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中国的运河

中国的河流虽然众多,水系庞大,但主要是东西向河流,水系之间有分水岭相隔。为了弥补天然河道之不足,沟通各水系之间的联系,两千多年 来,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开挖了许多运河。这些运河有的早已废弃,有的仍完好地保存至今。

早在公元前6世纪初,楚国就在江汉平原上开挖了杨水,约相当于现在从长江沙市一带到汉水沙洋一带,沟通了汉水和长江,大大缩短了从汉水至长江的航程。这是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运河工程。到了西晋时期,为了加强长江中下游与京城洛阳的联系,这条运河被再次开挖,改称为杨夏水道。

春秋时期,位于长江三角洲的吴国,出于政治军事上的争霸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开凿了不少运河。当时吴国首都在今苏州,主要敌国是西面的楚和南面的越。为了攻打楚、越,吴国开挖了胥溪和胥浦。胥溪以今江苏宜兴为起点,经溧阳、高淳,沟通水阳江,从芜湖入长江,把太湖水系与长江连接起来。胥浦约在今金山(上海)和嘉善(浙江)之间,汇

表 12 中国古代主要人工运河一览表

名称

开凿时期

概况

备注

巢肥运河

(巢运河)

春秋时期

沟通巢湖支流施水与淮河支流肥水

胥溪(堰渎)

春秋末期

以太湖为起点,经宜兴,溧阳、高淳入水阳江, 在芜湖入长江

由吴国的伍子胥主持开凿

胥浦

春秋末期

自太湖经淀山湖、泖湖,在金山县和嘉善县之

间入海

同上

杨水

公元前 6 世纪初

从今沙市一带到汉水沙洋一带、沟通长江和汉水

楚国开凿

邢沟

公元前 485 年

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

吴王夫差主持开凿

鸿沟

公元前 361 年

西起河南省荥阳县,至开封分两支,一支:经杞县、商丘、徐州,由宿迁附近入泗水,经泗水入淮河;二支:开封亳县,经涡河入淮河

魏国开凿

齐渠

战国时期

从山东省临淄向北至黄河

齐国开凿

灵渠

(兴安运河)

公元前 221 ~

前 214 年

沟通长江支流湘江与珠江支流漓江

褒斜道

公元前 121 ~

前 117 年

有今陕南省境内,沟通汉水支流褒水与谓河支流斜水,包括疏浚褒、斜二水,全长约 250 公里

汉武帝派张汤父子主持开凿。完工后,因礁石多,水流急,不能行船

名称

开凿时期

概况

备注

渭渠

公元 30 年

从古长安(今西安)至潼关,长约 150 公里

汴渠

东汉时期

从荥阳至山东曹县附近,长约 200 公里

王景主持开凿

盐运河

西汉初期

西起扬州东北 15 里的茱萸村,东达如皋、东台等县。是通扬运河的前身

刘濞主持开凿

白沟

公元 204 年

自河南省淇河口,经内黄、大名、清河县西部,至沧县

附近。利用黄河故道整治而成

曹操主持开凿

平虏渠

公元 205 年

沟通滹沱河下游与沙河下游的联系。大致在今沧县附近至文安县

同上

泉州渠

公元 205 年

从天津市武清县西南至宝坻县附近

同上

利漕渠

公元 213 年

自河北省曲周县东南至大名县西北,入白沟

同上

杨夏水道

西晋

从湖北沙市一带至汉水沙洋一带(与上述杨水大致相同)

杜预主持开凿

通济渠

公元 605 年

(隋炀帝时代)

北起荥阳,经郑州、开封、宿迁入淮河,长约 1000 公里

续表

名称

开凿时期

概况

备注

(新)邗沟

(山阳渎)

公元 606 年

从淮安经高邮,在扬州入长江,长约 300

公里

位置不同于吴国的邗沟

江南河

公元 610 年

从镇江,经丹徒、武进、苏州、嘉兴至杭州,长约 400 公里

永济渠

公元 608 年

南起河南省武陵,经新乡、馆陶、天津至

涿郡(今北京西南部),长约 1000 公里

桂柳运河

唐代

沟通桂江和柳江

具体不详

丹灞水道

公元 709 年(唐景龙三年)

沟通渭河支流灞河与汉水支流丹江

崔■主持开凿

南阳方城运河

公元 978 年(宋太平兴国三年)

自河南省南阳引白河水,经方城至叶县, 然后经沙河等抵开封

挖成后引不上水,不能通航。公元 938 年再次开凿,

仍未成功

荆襄运河

公元 988 年(宋端拱元年)

从江陵至汉水的狮子口

济州河

公元 1283 年

自山东省济宁至东平县,长约 75 公里

奥鲁赤主持开凿

会通河

公元 1289 年

自东平县经寿张、聊城至临清,长约 125

公里

通惠河

公元 1292 年

引北京西山诸泉水,经通县,入白沟,长约 82 公里

郭守敬主持开凿

名称

开凿时期

概况

备注

天生桥河

(胭脂河)

公元 1393 年(明洪武二十六年)

沟通秦淮河与石臼湖,进而与胥溪联结入太湖,长约 15 公里

锡澄运河

不详

北起江阴黄田港,南到无锡与江南运河相接,长约

45 公里,是长江与太湖之间的最短水道

胶莱运河

元朝以后,具体不祥

在山东半岛,沟通胶州湾和莱州湾,即今胶莱河

纳太湖上游众水,经淀山湖、泖湖,东流入海,勾通了太湖和东海。胥溪和胥浦的通航为公元前486年吴国打败楚、越作出了贡献。楚、越并入吴国版图之后,北方的齐国成为吴的主要争霸敌手。为了伐齐,吴国修筑了苏州至扬州的运河,把首都迁至邗(今扬州),并于公元前485年开凿了著名的邗沟。邗沟从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达淮安入淮河,最早沟通了长江和淮河。开挖运河,促进了吴国经济的发展,使其由弱变强,称霸一时,并成为“通渠三江五湖”、“不能一日而废舟楫之用”的国家。

战国初期,魏国强盛,迁都于现在的开封。公元前361年开挖了沟通黄河和淮河的鸿沟。

上述杨水、胥溪、胥浦、邗沟和鸿沟等,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早期的人工运河工程,这些运河沟通了黄河、淮河、长江及东南沿海,加上天然河 道,构成了庞大的水路交通网,对古代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

春秋战国以后,从秦到清的2000年里,各个朝代都开挖了不少运河,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灵渠和京杭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