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防御手榴弹
F-1以其绰号“柠檬手榴弹”而为世人所熟知。该弹是苏联在二战期间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的一种防御型手榴弹,其地位相当于美国的MKⅡ手榴弹。战后多数华约国家都曾装备和使用过该弹,并经历过朝鲜和越南等局部战争,至今在世界各地的武装冲突中仍有广泛使用。
结构探秘
F-1防御手榴弹因采用引信不同,可分为早期型和后期型。早期的F-1使用克凡什尼科夫引信,也称“K”型引信。在RG42手榴弹出现后,F-1又开始使用UZRG/UZRGM引信,这两种引信是苏联后来多种无柄手榴弹通用的引信。
“K”型引信的标准延期时间为4秒左右,但并不固定,实际延时长短根据延期药管的长度而不同,一般在延期药管上印有识别记号,在使用时需要特别注意。UZRG和UZRGM型引信结构大体相同,UZRG也属于延时引信,特点是体积和质量比较小,加工相对容易。该引信自上而下由击针管、保险握片、保险销、拉环、击针、击针簧、连接座、延期药管和雷管组成。击针管为冲压成的薄壁筒,顶部封闭,侧面有一个开口,以便让保险握片的折弯头部进入,保险握片的头部有一个缺口用来挡住击针。为了挡住击针簧,不影响保险握片的旋转和分离,击针管内壁上部还焊接有一个圆环形凸台。击针为车削件,在其头部稍后位置上留有一个圆盘,用来挡住击针簧以带动击针,击针尾部车有一个槽,保险握片折弯头部的缺口正好卡在槽内。
保险销穿过保险握片和击针管的保险销固定住击针头上的圆盘部。击针管下部压接有内外都有螺纹的连接套,内部螺纹用来连接延期药管,延期药管顶部装有底火,中心孔内为延期药,延期药管下方压接有雷管。相对于UZRG引信,UZRGM改进了结构工艺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造价,同时握片形状也有变化。
F-1与当时其他国家的防御手榴弹结构基本相同,也是由三大部分即引信、装药和弹体组成。弹体直径约55mm,全高124mm,全弹质量约600g,装药为60gTNT炸药。弹体为铸造出的长椭圆形,表面有较深的纵横刻槽,底部是一个平面。早期的“K”型引信结构颇为复杂,外形为细长圆柱形,由保险握片、保险握片簧、保险销与拉环、引信体、击针簧、击针体、钢珠、火帽、延期药管和雷管组成。保险握片上焊接有一个保险筒,筒内装有保险握片簧,保险筒套在引信体上,并且压缩保险握片簧,而击针体和击针簧装在引信体顶部,并保持击针体压缩击针簧的状态,击针体上钻有一个浅孔,孔内装有一粒钢珠,其一半在击针体内,另一半卡在击针体上对应的孔内,由于外面有保险筒限制,所以钢珠不能脱落,击针体也被钢珠限制而不能运动,保险销穿过保险筒、引信体和击针体把三者同时固定住。引信体下方螺接有延期药管,药管顶部装有底火,下部压接有雷管。
使用方法
F-1防御手榴弹使用方法与美国的MKⅡ基本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引信上的保险握片头部比较小,在投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将握片握紧,直至完全投掷出手。另外该弹的大破片飞行距离较远,在投掷以后要注意隐蔽。如果安装的是“K型”引信,弹体出手以后,则保险握片被保险握片簧弹出,而击针在击针簧的作用下推出钢珠并撞击底火,开始延期直至引爆全弹。如果是UZRG和UZRGM型引信,在出手后击针会在击针簧作用下带动保险握片旋转直至脱离手榴弹,然后击针打击底火,点燃延期药直至引爆。
F-1防御手榴弹与同时期其他国家的手榴弹相比,略显粗糙简陋,但符合苏式武器的一贯特点,具有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产量巨大,因此也是二战中一种著名手榴弹。该弹的主要缺点与同时期的美国MKⅡ、英国米尔斯、法国F1一样,都是由于采用了铸铁弹体,致使危险界过大、有效杀伤破片少。
中国仿制品
F-1防御手榴弹的中国仿制品是防-1式手榴弹,由我国342厂于1957年仿制成功。国产防-1式手榴弹结构与苏制原型基本上一样,全弹由三个部分组成:最外层是铸造而成的铸铁弹体,铸铁弹体加工较为简单,成本也不高,早期的国产木柄手榴弹也是铸铁弹体,所以加工工艺上没有过于复杂的部分,比较适合于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在弹体上铸有纵横交错的沟槽,沟槽的作用是增加其有效杀伤破片,同时也保证了士兵握持时能牢固的握住弹体而不会脱手。而弹体上方则开有一个螺纹孔,引信由此孔旋入。弹体内包裹着60克TNT炸药,用以保证爆炸后产生足够的能量将弹体炸成碎片杀伤敌人。
当然,这种手榴弹也有缺点,主要的缺点是:其一、质量过大,全弹重达600克,并不适合体格相对较小的中国士兵,过大的质量使投掷距离受到影响。其二,弹片数量较少,而且质量较大,存在连片现象,破片杀伤范围受影响,虽然比起老式的木柄手榴弹有所进步,但仍不能满足部队的需要。最终,该型手榴弹只是少量生产和试装备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