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科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几项设计

  1. **历史知识竞赛。**参加者可以是初中各年级和高中各年级的学生。高 三学生参加知识竞赛和高考复习并不冲突,甚至还可以起到扩大复习范围, 拓宽思路以及进行心理调节的作用。

竞赛题大部分选自教材,也可以增加少量的课外知识。我们采用下面的形式:①读图。教材里的各类插图非常丰富,仅初中中国历史四册就有插图近千幅,我们把这些图粘贴、设计成近 200 多个题卡,内容涉及人物、事件、建筑、工艺、服饰、民族、舞蹈、乐器、体育、城市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看图选择:如把各朝代瓷器精品插图收集排列,提问:“指出明代瓷器代表作”;把中国各代名塔插图收集排列,提问:“哪座是唐朝的大雁塔?”等等。这些问题大多不在考试范围内,但学生通过竞赛这种学习方式,填补了平时课堂学习的缺漏,拓宽了历史学习的领域,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也巩固了课堂知识。竞赛结束后还可以把这些题卡张贴、展示。

②录像题。市面上有关历史的录像带、VCD 光盘、电脑光盘很丰富,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等。选放一段录像资料,就这段录像资料的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进行提问。

③判断题。参赛者不用解释,只需说出对或错。如“西汉人说的‘布衣’ 是指穿棉布衣服的人”——错,“打马球是唐朝人最喜爱的运动之一”—— 对,“郑和下西洋最远去到了波斯湾”——错,等等。

④说说看。“说出解放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唱唱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说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片片名”、“说出中国革命纪念地”、“说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等等。列举内容不限于课本,列举多者为优胜。

竞赛以组为竞赛单位,全班学生分八组,每组选出一个发言人。规则可灵活多样。

在竞赛中没有背书的负担,只有学习的乐趣;没有考试的压力,只有竞争的欲望。高潮迭起,以往课堂里的沉闷无影无踪。

  1. “用眼睛看历史”。①举办历史名画展、历史摄影展。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丰富多彩,西方油画中有表现法国大革命历史事件的《马拉之死》、表现工业革命的《轧铁工厂》、表现拿破仑军队屠杀西班牙起义者的《五月三日的枪杀》等;古代中国画中有表现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求婚使者的

《步辇图》等(可参见《中学历史教学》1997 年第 5 期以来的各期封面)。自照像技术诞生以来,历史题材的摄影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它们是历史的最真实记录。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二幅历史名画或摄影作品,收集这些作品的相关资料,把这些作品张贴在特制的板报上,由收集者介绍作品的作者, 创作的历史背景,所表现的历史事件、人物、艺术特色等等。②举力邮展。不少学生喜欢集邮,指导学生把自己所集邮票按历史专题进行分类组合:如中国历代服饰、中国古代科学家、十大元帅、改革开放成就等等,并指导学

生查阅有关资料对每组邮票进行说明、展示和交流。③组织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录像,并进行讨论。④带领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历史纪念地、历史人物故居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把艺术欣赏和观史学史结合起来,进入一个多姿多彩的历史境地。

  1. “用耳朵听历史”。①听名曲中的历史。由于名曲的欣赏难度较大,故采取教师开办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如:法国的《马赛曲》;贝多芬的《英雄》、《命运》、《合唱》;柴可夫斯基的《1812 序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举行历史歌曲的演唱、比赛。②举办历史讲座。有些重大历史事件和过程由于学时所限,不能在课堂上讲得十分充分和完整,可以采取举办历史讲座的方法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对此类史事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红军长征、世界科技史等等。此外还可以开展“听爷爷奶奶讲历史”、“历史故事会”等活动。

  2. “用手写(画)历史”。进行历史人物画的临摩、创作。很多学生尤其是初中的学生爱好临摩人物画,像三国人物、日本动画人物等等,把学生的这个爱好引导到历史学习中来,指导他们临摩课本里的优秀历史人物, 如郑成功、林则徐、邓世昌等等。收集这些人物的相关资料对画像进行说明, 并进行比赛和展示。此外还有制作历史手抄报、创办校园历史板报、进行历史小论文的写作等等。

第二课堂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目前尚无章可循,本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还是较为粗浅的,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真正使第二课堂活动扎扎实实地、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