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日维新,壮志难酬

随着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日益严重,朝中臣僚惴惴不安,爱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们救国要求更加强烈。面对危难的政局,光绪皇帝的改革决心越来越坚定,变法主张已成弦上之箭。

在这样的形势下,梁启超、麦孟华和康有为的胞弟康广仁等人相继来到北京,康有为如虎添翼。当时正值会试,全国举人再次云集京都,康有为决定利用这一时机,掀起一场推动改革的风潮。康有为已是政府官员,不便直接出面活动。他让梁、麦等人进行宣传鼓动,联络各省举人一同上书。在麦孟华、梁启超、龙应中等康门弟子呼吁下,两广、云贵等省百余举人于 3 月

27 日来到督察院请求代递上书,反对政府向俄妥协,割让旅顺、大连。

4 月初,山东来京的举人告发德国人在年初曾闯入即墨县文庙,打毁孔子神像,挖去子路像的双目。这一消息引得京师大哗,朝野震怒。康有为更是义愤填膺,痛感如再不行动起来,国亡、种灭、教毁的惨剧就会成为现实了!在他的策划下,由麦孟华、林旭、梁启超等 12 人联合署名写出《请联名

上书查办圣像被毁公启》,联络各省举人 1000 余人先后上书都察院,请求向德国抗议,查处破坏圣像之人,赔偿一切损失。

为了吸引更多的知识分子,形成更集中的力量,共同拯救危难,他联合起各分散的学会,在北京发起成立了“保国会”。康有为起草《保国会章程》, 宣布以救国、救民为目的,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以讲求内政外交等方面变法事宜为活动内容。成立会上,康有为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说,动员大家共赴国难。保国会成立后,连续几次开会,宣传变法救国,扩大政治影响。康有为成为爱国运动的中心人物,每日四处奔走,联络会员,赴各处讲演。一时,爱国救亡呼声响彻京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高涨的爱国热潮,又一次引起守旧派的恐慌,与维新派展开了新一轮的较量。吏部主事洪嘉与撰写了一篇《驳保国会章程》的文章,逐条批驳保国会的 30 条章程,并对康有为大肆进行人身攻击,指使浙江举人孙灏抛出。5

月 2 日,御史潘庆澜上奏,诬蔑康有为成立保国会为聚众不道。守旧官僚随声附和,纷纷上折,恶毒诽谤康有为与保国会。在顽固派掀起的浊流面前, 有的人畏葸退缩了,有的人在徘徊观望,也有少数见风使舵的人向维新派杀起了回马枪。由于队伍分化,保国会在无形中解散。

但康有为没有被这股恶势力吓倒,他进行了有利的反击:将《保国会章程》全文在外地报纸刊出,让国人了解其宗旨;组织一系列文章,宣传保国会的活动,反驳守旧派的攻击诽谤。

保国会的行为得到了光绪皇帝的赞许,他向大臣公开表态:保国是好事, 岂可查究?为了防止慈禧太后追问,他将所有参劾保国会的奏折都封存了起来。当御史文悌在守旧大臣指使下弹劾康有为等“任意妄为,遍结言官,把持国是”时,光绪帝大怒。指责他受人支使,结党攻讦,沽名钓誉,下令革去其御史官职。

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斗争形势暧昧不明之时,变法改革反对派的领袖、首席军机大臣恭亲王奕突然病逝,反对派失去了主帅。慈禧太后见人心思变,难以违拗,恐怕不作出点姿态来失掉了民心,也就对光绪皇帝变法的请求采取了模棱两可的态度。

6 月 6 日,康有为上《请定国是而明赏罚折》,再次请光绪帝下决心变

法,以扼制列强对中国的瓜分。这道奏折促使光绪帝下了变法的最后决心。经几番交涉,慈禧太后同意放权,让光绪皇帝进行变法维新。经过长期斗争, 康有为的政治理想终于得到了实施的机会。他满心喜悦,对未来充满信心!

6 月 11 日,光绪帝召见群臣,举行仪式,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宣布实行变法维新。诏书一下,举国欢腾,人们热切盼望着改革具体举措的实施,盼望着古老中华的新生。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人们称这一变法为“戊戌变法”。

康有为希望成为光绪帝的顾问和助手,亲手实施自己的改革方案。在诏书颁布当日,他与侍读学士徐致靖商议,共同拟定了一个请求光绪帝破格选用有才的奏折,以徐的名义于 13 日呈上。奏折中论证了人才在变法中的重要

作用,举荐康有为、黄遵宪、谭嗣同、张元济、梁启超等 5 人参赞新政。这个奏折正中光绪皇帝下怀,他早想把康有为等坚定的维新人士网罗到自己身边,壮大自己的力量。马上下诏,宣布 16 日召见康有为和张元济,安排其他时间召见谭嗣同等人。

就在光绪帝等变法派踌躇满志,准备大展宏图之时,反对派的阴谋也在紧锣密鼓地策划。变法当天,慈禧太后一面对变法表示赞成,一面以光绪皇帝的名义任命自己的心腹荣禄为大学士,管理户部,让刚毅改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崇礼任刑部尚书,从而将几个要害部门都控制在自己手中。15 日, 慈禧太后又强迫光绪帝发布三道谕旨:一、以独断专行罪名,革去翁同 五、百日维新,壮志难酬 - 图1一切职务,驱逐出京。任命荣禄任直隶总督,统帅北洋三军。二、规定文武二品以上官员,凡有升调,必须亲自到太后面前谢恩。三、当年秋,自己将奉请慈禧太后到天津检阅北洋三军。这样慈禧太后就翦除了光绪帝身边的羽翼,重新掌握了高级官员的任免权,和对京津地区军队的控制权,为日后政变埋下了伏笔。

16 日,光绪帝在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这两位心仪已久的政治家终于见面了。他们面对面地商议改革大计,康有为理解光绪帝当时的处境,知道改革事业不能一下子铺开,提议利用现有之权,先择重点,扼要进行。他建议为了不惊动慈禧太后和守旧官员,可以不撤旧衙门,只设新衙门,让元老旧臣保持高官厚禄,拔擢有才干的新人专谋新政。他又提出废除八股取士的旧制度,为国家选拔有真才实学的栋梁之臣。他还特别提醒光绪皇帝在改革过程中,要多以自己名义发布诏书,造成自己的权威,打击保守势力,增强改革派的信心。通过这次谈话,光绪皇帝增进了对康有为的了解,把他看作股肱之臣。接见后,光绪帝本欲马上委以重任,可在旧臣们左右下,只能下诏命康有为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为了经常听取康有为的意见,特许他专折奏事,不必由总理衙门代递。

此后,康有为集中精力编写进呈了《法国变政考》、《突厥守旧削弱记》、

《波兰分灭记》、《英国变政记》、《德国变政记》、《列国政要比较表》等书,为光绪帝实施变法提供借鉴。他通过上书形式和光绪帝保持着联系, 成为维新变法的政治指导者。从光绪帝宣布变法,到变法失败的百余天中, 他先后起草奏折 50 余件,数次提出办新式教育、定宪法、开国会、兴办资本主义工商业等改革的具体意见和措施。这些思想和观点不但对百日维新的进行起了重大推动作用,而且对以后中国人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康有为和光绪皇帝大概都没有料到,变法从一开始就是新旧势力的一场

新较量。光绪的每一项改革措施几乎都遭到守旧派的抵制,而且守旧官僚在慈禧太后支持下,也没太把他这个傀儡皇帝放在眼里。由于受制于太后,缺少重臣支持,维新派官员虽热情有余却缺乏政治经验以及手中没有掌握住强有力的武装力量等原因,改革派实际上一直处于劣势。

  1. 月间,礼部主事王照上奏,抨击顽固派,请光绪帝东游日本。请礼部尚书许应骙、怀塔布代递,许将奏折掷还给王,拒不代呈。王上折弹劾许、怀二人,礼部侍郎堃岫仍拒绝代递。在王指责他有违圣谕,并声称要请都察院代递时,堃岫才勉强同意代送。在送上王奏折同时,许、怀也上奏诬告王图谋不轨。光绪阅过双方奏章,弄清了事情真相,于 9 月 4 日下诏革去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骙,侍郎堃岫、徐会沣 、溥颋、曾广汉等 6 名礼部主要长官之职。表彰王照不畏强暴的勇敢精神,特赏三品顶戴,以四品京官候补。接着又撤掉了李鸿章的总理衙门大臣之职。

光绪帝的这些强硬措施引起了守旧派的恐慌。怀塔布等数十人聚集在慈禧太后周围,哭诉光绪帝的“无道”,恳请慈禧太后出来“训政”。慈禧太后不露声色,表面上不同意出来训政,暗地里却指使立山、怀塔布等人前往天津,与手掌重兵的荣禄加强联络,时刻准备发动政变,废黜光绪皇帝,彻底摧毁改革事业。

对于守旧派的反扑,光绪帝采取了对策。他任命具有一定维新思想的裕禄、李端棻、寿耆、王锡番、徐致靖、萨廉、阔普通式等 6 人为礼部尚书、

侍郎,试图加强改革派的力量。他破格提拔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 4

位维新派骨干为军机章京,参预新政。他们 4 位虽仅四品官衔,却有实权。

凡臣下奏章皆经 4 人阅览,上谕也由他们拟稿,实际上是用他们将军机大臣架空。光绪帝一直想重用康、梁师徒,因为他们政敌太多,出于策略考虑才选择了杨锐等 4 人为自己的助手。他们到任后积极协助皇帝,举办新政,做了不少实际工作。

康有为也认识到了形势的严重,感到反对派正在策划着阴谋。他意识到兵权的重要,建议光绪帝模仿日本成立参谋本部,直接隶属于皇上,以抓住军权。他还建议迁都以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和旧党的影响。

康有为试图说服光绪帝在中国改革服饰,剪掉辫子时,京城掀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守旧派看来,辫子是清朝统治的标志,剪掉辫子意味着满清统治的结束。光绪帝决定采纳康有为的意见,选集英才数十人,延聘外国专家, 开懋勤殿共议制度。康有为与徐致靖、王照等商议,准备推举康有为,梁启超、康广仁、麦孟华、黄遵宪、徐致靖、宋伯鲁等维新派核心人物入懋勤殿, 以接近权力中心,参预国家管理。这一举措被顽固派看成夺权的重大步骤。他们在京津地区频繁往来,谋划对策。荣禄与庆亲王等人商量,由庆亲王出面请慈禧太后出来训政。他们在慈禧太后周围,摇唇鼓舌,说光绪开懋勤殿是为了夺权;与外国使馆联络,是在请求各国支持,以去掉太后。慈禧太后感到自己权力和地位确实发生了动摇,坚定了推倒光绪帝的决心。

  1. 月 13 日,光绪帝到颐和园给慈禧太后请安,准备汇报开懋勤殿之举。慈禧太后一反常态,满面怒气,光绪帝产生了不祥的预感。回宫后,他越想越怕,便召杨锐入宫,希望想些办法保全自己,把变法事业进行下去。见杨锐只是说些安慰的话,拿不出什么主意来,光绪帝便写了一个密诏,让他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康有为等人商量出救急的办法。

见到密诏后,谭嗣同将康有为拉入卧室,出主意:速召袁世凯率兵入京,

围颐和园,将慈禧太后软禁起来。康有为经一夜思考,认为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案,次日,与林旭、梁启超等人相商,大家也都认为只有将太后软禁起来,才能阻止守旧派可能发动的政变,保证变法事业的进行。

当时京津地区驻有三支军队,由董福祥、袁世凯、聂士成分别统领,都归荣禄节制。变法之初,康有为等人就担心保守势力的军事威胁,特别是害怕慈禧太后和荣禄利用天津阅兵之机发动政变,所以一直想抓住一支军队。因为袁世凯曾参加过强学会,又长期派驻朝鲜,通达世界情势,便成为康有为争取的对象。经过试探,他也曾表示过对荣禄的不满和对变法事业的赞成。9 月 11 日,康曾上折保荐袁世凯,请光绪帝召见,委以重任,成为与荣禄抗衡的军事力量。16 日,光绪皇帝召见袁世凯,授以侍郎候补职。指示袁:“以后可与荣禄各办各事”,意味着袁可不听荣禄调遣。康有为等人为此感到高兴。

光绪帝召袁世凯进京,引起了狡猾的荣禄的警觉。他马上调聂士成守天津,以切断袁军入京之路,调董福祥军入京,预防政变。同时派人到颐和园, 请求慈禧太后训政。

这时北京城内谣言四起,人心惶惶,不时开过的军队更增加了百姓的恐慌。光绪帝知道危险就要来临,为了保护维新派的力量,以谋东山再起,他决定让康有为立即离开北京。17 日他颁下明诏,催促康有为去上海办官报。第二天,林旭又带来了光绪帝写给康的密诏。告知:命他出京实有不得已之苦衷,让他爱惜身体,准备将来共建大业。

康有为读完密诏,深受感动。他急召谭嗣同、梁启超研究应急办法。决定由谭当晚去见已到京的袁世凯,请他采取紧急措施来救皇上。当晚夜深人静之时,谭嗣同只身来见袁世凯。谭请袁屏退左右,取出光绪帝写给他们几人的密诏让袁看。然后说:“今有救皇上的,只有您,您如果想救,请马上去救!”稍停片刻,谭一字一顿地说:“您如果不想救,可以到颐和园告密, 把我杀死,求取富贵。”袁世凯当场表示:受皇上深恩厚泽,一定尽力报效。谭见袁如此,便向他说:“万一荣禄在天津阅兵时实行兵变,请您一定用武力保护皇上,肃清叛臣。”袁慷慨激昂,表示如果变起,杀荣禄就如同杀死一条狗。谭见袁态度坚决,很感放心,与袁详细商量了救援具体方案。康有为得知谭访袁经过后,心中得到一丝安慰。20 日清晨,他按照皇帝旨意,乘火车离开了北京。

康有为离京后,北京城风云突变。光绪帝调袁之事,使慈禧太后相信: 光绪皇帝这个一贯俯首贴耳的“儿子”确有发动政变的意向。她和荣禄采取了一系列的调兵遣将措施,以备不测。光绪定于 20 日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消息,促使她下了夺回权力,再出“训政”的最后决心。原来,伊藤博文是日本明治维新的功臣,退休后到中国游览。康有为听说后,即邀请他来京,建议请他做变法的顾问。一些朝臣也上奏请聘伊藤为“客卿”,参预新政。过于敏感的守旧派把接见伊藤博文看作光绪帝发动最后进攻的信号,他们相信光绪帝将让伊藤进军机处,掌大权,对他们下手。慈禧太后于 19 日晚, 回到紫禁城,开始控制大局。守旧派为推进政变,由杨崇伊将早已拟好的请太后训政的奏折呈上,各守旧大臣一齐恳请太后复出。慈禧太后见时机成熟, 再次垂帘听政,重新登上最高统治者的宝座。21 日,她以光绪皇帝的名义, 颁布请太后训政的诏书,正式接管了政权。维新志士苦心经营的变法事业, 经历百余日惊心动魄的斗争,至此正式落下帷幕,以失败而告结束。

袁世凯 18 日夜向谭表态后,思想处于激烈的矛盾斗争中,他一方面确实想报效皇上,借机建功立业;另一方面又深感守旧势力强大,恐怕自己以卵击石,碰得头破血流。经再三考虑,他想还是看看风头再说。20 日,再一次被光绪帝召见后,他感到形势已经逆转,在回天津的火车上,做出反戈一击的决定。当晚一下火车,他急忙赶到荣禄的衙门,将谭嗣同等人的计划全盘托出。这一来,不但维新派失去了挽救局面的最后机会,而且使顽固派抓住了反攻倒算的把柄。

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后,立即发布了逮捕康有为等维新党人的通缉令。并派兵包围南海会馆,将正在会馆的康广仁和康有为的学生程大璋、钱维骥等人逮捕。数千清兵在京城搜查了一天,也没有找到康有为。21 日晚, 慈禧太后得知康有为还没有抓到,十分气恼。命在全国严密查拿,通告各地官员:康有为进药毒死皇帝,一旦抓获,立即就地正法。其时,康有为已在天津搭上英商太古公司的“重庆号”轮船,正在去上海的途中。他还不知道这一系列事变。荣禄在天津通过旅馆查到了康有为的去向,马上派一快艇追赶“重庆号”,幸好快艇燃料不足,只好中途返航。船到烟台时,又因密码被人带走无法译出密电内容,而让康有为偶然走脱。船将到上海时,情况大不一样。地方官员早已布好罗网,等待着康所乘的轮船。这时,英国驻上海总领事白利南收到了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请求援救康有为的电报。征得英政府同意后,他派上海工部局职员濮兰德乘一艘驳船,在吴淞口外拦住“重庆号”,用通缉使用的照片找到了康有为。这时康有为才知道变法已失败的确切消息,不禁悲从中来。听说光绪帝已死,他顿感万念俱灰,欲投海自尽。在人们劝慰下,他随濮兰德乘驳船登上停在吴淞口外的英国轮船公司的“巴拉勒特号”轮船。27 日,在英国炮舰护送下,乘“巴拉勒特号”轮船转赴香港。

歹毒的统治者连他的家属也不放过。10 月 1 日,下令将康有为的所有书籍版片,由各地方官严查销毁,又命两广总督督饬地方官查抄康梁原籍财产, 捉拿家属。幸亏他们早有准备,在康有为的学生掩护下,逃至安全地带。及至清政府迫害康有为家属的命令传到南海,他们已经转移,这才免遭灭门之灾。

慈禧太后剥夺了光绪皇帝的一切权力,将他囚禁于瀛台。他变法时的施政文件都被太后没收,作为向维新派清算的依据。凡与新政有关的官员,或对新政表示过赞同的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他们或被革职,或被降级, 或被通缉,或被逮捕,或被流放,或被杀害,弄得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礼部尚书李端棻因保荐康有为,同情新政,被清政府革职,发往新疆,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以示惩儆。湖南巡抚陈宝箴因保荐康等维新人士,被清政府革职,永不叙用。清政府在追捕康有为的同时,逮捕了一些北京及各地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徐致靖、宋伯鲁、张荫桓等人先后身陷囹圄。梁启超因赴日本领事馆请求救援康有为,而被日本领事馆保护起来。谭嗣同本有可能脱险,但他抱定必死之心,决心用自己的鲜血唤醒民众,放弃了求生的机会。9 月 28 日,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深秀、杨锐、康广仁等六位维新志士在未经任何审讯的情况下,被清政府杀害于北京菜市口。

腐朽反动的清朝统治者,以血腥手段残酷镇压了这一次爱国运动。他们不会懂得:这个暂时的胜利,正是他们为自掘坟墓而挖下的第一锹土。资产

阶级救亡图强运动没有因他们的镇压而消歇,反倒兴起了更加汹涌的波澜, 终于将清朝封建政权卷入了历史的垃圾堆。“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烈士们的鲜血,浇灌了新生思想幼苗,最终长成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刺破了阴云密布的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