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恩来访问莫斯科

  • 周恩来向维辛斯基发去唁电:“我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得悉,最敬爱的斯大林同志终于因重病不治而竟与我们永别了。”
  • 周恩来电告李富春:“代表团此行系专程吊丧,希望摒弃接送仪式,一切从简。”
  • 周恩来对苏方代表说:“中方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问题。”

周恩来会见潘友新大使

1953年3月4日,周恩来陪同毛泽东前往苏联驻中国国大使馆会见潘友新大使,请其转达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对斯大林同志的病情的关怀与慰问,并表示对斯大林早日恢复健康的盼望。

当天,苏联最具权威的官方报纸《真理报》头版头条刊登了前一天由苏共中央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联合签发的斯大林病情公报,公报说:

斯大林于3月1日午夜至3月2日凌晨在莫斯科的寓所里突发脑溢血,造成右肢瘫痪并失去言语能力,3月2日和3日已采取了必要的医疗措施。

3月5日,苏共中央和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出讣告,公布了斯大林逝世的消息。

3月6日,《真理报》发布斯大林病故医学鉴定书:

因连续出现心血管供血不足和呼吸困难,斯大林同志于3月5日21时50分逝世。

当天,毛泽东又与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苏联驻华大使馆吊唁。

随后,毛泽东通过新闻媒体亲自发布中央人民政府令,宣布3月7日至9日为全国哀悼日。

我们伟大的盟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大元帅不幸于1953年3月5日21时50分逝世。为了表达中国人民对于伟大的斯大林同志,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的最敬爱的朋友和导师的无限沉痛的哀悼,为了表达中国人民对于伟大盟邦领袖的崇敬,兹规定:

一、自1953年3月7日起至3月9日止全国下半旗志哀;

二、在志哀期间,全国各工矿、企业、部队、机关、学校及人民团体一律停止宴会、娱乐。

主席毛泽东

1953年3月6日

毛泽东在唁电中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什维尔尼克同志:

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和我自己,怀着无限悲痛的心情,获悉了中国人民最亲密的朋友和伟大的导师斯大林同志逝世的消息。这不仅是苏联人民而且也是中国人民,和整个和平民主阵营,以及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无可估量的损失。我现在谨代表中国人民、中国政府,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您及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表示最沉痛的哀悼。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斯大林同志30多年来不断的关怀、指导和支持,是完全分不开的。在中国人民革命胜利后,斯大林同志和在他领导下的伟大的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对中国人民的建设事业,又给予了慷慨无私的援助。

斯大林同志对于中国人民这样伟大的深厚的友谊,中国人民永远感念不忘。斯大林同志的不朽光辉,将永远照耀着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

主席同志,光荣的列宁、斯大林的党,伟大的苏联人民和苏联政府,定将得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兄弟般的始终如一的信任和支持。中国人民一定会以最大的坚定性,和伟大的苏联人民永远紧密地团结一致,巩固并加强以苏联为首的世界和平民主阵营,提高警惕,加倍努力,打击战争挑拨者,为苏中两国人民的永久利益和世界和平与安全而奋斗到底。我相信,全世界一切劳动人民和爱好和平的进步人类,都将和我们一道,遵循斯大林同志指示的方向,把保卫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担当起来。

毛泽东

1953年3月6日于北京

3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痛悼我们的导师——伟大的斯大林同志》的文章,文章指出:

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天才导师斯大林同志和我们永别了。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逝世以后,世界工人阶级和全体进步人类的无可补偿的沉重损失。

斯大林同志逝世的消息传来,我们的党和我国人民,同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一样,怀着无穷的悲痛。在这个悲痛的日子里,我们不能不想起29年前,在伟大的列宁逝世的时候,斯大林同志所作的布尔什维克的誓言。这誓言,把全党、全体工人阶级、全体苏维埃人民的无穷悲痛,化成了坚强无敌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是要以和这誓言同样的精神,忠实地遵循斯大林同志的全部遗训,为他的全部遗训的光荣实现而坚持奋斗。

……

全世界工人阶级和一切进步人类的正义事业,过去已经证明、今后还将更加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敌力量,更加证明斯大林学说的无敌力量。我们敬爱的导师斯大林同志虽然逝世了,他的天才的学说却永远不离开我们。斯大林同志是不朽的巨人,他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以他的天才的学说继续引导我们,去完成他所遗留给我们的事业。

各地党政机关也向苏联发去唁电,表示对斯大林的深切悼念。

中共中央华北局的唁电说: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惊悉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国人民最敬爱的朋友和导师斯大林同志不幸逝世,我们中国华北地区的全体共产党员和人民以万分悲痛的心情谨致吊唁。为了弥补因斯大林同志逝世所带来的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华北全体共产党员决心化悲痛为力量,领导华北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周围,百倍努力地学习斯大林的天才学说,努力工作,并继续和亲爱的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永远团结在一起,提高警惕,为继续支援抗美援朝斗争、完成国家建设计划、保卫祖国安全和世界和平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华北局

1953年3月7日

中南行政委员会、中共中央西南局、中共中央西北局等党政机关都发去了唁电。

周恩来向苏方发去唁电

1953年3月6日,周恩来向苏联的外交部部长维辛斯基发去唁电。

唁电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外交部部长维辛斯基同志:

我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得悉,最敬爱的斯大林同志终于因重病不治而竟与我们永别了。斯大林同志的逝世,不仅是苏联人民、也是中国人民及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无可比拟的损失。部长同志,我谨此向您及苏联人民致最沉痛的哀悼。我并坚决相信:在这个悲痛的日子里,中苏两国人民一定会更加团结一致,提高警惕,为我们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的共同事业而奋斗不懈。

中苏两国的伟大友谊,在斯大林不朽的光辉照耀下,将要世世代代地发展和巩固下去!

周恩来

1953年3月6日北京

北京市广大青年学生听到斯大林逝世的消息后,都悲痛万分。斯大林逝世的不幸消息,给中国人民大学全体师生带来了巨大的悲痛。

有的同学自动地到合作社购买黑纱,佩带在左臂上;有的同学拿出自己心爱的斯大林的著作,紧抱着,不禁哭起来;有的同学默默地看着敬爱的斯大林的照片说:“这不会是真的,这不会是真的。”

为了悼念斯大林,该校各个系、科都举行了小组漫谈会。

北京大学的同学听到这一不幸的消息时,很多人都哭了起来。全校员生在晚饭前默哀了两分钟,各部门都派代表在当晚进城去苏联大使馆吊唁。同学除普遍感到悲痛外,也认识到应当化悲痛为力量。很多同学写信要求入党、入团。党员团员也下决心做更好的党员团员。

二年级的陶懋颀说:

我听到这个悲哀的消息后,回想今天上午听代数课时没用心,就觉得对不起斯大林同志。我今后决心努力,争取在他逝世的今年入党。

当时,清华大学正在考试复习期间,在图书馆静静看书的1000多同学,突然听到斯大林逝世的消息,一时都惊呆了。

在课堂,在宿舍的人们一齐涌出来,聚在草场上听广播,自动立正静听,很多人低头饮泣,一遍一遍的听。在回到宿舍后。党、团总支立刻收到许多要求入党入团的申请书,申请书上大致都说,斯大林逝世是党和人民不可弥补的损失,要求自己争取入党入团。很多党员也纷纷写决心书,表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北京师范大学的同学在听到斯大林逝世的消息后,许多人都痛哭失声。陈垣校长频频落泪,他说:

从前古书中说,尧舜死后,人民如丧考妣,现在真正体会到这种心情了。

中国矿业学院全院师生员工1000余人集会举行了哀悼仪式。

3月7日,北京各界人民继续前往苏联驻我国大使馆,对斯大林逝世致沉痛的哀悼,并表示中苏两国人民更亲密地团结一致的坚定决心。

截至当晚23时止,前往吊唁的人数已达7万多人。清晨开始,前往吊唁的人民群众从四面八方源源地汇集拢来,长长的行列从苏联大使馆所在地的东交民巷延伸到天安门和前门附近的马路上。

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默默地依次走向大使馆的礼堂。礼堂的正中挂着斯大林同志的遗像,下面陈列着毛泽东敬献的花圈,镶有黑边的红色缎带上写着:

伟大的斯大林同志精神不朽!

排列在两侧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敬献的花圈。罩着黑纱的电灯发出淡黄的光芒,全堂一片肃穆。

在这庄严的时刻,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工人、郊区农民、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机关干部、学生和少年儿童们,沉痛地悼念着斯大林。

人们迟迟不愿离去,礼堂里可以听到的,只是低低的哭泣声。

周恩来启程前往莫斯科

1953年3月7日,周恩来致电当时正在莫斯科的重工业部部长李富春。请他转告苏共中央:周恩来将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莫斯科。

周恩来列出的代表团正式成员有: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特命全权大使张闻天、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上海总工会主席刘长胜、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主席蔡畅、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书记廖承志、中央人民政府交通部部长章伯钧、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李德全、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总干事钱俊瑞、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副主席钱三强、斯大林奖金获得者周立波、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张宗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罗舜初。

电报请李富春务必通知苏联方面:

代表团此行系专程吊丧,希望摒弃接送仪式,一切从简。

中国代表团在当天上午乘飞机离开北京。

斯大林的突然逝世,使苏联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都感到震惊并沉浸在无比悲痛之中。

3月7日,治丧委员会在莫斯科工会大厦圆柱大厅布置灵堂,开始向斯大林的遗体告别。

斯大林身着戎装,胸前佩带着苏联英雄勋章和社会主义劳动勋章,安卧在鲜花和棕桐丛中,大厅里回荡着来自斯大林故乡的钢琴家演奏的格鲁吉亚乡间音乐,令人回忆起斯大林坎坷、不屈的一生。

近百万人从苏联、从世界各地奔向这里,向敬爱的斯大林诀别。中国有一个代表团正在莫斯科工作,他是周恩来在1952年8月间带去与苏联洽谈苏联援华项目的。由于有大量的工作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周恩来不得不提前回国,委托李富春代理团长。

自6日早晨斯大林逝世噩耗传出后,在莫斯科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临时代办戈宝权,当即拜访苏联外交部代理部长马立克,代表我国政府表示哀悼。

当天,李富春又拜访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苏斯洛夫,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表示哀悼。

3月7日下午,中国代表团前往工会大厦,所有在莫斯科的外交使团都被安排在这个时间向斯大林的遗体告别。

当时,担任各国外交使团团长的是瑞典驻苏联大使,苏联的一位外交部副部长陪同他故意走得很慢,而由一位司长陪同的中国代表团快步进入了圆柱大厅。

中国商务代表团、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全体人员前往莫斯科工会大厦圆柱大厅瞻仰斯大林的遗容,。由李富春、叶季壮及其他等人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等人民团体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献上毛泽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周恩来、张闻天大使和使馆全体人员以及中苏友好协会总会敬献的花圈。

毛泽东所献的花圈,立于斯大林同志的灵柩旁,上题“献给亲爱的斯大林同志”。

献花圈后,又由上述各人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人民团体和驻苏联大使馆参加守灵。

第二天,苏联的各大报刊都报道了这样的消息:

在各国外交使团的队伍中,中国代表团第一个进人工会大厦,向斯大林的遗体告别。

当时,在中国国内,全国12个大城市举行追悼斯大林的大会,全国县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的2000多个中小城镇,也都举行了追悼大会。

参加追悼大会的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就有264万多人。在这个悲痛的时刻,全中国广大城市和乡镇,从中苏边界上的满洲里,到西南边陲的云南保山县,从东南海滨的厦门,到新疆帕米尔高原下的喀什噶尔,从屹立在国防前哨线上的英雄城市安东,到西康省藏族自治区的首府康定,从新中国的钢都鞍山,到伟大的革命圣地延安,数以亿计的劳动人民都在向斯大林告别。

周恩来向斯大林献花圈

1953年3月8日,周恩来率团抵达莫斯科,苏联方面到机场迎接的有: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委员、苏联国内和对外贸易部部长米高扬,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库兹涅佐夫,苏联外交部第一远东司司长费德林,交际司司长库拉仁科夫等人。

在莫斯科的我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财政经济委员会秘书长宋劭文以及我驻苏联大使馆参赞戈宝权、许铁民、李涛、李强、徐达深等人,也到机场迎接。

当晚20时,中国代表团就前往前工会大厦圆柱大厅,向斯大林的遗体告别。

陪同前往的有斯大林治丧委员会委员雅斯诺夫、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库兹涅佐夫、苏联外交部第一远东司司长费德林和我国驻苏大使馆参赞戈宝权、武官吉合等人。

周恩来团长在率领全体团员进入庄严肃穆的圆柱大厅后,首先在斯大林灵前敬献花圈,并率领全体团员向斯大林同志遗体行三鞠躬礼。

以周恩来团长为首的代表团全体团员和中国驻苏大使馆人员,接着就分为六队,每队四人,分别肃立在斯大林同志遗体的两旁,参加守灵。

守灵礼毕后,斯大林治丧委员会委员雅斯诺夫、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库兹涅佐夫和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尤金等,接待周恩来团长及全体团员。

在接待时,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全中国人民和毛泽东主席,对全世界劳动人民的领袖斯大林的逝世,致以最深切的哀悼。

当天,无穷无尽的人走进工会大厦,向伟大的斯大林告别。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和各州的代表团纷纷乘火车和飞机赶到莫斯科。

西伯利亚的矿工代表团、白俄罗斯的劳动人民代表团、克拉斯诺达边疆区的工人和农民代表团,一清早就来到了灵前。

英雄城市斯大林格勒的代表团中有一位是老发报员彼·萨哈罗夫,他曾1918年国内战争期间,把斯大林给列宁的电报从察里津发到莫斯科。

波罗的海海岸拉脱维亚共和国来了将近100个代表,他们都真诚地向斯大林告别。

接着是格鲁吉亚和土库曼共和国的代表、阿塞拜疆的石油工人、莫斯科煤区的矿工、吉尔吉斯的集体农庄农民、伊凡诺佛的纺织女工、米丘林斯克的园艺学家等。

列宁格勒的代表们送来了一个大花圈,由一位曾参加1917年10月战斗的老革命者拿来。

从伟大领袖的诞生地格鲁吉亚的哥里城来的一个代表团,献了一个用玫瑰、木莲和红石竹扎成的大花圈。

花圈放满了圆柱大厅和与大厅相邻的房间,一直摆到工会大厦附近的街道上和广场上。

傍晚,无尽的人流继续向圆柱大厅走来。

外国代表走过斯大林的灵前。其中有与伟大的苏维埃人民有着巩固的、牢不可破的友谊的中国人民的代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外交使团,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土耳其、伊朗、希腊、印度、奥地利、叙利亚、黎巴嫩、印度尼西亚、马来亚、巴基斯坦、乌拉圭、哥伦比亚、日本、芬兰的共产党的代表。

世界和平理事会和世界工会联合会的花圈也放到灵前。其他国家的驻苏外交使团、缅甸联邦、芬兰总理都送来了花圈。

各人民民主国家的政府首长、代表团人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们,和苏联劳动人民一同守灵。

守灵的有: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克·哥特瓦尔德、波兰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波·贝鲁特、波兰元帅罗科索夫斯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乔治乌—德治、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伏·契尔文科夫、匈牙利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马·拉科西、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瓦·乌布利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理奥·格罗提渥、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泽登巴尔。

在9日清晨2时,最后守灵的有:

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米高扬、萨布罗夫、别尔乌辛、什维尔尼克、苏斯洛夫、波诺马连科、米哈伊洛夫、安德烈耶夫、华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

2时30分,圆柱大厅大门关闭,斯大林的灵柩将要移到红场。

周恩来参加斯大林葬礼

1953年3月9日上午,莫斯科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会后,斯大林的遗体被送到位于红场上的列宁墓旁安葬。在送葬的队伍中,在斯大材灵枢后面的第一排并肩走着4个人,他们是马林科夫、贝利亚、赫鲁晓夫,另外是周恩来。

当时,有人说,前三位的出现说明了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将进人“三驾马车”的时代。而周恩来的位置则表明从此苏联与中国将真正成为苏联的兄弟。

当天,苏联人民最后送别斯大林。

上午,在工会大厦圆柱大厅,人们和斯大林作了最后的告别。党和政府的领袖、治丧委员会的委员们,把斯大林的灵柩抬到大厅的出口处。

花圈和安置着斯大林生前所得到的勋章与奖章的红色天鹅绒垫子,也先后移出了工会大厦。

斯大林的灵柩安放在炮车上。送殡的行列经过这座古城中心的街道,慢慢地向红场前进。红场上聚集着莫斯科的工人、职员、知识分子的代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边疆区和各州的代表团。

在红场上,还有中国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代表,其他国家的代表团和代表及各国驻苏外交使团人员。

莫斯科的卫戍部队肃静地排列着。

送殡的行列来到了红场的中心。灵柩安放在台架上。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领袖走到列宁墓台上。

接着,斯大林的追悼大会开始。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马林科夫,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贝利亚和莫洛托夫相继在会上讲话。

贝利亚说:

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我们的党、我国人民和全体进步人类这几天异常沉痛的心情是很难用言语形容的。

列宁的伟大的战友、他的事业的天才继承者斯大林逝世了。全体苏联人民、全世界千百万劳动人民最亲密、最亲爱的人离开我们了。

伟大的斯大林的一生和他的全部活动是忠实于列宁主义的动人的榜样,是为工人阶级和一切劳动人民、为把劳动人民从压迫和剥削下解放出来的事业而忘我服务的榜样。

……

同志们!我们心里感到无限的悲痛,这个损失非常沉重,但是就是在这样沉重的情况下,共产党的钢铁的意志也是不屈不挠的,他的团结和为共产主义而斗争的坚强决心是不会动摇的。

贝利亚还说:

苏联政府将更加巩固同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人民民主国家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之间的兄弟的联盟和友谊,在维护世界和平事业的共同斗争中的合作,以及广泛的经济、文化的合作。

我们的外国兄弟和朋友们可以相信,忠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旗帜、忠于列宁和斯大林的旗帜的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将继续巩固和发展跟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为和平、民主、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的劳动人民的友好联系。

贝利亚最后说:

我国人民可以相信,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将不惜用一切力量和生命来维护党的队伍和党的领导的钢铁一般的统一,巩固苏联各民族间牢不可破的友谊,加强苏维埃国家的威力,始终不渝地忠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并遵循列宁和斯大林的遗训,将我国从社会主义引导到共产主义。

我们所热爱的亲爱的领袖和导师、伟大的斯大林永垂不朽!

他们以沉痛的坚强的语调追述了斯大林在缔造强大的苏维埃国家,在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问题、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其他重要问题上的不朽的贡献。

由斯大林大元帅所缔造、锻炼、并领导着走向胜利的苏联军队的战士们列队在陵墓前走过。他们向各国人民的最伟大的统帅致最后的军礼。

在哀乐声中,送葬的人民在陵墓前走过,向斯大林告别。

1953年3月9日11时54分,斯大林的追悼会结束。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政府的领袖们,各兄弟共产党和工人党的领袖们从墓台上走下来。

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和米高扬抬起灵柩缓步走入陵墓。

红场上的礼炮齐鸣30响,克里姆林宫斯巴斯基塔的钟敲了12下。莫斯科和全苏联的所有工厂、机车和船只的汽笛不间断地响了3分钟。

这时,苏联全国各地都在为人民的伟大的父亲和导师默哀。在一切地方,从波罗的海沿岸到千岛群岛,所有的工业企业都停工5分钟,火车、汽车和航行在海上的船只也都停下来,全国都为这巨大的丧失而深深哀悼。

参加葬礼的沉默的人们追忆着伟大的斯大林对全人类的伟大功绩,默念着马林科夫、贝利亚和莫洛托夫的号召。

不一会,红场上哀乐停止了,乐队奏起了雄壮的苏联国歌。

接着,苏联党、政府的领袖和各兄弟国家党、政府的领导同志再度走上陵墓。庄严的阅兵式开始了。这支由斯大林教养的、百战百胜的部队以整齐的步伐走过陵墓、飞机排成整齐的队形在高空中飞翔,向伟大的领袖和统帅斯大林致敬。

红场上的葬礼结束了。

在莫斯科为斯大林举行追悼会的同时,远在万里之外的北京也被黑白两种颜色所覆盖。

9日下午,大约5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沉痛悼念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会场布置得庄严、肃穆。金水桥上面悬挂着斯大林的巨幅画像,画像两侧排列着苏联党旗、国旗和八面红旗。

城楼上的宫灯已被宽宽的黑纱所遮盖,上面写着“斯大林同志永垂不朽”。

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首都各界人士。各部门、各群众团体敬献的花圈摆放在观礼台两侧。

15时,北京与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追悼大会同时开始,全国的火车、轮船和工厂,一起拉响了汽笛。行人驻步,群山俯首。

在北京举行的追悼会上,朱德和苏联驻中国大使潘友新发表讲话。两个人的讲话都歌颂了斯大林的丰功伟绩,强调要加强中苏两党两国的团结与合作。

华东和上海市各界人民以无限沉痛的心情举行追悼斯大林的大会。

大会以上海市人民广场为中心,全市还有30多处分会场也同时举行哀悼仪式。

参加中心会场上追悼大会的有华东和上海各单位负责人陈毅、谭震林、张鼎丞、舒同、陈丕显、潘汉年、郭化若、盛丕华、胡厥文等,各民主党派华东和上海市组织负责人,华东和上海市各人民团体负责人以及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劳动模范、工人、学生、妇女、机关工作者、文艺工作者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员、战斗员等20万人。在上海的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宋庆龄也参加了大会。

在中心会场四周,悬挂着缝着黑色飘带的国旗,会场正中悬挂着围绕红纱黑纱的斯大林巨幅遗像,在遗像两边插有中苏两国国旗;遗像下放满了各界人民送来的花圈。

上海市协商委员会副主席胡厥文、各民主党派上海市地方组织代表盛丕华、华东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舒同、上海总工会副主席钟民、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华东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施平、上海市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方令孺等致悼词。

他们在追念斯大林对世界革命的伟大贡献和对中国人民伟大援助后,一致表示:

要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最大的坚定性,更进一步巩固中苏两大国的友谊,巩固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保卫世界和平。

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施捷利在会上最后致词,他表示:苏维埃国家的全体人民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苏联共产党和斯大林的忠实战友们的周围,加强和发展与伟大的中国人民及所有人民民主国家的劳动人民之间的兄弟般的友谊,加强和发展与正在为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的资本主义,和殖民地国家的劳动人民之间的友好联系。

天津市人民怀着沉痛的心情,4万多工人、学生、机关干部、少数民族和街道市民,在民园广场举行天津市各界人民追悼伟大革命导师斯大林同志大会。

苏联驻天津总领事馆总领事马铁夫、副总领事巴思曼、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处天津分处代表巴尔敏诺夫以及在天津的苏联专家、苏联侨民650人,也参加了追悼大会。在大会进行中,全市收听大会实况广播的市民共70万人。

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吴德宣布大会开始后,中共天津市委员会代理书记黄火青致悼词。

他首先报告斯大林同志的生平,接着号召全市人民把无穷的悲恸化成坚强无敌的力量,更好地学习苏联,更加紧密地和苏联人民团结一致,为实现伟大的斯大林同志的全部遗训而奋斗。

东北区和沈阳市各界人民在9日下午怀着沉痛的心情,举行追悼伟大革命导师斯大林同志大会。

武汉市20万人民分别在汉口、武昌、汉阳三地举行了追悼伟大革命导师斯大林同志大会。有组织收听广播的群众达35万人。

广州市各界人民在越秀山人民体育场举行追悼伟大革命导师斯大林同志大会。

同时,市内和市郊各区以及一个水上居民区也分别举行了追悼会。参加追悼会的全市市民共有46万多人。其中有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中国各民主党派华南地方组织、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广州市人民政府等机关负责人,有守卫在祖国南海岸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部队,有工人、郊区农民、学生和机关干部,有归国华侨和珠江上的水上居民和回族人民。

西安、重庆、哈尔滨、新疆迪化、满洲里、齐齐哈尔等城市在当天都举行了斯大林的追悼大会。

当天,首都各大报纸均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泽东为斯大林逝世撰写的题目为《最伟大的友谊》的文章。文章指出:

在列宁逝世之后,斯大林同志指导苏联人民,把他和伟大的列宁在十月革命时期共同缔结的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成了光明灿烂的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这不只是苏联人民的胜利,而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胜利。第一,这个胜利用最现实的生活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限正确,具体地教育了全世界劳动人民应该如何朝着美好的生活前进。第二、这个胜利保证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类能够战胜法西斯野兽的力量。不能设想,没有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而能够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胜利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关系全人类的命运的,而这些胜利的光荣应当归于我们伟大的斯大林同志。

10日,苏联《真理报》全文转载了毛泽东这篇文章。

周恩来会晤苏方领导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不幸逝世。

8日,周恩来专程赴莫斯科,代表中国党和政府参加斯大林的葬礼。

周恩来这次访苏,主要任务是吊唁斯大林,另外他还听取李富春关于同苏方商谈“一五”计划的情况汇报和意见。

斯大林的葬礼结束后,周恩来找到李富春,听取关于中苏谈判的情况。

当时,由于斯大林逝世,中苏关系未来怎么发展,便取决于苏联的新任领导,因此,苏联是否遵守斯大林时期的承诺,这一切都成为了未知数。

在听取李富春的汇报时,周恩来听得十分认真,亲自做记录。

3月11日,周恩来率李富春、张闻天、罗瑞卿、张宗逊同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赫鲁晓夫、米高扬、库兹涅佐夫举行会谈。就中国“一五计划”、朝鲜战争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由于在1952年周恩来已经访问过苏联,就相关问题与苏方领导人进行了多次磋商,为这次会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这次会谈还算顺利。

早在1952年8月15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去莫斯科。

代表团成员有陈云、李富春、张闻天、粟裕等。这次去苏联商谈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我国的“一五”建设计划问题。

20日,代表团到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斯大林。

斯大林表示愿意尽力在工业资源勘探、设计、工业设备、技术资料和派人到苏联留学、实习等方面,给中国帮助。他指定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米高扬、维辛斯基、库米金组成苏联政府代表团,同周恩来等商谈。

9月3日,斯大林约见中国政府代表团,继续谈中国的五年建设计划和与此有关的其他问题。他说,中国“三年恢复时期”的工作,给他们印象很好。

当时,由于中方原来提出的“一五”时期工业增长速度每年平均是18%,斯大林建议“可降到15%”。他表示愿意为中国实现五年建设计划提供所需要的设备、贷款等援助,同时派专家来帮助中国建设。

斯大林的那次谈话,为苏联援助中国经济建设定了基调。

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对中苏曾经达成的协议持什么样的态度,周恩来心里也没有底。

3月15日14时,苏联最高苏维埃第四次会议在克里姆林宫开幕。周恩来列席了这次会议。中国代表团的全体代表以及其他各国来宾、各国外交使节、苏联及外国记者也列席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选举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通过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任命,以及关于改组苏联部长会议各部的建议和苏联部长会议名单,并批准了由于调整苏联部长会议各部而对苏联宪法做出的修改和补充。

会议充分反映了苏联人民在精神上、意志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和他们对苏联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的完全信任。

当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米高扬、萨布罗夫、别尔乌辛、什维尔尼克、波诺马连科、麦尔尼科夫、巴吉罗夫、苏斯洛夫、伊格纳捷夫、夏塔林、希基里亚托夫等在主席台上出现时,全场一致起立,掌声雷动。

会议由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主席雅斯诺夫主持开幕。

雅斯诺夫首先说:

代表同志们:

我宣布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第四次会议开幕。

代表同志们,苏维埃人民怀着万分沉痛的心情,怀着哀悼不可弥补的损失的情绪,向他们亲爱的领袖和导师、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告别。

我请全体起立,为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默哀。

这时,代表和来客们一致起立,为斯大林默哀。

雅斯诺夫宣布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苏联忠实的朋友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在布拉格逝世的消息,到会者全体起立。会议并通过了苏联最高苏维埃致捷克斯洛伐克国民议会的唁电。

雅斯诺夫接着说:

代表同志们: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苏联忠实的朋友、我们亲爱的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于3月14日在布拉格逝世了。我们国家的全体劳动人民和捷克斯洛伐克各族人民一起为这个巨大的损失哀悼。我请全体起立,为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默哀。

苏联最高苏维埃致捷克斯洛伐克国民议会的哀悼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总统逝世的唁电说: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国民议会亲爱的同志们:

惊悉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杰出的政治家和捷克斯洛伐克各族人民的亲爱领袖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同志逝世,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向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国民议会致最深切的哀悼。我们和你们一同为捷克斯洛伐克各族人民的领袖,新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民主国家的不倦的组织者,苏联忠实的朋友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同志的逝世而感到万分沉痛。

苏联最高苏维埃

雅斯诺夫说:

代表同志们,提交苏联最高苏维埃讨论的有下列议程:

一、选举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二、任命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三、通过苏联部长会议名单和改组苏联各部;

四、选举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秘书;

五、修改和补充苏联宪法第七十条、第七十七条和第七十八条。

有没有人要发表对于议程的意见?没有人想发言。我们来表决一下。赞成按照建议通过第四次会议议程的请举手。请放下。有谁反对的?没有。有谁弃权的?没有人弃权。

第四次会议的议程通过。

现在我们来讨论关于选举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这一项。

请赫鲁晓夫代表发言,提出建议。

在通过雅斯诺夫提出的5项议程后,按照会议仪程,开始选举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尼·谢·赫鲁晓夫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大会上进行发言,他建议说:

代表同志们:

我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联席全体会议以及莫斯科、列宁格勒和乌克兰的联盟院和民族院代表们,提出下列关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建议,请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联席会议讨论。

鉴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联席全体会议的决议,建议由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同志担任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主席,我建议解除什维尔尼克同志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职务。

同时,我建议选举尼古拉·米哈伊洛维奇·什维尔尼克同志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

代表同志们,我建议选举克利门特·叶弗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同志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我们党和全体苏维埃人民都知道,克利门特·叶弗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同志是伟大列宁的忠实学生、伟大斯大林的忠实战友,是为我们共产党的事业、为共产主义在我国取得胜利而奋斗的不倦的战士。

我们大家相信克利门特·叶弗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同志将为苏维埃人民的福利,光荣地完成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任务。苏联最高苏维埃关于选举克利门特·叶弗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同志为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决议,一定会得到我们伟大苏联的全体人民的充分支持和同意。

赫鲁晓夫的讲话结束后,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代表们一致通过赫鲁晓夫的建议,全体起立,欢呼伏罗希洛夫的声音响遍全场。

在进行关于任命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议程时,贝利亚的发言频频为热烈的掌声所打断。他代表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苏联部长会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建议任命列宁的天才学生和斯大林的忠诚战友马林科夫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贝利亚的建议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全场起立,暴风雨般的掌声历久不息。贝利亚说:

代表同志们:

遵照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苏联部长会议、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我把下列建议提交你们审议。

“任命马林科夫同志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部长会议主席,并指令马林科夫同志将关于苏联部长会议的名单的建议提交苏联最高苏维埃审议。”

我们党、工人、集体农民、知识分子和苏联全国人民都很熟悉并且极其尊敬列宁的天才学生、斯大林的忠实战友马林科夫同志。

代表同志们,苏联政府面临的伟大而严重的任务就是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领导国家的外交政策,在我国共产主义建设中领导苏联各族人民的伟大的、英雄的劳动。

我想,我表示的是代表们的普遍意见,他们坚决相信以马林科夫为首的苏联政府一定会像列宁和斯大林教导我们的那样,领导我国全部共产主义建设事业并将忘我地为我国人民的利益服务。

像历来一样,苏联政府在工作中的力量的泉源将是:确信我们事业、列宁和斯大林事业的正义性;坚信共产党和苏联政府所制定的政策的正确性;认识苏联各族人民对于苏联政府的防止新战争和与各国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的一致拥护;认识苏联各族人民对于苏联政府国内政策的一致拥护这种政策的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进一步提高整个国民经济及文化和不断地有步骤地进一步提高我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确信苏联各族人民无穷无尽的创造力;苏联人民对他们政府的充分信任;共产党的钢铁般的团结;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各族人民的牢不可破的团结。

我相信,苏联最高苏维埃将一致批准马林科夫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部长会议主席的任命。

在这时,大厅上又响起暴风雨般的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到会者一致通过任命马林科夫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决议。随后,全场起立,代表们一致为苏联政府首长而大声欢呼。

接着,马林科夫在热烈的欢呼声中,他健步登台发表讲话,到会者都全神贯注地倾听他的讲话。马林科夫感谢代表们对他的巨大信任和他们给他的崇高荣誉,并提出了关于苏联政府各部机构调整的建议和苏联政府的名单,交由会议进行审议。

马林科夫指出:

采取这些措施的时机并不是到今天才成熟,在斯大林在世的时候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就已经和他一道把这些措施考虑了很久。现在,在苏维埃国家遭受了沉重的损失的时候,我们不过是加速采取了已经成熟的进一步改进国家和经济活动的领导的组织措施而已。我们有可能胜利地进行合并各部的改组工作并获得改组的一切利益,因为我们有已经大大成长起来的、获有丰富经验并且具有领导扩大的各部的能力的干部。

马林科夫在接二连三的暴风雨般的掌声中重申了苏联政府领袖们在9日斯大林追悼大会上所提出的政策。他说:

现在没有任何纠纷或悬案不能在有关各国互相协议的基础上和平解决。这是指苏联和一切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美国在内。关心维护和平的国家现在以及将来都可以相信苏联的持久和平政策。苏联政府将以全部力量为在苏维埃国家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为提高苏联人民的自由幸福的生活而奋斗。

周恩来认真地听着苏联新任领导的讲话,他深深意识到,这位新任领导的态度是比较温和的,中苏关系也许会有很好的前景,双方还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马林科夫的讲话结束后,大厅上再次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代表们通过表决形式,一致通过了马林科夫的建议和政府组成人员名单。

15时8分,会议胜利闭幕。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议,也是一次隆重的会议。代表们全体起立,以长久的鼓掌声,欢迎新任命的政府。

会议结束后,周恩来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十分希望这届苏联政府能够沿着中苏友好的大道继续前进。

周恩来率团前往布拉格

1953年3月14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哥特瓦尔德因参加斯大林葬礼,心情过于悲痛及旅途颠簸,不幸于当天上午11时逝世。

16日,周恩来在请示毛泽东后组成了由他本人担任团长,郭沫若、谭希林为团员的中国党政代表团。

谭希林时任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他为中捷关系的发展尽了很大的力量。

早在1950年8月18日,谭希林大使偕夫人吴文彬以及全体外交官、工作人员从北京乘坐国际列车赴任。

列车先北上,从内蒙古自治区的二连浩特迈出国界,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尔后又西行穿越广袤的苏联疆域,再到达波兰,最后于9月5日抵达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

在将近20天的长途旅行中,谭希林和他的使馆部下们途经了蒙古的乌兰巴托、苏联的莫斯科和波兰的华沙这3个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首都,领略了蒙古大草原的清新壮美、西伯利亚地区的空旷浩渺,伏尔加河的神奇悠扬,波兰平原的美丽富饶,感觉到了异域他乡的风土人情。这次跨国长途旅行,尽管身体是疲劳的,但心情是愉快的。

列车到达布拉格车站时,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副部长、布拉格市市长、首都卫戍司令等100余人在车站热烈迎候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驻捷大使谭希林一行。

车站悬挂着中国、捷克斯洛伐克两国国旗和毛泽东主席、哥特瓦尔德总统的画像。

谭希林一下火车,捷外交部副部长等就迎上前去。

谭希林与他们一一握手、拥抱,互致问候。欢迎的群众热情洋溢,欢迎口号不绝于耳,一男一女两名少先队员上前向谭希林大使夫妇献花。

简短的欢迎仪式结束以后,捷外交部副部长亲自送谭希林大使上汽车。随后,中国使馆全体人员乘专车前往使馆办公住址。车队由指挥车在前面开道,两边有摩托车护卫。谭希林专车上悬挂着的中国国旗迎风飘扬。

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谭希林感到了中华民族的自豪和尊严。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为了接待新中国的友好使者,专门提供了一座前王宫作为中国大使馆的临时馆址。

布拉格地处欧洲大陆中心,是一座古老美丽的城市。城区分布在7座山丘上,伏尔塔瓦河从市区婉蜒流过,依山傍水,景色优美。谭希林等无心也无暇游览,一到使馆就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9月14日上午,捷外交部交际司司长带一个由4辆车组成的小型车队来中国使馆接谭希林大使去总统府呈递国书。

到了总统府,总统府秘书长在车前迎接,奏中捷两国国歌,然后检阅仪仗队。

接着,谭希林进入总统办公室向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哥特瓦尔德呈递国书并致颂词。谭希林在颂词中突出强调了发展中捷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意义,并保证在任期内将尽一切力量致力于发展与巩固中国人民和伟大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之间的兄弟关系。

哥特瓦尔德总统的答词热情洋溢,他衷心欢迎谭大使莅临布拉格,希望谭大使能感到如同在自己家里一样,并保证给予“忠诚的和全心全意的协助”。

谭希林大使还向哥特瓦尔德总统转达了毛泽东对他的问候,并感谢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接待。

哥特瓦尔德总统也问候了毛泽东安康,并赞扬捷中两国建交的重大意义和今后友好合作的前景,最后合影留念。

呈递国书仪式结束后,捷外交部交际司司长又送谭希林回使馆。

回馆的路上,谭希林脑子里闪现出上任前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观摹罗马尼亚首任驻华大使向毛泽东主席呈递国书的情景,又联想到自己刚才向捷总统呈递国书的过程,感到了外交知识和外交礼仪的重要。

谭希林到任不久,适逢新中国国庆一周年。这时,因使馆刚搬进新址,环境新、经验少、语言不通、时间仓促,各方面条件都很困难,但他不怕困难,把举办国庆招待会当成第一件大事来抓。

首先召开党委会,让大家群策群力,动脑筋想办法,制定工作方案,搞好分工协作。接着,认真抓落实,发挥使馆全体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大到邀请嘉宾的名单审定,小到餐具杯盘的摆放,谭希林都要亲自过目,亲自查看。

晚上休息时,他还与夫人吴文彬商量招待会的细小事宜。吴文彬笑着说:“看来你在出国前培训班的学习没有白学,都用上了。”

谭希林也笑着回答:“是啊,跟小孩子学走路一样,一步一步来,总是有收获的。你的进步也不小嘛。当初把你们叫夫人,你还觉得特别不习惯,甚至认为是资产阶级的那一套,现在,也开始适应了。”

9月30日,谭希林大使主持了中国驻捷使馆建馆后的第一个国庆招待会。这也是首次举办的大型对外活动,受到各方好评与称赞。

在苏联和东欧国家中,捷克斯洛伐克和民主德国是两个工业最发达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制造的轻、重机枪早就是我红军战士喜爱的武器。

为了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建设,同时也为了适应捷克斯洛伐克对工矿原料进口和制成品出口的需要,谭希林亲自率领部分同志,历时3周,对摩拉维亚、斯洛伐克、西捷克等地区进行实地考查、参观,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参观了俄斯特拉发城最老也是最大的维可维采钢铁厂、占欧洲第二位的捷最大的斯沃保达焦煤厂,具有百年历史的斯哥达工厂和新建的哥特瓦尔德冶金联合厂等21家工厂、3个农业合作社以及两家国营农场。

通过参观访问,谭希林了解到捷工农业生产的一些实际情况,增加了感性知识,也广泛接触了捷克人民,增进了友谊。

由于谭希林大使的重视,全馆人员的努力,使馆的调研工作不断改进、加强,调研资料从数量到质量都有很大提高,得到了国内的肯定和表扬。

中捷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捷克斯洛伐克的解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为一名战将,谭希林很关心大使馆武官处的工作,不断推动中捷两国军队之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积极主张应相互学习彼此的长处和优点。

在谭希林担任大使期间,中捷双方共签订了文化合作、科学与技术合作、邮政、电讯、广播等6个协定。

1953年3月17日15时,周恩来率代表团从莫斯科乘飞机前往布拉格,参加哥特瓦尔德总统的葬礼。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苏联元帅布尔加宁也同机到达布拉格。

到机场迎接的有: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理安托宁·萨波托斯基和所有其他9位副总理,政府各部首长,国民议会主席奥·约翰博士以及各人民团体领袖;以苏联驻捷大使亚·叶·波戈莫洛夫为首的所有友好国家的外交使节。

到机场迎接的还有先到布拉格的中国代表团团员郭沫若和驻捷大使谭希林以及大使馆全体人员。

在乐队奏了苏中捷国歌后,苏联元帅布尔加宁和周恩来总理由萨波托斯基总理陪同,轮流检阅了仪仗队。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的代表团也已于17日到达布拉格。

随后,周恩来偕同代表团团员郭沫若前往总统府向哥特瓦尔德遗体告别,并在灵柩前献了花圈、守灵。代表团团员、谭希林大使一直陪同在左右。

18日早晨,无尽的人流从四面八方涌到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总统府,向哥特瓦尔德告别。

许多代表团从全国各地来到了这里。他们敬献的花圈堆满了停放灵柩的西班牙大厅和许多与大厅相连的厅房,一直堆到长长的走廊外面。

当天,周恩来和郭沫若及谭希林大使前往捷政府主席团办公厅,代表中国政府、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哥特瓦尔德总统的逝世向总理萨波托斯基表示沉痛的哀悼和慰问。

19日13时,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参加哥特瓦尔德的葬礼。

当天,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各地的每一个工厂、矿山、机车和船只都鸣汽笛志哀,一切工作和交通都停止5分钟。

参加葬礼的有:以安·萨波托斯基为首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伐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政府各部部长和国家机关高级人员,以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布尔加宁元帅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以贝鲁特主席为首的波兰代表团、以泽登巴尔总理为首的蒙古代表团、以阿波斯托尔副主席为首的罗马尼亚代表团、以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日夫科夫为首的保加利亚代表团、以国防部长法卡斯为首的匈牙利代表团、以部长会议副主席科列加为首的阿尔巴尼亚代表团、以人民议院副主席马特恩为首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以越南驻苏联大使阮良朋为首的越南代表团、以郑一龙副首相为首的朝鲜代表团。

参加葬礼的还有英国共产党总书记哈·波立特、意大利共产党副总书记路·隆哥、奥地利共产党主席约翰·柯普勒尼希、法国共产党政治局委员利昂·摩维、和西班牙共产党政治局委员恩里克·李斯特等。

参加葬礼的还有:民族阵线中央行动委员会主席团人员,捷克斯洛伐克的各个工人组织和各界人士的代表,各国驻捷外交使节和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们。

西罗基副总理在葬礼开始时致词。致词后,哥特瓦尔德的最亲密的战友萨波托斯基总理、副总理西罗基、杜兰斯基、巴契列克、柯别茨基和诺沃提尼,以及布尔加宁元帅、周恩来总理、贝鲁特主席和泽登巴尔总理把盖着国旗的灵柩抬到肩上。

灵柩从西班牙大厅抬到总统府的马蒂亚斯门,安放到由6匹黑马牵引的炮车上。送葬行列由军事卫队为前导,后面是旗手,举着镶黑纱的写着“真理战胜”字样的旗帜。再后面的是陆军战士,他们抬着全国各地和全世界各地献给哥特瓦尔德同志的花圈。炮车前面走着将军们,他们用红色天鹅绒的垫子抬着哥特瓦尔德生前所得的勋章。

总统的家属、政府和党的负责干部、外国代表团、外国使节和人民代表跟着总统的灵柩,从总统府走向瓦茨拉夫广场。成千上万的布拉格人民站在街道两旁向他们最亲爱的领袖最后告别。

在路过勒特尼广场时,送葬行列在排列整齐的部队前停了下来,向他们已故的总司令致最后的敬礼。喷气式飞机和其他飞机的编队掠过广场上的天空,向领袖告别。

追悼大会在瓦茨拉夫广场举行。

萨波托斯基总理和布尔加宁元帅相继在会上讲话。他们叙述了哥特瓦尔德献给祖国和全世界工人阶级事业的伟大的一生。

黄昏时分,载着总统的炮车离开广场,向着维特科夫山上的民族解放纪念堂,他的安息地前进。

20时,在纪念堂中举行简短的仪式,这时,乐队奏起“国际歌”,礼炮齐鸣,捷克斯洛伐克的全体人民和全世界劳动人民向国际工人运动的卓越领袖之一、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领袖和导师克利门特·哥特瓦尔德同志致最后的敬礼。

21日上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由布拉格飞回莫斯科。

在为哥特瓦尔德总统治丧期间,中国驻捷大使谭希林参加了中国代表团的一切活动。在捷人民深切悲痛的时刻,中国人民给予了巨大支持,使他们深为感动,在两国关系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周恩来离开莫斯科回国

1953年3月25日,为吊唁斯大林逝世而前往莫斯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莫斯科乘专机返国。

同行的有代表团团员:中国驻苏联特命全权大使张闻天、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部长罗瑞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张宗逊等人。

前往机场送行的有: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兼外交部部长莫洛托夫,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马立克,苏联外交部副部长库兹涅佐夫,苏联外交部第一远东司司长费德林和交际司司长库拉仁科夫。到机场送行的还有蒙古人民共和国总理泽登巴尔。

在莫斯科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叶季壮,秘书长宋劭文,和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戈宝权、许铁民、李滔、李强及武官吉合少将等人也前往机场送行。

26日,周恩来一行抵达北京。前去机场迎接的,有中共中央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邓小平,中共中央委员彭真等。

周恩来这次访苏,增进了中苏之间的友谊。在吊唁斯大林的同时,周恩来还就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朝鲜问题等与苏方领导进行了磋商。

在莫斯科期间,周恩来还参加了中苏《关于1953年度货物周转之议定书》和《关于苏联帮助中国扩大现有电力站和建设新电力站的协定》的签字仪式。

上述各议定书规定了中苏间贸易的进一步扩大。苏联在1953年内将供给中国以冶金、采掘、机器制造、化工、电力和其他工业部门所需要的设备,以及工业和运输所需要的材料,新式的农业机械、种畜、种子和许多其他货物。

中国则以有色金属、大米、植物油、油籽、肉、茶叶、水果、绒毛、黄麻、生丝、绸缎、皮革及其他货物供给苏联。

在议定书和协定上签字者,苏联方面为,苏联国内和对外贸易部部长米高扬;中国方面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富春和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

出席签字仪式的,还有张闻天、李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代表团全体团员和中国驻苏联大使馆负责人员;苏联方面为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马立克,苏联国内和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库米金、波里索夫,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库兹涅佐夫,以及苏联外交部、苏联国内和对外贸易部的负责人员。

在签字仪式结束后的当天晚上,应苏共中央的邀请,周恩来同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布尔加宁、赫鲁晓夫、马立克、库兹涅佐夫专题商谈朝鲜停战方案。

周恩来在会谈中说:“中方主张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朝鲜问题。”

这次会谈中,苏联明确地改变了对朝鲜战争的态度,所以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接触。

斯大林逝世前后,朝鲜的战局已基本稳定,但由于交战双方对战俘遣返问题分歧较大,所以没有达成停战协定。

据美方公布的数字,当时朝、中方面被俘人员13.28万,其中朝鲜人民军11.2万,中国人民志愿军为2.08万。但这时在中、朝方面掌握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的战俘却只有1.1万人,其中“联合国军”战俘4417人。双方被俘人员数量的对比是10:1的关系。

被俘人员数量上巨大的差距成了美方谈判过程中要价的筹码。在谈判中,美方先是强调1:1交换,随后又提出了所谓“自愿遣返”的办法。

对于美方这两个方案,中朝双方认为都不能接受。中朝方面指出,美方公布的战俘数字是不准确的,因为据朝鲜方面提供的情报,在美方所谓人民军的战俘中,有相当大一部分并非人民军的正规军,而是活跃在敌后的游击队或北朝鲜的普通老百姓。

另外,中、朝方面在整个战争期间本来也抓获了接近4万名美、李战俘,其中“联合国军”6000人,但因为没有对外战争的经验,所以有很大一部分战俘在当时经过教育就释放了,还有一部分被改造成朝鲜人民军。

斯大林逝世前,中朝方面曾就这个问题征求过他的意见。

斯大林说:“对美国必须强硬,中国同志必须了解,如果美国不输掉这场战争,那么中国永远也收复不了台湾。美国人是一批商人,每个美国兵都是投机商,都作买卖。德国人20天就占领了法国,美国已经打了两年了,却对付不了小小的朝鲜,这算什么实力?”

斯大林建议:“可以考虑宣布照比例交换战俘,美国人扣留多大比例的战俘,中朝方面也宣布扣留多大比例的战俘。”

斯大林强硬的立场直接影响了中朝方面在谈判桌上的态度,以至朝鲜停战谈判从1952年10月起一直到斯大林逝世,4个多月毫无进展。

斯大林逝世后,莫洛托夫重新担任外交部长,他在上任几天内,就提出了一份关于立即朝鲜停战的备忘录。莫洛托夫的材料认为,朝鲜战争拖延至今,给苏联以及中国、朝鲜都造成了极大的负担。现在应该到了停止这场战争的时候了。

莫洛托夫在备忘录中写道:

在已经过去的两年里,曾经出现过可以结束战争的机会,但被我们错过了,这显然是错误的。

莫洛托夫的材料很快得到了几乎所有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的赞同。在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已经不愿意继续承担更多的国际主义义务,对于每一位苏联领导人来说,处理好国内问题,在领导权进行再分配的过程中能够站稳自己的脚跟才是第一位。

以莫洛托夫的备忘录为基础,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团起草了一封致毛泽东和金日成的信,信中写道:

在朝鲜问题上,继续执行迄今为止推行的路线是不正确的。从中国、朝鲜和苏联三国的利益出发,应当在停止战争方面表现出一种主动精神。

据此,苏联方面建议,立即由金日成和彭德怀就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2月22日发出的关于交换伤病战俘问题的呼吁,做出积极的回答。然后由周恩来和金日成分别发表声明,说明中、朝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促进朝鲜停战和缔结和约的时机早已成熟。

在3月21日晚上举行的会谈中,苏联领导人向周恩来正式递交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团起草的信件。这次会议也是围绕着这封信的观点进行的。

周恩来回到北京以后,立即向毛泽东递交了苏联政府给毛泽东的信,这样,中方的基本方针就确定下来了。

为了直接向朝鲜解释苏联态度的重大变化,一位苏联高级官员和随行人员与周恩来同机到达北京。

28日,苏联官员经安东市前往朝鲜拜会金日成。

1953年3月31日,周恩来发表关于朝鲜停战谈判问题的声明,声明指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共同研究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将军于1953年2月22日提出的关于在战争期间先行交换双方病伤战俘的建议之后,一致认为根据1949年日内瓦公约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这一问题完全可以得到合理的解决。关于交换病伤战俘问题的合理解决,对于顺利解决全部战俘问题显然具有极重大的意义。因之,我们认为,解决全部战俘问题以保证停止朝鲜战争并缔结停战协定的时机,应当说是已经到来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一致主张,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停战谈判代表,应即与联合国军停战谈判代表开始关于在战争期间,交换病伤战俘问题的谈判,并进而谋取战俘问题的通盘解决。

过去一年多的朝鲜停战谈判,已经奠定了在朝鲜实现停战的基础。在开城和板门店的谈判中,双方代表除对战俘一项问题外已对所有问题达成协议。首先,对于举世关心的朝鲜停火问题,双方已经同意,“双方司令官命令并保证其控制下的一切武装力量,包括陆、海、空军的一切部队与人员,完全停止在朝鲜的一切敌对行为,此项敌对行为的完全停止自本停战协定签字后12小时起生效。”

……

周恩来这次访问莫斯科吊唁斯大林,深化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不仅如此,周恩来在莫斯科开展的一系列外交活动,为中国“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为最终解决朝鲜问题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