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创办海军学校

  • 1950年6月,海军下达了“成立军校,训练学员,培养干部,建立海空军部队”的任务。
  • 周恩来勉励张学思说:“你工作很不错嘛!边干边学,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下苦功,钻研三五年,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海军的优秀指挥员。”
  • 肖劲光司令员指出:“海军学院,必须根据海军今天建设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任务、方针、规模、标准……”

创办第一所海军学校

1950年6月,海军下达了“成立军校,训练学员,培养干部,建立海空军部队”的任务。

从海军学校的酝酿到创办经历的过程,其间包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早在1949年春天,正当解放战争剩胜追击的时候,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原国民党海军的王牌军舰“重庆”号光荣起义,并于3月初驶抵解放区辽西葫芦岛港。听到这个消息,一位瘦削俊朗的中年人从收音机旁兴奋地跳了起来,激动地对妻子说:“这下咱们有军舰了。可以肯定,解放军的队伍里很快就会有一支海军!”

这个中年人叫张学思,是张学良的胞弟,也就是后来成为第一所海军学校的创始人之一。

在张学思身上有着许多不平常的经历。

张学思从17岁即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张学思转战于白山黑水间,为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1949年年初,东北全境解放。33岁的张学思开始考虑和平建国后自己的去向。就在这个时候,他听到了“重庆”号光荣起义的消息,怎么能不让人激动呢?

当妻子谢雪萍听到丈夫的话后,冲口说道:“哎呀,会不会让你去干海军啊?”

张学思闻言不由得一怔。想不到妻子不经意的一句话却预言了他日后的戎马征程。

1949年5月,周恩来在中南海召见了张学思,授权他创办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

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

新中国不仅要有陆军,还要组建空军和海军。历来建军要先建校,你去办一所人民海军的黄埔军校。有了培养海军干部的学校,人民海军才有发展的资本嘛!

周恩来明确指出了海军第一学校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但并没指明具体的校址,他把这些具体事宜都交由张学思决定。

当时,起义后的“重庆”号军舰遭到敌机的轮番轰炸,为了保全军舰和人员,奉命自行炸沉于葫芦岛港内。之后,东北军区在安东成立了一所临时海军学校,由原“重庆”号舰长邓兆祥任校长,辽西军区的朱军任政治委员,组织“重庆”号和“灵甫”号的起义人员,进行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这就是在人民海军史上曾有过一笔的安东海校。

由于中组部和东北军区的领导都倾向于在安东海校的基础上组建新海校,即把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建在今天的丹东市。

但是,张学思否决了这个方案。主要理由是安东远离出海口不适合办海军学校。于是,张学思带着苏联专家乘苏式飞机考察了长江以北包括大连、烟台、青岛在内的几个沿海港口城市,最终决定把海军学校校址选定在大连老虎滩畔。

大连老虎滩畔依山傍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原址曾经是日本的一所中学,有数百幢日式房屋建筑,也有可供教学用的大楼,还有码头和许多空地,是个非常理想的校址。陪同张学思一同考察的苏联专家提醒张学思:“现在这里是苏联炮兵驻防的军事重地啊,是不是改选其他地方?”张学思笑呵呵地说:“既然选定了,请苏军搬走就是了,这件事我来办。”

当时大连和旅顺完全由苏军驻防管理,因此苏联专家根本不相信张学思能搬得动苏军炮兵基地。然而在两周之后,张学思就轻松地告诉苏联专家:“校址腾出来了!”那位专家惊得目瞪口呆!

张学思受命组建海军学校之后,废寝忘食地奔波于北京、沈阳、大连和莫斯科之间,曾经七过家门而不入。这期间,他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以海军总部代表的身份在大会上发言。

会议休息的时候,毛泽东与张学思亲切地交谈起来。毛泽东听说他正在筹建新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就语重心长地说:

100多年来,帝国主义都是从海上侵略我们中华民族的。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好好干吧!

参加开国大典之后,张学思与新任命的海军司令员肖劲光有过多次亲密接触。肖劲光是张学思的老领导。在东北解放战争和四保临江的战役中,他们配合得十分默契。张学思向肖劲光司令员汇报了筹建海军学校的情况,并真诚地提请由肖劲光亲自担任校长。

当时,中央军委已决定,由张学思担任海军学校的校长。张学思建议说:建军和建校历来都是一致的。新组建的海军学校校长,最好由海军司令员亲自担任,这样许多事情都比较好办。他打算报请军委任命肖劲光兼任校长,他改任副校长。

不久,聂荣臻代总长将张学思赴苏联考察后拟就的关于组建海军学校的报告呈送毛泽东。

毛泽东当日阅完后,将报告立刻批给朱德、刘少奇、周恩来3位副主席。

1949年11月22日,中央军委正式下达了组建大连海军学校的命令,提出“学习苏联经验,办正规海军学校”的方针,并任命肖劲光为校长兼政委,张学思为副校长兼副政委,李东野为政治部主任。

接下来就展开了紧张的筹备工作,到1950年2月1日,大连海军学校正式开学。从酝酿筹备到正式诞生,仅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

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大批的教员和学员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其中凝结着张学思的心血。他提议解决师资来源问题:

一是从苏联海军院校中聘请。建国前夕,张学思与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和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张爱萍一道秘密赴苏联考察。借这个机会,张学思为海军学校聘请了87名苏联海军专家。

二是从全国各高校公开招聘。在教育部干部司的具体协助下,大连海校先后从清华、北大和湖南大学招聘了30多位名师。

三是从起义的国民党海军人员中挑选了几十名留英留美人员,其中还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战役的郭成森、卢东阁等人。

海军学校的学员大致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从清华、北大、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名校招收一批在读的本科二年级以上大学生,直接编入大连海校的两年制速成班,以便满足海军建设对干部的急需。

二是从全国高中毕业生中通过“高考”的形式招收普通班4年制学员,这在全国开了一个先例。

三是从陆军部队招收一批部队学员,根据文化程度分别编入速成班和普通班,对于未达到高中文化程度的部队学员,则编入预科班,待达到高中水平之后,再升入普通班。

四是从安东海校选拔一批表现优秀的学员。

在建国之初,张学思办正规本科军事院校的主张,曾经引起一些争议。但张学思在各种场合努力做说服和解释工作。他说:“海军是一个技术复杂的军种,要求具有高度文化和专业技术水平的干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来全军都要高度现代化。海军学校不办则已,办就要正规化、现代化,绝对不能低于一般高等学校水平。”张学思的主张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认可。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批准了他的建议。

这所学校的组建,凝聚着开国元勋们要彻底结束有海无防的民族屈辱,建设一支强大人民海军的迫切心愿。

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曾亲笔题词:

蓝色道路从这里起航!

从1949年建立的第一所海军学校到1956年,经过几年的努力与发展,海军学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接下来的几年里,尽管经历了许多曲折,但海军学校的发展与建立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957年9月27日,以快艇学校和联合学校的兵器、机械、舰务3所分校为基础,成立了海军高级学校。刘中华任校长,康庄任政治委员。

1958年4月,又将海军政治干部学校和海军后勤学校合并进来。

经过几年的建设,至1963年,海军学校已具有相当规模,设有培训水面舰艇正副舰艇长的舰艇长系,培训舰艇政治委员和政治指导员的舰艇政治系,培训舰艇大队和支队的航海、枪炮、鱼雷、水雷、防化等业务的业务长系,培训各级司令部参谋和技术侦察干部的参谋系,培训战勤指挥干部、后勤保障干部的后勤系和导弹艇长系共6个系,有教员300余人。

在海军政治干部学校和海军后勤学校合并的同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通信学校在海军联合学校通信分校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林伟任校长,王权任政治委员。该校专业设置比较齐全,指挥专业有通信指挥、雷达指挥、通信专科班。工程专业有雷达、声纳、电子对抗、有线电、无线电、无红电航、油机电源等。

1960年6月16日,以海军后勤部卫生训练队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卫生学校。何宝书任校长,宋光体任政治委员。

1961年1月20日,以防空训练大队和通信训练大队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四航空学校,张祥任校长,邓楚白任政治委员。这些学校都为海军培训了一批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勤务干部。与此同时,预备学校从原来的6所减为1所。

1960年12月24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孙亮平任校长,殷国洪任政治委员。该校除原有炮兵学校炮兵指挥专业外,新开设了各类导弹工程技术专业。其中有导弹工程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5年;导弹技术员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4年;此外还有导弹指挥专业等。

1961年10月5日,以原海军机械学校和陆军第一九八师直属机构为基础,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学院。朱军任院长,贺大增任政治委员。

当时,中央军委确定,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负责开办全军尖端专业和培养全军科研干部,常规专业所需要的干部由各军兵种自行负责培养。

海军工程学院由原机械学校的蒸汽、内燃、电工、选船和核动力等5个系9个专业发展成为造船、舰船动力、电工、电子工程和海军兵器等5个系26个专业。

1962年,海军工程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

从1957年9月至1965年期间,各院校在原来的基础进行了系列改革,逐步形成了舰艇指挥干部三级培训体制和工程技术、专业勤务干部两类培训体制,新建、扩建了部分院校。

各院校还紧密结合教学和部队建设的实际需要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工程学院进行180多个专题项目的研究和技术革新,其中获得重大成果的有液体、固体火箭燃料的研制、“202”护艇的设计和建造、水雷水压接收器的研制等10项。

同时,各院校在训练方面也有创造和革新。从1957年至1966年前,共培训各类指挥干部和专业技术干部1.2万余人,轮训各类干部4300人,训练专业兵9200人,其中有不少人已成为海军部队的优秀指挥员和院校、科研、生产单位的优秀工作者。

人才的大量培养,给海军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从而把我国海军事业推向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海军采取多种形式办学

在人民海军建军之初,中央军委就把创办海军学校首先提上议事日程。本着治军先治校的指导思想,及时地提出了“办学校培养干部是建设国防军的中心工作”、“今后军队干部主要靠学校培养”、“全军办好学校”和“一切以教学为中心”等重要方针。鉴于当时海军各兵种正处于组建阶段,部队急需战斗和技术骨干,因而各学校根据不同的入学对象和培养目标,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办学,以加速人才的培养。

1949年5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安东海军学校。国民党“重庆”号巡洋舰起义官兵555人,由沈阳抵达安东。随后起义的国民党“灵甫”号军舰官兵74人也从香港陆续来到安东。为了发挥起义官兵在建设人民海军中的作用,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安东海军学校。原“重庆”号舰长邓兆祥任安东海校校长,原辽西军区副司令员朱军任政治委员,原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辽宁省主席和省军区司令员张学思任副校长,原辽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李东野任政治部主任。

1949年11月22日,根据中央军委电示,决定以安东海校为基础在大连创办海军学校,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校”。这是人民海军第一所培训水面舰艇初级干部的正规学校。学校设航海指挥系和机械工程系,分别培养航海、枪炮、鱼水雷、观通和机电等部门长。1950年2月1日开学。同年12月,两个系分别扩编为指挥分校和机械分校。

华东军区海军于1949年8月15日,在南京创办了华东军区海军学校。张爱萍兼任校长和政治委员,学校担负的任务主要是对国民党海军起义人员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同时对从陆军调来的人员和新参军的青年知识分子进行短期技术培训。9月14日开学。该校先后突击培训了4800余名学员。1950年12月,华东海校扩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联合学校,归海军直接领导。夏光任校长,孔繁彬任政治委员。联合学校下设兵器、机械、通信和舰务4所分校,均担负培训水面舰艇军士和水兵的任务。

1950年6月,在青岛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学校,11月1日开学。赵汇川任校长,桂绍彬任政治委员。学校的任务是培训海军航空兵空勤和地勤人员,空勤分水鱼雷轰炸机驾驶、领航、通信和射击等专业。1952年8月,学校扩建为第一、第二两所航空学校,分别培训空勤和地勤人员。第一航空学校由赵晓舟任校长,桂绍彬任政治委员。第二航空学校由胡鹏飞任校长,何辉任政治委员。

1950年8月,在青岛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炮兵学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快艇学校。炮兵学校培训营连排指挥干部和各专业兵。同年10月9日开学。王效明任校长,宋景华任政治委员。快艇学校培训鱼雷艇艇长以上的指挥干部和轮机长、水手长,以及各类专业兵。同年10月9日开学。邓兆祥任校长,朱军任政治委员。

1952年11月开始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校,1953年8月在青岛正式成立,旅顺潜艇学习队大队长傅继泽兼任校长,李克明任副校长,吴西任党委书记,何明智任副政治委员。1954年3月28日开学。该校主要任务是培训潜艇指挥干部和专业水兵。

随着人民海军各级指挥机关、各种部队和后勤保障力的建立和发展,培训海军中、高级指挥干部、政治干部、专业勤务干部和各类技术人员的任务又提到了议事日程。

为此,1952年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设立海军系,以培训海军中、高级指挥干部。同年5月30日开学。谢立全任系主任,林遵任系副主任。

1952年7月,在青岛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干部学校,培训海军舰艇、海岸炮兵、航空兵部队营连级政治干部。同年10月15日开学。海军副政治委员刘道生兼任校长,阙中一任副校长。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校,培训后勤各专业勤务干部。刘仕香任校长,袁超任政治委员。

1953年9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又设立了海军工程系,培训海测、舰炮、指挥仪、水雷、鱼雷、无线电、有线电、雷达、声纳、造船和船机等工程技术干部。黄景文任代理系主任。

1954年4月,大连海校所属的两所分校正式分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指挥学校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机械学校。指挥学校培训舰艇航海、枪炮、鱼水雷和观通部门长,李东野任政治委员,白兆麟任副校长。机械学校培训舰艇机电部门长和造船等专业干部,于笑虹任校长兼政治委员。

此外,人民海军还先后成立了六师预备学校,组织从陆军调来的工农学员补习文化,为他们转入本科学校创造条件。

到1957年8月,海军共有10所学校,6所预备学校,另有军事学院海军系和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海军建军初期,各方面条件均十分困难,海军学校所以能迅速地建立起来,是与各方面的关怀分不开的。

首先得到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关怀和各方面的支持。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签署了创办第一所正规海军学校——大连海校的命令。

1951年6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大连接见了大连海校副校长张学思,并乘坐炮艇视察海岸。周恩来勉励他说:“刚才看你指挥炮艇航行就很熟练,你工作很不错嘛!边干边学,我们就是这样过来的。下苦功,钻研三五年,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海军的优秀指挥员。”

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聂荣臻、粟裕、罗瑞卿、谭政等中央军委和总部领导人也多次视察海军学校。

其次,在创建海军学校的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

另外,得到了苏联专家的帮助。海军学校创办初期,从制定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编译教材、培养教员、研究教学方法、筹办教学设备、建设实验室,到教学的组织领导、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和学员的正规生活养成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苏联专家的热情的帮助和指导。直到1953年,由于海军各学校提高了独立办学能力,教学工作已逐步走上了轨道,苏联专家数量才逐年减少。

海军调整健全培训体制

海军院校的建设已初具规模。1957年9月至1965年,各院校在总结以前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根据海军装备技术的发展和部队建设的需要,建立健全院校培训干部的体制和不断完善专业设置;另一方面开展教学改革,积极探索适合中国海军实际情况的办学路子。

为适应海军建设和装备发展的需要,1957年9月至1965年,海军院校逐步形成了舰艇指挥干部三级培训体制和工程技术、专业勤务干部两类培训体制,新建、扩建了部分院校,从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海军学院是海军的最高学府,任务是培养掌握现代海军诸兵种合同作战与训练知识的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学员毕业后担任团、师以上军事指挥员、政治工作领导干部和相应职务机关干部。

中央军委和刘伯承对海军中、高级干部的培养极为关怀,早于1952年就在解放军军事学院内专门设立了海军系,开办培训中、高级指挥干部的4年制的基本班和一年半制的高级干部速成班,先后为海军培训指挥干部137人。

中央军委于1955年12月决定建立海军学院。

1956年9月,海军党委专门听取了海军系谢立全主任有关筹建海军学院工作的汇报,并对海军学陆军建设方针、任务、制定训练计划的原则和有关筹建工作作了具体研究和部署。

肖劲光司令员指出:

海军学院必须根据海军今天建设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任务、方针、规模、标准,不能离开这一现实情况提出过高的、超阶段的要求,同时也预见将来,并为将来发展、提高打好基础。

他还对学院的培养对象、目标、学制、学习内容、教材编写开展学术研究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

1957年9月27日,以第六预备学校和炮兵学校的军械系及海道测量训练大队为基础,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技术学校。高文然任校长,陈桂森任政治委员。

1957年10月8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学院。海军副司令员方强兼任院长和政治委员,谢立全任第一副院长,雷永通任副政治委员。

成立后仅6年,海军学院先后培养学员3300余人,其中包括一批海军高级将领。学院成为海军培养中、高级指挥干部和开展军事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1960年6月16日,以海军后勤部卫生训练队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卫生学校。何宝书任校长,宋光体任政治委员。

1960年12月24日,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高级专科学校。孙亮平任校长,殷国洪任政治委员。

该校除原有炮兵学校炮兵指挥专业外,新开设了各类导弹工程技术专业,其中有导弹工程专业,招收高中毕业生,学制5年;导弹技术员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4年;此外还有导弹指挥专业等。

1961年1月20日,以防空训练大队和通信训练大队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四航空学校,张祥任校长,邓楚白任政治委员。

1961年10月5日,以原海军机械学校和陆军第一九八师直属机构为基础,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学院。1962年,海军工程学院被列为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

1961年1月20日,以防空训练大队和通信训练大队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四航空学校,张祥任校长,邓楚白任政治委员。

1957年9月至1965年,经过一系列的调整、改建和扩建,海军院校发展到14所,即海军学院、指挥学校、潜艇学校、政治学校、工程学院、高级专科学校、通信学校、技术军械学校,第一、二、四航空学校,卫生学校、潜艇士兵学校、预备学校。培养干部的专业由创建期的50多个发展到110多个。

至此,海军培养各类干部逐步走向了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