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有 56 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 92%,汉族是中国古代的华夏族同许多其他民族逐渐同化、融合形成的,从 2000 多年前的汉代开始,称为汉族。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共占 8%。到 1990 年底,人口超过100 万的少数民族已达 18 个。自古以来,各民族就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 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状况。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南等地区,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

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和睦相处,为缔造新中国共同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至 1997 年底,全国有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 5 个,民族自治州 30 个,民族自治县(旗)120 个。

为了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一系列特殊政策,鼓励生产,发展经济,在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使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后,经济发达地区将进一步与少数民族地区加强互助合作,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极其落后的经济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完整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布局明显改善。在辽阔的内地和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兴建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在主要的工业产品中,我国煤、钢、原油、发电量、水泥、棉布、电视机、自行车等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或位居世界前列。同时还建立了汽车、飞机、电子、航天、石油化学和核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在原子能技术、生物科学、农业科学、高能物理、计算机技术、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方面,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我国农业建设成就辉煌,粮食、棉花、肉类等的产量均居世界首位,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占世界 7%的耕地上,基本解决了占世界 22%的人口的温饱问题。

建国 40 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经济实力从总量上也居世界前列,但是资源和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还需要一个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必须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发挥亿万人民的聪明才智,经过长期艰苦奋斗,用我们的双手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