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
从 1948 年 9 月陆续开始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大决战。这三大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用鲜血和生命换取了辉煌的胜利。其中威武雄壮的激战场面和解放军英勇的表现,令人难忘。
1948 年上半年,人民解放军继续向国民党军队实行反攻,取得一个又一个大规模的攻坚战的胜利。许多重要城镇象石家庄、洛阳等相继解放。解放区已经占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人民解放军也从 120
万人增到 280 万。在国民党统治的地区,反独裁的民主运动也空前高涨,蒋介石政权已陷于空前的孤立,经济已完全崩溃。这个状况表明,国民党政府已经没有继续维持的可能,彻底打倒它是全国人民的心愿。
中共中央根据这一形势,决定集中兵力,在东北、华北和华中组织战役, 解放长江以北的半个中国。
战役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艰苦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 164 万
人。国民党军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 430 万人,减少到 365 万人。其中正规
军 198 万人,有较强战斗力的只有 174 万余人,且被人民解放军分别牵制在
东北、华北、华东、中原、西北五个战场上;用于后方守备的近 24 万人。国民党军队总数量和正规军的技术装备虽仍占优势,但由于其多数受过人民解放军的歼灭性打击,士气低落,军心动摇,内部矛盾更加尖锐。整个国民党营垒中,充满着严重的失败情绪。
为了挽救败局,国民党于 1948 年上旬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实行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准备撤退东北,确保华中。企图收缩战线,集中兵力, 依托坚固阵地进行坚守防御,同时组成强大的兵团进行机动作战,以攻为守, 以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为此,蒋介石开始减少机关,扩大机动兵团,并在大后方加紧二线兵团的编组训练,准备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决一死战。
同国民党情况相反,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两年的作战,兵力已经优于敌人。部队的技术装备有了极大的改善,建立了相当规模的炮兵与工兵部队, 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积累了攻坚战的经验,提高了大兵团作战和攻克敌人坚固设防城市的能力。经过新式整军运动,广大指战员普遍提高了阶级觉悟, 军心振奋,士气高涨,军政素质有了更大的提高。解放区的面积已达 235 万
多平方公里,人口 1.68 亿,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华北解放区已连成一片,并组成了华北人民政府,东北地区已有 98%以上的地区获得解放,西北和华东解放区基本恢复,中原新解放区也日渐巩固,解放区内土地改革已基本完成,广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前,解放区工农业生产也有发展,支援战争的人力物力比以前更加雄厚,为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奠定了基础。
当时全国的基本形势表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中国共产党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及时地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毅然地发动了对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战略决战的方向首先选定在东北战场。
当时在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有卫立煌集团辖 4 个兵团,共 14 个军 44
个师 55 万人。他们被人民解放军分割包围于长春、锦州、沈阳三个互不相联
的地区。其中,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率 8 个军 24 个师 30 万人,防守沈阳地区,以确保沈阳并伺机增援长春、锦州;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率 2 个军 6 个师共 10 万人,防守长春孤城,企图牵制人民解放军主力;东
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率 4 个军 14 个师 15 万人,防守义县至秦皇岛一
线,重点在锦州、锦西地区,以确保与关内的陆海联系。国民党军企图集中兵力,重点守备,并妄图打通北宁路,如形势不利即撤至关内。
东北人民解放军于冬季攻势后,为适应“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的需要,先后进行了整编,加强了以炮兵为重点的特种兵建设。至 1948 年 8
月,东北野战军已有 12 个步兵纵队、1 个炮兵纵队和 17 个独立师共 60 余万人,东北地区敌我力量对比上,人民解放军已占相当大的优势。东北解放区已拥有全东北 98%以上的土地,86%以上的人口,并控制了 95%的铁路线。
为了全歼东北境内的国民党军队,解放全东北,毛泽东制定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指示东北野战军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主力南下北宁路,首先歼灭锦州之敌,攻占锦州。锦州是东北国民党军队通向关内的咽喉, 攻占这一战略要地,不仅割裂了关内敌人和关外敌人的联系,便于人民解放军把卫立煌集团封闭于东北,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并可诱使沈阳之国民党军队出援,造成打运动战的条件。因此,攻克锦州是整个战役的关键,只要攻克了锦州,就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权。
但是毛泽东的计划并未马上得到实施,在先打长春还是先打锦州的问题上,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和中央发生分歧,林彪主张先打长春,认为它好打;而中央和毛泽东认为打锦州更为有利,拿下锦州就等于关上了东北的大门,使敌人无法逃窜。林彪坚持已见去打长春,结果伤亡很大,只好停止。后来在政委罗荣桓等人的坚持下,他才接受按中央意图南下攻打锦州。
为了配合东北战场的作战,中央军委还指示华北野战军发起察绥战役, 以牵制傅作义兵团,使其无暇东顾,抽不出军队支援东北战扬。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于 9 月 10 日南下北宁路,以 6 个纵
队零 4 个师指向锦州,对付范汉杰兵团;以 5 个纵队对付沈阳之敌,并阻止长春之敌突围;以第一兵团继续包围长春之敌,并佯装攻城以迷惑敌人。
- 月 12 日,东北野战军发起了辽沈战役,在义县至唐山段 380 公里的战线上展开了强大的攻击。12 日夜突然包围了兴城、沙后所、绥中之敌。14 日锦西国民党军向兴城增援,但遭人民解放军顽强的阻击,未能得逞。热河骑兵师于 14 日在唐山以东铁路线上进行了追击战,切断了兴城至唐山间的铁路交通。
东北野战军第四、九纵队 12 日插入义县、锦州之间,第四纵队随即包围了义县国民党军。24 日夜东北人民解放军以渗透战法,直插敌锦州外围诸阵地,将敌分割数块,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并占领若干阵地。
国民党为了夺回已失去了的锦州外围阵地,于 25 日集中其主力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分三路向解放军已占领的白老虎屯、亮马山一线阵地实施疯狂的反扑。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以无比的英勇顽强精神,与敌展开了搏斗,守住了阵地,同时肃清了锦州以北国民党军占领的重要外围据点, 歼敌 4000 余人。
眼看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锦州危急,蒋介石于 9 月 24 日,严令卫立煌“破釜沉舟”向新立屯、彰武攻击,以策应锦州的防御,并令沈阳国民党四十九军空运锦州,加强防御力量。当天,国民党四十九军即开始空运,由于解放军以猛烈炮火击毁敌机数架,封锁敌机场,空运被迫中断。
与此同时,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从左翼迂回到锦州西南地区,切断了锦州至锦西的交通。第九纵队于 28、29 日攻占了绥中和兴城,歼敌 6000 余人。10 月 1 日,人民解放军对义县发起了攻击,经 4 小时的战斗,国民党九十三
军万余人全部被歼。至此,山海关至义县的辽西走廊,除锦州、锦西两孤立点外,其余均为解放军占领,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
锦州国民党军被围后,蒋介石极为恐慌。10 月 2 日,他由北平飞抵沈阳, 亲自督促东北作战,决定从两面援救锦州:由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组成“西进兵团”,首先攻占彰武、新立屯,截断人民解放军攻锦部队后方的铁路交通,解除锦州之围,同时策应长春国民党守军的突围。另从华北及山东抽调 7 个师,连同锦西、葫芦岛的 4 个师,共计 11 个师的兵力,由 17 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组成“东进兵团”,企图东西对进,增援锦州。令长春郑洞国第一兵团,相机突围南下。锦州国民党军队根据上述总计划,随即以现有兵力 10 万余人,凭借锦州四周环山的险要地势,继续加修工事,调整部署,固守待援。
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进一步集中兵力迅速打下锦州的指示,决定增调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由辽西南下,参加攻锦作战。人民解放军集中了优势兵力,并进行了完善的组织,给锦州敌军布下了天罗地网,使其成为“瓮中之鳖”。
- 月 14 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发起了总攻。攻城部队在进行了一小时的炮轰之后,从北、西、南三面攻向锦州城,夺取了敌人的前沿阵地,然后, 一鼓作气冲进市内,展开了激烈巷战,经过 31 个小时的激战,攻占了锦州,
全歼守敌 10 万余人,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陆上的逃路。在攻取锦州的同时,
人民解放军塔山地区阻击部队,英勇顽强,经过 6 昼夜的苦战,歼敌万余人, 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成功地保障了锦州方向的作战。
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后,长春国民党军队鉴于突围无望,守必被歼的绝望形势,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政治攻势影响下,国民党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率 2.6 万余人起义,撤出长春。19 日,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被迫率部投降,长春遂告解放。
锦州、长春解放后,蒋介石严令廖耀湘兵团与锦西、葫芦岛地区之敌继续东西对进,企图重占锦州,并令第五十二军抢占营口,以便让剩下的军队经由陆路或海上撤逃。这时,东北野战军不打锦州和葫芦岛,集中主力全歼敌廖耀湘兵团,采取诱敌深入打歼灭战的方针,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同时东北野战军堵塞敌人海上退路。21 日,东北野战军除留两个纵队在塔山地区继续阻击敌“东进兵团”外,主力由锦州地区挥师北上,围歼廖耀湘兵团, 并以第五、六两个纵队由阜新、彰武地区南下,切断敌退路。21 日又令第十纵队退至黑山、大虎山地区,坚决阻敌前进,以掩护解放军主力插至廖耀湘兵团后方,围歼该敌。至 25 日,国民党军在黑山、大虎山攻击受阻,其退路被我切断,廖耀湘见我主力已逼近两翼,有被包围歼灭的危险。遂于当晚向营口撤退,其先头在台安附近遭解放军独立二师阻击,误认为是东北野战军主力,又掉头向东,企图逃回沈阳。26 日,东北野战军全线出击,在大虎山以东地区对敌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歼战,至 28 日,即将廖耀湘兵团 10 万余人全部歼灭,俘敌兵团司令廖耀湘。主力被歼灭之后,沈阳城立即人心大乱。“剿总”司令卫立煌对部下说:“仗没什么打头了,你们各自找出路吧!” 然后,他坐上飞机先走了。在飞机上,他看见解放军已经渡过辽河,沈阳眼看就要失守,又急忙飞回来,想多带走几个亲信。飞机一落地,官员们你推我挤,争着先上飞机。有个官员登着吉普车顶往飞机上爬,被人一脚踢了下去,机上机下乱成一团。
当辽西作战基本结束时,为迅速歼灭沈阳、营口国民党军,东北野战军向沈阳、营口急进。11 月 1 日,人民解放军突入沈阳市区,敌人迅速瓦解, 2 日,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宣告解放。同时,营口之国民党军除万余人自海上逃跑外,其余为解放军歼灭。至此,辽沈战役全部胜利结束。
辽沈战役自 9 月 12 日至 11 月 2 日,历时 52 天,共歼灭国民党军 36 个
师 47 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这一战役的胜利,使军事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
转折点,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兵力下降为 290 万左右,
人民解放军上升为 300 余万人。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由长期的劣势转为优势。这就大大加速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全国的崩溃,奠定了迅速解放全中国的军事上的巩固基础。毛泽东高兴地说: 原来我们预料五年打倒蒋介石,现在看来只需要一年左右就可以做到了。
淮海战役是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华中广阔原野上进行的。双方都在这里集结了主力部队,规模之大是三大战役之最。蒋介石想在这里阻止解放军南进, 派了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亲自布阵,刘峙、杜聿明坐阵指挥,黄伯韬、邱清泉、李弥、孔元良、李延年等兵团分别把守徐州四周各点,总兵力有 80 万人。中共中央为在这里把国民党军主力歼灭,防止它南逃,也派出刘伯承、邓小平的中原野战军,陈毅、粟裕、谭震林的华东野战军,还从华东、中原、华北各地方部队调来援军,总兵力有 60 多万。
国民党把淮海战役称为“徐蚌会战”。战役开始前,国民党军在中原、华东地区共聚集约 150 万人,分别隶属于华中“剿总”白崇禧和徐州“剿总”
刘峙指挥。白崇禧集团 70 万人,分布在平汉路南段和长江宜昌至芜湖一线; 刘峙集团约 70 余万人,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津浦铁路两线。国民党妄图阻击人民解放军南下,确保其统治中心南京及长江以南统治地区的安全。
1948 年 10 月 11 日,毛泽东亲自制定了《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指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伯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曹八集、临城、沭阳等地;第二阶段为“攻歼海州、新浦、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并占领各城”;第三阶段“可设想在两淮方面作战。”为了加强领导,统一指挥,11 月中央军委决定,成立中原和华东两个野战军的统一领导机关——淮海战役总前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和谭震林组成,邓小平任前委书记。
整个战役自 1948 年 11 月 6 日开始,到 1949 年 1 月 10 日结束,历时 65 天。战役进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 1948 年 11 月 6 日起至同月 22 日止,解放军在碾庄圩地区全歼国民党第七兵团黄伯韬部,并孤立了徐州。
遵照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中原野战军即在河南南部引黄维、张淦两兵团向西,并以一部主力协同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徐州以西迷惑敌人;又以一部主力占领宿县,并在蒙城地区完成阻击黄维兵团的准备。华东野战军,从山东境内分路南下,横扫陇海路北侧 150 公里宽广地区的国民党军阵地。东
路部队首先于 11 月 8 日攻克郯城,歼敌 5000 余人。中路部队沿津浦线向南猛进,直插徐州东侧。原防守陇海路东段之黄伯韬兵团,不敢应战,连夜向徐州逃窜。解放军各路大军跟踪急追,将逃窜之敌打得稀烂,3 天中间即追歼各部逃敌近 2 万人。在追击的过程中,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排除障碍, 战胜困难,忍饥耐寒,日夜兼程,迅速涉过运河,追上敌人。9 日,黄伯韬
率 4 个军刚逃到运河西岸,又遭到人民解放军的迎头堵击。黄伯韬走头无路, 又折回碾庄、曹八集地区,立即被解放军团团围住。
黄伯韬被围后,蒋介石令其就地固守待援;同时令驻徐州之邱清泉、李弥两兵团拚全力东向解围。另调孙元良兵团进入徐州。又令黄维兵团向蒙城、宿县急进;并调杜聿明担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协助刘峙指挥,妄图与人民解放军决战。
针对战场的情况变化,11 月 14 日,毛泽东电令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目前首要任务是阻止邱、李,歼灭黄伯韬,集中全力,于歼灭宿县之敌后,迅速南进”,歼灭刘汝明部。遵照这些指示,华东野战军采取“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的战法,以 5 个纵队围歼黄伯韬兵
团,以 3 个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以 7 个纵队从徐州东南钳制徐州之敌。
16 日起,华东野战军主攻集团对黄伯韬兵团展开猛烈攻击,各路纵队充分发挥夜战近战的特长,接近敌人,插入各村敌人之间,进行逐点逐村夺取, 逐个歼灭。战斗到 19 日,碾庄外围村庄的敌人即大部肃清。当日晚人民解放军便对黄伯韬兵团部所在地的碾庄发起总攻。战士们冒着敌人火力封锁,奋不顾身,涉过深及腰际的冰冷河水,突破敌人的坚固阵地,激战至 22 日黄昏,
围守碾庄的敌人完全被肃清。至此,黄伯韬所指挥下的 10 个师约 10 万人, 全部覆没。
当解放军在碾庄地区围歼黄伯韬兵团时,国民党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共 12 个师,另有部分装甲部队,急速由徐州向东增援,在飞机、坦克、重炮掩护下,向人民解放军猛烈攻击。但是,他们都遭到解放军英勇顽强的抗击。经 10 昼夜激战,国民党军付出万余人的伤亡代价,只前进了 15 余公里,离
碾庄还有 20 多公里,眼看着黄伯韬兵团全军覆没而无可奈何。
战役第一阶段,人民解放军获得歼敌 18 个整师,共 17.8 万余人的辉煌战果。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这就给以后歼灭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
第二阶段,自 1948 年 11 月 23 日起至同年 12 月 15 日止,解放军在蒙城、双堆集地区,全歼国民党第十二兵团黄维部,在孟集以西地区,歼灭国民党第十六兵团孙元良部,并合围了杜聿明集团。
当人民解放军正在歼灭黄伯韬兵团和徐州被包围的时候,蒋介石急忙从河南南部调遣黄维兵团赶来增援。黄维带领 12 万人马,日夜兼程,拚命赶进, 一路上连遭解放军阻击。11 月 24 日刚到浍河南岸,就陷入解放军早就预备好了的天罗地网。解放军主动放弃了浍河沿岸的南平集,撤向南平集东北地区,布置了一个袋形阵地,采用网开一面虚留生路,暗设口袋”的战法来消灭黄维兵团。黄维当时发觉不对头,准备掉头逃走,但已经来不及了,很快被中原野战军紧紧包围在双堆集一带。27 日,黄维调动 4 个主力师,齐头并进企图向南突围,结果一一零师师长廖运周率部 5000 多人,乘机举行战场起义。其余的部队,在人民解放军猛烈打击下,缩了回去。
黄维兵团被围之后,曾在飞机、大炮和坦克掩护之下,几次妄想依靠其优势装备突出重围,但都碰得头破血流。至 11 月 29 日,解放军便将被围之
敌压缩到方圆 10 多里的地区以内。包围圈里的敌人,内缺粮草,外缺援兵, 官兵充满悲观失望的情绪。
12 月 1 日,蒋介石急忙命令杜聿明放弃徐州,指挥邱清泉、李弥、孙元
良 3 个兵团 20 几万人向徐州西南地区突围,企图与李延年兵团南北对进,协
力与黄维兵团会师。可是杜聿明的 3 个兵团刚一离开徐州,即遭到华东野战
军数路大军的追击,从 12 月 3 日起,走了整整 13 天,遭到人民解放军重大
杀伤,前进不到 25 公里,离黄维兵团被围地区还有 30 多公里。
12 月 6 日,人民解放军东、南、西三个集团,同时发起总攻击。黄维兵团被围的双堆集地区,地形开阔,解放军很不易接近敌人。为了减少伤亡, 部队创造了壕沟战术,挖交通壕接近敌人的工事。整个战场上,无数蛇形的交通沟纵横交错,一条条伸进围歼圈里。
12 月 12 日,刘伯承、陈毅两司令员发出了《促黄维立即投降书》,向黄维指出:“你身为兵团司令,应爱惜部属的生命,立即放下武器,不再让你的官兵作无谓的牺牲。如果你接受我们这一最后警告,请立即派代表到本部谈判投降条件。时间紧迫,望即决策。”但黄维执迷不悟,拒绝放下武器, 人民解放军遂发起总攻。经过几次激烈战斗,于 12 月 15 日,被围 19 天的黄维兵团终于全部被歼灭。同时,解放了淮阴、淮安,攻克灵壁,使淮河以北全境均获解放。黄维兵团的被歼,砍掉了摇摇欲坠的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又一根有力支柱,使徐州残余的敌人军心更加动摇,大大加速了淮海战役的进程。
第三阶段,自 1948 年 12 月 16 日至 1949 年 1 月 10 日止,解放军全歼杜
聿明亲自率领的第二兵团邱清泉部、第十三兵团李弥部及直属部队等,共 25 万多人。
黄维兵团被歼后,李延年兵团回窜蚌埠,杜聿明集团自 12 月 4 日被围困
在永城东北地区,丧失了孙元良兵团的主力之后,至 15 日,曾数次试图突围, 但都遭到人民解放军的痛击而完全失败。杜聿明集团完全陷于外无援兵、内缺粮弹的绝境。
为了配合华北战场对傅作义集团实施“隔而不围”、“围而不打”,争取和平解放平津的战略行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令华东野战军对杜聿明集团“只作防御,不作攻击”,全军进行战场休整,并向杜、邱、李继续不断地进行政治攻势。
人民解放军经过 20 天的战场休整,士气更加高涨,粮弹更为充足,为总攻作了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向杜聿明等发出敦促投降书,进行强大的政治攻势。被围困的国民党军,由于连日大雪,气温降低,空投减少,增援无望,陷入了弹尽粮绝之境地。
在平津之敌已被解放军包围,杜聿明拒绝投降的情况下,华东野战军调整了部署,于 1949 年 1 月 6 日 16 时,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各部队争先恐后,奋勇杀敌,大胆穿插分割,迅速突入杜聿明集团的纵深阵地。7 日, 解放军乘胜猛攻,尽管敌人在 20 多架飞机的掩护下,连续施放毒气,也无法
挽救他们失败的命运。激战至 10 日上午 10 时,20 余万敌人全部就歼。活捉杜聿明,击毙邱清泉,只李弥逃脱。震撼中外的淮海战役宣告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取得了辉煌战果,全歼国民党精锐部队 5 个兵团 22 个军约 55.5万人,另外还击退了两个兵团的增援部队。战役的实际指挥者杜聿明被俘,被歼灭的国民党 5 个兵团司令中,有两个战死,两个化装逃跑,一个被俘。解放了长江以北豫皖苏的大部分地区,使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地区南京、上海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构成了横渡长江、解放全国的有利态势,迫使蒋介石宣告引退,而南京国民党政权也随之陷入土崩瓦解的危局。淮海战役是国共双方决定全局胜负的一个规模最大的战役。这个战役充
分显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援。人民群众把自己的命运同战争的胜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为了胜利,他们不惜献出一切。
在整个战役期间,华东、中原和华北等区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支援前线,送粮食,运弹药,抬担架,救护伤病员,做出了难以计数的保障工作。据统计支援前线的民工共有 220 余万人,运送的粮食达 4.3 亿多斤。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正确地集中前线指挥员的集体智慧,及时地抓住决战时机,制定了科学的作战方针,运用了灵活的战略战术。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
当淮海战役正在进行之中,1948 年 11 月 29 日,平津战役也开始了。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进行战略决战的最后一个战役。这一战
役,人民解放军参战的兵力有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共 100 余万人。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领导下,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统一指挥下,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东北和华北解放区人民全力支援,最后胜利地完成了这一战略决战的伟大历史任务。
1948 年 11 月,由华北“剿总”傅作义所指挥的 4 个兵团、12 个军共 60 余万人,在华北野战军的牵制和打击下,在辽沈、淮海两大战役的震撼下, 已成惊弓之鸟。由于美国、蒋介石、傅作义各有打算,因而对平津是守是撤, 是南逃还是西窜,陷于举棋不定的矛盾之中。美国不愿放弃侵华利益,企图以直接援助傅作义固守平津牵制人民解放军,以掩护蒋介石在江南重整军力。蒋介石企图诱使傅作义南撤,以加强江南防御。傅作义为自身利益计, 企图西撤以保存实力,求得东山再起。经过美、蒋、傅之间激烈的讨价还价, 最后确定:坚守平津,保持海口,扩充兵力的方针。傅作义在东起唐山、中经平津、西至归绥的千里战线上摆出一条长蛇阵,以傅之嫡系控制通往绥远的退路,以便在不利时西逃;以蒋之嫡系控制北宁线,保持联接海上通道, 在不利时从海上南逃。
在这种形势下,敌人的南逃或西撤,都对解放全国的战局不利。为此, 毛泽东对平津战役提出预定方针:把敌人留在平津地区,切断敌人南逃西窜之路,不让敌人收缩和集中,将各点之敌以分割包围,尔后各个歼灭。根据这一方针,1948 年 11 月 18 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电示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在辽沈战役结束后,不待休整,立即迅速隐蔽入关。11 月 20 日,又指示东北野战军不要走有敌人一个军防守的山海关,而取道热河。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东北野战军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自 11 月 22 日起先后从锦州、营口、沈阳等地出发,分几路星
夜秘密入关。为统一作战指挥,1949 年 1 月 10 日,中央军委决定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党的平津前线总前委。
平津战役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自 1948 年 11 月 29 日至 12 月 20 日,完成对平、津、张敌人的分割包围。
平绥路是傅作义嫡系逃往绥远的唯一通道,张家口又是其重要军事基地。
遵循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部署,11 月 29 日,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首先向张家口周围之敌发起攻击,12 月 1 日,切断了张家口与宣化之敌的联系, 卡住傅系部队西窜的咽喉。傅作义即令北平附近嫡系“王牌”三十五军增援张家口,企图保持西退之路。这样战役一开始就把傅系主力吸引到平张线上。12 月 5 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以主力向怀来、延庆急进。使傅作义大为震惊,深感北平受到威胁,遂急令三十五军撤回北平,令第十三军放弃怀来、
顺义撤到通县,令第一零一军撤至芦沟桥,令天津附近的第九十二军及驻廊房的九十四军聚集北平,以加强防守。至此,傅作义的主力部队一部被歼灭, 余部被分割、包围在平绥路东段,使敌既不能西逃,也不能东窜,斩断其长蛇阵。
平绥线被切断后,敌人从海上南逃的可能依然存在,而敌人已有 10 艘军舰在海上待令。为此,毛泽东指令北平附近的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切断平津两地的联系;令东北野战军 6 个纵队迅速向平、津、塘之间挺进,包围丰台、天津、塘沽、芦台诸点。为了稳住敌人,令平津前线解放军,围而不打, 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为了防止平津之敌向青岛逃跑,又令山东军区集中兵力控制济南附近一段黄河,并在胶济路上预作准备。
根据上述指示,东北野战军自 12 月 12 日到 17 日,完成对北平的包围, 并击退敌人的反扑,先后占领廊房等地,从而割断了平、津之敌的联系,割断津、塘两地之敌的联系,最后封闭敌之南逃道路。至此,人民解放军除歼敌 5.5 万余人外,已完成对新保安、张家口、北平、天津、塘沽 5 个孤立之敌的分割包围,为以后各个歼敌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阶段,从 1948 年 12 月 21 日至 1949 年 1 月 15 日,歼灭新保安、张家口、天津之敌。
人民解放军在完成对新、张、平、津、塘诸敌的分割包围后,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规定的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攻击次序,第一步先打塘沽、新保安、张家口之敌,第二步歼灭天津之敌,最后夹击北平之敌。
张家口、新保安之敌被歼,傅作义的主力部队丧失殆尽,平张线全部为解放军所控制,使其西窜的一线希望彻底破灭。平绥线上的战斗胜利结束后, 华北野战军更加严密地包围北平。
天津守敌有蒋介石嫡系部队第八十六、第六十二、第九十四军 9 个师及
地方团队共 13 万余人,归天津防守司令陈长捷指挥。敌人为顽守天津,从
1947 年即开始征调大批人力和物力,用 250 亿元的巨款,构筑长达 42 公里
的环城碉堡工事。并挖一道宽 5 米,深 3 米的护城河。内墙顶到河底高达 7
米,墙内每隔 30 米有一座碉堡。环城围绕一道铁丝网和电网,沿着护城河有
大型碉堡 380 多个,连同市内的碉堡先后共构筑 1000 多个。护城河放进运河河水和海河潮水,水深保持二三米左右。另外,天津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窄的城市,敌人利用市内坚固建筑组成许多核心阵地,易守难攻。人民解放军针对天津敌人的守备特点和地形,对天津的攻击部署是:东西对进,拦腰截断,先南后北,然后分割包围,先吃肉后啃骨头的方针。在人民解放军部署攻城的前夕,陈长捷曾两次派人来谈判,以拖延战局。1 月 12 日,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向天津守敌发出最后通牒,提出如果放下武器,人民解放军将保证其生命财产的安全,否则破城之日,将加倍惩罚,并限令在 24 小时内答复。而天津守敌却提出只放下重武器,全部人马和轻武器撤往江南的无理要求,断然拒绝投降。这样,1949 年 1 月 14 日 10 时,人民解放军对天津守敌
发起总攻。经 29 个小时的激战,至 15 日下午 2 时左右,打破敌人数十次的
反扑,终于全歼守敌 13 万余人,活捉陈长捷,天津宣告解放。当解放军战士冲进市区,冲进防守司令陈长捷的地下室时,他还正给上司傅作义打电话汇报战况呢!
天津解放之后,塘沽守敌 5 万余人,见大势已去,于 16 日乘舰由海上南
逃。17 日塘沽解放。至此,傅作义想从海上撤逃之路也被完全切断。第三阶段,从 1 月 16 日至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开始后,为了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通过各种关系,对傅作义做了大量的工作。傅作义曾派人同中共北平地下党以及人民解放军进行接触和谈判。1948 年 12 月初,当北平、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和塘沽之敌被分割包围之际,傅作义与中共北平地下组织联系,以试探中共对战局的态度。1949 年 1 月初,新保安、张家口被解放军攻克,平津紧张,傅作义再次派张东荪出城到蓟县与解放军进行谈判。在谈判中反映了傅作义对起义仍是犹豫不决,为此,聂荣臻在接见张东荪时指出:傅作义除了放下武器,还能为人民做件好事而外,别无出路。希望张东荪回去以后,转告傅作义早下决心。l 月 15 日,天津守敌全部被歼,遵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关于“积极准备攻城”和“进行和平谈判”的指示,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共 90 万大军兵临北平城下,将 20 万守敌团团围住,人民解放军严阵以待, 只待攻城。但是,为了保护北平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涂炭,保全古城文物不受破坏,以争取和平解放北平。1 月 16 日,平津前线司令部向傅作义发出通牒。至此,傅作义才下决心率部起义,并派同中央有些接触的邓宝珊为全权代表和周北峰再度出城,与解放军商谈起义的具体条件,作出协议,双方都签了字。随后,人民解放军派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陶铸进城同傅作义谈判接管北平事宜。
在人民解放军和傅作义进行磋商和平解决北平之际,蒋介石曾先后派国民党政府军令部长徐永昌,以及蒋经国带其亲笔信来北平,加紧拉拢傅作义南撤。指使特务对奔走和平的人士施以恐怖手段。但是,蒋介石的这些反动行径,已经阻挡不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趋势。
1949 年 1 月 22 日,傅作义宣布接受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意见。这
样,北平城内 20 万军队按计划于 22 日至 31 日陆续向城外开拔,到指定地点集结,按人民解放军制度实行改编。l 月 31 日,解放军先头部队随即进入北平,对国民党军政机关进行接管和维持社会秩序。2 月 3 日,人民解放军举行了庄严雄伟的入城仪式。人民解放军的步兵、骑兵和炮兵,精神抖擞,步列整齐,通过前门,向各主要街道前进。从此,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平津战役,历时 64 天,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 52 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地区,为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三大战役中,解放军不但歼灭、俘虏了大批国民党官兵,还从敌人手中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美国支援的先进武器也在其中。解放军就用这些武装自己,壮大自己。无怪乎大家都说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控制了东北、华北大部和华中一部分地区,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再打下去,中国共产党将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连许多国民党人也不怀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