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德国完蛋了!希特勒完蛋了!

△希特勒的“堡垒”进攻计划

△库尔斯克——第二个斯大林格勒

△莫斯科礼炮齐鸣

△斯大林无意去开罗

△“远跃”行动计划——谋害“三巨头”

△罗斯福私访斯大林

△三巨头会晤德黑兰

△“霸王”计划难产

△罗斯福告诉斯大林一个好消息

△俄罗斯旋风——十大突击

△进入莫斯科的第一批德国人

1943 年是苏德战争进程中发生根本转折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苏军在最高统帅部的领导下,在列宁格勒到高加索山前的广阔战线上,转入了反攻, 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1943 年 1 月初,苏联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改称南方方面军后,向前推进 150

至 250 公里。首先荡平了科捷利尼科尔斯基地区的德军,继而南下与北高加

索方面军配合,经过激战,于 1943 年春季肃清了北高加索的敌人,解放了

20 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歼灭了 28 万多敌人。顿河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继续西进,收复了罗斯托夫、哈尔科夫、库尔斯克等许多重要城镇和地区。为日后大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北方,列宁格勒方面军与沃尔霍夫方面军协同一致,千 1943 年 1 月

12 日发动攻势。两个方面军的突击集团突破了德军防御。 13 日,德军把驻在姆加地域的预备队一个师投入战斗,力图恢复原态势。此后几天德军又向锡尼亚维诺地段投入了 3 个师的兵力,反击在拉多加湖以南突入的苏军。从

1 月 15 日至 18 日苏军两个方面军突击集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向两翼扩大突破口。德军伤亡惨重,阵地相继丢失。七天的激烈战斗后,苏突击集团军和第 67 集团军在锡尼亚维诺以北会师。在拉多加湖以南形成了一条宽 8 至

11 公里的走廊。通过它,列宁格勒军民便可从陆路直接与内地联系。陆路交通的恢复,使苏军可以不断得到人员、装备和弹药的补充,保卫城市的力量因而迅速得到增强,使苏军在西北方向上的战略态势大为改善。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希特勒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 1943 年 3 月初,德

军在南部战线发起反突击,并于 3 月 16 日重新占领哈尔科夫。3 月 18 日占领别尔哥罗德。苏军加强了抵抗,很快制止德军的反扑。苏德战线又稳定下来。苏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突击阵地,给德军的防线造成很大的威胁,双方都向库尔斯克方向调遣兵力,准备进攻,一场新的大规模厮杀即将开始。

1943 年 4 月 15 日,希特勒在“元首大本营”发布了一项只供高级军官的绝密命令。密今说:“我决定,一旦气候条件允许就实施‘堡垒’进攻计划,这是今年的第一次进攻。这次进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必须迅速完成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使我们掌握今年春夏两季的主动权。与此有关的一切准备措施,必须最慎重、最坚决地实施。在主要突击方面,应当使用精锐的兵团、良好的武器、有才干的指挥员和大量的弹药。每个指挥员,每个士兵必

须深刻理解这次进攻的决定性意义。库尔斯克地区的胜利应该成为照耀全世界的火炬。”

希特勒意欲在库尔斯克地区粉碎苏军的主力,进而占领顿河、伏尔加河流域,进取莫斯科,完成 1942 年未竟之业。为此目的,经过 3 个月的准备,

至 7 月初德军在库尔斯克地区的南北两侧集中了 17 个坦克师、3 个摩托化师

和 18 个步兵师,配有 2000 多架飞机和所谓新式武器“虎式”、“豹式”坦

克以及“斐迪南式”重型强击火炮,总兵力约 100 万人。希特勒准备把这支

侵略军投入总共只有 100 多公里的狭窄地段,来一个重点进攻,妄图创造一个“德国的斯大林格勒”夺回已经失去的战略主动权。

为了完成这一进攻战役,希特勒命令“以一个突击集团军的兵力从别尔哥罗德地域,以另一个突击集团军的兵力从奥廖尔以南地域实施坚决而迅速的集中突击,以集中进攻的方法合围处于库尔斯克地域的敌军并将其消灭。广泛采用突然性井使敌人无法了解进攻开始的时间,保证在狭窄地段上最大限度地使用突击力量,利用全部进攻兵器的压倒优势,一次性突破敌人防御, 使两个集团军会合起来并以此封闭合围圈。”为了保守机密,希特勒要求在两个进攻集团军会合并组成突击集团军时,应当保持无线电沉默,而且“了解战役企图的人仅限于绝对必要的人员”。

斯大林洞察到了敌人的阴谋。3 月 14 日他急召朱可夫从西北前线返回莫斯科研究军务。朱可夫赶到时已是深夜,斯大林还在主持政治局扩大会议, 议题是有关冶金和电力的燃料问题,飞机和坦克制造厂的问题。参加会议的人除了政治局委员外,还有各部领导人设计师和许多大工厂的厂长。从他们的汇报中十分明显地看出,工业方面形势虽有好转,但仍十分紧张。美国根据“租借法”许诺的援肋,还没有及时到达,这更增加了军备紧张的程度。斯大林要求各军工部门必须昼夜生产,生产新武器,迅速装备部队。并指令人民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目前军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斯大林腾出手来同朱可夫研究哈尔科夫地域的态势问题时,已是凌晨 3 点多钟。自从由克拉马托尔斯克地域进攻的敌装甲坦克和摩托化部队把西南方面军赶过顿涅茨河以后,就在哈尔科夫西南出现了困难的局面。斯大林要求朱可夫在天亮后赶到西南方面军司令部,迅速查明情况,并采取措施,扭转局势。

早晨 7 点钟,朱可夫就乘飞机飞往前线,前线局势比他早晨在最高统帅部听到的还坏。德军占领哈尔科夫后,没有遭到特别的抵抗即向别尔哥罗德方向前进,并占领了卡扎奇业洛潘。朱可夫同方面军指挥员研究以后,随即加强了在别尔哥罗德以北的防御,并向前派出战斗警戒。此后,德军虽多次企图在 3 月底突破苏军防线,但均未得逞。只好就地巩固下来。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态势开始稳定下来,双方都在准备决战。

为加强沃罗涅什方面军的领导,最高统帅斯大林任命瓦杜丁上将为方面军司令员,并令其以固有的毅力着手巩固方面军的部队,并建立纵深梯次防御,准备参加即将展开的“斯大林格勒式”的大战。

4 月 10 日斯大林又电召朱可夫和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返回莫斯

科,讨论 1943 年的夏季战局计划包括库尔斯克突出部的作战计划。斯大林以认真的态度听取了将帅们的设想。最高统帅的结论是:必须在所有最重要的方向,首先是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建立牢固的、纵深梯次配置的防御。参

战部队以沃罗涅什、中央、西南和布良斯克四个方面军为主。在夏季战局的第一阶段,希望以强有力的防御手段抗击德军的进攻,消耗敌人,然后转入反攻,彻底粉碎敌人。并要求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整师、整军甚至整个集团军地歼灭敌人。斯大林命令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制定实施这一战役的具体计划。

到 1943 年夏季库尔斯克会战前,苏军武装力量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方

面都超过了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苏德战场上苏联作战部队已发展到 660 万

人,而敌方共有德国及其盟国的 232 个师,约 530 万人,苏方拥有 10.5 万门

大炮,1 万多辆坦克,近 1.03 万架作战飞机,而敌方只有 5.4 万门大炮 5850

辆坦克和 3000 架战斗机。希特勒及其军政要员知道,法西斯武装力量已经失去了先前对苏军的优势,因而竭尽全力把优良的兵力都送往苏德战场。为了支援其侵略军,纳粹军事工业昼夜开工,加紧生产新的“虎式”和“豹式” 坦克及“斐迪南式”重型强击火炮,空军得到了“福克沃尔夫 190A 式”和“汉克尔 129 式”新式飞机。德军部队在人员和物资器材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程度

的补充。为了实施策划好的进攻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战役,希特勒集中 50 个最

好的战斗师,其中有 16 个坦克和摩托化师,另外还有 11 个坦克营和强击火

炮营,共拥有 2700 辆坦克和 2000 架飞机。希特勒准备把 90 万武装部队投入战斗。

苏军方面。随着军工生产的大发展,部队的装备大大加强,除了每个集团军照例编有两个坦克军和 1 个机械化军外,还组建 5 个采用新编制的、装备精良的坦克集团军。此外,为了保证突破敌人的防御及加强各集团军,还建立了 18 个重型坦克团。在改组空军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空军开始装备“拉

—5”、“雅克—9”等新型飞机,到了夏季,几乎全部空军部队都换装了新式飞机,而且组建了很多作为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新航空兵部队和兵团,其中有八个远程航空兵军。

斯大林十分重视扩大后备兵员的工作。1943 年,有几十万人在各种训练中心接受训练,组建了大规模的战略预备队。到 7 月 1 日,在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内有数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两个坦克集团军和一个空军集团军。国防委员会在加强苏联军队和根据前线经验重新训练军队方面所进行的大量工作,急剧地提高了各方面军部队的战斗力。

同时,斯大林还十分注意提高部队的政治工作水平。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源源不断地被派往前线。到 1943 年,苏联武装力量中已有 270 万名共产党员和大约同等数量的共青团员。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大大提高了红军的战斗力。

为了胜利进行库尔斯克战役,斯大林在库尔斯克地域集中了 133 万人,

配有 3600 辆坦克和强击火炮,两万门大炮和 3130 架飞机。7 月 2 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根据多方周密地侦察,向库尔斯克前线各个参战部队发出预报: 德军可能在 7 月 3 日至 6 日期间发动攻势。7 月 4 日,又从一名德国俘虏和

一个从敌军潜逃过来的人的口供中得知,德军将在 7 月 5 日凌晨开始进攻。

1943 年 7 月 5 日 2 时 20 分,苏联的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什方面军先发制人,在敌人动手之前,开始炮轰德军阵地。库尔斯克突出部地域最大的交战开始了。丧魂失魄的敌人遭受到惨重损失,进攻指挥被打乱。

7 月 5 日这一天,敌人以 3 个坦克师 5 个步兵师的兵力,进行了五次猛烈冲击,企图突入苏军防御,但未能取得重大效果。几乎在所有地段上,苏

军都固守着自己的阵地,只是到日暮前,德军付出重大牺牲后才在奥利霍瓦特卡地域及其他某个地方揳入苏防御纵深 3—6 公里。

在这场阻击战中,红军战士打得非常英勇。伊吉谢夫大尉的炮兵连一天内歼灭敌人 19 辆坦克,自己也遭到猛烈的袭击。为了守住阵地全体官兵英勇

牺牲。科诺瓦连科少校指挥的一个步兵团,在 7 月 6 日击退了敌人 16 次冲击, 使法西斯军队遭受数以千计的伤亡。7 月 8 日,德军加强了在奥利霍瓦特卡方向的冲击。纳粹军队在这里又一次领教了苏军英勇顽强的精神。鲁科苏耶夫上校指挥的反坦克炮兵旅,与敌人的 300 辆坦克和近百架飞机进行了力量

悬殊的战斗。到 7 月 10 日为止,德军损失了希特勒作为主要赌注的数百辆坦克后,并没有向前推进。

7 月 12 日布良斯克方面军及西方方面军的加强近卫第 11 集团军按照斯大林的命令转入进攻。尽管德军工事完备、抵抗顽强,苏军还是突破了敌人的防御并开始向奥廖尔总方向推进。并于 7 月 15 日转入反攻。在奥廖尔地域, 希特勒经过长期准备的总攻彻底垮台、德军尝到了惨重失败的苦头。

但是在个别地段,在别尔哥罗德地域,敌人实施了更加猛烈的向心突击。7 月 6 日,奥搏扬方向发生了最激烈的一次战斗。这一天,德军在这里损失

了 200 余辆坦克、数万名士兵和将近 100 架作战飞机,苏军的坦克兵、炮兵英勇击退了敌人的多次冲击。7 月 7 日清晨,德军再次发起了猛烈冲击。沃罗涅什方面军部队,在航空兵强有力的支援下顽强战斗,没有让敌人突破第二防御地带,但在有些地方德军还是楔入了。方面军指挥员将近卫坦克第 2

军和第 5 军以及由其他方向抽调的一些步兵师和炮兵部队,在当时已处于危

急状态的这一地段投入交战。两天之内,敌人又损失了 200 多辆坦克和很多其他技术兵器。其步兵部队的人数已不超过原有人数的一半。7 月 10 日,敌人重新向普罗霍罗大卡方向进攻,欲在这里击溃已被削弱的苏联部队。7 月11 日,在普罗霍罗夫卡方向继续进行着激烈的交战。

日终前,沃罗涅什方面军地段上的战事发展到一个关健时刻。根据预定计划,斯大林决定,从预备队中将近卫诸兵种合成第 5 集团军及近卫坦克第

5 集团军调往普罗霍罗夫卡地域,于 7 月 12 日晨投入战斗。近卫坦克第 5 集

团军约有 800 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两军旗鼓相当,但德军士气低落。7 月 12 日,在沃罗涅什方面军地段进行了最大的一次交战,双方出动了数以千什的坦克和飞机进行厮杀,敌我双方都力争压倒对方,争夺战争的主动权。

当天,朱可夫遵照斯大林的指令,从布良斯克方面军指挥所飞往普罗霍罗夫卡地域,协调沃罗涅什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的行动。那里所有的地段都在进行激烈的血战,数百辆坦克和自动火炮在怒吼。朱可夫将两个方面军的全部兵力投入决定性的反攻。7 月 16 日,德军遭到重创后开始退却,苏军乘胜直追。在北面,3 个方面军发起反攻之后,继续前进,于 8 月 5 日解放了被敌寇占领近两年之久的奥廖尔。在南面,沃罗涅什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自8 月 3 日发动强大攻势,于 8 月 5 日解放了别尔哥罗德。为庆贺苏军解放上

述两座重要城市的胜利,经斯大林提议,8 月 5 日 24 时在首都莫斯科用 120

门大炮齐鸣 12 响向英勇的红军表示祝贺。这是苏联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第一次鸣礼炮庆祝苏联的胜利。

8 月 23 日,草原方面军经过激战粉碎了哈尔科夫附近的敌军后,开进了

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至此,规模巨大的库尔斯克战役持续了 50 天,

以苏军的辉煌胜利而宣告结束。德军共损失 50 余万人, 3000 门火炮, 3700

架飞机, 1500 辆坦克。

库尔斯克战役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从此,德军在苏德战场最终丧失了战略主动权,再也没有力量发动进攻战。斯大林说:“如果说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会战,预告了德国法西斯军队到了覆灭的边缘。”此次战役还粉碎了希特勒关于“苏军不能在夏季进行有效进攻”的谬论。

库尔斯克战役还没有完全结束,斯大林就作出了下一步决定:苏军应当勇猛地追击德军,不给敌人任何喘息的机会,尽多尽快地把法西斯占领和奴役下的苏联西部领土和人民解放出来。在 9 月到 11 月的三个月内,苏军在南

部和中部战场全线出击,猛打猛追,德军节节败退。在南方,红军 9 月份解放了诺沃罗西斯克和塔曼半岛,彻底肃清了高加索地区的敌人,解放了苏联的重要工业区顿巴斯,把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敌军从陆地上封锁起来。

1943 年 10 月,红军在多处渡过了第聂伯河。 11 月 6 日基辅解放,两

天后,日托米尔解放。北面的进展没有这么壮观,但 9 月 25 日收复了斯摩棱

斯克,莫斯科的威胁彻底解除了。到 1943 年底,红军己收复了德寇在 1941

年至 1942 年间向东大举进攻中所侵占的大部分领土。但白俄罗斯的大部分, 西乌克兰和波罗的海地区仍在德寇手中。

红军在向西推进、解放德寇占领区的过程中,发现了德国法西斯对战俘和老百姓骇人听闻的残暴罪行。据估计,1941 年 6 月至 1944 年 5 月间,德

军在苏联俘虏了 516 万人,其中 105.3 万人最后获得了解放。但 375 万多人因大屠杀、饥饿和寒冷而灭绝。像这样死去的苏联老百姓,包括妇女和儿童, 肯定超过这个数字。有人估计高达 1000 万以上。斯大林的长子雅可矢原是第

14 榴弹炮团的一名上尉,1941 年 7 月在白俄罗斯前线被俘。也被怯西斯处决。战争期间,斯大林昼夜所想的是国家的安危,是如何赢得胜利。他不仅

忘记了家庭,而且也忘记了关心自己。战争摧残了他的身体,不分昼夜的操劳使他脸上的皱纹更密、白发更多。他感到欣慰的是,苏军终于在 1943 年扭转了战局,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在这一年中,苏军在一系列决定性的进攻战中击溃了德寇,解放了德军占领下苏联国土的三分之二,迫使他们转为防守。苏军在中部战线前进了 500 公里,在南部前进了 1300 公里,解放了将

近 100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斯大林指出,这一年,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苏德战场上的战斗中,损失了400 多万官兵,其中被打死的至少有 180 万人。此外,德国人在这一年中还

损失了 1.4 万多架飞机,2.5 万辆坦克和不下于 4 万门大炮,由于苏军威力强大的反攻和严重打击,德国法西斯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日益恶化,面临深刻危机。希特勒采取的战略防御和总动员等措施,已无法挽回自己的败局,德国武装力量的声望急剧下降,希特勒在战略防御过程中,一步步走近自己的坟墓。

1943 年也是苏联国防力量发生转折的一年。在后方,苏联已拥有调整就

绪的和迅速发展的战时经济体系。伟大的苏联工人阶级在这一年生产了 3.5

万架作战飞机,2.4 万辆坦克和强击火炮,苏军新建了 78 个师,还储备有 9 万多名军官。苏军在人数和装备方面均已超过法西斯军队。苏军士气空前高昂。

1943 年是苏德战场出现伟大转折的一年,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根本转变的一年。在全世界人民的抗击下,法西斯侵略者丧失战略主动权,开始

分崩离析,反法西斯同盟国开始从各条战线揭开战略大反攻的序幕。

斯大林处理盟国关系的原则是,既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联合则联合存,以退却求联合则联合亡。1943 年深秋,在德黑兰举行的“三巨头”会议, 集中地表现了斯大林高超的外交艺术。

1943 年 11 月底、斯大林、丘吉尔和罗斯福在德黑兰首次会晤。用丘吉尔的话来说,这次会晤“也许象征着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世界力量的聚会。”那时深受前所未见的战争折磨的世界,都密切注视着“三巨头”的每一

个行动,倾听着他们的每一句话。因此,德黑兰会议的召开自然吸引了全人类的注意力。不仅受蹂躏的欧洲各国期待着“三巨头”首次会晤时要作出的决定,轴心国也惴惴不安地等待着三国会议的结果。反希特勒同盟是否协同动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当时文明世界的命运和子孙后代的生活。

三位领导人各有自己对人类历史和未来的看法,各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尽管如此,对共同敌人的斗争合乎逻辑地使他们在德黑兰聚到一起,并且通过了一致的决议。许多历史学家把德黑兰会议看成是反希特勒同盟的极盛阶段。但通向这一顶峰的道路却是不平坦的。为了开好这次会议,三方曾进行了长时间的书信来往。他们一致认为,三国领导人的会晤是必需的和重要的。当时,即 1943 年秋,在抗击希特勒德国的战争过程中出现了有利于同盟国的明显转折。因此不仅出于军事上,而且也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迫切需要反希特勒同盟三国领导人会晤,需要讨论和协商如何进一步联合行动,以便更快地战胜共同的敌人。同时,还需要就战后的安排交换意见。但在什么地方举行会议,曾经成为一个难题。斯大林希望会议在离苏联较近的地方举行,理由是苏德战场上正进行着激烈的战争,他作为一个最高统帅不能长久离开莫斯科。而罗斯福却借口美国宪法不允许总统长期不在华盛顿。

1943 年 9 月 6 日,罗斯福在给斯大林的信中表示他“可以到诸如北非那样远的地方进行会晤”。丘吉尔则希望会晤最好在塞浦路斯或喀土穆进行。斯大林却在 9 月 8 日提出伊朗作为“三巨头”会晤的最合适的地点。两天后丘吉尔答复说,他“同意去德黑兰”。然而,罗斯福仍坚持在别的地方会晤, 并提出了各种方案。他这样做,看来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威望。10 月 14 日, 他在给斯大林的信中写道:“开罗在许多方面是吸引人的,据我所知,在那里的城郊,金字塔附近,有一家旅馆和几所别墅,这些场所都可以完全和外界隔绝起来。在前意属厄立特里亚首府阿斯马拉,据说有一些非常好的建筑物和一个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的飞机降落场。其次,也可以在东地中海的某一港口会晤,只要我们每人都备一条船,如果这个想法合您的意的话,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提供一艘很好的船,完全听您和您的随行人员支配,使您完全可以独立活动,同时可以同贵国舰队保持经常的联系。另一个建议是在巴格达附近会晤,在那里我们可以设三间舒适的营房,周围布置足够数量的俄国、英国和美国警卫人员,最后这个想法似乎是值得考虑的。”

苏联政府仔细考虑了罗斯福的提议,还是认为不能采纳。10 月 19 日斯大林在给美国总统的信中写道:“很遗憾,我不认为以您所提议的那些地点是合适的。问题不在于安全,因为安全问题并不使我担心。”接着斯大林作了说明,1943 年夏、秋两季苏军开展的攻势节节胜利,这表明苏军对德国的攻势能继续下去。夏季攻势可能发展成为冬季攻势。斯大林继续写道:“我的所有同事都认为,这些军事行动需要最高司令部每天的指导,并且要由我亲自同司令部联系。在德黑兰,和其它的地方不同,可以通过电报和电话与

莫斯科直接联系而得到满足。因此我的同事们坚持以德黑兰作为会晤的地点。”

一星期后,罗斯福回了信,他仍然拒绝去德黑兰,理由是通向伊朗首都的航线有高山阻隔,那儿经常一连好几天不通飞机,因此飞机从华盛顿运送急需总统批阅的文件,可能会耽误很长的时间。鉴于这种情况,斯大林考虑让苏联政府第一副主席莫洛托夫代替他参加首脑会议,这样选择会晤地点的困难就不再存在了。斯大林表示,希望他所提的建议将能使有关各方都满意。因此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如果罗斯福继续拒绝去德黑兰,那末斯大林就可能根本不参加拟定举行的会晤。罗斯福看到了这一点,他不愿失掉与苏联首脑亲自接触的机会,最后终于改变了自己的观点。11 月 8 日他写信通知斯大林,同意在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1 日,在德黑兰举行三国首脑会议。

1943 年 11 月 25 日,斯大林在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以及内务部人民委员部的警卫人员的陪同下,在孔策沃附近登上了火车。到斯大林格勒和巴库这段路程,他坐的是火车。然后从巴库换乘飞机去德黑兰。随同最高统帅的总参作战部长什捷缅科随身携带着所有战区的地图。在旅途的间隙,他便同莫斯科的总参谋部通话,并把获悉的最新情况标入地图中。他的责任就是每天早晨和晚上向斯大林汇报前线的重要情况。

在德黑兰,斯大林住的那座小别墅,就在过去曾是沙俄使馆而现在已是苏联大使馆的院子里。什捷缅科将军和他的密码人员住的房间紧挨着通信中心室。抵达后的当天晚上,斯大林视察了这一房间,觉得太小太黑,就指令换了一个大一些的房间。斯大林就在什捷缅科的房间里同前线的瓦杜丁、罗科索夫斯基以及莫斯科的安东诺夫直接通话。什捷缅科在这里用电话或电报接收安东诺夫起草的命令,让斯大林签署。然后再把批件用电报发给莫斯科。在德黑兰期间,斯大林还照常保持着对苏联所有战场上的行动的直接指挥。

“三巨头”会议于 11 月 28 日在苏联大使馆开幕。这是一片寂静、幽雅的庄园。这里没有任何干扰,也听不到东方城市的宣喧声。宽敞的庭院,四周都是石头砌的围墙。几幢浅色砖房稀稀疏疏地坐落在庭院的绿荫深处。这里就是苏联代表团的住所。那座通常作使馆办公用的主楼,现在改作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官邸。关于让美国总统在会议期间下榻苏联使馆的问题,德黑兰会议的参加者之间事先已经讨论过了。最后定下来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美国驻德黑兰使馆地处城郊,而苏联和英国的使馆却紧挨在一起。只要

用几块高高的挡板截断两个使馆间的街道,再在中间开辟一个通道,就能把两个使馆连成一个整体。这样苏英两国代表的安全就有了保证,因为这一片领土都警卫森严。如果罗斯福呆在美国使馆的驻地,那末他本人和其他的与会者就只好每天几次经由德黑兰城里狭窄的街道,去参加会谈。而街上的人群里很容易隐藏“第三帝国”的间谍分子。

多方情报证实,希特勒特务机关准备谋害德黑兰会晤的参加者。早在1943 年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在卡萨布兰卡会晤后,希特勒就开始谋害反法西斯同盟三国首脑。这个被称为“远跃”的行动计划是希特勒命令谍报局头目卡纳里斯和帝国保安处长卡尔登勃鲁纳两个人制定的。为了更能掩人耳目,谋害“三巨头”的行动计划用的密码代号是“大象”。准备工作是在谍报局和党卫军保安处所属特别训练班里进行的。德黑兰是三大国首脑会晤可能选择的会址之一,这一点希特勒的侦察机构早在 1943 年 9 月中旬破译了美国海军电码后就知道了。

鉴于德黑兰的复杂情况,美国总统接受了住进苏联使馆的建议。他住的房间正对着举行全体会议的大厅,这一点对于下肢麻痹、行动不便的罗斯福来说,也是极其方便的。苏联方面尽了一切可能使美国总统在苏联使馆里住得舒适满意。在罗斯福的住所内,美国人完全可以接自己的意愿行事。总统的膳食仍和往常一样由他个人的厨师和服务人员负责。美国代表团和其他成员以及技术人员仍住在美国使馆,他们每天从住地前来开会。

“三巨头会议”正式举行之前,苏美两国首脑进行了友好会见。美国总统事先提出,只他一人参加,不带美方翻译查尔斯·波伦。罗斯福决定不带任何人,是为了使会谈有一种相互信赖的气氛。因此全部会谈由苏方外交官员别列日柯夫一个人翻译。

这天,斯大林身着元帅服,神采奕奕,提前来到客厅迎候美国总统。他指着旁边的沙发对翻译说:“这里靠边上是我坐的。罗斯福一会儿坐着轮椅来,让他坐在圈椅的左边,你就坐在圈椅上。”说完,斯大林又开始在屋里踱来踱去,思忖着什么。几分钟后,门打开了。一个菲律宾仆役推着轮椅进来。罗斯福笑容满面坐在轮椅里。双手紧紧撑住轮椅上的扶手。

“哈罗,斯大林元帅!”罗斯福精神抖擞地招呼着,伸出了手。“我好像来晚了点,请原谅。”

“不,您来得很准时,”斯大林说,“是我来得早一点,我作为主人应该这样。不管怎样,您是到我们这儿来,可以说是到苏联领土上来作客的。”

“我表示抗议,”罗斯福大笑起来,“我们不是规定得很明确,在中立国会见吗?况且这里是我的官邸,您才是我的客人呢。”

“咱们别争了,总统先生,您最好还是谈谈,给您安排得还好吗?您是否还需要什么?”

“不,谢谢,一切都很好,我觉得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这就是说,您喜欢这里?” “非常感谢您给我提供了这所房子。” “请您坐得更靠近桌子点。”

菲律宾仆役把轮椅推到指定的位置,把椅子转了过来,拉紧了轮椅上的闸,退了出去。斯大林请罗斯福吸烟,罗斯福谢绝了。然后掏出自己的烟盒, 用他那细长的手指把一支香烟插在一个精制的烟嘴上,抽了起来。

“抽惯了自己的。”罗斯福笑了笑,耸耸肩,像是表示歉意似的。“您那个赫赫有名的烟斗哪里去了?斯大林元帅,据说您就是靠这个烟斗来熏跑自己的敌人的?”

斯大林狡黠地笑了笑,眯缝着眼。 “看来,我几乎把他们全都熏跑了。不过严格说起来医生是要我尽量少

抽烟斗的。为了使您愉快,我下次一定带着它。” “应该听医生的,”罗斯福严肃地说,“我也得这样做。” “您对今天这次谈话的日程有什么建议吗?”斯大林开始以谈正事的语

气说道。

“我想不必现在就明确地划定我们要讨论的问题的范围。只不过是就目前形势和未来的远景一般地交换一下意见。我也很想从您这儿了解到你们前线的情况。”

“愿意接受您的建议,”斯大林说道。他从容不迫地从烟盒里取出一支抽了起来。然后不慌不忙地说,“至于谈到我军前线情况,主要的大概就是

放弃了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日托米尔。” “前线天气如何?”罗斯福问道。 “只有乌克兰天气很好,前线其他地区是一片泥泞,土地还没上冻。” “我想从苏德战场引开德国人 30 至 40 个师的军力。”罗斯福深表同情

地说道。

“如果能办得到,就很好。” “这是我准备在最近几天就在德黑兰加以阐明的问题之一。问题复杂就

在美国人需要供养一支远离美国大陆 3000 英里以外的为数 200 万人的军队。”

“这就需要有良好的运输工具,我完全理解您的困难。” “我想,这个问题我们能够解决。因为美国正在以令人满意的速度制造

船只。”会谈中斯大林和罗斯福还涉及许多问题,其中有战后苏美两国的经济合作的问题,法国的前途问题,以及战后的殖民地等问题。罗斯福多次谈到必须重新对待战后殖民地和附属国的问题,表示希望让这些国家逐步自治和获得独立。在谈到印度支那的前途时,罗斯福说,可以向印度支那委派三四个托管人,经过 30 至 40 年使印度支那人做好自治的准备。罗斯福认为这种办法同样适用于其他殖民地。

罗斯福继续说道:“丘吉尔不愿意在实现关于托管制的建议方面采取坚决行动。因为他怕不得不对他的殖民地也实行这个原则。”他甚至提醒斯大林,在和不列颠首相谈话时,最好不要谈印度问题。因为据他所知,丘吉尔对印度问题尚无任何考虑,丘吉尔想把这个问题搁到战后再说。

“印度问题是丘吉尔的一个痛处。”斯大林说。 “是这样,”罗斯福表示同意,“但是英国在印度总归要有所行动。我

希望同您详细商谈一下印度问题,我认为在印度问题上的局外人,比那些有直接关系的人能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这一试探,斯大林的反应是谨慎的,他仅仅说总统的这个意见是很有意思的。

罗斯福看了看表,大会定于 16 点正式开幕,所剩的时间不多了。“我看, 咱们该结束了,”罗斯福说“稍稍歇会儿,开全体会议前集中思想考虑一下。我觉得,我们这样交换意见是有益的。总之,我很高兴和您认识并开诚布公地和您交谈。”

“我也同样感到十分高兴。”斯大林回答说。然后他站起身来,轻轻地向罗斯福点了一下头⋯⋯

苏美英三国首脑第一次全体会议于 11 月 28 日 16 点开始,由美国总统罗

斯福主持。这次会议持续了 3 个半小时。罗斯福宣布开会时说:“作为在座的政府首脑中最年轻的一个,我冒昧地第一个发言。我愿意向我们这个新家庭的成员们——聚集在会议桌周围的全体与会者保证:我们到这里来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尽快地赢得战争的胜利⋯⋯我们在这里谈论的任何东西都不打算发表,但我们彼此之间要像朋友一样开诚布公。”德黑兰会议参加者相互保证不发表会议上讨论的任何东西。这一点无疑促进了自由交换意见,也有利于彼此之间更好地了解各方的立场。这就造成了一种良好的气氛。使三国能够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进行卓有成效的合作,从而加强了这一时期反希特勒同盟的团结。尽管苏联与美英的社会政治制度有着根本的不同。美国总统在谈到会议工作程序时说道,各代表团的参谋人员可单独讨论

军事问题,同时代表团本身则可以讨论其他问题,如有关战后安排问题。“我想这次会议将会成功的,”罗斯福在结束发言前强调说:“在这次战争中联合起来的三个国家将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紧密合作创造条件。”

在进入具体问题讨论之前,罗斯福询问了丘吉尔和斯大林,是否愿意就这次会谈的重要性及其对全人类的意义讲几句话。

丘吉尔立即举起右手要求发言。他说话清晰,从容而有节奏。为了强调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丘吉尔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把圈椅往边上推了推,以便给他那肥胖而笨重的身子让出地方来。”这次会晤,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世界力量的最伟大的集会,”丘吉尔说。“我们的手里握有缩短战争、赢得战争胜利和决定人类未来命运等问题的决定权。我愿为我们无愧于上帝赐的、造福于人类的良机而祈祷。”丘吉尔环视了所有在座的人,然后慢条斯理地坐在圈椅上。

斯大林发言了,他语气平缓,思维周密,言简意赅。他说:“在祝贺三国政府代表会议召开的时候,我想讲几句话,我想我们是历史的宠儿,历史赋予我们极大的力量和极好的机会。我希望在这次会议上,我们要竭尽全力为了共同合作,而更好地利用人民授予我的力量和权力,现在让我们开始工作吧。”

会议接着进入实质问题的讨论。首先由三国首脑介绍了各自战场的情况。在罗斯福介绍了太平洋战场同日本作战的情况后,斯大林着重介绍了苏德战场的情况。他说:“本来我们在准备进攻,结果德国人抢先了。今年 8

—9 月份所取得的胜利连我们自己也没有估计到。原来德国人比我们想象的

要弱。现在德军在我们战场上有 210 个师,还有 6 个师正在调住前线的途中。

此外还有 50 个非德国师。苏联方面在前线作战的有 300 到 330 个师。”

斯大林在谈到苏联战场的近况时说,正是这一部分超过的兵力被苏联方面用来进攻。但是,因为我们打的是进攻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优势将会越来越小。德国人在撤退时野蛮地摧毁一切,这就造成很大的困难。给我们运送弹药带来麻烦。这就是苏军攻势放慢的原因。

“最近 3 周,德国人在马克兰的基辅以南和以西的地区发动了进攻,” 斯大林继续说:“他们占领了我们的重要铁路枢纽——日托米尔,这已经公布了。大概他们还要夺取科罗斯田,这也是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在这个地区德军有 5 个新坦克师和 3 个原有的坦克师,总共 8 个坦克师,还有 22 个到

23 个步兵师和摩托化师。他们的目的是重新占领基辅。所以我们前面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盟军开辟第二战场,加速进入法国北部是非常重要的。”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即“霸王”战役的问题,无疑是德黑兰会议的主要

议题。围绕这一问题无论在正式的会议上或是在非正式的会见时都展开了极为激烈的争论。众所周知,自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以来,德军的主要兵力都在东线,希特勒之所以能这样干,正是因为在西线战场,以至在欧洲大陆的其他地区实际上没有发生过什么重大行动。苏联承担了希特勒军事机器进攻的全部重担,在德军入侵的最初日子里,在苏德战场上德军投入作战的兵力就有 550 万人。在苏联边境上总共集结了 190 个师,拥有 5 万门大炮和迫击炮,约 3500 辆坦克,3000 多架飞机以及其它的军事装备,德军指挥部之所以能够把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捏成一个拳头,就是因为它没有必要两线作战。在这种情况下,苏联最关切的是盟军能积极参加反对共同敌人的战斗,

首先是以在欧洲大陆与德军作战来给红军以有效的援助。

斯大林提出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之后,罗斯福首先表态,他强调指出,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战役非常重要,也是美国特别关心的问题。罗斯福说,西方盟国一年半以来都在制定相应的计划,但由于船舶吨位不足,仍不能确定这一战役的日期。

罗斯福总统说:“我们不仅想横渡英吉利海峡,还要向纵深追击敌人。而英吉利海峡是这样一个讨厌的水域,要在 5 月 1 日前开始渡海战役是不可

能的。所以英美在魁北克制定的计划,出发点就是这个战役应在 1944 年 5

月 1 日左右付诸实现。”

美国总统指出,进行任何登陆战役,都需要专门的登陆艇。接着他谈到进行这些或那些战役的顺序,谈到哪些战役应优先进行。“如果我们将在地中海进行大规模登陆战,那么可能就得把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战役推迟两个月或三个月。因此,我们想就这个问题以及在舰艇少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利用地中海地区现有军队的问题,听听我们苏联同事的意见。”

罗斯福说完后,问丘吉尔是否想就他所说的作些补充。

丘吉尔停了一会儿,蠕动了一下嘴唇,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我请求推迟我的发言,等斯大林元帅发言之后我再谈。但我原则上同意罗斯福总统所说的。”看来英国首相拒绝阐明自己的立场。其实他的立场与美国总统的观点是大不相同的,他想先摸摸苏联代表的底,然后再提出相应的论据。

斯大林看出了丘吉尔的诡计。在谈到第二战场时,斯大林说明,苏联方面期待盟国在法国北部登陆,再也不能拖延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苏联战场上的困难。“也许,我的看法不对,”斯大林说道:“但我们认为,意大利战场的重要性仅在于保证盟国船只在地中海自由航行。我们过去这样看,现在仍然这样看。至于说到从意大利直接进攻德国,那我们认为,意大利战场是不合适的⋯⋯”

趁翻译在译成英文时,斯大林从制服口袋里掏出一个弯形的烟斗,打开他那特备的烟盒,取出几支香烟,不慌不忙地捏碎后塞进了烟斗,点燃后抽了起来。斯大林眯缝着眼,环视着所有在座者。当斯大林和罗斯福的目光碰到一起时,罗斯福微微一笑,会意地使了一个眼色,表示他记起了斯大林曾答应带烟斗来的事。也许罗斯福这个动作包含着更深的意思:那就是他同情斯大林驳回了丘吉尔尚未说出口的意思。丘吉尔对盟军在法国登陆是否合适表示怀疑。

翻译说完了,斯大林搁下烟斗,继续发言:“我们认为,在法国北部或西北部进攻敌人效果最好。德国最薄弱的地方是法国,当然这是一次艰巨的战役,在法国的德军将疯狂抵抗。但这终究是最好解决办法。这就是我的全部意见。”

罗斯福向斯大林表示谢意,然后问丘吉尔是否准备发言。首相表示同意, 他清了清嗓子,以他那特殊的绅士风度字斟句酌地开始讲话。他说:“英国和美国很早就商定从法国北部或西北部向德国进攻,为此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准备。如果要说明为什么我们没能在 1943 年进行这些战役,需要举出许多数

字和事实。但现在已决定 1944 年向德国发动进攻,进攻地点已经选定。现在

我们面临的任务是为使军队在 1944 年春末横渡英吉利海峡进入法国创造条

件。我们能够在 5 月份或 6 月份为此目的而集中的兵力有 16 个英国师和 19 个美国师,在这些部队之后,主力部队要紧跟上去。而且预计在整个“霸王”

战役中,5、6、7 三个月内总共要调动 100 万人横渡英吉利海峡。”

英国首相提出这些保证之后,接着就把话题转到了在欧洲其他战场上如何使用英美兵力的问题上。丘吉尔小心翼翼地选择用词,一再声明,这些建议只不过是把他的想法作为问题提出来供研究。然而,在这些声明的背后, 却隐藏着英国首相的明确意图:这就是不从西面,而是从南面和东南面,正像丘吉尔爱说的从“欧洲的软腹部”来进攻德国。英国首相提出的意见又使罗斯福所规定的开始执行横渡海峡战役的期限成了疑问。

据在场的苏方翻译别列日柯夫回忆,斯大林和罗斯福对英国首相的这一着没有作出反应。当伯尔斯少校译完他上司的最后一句话时,丘吉尔还停了片刻,想看看反应。他从烟具上拿起那支半截已燃成灰烬的香烟,小心翼翼地拿到嘴边,深深地吸了一口。等了一会,没有人提出不同意,于是他又继续讲下去。

“为了发动‘霸王’战役,”丘吉尔说,“我们已从地中海地区抽调了七个有作战经验的师及部分登陆艇。考虑到这一点,加上意大利恶劣的天气, 那么必须指出,我们对至今尚未攻下罗马还是有些失望。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占领罗马。我们认为, 1 月份将会有一场决战,而我们必将获胜。在艾森豪

威尔将军领导下的第 15 集团军司令亚历山大将军认为,罗马战役完全能够打

赢。可能俘虏和歼敌 11 至 12 个师以上。我们不想再向伦巴第推进或越过阿尔卑斯山进入德国。我们只打算推进到罗马稍北的彼萨——罗米尼一线。此后就可以在法国南部登陆,并横渡英吉利海峡。”

丘吉尔向苏联代表团间道:“我们在地中海东部要采取的行动,可能会使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战役延缓一点执行,苏联政府对此是否感兴趣?”

没等苏联代表作答,丘吉尔又赶忙补充说道:“这个问题我们暂时还没有明确的决定,我们到这里来,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一种可能,”罗斯福插话说,“那就是当苏军逼近敖德萨时,我们可以在亚得里亚海北部地区登陆。”

丘吉尔继续说道:“如果我们夺取罗马,进而从南部封锁德国,那末我们就能在法国西部和南部发动攻势,并可以增援游击队。可以成立一个委员会来研究这个问题并制订出详细的文件。”

斯大林仔细听了丘吉尔的阐述,然后接连向这位首相提出了几个问题。“按照我的理解,你们将有 35 个师来进攻法国北部?” “是的,正是这样。”丘吉尔回答。 “在开始进攻法国北部之间,预计先在意大利战场进行一次战役,目的

是占领罗马,然后准备在意大利转入防御?” 丘吉尔点头表示肯定。

“除此之外还计划进行三个战役,其中之一就是在亚得里亚海地区登陆,我理解得对吗?”

“实施这些计划可能对俄国人会有好处。”丘吉尔说着,他的语调听起来已流露出一些失望情绪。然后这位首相又解释说:“最大的问题是必要兵力的调动。‘霸王’计划开始要用 35 个师,以后部队的数量将由美国调来的

师团补充,其数目将达到 50 至 60 个师。在英国的英美空军最近 6 个月将增

加 1 至 2 倍。此外,英国目前正在不断地聚集兵力。”

然而斯大林却没有让自己被这些所迷惑,他又一次提问:“不知我理解得是否正确,除占领罗马的战役外,还计划在亚得里亚海地区,同时还在法

国南部分别发动一次战役?”

英国首相回避正面答复,他指出:“在‘霸王’战役开始时,计划在法国南部发动进攻。为此,将利用从意大利抽出的兵力,但这个战役的详细方案还没有拟定。”至于亚得里亚海地区登陆计划,丘吉尔根本避而不谈。

斯大林盯了他一眼,然后用极为阴郁的声调说道:“我认为最好是把‘霸王’战役作为 1944 年一切战役的基础。假如在发动这个战役的同时,在法国南部登陆,那末两支队伍就能在法国汇合。所以最好是进行两个战役:一个是‘霸王’战役,一个是支援‘霸王’战役的、在法国南部的登陆战役。而与此同时罗马地区的战役将是牵制性的战役。如果在法国南北两边登陆,当这两支队伍汇合时兵力就增加了。不要忘了,只有法国才是德国人最薄弱的地方。”

斯大林和丘吉尔还在继续争辩着,气氛很紧张。罗斯福尽量设法从中缓和,他说:“如果进行地中海战役,那末势必要推迟‘霸王’战役,我是不想推迟‘霸王’战役的。”

丘吉尔满脸愠色,垂头丧气地坐着抽烟,沉默了几分钟后仍坚持用进攻巴尔干地区的计划,来代替‘霸王’计划。这一计划的真正意图是打算在合适的时机出兵拦截红军,阻止红军继续向西挺进。即使执行“霸王”计划, 也要推迟在 8 月份付诸实施。最后,丘吉尔终于撕下伪装,建议这个问题由军事专家们来讨论。

“好吧,”斯大林毅然决然地说道:“让军事专家们去讨论吧。说实在的,我们没想到要讨论纯军事问题,所以也没有总参谋部的代表来,但我想, 伏罗希洛夫元帅和我能解决好这个问题。”

果然在第二天上午举行的三国军事代表会议上,英国三军参谋长布鲁克将军再一次重复了丘吉尔首相的论调。美国代表马歇尔将军,尽管没有驳斥英国人提出的盟国在地中海地区登陆计划,但却明确表示,如果登陆工具不足而要实施这一战役,那就会大大延误“霸王”计划的实现。伏罗希洛夫虽然多次与对方争论,但最后仍是各持己见,军事代表们不仅在关于登陆战役的问题上没有找到共同的语言,就连更为重要的问题——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问题也没有解决。

11 月 29 日全体会议开始之前,举行了一次显示同盟国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团结一致的隆重仪式。举行这种仪式适逢其时。它或多或少驱散了笼罩在会议上空的乌云,同时好像提醒人们,反希特勒同盟还面临着十分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只有采取协调一致的共同行动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以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和英国人民的名义向斯大林格勒居民赠送特制宝剑的仪式安排得十分隆重。由英国技术娴熟的、祖传的铸剑能手锻制成的双把巨型宝剑耀眼夺目,装在镶嵌着贵重饰物的刀鞘内。这柄宝剑象征着对斯大林格勒市给予法西斯致命一击的英雄们的尊重。

仪式开始前,大厅里早已挤满了人。当“三巨头”来到时,各代表团的全体成员以及反希特勒同盟各国的陆海空三军将领都已聚集在大厅里等候。斯大林身穿佩带大元帅肩章的浅灰色军服。丘吉尔也穿起了三军统帅军服。军乐队演奏苏英两国国歌后,丘吉尔双手将宝剑取出,悬空高举,对斯大林说:

“国王乔治六世陛下命令我,将这柄依照陛下本人选定和赞赏的式样锻

制的荣誉宝剑递交给您,请您转交给斯大林格勒市。这柄荣誉宝剑是由那些世代相传,从事铸剑行业的英国能工巧匠锻制的。剑刃上刻有下列字句:‘国王乔治六世赠给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们——斯大林格勒市民的礼品,以表英国人民的敬意’。”

丘吉尔向前走动了几步,将宝剑交给斯大林。斯大林身后站立着手持冲锋枪的苏联仪仗队。斯大林接过宝剑,说道:“我代表斯大林格勒市民,对国王乔治六世赠送礼品表示十分感谢。斯大林格勒市民高度评价这件礼品。我请您,首相先生,向国王陛下转达斯大林格勒市民的谢意。”

间歇片刻。斯大林缓步绕过桌子走到罗斯福身旁把宝剑递给他看。丘吉尔托着剑鞘,罗斯福仔细地端详着长长的剑身。总统读了一遍剑刃上的题词, 然后说:“的确,斯大林格勒市民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之后,“三巨头” 一起坐在凉台上通往会议厅的高大门前照了像,这张照片已成为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而传遍全世界。

然而,在向斯大林格勒市赠送皇家宝剑仪式后接着召开的会议上,那种隆重而高昂的气氛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开辟第二战场这个至关紧要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斯大林耸了耸肩膀表示,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难以继续进行会谈。大不列颠首相模棱两可的立场显然使他恼怒。但他仍以心平气和的口气说:“如丘吉尔首相昨天所说,在 8 月份实施‘霸王’战役,那么由于这个期间天气不好,这个战役不会有什么结果。4 月和 5 月是进行‘霸王’战役最合适的月份。”

人所共知,斯大林有时容易动怒,而且不容异见。但在整个德黑兰会议工作期间,他都能克制自己。甚至在气氛十分紧张的时刻,他也很沉着、镇静,彬彬有礼,在这方面,丘吉尔则相形见绌,他常常突然发作,表现出神经过敏,有时甚至完全不能克制自己。

经过据理力争,丘吉尔继续坚持己见,强调客观困难,认为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的条件还不成熟。看来继续会谈是没有意义了。这时斯大林从座位上突然站起,对莫洛托夫和伏罗希洛夫说道:“我们走吧,我们在这儿没有什么事好干了,我们前线还有许多事要做呢!”

丘吉尔在座位上显得坐立不安,满面通红,他嘟囔着:“你们没有理解我的意思。”为使气氛略有缓和,罗斯福以调解的口吻说道:“现在我们都很饿了,所以我提议休会,去出席今天斯大林元帅招待我们的午宴。”

在宴会上,大家一面品尝着苏联人的美酒佳肴,一面继续交谈,对战争, 对未来,充满信心。丘吉尔说:“我认为,上帝在我们这一边。无论如何我已竭尽所能使其成为我们的忠实朋友。”

斯大林抬起头,狡黠地看了丘吉尔一眼,而后取笑他道:“那么说,魔鬼自然是在我们这一边罗。因为毫无疑问,人人都知道,魔鬼就是共产党员。而上帝当然是行为端正的保守党人了。”

趁着余兴未消,宴会一结束,斯大林就邀丘吉尔举行双边会谈。在苏联首脑咄咄逼人的进攻下,丘吉尔只好声称“我对登陆本身并不担心。我担心的是过 30 至 40 天后会发生的情况。”

斯大林针对这一点答复说,一旦法国北部登陆,红军这方面也将转入进攻。如果得知登陆将在 5 月或 6 月进行,那么苏联人就可以准备好给敌人不是一次,而是几次打击。目前的情况则是,德国人正在把自己的部队调往东部战场,并且只要在西方不出现对他们的严重威胁,他们就继续把部队调柱

东方。

“德国人非常害怕我们向德国边境推进,”斯大林进一步指出。“他们懂得,既没有英吉利海峡,也没有大海把我们和他们隔开。同时德国人也清楚,在西面,英吉利海峡在保护着他们;其次,为了逼进德国还需要通过法国的领土。德国人是不会往西线调兵的,特别是如果红军发动进攻的话。而红军如果得到盟军‘霸王’战役的支援,是一定要发动进攻的。”

在这些话语之间,使人明显感到一个暗示,即英国人和美国人即使登陆成功,但在进攻德国领土之前还有大量事情要做。而如果盟军一拖再拖,那么苏联军队将会首先进入德国领土。这一暗示,果然对丘吉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斯大林再次问他到底能否确定开始实施“霸王”战役的日期时,丘吉尔不再回避了,他认真地说,晚些时候等他和美国总统两人会面时会有满意的答案的。

第二天清晨三大国首脑在一起吃早饭的时候,罗斯福便笑容满面,以引人注目的郑重态度向大家宣布说:“先生们,我想告诉斯大林元帅一个使他愉快的消息。在英国首相和美国总统参与下,联合参谋部今天通过了下列决议:‘霸王’战役定于 1944 年 5 月进行,并将得到在法国南部登陆作战的配合。这次辅助战役兵力的大小,视当时登陆工具的数量而定。”

这样,这个全世界人民注目的而又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终于定下来了。这是德黑兰“三巨头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它不仅对苏德战场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加速第三帝国的覆亡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1 月 30 日是丘吉尔的 69 周岁的生日,用他后来的话说,这是一个非常忙碌而值得怀念的日子。由于欧洲第二战场悬案问题的解决,使这个祝寿会开得更加欢快和热闹。这天晚上,斯大林、罗斯福和他们代表团的全体成员, 都前来英国使馆祝贺。在为国王乔治六世、加里宁主席和罗斯福总统的正式祝酒结束后,丘吉尔提议为“圣人罗斯福”和“伟人斯大林”各干一杯。罗斯福总统向丘吉尔祝了酒,斯大林也向老寿星祝了酒。艾登则向莫洛托夫祝了一杯酒。晚餐是按照真正的苏联风俗进行的。晚宴快结束时,斯大林把那位波斯服务员叫过来,给他斟满一杯香槟酒,祝他和他的伙伴们万事如意。斯大林此举给波斯的“下层”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丘吉尔对斯大林有些敬畏,认为他是一个不好对付的强有力的对手。正如他的私人医生所说的那样,丘吉尔当着斯大林的面总是有一股不自在感。他感到他面前这个人思想敏捷,运筹帷幄,思考周全,这个人采用的“俄罗斯——亚细亚式的思维方法”,是他所理解不了的一个迷,但更主要的是这个人拥有绝对而又无情的权力。丘吉尔后来写道:“斯大林的风度是很有魅力的,如果他想表现出这种风度的话。”

尽管西方的政治家们在意识形态方面和苏联领导人不同,但他们都赞赏斯大林的风度和才能。罗斯福说,他言简意赅,目的明确,耐心十足而又坚韧不拔。布鲁克认为,斯大林具有杰出的军事头脑,他每次发言都是以敏锐而又准确的洞察力来弄清局势的各种含义,“在这方面他比罗斯福和丘吉尔突出。”美国驻莫斯科的军事代表团团长迪安将军说:“谁也不会看不到此人的伟大之处。与这种本质上的伟大结合在一起的还有一种魅力,有时还有一种通情达理的热情,这种人情味似乎同他在为苏维埃国家利益时表现出来的那种令人生畏的无情不相吻合。”

德黑兰会议对当时的反法西斯战争形势进一步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希

特勒的处境更加不妙了。

驱逐敌寇出境,解放敌占区的全部国土,是苏军 1944 年的主要作战任务。这一年,苏军与德军之间的战线,从北往南,大体上从拉多加湖南岸, 经斯摩棱斯克南下,沿第聂伯河为界。该线以西的列宁格勒州、白俄罗斯、第聂伯河西岸的乌克兰和克里米亚等广大区域仍在德军占领之下。

当时在苏德战场上,两军力量对比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法西斯军队尚不足 500 万人,而苏军的作战部队共有 12 个方面军约为 650 万人,即超过敌人兵力 30%。在武器装备方面,苏军的火炮超过德军 70%,飞机超过敌人170%。苏军拥有大量的装甲部队和机械化部队,还有源源不绝的物资支援, 实力雄厚的预备队,和活跃在敌占区的近百万游击战士的紧密配合,苏军已有足够的兵力兵器实施大规模的进攻。

苏军连续取得重大战役的胜利,进一步增强了全国军民把法西斯德寇赶出苏联领土的信心。苏军在长期的作战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指挥和作战经验,掌握了防御和进攻作战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在突破德军防御、合围其重兵集团、夜间作战和强渡江河等方面,都有了成功的经验,为苏军在 1944 年实施大规模的战略进攻,把德军全部赶出苏联领土,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4 年初的国际形势对苏军进攻也十分有利。盟军已经肃清了北非的德、意军队,控制了地中海和大西洋的局势,又在意大利南部登陆成功,并正在集结力量准备在西欧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日军,敌后战场已展开了局部反攻。美、英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也使日军受到严重损失,削弱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因此,日本已失去了进攻苏联的可能性。苏军解除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可集中力量对德作战。

希特勒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被迫转入战略防御来稳定战局。与此同时,还要积极准备力量对付美、英军队可能在西线发起的进攻。为此,德军统帅部把 198 个师又 6 个旅和仆从国军队的 38 个师又 18 个旅部署在苏德战

场;把 64 个师又一个旅用于防御美、英军队在西线的进攻;把 38 个师又两个旅部署在意大利。

斯大林为了做好这次战略反攻,早在 1943 年底就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如

何利用有利形势发展胜利的问题。苏军最高统帅部总的意图是:在 1944 年把德军全部赶出苏联领土,把战争推到国外进行,并迫使德国的仆从国退出战争。为此,苏军制定了集中兵力连续实施一些高速度、大规模的战略性进攻的战役计划。于是,苏军从 1944 年 1 月中旬开始,便从北起巴伦支海、南到

黑海大约 4500 公里的战线上,连续对德军及其仆从军实施了 10 次歼灭性打击。这就是苏联卫国战争中著名的“十大突击”。

第一次突击是从列宁格勒区域开始的。参加这一战役的是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波罗的海第二方面军和波罗的海红旗舰队,并有列宁格勒州的 3.5 万名游击队相配合。苏军当面之敌是德国的第 18 和第 16 集团

军组成的“北方”集团军群。1944 年 1 月 14 日,列宁格勒方面军从列宁格

勒以西的奥拉尼延巴文发起攻势,向南推进。至 1 月 19 日击毙敌人两万多, 占领了红村和罗普沙之后,继续向南边的卢加方向突击。沃尔霍夫方面军在 1 月 14 日从诺夫哥罗德的南北两侧发起反攻,激战数天,歼敌 1.8 万人,于

1 月 20 日解放了诺夫哥罗德。

与此同时,在更南边的波罗的海第二方面军也开始向西攻击,牵制住德国第 16 集团军。这样,敌第 18 集团军的南北两翼已被粉碎,大有被包围的

危险。于是德军在 1 月 20 日夜间从姆加突出部位开始向西撤退。苏军则跟踪

追击,1 月 21 日解放姆加,1 月 26 日至 29 日先后解放托斯诺等地,从而在莫斯科至列宁格勒的十月铁路全线上肃清了敌人。此后,苏军继续向西推进, 到 2 月底已逼近纳尔瓦至奥斯特罗夫一线。这一战役共毙敌 9 万多人,俘敌

7200 人,彻底解放了列宁格勒市和列宁格勒州,并为今后解放波罗的海沿岸

的 3 个加盟共和国创造了条件。

苏军在第聂伯河以西的南部战场发动的强大攻势,史称第二次突击。这一区域土地肥沃,是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产地,而且是通往罗马尼亚和巴尔干的要道,所以在战略上和经济上都极为重要。希特勒在这里布置了 93 个师,其中有 18 个坦克师,占其在苏德战场上坦克师总数的 70%以上。苏军参加这一战役的有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第二方面军、第三方面军和第四方面军。最高统帅的代表朱可夫元帅负责协调乌克兰第一和第二方面军的作战行动;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协调乌克兰第三和第四方面军的作战行动。苏军的总兵力是 177 个师,与德军的比例是 1.3 比 1。 这次战役是从 1944 年 1

月来至 3 月份实施的。

在科尔松——舍夫琴科夫斯基地区,德军有 9 个步兵师、1 个坦克师和 1

个摩托化旅,共约 8 万人。敌人的这一突出部位严重阻碍着乌克兰第一和第二方面军的西进。1944 年、月 24 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进行了战斗侦察,1 月 25 日从基洛夫格勒以北发起进攻,向西突击。1 月 26 日乌克兰第一方面

军从白教堂东南面发动攻势,向东南推进。两个方面军的先头部队于 1 月 28

日在兹维尼戈罗德卡会师,至 2 月 3 日将科尔松——舍夫琴科夫斯基之敌完

全包围起来。经过激烈战斗全歼了被围之敌,其中击毙 5 万多人,俘虏 1.8

万多人,同时消灭敌增援部队 2.8 万人。这一围歼战打得十分漂亮,速战速胜。之后,乘胜前进,渡过第聂伯河,横扫顽敌,完全切断了敌人与克里米亚之间的陆上联系。苏军稍事休整,继续西进,至 3 月底渡过普鲁特河,进

入罗马尼亚国境。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在 3 月上旬歼灭了别列兹涅哥瓦特地区

的敌军,渡过南布格河。整个第聂伯河西岸的重大战役在 3 月底 4 月初宣告

胜利结束。在这次重大战役中,苏军总共粉碎德军 66 个师,即占该地区敌军

总数 93 个师的 70%,苏军西进了 400 公里,解放了第聂伯河西岸的全部乌克兰地区,进抵苏联国境线,把德军在苏联境内的防线切成南北两段,占据了通向罗马尼亚和巴尔干的有利阵地。

1944 年 3 月底至 4 月 16 日,乌克兰第三方面军进行了敖德萨战役,歼

敌 3.7 万人,完全解放了苏联南方的重要港口城市敖德萨及其附近地区。1944

年 4 月初至 5 月 12 日,乌克兰第四方面军完成了克里米亚战役,歼灭敌军

11 万多人,完全解放了克里米亚半岛。这两次战役的实施都得到苏联黑海舰队及其航空兵的紧密配合,合称第三次突击。这样,苏军就在苏联国土的最南方肃清了敌人,苏联黑海舰队获得在黑海的行动自由,创造了今后由海路向敌人进攻的重要条件。

欧洲战局发展到 1944 年夏天,德国法西斯的处境更加不利。在苏德战场;德军连遭失败,苏军的反攻越来越猛。6 月 6 日,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大规模登陆,终于开辟了第二战场,迫使德军在东西两线作战。德军在战场上的失败促使德国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趋尖锐。1944 年 7 月 20 日, 在德军内部发生了谋杀希特勒的事件。事后希特勒采取残酷的报复行动,对德国军官实行大清洗,处决了 700 多人。这进一步加剧了法西斯统治集团内

部的矛盾,削弱了德国法西斯本身的力量。在此有利形势下,从 6 月份到年

底,苏军发动了 7 次战略性的大战役。其规模和影响最大者,为第五次突击和第七次突击。

1944 年 6 月 10 日至 6 月底,苏军在列宁格勒和拉多加湖以北的苏芬战

场上展开强大攻势,一举粉碎芬兰法西斯军队,将其驱逐到 1940 年苏芬划定的国界线以西,解放了卡累利阿的大部分领土,迫使芬兰当局停战求和。这次称为第四次打击的战役,实际上是苏军夏季攻势的序幕。

著名的第五次突击,是从 6 月 23 日到 7 月底在广阔的白俄罗斯进行的,

所以又称白俄罗斯战役。白俄罗斯人民在德寇的压迫下万分痛苦地度过了 3 个年头,希特勒匪帮洗劫了白俄罗斯人民的一切公共财富,蹂躏了城市,烧毁了 120 万幢村镇建筑物,使 7000 所学校变成了废墟。220 余万和平居民和苏联战俘惨遭杀害。当时,德寇在白俄罗斯的占领区处于整个苏德战线向东突出的位置,这一地区由德国“中央”集团军群防守,约为 80 万人,但其中

仅有 4 个坦克师,德军比较集中地分布在东线的维帖布斯克、奥尔沙和博勃鲁依斯克等地区,以及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附近。参加这一战役的红军,从北往南,依次是波罗的海的第一方面军,白俄罗斯第一、二、三方面军,总兵力在 150 万人以上。同时有该区域的 30 多万游击队的大力配合。

1944 年 6 月 23 日,伟大的战役打响了。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从北面向

维帖布斯克方向突击。当天,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分两路出击,于 6 月 25 日与波罗的海第一方面军会师,合围了维帖布斯克之敌。同时,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向正面的莫吉廖夫方向发起进攻,并于 6 月 28 日攻占了该城。6 月

24 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分南北两路向博勃鲁依斯克攻击,于 6 月 27 日

将该地之敌包围起来。苏军攻势凌厉,到 6 月 29 日就围歼了维帖布斯克和博

勃鲁依斯克的敌军,同时解放了奥尔沙。在这六天之内击毙德军 10 万余人,

俘虏 3 万多人。此后,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的左翼和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的

右翼向明斯克方向推进,于 7 月 3 日解放了明斯克,并把从东面溃退下来的

10 万德军包围在明斯克以东地区,然后一举歼灭,其中俘虏德军 5.76 万人。

这批俘虏在被押送去苏联东部战俘营的途中,于 7 月 17 日路过莫斯科示众。

20 个俘虏一排,由德军的将校在前面“领队”,在莫斯科主要大街示众约 3 小时。他们一个个耷拉着脑袋,贼头贼脑地左顾右盼,“欣赏”苏联首都的夏季风光。当时旅居莫斯科的外国人目睹这一壮观,无不为苏军攻势之迅猛和战绩之辉煌而惊叹!苏联人民则嘲笑这些俘虏是战争期间“进入莫斯科的第一批德国人”。

西进红军,攻势凌厉,捷报频传。在北部,于 7 月 13 日解放立陶宛的首都维尔纽斯,8 月 1 日占领考纳斯,续而渡过涅曼河,逼近德国领土东普鲁士。在最西北方向,苏军于 7 月 27 日攻占邵良,到月底进抵里加湾海岸。在

中部,苏军于 7 月 27 日占领比亚威斯托克城,从而控制了通往华沙的交通要

道。在西南方向,苏军解放了巴拉诺维奇、布列斯特等许多城镇,并于 7 月

23 日占领波兰的重要城市卢布林。在纳粹统治下,卢布林是一座人间地狱, 希特勒在这里设有规模很大的屠杀营。那里面有一整套毒气室、焚化炉和处置室。就在这里,德国人把每批 200 至 250 人的一批批犹太人、苏联人和波

兰人集体屠杀,然后火化掉。每天约有 2000 人死去。死者总计达 150 万之多。在卢布林附近的所有红军部队都奉命参观这一屠杀营,以此来激起全军将士对敌人惨无人道的行径的义愤,使他们在执行摧毁纳粹政权的任务中更加奋

勇向前。

斯大林采取一切措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进攻的速度和规模。为了制定进军白俄罗斯的计划,他废寝忘食,征求了所有司令员的意见,时而单独讨论,时而共同商量。他频繁地同各个方面军和最高统帅部的代表们进行联系,有时一天要给他们打好几次电活。在局面已经扭转,红军节节胜利, 捷报频传的情况下,他作出了一项特别的规定,要求现在不能低估敌人,而要格外小心。他的心情也同样迫切,想尽快地把敌人赶出去,把他们消灭在德国的国土上。但是,他不允许放松准备工作,也不允许那种会导致冒险行动的过分乐观情绪。他要求指挥员胆大心细,勇猛顽强,周密计划,不打无准备之仗。结果第五次突击完全如愿以偿。在这次战役中,仅仅七天就消灭德军 54 万人,给予希特勒“中央”集团军群以毁灭性打击,西进了 500 至

600 公里,解放了白俄罗斯全部领土和立陶宛的部分领土;并在波军配合下解放了波兰的东部,逼近了东普鲁士和华沙。

为了从战略上支援和配合白俄罗斯战役,当时兵力最雄厚的乌克兰方面军,从 7 月 13 日至 8 月底进行了西乌克兰战役,史称第六次突击。结果,苏

军歼灭德军 17 万多人,粉碎了德国“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占领了以利沃夫为中心的西乌克兰,并渡过维斯瓦河,占领散多梅希以西的地段,为日后攻取重要的西里西亚地区创造了良好条件。

1944 年 8 月 20 日至 9 月底,乌克兰第二和第三方面军在黑海舰队的配合下,进行了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史称第七次突击。这一地区由两个德国集团军和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组成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防守着,其总兵力约 80 万人。8 月 20 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从雅西以北发动攻势,8 月21 日占领雅西城,继而南下。乌克兰第三方面军从宾杰里以南地段开始攻

击,向西推进。8 月 24 日两个方面军在普鲁特河渡口会师,把敌军主力 22 个德国师和部分罗马尼亚军队包围在基什尼奥夫以南的森林地带,接着围歼了这股敌军。与此同时,苏军还粉碎了胡希以东和普鲁特河东西两岸的敌人。之后,苏军分头向罗马尼亚的中部和东部推进。在此情况下,罗马尼亚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于 8 月 23 日在首都布加勒斯特和全国主要城市举行了武装起义,推翻了安东尼斯库的法西斯政权,建立了罗马尼亚新政府。

新政府一成立就立即宣布罗马尼亚退出法西斯阵营和反苏战争,并对德宣战。接着,罗马尼亚军队与苏军并肩战斗,共同参加反对希特勒的战争。苏军在 8 月 30 日占领罗马尼亚最重要的石油工业城市普洛耶什蒂,8 月 31 日进入布加勒斯特。在这期间,苏军在黑海舰队的协助下还先后占领黑海沿岸的苏利纳、康斯坦萨等城市和港口。以后在 9 月份,罗马尼亚军民肃清了国境内的德军,把祖国从法西斯德国的奴役下解放了出来。

在苏军猛烈打击下,纳粹军队节节败北,9 月 8 日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在瓦尔纳,德军沉没了约 400 艘船只。在此大好形势下,保共领导人民群众

于 9 月 9 日在首都索非亚和其他城市发动了武装起义,一举推翻亲法西斯的政府,建立了祖国战线民主政府。新政府一经成立,马上宣布退出法西斯阵营和反苏战争,并对希特勒德国宣战。所以,当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国境时, 不仅没有遭到抵抗,反而受到保加利亚人民和军队的欢迎。至 9 月底,保加利亚人民在苏军的协助下解放了祖国的全部领土,开始走上新的道路。

1944 年 9 月和 10 月份,苏军在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发动了第八次突击,

解放了爱沙尼亚全部领土和拉脱维亚的大部分领土,将 30 多个德国师围围在

库尔兰的土库姆斯至里巴瓦一带。这股被围困的德军大部分直到 1945 年 5

月 9 日德国宣布投降后,才向苏军投降。1944 年 10 月初,苏军以匈牙利为

主战场,展开第九次打击,至年底苏军包围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 10 月中旬,苏军还分别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境内。苏军的第十次打击是1944 年 10 月份在芬兰最北部进行的,结果把德军追逐到挪威境内。

苏联红军的 10 次突击,使德军遭到极其严重的损失。据苏联统计, 1944

年上半年,德军就有 30 个师又 6 个旅被全歼, 142 个师又 1 个旅损失过半。在此期间,德国共损失 100 多万人和大量武器装备。1944 年夏秋,德军又有96 个师又 24 个旅被歼,有 219 个师又 22 个旅损失过半。在此期间,德军共

损失 160 万人,坦克 6700 辆,火炮和迫击炮 2.8 万门,飞机 1.2 万架。苏军

通过 10 次歼灭性的突击,共歼灭敌人 260 多万人,取得了对德作战的决定性胜利。除拉脱维亚一小块土地外,苏联几乎全部恢复了战前的国境线,并协同东欧一些国家的反法西斯武装力量,解放了他们的国家。苏德战线已由4450 公里缩短到 2250 公里,苏军腾出了更多兵力集中到主要方向作战,为最后战胜法西斯德国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法西斯德国已面临严重的时刻。至 1944 年底,武器的产量急剧下降。德国受到来自东面、东南面、南面和西面的夹击。官兵士气大为低落,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德国完蛋了!希特勒完蛋了!”然而希特勒仍在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总动员,对法西斯制度稍有怀疑和有任何不同思想的人,都遭到希特勒分子无情的镇压。

此时,苏军的战斗力也大大提高了,在各个方面都超过了敌军,1944 年底苏联作战军队的人数为 670 多万人,各种大炮 10 万余门,坦克 1.18 万辆,

作战飞机 1.47 万多架。在西战场上,美军、英军和法军共有 76 个满员的装备优良的师和 15 个独立旅,6500 辆坦克,1 万多架飞机。希特勒统帅部用来对付上述兵力的,只有 74 个非满员的战斗力不强的师和 3 个独立旅, 1600

辆坦克和强击炮,以及 1750 架作战飞机。因此,在第二战场开辟后不久,盟军就在人数上超过敌人一倍,在坦克数量上超过三倍,在飞机数量上超过五倍。

斯大林在全面分析了情况和交战各方的能力后,决定 1945 年初在各个战略方向都实施强大的进攻战役,以夺取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