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艺术

篆刻

镌刻印章的通称。印章字体多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篆刻。金属印章,多数先刻印模,随后浇铸,晶玉印章,古代用手工琢成,现用金刚砂喷蚀,叫“电刻”;石、牙、角等印章,则直接用刀镌刻,篆刻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先秦及汉魏时期,篆刻印章由印工镌刻,艺术成就颇高。隋唐以来, 也各有其风格特点。相传自元王冕开始用花乳石(青田石之类)刻印,因镌刻方便,流行更广。明、清以来出土文物中印章渐多,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在文人士大夫中研讨篆刻的风气日益盛行,出现了很多篆刻家及流派。解放以来这门艺术更为广泛流传,成为书、画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刀法

刻制印章首先要学习刀法,印章要讲究金石刀法,这是第一重要的。 刀法概括起来可分成两大类:冲刀和切刀。冲刀要求掌握五指和腕上用

力,用刀的刃角着石,刀杆倾斜约 30°,驱使刀锋沿字迹向前冲。切刀开始刀杆略倾,然后刀刃徐徐切下,如此刀角一起一伏的刻。这两种方法具有不同艺术效果,形成了艺术风格,冲刀线条刚劲洒脱,流畅自然,切刀则给人以顿挫起伏、稳健老辣的感觉。

古代前人总结了用刀十三法,所谓:正入正刀法、单入正刀法、双入正刀法、冲刀法、涩刀法、迟刀法、轻刀法、埋刀法、舞刀法、复刀法、留刀法、切刀法、平刀法等。

闲章趣话

我国书画作品上除去题款尾部的姓名印章以外,其他的印章统称为“闲章”。每当欣赏书画时,一方方朱红的押角闲章,精巧别致,各式各样,非常惹人注目,从中可领略到作者的艺途甘苦和思想情操。

闻一多先生为自己刻过一枚闲章,印文是“叛徒”二字。他说:“我要做一个旧世界之叛徒!”闻先生言而必行,不畏权势,不怕强暴,后来被暗杀于昆明。他不愧是旧世界的“叛徒”,新世界的忠诚战士。

张大千出身贫困之家,他画中用过两枚闲章:“乞食人间尚未归”“苦瓜滋味”。汪士慎一目失明后,作画用的闲章竟是“尚留一目看梅花”。木匠出身的齐白石,一枚闲章刻的是“鲁班门下”。这些闲章无不精辟生动, 表达了画家自己的出身、经历和处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书法家林散之多年前去浴室洗澡,不慎跌入烫水池中,无名指、小指残废,但他并不因此中止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仍以惊人的毅力用三指作书,终于大成。篆刻家田原为他刻了一方逗趣的“瑶池归来”闲章,从侧面表达他献身艺术的精神。

李可染的“废画三千”“千难一易”“白发学童”,反映出画家不怕失败、毕生求索、矢志不渝的顽强精神,寥寥数字,纳入多少艺途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