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父母喜欢问孩子这个问题,那时他们急切的目光中更多的是一份期盼; 这时候,孩子们往往无所适从,看看爸爸,看看妈妈,最后的回答通常是: “爸爸妈妈一样好。”

爸爸妈妈相对一笑,虽然他们对这样的回答也许不尽满意,然而却相信这是真的。

很多时候,爱无法衡量,爱更无法割舍。“爸爸好还是妈妈好?”

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时候包含着不同的涵义。

昨天还在同一屋檐下的父母,今天却要各奔东西。孩子这时更是无从选择。

缺少父爱或是缺少母爱,你所拥有的就是一份残缺的爱,谁都期望拥有一份完整的爱。

一位父母离异的女孩佳佳,在一封信中倾诉了她的苦恼:“自从父母离婚后,我就一直和母亲同住。虽然母亲在物质生活等方面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我仍常常感到自卑、孤独和失落。我无法和别的同学一样,得到父亲的那种鼓舞和支持,也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自豪地谈论有关爸爸的事情。因此在许多事情上,我都显得怯懦和不自信。”佳佳的不幸在于他们无法得到健全的父爱,也在于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人格教育中存在着难以弥补的缺陷。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代表着理性、权威、坚毅、成就的一面,他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孩子按照要求不断取得进步时这种爱才能被他们感受到。而母亲代表着感情、温柔、关怀、亲切的一面,她的爱是无条件的,不管孩子如何,母亲对孩子的爱都是始终如一,不易改变的。从孩子正常人格的形成来看,父爱和母爱缺一不可。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没有果断性等。而缺少母爱,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孤僻,冷漠,缺乏爱心和同情心,没有安全感,偏激狭隘常常是这类孩子的人格特点。没有父亲或母亲是一大缺憾,但是,有时没有父亲或母亲反而比有一个变态的、讨厌的坏榜样更好些。有一位小男孩的爸爸酗酒成性,脾气暴躁,他一见到爸爸就吓得胆战心惊,久而久之他变得非常胆小、孤僻。在经历了几年马拉松的争吵之后, 他父母的婚姻以离婚而告终。妈妈逐渐从失败婚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她在生活中不仅扮演了一位成功母亲的角色,而且尽力弥补没有父亲的缺陷。家庭的不幸使小男孩比同龄的孩子更成熟,他体会到了妈妈的难处。他觉得自己是个男子汉就应该帮助妈妈,不知不觉地他无意中扮演起了父亲的角色。几年过去了,生活的磨练加上母亲的悉心教导,一个原本胆小怕事的孩子变成了真正的男子汉。也许,生活的得失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