一点,过b 和该点作平面与α交于直线c.同法过 b 作平面与β交于直线 d.

∵b∥α,b∥β.

∴b∥c,b∥d.

又c ⊄ β, d ⊂ β, 可见c与d不重合. 因而c∥d.

于是 c∥β.

∵c∥, c ⊂ α ,α = a,

∴c∥a.

∵b∥c,a∥c, b与a不重合(b ⊄ α , 而a ⊂ α ),

∴b∥a. 而 a⊥γ.

∴b⊥γ.

本小题主要考查坐标系、椭圆的概念和性质、直线方程以及综 合应用能力.

 - 图310

**解法一:**如图,以 MN 所在直线为 x 轴,MN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建立直角

x2

坐标系, 设以M, N为焦点且过点P的椭圆方程为 a 2

M(−c,0),N(c,0).

+ y2

b2

= 1, 焦点为

由tgM =

1 , tgα = tg(ν − ∠MNP) = 2, 得直线PM和直线PN的方

2

程分别为y =

1 (x + c) 2

和y = 2(x - c). 将此二方程联立,

解得x =

5 c, y =

3

4 c, 即P点坐标为( 5 c,

3 3

4 c).

3

在△MNP 中,│MN│=2c,MN 上的高为点 P 的纵坐标,故

S = 1 ·2c· 4 c = 4 c2 .

△MNP 2 3 3

由题设条件S = 1, ∴c = 3 , 即P点坐标为( 5 3 , 2 3 ).

△MNP 2 6 3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PM│ =

= (5 3 + 3 )2 + ( 2 3 ) 2

6 2 3

= 2 15 ,

3

│PN│ =

= (5 3 − 3 )2 + ( 2 3 )2

6 2 3

= 15 .

3

得 1

a = (│PM│ + │PN│) = .

2 2

又 b2 = a2 − c2 = 15 − 3 = 3,

4 4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4x 2

15

y2

+ = 1.

3

解法二: 同解法一得c = 3 , P点的坐标为( 5 3 , 2 3 ).

2 6 3

∵ 点P在椭圆上, 且a 2 = b 2 + c2 .

( 5 3 ) 2 ( 2 3) 2

6 + 3 = 1.

b 2

b2 + ( )2

2

化简得3b4 − 8b2 − 3 = 0.

解得 b2 = 3, 或b2 = − 1 (舍去).

3

又 a2 = b2 + c 2 = 3 + 3 = 15 .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4

4x2

15

4

+ y 2

3

= 1.

**解法三:**同解法一建立坐标系.

∵ ∠P = ∠α − ∠PMN,

∴ tgP = tg(π − N) − tgM

1 + tg(π − N)tgM

2 − 1

= 2 3

1 = 4 .

1 + 2× 2

∴ ∠P为锐角.

∴ sinP =

3 , cosP = 4 .

5 5

而 S = 1 │PM│·│PN│sinP = 1,

△MNP 2

∴ │PM│·│PN│ = 10 .

3

∵ │PM│ + │PN│ = 2a, │MN│ = 2c,

由余弦定理,得

(2c)2=│PM│2+│PN│2-2│PM│·│PN│cosP

=(│PM│+│PN│)2-2│PM│·│PN│(1+cosP)

= (2a)2 − 2· 10 − 2· 10 · 4 ,

3 3 5

∴c2=a2-3,即 b2=3.

又 sinM =

由正弦定理,得

,sinN = ,

│PM│

= │PN│ = │MN│ ,

sinN

sinM

sinP

│PM│ + │PN│ = │MN│ .

sinN + sinM sinP

即 2a

+

∴a = c.

= 2c , 3

5

∴ a2 = b2 + c 2 = 3 + a .

5

∴ a2 = 15 .

4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4x2

+

15

y2

= 1.

3

1993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

(北京、湖北、湖南、云南、海南、贵州等省市用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 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 函数 f(x)=sinx+cosx 的最小正周期是

  1. π

(B)2

  1. π

4

  1. 如果双曲线的焦距为 6,两条准线间的距离为 4,那么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 3

2

(C) 6 2

(B) 3 2

(D)2

  1. 和直线 3x-4y+5=0 关于 x 轴对称的直线的方程为(A)3X+4y-5=0

(B)3x+4y+5=0 (C)-3x+4y-5=0 (D)-3x+4y+5=0

(4)极坐标方程ρ = 4

3 - 5cosθ

所表示的曲线是

  1. 焦点到准线距离为 4 的椭圆

5

  1. 焦点到准线距离为 4 的双曲线右支

5

  1. 焦点到准线距离为 4 的椭圆

3

4

焦点到准线距离为 3 的双曲线右支

3

(5)y = x 5 在[-1,1]上是

(A)增函数且是奇函数 (B)增函数且是偶函数(C)减函数且是奇函数 (D)减函数且是偶函数

5n2 - 1

(6) lim

n→oo

2n2 - n + 5 的值为

(A) - 1 . (B) - 5 .

5

  1. 1 . 5

2

  1. 5 .

2

(7)集合M = {x│x = + π , k∈Z}, N = {x│x = + π , k∈Z}, 则

2 4 4 2

(A)M = N (B)M ⊃ N

(C)M ⊂ N (D)M∩N = ∅

  1. sin20ocos70o+sin10osin50o 的值是

    1. 1

4

(C) 1

2

x = │cos θ

  1. 2

(D) 3 4

+ sin θ │,

  1. 参数方程

y = 1

 2

2 2

(1 + sinθ)

(0 < θ < 2π)表示

  1. 双曲线的一支, 这支过点

(1, 1 )

2

  1. 抛物线的一部分, 这部分过

(1, 1 )

2

  1. 双曲线的一支, 这支过点

(-1, 1 )

2

  1. 抛物线的一部分, 这部分过

(-1, 1)

2

  1. 若 a、b 是任意实数,且 a>b,则

    1. a 2 > b2

    2. b < 1

a

  1. lg(a - b) > 0

(D)( 1

2

)a < (

1) b

2

  1. 一动圆与两圆 x2+y2=1 和 x2+y2-8x+12=0 都外切,则动圆圆心轨迹为(A)圆

    (B)椭圆

(C)双曲线的一支 (D)抛物线

  1. 圆柱轴截面的周长 l 为定值,那么圆柱体积的最大值是

(A)( l

6

l

) 3 π

3

(B) 1

9

( l ) 3 π

2

l 3

(C)( ) π

4

(D)2( ) π

4

(13)(

+ 1) 4 (x - 1) 5 展开式中x4的系数为

(A)-40 (B)10

(C)40 (D)45

  1. 直角梯形的一个内角为45°, 下底长为上底长的 3 , 这个梯形绕下底所在

2

的直线旋转一周所成的旋转体的全面积为(5 + 2 )π, 则旋转体的体积为

(C) 5 + 2 π

3

(B) 4 + 2 π

3

(D) 7 π

3

  1. 已知 a1,a2,⋯,a8 为各项都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公比

    q≠1,则(A)a1+a8>a4+a5

(B)a1+a8<a4+a5

(C)a1+a8=a4+a5

(D)a1+a8 和 a4+a5 的大小关系不能由已知条件确定. (16)设有如下三个命题:

甲:相交两直线 l,m 都在平面α内,并且都不在平面β内.

乙:l,m 之中至少有一条与β相交. 丙:α与β相交.

当甲成立时

(A)乙是丙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B)乙是丙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C)乙是丙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D)乙既不是丙的充分条件又不是丙的必要条件

  1. 将数字 1,2,3,4 填入标号为 1,2,3,4 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字,则每个方格的标号所填的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有

    1. 6 种 (B)9 种

(C)11 种 (D)23 种

第Ⅱ卷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 sin(arccos 1

2

+ arccos

1 ) =

3

x2

  1. 若双曲线 9k2

为 .

y 2

- 4k 2

= 1与圆x2 + y2 = 1没有公共点, 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

  1. 从1,2, ,10这十个数中取出四个数, 使它们的和为奇数, 共有 种

取法(用数字作答).

(21)设f(x) = 4x - 2 x+1, 则f -1(0) = .

  1. 建造一个容积为 8m3,深为 2m 的长方体无盖水池.如果池底和池壁的造

价每平方米分别为120元和80元, 那么水池的最低总造价为 元.

  1. 如图,ABCD 是正方形,E 是 AB 的中点,如将△DAE 和△CBE 分别沿虚线 DE 和

    CE 折起,使 AE 与 BE 重合,记 A 与 B 重合后的点为 P,则面 PCD 与面 ECD 所成的二面角为 度.

 - 图311

三、解答题:解题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

(24)已知f(x) = log 1 + x (a > 0,a≠1).

a 1 - x

(Ⅰ)求 f(x)的定义域;

(Ⅱ)判断 f(x)的奇偶性并予以证明; (Ⅲ)求使 f(x)>0 的 x 取值范围.

(25)已知数列

8·1 , 8·2 , , 8n .

12 ·32 32 ·52 (2n - 1) 2 (2n + 1)2

Sn 为其前 n 项和.计算得

S = 8 , S = 24

, S = 48

, S = 80 .

1 9 2 25

3 49

4 81

观察上述结果,推测出计算 Sn 的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26)已知:平面α∩平面β=直线 a.

α,β同垂直于平面γ,又同平行于直线 b.

求证:(Ⅰ)a⊥γ;

 - 图312(Ⅱ)b⊥γ.

(27)在面积为1的△PMN中, tg∠PMN = 1 , tg∠MNP = -2.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

 - 图313求以 M,N 为焦点且过点 P 的椭圆方程.

(28) 设复数z = cosθ + isinθ(0 < θ < π), ω =

argω < π , 求θ.

2

1 - (z)4 3

1 + z4 , 并且│ω│ = 3 ,

1993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A (2)C (3)B (4)B (5)A (6)D (7)C (8)A (9)B

(10)D (11)C (12)A (13)D (14)D (15)A (16)C (17)B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8)

(19){k││k│ > 1 }

(20)100

6 3

(21)1 (22)1760 (23)30

三、解答题.
  1. 本小题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对数函数的性质、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 等基本知识及运算能力.

解:(Ⅰ)由对数函数的定义知 1 + x

1 - x

  • 0.

如果1 + x > 0,则 - 1 < x < 1;

如果1 + x < 0,,则不等式组无解.

故f(x)的定义域为(-1,1).

(Ⅱ)∵ f(-x) = log 1 - x

a 1 + x

= -log 1 + x = -f(x),

a 1 - x

∴ f(x)为奇函数.

(Ⅲ) (i)对a > 1,log 1 + x > 0等价于

a 1 - x

1 + x

1 - x

  • 1, ①

而从(Ⅰ)知 1-x>0,故①等价于 1+x>1-x,又等价于x>0.故对a>1,当x∈(0,1) 时有 f(x)>0.

(ii)对0 < a < 1,log 1 + x > 0.等价于

a 1 - x

0 < 1 + x < 1. ②

1 - x

而从(Ⅰ)知1 - x > 0,故②等价于 - 1 < x < 0. 故对

0 < a < 1,当x∈(-1,0)时有f(x) > 0.

本小题考查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数学归纳法.

(2n + 1)2 - 1

解:Sn =

(2n + 1)2

(n∈N).

证明如下:

(Ⅰ)当n = 1时,S1 =

32 - 1

32 =

8 ,等式成立.

9

(Ⅱ)设当n = k时等式成立,即

(2k +1) 2 -1

Sk =

.

(2k + 1)2

则S = S + 8(k +1)

k+1 k

(2k +1) 2 (2k + 3) 2

(2k + 1) 2 - 1

=

(2k + 1) 2

+ 8(k + 1)

(2k + 1) 2 (2k + 3)2

[(2k + 1) 2 - 1](2k + 3) 2 + 8(k + 1)

= (2k + 1) 2 (2k + 3) 2

= (2k + 1) 2 (2k + 3) 2 - (2k + 3) 2

  • 8(k + 1)

(2k + 1)2 (2k + 3) 2

(2k + 1) 2 (2k + 3) 2 - (2k + 1) 2

= (2k + 1) 2 (2k + 3) 2

(2k + 3) 2 - 1

= (2k + 3) 2

= [2(k + 1) + 1]2 - 1

[2(k + 1) + 1]2

由此可知,当 n=k+1 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Ⅰ)、(Ⅱ)可知,等式对任何 n∈N 都成立.

本小题考查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垂直和两平面垂直的基础知识, 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证法一:(Ⅰ)设α∩γ=AB,β∩γ=AC. 在γ内任取一点 P 并于γ内作直线PM⊥AB,PN⊥AC.

∵ γ⊥α,

∴ PM⊥α,

而 a ⊂ α,

∴ PM⊥a. 同理 PN⊥a.

又 PM ⊂ γ, PN ⊂ γ,

∴ a⊥γ.

(Ⅱ)于 a 上任取一点 Q,过 b 与 Q 作一平面交α于直线 a1,交β于直线 a2.

∵ b∥α,∴b∥a1. 同理 b∥a2.

∵ a1,a2 同过 Q 且平行于 b,

∴ a1,a2 重合.

又 a1 ⊂ α, a2 ⊂ β,

∴ a1,a2 都是α、β的交线,即都重合于 a.

∵ b∥a1,∴b∥a. 而 a⊥γ,

∴ b⊥γ.

证法二:(Ⅰ)在 a 上任取一点 P,过 P 作直线 a′⊥γ.

∵ α⊥γ, P∈α,

∴ a′ ⊂ α.

同理a′ ⊂ β.

可见 a′是α,β的交线. 因而 a′重合于 a.

又 a′⊥γ,∴a⊥γ.

(Ⅱ)于α内任取不在a 上的一点,过b 和该点作平面与α交于直线c.同法过b 作平面与β交于直线 d.

∵b∥α,b∥β.

∴b∥c,b∥d.

又c ⊄ β, d ⊂ β, 可见c与d不重合. 因而c∥d. 于是c∥β.

∵c∥β,c ⊂ α, α∩β = a,

∴c∥a.

∵b∥c,a∥c, b与a不重合(b ⊄ a, 而a ⊂ α),

∴b∥a. 而 a⊥γ.

∴b⊥γ.

 - 图314  - 图315

本小题主要考查坐标系、椭圆的概念和性质、直线方程以及综合应 用能力.

**解法一:**如图,以 MN 所在直线为 x 轴,MN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建立直角坐标

系,

x 2

设以M, N为焦点且过点P的椭圆方程为 a 2

y2

+ b2

= 1, 焦点为M(-c,0),N(c,0).

由tgM =

1 , tgα = tg( π - ∠MNP) = 2, 得直线PM和直线PN的方程分别为y =

2

1 (x + c)和y = 2(x - c).将此二方程联立,

2

解得 5 4 5 4

x = 3 c, y = 3 c, 即P点坐标为(

c, c).

3

在△MNP中, │MN│ = 2c, MN上的高为点P的纵坐标, 故

S = 1 ·2c· 4 c = 4 c2 .

△MNP 2 3 3

由题设条件S = 1, ∴c = 3 , 即P点坐标为( 5 3 , 2 3 ).

△MNP 2 6 3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PM│ = (x + c)2 + y 2

= (5 3 + 3 )2 + ( 2 3 ) 2

6 2 3

= 2 15 ,

3

│PN│ = (x - c)2 + y2

= (5 3 - 3 ) 2 + ( 2 3 ) 2

6 2 3

= 15 .

3

1 15

得 a = 2 ( │PM│ + │PN│) = 2 .

又 b2 = a2 - c2 = 15 - 3

= 3,

4 4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4x 2

15 +

y2

3 = 1.

解法二: 同解法一得c = 3 , P点的坐标为(5 3 , 2 3).

2 6 3

∵ 点P在圆上, 且a 2 = b 2 + c2 .

( 5 3 )2 ( 2 3 ) 2

6 + 3 = 1.

b2

b2 + ( ) 2

2

化简得3b 4 - 8b2 - 3 = 0.

解得 b2 = 3, 或 2

1 舍去).

b = - (

3

又 a2 = b2 + c 2 = 3 + 3

4

= 15 .

4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4x2 y2

+

15 3

= 1.

**解法三:**同解法一建立坐标系.

∵ ∠P = ∠α - ∠PMN,

2 - 1

∴ tgP = tg(π - N) - tgM = 2 = 3 .

1 + tg(π - N)tgM

∴ ∠P为锐角.

1 + 2× 1 4

2

∴ sinP = 3

5

, cosP = 4 .

5

而 S = 1 │PM│·│PN│sinP = 1,

△MNP 2

∴ │PM│·│PN│ = 10 .

3

∵ │PM│ + │PN│ = 2a, │MN│ = 2c, 由余弦定理, (2c)2 = │PM│2 + │PN│ 2 − 2│PN│·│PN│cosP

= (│PM│ + │PN│)2 - 2│PM│·│PN│(1 + cosP)

= (2a)2 - 2· 10 - 2· 10 · 4 ,

3 3 5

∴ c2 = a2 - 3, 即b2 = 3.

又sinM = 1

5

, sinN = 2

5

, 由正弦定理, 得

│PM│ = │PN│ = │MN│ ,

sinN

sinM

sinP

│PM│ + │PN│ = │MN│ .

sinN + sinM sinP

即 2a

+

= 2c , 3

5

∴a = 5c.

∴a2 = b2 + c 2 = 3 + a .

5

∴a2 = 15 .

4

4x2 y2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15 +

= 1.

3

 - 图316

本小题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及综合 解题能力.

解法一:

1 - [cos(-θ) + isin(-θ)]4

ω = 1 +[cosθ + isinθ]4

= 1 - cos(-4θ) - isin(-4θ) 1 + cos4θ + isin4θ

2sin 2 2θ + 2isin2θcos2θ

=

2cos2 2θ + 2isin2θcos2θ

= tg2θ(sin4θ + icos4θ).

│ω│ = │tg2θ│·│ sin4θ + icos4θ│ = │tg2 θ│ = 3 .

3

tg2θ = ± 3 .

3

因 0 < θ < π, 故有

(i)

当tg2θ = 3 时, 得θ = π 或θ = 7π

, 这时都有

3 12 12

ω = 3 (cos π + isin π ),

3 6 6

得 argω = π < π , 适合题意.

6 2

(ii) 当tg2 θ = - 3 时, 得θ = 5π 或θ = 11π , 这时都有

3 12 12

ω = 3 (cos 11π + isin 11π ),

3 6 6

得 argω = 11π > π

, 不适合题意, 舍去.

6 2

综合(i)、(ii) 知θ = π 或θ = .

12 12

解法二:

z4 = cos4θ + isin4θ.

记 ψ = 4θ, 得(z) 4 = z4 = cosψ - isinψ

.

ω = 1 - cosψ + isinψ . 1 + cosψ + isinψ

= sinψ 1 + cosψ

(sinψ + icosψ)

= tg ψ (sinψ + icosψ).

2

∵ │ω│ = 3 ,argω < π ,

3 2

ψ 3

│tg

│ = 3 , ①

∴  tg ψ

 2

  • sinψ > 0, ②

 tg ψ ·cosψ≥0 ③

 2

当①成立时, ②恒成立, 所以θ应满足

< 0 < θ < π,

0 < θ < π,

 3

  1. tg2θ = ,

 3

 3

或 (ii)tg2θ = - ,

 3

cos4θ≥0 cos4θ≤0.

解(i)得θ = π 或θ = .(ii)无解

12 12

综合(i)、(ii) 知 θ = π 或θ = .

12 12

1993 年试题

(理工农医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 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 如果双曲线的实半轴长为 2,焦距为 6,那么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 3 2

    2. 2

    3. 3

2

  1. 2

【 】

1 - tg2 2x

(2)函数y = 1 + tg2 2x 的最小正周期是

  1. ν

4

    ν*

2

    ν*

  1. 2ν

【 】

(3)当圆锥的侧面积和底面积的比值是 2时, 圆锥的轴截面顶角是

(A)45° (B)60° (C)90° (D)120°

【 】

(4)当z = - 1 - i 时, z100

+ z50 + 1的值等于

(A)1 (B)-1 (C)i (D)-i

【 】

  1. 直线 bx+ay=ab(a<0,b<0)的倾斜角是

(A)arctg(-

b ) (B)arctg(- a )

a b

  1. ν - arctg - b

a

    ν* - arctg a

b

【 】

  1.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为 A 和 B,则 sinAsinB

1

有最大值 和最小值

2

  1. 有最大值 1 , 但无最小值

2

  1.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D)有最大值 1,但无最小值

【 】

  1.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 中,若 a5a6=9, 则 log3a1+log3a2+ ⋯

+log3a10=

(A)12 (B)10 (C)8 (D)2+log35

(8)F(x) = (1 + 2

2x − 1

  1. 是奇函数(B)是偶函数

【 】

) f (x) (x≠0)是偶函数, 且f(x)不恒等于零, 则f(x)

(C)可能是奇函数也可能是偶函数(D)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 】

(9)

x = 3t 2 + 2,

曲线的参数方程为y = t 2 - 1 (0≤t≤5), 则曲线是

(A)线段 (B)双曲线的一支

(C)圆弧 (D)射线

【 】

  1. 若 a、b 是任意实数,且 a>b,则

    1. a 2 > b2

    2. b < 1 a

    3. lg(a - b) > 0

(D)(

1) a < (

2

1) b

2

【 】

  1. 已知集合 E={θ│cosθ<sinθ,0≤θ≤2π},F={θ│tgθ<sinθ},那

么 E∩F 为区间

(A)( ν

2

,ν ) (B)( ν

4

, 3ν )

4

(C)(ν, 3ν ) (D)( 3ν , 5ν )

2 4 4

【 】

  1. 一动圆与两圆:x2+y2=1 和 x2+y2-8x+12=0

    都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为(A)抛物线 (B)圆

(C)双曲线的一支 (D)椭圆

【 】

  1. 若正棱锥的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 则该棱锥一定不是

• •

  1. 三棱锥 (B)四棱锥

(C)五棱锥 (D)六棱锥

【 】

  1. 如果圆柱轴截面的周长 l 为定值,那么圆柱体积的最大值是

(A)(

l ) 3ν

6

(B)(

l ) 3ν

3

(C)( ) 3ν

4

(D)

l ( l ) 3ν

4 4

【 】

  1. 由( 3x + 3 2 )100 展开所得的x的多项式中, 系数为有理数的共有

(A)50 项 (B)17 项

(C)16 项 (D)15 项

【 】

  1. 设 a,b,c 都是正数,且 3a=4b=6c,那么

(A) 1 = 1 + 1

c a b (C) 1 = 2 + 2

c a b

  1. 2

c

(D) 2

c

= 2 + 1

a b

= 1 + 2

a b

【 】(17)同室四人各写一张贺年卡,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拿一张别人送出

的贺年卡,则四张贺年卡不同的分配方式有

(A)6 种 (B)9 种 (C)11 种 (D)23 种

【 】(18)已知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为 50°,P 为空间一定点,则过点P 且与a,b

所成的角都是 30°的直线有且仅有

(A)1 条 (B)2 条 (C)3 条 (D)4 条

【 】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9)抛物线y2 = 4x的弦AB垂直于x轴, 若AB的长为4 3, 则焦点到AB 的距离为 .

  1. 在半径为 30m 的圆形广场中央上空,设置一个照明光源,射向地面的光呈圆锥形,且其轴截面顶角为 120°.若要光源恰好照亮整个广场,则其高度应为

m(精确到 0.1m).

  1. 在 50 件产品中有 4 件是次品,从中任意抽出 5 件,至少有 3 件是次品的抽法共 种(用数字作答).

  2. 建造一个容积为 8m3,深为 2m 的长方体无盖水池.如果池底和池壁的造价每平方米分别为 120 元和 80 元,那么水池的最低总造价为 元.

(23)设 f(x)=4x-2x+1,则 f-1(0)= .

n 1

(24)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公差d > 0, 首项a1 > 0,S n = ∑a a ,

则 lim Sn = .

n→∞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

(25)解不等式2 + log (5 − x) + log 1 > 0

i=1

i i +1

1 2

2

  1.  - 图317如图,A1B1C1-ABC 是直三棱柱,过点 A1、B、C1 的平面和平面 ABC 的交线记作 l.

(Ⅰ)判定直线 A1C1 和 l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Ⅱ)若 A1A=1,AB=4,BC=3,∠ABC=90°,求顶点到直线 l 的距离.

  1. 在面积为1的△PMN中

, tgM =

1 , tgN = -2.

2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求

 - 图318出以 M,N 为焦点且过点 P 的椭圆方程.

(28)设复数z = cos0 + isin0 (0 < 0 < ν),ξ =

已知│ξ│ = 3 ,argξ < ν , 求0 .

1 - (z) 4

1 + z4 .

3 2

(29)已知关于 x 的实系数二次方程 x2+ax+b=0 有两个实数根α,β.证明: (Ⅰ)如果│α│<2,│β│<2,那么 2│α│<4+b 且│b│<4;

(Ⅱ)如果 2│α│<4+b 且│b│<4,那么│α│<2,│β│<2.

1993 年试题(理工农医类)答案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9)2 (20)17.3 (21)4186

(22)1760 (23)1 (24) 1

a1d

三、解答题.
  1. 本小题考查对数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不等式的解法.

解: 原不等式等价于

5 - x > 0,

 x > 0,

 1

log 1 [ 4 x(5 - x)] > 0.

 2

x < 5,

解得 x > 0,

x < 1或x > 4.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x│0 < x < 1│} ∪ {x│4 < x < 5}.

  1. 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图形的线面关系、三棱柱的性质、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解:(Ⅰ)l∥A1C1.证明如下:

根据棱柱的定义知平面 A1B1C1 和平面 ABC 平行.

由题设知直线 A1C1=平面 A1B1C1∩平面 A1BC1,直线 l=平面 A1BC1∩平面 ABC. 根据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 l∥A1C1.

 - 图319

(Ⅱ)解法一:

过点 A1 作 A1E⊥l 于 E,则 A1E 的长为点 A1 到 l 的距离. 连结 AE.由直棱柱的定义知 A1A⊥平面 ABC.

∴ 直线 AE 是直线 A1E 在平面 ABC 上的射影. 又 l 在平面 ABC 上,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有

AE⊥l.

由棱柱的定义知 A1C1∥AC,又 l∥A1C1,

l∥AC.

作 BD⊥AC 于 D,则 BD 是 Rt△ABC 斜边 AC 上的高,且 BD=AE,

从而AE = BD = AB×BC

AC

= 4×3

5

= 12 .

5

在 Rt△A1AE 中,

∵ A1A=1,∠A1AE=90°,

12 2 2 13

A1 E =

= ( ) + 1 = .

5 5

故点A 到直线l的距离为 13 .

1 5

解法二:

同解法一得 l∥AC.

由平行直线的性质定理知∠ CAB= ∠ ABE, 从而有 Rt △ ABC ∽ Rt △ BEA,AE:BC=AB:AC,

∴ AE = BC×AB.

AC

以下同解法一.

本小题主要考查坐标系、椭圆的概念和性质、直线方程以及综合应 用的能力.

**解法一:**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以 MN 所在直线为 x 轴,线段 MN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

 - 图320

x2

设所求椭圆方程为 a 2

(c,0)和(x0,y0).

+ y = 1. 分别记M、N、P点的坐标为(-c,0)、b2

∵ tgα=tg(π-∠N)=2,

∴ 由题设知

 1

y0 = 2 (x 0 + C),

y0 = 2(x0 - C).

 5

x0 = 3 c, 5 4

解得

y =

4 c,

即P( 3

c, c).

3

0 3

在△MNP中, MN = 2c, MN上的高为 4 c.

3

∴ S = 1 ×2c× 4 c = 1,

△MNP 2 3

∴ c = 3 , 即 P(5 3 , 2 3 ).

2

│PM│ =

│PN│ =

6 3

= 2 15 ,

3

= 15 .

3

∴ a =

1 (│PM│ + │PN│) = .

2 2

从 而 b2 = a2 - c2 = 3.

4x 2 y2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15

解法二:

+ = 1.

3

同解法一得

c = 3 , 即P( 5 3 , 2 3).

2 6 3

∵ 点P在圆上, 且a 2 = b 2 + c2 .

( 5 3 )2

6

( 2 3 ) 2

+ 3 = 1.

b2

b2 + ( ) 2

2

解得 b2 = 3, 或 2 1 舍去).

b = - (

3

a2 = b2 + c 2 = 15 .

4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4x2

15

+ y2

3

= 1.

本小题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及综合 解题能力.

解: ω =

1 -[cos(-θ) + isin(-0 )]4

1 +[cosθ + isinθ]4

= 1 - cos(-4θ) - isin(-4θ) 1 + cos4θ + isin4θ

= 2sin 2 2θ + 2isin2θcos2θ 2cos2 2θ + 2isin2θcos2θ

= tg2θ(sin4θ + icos4θ).

│ω│ = │tg2θ│·│sin4θ + icos4θ│ = │tg2θ│ = 3 .

3

因 0 < θ < π, 故有

(Ⅰ)当tg2θ = 3 时, 得θ = π 或θ = 7π , 这时都有

3 12 12

ω = 3 (cos π + isin π ),

3 6 6

ν ν

得 argω = 6 < 2 , 适合题意.

(Ⅱ)当tg20 = - 3 时, 得0 = 5ν0 = 11ν , 这时都有

3

3 11ν

12 12

11ν

ω = (cos

3

+ isin ),

6 6

得 argω =

11ν > ν

6 2

不适合题意, 舍去.

综合( Ⅰ)、( Ⅱ) 可知0 =

ν0 = 7ν

12 12

本小题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和 证明;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证法一:

依题设,二次方程有两个实根α,β,所以判别式

△=a2-4b≥0.

不妨取

α = 1

2

(−a −

△ ),

= 1 (

2

−a +

△ ).

(Ⅰ)∵│α│ < 2, ││ < 2,

∴│b│ = │α│ = │α│·││ < 4,

且 − 2 < 1 (−a − △ ),< 1 (−a + △ ) < 2.

2 2

0≤ △ < 4 − a,0≤ △ < 4 + a,

平方得 a2-4b<16-8a+a2,a2-4b<16+8a+a2, 由此得 -4(4+b)<8a<4(4+b),

∴2│a│<4+b. (Ⅱ)∵2│a│<4+b,│b│<4,

∴│a│ < 1 (4 + │b│) < 4,

2

4±a>0;

且 △=a2-4b<a2-4(2│a│-4)

=a2±8a+16=(4±a)2,

又 △≥0,

∴ < 4±a.

得− 4 < −a −

△≤ − a +

< 4,

∴ -2<α≤β<2,

得 │α│<2,│β│<2.

证法二:

(Ⅰ)根据韦达定理│b│=│αβ│<4.

因为二次函数 f(x)=x2+ax+b 开口向上,│α│<2,│β│<2. 故必有 f(±2)>0,

即 4+2a+b>0,2a>-(4+b); 4-2a+b>0,2a<4+b.

∴2│a│<4+b.

(Ⅱ)由 2│a│<4+b 得 4+2a+b>0 即 22+2a+b>0,f(2)>0. ① 及 4-2a+b>0 即(-2)2+(-2)a+b>0,f(-2)>0. ②

由此可知f(x)=0 的每个实根或者在区间(-2,2)之内或者在(-2,2)之外.若两根α,β均落在(-2,2)之外,则与│b│=│αβ│<4 矛盾.

若α(或β)落在(-2,2)外,则由于│b│=│αβ│<4,另一个根β(或α)必须落在(-2,2)内,则与①、②式矛盾.

综上所述α,β均落在(-2,2)内.

∴│α│<2,│β│<2.

1993 年试题

(文史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 如果双曲线的实半轴长为 2,焦距为 6,那么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 3 2

    2. 2

    3. 3

2

(D)2

【 】

1 - tg2 2x

(2)函数y = 1 + tg2 2x 的最小正周期是

  1. π

4

  1. π

2

  1. π

【 】

(3)当圆锥的侧面积和底面积的比值是 2时, 圆锥的轴截面顶角是

(A)45° (B)60° (C)90° (D)120°

【 】

(4)当z = 1 - i 时, z100 + z50 + 1的值等于2

(A)1 (B)-1 (C)i (D)-i

【 】

  1. 若正棱锥的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则该棱锥一定不是(A)三棱锥 (B)四棱锥

(C)五棱锥 (D)六棱锥

【 】

  1.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锐角为 A 和 B,则 sinAsinB

(A)

(B)

1

有最大值 和最小值0 2

1

有最大值 2 ,但无最小值

(C)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D)有最大值 1,但无最小值

【 】

  1.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n}中,若 a5a6=9,则log3a1+log3a2+⋯+log3a10=

(A)12 (B)10 (C)8 (D)2+log35

【 】

(8)F(x) = (1 + 2

2x − 1

  1. 是奇函数(B)是偶函数

) f(x) (x≠0)是偶函数, 且f(x)不恒等于零, 则f(x)

(C)可能是奇函数也可能是偶函数(D)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1. 设直线2x - y −

【 】

= 0与y轴的交点为P,点P把圆(x + 1)2 + y2 = 25直径分

为两段,则其长度之比为

(A) 7 或 3 (B) 7 或 4

3 7 4 7

(C) 7 或 5 (D) 7 或 6

5 7 6 7

【 】

  1. 若 a、b 是任意实数,且 a>b,则

    1. a2 > b2

    2. b < 1 a

    3. lg( a − b) > 0 1 a < 1 b

2 2

【 】(11)已知集合 E={θ│cosθ<sinθ,0≤θ≤2π},F={θ│tgθ<sinθ}, 那么 E∩F 为区间

(A)( π ,π) ( B)( π , 3π)

2 4 4

(C)(π, 3π) (D)( 3π , 5π )

2 4 4

【 】

  1. 一动圆与两圆:x2+y2=1 和 x2+y2-8x+12=0 都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为(A)抛物线 (B)圆

(C)双曲线的一支 (D)椭圆

【 】

  1. 若直线 ax+by+c=0 在第一、二、三象限,则(A)ab>0,bc>0 (B)ab>0,bc<0

(C)ab<0,bc>0 (D)ab<0,bc<0

【 】

  1. 如果圆柱轴截面的周长 L 为定值,那么圆柱体积的最大值是

(A)(

L)3 π

6

(B)(

L) 3 π

3

L (C)( ) 3 π

4

(D)

1 ( L)3 π

4 4

【 】

  1. 由( 3x + 3 2 )100 展开所得的x的多项式中, 系数为有理数的共有

(A)50 项 (B)17 项 (C)16 项 (D)15 项

【 】

  1. 设 a,b,c 都是正数,且 3a=4b=6c,那么

(A) 1 = 1 + 1

c a b

(C) 1 = 2 + 2

c a b

(B) 2 = 2 + 1

c a b

(D) 2 = 1 + 2

c a b

【 】

  1. 同室四人各写一张贺年卡,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拿一张别人送出的贺年卡,则四张贺年卡不同的分配方式有

(A)6 种 (B)9 种 (C)11 种 (D)23 种

【 】(18)在正方体 A1B1C1D1-ABCD 中,M、N 分别为棱 A1A 和 B1B 的中点(如图).若

θ为直线 CM 与 D1N 所成的角,则 sinθ=

  1. 1

9

  1. ) 2

3

  1. 2 5 9

  2. 4 5 9

【 】

 - 图321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 抛物线 y2=4x 的弦AB 垂直于x 轴,若AB 的长为4

为 .

,则焦点到AB 的距离

  1. 在半径为 30m

    的圆形广场中央上空,设置一个照明光源,射向地面的光呈圆锥形,且其轴截面顶角为 120°.若要光源恰好照亮整个广场,则其高度应为

m(精确到 0.1m).

  1. 在 50 件产品中有 4 件是次品,从中任意抽出 5 件,至少有 3

    件是次品的抽法共 种(用数字作答).

  2. 建造一个容积为 8m3,深为 2m

    的长方体无盖水池.如果池底和池壁的造价每平方米分别为 120 元和 80 元,那么水池的最低总造价为 元.

(23)设 f(x)=4x-2x+1,则 f-1(0)= .

1- a n +1

(24)设a > 1, 则

lim n

1 + a

n+1

=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

(25)解方程 lg(x2+4x-26)-lg(x-3)=1. (26)已知数列

8·18·2 , 8n , .

12 ·32 32 ·52 (2n − 1) 2 (2n + 1)2

Sn 为其前 n 项和.计算得

s = 8 ,s

1 9 2

= 24 ,s

25 3

= 48 ,s

49 4

= 80 .

81

观察上述结果,推测出计算 Sn 的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1. 如图,A1B1C1-ABC 是直三棱柱,过点 A1、B、C1 的平面和平面 ABC 的交线记作 l.

(Ⅰ)判定直线 A1C1 和 l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Ⅱ)若 A1A=1,AB=4,BC=3,∠ABC=90°,求顶点 A1 到直线 l 的距离.

  1. 在面积为1的△PMN中, tgM = 1 ,tgN = -2.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求

2

 - 图322出以 M,N 为焦点且过点 P 的椭圆方程.

(29)设复数z = cosθ + isinθ(0 < θ < π), ω =

argω < π ,求θ.

2

1- ( z) 4

1 + z4

.已知|ω| = 3 ,

3

 - 图323

1993 年试题(文史类)答案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C

(2)B

(3)C

(4)D

(5)D

(6)B

(7)B

(8)A

(9)A

(10)D

(11)A

(12)C

(13)D

(14)A

(15)B

(16)B

(17)B

(18)D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9)2

(20)17.3

(21)4186

(22)1760

(23)1

(24)-1

三、解答题.
  1. **本小题考查对数方程的解法及运算能力. 解:**原方程可化为

x 2 + 4x − 26

lg x − 3

= lg10,

x2 + 4x − 26 =

x − 3

10.

解得 x1 = 3 − 5;

x2 = 3 + 5.

检验: x = 3 −

5时,x − 3 = −

< 0.负数的对数没有意义,

所以x = 3 − 5不是原方程的根.

x = 3 + 5时,原方程左边 = lg10

所以原方程的根是x = 3 + 5.

  • lg

= lg10 = 1 = 右边.

本小题考查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数学归纳法.

(2n + 1)2 − 1

解:Sn =

证明如下:

(2n + 1) 2

(n∈N) .

(Ⅰ)当n = 1时,S1 =

32 - 1

32

= 8 ,等式成立.

9

(Ⅱ)设当 n=k 时等式成立,即

(2k + 1)2 - 1

Sk = (2k + 1)2

则 S = S + 8(k + 1)

k+1 k

(2k + 1) 2 (2k + 3)2

(2k + 1) 2 - 1

= +

(2k + 1) 2

8(k + 1)

(2k + 1)2 (2k + 3) 2

= [(2k + 1)2 - 1](2k + 3) 2 + 8(k + 1)

(2k + 1)2 (2k + 3) 2

= (2k + 1) 2 (2k + 3)2 − (2k + 3) 2 + 8(k + 1)

(2k + 1) 2 (2k + 3) 2

= (2k + 1) 2 (2k + 3) 2 − (2k + 1)2

(2k + 1) 2 (2k + 3) 2

= (2k + 3) 2 − 1

(2k + 3)2

= [2(k + 1) + 1]2 − 1

[2( k + 1) + 1]2

由此可知,当 n=k+1 时等式也成立.

根据(Ⅰ)、(Ⅱ)可知,等式对任何 n∈N 都成立.

 - 图324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图形的线面关系、三棱柱的性质、空间想象能 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解:(Ⅰ)l∥A1C1.证明如下:

根据棱柱的定义知平面 A1B1C1 和平面 ABC 平行.

由题设知直线 A1C1=平面 A1B1C1∩平面 A1BC1,直线 l=平面 A1BC1∩平面 ABC. 根据两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有 l∥A1C1.

(Ⅱ)解法一:

过点 A1 作 A1E⊥L 于 E,则 A1E 的长为点 A1 到 l 的距离. 连结 AE.由直棱柱的定义知 A1A⊥平面 ABC.

∴ 直线 AE 是直线 A1E 在平面 ABC 上的射影. 又 l 在平面 ABC 上,根据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有

AE⊥l.

由棱柱的定义知 A1C1∥AC,又 l∥A1C1,

l∥AC.

作 BD⊥AC 于 D,则 BD 是 Rt△ABC 斜边 AC 上的高,且 BD=AE,

从 而 AE = BD = AB×BC = 4×3 = 12 .

AC 5 5

在 Rt△A1AE 中,

∵ A1A=1,∠A1AE=90°,

∴ A 1E =

=

= 13 .

5

故点A 到直线l 的距离为13 .

1 5

解法二:

同解法一得 l∥AC.

由平行直线的性质定理知∠CAB=∠ABE, 从而有 Rt△ABC∽Rt△BEA,AE:BC=AB:AC,

∴ AE = BC×AB

AC

以下同解法一.

本小题主要考查坐标系、椭圆的概念和性质、直线方程以及综合应 用的能力.

 - 图325

**解法一:**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以 MN 所在直线为 x 轴,MN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

x2

设所求椭圆方程为 a 2

y2

+ b2

= 1.

分别记 M、N、P 点的坐标为(-c,0)、(c,0)和(x0,y0).

∵ tgα=tg(π-∠N)=2,

∴ 由题设知

 = 1 (x

 2 0

+ c),

y0 = 2( x0 − c).

 = 5 c,

0 3 5 4

解得 

y0 =

4 c,

3

即p( c, c).

3 3

在△MNP中, MN = 2c, MN上的高为 4 c.

3

∵ S = 1 ×2c× 4 c = 1,

△MNP 2 3

∴ c = 3 ,即 P(5 3 , 2 3 ).

2

│PM│ =

6 3

= 2 15 ,

3

│PN│ =

= 15 .

3

∴ a = 1

2

(│PM│ + │PN│) = 15 .

2

从而 b2=a2-c2=3.

4x 2 y2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1.

15 3

解法二:

同解法一得 c = 3 ,即P(5 3 , 2 3 )

2 6 3

∵ 点 P 在椭圆上,且 a2=b2+c2.

( 5 3 )2

6

3

( 2 3 ) 2

+ 3 = 1. b2

b2 + ( ) 2

2

解得 b2 = 3,或b 2 = − 1 ( 舍去).

3

a 2 = b2 + c2 = 15 .

4

故所求椭圆方程为

4x2

15

y2

+ 3 = 1.

本小题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三角函数式的恒等变形及综合 解题能力.

解:ω =

1 − [cos(−θ) + isin(−θ)]4 1 + [cosθ + isinθ]4

= 1 − cos(−4θ) − isin(−4θ) 1 + cos4θ + isin4θ

2sin2 2θ + 2isin2θcos2θ

= 2cos2 2θ + 2isin2θcos2θ

= tg2θ(sin4θ + icos4θ).

│ω│ = │tg2θ│·│sin4θ + icos4θ│ = │tg2θ│ = 3 .

3

因 0<θ<π,故有

(Ⅰ)当tg2θ = 3 时,得θ = π 或θ = 7π ,这时都有

3 12 12

ω = 3 (cos π + isin π ),

3 6 6

得 argω = π

6

< π ,适合题意.

2

(Ⅱ)当tg2θ = −

3 时,得θ = 5π 或θ = 11π ,这时都有

3 12 12

ω = 3 (cos11π + isin 11π),

3 6 6

得 argω = 11π > π 不适合题意,舍去.

6 2

综合( Ⅰ)、( Ⅱ) 可知θ =

π 或 θ = 7π .

12 12

199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

(理工农医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

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6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第(1)—(10)题每小题 4 分,第(11)—(15)

题每小题 5 分,共 6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 I={0,1,2,3,4},集合 A={0,1,2,3},集合 B={2,3,4},则

A ΥB =

(A){0} (B){0,1} (C){0,1,4} (D){0,1,2,3,4}

【 】(2)如果方程 x2+ky2=2 表示焦点在 y 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A)(0,+∞) (B)(0,2) (C)(1,+∞) (D)(0,1)

【 】

(3) 极坐标方程ρ = cos(π -θ) 所表示的曲线是

4

  1. 双曲线 (B)椭圆 (C)抛物线 (D)圆

【 】

  1. 设θ是第二象限的角,则必有

    1. tg θ
  • ctg θ

    1. tg θ < ctg θ

2 2 2 2

  1. sin θ > cos θ (D)sin θ < cos θ

2 2 2 2

【 】

  1. 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 20 分钟分裂一次(一个分裂为两个).经过 3

小时,这种细菌由 1 个可繁殖成

(A)511 个 (B)512 个 (C)1023 个 (D)1024 个

【 】

  1. 在下列函数中, 以 π 为周期的函数是

2

  1. y=sin2x+cos4x (B)y=sin2xcos4x

(C)y=sin2x+cos2x (D)y=sin2xcos2x

【 】

  1. 已知正六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 2 和 4,高为 2,则其体积为

(A)32

  1. 28

x2

  1. 24

  2. 20

【 】

  1. 设F1和F2 为双曲线 4
  • y2 = 1的两个焦点, 点P在双曲线上且满足

∠F1PF2=90°,则△F1PF2 的面积是

(A)1 (B) 5

2

  1. 2 (D)

【 】(9)如果复数 z 满足│z+i│+│z-i│=2,那么│z+i+1│的最小值是

  1. 1 (B)

(C)2 (D)

【 】

  1. 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 2 人承担,乙、丙各需 1 人承担.从 10 人

中选派 4 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共有

(A)1260 种 (B)2025 种 (C)2520 种 (D)5040 种

【 】

  1. 对于直线 m、n 和平面α、β,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1. m⊥n, m∥α, n∥β (C)m∥n, n⊥β, m ⊂ α

(B)m⊥n, α∩β = m, n ⊂ α

(D)m∥n, m⊥α, n⊥β

【 】

(12)设函数f(x) = 1- (-1≤x≤0), 则函数y = f -1 (x)的图象是

 - 图326

【 】(13)已知过球面上 A、B、C 三点的截面和球心的距离等于球半径的一半,且

AB=BC=CA=2,则球面面积是

  1. 16 π

9

  1. 8 π

3

  1. 64 π

9

【 】

(14)函数y = arccos(sinx)(- π < x < ) 的值域是

3

(A)(π , ) (B)[0, )

3

(C)( π

, 2π)

(D)[π

, 2π)

6 6 6

3 3 6 3

【 】

(15)定义在(-∞,+∞)上的任意函数 f(x)都可以表示成一个奇函数 g(x)和一个偶函数 h(x)之和,如果 f(x)=lg(10x+1),x∈(-∞,+∞),那么

(A)g(x) = x, h(x) = lg(10x + 10-x + 2)

(B)g(x) =

1 [lg(10x + 1) + x], h(x) = 2

1 [lg(10x + 1) − x]

2

(C)g(x) =

x , h(x) = lg(10x + 1) − x 2 2

(D)g(x) = - x

2

, h(x) = lg(10x + 1) + x

2

【 】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5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6 个空格;每空格 4 分,共 24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 在(3-x)7 的展开式中,x5 的系数是 .(用数字作答)

  2. 抛物线 y2=8-4x 的准线方程是

    ,圆心在该抛物线的顶点且与其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

  3. 已知sinθ + cosθ

1

= 5 ,

θ∈(0, π), 则ctgθ的值是 .

  1. 设圆锥底面圆周上两点 A、B 间的距离为 2,圆锥顶点到直线 AB 的

距离为 3,AB和圆锥的轴的距离为1, 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1. 在测量某物理量的过程中,因仪器和观察的误差,使得 n

    次测量分别得到a1,a2,⋯an,共n 个数据,我们规定所测量物理量的"最佳近似值"a 是这样一个量:与其他近似值比较,a 与各数据的差的平方和最小.依此规定,从a1,a2,⋯,an 推 出 的 a=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61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21.(本小题满分 11 分) 已知 z=1+i.

(1)设ω = z2 + 3z - 4, 求ω的三角形式;

z2 + az + b

(2)如果 z2 - z + 1 = 1 - i, 求实数a, b的值.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函数f(x) = tgx, x∈(0, π ). 若x , x

∈(0, π ), 且x ≠x , 证明

2 1 2

1 [f(x ) + f(x )] > f( x1 + x2 ).

2 1 2

2 1 2 2

23.(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已知 A1B1C1-ABC 是正三棱柱,D 是 AC 中点. (1)证明 AB1∥平面 DBC1;

 - 图327(2)假设 AB1⊥BC1,求以 BC1 为棱,DBC1 与 CBC1 为面的二面角α的度数.

24.(本小题满分 12 分)

 - 图328已知直线 l 过坐标原点,抛物线 C 顶点在原点,焦点在 x 轴正半轴上.若点 A(-1,0)和点 B(0,8)关于 l 的对称点都在C 上,求直线 l 和抛物线 C 的方程.

25.(本小题满分 14 分)

设{an}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 n 项和为 Sn,并且对于所有的自然数n,an 与 2 的等差中项等于 Sn 与 2 的等比中项.

  1. 写出数列{an}的前 3 项;

  2.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写出推证过程);

bn =

1 ( a n+1

2 a n

+ a n

a n +1

) (n∈N), 求 lim(b1 + b2 + + b n - n).

n→∞

199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试题(理工农医类)参考解答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C 2.D 3.D 4.A 5.B

6.D 7.B 8.A 9.A 10.C

11.C 12.B 13.D 14.B 15.C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6.-189 17. x = 3,(x - 2) 2 + y2 = 1 18.- 3

4

19. 2 2 π 1

+ a )

3 20. n (a1 + a2 + n

三、解答题
  1. 本小题考查共轭复数、复数的三角形式等基础知识及运算能力. 解:(1)由

    z=1+i,有

ω = z2 + 3z − 4

= (1 + i) 2 + 3(1 + i) − 4

= 2i + 3(1− i) − 4 = −1 − i,

ω的三角形式是

2 (cos 5 π + isin 5 π).

4

(2)由 z=1+i,有

z2 + az + b z2 − z + 1 =

4

(1 + i) 2 + a(1 + i) + b (1 + i) 2 − (1 + i) + 1

(a + b) + (a + 2)i

= i

= (a + 2) − (a + b)i

由题设条件知(a+2)-(a+b)i=1-i.

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 得a + 2 = 1,

a = −1,

解得 b = 2.

  1. 本小题考查三角函数基础知识、三角函数性质及推理能力.
证明:

tgx + tgx = sinx1

+ sinx2

1 2 cosx cosx

2

= sinx1cosx2 + cosx1sinx2

cosx1cosx 2

= sin(x1 + x2 ) cosx1cosx2

= 2sin(x1 + x2 ) . cos(x1 + x2 ) + cos(x1 - x2 )

∵x , x ∈ ν ≠x ,

1 2 (0, 2 ), x1 2

∴2sin(x1 + x2 > 0, cosx1cosx2

且 0<cos(x1-x2)<1,从而有

  • 0,)

0<cos(x1+x2)+cos(x1-x2)<1+cos(x1+x2),

由此得 tgx + tgx > 2sin(x1 + x 2 ) ,

1 + cos(x1 + x2 )

∴ 1 (tgx + tgx ) > tg x1 + x 2 ,

2 1 2 2

即 1 [f(x ) + f(x )] > f( x1 + x2 ).

2 1 2 2

  1. 本小题考查空间线面关系、正棱柱的性质、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证明:

∵A1B1C1-ABC 是正三棱柱,

∴四边形 B1BCC1 是矩形.

连结 B1C 交 BC1 于 E,则 B1E=EC.连结 DE.

在△AB1C 中,

∵AD=DC,

∴DE∥AB1.

又AB1 ⊄ 平面DBC 1 , DE ⊂ 平面DBC1 ,

 - 图329∴AB1∥平面 DBC1.

  1. **解:**作 DF⊥BC,垂足为 F,则 DF⊥面 B1BCC1,连结EF,则 EF 是 ED 在平面

    B1BCC1 上的射影.

∵AB1⊥BC1,

由(1)知 AB1∥DE,

∴DE⊥BC1,

则 BC1⊥EF,

∴∠DEF 是二面角α的平面角.

设AC = 1, 则

DC = 1 .

2

∵△ABC 是正三角形,

∴在 Rt△DCF 中,

DF = DC·sinC = 3 , CF = DC·

4

cosC = 1 .

4

取 BC 中点 G.

∵EB=EC,

∴EG⊥BC.

在 Rt△BEF 中,

EF2 = BF·GF, 又BF = BC - FC =

∴EF2 = 3 · 1 , 即EF = 3 .

3 ,GF = 1 ,

4 4

4 4 4

3

∴tg∠DEF = DF = 4

EF 3

4

∴∠DEF=45°.

故二面角α为 45°.

= 1.

  1. 本小题考查直线与抛物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 图330

**解法一:**依题设抛物线 C 的方程可写为y2=2px (p>0),

且 x 轴和 y 轴不是所求直线,又 l 过原点,因而可设 l 的方程为y=kx (k≠0). ①

设 A'、B'分别是 A、B 关于 l 的对称点,因而 A'A⊥l,直线 A'A 的方程为

y = − 1 (x + 1). ②

k

由①、②联立解得AA '与l的交点M的坐标为(−

又 M 为 AA'的中点,从而点 A'的坐标为

k 2 + 1 ,−

k

k 2 + 1).

1 k2 - 1

xA'

= 2(- k 2 + 1) + 1 = k 2 + 1,

y = 2( -k ) + 0 = - 2k .

A' k2 + 1 k 2 + 1

同理得点 B'的坐标为

16k

8(k 2 - 1)

xB'

= k 2 + 1 , yB' =

k 2 + 1 . ④

又 A'、B'均在抛物线 y2=2px(p>0)上,由③得

2k 2 k2 - 1

(- k 2 + 1) = 2p· k 2 + 1, 由此知k≠±1,

2k2

即 p = k4 - 1 .

(8(k 2 - 1)

16k

同理由④得

k 2 + 1

)2 = 2p·

k2 + 1.

即 p =

2(k2 - 1) 2

(k 2 + 1)k .

2k 2

从而 =

k 4 - 1

2(k 2 - 1) 2

(k 2 + 1)k ,

整理得 k2-k-1=0.

解得 k = 1 + 5 , k = 1- 5 .

1 2 2 2

但当k = 1 − 5 时, 由③知x = 5 < 0, 这与A'在抛物线y2 = 2px(p > 0)

2 A 5

上矛盾,故舍去k = 1 - 5 .

2 5

设k = 1 + 5 , 则直线l的方程为y = 1 + 5 x.

2 2

将k = 1 + 5 代入⑤, 求得p = 2 5 .

2

所以直线方程为

抛物线方程为

y = 1 +

2

5

5 x,

y2 = x.

**解法二:**设点 A、B 关于 l 的对称点分别为 A'(x1、y1)、B'(x2,y2),则

│OA'│=│OA│=1,│OB'│=│OB│=8. 设由 x 轴正向到 OB'的转角为α,则x2=8cosα,y2=8sinα. ①

因为 A'、B'为 A、B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而∠BOA 为直角,故

∠B'OA'为直角,因此

x = cos(α - π) = sinα, y = sin(α - π) = -cosα, ②

1 2 1 2

由题意知 x1>0,x2>0,故α为第一象限角.

因为 A'、B'都在抛物线 y2=2px 上,将①、②代入得cos2α=2p·sinα,64sin2α=2p·8cosα.

∴8sin3α=cos3α,

∴2sinα=cosα,

解得 sinα = , cosα = .

将 sinα = 1

5

, cosα = 2

5

代入cos2α = 2psinα

cos2α

p = 2sinα

= 2 5 ,

5

∴抛物线C的方程为y 2 = x.

因为直线 l 平分∠B'OB,故 l 的斜率

k = tg[α +

1 ( π − α )] = tg( α + π )

2 2 2 4

sin(α + π )

= 2 = cosα = 1 + 5 .

1 + cos(α + π )

2

∴直线l的方程为y = 5 + 1 x.

2

1 - sinα 2

  1. 本小题考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极限等基础知识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1)由题意, 当n = 1时有 a1 + 2 =,

2

,S1 = a1 ,

∴ a1 + 2 = , 2

解得 a1=2.

当n = 2时有 a 2 + 2 =

2

由 a2>0,解得 a2=6.

,S2 = a 1 + a 2 , 将a1 = 2代入, 整理得

(a2-2)2=16.

当n = 3时有 a 3 + 2 =,

2

,S3 = a1 + a2 + a3 , 将a1 = 2,a 2 = 6代入, 整理得

(a3-2)2=64.

由 a3>0,解得 a3=10.

故该数列的前 3 项为 2,6,10.

  1. **解法一:**由(1)猜想数列{an}有通项公式 an=4n-2.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

an=4n-2 (n∈N).

①当n=1 时,因为 4×1-2=2,又在(1)中已求出a1=2,所以上述结论成立.

②假设 n=k 时结论成立,即有 ak=4k-2.由题意,有

ak + 2 = , 2

将ak = 4k - 2代入上式, 得2k =

Sk=2k2.

, 解得

由题意,有

a k+1 + 2 =

2

,Sk +1 = Sk + a k +1 ,

 a + 2 2

将S = 2k 2代入, 得 k +1  = 2(a + 2k 2 ),整理得

k  2 

k +1

2

k +1

- 4a + 4 - 16k 2 = 0.

由 ak+1>0,解得 ak+1=2+4k.所以

ak+1=2+4k=4(k+1)-2.

这就是说,当 n=k+1 时,上述结论成立.

根据①、②,上述结论对所有的自然数 n 成立.

解法二:由题意, 有an + 2 =

2

(n∈N), 整理得

1 2

Sn = 8 (an + 2) ,

由此得

∴a = S

1

Sn+1 = 8 (a n +1

1

+ 2) 2 ,

+ 2) 2 - (a + 2) 2 ],

n+1 n+1 - Sn = 8 [(a n+1 n

整理得

(a n +1 + a n )(a n+1 - a n - 4) = 0,

由题意知 an+1+an≠0,

∴an+1-an=4.

即数列{an}为等差数列,其中 a1=2,公差 d=4.

∴an=a1+(n-1)d=2+4(n-1), 即通项公式为 an=4n-2.

  1. **解:**令 cn=bn-1,则

cn =

1 ( a n+1

2 a n

+ a n

a n+1

- 2)

= 1 [(

2

2n + 1

2n - 1

- 1) + (

2n - 1

2n + 1

- 1)]

= 1

2n - 1

- 1 ,

2n + 1

b1 + b 2 + + b n - n = c1 + c2 + + c n

= (1-

1) + ( 1 -

3 3

1) + + (

5

1 -

2n - 1

1 )

2n + 1

= 1 - 1 .

2n + 1

∴ (b + b + + b - n) = (1- 1

) = 1.

lim

n→∞

  1. 2 n

lim

n→∞

2n + 1

199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

(文史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

试时间 120 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 6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第 1—10 题每小题 4 分,第 11—15 题每小题

5 分,共 6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I={0,1,2,3,4},集合 A={0,1,2,3},集合 B={2,3,4},

则A ∪ B =

A.{0} B.{0,1} C.{0,1,4} D.{0,1,2,3,4}

  1. 如果方程 x2+ky2=2 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那么实数k 的取值范围

A.(0,+∞) B.(0,2) C.(1,+∞) D.(0,1)

  1. 点(0,5)到直线 y=2x 的距离是

    1. 5 B. 2

C. 3

2

D. 5 2

  1. 设θ是第二象限的角,则必有

    1. tg θ > ctg θ B.tg θ < ctg θ

2 2 2 2

C. sin θ > cos θ D. sin θ < cos θ

2 2 2 2

  1. 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 20 分钟分裂一次(一个分裂为两个).经过

3 个小时,这种细菌由 1 个可繁殖成

A.511 个 B.512 个 C.1023 个 D.1024 个

π

  1. 在下列函数中,以2 为周期的函数是

    1. y=sin2x+cos4x B.y=sin2xcos4x

C.y=sin2x+cos2x D.y=sin2xcos2x

  1. 已知正六棱台的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 2 和 4,高为 2,则其体积为

A.32

B.28 3 C.24

x2

D.20

  1. 设F1 和F2 为双曲线 4
  • y2 = 1的两个焦点, 点P在双曲线上且满足

∠F1PF2=90°,则△F1PF2 的面积是

A.1

B. 5 2

C.2 D.

  1. 如果复数 Z 满足│Z+i│+│z-i│=2,那么│Z+i+1│最小值是

A.1 B. C.2 D.

  1. 有甲、乙、丙三项任务,甲需 2 人承担,乙、丙各需 1 人承担,从 10

人中选派 4 人承担这三项任务,不同的选法共有

A.1260 种 B.2025 种 C.2520 种 D.5040 种

  1. 对于直线 m、n 和平面α、β,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1. m⊥n, m∥α, n∥β C.m∥n, n⊥β, m ⊂ α

12. 设函数f(x) = 1 −

B.m⊥n, α∩β = m, n ⊂ α

D.m∥n, m⊥α, n⊥β (−1≤x≤0), 则函数y = f -1 (x )的图象是

 - 图331

  1. 已知过球面上 A、B、C 三点的截面和球心的距离等于球半径的一半, 且 AB=BC=CA=2,则球面面积是

A.16 π

9

B. 8 π

3

C.4π

D. 64 π

9

  1. 如果函数y = sin2x + acos2x的图象关于直线x = − π 对称, 那么a =

8

A. B.- C.1 D.-1

  1. 定义在(-∞,+∞)上的任意函数 f(x)都可以表示成一个奇函数 g(x) 和一个偶函数 h(x)之和.如果 f(x)=lg(10x+1),x∈(-∞,+∞),那么

A.g(x) = x, h(x) = lg(10x + 10-x + 2)

1 x

B. g(x) = 2 [lg(10 + 1) + x]

1 x

h(x) = 2 [lg(10 + 1) - x]

x x x

C. g(x) = 2 , h(x) = lg(10 + 1) - 2

D. g(x) = - x , h(x) = lg(10x + 1) + x

2 2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5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6 个空格:每空格 4 分,共 24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 在(3-x)7 的展开式中,x5 的系数是 (用数作答).

  2. 抛物线 y2=8-4x 的准线方程是 ,圆心在该抛物线的顶点且与其准线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

  3. 已知sinθ + cosθ

1

= 5 ,

θ∈(0, π), 则 ctgθ的值是 .

  1. 设圆锥底面圆周上两点A、B间的距离为2, 圆锥顶点到直线AB的距离为 3,

AB 和圆锥的轴的距离为 1,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1. 在测量某物理量的过程中,因仪器和观察的误差,使得 n 次测量分别得到 a1,a2,⋯,an,共 n 个数据.我们规定所测量的"最佳近似值"a 是这样一个量:与其他近似值比较,a 与各数据的差的平方和最小. 依此规定, 从

a1,a2,⋯,an 推出的 a=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61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21.(本小题满分 11 分)

sin3xsin3x + cos3xcos3x

求函数y =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

cos2 2x

  • sin2x的最小值.

已知函数f(x) = log x(a>0且a≠1, x∈R + , 若x , x ∈R+ ,

判断 1 [f(x ) + f(x )]与f( x1 + x 2 )的大小, 并加以证明.

2 1 2 2

23.(本小题满分 12 分)

 - 图332如图,已知 A1B1C1-ABC 是正三棱柱,D 是 AC 中点.

  1. 证明 AB1∥平面 DBC1;

  2. 假设 AB1⊥BC1,BC=2,求线段 AB1 在侧面 B1BCC1 上的射影长.

    24.(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 Q(2,0)和圆 C:x2+y2=1,动点 M 到圆 C 的切线长

 - 图333与│MQ│的比等于常数λ(λ>0).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25.(本小题满分 14 分)

设数列{ an }的前 n 项和为 Sn, 若对于所有的自然数 n, 都有

S = n(a1 + a n ) , 证明{a

n 2

n}是等差数列.

199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文史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C 2.D 3.B 4.A 5.B

6.D 7.B 8.A 9.A 10.C

11.C 12.B 13.D 14.D 15.C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每空格 4 分,共 24 分)

16.-189 17.x=3,(x-2)2+y2=1

18.- 3 19. 2 2 π 1 + a

4

三、解答题

3 20. n (a1 + a2 + n )

  1. 本小题考查利用有关三角公式并借助辅助角求三角函数最小值的方法及运算能力,满分 11 分.

解:因为

sin3xsin3x + cos3xcos3x

= (sin3xsinx)sin2x + (cos3xcosx)cos2x

1 2 2

= [(cos2x - cos4x)sin x + (cos2x + cos4x)cos x] 2

1

= [sin x + cos x)cos2x + (cos x - sin x)cos4x] 2

1

= (cos2x + cos2xcos4x) 2

1

= cos2x(1 + cos4x) 2

= cos3 2x,

所以

cos3 2x

y = cos2 2x + sin2x

= cos2x + sin2x

= 2sin (2x + π ).

4

sin (2x + ν ) = −1时,y取最小值 − 2. 4

  1. 本小题考查对数函数性质、平均值不等式等知识及推理论证的能力.满分 12 分.

解:

f(x1)+f(x2)=logax1+logax2=loga(x1x2),

∵x1,x2∈R+,

∴x x ≤( x1 + x 2 ) 2 (当且仅当x = x

时取"=" 号).

1 2 2

1 2

 x + x  2

当a>1时, 有loga (x1 x2 )≤loga  1 2 

∴ 1 log (x x )≤log ( x1 + x2 )2 ,

2 a 1 2 a 2

1 (log x + log x )≤log ( x1 + x2 ),

2 a 1 a 2 a 2

即 1 [f(x ) + f(x )]≤f ( x1 + x2 )(当且仅当x = x

时取"=" 号).

2 1 2 2 1 2

当0<a<1时, 有log (x x )≥log ( x1 + x2 ) 2 ,

a 1 2 a 2

∴ 1 (log x + log x ) ≥log ( x1 + x2 ),

2 a 1 a 2 a 2

即 1 [f(x ) + f(x )≥f ( x1 + x2 )

2 1 2 2

(当且仅当 x1=x2 时取"="号).

  1. 本小题考查空间线面关系,正棱柱的性质,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满分 12 分.
  1. 证明:

∵A1B1C1-ABC 是正三棱柱,

∴四边形 B1BCC1 是矩形.

连结 B1C,交 BC1 于 E,则 B1E=EC.连结 DE.

在△AB1C 中,

∵AD=DC,

∴DE∥AB1,

又AB1 ⊂/ 平面DBC1 .DE ⊂ 平面DBC1 ,

 - 图334∴AB1∥平面 DBC1.

  1. :作 AF⊥BC,垂足为 F.因为面 ABC⊥面 B1BCC1,所以

    AF⊥平面B1BCC1.连结 B1F,则 B1F 是 AB1 在平面 B1BCC1 内的射影.

∵BC1⊥AB1,

∴BC1⊥B1F.

∵四边形 B1BCC1 是矩形,

∴∠B1BF=∠BCC1=90°; 又∠FB1B=∠C1BC,

∴△B1BF∽△BCC1.

∴ B1B = BF = BF .

BC C1C B1B

又 F 为正三角形 ABC 的 BC 边中点,因而 B1B2=BF·BC=1×2=2, 于是 B1F2=B1B2+BF2=3,

∴B1 F = 3.

即线段AB1 在平面B1BCC1 内的射影长为 .

  1. 本小题考查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轨迹的概念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满分 12 分.

:如图,设 MN 切圆于 N,则动点 M 组成的集合是

P={M‖MN│=λ│MQ│},

式中常数λ>0.

因为圆的半径│ON│=1,所以│MN│2=│MO│2-│ON│2=

│MO│2-1.

设点 M 的坐标为(x,y),则

= λ

整理得

(λ2-1)(x2+y2-4λ2x+(1+4λ2)=0.

经检验,坐标适合这个方程的点都属于集合 P.故这个方程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当λ = 1时, 方程化为 5 它表示一条直线, 该直线与x轴垂直且交

x = 4 ,

x轴于点 5

( 4 ,0);

2 2 2

1 + 3λ 2

当λ≠1时, 方程化为(x - λ 2 - 1) + y = (λ 2 - 1) 2 , 它表示圆, 该圆圆心的

2

坐标为( λ 2 - 1,0 ), 半径为 │λ 2 - 1│ .

  1. 本小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基础知识,数学归纳法及推理论证能力.满分

14 分.

证法一:令 d=a2-a1.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an=a1+(n-1)d (n∈N). (1)当 n=1 时上述等式为恒等式 a1=a1.

当 n=2 时,a1+(2-1)d=a1+(a2-a1)=a2,等式成立.

(2)假设当 n=k(k≥2)时命题成立,ak=a1+(k-1)d.由题设,有

S = k(a1 + a k ) ,

k 2

S = (k + 1)(a1 + a k +1 )

, 又S = S + a ,

k+1 2

k+1 k k +1

所以 (k + 1)(a 1 + a k +1 )

2

= k(a1 + a k )

2

+ a k +1 .

把 ak=a1+(k-1)d 代入上式,得(k+1)(a1+ak+1)=2ka1+k(k-1)d+2ak+1.

整理得(k-1)ak+1=(k-1)a1+k(k-1)d.

∵k≥2,

∴ak+1=a1+kd.即当 n=k+1 时等式成立.

由(1)和(2),等式对所有的自然数 n 成立,从而{an}是等差数列.

证法二:当 n≥2 时,由题设,

S = (n - 1)(a1 + a n -1 ) , S = n(a 1 + a n ) .

n-1 2 n 2

所以 a = S - S = n(a 1 + a n ) - (n - 1)(a1 + a n-1 ) .

n n n -1 2 2

同理有

a = (n + 1)(a1 + a n+1 ) - n(a1 + a n ) .

n+1 2 2

从而

a - a = (n + 1)(a1 + a n+1 ) - n(a + a ) + (n - 1)(a 1 + a n-1 ) ,

n +1 n 2 1 n 2

整理得

a n+1 - a n = a n - a n-1 , 对于任意n≥2成立.因此

a n+1 - a n = a n - a n-1 = = a2 - a1 ,

从而{an }是等差数列.

199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

(理工农医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

试时间 120 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 6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第 1—10 题每小题 4 分,第 11—15 题每小题

5 分,共 6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 I 为全集,集合 M, N ⊂ I ,若 M∩N=N,则

A.M ⊇ N B.M ⊆ N C. M ⊆ N D.M ⊇ N

  1. 函数y = - 1

x + 1

的图象是

 - 图335

3. 函数y = 4sin(3x + π) + 3cos(3x + π)的最小正周期是

4 4

A.6 π B.2 π C. D. π

3 3

  1. 正方体的全面积是 a2,它的顶点都在球面上,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πa 2

A.

3

π 2

  1. C.2πa D.3πa 2
  1.  - 图336若图中的直线

    l1,l2,l3 的斜率分别为 k1,k2,k3,则A.k1<k2<k3 B.k3<k1<k2 C.k3<k2<k1 D.k1<k3<k2

  2. 在(1-x3)(1+x)10 的展开式中,x5 的系数是

A.-297 B.-252 C.297 D.207

  1. 使 arcsinx>arccosx 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A.(0, 2 ] B.( 2 ,1] C.[-1, 2 ) D.[-1,0)

2 2 2

  1. 双曲线 3x2-y2=3 的渐近线方程是

A. y = ±3x B.y = ± 1 x C. y = ±

3

3x D.y = ± 3 x 3

  1. 已知θ是第三象限角, 且sin4 θ + cos4 θ

5

= 9 ,

那么sin2θ等于

  1. 2 2 3

B.- 2 2

3

  1. 2

3

D.- 2

3

  1. 已知直线 l⊥平面α,直线 m ⊂ 平面β,有下面四个命题:

①α∥β ⇒ l⊥m ②α⊥β ⇒ l∥m

l∥m ⇒ α⊥β ④l⊥m ⇒ α∥β

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

A.①与② B.③与④ C.②与④ D.①与③

  1. 已知 y=loga(2-ax)在[0,1]上是 x 的减函数,则 a 的取值范围是A.(0,1)

    B.(1,2) C.(0,2) D.[2,+∞)

  2. 等差数列{an},{bn}的前 n 项和分别为 Sn 与 Tn,

若Sn

Tn

= 2n 3n + 1

, 则lim a n 等于

n−∞ b n

  1. B. 6 3

C. 2

3

D. 4

9

  1. 用 1,2,3,4,5 这五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其中偶数共

A.24 B.30 C.40 D.60

  1. 在极坐标系中,椭圆的二焦点分别在极点和点(2c,0),离心率为 e,

则它的极坐标方程是

  1. ρ = c(1- e)

1- ecosθ

C.ρ = c(1- e) e(1- ecosθ)

B.ρ =

D. ρ =

c(1- e2 )

1- ecosθ c(1 - e2 )

e(1 - ecosθ)

  1. 如图,A1B1C1-ABC 是直三棱柱,∠BCA=90°,点D1,F1 分别是A1B1,A1C1

的中点,若 BC=CA=CC1,则 BD1 与 AF1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

  1. 30 10

  2. 1

2

  1. 0 15

  2. 5 10

 - 图337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5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 不等式 1

x2 -8 -2x

( 3) > 3

的解集是 .

  1. 已知圆台上、下底面圆周都在球面上,且下底面过球心,母线与底面所成的

角为 π , 则圆台的体积与球体积之比为 .

3

18. 函数y = sin(x - π )cosx的最小值是 .

6

  1. 直线 l 过抛物线 y2=a(x+1)(a>0)的焦点,并且与x 轴垂直,若 l 被抛物线截得的线段长为 4,则 a= .

  2. 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编号为 1,2,3,4 的四个盒中,则恰有一个空盒的放法共有 种(用数字作答).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65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21.(本小题满分 7 分)

在复平面上 , 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按照逆时针方向依次为Z1,Z2,Z3,O

(其中O为原点), 已知Z2 对应复数z2 = 1 +

22.(本小题满分 10 分)

i, 求Z1 和Z3 对应的复数.

求 sin220°+cos250°+sin20°cos50°的值.

23.(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圆柱的轴截面 ABCD 是正方形,点 E 在底面的圆周上,AF⊥DE,F 是垂足.

  1. 求证:AF⊥DB;

  2.  - 图338如果圆柱与三棱锥

    D-ABE 的体积的比等于 3π,求直线 D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

24.(本小题满分 12 分)

某地为促进淡水鱼养殖业的发展,将价格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决定对淡水鱼养值提供政府补贴.设淡水鱼的市场价格为x 元/千克,政府补贴为t 元

/千克.根据市场调查,当 8≤x≤14 时,淡水鱼的市场日供应量P 千克与市场日需求量 Q 千克近似地满足关系:

P = 1000(x + t - 8) (x≥8, t≥0),

Q = 500 (8≤x≤14).

当 P=Q 时市场价格称为市场平衡价格.

  1. 将市场平衡价格表示为政府补贴的函数,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 为使市场平衡价格不高于每千克 10 元,政府补贴至少为每千克多少

元?

25.(本小题满分 12 分)

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n 是其前 n 项和.

  1. 证明lgSn + lgS n +2

2

< lgS

n+1 ;

  1. 是否存在常数 c>0,使得

lg(Sn - c) + lg(Sn+2 - c) = lg(S - c)

2

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26.(本小题满分 12 分)

n+1

x2 y2 x y

已知椭圆 24 + 16 = 1, 直线l:12 + 8 = 1. P是l上一点, 射线OP交椭圆于点R,

又点 Q 在 OP 上且满足│OQ│·│OP│=│OR│2.当点 P 在 l 上移动时,求点Q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 - 图339

(理工农医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C 2.B 3.C 4.B 5.D

6.D 7.B 8.C 9.A 10.D

11.B 12.C 13.A 14.D 15.A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6.{x│ - 2 < x < 4} 17. 7 3

32

18.- 3

4

19.4 20.144

三、解答题

  1. 本小题主要考查复数基本概念和几何意义,以及运算能力. 解:设 Z1,Z3 对应的复数分别为 z1,z3,依题设得

z = z [cos(− π ) + isin(− π )]

1 2 4 4

= (1 + 3i)( 2 −

2

  1. i)

2

= 3 + 1 + 3 − 1i,

2 2

z = 1 z (cos π + isin π )

3 2 2 4 4

= (1 + 3i)( 2

2

+ 2 i)

2

= 1−

2

3 + 1 + 3 i

2

  1. 本小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式和运算能力. 解:

原式 =

1 (1 − cos40°) +

2

1

1 (1 + cos100°) + sin20°cos50°

2

1

= 1 +

(cos100° − cos40°) + 2 2

(sin70° − sin30°)

= 3 − sin70°sin30° 4

3

+ 1 sin70°

2

= .

4

  1. 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关系、圆柱性质、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1. 证明:根据圆柱性质,DA⊥平面 ABE.

∵EB ⊂ 平面ABE,

∴DA⊥EB.

∵AB 是圆柱底面的直径,点 E 在圆周上,

∴AE⊥EB,又 AE∩AD=A,

故得 EB⊥平面 DAE.

∵AF ⊂ 平面DAE,

∴EB⊥AF.

又 AF⊥DE,且 EB∩DE=E,

故得 AF⊥平面 DEB.

∵DB ⊂ 平面DEB,

 - 图340∴AF⊥DB.

  1. 解:过点 E 作 EH⊥AB,H 是垂足,连结 DH.根据圆柱性质,平面 ABCD⊥ 平面

    ABE,AB 是交线.且 EH ⊂ 平面 ABE,所以 EH⊥平面 ABCD.

 - 图341

又 DH ⊂ 平面ABCD,所以DH 是ED 在平面ABCD 上的射影,从而∠EDH 是DE 与平面 ABCD 所成的角.

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 R,则 DA=AB=2R,于是V 圆柱=2πR3,

VD-ABE

1

= 3 AD·S△ABE

2R2

=

3

  • EH.

由 V 圆柱:VD-ABE=3π,得 EH=R,可知 H 是圆柱底面的圆心,

AH=R,

DH =

∴∠EDH = arcctg DH

EH

= arcctg 5.

= 5R,

  1. 本小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函数的概念、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等基础知识和方法.

解:(1)依题设有

1000(x + t - 8) = 500 40 - (x - 8) 2 ,

化简得 5x2+(8t-80)x+(4t2-64t+280)=0.

当判别式△=800-16t2≥0 时,

4

可得 x = 8 - 5 t± .

由△≥0,t≥0,8≤x≤14,得不等式组:

0≤t≤

①   

8≤8 -

4 t + 2

5 5

50 - t 2

≤14;

② 0≤t≤ 50,

8≤ 4

8 - t -

5

≤14

解不等式组①,得0≤t≤ ,不等式组②无解.故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

x = 8 - 4

5

t + 2

5

50 - t 2 ,

函数的定义域为[0, 10].

(2)为使 x≤10,应有

4 2 2

8 - t +

5 5

50 − t ≤10,

化简得 t2+4t-5≥0.

解得 t≥1 或 t≤-5,由 t≥0 知 t≥1.从而政府补贴至少为每千克 1 元. 25.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对数、不等式等基础知识,考查推理能力

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证明:设{an}的公比为 q,由题设 a1>0,q>0. (i)当 q=1 时,Sn=na1,从而

S ·S - S 2

n n+2

n +1

=na ·(n + 2)a - (n + 1) 2 a 2

1 1 1

= -a 2 < 0

  1. 当q ≠ 1 时, Sn =

a (1- q n )

1- q

,从而

2

n n+2 n +1

a2 (1- qn )(1 − qn+2)

a 2 (1− qn+1) 2

= 11

(1 − q) 2

= -a 2q n < 0.

(1− q) 2

由(i)和(ii)得 Sn·Sn+2<S2 .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知

lg(S

2

n n+2 n +1

lgS n + lgSn+2

2

  1. 解:不存在. 证明一:要使

< lgSn+1.

lg(Sn - c) + lg(Sn+2 - c) = lg(S - c)

2

成立,则有

n +1

(Sn - c)(S - c) = (S - c) 2 , ①

 n +2 n +1

 Sn - c > 0. ②

分两种情况讨论:

  1. 当 q=1 时,

(Sn-c)(Sn+2-c)-(Sn+1-c)2

=(na1-c)[(n+2)a1-c]-[(n+1)a1-c]2

=-a 2<0.

可知,不满足条件①,即不存在常数 c>0,使结论成立. (ii)当 q≠1 时,若条件①成立,因为

(Sn-c)(Sn+2-c)-(Sn+1-c)2

a (1- qn )

a (1− qn+2 )

a (1 − qn+1 )

= [ 1 − c][ 1 − c] − [ 1 − c]2

1 − q

=-a1qn[a1-c(1-q)],

1 − q

1 − q

且 a qn ≠ 0,故只能有 a -c(1-q)=0,即c = a 1 .

1 1 1 - q

此时,因为 c>0,a1>0,所以 0<q<1.

a a qn

但 0<q<1 时 ,S - 1 = 1 <0 ,不满足条件②,即不存在常数c>0,使结论

成立.

n 1 - q

1- q

综合(i)、(ii),同时满足条件①、②的常数 c>0 不存在,即不存在常数c>0,使

lg(Sn - c) + lg(Sn+2 - c) = lg(S - c).

2 n+1

证法二:用反证法,假设存在常数 c>0,使

lg(Sn - c) + lg(Sn+2 - c) = lg(S - c),

2

则有

Sn - c > 0,

S - c > 0,

n +1

 n+1

S - c > 0, ③

 n+2

(S - c)(S - c) = (S - c)2 . ④

由④得

SnSn+2-S2 =c(S +S -2S ).⑤

根据平均值不等式及①、②、③、④知Sn+Sn+2-2Sn+1

=(Sn-c)+(Sn+2-c)-2(Sn+1-c)

≥2 - 2(Sn+1 - c) = 0.

因为 c>0,故⑤式右端非负,而由(1)知,⑤式左端小于零,矛盾.故不存在常数 c>0,使

lg(Sn - c) + lg(Sn+2 - c) = lg(S - c)

2 n +1

26.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椭圆的方程和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轨迹的概念和求法,利用方程判定曲线的性质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 图342

解法一:由题设知点 Q 不在原点.设 P、R、Q 的坐标分别为(xP,yP), (xR,yR),(x,y),其中 x,y 不同时为零.

当点 P 不在 y 轴上时,由于点 R 在椭圆上及点 O、Q、R 共线,得方程组

 x2 y2

R + R = 1,

 24 16 .

 yR = y

 xR x

解得

48x2

x2 = , ①

 R 2x2 + 3y2

 48y2

y2 = . ②

 R

2x2 + 3y2

由于点 P 在直线 l 上及点 O、Q、P 共线,得方程组

 x p + y p = 1

 12 8

 p =

 x p x

解得

x = 24x , ③

 p 2x + 3y

 24y

y =

 p

. ④

2x + 3y

当点 P 在 y 轴上时,经验证①—④式也成立. 由题设│OQ│·│OP│=│OR│2,得

⋅ = ( )2

将①—④代入上式,化简整理得

48(x2 + y2 )

2x2 + 3y2 .

因 x 与 xp 同号或 y 与 yp 同号,以及③、④知 2x+3y>0,故点 Q 的轨迹方程为

(x − 1)2 + (y − 1)2 =

5 5 1(其中x, y不同时为零).

2 3

所以点Q的轨迹是以(1,1)为中心, 长、短半轴分别为

10 和

2

15 且长轴

3

与 x 轴平行的椭圆、去掉坐标原点.

解法二 : 由题设知点 Q 不在原点 . 设 P,R,Q 的坐标分别为(xp,yp),(xR,yR),(x,y),其中 x,y 不同时为零.

设 OP 与 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α,则有xp=│OP│cosα,yp=│OP│sinα; xR=│OR│cosα,yR=│OR│sinα; x=│OQ│cosα,y=│OQ│sinα;

由上式及题设│OQ│·│OP│ = OR , 得

x =

│OP│ x, ①

 P │OQ│

y =

│OP│ y, ②

 P

│OQ│

 2

xR =

 2 =

 R

│OP│ x2 , ③

│OQ│

│OP│ y2 , ④

│OQ│

由点 P 在直线 l 上,点 R 在椭圆上,得方程组

 xp + yp

= 1, ⑤

 12 8

 x2 y2

 R +

R = 1. ⑥

 24 16

将①,②,③,④代入⑤,⑥,整理得点 Q 的轨迹方程为

(x - 1) 2

5

2

(y - 1) 2

+ 5

3

= 1, (其中x, y不同时为零).

与 x 轴平行的椭圆、去掉坐标原点.

199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

(文史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

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65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第 1—10 题每小题 4 分,第 11—15 题每小题

5 分,共 6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I={0,-1,-2,-3,-4},集合 M={0,-1,-2,},N={0,-3,-

4,}, 则M∩N =

 - 图343A.{0} B.{-3,-4} C.{-1,-2} D.

2.函数y = 1

x + 1

的图象是

 - 图344

3.函数y = 4sin(3x + π) + 3cos(3x + π) 的最小正周期是

4

  1. > 2π

4

  1. π

3 3

  1. 正方体的全面积是 a2,它的顶点都在球面上,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π a 2 πa 2 2 2

A. 3 B. 2 C. 2πa D. 3πa

  1. 若图中的直线 l1,l2,l3 的斜率分别为 k1,k2,k3,则A.k1<k2<k3

    1. k3<k1<k2 C.k3<k2<k1 D.k1<k3<k2

 - 图345

  1. 双曲线 3x2-y2=3 的渐近线方程是

A. y = ±3x B.

y = ± 1 x

3

C. y = ±

3x D.

y = ± 3 x

3

  1. 使 sinx≤cosx 成立的 x 的一个变化区间是

A. [- , π] B. [- π , π]

4 4 2 2

C. [- π ,

4

3π] D.

4

[0, π]

8.x2+y2-2x=0 和 x2+y2+4y=0 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 B.外切 C.相交 D.内切

  1. 已知θ是第三象限角,且sin4 θ + cos4 θ

5

= 9 .

那么sin2θ等于

  1. 2 2 3

B. − 2 2

3

  1. 2 3

  2. - 2 3

  1. 如图,ABCD - A B C D 是正方体, B E = D F = A 1B1 , 则BE 与DF

1 1 1 1 1 1 1 1 4 1 1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是

  1. 15 17

B 1 . C. 8

2 17

D. 3 2

 - 图346

  1. 已知 y=loga(2-x)是 x 的增函数,则 a 的取值范围是A.(0,2) B.(0,1)

    C.(1,2) D.(2,+∞)

  2. 在(1-x3)(1+x)10 的展开式中,x5 的系数是

A.-297 B.-252 C.297 D.207

  1. 已知直线 l⊥平面α,直线 m ⊂ 平面β,有下面四个命题:

①α∥β ⇒ l⊥m ②α⊥β ⇒ l∥m

l∥m ⇒ α⊥β ④l⊥m ⇒ α∥β

其中正确的两个命题是

A.①与② B.③与④ C.②与④ D.① 与 ③ 14 .等差数列{ an } , { bn }的前 n 项和分别是 Sn 与 Tn, 若

S n 2n

= ,

Tn 3n + 1

a n

则 lim 等于

n − ∞ b n

A.1 B. 6 C. 2 D. 4

3 3 9

15.用 1,2,3,4,5 这五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其中偶数共

A.24 个 B.30 个 C.40 个 D.60 个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5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6.方程 log2(x+1)2+log4(x+1)=5 的解是 .

17.已知圆台上、下底面圆周都在球面上,且下底面过球心,母线与底面

所成 角为 π , 则圆台的体积与球体积之比为 .

3

18.函数y = cosx + cos(x + π)的最大值是 .

3

  1. 若直线 l 过抛物线 y2=4(x+1)的焦点,并且与 x 轴垂直,则 l 被抛物线截得的线段长为 .

  2. 四个不同的小球放入编号为 1、2、3、4 的四个盒子中,则恰有一个空盒的放法共有 种(用数字作答).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65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推演步骤)

21.(本小题满分 7 分) 解 方 程 3x+2-32-x=80.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

设复数 z=cosθ+isinθ,θ∈(π,2π),求复数 z2+z 的模和辐角. 23.(本小题满分 10 分)

设{an}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Sn 是其前 n 项和,证明

log0.5Sn + log0.5Sn+2 >log S .

2

24.(本小题满分 12 分)

0.5 n +1

如图,ABCD 是圆柱的轴截面,点 E 在底面的周长上,AF⊥DE,F 是垂足. (1)求证:AF⊥DB

(2)如果 AB=a,圆柱与三棱锥 D-ABE 的体积比等于 3π,求点 E 到截面ABCD 的距离.

 - 图347

25.(本小题满分 12 分)

某地为促进淡水鱼养殖业的发展,将价格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决定对淡水鱼养值提供政府补贴.设淡水鱼的市场价格为x 元/千克,政府补贴为t 元

/千克.根据市场调查,当 8≤x≤14 时,淡水鱼的市场日供应量P 千克与市场日需求量 Q 近似地满足关系:

P=1000(x+t-8) (x≥8,t≥0),

Q = 500

当 P=Q 时的市场价格为市场平衡价格.

(8≤x≤14).

  1. 将市场平衡价格表示为政府补贴的函数,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 为使市场平衡价格不高于每千克 10 元,政府补贴至少每千克多少

元?

26.(本小题满分 12 分)

x2 y2

已知椭圆 24 + 16 = 1, 直线l: x = 12, P是l上一点, 射线OP交椭圆于点R,

又点Q在OP上, 且满足│OQ│·│OP│ = │OR│ 2 .当点P在l上移动时,

 - 图348求点Q的轨迹方程, 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1995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文史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B 2.D 3.C 4.B 5.D

6.C 7.A 8.C 9.A 10.A

11.B 12.D 13.D 14.C 15.A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

16.3 17. 7 3

32

18. 19.4 20.144

三、解答题
  1. 本小题主要考查指数方程的解法及运算能力.

:设 y=3x,则原方程可化为

9y2-80y-9=0.

解得 1

y1 = 9, y2 = - 9 .

方程3x = - 1 无解.

9

由 3x=9 得 x=2,所以原方程的解为 x=2

  1. 本小题主要考查复数的有关概念,三角公式及运算能力.

:

z2 + z = (cosθ + isinθ) 2 + (cosθ + isinθ)

= cos2θ + isin2θ + cosθ + isinθ

= 2cos cos θ + i(2sin cos θ)

2 2 2 2

= 2cos θ (cos + isin )

2 2 2

= -2cos θ [cos(-π + ) + isin(-π + )].

2 2 2

∵θ∈(π,2x),

θ ∈( π , π),

2 2

∴ - 2cos θ >0.

2

所以复数z2 + z的模为 - 2cos θ ;

2

辐角为(2k - 1)π +

2

(k∈Z).

  1.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对数、不等式等基础知识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证法一: 设{an}的公比为 q,由题设知 a1>0,q>0. (1)当 q=1 时,Sn=na1,从而

Sn·Sn+2-S2

=na1(n+2)a1-(n+1)2a2 =-a2 <0.

a (1- qn )

(2)当q≠1时,Sn = 1 , 从而

1 - q

2

n n +2 n+1

a2 (1- q n )(1 - q n+2)

a 2 (1 - q n+1 )2

= 1 - 1

(1 - q2 )

= -a 2q n<0.

(1- q) 2

由(1)和(2)得S ·S <S2 .

n n+2 n +1

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得

log (S ·S ) >log S2 ,

0.5 n n +2 0.5 n+1

即 log0.5Sn + log0.5Sn+2

> log S

2 0.5

n +1

证法二: 设{an}的公比为 q,由题设知 a1>0,q>0.

∵Sn+1=a1+qSn, Sn+2=a1+qSn+1,

∴Sn·Sn+2-S2

=Sn(a1+qSn+1)-(a1+qSn)Sn+1

=a1(Sn-Sn+1)

=-a1an+1<0.

即 S ·S <S2 .

n n +2 n+1

(以下同证法一) 24.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关系、圆柱性质、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

 - 图349理能力.

  1. 证明: 根据圆柱性质,DA⊥平面 ABE.

∵EB ⊂ 平面 ABE,

∴DA⊥EB.

∵AB 是圆柱底面的直径,点 E 在圆周上,

∴AE⊥EB,又 AE∩AD=A,故得 EB⊥平面 DAE.

∵AF ⊂ 平面 DAE,∴EB⊥AF.

又 AF⊥DE,且 EB∩DE=E,故得 AF⊥平面 DEB.

∵DB ⊂ 平面 DEB,∴AF⊥DB.

  1. :设点 E 到平面 ABCD 的距离为 d,记 AD=h,因圆柱轴截面 ABCD

    是矩形,所以 AD⊥AB.

1

S△ABD = 2 AB·AD =

ah , 2

∴V = V d 1

D-ABE E- ABD = 3 S△ABD = 6 dah.

AB2 π 2

又 V 圆 柱

= π(

2 )·AD = 4 a h.

由题设知

π a 2h

4 = 3π, 1 dah

6

a

d = .

2

  1. 本小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函数的概念、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等基础知识和方法.

: (1)依题设有

1000(x + t − 8) = 500 40 − (x − 8) 2 ,

化简得 5x2+(8t-80)x+(4t2-64t+280)=0.

当判别式△=800-16t2≥0 时,可得

4

x = 8 - 5 t± .

由△≥0,t≥0,8≤x≤14,得不等式组:

0≤t≤ 50 ,

①  

8≤8 -

4 t + 2

5 5

50 − t 2

≤14;

0≤t≤ 50,

②  

 4

8≤8 -

 5

t - 2

5

50 − t 2

≤14.

解不等式组①,得 0≤t≤

为.

,不等式组②无解.故所求的函数关系式

x = 8 - 4

5

t + 2

5

50 - t 2 ,

函数的定义域为[0, 10].

(2)为使 x≤10,应有

4

8 - t +

5

≤10,

化简得 t2+4t-5≥0.

解得 t≥1 或 t≤-5,由于 t≥0 知 t≥1,从而政府补贴至少为每千克 1

元.

  1.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椭圆的方程和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轨迹

的概念和求法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 图350

:设点 P,Q,R 的坐标分别为(12,yp),(x,y),(xR,yR),由题设知xR>0,x>0.

由点 R 在椭圆上及点 O,Q,R 共线,得方程组

 x2 y2

R + R = 1,

 24 16

 y R y

 x = x .

 R

解得

2 48x2

xR

= , ①

2x2 + 3y2

48y2

y2 = . ②

 R

2x2 + 3y2

y p y

由点O, Q, P共线, 得 12 = x , 即

y = 12y ③

p x

由题设│OQ│·│OP│=│OR│2 得

x2 + y2 ·

= ( )2

将①、②、③式代入上式,整理得点 Q 的轨迹方程

(x − 1)2

+ y 2 =

2

3

(x > 0).

所以, 点Q的轨迹是以(1,0)为中心, 长、短半轴长分别为1和

轴在 x 轴上的椭圆、去掉坐标原点.

6 , 且长

3

199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理工农医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 至2 页. 第Ⅱ卷 3 至 8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65 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第 1—10 题每小题 4 分,第 11—15 题每

小题 5 分,共 6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全集 I=N,集合 A={x│x=2n,n∈N},B={x│x=4n,n∈N},则

(A)I = A∪B (B)I = A∪B (C)I = A∪B (D)I = A∪B

  1.  - 图351当 a>1 时,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 y=a-x 与 y=logax 的图象是

  2. 若 sin2x>cos2x,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A){x│2kπ - 3 π < x < 2kπ + 1 π, k∈Z}

4 4

(B){x│2kπ + 1 π < x < 2kπ + 5 π, k∈Z}

4 4

(C){x│kπ - 1 π < x < kπ + 1 π, k∈Z}

4 4

(D){x│kπ + 1 π < x < kπ + 3 π, k∈Z}

4 4

(2 + 2i)4

  1. 复数 等于

(1 - 3i) 5

(A)1 + 3i (B) - 1 + 3i

(C)1- 3i (D) - 1 - 3i

(5) 如果直线l、m与平面α、β、γ满足:l = β∩γ,l∥α, m ⊂ α和m⊥γ, 那么必有

  1. α⊥γ且 l⊥m (B)α⊥γ且 m∥β

(C)m∥β且 l⊥m (D)α∥β且α⊥γ

  1. 当- π ≤x≤ π , 函数f(x) = sinx + 3cosx的

2 2

  1. 最大值是1, 最小值是 - 1 (B)最大值是1, 最小值是 - 1

2

(C)最大值是2, 最小值是 - 2 (D)最大值是2, 最小值是 - 1

x = 3 + 3cosϕ,

(7) 椭圆y = -1 + 5sinϕ

的两个焦点坐标是

(A)(-3,5),(-3,-3) (B)(3,3,),(3,-5)

(C)(1,1,),(-7,1) (D)(7,-1,),(-1,-1)

  1. 若0 < a < π , 则arcsin[cos( π + a)] + arccos[sin(π + a)]等于

2 2

(A) π (B) - π (C) π - 2a(D) - π - 2a

2 2 2 2

  1. 将边长为 a 的正方形 ABCD 沿对角线 AC 折起,使得 BD=a,则三棱锥D-ABC

    的体积为

a3 a 3 3 3

(A)

6

(B)

12

(C)

12

a (D) a 12

  1. 等比数列{a }的首项a = −1, 前n项和为S , 若S10

31

= , 则 limS 等于

n 1 n

2 2

S5 32

n

n→∞

  1. 3

  2. ) − 3

  3. 2

3

  1. ) − 2

(11) 椭圆的极坐标方程为ρ = 2 - cosθ , 则它在短轴上的两上顶点的极坐标是

π 3π

(A)(3,0),(1, π) (B)( 3, 2 ), ( 3, 2 )

(C)(2, π ),(2, 3

  1. ) (D)( 7 ,arctg

3 3

2 ), ( 7 ,2π − arctg 2 )

  1. 等差数列{an 的前 m 项和为 30,前 2m 项和为 100,则它的前 3m 项和为(A)130 (B)170 (C)210 (D)260

x2 y2

  1. 设双曲线 a 2 - b2 = 1(0 < a < b) 的半焦距为c, 直线l过(a,0),

    (0, b)两点。

3

已知原点到直线l的距离为

  1. c,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2 (B) (C) (D)

  1. 母线长为 1 的圆锥体积最大时,其侧面展开图圆心角ψ等于

    1. π

    2. π

(D) π

(15)设 f(x)是(-∞,+∞)上的奇函数,f(x+2)=f(x),当 0≤x≤1 时,f(x)=x, 则 f(7.5)等于

(A)0.5 (B)-0.5

(C)1.5 (D)-1.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5 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 6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  - 图35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 - 图35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 已知圆 x2+y2-6x-7=0 与抛物线 y2=2px(p>0) 的准线相切 . 则P= .

  2. 正六边形的中心和顶点共 7 个点,以其中 3 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共有

个(用数字作答).

(18)tg20° + tg40° + 3tg20°tg40°的值是 .

  1. 如图,正方形 ABCD 所在平面与正方形 ABEF 所在平面成 60°的二面角, 则异面直线 AD 与 BF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 - 图354

 - 图355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69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解不等式log (1- 1 )>1.

a x

 - 图356

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 B,C满足:A + C = 2B, 1

cosA

+ 1

cosA

= - 2 . 求

cosB

cos A − C 的值.

2

 - 图357

如图,在正三棱柱 ABC-A1B1C1 中,E∈BB1,截面 A1EC⊥侧面 AC1. (Ⅰ)求证:BE=EB1;

 - 图358(Ⅱ)若 AA1=A1B1;求平面 A1EC 与平面 A1B1C1 所成二面角(锐角)的度数.

注意: 在下面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使之成为(Ⅰ)的完整证明,并解答(Ⅱ).

 - 图359

(Ⅰ)证明:在截面 A1EC 内,过 E 作 EG⊥A1C,G 是垂足.

① ∵

∴EG⊥侧面AC1;取AC 的中点F,连结BF,FG,由AB=BC 得BF⊥AC,

② ∵

∴BF⊥侧面 AC1;得 BF∥EG,BF、EG 确定一个平面,交侧面 AC1 于FG.

③ ∵

∴BE∥FG,四边形 BEGF 是平行四边形,BE=FG,

④ ∵

∴FG∥AA1,△AA1C∽△FGC,

⑤ ∵

∴ 1 1 1

(Ⅱ)解:

FG = 2 AA1 = 2 BB1 , 即BE = 2 BB1 , 故BE = EB1 .

 - 图360

某地现有耕地 10000 公顷,规划 10 年后粮食单产比现在增加 22%,人均粮食占有量比现在提高 10%.如果人口年增长率为 1%,那么耕地平均每年至多只能减少多少公顷(精确到 1 公顷)?

(粮食单产 = 总产量 人均粮食占有量 = 总产量 )

 - 图361耕地面积, 总人口数

已知l1、l2 是过点P(−, 2 ,0)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且l1、l2 与双曲线

y2 − x2 = 1各有两个交点,分别为A 、B 和A 、B .

(Ⅰ)求l1的斜率k1 的取值范围;

1 1 2 2

 - 图362(Ⅱ)若│A 1B1 │ = 5│A 2 B2 │, 求l1 、l2 的方程

已知 a、b、c 是实数,函数 f(x)=ax2+bx+c,g(x)=ax+b,当-1≤x≤1 时,

│f(x)│≤1.

(Ⅰ)证明:│c│≤l;

(Ⅱ)证明:当-1≤x≤1 时,│g(x)│≤2;

(Ⅲ)设 a>0,当-1≤x≤1 时,g(x)的最大值为 2,求 f(x).

199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理工农医类)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

说明:

一.本解答指出了每题要考查的主要知识和能力,并给出了一种或 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 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二.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 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 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 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三.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四.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第(1)-(10)题每小题 4 分,

第(11)-(15)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65 分.

(1)C

(2)A

(3)D

(4)B

(5)A

(6)D

(7)B

(8)A

(9)D

(10)B

(11)C

(12)C

(13)A

(14)D

(15)B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 4 分,满分 16 分.

(16)2 (17)32 (18)

(19) 2 4

  1. 本小题考查对数函数性质,对数不等式的解法,分类讨论的方法和运算能力.满分 11 分.

解:(Ⅰ)当 a>1 时,原不等式等价于不等式组:

1 -

 x

1 - 1

 x

  • 0,

2分

  • a.

由此得1 - a > 1 .

x

因为 1-a<0,所以 x<0,

∴ 1

1- a

< x < 0. 5分

(Ⅱ)当 0<a<1 时,原不等式等价于不等式组:

1 -

 x

1 - 1

 x

  • 0, ①

7分

< a.②

由①得,x>1 或 x<0,

由②得,0 < x < 1 ,

1- a

∴ 1 < x < 1

1 - a

. 10分

综上, 当a > 1时, 不等式的解集为{x│

1

1 − a

< x < 0};

当0 < a < 1时, 不等式的解集为{x│1 < x < 1 }. 11分

1 − a

  1. 本小题考查三角函数基础知识,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和运算的能力.满分 12 分.

解法一:由题设条件知 B=60°,A+C=120°. 2 分

∵ - 2 cos60°

= -2 2 ,

1

∴ cosA

+ 1

cosC

= -2 2 .

将上式化为cosA + cosC = -2 2cosAcosC.

利用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公式,上式可化为

2cos A + C cos A - C = - 2[cos(A + C) + cos(A - C)].

2

将cos A + C = cos60°

2

2

= 1 ,cos(A + C) = - 2

6分

1 代入上式得

2

cos( A - C) = 2 - 2cos(A - C).

2 2

将cos(A - C) = 2cos2 ( A - C) - 1代入上式并整理得2

4 2cos2 ( A - C ) + 2cos( A - C ) - 3

= 0, 9分

2 2

2cos(A - C - 2 )(2 2cos A - C + 3) = 0,

2 2

∵ 2 2cos A - C + 3≠0,

2

∴ 2cos A - C -

2

= 0.

从而得 cos A - C = 2 . 12分

2 2

解法二:由题设条件知 B=60°,A+C=120°.

设 α = A - C , 则A - C = 2α, 可得A = 60° + α, C = 60° - α. 3分2.

所以 1 + 1 = 1 + 1

cosA

cosC

cos(60° + α)

= 1

1 cosα - 3 sinα

cos(60° - α)

+ 1

1 cosα +

3 sinα

2 2 2 2

= cosα

1 cos2α -

4

3 sin2α

4

= cosα cos2α - 3

4

. 7分

依题设条件有

∵ cosB = 1 2

cosα

cos2 α − 3

4

= − 2 cosB

cosα

cos2α -

3 = -2 2.

4

整理得

4 2cos2α + 2cosα - 3

= 0, 9分

(2cos α - 2 )(2 2cosα + 3) = 0,

∵ 2 2cosα + 3≠0,

∴ 2cosα -

= 0.

从而得

cos A - C = 2

12分

2 2

  1. 本小题考查空间线面关系,正三棱柱的性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算能力.满分 12 分.

(Ⅰ)①∵面 A1EC⊥侧面 AC1, 2 分

②∵面 ABC⊥侧面 AC1, 3 分

③∵BE∥侧面 AC1, 4 分

④∵BE∥AA1, 5 分

 - 图363⑤∵AF=FC, 6 分

(Ⅱ)解:分别延长 CE、C1B1 交于点 D,连结 A1D.

∵EB ∥ 1 1

1 CC1 , EB1 = 2 BB1 = 2 CC1 ,

∴ 1

DB1 = 2 DC1 = B1C1 = A 1B1 ,

∵∠B1A 1C1 = ∠B1C1A 1 = 60°,

∠DA B = ∠

1 ° - ∠DB A ) = 30°,

1 1 A 1 DB1 = 2 (180 1 1

∴∠DA 1C1 = ∠DA1B1 + ∠B1A 1C1 = 90°, 即DA1 ⊥A1C1 . 9分

∵CC1⊥面 A1C1B1,即 A1C1 是 A1C 在平面 A1C1D 上的射影,根据三垂线定理得 DA1⊥A1C,

所以∠CA1C1 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11 分

∵CC1=AA1=A1B1=A1C1,∠A1C1C=90°,

∴∠CA1C1=45°,即所求二面角为 45°. 12 分(23)本小题主要考查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数函数和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近似计算的方法和能力.满分 10 分.

解:设耕地平均每年至多只能减少 X 公顷,又设该地区现有人口为 P 人, 粮食单产为 M 吨/公顷.

依题意得不等式

M×(1 + 22%) ×(104 - 10x) M×104

P × (1 + 1%)10

≥ P ×(1 + 10%). 5分

化简得

x≤103

×[1-

1.1×(1 + 0.01)10

1.22

]. 7分

∵103

×[1 -

1.1×(1 + 0.01)10

]

1.22

= 103 ×[1- 1.1

×(1 + C1 ×0.01 + C2 ×0.012 )]

1.22

≈103 ×[1 - 1.1

1.22

10 10

×1.1045]

≈4.1. 9分

∴x ≤ 4(公顷)

答:按规划该地区耕地平均每年至多只能减少 4 公顷. 10 分(24)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双曲线的性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满分 12 分.

解:(Ⅰ)依题设,l1 、l2 的斜率都存在. 因为l1过点P(- 2 ,0)且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 故方程组

 y = k 1 (x + 2 )(k 1≠0)

y

2 − x2 = 1 , ① 1分

有两个不同的解.在方程组①中消去 y,整理得

(k2 - 1)x 2 + 2 2k 2 x + 2k2 − 1 = 0 ②

1 1 1

若k2 - 1 = 0, 则方程组①只有一个解, 即l 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 与题

1 1

设矛盾.故k 2 - 1≠0, 即│k │≠1.方程②的判别式为

△ = (2 2k 2 ) 2 - 4(k 2 - 1)(2k 2 - 1) = 4(3k 2 - 1).

1 1 1 1 1

l2 的斜率为k2 , 因为l2 过点P(- 2 ,0)且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 故方程组

y = k 2 (x + 2)(k 2 ≠ 0), ③

 2 2

y - x = 1,

有两个不同的解.在方程组③中消去 y,整理得

(k 2 - 1)x2 + 2 2k 2x + 2k 2 - 1 = 0 ④

2 2 2

同理有

k2 - 1≠0, △

= 4(3k 2 - 1)

又因为 l1⊥l2,所以有 k1·k2=-1. 4 分于是,l1、l2 与双曲线各有两个交点,等价于

3k 2 - 1 > 0,

 1

3k 2 - 1 > 0,

 2

k1·k2 = -1,

│k │≠1.

3 < │k

│ < 3,

1

解得  3

│k │≠1. 6分

∴k ∈(- 3,-1)∪(-1,- 3) ∪( 3 ,1)∪(1, 3). 7分

1 3 3

(Ⅱ)设 A1(x1y1),B1(x2y2)1.由方程②知

2k 2 - 1

x1 + x2 =

k 2 − 1

, x1 ·x2 = 1 .

k 2 − 1

∴│A1B1│2=(x1-x2)2+(y1-y2)2

= (1 + k 2 )(x - x ) 2

1 1 2

(1 + k 2 )(3k 2 - 1)

= 4 1 1

(k 2 - 1) 2

⑤ 9分

2 (1 + k 2 )(3 -k 2 )

2

同理, 由方程④可求得│A 2 B2 │ , 整理得A B

= 4 1 1

(1 - k 2 ) 2.

由│A B │ = 5 A B ,得│A B │ 2 = 5│A B 2

1 1 2 2 1 1 2 2

将⑤、⑥代入上式得

4(1 + k 2 )(3k2 - 1)

4(1 + k2 )(3 - k 2 )

1 1 = 5× 1 1 .

(k2 - 1) 2 (1 - k 2 ) 2

解得 k1 ±

取k = 2时, l ∶y = 2 (x + 2), l ∶y = - 2 (x + 2 );

1 1 2 2

取k = - 2时, l ∶y = - 2 (x + 2), l ∶y = 2 (x + 2 ). 12分

1 1 2 2

  1. 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性质、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性质,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 12 分.

(Ⅰ)证明:由条件当-1≤x≤1 时,│f(x)│≤1,取 x=0 得

│c│=│f(0)│≤1,

即│c│≤1. 2 分

(Ⅱ)证法一:

当 a>0 时,g(x)=ax+b 在[-1,1]上是增函数,

∴g(-1)≤g(x)≤g(1),

∵│f(x)│≤1(-1≤x≤1),│c│≤1,

∴g(1)=a+b=f(1)-c≤│f(1)│+│c│≤2,

g(-1)=-a+b=-f(-1)+c≥-(│f(-1)│+│c│≥-2,

由此得│g(x)│≤2; 5 分

当 a<0 时,g(x)=ax+b 在[-1,1]上是减函数,

∴g(-1)≥g(x)≥g(1),

∵│f(x)│≤1(-1≤x≤1),│c│≤1,

∴g(-1)=-a+b=-f(-1)+c≤│f(-1)│+│c│≤2,

g(1)=a+b=f(1)-c≥-(│f(1)│+│c│)≥-2,

由此得│g(x)│≤2; 7 分

当 a=0 时,g(x)=b,f(x)=bx+c.

∵-1≤x≤1,

∴│g(x)│=│f(1)-c│≤│f(1)│+│c│≤2.

综上得│g(x)│≤2. 8 分

证法二:

(x + 1) 2 - (x - 1) 2

由x =

4 , 可得

g(x) = ax + b

= a[(x + 1) 2 - ( x + 1)2 ] + b( x + 1

  • x - 1)

2 2 2 2

= [a( x + 1) 2 + b( x + 1) + c] -[a( x - 1)2 + b( x - 1) + c]

2 2 2 2

= f( x + 1) - f( x - 1), 6分

2 2

当- 1≤x≤1时, 有0≤ x + 1 ≤1,-1≤ x - 1 ≤0,

2 2

根据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性质,得

│f( x + 1) - f( x - 1)│≤│f( x + 1)│ + │f x - 1)│≤2.

2 2 2 2

即 │g(x)│≤2. 8 分

(Ⅲ)因为 a>0,g(x)在[-1,1]上是增函数,当 x=1 时取得最大值 2, 即 g(1)=a+b=f(1)-f(0)=2.①

∵-1≤f(0)=f(1)-2≤1-2=-1,

∴c=f(0)=-1. 10 分

因为当-1≤x≤1 时,f(x)≥-1,即 f(x)≥f(0),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直线 x=0 为 f(x)的图象的对称轴,由此得

- b = 0, 即b = 0. 2a

由① 得 a=2.

所以 f(x)=2x2-1. 12 分

199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文史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 至2 页. 第Ⅱ卷 3 至 8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种.

第Ⅰ卷(选择题共 65 分)

注意事项:

  1. 答案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第 1—10 题每小题 4 分,第 11—15 题每

小题 5 分,共 6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全集 I={1,2,3,4,5,6,7},集合 A={1,3,5,7},B={3,5}.则

(A)I = A∪B (B)I = A∪B

(C)I = A∪ B (D)I = A∪ B

  1.  - 图364当 a>1 时,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 y=a-x 与 y=logax 的图象是

  2. 若 sin2x>cos2x,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A){x│2kπ - 3 π < x < 2kπ + 1 π, k∈Z}

4 4

(B){x│2kπ + 1 π < x < 2kπ + 5 π, k∈Z}

4 4

(C){x│kπ - 1 π < x < kπ + 1 π, k∈Z}

4 4

(D){x│kπ + 1 π < x < kπ + 3 π, k∈Z}

4 4

  1. 复数 等于

    1. 1+ 3i

( B) - 1 + 3i

(C)1 - 3i

(D) - 1 - 3i

  1. 6 名同学排成一排,其中甲、乙两人必须排在一起的不同排法有(A)720 种

    (B)360 种 (C)240 种 (D)120 种

(6)已知α是第三象限角且sinα = - 24 , 则tg α =

  1. 4

3

  1. 3

4

  1. - 3

4

25 2

  1. - 4

3

(7) 如果直线l、m与平面α、β、γ满足: l = β∩γ,l∥α, m = α和m⊥γ, 那么必有

  1. α⊥γ且 l⊥m (B)α⊥γ且 m∥β

(C)m∥β且 l⊥m (D)α∥β且α⊥γ

  1. 当- π ≤x≤ π 时, 函数f(x) = sinx + 3cosx的

2 2

  1. 最大值是1, 最小值是 - 1 (B)最大值是1, 最小值是 - 1

2

(C)最大值是 2,最小值是-2 (D)最大值是 2,最小值是-1

  1. 中心在原点, 准线方程为x = ±4, 1

2

x2

  1. 4 +

y 2 x2

3 = 1 (B) 3 +

y2

4 = 1

x2

(C) 4

+ y2 = 1

(D)x2 + y = 1

4

  1. 圆锥母线长为 1,侧面展开图圆心角为 240°,该圆锥的体积是

    1. 2 2 π

81

  1. 8 π

81

  1. 4 5 π

81

  1. 10 π

81

(11)椭圆 25x2-150x+9y2+18y+9=0 的两个焦点坐标是(A)(-3,5),(-3,-3) (B)(3,3),(3,-5)

(C)(1,1),(-7,1) (D)(7,-1),(-1,-1)

  1. 将边长为 a 的正方形 ABCD 沿对角线 AC 折起,使得 BD=a,则三棱锥D-ABC 的体积为

    1. a

6

  1. a

12

  1. 3 a3

12

  1. a3 12
  1. 等差数列{an}的前 m 项和为 30,前 2m 项和为 100,则它的前 3m 项和为

(A)130 (B)170

(C)210 (D)260

x2 y2

  1. 设双曲线 a 2 - b2 = 1(0 < a < b) 的半焦距为c, 直线l 过(a,0),

    (0, b)两点.已知

3

原点到直线l 的距离为 4

c. 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1. 2 (B)

(C)

(D)

(15) 设 f(x) 是(- ∞ ,+ ∞ ) 上的奇函数,f(x+2)=f(x), 当 0 ≤ x ≤ 1 时,f(x)=x,则 f(7,5)等于

(A)0.5 (B)-0.5

(C)1.5 (D)-1.5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5 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 6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  - 图365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16)已知点(-2,3)与抛物线 y2=2px(p>0)的焦点的距离是 5,则 p= (17)正六边形的中心和顶点共 7 个点,以其中 3 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共有

个.(用数字作答)

(18)tg20° + tg40° + 3tg20°tg40°的值是 .

  1. 如图,正方形 ABCD 所在平面与正方形 ABEF 所在平面成 60°的二面角, 则异面直线 AD 与 BF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

 - 图366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69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 图367

解不等式 loga(x+1-a)>1.

 - 图368

设等比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若 S3+S6=2S9,求数列的公比 q.

 - 图369

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 B, C满足:A + C = 2B, 1

cosA

+ 1

cosC

= - 2 .

cosB

求cos A - C 的值.

 - 图3702

【**注意:**本题的要求是,参照标号①的写法,在标号②、③、④、⑤的横线上填写适当步骤,完成(Ⅰ)证明的全过程;并解答(Ⅱ).】

如图, 在正三棱柱ABC - A B C 中 1

、F分别是BB 、CC

1 1 1

上的点, 且BE = a, CF = 2a. (Ⅰ)求证:面 AEF⊥面 ACF; (Ⅱ)求三棱锥 A1-AEF 的体积.

, AB = 3 AA1 = a.E 1 1

 - 图371

(Ⅰ)证明:

① ∵BE=a,CF=2a,BE∥CF,延长 FE 与 CB 延长线交于 D,连结 AD.

∴△DBE∽△DCF

② ∴ DB DC

= BE . CF

③ ∴DB=AB.

④ ∴DA⊥AC.

⑤ ∴FA⊥AD.

∴面 AEF⊥面 ACF.

 - 图372

(Ⅱ)解:

 - 图373

某地现有耕地 10000 公顷.规划 10 年后粮食单产比现在增加 22%,人均粮食占有量比现在提高 10%.如果人口年增长率为 1%,那么耕地平均每年至多只能减少多少公顷(精确到 1 公顷)?

(粮食单产= 总产量

 - 图374耕地面积

, 人均粮食占有量 = 总产量 )

总人口数

已知l1、l2 是过点p(- 2,0)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 且l1 、l2 与双曲线

y2 - x2 = 1

各有两个交点,分别为 A1、B1 和 A2、B2. (Ⅰ)求 l1 的斜率 k1 的取值范围;

(Ⅱ)若 A1 恰是双曲线的一个顶点,求│A2B2│的值.

说明:

199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文史类)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

一.本解答指出了每题要考查的主要知识和能力,并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二.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 就不再给分.

三.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四.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第(1)—(10)题每小题 4 分, 第(11)—(15)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65 分.

(1)C

(2)A

(3)D

(4)B

(5)C

(6)D

(7)A

(8)D

(9)A

(10)C

(11)B

(12)D

(13)C

(14)A

(15)B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 4 分,满分 16 分.

(16)4 (17)32 (18)

三.解答题

(19) 2 4

  1. 本小题考查对数函数性质,对数不等式的解法,分类讨论的方法和运算能力,满分 11 分.

解:(Ⅰ)当 a>1 时,原不等式等价于不等式组:

x+1-a>0,

 2分

x+1-a>a

解得 x>2a-1. 5 分

(Ⅱ)当 0<a<1 时,原不等式等价于不等式组:

 x +1-a > 0,

 x+1- a< a. 7分

解得 a-1<x<2a-1. 10 分

综上,当 a>1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x>2a-1};

当 0<a<1 时,不等式的解集为{x│a-1<x<2a-1}. 11 分(21)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基础知识,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满分12 分.

解:若 q=1,则有 S3=3a1,S6=6a1,S9=9a1.但 a1≠0,即得 S3+S6≠2S9,与题设矛盾,故 q≠1. 2 分

又依题意 S3+S6=2S9 可得

a (1-q3)

1-q

a (1-q6)

+ 1

1-q

a (1-q9)

= 2· 1 , 6分

1-q

整理得 q3(2q6-q3-1)=0.

由 q≠0 得方程 2q6-q3-1=0.

(2q3+1)(q3-1)=0, 9 分

∵ q≠1,q3-1≠0, ∴2q3+1=0,

∴ q = -

2 . 12分

  1. 本小题考查三角函数基础知识,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恒等变形和运算能力.满分 12 分.

解法一:由题设条件知 B=60°,A+C=120°. 2 分

cos60°

= -2 2,

∴ 1 cosA

+ 1

cosC

= -2

将上式化为 cosA + cosC = -2 2cosAcosC.

利用和差化积及积化和差公式,上式可化为

2cos A + C

2

cos A - C

2

= - 2[cos(A + C) + cos(A - C)]. 6分

将cos A + C = cos60°

2

= 1 ,cos(A + C) = - 2

1 代入上式得

2

cos A - C = 2 - 2cos(A - C).

2 2

将cos(A - C) = 2cos2 ((A - C) ) - 1代入上式并整理得2

4 2cos2 ( A - C) + 2cos A - C - 3

= 0, 9分

2 2

(2cos A - C - 2 )(2 2cos A - C + 3) = 0.

2 2

∵ 2 2cos A - C + 3≠0,

2

∴ 2cos A - C -

2

= 0.

从而得

cos A - C = 2 . 12分

2 2

解法二:由题设条件知 B=60°,A+C=120°.

设α = A - C , 则A - C = 2α , 可得A = 60° + α, C = 60° - α. 3分2

所以 1 cosA

+ 1

cosC

= 1

cos(60° + α)

+ 1

cos(60° - α)

= 1

1 cosα - 3 sinα

+ 1

1 cosα +

3 sinα

2 2 2 2

= cosα

1 cos2α

4

- 3 sin2 α

4

= cosα . 7分

cos2 α - 3

4

依题设条件有

cosα

cos2 α - 3

4

= - 2 ,

cosB

∵ cosB = 1 , 2

cosα

cos2 α - 3

4

= -2 2.

整理得 4 2 cos 2 α

+ 2cosα - 3

= 0, 9 分

(2co sα -

∵ 2 2 cosα

)(2 2 cosα

+ 3≠ 0,

+ 3) = 0,

∴ 2cosα - = 0,

从而得

cos A - C

2

= 2 . 12 分

2

  1. 本小题考查空间线面关系,正三棱柱的性质,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运算能力.满分 12 分.

(Ⅰ)②∵BE:CF=1:2,

∴DC=2DB,

∴DB=BC, 1 分

③∵△ABD 是等腰三角形, 且∠ABD=120°,

∴∠BAD=30°,

∴∠CAD=90°, 3 分

④∵FC⊥面 ACD,

∴CA 是 FA 在面 ACD 上的射影,

且 CA⊥AD, 5 分

⑤∵FA∩AC=A,

DA⊥面ACF, 而DA ⊂ 面ADF,

∴面 ADF⊥面 ACF. 7 分

(Ⅱ) 解: ∵VA −AEF

= VE −AA F .

1 1

在面 A1B1C1 内作 B1G⊥A1C1,垂足为 G.

B G = 3 a.

1 2

面 A1B1C1⊥面 A1C,

∴B1G⊥面 A1C,

∵E∈BB1,而 BB1∥面 A1C,

∴三棱锥 E - AA 1 F 的高为 2

a. 9 分

S = 1 · AA · AC = 3 a 2 . 10 分

∆ A 1AF 2 1 2

∴ V = V = 3

a 3 . 12 分

A 1 − AEF

E - AA 1 F 4

 - 图375

  1. 本小题主要考查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数函数和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近似计算的方法和能力.满分 10 分.

解:设耕地平均每年至多只能减少 x 公顷,又设该地区现有人口为 p 人, 粮食单产为 M 吨/公顷.

依题意得不等式

M× (1 + 22%)× (10 4 - 10x)

p× (1 + 1%) 10

M×104

≥ p

× (1 + 10%). 5分

化简得

x≤103

×[1-

1.1× (1 + 0.01) 10

1.22 ]. 7分

∵103

×[1 -

1.1× (1 + 0.01) 10

]

1.22

= 103 ×[1 - 1.1

1.22

≈103 ×[1 - 1.1

1.22

×(1 + C1

×1.1045]

×0.01 + C2 ×0.012 + )]

≈ 4.1 9分

∴ x≤4(公顷).

答按规划该地区耕地平均每年至多只能减少 4 公顷. 10 分

(25)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双曲线的性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满分 12 分.

解( Ⅰ) 依题设, l1、l2 的斜率都存在, 因为l1 过点p,(- 2,0)

且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故方程组

 y = k 1 (x +

)(k 1 ≠

0),

 y 2 - x 2 = 1

① 1 分

有两个不同的解 . 在方程组①中消去 y, 整理得

(k 2 - 1)x 2 + 2 k 2 x + 2k 2

- 1 = 0. ②

1 1 1

若k2 - 1 = 0, 则方程组①只有一个解, 即l 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 与题设

1 1

矛盾.故k 2 - 1≠0. 即│k │≠1.方程②的判别式为

1 1

△ = (2 2k 2 ) 2 - 4(k 2 - 1)(2k 2 - 1) = 4(3k 2 - 1).

1 1 1 1 1

设l2 的斜率为k2 , 因为l2 过点p(- 2 ,0)且与双曲线有两个交点, 故方程组

y = k 2 (x + 2 )(k2 ≠0), ③

 y2 - x 2 = 1

有两个不同的解,在方程组③中消去 y, 整理得

(k 2 - 1)x2 + 2 2k 2x + 2k2 - 1 = 0. ④

同理有

2 2 2

k2 - 1≠0, △ = 4(3k 2 - 1).

2 2 2

又因为 l1⊥l2,所以有 k1·k2=-1 4 分于是,l1、l2 与双曲线各有两个交点,等价于

 3k 2

- 1 > 0,

 1

 3k 2 - 1 > 0,

 1 · k 2 = -1,

 │ k │≠ 1.

1

3 < │ k │ < 3 ,

1

解得  3 6 分

 │ k │ ≠ 1.

1

∴ k ∈ (- 3 ,-1) ∪ (-1,- 3 ) ∪ ( 3

,1) ∪ (1, 3 ). 7 分

1 3 3

(Ⅱ)双曲线 y2-x2=1 的顶点为(0,1)、(0,-1).取 A1(0,1)时,有

k 1 (0 + 2 ) = 1,

解得k = 2 , 从而k = - 1

= - 2 . 8 分

1 2 2 k

将k 2 = - 2 代入方程④得

x 2 + 4 2 x + 3 = 0. ⑤

记 l2 与双曲线的两交点为 A2(x1,y1)、B2(x2,y2),则

│A2B2│2 =(x1-x2)2+(y1-y2)2=3(x1-x2)2=3[(x1+x2)2-4x1x2].

由⑤知

x 1 + x 2

= -4 2 , x 1 · x 2

= 3,

∴│ A B │ 2

= 3[(-4 2 ) 2

- 4 × 3] = 60.

即 │ A 2 B 2 │ = 2 15 . 11分

当取 A1(0,-1)时,由双曲线 y2-x2=1 关于 x 轴的对称性,知

│A 2 B2 │ = 2 15.

所以l1 过双曲线的一个顶点时, │A 2 B2 │ = 2

12分

199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 学(理工农医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 1 至

2 页.第Ⅱ卷 3 至 8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65 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第(1)—(10)题每小题 4 分,第(11)—

(15)题每小题 5 分,共 6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M={x│0≤x<2},集合 N={x│x2-2x-3<0},集合 M∩N= (A){x│0≤x<1} (B){x│0≤x<2}

(C){x│0≤x≤1} (D){x│0≤x≤2} (2)如果直线 ax+2y+2=0 与直线 3x-y-2=0 平行,那么系数 a=

(A) - 3 (B) - 6 (C) - 3

2

(D) 2

3

  1.  - 图376函数

1 1 π) 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是

y = tg( 2 x - 3

  1. 已知三棱锥D - ABC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 且AB = AC = 3, BC = 2, 则以

BC 为棱,以面 BCD 与面 BCA 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是

  1. arccos 3

3

  1. arccos 1

3

  1. π

2

3

(5) 函数y = sin( π - 2x) + cos2x的最小正周期是

3

  1. π

2

  1. π

  1. 满足 arccos(1-x)≥arccosx 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A)[ - 1,- 1 ]

2

  1. 将 y=2x 的图象
  1. [ -

1 ,0]

2

(C)[0, 1 ]

2

(D)[ 1 ,1]

2

  1. 先向左平行移动 1 个单位 (B)先向右平行移动 1 个单位

(C)先向上平行移动 1 个单位 (D)先向下平行移动 1 个单位再作关于直线 y=x 对称的图象,可得到函数 y=log2(x+1)的图象.

  1. 长方体一个顶点上三条棱的长分别是

    3,4,5,且它的八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1. 20 2π

    2. 25 2π

    3. 50π

    4. 200π

 1

(9) 曲线的参数方程是x = 1 - t , (t是参数, t≠0), 它的普通方程是

y = 1 - t 2

(A)(x - 1) 2 (y - 1) = 1 (B)y = x(x - 2)

(1- x)2

(C)y = 1

(1- X) 2

- 1 (D)y = x + 1 1 - x2

  1. 函数 y=cos2x-3cosx+2 的最小值为

(A)2 (B)0 (C) - 1 4

(D)6

  1. 椭圆C与椭圆

(x - 3) 2

9

− (y − 2) 2

4

= 1关于直线x + y = 0对称, 椭圆C的方程

(A)

(C)

(x + 2) 2

4

(x + 2) 2

9

(y + 3) 2

+

9

(y + 3)2

+

4

= 1 (B)

= 1 (D)

(x - 2) 2

9

(x - 2) 2

4

(y - 3)2

+ = 1

4

(y - 3) 2

+ = 1

9

  1. 圆台上、下底面积分别为π、4π,侧面积为 6π,这个圆台的体积是

    1. 2 3π

3

  1. 2 3π

  2. > 7 3π

6

  1. > 7 3π

3

  1. 定义在区间(-∞,+∞)的奇函数f(x)为增函数;偶函数g(x)在区间[0,+

∞)

的图象与 f(x)的图象重合.设 a>b>0,给出下列不等式:

①f(b)-f(-a)>g(a)-g(-b); ②f(b)-f(-a)<g(a)-g(-b);

③f(a)-f(-b)>g(b)-g(-a); ④f(a)-f(-b)<g(b)-g(-a), 其中成立的是

(A)①与④ (B)②与③ (C)①与③ (D)②与④

x > 0,

  1. 不等式组3 − x

3 + x

(A){x│0 < x < 2}

的解集是

(B){x│0 < x < 2.5}

(C){x│0 < X < 6} (D) {x│0 < x < 3}

  1. 四面体的顶点和各棱中点共 10 个点,在其中取 4

    个不共面的点,不同的取法共有

(A)150 种 (B)147 种 (C)144 种 (D)141 种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85 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 6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 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 - 图377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a x 9

  1. 已知 ) 9 的展开式中x 3的系数为

, 常数a的值为 .

( x - 2 4

(17) 已知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θ + π ) = 2 则极点到该直线的距离,

4 2

是 .

  1. sin7°+cos15°sin8° 的值为 . cos7°-sin15° sin8°

  2. 已知 m、l 是直线,α、β是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 l 垂直于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 l⊥α;

②若 l 平行于α,则 l 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

 - 图378 - 图379③若 m α, l β,且 l⊥m,则α⊥β;

 - 图380④若 l β,且 l⊥α,则α⊥β;

 - 图381 - 图382⑤若 m α, l β,且α∥β,则 m∥l.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 .(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填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69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 图383

(20)(本小题满分 10 分)

 - 图384

应的点分别为 P,Q.证明△OP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 O 为原点).

 - 图385

(21)(本小题满分 11 分)

已知数列{an},{bn}都是由正数组成的等比数列,公比分别为 p,q, 其中 p>q,且 p≠1,q≠1.设 cn=an+bn,sn 为数列{cn}的前 n 项和.求

lim Sn .

 - 图386n→∞ Sn-1

(22)(本小题满分 12 分)

甲、乙两地相距 S 千米,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 c 千米/时.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v(千米/时)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b;固定部分为 a 元.

(Ⅰ)全程运输成本把 y(元)表示为速度 v(千米/时)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Ⅱ)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应以多大速度行驶?

 - 图387

(23)(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F 分别是 BB1、CD 的中点. (Ⅰ)证明 AD⊥D1F;

(Ⅱ)求 AE 与 D1F 所成的角; (Ⅲ)证明面 AED⊥面 A1FD1;

(Ⅳ)设AA1 = 2, 求三棱锥F − A1 ED1 的体积VF- A ED .

 - 图388 - 图389

(24)(本小题满分 12 分)

设二次函数 f(x)=ax2+bx+c(a>0),方程 f(x)-x=0 的两个根 x1,x2 满足

10 < x < x < .

1 2 a

(Ⅰ)当 x∈(0,x1)时,证明 x<f(x)<x1;

(Ⅱ)设函数f(x)的图象关于直线x = x

对称,证明x < x1 .

 - 图3900 0 2

(25)(本小题满分 12 分)

设圆满足:①截 y 轴所得弦长为 2;②被 x 轴分成两段圆弧,其弧长的比为 3:1,在满足条件①、②的所有圆中,求圆心到直线ι:x-2y=0 的距离最小的圆的方程.

199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试题(理工农医类)参考解答及评分标准

说明:

一.本解答指出了每题要考查的主要知识和能力,并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二.对计算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 就不再给分.

三.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四.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第(1)-(10)题每小题 4 分,

第(11)-(15)题每小题 5 分,满分 65 分.

(1)B

(2)B

(3)A

(4)C

(5)B

(6)D

(7)D

(8)C

(9)B

(10)B

(11)A

(12)D

(13)C

(14)C

(15)D
二.填空题:本题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每小题 4 分,满分 16 分.

(16)4 (17) 2

2

(18)2 -

(19)①, ④

注:第(19)题多填、漏填和错填均给 0 分.

三.解答题
  1. 本小题主要考查复数的基本概念、复数的运算以及复数的几何意义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满分

    10 分.

解法一

z = - 1 i = cos(- π ) + i sin(- π ),

2 2 6 6

ω = 2 + 2 i = cos π + i sin π . 2 分

2 2 4 4

于是

zω = cos π + i sin π ,

12 12

zω = cos(- π ) + i sin(- π ),

12 12

z2ω 3 = [cos(- π) + i sin(- π)]×(cos + i sin )

3 3

= cos + i sin

12 12

4 4 .

-------5 分

因为OP与OQ的夹角为 - (- π) = π , 所以OP⊥OQ. 7分

12 12 2

 - 图391

由此知△OPQ 有两边相等且其夹角为直角,故△OPQ 为等腰直角三解形. -

------------7 分

 - 图392解法二:

 - 图393 - 图394

由此得 OP⊥OQ,│OP│=│OQ│.

由此知△OPQ 有两边相等且其夹角为直角,故△OPQ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10 分

  1.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概念、数列极限的运算等基础知识,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满分

    11 分.

解:

a (pn - 1) b (q n - 1)

Sn = 1 + 1 ,

p - 1 q - 1

S a (q - 1)(p n - 1) + b (p - 1)(q n - 1)

n = 1 1 . -------------

S a (q - 1)(p n-1 - 1) + b (p - 1)(q n-1 - 1)

n-1 1 1

分两种情况讨论. (Ⅰ)p>1.

∵p > q > 0,0 <

∴ lim Sn n→∞ Sn-1

n

q

p < 1,

1

q n 1

= lim

p [a1 (q - 1)(1- P n ) + b1 (p - 1)( pn

n-1

  • p n )]

n→∞

p n-1[a (q - 1)(1- 1 ) + b (p - 1)( q

- 1 )]

1 p n-1 1

pn-1

p n-1

a (q - 1)(1- 1 ) + b (p - 1)[ q n 1 ]

1

= P· lim

p n 1

( ) -

p pn

n→∞ a (q - 1)(1 - 1

) + b (p - 1) [ q

n-1 - 1 ]

1

= p· a1 (q - 1)

a1 (q - 1)

pn-1 1

( p) p n-1

=p. 7 分

(Ⅱ)p<1.

∵ 0<q<p<1,

∴ lim Sn n→∞ Sn-1

a (q - 1)(pn - 1) + b (p - 1)(q n - 1)

= lim 1 1

n→∞ a (q - 1)(pn-1 - 1) + b (p - 1)(qn-1 - 1)

1 1

= -a1 (q - 1) - b1 (p - 1) = 1.

-a1 (q - 1) - b1 (p - 1)

-------11 分

  1. 本小题主要考查建立函数关系、不等式性质、最大值、最小值等基础知识,考查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满分 12 分.

解:(Ⅰ)依题意知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所用时间为 s , 全程运输成本为

v

y = a· S + bv2· S a


v v v

故所求函数及其定义域为

a

y = S( v + bv),v∈(0, c] . -------------

(Ⅱ)依题意知 S,a,b,v 都为正数,故有

a

S( v + bv)≥2S .

 - 图395

 - 图396 - 图397

S( a

v

+ bv) - S( a

c

+ bc)

= S[( a

v

- a) + (bv - bc) ]

c

= S (c - v)(a - bcv). vc

因为 c-v≥0,且 a>bc2,故有

a-bcv≥a-bc2>0,

 - 图398

也即当 v=c 时,全程运输成本 y 最小.

 - 图399 - 图400

  1. 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满分

    12 分.

解:(Ⅰ)∵AC1 是正方体,

 - 图401∴AD⊥ 面 DC1. 又 D1F 面 DC1,

∴AD⊥D1F. -------------

2 分

 - 图402

(Ⅱ)取 AB 中点 G,连结 A1G,FG.因为 F 是 CD 的中点,所以 GF、AD 平行且相等,又 A1D1、AD 平行且相等,所以 GF、A1D1 平行且相等,故 GFD1A1 是平行四边形,A1G∥D1F.

设 A1G 与 AE 相交于点 H,则∠AHA1 是 AE 与 D1F 所成的角,因为 E 是 BB1 的中点,所以 Rt△A1AG≌Rt△ABE,∠GA1A=∠GAH,从而

∠AHA1=90°,即直线 AE 与 D1F 所成角为直角. -------------

5 分

 - 图403(Ⅲ)由(Ⅰ)知 AD⊥D1F,由(Ⅱ)知 AE⊥D1F,又 AD∩AE=A,所以 D1F⊥面AED.又因为 D1F 面 A1FD1,所以面 AED⊥面 A1FD1. -------------

7 分

(Ⅳ)连结 GE,GD1.

∵FG∥A1D1,∴FG∥面 A1ED1,

 - 图404

∵AA1=2,

∴面积S = S - 2S - S 3

△A GE

□ABB A

△A AG

△GBE = 2 .

1 1 1 1

∴V = V = 1 ×A D ×S = 1 ×2× 3 = 1 12分

F-A 1ED1 D1-A1GE 3 1 1 △A1GE 3 2

  1. 本小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和不等式的基础知识,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满分

    12 分.

证明:(Ⅰ)令 F(x)=f(x)-x.因为 x1,x2 是方程 f(x)-x=0 的根,所以F(x)=a(x-x1)(x-x2). 2

当 x∈(0,x1)时,由于 x1<x2,得(x−x1)(x−x2)>0,又 a>0,得F(x)=a(x−x1)(x−x2)>0,

即 x<f(x). 4

x1 − f(x)

= x1 − [x + F(x)]

= x1 − x + a(x1 − x)(x − x2 )

= (x1 − x)[1 + a(x − x 2 )].

因为0 < x < x < x < 1 ,

1 2 a

所以 x1−x>0,1+a(x−x2)=1+ax−ax2>1−ax2>0. 得 x1-f(x)>0.

由此得 f(x)<x1. 7

(Ⅱ)依题意知

x = - b .

0 2a

因为x1,x2 是方程f(x)−x=0 的根,即x1,x2 是方程ax2+(b−1)x+c=0 的根.

所以 x + x = - b - 1 , 9

1 2 a

x = - b

= a(x1 + x2 ) - 1 = ax1 + ax2 - 1 .

0 2a 2a 2a

因为 ax2<1,所以

x < ax1

= x1 . ------------

0 2a 2

12 分

  1. 本小题主要考查轨迹的思想,求最小值的方法,考查综合运用知识建立曲线方程的能力.满分

    12 分.

解法一:设圆的圆心为P(a,b),半径为r,则点P 到x 轴,y 轴的距离分别为│b│,│a│.

由题设知圆P 截x 轴所得劣弧对的圆心角为 90 °,知圆P 截x 轴所得的弦长为 2r ,故

r2=2b2 2

又圆 P 截 y 轴所得的弦长为 2,所以有r2=a2+1.

从而得 2b2-a2=1. -------------

5 分

又点 P(a,b)到直线 x−2y=0 的距离为

d = │a - 2b│ , -------------

7 分

所以 5d2=│a-2b│2

=a2+4b2-4ab

≥a2+4b2-2(a2+b2)

=2b2-a2=1,

当且仅当 a=b 时上式等号成立,此时 5d2=1,从而 d 取得最小值.

10 分由此有

a = b,

2b 2 - a 2 = 1.

解此方程组得

a = 1,

b = 1;

由于 r2=2b2 知r = 2.

或a = -1,

于是,所求圆的方程是

(x-1)2+(y-1)2=2,或(x+1)2+(y+1)2=2. -------------

12 分

**解法二:**同解法一得

d = │a - 2b│

∴ a - 2b = ± 5d,

- - - - - - - - - - - - - 7分

得 a 2 = 4b2±4 5bd + 5d 2 , ① 将 a2=2b2-1 代入①式,整理得

2b2 ±4 5db + 5d 2 + 1 = 0, ②

把它看作 b 的二次方程,由于方程有实根,故判别式非负,即

△=8(5d2-1)≥0,

得 5d2≥1.

所以5d2 有最小值1, 从而d有最小值 5

5

- - - - - - - - - - - - - 10分.

将其代入②式得 2b2±4b+2=0.解得 b=±1.

将 b=±1 代入 r2=2b2,得 r2=2.由 r2=a2+1 得 a=±1. 综上 a=±1,b=±1,r2=2.

由│a-2b│=1 知 a,b 同号. 于是,所求圆的方程是

(x-1)2+(y-1)2=2,或(x+1)2+(y+1)2=2. -------------

12 分

199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 学(文史类)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 至2 页. 第Ⅱ卷 3 至 8 页.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65 分)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考试结束,监考人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第(1)—(10)题每小题 4 分,第(11)—

(15)题每小题 5 分,共 6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M={x│0≤x<2},集合 N={x│x2-2x-3<0},集合 M∩N= (A){x│0≤x<1} (B){x│0≤x<2}

(C){x│0≤x≤1} (D){x│0≤x≤2} (2)如果直线 ax+2y+2=0 与直线 3x-y-2=0 平行,那么系数 a=

(A) - 3 (B) - 6 (C) - 3

2

(D) 2

3

  1.  - 图405函数

1 1 π) 在一个周期内的图象是

y = tg( 2 x - 3

  1. 已知三棱锥D - ABC的三个侧面与底面全等, 且AB = AC = 3, BC = 2, 则

以 BC 为棱,以面 BCD 与面 BCA 为面的二面角的大小是

  1. π

  2. π
  3. > π
  4. > 2π

4 3 2 3

(5) 函数y = sin( π - 2x) + sin2x的最小正周期是

3

  1. π

2

  1. π

  1. 满足 tga≥ctga 的角 a 的一个取值区间是

(A)(0, π] (B)[0, π ] (C)[ π , π) (D)[ π , π]

4 4 4 2 4 2

  1. 设函数 y=f(x)定义在实数集上,则函数 y=f(x-1)与 y=f(1-x)的图象关

  1. 直线 y=0 对称 (B)直线 x=0 对称
  1. 直线 y=1 对称 (D)直线 x=1 对称
  1. 长方体一个项点上三条棱的长分别是

    3,4,5,且它的八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1. 20 π

    2. 25 2π

    3. 50π

    4. 200π

  2. 如果直线 l 将圆:x2+y2-2x-4y=0 平分,且不通过第四象限,那么 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A)[0,2] (B)[0,1]

(C)[0,

1 ] (D)[0, 1)

2 2

  1. 函数 y=cos2x-3cosx+2 的最小值为

(A)2 (B)0 (C) - 1 4

  1. 6
  1. 椭圆C与

(x - 3) 2

9 +

(y - 2) 2

4 = 1椭圆关于直线x + y = 0对称, 椭圆C的方程

(A)

(x + 2) 2

4

(x + 2) 2

(y + 3) 2

+

9

(y + 3)2

= 1 (B)

(x - 2) 2

9

(x - 2) 2

(y - 3)2

+ = 1

4

(y - 3) 2

(C)

9

+ = 1 (D)

4 4

+ = 1

9

  1. 圆台上、下底面积分别为π、4π,侧面积为 6π,这个圆台的体积是

    1. 2 3π

3

  1. 2 3π

  2. > 7 3π

6

  1. > 7 3π

3

  1. 定义在区间(-∞,+∞)的奇函数f(x)为增函数;偶函数g(x)在区间[0,+

∞)的图象与 f(x)的图象重合.设 a>b>0,给出下列不等式

①f(b)-f(-a)>g(a)-g(-b); ②f(b)-f(-a)<g(a)-g(-b);

③f(a)-f(-b)>g(b)-g(-a); ④f(a)-f(-b)<g(b)-g(-a). 其中成立的是

(A)①与④ (B)②与③ (C)①与③ (D)②与④

x > 0,

  1. 不等式组3 − x

3 + x

(A){x│0 < x < 2}

的解集是

(B) {x│0 < x < 2.5}

(C){x│0 < x < 6} (D) {x│0 < x < 3}

  1. 四面体的一个顶点为 A,从其它项点与各棱的中点中取 3 个点,使它们和点 A

    在同一平面上,不同的取法有

(A)30 种 (B)33 种 (C)36 种 (D)39 种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85 分)

注意事项:
  1. 第Ⅱ卷共 6 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

  2.  - 图406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 - 图407

  1. 已知直线 x-y=2 与抛物线 y2=4x 交于 A、B 两点,那么线段 AB 的中点坐标是 .

  2. sin7° + cos15°sin8° cos7° - sin15°sin8°

的值为 .

  1. 已知 m、l 是直线,α、β是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 l 垂直于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则 l⊥α;

②若 l 平行于α,则 l 平行于α内的所有直线;

③若m ⊂ α , l ⊂ β, 且l⊥m, 则α;

④若l , 且lα , 则α;

⑤若m ⊂ α ,l, 且α , 则m∥l.

其中正确的命题的序号是 .(注:把你认为正确的命题的序号填上)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69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 图408

 - 图409(22)(本小题满分 12 分)

甲、乙两地相距 S 千米,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 c 千米/时.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v(千米/时)的平方成正比,且比例系数为b;固定部分为 a 元.

(Ⅰ)把全程运输成本 y(元)表示为速度 v(千米/时)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 - 图410(Ⅱ)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应以多大速度行驶?

(23)(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F 分别是 BB1、CD 的中点. (Ⅰ)证明 AD⊥D1F;

(Ⅱ)求 AE 与 D1F 所成的角; (Ⅲ)证明面 AED⊥面 A1FD1;

(Ⅳ)设 AA1=2,求三棱锥 E-AA1F 的体积 VE-AA1F.

 - 图411

 - 图412(24)(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过原点 O 的一条直线与函数 y=log8x 的图象交于 A、B 两点,分别过点 A、B 作 y 轴的平行线与函数 y=log2x 的图象交于 C、D 两点.

 - 图413(Ⅰ)证明点 C、D 和原点 O 在同一条直线上; (Ⅱ)当 BC 平行于 x 轴时,求点 A 的坐标.

(25)(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圆满足:①截y 轴所得弦长为 2;②被 x 轴分成两段圆弧,其弧长

的比为 3 ∶ 1;③圆心到直线 l:x-2y=0 的距离为 5

5

.求该圆的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