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第一章 生 平
一代大师亚里士多德的一生说不上坎坷曲折,但也不是一帆风顺。关于他的生平材料,主要来自古希腊哲学史料《名哲言行录》的编纂者、思想文化史作家第欧根尼·拉尔修(约公元 200—250 年)的记载。《名哲言行录》用的多半是间接材料。近代西方学者对这些材料进行校正, 重新收集,但终因年代久远,古代印刷条件差,很多直接材料没有流传下来,其中有些细节免不了是出于推断,互有矛盾。根据多数人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1.幼年时期,从他出生于斯塔吉拉到离开故乡到雅典去求学,约 17 年时间;2.求学时期,从公元前 367
年进阿加德米学习到离开学园,约 20 年时间;3.游历时期,从公元前 347
年到前 335 年,共 12 年,这 12 年间他从雅典到小亚细亚,从小亚细亚
到马其顿,再重返雅典;4.教学时期,从公元前 335 年回雅典办学,到
前 323 年再次离开雅典计 12 年,次年病故。
- 幼年时期
按古希腊纪年法,亚里士多德生于第 99 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一年,
即公元前 384 年。出生地是位于爱琴海北部卡尔西乃西半岛东岸的斯塔吉拉城。斯塔吉拉是希腊的殖民地,它的居民大多数来自南方的安德罗斯岛和优卑亚岛。亚里士多德的父亲尼各马科就是安德罗斯的移民,他出身于爱奥尼亚以医务为业的世家,母亲菲斯蒂斯是优卑亚岛人。尼各马科曾是腓力二世(公元前 382—前 336 年)的父亲马其顿王阿明塔斯的御医。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从小就喜爱生物学和医学,而且自幼养成了专注事实、尊重经验的品格和作风。医学向他显示了生命的奥秘, 激发了他强烈的好奇心。父亲生活在宫廷中,亚里士多德幼年有随父进宫,与宫廷接触的机会。据说幼时曾与腓力普一起玩耍过。
国王阿明塔斯于公元前 369 年死去,宫廷内爆发了夺位之争。叔侄
间相互斫杀,历时 10 年。公元前 359 年,阿明塔斯第三子腓力普除掉年幼的侄子,夺得王位。在此争斗之初,老尼各马科就离开了斗争惨烈的王宫,回到故乡。不久,老夫妇双亡。这时,亚里士多德尚未成年。
父母早亡,幼年的亚里士多德由姐姐阿里木奈丝苔和姐夫普洛克塞诺斯抚养,二人对弟弟的教育十分关心。亚里士多德对姐姐、姐夫感激不尽,终生以最大的敬意怀念他们,后来立像纪念姐夫,要女儿嫁给普氏之子尼加诺尔,并立尼加诺尔为遗产继承人,以报答姐姐、姐夫抚养教育之恩。
亚里士多德姐弟三人,除姐姐外,还有一个弟弟,名叫阿里木奈斯托斯,不幸早亡。对幼弟的夭殇,亚里士多德一直不忘,在遗嘱里嘱人为之立像以纪念。
- 求学时期
求学时期是指从亚里士多德 17 岁远游雅典入阿加德米(柏拉图学
园)学习起,到柏拉图去世为止的期间,也就是从公元前 367 年至前 347
年为止的 20 年间。
公元前 367 年,刚刚 17 岁,求知欲极旺的亚里士多德告别姐姐、姐夫,离开故乡,负笈游学,到了当时的文化中心雅典,投入正处在鼎盛时期的阿加德米学园,师事柏拉图。当时的雅典,虽然在政治、经济方面已不是繁荣地区,但在文化上仍然是全希腊的中心。这是每一个期望受到最高文化熏陶,以期在政治上一鸣惊人的希腊青年所向往的地方。亚里士多德到来之时,雅典有两所著名的学校,一所是由著名演说
家伊苏格拉底所创办的修辞学校,另一所是柏拉图所创办的哲学学校。这两所学校相互竞争着,但它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全希腊各个城邦培养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管理国家的人才。只不过两个学校的教育方法不一样。伊苏格拉底偏重实用,向学生讲授修辞方法,训练论辩技术; 柏拉图则注重理论培养,他全部哲学的核心,孜孜以求的目标,就是想“使哲学家成为君主,或者使这个世界上的君主王公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①但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阿加德米也开设修辞、论辩之类的课程。不过柏拉图更重视的还是理论问题的探讨,培养人们自我反思的素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辨能力。
柏拉图(公元前 427—前 347 年)②,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苏格拉底(公元前 469—前 399 年)的学生。美国出版的《世界名人大辞典》和英国 1985 年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都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列入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中。柏拉图出身于贵族世系、经济富裕的家庭。富裕的生活没使他沦入纨袴子弟追逐声色犬马的恶行之中。在少年时, 就表现出了聪颖的禀赋和多方面的才能。他风流倜傥,气度不凡,严肃深思,勤于探索,才学兼优。哲学问题、政治伦理、科学进展、战争风云,无一不是他深感兴趣的领域。因受苏格拉底的影响,后来成了哲学家。他的名言是“哲学家是那些喜欢洞见真理的人”,“哲学家在任何时候都热爱真理”。他本想从事政治活动,但看到雅典贵族政治堕落为寡头政治,民主政治也是江河日下,特别是他所敬重的老师苏格拉底被处死,这使他痛心疾首,感到政治生活里到处都充斥着不义、罪恶和丑行,于是他重新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放弃了仕途,走上学者之路, 要用哲学理想来改造社会。
柏拉图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创立学园,开办教育;二是弘扬理性,推崇哲学。柏拉图有如中国的孔子,二人有某些相似之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柏拉图是西方历史上首创学园教育的教育家;孔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柏拉图在西方传统文化的发展上占有崇高地位。
柏拉图于公元前 387 年创办了学园。他办的这所学园位于雅典城外西北方,取名为“阿加德米”(意为学园)。这所学园历经沧桑,久盛不衰,直到公元 529 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闭为止,前后持
① 柏拉图:《国家篇》第 5 卷 473D。
② 关于柏拉图的生卒年,有几种说法:1.公元前 430 或 429— 前 348 年(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 2 卷第
153,159,271,272 页);2.公元前 428/7— 前 348/7 年(《陈康:论希腊哲学》第 1,2 页);3.公元前
427— 前 347 年(易杰雄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第 93 页,《辞海》(缩印本)第 1288 页,及其他一些研究柏拉图的著作)。
续长达 916 年之久。这所学园可以称得上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固定的学校,为晚期希腊和罗马时期的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抚育了不少在西方文化史上占有卓越地位的学者,甚至对近代欧洲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院和大学都有影响。当年,这所学园主要是讲授哲学,对数学也很重视,据说在讲堂的门前写着这样的话:“未学几何学者不得入内”。学园没有教学大纲和课程表留下来,亚里士多德说,他的老师讲课从来没有准备好的讲稿,他从来没有写过一本教科书,也一再拒绝为他的哲学建立一个体系。他认为,整个世界太复杂了,难以压缩到一个预先想好的书本模式里面去。所以学生们在学园学习了哪些课程,后人无从知晓。如果把柏拉图在《国家篇》第 7 卷中提出的培养哲学王的教学规划看作是学园所实施的课程的话,可以推断,学生们要学习算术、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天文学、声学等(按柏拉图的说法,数学由于其抽象性和普遍性,能把人的心灵拖离可感世界去思考永恒存在),此外还要学习社会、政治、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当然,这些课程只是为学习辩证法奠定基础,是学习哲学的前奏曲。在柏拉里看来,最高深、最高尚、最根本的学科是哲学。
亚里士多德初入学园时,柏拉图正在西西里岛访问。据传,柏拉图返园后,见到这位文雅、英俊的青年,已有几分喜爱,攀谈后就更加喜欢了。亚里士多德衣冠楚楚,举止文雅,风度翩翩,长于口才,头脑清晰,思维敏捷,喜好争论,谈话时富于说服力,机智锋利,妙趣横生, 来学园不久就显示出惊人的多方面的才能。大约在公元前 360 年,学园与伊苏格拉底学校进行了一场论战。伊苏格拉底学派批评柏拉图学园崇尚虚谈,徒托空言,无益于政治和法律这类实际事务。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学园的代表,在论战中崭露头角,有力地批驳了伊苏格拉底学校过分注重实用的观念,指出对方在理论上思想贫乏,强词夺理,以唇舌争一时之胜负,难登学术大雅之堂,从而为柏拉图学园争得了荣誉①。他勤奋好学,学业精湛,才华横溢,超群拔萃,是一个思想深刻、抽象思维能力极强的人。他的头脑容纳了让人难以置信的知识,对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逻辑学、历史、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数学、医学、天文学、自然史、戏剧、诗歌等都有研究,且有成就。有一次柏拉图曾幽默地说,他的学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其他学生的身体,一部分是亚里士多德的头脑。柏拉图很赏识亚里士多德的才学,誉为“学园之精英”,并在他的住处题上“读书人之屋”,后来提他为学园的教师, 讲授修辞学。不过对他奔放不羁的思想也不放心,对其要用“缰绳”加以驯服。
学园里,亚里士多德与同学们在探讨着学问,思索着真理;学园外, 政治形势在迅速地变化着。腓力普的马其顿方阵,改变了力量的对比, 显示出马其顿是一股不可遏止的新兴力量。如何对待这一力量,在雅典分成相互对立的两派。以伊苏格拉底为代表的亲马其顿派,主张联合马其顿,依靠马其顿,希望腓力普能够把相互厮杀、自我消耗的希腊城邦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掠夺东方。他们的口号是:把希腊的战争带到亚
① 参看易杰雄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第 134—135 页;(英)乔纳逊·伯内斯《亚里士多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第 40 页。
洲去,把亚洲的幸福带回希腊来。反马其顿派的领袖是德摩斯梯尼①,他以青年的政治敏锐性,看到野心勃勃的腓力普最终要成为雅典的大患, 于公元前 351 年在公民大会上发表了反腓力普的演说。他认为马其顿不仅不能拯救希腊,反而要摧毁希腊的独立,扼杀希腊的自由,消灭希腊的文化。对这场斗争,亚里士多德不很关心,直到今天,人们也没发现他有什么政治倾向,未见他与马其顿宫廷来往的材料,在他的著作中也找不到具体的亲马其顿的言论。相反,在教学上,他却一直维护阿加德米的原则,与伊苏格拉底格格不入。
德摩斯梯尼雄辩的演说,阻止不了腓力普的进军。公元前 348 年秋, 雅典北方重镇奥林索斯陷落,这引起了雅典反马其顿的怒潮,次年春反马其顿派在雅典当权。在这种局势之下,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个外邦人, 马其顿宫廷御医的儿子,处境是不佳的。恰在这年,80 岁高龄的柏拉图与世长辞。临终时柏拉图指定斯彪西波为学园继承人。于是,亚里士多德结束了学园的求学生活,与同学克赛诺克拉提东渡小亚细亚,回到希腊哲学的发源地。
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学园生活了 20 年,在那里,他异常勤奋,学习有成。亚里士多德的见解,到后来,与柏拉图学说有出入,但在求学时期,对师说态度极为忠实,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也极看重,誉他为学园的讲师。这一点,在亚里士多德早期著作中有明显的反映,这一时期的著作,可以说是“柏拉图的模仿”。尽管此时亚里士多德也有独到见解,有创造,但毕竟不多。这是就哲学而言,对哲学之外,柏拉图不太看重的自然科学,而亚里士多德却有着独自的研究。
- 游历时期
公元前 347 年,柏拉图去世,斯彪西波继任院长;亚里士多德与同学克赛诺克拉提离开雅典,接受同学——阿塔内斯的统治者赫尔米亚的邀请,去了那里。
对亚里士多德此时离开雅典的原因,后人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说是因为斯彪西波被定为学园继承人,两人理论观点不同;也有人说是因为亚里士多德不是雅典居民,没有购置地产和房屋的权利;更多的说法是当时的政治形势所致,如:
余纪元说:“公元前 404 年,伯罗奔尼撒战争①结束后,希腊世界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迅速衰落,在希腊北方的马其顿王国迅速强大起来。国王腓力普发明了马其顿方阵,大举进兵南下,攻城掠地。德摩斯梯尼向
① 德摩斯梯尼(公元前 384— 前 322 年),古雅典雄辩家,民主派政治家,极力反对马其顿入侵希腊,发
表《斥腓力》等演说,谴责马其顿王的扩张行为。公元前 338 年马其顿征服希腊的决定性战役喀罗尼亚之
战后,他被流放到埃癸那岛。公元前 323 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死,他重返雅典组织反马其顿运动。今
存演说 61 篇。
① 伯罗奔尼撒战争指古希腊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分城邦结成的军事、政治同盟与海上强国雅典两大奴隶主集团为争夺希腊地区的霸权而发生的战争。战争使希腊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霸权转入斯巴达之手。后来斯巴达势衰,公元前 370 年伯罗奔尼撒同盟瓦解。
雅典公民发表反腓力普的演说,警告马其顿之患,激起了大众的反马其顿情绪。公元前 348 年,腓力普攻陷雅典北方重镇奥林索斯,并摧毁了
希腊联盟。雅典人民掀起了反马其顿的怒潮。公元前 347 年,反马斯顿派主政雅典。在这种形势下,亚里士多德自然待不下去了。他与马其顿宫廷自幼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父亲尼各马科是马其顿王阿明塔三世的御医和朋友。亚里士多德幼年曾在马其顿珀拉宫廷生活过一段时间,与阿明塔三世的儿子腓力普一同相处玩耍,友情甚笃。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 347 年时与腓力普并没什么来往,在他的著作中也找不到亲马其顿的言论。但是,他仍然被视为亲马其顿分子而成为攻击对象。这样,亚里士多德只好收拾书箱,离开生活了 20 年的雅典城。”②
G.罗伊德说:“若说在斯彪西波被选上时,亚里士多德与他的关系相当尴尬,使亚里士多德决定离开雅典,这我们也没有证据,二人之间没有证据显示有敌意存在。我们也可能想到亚里士多德的离开至少有部分理由并未牵涉到与学园中其他分子之关系;很可能他的离去与当时政治情况有关,因为在公元前 348 年马其顿王腓力普掠夺了奥林索斯之后, 雅典有着一股反马其顿人的气氛。”①
乔纳逊·伯内斯说:“公元前 347 年,他突然离开了该城。关于他
离去的原因没有可靠的报道。但是,希腊北方重镇奥林索斯于公元前 348年落入马其顿军队之手。德摩斯梯尼及其反马其顿派在一片反马其顿的怒潮声中执掌了雅典的政权。很可能是政治上的问题使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 347 年离境而去,正如他们在公元前 323 年使他再次离去一样。”②不管怎样解释,反正亚里士多德是在柏拉图死后离开雅典前往阿塔
内斯的。从此,开始了 12 年的游历生活。
亚里士多德游历的第一个存身之地是密细亚地区的阿塔内斯,是受赫尔米亚之邀前来的。赫尔米亚是个声名不佳的人物。他开始依附于波斯,后来又和腓力普往来。作为一个朋友,赫尔米亚倒是忠肝义胆,精明强干。他出身于奴隶,学习了文化,作过内廷侍从。后来在密细亚地区伊达山中经营采矿,获了巨利,成为富豪,买通了波斯王朝,取得这一地带的主权。赫尔米亚曾在阿加德米学习过,对柏拉图的理想——或者哲学家为王,或者王者成为哲学家——很是向往。当他自身果然手握权柄,专制一方的时候,就从阿加德米请来四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克赛诺克拉提、柯里斯柯斯、埃拉托斯。四人被安排在阿索斯海滨,让他们潜心讨论哲学,赫尔米亚提供一切必需品。他们似乎不曾开设讲坛, 招收学生。在这里,亚里士多德开始批判柏拉图的哲学,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在阿索斯,亚里士多德与赫尔米亚的侄女(也有说是女儿、养女、妹妹的)比娣娅结了婚。这次婚姻给亚里士多德带来一笔可观的嫁资。婚后生有一女,也取名为比娣娅。这个妻子早年去世,亚里士多德后来又和斯塔吉拉的名叫赫比丽丝的女子结婚,生一子,取名尼各马科,与祖父同名。关于第二个妻子的情况,包括何时结婚,在何地结婚,无处
② 易杰雄主编:《世界十大思想家》,安徽人民出版社,1990 年版,第 136 页。
① (英)G.罗伊德:《亚里士多德思想的成长与结构》,(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第 4—5 页。
② (英)乔纳逊·伯内斯:《亚里士多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第 16—17 页。
记载。其家庭生活,也无详细材料。
时间不长,大概到第三年,亚里士多德移居累斯博斯岛东南角上的城市米提利尼。在这里他结识了此后 25 年共同合作,形影不离,又是他
学园继承人的泰奥弗拉斯特。泰奥弗拉斯特大概生于公元前 370 年,比
亚里士多德小 14 岁。亚里士多德研究者中最激进的人甚至认为,现存亚里士多德著作,多数出自泰奥弗拉斯特之手。他们二人在小亚细亚的工作,比较可靠的推测是,对这一带的海生动物进行了较广泛的考察,因为在他们的动物学著作里经常提到这一带的地名,特别是岛上的一处名为普拉的珊瑚礁地带。不过那些卷帙浩繁的动物学著作,恐怕也不是短短三五年所能完成的①。
又过了二年,即公元前 343 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为 13 岁的儿子、未来的国君亚历山大物色老师,想到了亚里士多德。腓力二世写信给亚里士多德:“我有一个儿子,但我感谢神灵赐我此子,还不若我感谢他们让他生于你的时代。我希望你的关怀和智慧将使他配得上我,并无负于他未来的王国。”①亚里士多德应邀来到珀拉王宫,泰奥弗拉斯特一同前往。当时,亚里士多德刚过 40 岁,用现在的话说,不过还是个青年学者,能受到这样的殊荣,在当时很是轰动。有人说他和国王原是宫中的幼年伙伴,如今腓力二世主宰希腊,以嗣君的教育相托,是意中之事。另一些人认为二人关系未必有这样长久,亚里士多德被选中,是由于赫尔米亚的推荐。不管是不是由于赫尔米亚的推荐,亚里士多德来宫中后, 仍然对赫尔米亚抱感谢之情,称颂他的德行,当他遭到不幸时,为之愤慨。
亚里士多德等人离开累斯博斯后的公元前 341 年,波斯军队侵入该地,赫尔米亚被俘,押解到波斯王阿塔泽尔士那里,受到严刑拷打,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前从狱中带口信给亚里士多德,表达他的敬意, 说:“请告诉我的朋友和同事们,我没有做任何为哲学所不齿的事。” 为了纪念这位忠勇的朋友,亚里士多德为他在台尔菲庙立了像,并写了挽词。从挽词中人们得知赫尔米亚是被奸计和叛逆所害才落入波斯人之手的。
亚里士多德来马其顿后,先是和亚历山大住在珀拉宫廷里,后来移到一座名为梅札的古堡。教了三年,亚历山大就拿起刀枪打仗去了。老师无事可做,回到了故乡斯塔吉拉。亚里山大对恩师作了隆重的答谢, 重建了在战争中被夷为平地的斯塔吉拉。在故乡,亚里士多德听到了腓力二世被刺身亡的消息,又得知亚历山大夺得了王位。亚历山大在安提帕特等掌握军权的将军的支持下,将另外两名争位者,亚历山大的异母兄弟和侄儿,很快除掉。
局势稳定后,亚里士多德于公元前 335 年重返雅典,结束了漫游生活。
- 教学时期
① 参看王树人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苗力田撰《亚里士多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第 135 页。
① 转引自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 2 卷,商务印书馆 1960 年版,第 272—273 页。
亚历山大即位不久,就开始了对外的征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挥师南下平定了起兵反抗的底比斯城。南部诸城的反马其顿派迅速瓦解,纷纷投降。亚历山大要雅典交出反马其顿的领袖德摩斯梯尼及其主要伙伴,才能受降。据说是由于亚里士多德出面奔走,为了保存希腊文化,亚历山大才收回了成命,德摩斯梯尼只受到被流放的处分。在马其顿完全控制了局势之后,年已半百的亚里士多德和泰奥弗拉斯特重回雅典。
回到雅典,不是再回阿加德米,而是在城东第奥勒斯城门前,一个名叫吕克昂的运动场自己开办学园,与城西北角的阿加德米隔城相望。这个地方原来是柏里克利为训练新兵而建造的游乐场,场内有许多林荫路,有树木、喷泉和柱廊。因邻近吕克昂神庙(即阿波罗①神庙,阿波罗的尊号之一为吕克俄斯,意即“光明之神”)故名。据说,以前有许多学者常常来此,是一个多才善辩之士所云集的地方。苏格拉底在世时多次来此,柏拉图有过这方面的记述,如他在《吕西斯》篇开头说:苏格拉底“为了走城外的路,沿着城墙从阿加德米直接走向吕克昂,在到傍着潘诺浦泉的后门口时,碰到了海朗尼莫斯的儿子希波泰利士”。这意思是沿着雅典城的北墙,经过后门,从阿加德米就直接走到吕克昂。吕克昂作为一个教学机构,也有一系列的共同规则,如每隔十日轮流值勤, 每个月全体成员有一次会议。但它的要求似乎不像阿加德米那样严格, 那样正规,在开始,设备也不齐全。他们只能在体育场的林荫路上边走边讲授课程,在漫步中讨论问题。也许是这个原因,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创立的学园的成员被称为逍遥学派,也有称漫步学派的。
这个学园是“群星荟萃之所”,在亚里士多德主持下,它成为一所科学研究和教学之地,他们搜集到不少著作,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工作。这一时期是亚里士多德一生真正的高峰期,希腊内部停止了无休止的各邦间的战争消耗,社会稳定,有了学习和研究的社会环境。经过十几年的游历,亚里士多德加深了社会阅历,增长了见识,扩大了眼界, 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见解也逐步脱离柏拉图的固定模式,走上了独立探索的道路。在年龄上他虽年届半百,但作为教师,作为思想家,依然精力充沛,头脑敏锐,思想成熟,正是黄金时期。此外,他还有一位忠实、干练的助手泰奥弗拉斯特。此时,他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每天身着华丽的服装,口吐机智隽永的言辞,激励着学生们走上智慧之路。上午,他与学生们一起在林荫路上讨论深奥的抽象的逻辑、哲学和物理学问题, 下午和晚上以通俗的方式向校外听众讲解修辞学、论辩术、政治学。同时还编写了大量的讲义或教学提纲。无论是讲授深奥的道理,还是传授通俗的知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教导人们与无知作斗争。这一时期, 真正是亚里士多德的人生辉煌期,思想充分发挥,观点任意展现,大量的著作,包括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物理学等,都写于这个时期。除教学外,他还广泛收集各种资料,进行科学研究。所以吕克昂还是一个
① 阿波罗,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主神宙斯的儿子。权力很大,主管光明、青春、医药、畜牧、音乐、诗歌,并代表宙斯宣告神旨。祭祀他的神祠很多。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信徒常往祈祷,请求预示祸福或消除罪孽。
研究学术的组织。西方学者中有人说亚里士多德的这一学园是近代大学的滥觞,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不仅如此,学园里设立了欧洲最早的图书馆,对后世也有重大影响。
辉煌期并不长,安宁的时日不过十余载,公元前 323 年,横戈马上、东征西战的一代霸主亚历山大在远征途中染病身亡。雅典公民听到这个消息,反马其顿的活动已不可抑止,立即召开大会宣布独立,把被流放埃癸那岛的德摩斯梯尼接回来,反马其顿的怒潮再次掀起。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亚里士多德预感到危险将至,对他的老朋友、马其顿驻希腊总督安提帕特说,作为一个外乡人,与马其顿有过来往的他,无法再在雅典待下去了,不但工作不会安宁,生命也在危险中。确实,亚里士多德的罪名在罗织着,他被指控为“不敬神明”。为了生命的安全,不使雅典人第二次对哲学犯罪(第一次是处死苏格拉底),他只好将学园事务交给泰奥弗拉斯特,再次逃离雅典,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学园,离开多年相处的朋友和学生,来到优卑亚岛上的卡尔基斯城,住在他母亲留下的老屋中。
其实,雅典人不放过亚里士多德是不公正的。他虽然与马其顿有过来往,当过亚历山大的老师,但这是过去的事。亚里士多德一心求知, 从来不问政治,其思想与亚历山大相去甚远,加上亚里士多德的侄子因反对亚历山大而被处死,师生关系早已冷漠。可是雅典人不管这些,只把他当作马其顿的至亲。他的离开,确实出于不得已。在卡尔基斯,终日郁郁,惆怅伤感。这次动乱,时间并不长,同年底,马其顿驻希腊总督安提帕特借援军之力,击败反马其顿派联军,稳定了局面。其时,对亚里士多德的学术研究来说,其理智力量还正在峰顶。可是,遭此变故, 他的身心蒙受了巨大打击,一病不起,于公元前 322 年溘然长逝,享年
62 岁。
亚里士多德去世前,立下了遗嘱,并请安提帕特做他的监护人。在遗嘱中,他要求执行人给他的母亲、早年去世的弟弟阿里木奈斯托斯、抚养他成人的姐姐、姐夫立像。要他的女儿嫁给姐姐的儿子尼亚诺尔。对曾侍候过他的几个奴隶,不得出卖,要继续养育,待他们成年或可自立营生时给以自由。留给两个孩子的是家产,留给妻子赫比利丝的是他衷心的感情及热爱。最后,按早年去世的前妻比娣娅的意思将自己的尸骨与比娣娅合葬在一起。从这份遗嘱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的责任感,设想周到,仁慈开明。“亚里士多德的遗嘱被第欧根尼·拉尔修全文保留下来,传记作家们,从这里看到他作为理智化身的另一面,他是一个孝敬的儿子,深情的丈夫,慈爱的父亲,诚挚的兄长,真实的朋友,宽厚的主人。”①“他那留存至今的遗嘱充分体现了慷慨大方、体贴他人的品质。”②
① 王树人等主编:《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苗力田撰:《亚里士多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第 142 页。此文是本章主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