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但日新月异地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而且极其深刻的推动着军事航空领域的变革。关于高技术的含义,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一致的结论。多数人的意见是:它是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是知识、人才和投资密集的新技术群。简单地说,就是高层次的科学技术群。主要指由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等新型技术构成的新技术群。
在军事航空领域来讲,高技术就是对现阶段空中力量的发展、建设和使用,特别是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技术群。目前主要包括隐形技术、飞行操纵控制技术、武器制导控制技术、侦察和预警技术、动能和定向能等新机理武器技术、航空新材料技术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技术也是一般意义上的高技术在军事航空领域的具体体现。当然,这些技术,并不能囊括军事航空领域所运用的全部新技术,而只是其中最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技术。同时,其中每一种技术,又往往是综合性较强的技术,既是传统的一般技术的发展继承,又都运用了最新的微电子、新材料及信息处理等多项技术。
空中力量是现代高技术的“集合点”,高技术在航空武器系统的广泛运用,改变了空中力量的面貌,使其作战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先进空气动力技术和飞行控制技术大大提高了作战飞机的飞行性能,使其能在各种条件下进行高速机动;机载光电跟踪与火控技术,使现代战斗机具备了超视距搜索跟踪的能力;空中加没技术,使作战飞机不受或少受航程的限制,能跨洲越洋突击世界上任何地点的目标;精确制导技术,使空中突击的精度更高,毁伤能力更强;隐身技术、电磁干扰及反辐射压制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作战飞机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红外、激光技术,使空中作战时空打破了传统昼行夜止的模式,可以不间断地实施全天候大规模连续突击;先进的空中作战指挥控制预警系统,使空中力量各兵种、机种结合更加紧密,综合效能更强, 所有这些,使得现代空中力量作战能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突出表现在: 摧毁同一目标的弹药量大为减少,通常一枚大威力精确制导武器即可摧毁一个战术目标;摧毁同一目标的飞机出动架次大大减少,以往攻击一个机场需多架战斗轰炸机和几十架护航、保障飞机,而使用 F-117 隐形战斗机,保障、护航飞机可减少约 2/3;少量飞机可完成对多个目标的突击任务,海湾战争中美空军 42 架 F-117,仅占多国部队作战飞机总数的 2.5%,却轰炸了目标清单中 40%以上的战略目标;战损率和弹药、人力、燃料消耗率急剧下降, 海湾战争中美军飞机的战损率仅为 0.03%,真乃史无前例;隐形飞机不但缩短了飞机被雷达发现的距离,而且突击飞机不需要护航飞机的直接掩护,往往单机突防攻击作战突然性更大;空中作战节奏加快,使空中进攻战役可能只需要几天或几个小时,而不是以往的几个月或几周才可达成目的,并且有限空中火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庞大的地面火力系统,摧毁对方的军队集团、建筑群和防御工事等大型目标。
高技术航空兵器的大量使用,正在改变着空中战场的面貌。多机种合同作战将成为机群作战的基本样式;使用高性能空──空导弹的空中攻防行动进入了超视距空战阶段;使用精确制导炸弹和高性能空地导弹袭击地(水)
面目标,把空袭行动导入了“点穴”功法的意境;以空──空导弹为主要武器的空中攻击和以地──空导弹为主要武器的对空射击以及专用钻地炸弹对机场的空袭,使夺取制空权的行动呈现了立体交叉之势;直升机、垂直起降飞机和大型运输机的发展使空降作战步入了多样化的时期。
历史即将跨入 21 世纪。我们应邀编写了《跨世纪战争知识丛书》之一的《高技术空战》,献给广大读者。由于水平和时间所限,必有诸多疏漏, 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1994 年除夕
内 容 提 要
本书洋细地介绍了在高技术条件下空战的情况。书中对高度木空中作战的基本特征、各种现代作战飞机、机载精确制导武器、空战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空战、空袭、夺取空中优势、空降作战等作了具体介绍,并通过实际战例,描述了高技术航空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应用。
本书可供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青少年,以及军事科学爱好者阅读。
高技术空战
一、高技术空战悄然来临
当今世界,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本世纪 60 年代以来,高新技术发展的浪潮,以锐不可挡之势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冲击着军事特别是军事航空领域。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新技术在航空武器系统的荟萃, 极大地提高了空中力量的作战效能,并对现代空中战争的形态和空中作战的方式、方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个高技术空中战场的雏形,已经展现在当今世界局部战争舞台上。
(一)高技术空战
翻阅当代局部战争史料,人们会注意到,一幕幕高技术空战场面发人深思,“指哪打哪”式的蓝天搏斗,已经不是“天方夜谭”式的遐想。
在 25 年前的 1965 年 4 月 3 日,侵越美军首次突击越南清化桥,出动飞
机 79 架,投下普通炸弹 120 枚,发射空地导弹 32 枚。仍未能摧毁该桥。2
年后,1967 年 3 月 12 日美军用激光制导炸弹“白星眼”再次突击该桥,首
发命中以它那令人惊叹的准确性,拉开了高技术战争的序幕。又经过 5 年的
改进,1972 年 5 月 10 日,美军突击河内附近的另一座大桥——杜梅桥,只出动 16 架飞机,投掷 22 枚激光制导炸弹,7 枚电视制导作弹,命中 12~16 枚,便炸毁了该桥。
1973 年 10 月 6 日第四次中东战争开始,由于以色列空军的 F-l4 和 A-4 飞机上的电子干扰装备对埃及军队的萨姆-6 导弹不起作用,第一天以军就损失飞机 30 架,埃军几乎没有使用飞机就击退了强大的以色列空军,出乎意料
地顺利渡过苏伊士运河。以军认真吸取了教训,经过努力,终于在 9 年后的
贝卡谷地报了一箭之仇。1982 年 6 月 9 日,以军先用“猛犬”、“侦察兵” 无人飞机诱骗防空部队发射导弹,从而测定了叙军阵地位置和导弹雷达参数,继而用波音-707E 等电子战飞机对叙导弹雷达实施电子干扰,再出动 F- 16、A-4 飞机,用“白舌鸟”式、“幼畜”式精确制导武器实施攻击。在战斗过程中,叙军飞机从滑跑起飞就在以军的 E-2C 监视之下,E-2C 及时把叙机有关数据传给己方飞机,以军仅用 6 分钟就摧毁了叙军 19 个导弹阵地。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装备和灵活战术的配合,使现代空中作战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高技术的作用也延伸到了海上战场。
1982 年 5 月 4 日阿根廷飞机用一枚价值十几万美元的“飞鱼”导弹,一举击沉价值 1 亿多美元的英国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首战告捷。5 月25 日,又是“飞鱼”导弹,击沉大型运兵船“大西洋运输者”号,使英国这个历史上的“海上霸王”吃了大亏。为扭转被动局面,英舰队建立了综合兵器防空系统,在海上派出了导弹驱逐舰提供预警情报,在空中以“鹞”式飞机担任外线防空,在舰上布置了 4 层防空网。于是,空中优势落入英军手中, 英军登陆作战大获成功。(图 1-1)
1986 年 4 月美国袭击利比亚的“黄金峡谷”行动,更体现出高技术战争的特色。空袭飞机没有从航空母舰上起飞,而是来自遥远的英国机场,中途经过 6 次空中加油,航程一万多公里。空袭以电子压制为先导,并用“哈姆” 高速反辐射导弹直接摧毁利比亚雷达站,使利比亚整个防空体系陷于瘫痪。
这次行动美空军使用的 F-111 装备了最现代化的航行、轰炸设备和激光、红外精确制导武器。经过 10 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低空隐蔽进入的 8 架 F-111 仍然准确地找到并精确地摧毁了淹没在利比亚首都大群建筑物中的一座淡蓝色小楼——当晚卡扎菲的住地。
如果说以上是高技术航空武器初试牛刀的话、那么它在海湾战争中的“集体表演”则展现了高技术空战的雏形。仅以高技术
图 1-1 阿根廷飞机攻击英国“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
1.P-2H“海王”式基地巡逻飞机 2.无线电通信线路 3.“超军旗”突击飞机
4.P-2H“海王”式飞机机载雷达射束 5.反舰导弹发射点 6.突击飞机退出目标
7.“飞鱼”式反舰导弹 8.“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
图 1-2 海湾战场一瞥
的“幕后”表现为例,据报道,美空军的轰炸行动计划,曾在空军的战区攻击模型上进行过计算机仿真。美国五角大楼曾利用联合作战计划系统,进行任务分析、计划指示、情况判断、制定方案等方面的演练。例如:向现况应急分析模型输入信息后,一般 15 分钟能给出 1~3 个经过可行性、功效、得失等权衡比较后的模拟作战方案。
这些清晰的历史记录表明,现代空中战争正在脱离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空中作战形态,向着高技术方向演变,开始伸向了现代军事航空领域。
上述局部战争的空中作战战例表明,在当代新技术革命推动下,航空武器有了惊人的发展,高技术空中战争正在悄然逼近。突出地表现在:
一是由非制导型武器向精确制导型武器转变。空空导弹形成了战略和战役战术两个部类;地空导弹形成了高空远程、中空中程和低空、超低空近程四种系列。精确制导武器反应速度快,投射距离远,命中精度高,毁伤威力大,战斗功能多,生存能力强,并在向第四代即智能型方向发展。预计 90 年代末许多制导武器将更加智能化,能识别敌我、排除干扰、有选择地攻击目标,以及使圆概率偏差趋于零,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常规火力手段。(图1-3)
二是由硬杀伤武器向软硬一体化杀伤武器转变。无线电器材和光电器材已成为现代航空武器的核心,现代电子技术已广泛用于空中攻防武器系统。电子设备的成本已占新型飞机总成本的 33%、占导弹成本的 45%、占航天器成本的 66%。正在研制的航空综合电子战系统,其自适应处理和综合功能更强,并将在作战领域总括陆、海、空、天战场,把声频纳入电、光、红外整个频谱范围,具有雷达、通信、导航、敌我识别、武器制寻等综合对抗功能。未来空中电磁环境将更趋复杂,据有关资料估算,一架战术飞机在欧洲战场主要地域 300 米以上空中飞行时,可能受到 800~900 部雷达的照射,其中有300~400 部雷达以 600~700 个不同频率的波束在搜索,有 30~40 部雷达在跟踪。
三是指挥手段由人工方式向自动化指挥方式转变。C3I 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目前已取得巨大进展,成百倍、千倍地扩大了指挥
图 1-3 现代精确制导武器
员和机关的控制能力,成为现代空中作战体系的神经中枢。美国空军除建立了战略空军与北美防空自动化指挥系统、弹道导弹远程警戒系统和宇宙空间监视系统外,还拥有战术空军自动化指挥中心、空情观察中心和空中预警指挥机。未来的空中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可靠性、保密性、对抗性、信息处理能
力和一体化程度,都将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空中力量全方位、全纵深和全时域的协同作战。
四是由防空、航空武器向防天、航天武器转变。主要军事大国从 50 年代末期开始,就在地空导弹的基础上,研究陆基反导武器,并建立了分层反导系统。80 年代又重点发展了各种军用卫星(迄今已在空间部署 200 余颗)、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等(图 1-4、图 1-5、图 1-6)。预计到本世纪末,航天器的军事用途主要是为地面军队和航空兵作战担负某些支援保障性任务;到下世纪初,宇宙空间与空中、地面、海上目标之间进行直接攻击将成为现实。防天、航天武器既能在外层空间又能在大气层飞行,将
图 1-4 美 X-30 航空航天飞机构想图与防空、航空兵器融为一体。
这些变化说明,航空武器已开始了由“技能型”向“智能型”过渡的进程。其基本标志是;航空武器系统本身已具有了人类思维的部分功能。导弹是“长了眼睛的弹丸”,其搜寻与控制弹体飞向目标的过程,就是一个由感知、记忆、分析、控制,到再感知、记忆、分析、控制的反复过程。如美国机载“黄蜂”反坦克导弹,装有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设备,它从飞机上发射后, 先是隐蔽低空飞行一段距离,待进入目标区前爬升到一定高度,对目标(坦克)自动进行搜索、识别并进行攻击。未来的空军 C3I 系统和“软硬”武器系统部分将由智能机控制,通过与信息处理和显示设备相联接的工作台进行人机对话,从而对人的思维活动起着强化、改进和提高的作用。它不仅使人脑与人脑之间的信息交流直接物化,使空军作战信息处理与传递方式发生质变,更重要的是填平了军人与武器之间信息交流的鸿沟,把军人、理论与计算机联成密不可分的整体。通过这一在人与武器之间
图 1-5 发射中的美航天飞机
建立起来的思维联动系统,人的智力可直接转化为能量形式释放,从而获得空前的作战能力。如果说以往空中作战一切打击力的扩
图 1-6 英 HOTOL 水平起降航天飞行器构想图
大和机动力的提高是科学技术对人体力的延伸,那么,智能型航空武器已开创了科学技术对人脑加以延伸的进程。后者是前者基础上的发展,又反过来加速前者发展的进程,并最终导致航空武器的智能化。
这一趋势表明,现代航空武器将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其作战效能会有新的飞跃。当今科学技术正以“爆炸”的速度向前发展,微电子技术作为高技术“龙头”,正以新的加速度向航空武器领域所有角落渗透。而微处理机更新换代周期正以 15 年、8 年、4 年、2 年的间隔在缩短,每代计算机的智力功能,却按 16 倍、256 倍、64000 倍、41 亿倍的指数关系曲线在急速地递增。微处理机是现代航空武器的核心,主要以智能形式直接作用于武器系统的控制层和中枢层,牵一发而动全身,将使武器效能倍增,甚至按几何级数增长。据德国预测,未来使用第三代精确制导武器,出动 50 到 100 架飞
机,投弹 500 吨,即可阻止前苏军一个集团军的进攻,比使用第一代精确制
导武器,作战效能将提高 50 到 100 倍。
从这一趋势看出,由于智能型航空武器能极大地提高空中作战的效能, 必将成为空中力量武器装备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近年发生的局部战争中,一枚价值 1 万美元的防空导弹,击落过价值 1800 万美元的飞机;一枚价值 3000
美元的机载反坦克导弹,摧毁过价值 270 万美元的坦克;一枚价值 20 万美元
的空舰导弹,曾击沉价值 5000 万美元的现代化舰艇。据西方估算,由于美国拥有单价只等于直升机 1/22 的机载巡航导弹,就使得前苏联苦心经营长达30 年、耗资近千亿美元建立起来的庞大国土防空体系的效能大大降低,需再付出数百亿卢布和 7~10 年时间,才能重构有效对空防御体系。
由此可见,航空武器智能化绝不仅仅是个技术性问题,而是空中力量建设与运用带有质变意义的一次飞跃。
(二)高技术空中战场的主要特征
高技术航空武器所带来的,不仅是空中突击威力的简单扩大,而是更为深刻的空中作战观念的变革。
未来空中战场将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
作战空间空前扩大
从现代航空武器单位时间机动的距离看,空间在相对地缩小。高山、大洋、黑夜的阻隔在急剧减弱;从航空武器所控制的范围看,战场急剧扩大, 空中作战行动沿长、宽、高三个方向拓展。
从横向上看,远程奔袭日益突出。在现代条件下,远程奔袭已成为一种主要的空中作战形式。1981 年 6 月 7 日,以色列空军 14 架 F-15 和 F-16 飞机往迟距离 2000 公里,袭击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1981 年 10 月 1 日,以色列空军 8 架 F-15 袭击了驻突尼斯首都的“巴解”总部,往返距离 4600 公里。
1982 年马岛战争,英国的火神式轰炸机从阿森松岛起飞,对阿根廷的马
岛机场进行轰炸,往返距离 11200 公里。此次轰炸,被英军自称为有史以来最远距离、最为壮观的一次轰炸行动(图 1-7)。1983 年,美军从本土运送特种作战部队空降格林纳达,往返距离 4000 公里。1986 年 4 月 15 日,美军15 架 F-111 从英国基地起飞,绕道直布罗陀海峡,突击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 3 个目标,往返距离达 10378 公里。凡此种种,应验了朱里奥·杜黑 1921 年的预言:“一支独立空军是一支进攻性力量,它能以惊人的速度从任何方向打击陆地或海面上的敌方目标,并能突破敌方任何空中抗击。”未来,由于飞机气动外形和大功率发动机的改进,战斗机作战半径将达 2000~3000 公里,轰炸机和运输机活动半径将达 5000 公里以上,加之航天技术和空中加油技术的倍增作用,空袭出发基地将越来越远,空中作战行动将跨越国界和洲界,遍及交战国的全部疆土。
图 1-7 英空军远程空袭示意图
与此同时,空中攻击距离也越来越远,使用中程空空导弹,可从数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之外向目标发射。先进讥载光电跟踪与火控设备的发展,使现代战斗机具备了超视距搜索跟踪能力和攻击能力,配之以先进中、远距离空空导弹的使用,使现代空战开始向超视距空战方向发展。海湾战争空战中, 面对面拼博的现象已大大减少,较远距离上的火力战十分激烈。往往在对方肉眼还看不到时,鏖战已经开始,甚至胜负已见分晓。多国部队凭借拥有的超视距空战优势,先后击落伊拉克飞机 42 架。其中有 25 架被中距拦射程导弹击落,11 架被近距空空导弹击落。目前先进的中、远距空空导弹的攻击距离已可达到 100~200 公里(俄罗斯声称现研制的一种空空导弹可拦截 400
公里以外的目标)。另外,使用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还可从上百公里乃至数干公里以外,向陆海战场的目标实施攻击。美国空军现装备的“战斧” AGM-109H 空射战术巡航导弹,其射程达 450 公里;而空射战略巡航导弹AGM-86B 其射程可达 2800 公里。因此,未来对世界任何国家的空袭,空中平台于边境发射远程精确制导武器,即可摧毁位于纵深内的战略目标。
从纵向上看,“两极”争夺空前加剧。以往的空中作战大多是在 1000~ 7000 米的中空进行。随着地空导弹的出现,航空兵活动高度发生了显著变化,逐渐向中空的两端延伸。航天器及隐形轰炸机将抢占空间的“制高点”。航天器又称空间飞行器。从 1957 年 10 月 4 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始,30 多年来,世界各国进行了近 4000 次的航天发射。其中主要是人造地球卫星(约 3500 颗),并有相当大部分直接应用于
军事领域。现在不少新型飞机的升限也突破了 2 万米,接近 3 万米,飞机活动高度的增高,使得一些专门对付高空目标的地空导弹望高兴叹,特别是采用隐形技术配合飞机进行高空活动成为一种新的手段。在海湾战争中,美国仅占飞机总数 3%的 F-117A 飞机,利用其隐形的优势,既能在低空、也可在高空实施突防和空袭,而且自身无一毁伤,从而成为“主战之星”。
与此同时,低高度作战已成为战术飞机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现代化先进的地形跟踪、自动驾驶等机载设备的发展,空中加油能力的增强,地面防空警戒能力的提高,以及对空袭作战提出的必须达到隐蔽突然、出其不意的要求,航空兵在空袭作战中,活动战场越来越向低空方向发展。例如,以色列突击巴解总部,当攻击编队飞抵突尼斯海岸上空时,F-15 飞机突然下降高度以超低空贴着海面飞行,避开了对方雷达的监视;以色列飞机偷袭伊拉克核反应堆时,机群为躲避伊拉克和沙特阿拉伯雷达的监视,采取超低空飞入伊拉克领空,以 600~900 米的高度轰炸目标;以色列飞机在贝卡谷地战斗中,借助机上先进的导弹和火控系统,大胆地沿着预先侦察好的航线自动超低空飞临目标上空,成功地对叙利亚导弹阵地进行了毁灭性的突击:1986 年3 月 24~25 日美空袭利比亚时,美机针对萨姆-5 导弹高空性能好低空性能差的特点,采取了超低空亚音速抵近目标的飞行战术,取得了较好的突击效果。接着,在 4 月 15 日美机再次空袭利比亚时,美 F-111 战斗轰炸机在 5000 多公里的航路上,以高速高空飞行,在接近利比亚海岸上空时,凭借预先输入计算机的地形跟踪数字程序,突然改为低空突入,在 150~60 米低空实施攻击,使利比亚防空部队未能及时发现美机(图 1-8)。当美机临空时,利方只能进行盲目
图 1-8 F-111A 突防图
拦阻射击,火力虽猛,但效果极差,有的防空部队甚至在美机离开时才开火。在整个空袭中,没有一架利机起飞拦截。由此可见,未来谁的飞机飞得更低、更稳、更安全,谁就有了很强的突防能力,并占据一定的空中优势。从发展上看,固定翼飞机低空飞行能力将得到强化。目前 F-111、F-16 飞机已可在60 米超低空飞行,F/A-l8D 能在 30 米高度上飞向目标,“超军旗”飞机在海面则可贴着浪花飞向目标。采用新技术的直升机也将不断使用于战场,歼击直升机将大量涌现,可离地面 4 英尺贴地面飞行。可以预料,未来争夺“一树之高”空中优势的斗争将更加激烈。
作战节奏急剧加快
空中作战节奏在急剧地加快。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用 100 架飞机
消灭敌人 100 架的时间为 6 个月,己方损失一半飞机的时间平均为 19 个月;
而 70 年代的局部战争,则分别缩短为 2.25 天和 7 天。例如在以黎战争中,
双方参战飞机约 400 架,头 7 天就消耗近百架。而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经过最初两天的战斗,以色列空军就摧毁了埃及空军的 90%,使约旦空军损失一半,叙利亚空军损失约 1/3。从飞机出动强度看,在“沙漠风暴”中,多国部队飞机在头12 天里就出动约2.5 万架次,是美国侵越战争空袭高峰期(历时 12 昼夜的“后卫Ⅱ”空中战役)总出动量的近 10 倍。仅首次空袭,多国
部队就出动了 750 架次,超过“后卫Ⅱ”战役全天出动量的 1 倍,轰炸当天
的投弹量达 1.8 万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对德战略轰炸日均投弹量的
10 余倍。从空中攻击时间看,“沙漠风暴”700 多架次的首批次大规模空袭
仅用了约 3 个小时;美机两次空袭利比亚,分别用了 17 分与 30 分钟;以色列空军对贝卡谷地导弹阵地、“巴解”总部和伊拉克核反应堆的突击,分别用了 6 分、3 分与 2 分钟;美利锡德拉湾空战,仅 1 分钟就结束了战斗。
这表明,空中战场的激变性正随空中力量突击效能的提高而增长。作战行动在时间尺度上己被大大地压缩,过去需要经过持久交战才能决定的胜负,现在只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便可见分晓。据美军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要用 9000 枚炸弹才能摧毁的目标,越南战争期间大约用 900 枚就够了, 而在海湾战争中则仅用 1~2 枚精确制导武器就能完成任务。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激光制导炸弹有 225 公斤、450 公斤、900 公斤三种高爆杀伤弹头,共投放9300 枚;小牛空地导弹有 56.75 公斤和 136.2 公斤两种弹头,共投放 5100
多枚;战斧巡航导弹共投射 288 枚。仅这三种弹药的破坏力,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相比,就等于投放了近亿枚炸弹。此外,现代空中作战更加强调机动和快速,时间价值呈增长趋势,以时间换取空间,将成为利用时空的重要形式。
起动速度快,机动能力强,是空中力量具有代表性的特征。现代空中作战突然、激烈,速战速决。发动者通常经过精心策划和严密伪装,不宣而战, 实施突然袭击,企图一举掌握制空权。应战者如果不能在战争开始后的极短时间内粉碎对方的企图,就会造成巨大损失,陷入被动地位。时间可以使主动一方更为主动,也可以使被动一方转为主动,关键就在于作战行动的迅速。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是空中力量的生命,速度是其本质的体现;离开了速度,空中力量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因此,在高技术条件下进行空中作战, 时间就是战斗力,就是主动权。这种时间增值的趋势,显然有利于航空武器智能化占优势的一方。
作战效能更加依赖整体牲
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导致了航空武器在类型上的大分化与作战运用上的大综合。一方面航空武器种类型号日益增多; 另一方面,空中作战力量构成的综合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空袭、反空袭斗争,已演化为双方空中作战系统之间的整体对抗。
未来较大的空中作战行动,将同时由不同机种、不同性能和执行不同任务的飞机,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进行多机种合同作战。所谓多机种合同作
战,是指在空袭行动中空袭编队根据作战任务的需要,将遂行突击任务的飞机与一定数量的预警指挥飞机、电子对抗飞机、压制地面防空火力的飞机、空中加油机以及掩护飞机等支援保障飞机进行合理编配,形成以顶警指挥飞机为核心的高度精干而又功能齐全的空袭作战系统,以整体的力量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协调一致地完成空袭作战任务。美军空袭利比亚,出动飞机达 14
种之多,而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参战机种、机型则多达 30 余种。在这些飞机中,保障性飞机所发挥的作用十分引人注目。多国部队正是依靠空中预警机的实时指挥与控制,才使得多国、多军种、多机种参与的空袭作战能够协调一致地顺利进行;正是空中加油机源源不断地进行空中加油,才使得大规模的空袭作战竟然成为一场“隐形”的战争,造成了伊空军“看不见”、“打不着”的被动挨打局面,结果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较高的空袭效果。
现代空袭作战的整体性,把防空作战的整体性推向了新阶段。未来的防空系统,既要摧毁来自外层空间的“弹”,又要打击高。中空进袭的“机”, 还要对付低空、超低空进入的“兵”;既要实施野战防空,又要进行要地防空,还要实施国土防空乃至多国联合防空。
未来争夺空中优势的方式,也将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美军主张综合运用进攻性反航空兵作战、压制敌防空配系和防御性反航空兵作战等多种方式,来夺取战场空中优势。前苏军强调空中战役是常规条件下夺取空中优势的主要样式,而且其中所包括的作战行动日益多样化。此外,争夺空中优势需要陆、海、空战场并举,飞机已经或正在成为主要军兵种的有机组成部分, 未来夺取、保持空中优势是诸军兵种的共同任务。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空军、海军、陆军、海军陆战队的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海军的“战斧”舰对岸巡航导弹,在宇宙空间的各种侦察、通信、导航定位等军用卫星保障下, 采用“硬”和“软”两种进攻手段相结合、进攻和防御相结合、战略空袭和夺取制空权相结合、作战飞机与巡航导弹进攻相结合等作战形式,对伊拉克发动了战争史上首次陆、海、空、天、电多军种,多种武器系统的,全方位、全高度、全时域、高强度的联合大空袭,充分显示了现代空中整体作战的巨大威力,及其在争夺空中优势中的决定性作用,并取得了很高的军事效益。
由此可见,现代空中作战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多变量构成的纵横交错、相互制约的动态结构体系。单靠哪一个军种、哪一个机种和哪一种手段,都不能取得空间作战的最后胜利。未来空袭与反空袭斗争,都将以整体作战的形式出现。而且随着宇航武器的发展,还会出现天基对地(海) 武器的身影,从而凝聚并加倍释放空中整体作战的威力。
小规模空袭编队也能直接达成战略目的
多年来,由于飞机载弹量小而已使用的弹药多为常规炸弹,命中率不高, 受这种作战手段的制约,欲遂行战略性空袭任务,只能依靠多架次大编队、多批次连续空袭的方法,否则就难以奏效。因此,千机编队、“地毯式”轰炸成为当时条件下空军达成战略空袭目的的基本手段。随着空袭兵器智能化趋势的发展,以小规模空袭编队实施“外科手术”式空中突击,则充当了直接达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战略目的的“杀手锏”。进入 80 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五次典型“外科手术”式战略空袭,无论是以色列偷袭伊拉克核反应堆、突击“巴解”总部、摧毁贝卡谷地导弹阵地,还是美军两次空袭利比
亚,其出动飞机一般只有十几架,最多也只有 150 架左右,但都一举达成了受到世人瞩目的战略目的,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和“小战而屈人之兵” 的特殊政治、军事效果,从而成为空中力量运用的一种崭新样式。究其原因:
一是现代局部战争作战目的有限,小规模的空中作战行动更能适应于当代政治、军事斗争的特殊需要,也易于达成空袭行动的突然性。二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航空领域的广泛应用,为空袭飞机编队的小型化提供了技术保证和物质基础。例如,B-1 战略轰炸机的载弹量高达 30 吨左右,相当于过去 5 至 6 架 B-29 战略轰炸机的载弹量。目前 3 架 B-1 轰炸机一次投弹量,就相当于前苏军一个摩步师全部火器一次齐射量的 1.2 倍,而且精度更高,弹药的威慑更强。过去需要一系列中等规模空袭行动才能完成的作战任务,现在只要若干次、甚至一次大的战斗即可完成。三是鉴于现代空袭作战巨大的物质消耗,迫使交战双方都必须注意空中作战的效费比,客观上要求交战双方必须力求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效费比酿成了抑制空袭规模的内在机制。四是在使用精确制武器条件下, 作战目标性质发生了由大化小和由集中变分散的变化。过去被认为是面状目标的毁伤对象,而今可视为若干点状目标的组合而分别加以摧毁,使得以小的代价换取较大的胜利变为现实。同过去空袭作战相比,对许多目标的攻击, 不再需要大机群编队和多批次的“狂轰滥炸”,只需使用较小的飞机编队实施短暂的突击,即可达成作战目的。五是迫于政治压力而着力减小空袭附带毁伤的要求,也需要利用空中小编队这把“手术刀”,来恰如其份地实施空地精确突击,以保证既完成作战任务,又不至殃及池鱼。例如:美军出兵巴拿马时,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救出被关押在巴拿马特别监狱楼顶平台的中央情报局官员穆斯。美军准备用直升机载运突击队在该监狱楼顶平台降落,用狱中“内线”引导穆斯乘直升机逃离。但是,这个监狱与巴拿马国防军的营房只有 400 多米。为了防止营救过程中巴军出击,需要投下 2 枚 2000 磅激光炸弹予以阻击,而且要求炸弹爆炸时间前后不能相差一分钟,以保障直升机安全逃脱。同时,炸弹爆炸地点只能在距巴军营房 183 米处,以保障既不致大量杀伤巴军人员,又能迟滞巴军的干预行动,同时还不至危及楼顶上直升机的安全。如此精微的作战任务,美军仅使用一架 F—ll7 飞机,就准确无误地达成了作战目的。
作战手段更加新颖多样
首先,由于新型战斗直升机的超常运用,未来空降、机降分队将成为低空、超低空空袭的突击力量。随着航空武器的发展和战斗直升机的迅速崛起, 小群空降、机降作战正在弥补“空袭空白区”,从而成为一种重要的空袭形式(图 1-9)。美军入侵格林纳达,使用直升机空降突击配合地面进攻,仅 4
天就获得了成功。在 1967 年和 1973 年的两次中东战争中,以直升机实施空
降突击的方式,曾得到广泛运用。双方共进行过 6 次营级规模的直升机空图 1-9 载运机降分队的美国 CH-47 双旋翼中型运输直升机
降行动,都获得了成功。例如: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叙利亚军队在戈兰高地部署了火力很强的炮兵部队,有效地控制着约旦河谷北端。6 月 9 日, 以军以一个伞兵营乘直升机在一个坎坷不平的岩石地空降(图 1-10)、(图1-11)。由于直升机无法着陆,伞兵用绳梯从直升机上爬下来,虽然费了许
多时间,但由于叙军根本没有预料到敌人会在此处用这种方法袭击他们,以军空降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摧毁了叙军在戈兰高地的炮兵阵地和指挥所,保证了正面部队的高速推进。
图 1-10 法制“小羚羊”式直升机
图 1-11 意制 A109K“奥古斯塔”多用途直升机
其次,地(舰)地导弹加入空袭行列,成为不可忽视的新问题。以往的空袭反空袭作战,主要是飞机进行空中交战,航空兵对地面目标进行突击、地面防空兵力对空作战,而海湾战争的空袭反空袭作战,则充满了寻弹战。多国部队在空袭作战中除大量发射空地、空空导弹以外,还从战列舰和潜艇上发射了数百枚“战斧”舰地巡航导弹,对 70 多个战略目标实施摧毁性打击, 美方称 98%命中目标,使伊拉克遭受了重创,并以此举揭开了这次大规模空袭的序幕。先进地(舰)地导弹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打击范围的可控性强,部署在己方战略腹地,平时高度戒备,战时不需要变更部署,既可固定作战,又可机动作战,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极易于达成突然性,因此它已成为现代空袭作战的一种重要武器。在这次战争中,伊军也曾使用 71 枚“飞毛腿”导弹袭击对方,但大多遭到多国部队“爱国者”导弹的拦截。可以预料,未来以地基导弹进行空袭、反空袭作战,将成为现代空中战争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再次,由于精确远程运载工具和大威力弹药的研制和装备,战略轰炸机和战术飞机遂行多种作战任务的能力得以加强,两者在作战运用上已相互渗透,使用界线日益淡化。在越南战争中,由于战术空中力量不足,B-52 战略轰炸机曾多次用于支援地面战役、战术作战。实践表明,它更适合作为发射精确制寻常规武器的平台,攻击战场上的地面军事目标。而目前的先进战术飞机携带精确制导武器,经过空中加油也可以跨洲越海完成战略性空中突击任务。80 年代发生的几次“外科手术”式空袭,就是生动的例证。在海湾战争的战略轰炸中,按日平均出动架次总载弹量计算,战术飞机日投弹量已经超过了 B-52 战略轰炸机,说明它已在某种程度上取代了战略轰炸机的职能, 是遂行战略空袭任务的一支新的重要突击力量,显示了战术飞机作战使用上的高度灵活性。
大规模军事空运得到了广泛运用
由于现代局部战争突发性强、节奏快、空间广,作出有效反应可资利用的时间非常有限,只有迅速把足够的作战力量投送到出事地点,建立起有利的态势,才有可能对事态的发展施以决定性影响,从而赢得战略上的主动权, 因而当今主要军事大国在局部战争中,都十分重视使用军事空运手段,确保战略机动力量的快速投送。
1968 年,前苏联入侵捷克,以 350 架运输机空运 1 万余名空降兵为先导,
6 小时抢占了布拉格,22 小时就控制了捷克全境。1979 年,前苏联又用约 800
架运输机,把三个空降师的先头部队一次投向喀布尔机场,仅 3 个半小时就攻占了阿富汗首都。而海湾战争中的战略空运规模之大、航程之遥、效果之显著,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美军在宣布买施“沙漠盾牌”计划之后的短短的 23 天内,便将包括 82 师、24 师和 101 空中突击师在内的大约 4 万精锐部队空运至沙特,在沙科边境迅速建立起了前沿防御地带,及时地遏制了
伊军可能的南侵行动,并为大批后续部队的到来和部署提供了安全保障。整个战争期间,美军机动司令部投入近 500 架大型运输机,以平均每天 80 架次
的强度,在单程约 7000 至 1 万英里的航线上,运送了美国部署于海湾战场几十万大军中的 80%(44.5 万人)和 50 万吨作战物资,为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这种具有跨国、跨洲性质的高速、高强度投送能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已成为其战略机动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可以预料,在军队规模趋于缩小而又力求国家军事实力不受削弱的情况下,提高军队机动能力更加重要。随着大型运输机全部喷气化,战术运输机短距起降能力不断增强, 以及空中受油设备的进一步完善,军事空运将更加广泛地用于未来战场,成为军队远程机动的重要支柱。这一特征表明,对空中运输机群的护送和攻击, 将是未来空中作战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电磁优势与空中优势相客并存
航空武器电子化正以始料未及的速度在发展,电子设备已成为现代航空武器的核心。近期局部战争空袭、反空袭作战都开展了激烈的电子对抗,电子对抗与武器对抗已融为一体,并贯穿于作战的始终。空中电子斗争从以往简单的保障措施,已发展成为全方位、全纵深、全覆盖的重要作战方式。它不仅涉及到 C3I 系统,而且渗透于武器使用和作战行动之中。空袭作战一方, 通常从压制、摧毁对方电子设备开始,并成为一个独立的作战阶段,通过先期夺取电磁控制优势,造成对方指挥武器系统失灵,从而全面剥夺对方的还击能力。同时,还利用电子技术把侦察、诱骗、干扰、引导和突击诸环连成一个完整的作战过程,使“软”和“硬”相结合,产生出巨大的毁伤合力。而对空防御一方,也将综合使用电子干扰、抗电子干扰等手段,集中主要电子对抗力量于主要方向、要害目标和关键时节,隐蔽、突然地以各种反制导手段,全力瘫痪空袭一方的电子战系统。美国空军在海湾战争中,广泛运用随队和远距离支援电子干扰机,对伊拉克实施全频谱压制,牢牢掌握了战场制电(磁)权。通过 42 天的电子轰炸,为成千架大机群突防和连续发射的战斧巡航导弹,以及其它多种空地导弹的空袭扫清了障碍,其作战机群如鱼得水,行动自由。而伊拉克由于失去了电磁优势,虽然拥有先进的作战飞机和庞大的地空导弹群,却毫无还手之力。美军两次空袭利比亚和以色列在贝卡谷地之所以得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电子技术。这说明,在现代空战场上,谁能夺取电磁优势,谁就能充分发挥其武器系统的硬杀伤作用,否则, 就将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电磁优势与空中优势相容并存,谁掌握了制电
(磁)权,谁就在很大程度上掌握了制空权;而丧失了电磁空间控制权,迟早将丧失制空权;而失去这两个空间的控制权,就必然失去战争的主动权。这是高技术条件下空中斗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
外层空间技术保障力量发挥了重要支援作用
在近期局部战争中,凡是较大规模的空袭作战,都有空间飞行器的配合
(图 1-12)。这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多国部队空中进攻作战得以有效地组织与实施,靠的就是部署于由地面到太空的跨洲际的预警、通信和运算系统的协同保障。特别是天基导航系统,为美军航空兵提供精确导航和
定位能力,发挥了重大作用(图 1-13)。美国全球战略通信系统拥有 7 万余条电路,通达 75 个国家和地区,有力地保障了多国部队之间的不间断的联
络。侦察卫星系统每 12 秒钟就可对伊拉克战略战术目标扫视一遍。通常在2~
3 分钟内就能将探测到的导弹起飞信息,经分析鉴
图 1-12 美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
图 1-13 全球定位系统工作原理图
定出导弹类别及攻击目标区域后,传回海湾前线供空军部队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作战行动。这说明,现代空中作战的合成程度已经超出空中战场的范围, 空间飞行器系统对保证空中作战指挥的高效率和大量先进武器效能的充分发挥,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鉴于外层空间技术对空中战场的突出支援作用,主要军事大国在重视借用空间力量来提高空中作战能力的同时,对空中作战的概念也作了重大的补充,强调把空中作战空间延伸至大气之外。美军早在 1959 年就认为:“航空空间与航天空间在作战活动上是不可分割的介质”。1971 年又进一步强调: “把航空航天系统的使用从大气层扩展到外层空间是一个必然的发展和延伸。”1984 年更集中地阐述了空天作战一体化问题,认为“空间是航空作战向外层扩展的领域”,“航空航天部队的基本任务是打赢航空航天战争—— 占领和控制航空航天环境”。前苏联《对空防御发展》一书也认为:“现代防空作战应从 3 万米以下的高空扩展到数百公里乃至上万公里的外层空间, 在作战规模上要准备进行空字战役”。这表明,充分借用空间力量不断提高空中作战能力,已成为当代局部战争空中作战理论发展的共同趋势。海湾战争后,美军新版《作战纲要》将改“空地一体作战”为“空地海天一体作战”。这预示着航空与航天“联姻”时代即将来临。虽然现在和可以预见的将来, 航天战场还不具备成为独立战场的条件,但它己能对陆、海、空战场发生重要影响,在航天战场和陆、海战场之间,使航空战场处于一种“顶天立地” 的特殊地位。这就使得以航空武器为主要装备的空中力量,可以凭借航天武器那种介乎超越时空的有利态势,对陆海空三个战场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
(三)空中战场的地位日益突出
以往几场大规模的战争,文战双方的战争目的,主要是通过面交战大量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控制对方政治、经济中心来实现的,空中作战基本是地面作战的附属,只能以地面作战的胜利为胜利。而今,空中作战己从合同战役保障地位上脱胎出来,开始独立承担起了对战争胜负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战略战役任务。在“点到为止、不占而胜”的有限军事斗争中,由于航空兵具有以“外科手术方式”打击对方特定军事政治目标的高度灵活性,而且通过对敌敏感部位突然、短促一击,能够引起对方军政系统的结构性震荡,因而常常成为首要甚至是唯一选择使用的力量。这类战争虽然规模不大,但作战的成败关系重大,战略意义十分显著。在实现驱逐、占领为目的的空地一体作战中,空中作战也能相对独立地构成重大战役,从而对战争的胜负发挥主导性作用。海湾战争就是一场以空中进攻作战力主、地面作战为辅的现代立体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多国部队通过独立空中战役直接达成了一系列战略目的。首先,夺取并保持了战略制空权,继而以打击伊拉克战争潜力为主, 进行全面的战略轰炸和战役、战术突击,除摧毁伊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等
战略目标外,还重点打击了伊核生化武器系统、飞毛腿导弹、指挥控制中心, 特别是共和国卫队为主体的地面军事力量。有效的空中打击,为多国部队发动地面进攻铺平了道路,夺取了战争主动权,显示了空中力量巨大的战略功能。
当然,海湾战争有其特殊性。但它毕竟雄辩他说明:空中力量已经具有并将进一步发挥地面军队的某些职能,如实施侦察、警戒、电子战、空中布雷、攻击坦克火炮和反坦克武器,抗击冲击与反冲击,打击纵深目标,实施反冲击,封锁道路,实施佯动,保障通信与补给等,因而对战争胜负的影响也更加突出。它将不仅仅是在战争中起开路先锋、创造条件的作用,或在战役战斗中起掩护支援、辅助进攻的作用;而是空中力量本身即可发挥影响战争胜负的主导性作用。地(海)面战场将更加依赖空中战场的配合,陆军以武装直升机为主导,海军以航母或舰载机为主导,将进一步向航空化方向发展,使空中作战在总体作战中占有更大的比重。不过,空中力量只能打击, 不能占领、驱逐和控制,达成战争目的仍要靠空地海多种力量结合,实战与威慑并举。但从发展上看,地面作战将不再注定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终手段。以战略空袭为主迫使对方让步或屈服,可能成为军事强国的重要战略选择。而军事强国在近期若干次空中突击中的频频得手,又将促使某些中小国家也更加注重空中进攻力量的建设与运用。因此,未来独立空中战役将是使用概率很高的一种作战样式,依赖独立空中进攻作战达成更多的战略、战役目的, 是高技术战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这就意味着,现代空中战场已不仅仅是影响着战争的结局,而且决定战争胜负的作战,也可能在独立的空中战场展开。而且未来的某一空中作战战场,将可能是全球作战场,它包括战区或作战地域的直接战场,及跨洲际、跨战区的间接战场,远程突击兵力的平时部署可能就是临战部署。美国空军目前的“全球到达、全球力量”就是这样的指导思想。可见空中战场已具有战争全局的性质,事关军队、国家安危。正因为如此,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在战争准备工作中,都把战略空袭与反空袭的准备,置于国防建设最优先的地位。“无航空便无领空,无空防便无国防、已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得到了反复验证。
空中力量战略地位的强化,有着深刻的必然性:
现代高技术在航空武器系统的应用,为强仆空中力量战略地位提 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一是先进的航空动力、推进技术和航空新材料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飞机的机动能力。战略轰炸机和战术飞机最大飞行速度分别达到 2.2 和 3 马
赫以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 4 倍,同时,这些先进技术还使作战飞机有
效载荷大为提高,现代战略轰炸机最大载弹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 6.2
倍;战术飞机最大载弹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 7 倍多。
二是精确制导技术使航空弹药“长了大脑”,已具有“发射后不用管”、“同时攻击多个目标”、“指哪打哪”和能在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公里之外全天候攻击任何目标的能力(图 1-14)(图 1- 15),圆概率误差为 0 至 3
米,命中概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 25 至 50 倍;使用弹药的消耗量降低到原来的 1/10,甚至 1/50;效费比提高了 25~50 倍。空中智能化点对点的攻击,已经不是“大方夜谭”式的遐想。
图 1-14 飞机使用“宝石路”可控炸弹攻击目标
-
飞越检查地标,进入上仰 2.达到 30°上升角,投掷航空导弹
-
飞行员向前进地面站报告并开始照亮目标
4.航空导弹进入目标反射“线”,并自动导向目标 5.飞机退出目标
三是隐形技术将把空袭兵器的雷达有效反射面大大减少,B-2 战略轰炸机为 0.1 平方木,F-ll7A 战斗轰炸讥为 0.025 平方米,不具隐身性能的 B-52 飞机为 100 平方米。隐形技术大大降低了空袭兵器的红外辐射特征和雷达、光电探测反射特扯及光学器材目视特征,从而使现有防空系统的“电子眼睛”
—— 警戒雷达的探测距离缩短了 80%以上,从几百公里减小至十几公里。随着航空武器隐形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空袭兵器“神出鬼没”的特异功能还将增强,可以从一树之高到航空空间的各个高度层进行巧妙突防和临空轰炸,而且可大大减少保障飞机的数量,往往单机突防攻击也能取得神奇的效果。由此将有可能使几十年来建立起来的现有传统防空预警乃至整个防空系统失灵甚至失效(图 1-15)。
图 1-15 美 F-117 隐形飞机
图 1-16 英国的机载热成像激光指示器
四是红外、激光、遥测逐感技术为航空航天侦察系统长上了“火眼金睛”, 空中战场透明度空前增大(图 1-16)。一方面使全方位、高效、实时的航空航天侦察的分辨率达到了几十厘米,不仅可以辨认出汽车牌的号码,甚至能发现藏在地下几米的目标。拥有技术优势一方,据此可对战场目标的方位、性质和动态了如指掌,通过夺取空中信息优势力制定方略赢得“先机”,为掌握战争主动权先敌作出“胜算”(图 1-17)。另一方面,借助这些新技术物化的红外仪、红外探索跟踪系统、微光电视和夜视镜等机载设备,能使黑夜中战如同白昼。目前先进突击飞机可在暗夜以 30 米超低空突防,并能对目
标实施误差小于 1 米的精确突击。现代夜视技术装备的广泛运用,将从根本上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航空兵“挑灯夜战”的历史。
图 1-17 美军空中侦察示意图
五是电子对抗技术,一方面提高了机载电子对抗装备的性能和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使控制手段由人工控制转为电、光、声控制和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从而使之兼有侦察、干扰、攻击等多种功能;另一方面提高了电子对抗的硬摧毁能力,并使其与软杀伤相合,从而使空中电磁斗争具有了高效能、全覆盖和大威力的特点。它不仅涉及到 C3I 系统,而且渗透于武器使用和作战行动之中,已经发展成为争夺对战役、战斗生死悠关的制电(磁)权的重要支柱。
由于以上航空高技术的综合作用,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航空火力的增长速度快得惊人,对地攻击飞机的杀伤能力增加了约 69 倍,而坦克火
力在此期间只增加了 11 倍。目前 4 架 A-10 飞机 5 分钟的投射量,等于同一
时间内 18 门 155 毫米榴弹炮发射弹药量的 36 倍。日益先进的航空装备为空中力量的超常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极大地提高了空中力量的突防能力、突击能力和整体作战能力。
从突防能力看,采取隐形技术并以夜间、低空、高速进袭的空中机群, 与大量电子干扰、反辐射导弹,以及隐蔽、佯动、多方向攻击、防空火力圈外发射导弹等战术手段相结合,不仅使防空预警配系有效作用距离和反应时间大大缩短,而且能使防空体系失去“眼睛”而变成“盲人瞎马”,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空中突防的概率,隐形飞机往往更能取得神奇的效果。
从突击能力看,大规模、高强度、全覆盖、高精度饱和空中突击方式的广泛应用,不仅使得地面目标一旦被发现即有可能遭到摧毁,还能使对方防空系统本身尚未作出反应即遭到致命性打击,从而夺取战略、战役制空权, 并导致对方“一损俱损”的被动局面。而且摧毁同一目标的飞机出动量大为减少,少量飞机可以完成多目标的突击任务。弹药消耗空前降低,作战时间从持久变为速决。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仅用了 3 天就达成了战略轰炸目的, 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
从整体作战能力看,未来凡是较大规模的空中作战行动,都将同时由不同机种、不同性能和执行不同任务的飞机,在“蜂王”预警指挥机控制之下, 采用“硬”“软”两种作战手段,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进行整体性突击。恩格斯指出:“许多力量融台为一个总力量而产生的新力量,这种力量和它们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区别。”“沙漠风暴”行动的整体性,改变了空中作战系统原来各孤立部分简单累加的质的总和与功能的总和。多国部队的 30 多种飞机取长补短,珠联璧台,对伊拉克实施了连续、全面、综合和高强度的整体空中打击,充分显示出整体作战对空中进攻毁伤效能的倍增作用,以及对决定战役进程和结局的巨大影响。所有这些,正是空中力量战略地位日益强化的根本原因。
高技术时代战争形态的演变,成为强化空中力量战略地位的催化
剂
从战略上看,目前国际军事斗争己由注重实战转向注重威慑,而威慑必须拥有强大的进攻力量。而今,尽管各种军事力量都具有威慑功能,但由于空中进攻力量具有高技术、大能量、多用途、全方位、长于快速反应和跨洲越海精确突击等特性,因而空中威慑更加显示其独有的优势,即使相隔万里之遥的对手,也将会有兵临城下之感;其“一举一动”,都将引起敌方国家的高度警觉。空中进攻力量这种能够在对方境内纵横驰骋、威力强大和速战速决的高效打击功能,恰恰适应了现代战略威慑的客观需要。正因为如此, 现代战略对空中进攻能力的要求,以及这种能力对实现战略目的的作用,都在与日俱增,从而成为强化空中力量战略地位的巨大推动力。
另一方面,由于军事斗争强度相对降低,应付局部战争和控制危机于是成为战略关注的重点。这种作战目的、时空都很有限的局部战争,从四个方面对空中力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战场上“投鼠忌器”之处甚多,还要防止别人从中渔利,因此往往不能放手去打,地面进攻作战手段的运用受到了很大限制。由于空中作战灵活、精确、快速,动作大一点还是小一点,可视需要酌情掌握,易于恰如其分地达成有限目的,因而常常成为首要甚至是唯一选择使用的力量。二是为了避免“陷入泥潭”或控制战争升级,具有不与对手直接接触而又善于传递战略意图特征的空中力量,既可于瞬间把“腿” 迈过去,又能于霎时将“腿”收回来,胜败通常都不涉及领土纠纷和停战撤
军等问题。在既希望制服对手而又不愿扩大战端的今天,自然较之地面作战力量更受军事决策者的青睐。三是战争胜负的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最终目的基本上不再是攻城掠地,吞并敌国,而主要是制敌造势,逼降敌国,以求战后谈判桌上占据有利地位。由于空中力量能通过向对方要害目标实施“点穴”,而对敌国力、军力进行釜底抽薪,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和小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因此,它较之地面进攻手段的运用,具有更多的机遇和优势。四是迫干政治压力,进攻一方注重采用“以物的损失来减小地面伤亡”的策略。现代战争,如何减少人员伤亡,是作战双方所苦苦追求的,许多国家的军队都按照“节约生命,不要节约弹药”的原则来确定作战的程序。如海湾战争前,当时美空军参谋长杜根曾说:“避免多流血的地面战斗的唯一方法是使用空军。”战争中多国部队果然对伊拉克进行了长达一个多月的每日几千架次的空袭,以猛烈的空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地面进攻时的伤亡。这种以物的损失来减少人员伤亡的策略,无疑也是把空中力量推向现代同部战争舞台最前沿的一个重要原因。
“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和大纵深立体作战理论的兴起,成为强化 空中力量战略地位的巨大牵引力
空地一体作战理论和大纵深立体作战理论的核心,是充分发挥空中力量的纵深突击能力,使之由战争的“配角”变成“主角”之一,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陆(海)空联合作战。这就使得现代陆战场和海战场对空中进攻性火力支援的需求量也在急剧地增长。美军航空弹药枚掷量在总的弹药投掷量中所占比例,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 1/4 上升刊朝鲜战争时的 1/3,越南战争时的 1/2。待到海湾战争,空中火力已占到 4/5。随着空中火力比例的不断上升,空中突击的战果也越来越大。据统计,越南战争中越军伤亡人数的 70% 是被美军航空火力杀伤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方损失的坦克,有一半是被以色列航空火力击毁的;马岛战争中双方共损失 29 艘舰船,其中 90%是被对方航空火力击毁的;而海湾战争中,伊拉克舰船、导弹、飞机损失的 100
%,以及人员、坦克、火炮损失的绝大部分,都是由多国部队空中火力造成的。这说明,现代合同战役的重心正随着各类航空装备的迅猛发展而逐渐向空中位移。具有“现代高技术集合点”恃证的航空火力,必将成为军队综合火力结构的中坚力量。合力致胜的现代战争观念,强烈地要求向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深部位拓展航空兵长于进攻的特性,进一步增强空中力量的实战功能。
二、跨世纪战机
(一)跨世纪战机构成的特点
在跨世纪的空中战场上将飞行着数不清的各种外形、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战机。单独介绍它们之中的任何一位,都难以使你了解跨世纪战机的全貌。因此,首先就让我们从总体上描述一下跨世纪战机构成的特点吧。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现代空战是由火力、信息和机动三个要素构成的新型多机种合成战斗。以往那种由战斗机或轰炸机单独实施的或它们之间简单协同配合的行动,已不能适应今天的作战环境。只有由各种专门用途的诸多机种互相配合,密切协同才能担负起跨世纪战争所赋予的使命。
多机种合成的作战机群好似一个“蜂群”。这个“蜂群”的“蜂王”就是空中预警指挥机。它本身没有火力,机上装备了各种指挥通信设备、远距离大功率兼容警戒和引导功能的机载雷达。既能靠自身设备观察整个战场, 又能收听到各种观察、侦察专用飞机报来的情况。它就是空中战场上的前进指挥所。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和攻击机是这个“蜂群”中的“工蜂”,要依靠他们去催毁破坏敌方的战争潜力和作战能力。战斗机既是掩护己方目你的卫十又是歼灭对方空中飞机的猎手。因此,也可以把它们比作“蜂群”中的“兵蜂”。侦察机是指挥官和部队的耳目,在这个“蜂群”中担负寻找“花粉蜜源”的使命。电子战飞机在现代化战争中是无形战线上的劲旅,它能使敌人眼花耳聋神经错乱。运输机和空中加油机是输血队和搬运工。他们也可算作“工蜂”中的一种吧,不过“蜂群”的分工可比不上现代化机群的分工这么细了。可以说,所有这些机种在现代空战中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缺少任何一个都会影响整个战斗的胜利。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调整自己的空中力量发展计划,力求均衡地改造空中力量结构。
一机多型一型多能
60 年代以前美国和前苏联的作战飞机,多是按专门用途设计的。如轰炸机中就分成了载弹多、航程远,专用于突击敌方深远后方目标的重型轰炸机; 载弹少、航程近,专用于突击战术纵深目标的轻型轰炸机以及介乎于两者之间,专用于突击战役纵深目标的中型轰炸机三种。战斗饥中有格斗性能好, 专门用于打空战的制空型战斗机;有速度快、升限高、能全天候作战的截击型战斗机;有航程远、火力强,能伴随己方轰炸机空袭的护航型战斗机。随着发动机功率的提高、电子器件的集成化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机载设备重量减轻和体积缩小,使许多飞机的机动性能空前提高,载弹量增加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绝大部分飞机都能全天候作战,而且由于航程增大和空中加油技术的普及,极大地增强了远程作战能力。自动驾驶仪和自动化火控系统已不再需要几个甚至十几个乘员,在 1~2 个人的操纵下即能完成对空中和地面目标攻击的双重任务。因此,从 70 年代起,既能攻击空中目标又能攻击地面目
标的多用途战斗轰炸机走红起来。美国除了 B-52、B-2 这样的战略轰炸机继续保留或研制改进外,中型和轻型轰炸机已被淘汰。新一代主战飞机都具有空战和对地攻击的双重能力。
高低搭配新旧并用
由于新型飞机,尤其是高性能飞机研制费、采购费和维修费猛涨,使得装备成本越来越高。以美国战斗机为例,60、70 年代的高性能战斗机研制费达 20 多亿美元,出厂单价为 2000 万美元;90 年代的下一代战斗机研制费达
130 亿美元,出厂单价预计将高达 7000 万美元。飞机使用维护费也高得惊人。
一架为 1800 万美元的 F-16 战斗机使用 20 年维护费总额为 5600 万美元,可
采购 3 架新机。如此昂贵的武器装备费使许多国家空军研制、采购或使用先进装备的难度与日俱增,即使像美国这样的巨富也不得不削减新武器装备的研制采购计划。这就决定了跨世纪空中战场上必将是一个新旧航空武器装备并存的局面。目前有的作战飞机从开始服役到退役的时间长达 40~50 年,如美国的 A-4 飞机 50 年代开始服役,而今仍在改型,要到本世纪末才能全部退役。而 70~80 年代开始服役的飞机则要到 2010~2030 年才能全部退役。90 年代开始服役的飞机将是跨世纪空中战场上的主力。而 90 年代研制的飞机要
到 2020 年前后才能服役。由此可见,在跨世纪空中战场上领衔主演的虽然是一些高科技的宠儿,然而也不乏 70~80 年代上场的老手。
同世界上任何产品一样,具有相同用途的作战飞机,性能好的高档产品价格就昂贵些,反之,性能梢次一点的低档产品价格也相对便宜一些。例如, 美国的 F-15 鹰式战斗机,可以说是当代主战飞机的上乘,国际市场价已卖到5000 万美元左右一架,而具有相同用途的 F-16 隼式战斗机也是挺不错的。它只卖到 3000 万美元左右一架。用差不多的钱,买一架 F-15 就可以买两架F-l6。而在作战时,有时需用性能较高的飞机,有时性能稍差一点也能对付。因此,许多国家包括像美国这样的国家,都采取高低性能飞机搭配使用。以色列空袭伊拉克时用 F-16 攻击地面目标,用 F-15 担任护航,而在空袭驻突尼斯的巴勒斯坦总部时却调换了角色。
(二)多种用途战斗轰炸机
战斗轰炸机还有另外一些名称,如歼击轰炸机、战斗攻击机、双重任务战斗机等等。不论叫什么,它的主要用途皆有两个,一个是打飞机,一个是扔炸弹。
属于这种类型的飞机,已经在服役并将服役到 21 世纪初的主要有美国的F-15E 鹰式双重任务战斗机、F-16E 隼式轻型战斗机、F/A-18 黄蜂式舰载攻击机;有英国的“狂风”GR·1 多用途战斗机(图 2-1)、美洲虎 GR·1 攻击
/教练机;有法国的幻影 F·1 战斗/攻击机;有俄国的苏-24 歼击轰炸机。90 年代中后期将要服役的有美国的 YF-22 先进战术战斗机(图 2-2);有法国的“阵风”多用途战斗机;有英、德、意合制的“高机动性战斗机”;有俄国的米格-2000 多用途战斗机;有瑞典的 JAS39 多用途战斗机,还有以色列研制的“狮”式多用途战斗机等等。
图 2-1 在海湾地区参战的英国皇家空军“狂风”(Tornado)战斗机进行出击前准备
多用途战斗机的特性
这些战斗机各有其特殊的外形、空气动力性能和战斗性能,但它们共有的特性:
图 2-2 美国 YF-22 战斗机
一是多功能。这是它们的先进性所在。以往的轰炸机,多数只能攻击地面目标。在需要它们截击敌方飞机时,由于它们本身比较笨重,飞得也不快, 就难以胜任。以往的战斗机,多数只能打空战,挂的炸弹很少,而且也不装专用的轰炸瞄准设备,即便用其去攻击地面目标,投弹的准确性也很差。战斗轰炸机则集这两种飞机的功能干一身。挂上炸弹能攻击地面目标,挂上空空导弹能攻击空中目标。
二是航程远。飞得远是人们对航空器的一项水恒的追求。以前的战斗机由于载油量少飞不远,不能深入到敌后去。许多轻型轰炸机当载满炸弹时, 就得少载油,本来有一定续航能力,为此也降低了。新型战斗轰炸机增加了载油量,降低了耗油率,并且具有空中受油装置,这样一来“腿”就长了。现在服役的 F-15 鹰式战斗机,不进行空中加油也能往返 1000 公里。未来的YF-22 又比它增加了 300 公里。如果算上空中加油那就更远了。由于航程增大,战斗轰炸机可从几千公里之外的基地起飞实施空袭,这样既增加了空袭的突然性,又使自己的基地远离敌方,减少了遭敌机空袭的机会,因而也更加安全。
三是全天候。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许多飞讥都冲破了云雾和黑暗, 能在各种气象条件下起降和航行。但用轰炸武器攻击地面目标和用航空火炮及空空导弹攻击空中目标还要受到很大限制。由于现代高性能战斗轰炸机装备了更先进的惯性导航仪、地形跟踪雷达、激光照射器、激光测距器、微光电视系统、前视下视红外系统等等光电设备,因而能在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飞行和执行轰炸任务。在陆、海、空军联合作战中,很少出现由于天气不好空军来不了的情况。敌方再也不能企盼夜幕降临或云雾遮盖而喘口气了。
四是短距起降。喷气飞机问世之后,起降滑跑距离越来越长,必须有2000~3000 米甚至更长的跑道供其使用。这样一来,航空兵基地在土地价格暴涨的条件下越来越难选造。在战争情况下。机场又是对方攻击的首要目标, 一旦跑道遭到破坏,地面上的飞机就起不来,天上的飞机也落不下,空战就是一个大问题。高技术战斗轰炸机采用大功卒发动机,加大了推重比,只要400~600 米的跑道就能飞得起来。
1990 年美国“雷鸟”飞行表演队来华表演,F-16 飞机仅仅滑跑了 300 多米就仰起机头直冲蓝天。由于采用二元喷管矢量推力、主动控制起落架等技术,再加上大型减速伞、它们在降落后仅滑跑 600 米就停下了。这不仅使许多跑道短的机场能够使用,即使在受到敌机空袭后,利用残存的一段跑道, 仍可起降飞机。
五是突防能力强。轰炸机空袭敌后目标,要突破对方强大的防空体系, 首先要躲避对方的雷达,推迟被对方发现的时间,其次还要躲避对方战斗机的拦截;最后还要躲避对方炮火和地空导弹的射击。这对以前的轰炸机来说
是十分困难的。而高技术战斗轰炸机具有高机动性能,升降十分迅速;速度快可缩短在敌区逗留时间,普遍装有电子干扰自卫系统。当敌战斗机跟踪瞄准时能够干扰敌机火控雷达,能够及早发现尾后的威胁以便机动躲避。特别是隐身战斗轰炸机,使对方雷达很难发现。由于这些飞机都装有地形回避雷达,在低空飞行时能避免与地面障碍物相撞,可以放心大胆地采取低空突防。由于隐身技术和压制对方雷达的效果增强,第五代战斗轰炸机的突防将更加简单。
六是挂载能力强。多载炸弹,能载各式各样攻击武器是高技术战斗轰炸机的另一个优势。现役的战斗轰炸机有效载弹 7~8 吨,比第二次大战的重型轰炸机载的炸弹都多。例如美国的 F-111 战斗轰炸机载弹 13.6 吨,比二战时最大的号称“空中堡垒”的 B 29 载弹还多 4.6 吨。
双重任务战斗机 F-15E
F-15E(图 2-3)是 F-15 制空战斗机发展而成的,以对地攻击为主要任务。在加大纵深攻击能力的同时,仍保持原有的空战能力,是双重任务战斗轰炸机中的佼佼者。其主要特点是载弹量大,对地攻击能力强,作战半径大。
图 2-3 飞行中的 F-15E
F-15E 安装了新的高分辨率火控雷达,对目标的分辨率明显提高;它还安装了一台中央任务计算机,其容量比 F-15 提高 3 倍,运算速度提高 3 倍; 为使其能在夜间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它安装了“蓝盾”夜间低空导航和红外瞄准吊舱;还安装了具有自动地形跟踪功能的飞行控制系统和具有精确导航能力的环形激光陀螺惯性导航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F-15E 上安装了一种被称作“灵眼睛”的瞄准系统—— 飞行员头盔式信息显示和目标选定瞄准系统,这是美国 80 年代末的高科技成果。有了“灵眼睛”,飞行员只需按动一个按钮,中央计算机就会立即输入飞行员头部转动的角度,并命令机载雷达和武器瞄准系统对准飞行员头部转动的角度,去锁定目标,整个过程只需 1 秒钟左右。“灵眼睛”还有预选功能,如果飞行员在空战开始选定了一个攻击目标,飞行员又转头去观察其它目标,这时,“灵眼睛”就始终盯住第一个预选目标,并随时向飞行员显示第一个预选目标的位置、距离和航向等数据,及时提醒飞行员适时对预选目标进行攻击。“灵眼睛”确实是 F-15E 的一宝。
F-15E 的武器系统除了有 1 门 6 管航炮外,还有 11 个武器外挂点,可以
挂空对空导弹、空对地导弹、集束炸弹和核弹,最大载弹量为 11113 千克(F-15
为 7260 千克)。
E-15E 保留双座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执行低空对地精确攻击任务。F- 15B 、D 战斗机的后座舱是飞行教员的位置,而 F-15E 的后舱是武器操纵员的位置。飞行员专门负责飞行操纵和选择攻击目标,而武器操纵员则专门负责精确导航、精确标定目标和对目标实施攻击等任务。
“大黄蜂”F/A-18 舰载战斗机
F/A-18 是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现役的舰载战斗/攻击机,能执行舰队防空或对地面/海面攻击任务。它于 1983 年 1 月正式服役后,屡经战火考验。
1986 年,它参加了轰炸利比亚的“草原烈火”和“黄金峡谷”作战行动。在海湾战争中,有 148 架美国海军的 F/A-18 参战,主要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在空战中曾击落伊拉克的米格-29 战斗机。
F/A-18 不仅具有较强的作战攻击能力,而且它的维护、安全性能十分良好。由于采用双发、双垂尾和带边条的小后掠角机翼布局,因而其飞行特性也十分卓越。
尽管 F/A-18 是一种十分先进的跨世纪战斗机,但它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却要依靠其它飞机向欲攻击的目标发射激光束,来引导 F/A-18 发射的激光制导武器攻击目标。这使“大黄蜂”在战斗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为此, 美军从 1993 年 1 月开始,悄悄地为 F/A-18 安装了一种秘密电子舱,称作“夜鹰吊舱”。1993 年 7 月 19 日,8 架安装了“夜鹰吊舱”的 F/A-18 秘密地降落在意大利的阿维亚诺空军基地。这种神秘的吊舱,无论在白天还是在夜间, 均能可靠地为飞行员精确地指示轰炸目标。其工作过程是:F/A-18 的飞行员先在远距离利用这个吊舱发现目标并辨别要攻击的目标,当飞机接近目标时,“夜鹰吊舱”便自动追踪目标,并将目标的各种数据输入飞机的中央计算机中,飞行员根据计算机的指令发射激光制导武器,直至命中目标。“夜鹰吊舱”还可为中央计算机提供精确的目标资料,而过去则是由飞机上的雷达提供的。
目前,美军又在改进 F/A-18 战斗机,改进后的机型称为 F/A-18E/F。新型的 F/A-18E/F,延长了机身,加长了机翼,换装了 2 台加大推力型
发动机。机翼下的外挂点由每侧 10 个增加为 11 个,外挂的重量也比前机型增加了约 50%。F/A-18E/F 除了换装相控阵天线来改进火控雷达外,还换装了先进的红外搜索跟踪装置、先进的电子干扰系统、具有地形基准导航功能的数字式地图计算机、
图 2-4 F/A-18 编队巡航(MD 图片)
1994 年 4 月 28 日,一架准备前往波黑执行“禁飞”任务的美国海军F/A-18“大黄蜂”(Hornet)舰载战斗/攻击机,从亚德里亚海美军第六舰队的航
空母舰上起飞时坠毁,飞行员当场丧生先进任务计算机、GPS 系统和多功能着
陆系统。从外型上看,新机型也有明显变化,除了尺寸上的变化外,它的进气道由原来的半圆形改为向斜下方开口的长方形进气道。
(三)威震长空的制空战斗机
在战后几十年中,战斗机中包含有制空型、截击型和护航型等几种。今后战斗机将不会再是这几种区分,战斗轰炸机也可以说是战斗机的一种型号。因而国外一些人就将专门用于攻击空中目标的战斗机叫作制空战斗机。制空战斗机的主要使命是歼灭敌方空中目标,它是夺取和保持制空权的
重要力量。因此,要求它比其它飞机飞得更高,飞得更快,火力更强、机动性能更好。各国空军都把发展制空战斗机置于优先地位,更新换代十分迅速, 他常常能代表一个国家航空科技、工业水平和空军的质量。
本世纪 90 年代到 21 世纪初能够活跃在空中战场上的制空战斗机还有美国的 F-14、F-15、F-18;俄国的米格-29(图 2-5)、米
图 2-5 俄罗斯米格-29 战斗机
格-31、苏-27;法国的幻影-2000 等 70 年代前后研制的第四代战斗机以及将
在 1995 年后交付使用的俄国的米格-2000、西欧的 EFA 和瑞典的 JAS39 等第五代战斗机。
制空战斗机的特性:
一是速度范围大。最大平飞速度在 1.8~2.5 倍音速之间,而最小平飞速度为 175~180 公里/小时。通俗他说就是要快能快,要慢能慢。这一点并不是任何飞机都能做到的。第二、第三代高速飞机,快是快了,但要慢却不能如意,它们的最小速度都在数百公里/小时,速度大,转弯半径就大,转弯时, 半天转不过来,打仗时往往吃亏。因此减小平飞速度对提高瞬时转弯角速度是很必要的。第四代战斗机已完成了这一改进。
二是爬升性能好。第三代战斗机在海平面爬升率最大为 240~260 米/ 秒,第四代战斗机可达到 360~370 米/秒,提高了 46%。F-15 爬升到 20000 米高度的时间比 F-4 快 55 秒即 30%。当代战斗机表演时常会看到它刚一离陆就像火箭一样陡直地奔向高空。
三是机动性能优良。第四代战斗机比上一代战斗机的推重比提高了 40
%,翼载荷减小了 20%~30%,因而最大转弯角速度可达 21~30°/秒,最小转弯半径只有 300~600 米。表演时它就像在你的头顶上原地打转转一样。当代战斗机的加速性也比上一代战斗机提高了一倍,在 9000 米高度,只需
20 秒钟就能从 0.9 倍音速加速到 1.2 倍音速。
四是作战半径远。第四代战斗机多半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耗油率低, 作战半径约为 800~1000 公里,比上一代战斗机提高了 30%。美国第五代战斗机 ATF 设计要求达到 1300 公里。
五是较好的短距起降能力。第四代战斗机一般起飞滑跑距离能在 500 米左右。米格-29 和 F-15 只有 240~270 米,比上一代战斗机缩短了 1/2~1/4。着陆滑跑距离约在 500~800 米之间,也比上一代战斗机缩短了一半。
六是拥有较强的火力。第四代战斗机具有优良性能的火控系统,加上高性能的空空导弹和航空火炮,都具有全天候、全高度、全方向攻击能力,有的还具有下视下射和对多目标攻击能力,这是上一代战斗机所不具备的。
七是可靠的维护性。第四、第五两代战斗机普遍采用单元体结构和模块式的系统和自检测装置,均有整洁的空气动力外形、简单可靠的结构,因而使用维护方便,出勤率高。
八是目标特征减低。第五代战斗机普遍把隐身特性作为设计要求。如 ATF 战斗机和 EFA 战斗机的反射截面积都比第四代战斗机减少了 80%以上。
制空战斗机 F—16
F-16 是一种单座单发超音速轻型战斗机,绰号“战隼”,主要用于夺取制空权,亦可执行对地攻击任务。该机于 1975 年研制成功,1978 年底开始交付使用,现已成为美国空军的主力机种之一,共订购 1859 架。国外用户有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以及以色列、埃及、希腊、土耳其、巴基斯坦、韩国、泰国、印尼、新加坡、巴林和委内瑞拉等国。前四国还与美国合作生产。外国用户订购总数超过于架,故有“国际战斗机”之誉。
F-16 的外形据说是从 50 多种方案中挑选出来的,采用了很多新技术。
机翼采用悬臂式的中单翼,平面几何形状为切角三角形。机身为半硬壳结构, 采用翼身融合体的设计,使机身机翼平滑连接。控制系统采用电传操纵技术, 主要由信号转换装置、飞行控制计算机、电缆和动作装置组成。
到目前为止,F-16 已有十几种改型。F-16A 为最早的基本型,是一种单座战斗机。该机实际升限 15240 米,作战半径 925 公里。机载设备有多普勒雷达、光电显示设备和火控、飞行控制和大气数据处理计算机等。主要武器有一门 20 毫米机关炮、备弹 515 发;全机有 9 个外挂架,可带“响尾蛇”空
对空导弹、制导炸弹、核弹和常规炸弹等,最大载弹量约 6.8 吨。其他型号的数据和设备各有不同的区别。如单发轻型战斗机 F—16C/D,就是 F—16A 的改进型,主要改进是换装新型发动机和机载火控雷达,更新电子设备,以及加装夜间低空导航红外瞄准系统吊舱和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终端。经过换装,该机在速度和加速性,特别是低空性能方面均有较大提高,最大平飞速度 M2.0(2120 公里/小时,高度 12200 米),作战半径 925 公里(制空)、546 公里(对地)、转场航程 3890 公里;新雷达采用数字式信号处理机,可
边跟踪边扫描(同时跟踪 10 个目标),并提高了对地面活动目标的识别能力,
空对空搜索距离 74 公里;具有实施夜间超低空地形跟踪飞行和目标识别及攻击能力;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误差在数米以内,不仅比惯性导航系统精确,而且不发射无线电波,载机无暴露之虞。
图 2-6 美国 F-16A 战斗机
(四)空中堡垒战略轰炸机1.战略轰炸的双重威慑功能
作战飞机一般都是根据它在战场上所担负的不同任务设计制造的。战略轰炸机通常指具有战略意义、能遂行各种战略突击任务的中、远程轰炸机。它是由陆基战略导弹、潜射战略导弹和战略轰炸机构成的“三位一体”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能带核弹,也能带常规炸弹;既可近距离投放核炸弹,又可以远距离发射巡航导弹;既可做战略进攻武器使用,也可遂行战术轰炸任务,支援陆海军作战。因此,它是一个国家战略进攻力量中最机动、且具有多种作战功能的武器系统。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共派出 68 架
B-52G 型战略轰炸机,出动 80 多架次轰炸伊军的机场等目标,出动 1000 余
架次攻击伊军的各种战略性目标,出动 500 多架次打击伊军的战场有生力量。海湾战争中尽管 B-52 参战数量仅占所有作战飞机的 3%,但所投射的弹药数量却占美军空投弹药总吨位的 30%,为多国部队取得海湾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作战任务,战略轰炸机可分为核突防轰炸机、巡航导弹载机和常规轰炸机。目前,除美国和前苏联外,法国和英国等同家也有装备。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到 50 年代中期,战略轰炸机曾经是核武器的唯一载体,受到军事大国的青睐,产生了巨大的威慑效应。当洲际导弹出现之后,50 年代后期曾出现过以战略导弹取代战略轰炸机的倾向, 战略轰炸机受到了冷遇,其地位逐步降低。70 年代后,战略轰炸机又一次受到重视。这一方面是由于核均势的出现和核威慑效应的下降;另一方面是战争形态的演变,常规局部战争已成为当今主要的战争样式。由于在常规局部
战争中,战略导弹只能作为一种潜在的威慑功能,因而战略轰炸机成为现代高技术的聚焦点,获得了超过其他常规力量的高速发展,具备了介于常规力量和核力量之间的作战能力,成为一支随时都能打得出去和收得回来的常规战略“拳头”,具有很强的战略、战役威慑能力。
进入 80 年代以来,美国和前苏联不仅大力研制发展新型战略轰炸机,而且对老式战略轰炸机也进行了高技术改造,使之枯木逢春,旧貌换新颜,形成了新老装备并存、机种机型众多和性能优良的战略轰炸机家族。其中,美军主要有 B-2、B-lB、B-52G/H 等;前苏联主要有图-160“海盗旗”(图 2-7)、图-96“熊式”A/B/C/G/H 型及中程轰炸机图-22M“逆火”式等。
图 2-7 超音速变后掠翼战略轰炸机
北约组织给它的绰号是“海盗旗”(Blackjack)
随着高技术的发展和在航空领域的进一步运用,战略轰炸机将得到进一步运用,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其发展趋势主要是:采用先进的空射巡航导弹和电子设备改装现役飞机,以延长其服役期;继续研制先进的战略轰炸机,进一步向隐形化方向发展,从而巩固和发展其在现代战略武器系统中的“支柱”地位。
2.灰色的幽灵 B—2 战略麦炸机
B-2 高技术隐身轰炸机是美国空军跨世纪最主要的战略轰炸机。将在本世纪末接替 B-1B 轰炸机。届时,B-2 轰炸机将以其绝妙的“隐身能力”,幽灵般地出没于美国空军所选择的活动空域,而不被敌国所发现。它将使作战对手的战略目标“处于危险状态”,并使俄罗斯耗资数十亿美元建成的所谓“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的防空系统失去作用。
这种飞机的主要特征是:其外型看上去像是一个有不规则后缘的飞镖。在飞机机体的后缘中部有 3 个锯齿形突出部。B-2 没有机身,其流线形的驾驶舱设在机翼背部。驾驶舱与机翼平面融为一体,两个同样进行了融合处理的发动机舱位于驾驶舱两侧。进气口为 M 形,上唇口略向丁垂。B-2 也无垂直尾翼,但其锯齿状机翼的后缘部分装有很长的控制面。这些部位的偏转可影响飞机俯仰、横滚和偏航的反应。其机翼的上表面几乎都呈曲线形,并涂成阴暗的蓝灰色。上下翼面在后掠的前缘会合处,形成尖锐的前缘。与前缘平行的机翼上表面有几英寸宽的区域涂成黑色而发亮,与涂蓝灰色的邵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像塑料薄膜一样覆盖着整个机身。机翼下表面从翼尖至发动机短舱/驾驶舱区每边的翼展中部比较平坦。在起落架外侧几英尺的机翼下表面几乎呈直线向机身中部倾斜,机翼变厚形成武器舱,各种导弹武器装载在舱内。
B-2 轰炸机的性能同 B-1 和 B-52 轰炸机相比,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隐形性能进一步提高。B-2 轰炸机由环氧合成层压材料制成,坚固、轻便,能吸收而不反射雷达波;机内的大部分设备包括武器舱都加了衬垫, 所携带的炸弹、导弹的外壳也都由合成材料制成,因此具有隐形性能。机翼外部光滑、无明显突出部,天线、探测器都隐藏于机翼之中。采用改进型涡轮风扇发动机,发动机嵌于机翼顶部的涵道中,以掩蔽旋转的涡轮叶片不被敌方雷达发现,排气装置藏在涵道的另一端,使进入的冷气同散发的热气混合,降低了排泄气体的温度,从而大大降低了排气装置的红外特征。
二是机组人员进一步减少。1 架 B-52 轰炸机需 6 名机组人员,1 架 B-1 轰炸机需 4 名讥组人员,而 1 架 B-2 轰炸机仅需 2 名机组人员,即 1 名驾驶
员和 1 名攻击手。机组人员的减少相应地降低了飞机的重量及对弹射座椅、防护设备、仪器仪表和操纵台的投资,从而降低了造价,但对其它设备的技术要求却相应地提高了。
三是座舱进一步简化。B-2 轰炸机的座舱比其它轰炸机大为简化,舱内的几十种仪表全部集中在一个显示器上,需要什么数据只要打升选择开关就能从显示器上读到。从而使机组人员从令人眼花缭乱的环境中获得了解放。四是装备新式武器。B-2 可携带各种炸弹、导弹,总载弹量为 34 吨。B-2
所携带的武器包括 B-83 型伞投核弹和射程为 3700 公里的隐形巡航导弹。它所携带的另一种武器是正在研制的 SRAMⅡ新型短程攻击导弹,主要用
于摧毁敌雷达站和战斗讥基地。还能携带正在研制的一种穿地爆炸核弹,以攻击对方的地下目标,如地下掩蔽部和通信中心等。
五是作战能力大大提高。B-2 由于装备了高功率、短脉冲俯视雷达,因而能发现卫星和导弹难以发现的目标,如机动的洲际弹道导弹和车载雷达。B-2 的一次加油航程为 12000 公里,飞行高度可达 15239 米。低至 100 多米, 因此在执行远距离战略攻击任务时,既能在对方雷达视距以外的高空加油, 又可在对方雷达盲区的低空加油。B-2 可作超音速飞行,但为了能有最大航程,美国空军部队打算一般情况下只作亚音速飞行。由于 B-2 的巡航速度为亚音速,加上其隐形性能,因而能对对方国土上的目标实施反复轰炸。
在美空军的作战预案中,B-2 将同 B-52、B-1 协同实施战略轰炸任务。携带巡航导弹的 B-52 首先出击,在距对方国土 2400 公里处向敌雷达站、战斗机基地发动攻击,接着 B-2 轰炸机先用新型短程攻击导弹摧毁剩余的雷达和机场,然后用穿地爆炸核弹攻击地下指挥所。最后 B-1 以重型炸弹轰炸对方军事集结地和兵工厂。
图 2-8 美国 B-2 战略轰炸机
(五)长空之舟军用运输机
不论平时或战时,军用运输机每天部不辞辛劳地往来于世界各地。到 21
世纪初,美军战区空运能力将达到 10560 万吨公里/日。
利用运输饥向远离本土以外的地区空运作战部队;向指定地点快速机动部署兵力;运送武器装备、物资器材;空投伞兵和转移伤员,己成为现代战争的一项重要军事活动。因此,军用运输讥已不仅仅是一种保障手段,而成为影响战斗、战役乃至战争胜负的重要力量。
由于部分军用运输机已具有空中受油装置,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运输机加装或改装受油装置,因此,按航程区分它们的类型已难以反映它们之间的特点,而按载重能力区分运输机的类型则更有意义。由于能制造运输机的国家比较多,运输机的型号也就比较复杂。当代较典型的军用运输机可分为重型、中型和轻型三类:
重型运输机有效载荷一般在 40 吨以上,空中不加油时航程在 4500 公里以上。主要有美国的:C—5B(图 2-9),它能载 120 吨货物/2 辆 Ml 型坦克
/6 架 AH-64 直升机/10 枚“潘兴”式导弹及其发射系统;KC-10A 加佃机能载76 吨货物,当本机航程为 3500 公里时可输油 90 吨;C—141B 能载 154 名全
副武装士兵/123 名伞兵/80 名伤员+8 名医护人员/13 台空投货盘;C-17 载重 78 吨,可空投 102 名伞兵或 25 吨货物/4-6 架直升机/步兵战车/坦克。俄国的安-124 载重 150 吨,可运载 345 名全副武装的士兵/320 名伞兵/150 吨货物/SS-20 战术导弹及其牵引和发射系统/坦克/直升机;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运输机;安-22 载重 80 吨货物/坦克/车辆/火炮/导弹;伊尔-76 载货 40 吨/150 名全副武装士兵/120 名伞兵。
中型运输机 有效载荷一般在 20 吨上下,空中不加油航程可达 3000~ 5000 公里。主要有美国的 C-130H,有效载荷 20 吨,可载全副武装士兵 128 名/伞兵 92 名/伤员 97 名+2 名医护人员/7 个 463L 空投货盘。法国的 C-160 有效载荷 16 吨,能载 93 名全副武装士兵/92 名伞兵/62 名伤员+4 名医护人员。
轻型运输机有效载荷 10 吨以下,主要有俄国的安-72/74,有效载荷 7.5
吨,可载 24 名伤员/3.5 吨货物。意大利的 G-222。有效载荷 9 吨,可载 52 名全副武装士兵/42 名伞兵/36 名伤员+4 名医护人员。
现役和 21 世纪初服役的运输机还具有在士跑道、短跑道上起降的能力以适应野战需要。许多飞机在结构上采用了前后大开口舱门、滚动装卸系统, 地面可升降式起落架,从而具有了快速装卸能力。例如美国的 C-5 重型运输机全部装货时间只需 1 小时,卸货时间不超过 15 分钟。C-141 重型运输机卸
掉 23 吨货物只需 7 分钟。
图 2-9 C-5 运输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型倾转翼运输机问世。美国的海军陆战队研制的V-22“鱼鹰”式运输机可垂直起降、短距起降、空中改变旋翼倾角、兼有旋翼机和定翼饥的双重特性、可遂行攻击、运输、搜索和救险等多种任务。MV-22 攻击/运输机有 7 米长的货舱可载 24 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或 3.8 吨货物,活动
半径可达 370 公里。当它的桨盘平面与地面垂直时,飞机最大速度可达 630 公里/ 小时,远远超过了一般直升机。当它的桨盘平面与地面平行时,22 吨重的飞机可垂直起飞,当它的旋翼桨盘向前倾转 20°时,25 吨的 飞机可作152 米的短距起飞。它还可在空中旋停和低空飞行。
(六)火眼金睛侦察机
飞机一进入军事领域就被用作侦察工具,至今已有 90 年历史。较早期的航空侦察是由作战飞机兼负的,后来用作战飞机改装成专用侦察机,继之就出现了专门设计的侦察机。现代航空侦察工具主要有:有人驾驶侦察机、无人驾驶侦察机和侦察直升机。
有人驾驶侦察机
有人驾驶侦察机是航空侦察的主要运载工具。它可以携带可见光照相机、红外扫描航空照相机、侧视成像雷达、电视摄像机、电子侦察设备等。有人驾驶侦察机反应灵活,机动性好,能及时、准确地完成对战场情况的侦察,能为各级指挥员提供作战指挥所需的大面积、远纵深的情报,并能直接引导突击航空兵摧毁目标。
有人驾驶侦察机分两类,一类是专门设计的侦察机,另一类是由各型飞
机改装的侦察机。专门设计的侦察机如美国的 SR-71(图 2-10)、U-2、TR- 1、俄国的米格-25P 等。通常要具备两条基本性能,一是生存能力强,二是侦察容量大。侦察机要到敌区去执行任务,常常会受到敌机拦截和地面防空兵器的射击。为了保存自己必须有几手绝招。有的侦察机速度很快,遇到敌机拦载就加速逃之夭夭,如美国的 SR—71,最大时速 3700 公里,目前还没有比它飞得更快的飞机。俄国的米格—25,最大时速 3447 公里,美国最快的战斗机也追不上它。有的侦察机飞得很高,如 SR-71 实用升限 26600 米,米格-25 实用升限 30000 米,战斗机望尘莫及,甚至连地空导弹也打不到这么高,有的飞机涂有吸收电磁波涂层,雷达反射面积很小,有的则装了地形回避雷达,可超低空飞行或钻山沟,还装有电子对抗设备,能对付防空雷达和截击机。隐形飞机则更是当今最好的侦察运载平台。
图 2-10 美国 CR-71 战略侦察机
专门设计的侦察机,机上的侦察设备比较多,侦察容量大,侦察精度高。SR—71 就是一种先进的典型战略侦察机。机上装有高空可见光照相机一部、红外扫描航空照相机两部、侧视成相雷达部,并装有无线电技术侦察设备, 其成相侦察设备每小时覆盖面积为 15 万平方公里,侦察成果可在机上处理。经过空中加油可连续飞行 10 个小时,俄国的米格-25 侦察机侧视雷达也能侦察航路两侧 100 公里宽的地带。
美国的 TR-1 型战术侦察机(图 2-11)也是一种专用侦察机,是 U-2 型侦察机的改进型。它升限是 21600 米,最大航程为 4800 公里,续航时间长达
12 小时。它沿国境线飞行可拍摄到对方国土 56 公里纵深的目标。对地面目
标的分辨力可达 3 米以内并可将获得的情报用传真随时发回地面接收站。
专门制造的侦察机技术复杂,研制周期长,生产的数量有限,成本较高, 不经济。因此,由各型飞机改装的侦察机数量较多。由轰炸机改装的,一般具有装机容量大、侦察能力强、航程远和留
图 2-11 TR-1 高空战术侦察机空时间长等特点,主要用于执行战略、战役侦察任务。目前,这种类型的侦察机主要有美国的 RC-135、RC-130、RB-57; 俄国的图-16P、图-95P 等。
RC-135 战略侦察机是用 C-135 重型运输机改装而成的,是目前美国装备最多的战略侦察机,它的最大时速 1000 公里,实用升限 15000 米,最大航程
13000 公里,装有多种成相侦察设备和电子侦察设备。
由战斗机、战斗轰炸机改装的战术侦察机是数量最多的侦察机。美国的RF-4C“鬼怪”式是西方世界各国采用的最普通的侦察机。俄国的米格-21P 是米格-21 歼击机改装的,雅克-28P 侦察机则是雅克-28 轻型轰炸机改装的。
无人驾驶侦察机
无人驾驶侦察机(图 2-12)是 6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当时,美军曾用它从低空侦察了越南北方,在 1964~1971 年,还对中国云南、广西等地进行过近百次的侦察并多次被中国空军击落。
越南和中东局部战争的实践证明,无人驾驶侦察机比有人驾驶飞机具有很多优点:一是成本低,一架无人驾驶飞机的造价约
图 2-12 美研制中程无人驾驶侦察机
图 2-13 飞碟式无人驾驶直升机
侦察敌方坦克行进路线示意图
50~100 万美元,而一架 TR-1 侦察机为 2200 万美元,SR-71 则为 2400 万美元。二是可用性高(图 2-13),能用于完成危险性较大,不宜使用有人驾驶侦察机的侦察任务,例如以色列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用于侦察贝卡谷地的“侦察兵”型无人驾驶侦察机体积很小。机长只有 3.68 米,翼展只有 3.6 米,加之发动机小、功率低、红外辐射少、不易被雷达和红外探测装置发现,因此, 不易被击落。三是可减少飞行员的伤亡,美军在越南战争期间曾使用 3000
多次无人驾驶侦察机,只有 200 多架未能收回。四是机动灵活,在没有机场的地方可以发射,有些还可装在运输机中运到前线发射。
无人驾驶飞机的起飞(发射)方法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由机场起飞自行返回的大型无人驾驶飞机;第二种是由大型运输机或轰炸机载到空中发射,完成任务后返回到预定地点,打开降落伞,由直升机在空中勾取;第二种是由弹射装置发射,完成任务后,由网状回收装置收回。
无人驾驶侦察机能携带可见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夜视红外遥感器及侧视雷达等。可进行高空和低空摄影;电视摄像机能把侦察图像及时传回地面站;侧视雷达能在距敌方一定距离实施侦察,可全天候使用。但无人驾驶侦察机需要很多人维护,操作较复杂,地面与飞机通讯、控制线路以及飞机向地面站传送侦察数据的线路易受电磁干扰和地形影响,所以它只能与有人驾驶侦察机互为补充而不能取代。
侦察直升机
侦察直升机也是一种有人驾驶侦察运载工具。无论是专门研制的侦察直升机还是其它用途的直升机(如武装直升机、救护直升机、多用途直升机、运输直升机)都可用于执行侦察任务。
在收集情报的系统中,特别是在收集战场情报和敌人战术防御纵深情报体系中,直升机侦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当前世界十分重视发展侦察直升机,重视用最新式仪器装备侦察直升机。美国陆军到 70 年代为止共采购 OH-64A 和 OH-58A 轻型侦察直升机 3634 架,用于低能见度条件下侦察的UH-IM 已装备 4000 架。
用直升机进行战场侦察有其独特的优势。直升机能在狭小的场地(如林中空地、市内广场、舰艇甲板等)上起降,因而能紧靠指挥官和司令部驻扎, 便于根据他们的需要执行侦察任务;能在很低的高度(距地面 10~15 米,距海面 1 米)上实施侦察,且由于可慢速飞行或悬停,便于仔细观察,从而提高了所获情报的可靠性。美国还有一种远距离捕捉目标的 SOTAS 系统,它利用直升机悬停于空中从己方区域对敌方整个战术纵深内的活动目标进行跟踪监视。侦察直升机还可以引导地面侦察群到预定目标,引导武装直升机攻击地面目标和校正炮兵火力。
(七)空中“麻醉师”——电子战飞机
电子战飞机是利用电子战装备实施电子战的一种专用飞机,它包括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及反辐射攻击等几种类型。电子战飞机主要用于执行电子情报侦察、作战飞机突防时的电子干扰和压制、摧毁敌方电子系统等任务。
电子侦察机
电子侦察机是利用机载电子侦察设备,搜集敌方电子情报的专用飞机。电子侦察机上的电子侦察设备能够把所发现的每一部雷达的频率、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和天线转动周期等参数记录下来,以便供给情报分析人员确定雷达型号、特性和功能以及雷达的位置。这些情报都是空军作战所不可缺少的。美国的 RC13S 是大型战略电子侦察机,主要在敌方领土以外执行侦察任务,而不直接进入对方空域。美国的 TR—1A 是 U—2R 侦察机加装电子侦察设备而改制成的高空电子侦察机,TR-1A 载有合成孔径侧视雷达和各种电子侦察装置,能对作战地域进行昼夜连续的高空全天候远距离侦察和监视, 在己方一侧飞行可获取敌方纵深 55 公里外的电子情报。TR-1A 还用作精确定位攻击系统,能准确测定敌方雷达控制的防空武器和重要设施的位置,引导攻击机实施攻击。美国的 RF-4C 侦察机是由 F-4C 战斗机改成的。它能伴随战斗攻击机突入敌方,为战斗机群提供敌方防空武器威胁信息。
电子干扰飞机
专用电子干扰飞机通常是由战斗机、轰炸机、强击机改装的。它们装上机载电子干扰设备后,可伴随战斗攻击机执行掩护任务。
EA-6B 电子干扰机是美国海军在 A-6 攻击机基础上改装的。自 1968 年首飞以来几经改进已经有四个型号。它的作战使用包括远距干扰和护航干扰两种方式。美国海军利用 EA-6B 为海军航空兵和陆战队航空兵以及水面舰艇提供电子干扰掩护。
1986 年空袭利比亚时出动了 14 架,1991 年海湾战争又派遣了 30 架。EA-6B 装备有 ALQ-99 战术干扰系统,该系统有 10 部发射机分别装在 5
个吊舱内。该系统可自动进行探测、识别、测向和干扰。
EA-6B 还装有通信干扰机、应答式脉冲干扰机、箔条/曳光弹投放系统、雷达告警接收机。将来可挂反辐射导弹,用以攻击雷达。
图 2-14 EA-6B 电子干扰机
EF-111A 电子干扰机是由 F-111 战斗轰炸机改装而成的。该型机速度快、航程远、有效载荷大,是目前干扰能力最强的飞机之一,也是唯一能在各种条件下执行突防护航、远距支援和近距支援三种干扰任务的飞机。1986 年空袭利比亚时曾出动 4 架,1991 年海湾战争时派出 12 架。
EF-111A 主要电子干扰设备是 AN/ALQ-99E 战术杂波干扰系统。该系统可以手动、半自动和自动三种方式工作。它能覆盖 7 个频段,其频率范围力 6
千兆赫至 18 千兆赫;每部发射机有效辐射功率近 0.1 兆瓦,系统总有效辐射
功率近 1 兆瓦,能定向、半定向和全向辐射,全向辐射的有效范围达 230 公里。此外,该机还装有自卫干扰系统、威胁告警系统、电子干扰物投放系统、箔条/曳光弹投放系统、敌我识别器、攻击雷达和地形跟踪雷达等。
图 2-15 美国 EF-111A 电子干扰机
该机最大平飞速度 2272 公里/小时,实用升限期 13715 米,
作战半径 1495 公里,续航时间 4 小时以上
“野鼬鼠”飞机
代号叫 F-4G 的“野鼬鼠”飞机是美国空军第二代专用反雷达攻击机。它是由 F-4E 战斗机改装而成的,一共改装了 116 架,海湾战争中派遣了 36 架。它的主要任务是压制敌人防空系统,掩护攻击机群突防。该机装有程序控制的雷达寻的和警成系统,这些设备和机上导航/武器投放系统连在一起。它能根据机载预存信息,对截获的敌方雷达发射频率、功率、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进行分析和识别,显示出目标与“野鼬鼠”飞机之间的方位和距离, 自动或人工计算武器投放(发射)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输给导航/武器投放系统,从而使武器瞄准装置测定发射(投放)武器的前置角,使反辐射武器命中目标。
F-4G 还挂有两部双模干扰吊舱和箔条、闪光弹投放系统。它还能悬挂“百舌鸟”、“标准”、“哈姆”等几种反辐射导弹。
(八)空中“输血者”——加油机
加油机,是为飞行中的各类作战飞机补加燃油的保障住机种。现代空中作战,为了长途奔袭,为了减少载油而增载弹药,为了减少往返起落次数, 都需要空中加油机的配合。
空中加油机的运用,有效地增大了飞机的航程、作战半径,延长了留空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航空兵远程作战能力。作战时,无需事先机动到前沿机场,部署在数干公里甚至上万公里外的轰炸机,在任何时间和气候条件下, 都可直接袭击对方。甚至有些战术飞机也可执行战役、战略任务。因此,现在世界上大部分战略目标都进入了轰炸机的攻击范围之内。在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同航程较短的“火神”式轰炸机,通过多次实施空中加油,对相距 6200 公里的目标进行了轰炸。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战斗机依靠空中加油,飞越数国领空往返 4000 多公里,对设在突尼斯首都南郊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总部实施了突击。
空中加油机的使用,还可通过作战飞机少载油料而增加飞机的有效载荷,提高运输、轰炸和突击能力;也可据此在较短的时间内集合空中力量, 快速形成强大的作战能力。如美利冲突时,美国从作战计划最后批准到大批飞机升空出动仅 1 天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调动战斗机、攻击机、歼击
轰炸机等 14 种机型 150 架飞机,并要按统一作战计划协调行动,形成整体的作战力量,使空袭作战获得成功,空中加油机起了重大的作用。
空中加油机的发展,已有 40 多年的历史。40 年代后期,英国率先研制出“绞盘软管”式空中加油设备,并为早期空中加油机所采用。1948 年底, 美国空军从英国买进全套空中加油设备,改装到 KB-29 和 KB-50 飞机上,并在朝鲜战争中首次在作战行动中进行空中加油。战后美国空军先后改装制造了 700 多架 KC-135 喷气式洲际加油机(每架可载燃油 90.7 吨),其飞行速度快,航程远,机上有软、硬管两套加油设备,可昼夜为不同机型的单机或编队进行空中加袖。该机在历时 9 年的越南战争中总共出动 19.4 万架次,进
行空中加油 81.3 万次,在空中向各型作战飞机共输油约 410 万吨。越战后, 美国空军发展了 KC-10 加油机。这是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全、加油能力最强的加油机。机组人员 4 人、飞行时速 965 公里、航程 1.85 万公里。主要用于空
中加油,也可同时承担货运或运送部队的任务。该机在海湾战争中得到了广泛运用。现在,美国正计划以部分波音-747、L-1011 和 C-5A 等大型运输机改装加油机,以进一步提高空中加油能力。
早在 40 年代后期,前苏联也发展了由图-2 轰炸机改装而成的加油机。从 50 年代中期开始,又相继发展了图-16、米亚-4A、苏-24MK 和伊尔-78“迈达斯”4 种空中加油机。
目前英国主要加油机有:VC-10K(图 2-16)和“胜利者”两种,主要用以对“狂风”和“美洲虎”等飞机空中加油。
除美、俄、英 3 国外,法国、加拿大、以色列、沙特阿拉伯等 10 多个国家, 也先后通过购买而装备了加油机。今后,随着加油机性能的逐步改善,空中战场将得到进一步拓展。作战飞机也将由此而大大提高跨洲越海的能力。未来轰炸机的平时部署可能就是战时的部署,空中战场将由直接战场和间接战场组成。空中作战将更具远战性、快速性和突然性。
三、机载武器
(一)长了“眼睛”的机载精确制导武器
1986 年 4 月 15 日凌晨,万籁俱寂的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上空忽然响起一阵闷雷似的轰鸣,紧接着火光四起,爆声大作,美军精心策划的“黄金峡谷”空中突袭行动开始了。只 11 分钟,预定轰炸的 5 处目标和 5 个雷达站
及 13 架飞机即被摧毁。特别是有的炸弹还直接落在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
住宅里,致使卡扎菲的刚满 15 个月的养女被炸死,3 岁和 4 岁半的两个儿子受了重伤⋯⋯。
美国轰炸机何以能在漆黑的夜空指哪打哪呢?原来是使用了机载精确制导武器。
什么是机载精确制导武器?
机载精确制导武器是指直接命中慨率很高的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和制导炸弹等(图 3-1)。它们是按照特定基准选择飞行路线、控制和引导弹体对目标进行攻击的一种武器。是当代精确制导武库中的佼佼者。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法西斯曾先后研制出一种简易无线电信号控制飞行方向的V-1 和 V-2 型导弹,这便是今日制导武器的雏型。战后,特别是进入 70 年代以来,由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自动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高速电子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红外技术、新型喷气推进技术和高强度冶金材料等, 与航空武器相结合,从而导致了机载精确制导武器得以广泛地使用和发展, 其战术、技术性能日臻完善,显示出惊人的高效率。于是,“灵巧炸弹”、“聪明武器”、“未来兵器之星”等
图 3-1 F-15E 飞机携带的部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