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草原

伊犁草原小档案

地理位置: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东部,即新源县那拉提镇境内,天山山脉的中天山及其山间盆地。

重要数据:发育于第3纪古洪积层上的中山地草场,温带大陆型气候,面积710多万公顷。

伊犁草原发育于亚洲最大山系之一的天山山脉的中天山及其山间盆地,其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部开口迎接西来湿润的气流,成为荒漠区中风景这边独好的“湿岛”,促成伊犁草原完整的垂直带谱发育。

自然鹿苑下的草原

伊犁草原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虽然河谷两岸降水量少,但山地上降水多。这里自然条件好,年均温度在8℃~9℃左右,宜牧宜农,从平原到山地分布有荒漠、草原、草甸、灌丛和森林等多种植被类型的草地,游牧文化在这里表现突出。牧民放牧冬天在平原荒漠,春天转移上山,夏天到了高山草地,秋天又开始新的轮回。

缘山脚冲沟深切,河道交错,森林茂密,莽原展缓起伏,松塔沿沟擎柱,还有毡房点点,畜群云移,是巩乃斯草原的重要夏牧场。亚高山草甸植物,由茂盛而绚丽的中生杂草与禾草构成,植株高达50厘米~60厘米,覆盖度可达75%~90%。仲春时节,草高花旺,碧茵似锦,极为美丽。那拉提年降水量可达800毫米,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载畜量很高,历史上的那拉提草原有“鹿苑”之称。

那拉提风景区位于新源县那拉提镇境内,位于楚鲁特山北坡,以那拉提镇旅游接待站为核心,包括周围草原、赛马场等众多景点。这里充满山村的宁静与祥和。河谷阶地发育明显,山势和缓,坡度约11度~12度,生长着茂盛的细茎鸢尾群系山地草甸。其他伴生种类主要有糙苏、假龙胆、苔草、冰草、羊茅、草莓和百里香等。6月~9月,各种野花开遍山冈,红、黄、蓝、紫,五颜六色,将草原点缀得绚丽多姿。

与新疆其他的草原一样,伊犁的草原不仅与荒漠对峙,而且与雪峰对峙,有一种丰富而复杂的美,多面而立体的美,大包容大深刻的美。

那拉提的由来

传说成吉思汗西征时,有一支蒙古军队由天山深处向伊犁进发,时值春季,山中却是风雪弥漫,饥饿和寒冷使这支军队疲乏不堪,不料翻过山岭,眼前却是一片繁花似锦的莽莽草原,泉眼密布,流水淙淙,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这时云开日出,夕阳如血,人们不由得大叫“那拉提(有太阳),那拉提”,于是留下了这个地名。

这里便是现今闻名遐迩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伊犁地区新源县那拉提旅游风景区。2011年1月那拉提旅游风景区已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

文物奇观的草原

伊犁草原广泛分布的草原土墩墓、神秘多彩的伊犁岩画与粗犷风趣的草原石人,堪称伊犁草原上的“三大文物奇观”。

草原土墩墓亦称乌孙土墩墓,在广阔的伊犁草原上分布着上万座土墩墓,这些土墩墓大都呈半锥体,多数呈南北链状分布,或三五一列,或10多20座一群。

最大者底部周长350米,高20余米。土墩墓封土高大,气势宏伟,令人瞩目。伊犁河南岸分布甚多,保存完好。分布在伊犁的土墩墓群是活跃在伊犁河谷的古代民族的遗存。不仅是伊犁草原上奇特的人文景观,也是了解伊犁古代民族的珍贵文物宝库。

草原石人在水草丰美的伊犁草原上,发现多处大型石雕人像。千百年来,它们屹立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经历着风风雨雨,被人们称之为“草原石人”。

这些石人,大都选用整块岩石雕琢而成。从石人的外形来看,有的雕琢了全身像,头部、脸型、身躯都生动逼真,全身穿着的衣服佩饰件件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有的石人仅仅在一块长圆石上浅刻几条细线,粗略显现出脸部的轮廓而已。

据史籍记载,曾经显赫一时的突厥人曾长期活动于伊犁河谷。突厥人死后,按照他们的习俗要停尸帐前,宰杀马、羊等牲畜祭祀,择吉日殡葬。墓前往往竖立死者石像。据此,散落在伊犁草原上的一尊尊石人,应该是我国古代突厥人的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