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萨尔王传

《格萨尔王传》是我国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英雄史诗,它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是世界上唯一的活史诗,在我国西藏、四川、内蒙古和青海等地区,有上百位民间艺人传唱着英雄格萨尔王的丰功伟绩。

《格萨尔王传》蕴含着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饱含浪漫主义色彩的史诗

那是公元1世纪前后至公元6世纪,这时正是藏族氏族社会解体至奴隶制形成时期,在藏区有互不统属的众多部落和若干小邦,相互之间兼并战争不断,人们饱受着战乱之苦。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们都非常期盼能够有一位智慧与力量并重的英雄,拯救他们脱离这种生活,于是人们就开始想象有一位英雄人物的出现。到了6世纪初,从雅砻河谷崛起的吐蕃王,在青藏高原上征服了许多小部落,成为了青藏高原上的最强势力之一,人们看到了英雄的力量。于是,人们为了纪念自己钦佩敬仰的英雄,便把他们超人的智慧和力量,以及他们的丰功伟绩,再结合自己的愿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就是他们想象中的英雄人物—格萨尔。然后他们用口头叙述的形式把自己心中的英雄说了出来,唱了出来。

随着人们口口相传,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就形成了藏族独有的重要艺术形式的史诗,这便是《格萨尔王传》。在《格萨尔王传》开头一段便说:

这时候,人间正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妖魔鬼怪到处横行,各个地方差不多都被他们霸占着,善良无辜的老百姓遭受他们的欺凌和迫害,没有好日子过。

的确,这正是当时藏族地区奴隶社会的现实。与此同时,随着佛教传入藏族地区,人们的思想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这便为《格萨尔王传》增添了一抹宗教色彩。

在6世纪以前,当地藏族居民信奉着一种原始宗教叫“苯教”。苯教俗称“黑教”,是植根于西藏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巫教。苯教崇拜万物有灵,以动物为牺牲来祈福消灾,占卜吉凶,驱鬼辟邪。

传说吐蕃先王以苯教治理,直至7世纪时,苯教首领在赞普部落中,还保持较高的地位。7世纪初,松赞干布建立了吐蕃,为了促进吐蕃的文明富强,他先后与唐王朝和尼泊尔联姻,迎娶了唐王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还建造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供养着两位公主带来的佛像、经典和佛教法物等。

松赞干布还派遣了以大臣吞米桑布扎为首的16名贵族后裔去印度留学,并仿效印度梵文,创造了藏文。松赞干布运用新创的藏文,翻译那些在印度留学贵族带回来的大乘佛经,开始了西藏的译经。

松赞干布还依佛说的十善法制定了法律,又规定了16条人道伦理法规,提倡人们信仰佛教。

到了赤德祖赞时代,就是704年至755年,佛教才逐渐在吐蕃境内传播开来。

在这一时期,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佛教经典中的人物故事、语言风格、价值观念等,对藏族的文学繁荣发展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所以在《格萨尔王传》流传中,关于格萨尔的身世,就打上了强烈的佛教和苯教色彩。

《格萨尔王传》中描述,据说在很久以前,在上方天国里,住着一位白梵天神。他的妃子名叫绷迥杰姆,他们夫妇一共生了3个儿子。大儿子名叫顿尕,二儿子叫顿雷,三儿子叫顿珠尕尔保。顿珠尕尔保是3个儿子当中最小的一个,他聪明英俊,智慧过人,诸般武艺,样样精通。

在此时,下界人间正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妖魔鬼怪四处横行。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看到人间发生的这一切后,顿生怜悯之心,将所看到的一切报告给了白梵天神,请求派遣一位神子下凡拯救人间灾难。

经过反复考虑,白梵天神决定派遣3个儿子当中的一个下凡。大家都说顿珠尕尔保这个孩子虽然很小,却聪明伶俐,英勇异常,如果派他到人间降伏妖魔,必能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白梵天神虽然同意派一个儿子下界降伏妖魔,但究竟派哪一个呢?心里还是犹豫不决。于是,他把3个儿子都叫到面前说道:“我心爱的儿子们,你们3个给我仔细听着,现在下界人间,妖魔横行,百姓每天遭受蹂躏迫害,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们3个都是我的心头肉,都像我的眼珠一般,哪一个我都心疼。

但是,现在人间百姓有了灾难,我们岂能视而不见、坐视不救呢?所以,无论如何,你们3个当中要有一位到人间去降伏妖魔,究竟谁去好,你们自己商量吧!”

3个孩子听完父王的一番话后,就在一起商量起来。商量来商量去,除了相互推诿以外,谁也不愿自告奋勇。最后,顿珠尕尔保想了一个万全之策,他说:“我们用射箭、抛石子、掷骰子比赛来决定各自的命运吧!”

两个哥哥欣然同意了他的这个办法。经过激烈而紧张的比赛之后,下凡的使命便落在小儿子顿珠尕尔保的身上。顿珠尕尔保的母亲知道此事后,便告诉儿子人间不像天国这样幸福。先下去看看,如果确实很苦,就另外找人顶替。于是顿珠尕尔保就变成一只鸟,离开天国,飞向人间。

顿珠尕尔保飞到了一个大地方,这个地方名叫岭尕尔,是一个平坦的大草原,草原上散布着牧民们居住的黑牦牛帐篷,犹如天上的群星散落在地上,这是一个景色非常美好的地方。

但是,这里居住的人们却生活得非常悲惨。他亲眼目睹岭尕尔到处妖魔横行,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使他十分震惊。

于是,顿珠尕尔保快速飞回天国,向父母禀报了他在人间所看到的一切,表示下决心要到人间,为民除害,为百姓造福。

他向父王索要了各种武器,有盔甲、弓箭、战马、鞍具、帐篷,父母还给他准备了卜卦、预言、下凡降生地点、投胎母亲、烧茶做饭的妻子等。

住在莲花光宫殿的莲花生大士,开始为神子顿珠尕尔保寻找投生父母的种族和门第。他看到藏区有6个原始氏族,即竹贡居如族、达隆噶司族、萨迦昆氏族、法王天氏族、琼波鸟氏族和乃东神氏族,这些种族虽然高贵,但是,土地、庶民和教化之土等都不适宜顿珠尕尔保的生长。

莲花生大士再把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噶竹董三族、色穆冬三族和白扎达三族,发现其中的穆布冬族,祖上出自玛桑念神,这一族中有一个国王名叫曲拉潘,他有3个儿子,长子名叫戎查叉根,次子叫晁同,幼子叫僧隆。

在这3个儿子中,唯有幼子僧隆贤德善良,心地宽宏,品性温和,血统纯正圆满,曾是位大菩萨的种姓,所以就把僧隆选为了神子顿珠尕尔保投胎人间的父亲。

莲花生大士认为神子顿珠尕尔保的生母应该来自龙族,而顶宝龙王有一个女儿,她是地遁空行母,可以设法把她招到人间,去做神子的生母。

同时,莲花生大士还让光明佛母投胎到人间,去做顿珠尕尔保在人间的妻子。还让全身武装的战神九兄弟,也一并跟顿珠尕尔保投胎到人间。

另外,莲花生大士还赐给顿珠尕尔保一匹马头明王加持过的宝马,这样就能保证顿珠尕尔保在人间的事业顺利完成。

莲花生大士这样全面考虑以后,对神子顿珠尕尔保说道:“你要到荒芜的雪域藏土,去教化那里难以调教的众生,我要给你指明一切缘起的条件,请你牢记在心!”

神子顿珠尕尔保听了莲花生大士的教诲,便立下了誓言:

抑强扶弱,惩处妖魔,拯救生灵,做黑头人的君长的。

从此,神子顿珠尕尔保在天界死去了,开始投胎人间。这个转世投胎到人间的神子顿珠尕尔保,便是后来的格萨尔。

从萨格尔投胎转世的这部分可以看出,他是释迦佛的弟子,是莲花生大士的遣使,他有高超的密宗修持功夫,是人神之间唯一的结合体。

因此,他的智慧、英明全有赖于佛的启示。由此看来,佛教对《格萨尔王传》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苯教对格萨尔的影响体现在宇宙观上。在《格萨尔王传》中,格萨尔是作为天界中白梵天神的三王子、中界念神的后裔和下界顶宝龙王的外孙出现的,其血统之特别高贵,跟苯教的宇宙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苯教把世界分为了天界、中界、下界三个部分。天界住的是天神,中界住的是地祇,下界住的则是龙神。这三种神灵以不同的方式主宰着人类自然界中的一切。

而格萨尔正是集天神、地祇和龙神于一体的人,所以才能够带领将士四处讨伐妖魔,建立一个祥和的国家。因此,苯教对《格萨尔王传》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10世纪初,西藏地区进入封建社会,原来割据一方的吐蕃大臣,又积极开展复兴佛教的活动。不过,这时兴起的佛教,在与苯教进行的长达300多年斗争中,开始互相吸收和融合,并随着封建因素的增长,形成既有独特地方色彩,又有深奥佛教哲学思想的地方性佛教,即藏传佛教。

总之,在藏族社会发展的几个重要时期,佛教与苯教都对《格萨尔王传》的创作、流传和发展产生过影响,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都在这部史诗里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宗教意识使格萨尔王具有超凡脱俗的能力,史诗也因此带上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融入史诗的藏族英雄形象

在7世纪至9世纪,不仅佛教和苯教进行了融合,这同时也是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吐蕃王松赞干布施展宏图大略,终于通过发展生产,创立文字,制定法律,确立官制和军制,建立起了以赞普为中心的集权奴隶主贵族统治,使吐蕃社会和藏族人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们为了纪念松赞干布,就将他一生中很多大的事迹都融合在了《格萨尔王传》中。所以,吐蕃历史上的很多事件都与《格萨尔王传》中的许多重要情节吻合。不管是统一青藏高原的战争,还是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其他民族的大融合,或者是与周围邻国之间的战争,都在《格萨尔王传》中得到一定的反映。

在史诗《格萨尔王传》的壮阔画卷中,描述了格萨尔出生后被陷害的场面,这表现的就是吐蕃王朝早期内部争夺王位的残酷场面。

在史诗中,神子顿珠尕尔保投胎到了岭部落。在人间的南瞻部洲有一个号称穆布冬的游牧部落叫“岭尕尔”。“岭”在古代藏族历史上是一个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部落名称。

岭尕尔又分上岭、中岭和下岭3个部落。在上岭住着色巴8部落,中岭有文布6部落,下岭则是穆姜4部落。

此外,还有噶沃部落、丹玛12万户、达绒18部落等。这些部落生活的地方平坦宽阔,风景优美,绿油油的草原,像宽阔无垠的大海,万花如秀,五彩斑斓,是一个辽阔广大、景色如画的好地方。

岭尕尔的东北面是汉人居住的地区,南面是姜人居住的地区,西北面是魔鬼居住的地方,东面是霍尔人居住的地方。

这个部族的首领是藏族四大种姓穆布冬族人曲拉潘,他有3个儿子,长子叫戎查叉根,次子叫晁同,幼子叫僧隆。从这兄弟三人的时代里,岭人驻牧在黄河上游。

幼子僧隆娶3个妻子,首先娶嘉萨拉嘎为妻,生子贾察霞尕儿。后来,在岭部落的不远处,有一个噶部落,这个部落的头人有一个貌似天仙的女儿,名叫噶萨拉姆,传噶萨拉姆生性贤惠,温柔善良。于是岭国派人去求婚,噶部落头人没答应,岭国便率兵向噶部落进攻,包围了噶部落国王的宫殿,国王这才答应把噶萨拉姆嫁给岭国。与僧隆结婚的噶萨拉姆,婚后一直没有怀孕。于是,僧隆又娶了第三个妻子那提闷,生子戎察玛尔勒。

在一天夜里,噶萨拉姆做了一个梦。她梦见一位身穿黄盔甲,容貌十分英俊的人。到黎明时,她感到从未有过的愉快和温暖,顿珠尕尔保便投胎于噶萨拉姆腹中。

噶萨拉姆怀孕的消息像一阵风一样,一下子传遍了整个岭国。僧隆的三妃那提闷,听到这个消息,妒意横生,她极力向国王进谗言,要害死噶萨拉姆腹中的婴儿。

他的伯父晁同更是怀恨在心,生怕这个孩子出生后对他的前途不利,在噶萨拉姆怀孕期间,百般刁难,造谣中伤,说噶萨拉姆腹中怀的是一个妖精。于是,他放咒、念咒、驱鬼,将噶萨拉姆从岭地驱逐出去,放逐到荒滩野岭的黄河边。

被放逐的噶萨拉姆,分到的财产只是一顶遮不住风雨的破帐篷、一匹老母骡、一头瞎眼的母犏牛、一只老山羊和一条瘸腿的母狗。从此,噶萨拉姆一个人在这个荒芜偏僻的地方,过着艰难的日子。

在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后,到了虎年的腊月十五,噶萨拉姆正在草场上挤奶,忽然天空大放光明,无数天神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曲。她抬头望去,只见一位天神被仙女簇拥着款款而降。

噶萨拉姆出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感受,自觉身子轻若棉花,体内外一片光明。随着早晨太阳的升起,她的头顶涌现出月亮一般的白光。

此时天空中雷鸣闪电,众神们奏起了仙乐,撒下了缤纷花雨,搭起了彩虹帐幕,整个草原出现一派祥瑞的景象。在噶萨拉姆的帐篷顶部,还接连着彩虹云头,更是奇特无比。在这些种种吉兆的伴随下,神子顿珠尕尔保便来到了人间。与此同时,噶萨拉姆的4头牲畜,母牦牛、母绵羊、母犏牛和骡马,也都生犊产羔下了仔。

噶萨拉姆将顿珠尕尔保生下时,这个婴儿的食指向天上指着,站起身来,做出拉弓箭的样子,并且说道:“我一定要做黑头人的君长,我要制服凶暴强梁的人们。”

因为他是天神之子,生来即具有非凡的本领和能力,他生下后便像个3岁的孩子,被取名觉如。小觉如一出生,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察无比高兴,把种种祥瑞、花雨缤纷、彩虹搭帐连接云头等自然现象,都视为吉祥的预兆。

他一见到襁褓中的小觉如,就亲昵地说:“太好啦,我的心愿实现了。俗话说:‘兄弟两人和睦相处,是打击敌人的锤子,骡马俩匹配是发家的种子。’今后我们兄弟俩无论做什么事,都没有任何顾虑了。”

可是,伯父晁同认为觉如是“半人半神的怪物”,他的降生对岭国极为不利,对自己日后篡夺王位将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他想“乘火苗弱小时扑灭”,妄图将觉如杀于襁褓之中。

为达到目的,晁同费尽心机,屡屡设计。可是,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没将觉如置于死地,反倒使他的阴谋一一败露,使他丑态百出。

觉如在5岁那年,晁同虽知自己无能,但灭绝觉如的想法一直存在,他表面上装作没事,但心里窥测着时机。最后,以觉如猎取野生动物的“罪恶”为名,向总管王进谗言。

总管王认为,觉如的行为扰乱了岭国的内部事务,便将觉如母子再次驱逐出岭地,去往那妖魔逞凶、煞神横行的玛麦玉隆松多地方。

这个小小的觉如,便是后来的格萨尔。后文还描述了格萨尔13岁赛马称王,这即是松赞干布13岁登基的映照。

觉如母子被驱逐到了荒无人烟的地方后,只好靠挖蕨麻、捕地鼠、拾猎物来充饥维生,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觉如母子来到玛麦地方,这个地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鼠害现象,无尾地鼠占领着整个草场,山头的黑土被翻遍,山腰的茅草被咬断,大滩的草根被吃掉,草原荒芜,牧草枯萎,草场植被退化,牲畜大量死亡,渺无人烟,大片草场遭到了破坏。

这时,觉如以顽强的毅力,消灭了危害百姓、破坏草场的鼠王,艰苦奋斗去战胜各种困难,开拓了这块处女地,使荒芜的玛麦草原变成了水草肥美、牛羊肥壮的草原。

除此之外,他变化为许多化身,以神力降伏了大大小小的妖魔、煞神和所有的无形魔怪,使玛麦地方慢慢安静下来。在困境中长大的觉如,练就了一身与众不同的本领。

不知不觉,觉如长到了12岁,正值藏历铁猪年,岭国举行赛马盛会。在这次赛马中,得胜者将得到岭国的王位,以及巨富嘉洛的家产和他貌似天仙的女儿珠牡。

围绕赛马,岭国内部展开了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而此时的觉如,在遥远的玛麦地方,被逼得背井离乡,现在一无所有,栖身洞穴,无法糊口,整天与狗争骨头、与鸟抢食,根本不知道岭国将要发生的一切。

一天黎明时分,觉如还在熟睡,天姑贡曼杰姆在众空行女的簇拥下,骑着白狮子降到觉如身边说道:“天王的儿子,别贪睡,快起来,岭国即将举行赛马大会,晁同是你最大的敌手,快去捉漫游在北方荒野中的千里马,你大显神威的时候到了。”说完天姑贡曼杰姆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觉如醒来,知道自己的使命后,便起身准备回故乡参加赛马大会。总管王为了阻止晁同夺王位,为使岭国的百姓过上安乐的日子,深知这次赛马必须把觉如请来,而迎接觉如的使命只有珠牡才能完成。

于是,总管王对贾察和大臣丹玛说道:“这次到玛麦迎接觉如回来的关键是珠牡,所以非她去不可,你们俩亲自到嘉洛家的牧场,告诉珠牡,让她一定把觉如迎回来!”

按照总管王的吩咐,贾察、丹玛两人来到了嘉洛家中,说明了他们的来意。珠牡听后二话没说,满口答应愿意去迎接觉如。珠牡本是白度母仙女的化身,当时天灾人祸遍及藏区,天神将她派遣到人间,与觉如结为伉俪,辅佐觉如,共同为统一藏区做贡献。

现在她已投胎到人间,是岭国三大家族之一嘉洛仓的女儿,以才貌出众而闻名岭国乃至整个藏区,觉如称赞她“真是藏地少有世界无双”。

在广大藏族人民心目中,珠牡就是“绝代佳人”的代表。史诗中对她是这样描述的:

在那黄金松石的宝殿里,有一位艳丽的女子,用尽人间所有的赞辞,对她都显得苍白无力。眼睛灵活如蝶飞,双眸黑亮像泉水。眉儿弯弯似远山,牙齿晶莹如白玉。双唇好比玛瑙红,身似修竹面如月。头上青丝垂松石,漫步犹如仙女舞。深沉的西海是她的内涵,飘袅的云雾是她的风姿。冬天她比太阳暖,夏天她比柳荫凉。

珠牡的确很美,所以她赢得了所有岭国英雄的爱慕,比起财宝和王位来,人们更想得到的是美丽的珠牡。

为了得到王位和珠牡,晁同绞尽脑汁,百般费心,决心在这次赛马中一定要获胜。于是,他祈求神灵给予保佑,同时给土地神煨桑,向神坛上插旗幡,等待着赛马日期的到来。

再说珠牡接到贾察和丹玛的命令,骑着她的青灰马,不辞辛劳,跋山涉水,遭受种种磨难,来到了旷无人烟的玛麦地方,苦口婆心地奉劝觉如返回岭国。

觉如答应返回岭地,可是他一生事业的战马,如今还混杂在一百匹野马群中,它既不是家马,也不是野驴,而是一匹千里马,懂人的语言,神通广大,变化无穷。若捉不到它,觉如赛马难以成功。这个任务还只有珠牡能完成。

珠牡知道自己身负重任,要想觉如赛马夺魁,让她干什么都毫无怨言。于是,她向觉如问清了这匹马的特征以后,去天界找千里马。

珠牡不负众望,将觉如从玛麦地方接回来,还将神通广大、变化无穷的千里马从天界擒来。

一切准备就绪,举世瞩目的岭国赛马大会,在一个吉日良辰拉开了帷幕。此日,天空湛蓝,阳光明媚,岭国各部落都出动了人马,大家身着盛装,满怀豪气,各个潇洒英姿,喜气洋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赛场。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觉如,自从他从天界降生的那天起,犹如太阳躲藏在云层里,莲花塌陷在污泥里一样,自性经常隐蔽,从未显露过他的真实面貌。

今天,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他抛弃了丑陋的形象,显现出了奇异俊美的相貌,成为世间众生眼中美男子的典范。

就连大地也因他的神威而摇撼震动。在天空的彩虹中间,众多的天神与保护神也为他唱起了吉祥的歌,天花缤纷,瑞雪霭霭。在神龙念的加持和护佑下,觉如在赛马中冲破重重阻力,一举夺魁,登上了岭国王位的宝座,和如花似玉的珠牡结为夫妻,从此觉如统领岭国,称为“格萨尔”,并正式取名为“世界雄狮大王诺布占堆”。

觉如赛马夺魁的消息,如同夏季暴风雨中的雷声响彻云霄,一下子传遍了整个天际。文中所说格萨尔赛马前得到诸多人的帮助,也是象征着松赞干布在登基前得到的多方帮助。

史诗中的藏族英雄故事

在《格萨尔王传》中,关于格萨尔对魔国、霍尔国、姜国、门国的征战,则是象征着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的业绩。

据《格萨尔王传》记载,格萨尔称王登基后,为了成就猛力降魔的四种事业,他断绝内外一切来往,安下心来到东方宗喀查茂寺,闭关修行降魔大力法。

这时,不少敌国蠢蠢欲动,相继挑衅,进犯岭国,妄图消灭岭国,可以说群敌四起,硝烟滚滚,岭国面临危机。

可是,身负“抑强扶弱、为民除害”重任并为之而奋斗的格萨尔,绝不能容忍一个个侵略者来践踏自己的祖国、侵犯自己的家乡、危害自己的人民!也绝不允许青藏高原长期处在群雄割据、部落混战的分裂局面!

坚定的信念、神圣的使命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是格萨尔一生战天斗地、南征北战、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强大精神动力。他先后降伏魔国、霍尔国、姜国、门国,接着安定三界,实现了国家的和平统一,保卫了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格萨尔首先降伏了魔国。在岭国的北方有一个魔国,魔王名叫“鲁赞”,他生性残暴,以涂炭生灵为乐。他食人肉,饮人血,生性极端残忍凶恶。他居住的九尖魔鬼城,城堡是用人头垒成的,旗帜是用人尸做的。魔国四处,妖魔横行,煞神逞凶,一派恐怖气氛,众生苦不堪言。

有一天,格萨尔的次妃梅萨,在帐门前平坦的草地上织布时,突然间,从沟里刮来一阵红风,从沟口卷来一股黑风,狂风中间出现了一个面目狰狞的黑人,就像饿雕捉羊羔似的,把梅萨捉走了。

梅萨的使女急忙跑到查茂寺,格萨尔大王闭关修行的地方,把梅萨被捉的消息告诉给了格萨尔大王。格萨尔听后,顿时气得七窍生烟。为了消灭吃人的魔王,救回自己心爱的妃子,格萨尔骑上千里马,独自出征北方魔国。

格萨尔纵马前行,翻过一道道山岭,走过一条条河谷,来到一座像心脏一样的山峰,发现山岭顶上有一座四角城堡,四面树着人尸做成的胜幢。他心想这就是魔王鲁赞的城堡了。

由于魔国戒备森严,魔王魔法无边,格萨尔在魔国遇到了很多困难。最后,在魔王妹妹阿达拉姆的协助下,冲破各种阻力,终于进入魔宫,与梅萨见了面。

阿达拉姆不但告诉格萨尔怎样杀死鲁赞的办法,而且巧妙地将他藏于魔宫,使格萨尔能够直接捣毁魔王鲁赞的老巢。

格萨尔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射杀鲁赞,魔国宣告灭亡。格萨尔将魔王的妹妹阿达拉姆收为妃子,并委任阿达拉姆为北方魔国的头人。降服了魔国后,格萨尔想及时返回岭地,可是吃了梅萨投了迷魂药的酒,就忘记了身前身后的一切事情,浑浑噩噩,整天只知道吃喝享乐,在北方魔国一起度过了好几个年头。

在岭国的东方有个霍尔国,国大势强,经常侵犯别国,强迫其纳贡称臣。霍尔先王托托热庆在位时,岭国每年要向霍尔国交纳许多贡税。格萨尔称王后,将此完全废除。

因此,霍尔国对格萨尔最为嫉恨,时时企图恢复对岭国的专制。就在这时,霍尔国趁机偷袭了岭国。

霍尔国有3个一母所生的国王,他们均以自己帐篷的颜色命名,一个叫黄帐王,一个叫白帐王,另一个叫黑帐王。其中白帐王的势力最强,威震四方。

格萨尔北地降服魔国,格萨尔的伯父晁同一直垂涎岭国大王的宝座,此时,他听说霍尔国想进军岭国,妄图一举歼灭岭国。听到这个消息,认为自己等待已久的时机已到来。

因此,他想方设法串通霍尔人,及时传递岭国内部的消息,泄露岭国的机密。于是霍尔国派遣120万大军,向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岭国众英雄和众百姓英勇抗击,结果,老英雄司盼惨遭暗算,为国捐躯。格萨尔同父异母的兄长贾察、弟弟戎查玛尔勒及昂琼等无数英雄都死于战场。

岭国的城堡也被捣毁,最后因寡不敌众,岭国沦陷,岭国的珠宝财富被一抢而空,美丽的珠牡和侍女被霍尔国掠走,岭国被搅成了一片血海,人民怨声载道,盼望格萨尔早日回来,为岭国报仇雪恨。

珠牡到了霍尔国,忧国忧民,茶饭不思,她多么盼望格萨尔早日回来,救她出魔窟,救岭国百姓。等啊盼啊,可是很久没有盼来格萨尔。

于是她派遣自己心爱神鸟仙鹤三兄弟,给远在魔国的格萨尔捎去了一封信,信中详细叙述了岭国遭劫、英雄遇难和她自己被掠的事。

三仙鹤经过数日的艰难飞行,飞到了北方魔国,将珠牡托付的信件交给了格萨尔。这时,格萨尔的神志才清醒了。

当他得知霍尔国对岭地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哥哥贾察在战场上阵亡,妻子珠牡被掠去,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时,心中非常悲痛。

他想,北方魔国已被收服,现在该轮到收服霍尔国的时候了,于是,他准备返回岭国。他骑着心爱的千里马,快马加鞭,来到了久别的故乡。

格萨尔首先处治了伯父晁同,然后变换法术,来到霍尔国,杀死白帐王,救回妻子珠牡,为岭国报了血仇。由于霍尔国的辛巴归顺岭国,因此,格萨尔将霍尔国的治理权力交给了辛巴。

在《格萨尔王传》中最著名的“霍岭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其战争规模之大,战争之残酷,比起《荷马史诗》中帕里斯拐走海伦的那场特洛伊战争,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格萨尔王继续他的使命,开始了降伏姜国的战斗。在岭国的西南边有一个姜国,幅员辽阔,有部落18万户。姜国的国王萨丹精通魔法妖术,且横行霸道,极其贪婪,经常仗恃自己兵多将勇,对内横征暴敛,使良民百姓苦不堪言;对外侵袭近邻,使四处邻邦鸡犬不宁。

岭国有一个地方叫阿隆巩珠盐海,方圆几十里大,它和姜国边界相接。害人成性的萨丹王,一天心血来潮,贪心发作,命令王子玉拉托琚率军侵袭岭国,并在国内强行征兵。

玉拉托琚对父王的所作所为大为不满,可是姜王并没有顾及王子的情绪,命令他率兵出征,夺取岭国的盐海。

母后白玛曲珍则认为玉拉尚年幼,不宜率兵打仗,所以极力劝阻玉拉不要出征打仗。玉拉进退维谷,最后,萨丹以处死母后来要挟王子出征,逼迫玉拉率兵进盐海。

格萨尔得知此事后,发出号召:

邻地兵马来犯边,寸土不让不投降,花岭大战姜国,为卫功利图自强,为护岭国救百姓,为保饭食与民享。

并派遣大臣索玛到霍尔国去,命令霍尔国国王辛巴带兵火速前来岭国救援。

大臣索玛接到圣旨后,夜以继日地来到了霍尔国,向辛巴传达了大王的意思。辛巴接到消息后,二话没说,立即准备所有武器,带领所有部队,骑上他那匹棕黄色骏马,直奔岭国而来。

以格萨尔王为首的岭国180万兵马,聚集在纳隆贡玛射箭场,夹道欢迎辛巴和索玛两人归来。格萨尔吩咐了辛巴降伏姜国的方法。辛巴领命后,随即雄赳赳、气昂昂地走了。

辛巴来到盐海边,与姜国王子玉拉托琚相遇。只见玉拉托琚一手按着刀鞘,一手倒提摧伏千雷快刀,傲慢地问道:“来者何许人?快快报来姓名,否则就杀了你。”说完,向辛巴扑过去。

辛巴也立马按鞘,既傲慢又气愤地问道:“你是姜国的什么人?速报姓名来!在我辛巴面前,只有乖乖待着才有安宁,要不然,我杀你用不了吹灰之力。如果你是个岭国人,不管怎么不动声色,我也要杀你;如果你是个黑姜人,霍尔人,或者黑魔人,那我们就是朋友,辛巴今日就不再与你相斗。”玉拉托琚听后说道:“啊!原来你就是霍尔国王辛巴,幸会幸会。我是姜王子玉拉托琚,你今天到底为何事而来,请直说。”

辛巴从口袋里取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条哈达,双手捧起,说道:“噢!原来你就是大名鼎鼎的玉拉托琚王子,姜萨丹王像擎天柱一样,而你和你的父亲毫无区别。”

说着,把哈达献给了王子。于是,两人就互相攀谈起来。他们一边攀谈一边喝酒,你一杯我一杯,你来我往,不知不觉,两个人喝得醉醺醺的。可怜的小王子就这样轻而易举地中了辛巴的计。

辛巴看见时机成熟,趁玉拉托琚不省人事时,用早已备好的黑皮绳把玉拉五花大绑起来,然后拖到马背上,带到了岭国。

玉拉托琚平时对父王萨丹暴虐百姓、残害百姓的行径非常不满,到了岭国后,在其母后白玛曲珍等人的善言劝说下,玉拉托琚投靠了格萨尔。

因玉拉托琚前世是天国的神子,虽然今生今世投生姜国,也是前生誓愿所致,为了让他匡扶善业,格萨尔把他列入岭国80大将之中。

活捉姜国王子之后,格萨尔率领千军万马,开拔到姜国。乘姜国丹王饮水之机,格萨尔变成一条金鱼钻入他腹中,又变成了一个千辐轮,在萨丹腹内不停地转动,搅得他心肺如烂粥,这样就降伏了姜国。格萨尔让玉拉托琚接任姜国的国王。

格萨尔王先后征服了魔国鲁赞王、霍尔国白帐王、姜国萨丹王等3个魔国,唯有门国还未被征服。于是,他就开始了降伏门国的斗争。

在岭国的南部有一个门国,国王名叫辛赤。在贾察尚未成年、格萨尔降世之前,当岭国还是个弱小部落时,辛赤王曾命令他的两个老臣,率兵15万,无端侵犯岭国。

摧毁18大部落,杀害百姓,掠夺财产,掳掠珍宝,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使岭国惨遭蹂躏,受到灭顶之灾。从此,岭、门两国结下了不解之仇。

有一天,格萨尔正在森周达泽王宫闭关修行,天姑贡曼杰姆骑着白棕毛狮子降临。在五彩缤纷的彩虹帐中,四周环绕着洁白的云朵,下边漂浮着莲花形状的红云,有无数的仙女跟随在左右,芬芳香气弥漫着整个天际。

天姑贡曼杰姆向正在修行的格萨尔大王说道:“天神派你到人间,是为了降伏人间一切镇压百姓的黑魔,现在,你已经降伏了三方妖魔,唯独南方门国还未制伏,快停止你的闭关修行,降伏门国的时机已成熟,如果延误时机,以后很难征服。再说门国的公主梅朵拉孜,有能劈青天的剑,摧毁大食国需要此人,请不要磨蹭快起程。”

说完之后,天姑贡曼杰姆像彩虹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接到天姑的圣旨,格萨尔觉得收服门国的时机的确已成熟。

于是,他通知岭国所有部落王臣,聚集在岭国的达塘查茂大会场,向大家发布了进军门国的号令。并委托天空的彩虹,给北方魔国的阿达拉姆送信,派遣岭国的两名使者,给霍尔国的辛巴送信,派遣神鸟仙鹤三兄弟,给姜国的玉拉托琚送信,让他们带领兵马前来,出征门国。

接到格萨尔大王出征门国的旨意,北方巾帼英雄阿达拉姆率领魔国兵马数10万人,霍尔国辛巴率领3万大军,姜国玉拉托琚率领数百名铁骑,浩浩荡荡地开拔到岭国。3个属国的兵马一到,雄狮大王即刻发布出征的命令,岭国80部落的大军、骑兵、步兵以及属国的兵马,战旗猎猎,一齐出征门国。岭军各部把门国的千山铁城,向铁环一样包围起来,把千山城的四面八方围得水泄不通。经过激烈的鏖战,格萨尔终于征服了门国。至此,格萨尔消灭了四方妖魔,解救了众百姓,从此四方安定,广大的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当格萨尔打败了四大魔王后,格萨尔的伯父晁同因偷盗了大食国的几匹良马,引起了岭国与大食国之间的纠纷,当双方相持不下时,格萨尔率部出战,战胜了大食,并将大食财宝库中的珠宝分给了百姓。

后来,格萨尔又灭了卡切国,将宝库中的松尔石财宝分发给百姓后班师回国。此后,格萨尔或因岭国遭受侵略,为保卫家乡而反击;

或因邻国遣使求援前去解救;或因贪婪的晁同挑起事端酿成战事;或因岭国出兵占领邻国等,在岭国和邻国之间又发生过多次战争。

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皆以岭国获胜而告终,格萨尔则从战败国取回岭国所需的各种财宝、武器、粮食、牛羊和金银财宝等,使岭国日趋富足强大。

《格萨尔王传》中这些战争的描述,都是吐蕃大臣钦陵兄弟俩扶助赞普王室开疆拓土的记录,是松赞干布之后的第三十七任吐蕃王赤松德赞扩边拓疆炫耀武功的功绩。

《格萨尔王传》史诗中,所反映的岭国与苏毗,与象雄,与门国,与吐谷浑,与大食克什米尔、突厥、党项、回鹘、南诏等国发生的战争,大多发生在赤松德赞执政以前,有些是发生在松赞干布时代,有些是芒松芒赞朝代的事。

体现真善美的人文追求

《格萨尔王传》在表现对真、善、美执著追求的同时,根据藏族人民的普遍愿望和要求,还把格萨尔着意塑造为一个藏族人民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光辉典范。

在《格萨尔王传》描写战争的部分,也突出体现出藏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并发展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道德伦理思想。

在《格萨尔王传》中,道德评价的基本尺度是“曲”与“兑”,按汉语理解就是善道与魔道。

“曲”,在藏语里代表一切善良、正义、公平、合理、美好、光明的事物和行为。甚至格萨尔本人在史诗中也被称为“曲杰”,译成汉语就是施行善道的国王。岭国也被称为“曲德”,译成汉语就是善道昌盛的地方。

“兑”在藏语里则指一切邪恶、伪善、奸诈、残暴、丑恶、黑暗的事物和行为。凡是那些生性邪恶、施行暴政、残害人民的君主,都被称作“兑杰”,按汉语之意就是魔王。

在史诗中,以格萨尔和岭国为一方,代表善道,以魔王为另一方,则代表魔道。综观史诗中的全部矛盾和斗争,基本上都是围绕善道与魔道来展开的。

《格萨尔王传》一书,还分别对黑、白两种颜色赋予了伦理道德的意义。白色代表善业和正义,黑色则代表一切妖魔和邪恶。

所以,在史诗中多次强调了格萨尔立志要降服一切黑色妖魔并力图弘扬白色善业的决心。代表善道的格萨尔及其岭国英雄们,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在史诗中都获得了肯定性道德评价。

史诗在尽情讴歌倡行善业的人们并对道德舆论上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的同时,也对一个个魔王,即暴君在人世间所犯下的滔滔罪行,给予了深刻的揭露和谴责。

例如,史诗中把格萨尔所征服的第一个北方魔王鲁赞,描写成一个以100个大人作早点,100个男孩作午餐,100个少女作晚餐的极端残忍、暴戾的恶魔。

像这样的恶魔,一天竟要用300人的血肉之躯来作为他的膳食,长此下去,人类岂不被他吃光了么!面对这样的恶魔,人们怎能不从道德情感上对他产生憎恶和仇恨呢?

格萨尔代表正义和善业,为了造福百姓,理所当然要铲除这样的妖魔了。史诗中的魔王并非一个,但他们的罪恶行径却如出一辙。

如姜国的国王萨丹是喝人血、吃人肉的魔鬼。其他如霍尔的白帐王、门国的辛赤王等,都是凶恶残暴、嗜血成性、贪得无厌、不顾百姓死活的暴君。

对于这些暴君的恶行,史诗通过生动地描绘和揭露,无疑会激起藏区善良人们的极端仇视和痛恨,必然要从社会舆论上给予谴责、批判和否定。

在人类道德史上,善与恶从来就是相伴相随的。任何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中,都有善与恶的概念。任何一个民族的行为和实践中,都有善和恶的现象存在。无善则无恶,无恶则无善,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对照,互相映衬,在对立统一的矛盾斗争中运动和发展。

从任何一种矛盾斗争的总趋势来看,善总是要战胜恶,恶总是要被善所取代,就如同正义总是要战胜邪恶,光明总是要战胜黑暗一样,这是人类社会及其思想观念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

综观世界上各民族的神话、传说、史诗,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化艺术作品,所反映出来的善与恶的斗争结果莫不如此。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所反映的善与恶的斗争结局,也是善业战胜了恶业,善道取代了魔道。因此,《格萨尔王传》史诗中的道德思想具有这样两个特点:

一是善与恶是衡量辨别一切事物真伪的标准。凡是正义的、合乎道义的、具有人性的行为和事物,就被看成是善的而予以褒奖;凡是非正义的、不讲道义的、践踏甚至摧残人性的行为和事物,就被看成是恶的而加以否定。

二是在价值取向标准上,史诗中宣扬了善恶自有报应的思想,进而引导人们应该扬善抑恶,向善去恶,择善弃恶,希望人们应该做到从善如流、嫉恶如仇,择善而从之,遇恶则弃之。

应该说,史诗中对这种善恶标准的态度和对善恶价值取向的选择,无疑都是正确的,也是非常具有积极的意义的。

并且在《格萨尔王传》的最后,描写了格萨尔“地狱救妻”的故事,也是显出了藏族人们,渴望被这样具有善良本质的人治理的愿望,还有藏族对于勇于改过自新的人们宽恕的胸怀。

在故事的最后格萨尔赴汉地弘扬佛法去了,他走后不久,他的妃子阿达拉姆身患重病,她发烧如火焚,四肢发冷如寒冰,肺内风痰似骨梗,心烦意乱,昼夜不安。

医生和卦师都束手无策,念经祈祷禳解亦毫无效果。最后,她将手下的大臣们召到榻前,嘱咐后事完毕后就离开了人世。

阿达拉姆生前是北地魔王鲁赞的妹妹,曾任9000雄兵首领,一生东征西讨不断杀伐,罪恶沉重。因此阎罗王把她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格萨尔从汉地回来后,得知阿达拉姆已在十八层地狱里,被折磨得皮开肉绽,承受着无数难以忍受的痛苦。

格萨尔为此事震怒,他迅速来到地狱门口,大吼三声,震得油锅翻倒,刀山崩裂,众鬼卒吓得四处奔逃,十八层地狱被震得像那轮盘转了18转。

接着,格萨尔射出了4支无量神箭,彻底摧毁了一向被人们视为不可触犯的、阴森可怕的十八层地狱,释放了许多无辜受罪的亡魂,同时也拯救了其爱妃阿达拉姆。

此时,格萨尔完成了在人间降伏妖魔、扶助弱小、惩治强暴的使命,天下太平,岭国百姓丰衣足食,格萨尔可以说是功德圆满了。

按照天神的旨意,格萨尔将国事托付给侄子扎拉泽杰,即贾察之子,剩下的事情具体由扎拉泽杰来办理,自己与母亲噶萨、王妃珠牡等一起重新返回到了天界,规模宏伟的史诗《格萨尔王传》到此结束。

另外,史诗中在塑造格萨尔这个人物时,着重表现了他所肩负的使命,通过对格萨尔完成自己使命的全过程的描述,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体现了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精神,表达了古代藏族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史诗的一开始,就描写了古时候藏族人民生活在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人们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但是好景不长,突然有一天,不知从什么地方刮起一股邪风,这股风带着罪恶,带着魔怪刮到了藏区这个和平、安定的地方。

晴朗的天空变得阴暗,嫩绿的草原变得枯黄,善良的人们变得邪恶,他们不再和睦相处,也不再相亲相爱。刹那间,刀兵四起,狼烟四起。

为了拯救藏族众生的痛苦和不幸,为了弘扬人间善业,格萨尔受天神驱遣,降到人间,肩负的道德使命就是教化民众,使藏区脱离恶道,众生享受太平安乐的生活。

史诗把他描绘为一位大智大勇的英雄,并且记载着格萨尔一直铭记着自己的使命,无论是在年幼的时候还是长大成人,都时时刻刻想着造福百姓。

例如,在格萨尔未满5岁前,他就对杂曲河和金沙江一带的无形体的鬼神做了许多降伏、规劝、收管等数不胜数的好事,让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

后来即使阴险毒辣的伯父晁同通过对他和他的母亲进行迫害,父亲和岭国百姓也对他产生误解,最后被驱逐到最边远、最贫穷的玛麦地方,生活贫困,处境艰险。他仍不气馁,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道德使命,总是千方百计地为故乡人民谋利益。

后来,他返回岭国参加赛马大会,他未来的岳父代表岭国百姓向他致祝辞,希望他成为一个专门镇压邪鬼恶魔的人,希望他做一个扬弃不善的国王。

格萨尔也不负众望,当他赛马成功、登上岭国国王宝座后,立即向岭国百姓庄严宜称:

我是雄狮大王格萨尔,我要抑暴扶弱除民苦。我是黑色恶魔的死对头,我是黄色霍尔的制服者。我要革除不善之国王,我要镇压残暴和强梁。

他懂得光有决心不用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此他强调:

那危害百姓的黑色妖魔,若不用武力去讨伐,则无幸福与和平;为了把黑魔彻底来降伏,我又是武力征服的大将领。

格萨尔也是就像他所说的誓言一样,一生先后用武力降服了数不胜数的妖魔鬼怪,忠实地实践了他曾经立下的道德誓言:

降伏妖魔,造福百姓;

抑强扶弱,除暴安良。

当功成名就,一切都如愿以偿时,他就辞别人间,返归天界。

格萨尔就是这样,用他坚定的道德信念和切实的道德实践,保卫了岭国的国土,给岭国人民带来了幸福和安宁的生活。

因此他理所当然地受到了“雪域之邦”的“黑发藏民”们的爱戴和热烈拥护,成为藏区人民心目中光辉夺目、光彩照人的理想人格典范,被人们敬称为:

制服强暴者的铁锤,拯救弱小者的父母。

甚至连魔国的百姓也因格萨尔替他们消灭了妖魔、除却了苦难而对他感恩戴德。

全文关于格萨尔锄强扶弱的坚强意志做了多次重点描写,这也是显示出藏族人民对和平、安定的强烈愿望,还有对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意志。

关于格萨尔这一理想人格问题,史诗虽然一再宣称格萨尔是天神之子,但在具体的描写中,并没有把他塑造成头罩光环的可望而不可即、可敬而不可亲的神秘人物,而是更多地给予格萨尔人的天赋和人的气质,使人们感到真实可信,可亲可敬。

史诗既描绘出他为了人民的幸福与安宁,具有战胜一切妖魔鬼怪和艰难险阻的理想人格的同时,又刻画出他有时也会失算、办糊涂事、打败仗、陷入困境,具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的普通人的人格特点。

然而,这并不妨碍或损伤格萨尔这一理想人格的理想性和完美性,相反,使他更显得有血有肉,映衬出他人格形象的伟大和光辉。

格萨尔这个“降伏妖魔,造福百姓,抑强扶弱,除暴安良”的道德楷模,不仅是藏族人民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理想人格典范,就他的思想和行为而言,也堪称是世界各族人民在相同历史阶段的共同的理想人格典范。

总之,格萨尔史诗深刻地体现了生活在世界屋脊上的藏族人民,勤劳、智慧、骁勇、自强不息、敢于创造的民族精神,表达藏族人民希望消除战争、人民安定团结、生活富裕美满、佛法兴盛的愿望和崇高理想。

热情歌颂了光明、正义和一切真、善、美事物,有力鞭挞了一切假、恶、丑黑暗和腐朽的现象,扬善弃恶、抑霸护弱、造福百姓。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就是格萨尔史诗的灵魂。

藏族古代文明的百科全书

到了11世纪前后,随着佛教在藏族地区的复兴,藏族僧侣开始参与《格萨尔王传》的编纂、收藏和传播。使这本史诗被成型地收集整理了起来,并出现了最早的手抄本。手抄本的编纂者、收藏者和传播者,主要是宁玛派的僧侣。

但是在手抄本出现之前,《格萨尔王传》都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模式流传下来的,早在《格萨尔王传》史诗在产生之前,在藏族民间,就已经流传着格萨尔或类似格萨尔的英雄故事和歌谣。在漫长时期内,藏族民间艺人口耳相传,不断丰富史诗的情节和语言。

并且,《格萨尔王传》的主要流传方式也是靠民间艺人们到处吟诵,世代口耳相传。许许多多名不见经传,处在社会最底层的说唱艺人,对史诗的传播、保存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说唱艺人走遍雪山草地,或到高僧的法会场,或到牧民的帐篷边,或到农户的木门前,或到节日的欢聚处,向群众说唱《格萨尔王传》,为广大听众带去美的享受。

《格萨尔王传》从文体、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区分,《格萨尔王传》可以分为3类:一是卡仲。“卡”是藏语“嘴”的意思,“仲”指《格萨尔王传》故事,“卡仲”就是“从嘴里讲出来的《格萨尔王传》故事”。这是《格萨尔王传》故事最主要的流传形式。

二是杰仲,是指经过文人加工整理过的格萨尔故事,即手抄本和木刻本。

三是曲仲,是指有佛法内容的《格萨尔王传》故事。

这三种传承形式互相影响,互相引收。到12世纪初叶,《格萨尔王传》日臻成熟和完善。

《格萨尔王传》不是一篇平静而循序地记述事件进程的故事,却是一首充满着感情的富有诗意的抒情兼叙事的史诗。

诗篇用各种手法进行描写,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也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插曲;有为国捐躯的壮烈情怀,也有失去亲人的悲痛哀泣;有奇异优美的神话,也有妙趣横生的故事,可以说是文学创作的集大成者。

《格萨尔王传》诗中常用非常丰富的比喻手法和生动的形象思维,以物状人,形象鲜明,活泼多姿;以物喻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比如,高如山,绿如海。雪山之狮,林中之虎,美如森林,快如骏马等例子,形象而深刻的比喻来表达其内涵。

在“霍岭大战”中有“面如十五的月亮,眼如满天的星星,权如辽阔的天空,身如巍峨的高山”等例子。如格萨尔王夸赞珠牡的一段歌词:

珠牡妃子听我说,百个里挑不出你这个好姑娘。你绯红双颊比彩虹艳,口中出气赛过百花香。

你右发往右梳,好像白胸鹰展翅膀,你左发向左梳,好像紫雌鸟在翱翔。你前发向前梳,好像金翎孔雀把头点。你后发向后梳,好像白梵天神在宝殿上。

你站起来像一棵小松树,你坐下好像白帐篷。你的美丽啊,真是藏地少有世界也无双。

这段歌词,把珠牡从头到脚,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比喻进行描述,使珠牡美的形象更加突出完美。《格萨尔王传》语言具有绘画美。作者善于运用富有色彩的语言,将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如在“霍岭大战”中:

龙飞凤舞的宝地,传来悠扬鸟叫声,

天然建宫的处所,白灵欢歌的地方。

从上面几句很普通的环境描写中,可以给人们的眼前展现出一幅鸟语花香,山川秀丽的天然美景。另外,运用语言音韵的结合变化和诗文的不同形式结构等手法,以使诗文优美动听。如运用叠字、叠词、叠句的格式,紧紧与回环反复的多段体诗歌相配合,使诗歌的音调韵律错落起伏,相互回环,和谐多变,铿锵有力,平添无限音乐美感。

《格萨尔王传》的情节丰富多彩,曲折复杂,如在“赛马”中心事件,插入了许多情景,犹如一棵繁茂的大树,有主干,有枝叶;在“降魔”中以格萨尔同魔王鲁赞的矛盾冲突贯通情节的始终,好像一条几经曲折的江河;在“地狱救妻”中以格萨尔地狱救妻为主要线索,着重表现十八层地狱的惨状等。

总体而言,这部史诗在情节艺术上做到了统一而丰富,粗犷与细致并存,神奇与平淡相结合,使我们体会到全书情节产生的整体美,流动美,节奏美。

史诗整体结构比较明显,由格萨尔下凡、投胎人间作为开篇,以他完成下凡使命、到地狱救出母亲和妻子及众生后返回天界为结局。

中间的征战部分占“史诗的绝大部分,几乎每一部即是一场战争”。开篇、结尾两部分是有关史诗主角的来龙去脉。

在史诗里,各独立章节的结构类似,故事线索的展开过程也是大同小异。几乎每一部即是一场战争。这些战争也无例外地遵循主线展开,消灭妖魔、铲除邪恶之后,立贤明君主治国并从属于岭国,取战败国财宝或分于百姓、或运回国。经过无数次战争,取得天下太平。

作为史诗,《格萨尔王传》表现手法起伏曲折,跌宕有致,以其雄浑磅礴的气势,通过对几十个邦国部落之间战争的有声有色的叙述,反映了6世纪至9世纪以及11世纪前后,藏族地区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表达了藏族人民厌恶分裂动荡、渴望和平统一的美好理想,这是史诗现实性的积极方面。

另外,《格萨尔王传》对人物的塑造也是极为成功的,其中塑造了数以百计的人物形象。其中无论是正面的英雄,还是反面的暴君,无论是男子还是妇女,无论是老人,还是青年,都刻画得个性鲜明,形象突出,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尤其是对以格萨尔为首的众英雄形象描写得最为出色,从而成为藏族文学史上不朽的典型。

格萨尔这个典型人物的塑造是成功的。史诗通过对格萨尔及其他英雄人物的歌颂,反映了广大藏族人民反对分裂,反对部落之间的混战,渴望有一位贤明的君王来治理国家,建立一个理想的统一的王国的愿望。

《格萨尔王传》除了把格萨尔塑造得英武神奇、天下无双之外,还塑造了一个美丽、坚贞、能干、智慧的藏族妇女形象珠牡。

《格萨尔王传》对总管王叉根老英雄的描绘,也十分感人。他深谋远虑、洞察真伪、胸怀广阔、顾全大局、忠心为国的崇高形象,通过一件一件的具体情节,令读者由衷敬佩。

其他英雄还有冲锋陷阵、所向披靡、赤胆忠心、公正无私的贾察;智勇双全、百战百胜、使敌人闻风丧胆的丹玛;敢于冲杀、视死如归的昂琼等,在史诗中都描绘得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格萨尔王传》对反面人物,也刻画得入木三分,使其凶相毕露,令人觉得可恨可恶。如晁同对内傲慢狂妄、对敌卑躬屈膝的叛徒嘴脸;霍尔黄帐王的贪婪、残暴、愚蠢、胆怯的丑恶本性,都写得淋漓尽致,鞭挞了他们肮脏的灵魂。

《格萨尔王传》这本著作,作为一部描写古代战争的民间文学,对英雄人物、战争器具等极尽渲染,着力描写,淋漓酣畅,摄人心魄。下面是描写格萨尔凛然风度的一段文字:

权威显赫格萨尔,胜域至尊如意宝,眉挂松石泛清辉,目点珊瑚闪珠光,一口洁齿罗玉贝,颈肌叠层显神力,舌镌阿字结吉祥,慧音浑钟如诵经,丝丝乌发亮闪闪,战神好似火焰腾,战袍迎风猎猎展,铠甲泛银着雪霜,盔插胜幢指云霄,缨丝缕缕耀金光,复插战神生命结,炯炯目光逼三界,羊角弯弓身上挎,魂灵之箭插成扇,上等箭有九十支,勾魂摄魄箭九支,神灵差遣箭九支,一把宝剑世无双,鳌鱼对眼嬉剑鞘,五种宝石巧装饰,六褶白藤作盾牌,更有一把开山斧,劈山开道若等闲,黄金镶边护心镜,带扣一勒穿金刚,脚蹬一双长腰靴,九层堆华堪锦绣。

格萨尔的这番装束,他的凌然之气,令人望而却步,让敌失魂落魄,也让读者领略到格萨尔力拔山、气盖世的英雄气概。

《格萨尔王传》源于社会生活,又有着极为丰厚的藏族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民间文学的坚实基础,在史诗《格萨尔王传》产生之前,藏族的文学品类,特别是民间文学品类,诸如神话、传说、故事、诗歌等已经齐全,且内容丰富,数量繁多。

因此,《格萨尔王传》无论是在作品主体、创作方面,作品素材,表现手法等方面,还是在思想内容、意识形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都从以前的民间文学作品中汲取了充分的营养,继承了优秀的传统,这种特色的文化形态决定了它的文学特点,使它具有独特的风采,表现出神奇瑰丽之美。

到了13世纪后,随着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大量藏文经典和文学作品被翻译成蒙古文,《格萨尔王传》也逐渐流传到蒙古族各个地区,成为自成体系的蒙古《格萨尔王传》,或称《格斯尔王传》。

在14世纪后期,即元末明初,《格萨尔王传》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流传在我国更广泛地区。此外,这部史诗还流传到国外。其中的个别章节被译成英、德、法、俄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这种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是异常罕见的。由此可见《格萨尔王传》在民间文化中独占鳌头,在广大人民中有很深的影响。世界上众多民族都有史诗,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史诗都自生自灭了,仅有少数史诗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成为人类共同的瑰宝。

与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史诗,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的《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相比,《格萨尔王传》是一部活形态的史诗。

史诗一直活在人民群众之中,在青藏高原广泛流传。被称之为奇人的优秀民间说唱艺人,以不同的风格从遥远的古代吟唱至后世万代。

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经过广大民众,尤其是才华出众的民间说唱艺人的再创造,《格萨尔王传》故事发生了很大的演进,史诗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不断丰富和生动,出现了很多异文本。

各个民间艺人说唱的《格萨尔王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虽然大体相同,但在具体内容、具体情节和细节上又各有特点,自成体系。

《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史诗,仅从字数来看,远远超过了世界几大著名史诗的总和。

《格萨尔王传》是古代文明的一部大百科全书。它产生于长江黄河源头,这里是东亚、中亚、南亚文明的结合点,是各种文明交汇之地。

因此它既保持了高山文明的原始性特征,又渗透着中原文明、西域文明、蒙藏文明、印度文明的多重因素。它丰富多彩的内容,不仅是唐卡、藏戏、弹唱等传统民间艺术创作的灵感源泉,同时也是现代艺术形式的源头活水。

《格萨尔王传》史诗演唱具有表达民族情感、促进社会互动、秉持传统信仰的作用,也具有强化民族认同、价值观念和影响民间审美取向的功能。

多少年来,《格萨尔王传》史诗艺人一直担任着讲述历史、传达知识、规范行为、维护社区、调节生活的角色,以史诗对民族成员进行温和教育。

《格萨尔王传》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

《格萨尔王传》不但是一部名闻世界的伟大文学巨著,而且也是研究藏族社会历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语言等各方面的宝贵文献。

《格萨尔王传》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于古代藏族部落联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民的经济生活、生产劳动、意识形态、理想愿望、道德风尚、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作了生动而真实的描写和充满诗情画意的刻画。

而且,这部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演进中又融汇了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全部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

因此,《格萨尔王传》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是反映藏族历史、社会、文化、民俗、军事、宗教、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百科全书。为研究古代藏族社会、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