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论 性选择与猿猴的关系

(原载《自然界》,丙 102,1876 年 11 月 2 日,页 18。)

在我的《人类的由来》一书里关于性选择的讨论当中,在许多情况里, 最使我感兴趣而又难以索解的情况莫过于某几种猿猴的颜色鲜艳的臀部和它的周围部分。这些鲜艳的部分厩然在两性的身上并不相等,总是一性的尤为鲜艳顾此种鲜艳的程度,一到恋爱的季节,又变得有所增加,于是我的结论是,这些颜色之所以取得,不是偶然的,而是用来作为诱引异性的一种手段。一只孔雀既然可以卖弄他的壮丽的尾巴,难道一只猿猴就不可以炫耀他的鲜红的臀部么?尽管事同一辙,并不为奇,我当时自己却也充分地理会到,这结论不免贻笑大方。然而在那时候,我还没有能取得甚么证据,说明猿猴在调情说爱之际真会把身体的这一部分显示出来;而在鸟类方面,我们知道, 这一类的炫耀的手法最能证明雄鸟的种种装饰是旨在引诱或激发雌鸟而对他们自己有用的。最近我读到哥达城(Gotha——德国中部城市,即《哥达纲领》发表的地点——译者)约·菲歇尔(甲 241)在 1876 年 4 月一期的《动物学园地》上所发表的一篇文章,专门讨论各种猿猴在不同情绪下所作出的不同表示,很值得留心这一题目的人学习,并从而看出作者是一个眼明心细的观察家。在这篇文章里有这样一段叙述,说一只年轻的雄的大狒狒或山魈

(mandril1,即乙 318)初次在一面镜子里看到他自己时的行径,并且说到, 他在镜子里照了一会儿之后,转过身来,把鲜红的臀部朝向镜子,接着我就向约·菲歇尔先生通信,问他山魈这一奇怪的动作,在他看来,有甚么意义。后来我接到了两次很长的回信,连篇累牍地谈到许多新奇的琐细的事实,我希望,将来他会在文章里把它们发表出来。他说他起初对山想的这一动作莫名其妙,于是带了问题把他家里一直饲养着的其它几种猿猴的若干只逐一加以仔细观察。他发现不光是山魁这一个种的拂拂,并且还有黑面狒狒,亦称鬼狒狒(dril1,即乙 317),以及其它三种狒狒(树灵狒狒,乙 316;人面狒狒,乙 32O;黄狒狒,乙 313),还有黑犬猿(乙 322).恒河猴(乙 588 或乙 832 人和又一个种的猕猴(乙 586),如果它们对菲歇尔自己或其它的人感觉到高兴的话,会把它们这一部分的身体转过来向着他们,表示问候之意,而这几种猿猴的臀部无一不是颜色鲜艳,只是程度略有不同而已。他说他又曾煞费苦心,想把那只已经养了五年的恒河猴的这种不大雅观的习惯破除掉,最后终于成功了。当一只新到的猿猴参加进来的时候,这几种猿猴特别喜欢这样地致意,一面这样做,一面还装着鬼脸,对猿猴中的老朋友,也常常如此。无论对新知旧识,经此相互展示一番而致意之后,就开始一起玩耍了。至于上面所说的那只年轻的山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自动地对主人,即菲歇尔,放弃了这一套礼数,但对陌生客人和新到的猿猴还是行礼如仪。一只年轻的黑犬猿,除了有一次之外,从来不对主人来这一套,而对陌生客人则往往作此行径,一直不改。根据这些事实,菲歇尔的结论是,那几种对镜而转身相照的猿猴(一起有山魈、鬼狒狒、黑大猿、恒河猴、和猕猴的一个种)之所以如此,盖由于把自己的照影当做新交的朋友。山魈与鬼狒狒的臀部颜色特别冶丽,装饰性特强,即在很年轻的时候,比起别种猿猴来, 更经常地要把它显示出来,并且更能作出卖弄的姿态。其次是树灵狭拂,在其余几个猿猴种,则此种经常的程度都要差些。但同一个猿猴种的成员,在这方面也不尽相同,其中很怕羞的若干只从来不把臀部这样地夸耀出来。特

别值得注意的另一方面是,在臀部没有甚么好看的颜色的一些猿猴种菲歇尔却从来没有看到过有意识地把身体后部提供观瞻的任何例子。这句话适用于爪哇猴(乙 583)和长尾猿的一个种(乙 198,而这是和上面说过的恒河猴在亲缘关系上十分相近的一个种)的许多个体,也适用于长尾猴属(乙 199) 中的三个种和若干个新大陆的猴种。以臀部向旧友新知相示的致候的习惯, 对我们人来说,象是十分古怪,但我们只要想到许多野蛮族类的相见的礼俗, 有如用手来各自抚摩肚子,或彼此以鼻子相磨(我国江南有此习惯,但只行于大人小孩之间,以示亲爱,称为“拧鼻头”——译者),也就不觉得那么古怪了,同一种显示臀部的动作,其在山魁与鬼狒狒,似乎是属于本能的, 即出自遗传的,因为很幼小的动物也会这样做。不过,象其它这么多的本能一样,它会通过后天的见闻而起些变化,受些指引,因为菲歇尔说,这些猿猴也会花些工夫,把夸示的动作做得十分周到;而如果同时有两个观众在场, 而对它们的注意力似乎有所不同的话,它们会把这种工夫用在注意力更多的那个观众身上。

关于这一个习惯动作的起源,菲歇尔说,池所畜的这几种猿猴喜欢把臀部供人敲敲拍拍,并从喉部发出呜呜之声,表示高兴。它们也时常把这一部分身体转向在场的伴侣,让它们把沾上了的脏 东西代为剔除,如果戳上了荆刺,无疑地也会如此。但在成年的猿猴,这一习惯动作在一定程度上也和性欲的感觉有联系,因为菲歇尔曾经通过一扇玻璃门而注视过一只雌的黑犬猿的行径,看到她,在好几天之内,不时要“把肥壮而变得通红的臀部转过来, 向雄的黑犬猿展示,一面展示,一面还不断地发出呜呜的喉音来;而这是我在这只动物身上以前所一直没有看到过的。而雄猿见到这光景之后,就向他平时用来蹲着的树根使劲地捶,一面捶,一面也同样的呜呜作声,显然象是在性欲上受到了激发。”菲歇尔又认为,所有这些臀部的颜色多少有些鲜艳的猿猴种既然生活在树木鲜少而岩石鳞峋的地面,这种颜色可以使两性之一,在一定距离之外,显得突出,而为另一性所看到。但这一点看法恐怕不然,因为,依我的想法,这些猿猴既然是成群结队的动物,两性便没有在远距离之外彼此相认的需要。我认为更符合于实际的一个看法也许是,这些鲜艳的颜色,无论是在脸部或臀部,或,如在山魁之例,则两部兼而有之,是用来作为装饰的,是吸引异性的一种手段。无论如何,我们如今既然已经知道,一些猿猴种有这种把臀部转向它们的同类的习惯,我们认为,这些颜色的所以装点在身体的这一部分,而不在其它部分,就丝毫没有甚么可以奇怪的了。据我们现有的知识所及,似乎只有具备这些颜色的安排的几个猿猴种才干彼此相见之际履行上面所说的礼数,这样一个有局限性的事实却引起了一个疑难的问题,就是要问:它们是首先通过某种和两性关系并不相干的缘由而取得了这一习惯,而后来才在这习惯于转动的身体部分上面取得了一些颜色,作为有助于两性关系的装饰的呢;还是这些颜色和转身的习惯当初是通过了变异与性选择的活动而同时取得的,而后来,通过所谓牵连遗传,即, 一些牵连的关系亦足以遗传的这一条原理( principle of inherited association),而这习惯被保留了下来,作为表示高兴或相见时致意之用的呢?看来这条原理的活动机会或场合是不少的:例如,一般都承认鸟类的歌唱主要是在恋爱的季节里作为一种诱引手段之用,而有如黑松鸡的“勒克”

(参上第十四章译注 1),即嘤鸣大会,是和这种鸟的叫春或求爱的活动分不开的。然而在有些鸟种,歌唱的习惯也一直保持了下来,作为心情愉快的

一种表示,例如普通的知更鸟,而黑松鸡或雷鸟也把嘤鸣大会保持了下来, 在其它季节里也未尝不可以举行,而与叫春的活动无关。

请容许我谈一下与性选择有关系的另外一点,有人提出质难,认为这一方式的选择,至少就雄性的种种色相或装饰手段而言,不得不隐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凡在同一个地段之内的雌性必须具备、而且发挥同样的赏鉴的能力,一点也不多,一点也不少。关于这样一个问题,首先应当说明,尽管一个物种的变异的幅度可以很大,却也不是漫无限制的。我在别处曾经就鸽子在这方面提出过一个良好的例子,说到根据颜色的殊异来看鸽子,我们至少可以把它分成一百个变种。而同样地,以家鸡为例,也大约可以分成二十个变种,然而鸽子与家鸡各有其颜色变异的幅度,各自分明,截然不混。由此可知鸽子的原种也好,家鸡的原种也好,对颜色的欣赏能力,也不可能是漫无边际的。其次,我敢说,凡是支持性选择的原理的人谁也不认为,雌性在选择雄性时,是专门挑选他的这一特点之美,或那一特点之美;不是如此, 而只是在这一只雄性面前,比在那一只雄性面前,受到更大程度的激动或吸引而已,而这一层所凭借的,特别是在鸟类,似乎往往是鲜艳的颜色的总的印象。即便在我们人,也许除了个别的艺术家而外,也不会对他所可能赏识的一个女子的姿色之所以为美细皮薄切地一小点一小点地加以分析。上文说到的那只雄的山魁不但有冶丽的臀部,并且脸部也是采色缤纷,左右颊上又有些斜行而隆起的横条纹,颔下又有一撮黄色的须髯,以及其它一些点缀(商务印书馆编印的《动物学大辞典》附有彩图,北京动物园畜有活标本,可供观赏——译者)。根据在家养动物中间所看到的变异的情况,我们不妨加以推论,认为山魈的这些装饰手段,最初是由某一只个别的雄性朝着某一个方面变异了一小点点,而另一只个别的雄性朝着另一个方面变异了一小点点, 这样一步一步地积累,才终于取得的。凡是在雌山趟眼里最为美丽而最有吸引力的雄山魈就会有最多的取得配偶的机会,并且要比其它的雄山魈留下更多的后一代。到了这后一代,无论他们的父亲或他们自己所与交配的是甚么样的山魈,他们自己传到而又传与更后一代的,或者是父亲辈身上的这些特点本身,或者是向着同样一些方面变异的更为加强的倾向,二者必居其一。结果是,凡在同一个地域里生活的全部的雄山魈,由于不断地交配来交配去的影响,倾向于经受一些同样的变化而趋于几乎一致,只是有的在某一个性状或特征方面,而有的在另一个性状方面变化得略微多一些罢了,而所有这些变化的过程都是极度缓慢的。到了最后,大抵所有的雄性都通过这一过程而在雌性的眼光里都变得更为美好,更有吸引的力量。这一过程和我以前所提出的所谓不自觉的人工选择有些相象,并且我也曾为此而举过若干例子。其中的一个是,某一个地区或国度的居民喜爱体轻而能疾走的狗或马,而在另一处,则喜爱身体坚实而壮健有力的这类动物,而无论在哪一处,谁也没有花过工夫,专就狗马之中挑取肢体轻快或重实的个体;然而过了相当长的年代之后,我们会发现两她的狗或马的几乎全部成员都起了变化,一则成为轻快,一则成为重实,各自如愿以偿。同一个物种可以分别生活在两个绝对分开而不相交通的地区里,因此,在漫长的年代里,两地同种的个体不可能发生任何交混的事情,而且,由于地区不同,两处所发生的变异大概也不会完全一样——在这样一个形势之下,性选择有可能使两处的雄性变得不同, 而这一来,两处雌性的审美能力也自然而然地不会完全相同了。再有一种想法,据我看来,也不是完全凭空想象的,就是,同一物种的雌性,也可因所

处的环境很不相同而分成两批,而正因为两地环境的差别很大,她们对形态、对声音、对颜色,会取得多少有些不同的喜爱的标准。尽管有这一类可能的情况,我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已经举出过一些例子,说明在生活于很不相同的地域里的亲缘关系十分近密的一些鸟种中间,幼鸟和成年■鸟是彼此都相象而不易分辨的,而成年雄鸟则因地而有所不同,并且不同的分量还不大小,而这是很可以归因到性选择的作用而不怕离开实际太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