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行动
- 台商说:“打完九洞高尔夫球,就可完成笔记型电脑的采购。”
- 李树声说:“今后的区域经济发展,是以一个主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群体,叫做城市群或经济圈。现在公认的设想是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或城市群。”
- 胡锦涛在山东省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积极促进台商产业北移
2006年6月12日,深圳台协会长郑荣文说:“我们从去年开始,就考虑产业转移最佳时机点,会内成立了投资考察小组,到各地了解投资环境。缺乏劳动力、水电资源不足,加上许多具备发展优势的地方政府积极招手,都是促成台商北移的催化剂。”
环渤海区已列入“十一五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中央是否给“政策”比什么都重要。
许多深圳台商就说,在中央政策的利多之下,位于环渤海区核心的城市,将会有大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而为了吸引台外商聚集,投资的条件也将更为优惠,未来他们将成为台商北移的新据点。
每个中国大城市都有其发展特点,台商产业应先了解该城市规划再投入。而台商北移或许不见得移走整个产业,但显然,透过寻找新根据地才能在下一步竞逐中获取更大利基点。
20多年前,人口2.8万人的深圳只是个小渔村,但是,这个吹响中国改革开放号角的南方小镇,已经蜕变为1200万人口的大都市。当年,怀抱再创业梦想进广东的台商,也都已攀上事业最高峰,不是扩厂,就是“北伐”寻求新基地。
1989年,前往深圳创立金顺台艺品厂的郑荣文说:“当时选择深圳主要是进可攻内销市场,退可守外销市场。20个工人薪资,还抵不上一个台湾经理,你投不投资?”
就这样,郑荣文的艺品厂规模渐大,投资数千万美元,每年行销欧美产值已数亿人民币。
随着珠三角投资环境的变化,台商北移已成趋势。表面上,投资环境变化、商务成本提高是主要原因,但地方产业面临升级、寻找附加价值更高的投资地,也是考虑要素。台商北移和当年台商登陆如出一辙。
台湾电电公会公布报告,把当前大陆投资环境概括为:“珠三角的投资环境在恶化,长三角接近饱和,环渤海经济圈正在崛起”。
广东省台商服务中心投资部执行长刘冠逸说:“看准北移趋势,北方各省政府,无不倾巢而出,进行抢入大作战,深圳市内的开发区招商办,就多达200多个。”
地方政府吸引台商的确各凭本事,除了优越的投资条件吸引台商外,铆足劲招商是主要关键。常被台商津津乐道的是,有“小台北”之称的昆山。
当时,昆山市副市长朱凤泉为了研究如何在昆山建立笔记型电脑生产链,将一部笔记型电脑拆开,将内建的800多个零组件逐一找出哪个台商制造的,列出名单看哪些厂商还没到昆山投资。
多次来台的昆山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宣炳龙更绝,每次离台都拍摄数百张台湾加工出口区的环境规划图,背回好几袋资料。他说:“学好台湾营运模式,比招商更重要。”
台商说:“打完九洞高尔夫球,就可完成笔记型电脑的采购。”
对于国际采购大厂来说,这在全球是难以想象的事。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发展成全球IT制造业中心,昆山除了因政府招商得力外,利用上海作为IT产业的研发基地,连结研发、制造及销售流程,也是主要因素。
类似昆山这样的城市,在大陆北方也开始在“复制”。
经常到大陆各地考察的郑荣文,就位于天安门广场正南50公里、越来越多台商聚集的固安开发区。它与北京城隔着永定河相望,具备发展IT信息及汽车工业的条件。
固安不被外人熟知主要因为2004年才运作,但不到两年,就有数一数二的IT企业京东方,投资20亿人民币进驻。
固安距首都机场及天津新港都不到40分钟,境内还有数条国道及高速公路贯穿。更重要的是,他有条件发展成北方的“昆山”,主要是利用中关村成熟的IT产业链作为研发总部,把低廉的制造链放在固安。
2002年10月,北京与天津港口岸开始直通。两市实现了港口功能一体化。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联合,率先实现了中国民航跨区域的机场整合。
而北起山海关、南至山东烟台的环渤海经济圈铁路大动脉,其烟台段首条铺通的地方铁路大莱龙铁路已与2006年6月全线正式开通运营。
2004年,台商郭台铭选点烟台,又一个富士康工业园落户这里。
2006年3月,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6月6日,国务院透过中国政府网全文发布《国务院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
从地方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从战略提出到战略实施,被认为中国经济第三只引擎的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终于在海内外长时期的关注中“鸣枪”起跑,担负起引领中国经济未来的使命。
经济专家用“深意、新意、和意”6个字,解读这一战略布局。观察家认为,这样的解读不仅仅是热闹,也正说明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中国新阶段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
天津市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说:“当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升格为国家战略后,人们对于国家这一战略布局的深意也豁然开朗。”
经济界人士称,中国推进改革开放走的是一条“在沿海选择‘战略极点’牵引”的路径。
20世纪80年代中国选择开发深圳、90年代选择开发浦东,掀起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波高潮。
中国统计年鉴表明,珠三角、长三角已跃升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而环渤海城市群发展仍较缓慢。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呈“南快北慢”态势。
大家把这种现象总结为:“先进的城市,落后的地区”,2005年一度公开披露的环京、津贫困带调查,让人们见识了在这两大繁华都市周围的贫困现状。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选择开发天津滨海新区,希望天津滨海新区来带动环渤海乃至我国北方经济的发展。
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临海地区,地处环渤海湾的中心,是华北、西北地区通向世界各地最短最好的出海口,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无疑是最合适的新引擎。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梅松博士则表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北方地区没有中央重大的政策倾斜的情况下,此举表明中央对地区发展更注重均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6月8日宣布,空中客车A320飞机中国总装厂落户天津。空中客车公司的A320系列是全球航空市场150座级单通道飞机的主力机型之一,在华合资建设的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将完全按照空客公司在欧洲生产线的标准和工艺,生产的飞机具有相同的质量和价格竞争力。
在中国20多年承接国际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空中客车落户无疑是一个“符号性”事件,折射着中国制造业开始转轨迈入向高端发展新阶段。
根据国家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这里将是我国高水准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天津滨海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宋联新说:“这与当年深圳和浦东开发的起步不同,滨海新区开发是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新形势下启动的,其发展模式不能再纯粹以追求生产总值为目标,必须遵守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道路。”
宋联新说:“与当年深圳和浦东起步时的另一个不同是,天津滨海新区一开始就被确定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全国新阶段改革开放提供示范性经验。深圳和浦东的最初开发动力则重点来源于政策或财政倾斜。”
4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天津滨海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国务院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随处可见的“新”字,且都在管理、金融、土地、财税等多方面改革举措中闪现,为综合改革试验区渲染出一片新意。
北大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谢庆奎说:“这与我国改革所处阶段吻合。从全国形势来看,靠体制内的优惠政策来推动社会前进已后继乏力,目前改革进入体制改革和创新‘深水区’。国家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就是为了在‘深水区’给全国的改革探路。”
2005年11月下旬,渤海产业发展基金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在天津设立。同年12月31日,首家总部设立在天津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渤海银行挂牌。这些金融创新都明显具有“试点和先导作用”。
2005年12月6日,河北省省长季允石向天津市长戴相龙表示:“河北省将把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加强两省、市经济技术合作,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
第二天,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做出了几乎相同地表述:“北京要抓住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机遇,与天津进一步密切联系,不断加强软、硬环境建设,建立定期的资讯沟通机制,共同推进京、津、冀环渤海地区发展。”
天津市委财经办研究员马献林认为:“这种外部‘和意’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最迫切需要的。”
地方高层的发展眼光已发生变化,开始从区域视角谋划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将跃上区域内行政主动推动的层面。
根据滨海新区“十一五”发展目标,初步测算,未来5年,需要建设的专案累计投资在5000亿元。保持这样大的投资力度,显然必须透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因此,加大民营资本的进入是一个重要手段。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刘刚认为,滨海新区自主创新能力亟须增强。滨海新区7大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但国外的技术、品牌占有绝对优势,大多数为人们所熟知的产品都是透过招商引资和技术引进的方式来生产的。必须在培育具有本土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有一个大的进步和突破。
环渤海地区交通便利,陆海空运输十分畅通。其中,首都国际机场是全国最大的客运航空港,天津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北方航空货运中心”和“东北亚航空货运集散地”。
环渤海地区的其他城市的航空业也都十分发达。环渤海地区沿岸有大大小小的港口40多个、国家级港口5个,分别是天津、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其中天津、大连、青岛、秦皇岛吞吐量均已过亿。
2007年,台湾《远见》杂志发表文章,对环渤海经济圈表示了关注。该地区有名的台商有生产“康师傅”的顶新国际、大成食品、统一,以及围绕摩托罗拉的周边零组件厂,如台达电、光宝等。不过,近年来,台商已经逐渐将注意力北移。鸿海就同时看好北京及天津。其他厂商正崴、光宝、大成、荣刚等也有增加投资的趋势。
由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所做的《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显示,在整体投资环境上,华东地区仍然像几年前一样,是台商们的最爱。但是环渤海经济区的整体竞争力已超越华东。
2009年5月15日,台湾亲民党荣誉副主席、台湾肥料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钟荣吉率台湾团来烟台参加鲁台科技交流合作周,他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山东,主要是来考察这边的投资环境。”钟荣吉相信公司会在山东找到合适的投资项目。
对于经营台湾肥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钟荣吉来说,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他最大的梦想。到山东一天的时间,公司就与莱阳巨力公司签约,购买了其生产的化肥。
钟荣吉说:“这种经贸合作可以形成互补,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新光纺织有限公司是最早入驻烟台的台资企业之一,所生产的“美光牌”金银丝在全球纺织行业内享有盛名。
新光公司的发展壮大带动了4家生产、销售金银丝的同类企业入驻烟台。同时,也吸引了日本、韩国等多家外资公司来烟台投资。
公司董事长廖庆富说:“随着企业的发展,公司准备与国内外一些厂家进行合作,把上游项目、产品带到烟台来。”
自1988年第一家台资企业在烟台开厂以来,台商在烟台投资的数量和规模逐年上升。截止2008年底,烟台累计利用台资40亿美元,台资企业盈利面达80%以上。
而烟台的情况只是山东省的一个缩影。山东省台办经济处处长王清玉介绍说,华新丽华、旺旺集团、康师傅等著名台资企业都在山东有投资,其中,大润发超市在鲁已经有百余家连锁店,并预计在2012年前达到200家;英派斯也已被评为国家知名品牌。
山东省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超过7000个,合同台资额200多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50亿美元,投产开业台资企业4600多家。台资仅次于韩资、港资,成为山东省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王清玉说:“2008年,青岛和台湾完成空中直航,烟台等港口与台湾水路直通。济南又被批准成为下一批直航点。”
环渤海经济圈协议台资金额已达200多亿美元。环渤海经济圈被台商誉为遗落北方20年的待掘“明珠”。
高铁提速城市群崛起
2008年10月7日,京石客运专线在涿州市正式开工建设。京石铁路客运专线是北京—广州—深圳—香港客运专线的一部分。
这条正线全长218公里,速度目标值是每小时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建成后,乘坐高速列车在北京至石家庄之间旅行将只需不到1个小时。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树声说:“这意味着,石家庄即将迎来高速铁路时代。”
铁路建成后,在全国的高速铁路网络中,从石家庄到北京、济南、太原、武汉、郑州等地,都将有高速铁路满足人们快速出行的需求。而这,对城市的影响将不可估量。
李树声说:“今后的区域经济发展,是以一个主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群体,叫做城市群或经济圈。从上世纪90年代,京、津、冀的区域经济被关注,有过多种设想。最初是京、津、冀一体化,后来提到发展大北京,之后又提到用两个金三角带动京津冀,这两个金三角是指北京—天津—唐山和北京—天津—保定。这些提法都反映了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构想。现在公认的设想是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或城市群。”
李树声表示:“我们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在未来把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城市群建设成为世界第七大城市群,对中国经济发展将起到挑大梁的作用。”
“这一发展机遇对石家庄来说是很关键的,而高速铁路网络正是发展这一城市群为世界第七大城市群的前提条件。现有公认的世界6大城市群是纽约城市群、东京城市群、多伦多与芝加哥城市群、巴黎与阿姆斯特丹城市群、伦敦与曼彻斯特城市群和中国的上海城市群。”
李树声说:“发展世界第七大城市群,交通路网是前提条件,区域经济发展过去一直在喊,但随着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和高速铁路、公路路网的形成,城市进入高速路网时代,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路网建设将在一个经济圈或城市群之间形成城连城、线连线的格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又使县域经济可以搭上快速发展的班车,大大缩短城市群之间的时空距离,淡化行政区划,实现经济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规划,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城市群在这次崛起中是分步实现的,第一步是京、津、冀,第二步纳入山西,第三步纳入辽宁和济南,而这个发展过程与路网建设也是分不开的。
宁女士是北京一家教育产业公司的员工,2007年被公司派到石家庄工作。
宁女士说:“这一年来我的生活就是,每周日下午从北京赶到石家庄,周五下午或周六上午乘坐火车回北京。而在石家庄的工作日,住在公司给我租的房子里。”
宁女士高兴地说:“现在往返北京与石家庄之间,一般都是乘坐和谐号动车组或城际列车,已经感觉很快捷了。”
很难想象,将来一个小时乘坐火车从北京来到石家庄,对她的生活将有多大的影响。
宁女士说:“高速铁路将使她这种候鸟式的居住工作方式更加方便,在北京市内出行,遇到堵车都会超过一个小时,而将来却只需要一个小时就能到达300公里外的另一个城市。”
李树声说:“高速路网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巨大的。根据国家铁路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来的铁路客运系统设计标准都在时速200公里以上。未来途经我省境内的高速铁路通道还包括京武、京沪、青太、津秦、京张、京承等几条大通道,这些高速铁路通道建成后,河北11个市、区、市都将进入国家高速铁路网络中。”
李树声还提到,高速公路总里程,河北是全国第一。
李树声说:“人,不将只属于一个城市,而是属于一个城市群,一个区域。不同城市之间人的距离也会大大缩短,下午,你还在石家庄的办公室完成老板布置的工作,晚上,就可以回到北京的家里享受亲人做好的晚餐。”
高速交通对人的另一个影响是人才流动更加频繁和方便。
李树声说:“过去有个说法,‘只见状元名,不见状元返回城’,说明一些人才会向大城市流动。这是正常现象,但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格局中,比如有些产业北京这样的核心城市会放弃,石家庄这样的城市会发展。留住人才主要靠的是事业,你从事的是这一事业,事业在石家庄你就得到石家庄,一定程度上会避免人才都向北京这样的核心城市拥挤,而别的地方留不住人。”
100多年前,正太铁路和京汉铁路的交会使石家庄商贾云集,也催生了石家庄这座城市的诞生。
人们不禁会问:“即将进入高速路网时代的石家庄,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发展机遇?”
李树声说:“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到2015年,全国的城镇人口会超过50%。城市群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会成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推动力。在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城市群里,石家庄的定位是南部经济增长极。有了高速路网的保障,石家庄就可以利用快速集散的功能,强化作为华北重要商埠的位置,向现代服务业迈进。”
“铁路客运专线满足了人的快速出行,同时也可以实现客货分线运输,一直以来,铁路运输都存在货运和客运的矛盾问题,在一条铁路线上要想满足两种运输的需求很难,客货分线运输一方面客运得以提速,另一方面货运的运能也得到释放。”
100多年前铁路为石家庄的诞生带来机遇是因为石家庄特殊的地理位置,现在石家庄还是处于高速路网的重要枢纽位置,同样会因交通而强市,因商而富市。
李树声说:“在这一重大机遇面前,石家庄应该找准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城市群南部经济增长极的定位,以路网的集散功能推动贸易中心的发展,在高度合理的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构架中寻找发展机遇。”
全长281公里的京石客运专线,设计桥梁28座,桥梁总长218.472公里,占正线线路长度的77%。
这是一条铺在桥梁上的铁路。
桥梁专家王新敏是石家庄铁道学院大型结构健康诊断与控制研究所的教授,他对于设计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一直很关注。
王新敏说:“有人理解建这么多的桥梁是为了减少占用土地,但桥梁底下你不能再种庄稼吧?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考虑高速列车运行的平衡和安全。”
不仅仅是京石客运专线,所有满足200公里时速的高速铁路都是以架桥梁为主。在欧洲和日本,高速铁路桥梁的比例甚至达到90%,其中有的车站都是在桥梁上的。
之前投入运行的京津高速铁路,桥梁总长度也达到了80%。这是因为高速列车对路轨平顺度的要求非常高,在列车高速行驶中,一米长的路轨不能有超过两毫米的误差。
但如果不建桥梁,建设者虽然可以把路基填埋得很平整,但填埋土的厚度是不一样的,在列车高速运行时,填埋厚度不同就会造成路基沉降度不同,误差很容易就超过两毫米,威胁到列车的运行安全。
王新敏说:“即使是在桥梁上,铺设高速铁路路轨也是与普通铁路有着很大不同的。普通铁路路轨是通过木枕上的石子来增加路轨的弹性,而高速铁路是利用6米或8米的钢板。”
王新敏作为石家庄铁道学院的教授,他正在和自己的同事研发一种“黑匣子”,这种“黑匣子”如果能够研发成功将用于“高铁时代”的桥梁监测上。
建立在高架桥上的高速铁路,在“高铁时代”来临后,密集的桥梁,将为城市之间的连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就高铁的桥梁技术来说,除前期建设中的保证线路平顺性外,后期的桥梁监控要求会更高。
王新敏介绍,这个以铁道学院杜彦良副院长为首,集桥梁、计算机、信息和信号处理等各专业专家为一体的研发团队,通过近一年半的研发,已经有了初步进展。它是用一只“黑匣子”安装在铁路桥梁下,随时监测桥梁是否出现变形等情况,然后将信息反馈给信息中心的终端,如果出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保证高速列车的正常行驶。
王新敏说:“普通快速客运铁路,桥梁比重并不大,完全可以靠人力去桥梁路段检测,可如果是高速铁路的情况下,占大比重高密度的桥梁是不可能通过人力去现场检测的。”
人们都对此感到新鲜:“那么对于已经开通的高速铁路,桥梁监测又是一种什么状况?”
王新敏向人们谈到了已开通的京津高铁的监测手段。它是通过在火车上安装监测仪,记录下火车行驶中震荡较大的路段,然后技术人员去现场排查。
王新敏说:“如果是在桥上出现震荡,那么到底是轨道的问题,还是桥梁变形的问题,需要花时间去进一步的勘测。所以类似的技术还是有待完善。”
此外,王新敏认为,降低高速铁路行驶中的噪声也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在京石客运专线中已经解决,根据规划,铁路沿线将大量采用一体化声屏障,提高屏障刚度,减轻噪声。
外商聚集京津塘新干线
2007年6月27日,京津塘高速公路已经成为联络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最便捷的通道。
10多年前,这座全中国第二条高速路,在世界银行的资助下,颠簸通车,正式宣告中国高速路网时代来临。10多年过去了,中国政府又高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大旗,开始全力拉拔环渤海湾经济圈。
这条以北京领头的高速动脉,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成为全中国经济经营重点,它也有了新的名称:“黄金科技公路”。
因为这条西起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东至天津外港,直通渤海湾的200公里长廊,贯穿了8座高科技园区、两座直辖市,俨然就是当年台北到新竹“黄金科技走廊”的翻版,吸引了包括诺基亚、摩托罗拉、奇异、丰田汽车、三星电子、京东方、中芯半导体及富士康在此插旗立寨,颇有与长三角及珠三角一较长短的意味。
一些包括郭台铭在内的台湾商人,也早已闻香下马,把注意力从长三角,频频移向这条黄金新干线。
20多年前,在“台湾经建会”主委李国鼎的策划推动之下,选定新竹作为发展高科技业的基地,20多年来,竹科从一座座光秃秃的小山丘,变成一栋栋日进斗金的高科技厂房,并沿着中山高速公路这条交通干线向北扩延至桃园、台北,创造了10亿元以上的产值,也成为台湾最重要的经济命脉。
大陆也如法炮制,在北京、天津、滨海新区这条黄金轴线上,希望打造出另一个“中国新硅谷”。
在中央2006年正式推出的十一五规划中,已确立了“以北京——天津——滨海新区为发展轴心,以京、津、冀为核心区,以辽东、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战略,而拥有深水港、保税区、经济开发区和高科技工业园区的滨海新区则将是渤海湾经济圈的最大亮点。
“滨海新区将是胡锦涛任期内最重要的经济政绩!”的消息,在台商圈之间流传已久。
因此,戴相龙2003年进津之后,这个原本被称为“中国乡村味最重”的直辖市,已经开始改头换面。
天津实际到位外资每年以32%成长,连续5年总额都超过100亿美元。道路、工厂固定资产投资比前一个5年扩增一倍。2006年经济增长率为14.5%,远高于中国全年平均的9%。
天津台商协会秘书长李永田曾打趣说,以往天津地区对外资企业的印象就是“一支机、一碗面、一瓶酒”,一支机就是美国的手机大厂摩托罗拉,一碗面就是来自台湾的康师傅顶益集团,一瓶酒则是与法国酒厂合资的王朝酒品。
但到后来,几乎世界知名的企业都来到天津、塘沽这一线。丰田汽车、三星电子、渣打银行都来了,台湾首富郭台铭,更是砸下重金,全力在天津建立手机王国。
在这么多外资当中,还属引进渣打银行最具传奇。戴相龙利用本身国际金融专业,在2006年促成渣打银行与当地金融业者成立“渤海银行”。
这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批准的第一家商业银行,加上戴相龙前人民银行行长的身份,引起中国金融业甚至全球金融业的关注。
以台商协会会长丁锟华为主的台商,也曾想注资人民币5亿元,但因故未能如愿。
在戴相龙的计划中,希望将天津变成北京之外另一个华北金融中心,他也因为全力发展金融,而被冠上了“财神爷”的封号。
但是,台资企业在环渤海湾地区的投资仅占大陆台资总额的一成,不过从已投资绝对金额来看,已超越福建,仅次于长三角和珠三角。
适逢日韩两国产业转移的良机,韩国、日本对华投资增长,位于太平洋西岸的环渤海地区是日益活跃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部分,也是中国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可谓机会难得。
经过10余年的经济结构调整,日本仍未完全摆脱困境。因此,日本更加注重把国内结构调整与中国华北结合,以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把开发西海岸列为本国21世纪的战略目标。
韩国卢武铉总统上任后,经济上提出重大经济举措之一就是把中国作为韩国的重要市场,同时重点投资开发与中国邻近的西海岸地区。
中国、日本、韩国新的开发计划同时集中于环渤海地区,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又使三国的相近城市在经济上存在着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交叉的依存关系。
因此,中、日、韩之间在环渤海区域的经济合作呈现出了加速趋势。
京津冀区域迈向一体化
2009年5月18日,京、津、冀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签署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决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交通合作联席会议,并就一批具体项目进行了有效对接。
京、津、冀经济区是继珠三角和长三角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大引擎,经济发展的活力日益增强。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已建立良好的基础:区域内有35条高速公路和280多条一般国省干线相连,基本形成了覆盖京津和河北11个市、区、市的3小时都市交通圈;津、冀沿海港口设计通过能力7.5亿吨,占全国16%;3省、市之间已开通道路客运班线900多条,营运班车2200多部。
根据京、津、冀签署的交通一体化合作备忘录,交通运输部门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京、津、冀交通合作联席会议,就发展战略和合作领域、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实施、区域立体交通的合理配置、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津、冀港口的有效竞合、区域交通信息共享以及需要争取的相关政策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和协调。
同时,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举办各类专项活动,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沟通协调。
推进一批具体交通项目对接。河北与北京共同推进京昆高速北京至石家庄段、京台高速京冀段,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推进密涿高速廊坊至密云段、大广高速即京开高速南段前期工作,力争2010年开工建设。共同推进111国道怀柔至丰宁段一级公路扩建工程;河北与天津共同推进承德至天津滨海新区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开展唐津高速西延至石家庄、唐山至廊坊、南港高速公路规划研究工作。
一批京、津、冀客运班线对接项目提上日程。
河北与北京就开通北京至白沟、北京至黄骅港以及首都机场至石家庄高速直达客运班线等项目形成了一致意见,双方决定尽快促成这3条客运班线项目的开通。
河北与天津就开通天津至乐亭三岛等旅游班线项目也形成了一致意见。
交通运输部总规划师戴东昌说:“交通运输部对京、津、冀区域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已编制了《环渤海暨京津冀地区公路水路发展规划》,以适应这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网络化、一体化的强烈要求,京、津、冀两市一省交通部门的合作对于全国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5月18日,京、津、冀旅游主管部门签订旅游合作协议,将建立旅游信誉信息共享机制,相互及时发布旅游警示和不良旅游企业信息,联合解决旅游者与旅游业经营者之间的争议、纠纷。
旅游合作协议签订后,将建立京、津、冀旅游局长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定期召开,主要任务是通报三地旅游业发展情况,制定旅游业合作发展年度计划,对上年度方案落实情况进行评估。
京、津、冀将加强旅游执法联动和信息沟通,建立省级旅游信誉信息系统和信誉披露制度。通过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相互提供诚信优质旅游企业的相关信息,发布相关旅游警示和不良旅游企业信息,实现三省、市官方旅游网站的相互连接,三省、市旅游咨询站、点的资源共享。
为有效解决异地旅游争议、纠纷,京、津、冀旅游区域内的投诉案件今后可以在3省、市或区、市之间直接转办。
同时,京、津、冀建立旅游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互动机制,解决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在区域内遇到的突发问题。
三省、市还将建成共享的重大旅游招商项目库,提供各自在旅游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实现无信息障碍、无交通障碍、无市场障碍、无服务障碍、无投资障碍的旅游一体化大格局。
同样是在5月18日,北京、天津、河北规划部门在廊坊签订《关于建立京津冀两市一省城乡规划协调机制框架协议》,藉此建立和完善京、津、冀在城乡规划方面的协商对话机制、协作交流机制、重要信息沟通反馈机制、规划编制单位合作与共同市场机制,实现区域规划“一张图”。
经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天津市规划局、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协商,达成以下框架协议:
1、建立3方规划联席会议制度,主要研究、协调有关区域交通、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岸线资源保护与利用等跨区域重要的城乡规划,以及影响区域发展的重大建设项目选址,协商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和规划协作的有关重大事宜,并提出规划意见和措施。
2、在城乡规划的政策和标准规范、规划基础资料和成果、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等方面,建立统一的信息库,实现资源共享,为动态掌握3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统筹解决区域发展重大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3、在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过程中,对涉及区域城乡协调发展、需要共同协商解决的有关重大问题,应当及时向其他各方反馈信息。
4、加强对京津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技术支撑,根据京、津、冀城乡发展和规划协调的实际需要,3方规划编制单位每年拟定重点规划或研究课题,共同开展规划编制和专题研究工作。
组织召开金融合作论坛
2009年8月4日,围绕“金融危机与环渤海·挑战与展望”这一主题,第五届环渤海金融合作论坛在河北承德举行。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河北省副省长孙瑞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郭庆平出席本次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
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辽宁等省区市金融学会的会长及5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郭庆平在开幕主旨演讲中认为,根据我国区域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环渤海经济区是继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是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的前沿,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当前加快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既适逢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环渤海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合作发展条件,只有坚持寻找各省、市的利益共同点,推进金融合作,才能有效提升环渤海地区的协调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针对这一问题,郭庆平发表了几条建议:
要完善环渤海地区金融合作的工作机制。在论坛之外,应建立起更紧密的工作机制。可建立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机构联合参加的旨在推进环渤海地区经济金融协调发展的联席工作会议制度。
要加强区域内人民银行分支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可建立环渤海区域人民银行分支行信息交流制度,加强信息沟通,实现信息共享。积极争取环渤海区域成为金融创新先行先试的基地;进一步扩大环渤海地区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金融合作。
建立现场检查协调机制,互换检查计划,开展联合检查,共享检查成果。研究建立统计信息交流机制,实现政策类、数据类和分析类信息资源的共享。研究建立交流学习机制和联合调研机制。
鼓励金融机构跨区互设或开展跨地区股权合作。在有条件的地区,鼓励商业银行跨地区开展银团贷款、融资代理业务等合作,支持金融机构联合进行业务创新,进一步提升区域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和带动作用。
环渤海地区要根据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以北京的总部金融为核心、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先行先试为先导,积极推进环渤海区域的金融改革创新,加快环渤海跨区域金融资源流动的步伐。
河北省金融学会会长王景武的发言认为,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经济增长存在结构性失衡。为此,要“转危为机”,就必须加强合作与协调机制建设,加快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打破行政壁垒和区域分割,最大限度地共享资源,降低要素在区域内流动的成本,消弭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
青岛市金融学会会长王迅表示,加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增强抵御金融危机冲击能力的最根本途径。
大连市金融学会会长张启阳提出建议,应该建立环渤海区域金融监管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青岛建成最大造船基地
2009年8月20日上午,中船重工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建成典礼暨河北远洋两艘18万吨散货船出坞仪式在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造船坞区举行。
作为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三大造船基地的重点项目之一,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的建成,对提升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业的综合实力,实现我国建成船舶工业大国的战略构想,推动我区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典礼仪式由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吴强主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李长印,山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仁元,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市委常委、开发区工委书记、开发区管委主任姜杰,市政协副主席刘明君出席仪式并剪彩。
张国宝对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建成暨散货船出坞表示祝贺。
张国宝指出:
经过近年来的加紧建设,青岛海西湾终于将一个现代化造修船基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为我国船舶工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船舶工业经过艰辛探索和加快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突飞猛进,目前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使我国成为世界一流的造船大国,正在向世界一流造船强国的目标迈进,手持和新接船舶订单位居全球前列。
在国际金融危机对船舶工业形成强烈冲击的背景下,我国船舶企业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努力化解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并且善于将危机转变为发展机遇,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更快发展,推动我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造船强国。
夏耕在致词中指出,自2004年青岛市政府与中船重工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推动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全面建成,既有力促进了青岛船舶配套产业和研发创新力量的聚集,实现了青岛船舶工业的跨越发展,又有力推动了中船重工向世界级造船企业的宏伟目标加快迈进。
夏耕说:
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青岛正加快打造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全面推进“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进一步发展壮大船舶工业,是青岛坚定不移的产业选择。
今后,青岛将一如既往地为全国船舶工业的振兴贡献力量,为中船重工在青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携手开创共赢发展的美好未来。
基地建成典礼结束后,北船重工建造的两艘18万吨散货船顺利出坞。该散货船是符合国际造船新规范、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散货船,是山东省有史以来在建的最大船舶,适用于煤、谷物和矿石运输。
北船重工自2007年以来,本着“边建设、边接单、边生产”的原则,青岛海西湾先后承揽了17艘18万吨散货船的建造合同,已批量开建8艘,到2011年将全部完工交付。
位于造船坞区的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74亿元。
作为中国最大的造修船基地,海西湾造修船基地的建成,对提升该区产业集群,增强造坞区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提出山东蓝色经济战略
2009年4月份,胡锦涛在山东省考察时指出:
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胡锦涛的指示,给正处于重要发展时期的山东指明了方向。从20年前的建设“海上山东”,到眼下规划中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海洋优势的山东,再一次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胆量扬帆起航。
“蓝色引擎”曾在山东省发挥过重要作用,很长时间以来,山东的海洋经济产值都在全国首屈一指。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提出,更是为山东省海洋经济板块进入国家战略提供了无限可能。
宏伟战略的一声号角,吹响了山东进军海洋的集结号,“蓝色经济”的建设热潮正如这8月的气温,火热地荡漾在300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上。
近年来,山东就一直谋划着在海洋上做文章。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刘洪滨教授说:“20世纪90年代山东就正式提出了‘海上山东’的战略,通过发展陆上一个山东、海上一个山东,实现‘海上山东’的产值达到陆上农业产值的目标。在‘科技兴海’的带动下,我省水产养殖等涉海经济取得快速发展,海洋经济产值做到了全国第一。”
刘洪滨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时的“海上山东”战略布局逐渐显露出一定的局限性,它把海洋和陆地割裂开来,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海洋依附于陆地。发展海洋被片面地理解为发展水产养殖,这就使我们的海洋发展观受到了很大限制。山东被广东逐步赶上,海洋经济产值全国第一的位置也被广东取代。
尤其是全国沿海经济发展提速,继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崛起之后,以海洋经济为标志的沿海开发开放新的热潮,正遍布中国南北海疆。
特别是与山东省同处环渤海的天津、河北、辽宁沿海开发建设志在高远,态势强劲,已经和正在进入国家战略。
处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的“南北夹击”之中,山东的机遇在哪里?
胡锦涛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要求,是站在全球战略高度来谋划我国海洋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伴随着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确立和不断发展,在山东半岛,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鲁韩、鲁日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高潮将不期而至。
在发展海洋上,山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山东是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3100多公里的黄金海岸线上,自黄海之滨到渤海湾畔,点缀着大大小小近10个明珠般的城市。
山东沿海可开发利用海洋面积,远远超过陆地面积。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曾对沿海各省、市的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和砂矿6种资源进行过丰度评价,山东位居全国首位。
山东有全国首屈一指的海洋科技力量,拥有涉海独立科技机构56家,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其中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拥有一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拥有海洋界两院院士16人,占全国的一半;承担了国家“攀登计划”、“973”计划和“863”计划等海洋科技项目60多项。
同时,经过近20年“海上山东”的建设,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具备很强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日渐勾勒成型。
有专家表示,据初步测算,到202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城七区”总投资上万亿元,集中集约利用海陆总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其中近海陆地600平方公里,填海造地420平方公里,高涂用海180平方公里,相关联的开放式用海400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打造“蓝色经济区”,将与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建设紧密相连,作为对“一体两翼”战略的提升,其涵盖范围有望超出山东省内沿海7个城市。
2009年5月份开始,从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层调研,到政府普通工作人员的业务会谈,甚至到海边垂钓者、菜市场鱼贩子的闲言碎语,“海洋”、“蓝色”一下子变成了流行语。
烟台在2009年推进的100项重点项目中,与海洋相关的项目占了近一半;威海则提出了加快推进海洋经济6大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潍坊将传统的风筝文化与蓝色现代海洋元素牵线,把在中国举办的首次国际风筝冲浪比赛请到了家门口……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提出,将山东推向了一个极富前瞻意义的发展平台。
战略提出后,抢抓机遇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合力在山东半岛涌动起来,逐渐形成了一股滚滚潮流。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意义,着眼全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快推进。
6月2日至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到烟台、威海等地调研,深入烟台部分企业的生产车间、项目建设工地一线,提出要抓住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有利时机,着眼长远,搞好规划,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突出发展高端产业,融入发展快车道。
6月4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旅游规划研讨会举行,山东省旅游局召集专家和沿海7个城市分管旅游的副市长、旅游局长,研究打造蓝色高端旅游示范区的总体规划。
出席会议的副省长才利民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为山东半岛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青岛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马波对此提议说,半岛7市应构建“春夏山东,秋冬海南”的全国性旅游度假格局。
北京大学教授吕斌说:“在生态经济的保障下,山东半岛空间格局的继续优化是发展蓝色经济的基础,以胶济线和烟台、威海、青岛、日照所形成的‘T’形格局,将青岛推向了‘龙头’的位置。”
6月8日,在威海召开的市委全委会上,威海提出了加快推进海洋经济6大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对接全省规划,结合威海实际,威海将着力推进海产品生产加工、港口物流、船舶修造、滨海休闲旅游、新能源、石油化工等6大产业为主的海洋经济。
2009年6月27日,由致公党山东省委会、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主办,致公党青岛市委会、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一所、中国水产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协办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论坛”在青岛隆重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致公党中央秘书长曹鸿鸣等领导出席论坛,山东省副省长贾万志,山东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山东省委会主委王志民,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臧爱民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各主办和协办单位的领导出席了论坛。
贾万志在致词中指出:
目前全省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来山东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致公党山东省委会组织这次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高层论坛,非常及时和重要,对于推动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贾万志同时指出,深度开发海洋资源,壮大海洋产业规模优势,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项全新的重大课题,期望致公党山东省委会发挥人才智力等优势,组织好相关方面的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王志民致词说:
致公党山东省委会同省科技厅和省海洋与渔业厅联合举办此次论坛,是致公党山东省委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参政党职能的重要举措,也是致公党山东省委会与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团结协作,共同服务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实践。旨在发挥自身优势并整合人才智力资源,共同研究探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推动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依据,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山东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中共青岛市委常委、统战部长臧爱民对论坛在青岛召开表示欢迎,对长期关心支持青岛发展的致公党中央、致公党山东省委会及省直有关部门领导表示感谢。她介绍了青岛市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发展海洋经济的情况。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敦欣,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国家海洋局原局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曙光,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和规划司司长王殿昌等来自全国的20余位著名海洋经济专家、学者,围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7月21日、22日,日照港集团分别在潍坊、淄博两市召开集装箱运输暨港口业务推介会,主动对接山东半岛城市圈工业企业,推介亿吨大港综合优势,打造潍坊淄博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积极服务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构想。
日照市委副书记、市长赵效为说:“我们历来不把日照港看做是自己的港,我们把它看成是我们国家的资源,看成是我们更大区域的资源,我们要为内陆服务。”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出炉,共同的使命,共同的追求,让原本就紧密相连的山东主要沿海城市,更加亲切地聚集起来。
2009年7月24日,烟台市发改委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今年推进的100项重点项目中,与海洋相关的项目近一半。”
早在20世纪90年代,烟台就实施了“海上烟台”战略。这一战略让烟台的海洋经济和临港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烟台提出,围绕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更大力度推进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使之与陆域经济比翼齐飞。
8月9日,中国青岛国际海洋节拉开帷幕,8月10日上午,2009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开幕式在香格里拉大饭店举行。
值“2009中国青岛国际海洋节”开幕和“2009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召开之际,多家媒体都刊发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随笔系列报道,为推动山东蓝色经济又快又好发展鼓风呐喊。
知名海洋学者、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说:“海洋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都已经成为一个战略高地。”
王诗成表示,海洋战略事关国运兴衰。
王诗成这位与大海打了40多年交道的海洋学者表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则,实际就是对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空间和丰富的海洋宝藏的一次重新分配,谁在这场资源和空间的分配中掌握了主动权,谁就对本国、本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
王诗成认为:“胡总书记提出的建设‘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是山东谋求新飞跃的一次重大战略机遇。”
2009年8月12日上午,国家海洋局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济南正式签署《共同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协议指出,双方将把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共同的重大战略任务全力推进,在促进山东海洋经济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科技和人才支撑、建设用海需求、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观测预报与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志辉在签字仪式上说:“国家海洋局积极支持山东在海洋领域综合配套改革方面先行试点,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全国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集中集约用海先行区、海洋生态修复示范区、高端海洋产业发展引领区。通过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全国海洋事业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山东省省长姜大明说:“我们将努力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科技教育中心、海洋优势产业聚集区、海滨国际旅游目的地、宜居城市群和海洋生态示范区,形成连接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沟通黄河流域广大腹地、面向东北亚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增长极。”
而潍坊市更是选择了一种诗意的表达。他们将传统风筝文化与蓝色现代海洋元素牵线,把在中国举办的首次国际风筝冲浪比赛请到了家门口。
8月21日至23日,“世界风筝之都”潍坊的海滨和天空,飞出带着海腥味的风筝。
借助风筝,潍坊市委、市政府还计划3年新增投入1000亿元,按国家级开发区的标准和打造城市副中心的目标定位,依托滨海经济开发区,举全市之力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努力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先行区。
中央制定环渤海新战略
2009年6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河北曹妃甸等地考察时强调,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应对危机中把握发展机遇,把扩内需与稳外需、保增长与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环渤海地区开发开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环北部湾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后,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环渤海地区区位优越,有着广阔的腹地支撑,发展空间大,要素条件好,后发优势十分明显。
在环渤海区域内,继天津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之后,河北曹妃甸新区也正在争取,河北正在举全省之力建设曹妃甸新区,其开发建设的劲头丝毫不亚于当初天津人开发滨海新区。
2006年7月29日,胡锦涛到曹妃甸视察,明确指出它是一块“黄金宝地”,要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地把曹妃甸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使之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2007年5月1日,温家宝视察曹妃甸,明确指示要把曹妃甸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大港,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的“耀眼明珠”。
2009年3月14日,唐山曹妃甸新区正式揭牌成立。曹妃甸新区功能定位为:中国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北方商务休闲之都和生态宜居的滨海新城。
对于此次李克强考察曹妃甸,曹妃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薛渤认为,这给曹妃甸透露出一个信号:曹妃甸有望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李克强在曹妃甸考察期间曾表示,将来要成立一个国家级曹妃甸管理机构,针对规划、项目等进行管理。
同时,山东“黄三角”也已被纳入国家发展视野。3月底,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带队的25个部委人员组成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调研组奔赴山东,实地考察“黄三角”。
调研组人员表示:以东营、滨州为主体城市,包括烟台、淄博、德州的部分县、市在内的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开发有望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辽宁则正在争取把沈阳经济区申报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以沈阳为中心,包括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共8个城市,通过中心城市沈阳的经济辐射和吸引,与周围经济社会活动紧密联系的地区形成“区域经济共同体”。
此种现实也印证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魏后凯等有关专家的判断,环渤海区域内形成的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中南三大经济圈三足鼎立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环渤海地区发展正在上紧发条,专家建议,应从实际条件出发,明确各区域的功能定位,搞好城市间产业分工,优化空间结构,使之逐步形成各具特色、功能明确、分工合理、布局优化的三大经济圈。
李克强在曹妃甸考察时指出,要推动环渤海地区产业升级。他指出,要面向市场需求,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
事实上,环渤海地区各省、市已经把产业升级提速提上了重要议程,积极推进产业升级。依托原有工业基础,环渤海地区不仅保持了钢铁、装备制造、原油等产业优势,同时新兴的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迅猛。
有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之誉的北京中关村地区,已经集中了软件开发及信息技术的各类优秀人才。
2009年3月,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中关村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河北省在推进其支柱产业钢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上,力图把装备制造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同时,发展壮大石油化工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开发,努力把新能源打造成该省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山东省则提出要大力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全省将重点建设15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20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辽宁省提出的沿海“五点一线”发展战略本身就是基于推进该省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而制定的,其目的也正是促进该省先进的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说:“环渤海各省、市在推进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优势产业升级过程中,应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