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岛的由来
乔治岛是南极洲设得兰群岛中最大的岛,长78公里,宽28公里。
乔治岛是火山岛,形成于6000万年前。因为它处在南极板块、南美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现在仍是火山和地震频繁活动的区域。海岸有5级阶地,就是该岛地壳不断上升的最好见证。
乔治岛位于南极洲的低纬地区,具有南极洲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有人因此风趣地称它为“寒冷大陆南极洲的热带”。实际上这个热仍然十分寒冷:年平均气温-2.8℃。即使是最温暖的1月,平均气温也只有1.5℃;最冷月8月的平均气温-7.8℃。绝对最低气温-28.5℃。降水量较多,年平均550毫米;多大风,年平均风速7.2米/秒,记录到最大风速52米/秒,全年风速10米/秒以上的大风日多达205天。由于天气相对较暖和,降水较丰沛,冰雪的年累积量和消融量都较大。目前冰雪覆盖面积占全岛面积的85%。在没有常年冰雪覆盖的地方,除地衣、苔藓、藻类等低等植物外,还有一种石竹科和三种禾本科植物。沿海一带则是企鹅的世界,也是海鸟和海豹活动的场所。
乔治岛的出名则是中国、智利、原苏联、阿根廷、巴西、波兰等国在此建立起南极科学考察站之后的事。
我国在南极的第一个科学站——中国南极长城站建在乔治岛南岛的菲尔德斯半岛东海岸的阶地上。站址的地理坐标是,南纬62°13′、西经58°58′,海拔约10米,离岸约100米。东临麦克斯韦湾、西接德雷克海峡,南隔菲尔德斯海峡与纳尔逊岛相望,与祖国首都北京相距约17500公里。长城站建设了工作楼、宿舍楼、库房等设施,为南极科学考察创造了基本的工作与生活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