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火犯是谁
1989年8月12日9时55分,青岛市海港黄岛油库的几万立方米的5号油罐爆炸起火,并又引爆了旁边的4号油罐,接着1号、2号、3号油罐相继起火爆裂,600吨原油泄流入海。大火足足烧了104小时,14名消防官兵、5名油库职工在灭火中献出了生命。大火烧掉了3.6万吨原油,油库区变为一片废墟,直接损失达四五千万元。谁是纵火犯?
据事后消防专家调查,5号罐虽然装了避雷针,但是,罐内钢筋和金属构件连接不好,造成避雷针接地不完善。我们知道,避雷针分三部分:接闪器(即一根金属杆,它指向天空将雷电接引下来),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这三个环节必须质量可靠,紧密结合,如果有一个环节不合适,就可能“引狼入室”。避雷针实际上是“引雷针”,它把闪电引到自己身上,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引入地下。但是,闪电的电流很大,会产生一系列物理效应。因此,制造和安装避雷针时只要出现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大的灾祸。调查指出,黄岛油罐顶部铺设的防雷均压屏蔽网的结点与接地的角铁之间未焊牢而只是用螺丝压紧。网与接地角铁的连接点的电阻为0.116欧,大大超过了规定的安全值0.03欧。因此,当油罐上空的落地雷被避雷针引下来时,由强大的闪电电流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变化引起非常强烈的电磁感应,使因混凝土剥落而外露的钢筋产生电火花,从而点燃了罐内油蒸汽与空气混合的易爆气体,最后,炸毁油罐并燃起了大火。
由此可见,避雷针的接地是十分重要的。接地接得好,就将引下来的闪电送入地下;接地接得不好,就将引下的闪电送到保护物内部,很容易引起电火花并造成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