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个性
植物和人类一样,也有个性,也有喜怒哀乐,甚至还有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它们能够听懂音乐,并且能够在轻松的曲调中茁壮成长。
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荒诞的念头
1966年2月的一天上午,有位名叫巴克斯特的情报专家正在给庭院花草浇水,这时他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古怪的念头。也许是经常与间谍、情报打交道的缘故,他竟异想天开地把测谎仪器的电极绑到一棵天南星植物的叶片上,想测试一下水从根部到叶子上升的速度究竟有多快。结果,巴克斯特惊奇地发现,当水从根部徐徐上升时,测谎仪上显示出的曲线图,居然与人在激动时测到的曲线图形很相似。难道植物也有情绪?如果真的有,那么它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呢?巴克斯特暗下决心,要找到问题的答案。
巴克斯特做的第一步,就是改装了一台记录测量仪,并把它与植物相互连接起来。接着他想用火去烧叶子。就在他刚刚划着火柴的一瞬间,记录仪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燃烧的火柴还没有接触到植物,记录仪的指针已剧烈地摆动,甚至超出了记录仪的边缘。显然,这说明植物已产生了很强烈的恐惧心理。
后来,他又重复多次类似的实验,仅仅用火柴去恐吓植物,但并不真正烧到叶子。结果很有趣,植物好像已渐渐感到这仅仅是威胁,并不会受到伤害。于是再用同样的方法就不能使植物感到恐惧了,记录仪上反映出的曲线变得越来越平稳。
后来,巴克斯特又设计了另一个实验。他把几只活海虾丢入沸腾的开水中,这时植物马上陷入极度的刺激之中。试验多次,每次都有同样的反应。
实验结果变得越来越不可思议,巴克斯特也越来越感到兴奋。他甚至怀疑实验是否完全正确严谨。为了排除任何可能的人为干扰,保证实验绝对真实,他用一种新设计的仪器,不按事先规定的时间自动把海虾投入沸水中,并用精确至1/10秒的记录仪记下结果。巴克斯特在3间房子里各放一棵植物,让它们与仪器的电极相连,然后锁上门,不允许任何人进入。第二天,他去看试验结果,发现每当海虾被投放沸水后的6秒至7秒钟后,植物的活动曲线便急剧上升。根据这些,巴克斯特提出,海虾死亡引起了植物的剧烈曲线反应,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几乎可以肯定,植物之间能够有交往,而且,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间也能发生交往。
巴克斯特的发现引起了植物学界的巨大反响。有个研究者大胆地提出,植物具备心理活动,也就是说植物会思考,也会体察人的各种感情。他甚至认为,可以按照不同植物的性格和敏感性对植物进行分类,就像心理学家对人进行的分类一样。
植物愤怒的表现
日本的生物学教授三和广行等科学家做过如下试验:将电极插入植物的叶片内,并连通到电流表上,借以测量叶片所释放的生物电能,然后再将所测得的电能放大,再用扩大器播放出来,于是就能听到植物发出的声音。
如果将植物的枝叶折断,或者让昆虫咬它们的叶子,植物同样会因为“疼痛”而呜呜“哭泣”。当西红柿生长缺水时,它们也会发出“呼喊”声,若“呼喊”后仍得不到水“喝”,“呼喊”声就会变成“呜咽”声。这种声音是那些从根部向叶子传导水分的导管在萎缩时发出的。当它们缺水时,导管内的压力明显上升,直到相当于轮胎碾压的25倍,造成这些导管破裂而发出“哭泣”声。
近年来,植物学家通过现代科技,发现了植物的一个奇特现象:每当有凶杀案在植物附近发生时,植物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愤怒”反应,并记录下凶杀过程的每个细节,是一个不为人注意的现场“目击者”。对此,美国植物学家柏克斯德博士曾进行过多次试验:在一盆仙人掌前组织几个人搏斗,结果,接在仙人掌上的电流,会把仙人掌的整个反应记录全部变成电波曲线图,可以通过这些电波曲线图了解凶杀打斗的全部过程。
美国科学家们预言:无需多少年,一些凶杀案件的侦破,可求助于凶杀现场的植物。植物可充当“目击者”,由植物语言学家充当翻译,译出植物记录下的凶杀过程,为判断死者是自杀或他杀提供重要线索。
喜怒哀乐的表现
人们对植物情感的研究兴趣更趋浓厚了。科学家们开始探索“喜怒哀乐”对植物究竟有多少影响。有一位科学家每天早晨都为一种叫加纳茅菇的植物演奏25分钟音乐,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叶部的原生质流动的情况,结果发现在奏乐的时候原生质运动得快,音乐一停止即恢复原状。他对含羞草也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听到音乐的含羞草,在同样条件下比没有听到音乐的含羞草高1.5倍,而且叶和刺长得满满的。其他科学家们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植物喜欢听古典音乐,而对爵士音乐却不太喜欢。
苏联科学家维克多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先用催眠术控制一个人的感情,并在附近放上一盆植物,然后用一个脑电仪,把人的手与植物叶子连接起来。当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维克多开始说话,说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让接受试验的人感到高兴。这时,有趣的现象出现了,植物和人不仅在脑电仪上产生了类似的图像反应,更使人惊奇的是当试验者高兴时,植物便竖起叶子,舞动花瓣;当维克多在描述冬天寒冷,使试验者浑身发抖时植物的叶片也会瑟瑟发抖;如果试验者感情变化为悲伤,植物也出现相应的变化,浑身的叶片会沮丧地垂下了头。
尽管有以上众多的实验依据,但关于植物有没有情感的探讨和研究,迄今还没有得到所有科学家们的肯定,有无数值得深入了解的未知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索、揭晓。
在线小知识
为了能更彻底地了解植物如何表达感情的奥秘,英国科学家和日本科学家特意制造出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这种仪器非常奇妙,只要连接上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直接听到植物发出的声音。
能听歌跳舞的植物
听音乐高产的农作物
加拿大有个农民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小麦试验地里播放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结果听过乐曲的那块实验地获得了丰产,它的小麦产量超过其他实验地产量的66%,而且麦粒又大。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农学家在温室里种下了玉米和大豆,同时控制温度、湿度、施肥量等各种条件,随后他在温室里放上录音机,24小时连续播放著名的《蓝色狂想曲》。不久,他惊讶地发现,听过乐曲的籽苗比其他未听乐曲的籽苗提前两个星期萌发,而且前者的茎干要粗壮得多。农学家感到很出乎意料。后来,农学家继续对一片杂交玉米的试验地播放经典和半经典的乐曲,一直从播种到收获都未间断。结果又完全出乎意料,这块试验地比同样大小的未听过音乐的试验地,竟多收了700多千克的玉米。他还惊喜地看到,收听音乐长大的玉米长得更快,颗粒大小匀称,并且成熟得更早。
如果能在农田里播放轻音乐,就可以促进植物的成长而获得大丰收,这似乎不是遥远的事情了。
美国密尔沃基市有一位养花人,当向自家温室里的花卉播放乐曲后,他惊奇地发现这些花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栽培的花卉发芽变早了,花也开得比以前茂盛了,而且经久不衰。这些花看上去更加美丽,更加鲜艳夺目。在一棵西红柿的枝干上悬着个耳塞机,靠近它可以听到里面正传出悠扬动听的音乐不久。奇迹出现了,这棵西红柿长得又高又壮,结的果实也又多又大,最大的一个竟有2000克。
不同植物的不同音乐爱好
那么,西红柿到底喜欢听哪种音乐呢?人们继续做实验。对有的西红柿播放摇滚乐曲,有的播放轻音乐,结果发现听了舒缓、轻松音乐的西红柿长得更为茁壮,而听了喧闹、杂乱无章音乐的番茄则生长缓慢,甚至死去。原来西红柿也有对音乐的喜好和选择。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能听懂音乐,而且在轻松的曲调中茁壮成长。甜菜、萝卜等植物都是音乐迷。有的国家用听音乐的方法培育出2500克重的萝卜,小伞那样大的蘑菇,2700克重的卷心菜。黄瓜、南瓜喜欢箫声;西红柿偏爱浪漫曲;橡胶树喜欢噪声。美国科学家曾对20种花卉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噪声会使花卉的生长速度平均减慢47%,播放摇滚乐,就可能使某些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植物听音乐的原理是什么呢?原来那些舒缓动听的音乐声波的规则振动,使得植物体内的细胞分子也随之共振,加快了植物的新陈代谢,而使植物生长加速起来。
会跳舞的舞草
在我国的广西、福建、台湾,以及越南、印度等地确实生长着一种会跳舞的草,人们管它叫舞草。舞草与大豆一样属豆科,是大豆的“近亲”。
它的叶片是由3片叶组成的复叶,中间的那片叶特别大,为长圆形,而两侧的叶子很小,开紫红色的花,结一种直镰刀形的荚果。有趣的是,舞草的两片小叶,可自由地回转运动,大约每分钟转一次;中间的大片叶只做角度约为6度至20度的摇摆运动,看上去好像在不停地跳舞。
舞草舞动之谜
舞草为什么会跳舞呢?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舞草的跳舞行为与阳光有关系。如把舞草移到黑暗的地方,它的动作就会慢慢减弱,以致最后停止;如再把它移回阳光下,它又开始舞起来了。此外,舞草的跳舞行为与温度也有关系。如外界温度达到30℃度,西侧的小叶跳得最欢,而且舞步呈圆圈状;如气温低于或高于30℃,它就跳得没有那么畅快,并且舞步呈椭圆形。
经过科学家们研究,进一步揭开了舞草跳舞的奥秘。原来,舞草叶柄的叶座细胞在阳光和温度的刺激下,会收缩或者舒张,由此导致了叶片的运动。这种运动有利于舞草本身的生存:减少阳光的直射面积,减少水分的蒸腾,防止昆虫等动物的危害。
这么说来,舞草跳舞并不是要给人欣赏的,而是出于它自己生存的需要。
在线小知识
云南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里,有一棵会“欣赏”音乐的小树,当地人管它叫“风流树”。当播放轻音乐或抒情歌曲时,小树就会随音乐起舞。如果播放的是进行曲或嘈杂的音乐,小树就不舞动了。
神奇的植物睡眠
奇怪的植物睡眠
睡眠是我们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经过一天的工作或学习,人们只要美美地睡上一觉,疲劳的感觉就都消除了。动物也需要睡眠,甚至会睡上一个漫长的冬季。可现在说的是植物的睡眠,也许你就会感到新鲜和奇怪了。
其实,每逢晴朗的夜晚,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植物,就会发现一些植物已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撞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这就是植物睡眠的典型现象。有时候,我们在野外还可以看见一种开着紫色小花,长着3片小叶的红三叶草,它们在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上的3片小叶都舒展在空中,但到了傍晚,3片小叶就闭合在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地向上关闭,表示白天已经过去,它要睡觉了。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如酢浆草、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娇柔艳美的花朵也要睡眠。例如,在水面上绽放的睡莲花,每当旭日东升之际,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酣睡中苏醒;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由于它这种“昼醒晚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才因此得此芳名——睡莲。
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的花,则垂下头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更有趣的是有些植物的花白天睡觉,夜晚开放,如晚香玉的花,不但在晚上盛开,而且格外芳香,以此来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传授花粉。还有我们平时当蔬菜吃的瓠子,也是夜间开花,白天睡觉,所以人们称它为夜开花。令我们不解的一个问题是植物的睡眠能给植物带来什么好处呢?
植物睡眠的优点
最近几十年,科学家围绕着睡眠运动的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最早发现植物睡眠运动的人,是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100多年前,他在研究植物生长行为的过程中,曾对69种植物的夜间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发现一些积满露水的叶片,因为承受到水珠的重量往往比其他的叶片容易受伤。后来他又用人为的方法把叶片固定住,也得到相类似的结果。在当时,达尔文虽然无法直接测量叶片的温度,但他断定叶片的睡眠运动对植物生长极有好处,也许主要是为了保护叶片抵御夜晚的寒冷。
达尔文的说法似乎有一定道理,可是它缺乏足够的实验证据,所以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直至20世纪60年代,随着植物生理学的高速发展,科学家们才开始深入研究植物的睡眠运动,并提出了不少解释它的理论。
起初,解释睡眠运动最流行的理论是月光理论。提出这个论点的科学家认为,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量少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长短的适应。然而,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出现睡眠运动,这一点用月光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会受到温度和光强度的控制,而是由于叶柄基部中的一些细胞的膨压变化引起的。例如,合欢树、酢浆草、红三叶草等,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腾,起到保温保湿的作用,尤其是合欢树,叶子不仅仅在夜晚会关闭睡眠,在遭遇大风大雨袭击时也会渐渐合拢,以防柔嫩的叶片受到暴风雨的摧残。这种保护性的反应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与含羞草很相似,只不过反应没有含羞草那样灵敏。
是温度在作怪吗
随着研究的日益深入,各种理论观点一一被提了出来,但都不能圆满地解释植物睡眠之谜。正当科学家们感到困惑的时候,美国科学家恩瑞特在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后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他用一根灵敏的温度探测针,在夜间测量多花菜豆叶片的温度,结果发现不进行睡眠运动的叶子温度,总比进行睡眠的叶子温度要低一度左右。
恩瑞特认为,正是这仅仅一度的微小温度差异,已成为阻止或减缓叶子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相同的环境中,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生长速度较快,与其他不能进行睡眠运动的植物相比,它们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植物午睡的习惯
植物睡眠运动的本质正不断地被揭示。更有意思的是科学家们发现,植物不仅在夜晚睡眠,而且竟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小麦、甘薯、大豆、毛竹甚至树木,众多的植物都会午睡。原来,植物的午睡是指中午大约11时至下午14时,叶子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降低这一现象。这是科学家们在用精密仪器测定叶子的光合作用时发现的。
科学家们认为植物午睡主要是由于大气环境的干燥和火热。午睡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抗衡干旱的本能,为的是减少水分散失,以利在不良环境下生存。由于光合作用降低,午睡会使农作物减产,严重的可达1/3甚至更多。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科学家们把减轻甚至避免植物午睡,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用喷雾方法增加田间空气温度,可以减轻小麦午睡现象。实验结果是小麦的穗重和粒重都增加了,产量明显提高。可惜喷雾减轻植物午睡的方法,在大面积耕地上应用还有困难。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将来人们一定会创造出良好的环境,让植物中午也高效率地工作,不再午睡。
在线小知识
在植物界中,太阳花就是一个贪睡的小家伙,它在上午10时才刚刚醒来,绽开出五颜六色的花儿,可是一过中午,它的花就闭合起来睡眠了。碰到阴天,它似乎很贪玩,要到傍晚才进入梦乡。
闻所未闻的奇异植物
胎生植物
在一些热带海边的沙滩上,生长着一种胎生植物群落,这就是红树林。
这种红树林的种子成熟后并不脱落,而是在母树上继续发育,直至长成具有支撑根和呼吸根的棒状幼苗,随风跌落到海滩泥地上,便独立生长成林。
温血植物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一些“温血植物”,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植物花朵的温度总是保持恒定状态。他们把这类植物命名为温血植物。例如葛芋花的温度约38℃,而外界气温达20℃时,其温度还维持在40℃左右。
温血植物的这种温度调节能力,是为了把自身的花朵当成一个微型小环境,从而吸引昆虫,提高授粉概率。
伪装的生石花
生石花生活在非洲南部的沙漠地区,颜色、形状与卵石相似,叶肥厚多汁,裹成卵石状,能贮存水分。生石花开金黄色的花,非常好看,而且一棵只开一朵花,不过只开一天就凋谢。
生石花生成这个样子,当然是为了鱼目混珠,蒙骗动物,避免被吃掉。生石花喜欢与沙砾乱石为伴,要是离开了这种环境就很难活命。
会释放毒素报复的植物
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植物在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就会揭竿而起。如个别人把花盆当烟灰缸使,在花根上摁灭烟头,这种行为会让受到伤害的花草非常气愤,它们会对伤害自己的恶徒释放有害化合物。再比如,如果把西红柿的植株搬到卧室过夜,又忘给它浇水,它就用释放清醒剂的方式向主人发出抗议。
英国生物学家迈森就尝过植物的造反之苦。他屋里有一棵小榕树,以前他对小榕树悉心照料。后来,迈森由于忙于工作,冷落了小榕树。意想不到的是迈森的妻子便患上以前从未有过的好几种怪病,怀孕后又得了严重的中毒症,医生费尽心机也未能保住胎儿。
经过反复思考,聪明的迈森猜测到造成妻子身上发生的一系列怪现象的原因,可能就是疏于对小榕树的照料,因而小榕树便对让它失宠的女主人释放毒素进行报复。迈森将榕树搬走后不久,妻子的怪病果然全好了。
科学家还发现,植物在同伴权益受到损害时也敢于拔刀相助。
美国犯罪研究中心的巴科斯塔博士做过用植物来鉴别犯人的一系列实验:在有两棵植物的房间里,相继进入6人,其中一人将一棵植物的茎折断了。然后,他在没有被折断的那棵植物上接上电极,再唤出那6个人。当那位毁其同胞的罪犯进来时,被测植物的感情波动曲线竟然出乎人们意料地剧烈跳起来,仿佛在指证:罪犯就是他。由此可见,植物具有辨别能力。
在线小知识
植物王国中最长寿的叶子:非洲西南部的沙漠中,生长着一种叫百岁叶的植物。百岁叶的长相十分古怪,百岁叶虽然只有两片叶子,但和它的生命共存亡,能生长100多年,所以叫它百岁叶。
植物与动物合作
蚂蚁和金合欢
在非洲肯尼亚大草原上的金合欢树都长满了锐利的刺,这是为了防止食草动物侵犯它们的有力武器。其中有一种金合欢树另外还长着一种特殊的刺,刺中空,下端膨大,风吹过会发出像哨子一样的声音,所以,它们被叫做哨刺金合欢。在哨刺里头,经常进进出出着一种褐色举腹蚂蚁。非洲的草原在旱季则变得干裂,因此,不适合蚂蚁在地下建巢,蚂蚁就把家安在了金合欢树上,住在空心的刺里头做起了房客。
当长颈鹿等大型食草动物小心翼翼地躲开刺去吃金合欢树上的嫩叶时,举腹蚁觉察到后便蜂拥而至,拼命地叮咬长颈鹿的舌头,迫使长颈鹿离开。金合欢树为了留住蚂蚁当保护神,还慷慨地为它们准备了美味的食物:在树叶基部有蜜腺分泌蜜汁供举腹蚁享用。
除了这种褐色举腹蚁,还有两种举腹蚁也以金合欢为家。一棵金合欢树上只能生活着一种蚂蚁。如果有两种蚂蚁撞到了一起,它们就会展开你死我活的决斗,直至有一方独霸金合欢树。在战争中,褐色举腹蚁往往占优势,大约一半以上的金合欢树都被这种举腹蚁占据。
蚂蚁和金合欢的相互关系,是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蚂蚁需要金合欢为它提供食宿,而金合欢也需要蚂蚁保护自己少受食草动物的侵害。蚂蚁还能清除与之竞争的其他植物。倘若没有蚂蚁的保护,金合欢就会被食草动物吃掉,或被其他植物排挤。
树栖蚁和蚁栖树
南美洲巴西的密林中,生长着一种属于桑科植物的蚁栖树。这种树的树干中空有节像竹子一样,叶子却像蓖麻那样具有掌状单叶。树干表面密布着无数的小孔。仔细看可以看到有些蚂蚁从这些小孔进进出出。
在同一密林中,生长着一种森林害虫,这就是专吃各种树叶的啮叶蚁。但这种啮叶蚁对蚁栖树却无可奈何。原因是蚁栖树上同时生长着另一种叫“阿兹特克蚁”的益蚁,也叫树栖蚁。原来,蚁栖树中空的躯干是树栖蚁的理想住宅。每当啮叶蚁前来侵犯它的住房时,树栖蚁们团结起来奋勇迎敌,坚决将啮叶蚁驱逐出境,保卫房主的树叶安然无恙。
蚁栖树不仅为树栖蚁提供免费住所,还产一种小果子专供树栖蚁享用。这是因为蚁栖树的每个叶柄基部长着一丛细毛,其中长出一个小球,叫“穆勒尔小体”,是由蛋白质和脂肪构成的,给益蚁提供了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奇怪的是这些小果子被搬走以后,不久又生出新的来,使益蚁长期有东西吃。
树栖蚁为报答房主的殷勤款待,不但可以驱赶和消灭各种食叶蛀木害虫,特别是啮叶蚁,还会全力地帮助蚁栖树,并且为他做许多好事。比如,树栖蚁精心清除树上有害的真菌,帮助蚁栖树同讨厌的藤本植物作斗争等。
在树栖蚁的保护下,蚁栖树已经丧失了同类植物所及有的各种防卫能力,所以,一旦失去了树栖蚁的保护,它很难生存。
金鱼草与蜜蜂
金鱼草,也叫龙头花,狮子花、龙口花、洋彩雀,它是唇形花冠,但是唇形花冠的上下唇老是互相扣紧闭合着。雌蕊、雄蕊和蜜腺都闭锁在花筒里面,这样一种结构,如果昆虫太小,就不能拨开下唇,进入花内。如果昆虫太大,虽然拨开下唇,也不能进入里面。只有像蜜蜂这样的中等昆虫,既能拨开下唇,又能进入筒内。
当蜜蜂探身进入花冠筒时,它的背部就接触到了花药和柱头,由于花药在两侧,柱头在中央,因此同一朵花的花粉不致被蜜蜂带到自己的柱头上,而蜜蜂背部带来的金鱼草花的花粉正好触在这朵花的柱头上,从而完成了异花传粉。
兰花与黄蜂
热带有一种兰花,它的下唇花瓣很像一只浴盆,里面常贮满清水。浴盆内有一条狭窄的甬道,甬道的顶部生有雄蕊和雌蕊。当黄蜂钻进花内吸蜜时,一失足跌入浴盆内。当它湿淋淋地爬起来挣脱逃走时,也只能通过甬道爬出来,这样就让黄蜂把从别朵兰花里带来的花粉,涂抹在这朵花的雌蕊上,同时又让黄蜂把这朵花的花粉带到别处去。
另外,兰花还具有模仿能力,它能模仿雌黄蜂来吸引雄黄蜂为自己传播花粉。同时也使雄黄蜂获得营养物质。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兰花在盛开之后,其花朵的颜色和形状与雌黄蜂的外形非常的相似。
更主要的是,兰花的香气和雌黄蜂几乎是一样的,活生生就是一只对雄黄蜂具有无限吸引力的雌黄蜂。
上面的例子告诉我们,不同种类的昆虫为特定的开花植物传送花粉,同时又以这些植物的花粉作为自己的营养物质。在这种互利互惠、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它们各自的种族都得以繁衍。
花与昆虫的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植物与昆虫彼此相适应的结果。
在线小知识
人们将金合欢树用围栏保护起来,使其不受动物的侵扰,但它却面临着死亡。因为,在没有长颈鹿等动物的侵扰时,金合欢树就不会有汁液流出,含羞草工蚁就没有吃的,最终只好离开金合欢树。
植物也会呼吸吗
时刻在呼吸着的植物
植物虽然没有呼吸器官,但是,实际上植物在它的一生当中,无论是根、茎、叶、花,还是种子和果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呼吸,只是人的肉眼看不出来。
不过,要想了解植物的呼吸也并不难。我们把植物放在一个一点也不漏气的容器里,过一段时间以后,测试一下就会发现容器里的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原因就是植物在进行呼吸,把氧气吸收了,放出了二氧化碳。
植物为什么呼吸
植物身体里有许多有机物质,比如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要通过呼吸作用来进行氧化分解。
平常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质被彻底地氧化分解,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这叫有氧呼吸。有氧呼吸能够释放出很多的能量,这些能量可以供给植物本身生命活动的需要。
植物在呼吸的过程中,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是一步一步进行的,整个过程中间就会生成许多种化学成分不同的物质。这些物质是植物用来合成蛋白质、脂肪和核酸的重要材料。所以,呼吸活动跟植物身体里各种物质的合成和互相转化有密切关系。
植物如果处在缺氧的环境里,它不会像动物那样马上停止呼吸,很快死亡。植物在缺氧的时候,虽然没有从外界吸收氧气,可是它照旧能够排出二氧化碳,这叫无氧呼吸。但是,这种无氧呼吸对植物是很不利的,因为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不彻底,会造成植物体内的细胞中毒,最后导致植株死亡。
在线小知识
呼吸根:有一种长在海边的海桑树,树主干附近的地面上长有许多根,它向上长着。主要是在退潮时,靠这些根进行呼吸。这种根的顶端松软、有孔,里面有气道,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和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