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小档案
地理位置:非洲北部
面积:860万平方千米
气候:炎热干燥
撒哈拉沙漠,位于非洲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几乎占整个非洲大陆的三分之一。撒哈拉沙漠非常干燥,但是它的大部分地区每年都会定期下雨,只不过降雨量只有十几毫米罢了。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沙漠约形成于二百五十万年前,乃世界第二大荒漠,仅次于南极洲,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其总面积约9065000平方千米,容得下整个美国本土。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条件非常恶劣,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之一。“撒哈拉”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源自当地游牧民族图阿雷格人的语言,原意即为“沙漠”。
撒哈拉大沙漠,隔红海与另一片巨大的阿拉伯沙漠相邻,它们加起来比中国的面积还要大。撒哈拉大沙漠正好处于回归荒漠带上,是最典型的沙漠气候,环境极端严酷,在中心地带甚至可以全年无雨。不仅干旱,夏季还非常炎热,是地球的“热极”,地表的高温可以在几分钟内将鸡蛋煮熟。撒哈拉大沙漠向南沿红海沿岸到达有“非洲之角”之称的索马里境内,形成了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靠近赤道的干旱地区。
撒哈拉沙漠植被整体来说是稀少的,高地、绿洲洼地和干河床四周散布有成片的青草、灌木和树。在含盐洼地发现有盐土植物(耐盐植物)。在缺水的平原和撒哈拉沙漠的高原有某些耐热耐旱的青草、草本植物、小灌木和树。高地残遗木本植物中重要的有油橄榄、柏和玛树。北部的残遗热带动物群有热带鲇和丽鱼类,均发现于阿尔及利亚的比斯克拉和撒哈拉沙漠中的孤立绿洲;眼镜蛇和小鳄鱼可能仍生存在遥远的提贝斯提山脉的河流盆地中。哺乳动物种类有沙鼠、跳鼠、开普野兔和荒漠刺猬;柏柏里绵羊和镰刀形角大羚羊、多加斯羚羊、达马鹿和努比亚野驴;安努比斯狒狒、斑鬣狗、一般的胡狼和沙狐;利比亚白颈鼬和细长的獴。撒哈拉沙漠鸟类超过300种,包括不迁徙鸟和候鸟。沿海地带和内地水道吸引了许多种类的水禽和滨鸟。内地的鸟类有鸵鸟、各种攫禽、鹭鹰、珠鸡和努比亚鸨、沙漠雕鴞、仓鴞、沙云雀和灰岩燕以及棕色颈和扇尾的渡鸦。蛙、蟾蜍和鳄生活在撒哈拉沙漠的湖池中。蜥蜴、壁虎、石龙子类动物以及眼镜蛇出没在岩石和沙坑之中。撒哈拉沙漠的湖、池中有藻类、咸水虾和其他甲壳动物。生活在沙漠中的蜗牛是鸟类和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沙漠蜗牛通过夏眠之后存活下来,在由降雨唤醒它们之前它们会几年保持不活动。
沙丘在移动
撒哈拉沙漠覆盖了毛里塔尼亚、西撒哈拉、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和马里等国领土,紧挨摩洛哥和突尼斯。几乎占满非洲北部全部,位于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以南,东西约长4800千米,南北在1300千米~1900千米之间,大约有400万人口生活在这里。西起大西洋海岸,北临阿特拉斯山脉和地中海,南为萨赫勒一个半沙漠半草原的过渡区,东到红海。横贯非洲大陆北部,约占非洲总面积32%。
撒哈拉沙漠干旱地貌类型多种多样。由石漠(岩漠)、砾漠和沙漠组成。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东部地势较高的地区,主要有大片砂岩、灰岩、白垩和玄武岩构成,或岩石裸露或仅为一薄层岩石碎屑。如廷埃尔特石漠、哈姆拉石漠、莎菲亚石漠等,尼罗河以东的努比亚沙漠主要也是石漠。砾漠多见于石漠与沙漠之间,主要分布在利比亚沙漠的石质地区、阿特拉斯山、库西山等山前冲积扇地带,如提贝斯提砾漠、卡兰舒砾漠、盖图塞砾漠等。沙漠的面积最为广阔,除少数较高的山地、高原外,到处都有大面积分布。
著名的有利比亚沙漠、赖卜亚奈沙漠、奥巴里沙漠、阿尔及利亚的东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纳沙漠、比尔马沙漠等。面积较大的称为“沙海”,沙海由复杂而有规则的大小沙丘排列而成,形态复杂多样,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较低的流动沙丘,还有大面积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主要分布在偏南靠近草原地带和大西洋沿岸地带。从利比亚往西直到阿尔及利亚的西部是流沙区。流动沙丘顺风向后不断移动。在撒哈拉沙漠曾观测到流动沙丘一年移动9米的记录。
撒哈拉沙漠之谜
撒哈拉沙漠地区地广人稀,平均每平方千米不足1人。以阿拉伯人为主,其次是柏柏尔人等。居民和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和绿洲,部分以游牧为主。20世纪50年代以来,沙漠中陆续发现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铀、铁、锰、磷酸盐等矿。随着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采,改变了该地区一些国家的经济面貌,如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已成为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尼日尔成为著名产铀国。沙漠中也出现了公路网、航空线和新的居民点。虽然如此,但撒哈拉沙漠依然是风沙盛行,沙暴频繁,尤其在春季,是沙暴的高发季节。这里存在着300多种沙生动物,还有许多鸟类,常见的爬行动物是蜥蝎和蝎子。撒哈拉沙漠的骆驼全是单峰驼,不需要精饲料,却耐热耐寒,忍饥耐渴。只需消耗很少的草和水,就能在沙漠里负载200千克货物走几个星期。
去过撒哈拉沙漠的人第一印象就是当放眼望去时,只见一座座金黄色的沙丘连绵起伏,有的沙丘很大,像高大的金字塔。在大大小小的沙丘左右有很多棕褐色的岩石,有的像人的大拇指,有的像一头蹲着的骆驼……
其实,撒哈拉沙漠并非是一块不毛之地,这里不仅生长着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如梭梭树和沙漠灌木,还活跃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如昆虫、蜥蜴、小鸟和啮齿动物,它们在沙子上留下各种各样的足迹,使这个“沙土世界”并不寂寞。
“撒哈拉”在阿拉伯语里是“空虚无物”的意思,被称为“生命的坟墓”,但这里贮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铀、锰等,许多国家都在注视这块荒凉的宝地。据考古学家发现,很早以前的撒哈拉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土地。他们在沙里发现过许多洞穴,洞穴岩壁留下的壁画上,绘有成群的长颈鹿、羚羊、水牛和大象,还有人类在河流里荡舟,猎人执矛追杀狮子的场面,壁画中的塞法大神则是当地民众的“丰收神”,象征着六畜兴旺的太平景象。
1981年11月,飞越撒哈拉的美国航天飞机利用遥感技术,发现了茫茫黄沙下埋藏着的古代山谷与河床。地质工作者通过实地考察,证实沙漠下面的土壤良好,并且发现了古人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这些古人的生活年代早应该在20万年前,至晚也应该是在1万年前。同时在撒哈拉漫漫黄沙下几百米至几千米处, 人们还发现藏有30万立方千米地下水。这些水从何而来?撒哈拉不是海洋演化生成,为什么却发现了盐矿?撒哈拉最初的漫天黄沙又来自何方?又是什么原因使当年绿洲变成了“穷荒绝漠鸟不飞”的千里沙海呢?
科学家对这个问题形成了两种对立观点。前者认为,远古时代撒哈拉诸部落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与经济实力,无节制地烧木伐林,放养超过草原承载能力的牲畜,若干世纪下来,森林锐减,草原干旷,土地沙化,最后演变成为大沙漠。后者认为,是地质历史大周期的转折改变了撒哈拉的古气候环境,年均降水量由300毫米左右突然降至仅50毫米,先是局部地区的沙漠化,然后节奏逐渐加快,沙漠不断蚕食周边的绿洲,最终将非洲的三分之一土地都吞没了。撒哈拉沙漠的形成原因神秘多彩,还有待科学家们的进一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