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为革命忍辱负重
正当宋教仁为挫败袁世凯的阴谋而努力的时候,孙中山回国了。他的到来使革命党人等来了自己当然的领袖,使袁世凯的阴谋活动归于东流。
黄兴本来也想早日赴南京就职,他已商请张謇向上海日商三井洋行借款30 万元,作为到南京的军政开支。但是 12 月 23 日,他接到孙中山的一封电报,知道孙中山正在归国途中,不日即可到达上海。他考虑到,若不等待孙中山,抢先一步到南京赴任,不仅会使孙中山感到不快,而且还会使党内同志产生怀疑,影响内部团结,对革命不利。因此,他毅然决定暂不启程,等孙中山来到以后再作打算。
12 月 25 日,孙中山一行回到上海。在回答中外记者所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他公开宣布:“我不名一钱,带回来的,只是革命精神耳,革命的目的不达到,没有和议可谈的。”并且指出:“从前种种困难虽幸破除, 然而来日困难尤胜于昔。今日我同志不是用一种真精神、真力量与这困难交战,则过去的辛劳将归于无效。”这铿锵有力的语言,既表明了他自己的革命决心,对广大革命党人也是极大鼓舞。
但是,对于孙中山的到来,宋教仁开始并不欢迎。当北一辉于当天晚上从上海赶到南京去劝说他拥护孙中山时,他气得满脸通红。他对北一辉说: “老兄也学日本浪人的那一套吗?你的大元帅主张误了事,黄兴的优柔寡断又误了事,孙中山的空想再来误事的话,革命将怎么办呢?黄兴食言不来无所谓,我有兵力,决不允许孙派的人踏进城门一步!”这时张继也特地赶来对他进行劝解,他才改变了态度,于第二天赶到上海,参加同盟会借哈同花园举行的欢迎孙中山的宴会。
这天晚上,同盟会的主要领导干部在孙中山的寓邸举行会议,商讨组织中央临时政府问题。面对时局,宋教仁同意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但在政权组织的具体形式上,与孙中山有分歧,与会者多主张实行美国式的总统
制,他却坚持法国式的责任内阁制。于是议定以孙中山为大总统,以黄兴为内阁总理,而以宋教仁为内务总长。体制确定以后,他深深地松了一口气。回到住所,他把北一辉从梦中叫醒,坐在北一辉的床边,不无歉意地说道: “今天早晨在南京对您发脾气,非常失礼。孙先生实际是个好人,我过去在东京那样攻击他,现在很后悔。黄君有很多人反对,不如由声望较高的孙先生出来更能纠合人心,对革命更有利。孙先生担任大总统后成为革命的中心人物,黎、黄二人分别在武昌、南京负责军事,我担任内务总长即国务卿掌握政治实权,集中力量促进全国统一。这样大家都能各得其所。这是我和孙先生今晚商量好的。”
12 月 27 日,宋教仁和黄兴同赴南京,将中央临时政府组织方案提交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讨论议决。由于代表们都不知道同盟会在上海作出的决定,结果宋教仁的内阁制又被否决。
宋教仁的主张未被采纳,但他以大局为重,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他认为,《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很不完备,必须进行修改,增设临时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有自由制定官制官规而不必经过参议院同意的权力。12 月 28 日,他在南京宴请各省都督府代表,发表了长达两小时的演说,阐发他修改
《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主导思想。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附和他的意见的人甚为寥寥。直到次日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以后,也同样感到这个大纲有修改的必要时,宋教仁的修正案才获得通过。但仅仅过了 3 天,又被推翻了。
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从上海乘专车赴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着手组织中华民国第一届临时政府。宋教仁提出初建政府,须全用革命党的意见。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则考虑在新旧交替之际,不如吸收一些有影响的旧官僚,而采取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办法为宜,没有采纳他的意见。经过反复协商,孙中山初步拟定了 9 个部的总长名单,其中由宋教仁担任内务总长。
- 月 3 日,当孙中山亲临代行参议院职权的各省都督府代表会议宣布国
务员名单,征询代表们意见的时候,王宠惠等 8 个总长均为大多数代表所通过,唯独宣布宋教仁的名字时,会场上突然引起骚乱。有人跳到桌子上叫喊, 有人举起手枪示威,有人怒骂宋教仁是“专制家”,还说曾经看见前清官吏在他家里住过,证明他已经“背叛”了共和制。还有人大声指责说,宋教仁家居住的房子就是满族人的,所以他一定是反满革命的“叛徒”。这些代表居然捕风捉影,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加到宋教仁的头上,其声势之大,来势之猛,连孙中山和黄兴都抵挡不住,最后只好取消对宋教仁的提名,而由程德全担任内务总长。
宋教仁受到如此不公的对待,固然有旧官僚、旧军阀争权夺利的因素在内,而一些革命党人,也对他有很大误会。发生这样的情况,起因于《民立报》发表了要修改约法的意见。在宋教仁离开湖北回到上海《民立报》社后, “临时约法”的稿本也通过邮局寄到了报社。《民立报》在刊登约法的内容之前,于右任先看了一遍,认为中华民国的第一个政府出现在世界上,必须力求完备,但这次湖北方面讨论决定的约法,有颇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于是在发表前,于右任商请宋教仁加了一段按语,说明这是草案,以后还会按公意修改。这则按语一经同时刊登,反对宋教仁的意见大起。章太炎又正好在
《神州报》上宣称“钝初有总理之才”,反对者越加认为宋教仁想为自己谋权,其实都误会了宋教仁,错看了宋教仁。
在筹组南京临时政府的过程中,宋教仁可说是出力最多,最为忙碌的人。为了使革命大权不致旁落,以便把革命继续深入下去,他东奔西走,费尽心机。然而,出力者反得其咎,他的良好愿望和辛勤劳作,不但没有得到各省多数代表的体谅与慰藉,反而给自己招来了嫉妒和诽谤,到头来竟莫名其妙地被逐出临时政府的大门之外。直到 1 月 15 日,他才被孙中山任命为低一档的负责官长:总统府内的法制院总裁。于右任不无内疚地叹息道:“先生当此时代,虽有精锐的眼光,而不能运其敏活的手段,尽因为此也。”但宋教仁笑着接受了孙中山的任命,发愤致力于法制建设,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于右任说他是“劳苦万状”,每天起早贪黑,连饭都顾不得吃。在很短的时间里,宋教仁拟订出《法制院官职令草案》、《中华民国内务官职令》和《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等有关政府官职的法令草案,使政府的一些部门分职设官有章可循,为实行民主与法制作出了贡献。正如蔡元培所说:“民国官制,先生所定也。”但当时还是有谣言,盛传他享乐女色,将纳名妓苏映雪,使宋教仁身边的人哭笑不得。
- 月,孙中山决定重新制订约法,宋教仁作为法制院总裁,有起草的权
力和责任,但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他坚请由各省都督府代表于 1 月
28 日组成的临时参议院自行组织起草委员会来完成这一任务。这样,一些还在嫉恨他的权位的人就失去了造谣中伤的借口。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宋教仁和同盟会的其他领导人之间确实有相当大的分歧。他想在桌面上与之讨论,以示无私。在孙中山召集参议院的同盟会议员对约法进行讨论的时候,他与胡汉民在中央和地方的建制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辩论。他坚决主张中央集权,而胡汉民则主张地方分权。他说:“起义以来,各省纷纷独立,而中央等于虚置,不力矫其弊,将成分裂。而且必中央有大权, 而国力才可以复振。日本倒幕,是我前师。”胡汉民则说:“中国地大,而交通不便,致有中央有权无责,地方有责无权之讥。且中国变君主为共和, 不能以日本为比。美国以十三州联邦,共和既定,即无反复;法国集权,而黠者把持,再三篡夺。我宜何去何从?况中国革命不及于首都,当权者脑中惟有千百年专制经验,苟其野心无所防制,则共和被推翻,何望富强?”宋教仁又说:“君不过怀疑袁氏耳。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权力极小,虽有野心,亦不得不就范。”胡汉民再次辩驳道:“内阁制仅依靠国会,中国国会本身基础薄弱,一旦受压迫,将无由反抗,后将无极。”然而,宋教仁并没有被说服。在建都的地点问题上,宋教仁也与孙中山、黄兴的意见不一致。
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抵挡不住国内外敌人的联合进攻,很快就被迫向帝国主义与封建买办势力的代表袁世凯妥协了。清室在 1912 年 2
月 12 日宣布退位,孙中山在第二天就向南京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但却提出了三个条件:即定都南京,新总统到南京就职, 及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想以此来防止袁世凯背叛民国。2 月 18 日, 孙中山特派蔡元培为专使,宋教仁、汪精卫为欢迎员,前往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
狡猾的袁世凯为蔡元培等人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且给予热情招待,一本正经地表示极愿南行,“一俟拟定留守之人,即可就道”。暗中却密令手下制造假兵变,扰乱市场,在北京东城及前门一带肆行焚掠,并冲入迎袁专使的住处,将行李和文件等物洗劫一空。京、津、保三地的商务总会
见此情形,齐声叫苦,要求袁世凯留京以维持安定。袁又指使北洋将领联名通电,制造临时政府定都北京的假民意。各国驻华公使则以保护使馆安全为由,先后从各地调集军队。一时北京地区形势搞得十分紧张。北京百姓一日数惊,人心惶惶。袁世凯即以此为借口留京不走,说“南下就职暂难办到。” 蔡元培没有识破袁的诡计,便立即致电南京临时政府,要求对袁世凯进行迁就。袁世凯又请宋教仁提前回南京,以便向孙中山报告一切。
宋教仁对袁世凯没有任何好感。混乱发生时,他从迎袁专使住处的后院逃出,路遇一个日本人,以为宋也是日本人,听说他要避难,就请他到自己的住处过了一宿。吃饭时,日本人还一个劲问他怎么和宋教仁那么像。宋教仁只好支吾其词,第二天迁往六国饭店,同蔡元培等人碰头。他当时还不知道这次兵变的内幕,但已猜测出其中的隐情一定是个阴谋。然而,也许是因为他主张把首都立于北京的缘故,当他在 3 月 9 日接待《民立报》记者采访时,并没有提到他的这种猜测。由于他在北京时交际很广,与袁世凯等各派势力都有密切的接触,马君武对他有很多诋毁,说他卖党与袁世凯。他回到南京听说后,怒不可遏,在总统府抓住马君武质问,气急地打了马君武一记耳光。马君武当即还击,打伤了素来体弱的宋教仁的眼睛。黄兴急忙赶来劝开,把宋教仁送入医院。过了十几天,他才痊愈出院。事后了解情况的人都责怪马君武卤莽。马君武这才感到非常惭愧,对别人说:“因不识钝初的政治手腕,才这么说的。只要钝初真心为党,我可以当面向他道歉。”
3 月 10 日,袁世凯如愿以偿地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职。孙中山提出的三个条件已经有两条失效,但他仍对第三条抱有希望。在孙中山的亲自主持下,南京临时参议院用了 1 个月左右的时间制订了 1 部包含 7 章 56 条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 月 11 日正式公布。这部约法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内阁向国会负责,全体国务员与临时大总统组成行政机构,行使行政职权。因为有限制袁世凯权力的实际作用,早已被否决的宋教仁的意见,在这部约法里重新得到肯定,政权的组织形式由总统制改成了内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