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盗的南宋皇陵
山岙里的南宋皇陵
南宋皇陵区属大宋王朝陵区的一部分,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皋埠镇境内镇宝山的山岙里。南宋与北宋相对,共有9位皇帝,葬在皇陵区的只有6位,后三位都是小皇帝:宋恭帝赵显3岁当皇帝,5岁被攻陷临安的蒙古军掳走,不知下落;宋端宗赵昰10岁病死;最后一位叫赵昺的小皇帝,被陆秀夫背着跳了海。
所以南宋的皇陵区又叫“宋六陵”,包括宋高宗赵构的永思陵、宋孝宗赵昚的永阜陵、宋光宗赵惇的永崇陵、宋宁宗赵扩的永茂陵、宋理宗赵昀的永穆陵和宋度宗赵禥的永绍陵。除了这6座皇陵外,还有近百座后妃、皇室贵族墓,是历史上江南地区最大的皇陵区。
南宋皇陵的风水巧合
为什么南宋陵区会选在绍兴市境内,而不是在临安附近卜选?这也是当时“五音利姓”风水理论影响的结果。
公元1131年,随宋高宗南渡的宋哲宗昭慈皇后孟氏病死,遗诏给宋高宗,要求“攒殡”。所谓攒殡,就是将棺材暂时集中安葬,收复中原时再重新迁葬于河南巩义的祖陵区。
宋高宗派出懂风水的朝臣出去卜地,最后相中绍兴市东南镇宝山北面一大片平地,即当地人所说的山岙。朝臣称,这里是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但在一般人看来,这里就是一条穷山沟。
那么,这山岙的风水到底有什么好?《绍兴府志》记载了杨华在宋宁宗死后奉诣卜地后的上奏:“泰宁寺之西,山冈伟峙,五峰在前,直以上皇,青山之雄,翼以紫金,白鹿之秀,层峦朝拱,气象尊崇,有端门、旌旗簇仗之势,加以左右环抱,顾视有情,吉气丰盈,林木荣盛。”
绍兴在杭州的东南方,根据当时宋朝皇室迷信的“五音姓利”理论,正位于“国音”有利的方位。后来所有陵的山向也都得朝着北方,有人说这是北望祖陵,不忘收复河山的意思,实际是与“五音利姓”的风水方位巧合。
南宋皇陵的风水巧合,还有另外一个说法是,河南巩义皇陵区的东南面有一座山叫青龙山,而刚好皋埠镇东南面当时也有一座青龙山。这么多巧合,陵区自然就是这里了。此后,包括皇帝在内,南宋所有皇室人员死后均葬在这里。
构造简单的南宋皇陵
因为是攒宫,临时的建筑,所以南宋皇陵造的比较简单,虽然也有上宫和下宫,规制却不能与巩义皇陵相比,竟然没有古代帝王陵寝必设的核心建筑——地宫。
宋皇陵的地宫有自己的叫法——皇堂。其实这皇堂不过是石质墓穴,实际也就是一种大的“石棺罩”。相应地没有地宫也就没有墓道,所以南宋的攒宫与民间富贵人家做墓并无太多区别,甚至有所不及。
据《思陵录》记载,石藏离地面仅“深九尺”,折算起来是2米多一点,比北宋皇陵平均30米深的尺寸,浅了太多。《思陵录》的作者是宋高宗的右丞相周必大,他当时亲护宋高宗的梓宫下葬,所记翔实而可信。
因为葬得这么浅,给盗墓者带来了方便。如果说北宋皇陵在反盗墓设计上存在明显的缺陷,那么南宋帝王陵则根本就没有考虑安全。所以,后来西僧杨辇真伽盗陵时不用费劲,把陵上很薄的夯土层挖掉后,就露出了石室和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