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 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判别是非(10 分)

共 10 小题,每小题判断正确给 1 分,没有回答的,以 0 分计,错 1 小

题,倒扣 1 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负分。例如,10 个小题对 8 题、错 2 题,

本题应得 6 分;错 6 题,对 4 题,本题得 0 分。依次类推。答案如下: 1.(√);2.(√);3.(×);4.(√);5.(×);

6.(√);7.(×);8.(√);9.(×);10(×)。二、填充(15 分)

本题共 15 小题,30 个空格,每填对一空格,给 0.5 分。答案如下:

1.1983 年 1 月 1 日 0 时 35 分1982 年 12 月 31 日 15 时 35 分。(年、月、日期、时刻一项有错,算错。)

  1. 副极地低西

  2. 本格拉寒流秘鲁寒流。(考生答案未指明洋流性质,算对;洋流性质答错的,如寒流答成暖流,算错。)

4.5—107、8。(本题原则上按答案评分,考虑到考生可能出现其他符合本地区情况的答案,可酌情评分,由各地区制订细则。)

  1. 华北北部东北西部。(考生只答华北、东北,扣 0.5 分,答其他, 算错。)

  2. 雪峰台湾

  3. 柴达木准噶尔

  4. 渡口武汉

  5. 滨绥哈大

  6. 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

  7. 英国阿伯丁

  8. 大同江下游东北沿海各港口。(前一格考生只答大同江或答大同江上、中游,算错,后一格答东北沿海,算对。)

  9. 中南洞里萨

  10. 葛洲坝龙羊峡。三、选择(20 分)

本题共 15 小题。1—10 题为单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选对 1 题得 1 分;每题答案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算错。11—15 题为多重

选择题,有 2—4 答案是正确的,全部选对得 2 分;五个字母都填的,以 0

分计;错误多于正确的,得 0 分;正确多于错误的,得 1 分;错、对各一半,得 0.5 分。例如:正确答案为 A、B,考生答 A、B、C,以正确多于错误论;答 A、C 或 B、C 或 A、B、C、D,以对、错各一半论;答 A、C、D, 以错误多于正确论。答案如下:

1.(C);2.(B);3.(B);4.(D);5.(B);

6.(D);7.(B);8.(C);9.(D);10.(A)。

11.(D、E);12.(A、D);13.(C、D、E);

14.(B、D、E);15.(B、C、D、E)。四、读图与填图(25 分)

共 5 小题,每题 5 分。

  1. 甲、乙气候图,按表格项目每填对一格给 0.5 分。答案如下表:

1983 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 图1

本题评分说明:①甲、乙所属温度带,甲答热带、乙答副热带算对。② 气候类型,甲答赤道雨林算对,乙答其他算错。③代表地区,指气候类型代表地区,考生卷面已明确规定以本类型所占面积最大者为准,甲答亚马孙平原、乙答地中海沿岸为正确,教材上也有明确交待,答其他,虽属本类型,算错。④主要经济作物,指本气候类型下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作物, 卷面上限答两种,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一致,但符合教材内容算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a.答两种,其中之一是明显错的,不给分;其中之一,属于热带、亚热带均可生长的,算对;b.答两种以上者,多数是正确的,出现个别错的,算对;二种以上错的,不给分。⑤植被类型,甲答热带常绿林,算对,答热带季雨林,是错的;乙答常绿灌木林、常绿小乔木林、亚热带常绿林,算对。

  1. 地形剖面示意图判读,5 分。答案如下: (1)地形与山脉名称:

大巴山; ②秦岭山脉

渭河平原,或关中平原,关中盆地;

黄土高原(每填对一处得 0.5 分。)

  1. 汉江谷地的温度带是亚热带,或北亚热带(1 分)。

③所在的温度带是暖温带(1 分)。

  1. 汉江谷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③所在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每填对一处得

    0.5 分。)

本题评分说明:a.关于地形名称:①②答其他算错;③答八百里秦川、渭河地堑也算对;④答陕北高原算对。b.关于汉江谷地及③所在的温度带, 意指汉江谷地属亚热带、渭河平原属暖温带,答其他算错。c.汉江谷地及

③所在地的主要粮食作物,考生如答成主要经济作物或答次要粮食作物算错。

  1. 青海西藏地区填图,5 分。每填对一格,给 1 分。答案如下:

唐古拉山;②巴颜喀拉山;③冈底斯山;④澜沧江;⑤青海湖。考生答案与本答案不一致,算错。

  1. 黄河中下游地区填图,5

    分。每一号码所代表的地名(矿区名)及所对应的矿产都对,给 1 分。答案如下表:

1983 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 图2

评分说明:a.地名或矿区名及所对应的矿产,其中 1 个有错,不给分。

b.号码 5 之下矿区名答濮阳、东明或其中之一,算对。

  1. 非洲填图,5 分。答案如下图。每填对一处,给 1

    分。凡填写位置不准确,或未用箭头指明其正确位置,算错。

1983 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 图3

五、本题满分为 14 分,另从优加 2 分。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如下:

  1. 两地区概述(1 分):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与苏丹、埃及相邻地区都在热带范围内,虽同处于回归高气压带,但两地气候特征、气候类型和主要经济作物都有明显的差异。

  2. 两地区气候特征(3 分):西双版纳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但可分为

明显的干、湿两季,而苏丹、埃及相邻地区,全年高温,降水稀少,大陆性强。

  1. 两地区气候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4 分):夏半年(或雨季),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并受到印度低气压吸引,形成强大暖湿的西南季风, 西双版纳受到它的影响,所以成为雨季;冬半年(或干季),西双版纳主要受到单一的暖空气控制,湿度小,所以多晴天,干燥少雨。而苏丹、埃及相邻地区全年都在回归高气压带控制之下,气流下沉,湿度小,所以炎热干燥。

  2. 两地区气候类型(2 分):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或西南季风) 气候类型,而苏丹、埃及相邻地区则属于热带沙漠(或热带干燥)气候类型。

  3. 两地主要经济作物(2 分):西双版纳主要是橡胶,而苏丹、埃及相邻地区主要是棉花。

  4. 关于西双版纳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条件(2 分):①冬半年(干季)不受寒潮影响(1 分);②夏秋不受台风危害(1 分);③干季多雾, 可以弥补部分水分之不足。

评分说明:a.两地区概述,考生答案中只要叙述到了,即可给分,否则, 扣 1 分。b.考生的本题答案符合前面评分说明第二点可从优加 1 分。c.西双版纳发展热作的有利条件之③,教材上没有,如考生答出此点,可在本题应得分数之外,再从优加 1 分。即本题在符合 b、c 两条的情况下,最高分应得 16 分。

六、本题满分为 10 分,答案要点与评分标准列表如下:

1983 年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 图4

本题评分说明:a.本题不从优加分。b.表中各要点分数的进一步分配, 各地可以制订细则。

七、本题满分为 6 分,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如下:

  1. 气候、植物带的分布(2 分):澳大利亚大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降水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作环状递减,植物也相应呈环状分布,由沿海森林带向内陆过渡为草原和沙漠。

  2. 形成的主要原因(4 分):(1)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回归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的控制下,所以炎热干燥。(2)南部和西南部因位于回归高气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地区,属地中海式气候类型。(3)北部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1 月),东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为暖湿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水汽,降水较多,成为湿季;冬季(7 月),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因大部分地区风从内陆吹向海洋,故干燥少雨,成为干季。(4)东部沿海一带,气候湿润,其东北部常年吹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 并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受海陆位置和纬度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植物受气候影响,出现相应的植被类型,并呈带状分布。

本题评分说明:a.不从优加分。b.气候、植物的分布,只答环状分布, 没有具体内容,扣 1.5 分。c.形成原因的分数分配,由各地区酌情处理。d.东部沿海最南端,课本附图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但课本未加说明,故不要求考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