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格尔

《江格尔》是明代的蒙古族卫拉特部英雄史诗,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三大史诗之一。这部史诗是以英雄江格尔命名的。《江格尔》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历代人民群众,尤其是演唱《江格尔》的民间艺人对《江格尔》的不断加工、丰富,到15世纪才逐渐完善定型。

《江格尔》以其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艺术上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在蒙古族文学史、社会发展史、思想史、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江格尔》是蒙古民族文化的瑰宝。

为理想天堂宝木巴而战斗

在我国蒙古地区还不发达的氏族社会末期,因为受自然界的制约,蒙古游牧民族的经济结构比较简单,动态性很强,往往不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社会经济不发达,文明程度当然也不高。

他们面对严酷无情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深深懂得了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一个氏族或部落要生存发展壮大,就要在生存竞争中不断地迎接强大对手的挑战,努力制服、战胜对手。

他们在军事上的卓越能力和组织,又往往会给他们以最后的胜利。因此,游牧民族形成了英勇尚武的性格,这是由他们生存的社会条件决定的。

游牧文化的这种善于拼搏、志在必胜的精神培育了蒙古人强悍、勇敢的民族性格。而这种民族性格不仅对蒙古族的历史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文学体裁和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样起到制约作用。

由于蒙古族长期以来的游牧生活,自然灾害和异族的压迫,常使他们的生命财产得不到可靠的保障,社会局面动荡不安,牲畜日益减少,广大人民迫切盼望和平与安定。

因此,人们想象了一个梦想中的天堂宝木巴国,并想象出了一位英明的统治自己的人,这个人便是江格尔。

在人们的想象中,宝木巴国四季如春,百花烂漫,牛羊遍山。这里没有邪恶,没有战争,没有疾病,没有饥饿。这里的人们青春永驻,过着丰衣足食,相亲相爱的和平生活。

在蒙古语中,“宝木巴”有圣地、仙境、福地的意思。人们怀着无比热爱和骄傲的心情,对宝木巴反复咏唱赞美:

宝木巴的人民青春常在,

没有衰老,没有死亡,

像二十五岁的青年那样,

生龙活虎,永远健壮。

这里没有鳏寡孤独,人丁兴旺;

这里没有严寒酷暑,四季如春,

百花烂漫,百草芬芳。

孤独的人到了那里,人丁兴旺;

贫穷的人到了那里,富庶隆昌。

那里没有骚乱,永远安宁,

有永恒的幸福,有不尽的生命。

这里不仅是个富庶的安宁的邦国,而且也是一个明媚的、美丽早晨,从东方升起红艳艳的太阳,翡翠般的嫩草上露珠晶莹,草原像波光闪闪的绿色海洋。中午,金色的太阳光辉灿烂,禾苗肥美,茁壮成长。宝雨刷刷下降,雨后太阳又露出笑脸,清风吹荡。这里居住着五百万人民,人们相亲相爱,彼此不分。在主人的洪福照耀下,吉祥如意,欣欣向荣。

这幅世外桃源,便是长期以来牧民们所向往的理想社会,他们盼望有一天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在人们的想象中,江格尔是宝木巴的贤明的统治者,他以自己宽大的翅膀庇护着他的子民,他是草原上的雄鹰和理想的国君。人们这样描写他:

在东方的七个国家,

江格尔是人民的梦想;

在西方的十二个国家,

江格尔是人民的希望。

江格尔的名字,在蒙古语中,有“主人”或者“强者”的意思。江格尔是塔海兆拉可汗的后裔,唐苏克·宝木巴可汗的孙儿,也是乌琼·阿拉达尔可汗的独生子。

江格尔手下有6000多名勇士,12员大将,像群星拱月一样,围绕在他的周围,他捍卫宝木巴这块乐土,不让敌人侵犯。

同时,江格尔以攻为守,派萨纳拉远征胡德里·扎嘎尔国,派萨布尔降服了暴君赫拉干,派洪古尔追捕窃马强盗阿里亚·芒古里,派美男子明彦偷袭托尔浒国,活捉暴君昆莫。

江格尔自己在战斗中英勇无畏,降服了千里眼阿拉谭策吉和勇猛的萨纳拉,使他们成为自己得力的助手。在与魔王芒乃的战斗中,他的部将都败下阵来。他高呼宝木巴战斗的口号,挺枪跃马冲上前去,一枪刺中芒乃,把他挑在枪尖上,高高地举在空中。

江格尔还击溃了暴君西拉·胡鲁库,并使魔王黑那斯全军覆没。在草原上,江格尔成为了一个无坚不摧的英雄。

其次,江格尔热爱自己的部下,和他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他把洪古尔当做自己的亲兄弟,不顾个人的安危到地狱去救他,江格尔心目中只有一个信念:

洪古尔是我最亲密的弟兄,比结发妻子还要亲近,比我的独生子更为宝贵,他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

江格尔为救难友洪古尔,他走进地洞,通过一条狭窄的地道,来到第七层地狱。他在这里看到两座高山,一个儿童腋下夹着两座山,正在玩耍。

江格尔心想地下世界,竟有这般大力的儿童。江格尔向他询问洪古尔的下落。

小孩说洪古尔正在受苦,他每天都要遭受魔鬼鞭打8000下皮鞭。由小孩带路,他们走进了一个洁白大毡房,江格尔杀死了一个女魔和她的8个秃头儿。

经过一座红大门,便来到波涛汹涌的红海滨。有8000个恶魔在这里看守洪古尔,江格尔和恶魔酣战了6天,杀得妖精只剩下400个。

江格尔在去地狱救洪古尔的时候,还碰到了一个可怕的女妖。这女妖长得又细又瘦,专门吃煮肉,被江格尔的阴阳宝剑劈为两股,上身腾空不见,下身钻进地底,仍可复原。

江格尔追到了地底,发现女妖正对7个秃儿说:“地上宝木巴的希望江格尔来了!他是来寻找洪古尔的。江格尔来到时,趁着洪古尔还在海底,你们打碎他的牙齿,拔掉他的舌头,让江格尔成为宝木巴的梦幻!”

江格尔乘其不备,突然对他们说:“你们黑夜的梦,你们白天的希望,江格尔,我来了!”

说罢将7个迎面而来的秃儿通通击毙。江格尔还要继续寻找,是否还有什么隐藏的敌人。不料,忽听一个才3个月的婴儿从摇篮里发出了声音:“昨天你打死了我的母亲,今天你打死了我的兄长……”

说着,那个婴儿便跳起来与江格尔扭作一团。这个小妖的本事远远超过他的母亲与哥哥们。双方搏斗了24天,不分胜负。江格尔的宝剑本来削铁如泥,可是一碰小妖,就似碰着了石头。小妖很自信地告诉江格尔,不出3个月,江格尔就会永远成为凋零的宝木巴的梦幻。

他们两人继续厮打,江格尔极力想找到小妖致命的地方。他忽然发现小妖胸口上有个针眼大的亮光,便迅猛地用钢刀刺向那亮点,果真拽出了小妖的心脏。那颗心燃起三股烈火,包围了江格尔。江格尔祈求神灵和祖先降雨灭火,才免去了灾祸。

正是由于江格尔的以身作则的英雄行为,爱护部下,他把6000多名勇士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他们愿为捍卫宝木巴,为江格尔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向江格尔庄严宣誓说:

我们把生命交给短剑长枪,

把赤心献给宝木巴天堂。

我们对勇士的功绩衷心敬重,

对魔王的罪恶万分憎恨。

我们从不嫉妒别人,也不自夸,

忠心耿耿,绝不背叛,更不贪婪。

我们袒露胸膛,把心献上,

为着宝木巴甘愿让鲜血流光。

我们不怕高山峻岭,

战马一定越过它的顶峰。

我们不怕魔王强悍凶狠,

同心协力,一定把他消灭净。

我们活着无比勇敢善良,

心地宽宏,潜藏着无穷的力量,

六千又十二个伙伴亲密无间,

就像一个人一样。

在人们的想象中,宝木巴的繁荣富庶和团结友爱正是众勇士和部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而发展巩固起来的。这种为了家乡草原而誓死抗战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是蒙古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融入战斗精神的英雄史诗

到了14世纪60年代左右,人们想象的江格尔故事,首先在卫拉特蒙古族的土尔扈特部流传了起来,演唱江格尔故事的民间艺人,蒙古族语称作“江格尔奇”。

江格尔奇也同样产生在卫拉特蒙古族人中,江格尔的故事在江格尔奇中间以口授心传的方式,世代传承,并且将这部史诗取名为《江格尔》。

据传说,在17世纪初,新疆土尔扈特部,有一位江格尔奇叫做“土尔巴雅尔”。

他从小练习演唱《江格尔》,每学会一部长诗,就往怀里放进一块石头,久而久之,他演唱《江格尔》的本领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成为一位著名的江格尔奇,此时他怀里的石头也达到了70块。

有一位王爷听了他的演唱后很高兴,赐予他“达兰·脱卜赤”称号,意思是会演唱《江格尔》70部长诗的史诗囊。

据说,后来清代乾隆皇帝得知他的事迹,在1771年正式追封土尔巴雅尔为“达兰·脱卜赤”。

江格尔奇有业余的、职业的、世家的和御前的几类。演唱《江格尔》时,一部分江格尔奇会弹奏叫做陶布舒尔的一种三弦弹奏乐器来伴奏,而另一些江格尔奇则不会弹唱。

江格尔奇都是一些民间表演艺术家,不管他们是弹唱还是清唱,他们都能以极度夸张的面部表情、富于变化的身体姿势、意想不到的手势、高低交替的声音、快慢不同的语速、优美的诗歌、幽默的语言,还有那令人陶醉的故事来紧紧抓住人们的注意力。江格尔奇们热爱《江格尔》,到处演唱《江格尔》:在路途上,借以解除疲劳;在蒙古包里,给人们以娱乐;在仪式上,用以驱除邪恶。他们甚至在战场上、囚室里演唱《江格尔》,以激励自己和周围的人们积极地投入到正义的斗争中去。由于,卫拉特蒙古族经历了蒙古族统一的辉煌时期,所以卫拉特蒙古族的人们将自己所经历的诸多战争融入到了史诗《江格尔》中。

关于征战的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以江格尔为首的英雄们降妖伏魔,痛歼掠夺者,保卫家乡宝木巴的辉煌业绩。如征服残暴的西拉·古尔古汗之部,还有战胜残暴的芒乃汗之部。

征服残暴的西拉·古尔古汗之部讲述的是,主人公江格尔正远走他乡,曾经在他麾下的35勇士也纷纷出走后,暴戾成性、险恶凶残的西拉·古尔古汗便大举进犯宝木巴。雄狮洪古尔只身迎敌最后不幸被擒。西拉·古尔古汗派人将洪古尔拖进幽深的地洞,投入血海,让他受尽折磨。宝木巴遭到空前浩劫,百姓统统被驱赶到草木不生的沙原。

此时的江格尔正漫游天下,在青山南面的一座宫殿里,遇到一位天仙似的姑娘。他俩结成亲密的伴侣,生下一个男孩,起名少布西古尔。

过了3天,这个孩子便骑着江格尔的阿兰扎尔骏马上山打猎去了。

有一次打猎时,他遇上阿拉谭策吉,老英雄让他把一支箭带去交给江格尔。江格尔看到这支箭,想起昔日的荣誉,非常思念家乡,立即返回宝木巴。

可是,故乡白骨成堆,满目荒凉。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老人,探听到洪古尔的下落,却得知洪古尔已经被投入了地洞的血海之中。于是江格尔毅然走进地洞,到7层地狱的血海里去寻找洪古尔。

那时,江格尔的儿子少布西古尔随后也来到了宝木巴。他召集众勇士共同对敌,除掉了万恶的西拉·古尔古汗,解救了水深火热中的百姓。

江格尔冲进魔窟,把恶魔斩尽杀绝,取回洪古尔的遗骨,用神树的叶子救活了洪古尔。江格尔和洪古尔回去跟众人一道重建家园,宝木巴地方又像从前一样繁荣富强。

在这个故事中,也表现出蒙古族人团结一致的精神,和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在战胜残暴的芒乃汗之部的故事中则表达了蒙古族人誓死不屈的顽强精神。

在这个故事中,芒乃汗派使者向江格尔提出五项屈辱性的条件,扬言如不应允便率领大军进攻江格尔所在的宝木巴。

江格尔的左贤王洪古尔挺身而出,发誓宁可在清泉边洒热血,在荒野里抛白骨,也不去做奴隶。

洪古尔单人匹马冲入敌阵,夺了敌方的战旗,杀死无数敌人,但因寡不敌众,洪古尔身负重伤,这时江格尔带领众将赶来助阵。萨纳拉、萨布尔受伤后,江格尔出马同芒乃汗激战。

江格尔一枪将芒乃汗挑起来,刚举到空中时枪突然断了,洪古尔连忙跳上去同芒乃汗肉搏,其他英雄也赶上前来,大家一起斩除了这个顽敌。

正是因为蒙古民族的战斗精神,使战争故事在《江格尔》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在史诗中,江格尔和他的勇士们靠战争战胜敌人保卫宝木巴国的同时,也通过战争将声誉宣扬四海。

没有战争的时候,勇士们说:

哪里才是我们大家,松开缰绳赛跑的地方?什么时候才能碰上,比试刀枪好坏的机会?什么时候才能遇见,解闷的年轻对手?

在战斗中,他们不顾个人性命与敌人奋战,争取最后的胜利。宝木巴国的英雄们饮酒狂欢的时候,也向往着战斗,诗中这样描写:

那六千又十二名英雄,

开怀畅饮阿尔扎美酒。

不一会酒性发作,

两颊变得通红,

心突突地跳了起来,

胆量也蓦地壮了起来。

人人瞪着鹰隼般的大眼,

个个翻着顽雕般的凶睛,

一边厮闹一边嚷道:

何时再去合围打猎?

何时再和敌人相遇?

还有这样写道:

饮酒过量的勇士们,

相互撕拽纷纷议论,

说你在那场战争中当过好汉,

说我在那场恶斗中成了英雄。

勇士一生下来就跟战争结下不解之缘,如“凶恶的玛拉哈布哈”一章里,江格尔派洪古尔等4个英雄去下界讨伐玛拉哈布哈,四英雄被俘。阿拉坦策吉预言,只有洪古尔夫人肚子里的孩子,出生后才能救出4个英雄。这个孩子出世后第七天对江格尔说:

一个男子汉闲待三个月,就会变成家里的累赘。一个儿马闲待三年,就会变成马群的累赘。一个可汗使用的兵刃,闲放在家里三年不用,就会生锈变成废铜烂铁,求求你快把我放走吧!

这个孩子来到玛拉哈布哈的国土,救出包括他父亲在内的4个英雄,与他们并肩作战,战胜玛拉哈布哈。

勇士们在战场上一点都不顾及个人的安危,对他们来说荣誉比什么都重要。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为了证实对江格尔与宝木巴国的忠诚,勇士们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对他们来说死亡算不了什么,为宝木巴国和江格尔的安全而死,是无比光荣的事。

勇士们把荣誉放在生与死的境界上去加以体验,不论胜负,只要战死在沙场上就是英雄好汉。这种价值观和生命观生动地反映在《江格尔》里。

饱含英雄情怀的传奇故事

卫拉特蒙古族是居住在阿尔泰山周围的蒙古族。卫拉特是森林部落的意思,也可译作“林木中的百姓”。

在17世纪初,新疆的卫拉特蒙古族部落之一,准噶尔部日渐强大,并想兼并卫拉特蒙古族之一的土尔扈特部。因此,土尔扈特部20多万人,在1630年左右,从后来的新疆塔城一带向西迁至欧洲的伏尔加河一带,并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

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土尔扈特人面临着亡族灭种的危险,于是,在1771年1月5日,渥巴锡率领17万多人,开始了举世闻名的回归祖国的万里行程。

经过8个月的残酷战斗和艰难跋涉,在1771年7月15日,渥巴锡率领的土尔扈特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在路途中,因战斗、饥寒、瘟疫而死的达10万人,幸存的仅7万多人。

土尔扈特人能战胜千难万险,终于抵达目的地的力量有两个,一个是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另一个就是英雄史诗《江格尔》的鼓舞。

《江格尔》长期在民间口头流传,内容逐渐丰富。其中增添了很多歌颂蒙古族人民重情重义的篇章。例如关于江格尔和诸多勇士结义的部分。

在阿拉谭策吉归顺江格尔之部中,讲了这样的故事。当时5岁的小英雄江格尔,被大力士西克锡力克俘获后,西克锡力克发现江格尔是个命运非凡的帅才,怕他日后统治天下,就企图害死他。可是,西克锡力克的儿子5岁的洪古尔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他。

接着,西克锡力克派江格尔去抢夺老英雄阿拉谭策吉的马群。在赶回马群时,江格尔中箭不省人事。阿兰扎尔骏马把他带回西克锡力克的门前,西克锡力克此时正要出猎,就叫妻子处死江格尔。

洪古尔恳求母亲不杀江格尔,并用法术治好了江格尔的箭伤。于是,洪古尔和江格尔便结为最亲密的弟兄。西克锡力克多日不归,他俩出外寻找,发现西克锡力克被扣于阿拉谭策吉的牧场。

老英雄阿拉谭策吉看出洪古尔和江格尔结为一体将无敌于天下,决心归顺他们。阿拉谭策吉便对西克锡力克说:“江格尔7岁时将征服世上的妖魔鬼怪,统辖40个可汗的领地,名扬四海,威震八方。到那时,你要给他娶诺木·特古斯汗之女阿盖·莎布达拉为妻,把自己的权力交给他。我将当他的右翼首席大将,洪古尔将当他的左翼首席大将。他会治理好家乡,让宝木巴兴旺发达,繁荣富强!”

后来,江格尔果然征服了世上四方的妖怪,而西克锡力克果然让江格尔掌握了宝木巴的一切权力。在洪古尔和萨布尔的战斗之部的故事中,也有关于结义的内容。

史诗中铁臂力士萨布尔的父母,临终时叮嘱他立即去投奔江格尔可汗,但他听错了双亲的遗言,以为让他去寻找沙尔·蟒古斯,萨布尔骑着栗色骏马投奔沙尔·蟒古斯的路上,在荒凉的旷野中迷失了方向。

此时江格尔正在宫中举行酒宴,阿拉谭策吉提醒他应当尽速降伏萨布尔。于是,江格尔便率部出发,他一声令下,6000多勇士立刻冲上前去。萨布尔抡起很长的月牙斧,把勇士们打得人仰马翻。

正在这个紧急关头,洪古尔从沉醉中醒来。他跨上铁青宝驹赶到疆场,挥舞着阴阳宝剑向萨布尔杀去。两位英雄你砍我杀,互不相让。最后,洪古尔从马背上提走萨布尔,将他扔到江格尔身旁的黄花旗下。

江格尔亲自敷药,治好了萨布尔的伤口。萨布尔苏醒过来后,一连三次宣誓:“我把生命交给你高尚的洪古尔,我把力量奉献给荣耀的江格尔!”洪古尔也庄严宣誓,跟萨布尔结为兄弟。回到宫中,江格尔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向他们表示祝贺。

忠诚感可以说是英雄史诗的一种道德尺度,表现在人物形象上就是英雄的美德。在人类的“英雄时代”,忠诚感是每个人遵循的道德准则。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对部落首领要忠诚、对神和自然要忠诚是那时代人的普遍心理。

这种朴素的忠诚感反映在《江格尔》里,增加了新的含义,那就是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所以在《江格尔》中所塑造的勇士们都具有忠诚、坚毅、勇往直前的英雄品质。

在勇士群中,最杰出的代表是洪古尔。他是摔跤王西克锡力克的儿子,与江格尔同龄。他有非凡的膂力,作战勇猛,被称作“雄狮洪古尔”、“宝木巴的擎天柱”。人们这样描写他:

洪古尔在战斗中,

从不知后退,如虎似狼!

洪古尔豁出宝贵的生命,

单人独马征服了七十个魔王。

洪古尔肩披着乌黑光亮的头发,宽大的脸膛泛着红光,明亮的眼睛聪明睿智,鹰钩的鼻子显示着他的坚定倔强。洪古尔的双肩宽阔“有七十二只凤凰的力量”;他的腰围粗壮“有五十二个魔鬼的力量”。人称他是“西克锡力克的太阳”。

洪古尔从不知畏惧,哪里最艰苦,最危险,他便把哪里的重任承担。当江格尔答应暴君芒乃提出来的屈辱条件时,他挺身出来反对,表示他要和芒乃决一死战。他认为死不过是洒一腔鲜血,抛几根白骨,这有何可惧?可是向敌人屈服洪古尔却做不到。

洪古尔和魔王的勇士厚和查干从山上战到山下,从马上打到马下,整整酣战了49天,打得烟尘弥漫,天昏地暗。当江格尔的长枪被芒乃折断时,他顾不得自己身负重伤,从山上奔下,死死抱住了敌人,以便勇士们上来把魔王砍杀。

洪古尔的勇敢和忠诚,博得江格尔的称赞。江格尔说:

洪古尔,寒冷的时候,你是我御寒的皮外套呵!洪古尔,紧急的时候,你是我嘹亮的海螺!洪古尔,战斗的时候,你是我坚固的盔甲!洪古尔,奔驰的时候,你是我飞快的骏马!我要活捉的敌人,你给我手到擒来呵!我要降服的魔鬼,你给我马到征服呵!

江格尔十分信赖洪古尔,每当他外出时,便把捍卫宝木巴的重任委托给洪古尔。洪古尔的忠诚和勇敢来源于他对家乡的热爱。洪古尔说:

我和千万个凡人一样,

热爱家乡,憎恨魔王。

一旦,恶魔捣毁了金宫,

那时,有什么话可讲?

一旦,美丽的宝木已成了屠场,

那时,有什么话可讲?

一旦,我们的兄弟姐妹,

都成为魔鬼的奴隶;

一旦,四种牲畜,

都成为魔鬼的财富;

那时,有什么话可讲?

有什么话可讲?

此外,人们还描写了千里眼阿拉谭策吉。阿拉谭策吉能未卜先知,能洞察人间的阴谋诡计,决胜于千里之外;勇士萨纳拉,他潇洒英俊,文武双全,品德高尚;铁臂骑士萨布尔,骁勇强悍,惯使一柄月牙斧,能一手把敌人拎过马背。还有美男子明彦,他聪明睿智,能见机行事,以巧取胜。他们都是江格尔的忠实的部下,宝木巴的英雄。

《江格尔》作为一部长篇英雄史诗,史诗采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丰富神奇的想象、惊心动魄的夸张、优美贴切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江格尔、洪古尔和萨布尔等英雄形象。

除此之外,蒙古族人民的爱情观也在《江格尔》当中体现了出来。在蒙古族女子心中,能够嫁给一个勇猛的英雄是一件非常荣耀且幸福的事情。

在《江格尔》中有江格尔及众英雄娶亲的各种经历,这些故事也展示出他们非凡的本领和高尚的品德。如洪古尔的婚事之部、萨里亨·塔布嘎的婚事之部等。

在洪古尔的婚事之部中讲了这样的故事:在一次宴会上,洪古尔请求江格尔赐给他一个妻子。江格尔亲自去扎木巴拉可汗那里求婚,要为洪古尔聘娶美貌的参丹格日勒。洪古尔去迎亲时,参丹格日勒已和大力士图赫布斯拜了天地。

洪古尔盛怒之下,杀死了他们,然后跨上铁青马驰去。飞奔3个月后,洪古尔跟宝驹一起昏倒在荒野上,3只黄头天鹅飞来救活了他们。

他们再往前跑3个月,大海挡住了去路,海中的鲟鱼出来把他们送到了对岸。洪古尔继续奔驰,来到了查干兆拉可汗的宫殿近旁。他十分疲惫,就变为一个秃头儿,让铁青马变成一匹秃尾小马。

江格尔见洪古尔娶亲久无音讯,就出外寻找,来到查干兆拉可汗的领土上正巧与洪古尔相遇。原来查干兆拉可汗的女儿哈林吉腊早已爱上洪古尔,正是她变成天鹅、鲟鱼拯救了洪古尔。

江格尔为洪古尔聘娶了哈林吉腊公主,一同返回故乡宝木巴。

在萨里亨·塔布嘎的婚事中,讲了江格尔在高耸入云的宫殿里举行宴会时,阿拉谭策吉提出,应当请镇压四面八方的蟒古斯的英雄洪古尔来共享欢乐,江格尔便派萨里亨·塔布嘎去请洪古尔。

萨里亨·塔布嘎到了洪古尔的家里,他向洪古尔说明来意后,萨里亨·塔布嘎表示还要到太阳落的地方去娶陶尔根·昭劳汗的女儿。出发时,洪古尔和勇士们都为他送行。

萨里亨·塔布嘎跨着骏马踏上陶尔根·昭劳汗的领土后,首先击退了向他进攻的大黑种驼和白鼻梁的红色母驼,接着又战胜了阿尔海和萨尔海两位勇士,后来还打死凶悍的勇士道格森·哈尔。

快到陶尔根·昭劳汗的宫殿时,他变成一个秃头儿,他的骏马变成一匹长癞的小驹。

当他来到可汗的宫殿时,只听见陶尔根·昭劳汗正向各地来求亲的英雄好汉宣布,大家都去参加射箭、赛马、摔跤三种比赛,谁获得全胜我就把公主许配给谁。

秃头儿要求参加比赛,可汗心里虽然很不乐意,也不好不让他参加。开始比赛之前,可汗请卜卦人来算算是谁娶公主。卜卦人占卜后对可汗说,将要娶公主的是个秃头儿。

比赛开始了。射箭时,各地的英雄好汉谁也没射中目标,最后让秃头儿给射中了;赛马时,秃头儿骑着长癞的小驹得了第一名;摔跤时,秃头儿同天上和地下来的各路有名的摔跤手较量,把他们一个个摔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3种比赛都获胜以后,萨里亨·塔布嘎恢复了自己的原貌。于是,陶尔根·昭劳汗把最小的女儿奥特根·哈尔许配给萨里亨·塔布嘎,为他们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从游牧文化中传下来的英雄主义精神,与当时的历史条件的优越感和荣誉感,成了《江格尔》的精神支柱。当时,整个民族的民族情感、精神状态、心理特性为《江格尔》的主题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文化土壤,使之成为了一部饱含英雄情怀的史诗。

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史诗

《江格尔》是在蒙古族古代短篇英雄史诗的基础上形成的草原文学代表性作品,它继承、发展了蒙古族古代民间创作的艺术传统和艺术手法,语言优美精练,想象大胆奇特,擅长夸张、渲染,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江格尔》还博采蒙古族民间文学中各种韵文样式在艺术上的特点,用以增强表现力,达到了蒙古族传统民间韵文创作的高峰,在蒙古族文学发展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另外,与世界其他著名的史诗相比,《江格尔》有独特的篇章结构。许多民族的史诗是以连续的故事情节为主线贯串而组成的,而有的英雄史诗则以英雄人物的活动为主线,《江格尔》就属于后者。

它的特点是各个章节都有一批共同的英雄人物形象,以此作为有机联系构成它的结构体系。以江格尔汗为首的英雄人物如洪古尔、阿拉坦策吉、古恩拜、萨布尔、萨纳拉、明彦等人及其英雄事迹,始终贯串各部长诗,这就使数十部长诗统一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江格尔》史诗集群。

除了少数几章外,《江格尔》的各部长诗在情节上互不连贯,各自像一部独立的长诗,并作为一个个组成部分,平行地共存在整个英雄史诗当中。这种结构,国内学界已经习惯于称作“并列复合型英雄史诗”。

除了这种总体结构外,《江格尔》的各个长诗也有自己的情节结构,它们都由序诗和基本情节两个部分组成。序诗以静态手法介绍江格尔及其家乡、人民和众勇士,基本情节部分则以动态手法描写英雄们惊心动魄的业绩。

《江格尔》的每一部诗章都以优美的序诗开始,序诗交代江格尔苦难的童年,历数他在逆境中创造的丰功伟绩,赞颂圣主江格尔和天堂般美丽富饶而又幸福太平的宝木巴家乡,歌颂他那美丽善良的妻子以及勇敢无畏的勇士们。

接着,序诗叙述少年英雄江格尔神话般的事迹。江格尔在他刚刚2岁的时候,吃人恶魔蟒古斯袭击了他的家乡,他成为孤儿。

江格尔刚刚3岁,他就跨上神驹,冲破了三大堡垒。江格尔刚刚7岁,打败了东方的7个国家。从此,他的业绩光照人间,勇士的美名闻名遐迩。

江格尔的夫人永远像16岁少女的阿盖·沙布塔拉。她向左看,左颊辉映,照得左边的海水波光粼粼,海里的鱼儿欢快地跳跃。她向右看,右颊辉映,照得右边的海水浪花争艳,海里的鱼儿欢快地跳跃。

在介绍和赞美之后,艺人们由序诗转入正题,叙述勇士们的一次次英雄业绩。

《江格尔》作为一部长篇英雄史诗,史诗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成功地塑造了江格尔、阿拉谭策吉、洪古尔等英雄形象。

在描写宝木巴汗国的缔造者江格尔时,反复叙述了他苦难的童年与艰苦的战斗经历,把他描写成一位机智、聪明、威武、能干,深受群众拥戴,为宝木巴事业奋斗不息的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

江格尔作为一代开国汗主,是国家的缔造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受到众勇士和人民的衷心拥戴。他成了众勇士的榜样、头脑和灵魂,人民的希望,是宝木巴繁荣昌盛的象征。

此外,史诗还塑造了勇猛善战的洪古尔、大力士萨布尔、智慧的阿拉坦策基、外交家美男子明彦、能言善辩的凯古拉干等英雄形象。这些理想化的正面形象大都是半人半神式的英雄。

他们一方面有着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禀性特征,又有着天神的非凡智慧和本领。这些英雄不但具有嫉恶如仇、勇猛善战、忠于家乡、忠于人民的共同性格特征,而且具有比较鲜明的个性特征。

不仅如此,即使那些性格相近的人物也各有特点。例如,洪古尔、萨布尔和萨纳拉3员猛将,一个大公无私,一个忠诚老实,一个有时不免计较个人名誉,在性格上仍有一定的差异。

《江格尔》描写最成功的英雄形象是洪古尔。史诗饱含感情地说洪古尔身上集中了“蒙古人的九十九个优点”,体现了草原勇士的一切优秀品质。

他对人民无限忠诚,对敌人无比痛恨,有山鹰般勇敢精神,有顽强不屈的斗志。他热爱家乡、热爱人民,不畏强暴,为了宝木巴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

洪古尔的形象比较突出地体现了蒙古民族那种吃苦耐劳,顽强坚定和英勇尚武的性格。

草原英雄离不开骏马,因而史诗除了突出歌颂英勇善战的骑马英雄江格尔及其部下,还同时突出表现了主人公与其战马之间亲密无间、生死相依的关系。

《江格尔》塑造了一个个神奇的骏马形象,像江格尔的阿兰扎尔骏马、洪古尔的铁青神驹,都是英雄最忠实的朋友和得力助手,它们能够自由驰骋于宇宙三界,能够帮助主人出主意,在主人遇到灾难时能够保护主人。

江格尔的马叫“阿兰扎尔”,通达人情世故,甚至会说人话,有如神灵一般无所不能。诗中这样描写:

阿兰扎尔的丰满的臀部,

集中了一切瑰丽;

阿兰扎尔的眼睛,

集中了一切锐利;

阿兰扎尔的挺劲的前腿,

蕴藏着一切速力;

阿兰扎尔的挺起的胸脯,

和阿尔泰山一样齐;

阿兰扎尔的坚硬的四蹄,

能把敌国的土地踩成稀泥。

《江格尔》还塑造了很多暴君形象,如凶恶的沙尔·古尔古、残暴的哈尔·黑纳斯、芒乃汗以及多头恶魔蟒古斯等。此外,史诗还较为出色地刻画了一些普通劳动者的形象,而且在艺术创作方面也是别具匠心的。

并且,《江格尔》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写作手法,这些手法体现在对宝木巴的描写,对英雄人物和美女的描写,对战斗场面和战马的描写,以及对敌人的描写,而且文字生动优美。如对江格尔的宫殿是这样描写的:

江格尔的宫殿壮丽雄伟,

六十六个檐角凌空欲飞,

八十八个纹窗璀璨夺目,

七千根画栋绚丽多彩,

巍峨的宫顶穿过云海,

距那天宫只有三指远。

珊瑚玛瑙铺地基,

珍珠宝石砌墙壁,

万有的至高的主宰者,

是孤儿江格尔。

他坐在四十四条腿的宝座上,

光辉灿烂,好像十五的月亮。

史诗对江格尔妻子阿盖的美丽的描写,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阿盖向左看,左颊辉映,

照得左边的海水波光粼粼,

海里的小鱼欢乐地跳跃。

阿盖向右看,右颊辉映,

照得右边的海水浪花争艳,

海里的小鱼欢乐地跳跃。

史诗为了强调表现某一人物和事物,大量运用了数字的夸张。如写英雄萨纳拉身穿“七十层厚的战袍,七十层厚的战袍上披挂着八层铠甲”。写千里眼阿拉谭策吉则用“七十个人也抬不动的大碗,一气干了七十五碗美酒,一连又喝了八十五碗醇酒”。

描写洪古尔的威武,说他“腹粗八十五尺,腰围三十五丈,洪古尔身上凝结着十二头雄狮的力量”。有一回,他被魔王芒乃射中一箭,竟用了12个勇士,才把他身上的箭矢拔下来。

洪古尔使用的宝弓巨大无比,要用500个力士才能给他上弦,一箭能射穿50个敌人的头颅。

明彦跑进魔王昆莫的宫殿,用利剑在魔王身上捅了71下,才使魔王从睡梦中醒了过来。魔王的勇士扎拉干一步能跨一条河,两步能跃一座山。

这些想象和夸张的语言描写,表现出一种粗犷雄浑的精神气质,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江格尔》的民族性还表现在语言运用、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如运用丰富优美的卫拉特民间口语,融合穿插蒙古族古代民歌、祝词、赞词、格言、谚语,以及大量采用铺陈、夸张、比喻、拟人、头韵、尾韵、腹韵等。

总之,《江格尔》像一座民族历史画廊,又似一座博物馆,更像那远古民族向后人弹奏的一部天籁曲,诉说着蒙古人民的古老传说。

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

《江格尔》是数百部蒙古族英雄史诗中最优秀的一部,也是整个蒙古族民间诗歌艺术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由广大蒙古族群众创作而成,是集体审美意识的体现。

世世代代居住在大草原和山林中的蒙古族牧民和狩猎人,按照自己的审美方式不断创造和加工着《江格尔》,使其吸收着代代相传的蒙古族古代诗歌的艺术精华,从而达到了蒙古族民间诗歌艺术的最高峰。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中的主人公江格尔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他从3岁起便策马降魔,少年时便将42个可汗的领土攻占。他一生中率领英勇的部下,同异族侵略者进行顽强奋战,保卫宝木巴国,使人民幸福安康。

《江格尔》中的骏马形象塑造得神勇高大、矫健、丰满、神勇,具有理想化的特征。勇士们的骏马亦身躯高大、外形漂亮、动作敏捷、无所畏惧,而且同勇士一样有胆识、力量和勇气。它们身上集中体现了蒙古族人对于马的爱戴。

洪古尔在娶妻途中唯一的伙伴菊花青宝驹,史诗有着这样的外形描绘:

骏马的四蹄钢铁般坚硬;骏马的鬃毛翅膀般扇动。闪闪发光的长鬃,带起铮铮的琴声;又粗又长的尾巴,甩出动人的笛音。

骏马不但发挥了坐骑一切功能,还是一匹人格化的骏马,和人一样有意识、语言。例如,洪古尔在娶妻的途中,吃饱喝足,竟然酣睡了过去。他的坐骑宝驹菊花青提醒洪古尔说道:

像在父亲的家里一样,你竟能这般坦然的睡觉!不要说你是万能的人,就是我这个草包,也想念北方的故土,已到了难以克制的地步,岂能在这里久留!

于是,洪古尔苏醒过来,振奋精神,一鼓作气,驰过草原、跨过雪山,飞向他的目的地。对于单枪匹马娶妻路上的勇士而言,骏马此时是他唯一的助手与伙伴,骏马可以给勇士勇气与智慧,可见骏马对于勇士而言,可以增添勇气和激发斗志。

除善骑外,娶妻的勇士们不论有没有遇到阻挠或拒绝,还必须通过摔跤和射箭来证明自己的英勇与胆识。如洪古尔之子浩顺·乌兰在娶妻时与其他勇士较量的第一项便是赛马,浩顺远远地甩开了对方。

第二项射箭,其比赛要求非常之高。射出的箭,须射中芦苇的节子,穿过狐狸胯骨的窟窿,射裂白皑皑的雪峰,射到7条河的源头,燃起7堆野火的地方,还要不等飞箭落地抢先赶到,将箭头叼在口中,这项比赛才能算得取胜。

比赛标准如此之高,这说明当时蒙古族勇士的射箭是必备的技能,也是手到擒来的基本功。

史诗中对于弓箭的描写也非常细致、具体。弓箭是勇士们必不可少的实用武器,而且也是装饰品,正如身佩腰刀一样。这种审美形态能使人产生一种雄伟、刚健的壮美感。

浩顺与对手第三项是摔跤的角逐,这不仅仅是力量的对抗,更是智慧与技巧的较量。浩顺“使用妈妈交给的计谋,使用爸爸传给的掼术,使用各种脚绊”才将对手制服。可见,蒙古民族崇尚的不单单是勇猛和剽悍,更欣赏的是勇与谋,智慧与力量的结合。

勇士们只有具备了这些特点,他的子民心中才把他们和勇猛、矫健、昂扬、奋发、潇洒、灵秀、忠义、赤诚等赋予英雄的审美价值相联系。赛马、骑射、摔跤可以说是民族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民族美学的物化形态。

另外,《江格尔》还体现了蒙古族人民对酣睡的审美观。赛力罕塔卜克是江格尔手下的一名勇士,史诗在他去请洪古尔途中有一段对于他酣睡的描写,而唤醒他的便是他的坐骑白龙驹。

史诗是这样描述的:

勇士来到茫茫的荒原,搭起炉灶,把枯木点燃,紫色的铜锅里,将红茶熬煎。他胡乱地把茶扬了一气,把一大块酥油放进茶里,然后他喝起浓酽的茶水,三川柳似的周身红遍,皮条似的舒展身躯,躺倒酣睡。

熟睡了七七四十九天,那洁白的骏马,咴咴嘶鸣,口吐人言:赛力罕塔卜克将军呀!难道咱们是为了睡觉,才来到这旷无人烟的荒郊?

《江格尔》中对于英雄出征前酣睡的描写并不少见,只是英雄酣睡的地点不同,有的在山中,有的在山林中,有的在荒野上,而无一例外的大都在战争的前夕,唤醒英雄的一般都是他们的坐骑,醒来之后的英雄精力充沛、体力过人,在战争中表现得更加勇猛,从而取得胜利。

洪古尔在活捉魔鬼端殊日格尔勒前夕,在清凉的泉边,茂盛的草滩上四肢伸展像皮条,全身红得像三川柳,直睡了七七四十九个黑夜和白昼。

洪古尔在睡醒之后更是精力过人,史诗中说他“公驼般的吼叫了一声,牦牛般的伸了一个懒腰”。

然后洪古尔出发后,先是砍掉了魔鬼的使臣,又骑马飞驰3个月,直奔魔鬼的宫殿,10万黑魔也未能抵挡住力大无穷的洪古尔,最终将魔鬼端殊日格尔勒活捉。

对英雄酣睡的描写恰好反映了蒙古族人民原始思维逻辑的审美意识。他们发现如果困顿体乏,只要踏踏实实地睡一觉,体力、精神自然就会恢复,从而精力旺盛。因此他们认为,英雄同样需要通过酣睡补充体力和精力。

英雄们酣睡起来非常人能比,一睡就是几十天,甚至几个月。人们相信睡的时间和体力的充沛成正比。而给予英雄们睡觉的时间越长越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于力量的推崇。力量、精力、强健是英雄的标志也是这种原始逻辑审美意识的又一具体化形态。

英雄死而复生在《江格尔》中也占有重要位置。江格尔、洪古尔等都经历过死而复生的事,从他们关于死而复生的描写中,可以发现蒙古族人民对于生命的审美意识。

从中可以发现两个鲜明特点:一是搭救者往往为女性。在蒙古族原始人们的思维中,女性是生命的缔造者,她们既能孕育生命也有起死回生之术。因此在《江格尔》中,妇女形象有着神奇的一面,她们个个都有着非凡的本领。

如江格尔的妻子阿白·葛日洛能辨别真伪,且能牢记住99年前往事,预知未来99年的事情;洪古尔的妻子卓莉赞丹是个神仙般的女人,她不但预知世事,还能变出铁马、铁兵阻挡敌人;洪古尔的母亲希莉苔·赞丹·葛日洛夫人有着萨满般神奇的法术。

这些具有超凡本领勇士的妻子们,还个个美貌如花,多才多艺。如洪古尔之妻卓莉赞丹,她像永不凋零的花朵,她有着白皙的前额,肌肤好似白丝绸,身段长得丰满而秀美,两颊红得活像草莓,10个指头细而又长,全身闪射着朝阳般的金辉,还有一副善良心肠。满腹的学问,含而不露,满脑的智慧,使用不完。

蒙古族人民的审美观中最美的是阳光和月光,女人脸上光彩的描述足以淋漓尽致的表达出,牧民们心中理想的美女形象。由此可见,《江格尔》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源自于远古蒙古族牧民们的自然审美观。

二是搭救手段往往为天赐甘露或神丹妙药。在蒙古族原始人们的思维中,对于大自然更多的是畏惧与臣服。当看到日月星辰的交替、四季周而复始的运转、动植物的生与灭,他们自然联想到人的生老病死及不可抗拒的生命消失。因而,远古先民将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英雄身上。

英雄不仅仅是一个具有超越人的非凡之人,更是蒙古族人民审美意识的具体载体。凡人生死或许无关紧要,英雄是永远不会逝去的。

英雄是智慧、勇敢、正义、剽悍、力量、机敏等诸多审美价值的综合象征体。因此,人们力求借助巫术形式、借助于天意、天赐之露、灵药等神力,使英雄得以复生,永葆生命力。

人们认为,只有英雄的永生,由他们审美意识而想象出的理想人性及生活才能得以实现和延续。洪古尔是《江格尔》中最引人注目、最出众的英雄。因此死而复生的次数也最多,并且每次死而复生之后会立刻投入战斗中。

同时,人们又把这种理想化寄予现实中,即所有将领都像史诗中的英雄那样无限忠于民族、忠于人民,在战斗中发挥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过人的智慧与无人能比的高强武艺。

蒙古民族在自己独特的生活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并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意识又影响着其文化的倾向,从而上升到影响民族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的形成。

民族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又决定了他们在文化生活中,对审美对象和审美形式的追求。勇猛、顽强、进取是蒙古民族的民族精神,也是蒙古民族的审美意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积淀,而后成为被后人们广为传唱的英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