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师

曹啸

位于祖国南疆的广西博白县,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名叫歧山坡。1900 年 8 月 10 日,一个小男孩就在这个小村庄里一户姓王的秀才家中诞生。半个世纪后,小男孩成了我国杰出的文化名人、一代宗师。他就是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孩子,是怎样成为享誉世界的语言学家?让我们追寻王力先生求学的足迹,去探索他成为栋梁之材的奥秘。

王力 5 岁时,就开始习字读书;7 岁时,就背熟了许多唐诗,连《三字经》、《神童经》这类较长的文章都能吟读成诵,只字不漏。小小孩童如此勤奋好学,使歧山坡村人交口称赞。而众人的称赞,也更激发了王力对祖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1911 年,11 岁的王力考进了县高小,当时,他是全校年龄最小的学生, 班上的同学都比他大三四岁,有的甚至大六七岁。因此,一些大同学常常欺负他,给他起绰号叫“衰公”、“弱佬”。但王力求学心切,又生性和善, 对这些同学的无礼,他从不计较,只专心读书。

同学们的无礼,他还能忍受,但学校对他的不公平待遇,常使他感到气愤和不平。他在班上本属品学兼优的学生,期终各科成绩都在 80 分以上,但因他体质较差,常常生病缺课,而缺课就要被扣分。这样,学校期终张榜公布成绩时,他总是被排在最末。那时候,学校有个规定,张榜时由校长在最后一名学生的名字下面打一个红钩,人们也就把这名学生叫做“坐红凳子的人”。坐上“红凳子”,总是被人看不起,而且,待下学期重新编排座位时, 就得编在最后一排,最后一个,以示惩罚。王力的名字常被校长打红钩,所以,被当作是“末等愚童”。

对这不公平的待遇,他是又气愤又不服。但他也一直不分辩,他想:一个人的品学是实实在在的,是金子,即使埋在土里,也不会失去光泽。所以, 他不管别人的冷眼,虽被排在屈辱的座位上,却始终毫不气馁,照样默默地用功,苦学苦读苦练。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取得高小毕业。最终成为语言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