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

太祖心腹南征北战

范文程(1597—1666),字宪斗,宋朝观文殿大学士范纯仁17世孙,祖先在明初的时候因罪自江西发配到沈阳,遂成为沈阳人,后又迁转到抚顺,其曾祖是明正德年间进士,曾官至明朝兵部尚书。年少时极好读书,性格聪慧沉毅,与其兄文采同时考为沈阳县秀才,天命三年(1618)清太祖攻下抚顺,文程与其兄共同拜见太祖,太祖欣赏文程的气度不凡,与他谈过一番话之后,对他非常器重,后又得知他是明兵部尚书的曾孙,兴奋地对他身边的诸王贝勒们说:“这是名臣的后裔,你们都要好好的对待。”

以后清太祖进攻明朝,攻取辽阳,占领广宁,范文程皆参与策动。清太宗即位之后,范文程进一步受到重用,随时伴侍在太宗左右,天聪三年(1629),清太宗伐明,从蓟门攻入,打下遵化。命范文程率一支军队攻打潘家口、马兰峪、三屯营、马栏关、大安口等,连取五城。以后明军反攻,包围大安口,范文程用火器解围,给了明军重大打击。不久清太宗率军攻打永平,留范文程坚守遵化,明军又来偷袭,范文程率军力战,身先士卒将明军打败。范文程因这几次战功被提升三等轻车都尉。到天聪五年,清军包围明军营垒大凌河,但久攻不下。这时沈阳城中的蒙古降卒有阴谋叛乱倒戈(ɡē)的迹象,清太宗听后,十分愤怒,要尽杀这些降卒。范文程多次力劝,并用自己的身家力保,清太宗才终于宽恕了这500降卒。这时明朝有一个将领坚守在大凌河旁边的西山山头之上,凭险坚守,清军久攻不下,范文程单人单骑驰至山下,向坚守的明军晓以利害,进行劝降,明军终于归顺。清太宗为此十分高兴,将全部投降的明军士兵都赐给了范文程。

天聪六年,范文程再次随清军攻打明边陲,出发之前范文程与宁完我、马国柱同时给大宗上书,认为此次出兵如果攻击宣化、大同不如攻击山海关。但太宗没有采纳,等到清军到了归化城,皇太极召集范文程等商议,范文程等再次上疏道:“观察我军的情绪,志在对明朝腹地进行打击,因此应当直接攻击北京附近,然后攻取山海关而归。以宣扬我军威。如果考虑从何处进军,现在最好从雁门关而入,这样道路既方便没有险阻,附近的居民也十分富庶,可以解决粮草供应。如果怕这样做师出无名,可以宣告明朝的军民说,察哈尔汗逃跑,他的所领部属尽归于我,这些人随我们回到辽东不可能徒步远行,因此借道而行,而且我们是与你们来议和,并借马匹来帮助我国新附之部众。如果和议成,我国可以偿还马钱。如果明拒绝,我们就兴师问罪,你们国家土地都归我所有。当然因战争使你们受到骚扰,我们所经之处以后将免赋税数年,我们这样就是堂堂正正之师了。否则,可以作书送给明朝的守边将吏,让他们转达明朝的皇帝,关于我们请求和议的诚意,约期决定进止。明大臣在内阻挠,边将在外推诿(wěi),拖延过期,我军即乘衅而入。我们进入明境,利在深入,多得人畜财物,否则利在速归,如果像现在这样半途而返,将徒劳无益。”皇太极听后大为赞赏,清军依计而行。

到了天聪七年,明将孔有德派人到清要求投降,这时正好明朝军队对其围攻很急,皇太极命令范文程与诸王贝勒同率军队增援。范文程到后转达了皇太极的旨意,孔有德等遂率所部归降。从此之后的破旅顺,复皮岛,征朝鲜,定蒙古,范文程都参与谋划。

崇德元年,皇太极改文馆为内三院,任命范文程为内秘书院大学士,并封其为二等参领。清王朝立国之初,设立八旗制度,每旗设旗主因山额真。当初许多大臣都推范文程为固山额真之一,皇太极对诸臣说:“范章京才识过人,固山只管一旗,我把他作为心腹,将另有重用。”范文程以后所经管的都是军国机密大事,每次皇太极召问,都要几个钟头才结束,有时刚刚回来还没有来得及吃饭休息,又被召入宫内。皇太极非常重视范文程的建议,每次议论军国大政的时候,总说:“这件事范章京知道了吗?”如果有的事情商议不决,他就一定说:“范章京知道吗?”如有不妥,就说:“为什么不和范章京商议?”如果有人向皇太极报告说,范章京也这样认为,皇太极均马上表示同意。范文程曾经因为有病告假,才不多几日,就使政务受到影响,许多重大政务都只有等到范文程病后才能裁定。清王朝对各国的信札,都是范文程起草,开始的时候,皇太极还审阅一下,后来就不再看了,说:“你起草的就没问题了。”范文程曾将其父范楠接到住所奉养,有一次他陪皇太极吃饭。席上有很多美味佳肴,他看到有许多是他父亲没有吃过的,犹豫几次都不肯下箸(zhù)。皇太极明白了他的意思,当即命人将宴席撤掉,送到范文程家给他的父亲。范文程对此十分感激。

主张入关出谋划策

清世祖即位之后,范文程因是两朝老臣被提升隶属镶黄旗。不久,李自成农民军开始进军北京,范文程立即上书摄政王多尔衮,请求伐明以争夺中原天下,并上疏说:“中原的百姓时遭离乱,极受荼毒,希望有明主出世,以安居乐业。我们以前攻入明境,曾经屠永平,以后又曾两次深入抢掠而返,他们必以为我们没有大志,只是希图金帛子女而已,因此对我们并不放心。此次我们出兵,应严申纪律,对明百姓秋毫不犯,宣布我们这次进取明中原之意。凡明朝官吏将官仍居其职,民仍安其业,如果这样做,黄河以北,传一纸檄文就可以平定。”范文程上书不久之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这一消息传到清王朝,范文程此时正在盖州温泉养病,多尔衮命快马将其立即召回。范文程一到就对摄政王说:“李自成涂炭中原,戕(qiānɡ)害君后,这是必须声讨的贼寇。他现在虽拥众百万,但其必然失败,这有三点原因:一是,他逼死崇祯皇帝造成天怒,二是,刑辱乡绅,追拷财货,三是,掠人财物,淫人妇女,烧百姓屋舍,造成民恨。由此三条加上其骄傲无比,我军可一战将其击败。而我国军民上下同心,兵精将强,代天讨伐,拯救明朝百姓,兵以义动,师出有名,何愁大功不成?”他又对多尔衮进一步说:“保护百姓是天之德也,从古至今没有靠杀戳而得天下者。如果我们只想在关外称王那就罢了。如果想统一华夏,非得安抚百姓不可。”第二天,范文程奉命以自己的名义,向明朝官吏宣布:“我军兴义师是为报你朝君父报仇而来,不杀百姓,今所杀者只有闯贼乱军。凡来归降者,官吏归顺的可复原职,百姓征顺的可各安旧业。大军纪律严明,将秋毫不犯。”

清军攻入北京之后,百废待兴,多尔衮接受范文程的意见,为收揽人心,为崇祯帝隆重发丧,任用大批明朝的降官,考定大批的律令,并广开言路,访求隐逸,考订文献。明朝末年赋税繁重,由于战乱赋役册籍,均毁于战火,当时只有明万历年的赋役册籍尚存。有人要求编定新的赋役册籍。范文程说:“明晚年赋役繁重,万历年间的数额尚可,即以此为额,还恐怕苦了百姓,怎么能编制新册增加呢?”于是决定即以明万历年间赋税为额。

顺治二年(1645),清初步平定江南,范文程又上疏说:“治天下者在得民心,文士是百姓中的精华,能得文士心,则得民心,请立即举行乡、会试,广开仕途。”清随即开科举取士,在范文程建议下,考虑到各地战乱,交通信息不便,为此又特加开了几次乡、会试,仅几年之中,清即录取了进士1000余人,以后他们中许多成为清王朝前期的名臣。顺治五年正月,清定内三院为文臣的领班,命范文程及刚林、祁(qí)充格用珠顶、玉带分任三院大学士。顺治七年,睿亲王多尔衮死去,大学士刚林、祁充格以党附睿亲王妄改《太祖实录》罪被处死。范文程罪本应当连坐,但世祖以范文程并未党附睿亲王,只命夺官来论赎。但很快又将其官复原职。到顺治九年又提升为一等子爵,并授议政大臣,负责监修太宗实录。

清入关之后,因久经战乱钱粮多不能按额征收,有时一年缺到400万两,造成国库空虚。粮饷短缺。范文程为此上疏说:“湖广、江西、河南、山东、陕西五省历经战乱居民稀少,请兴屯田道台二同知四,命督抚选廉洁能干的官吏任职,督促百姓垦荒复业,执行不力者,将惟督抚是问。”世祖对他的建议立即采纳。顺治十年,范文程上疏,请命令各部院三品以上的大臣,各推举所知道的人才,不问满汉新旧,也不限官阶高下,亦不避亲疏恩怨,惟才是举,命其各上疏推荐,以备随时招用。上书立即被批准实行。

归老还乡宠遇愈厚

顺治勤于政事,经常亲自到内院视察,并就有关事情询问诸大臣,每次范文程都因为率先回奏,很称皇上心意。有一次,范文程恰好在端午节值班,诸臣均不在。顺治看后十分感动,对他说:“借此节日一图安乐,也是人之常情。只是逸必先劳,等国家大定。安乐方能长久。”范文程借这个机会,又向皇帝说道:“君明臣良,必相互督促,始能得天之庆,共同尽国事。”顺治说:“自今以后,如果我有过都改,卿也应勤加提醒,毋忘其责。”

顺治十一年八月,顺治特加范文程荣衔太子太保,范文程上疏谢恩,同时自陈年老多病乞求退休。九月,顺治特降诏旨挽留并进范文程为太子太师,不久同意他致仕退休。顺治国范文程是历经三朝的旧臣,有大功于国家,对他礼遇甚厚。范文程患病时,顺治不仅亲去探视,还亲自为其选药,甚而命画工到其家为他画像,藏之以宫内,至于赏赐御用之物更是多不胜数。如因范文程身材高大,顺治为此曾多次命人特制衣服鞋帽赏其服用。康熙即位之后,范文程曾受命回沈阳祭告太宗的陵寝,范文程想起与太宗朝夕相共的情形,哀痛不已,从此一病不起,康熙五年(1666)八月去世,享年70。康熙皇帝亲自为其撰写了祭文,并遣礼部传郎亲去祭祀,赐葬在怀柔红螺山,并立碑记绩,谥文肃,并赐御书匾额“元辅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