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水量丰沛,随季节而变

水量丰沛是中国河流的又一突出特点。平均每年河川径流总量达26 000 多亿立方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五位。如果把全年的河川径流总量平铺在全国的土地上,将获得一个平均深度为275毫米的水层,这一深度称为径流深度,是表示河流水量丰富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5个国家中,中国的径流深度居第四位。

全世界河口流量在1万立方米/秒(相当于年径流总量为3 154亿立方

米)以上的河流共有18条,其中在中国境内入海的有长江和珠江,发源或流经中国的尚有雅鲁藏布江(下游是布拉马普特拉河,流量为世界第四位)、澜沧江(下游是湄公河,流量为世界第七位)、额尔齐斯河(下游是鄂毕 河,流量为世界第十五位)及黑龙江等 4条。长江的年径流总量近 10 000 亿立方米,仅次于亚马孙河(37 843亿立方米)和刚果河(13 560亿立方 米),居世界第三位。若长江与美国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相比,长江流域面积仅及密西西比河的55.1%,年径流总量却为密西西比河的165.5

%,长江流域平均径流深度为542毫米,密西西比河仅183毫米,只相当于长江的1/3。

中国河流水量虽然丰沛,但年内分配很不均匀,随着季节的更替而有明

显的变化。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一般用某一季节的水量占全年总水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由于中国面积广大,各地区四季的起迄时间很不一致。为了便于比较,通常以12月至次年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

11月为秋季。

冬季是中国河川径流最为枯竭的季节,大部分地区冬季水量占全年总水量的10%以下,总的趋势是从南向北递减。秦岭、淮河以南地区,虽然冬季无冰冻现象,降水量也较多,但超过10%的河流仅钱塘江中下游、湘江水系的一部分、云贵高原的部分河流及西南纵谷河流。台湾岛上的河流,冬季水量最丰,可达15%以上,甚至高达25%。北方河流,因冬季降水量少,受冰冻影响,水量大部不及全年的5%,只有黄土高原北部,太行山区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才达到10%左右。

春季是中国河川径流普遍增多的季节,但增长的程度相差悬殊。总的来讲是“二多二少”,即江南和东北多,华北和西南少。长江、淮河以南的河流水量,一般占全年总水量的20%以上,江南丘陵区因雨季来临,春季水量可达40%左右。东北及西北阿尔泰山地区,因冬季积雪较厚,春汛水量可达20~30%,个别地区高达40%。华北地区冬季积雪较薄,春汛很小,这个时期降水量又少,因此春季水量占10%以下,春旱普遍。西南地区属于西南季风区,雨季开始得迟,春季降雨很少,但气温已经升高,蒸发旺盛,河流出现全年最枯流量,水量一般占5~10%,比冬季还少。此外,台湾岛和海南岛春季水量占15%左右,比冬季也略有减少。

夏季是中国河川径流最丰盈的季节。由于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大增,但增加幅度是北方大于南方,西部大于东部。南方河流水量一般占全年总水量的40~50%,但江南丘陵地区,因受副热带高压控 制,只占40%以下,反而出现旱情。在北方,因雨量集中,且多暴雨,水量可达50%以上。西部高原、高山区,因气温升高,冰川积雪大量融化,使水量高达60~70%。总之,中国河流夏季进入汛期,洪水灾害多在此时出现。

秋季是中国河川径流普遍减少的季节,大部分地区的河流水量,只有全年总水量的 20~30%,总的趋势仍是北方多于南方。江南丘陵区仅达10~ 15%;东南沿海虽受台风影响,秋季水量也只占20~25%;西南纵谷地区, 因西南季风撤退较迟,秋季仍属雨季,水量可高达35~40%;秦岭山地及以南地区,因受低压槽和地形影响,降水较多,水量亦达40%;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一带也是30%左右。此外,海南岛秋季水量高达50%左右,是全国最高的地区。

从上述中国河流各季径流的地区分布概况可以看出,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春秋过渡,这是中国河流季节变化的基本特点。当然也有例外,例如江南丘陵和黄土高原的无定河流域,前者是春季占优势,后者是四季均匀,优势不明显。

表 2 中国主要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分配

河名

站名

季节分配(%)

松花江

哈尔滨

6.2

16.9

39.0

黄河

陕县

9.9

15.3

38.1

36.7

淮河

蚌埠

8.0

15.4

51.7

24.9

长江

大通

10.3

21.2

39.1

29.4

闽江

竹岐

10.3

34.4

41.7

13.6

珠江

梧州

6.8

18.6

63.5

21.1

澜沧江

景洪

10.7

9.9

45.0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