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前期飞跃发展的革命形势

鸦片战争后一年,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年)六月,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在广东花县的一个农村书塾中,创立发动革命的工具上帝教。第二年初夏,洪秀全和他最亲密的朋友冯云山入广西进行革命活动。冯云山深入桂平县紫荆山组织了拜上帝会。清道光二十七年(一八四七年)秋,就在紫荆山区内的平在山建立拜上帝会的总机关。

拜上帝会宣传上帝为「天下凡间大共之父」④,人人是「天生天养」⑤;

「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姐妹之群」,①人人都平等。凡拜上帝之后,「日日有衣有食,无灾无难」②,「不拜上帝者,蛇虎伤人, 敬上帝者不得拜别神,拜别神者有罪」③。与上帝对立的是害人的阎罗妖头, 所有菩萨偶像,都是「阎罗妖之妖徒鬼卒」④,凡供奉阎罗妖和菩萨偶像的皇帝官吏地主等一切民贼,也都是「妖」⑤,都是「天所不容,所必诛者也」⑥。拜上帝会到处捣毁庙宇菩萨,教人只听上帝命令,「不从清朝法律」⑦,很巧妙地披着宗教外衣,从宗教信仰掀起宗教斗争,立即从宗教斗争转化为政治斗争。

拜上帝会以桂平紫荆山区为中心,西到贵县,东到平南、藤县,北到武宣、象州,南到博白、陆川以至广东信宜,在这几个州县星罗棋布的农村里面,迅速发展。他们「一人传十,以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数县之人,⋯⋯ 每村或百家,或数十家之中,或有三、五家肯从」,或十家八家肯从。⋯⋯ 从者俱是农夫之家,寒苦之家,积多结成聚众」①。当时拜上帝会与地主阶级壁垒分明,「拜上帝人与拜上帝人一和(夥),团练与团练一和(夥)各争自气,各逞自强」②,斗争越来越激烈。

清道光三十年(一八五 0 年)十月初一日,拜上帝会在金田团营,与地主阶级团练展开武装斗争。十一月底,打败来攻的清军。十二月初十日(一八五一年一月十一日),就在金田宣布起义,在长空上飘扬起「太平」的旗帜。

金田方起义,清朝钦差大臣李星沅就看出太平军有远大的理想,有坚强

④ 见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⑤ 见同上及杨秀清萧朝贵救一切天生天养及中国人民论。

① 见洪秀全原道醒世训。

② 见天条书。

③ 见李秀成自述原稿。

④ 见洪秀全原道觉世训。

⑤ 太平天国称清朝皇帝官吏地主等一切民贼为「妖」,如洪仁玕诛妖檄文叫清咸丰帝奕詝为「咸丰妖首」。张曜孙楚寇纪略说:「以将士官吏为妖,以商农贾农工为百姓」。李圭金陵兵事汇略说:「官兵日妖兵, 官日妖头。」周璐溧灾记略说:「凡官宦之家呼为妖头,杀之必尽」(载光绪溧阳县续志卷十六)。同治安陆县志补正卷下兵事说:「无尊卑长幼,率皆以兄弟呼之。凡官弁及儒衣冠者,悉指为妖,以杀妖为口号」。

⑥ 见杨秀清萧朝贵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论。

⑦ 见王作新向桂平县控告拜上帝会禀。

① 见李秀成自述原稿。

② 见同上。

的组织,有昂扬的斗志,与天地会起义军迥然不同。他认为「诚腹心大患」③, 决定集中全力先打太平军,由广西提督向荣指挥。向荣是当时清朝第一员久经战阵的大将,特地调任广西提督来抗拒起义军的。清咸丰元年正月十八日, 两军在大湟江口牛排岭大战,太平军把清军打败,随即乘虚北出武宣县。二月二十一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即天王位,正号太平天国,以本年为太平天国辛开元年,立幼王,建军师,设百官,蓄发易服,号召四方。

四月,太平军从武宣进到象州中坪。清军赶来堵御。太平军被阻不得北进,又缺盐粮,六月,折回紫荆山。时清廷改派亲信大臣大学士赛尚阿为钦差大臣到了广西,他定下封锁的战略,要把太平军困死在紫荆山内。太平军在多病伤,又缺盐的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以大无畏的革命斗志,「欢喜踊跃, 同心同力同向前」,于八月十六夜,突围东走平南,粉碎了清军的封锁。向荣率军来追,在平南官村一败涂地,逃入平南城。太平军就向北急进,克服了永安州。清军四百围困,又企图把太平军困死在这个山城里面。清军的封锁是严密的,内久不通,困到壬子二年(一八五二年)二月时,连「斤两之火药」都没有了①。但无畏的太平军,于三月初三夜,终于打破包围,向东突围出,大败追兵,进围桂林。太平军从此好比「虎兕出于柙」,敌人再不可能把它封锁在山区内了。

四月十五夜,撤桂林围,传檄全国,北出经全州,南王冯云山中炮牺牲。五月初二日,从全州乘船指向长沙。敌人先钉塞蓑衣渡口,船阻不得过,就焚烧船只辎重,从湘水东岸进永州。阻水,折而南,初九日,克道州。七月初七日,离道州东进,十四日,克郴州。道州、郴州一带群众加入的约五万人。太平军在湘南扩军休整,并广筹军资。

八月,进军长沙。西王萧朝贵中炮牺牲。十月二十七夜,撤长沙围,渡湘水西岸北进。当时在长沙城中抗拒太平军的湖南巡抚骆秉章追述这一役说:「河西原有官兵万馀,向军门亦在焉,不能堵贼北窜,不知何故。⋯⋯ 是役也,在长沙办贼,城内及城外,东河西河,兵勇共六、七万人。住城一中堂,三巡抚,三提督,总兵十一、二员,在城外者两总督,不能灭贼,以致北窜,亦一恨事」①。清朝宰相、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等文武大臣的畏葸无能,绿营军队的腐朽,骆秉章在这段短短的回忆中,已经暴露无遗。太平军从此一帆风顺,出洞庭,入长江,下江南,清军再没有阻挡的能力了。

太平军既渡湘水,十一月初十日,克岳州。二十日,克汉阳。十二月初九日,克武昌。太平军在武昌欢度新年。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正月初七日,大军分水陆两路下江南。二月初二日,进围南京,十四日,就攻克南京。分军攻克镇江、扬州。计自金田起义到这时候,祇两年三个月,就席卷长江,截断了清朝的漕运,控制了中国的心脏地区。革命形势在飞跃地发展。

在攻克南京后,建立首都问题摆在太平天国领导者的面前。这一个决定革命前途的决策,要他们立刻作出决定。洪秀全是早已主张建都河南的,在长沙北出时,已采取过要到常德经鄂北出河南的行动。只因到益阳忽得民船数千,才改作顺流而下。到这时候,洪秀全主张分军镇守江南,大军向河南挺进,取河南建都。这一个主张,不论是在战略思想上或政策方针上都是十

③ 据李星沅清道光三十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致徐仲绅制军,见李文恭公文集卷十粤西军书。

① 据李秀成自述原稿。

① 见骆秉章骆文忠公自订年谱。

分英明正确的。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论河南说:「河南所称四战之地也,当取天下之日,河南在所必争」①。当时太平天国的革命形势尤其如此。因为清朝首都在北京,「太平天国之存在必待清朝灭亡后始可得人承认。清室存亡当视北京之能守与否为断」②。而太平天国要攻克北京,就必须先取河南,建立临时的首都。这样就把自己的首都放在敌人首都的大门口,隔着黄河遥遥对峙,摆开进攻的形势,然后用全力向北京进攻,大军渡河,有了一个巩固的大后方,源源向前方支援,先立于不败之地,而根据当时双方形势判断, 北京又是断然可以攻取的。洪秀全考虑这问题时,他不是不看到太平天国拥有一万多艘船只,满载数不尽的辎重,进入了资源丰富,龙蟠虎踞,号称帝王之家的南京的。但是,他熟悉中国历史,知道南京「局促于东南,而非宅中图大之业」①。历史上建都南京的都是一些偏安的或者割据的皇朝,结果没有不遭灭亡的。所以他不从南京建都的一些表面利益来看问题,而从革命的根本大计来着眼,提出分军镇守江南,大军取河南建都的主张。可是,杨秀清却采取了老水手的建议,在南京建都,在太平天国兴亡史上,铸成了大错。

天京既建,立即出师北伐、西征。北伐军于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四月初八日从扬州出发,命大将林凤祥、李开芳等率领,经安徽、于五月攻下河南归德府。打算从归德府城西北四十多里的刘家口渡黄河,取道山东进攻北京。到刘家口,敌人采防河战略,把渡船烧光,无船过渡。绕道到河南巩县,从洛河偷渡黄河。过黄河后,在怀庆府休整。七月,西入山西,打算从西面攻北京,被阻,折回河南,从武安突入直隶。九月,前锋迫近保定。又被阻,从深州乘虚而东,改从东面攻北京。时值天津地区大水,到达北京东南的静海,淹没道路,无法行进。清军立刻结集在杨村,以阻北进。甲寅四年(一八五四年)正月,粮尽,退到阜城,再退守东光连镇,等候增兵。四月,天京援军到达山东,攻克临清州。李开芳带骑兵去迎接,到高唐州,知援军已溃败,乃入守高唐州,于是北伐军分为两地。林凤祥坚守连镇,到乙荣五年(一八五五年)正月,粮尽陷落。李开芳从高唐州退守冯官屯,也在这年四月给敌人用水淹陷。北伐军以孤军远征,纵横数省,迫近北京,奉命坚守,等候增兵,合取北京血战两年,全军覆败,壮烈牺牲。

孤军北伐,是杨秀清在建都问题铸成大错之后,又一次大错误,杨秀清既定都南京,就应该用全力来先平定东南,然后北伐,还不失为中策,却孤军北伐,竟出下策。北伐军出发时祇二万二千五百人,到静海时,也不过四万人。由于兵力单薄,故四月出发,五月就过黄河,在怀庆府竟停留了三个月,不能北进,而不得不西入山西,企图从西面进攻北京。到了山西被阻, 又折回河南,突入直隶,前锋直迫保定,但仍不能直攻北京,又不得不迂回而东,改从东面进攻北京。北伐军之所以采取避实击虚、忽东忽西的战略, 就是因为兵力太单薄的缘故。到静海后,清军以重兵结集杨村,就不能再前进了。也就由于孤军深入,与后方隔绝,无法运输粮食。行军无粮食,必败之道。北伐军过临淮关后,就已经感到「粮料甚难」①。过黄河后,得到河南、

① 是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六河南方舆纪要序。

② 这是一八五三年冬,瑞典人韩山文(T.Hamberg)的论断。见简又文译韩山文著太平天国起义记第十章。案韩山文这一个看法,可以代表当时外国人的一般看法。根据当时革命形势来看,是正确的。

① 这是顾祖禹对南京不宜作为中国首都的论断,见读史方舆纪要卷十直隶方纪舆要序。

① 据太平天国癸好三年五月十六日林凤祥等回覆北伐战况上北王韦昌辉禀报。

山西人民热烈供应,维持了一个时期。到屯军静海、独流时,就因为没有大村庄供给,粮尽不得不退卻,以致于全军覆没。

从中国战史看来,明太祖朱元璋既定江南,议北伐。他不取常遇春直捣北京的建议,认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危道也」。他定策「先取山东,撤彼屏蔽,移兵两河,破其藩离,拔潼关而守之,扼其门槛,天下形势人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他动员兵力二十五万人,照他的计划平定了中原①。朱元璋的战略思想,就是兵法上说的「致人不致于人」。在元末北方政权已呈解体的时候,朱元璋还不能直捣北京,要先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还要用到二十五万人的大兵力。而杨秀清在清朝政令还统一,政权比元末牢固得多的情况下,却要以二万二千五百人北伐,还取北京,怎能免于败亡。林凤祥、李开芳是太平天国的开国英雄,两员最杰出的大将,从广西打

到南京,都由他们打先锋,名城重镇都是他们先登。由他们领导的北伐军, 是太平天国最基本、最精锐的军队。在建都天京后,这一支军队,应该用来做西征的主力。那么,湘潭之役,由他们去担任,就断不会全军覆败。而曾国藩先已在靖港溃败,投水自杀,被救起来躲在长沙南门外高峰寺,地主官僚纷纷向他攻击。他羞愤极了,又几次要自杀②。假如湘潭据点得巩固,刚刚组织起来的曾国藩湘军在内外夹攻、四面楚歌中一定会被消灭掉。当刘丽川小刀会在上海起义时,也不至于派不出军队去支援。杨秀清不这样做,却派他们去孤军北伐,全部丧亡,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李秀成说的天朝十误, 其中第一、二、三条错误,就都是指孤军北伐说的,论为「误国之首」①。

太平天国孤军北伐遭到覆败,但西征却取得辉煌的胜利。西征军于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四月二十九日从天京出发。八月,围南昌不下,撤兵出长江,分军为二:一路回安庆取庐州,一路入九江,取武昌。

回安庆的军队,于这年十二月克复庐州,安徽归入版图的二十七州县。于是除旧布新,安徽人民热烈拥护,太平天国就在安徽得到了最巩固的政治和经漳的基础。

西取武昌的军队,于甲寅四年(一八五四年)正月围武昌,分军进攻湖南。三月,到岳州,与曾国藩反革命湘军遭遇,一战把它打败,追到距长沙六十里的靖港,分一军趋湘潭,以困长沙。曾国藩派兵去救湘潭,自己亲带水陆军来攻靖港。靖港军迎头痛击,曾国藩军溃,投水自杀,部下把他救起, 逃归长沙。而湘潭太平军由一个在军事上无能的春官又副丞相林绍璋统率, 三日三败,全军覆没。靖港军势孤,向岳州撤退。五月,再克武昌。

湘潭覆没,是金田起义以来第一次大败,是使初组织起来的曾国藩湘军得到嚣张猖獗,于是连陷岳州、武昌,十月,遂直犯到九江、湖口。天王急命石达开前来指挥。乙荣五年(一八五五年),石达开用计在九江打垮湘军水师。曾国藩又投水自杀,党羽把他救起,逃走南昌。太平军乘胜西上,正月,克复汉阳,二月,三克武昌。

这年九月,湘军水陆三路来犯武昌,天王再命石达开督师。时九江仍有湘军陆军围攻。十月,石达开从湖北通城进入江西,以攻敌所必救。江西八个府城,五十多个州县,都望风归附。当时在广东起义进入江西的天地会队

① 据明史太祖本纪。

② 据黎庶昌曾文正公年谱。

① 据李秀成自述原稿。

伍也都加入,太平天国又增加了宏大的兵力。曾国藩困守南昌,正好似鳖在瓮中一样,果然先撤九江围军回救,接着又撤攻武昌东路军回救。于是嚣张猖獗盛极一时的曾国藩湘军水陆师,到这时候完全处在被动,太平天国掌握着主动权把敌人控制着。

由于西征胜利,丙辰六年(一八五六年)五月,就在江西抽调兵力回来, 打垮清朝钦差大臣向荣札在天京东门孝陵卫的江南大营①,向荣溃逃丹阳,自缢而亡。

当这时候,长江千里,上自武、汉,下至镇江,都归太平天国版图。新克州县,人民争先归附。「东王佐政事,事事严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②。曾国藩反革命湘军所到地方「无土人为之向道,无米盐可供买办」①。人民痛恨清朝统治者,而欢欣鼓舞地拥护革命政权。三年西征的结果,已取得了东南大局澄清在望的局面。

从全国范围来说,自金田起义,太平天国革命飞跃地胜利发展,大大推动鼓舞全国人民的反清斗争。在太平天国革命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下,全国各地各族人民群众纷纷起义,反对清朝反动统治,革命怒潮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其中声势浩大的,计有: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四月,黄德美领导小刀会(天地会支派)在福建海澄县起义。八月,刘丽川领导小刀会在上海起义。甲寅四年(一八五四年)五月,陈开领导三合会(天地会别名)在广东佛山起义。九月朱洪英等领导天地会克广西灌阳。乙荣五年(一八五五年) 夏,张秀眉领导苗民在贵州台拱厅起义。秋,张洛行领导捻党在安徽毫州雉河集起义。丙辰六年(一八五六年)九月,杜文秀领导回民在云南大理起义。此外,声势较小的是数不尽的。他们与太平军有的取得了联系,有的遥相呼应,以太平天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波澜壮阔的人民革命高潮。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鼎盛时期。

① 向荣江南大营驻地据李秀成自述原稿。

② 见李秀成自述原稿。

① 曾国藩清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二日报崇通剿匪胜仗摺,见曾文正公奏稿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