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
酷爱阅读的小盖茨
1955年10月28日,“微软之帝”威廉·亨利·盖茨出生于美国西雅图,这是个善于创造奇迹的人物。他最先把计算机软件产业化,他创造出了从系统软件到应用软件,从计算机的简单功能到多媒体技术,从单机应用到信息高速公路等一个又一个的技术奇迹。可以说,他是西雅图的骄傲。
排行老二的盖茨,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他是父母惟一的儿子。还是小婴儿的时候,盖茨就喜欢骑在木马上摇啊摇的,直到长大成人,每当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或者专心思考什么问题时,他仍会不时地摇着身下的椅子。
在父母的影响下,盖茨从小便看了许多书,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盖茨成天泡在书堆中,正是这些书开启了他通向理智世界的大门,为今后他那种以观念制胜的事业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当他才7岁的时候,他最喜欢读的就是那本《世界图书百科全书》,他经常几个小时地连续阅读这本大书,一字一词地从头读到尾。据盖茨的父母后来说,就他们所认识的孩子而言,还没有见过哪位少年对《百科全书》有盖茨那么大的热情和偏爱。
小盖茨有着非凡的聪明和惊人的记忆力。当他还是一个11岁大的孩子时,家人带他到教堂做礼拜。他竟能利用坐在车上的一小段时间记熟整段的《马太福音》,然后把它完整地背诵出来,令许多大人感到惊讶不己。
盖茨一直是个没有多大耐心的人,从小便很容易对事情感到厌倦。求学时,他可以用任何一只手来记笔记,用一只手用得无聊了,便改换另外一只手,觉得这也是一种小小的挑战。
喜欢挑战的盖茨兴趣广泛,一会儿学吹喇叭,一会儿又迷上《百科全书》,他最喜欢阅读名人传记,比如罗斯福和拿破仑什么的。6年级时,他在学校的成绩不太好,又常常与母亲发生争执,于是父母决定带他去看心理医生,让他接受辅导。
想不到与心理医生交谈了几次,盖茨又喜欢上了心理医生给他看的弗洛伊德之类的心理学书籍。最后心理医生对盖茨的母亲说,不要企图强迫盖茨遵循传统的行为模式,他不会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为了这句话,盖茨的母亲玛丽不安了很长一段时间。
随着年龄的增长,比尔·盖茨又一头扎进富兰克林、罗斯福、拿破仑、爱迪生等大名鼎鼎的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的传记中。他说他阅读这些历史伟人的传记是为了了解他们究竟如何思考。后来他也读文学作品,他最喜欢而且印象最深的两本书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各自的和平》。他还读科学著作和商贸书籍。
比尔·盖茨内心里有一个丰富的世界,他从读书中吸取了大量精神财富,他的行为也自然与他的同龄人有所不同,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思想。不难发现,比尔·盖茨专注于阅读超过同龄人的书籍,已经显示出“成人化”的倾向,他的精神支柱是:让思想走在年龄的前面。
盖茨一家常常与朋友一起旅游,他们举行多项竞争性比赛,比如接力赛跑、掷鸡蛋和抢旗子等,盖茨在那时便喜欢上了这些竞争性很强的运动,他谈生意的精明也是从那时起开始显露出来的。一次,盖茨的姐姐收了盖茨5美元,答应让他随心所欲地使用她的棒球手套,盖茨马上要求姐姐签下份合约,证明自己可以永远用这副手套,以防姐姐将来后悔。
退学经商开公司
因为对电脑过分的好奇,盖茨惹上了麻烦。一天,他闯入了一个受保护的程序,使用者的密码告诉他,每个使用者有权进入哪些领域,而另一些领域则是禁止进入的。这引起了盖茨强烈的好奇心,他不顾一切地闪过那些密码保护卡,进入了主机所在的财务与其他资讯领域。这趟小小的冒险很快被当成侵入机密资讯被人发现,盖茨的父母勒令他不准再碰电脑。
以后的一年多里,盖茨试图学习做一个正常的人,不再玩电脑。然而很快,他又开始玩电脑和电脑游戏。在他差不多中学毕业的那一年,他又遇到了一个机会。当时,负责架设西北输电网路的TRW公司的工程师碰到了问题,正在他们试着找出问题所在的时候,他们发现电脑中心公司的一份《问题报告书》写得非常好。于是他们记下了制作这份报告书的两位“侦测错误大师”的名字: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于是,TRW公司打电话给他们,希望他们能来面试求职。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是两个9年级和10年级的中学生。
向湖滨高中请了实习课程假后,盖茨与艾伦来到波特兰,在那里租了一间公寓,开始了他们为程序设计师约翰的工作。约翰是一位优秀的电脑工程师,盖茨和保罗在他那里学习了很多东西。
1973年,盖茨高中毕业,湖滨中学的校长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给哈佛大学。
在这一年的夏天,比尔·盖茨以全国资优学生的身份,同时获得普林斯敦、耶鲁和哈佛大学的入学许可,他选择了哈佛。在这所全世界著名的学府里,盖茨在新的竞争面前保持着他一贯的习惯。他逃课,一连几天待在电脑实验室里不出来,整晚整晚地玩电脑游戏或者打扑克。更让人奇怪的是,他一直睡在一张没有铺床单的床上,不过据他的同学回忆说,好像很少见到他真的躺下来好好睡一觉,他通常可以超过30个小时不眠不休。可能连他自己也从来没有发现原来自己的床上是没有床单的。
在哈佛,盖茨结识了主修应用数学的史蒂夫·巴默并成为好友,巴默在后来加入微软,现在成为微软公司的总裁。
有一次,盖茨中学的好友保罗来看他,回去的时候,保罗一个人穿过哈佛校园时,突然发现1975年元月号的通俗机械学杂志的封面上,印着革命性的新微电脑装备MITS阿尔塔8080。保罗买下这本杂志,然后冲回去找盖茨,两人研究了半天,觉得应该为这台单纯的小机器发展一种程序语言。
保罗说服盖茨:“让我们创立一家公司,让我们一起来,好吗?”
于是盖茨和保罗打电话给MITS创办人罗伯茨,说他们可以写出一套可使用程序。罗伯兹是个很精明的人,只要能为己所用他便利用,便答应两个人的请求。于是盖茨和保罗回到哈佛,他们利用哈佛的电脑,玩命地写这套程序。盖茨和保罗都相信,电脑可以创造奇迹。他们说:“我们的口号是,每张办公桌和每个人家里都有一部电脑。”从1月到3月,盖茨和保罗一直呆在盖茨的寝室,他们几乎不记得寝室的灯几时关过,直到后来,盖茨还深深为他写出的那套程序而自豪。“那是我写过的最酷的程序”,盖茨这样说。让罗伯茨大吃一惊的是两人用BASIC语言编写的这个程度,在阿尔塔电脑上运行得十分成功。
盖茨和艾伦首战告捷,他们把他们编写的程序卖给MITS公司,获得3000美元另加权利金的报酬。那个罗伯茨先生看出了这两个毛孩子身上所具有的潜力,他问他们能不能为罗伯茨公司服务,他会提供职位和很高的工资。保罗·艾伦答应了罗伯茨,而比尔·盖茨则又和同学们一起打扑克,但在他的心里,则时时刻刻盘算着自己的前程。BASIC语言在阿尔塔电脑上运行成功,给比尔·盖茨很大鼓舞。他感到哈佛大学的生活索然无味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全新领域在向他遥遥招手。他决定爆炒哈佛的鱿鱼。大概,迄今为止,只有比尔·盖茨敢这样玩哈佛一把,但这绝不是感性的冒失,而是理性的激情。
离开哈佛,当时比尔·盖茨感觉这将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不过比尔·盖茨到底是比尔·盖茨,他没有回避这件事,还是硬着头皮对父母说了他的计划,说他准备退学,去和保罗·艾伦成立一个计算机企业。
盖茨并不想在西雅图开公司,虽然这里是他的家乡,更可以靠近父母。他要到一个叫什么阿尔伯克基的地方,而在西雅图人眼中,新墨西哥全是沙漠,到处尘土飞扬。这让他父母很感伤心。
母亲玛丽拼命阻止儿子的这种学业自杀念头,她认为这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她希望盖茨在取得学位之前不要离开学校。哈佛的学位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啊!
盖茨的父亲也极力反对他的儿子开公司,尤其是在毕业以前。不过,虽然他们极力主张爱子继续其学业,但他们也认识到自己缺乏关于一个软件公司究竟属何物的技术背景与商业常识,要说服而不强制爱子的话,必须另寻外援。
于是他们便把萨穆尔·斯托姆,这位受人尊敬的领袖人物请出来说服比尔·盖茨。但是令人发笑的是,在与比尔·盖茨交往之中,斯托姆不知不觉被感染了。
盖茨也谈到了他和艾伦共同的前景,个人计算机革命刚刚开始,将来每一个人都会拥有一台个人计算机。而赚钱的远景同样辉煌。或许,将有无限的机器依靠他们的软件而运转。斯托姆不仅没有劝阻盖茨打消念头中止计划,相反在倾听了这位十几岁的后生小子的演说后,他鼓励盖茨好好干,争取干好。他回过头去说服盖茨的父母,希望他们支持盖茨。盖茨说,为了这件事,玛丽一直对斯托姆耿耿于怀,认为他不该帮着我。直到后来,比尔·盖茨成了亿万富翁之后,玛丽才逢人便夸奖斯托姆先生的眼力。
在成立自己的公司之前,盖茨和保罗一直讨论着公司的名称,奥特公司、无限公司等等无数个名字,但最后,“微软”却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
1975年7月,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终于将他们久存于心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他们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克基正式创建了微软公司。这个公司就其实质而言并不是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原来创建的那个交通数据公司。它们两家在法律上是完全独立的公司。按照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当时的协定,公司的权益按个人投入的劳动分配为:比尔·盖茨60%,保罗·艾伦40%。
微软公司成立后,签订的第一个合同就是把销售BASIC语言软件的专利权授予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在这个合同中,比尔·盖茨以其优异的法律知识,精确地规定了软件的开发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各自拥有的权利。这个合同后来成了软件专利合同的典范。
要启动罗伯茨的阿尔塔计算机,就必须具备密度较高的存储板和快速输入程序。罗伯茨在自己的机器里安装了他设计的4K存储板,这使比尔·盖茨他们的BASC语言在计算机上有可能运用。但是这种存储板的可靠性太差,比尔·盖茨编写了一套存储测试程序,用它来检查这些存储板时,发觉都不能使用。而罗伯茨拒不承认这一点。他根本没有把比尔·盖茨看在眼里,认为比尔·盖茨太嫩,对商业一窍不通。
然而,挑战却不约而至,加利福尼亚州一名计算机爱好者开办了一家公司,设计制造了一种质量不错的4K存储板和其他一些适用于阿尔塔的部件,另有一些公司也生产了能与阿尔塔兼容的插件。
罗伯茨勃然大怒,在报上发表文章谴责这些公司,说他们这样做是地道的“亵渎行为”,骂厂商是“寄生虫”、“恶棍”。但那些人对此未予理睬,有两个奥克兰人反而给他们的存储板公司取名为“寄生虫公司”。这样,罗伯茨就只能以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为他开发的BASIC软件作为拳头了。
1976年2月,他们开始编制磁盘BSIC语言。这时,他和保罗·艾伦住进了离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不远的一家便宜的旅馆。他用一支笔和一叠草稿纸,花了大约10天时间就完成了编制磁盘BASIC语言的工作。他采用了数据资料分配的方式来处理磁盘有效空间的分配和管理,这样一反传统的做法,大大加快了数据资料的处理速度。由于磁盘作为一种存储信息的方式有其方便快捷的优点,磁盘驱动器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广泛使用,BASIC语言自然也就成了大量应用软件的程序编制语言。7月,这个磁盘操作系统正式发行,售价200美元。但是,如果同时购买公司的16K存储板,这个软件就几乎免费。当然,这又是罗伯茨惯用的促销伎俩。
为了促销,微型仪器公司带着阿尔塔进行了一次公开演示的公路旅行。公司的几个硬件工程师挤进了一辆蓝色的旅行车,从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开始周游美国,传播着阿尔塔的信息。爱好者们很快把这辆车叫做蓝鹅。
车上载着阿尔塔计算机,连着一个电传打字机,里边运行着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的4K版本的BASIC。不论到了何处,演示立刻开始。走到哪里,微型仪器公司就把爱好者协会或计算机俱乐部办到哪里。凡使用阿尔塔机的,就不收会员费。工程师们一路上还修好了许多不能动的机子,让那些失望的人脸上露出笑容。
这种促销活动很让比尔·盖茨大开眼界。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白天做着这样的旅行,晚上加班加点搞BASIC。到夏天的时候,他们已经有了一个8K内存的BASIC。接着他们又向12K或16K带有扩展功能的BASIC努力。1975年夏天,他们与艾德·罗伯茨正式签署了协议,着重申明了关于8080计算机的配套软件BASIC的使用权利。
19岁的比尔·盖茨起草了协议,他父亲和阿尔伯克基的一名律师帮助做过完善工作。
比尔·盖茨不仅懂得复杂的计算机技术,而且懂得涉及软件协议的严格的法律条文。这份协议有效期10年,给予微型仪器公司独有的在世界范围使用BASIC的权利,包括向第三者发放从属许可的权利。
这个协议后来引起了诉讼,但是最后诉讼胜利,也完全是靠了这个协议。这说明这个协议的基本点是正确的和明确的。
这个协议在后来看来,最重要的部分是这样几句话:微型仪器公司同意全力以赴许可、推进并使BASIC商业化,如不能尽力,将构成此协议终止。没有这句看起来不关痛痒的话,微软公司就不可能打赢官司。可不要小看了比尔·盖茨的这份协议。在当时,这类的协议几乎没有像样的,因为软件就没有像样的。这份协议后来成了不断兴起的计算机软件贸易的许可证制度的范本,成为这个行业的法律标准。
这个协议规定每卖出一份BASIC,如果是随着硬件一起卖出的,微软公司收取30美元。SK版本BASIC每个拷贝35美元。扩展BASIC,每个拷贝60美元。如果单独卖出,微软公司收取销售价的50%。如果使用者需要修改BASIC,那么他还得为源代码付钱,微软公司还将收取其中一半。
对于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来说,这个协议并没有使他们满足,他们只是从中挣到了18万美元。而对于一般的美国人来说,两个人干几个月就挣18万美元,已经是难以想像的了。
公司刚成立的时候,管理混乱,缺少秩序。盖茨和保罗事事都要插手。但渐渐地,他们的个人风格慢慢显露出来,分工也越来越明确。后来保罗负责推动新科技和研发新产品,而比尔·盖茨则集中精力开拓新的市场和业务,负责谈判、签合约。
仅仅18个月,盖茨和保罗为苹果电脑公司和海军准将公司写的程序,为新成立的微软赚进了好几十万美元。
然而,正当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不知疲倦地朝着他们梦想的电脑王国进发时,微软却卷入了成立以来的首次官司当中。这一串长长的诉讼案差点给了两个年轻人以致命的打击。
此时,一份业界通讯声称,著名的英特尔电脑公司控告一群公司,因为他们设法行销某种与英特尔386畅销晶片相似的晶片。英特尔的意思很明显,即使英特尔输掉这场官司,他们也可以利用官司拖延竞争者的时间,同时,庞大的诉讼账单也足以令那些资金不足的小公司陷入瘫痪的境地。
这或许是当时电脑公司对于“盗版”的最出名的诉讼案。
微软也开始向盗版开火,因为比尔·盖茨不愿意眼看着自己的劳动和智慧被盗版者任意摘取。然而微软的处境与英特尔不一样,微软缺少足够的资金和强大的实力拖死对手,反而差点让对手把自己拖死。
按照微软和罗伯兹所签的合约,MITS公司必须“尽最大的努力销售微软的培基程序语言”,而不是由微软直接向客户销售该软件。
然而,比尔·盖茨发现,他们的软件推出市场不久,这种由他们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程序语言便被拷贝得到处都是,市场上充斥着盗拷版,看到这种情况,MITS便不再尽力去销售该程序。
微软的利益直接受到损害。
盖茨非常愤怒,他认为可恨的不仅仅是盗版者,而MITS的态度无疑是鼓励了盗版者的疯狂。
1975年,《电脑通告》通讯刊载了比尔盖茨写给所有电脑玩家的一封信,在他那封措辞尖锐的《写给玩家的公开信》中,比尔·盖茨毫不留情地指控这种行为无异为偷窃。他抑制不住愤怒地写道:“我们出售软件获得的专利费,如果以我们花在阿尔塔机BASIC语言编制上的时间来平均,每小时其实只值两个美元。多数计算机爱好者想必知道,你们中大多数人拥有的软件都是盗窃来的。硬件必须用钱买,而软件则是可以彼此分享的。但是你们可曾为软件编写者想过,他们的工作是否得到了应得的报酬……”他激愤地写道:“谁愿意白干?哪一个计算机爱好者愿意花费他3年的生命来编制程序,寻找其中的错误,并把这程序制成文件,而只是为了让别人拿去随意分送?”
盖茨认为罗伯茨应该为市场上的盗版负责,他决定收回培基程序语言并将其转卖给伯铁克公司。在此之前,他征求自己当律师的父亲的意见。老比尔认真研究了案件后,认为盖茨是对的。他告诉儿子,如果他为收回培基语言的权利而被人控告的话,他一定可以想办法为儿子打赢这场官司。
果然不出所料,比尔·盖茨的做法给微软带来了开办以来的首宗官司,老比尔帮助儿子在阿布奎基找了一位律师,昂贵的律师费用令比尔·盖茨不知如何应付。同时,伯铁克一听说微软惹了官司,马上拒绝支付权利金,收入的减少和支出的日渐庞大令微软公司几乎要破产。
无奈之下,盖茨和保罗只好同意将控告伯铁克的诉讼交付仲裁,因为这种方式比审讯和可能漫长的上诉要快一些,他们只希望快点结束这场诉讼,以便可以拿到资金来支付他们欠下的一大笔账。然而仲裁过程却慢得如蜗牛的步伐,而在仲裁最后下达之前,比尔·盖茨和保罗·艾伦几乎捱不下去了。微软公司的律师一直给盖茨他们打气,说我们会赢的,我们会赢的。比尔·盖茨也相信。但是员工的工资和房屋的租金也不能老是这样一直拖着。微软公司的资金越来越少。比尔·盖茨开始担心,接着比尔·盖茨的父母也为这件事情担心。比尔·盖茨对法律不是不懂,但法理是一回事,实际的诉讼又是一回事。比尔·盖茨越来越没有信心,他表示他可能不得不赔钱给这个案子。
比尔·盖茨的父母知道儿子遇到了难关,要借给他一些钱。但是,比尔·盖茨不要,他说,如果是因为钱,我会另外找到渠道的。
其实,比尔·盖茨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不得不开口向自己的员工借钱。格林伯格很仗义,在开不出工资的情况下,借给比尔·盖茨7000美元。
比尔·盖茨终于把这一段时间支持了下来。到了8月初,苹果计算机公司支付了6502计算机的BASIC固定许可使用费的前半部分,一共是10500美元。比尔·盖茨长出了一口气,微软公司活转了。
到9月初,仲裁委员会给诉讼的双方送来了明确的裁定:微型仪器公司的行为违反了协议,成为一起所见到过的最严重的公司侵权案之一。裁决规定,虽然微型仪器公司可以继续销售自己机器上用的微软公司的8080BASIC,但它的独家许可正式终止。微型仪器公司再也不能分享将来的第三者许可费,而微软公司则可以自由地对所有客户销售这一产品。
盖茨和艾伦赢了,微软安然度过难关。罗伯茨不服气,他认为,是他的公司出资研发培基软件,而且他是合法的所有权人,但同时他也承认,自己太过大意,他应该更留意那纸合约。罗伯茨说:“我很天真,现在这样说好像是在为我自己辩护,然而这是真的。从一开始,我就很注意不占那两个小孩子的便宜。那时比尔只有19岁,艾伦也只比他大两岁,我一直想照顾他们。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要比我老练得多。比尔和艾伦,他们比我更有竞争意识和手段。”
1979年,原本计划收购苹果电脑公司失败的罗斯将目光投向了年轻的微软公司,对这个虽然小却冲劲十足的公司十分看好。他和比尔·盖茨洽谈了几次,盖茨开出了4000万美元到6000万美元的价格,但罗斯认为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简直是在漫天要价,他出了一个价,盖茨一看,是600万美元至1500万美元,这个价钱离盖茨和艾伦的理想太远了,盖茨拒绝了。收购没有成功。过了没多久,罗斯便后悔了,自己捶胸顿足,为没有敲定那笔交易懊恼不已。
到1998年,微软已在世界58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拥有雇员2.5万人。在这之前,许多现任和前任的微软职工因为购买(或获公司赠送)微软的股票而成为百万富翁,其中还有不少亿万富翁。
微软每年都要开许多次欢送会,欢送那些一夜发达的微软员工离开公司去享受他们理想中的生活。比尔·盖茨的这种“让员工与公司共同富裕”的管理思想正被全世界的公司所关注。
与伯铁克的纠纷过后,盖茨和艾伦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留在阿布奎基,因为他们在那里的客户不见得会很多。
他们选择了西雅图的近郊作为他们事业的新起点,当他们终于把公司总部迁回西雅图时,微软已建立起扎实的企业文化,所有的管理和科研开发工作也向着成熟的国际化标准大步迈进。
比尔·盖茨时代的诞生
在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免遭淘汰。凡成功的企业,它们都有崇尚创新并尊重创新,乐于为创新者提供创新自由的优点。永不服输的盖茨的信念是:我会赢,永远做第一。
比尔·盖茨历来强调产品的不断创新,从不满足已经取得的成就。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前提。在与IBM的合作中,他坚持一边共同研制PM,同时着力开发自己的新产品。
微软公司同西雅图计算机公司签署86—DOS的完全转让权协议之后,仅过了16天,即1981年8月12日,IBM公司就在纽约宣布新型个人计算机问世,并展出了它的第一台样品。
展出的这台机器带有一个磁盘驱动器,只有16K内存,初步标价为1565美元,通过拍卖,价格升至6000美元。但是随机提供的应用程序却不多,只包括一个普通的扩展表格程序,一个字处理程序。但最具关键性的操作系统还没有推出。因此,IBM通知微软公司,加速开发DOS的新版本。
这是一个轰动事件,美国新闻界立刻广为报道,各专家学者也对它纷纷作出评价。影响很大的《华尔街日报》说:“IBM公司以崭新姿态进入个人计算机这门新兴产业,专家们普遍认为,这位蓝色巨人能够在10年内主导这个产业。”还说,“IBM的产品比它的竞争对手的产品能更好地处理较大的课题,并能以清楚明晰的形象来表达信息。”
在无形中,IBM的计算机或这个的实际标准,它的销售主要对象扩展到各个工作场所。而且公司的宣传也十分成功,它采用了玫瑰色图案,令人感到愉快友好。不久,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工厂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仍跟不上市场的需求。1年之后,公司就售出了13000多台计算机,收入达到4300万美元;再过1年,计算机的销售已经突破50万大关。而势力雄厚的惠普、数字设备公司、德州仪器公司、施乐公司,都在计算机市场上纷纷被逐,因为它们的机器在兼容性方面无法同IBM相匹敌。IBM公司一举成功,美国计算机市场的竞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IBM公司坚持新的态度,欢迎外界的发展。它宣布将公布技术资料,完全公开产业标准的规格,以便那些希望为IBM的个人计算机开发附加卡的公司有所依据。它还愿意同大家一起讨论软件的开发问题,也鼓励自己的员工利用业余时间开发软件。如果这些软件被公司采用,开发者可以获得应得的版税。
微软公司的MS—DOS、BASIC、FORTRAN、PASCAL语言、一个惊险游戏程序和一个打字程序,相继被开发出来,加入了这场竞争。
微软公司在MS——DOS1.0的基础上,开发一种双面读写磁盘的新版本DOS1.0,使磁盘容量由原来单面的120K增至320K。1982年5月,比尔·盖茨做了一次巡回展,向计算机公司和爱好者介绍微软公司的这个新成果。由于IBM个人计算机一炮打响,微软公司也名声大震,它的DOS也就成了举足轻重的软件。
1981年,微机的生产和应用有了巨大的发展。计算机用户数量的疯涨,对软件的需求自然大为迫切。
《时代》的评选和奥托的文章,一方面大大地张扬了微机的功能,使更多的美国人对它发生兴趣并对它的使用跃跃欲试;另一方面,也尖锐地指出了微机普及所面临的最紧迫任务:开发软件。
比尔·盖茨自然从很早就开始关注到软件的缺乏和计算机热之间的矛盾。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没有对软件的标准和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我曾买到过根本不能用的软件。……尽管现在有许多软件出现,但大多令人悲哀。”他强调说:“两年之后,我们要推出在各方面都能真正满足消费者需要的软件。现在的软件太糟糕,太难使用,而且缺少更多的性能。不过这一切正在得到改善。”
1982年,比尔·盖茨27岁,他在软件开发方面取得的成功已经在全国令人注目。这一年,美国有名的《金钱》杂志用他的照片作封面。
比尔·盖茨作为《金钱》杂志的封面人物与作为《时代》周刊风云“人物”的一台家用计算机表明:比尔·盖茨本人已被世界化了,他已经成为高科技精英的象征符号。这是一个时代对个人财富的认可和赞扬!正如杂志评语所说:“你可以喜欢他,也可以憎恨他,但你不可以忽视他。”因此,比尔·盖茨的时代正式宣告诞生!
比尔·盖茨认为,“多计划”有竞争者不能与之匹敌的一些特点。“多计划”凭经验猜测你的某些意图,提供窗口,同时显示电子表格程序的多个区域,也可帮助公司解决几个部分的分类帐或汇总等问题。还有“帮助”屏幕,自动重新计算,这在当时是不寻常的。
一个接口,一个核心编码,一个菜单结构,这些程序写在纸上似乎很了不起,很让人情绪激动,但在计算机上却并不给人强烈印象。“多计划”运行得非常慢,还有其他不尽人意之处。
硬件制造商们大批签约购买“多计划”。到后来,它终于完全可以在更多种类的机器上运行,用于其他任何应用程序。
乔布斯及其公司的人员8月来时,查理·西蒙伊给他们演示了“多计划”,并谈了对多工具接口的全面看法。当天晚上,比尔·盖茨主持了最高级会议。除史蒂夫,乔布斯及小组外,他还带了兰迪·韦金顿来,他是苹果计算机公司的软件负责人,现已成为麦金托什小组的成员。保罗·艾伦及查理·西蒙伊、马克·马修斯等也参加了会议。
会上,史蒂夫·乔布斯计划建立一个供芯片用的硅工厂,用生产线生产“信息仪器”。新计算机将非常容易使用,并成为像烤箱一样的必需品,按他所讲,麦金托什机比市场上任何同类物品都有价值,极易操作,并包括能满足任何人需求的基本软件。他说,他将在两年后的1982年末交货,销售2500万台。
史蒂夫·乔布斯的热情很有感染力,连微软公司的能手们也一度受他的感染,患上了严重的麦金托什热的症状。
对玩牌高手比尔·盖茨来说,麦金托什计算机可做为前途未定的IBMPC机的附加赌注,IBMPC机比苹果Ⅱ型计算机略高一筹。
史蒂夫·乔布斯许诺说,麦金托什机比这两者都前进一大步,虽然它现在还不完善,但一定是未来的潮流。
比尔·盖茨和西蒙伊都真诚地相信了,并且准备让微软公司利用它赚钱。
两个月以后,乔布斯邀请微软公司的应用小组参加了一个展示会。比尔·盖茨在这里看到一台计算机,它不仅能做实际生活的工作,也可用做图像游戏。它的硬件只是一个模拟板,连接在低廉的苹果Ⅱ型计算机的磁盘驱动器上,托迪·赫兹菲尔德随心所欲地绘画演示,把微软应用小组的人看得眼花了乱。
微软公司对图像显示,还有许多东西要学。
比尔·盖茨不熟悉麦金托什计算机,询问了一个赫兹菲尔德认为是愚蠢问题。
比尔·盖茨问道:“硬件是怎么样显示鼠标光标的?”
赫兹菲尔德得意地告诉比尔·盖茨说:“不是硬件的问题,光标是软件魔术搞的。”
赫兹菲尔德正准备继续大讲特讲,史蒂夫·乔布斯不悦地让他闭嘴,避免他泄露公司的秘密。
比尔·盖茨没有给赫兹菲尔德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
IBMPC机一发布,苹果计算机公司的人拆开看了里面,都大笑了起来,他们看到的完全是勉强凑合起来的东西,受限制的图形显示,几乎不存在的用户接口,无鼠标器,无网络能力,最低限度的音响设备,只有控制磁盘驱动器的电路系统,用了和整个麦金托什计算机同样多的芯片。
但真正的表现是在DOS磁盘上。“驴”这个愚蠢的BA-SIC游戏和难看的图形,使得做麦金托什计算机的这伙人忍俊不禁。当他们得知这个编码是比尔·盖茨所做的,就更觉得可笑。
到1982年1月的时候,微软公司与苹果计算机公司的交易接近完成。比尔·盖茨、西蒙伊、马修斯、艾伦和哈伯斯一同去硅谷洽谈。
他们回来的时候,带回微软公司的第一个麦金托什计算机样品,实际上是一组电路板。
比尔·盖茨对麦金托什计算机发生了兴趣。哈伯斯很快将成为微软公司麦金托什计算机的开发经理。哈伯斯也很明白比尔·盖茨的意思,他说:“我们是即将改变世界的、最伟大的技术性突破的内圈人物的一部分。”他重新给麦金托什计算机起了个微软公司的代码名称“沙漏”。
1982年1月22日,双方签定了合同。自此,微软正式与苹果“联姻”。苹果计算机公司同意提供微软公司3台麦金托什计算机样机,微软公司将用这三个样机创作3个应用程序软件,即电子表格程序、贸易图形显示程序和数据库。
比尔·盖茨感到沮丧的是这种计算机没有文字处理程序和BASIC。
令史蒂夫·乔布斯已经在开发这些产品了,剩下的需要调整的工作是微软程序的归拢问题。
乔布斯可以选择把应用程序与机器包含在一起,付给微软公司每个程序费5美元。限定每年每个程序100万美元,或分开卖,付微软公司每份10美元,或提取零售价格的10%。苹果计算机公司允诺签合同时预付5万美元,接受产品后再付5万美元。
史蒂夫·乔布斯担心比尔·盖茨从他的麦金托什计算机上学到经验,然后生产竞争软件,就要求在协议中加入一连串对微软公司的限制条款。
他想在麦金托什计算机正式发布之前,阻止微软公司在IBMPC机领域发布类似的图形用户界面程序,好让麦金托什计算机占有领先的优势。
可他那无法实现的生产计划,使他受到了蒙蔽。
史蒂夫·乔布斯将专有条款限制在较早的两个日期之后的12个月。
麦金托什计算机的最初交货期是1983年1月1日。
比尔·盖茨很快就利用了史蒂夫·乔布斯没法实现自己计划的这个事实。
比尔·盖茨买到了梦寐以求的图形用户接口。
在1981年5月的一个高级个人计算机讨论会上,比尔·盖茨做了很有特色的发言。他说:“今天的软件,确实使答案明了。人们愿意花费8000美元或9000美元,来买王安的文字处理机的原因,就是为了机器里的软件。在今天,对软件应该做的主要事情,就是设法使机器更好使用。”
他继续说:“我们离这个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天的硬件领域,已经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但人们还是无法利用这种先进技术,因为软件的发展确实落在了硬件的后边,这妨碍了对那项技术的利用。”
比尔·盖茨知道多数人想让产品在设计的时候,就为用户的需要着想。他们需要一种方法,使他们懂得如何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信息。他还将施乐公司的星机比做沙漏,作了分析。
沙漏的图形,后来出现在视窗的画面上。
在两年后同样的讲座上,比尔·盖茨的热情消失了。因为他的沙漏光标使用户感到反感。这倒不能完全怪比尔·盖茨,因为施乐星机的速度太慢了,人们不得不拿出很多的时间来看着那个无聊的沙漏。
不过,没有什么关系,比尔·盖茨又在想新办法了。
微软升级世界霸主
比尔·盖茨并没有因在美国市场的受挫而灰心丧气,反而他决定避开美国,进而向世界大市场进军,首先他把自己的“魔掌”伸向“欧罗巴”!
1982年初,公司派鲍勃·奥里尔去欧洲。鲍勃首先来到英国,发现那里最畅销的计算机是辛克莱计算机。这是皇家爵士大卫·辛克莱设计的一种计算机,它在英国的销售量比著名的苹果机或坦边机大9倍,而且他还发现,在欧洲,占领市场的是苹果机和科莫多机,IBM公司的计算机几乎见不到。
8月,微软公司又派遣杰夫·雷克斯赴欧洲,推广它的多计划软件。他同鲍勃乘火车从卡莱去巴黎,幸运地遇到了苹果公司的驻法代表乔软·坎宾。他们进行了会谈,结果达成一项协议:坎宾同意在苹果二号计算机上搭售微软的多计划软件。这可是微软很不小的一笔生意。
微软公司在欧洲渐渐打开局面,同时开始把他们的软件改成各种欧洲语言。比尔·盖茨研究了欧洲的情况,决定不把欧洲作为一个单独的整体看待,而把它分为三个主要市场。他决定在英国、德国和法国设立三个分公司,以适应三个市场的需要。
法国分公司的领导人由比尔·盖茨精心募选,决定由伯纳德·维格尼斯担任副董事长,因为他对法国市场了如指掌。
法国分公司于1983年5月正式开张。他们辛勤工作,除了忙于一般业务之外,还利用休息时间帮助微软公司校正多计划软件法文版中的错误。
9月,多计划软件法文版正式推出。苹果公司、IBM公司都销售搭配有这个软件的个人计算机。微软公司还为当时法国第二大计算机公司费克多公司编制了特定版本的多计划软件。这个软件不久就成了法国最畅销的程序软件。
到1986年,等到Lotusl-2-3软件法文版进入法国市场的时候,那里早已是微软多计划软件的一统天下,它的销售额占了总销售额的90%。这使美国许多软件公司的人们不知究竟,纳闷不已。
司各特·奥基是个受过训练的会计,还是一个工商管理学硕士,在惠普公司干过,并当过硅谷的顾问。
1982年3月他加入微软公司后,开始集中搞国际贸易。奥基认为应该把欧洲分成三部分,在巴黎、慕尼黑和伦敦设办事处。
他很快写出了一个统治全球的贸易计划。
当他请求盖茨和鲍默尔放弃最近聘用的欧洲主办人,并重新组织计划欧洲市场时,盖茨和史蒂夫·鲍默尔不愿意听,他们暴跳着说:“你疯了,你根本不知道这个人的能力。”
这是奥基第一次遇到微软的对抗方式,与惠普公司得体的、以代表多数人意见为准的方式恰恰相反。
汤姆在任时,奥基能赢得他的支持。
1982年9月末期,汤姆任命奥基为微软国际业务经理,负责欧洲分支机构与西胜彦的软件公司的事务。
汤姆当时精确地预料到,微软公司在欧洲的力度一定会加强,特别是明年,会对微软公司最终的成功起主要的决定作用。
奥基赴欧洲前,汤姆对他说:“去征服世界。”
原来的欧洲主办人被撤了。
在法国的“多计划”首战告捷,它引起极大轰动。
在一次个人计算机会议上,比尔·盖茨向与会者暗示了他们正在开发一种新软件,这便是至今已统霸全球的“视窗”!
但是视窗的工作在开始开展缓慢,而形势对微软来说却十分紧迫,因为在10月有一家软件推出了功能上与“视窗”相同的软件“DESQ”,比尔·盖茨心急如焚。这一次他不得不冒险了!
11月10日在纽约举行的一次盛大的新闻发布会上,比尔·盖茨采用了商业上惯用的虚张声势的作法,宣布“包容DOS的图形接口”微软视窗将在年底推出,而且断言1年之后,90%以上使用MS-DOS的计算机都能够使用视窗。视窗本身并不包含任何应用程序,它只是安装在操作系统中的一个环境。有了视窗,用户就可以将他们的程序安装到任何计算机上而不会发生不兼容的问题。
微软公司也确实获得了如莲花公司等不少著名软件公司的支持,使他们的软件能够在视窗下运行。微软公司还宣布它将修改自己的多计划软件和字处理软件,以适应视窗的要求。
微软公司大有控制个人计算机环境附件市场的意思,取IBM公司而代之。
但是,开发如此巨大而复杂的软件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这么大的软件工程,对于微软公司也是第一次。
由于进程问题,微软不得不屡次把“视窗”交货时间推迟。原定1983年底,推迟到1984年第一季度,后来变成1984年5月份。人们终于眼巴巴地望到了5月,微软公司的销售经理们也终于露面。他们一一拜访各家用户公司,红着脸向他们道歉说:“请诸位再等一等,最迟8月吧,我们一定把软件装在你们的机器上。”他们对这次的延期解释说,一部分试用者要求进一步修改,尤其是屏幕显示格式要改。
三番五次的食言,一再出现的推迟,使人们对视窗失去了信心,他们反倒不那么着急了。
他们一边等着8月份瞧视窗的笑话,一边把目光和希望投向了生产Vision的可视公司。幸而可视公司这时也出现了危机,不然微软的日子真有点难熬了。
微软公司许诺的8月很快到了,比尔·盖茨仍旧拿不出他的视窗。他面对新闻记者们的追踪质询无可奉答。于是,传媒给视窗取了个令人难堪的绰号:“泡泡软件”,以挖苦微软公司许诺上的胆大妄为。记者们写出一篇篇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的文章,对比尔·盖茨大加讽刺。
微软公司决定由刚聘用不久的琼·谢利出任第二任总裁,这显示出公司在用人之道上的强大威力。
在对视窗开发工作的各个环节做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之后,琼·谢利终于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原来,这项开发工作之所以进展迟缓,除了技术难关之外,主要问题还在于管理和组织上的混乱无序。谢利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对研制组做了彻底调整,把它分成几个部门,交给鲍默尔等人总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而让比尔·盖茨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在非常抽象的层次上考虑软件的总体构架和发展方向。谢利还更换了视窗的产品经理,把老资格的微软程序设计高手孔森调到视窗研制小组,并由他负责图形界面的设计。孔森的加入使视窗研制小组实力大增。
谢利把研制组的工作重新布置完毕之后,微软公司最后许诺的8月份早已过去。公司这时仍然认为他们有可能在两个月之后推出这种人们望穿秋水的软件。然后到了10月,他们只好再宣布这个软件的上市日期为1985年6月。新任命的视窗产品经理奥·尼古拉面对新闻界的质问,解释说微软公司对8086微处理器的能力估计过高,而视窗又需要很大的内存,否则运行速度就太慢,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公司不得不对这个软件的一部分重新设计。
对此,新闻界的嘲讽之声不绝于耳。比尔·盖茨面临巨大压力,他把视窗软件的开发工作列为头等大事,各类重量级人物被派到研制组,程序员的工作几近疯狂。
一天早上,比尔·盖茨审核已经编完的软件时,突然发现一处差错,他猛地一拍桌子,勃然大怒。
“鲍默尔!鲍默尔在哪里?”
比尔·盖茨大声嚷嚷着,鲍默尔应声来到,他手里正端着盘子,在吃早餐。
“你还吃得下饭吗?”比尔·盖茨指着他的鼻子大声骂道,“怎么会出了差错?我得警告你,年底前不能顺利完成工作,交不出货来,你们通通得卷起铺盖滚蛋!”
鲍默尔从来没有见过比尔·盖茨如此大动肝火。他赶紧把早餐放到一边,将刚刚睡下的程序员们一一叫醒,满面愁云地警告他们说:“必须再次进行检测,不能出任何一点差错,否则我们都会被盖茨炒了鱿鱼!”他们经过奋斗,终于研制出了体现微软典型风格的“视窗”。
1985年5月的春季计算机展销会上,比尔·盖茨展示了他的演示版视窗软件,向成千上万的用户表演了用鼠标和键盘打开或关闭“窗口”的效果。他同时宣布,视窗1.0版软件标价仅为95美元。一个月后,6月28日,微软公司向部分用户提供了视窗软件的测试版。几星期后,它又向新闻界赠送了评估拷贝。这些做法的用意是向用户收集使用意见物获得来自各界的反应。1985年11月,这套软件正式上市。
视窗软件的上市对当时软件市场无疑时一场大狂风暴,这使微软直接占取了世界霸主地位。
比尔·盖茨,这位当今全球商界首领,他用手指震动了整个地球,堪称商界大枭大雄的人。他每招每式都出乎人们的意料,都充满冒险和挑战。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得他自己的企业帝国势如破竹,让他人看到了惊人的“微软速度”。盖茨书写了20世纪最为传奇的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