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草原

南非草原小档案

地理位置:分布于南非、博茨瓦纳、莱索托、津巴布韦和赞比亚等地区。

重要数据:年降水量多在380毫米~760毫米之间,年变率可达40%,每隔3年~4年就发生1次旱灾。

南非草原,或称维尔德,源出荷兰语,指各种类型的南非开阔地带。在某些地区与非洲萨旺那有所重复。

草原上的干旱景观

南非草原地面剥蚀较严重,除少数地区外,一般土层薄而贫瘠;降水较少而温度偏高。最冷月(7月)温度为7℃~16℃,最热月(1月)可达18℃~27℃,日照时数可达可照时数的60%~80%,干旱景观突出。

即使是雨季,雨量也不足以供应庄稼生长。野生动物也开始徘徊在田间,毁坏庄稼。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南非草原和纳米比亚的地理景观,原来草原地区水草丰美、沃野千里,但现在这一地区因气候变化都成了季节性河流,致使河床干枯、耕地缩减。

草原上的地势分化的植被

该草原可以因地势可分3个区:海拔大多在1200米~1800米之间的高位维尔德分布于南非、博茨瓦纳、莱索托、津巴布韦和赞比亚等地区,其特征植物为孔颖草;海拔在600米~1200米之间的中位维尔德分布于好望角与纳米比亚,植被以耐火植物和高大的多年生禾草及杂类草为主;海拔在150米~600米之间的低位维尔德主要分布于瑞斯瓦尔、斯威士兰及赞比亚的东南部,其植被在较高地区为金合欢等集团树丛与孔颖草草地相间分布,在低地孔颖草则被细草皮草、大戟科植物及其他肉质植物所取代。

东南部的金合欢属豆科,是非洲一种比较特别的科类,上海世博会上,非洲联合馆的设计就来源于此类科目。灌木,高2米~4米;枝具刺,刺长可达1厘米~2厘米。二回羽状复叶,羽片4对~8对,每羽片具小叶10对~20对,小叶片线状长椭圆形。头状花序腋生,直径1.5厘米,常多个簇生。荚果圆柱形,长3厘米~7厘米,直径8毫米~15毫米。种子多数为黑色。常为二回羽状复叶。许多澳大利亚种及太平洋种的叶小或缺;叶柄扁平,代行叶片的生理功能;叶柄可垂直排列,基部有棘或尖刺。花小,通常芳香,聚生成球形或圆筒形的簇;花多为黄色,偶为白色;雄蕊多数,使花朵外形呈绒毛状。荚果扁平或圆柱形,种子间常缢缩。

头状花序簇生于叶腋,盛开时,好像金色的绒球一般。

低地区的肉质植物,是指植物营养器官的某一部分,如茎或叶或根(少数种类兼有两部分)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以贮藏水分,在外形上显得肥厚多汁的一类植物。它们大部分生长在干旱或一年中有一段时间干旱的地区,每年有很长的时间根部吸收不到水分,仅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

草原上丰富的动物资源

南非草原上的动物资源丰富,有狮、豹、象、长颈鹿、河马、大羚羊以及多种鸟类等。

河马是淡水物种中的最大型杂食性哺乳类动物,原来遍布非洲所有深水的河流与溪流中,现在范围已缩小,主要居住在热带非洲的河流间。它们喜欢栖息在河流附近沼泽地和有芦苇的地方,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是世界上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

河马的身体由一层厚厚的皮包着,皮呈蓝黑色,上面有砖红色的斑纹,除尾巴上有一些短毛外,身体上几乎没有毛。河马的皮格外厚,皮的里面是一层脂肪,这使它可以毫不费力地从水中浮起。当河马暴露于空气中时,其皮上的水分蒸发量要比其他哺乳动物多得多,这使它不能在陆地待太长的时间。出于这个原因,河马必须待在水里或潮湿的栖息地,以防脱水。

大羚羊是非洲体型最大的羚羊,人类远古已特别注意这种羚羊,在不少古代壁画上绘有它们的身影。

大羚羊的身形其实似一头牛多于其他的羚羊,无论雄性或雌性都有角。别以为它们体型庞大便一定行动笨拙,大羚羊曾有一跃跳过8尺围栏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