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变幻加紧战争准备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它长期处于资本主义的包围之中。

斯大林在1925年就说过:战争的前提日益成熟而使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这种看法构成了斯大林内外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他相信战争已迫在眉睫,而且很可能在苏联还未来得及积聚力量之前就把它摧毁。

正是出于这一考虑,他主张立即实现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加强自身的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围绕着尽可能地避免战斗而展开活动。

1933年,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战争的乌云开始在欧洲上空集结。希特勒公开表示对苏联的敌视,并提出对乌克兰的领土要求。但在表面上,又与苏联示好,以实现其首先侵占西欧的计划。

1933年,苏联同波兰、芬兰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在同一年,苏联和美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1934年夏季,苏联分别同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签约,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西南边界的安全。1934年9月,苏联加入了国际联盟,这是为寻求和平采取的一个步骤。

1935年,斯大林寻求与英、法两国结盟,但遭到英、法两国的拒绝。

1936年10月,德国—意大利轴心形成。纳粹分子不断发出敌视苏联的叫嚣。在东方,日本不断在苏联东部边界上挑起事端,这使斯大林的压力越来越大。

1938年3月,希特勒占领了奥地利。接着发生了苏台德日耳曼人危机。德国的好战吓坏了英国首相张伯伦和法国总统达拉第,他们急忙同希特勒磋商,两国同意向捷克斯洛伐克施压,让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斯大林立即建议:

由英、法、苏三国建立一个反德联合阵线,在德国进攻捷克时三国共同出兵制止德国的扩张。但英、法两国都不想得罪希特勒,希望用让步政策来换取西方的和平,牺牲捷克斯洛伐克,把战争的祸水引向苏联。

他们不接受斯大林的建议,在臭名昭著的慕尼黑会议上,逼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地区拱手让给了希特勒。

斯大林毫不怀疑,英法同意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动机,显然是怂恿希特勒在东方放手大干,以换取西方的和平。

英法两国的短视和自私自利,使斯大林失去了对他们的信心。为了苏联免遭战争,斯大林转而采用实用主义的政策,同希特勒媾和,时间越长越好。因为,他的国家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战争。

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的苏联在世界上的存在,1939年8月,苏联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侵入波兰。两天后,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战争已成为现实。斯大林加速了苏联的备战。征兵年龄从21岁降至19岁,苏联军队的人数增加至420万以上。

按照与德国达成的协议,苏军进入了波兰东部,把波兰与苏联接壤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居住区占领,并归入苏联版图。

10月,斯大林指示莫洛托夫向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提出签订互助条约的建议。

条约签订后,红军进入这些国家,1940年2月后,把这三个国家也纳入了苏联的版图,保证了苏联波罗的海通道的安全。在西北部,列宁格勒离芬兰边境只有32千米,在炮火的射程之内,苏联曾向芬兰提出以交换土地的方式让芬兰向北迁移30千米,但遭到芬兰的拒绝。

11月,苏军进攻芬兰,受到芬兰的顽强抵抗,苏军伤亡惨重。斯大林很恼火,命令增兵大举进攻,芬兰屈服了,同意将边境向北移动30千米。

1940年,德国的机械化闪电部队很快占领了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

法国的马其诺防线也不堪一击,德国人占领了巴黎。这实际上意味着希特勒可以腾出手来攻打东方了。

斯大林让总参谋部制订国家防御计划和武装部队部署计划。总参谋部的华西列夫斯基先后两次制订出防御计划,他把红军主力部署在西线,计划呈报给斯大林。斯大林不同意这个计划,令其重新制订。

第三次,总参谋部把主力部署在西南面,斯大林同意了。事后证明,华西列夫斯基的前两个方案是正确的,因为斯大林的失误,使战争初期苏军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希特勒已经准备好进攻苏联,各种消息源源不断地送到斯大林那里。斯大林不相信,也不愿意承认战争马上就会爆发,他希望再拖上几个月,他的部队没有进入战争状态。

但是,1941年6月21日夜间,朱可夫从基辅打来的电话里获悉:一名德军司务长越过了边防线对苏军指挥员说,德国军队将在次日凌晨发动进攻。朱可夫立即给斯大林和铁木辛哥打电话。斯大林把他们召到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听了朱可夫报告后的第一个反应是:“也许是德国将领把这个逃兵送过来,是为了挑起冲突。”“不,我们认为这逃兵说的是真话。”他们回答说。政治局委员都来了,斯大林询问他们的意见,但是大家没有回答。沉默了一阵后,铁木辛哥说话了:“应该立即命令边境军区所有部队进入一级战备。”

朱可夫把在总参谋部队订的命令读了一遍。命令强调必须根据打退敌人进攻的作战计划采取坚决行动,但斯大林仍没有放弃他的希望,以为这也许是一场虚惊。

他说:“现在下达这样的命令还太早,也许还可以和平解决。”斯大林让人重新起草命令,发往列宁格勒、波罗的海、西部、基辅和敖德萨各军区的前线部队,要他们立即做好准备,准备抗击德国可能发动的突然袭击。

1941年6月22日0时30分,这项命令下达完毕。但许多集团军尚未接到命令时,德军已发动了全线进攻。

德国以162个师,30万人、3400辆坦克、7000门火炮,分三路进军——北路指向列宁格勒、中路指向莫斯科、南路指向乌克兰,向苏联发动进攻。苏联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仓皇应战的。

德国的大规模突然进攻,出乎斯大林的意料之外。由于他判断和部署的失误,使苏联在战争之初遭受极大损失。

通信联络中断,莫斯科几乎失去了同各军区之间的联络。斯大林和他的统帅部并不知道,在战争第一天,苏军共损失了1200多架飞机,大部分飞机是被德军炸毁在机场上的。

德军掌握了制空权并从宽约1500千米的广大地区向苏联发起正面进攻。德国的坦克部队和摩托化步兵师潮水般冲向苏联各边防要塞和城市。苏军在边境地区的军用仓库、武器弹药及其他军需物资,几乎全部落入德军手中,苏军官兵虽然奋力反击,但无法阻挡德军的快速推进。在战争的头几天,苏联西部边境各条战线都是乱糟糟的,有时简直是一片混乱。统帅部不断发出新的指示和命令,但这些指示和命令又都落后于急速变化的形势。在战争的头五六天里德军就深入了苏联国土150千米至2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