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野猪与防毒面具
——类比推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 1915 年 4 月 22 日,德军和英法联军在比利时的伊
普雷发生激战,于上风头使用了 180 吨的液态氯气攻击对方阵地,致使英法联军 1500 人中毒,5000 多人丧命。毒气区的大量家禽、野生动物也遭厄运。但令人惊奇的是唯有野猪却安然无恙。
这一现象引起了英法联军的极大兴趣,难道野猪天生有抗毒、解毒的腺细胞吗?经军事科研人员的多次试验观察,野猪并没有这种腺细胞,而是发挥了拱土的天赋才能幸免于难。原来,当毒气袭来时,野猪的呼吸道受到毒气的刺激,野猪不堪忍受,就拼命用嘴巴拱土。把土拱起后,将嘴埋在松软的泥土中。含有毒气的空气通过土壤大小不同的疏松颗粒时,毒气被土壤颗粒吸附,而野猪吸到的已是经过净化的空气。
科研人员由此受到启发,根据这一原理找到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畅通空气的木炭并很快设计制造出世界上首批防毒面具。
向动物学习,古已有之,20 世纪 60 年代甚至由此兴起一门新的学科—
—仿生学。这是专门研究生物(主要是动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创造出模拟它们的技术系统。例如,青蛙的眼睛是跟踪运动目标——飞虫的非常完善的器官,人们研究蛙眼的结构与反应原理,并设计出模拟蛙眼的“电子蛙眼”, 它能跟踪天上的卫星以及监视空中的飞机。在茫茫雪原上,由于摩擦力减小, 胶轮汽车前进极为困难,可是,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南极的企鹅,只要扑倒在地,把肚子贴在雪地表面上,蹬动起双脚,就能以每小时达 30 公里的速度滑行前进。受此启示,人们设计制造了一种“极地越野车”,它宽阔的底部贴在雪地上,用转动的轮勺扒雪前进,行驶的速度达每小时 50 公里。
以上事例都是类比推理的具体应用。类比推理是这样的推理:它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或相似的,且已知其中一个(类) 对象还具有其他的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类)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属性。科研人员受野猪启发设计制造防毒面具的思路就是:土壤有大小不同疏松的颗粒,能吸附毒气且能畅通空气,木炭同样具有大小不同疏松的颗粒,因此, 木炭也能吸附毒气且能畅通空气。
据说,鲁班大师有一次上山砍树,不小心手指被丝茅草的叶子划破。他发现,这些叶子的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他想,如果像丝茅草那样打成有齿的铁片,不就可以锯树了吗?经过多次试验,发明了沿用至今的伐木工具——锯子。德国动物学家施万和植物学家施莱登分别发现动物和植物的机体都由细胞组成。以后施莱登又在植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并研究了细胞核与细胞其他部分的关系。施莱登把自己的结果告诉了施万。施万认为,如果动物和植物机体的相似不是表面的,那么,动物的细胞也有细胞核,后来经过显微镜的观察果然在动物细胞中发现了细胞核。可见,类比推理能够触类旁通,启发思维,在重大的发明与发现中具有重要作用。
模拟方法是类比推理在现代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模拟方法就是在实验室中模拟自然界中的某些现象,通过缩小或放大的模型对原型进行定性、定量的细微考察,并把模型中所得结果推厂到其类似物原型中去。如在三峡工程上马之前,专家们要建立其模型,通过模型研究航道的变化、河沙的淤塞、大坝的承受力等,由此了解三峡工程建成后的情形。
类比推理还是论证和说理的方法。古时浙江某地有一妇女谋害了丈夫, 怕官府追究,立即放火把房子烧掉,然后号哭着告诉别人说房屋失火烧死了丈夫。死者家人怀疑此事,告到县衙。当时县里有一检验官张举,他在验尸后当众向这一妇人宣告:“你丈夫不是失火烧死的。”妇人不服,张举命人取来两头活猪,杀死其中一头,然后将二者同时放入柴堆里点着火烧,火灭后取出两头焦猪检查,活猪烧死后口中有灰,而死猪口中无灰。张举解释说: “活人在火中烟熏火烤,呛得喘不过气来,迫于呼吸,口中势必吸进一些灰尘,而你丈夫口中一点灰尘也没有。”杀夫的妇人不得不供认了谋杀丈夫的事实。猪与人同是动物,在生理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如有呼吸、有血液循环等,既然活猪烧死后口中有灰,那么活人烧死后口中也应有灰尘,此人口中无灰尘,显然是死后被烧无疑。
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取决于两个或两类事物中已知的相同或相似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联系程度,联系越密切,可靠性越大,例如,大小不同的疏松颗粒就一定能吸附毒气、通畅空气,锋利的小齿就能划破东西等, 这些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制约都是普遍的。因此,如果另一个(类)对象也具有某种属性,那么可推知它也具有与此属性有内在联系的属性。
类比推理以对象之间已知的相同或相似之点为依据,从而推出其他各点也相同或相似,但这个依据并不充分,因此,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这是因为:其一,既然是两个(类)事物,那么,尽管它们在一系列属性上相同或相似,但毕竟有某些方面的差异,如果推出属性恰恰是一对象异于另一对象的特殊性,那么推出另一对象也有此属性就是错误的。例如,土壤和木炭都有大小不同疏松的颗粒,而土壤中又能生长植物,由此推出木炭中也能生长植物;企鹅和极地越野车都有平滑的底部和双脚,而企鹅是动物,由此推得极地越野车也是动物等等都是不正确的。其二,一对象存在许多属性, 有的是固有属性,而有的则是偶有属性,如能呼吸、有血液循环是一个人的固有属性,而身高、肤色等则是其偶有属性。如果推出属性是一对象的偶有属性,那么就不能推出另一对象也具有,如我们不能由一个人大鼻子认为其他人也是大鼻子。
要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就要尽可能从两个(类)事物较本质的属性上进行类比,而且尽可能找到类比对象间较多的共同属性;否则,如果仅仅根据对象之间表面的、偶然的相似而贸然类比,就会犯“机械类比”的错误。古代有一姓李官员平生最怕吃猪肉。一天,两随从打起架来,吵闹不休。李某甚怒,命人拿来油饼和猪肉,喝令两随从当场吃掉,并训斥说:“姑念初犯,只罚你们吃些猪肉。如若再犯,猪肉上还要加些大油!”不爱吃猪肉这种饮食习惯不过是李某自己具有而已,但他却推己及人,认为别人也不爱吃猪肉,这就是一种“机械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