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飞机篇

军用直升机

直升机实际上不是飞机,而是一种航空器,因此严格地说不能称之为直升飞机。

直升机是依靠发动机带动旋翼产生升力和推动力的航空器。能够垂直起落,空中悬停、原地转弯并能随意向各个方向飞行。

起飞场地条件要求低,从楼房屋顶和军舰上都可以起飞,是军队的重要技术装备,负担着运输、吊装物资、反潜、反舰、反坦克、布雷、扫雷、火力支援、救护、观测和通信指挥等任务。直升机按水平旋翼数目分为单旋翼机、双旋翼机和多旋翼机。按重量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直升机。直升机由机身、旋翼、动力和操纵系统组成。

1936年德国人福克研制成功双旋翼横列式直升机。1939年,美籍俄国人西科尔斯基研制出单旋翼机。1942年美国陆军开始使用。最初主要使用直升机执行救护和运输任务。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法国在阿尔及利亚战争中首次使用直升机执行轰炸和扫射任务。60年代美国军队在越南战争中先后投入数千架直升机。其后,在中东战争、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局部战争中,武装直升机都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现代直升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承担运输机降和通信勤务等工作的直升飞机,是军队行动的主要工具,如美制VH47型直升机。另一类装备空地(舰)导弹、鱼雷、火箭及航空机关炮的直升机,进行反坦克、攻击潜艇,如美制AH1直升机是第一批专用武装直升机。

它的后继机,AH—64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在海湾战争中,曾经使用“海尔法”反坦克导弹,一举消灭数百辆伊拉克坦克,是名副其实的“坦克杀手”。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装备军用直升机最多的国家,约占其军用飞机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于50年代开始成批生产直升机并且装备部队。

现代直升机

20世纪90年代是直升机发展的第四阶段,出现了目视、声学、红外及雷达综合隐身设计的武装侦察直升机。典型机种有:美国的RAH-66和S-92,国际合作的“虎”、NH90和EH101等,称为第四代直升机。

这个阶段的直升机具有以下特点:采用第3代涡轴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虽然仍采用自由涡轴结构,但采用了先进的发动机全权数字控制系统及自动监控系统,并与机载计算机管理系统集成在一起,有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和综合特性。

第三代涡轴发动机的耗油率仅为0.28千克/千瓦小时,低于活塞式发动机的耗油率。其代表性的发动机有T800、RTM322和RTM390。桨叶采用碳纤维、凯芙拉等高级复合材料制成,桨叶寿命达到无限。新型桨尖形状繁多,较突出的有抛物线后掠形和先前掠再后掠的BERP桨尖。

这些新桨尖的共同特点是可以减弱桨尖的压缩性效应,改善桨叶的气动载荷分布,降低旋翼的振动和噪声,提高旋翼的气动效率。球柔性和无轴承桨毂获得了广泛应用,桨毂壳体及桨叶的连接件采用复合材料,使结构更为紧凑,重量大为降低,阻力大大减小。

旋翼升阻比达到10.5,旋翼效率为0.8。这个阶段应用了无尾桨反扭矩系统,其优点是具有良好的操纵响应特性、振动小、噪声低,不需要尾传动轴和尾减速,使零部件数量大大减小,因而提高了可维护性。

复合材料在直升机上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泛应用。直升机开始采用复合材料主结构,复合材料的应用比例大幅度上升,通常占机体结构重量的30~50%。这一时期的民用型直升机的空重/总重比约为0.37。高度集成化的电子设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及智能技术在直升机上获得应用,直升机电子设备朝着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

这一时期的直升机,采用了先进的增稳增控装置,用电传、光传操纵取代了常规的操纵系统,采用先进的捷联惯导、卫星导航设备及组合导航技术,先进的通讯、识别及信息传输设备,先进的目标识别、瞄准、武器发射等火控设备及先进的电子对抗设备,采用了总线信息传输与数据融合技术,并正向传感器融合方向发展。机上的电子、火控及飞行控制系统等通过多余度数字数据总线交连,实现了信息共享。

采用了多功能集成显示技术,用少量多功能显示器代替大量的单个仪表,通过键盘控制显示直升机的飞行信息,利用中央计算机对通讯、导航、飞行控制、敌我识别、电子对抗、系统监视、武器火控的信息进行集成处理从而进行集成控制。

采用这类先进的集成电子设备,大大简化了直升机座舱布局和仪表板布置,系统部件得到简化,重量大大减轻。更主要的是极大地减轻了飞行员工作负担,改善了直升机的飞机品质和使用性能。直升机的全机升阻比达到6.6,振动水平降到0.05g,噪声水平小于90分贝,最大速度可达到350千米/小时。

武装直升机

概述

武装直升机是装有武器、为执行作战任务而研制的直升机。说到武装直升机,先要讲一下直升机。直升机是谁最先发明的,这个看法也不完全一致。现在较公认的是,第一架接近实用的直升机是由美籍俄国人西科斯基研制的VS-300,它于1939年9月14日试飞成功。这个西科斯基是个传奇式的人物,他曾在1914年研制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轰炸机。

在直升机上加装武器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1942年(有说1944年),德国在Fa-223运输直升机加装了一挺机枪。50年代,美、苏、法等国都分别在直升机加装武器,开始主要用于自卫,后来也用来执行轰炸、扫射等任务。60年代初,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大量使用直升机(多为运输型)。

战争中,其直升机损失惨重,因而决定研制专用武装直升机。第一种专门设计的武装直升机是美国的AH-IG,1967年开始装备部队,并用于越南战场。

目前,武装直升机可分为专用型和多用型两大类。专用型机身窄长,作战能力较强;多用型除可用来执行攻击任务外,还可用于运输、机降等任务。美国的AH-1属于专用型,而原苏联的米-24属于多用型。

地位

武装直升机越来越受到重视,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性能,在近年来的一些局部战争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它的主要性能特点:

一是飞行速度较大,最大时速可超过300公里;二是反应灵活,机动性好;

三是能贴地飞行,隐蔽性好,生存力强;

四是机载武器的杀伤威力大。

在现代战争中,武装直升机主要可遂行以下的一些任务:

一是攻击坦克。武装直升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反坦克和装甲目标的武器。国外进行的模拟对抗试验表明,坦克与直升机对抗的击毁概率为12:1-19:1。在近年来的一些局部战争中,武装直升机在反坦克作战果累累。

二是支援登陆作战。在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出动了近百架武直升机。

三是掩护机降。武装直升机是掩护运输机和运输直升机进行机降的主要火力支援武器。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的一次作战行动中,在AH-64直升机掩护下,多国部队的2000多名官兵、50辆军车和火炮,大批燃料和弹药快速突入敌纵深80公里的地域。

四是火力支援。武装直升机能有效地给予地面部队行动实施火力支援。在海湾战争中,AH-64等直升机曾为地面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为地面部队进攻开辟了通道。

五是直升机空战。“有矛就有盾”。各国在发展武装直升机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有效地对付它。目前普遍认为对付武装直升机最有效的武器还是直升机。

未来战争中,直升机间的空战似乎是一个必不可免的趋势。武装直升机还可遂行侦察、空中指挥电子战和其他作战任务因而有人称之为“战场上的多面手”。武装直升机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将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现役的武装直升机中,美国的AH-64和原苏联的卡-50尤为令人瞩目。AH-64的最大允许时速为365公里,转场航程约1900公里,机上装一门30毫米口径的航炮。可挂装16枚反坦克导弹或4枚空空导弹,或火箭等武器,能执行反坦克、对地攻击和为直升机护航等任务。

卡-50是世界上第一种单座武装直升机,即由一名驾驶员兼任驾驶和攻击的任务。它的最大平飞时速为350公里,作战半径约250公里;机上可挂装速射航炮、反坦克导弹和火箭弹等;据称也可挂装空空导弹。卡-50还开创了直升机使用弹射救生系统的先例。

作用

在军用直升机行列中,武装直升机是一种名副其实的攻击性武器装备,因此也可称为攻击直升机。它的问世使军用直升机从战场后勤的二线走到战斗前沿,由不具备攻击力的“和平鸽”成为在树梢高度搏击猎物的“雄鹰”。

作为一种武器装备,武装直升机实质上是一种超低空火力平台,其强大火力与特殊机动能力的有机结合,最适应现代战争“主动、纵深、灵敏、协调”的作战原则,可有效地对各种地面目标和超低空目标实施精确打击,使之成为继火炮、坦克、飞机和导弹之后又一种重要的常规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与作用。

可携带多种武器,攻击多种目标

现代武装直升机可携带反坦克导弹航炮、火箭、机枪、空空导弹、火箭弹以及炸弹、地雷、鱼雷、水雷等武器。这些武器具有不同形式、口径、射程和威力。例如,反坦克导弹制导方式就有多种,有红外、激光和雷达制导等。

航炮的口径有20毫米、23毫米、25毫米和30毫米等。航空机枪口径为7.62毫米和12.7毫米两种。火箭有57毫米、70毫米、80毫米和90毫米等多种口径。空空导弹有红外、雷达等制导方式和弹径不同的型号。

这些武器的发射方式、射程威力更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携带上不同武器,现代武装直升机可用以攻击地面、水面和空中的点状或面状目标,软目标或硬目标。包括坦克、装甲车辆、雷达站、炮兵阵地、通信枢纽、前沿哨所、简易工事、滩头阵地、水面舰船、水下潜艇、地面有生力量以及低空飞行目标等。可以说凡是敌方目标,只要是火力能奏效的都可以攻击。

载弹量大,攻击火力强

现代武装直升机不仅携带武器种类多,而且载弹量大。就单机而言,起飞重量大的直升体载弹量更大。如在两伊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大量使用的米—24武装直升机,机头装l挺四管12.7毫米机枪、备弹量1500发,短翼尖可挂4枚反坦克导弹,短翼下4个挂架可挂4个57毫米火箭发射器,共装火箭128枚。

如不挂火箭则可挂1500k8炸弹。又如在越南战场上就投入使用的AH—l武装直升机,机头配l门20毫米航炮(备弹量750发)或30毫米航炮(备弹量500发),机身两侧短冀下可挂8枚反坦克导弹或76枚70毫米火箭。起飞重量不足4t的A—129直升机配有1挺12.7毫米机枪(备弹量400发),可带8枚“霍特”导弹或52枚70毫米火箭,空战型则可挂8枚“西北风”空空导弹。

对成建制的武装直升机部队来说,其攻击火力更是令人不容低估。如俄军1个摩托化师建制的24架米—24,一次出动就可发射3072枚火箭弹或36000千克炸弹(不带火箭时)、96胶反坦克导弹、36000发机枪弹。美陆5:重型师编制内的攻击直升机营(44架从I—64、AH—1)一次出动就可发射火箭弹16724枚30毫米炮弹52800发、反坦克导弹352枚。

不受地形限制,机动性好

直升机特有的飞行特点是可在野外;未经任何准备的场地起降,能在空中稳定悬停,不受地形、地物限制,可敏捷地改变航线、飞行高度、速度和姿态,因此可在战区的任一指定地点迅速集中或展开,可选择有利的地点或状态,对敌进行攻击或作机动规避,这是任何其他地面和空中的武器装备无法比拟的。

固定翼飞机虽然飞行高度、速度、重量等远远超过直升机,但起降要依赖机场;而机场建设的周期长、费用高,在现代战争中,机场是攻击的首要目标之一,必然使其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其飞行高度高、速度快,但与地面低速目标的速度差大、发现率低,攻击时受到的限制较多。

而地面的坦克、装甲车、汽车或水面的舰船则不仅速度无法与直升机相比,且受地形、地物、水域的限制大,更无法与直升机相比。

隐蔽性好,突袭性强

在现代立体战争中,武装直升机多在150米以下空间活动,固定翼飞机一般都活动在200米以上高度。基于提高攻击的突然性和自身生存力的需要,武装直升机从战场前沿基地出航时高度往往在100米以下,而在临近战区(离战场前沿数十公里)则采用贴地飞行,即利用地形在离地10米以下的高度(通常为3—5米)隐蔽机动,发现目标后突然发起攻击。

这样的接敌方式,难以被雷达、红外、光学系统和目视等侦察手段发现和跟踪,往往会使敌方淬不及防。现代先进武装直升机装有夜视、夜瞄装置,更可以在夜幕和其他能见度极低的条件下迅速接近和攻击目标,更增加了攻击的突然性。

视野开阔,具有良好的侦察能

武装直升机在云层高度低(60米以下)、水平能见度差(小于400米)等条件下都可进行有效的作战活动。而地面观察人员因受地形、地物等影响,通常难以捕获2500米以外的目标。

直升机可在不同的高度、方位观察,装备有优良的电子、光学侦察设备的直升机更可在昼、夜间发现和攻击数公里远的目标。互在作战前沿己方一侧或隐蔽进入敌方一例,通过巧妙地侦察,获得第一手且范围广泛的战场信息,并及时报告指挥部门及地面部队。这对于战斗指挥和战况的发展,显然具有重要作用。

反应迅速

能在需要的时间对关键的目标从各个方向实施反复攻击,武装直升机相对地面各种武器具有时间上的快速性和空间上飞越地面障碍的高度机动性,可以快速集中、机动和在指定地点作战,巧妙地活动于整个战场;可使用不同武器,对前沿和纵深内的各种目标,从各个方向和角度上反复实施攻击。

武装直升机充分利用靠近前沿的加油装弹点及时补给,对敌实施持续的空中火力攻击,这样往往可收到良好的作战效果。即使在战斗发展过程中,遇到不利情况时,武装直升机也可随时迅速后撤。

便于与诸军、兵种密切协同作战

现代战争是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人们不可能苛求武装直升机单独去打赢一场战争,甚至是一场战斗,它往往要同各种作战力量协同作战。现代立体战争,是指所谓“空、天、地、海一体化的战争”。

固定翼作战飞机的飞行高度不能太低(200米以上),而直升机的飞行特点,正好填补了这个“时、空”间隙——飞行速度0—300千米/小时左右,高度0—150米左右。

利用其良好的侦察和通信能力,武装直升机与己方地面和空中部队保持密切联系,而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最有利于通过实施快速及时的空中火力机动,改变战场力量对比,形成火力优势,有力地配合其他军、兵种战斗,直接影响战役、战斗的进程和结局。

当然,武装直升机在战术使用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相对固定翼飞机而言,其作战半径较短,一般为100一200千米;对战区前沿补给(加油、挂弹)和战场维修(抢修和备件供应)要求高;购置和使用费用较高,空地勤人员要经过专门训练等。

用途

现代武装直升机所具有的上述特点,使得其经受了多次规模不等的局部战争考验,在战争中显示出其巨大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被人们称为“超低空的空中杀手”、“树梢高度的威慑力量”。其用途主要包括下述几方面:

反坦克及装甲目标

武装直升机攻击的此类目标主要包括:各种主战坦克及其他用途的坦克;各种装甲车辆包括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侦察指挥车;具有装甲保护的自行压制兵器和自行反坦克兵器等。

在现代战争中坦克仍然是陆军作战的主要装备之一。许多军事专家认为,现代战场上坦克及各种装甲车辆大幅度增加,导致了硬目标、半硬目标的数量剧增。据统计,现代战场上软、硬目标的比例大致为:硬目标(坦克)占30%;半硬目标(各种装甲车辆和具有装甲保护的兵器)占40%;软目标(无装甲保护的技术兵器及有生力量)仅占30%。这样便使反坦克、反装甲成了地面战斗的主要内容,极大地关系到地面战斗的胜败。

经过近40年来多次现代局部战争,包括越南、中东、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考验,充分证明武装直升机是反坦克和装甲目标最有效的装备之一。

各国的武装力量中,都把武装直升机列为反坦克火力配系的要素之一。在近、中、远距离的反坦克火力配系中,武装直升机主要承担4加0米以外的远程攻击任务。

其作战半径一般为100千米,因而可在远离前沿的纵深地带进行反坦克及装甲目标战斗。特别是在机动作战条件下,对敌纵深内运动的机械化师、装甲师来说,打掉其硬目标,就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其战斗力。

近距离火力支援

在现代合成作战中,武装直升机可利用携带的多种武器,对地面部队作战实施有效的近距离火力支援,攻击地面敌方有生力量、防御工事和阵地、各种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直接支援己方部队夺取战斗胜利。

武装直升机的战术使用特点使其在近距离火力支援中能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50年代法军在、阿尔及利亚战场上,初步显露了武装直升机的近距离火力支援能力。

六七十年代越南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直升机,除了用于运输及其他战斗勤务之外,广泛用于对地面部队的直接火力支援。首次专门研制的“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及装有武器的“依洛魁”多用途直升机成功地用于攻击各种地面目标,压制对方火力。

在80年代长达l0年的阿富汗战争中,前苏军大量使用了米—24直升机,对对方造成很大威胁。其中用于空中火力支援任务的飞行小时占所有直升机飞行小时的15%一17%。

在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军的“阿帕奇”直升机首先揭开了“沙漠风暴”的序幕,利用夜间突袭摧毁了伊拉克边境上的雷达站,为空袭巴格达开辟了“黑色安全走廊”,并在作战的全过程中始终紧密配合地面部队行动,不但以近距离火力支援给伊军以毁灭性打击,对地面作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为已被40年来现代多次大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所充分证明了的武装直升机近距离火力支援能力,又增添了新的证据。

为运输和战勤直升机实施安全护卫

武装直升机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对己方的运输直升机和其他各种战斗勤务宣升机实施空中掩护,以对付来自空中和地面对已方运输和战勤直升机构成的威胁,使其顺利遂行任务。

除武装直升机以外的其他直升机一般不携带武器。有的虽装有武器,但主要用于自卫。例如有的运输直升机上安装了机枪或火箭,在降落时,若遇有敌情,可在着陆前先行对敌攻击,扫清障碍,为着陆创造条件。

对进入战区执行任务的其他直升机来说,来自空中的威胁主要是敌方飞机或直升机的攻击,来自地面的威胁主要是地空导弹、高炮、高射机枪和其他武器的攻击。用固定翼战斗机护航,因其与直升机速度、高度差太大,往往难以直接协同和配合行动。

而用武装直升机来对付敌方武装直升机和低空作战的低速飞机(如强击机)则是较合理的选择。担任护航任务的武装直升机,不但能够伴随被掩护的直升机编队共同行动,而且具有较强的与敌低空飞机、宣升机作战的能力。不但可对敌方地面武器实施攻击,予以先行摧毁或作火力压制,而且朗与敌直升机、低空飞机格斗,消灭对己方直升机编队造成威胁的目标。

现代立体战场错综复杂,敌我边界犬牙交错、模糊不清,空地敌情瞬息万变,深入战区甚至纵深,执行机动运输、侦察、通信联络、指挥、校射、电子对抗和救护等不同任务的各类直升机,完成任务的重要前提就是武装直升机的保护。

以战场侦察为例,美军在空地一体战中,要求纵深侦察,军级达300千米,师级达150千米,旅级达70千米,以全面搜集战区及其附近敌情。侦察任务由包括直升机在内的特谴分队来完成。

侦察直升机在军属战斗航空旅中占有较大比例,而这些直升机在进行侦察,特别是纵深侦察时,都明确规定由武装直升机作护卫。再以纵深机降部队突袭为例,在海湾战,争的“沙漠军刀”行动中,美军第18军一次出动以运输直升机为主的300多架直升机,进行了被称为军事史上直升机最大规模的作战行动,而在前面开路、护航的就是AH—64武装直升机。

争夺超低空制空权

攻击敌方超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强击机和其他具有作战能力的飞行物,夺取超低空(一般为150米以下)制空权,是现代武装直升机又一重要使命。

现代立体战场上,武装型等各类直升机及低速飞机在超低空频繁活动,使超低空空域成为新的战场,作战双方无不围绕超低空制空权而展开激烈斗争。

飞行在“树梢高度”,具有很强火力而又灵活机动的武装直升机,对地面部队构成的威胁很大。各国的军事专家们都在研究对付它的办法。在地面武器方面,研制了小型地空导弹、多管自行高炮、反直升机地雷等多种武器。但实战表明,由于武装直升机的战术飞行特点,对付敌方武装直升机最有效的武器装备还是己方的武装直升机。

实际上在几次规模较大的局部战争中,由于作战双方都大量使用直升机,狭路相逢,直升机之间短兵相接的空战随时可能发生。

如前所述,自1979年8月至1982年6月,在两伊、中东等战争中,就发生过28次武装直升机之间或直升机与固定翼作战飞机的空战。

又如1983年9月4日,在两伊战争中,在伊拉克巴斯拉港前线,一架伊拉克的米—24D直升机执行巡航任务时,与伊朗陆军的l架AH—1J武装直升机相遇,米—24D反应迅速,动作灵活,紧急跃升,抢占有利的攻击位置,以12.7毫米机枪先敌开火,击落了AH—1J直升机。这些都说明争夺超低空制空权是现代战场上武装直升机责无旁贷的重任。

攻击海上目标

在现代作战中,舰载或岸基武装直升机担负的重要使命是:攻击敌方水面舰艇、潜艇以及其他海上目标;攻击临近海面飞行的敌方直升机及其他飞行物,夺取超低空制空权;配合舰艇编队登陆或海岸防御部队,攻击敌方滩头阵地或登陆艇波,遂行火力支援任务。

武装直升机垂直起降所需场地小,便于在舰船上使用和岛屿上起降;它邻近海面悬停和低速飞行,便于侦察、搜索、监视包括潜艇在内的目标;具有良好的机动性,飞行速度远快于各种舰艇船只,能快速有效地实施攻击。可携带多种武器攻击不同目标,执行多种作战任务。

特别是在登陆或抗登陆作战中,武装直升机不受海洋阻隔和水文气象限制,可及时迅速地为登陆编队或海岸防御部队提供火力支援。当然直升机在海上使用也受到一定限制,主要量是舰载直升机对母舰着舰平台、助降、防摇等装置有较高要求;出航时易受气象和海情条件限制等。

武装直升机在海战中作战的有效性,在英阿马岛战争和海湾战争中得到充分证明。马岛战争中,英军的“黄蜂”直升机发射ASl2反舰导弹攻击阿根廷的“圣菲号”潜艇,使其搁浅丧失了作战能力;“山猫’’直升机发射4枚“海上大鸥’’反舰导弹,击沉阿根廷的一艘巡洋舰。

海湾战争中,1991年1月29日,英国海军“山猫”直升机多架共发射了26枚“海上大鸥”反舰导弹,击沉伊拉克快艇5艘,击伤12艘,武装直升机攻击海上目标——包括活动于广阔海域的水面舰艇和水下潜艇,这里要特别提到直升机反潜作战中的重要作用。

直升机反潜是立体反潜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直升机反潜与其他反潜兵器比较有明显的优越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反潜能力强。因直升机速度远高于反潜舰艇和潜艇,又机动灵活,既可在短时间内搜索大面积海区,又可快速飞向潜艇游戈的海域,不失时机地对目标进行搜索、跟踪和攻击,以完成应召反潜任务。

2.反潜隐蔽性好,利于突袭。现代潜艇配有性能先进的声呐系统,能探测到较远距离的反潜舰艇或潜艇发出的机械噪声。直升机反潜时利用声呐探头放入水中,不易被敌方潜艇发现,且不会因自身的噪声干扰探测效果。特别是使用被动探测器材时,更不易被潜艇发现。这样既能提高探测潜艇位置的准确性,又能在潜艇上空实施突然攻击。

3.可使用多种探测设备,搜索效果好。直升机可在搜索区使用声学和非声学多种探测设备,如吊放声呐、声呐游标、磁异探测仪、红外探测仪等,实施对潜艇的搜索。尤其使用吊放声呐时,可将声呐故人温跃层(该层没有固有噪声干扰)以下,增大了声呐的作用距离,有效地发挥声呐性能,从而提高发现目标的概率。

4.反潜作战效果好。由于直升机能用多种攻潜武器,且又能隐蔽接近目标实施突然攻击,无论是投放反潜鱼雷,还是投放深水炸弹,其散布小,命中精度高。

5.生存率高。现代潜艇所携带的反潜导弹、鱼雷或巡航导弹,只能打击水面舰艇和岸上目标,一般尚无有效的对空武器,对反潜直升机尚不能构成威胁。

6.作战半径较大。舰载反潜直升机可借助载舰的续航力,随载舰到远方海域担负反浴任务,从而有效地增加了反港作战半径。舰载反潜直升机同时具有按潜和反潜能力,既可单独完成反潜任务,也可与载舰协同进行反潜。

当然也要看到,直升机反潜的局限性:舰载反潜直升机受气象和海情的制约较大,一般5级以上海情就较难执行任务;探测设备的作用距离较近;易受来自空中的袭击等。

尽管存在这些不足,但由于直升机反潜的上述特点,在各海军大国的反潜武器系统中,直升机仍占有重要位置,担负反潜作战的重任。

“防御者”直升机

MD500/530“防御者”是美国麦道公司研制的一种多用途直升机。1968年交付使用,有多种型别。除美国外,日本、韩国、西班牙、菲律宾等国家也装备此种直升机。该机可执行指挥控制、侦察、轻型攻击、反潜、运输和后勤支援等任务。可挂载的武器主要有和红外电子干扰设备等。反潜型装有搜索雷达、搜索声纳,2枚自动寻的鱼雷等。

类别美国MD500/530“防御者”

机长最大速度241公里/小时

机宽作战半径航程428公里

机高升限4800米

重量1.6吨主要武器两挺7.62毫米机枪或一挺12.7毫米机枪反坦克导弹攻击火箭空对空导弹

小羚羊直升机

概述

国别:英国

类别:

军用直升机

型号:SA341/342型

SA341/342小羚羊是轻型多用途直升机,1964年由法国单独研制,1967年后由英、法两国共同研制,1967年4月首飞,80年代初开始逐步装备英法两国部队。除英、法合作生产“小羚羊”。至1991年6月30日,已向41个国家交付民用型和军用型“小羚羊”达1254架。

性能特点

①体积小、重量轻、速度快。1971年该机曾创下直线航段飞行、闭合航线飞行等三项世界直升机飞行速度纪录。

②用途多样化。小羚羊可以担负反坦克、侦察、运输、救护、护航等各种任务。

主要改型

SA341B//C/D/E。英国型。

SA341F。法国陆军型,生产了166架。

SA342M。法国陆军轻型航空兵使用型,为SA341F的后继机。1980年6月9日向作战部队交付。至1989年2月,法国总共订购188架SA342M。每一架均带4枚反坦克用的“霍克”导弹和陀螺稳定瞄准具。

SA341H/K、SA342/L等多用型。

基本数据

乘员1~2人

动力装置1台“阿斯泰阻”XIVM涡轮轴发动机

载油量745升

最大速度280千米/小时

最大巡航速度260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4100米

航程710千米

悬停高度3040米(有地效)、2370米(无地效)

最大外挂载荷700千克

机长11.97米

机高3.19米

旋翼直径10.50米

最大起飞重量1800千克(SA341G/H)、2100千克(SA342M)武器可装两个布朗特68毫米FZ70毫米火箭弹吊舱;4枚或6枚“霍特”有线制导导弹;两挺前射7.62毫米机枪或一门安装在右侧的20毫米GIATM621机炮。南斯拉夫的SA342L装有4枚AT-3反坦克导弹和2枚SA-7空-空导弹。

火控系统全天侯瞄准具

导航设备可选用无线罗盘、无线电高度表和甚高频全向信标,还可选装自动驾驶仪。

电子对抗设备AWARE-3雷达告警接收机和激光指导器其它设备执行任务的不同,机上可安装不同的设备:承载能力700千克的货物吊挂系统;承载能力135千克的救生绞车;一副或两副担架;照相和观察设备。

作战运用

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中,小羚羊直升机在英军的垂直登陆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机与英海军的其它直升机一起,将英军突击队员和所需物资大量运往上岸,使英军能迅速建立滩头阵地。在此后的行动中,英军多次使用小羚羊等直升机实施蛙跳战术,大大加快了部队进攻的速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海湾战争中,英国派出18架小羚羊参战,法国第6轻装甲师两个直升机团装备的小羚羊也被派到海湾地区执行任务。

识别特征

①机头呈卵形,可透视部位占机身表面一半以上,大梁略上翘。

②3片桨叶半铰接式旋翼,采用涵道式尾桨,13片尾桨叶安装在垂尾下部的圆盘形涵道里。平尾安装在垂尾前尾梁上,两端装有五边形小垂尾,主垂尾向下有梯形突出,向后有三角形突出部位。

③单发安装在机舱后面机身上边,排气管后伸明显,钢管滑橇式起落架。

阿帕奇直升机

概述

AH-56“夏安”计划被取消以后美国陆军获准展开AH-56的替代计划,这项计划就是所谓的“先进攻击直升机”。“先进攻击直升机”计划目的是要提供陆军一种全天候全能型攻击直升机,并可用来对付敌人的装甲与其他强化过的目标。

陆军挑选两家主要的国防承包公司参与这项计划,一是贝尔直升机公司的YAH-63,另一个是休斯公司的YAH-64。75年9月和11月,由休斯公司研制的两架YAH-64试飞原型机分别进行了首次试飞,与此同时一架地面试验机也完成了试验任务。

1976年5月开始,两种原型机进行对比试飞,美陆军认为休斯直升机公司设计的机型在飞行表现、驾驶舱配置和系统整合上都比较优秀,最后正式宣布休斯YAH-64方案获胜。后休斯直升机公司并入麦道公司,而麦道后又并入波音公司。1981年正式命名为“阿帕奇”,1984年1月第一架生产型AH-64A正式交付部队使用。

性能指标

起飞重量6552千克,最大允许速度365千米/小时,最大平飞速度与巡航速度293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高度1220米,35℃)4.32米/秒,实用升限6400米,悬停高度(有地效)4570米,(无地效)3505米,航程(内部燃油)482千米,续航时间(高度1220米,35℃)1小时50分钟,最大续航时间(内部燃油)3小时9分钟,极限过载(低高度、速度304千米/小时)+3.5/-0.5g。

结构特点

总体布局4片桨叶全铰接式旋翼系统,采用钢带叠层式接头组件和弹性体摆振阻尼器。尾桨由两副两片桨叶的旋翼装在同一叉形接头上。机身装悬臂式小展弦比短翼,可拆卸,每侧短翼下有两个挂点。

后三点式轮式起落架,起落架支柱可向后折叠,尾轮为全向转向自动定心尾轮。

动力装置两台通用电器公司的T700-GE-701涡轴发动机,单台功率1265千瓦,应急功率1285千瓦,从第100架AH-64A起装T700-GE-701C发动机,单台应急功率1417千瓦。

武器装休斯公司的XM-230-E1型30毫米机炮,备弹量1200发,正常射速652发/分,可携带16枚“地狱火导弹”,可选装70毫米火箭弹,每个挂点可挂一个19管火箭发射巢,最多可挂4个发射巢,共76枚火箭弹。

尺寸数据旋翼直径14.63米,尾桨直径2.77米,机长(旋翼、尾桨旋转)17.76米,机高(至垂尾)3.52米,(至尾桨)4.30米,短翼翼展5.23米。

重量及载荷空重5092千克,最大起飞重量9525千克,最大外挂载荷771千克,主要任务重量6552千克。

“阿帕奇”机头圆筒状物体是目标截获/标识系统和飞行员夜视系统等。包括一台高分辨串电视、一台“直视光学装置“望远系统、自动跟踪器和激光光点跟踪装置。PNVS与目标截获/标识系统相类似,它使飞行员在各种速度和高度条件下都具有夜视能力,实现贴地飞行。PNVS安装在机头上方,它可以使飞行员(正或副驾驶员/炮手)在夜间能通过头盔显示瞄准系统,景物图像显示在飞行员头盔的单镜片上,而且在这种景物图像上可以叠印直升机的空速、飞行高度、方位等简单飞行数据。

TADS位于PNVS下方,它可以在白天或黑夜为飞行员提供放大了的目标图像(放大图像有利于识别和攻击),不同的是这种放大图像在前舱是显示在副驾驶员/炮手的头盔镜片上,在后舱则显示在正驾驶员前面的显示屏幕上,飞行员能看到机外原大景物和放大的目标图像。

美军新型直升机从设计之初就有抑制红外线讯号的装置。红外线导弹是低空飞机的最主要威胁,敌人发射的红外线导弹弹头上的寻标器,主要是寻找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热排气管。

想要减少这种导弹寻标器的功效,方法之一是把直升机发动机排出的热气和大量的冷空气混和,把它们排除到机身外,同时隔绝排气管,如此,导弹才不会“看到”热金属。AH-64A阿帕奇的“黑洞”红外线抑制器在这方面的功能很强。

直升机也需要电子反制器才能在现代战场中生存。电子反制器是一种高度机密且一直在演进中的技术,而这方面的仪器与性能通常都是保密的,但一个典型的“黑盒子”大概包括以下几种仪器和设备:

1、雷达警告接收机——用以警告机上人员,使他们知道自己已遭到敌人雷达的追踪,如此才能采取规避行动。

2、雷达干扰器——会发出干扰讯号,用来妨碍并干扰敌人的雷达。

3、干扰丝散布器——会发出一团包覆金属的云团,可以强吸射特定的雷达频率,干扰敌人雷达幕,隐匿真正的目标。

4、热焰弹发射器——可以用来“误导”红外线导弹。

5、红外线干扰器——一般来说,这是装在直升机尾部的一个电子加热“砖”,可以发射出很强烈的特定波长的红外线,使敌人导弹弹头上的敏感寻标器被迷惑而产生困扰。现有的红外线干扰器的机型是ALQ-144,同时,由于它的外形独特,使它被取了一个绰号,就叫“迪斯科球”。

以上种种先进的装备,使得美国直升机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直升机。这并不是说它锐不可当,而是和越战时期的美军直升机比较起来相当坚固。至于载重量方面,东南亚丛林的作战经验,已胜得在炎热气候下作战的能力,成为所有新直升机设计的必要条件之一。

“4000/95”这个神奇的数字,被用来衡量直升机的性能。这个数字代表一架直升机在标准载重量下,在华氏95度(摄氏35度)气温中以95%有们垂直爬升的性能。这种状况接近最恶劣的发动机状况(燃气涡轮在冷空气中才能产生最大的马力,在炎热、潮湿的气候中,所产生的马力最少),而且可能在波斯湾和巴拿马地区遭遇到。如果考虑到全世界动乱地点的地理位置,这种规范是很合理的。

技术特点分析与述评

AH-64生存能力非常强,其旋翼采用了玻璃钢增强的多梁式不锈钢前段和敷以玻璃钢蒙皮的蜂窝夹芯后段设计,经实弹射击证明,这种旋翼桨叶任何一点被12.7毫米枪炮击中后,一般不会造成结构性破坏,完全可以继续执行任务。

机身采用传统的蒙皮-隔框-长衍结构,其95%表面的任何部位被一发23毫米炮弹击中后,仍可保证继续飞行30分钟。前后座舱均有装甲,可抵御23毫米炮弹的攻击。

两台发动机的关键部位也有装甲保护,而且中间有机身隔开,两者相距较远,如果有一台发动机被击中损坏,也还有一台可以继续工作,保证飞行安全。提高直升机的生存能力,等于是提高了直升机的作战效率和部队的战斗力。

AH-64A也有不少缺点:

首先是光学和红外观瞄系统在恶劣气象或烟尘中受到极大影响;其次发射地狱火导弹时必须露出机头并进行制导,容易被敌人击中;三是操作复杂,开关多达1250个,尽管在陆军中率先装上了1553B数据链,但整合得不够好。

因此麦道公司推出了一个“阿帕奇”的多阶段改进计划,先后出现了AH-64B和AH-64C两种型别。AH-64B是根据1991年海湾战争的使用经验提出的改型,与AH-64A相比主要加大了左前方的电子设备舱,具有发射AIM-92“毒刺“空对空导弹的能力,加装了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和自动目标移交系统,具有目标交接能力,并改善了直升机的可靠性、适用性和维护性。

原计划将254架AH-64A改为AH-64B,但该项目已于1992年取消。AH-64C,是AH-64A的改型;AH-64D“长弓阿帕奇”,装有“长弓”雷达,可携带射频导引头的“地狱火导弹”;计划改装更大功率的通用动力公司的T700-GE-701C发动机,新的配电系统,双倍于70千伏安的大型发电机及AN/ASN-157多普勒导航系统。

为彻底解决上述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陆军就提出改进AH-64A在恶劣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能力。85年马丁-玛丽埃塔和威斯汀豪斯公司获得研制直升机机载恶劣条件下的火控和截获雷达的合同,即开始研制机载“长弓“雷达,当时称机载恶劣天气武器系统。同时还将研制恶劣气象条件下使用的地狱火导弹改进型。

随后AH-64C型和D型出现了。C型1994年1月首飞,计划用美国陆军现役的AH-64A改装540架(有的资料为584架),1995年中期开始交付使用。更先进的AH-64D“长弓阿帕奇”也已经服役,主要改进是旋翼最顶端装有一具“长弓”毫米波搜索雷达(圆鼓状),可以控制与其匹配的毫米波制导地狱火导弹。C型相当于没有装长弓雷达的D型。

由于这两种机型除雷达外基本相同,执行任务的直升机可通过自动目标移交系统共享战术情报信息,因此没有“长弓”雷达的AH-64C也可以发射AGM-114“长弓地狱火”导弹,因为它是主动雷达制导的,发射后可以不管。此外,AH-64D又增加了两个外接点,可带4枚“毒刺”、4枚“西北风”或2枚“响尾蛇”红外格斗导弹,从而提高了该机的空战能力。

AH-64D的起飞重量增加500多公斤,因此采用了两台功率更大的T7O0-GE-701C型涡轮轴发动机。这种发动机虽然是T700-GE-700的一种改型,但单台功率增加了144千瓦,最大功率达到1409千瓦。

2001年7月,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出在AH-64D上安装中波大型凝视前视红外系统,以极大增加飞行员的可视范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为AH-64D设计了“箭头”的先进目标获取指定/飞行员夜视系统,而MWFLIR将安装到该系统中。

“箭头”系统被陆军选中,以替换TADS/PNVS系统。该系统将扩展可视范围,使机组人员的可视范围比安装M-TADS增大两倍,几乎是老式TADS/PNVS系统的四倍。这将使机组人员可以通过目视来鉴别目标,距离可以超过“地狱火”导弹的最大射程(超过6.4千米)。中波FILR技术能适应恶劣气象下的观瞄要求。

2002年8月,美国陆军开始研究升级其AH-64D的可行性。升级主要针对软件系统、传感器系统和通讯设施,同时还将更换火控雷达系统、发动机传动系统。升级后的AH-64D将能够更好的与无人机协同作战,具备更好的跟踪移动目标的能力。陆军还表示,以后新购买的AH-64D都将是升级后的新型号。

2003年6月,波音为AH-64D最新设计的主旋翼桨叶折叠系统进行了亿系列验证。此前,陆军要求波音公司研制出一种能显著减少“阿帕奇”装入运输机、远程运送之后重新组装的时间,要求AH-64D从运输机拖出后应立即可以起飞。

波音梅萨工厂为此研制了AH-64D的桨叶折叠系统,使得主旋翼能沿机身方向折叠,不需像以往那样拆卸桨叶方能装机。而且“长弓”雷达在运输途中也不用拆卸。此外,经过这一改进后,一架C-5飞机可装载6架“阿帕奇”、飞机空勤人员、重新组装技术人员和使用工具。

而在过去,桨叶和雷达部分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另外占据了运输机的空间,因此运送直升机组装设备和人员就得再派一架运输机。目前该系统在拉克兰空军基地得到了验证,一支波音小组训练并协助陆军部队完成了6架“阿帕奇”直升机运送的整个过程2003年6月,通用动力英国公司获得英国国防部总值超过4200万美元、为英国陆军“阿帕奇”直升机提供双向地空数据连接的合同。

这个名为“阿帕奇”BOWMAN连接或ABC的修正项目,无须进行飞机改造,就可在BOWMAN网络和有关地面设施间建立双路数据连接。这个重要的地空网络,可以对旋翼飞机提供有效的指挥控制,并通过广泛传播所搜集的信息提高态势感知能力。

2004年4月,英国陆军开始使用WAH-64“阿帕奇”AHMk1进行舰载使用试验。2004年10月,英国陆军宣布WAH-64已获得初始作战能力。

2005年9月,按照美国陆军实施的现代化目标截获指示瞄准具/导航夜视传感器项目计划要求,从2003年12月开始在波音公司位于亚利桑那州梅萨的生产阿帕奇-长弓攻击直升机的工厂,进行头8套箭头瞄准/导航系统的装机综合工作。

2005年6月23日开始,装备箭头前视红外瞄准/导航系统的阿帕奇-长弓攻击直升机飞抵胡德堡开始为期两个星期的训练和飞行,首先进行的训练包括对33个箭头外场可更换模块的使用和维修,然后进行飞行员飞行训练。现在,美国陆军正在对该红外瞄准/导航系统的维修人员进行培训。该系统在阿帕奇-长弓攻击直升机上规定使用寿命长达23年。

装备情况及型号演变

目前AH-64的用户包括美国陆军、英国、荷兰、以色列、新加坡、埃及、沙特、阿联酋等,其中大部分为AH-64D,英国的AH-64编号WAH-64D,由本国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按许可证制造,采用法国透博梅卡公司和英国罗罗公司的RTM322发动机。

沙特有12架AH-64A,而阿联酋有30架。埃及将其35架AH-64A升级成AH-64D。日本将AH-64D为其下一代攻击直升机,定购60架AH-64以及23套“长弓”系统。日本三菱电气公司已经接受了首批“长弓”系统。

与自行研制的OH-X侦察攻击直升机配合使用。2001年11月埃及政府签署了总价值为2.42亿美元的合同,将其35架AH-64A升级为D型,具体工作于2003年开始在亚利桑那州波音公司的梅萨基地进行。

西班牙租赁8架AH-64,同时作为购买“长弓阿帕奇”的评估标准。租给西班牙的AH-64A可能来自美陆军现役部队或国民警卫队,但也可能是来自英皇家陆军的WAH-64D。预计西班牙最终可能购买30架AH-64D直升机。

波音公司下一个主要客户目标为中东各国。在中东地区,“阿帕奇”已经在埃及、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部队服役。

科威特在1997年曾想以8亿美元采购16架AH-64D“长弓阿帕奇”,但因资金问题暂缓了计划。直到2002年8月,科威特才与美国签署了价值8亿6800万美元的协议,购买16架AH-64D。

此外阿联酋和沙特的升级改造计划也是一块肥肉,他们都希望将AH-64A改进为AH-64D“长弓阿帕奇”,其中阿联酋的合同已经签署。以色列的40架AH-64A将全部升级成“长弓阿帕奇”,并采购8架新的AH-64D。

2002年4月美国国防部宣布可能在当月末向科威特出售16架AH-64D。波音与科威特就AH-64采购问题已谈判多年。最初科威特于1997年提出以8亿美元的价钱购买16架AH-64D,但因为财政问题被迫拖延。预计这次购买数量在14到18架之间。

据悉科威特已经准备好10亿美元资金用于购买飞机、训练设备和“长弓”雷达。此外科威特还应购买配套的火箭弹和导弹。据称科威特还打算购买相应的“毒刺”导弹。

2002年5月,美国政府批准出售台湾30架AH-64D,按之前的美台“军售案”,可望于2005年交付第一架,2006年完成战备。台陆军原计划采购共75架AH-64D,按美国陆军编制组成一个中队,含三个连。

2002年7月,以色列计划在以军的AH-64D上采用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先进目标获取指示/飞行员夜视系统(M-TADS/PNVS)。该系统绰号“箭头”,以色列可能会成为第一位用户。“箭头”系统可大大增强AH-64D的TADS/PNVS系统的探测范围、清晰度和可靠性。美国陆军目前已有足够的资金预算,将为所有501架美军AH-64D装备“箭头”。

实战表现

阿帕奇1989年在巴拿马首次参战,1991年海湾战争和空袭南联盟以及最近的伊拉克战争中阿帕奇均显示了很强的作战能力,对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其他车辆和人员等软硬目标均有很强打击力。

AH-64“阿帕奇”是美国第二代武装直升机。据外军飞行试验证明,“阿帕奇”的机载航空电子设备等技术都优于俄罗斯的卡-50。

从实战经验看,“阿帕奇”更是功勋卓著。如海湾战争,美军一个武装直升机营一次战斗出动就击毁伊军坦克84辆、防空系统4个、火炮8门、轮式车辆38辆。这些足以说明AH-64“阿帕奇”是当今世界技术最先进、火力最强的武装直升机之一。

海湾战争中阿帕奇打响了第一枪。1991年1月17日凌晨,“沙漠风暴”空袭行动前22分钟,美军的8架AH-64武装直升机以低空飞行方式巧妙地躲过伊军雷达网,隐蔽进入伊拉克南部。

发现伊军的两座重要预警雷达站后,8架AH-64直升机分成两组,向着伊预警雷达站猛冲过去。驾驶员按动发射钮,一枚枚“地狱火”导弹喷着橘红色的火焰从天而降。伊预警雷达站在连续不断的爆炸声中飞上了天。这为多国部队空袭打开了一条安全通道,使大批战斗轰炸机从缺口进入,突然出现在巴格达上空。“沙漠风暴”行动由此展开。

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部署武装直升机几百架,而AH-64“阿帕奇”就占274架,约为美国陆军装备总数的一半,可以看出它举足轻重。

2003年3月24日伊拉克战争美军进攻巴格达的行动中,32架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对驻守在卡尔巴拉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麦地那”师发动的猛烈攻击打响了巴格达之战的第一枪!并且在短时间内击毁了伊军的10辆坦克。

但是AH-64的维护复杂性在海湾战争中暴露了出来,由于海湾地区风沙很大,因此几乎在每次出勤后AH-64都要彻底清洁其发动机、旋翼以及武器,否则就会出现因为故障而坠机的现象。

在1999年轰炸南联盟行动中,美国干脆取消了AH-64的作战行动。因为南联盟拥有大量肩抗式防空导弹,速度较慢的AH-64直升机刚好成为了这些导弹的活靶子。

技术参数

外形尺寸

旋翼直径:14.63米

尾桨直径:2.79米

旋翼桨叶弦长:0.53米

尾桨桨叶弦长:0.254米

机身长(尾桨旋转):15.54米

机长(旋翼、尾桨旋转):17.76米

短翼翼展:5.23米

(包括武器挂架):5.82米

机高(至垂尾):3.55米

(至尾桨):4.30米

(至旋翼桨毂顶部):3.84米

(至空速管顶端):4.66米

全高(AH-64D):4.95米

主旋翼离地高度(旋转):3.59米

挂架中心线间距:

内侧武器挂架间距:3.20米

外侧武器挂架间距:4.72米

平尾翼展:3.40米

主轮距:2.03米

前后轮距:10.59米

面积

旋翼桨盘:168.11㎡

尾桨桨盘:6.13㎡

平尾面积:3.06㎡

垂尾面积:2.97㎡

重量及载荷

空重

AH-64A:5165千克

AH-64D:5352千克

最大内部燃油重量:1108千克

最大外挂燃油重量(4个油箱):2712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装-701发动机):952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装-701C发动机,转场任务,满油):10107千克主要任务重量:6552千克

设计任务总重:8006千克

最大桨盘载荷:0.59牛/平方米

性能数据(A:AH-64A,重量6552千克,装-701发动机;B:AH-64A,装-701C发动机;L:“长弓阿柏支”,重量7530千克,装-701C发动机。国际标准大气)最大允许速度:365千米/小时

最大平飞速度和最大巡航速度

A:293千米/小时

L:261千米/小时

最大爬升率(海平面)

B:16.5米/秒

L:12.3米/秒

最大垂直爬升率(海平面)

A:12.7米/秒

B:12.9米/秒

L:7.5米/秒

实用升限A:6400米

实用升限(单发)

A:3290米

B:3800米

悬停高度(有地效)

A:4570米

B:5240米

L:4170米

悬停高度(无地效)

A:3505米

B:4120米

L:2890米

最大航程(内部油箱燃油,30分钟余油)

A:482千米

B:407千米

L:407千米

转场航程(最大外部和内部燃油、无风,45分钟余油):1899千米续航时间(高度1220米,35℃):1h50米

最大续航时间(内部油箱燃油):3h9米

极限过载(低高度、空速达到304千米/小时):+3.5/-0.5g

黑鹰直升机

“黑鹰”直升机是美军普遍使用的一种武装直升机。除1名驾驶员外,机上可搭载11名士兵,主要执行向前沿阵地运送突击部队和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的任务,有时也用于从战场抢救伤员。

“黑鹰”的基本型UH—60A长19.76米,机身宽2.36米,高5.13米,机身为半硬壳结构。该机最大起飞重量约10吨,最高时速292公里,航程603公里。

“黑鹰”航电设备十分齐全,除各种先进的电子战装置外,机身上部还设有专门对付热导的地对空导弹的AN/ALQ—144红外干扰机。

美国军队习惯以美国印地安土著部族的名字来给飞机命名,黑鹰是索克/福克斯印地安部族酋长,1832年于现在的威斯康星州斧头河边与美军激战,部族被灭。

但美国人仍十分敬畏他,于是将80年代美军主力通用直升机命名为黑鹰直升机。另外,黑鹰直升机与凶猛的飞禽“鹰”的共性也是命名的主要原因。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十年中,直升机因为噪音、震动轰鸣、高油耗及需要大量维修保养设施等等一直没被重视。直到越战,五角大楼被迫使用UH-1伊洛魁直升机(黑鹰的前身),使士兵乘直升机到达战场参战及很快撤退到安全地带,才有所改观。

目前,黑鹰直升机共有六个型号,它们是用于通用目的的UH-60A和UH-60L、用于医护救援目的的UH-60Q、用于电子战目的的EH-60A、用于特殊任务目的的MH-60L和MH-60K。

黑鹰直升机共有六个型号,它们是

用于通用目的的UH-60A和UH-60L、

用于医护救援目的的UH-60Q、

用于电子战目的的EH-60A、

用于特殊任务目的的MH-60L和MH-60K。目前世界其他国家也是购买此型号。

“黑鹰”的基本型UH—60A长19.76米,机身宽2.36米,高5.13米,机身为半硬壳结构。该机最大起飞重量约10吨,最高时速292公里,航程603公里。

“黑鹰”航电设备十分齐全,除各种先进的电子战装置外,机身上部还设有专门对付热导的地对空导弹的AN/ALQ—144红外干扰机。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建陆军航空兵,当时解放军内部的直升机奇缺,国产的直-5性能较差,开发的直-6、直-7相继下马,陆军航空兵成立后,迅速将军内的所有直升机集中起来,在这批直升机中,1984年从美国进口的S-70黑鹰特别引人注目,1984年7月,中国政府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签订购买24架S-70民用黑鹰直升机的合同,每架售价700万美元(较新型的UH-60L目前报价为860万美元,MH-60G则为1020万美元),。

1984年11月首批4架黑鹰运抵中国天津,最后一架于1985年12月交付。该机全部由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制造,是目前解放军序列中不多的为大众所熟知的美式装备之一,也是迄今为止解放军所拥有的高原性能最优秀的通用直升机。

我国购买的黑鹰是西科斯基S-70系列中的民用型号S-70C,西科斯基公司为我国黑鹰分配的编号为S-70C-2,该机原先采用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CT7-2C,输出功率1625轴马力,也可以是CT7-2D涡轴发动机,输出功率1723轴马力。

变速箱输出功率3130轴马力,内部油箱1370升,旋翼刹车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使用了SH-60海鹰的上部主减速壳体,用LTN3100VLF导航系统代替了美军标准的多普勒导航系统。

最大起飞重量9185公斤,转场航程大于500公里,外部货物钩可以起吊3630公斤重的货物。该机配备两名飞行员,货舱内一般情况下可以搭载12名乘员,紧急情况下可以搭载19名乘员。

黑鹰直升机的主要型号:

UH-60A黑鹰为主要生产型

UH-60L为A型的引进型

HH-60夜鹰为美国陆军的救援型

EH-60C为美国电子战型

MH-60G扑路鹰为A型和C型的改型

MH-60K在黑鹰基础上研制的特种作战直升机

UH-60M美国陆军的加强型

UH-60P为UH-60L的韩国陆军型

此外,该型机的改型还有海军反潜、反舰侦察与瞄准型SH-60B海鹰,美海军舰载型SH-60F洋鹰和美国海军战斗搜索和救援特种战斗用直升机HH-60H和HH-60G舰鹰。美国海军用的这几种也统称S-70B型。

UH-60型直升机,旋翼直径为16.36米,旋翼桨叶弦长0.53米,尾桨直径为3.35米,旋翼和尾桨转动时机长为19.76米,旋翼和尾斜梁折叠时机长为12.60米。

机身长:

UH-60A和MH-60G型,不含空中加油管为15.26米,MH-60G含伸缩加油管17.38米。

机身最大宽度:UH-60A为2.36米。MH-60G带副油箱时为5.46米。机身最大高度为1.75米,机高尾桨转动5.13米,距离桨顶部为3.76米,平尾翼展为4.38米。

UH-60型旋翼桨叶片,每片面积4.34平方米,尾桨桨叶每片面积0.41平方米。

旋翼桨行为210.15平方米,尾桨桨行为8.83平方米,平尾为4.18平方米,垂直安地面为3平方米。

UH-60A型机空中5118千克,任务起飞重量为7708千克,最大起飞重量为9979千克,最大桨载荷为每平方米0.36千牛,最大功率载荷每千瓦3.66千克。

最大允许速度为每小时361公里,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293公里,最大巡航速度:高度1220米时,为每小时268公里。

巡航速度:单发,高度1200米时,每小时195公里。

垂直爬升率:每秒大于2.28米。实用升限为5790米。

悬停高度:有地效时为2895米,无地效时为3170米。

航程:600公里。在外挂架上吊挂两个870升油箱可达1630公里,如果挂两个870升油箱和两个1703升油箱则可达2220公里。

续航时间:2小时18分。MH-60G型机最大燃油可达4小时51分。

UH-60型直升机的座舱为两人制驾驶舱。

“速度鹰”直升机

概述

“速度鹰”是以西科斯基公司的H-60通用直升机为基础研制的,研制工作由海军负责。根据海军航空系统司令部2000年授予的先期技术演示合同,皮亚塞茨基飞机公司开始了“速度鹰”的研制工作,在4年内完成采用矢量推力涵道螺桨技术的组合式直升机的设计、制造和试飞,合同价值2610万美元的。

此项研究最初的目标是演示验证先进的复合直升机技术,该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现役直升机(包括美海军和空军正在使用的UH-60“黑鹰”直升机)的速度、航程和生存能力,并且降低维护成本。

2003年12月24日报道,美海军已将“速度鹰”远程复合直升机的飞行试验工作移交给陆军,2004年6月皮亚塞茨基公司从美陆军获得一份合同,负责设计、制造和试验“速度鹰”。

“速度鹰”最初是被当作海军扫雷行动的一个潜在平台。然而,当美空军寻求用该机取代其105架HH-60“铺鹰”直升机后,该项目的赞助单位想把它用于战斗搜索和救援任务。此外,他们还认为“速度鹰”可以用作陆军的下一代特种作战直升机。

“速度鹰”在海军YSH-60F直升机的基础上加装了带有襟副翼的升力翼和可调推力矢量涵道推进器。升力翼减轻了主发动机的负担,使得浆叶失速不再成为问题。涵道推进器还能为飞机提供额外的速度。

Piasecki公司的官员相信,升级后的H-60系列直升机的速度可以提高50%,作战半径可以提高130%。“速度鹰”的不足之处在于重量增大了,需要更大的悬停动力。

研制国家:美国名称:速度鹰研制单位:皮亚塞茨基飞机公司,该公司的总裁和创始人皮亚塞茨基先生1955年创建该公司,而在此之前,他创建了波音公司的直升机分部。

造价:研制费用2610万美元现状:在研

“速度鹰”上的涵道推进器(直径8英尺,约2.4米)已经成功通过了结构测试,飞机上的传动装置和减速箱也即将完成200小时的耐力试验。

性能指标

设计评估速度鹰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滚动起飞时作战半径可达到1411公里,垂直起降时作战半径为963公里,是标准的H-60的三倍。

现有的VTDP系统会增加726公斤飞机空重,在量产的版本中其重量可能会降低一点。

结构特点

速度鹰采用了最新的VTDP技术,在机身两侧安装了固定翼,尾部没有使用一般旋翼飞机的水平旋翼,而是用了一种可调推力的矢量涵道推进器。

尾部涵道直径2.44米,有5片桨叶。

技术特点分析与述评

矢量推力涵道螺桨技术在海军YSH-60F直升机的基础上加装了带有襟副翼的升力翼和可调推力矢量涵道推进器。升力翼减轻了主发动机的负担,使得浆叶失速不再成为问题。涵道推进器可代替常规的直升机尾桨,能够产生水平推力,形成反转力矩和转向控制,从而提高直升机的速度。

与常用的尾部水平旋翼相比,这种结构的振动更小,维修费用也更低。VTDP与一种升力机翼相结合,可使直升机具有更高的飞行速度和更大的起飞重量,皮亚塞茨基公司的官员相信,升级后的H-60系列直升机的速度可以提高50%,作战半径可以提高130%。“速度鹰”的不足之处在于重量增大了,需要更大的悬停动力。

“虎”式武装直升机

HAP/PAH-2/HAC“虎”是德国MBB公司和法国国营航宇工业公司联合研制的反坦克和地面支援直升机。两家公司的分工如下:德国MBB公司负责研制旋翼、后机身(包括座舱)、液压和飞行控制系统,并进行飞行性能、飞行特性、强度、振动试验和模拟飞行试验。

法国国营航宇工业公司负责研制尾桨、中机身(包括发动机安装)、传动HAP/PAH-2/HAC“虎”系统、燃油和电气系统,并进行气动力、重量控制、维护性、可靠性和生存性试验。

HAP/PAH-2/HAC“虎”将发展下列三种型别:HAP“虎”法国陆军护航和火力支援型,预计从1997年开始交付,装一门30毫米GIAT-30781自动机炮,带有150~450发炮弹。两侧短翼装4枚玛特拉公司“密史脱拉风”红外制导空空导弹和2个分别装22枚68毫米SMEB火箭弹的火箭发射器。

“密史脱拉风”导弹也可换装12枚火箭弹的火箭弹发射器,使火箭弹总数达到68枚,座舱顶部装有电视,前视红外仪、激光测距仅和直射光探设备;PAH-2“虎”德国陆军反坦克型,短翼挂架可装8枚“霍特”2或第三代远程反坦克导弹,或4枚“霍特”2,外加4枚第三代远程反坦克导弹(内侧)和4枚用于自卫的“毒刺”2空空导弹,旋翼轴上装有电视、前视红外仪/跟踪装置/激光测距仪,机头装驾驶员用前视红外夜视装置;HAC“虎”法国陆军反坦克型,短翼挂架可装8枚“霍特”2或第三代远程反坦克导弹,或4枚“霍特”2导弹和4枚第三代远程反坦克导弹(内侧)和4枚玛特拉公司的“密史脱拉风”空空导弹(外恻)。旋翼轴上装有类似于PAH-2那样的前视红外夜视系统。第一架原型机于1991年上半年试飞。

(1)尺寸数据:旋翼直径13.00米,尾桨直径2.70米,机身长14.00米,机高3.81米,翼展4.32米。

(1)重量数据:基本空重3300千克,任务起飞重量5300-5800千克,最大过载起飞重量6000千克。

(1)性能数据:巡航速度250-280千米/小时,最大爬升率(海平面)大于10米/秒,悬停升限(无地效)大于2000米,续航时间(20分钟余油)2小时50分

歼击机

飞机从1903年问世后,开始只是作为载人飞行的交通工具,后来随着战争的发展,才与枪、炮结缘,成为兵器的一员。

最初,飞机主要用于侦察。有一次,交战双方的侦察飞机在空中相遇了,飞行员们用手枪或步枪进行对射,这就是最早的空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性能已得到了改进,地面上用的枪、炮就逐渐搬上了飞机。起初,是在侦察机上携带手榴弹、炮弹弹药,一有机会就向对方甩出去几个,这就是最早的轰炸机。以后,为了对付这些装有枪炮弹药的侦察机和轰炸机,有些国家在飞机上安装了专用机枪,于是最早的歼击机就诞生了。

歼击机也叫战斗机,过去叫驱逐机,主要用来歼灭空中的各种敌机。

歼击机比其他飞机灵活、速度快、空战火力强,其他各种飞机见了歼击机,就像动物见了猎手一样,惊恐万分。

现代歼击机根据作战任务可分为两种:一种主要在较远距离拦截敌机,它通过雷达发现敌机后,用飞机上的中程空对空导弹进行攻击,这种飞机叫截击机;另一种是在近距离进行格斗,主要用机炮和近距离空对空导弹击落敌机,这种飞机叫格斗式歼击机。这就像陆军打仗一样,敌人远了用枪打,用炮轰,近了就拼刺刀,就格斗。

现代歼击机除了空战外,还可实施对地面和水上目标的攻击。

轰炸机

轰炸机是专门用于对地面、水上目标实施轰炸的飞机。

现代轰炸机就像一座灵活机动的空中堡垒,在它的肚子下面挂满了炸弹、鱼雷和导弹。它能在很短时间内飞到敌人后方进行轰炸破坏,切断敌人的运输线,袭击敌人的机场和战略要地,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和巨大的威慑。

轰炸机,按载弹量分为重型(10吨以上)、中型(5~10吨)和轻型(3~5吨)轰炸机;按航程分为远程(8000千米以上)、中程(3000~8000千米)和近程(3000千米以下)轰炸机;按执行任务的范围分为战略轰炸机和战术轰炸机。从50年代中期,各国已不再研制战术轰炸机,而以既能空战又能实行轰炸任务的歼击轰炸机取代。

最初,飞行员是在座舱内用手投掷炸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机翼或机身下部安装了炸弹架,用以投放炸弹。

现代轰炸机除常规轰炸外,还可进行“地毯式”轰炸,即一个轰炸机群将几百吨炸弹同时投到一个地区。此外,还可利用激光或电视制导的灵巧炸弹和空地导弹进行制导轰炸。

根据作战需要,轰炸机可分别携带普通炸弹、制导炸弹、燃烧弹、反潜鱼雷、导弹和热核弹等。

轰炸方式有:水平轰炸、俯冲轰炸,还可发射导弹轰炸。投放热核弹时,要在快速爬升时,抛出核弹,延长核弹落地时间,以免飞机受到冲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有的国家就利用飞机向敌方阵地投掷手榴弹,这可以说是最早的轰炸了。

第一架轰炸机是俄国1913年制造的“穆罗麦茨”飞机。穆罗麦茨是一位俄罗斯勇士的名字。“穆罗麦茨”轰炸机装有4台活塞式发动机,最大载弹是800千克,飞行速度137千米/小时,航程540千米。这种飞机是当时最先进的飞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美国、德国和原苏联等国研制和生产了大量新型螺旋桨式轰炸机,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到了大战末期,轰炸机的载弹量达9000千克,速度达60O千米/小时,航程近7500千米,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轰炸机相比,进步了许多。

歼击轰炸机

也称“战斗轰炸机”。主要用于突击敌战役战术纵深内的地面或水面目标,并具有空战能力的飞机。

机上装有较完善的轰炸瞄准设备。有些装有地形跟随系统,以保障低空飞行时的安全。有的装有惯性领航系统和多普勒雷达、微光夜视仪、前视红外观察仪等设备,以便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发现、攻击目标。机载武器有航炮、常规炸弹、空地导弹,有的能带核弹。有的还带空空导弹,用以自卫。它投掉外挂武器后,具有一定的机动能力,可与敌机进行空战。歼击轰炸机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初是用歼击机改制的。

目前,歼击轰炸机的载弹量已达7~8吨,飞行总重量超过20吨,投弹后的飞行速度大于2马赫。随着机载电子设备的不断改进和现代格斗导弹的广泛使用,歼击轰炸机的空战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歼击轰炸机与歼击机、强击机的差别日益缩小。因此,一些国家把现代歼击机、强击机和歼击轰炸机统称为“战术战斗机”。

强击机

强击机比歼击机出现的晚,是歼击机的小弟弟。

强击机又叫攻击机;专门用于支援地面部队作战,从低空、超低空对地面和水上目标实施火力攻击。主要攻击敌战场上的中小型目标,如防御工事、炮兵阵地、交通枢纽、水面舰船。特别适合攻击坦克和装甲车,是坦克和装甲车的克星。

强击机的主要特点:具有良好的低空、超低空飞行性能,甚至可掠地飞行;生存力强,结构坚固,要害部位如座舱,发动机等,都有装甲保护;火力强,武器载荷量大;具有良好的起飞降落性能,起降滑跑距离比较短,有的强击机还可以垂直起降,不需要跑道。弱点是机动性差,空战中自卫能力弱。

强击机对地面和水上目标的攻击,通常是在敌防空火力威胁下强行实施的,所以强击机的重要部位都有装甲保护。这是强击机区别于一般飞机的最明显的特点。

现代强击机的保护装甲,是用防弹性能比较好的钛合金制成,装甲厚度可达几厘米,可以承受23毫米高射炮的攻击。装甲的重量一般占整个飞机重量的10%以上。

强击机实施攻击时,都是从低空或超低空进入战区。这可以避开敌警戒雷达和火控雷达的探测,迅速接近目标,使敌方来不及防范。

强击机的低空、超低空飞行性能比较好,有的强击机可以距地10米左右掠地飞行。

强击机的火力很强,一般装有20至30毫米的航空机关炮。如A—10强击机装的专门打坦克的机关炮,有7个炮管,可轮流发射炮弹,每分钟可达4200发炮弹。炮弹为铀质弹芯,对坦克有较大的侵彻能力,在2000米的距离内能穿透坦克40毫米厚的钢甲,用来攻击坦克的顶部装甲很有效。

强击机还可悬挂普通炸弹、制导炸弹、反坦克集束炸弹,火箭弹和空地导弹,有的强击机还可挂自卫用的空对空导弹。最大外挂武器重量可达5~6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些飞行员创造了一种新战术,即驾驶歼击机从低空掠过敌步兵的上空,用机枪对敌战壕和人员扫射,挫伤敌人士气,支援己方地面部队作战,这种战术非常有效。

在对地扫射飞机的启示下,德国首先研制了一种带装甲的“容克”式飞机,并于1918年投入使用。这种飞机全部用铝合金制造,座舱周围装有5毫米厚的钢板,装有机枪,带有集束手榴弹和手抛轻型炸弹。

与此同时,英国也设计了一种带装甲的“塞勒曼德”式飞机。这两种飞机是世界上最早的强击机。

伊尔—2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著名的强击机。

它的前机身用特种钢板制成,座舱发动机、油箱全都包在钢板内,口径较小的枪,炮弹不易击穿;机上装有机枪、航炮、火箭弹,能携带600千克炸弹;在后舱设置了空中射击员,专门对付从尾后攻击的歼击机,它执行任务时不用歼击机掩护。

伊尔—2投入战争使用后,获得极好的声誉。1943年7月7日,在库尔斯克会战中,原苏联使用伊尔—2强击机对德国军队的“虎”式坦克群进行了两小时的攻击,击毁德军坦克270辆。

德国军队把伊尔—2看作一种可怕的武器,称之为“黑死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一度认为歼击轰炸机可以取代强击机,强击机的发展停滞。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强击机具有其他飞机不可替代的优势,开始重新研制强击机。各国相继研制出一批现代强击机,主要机型有:A—7、A—10、苏—25、“超军旗”、“美洲虎”和“鹞”式强击机等。

现代强击机各种性能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强击机要好得多。

侦察机

侦察机是专门从空中获取情报的飞机,是一种重要的侦察工具。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获得的军事情报,90%都是通过侦察机在空中搜集的。

现代侦察飞机的本领就更大啦!它不但白天侦察,而且在黑夜中也能探测到地面情况;它还能透过表面,看清伪装里面的东西。它可以分清真假,能辨别是迷惑对方的假武器还是“真家伙”。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只要把“天目”一打开,不管你藏在哪里也能找到,而且还能看出你是人还是妖。

侦察飞机按执行任务范围,可分为战略侦察机和战术侦察机。按侦察方式,可分为目视侦察,成相侦察和电子侦察。目视和成相侦察的主要对象是实物目标,电子侦察的主要对象是无线电波。

目视侦察是飞行员在空中用眼睛或借助仪器对地面情况进行直接观察。

目视侦察是早期空中侦察手段。由于当时的防空火力弱,侦察机可以选择适宜的高度,比较从容地对敌方阵地进行侦察,能够比较准确地获得情报。在当时的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各参战国投入战事的飞机约500架,几乎全部用于目视侦察。

随着防空火力的增强,飞行高度和速度的增加,目视侦察要求飞行员要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识别能力,迅速判明情况,否则就要贻误战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途岛战役中,由于日本的巡逻侦察机,没能迅速准确地判明敌情,致使日军的4艘航空母舰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被美军的轰炸机全部击沉。

目视侦察现已被其他侦察手段取代。

可见光照相侦察,是出现比较早,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侦察形式。

可见光照相侦察的优点是,侦察目标直接显示在照片上,目标的几何形状逼真,立体感强,地面的分辨力比较好,侦察目标在照片上比较好识别。缺点是夜间照相侦察比较困难,受天气影响比较大,在云和雾中侦察效果不好。

夜间进行可见光照相侦察则需要人造光源。先用照相弹或电子闪光灯照亮目标,然后用照相机拍摄。但拍摄的同时也就容易暴露自己,并将受到敌区炮火的攻击。

现在夜间侦察,一般不使用可见光照相,而用红外成相侦察。

任何景物都能辐射一种人眼看不见的红外线。利用红外线可以进行侦察。

红外侦察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用特制的红外相机,配上特制的胶卷,直接拍摄景物辐射的红外线。另一种,是用一种红外扫描仪器,对景物的红外信号进行扫描,就和看书一样,眼睛随着书页一行一行、一个字一个字的移动。通过扫描,把红外信号收集起来,变成电信号放大,再转化为光信号,记录在胶卷上,形成图象。

红外成相侦察有许多优点。一是它利用绿色植物和绿色颜料辐射红外线不一样的特点,可以识破敌方的伪装。二是利用景物在无光的条件下也可辐射红外线的特点,红外成相侦察可以在夜间进行,比较安全。

微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微波成相侦察是一种主动侦察方式。它通过向目标发射微波,收集反射的回波,经过处理变成可见光信号,记录在胶卷上。

进行微波成相侦察的设备叫“雷达”。飞机成相侦察的“雷达”是向飞机两侧“看”的,所以又叫“侧视雷达”。

微波成相侦察有许多优点。一是不受可见光的制约和天气的制约,可以在昼夜和任何气象条件下进行。二是微波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不仅可侦察表面的情况,还可侦察经过隐蔽和伪装的目标。三是微波传播距离远,侦察范围比较广。四是利用“侧视雷达”侦察时,可以沿边界线,不进入敌区,即可侦察敌纵深目标,也比较安全。

制造专用的侦察机,技术复杂,研制周期大,生产数量少,成本高,一般国家搞不了。所以,多数国家都是用其他飞机改装为侦察机。

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轰炸机、运输机改装。这种飞机具有装机容量大,侦察能力较强,航程远,留空时间长等特点。主要执行战略侦察任务,如RB—57、RC—13O、RC—135等是由轰炸机B—57、运输机C—130和C—135改装的。

另一种是由歼击机、强击机改装。这种飞机具有高空、高速、机动性好等特点,主要执行战术侦察任务。如RF—4、RF—104、EA—6等是由歼击机F—4、F—104,强击机A—6等改装的。

预警机

“居高望远”很早就成为军事侦察用的一种手段。现在,有了侦察机和侦察卫星,人们“站”得更高了,“望”得更远了。

据有关报道说,从距地面几万米的侦察卫星上拍摄的照片,能清楚地看到敌方的调动情况,分清各种人员和武器装备,甚至连士兵是否刮胡子都能区分清楚。值得提出的是,为了更好地在高空侦察和监视敌方的活动,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预警飞机。

在以色列袭击叙利亚导弹基地的那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在预先派出无人驾驶飞机进行诱骗的同时,还派出了一架E—2C空中预警飞机,飞到黎巴嫩西海岸9000米高的上空,直接监视贝卡谷地的导弹发射基地和叙利亚国内机场的情况,窃取萨姆导弹制导雷达的频率,并引导以色列的战斗机在适当时机截击叙利亚的飞机。

叙利亚的飞机一起飞,以色列的预警飞机就及时发现,立即将叙机的机型、飞行速度和高度等数据,传送给以色列的作战飞机,从而使以色列完全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

结果在短短的几分钟里,疯狂的以色列飞机就将叙利亚的19个导弹基地200多枚地对空导弹全部炸毁了。接着还击落了几十架叙利亚飞机。

这种预警飞机从外表上看,和普通飞机没有多大差别,只是机身上多背了一个蘑菇状的大圆盘。这个大盘子实际上就是特制的天线罩,它的直径有7米多,飞机上的搜索雷达和敌我识别器的天线就安装在这里。

别看大圆盘的个头大,它每分钟还能绕轴旋转6圈,可以进行360°的各个方向的扫瞄搜索。也就是说,它的“眼睛”很敏锐,只要来回扫瞄几圈,就能快速地发现在山区、平原和海洋上空作低空飞行的各种活动目标;而且还能够看到地面的坦克、卡车的调动,以及雷达和导弹阵地的布防等情况,甚至能看到潜水艇的通气管和潜望镜。向上它还可以同在太空里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联系,进行协同配合。

预警飞机可在高达10多公里的空中飞行,其巡航速度达每小时700多公里,续航时间为12小时左右。它在飞行时载运两个乘员组,每组有10多个人,轮流值班。在机上装有先进的电子设备,自动化程度很高,可以承担战略防御和战术指挥双重任务。

打仗时,在高空飞行的预警飞机,可跟海、陆、空军各参战部队直接联系,协同作战,统一指挥,以最快的速度协调整个战场的活动,诸如进行防空、侦察、空运、营救、护航和空中支援等各种活动。实际上,等于把一个指挥中心搬上了天空,成为兼管“警戒、控制、通信”三项任务的空中指挥所。

由于它站在高空中,看得又远,所以它指挥的范围就大。对高空目标,它的探测距离是500~600公里,最远可达900多公里,对低空目标,为300~400公里。它还能同时发现300个机载或地面雷达,准确地测定它们的方位,指挥无人驾驶飞机进行电子干扰,或者指挥反雷达导弹摧毁敌方雷达阵地。

它上面装的电子侦察设备,能同时跟踪和识别250个目标,并能很快地计算出其中的15个目标的各种参数,引导自己一方的飞机对目标进行攻击。

这种预警飞机能看到的范围,最大可达50多万平方公里,差不多相当于我国四川省面积那样大。对于这么大的地盘来说,如果采用普通的雷达来探测警戒,大约需要30多部,而且使用很不方便。因此,预警飞机是现代战争中一座比较理想的空中指挥所。

反潜机

反潜机是一种专门对付潜艇的军用飞机。具有低空、低速航行性能好和连续飞行时间长的特点,配有两班乘员,总人数为12~16名,能持续巡逻约20小时。

反潜机经常携带航空反潜鱼雷、深水炸弹和鱼叉式导弹等反潜艇武器,巡航在海疆的上空。它有着警觉的“耳目”,一旦发现在水下活动的潜艇,就会迅速地向它发起攻击。

反潜机的“耳目”是声呐、磁探仪、红外探测仪和反潜雷达等设备。它的样子很特别,机翼的位置要比其他的飞机稍靠后,在它头部的后面还有一对小“翅膀”,在这上面安放着反潜艇武器。

反潜机的原型是用航空鱼雷打击敌舰船的鱼雷机。这种鱼雷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入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即被反潜机所取代。

现在,反潜机已发展成为海军航空兵的主要机种之一,并与猎潜艇一起,组成海空反潜艇联盟。

反潜巡逻机

反潜巡逻机是用于海上巡逻和反潜的海军飞机。有岸基反潜巡逻机和水上反潜巡逻机之分。

反潜巡逻机主要用于对潜警戒,协同其他兵力构成反潜警戒线;在己方舰船航行的海区遂行反潜巡逻任务;引导其他反潜兵力或自行对敌方潜艇实施攻击,机上可携载反潜鱼雷、深水炸弹、核深水炸弹、空舰导弹、火箭、炸弹等武器。

反潜巡逻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普遍使用。装声呐浮标后,能发现水下的潜艇,成为反潜战的主要机种。

20世纪80年代初,反潜巡逻机的最大速度已达90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9000千米,续航时间13~22小时,具有良好的低空性能,装有反潜搜索雷达、红外探测仪、激光探测仪、磁力探测仪、微光探测仪、水质分析器、气体分析器和电子监听器等设备,能对潜艇进行全天候搜索、跟踪和攻击。

空中指挥所

“居高望远”很早就成为军事侦察用的一种手段。现在,有了侦察机和侦察卫星,人们“站”得更高了,“望”得更远了。

据有关报道说,从距地面几万米的侦察卫星上拍摄的照片,能清楚地看到敌方的调动情况,分清各种人员和武器装备,甚至连士兵刮没刮胡子都能区分清楚。值得提出的是,为了更好地在高空侦察和监视敌方的活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被称为“空中指挥所”的预警飞机。

在1982年6月9日爆发的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在预先派出无人驾驶飞机进行诱骗的同时,还派出了一架美制E-2C空中预警飞机,飞到黎巴嫩西海岸9千米高空,直接监视贝卡谷地的导弹发射基地和叙利亚国内机场情况。

当叙利亚的飞机一起飞,以色列的预警飞机就及时发现了,立即将叙利亚飞机的机型、飞行速度和高度等数据传送给以色列的作战飞机,从而使以色列完全掌握了作战的主动权。

结果,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以色列的飞机就将叙利亚的19个导弹基地200多枚地对空导弹全部炸毁了。接着,还击落了几十架叙利亚飞机。由此可见,预警飞机确实身手不凡。

预警飞机与普通飞机的主要差别,是它的机身上多背了一个蘑菇状的大圆盘。这个大圆盘实际上就是特制的天线罩。圆盘直径达7米多。飞机上的搜索雷达和敌我识别器的天线就安装在圆盘里。

别看大圆盘的个头大,显得很笨重,但它每分钟却能绕轴旋转6圈,可以进行360°的各个方向扫描搜索。也就是说,它的“眼睛”很敏锐,只要来扫描几圈,就能发现山区、平原和海洋上空作低空飞行的各种活动目标,而且还能看到地面的坦克、卡车的调动,以及雷达和导弹阵地的布防等情况,甚至能看到潜艇的通气管和潜望镜。向上它还可以同太空里飞行的人造地球卫星联系,进行协同配合。

作战时,在高空飞行的预警飞机可以跟陆、海、空军各参战部队直接联系,协同作战,统一指挥,以最快的速度协调整个战场的活动,诸如进行防空、侦察、空运、营救、护航和空中支援等各种活动。实际上,这等于把一个指挥中心搬上了天空,成为兼管“警戒、控制、通信”3项任务的空中指挥所。

预警飞机在高空中,看得远,因而它指挥和监视的范围就大多了。对于高空目标,它的探测距离是500~600千米,最远可达900多千米;对于低空目标,探测距离为300~400千米。

它还能同时发现300多个机载或地面雷达,准确地测定它们的方位,指挥无人驾驶飞机进行电子干扰,或者指挥反雷达导弹摧毁敌方雷达阵地。

预警飞机上装的电子侦察设备,能同时跟踪和识别250个目标,并能很快地计算出其中的15个目标的各种参数,引导自己一方的飞机对目标进行攻击。因此,预警飞机是现代战争中理想的空中指挥所。

军用无人机

无人机(UAV)是无人驾驶飞机(或飞行器)的简称。有人驾驶飞机诞生不久,无人机就诞生了。不过,由于技术的原因,早期的无人机故障频频,因而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场上,美军就出动无人机3000多架次,完成照相侦察;战损评估、电子窃听、电子干扰(含投撒干扰丝)、撒布传单进行心理战等作战任务。由于无人机体积小,可用非金属复合材料制造,雷达难于发现它,其损耗率不到10%。

1982年在黎巴嫩的贝卡谷地发生的以色列与叙利亚的战斗中,以色列用自己研制生产的“侦察兵”(Scout)无人机和“猛犬”(mastiff)无人机支持作战,大获成功。他们将无人机分成三类,完成各自的任务。一类装有电视摄像机,并将对地摄像的画面传回地面指挥所。发现叙方萨姆导弹发射架,便派出第二类无人机;它们带有雷达反射器,在叙军搜索雷达屏幕上宛如进攻的空袭飞机,诱使叙军萨姆导弹雷达开机。

此时,第三类无人机通过电子侦察接收萨姆导弹雷达发射的信号,进行分选后发到正在附近空中游弋的E-2C空中预警机和波音707数据处理飞机。这两架飞机的计算机计算出萨姆导弹的位置,并将数据发给后续攻击机发射反辐射导弹,或发给地面指示地地导弹发射,摧毁萨姆导弹发射架。

就这样,以色列入摧毁了叙利亚设在贝卡谷地的20个导弹营中的19个,从而保障了以色列空军将叙方飞机击落79架、击伤7架,而己方只损失一架的辉煌战绩(以色列公布的数字)。

本世纪初的第一场战争即美英袭击阿富汗的战争中,美军动用大量“捕食者”侦察兼作战的无人机和“全球鹰”无人机,在阿富汗战场从事各种侦察和作战行动,有力地支持民空袭作战。其中“捕食者”无人机通过图像侦察并将图像通过卫星中继发回美国本土的指挥所,捕捉到基地军事总负责人的行踪。

在地面指挥人员的监控下,追踪其车队侦察,从其车队出发直到首都附近的某旅馆全程监视。美军打算在他们离开旅馆时打击他们。因为“捕食者”无人机携带的空对地精制导弹火力不足,又调了两架对地攻击机到现场。最后在他们开会后集中乘车离开时,向他们的车开火,将他们歼灭在现场。

整个过程的跟踪侦察与打击中,“基地”武装分子毫无察觉。从阿富汗战场的情况看,无人机已由过去的纯侦察和指示目标发展到可以发射导弹的作战。它还可探测核、生、化武器攻击后的污染程度与范围;此外,它还可作为无线电通信的中继站、靶机和指挥平台等使用。

无人机虽然有那么多奇特的战场妙用,现在和未来战场上空无人机将多如飞蝗,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它们还不可能完全替代有人作战飞机的工作。

军用运输机

现代战争要求部队具有快速输运能力,但是,前提必须是拥有一大批军用运输机。

军用运输机是用于运送军事人员、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的飞机,能实施空运、空投、空降行动,保障地面部队从空中实施快速行动。

军用运输机具有载重量大,航行距离远,场地要求低等特点,并有完善的通讯、领航等设备,能进行全天候全地域飞行。

军用运输机按照运输范围可分为战略运输机、战术运输机。战略运输机航程远,载重量大,负责运输部队和重型装备,保障军队进行全球性快速行动。战术运输机用于战役战术范围的空运任务,能在前线简易机场起落。

军用运输机与其他飞机不同处是,机身舱门宽敞,可装运坦克,直升机等重型装备,舱门可分为前开、后开和侧开式舱门,机舱内的坦克汽车可以从前开式舱门和后开式舱门直接进出。

运输机还带有各种起重设备、传送装置,便于迅速装卸。飞机起降对机场条件要求很低。军用运输机均采用上单翼布局,机翼上都设计有多种襟冀等增升装置,改善起降性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军用运输机在轰炸机和民用运输机基础上发展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降、空投、空运行动频繁,促使军用运输机技术逐渐成熟。

战后,由于飞机发动机功率的提高,使军用运输机的载重量成倍地增长。主要运输机有美制C130大力神,苏制安12,中国制造的“运八”型运输机,欧洲的C160等运输机,均使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两国为使部队具有全球作战能力,均研制JCSA(银河式)和安124、安225等重型战略运输机,它们的有效载重量都大于120吨,航速超过850千米/时,航程大约有4500千米,实现了跨洲跨洋运输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设想。而美制C17式军用运输机兼备战术战略运输能力,成为最新一代军用运输机。

现役的军用运输机按照大小和用途划分,大致可分为战略运输机和战术运输机两大类。若根据其动力装置来划分,又可为螺旋桨式运输机和喷气式运输机。

战术运输机主要用于在战役战术范围内遂行空运、空降、空投等任务。这类运输机多采用2-4台活塞式或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也有个别的机型选择了喷气式发动机,如日本的C-1等),它们的载重量较小(大约在5~20吨左右)、航程也较短,但起降性能不错,可在前线简易机场使用。

按照载重量划分,战术运输机又可分为轻型和中型的两种。

轻型战术运输机的载重量大约在10吨以下,它们多采用两台螺旋桨发动机或喷气式发动机。这类运输机可充分利用螺旋桨滑流或发动机喷流在翼面上产生的动力升力,因此其起降性能和经济性较好,轻型战术运输机中比较著名的机型有:意大利的C.222,荷兰的F.27MK400M,西班牙的CN212,日本的C-1,乌克兰的安-26、安-32、安-72/74,中国的运7M等。

中型战术运输机的载重量大约在20吨左右。它们的基本布局设计均采用后尾式上单翼、双发或四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也有个别采用喷气式发动机的)、低机身、后开舱门等设计方案。目前,使用较多的中型战术运输机有:美国的C-130“大力士”、前苏联的安-12“幼狐”、中国的运8以及法国和德国合作研制的C-160“协同”等。

战略运输机主要用于在全球范围内载运部队和各种重型装备,实施全球快速机动。它们多以四台涡轮喷气或涡轮风扇发动机为动力(也有个别的机型采用涡桨发动机,如前苏联的安-22),其载重量很大(40~150吨左右)、载重航程较远(5000~10000千米以上),这类运输机由于吨位太大,必须依赖大型机场。战略运输机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的C-133“运输霸王”、C-141“运输星”、C-5A“银河”,俄罗斯的伊尔-76,乌克兰的安-124“鲁斯兰”、安-225“梦幻”等。

在战略运输机中,还有一种起降性能好、载重量较大、航程较远,既能执行远程战略运输任务,又能执行战术运输任务的机型,被称为战略/战术运输机。其典型代表是美国研制的C-17。

战略运输机、中型战术运输机、轻型战术运输机在军队中各有司职,执行军事运输任务时,它们分别担负不同的运输使命。

如果将轻型战术运输机作为军用运输机体系的第一级,中型战术运输机作为第二级,大型战略运输机作为第三级的话,那么,前苏联根据本国的情况,将这三级运输机全部包揽;美国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只研制和生产第二级和第三级;大部分的西欧国家由于国土面积不大,基本上不需要大型和超大型的战略运输机,他们要么采用美国制造的C-130,要么选择德国和法国合作研制的C-160中型运输机作为其第二级,然后,定购一种轻型运输机作为第一级,至于第三级运输机,个别国家考虑少量引进(多瞄准C-17、伊尔-76等),以应付不时之需;而多数第三世界的国家,由于财力有限,往往只装备一种运输机。

“隐身”飞机

1991年1月17日深夜,海湾已进入沉睡中。

凌晨,沙特某空军基地马达轰鸣,一些形状十分奇怪的飞机陆续起飞。这些飞机腾空而起后,呼啸北上,越过沙特边境,像幽灵一样穿过伊拉克南部边境防空网,神不知鬼不觉地钻进了伊拉克国土。伊拉克是中东第一军事强国,拥有百万军队和强大的防空力量,其防空雷达和导弹多数是从前苏联购买而来。然而,这些防空雷达面对奇形怪状的飞机似乎是睁眼瞎子。

这种飞机,便是美国研制的F—117隐形飞机。飞机的外形为多面体,雷达探测波射向它后,会散射掉;而且其扁平光滑的表面涂有黑色吸波材料,那些散射不掉的雷达波也会被吸收掉一部分,整个F—117的雷达反向截面才约0.015平方米,仅相当于一个飞行员的头盔反向面积那么大。因此,F—117一路奔来,伊军强大的雷达网竟然视而不见。

到达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上空后,美国飞行员们一看,大为吃惊,巴格达并没有战争的气氛,大街上灯火通明,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城里伊军丝毫也没有察觉到,炸弹已悬在他们头顶了。

F—117飞行员使用红外系统,很快找到了伊拉克的电话电报大楼。飞行员猛地一按电钮,机载GBU—24和GBU—27激光制导炸弹立即飞了过去,扑向那座大楼。GBU—24/27是美军命中率极高的激光制导炸弹,以百步穿杨比喻其命中率绝不为过。

霎时,炸弹像长了眼睛似的,从电话电报大楼楼顶钻了进去,那900公斤重的铁身躯当即把大楼钻了一个大窟窿,随即发生猛烈的爆炸,整个大楼顿时倒塌,浓烟腾空而起,由此打响了海湾战争。

在炸弹声中,伊军方如梦初醒,防空部队拚命向空中射击,一时空中爆炸声声,火光四起,然而,F—117已溜之大吉。

海湾战争第一天,F—117共有36架出动,飞行60架次,轰炸了设防严密的伊军战略目标80个,如总统府、“飞毛腿”导弹阵地、防空军司令部、核设施等,命中率达95%。

美空军参谋长麦克皮克上将在F—117空袭后不无自豪地称,只有美国空军才能这样势不可挡,才能迅速打乱伊军防空体系;并称,战争的结局在开战的那天夜里就已确定了。

整个战争期间,有44架F—117参战,其数量仅占多国部队2300架作战飞机总数的3%左右;出动1271架次,仅占多国部队飞机出动总架次10万架次的1%,但摧毁的目标却占多国部队飞机击毁目标总数的40%左右,而且大多是战略目标。

多国部队2300架作战飞机中,F—117是唯一可以使伊军防空雷达看不见的作战飞机。虽然它屡屡在伊军防空火力网中穿行,却无一架被击伤或击毁。

F—117是目前世界上已大量实战部署的最先进的隐形战斗机,有50余架编于美空军第37战术战斗机联队。该型机于1983年10月开始装备部队。可时至1988年10月美国国防部公布,人们才知道其存在,它神秘地在世界上隐藏了好几年。

在1988年公开亮相前,F—117一直过着昼伏夜行的猫头鹰式生活。白天,机场四周岗哨林立、荷枪实弹,平民百姓谁也无法接近,而54个机库,大门紧闭,铁将军把门,F—117一个个静静地呆在里面“休养”,飞行员们则睡觉休息。

夜幕降临后,机库开门,所有的电灯都关闭,如果有关人员要对飞机进行维护,那也是在灯光控制下进行。一般来说,夜里9时前,飞行员们不会活动,因为此时市民们大多还没有休息。夜里10时左右,飞行员们开始准备飞行,驾机升空,进行各种战术科目的训练。由于是夜间悄悄飞行,能见度低,加上是新机种,一些飞行员吃尽了苦头。

一般而言,一晚上飞行员要飞两个架次,上半夜一次,下半夜一次,其辛苦程度相当大。一位飞行指挥官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常规空军基地的训飞像F一117飞行员那样苦、那样危险,这是走向灾难。的确,有的飞行员为此而献出了生命。

1986年7月11日凌晨1时45分许,一架F—117在加州上空进行训练,由于飞行高度低,加上夜黑能见度低,未能发现前方的山坡,不幸与山相撞,发生爆炸,飞行员当即殒命,并引起森林大火,数十公顷森林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

飞机出事后,美国军方和警方立即出动大量人员,封锁了该地区,不让任何平民百姓靠近该地区,以防走漏风声。更有意思的是出事地区上空也被划为空中禁区,禁止任何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在其空域飞行。

灾难并未到此终止。1987年10月14日20时30分许,又一架F—117机毁人亡。当时,这架飞机正在进行低空训飞,而且是在沙漠地带,由于能见度低等原因,飞机居然撞上了沙丘,飞行员在爆炸声中命送黄泉。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海湾战争中,F—117大出风头,击毁了许多伊军战略目标。海湾战争后,一架F—117从中东基地起飞,一路西飞,越过地中海,来到法国,参加国际航展。直到这时,人们才看到了F—117的“庐山真面目”。

作战支援飞机

1995年9月22日,一只小小的天鹅和一架巨大的美国田预警飞机相撞,两者同归于尽。这种飞机不是作战飞机,而是一种作战支援飞机。

作战支援飞机是为战斗机、轰炸机等作战飞机提供各种技术支援的飞机,包括侦察机、预警飞机、电子对抗飞机、空中加油机、教练机和无人驾驶飞机等。

侦察机是专门用于从空中获得情报的军用飞机。按任务范围分为战术和战略两类侦察机。战术侦察机常由战斗机改装而成,战略侦察机是为获取战略情报而专门设计的。侦察机载有航空照相机、微波成像、侧视雷达和电视、红外侦察设备等,主要进行成像侦察。

侦察机一般不装备有武器弹药。因此,侦察机的飞行高度和速度都大大超过其他种类的飞机。美制SR71高空高速战略侦察机的飞行侦察高度可达25万米,最大飞行速度3.2倍音速。

预警飞机是用于搜索、监视空中或海上目标,并指挥引导己方飞机进行作战任务的飞机。通常由运输机加装预警雷达、情报处理、指挥控制、通信导航、电子战等设备改装而成。

具有良好的探测低空,超低空目标的性能和便于机动等特点,可以同时搜索、跟踪方圆数百千米的大小目标。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制E3为首的预警飞机保证了多国部队11万架次飞机的飞行和作战,万无一失,从而显示了预警机的巨大作用。

空中加油机如同空中加油站,专门给飞行中的飞机补加燃料,以便加大作战飞机的航程和提高其作战能力,一般由大型运输机和轰炸机改装而成。是各国空军远程作战的必备的支援机。美制KC10A加油机可在空中输油90.7吨。

电子对抗飞机是专门用于对抗敌方雷达通讯和电子制导等系统,实施电子侦察、电子干扰的飞机的总称。通常用其他军用机改装而成。可分为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和反雷达飞机。

电子侦察机可侦察敌方雷达、通信等性能参数和数据;电子干扰机和反雷达飞机是在电子侦察机的基础上实施强烈干扰、造成敌方雷达瘫痪,通信中断,制导武器失灵,或者使用反雷达导弹摧毁敌方电子系统和雷达系统,从而保证己方作战飞机的安全。

教练机是专门用于训练飞行人员的飞机。其座舱内安装有两套供教练员和学员学习、使用的座椅及联防发动操纵机构。一般由轰炸机或运输机配用训练专用技术设备改装而成,可分为初级训练教练机、基本训练教练机和高级训练教练机。新一代教练机多为亚音速飞机;多用途,兼备有对敌攻击能力。

无人驾驶飞机是不载人通过遥控或自控设备操纵的飞机。通常用作靶机和电子干扰、高空侦察等。可分为无线电遥控、自动程序控制和综合控制3种类型。无人驾驶飞机是采用空中投放和地面起飞,还可回收使用。

空中加油机

概述

世界上第一架空中加油机于1923年在美国诞生。1923年8月2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湾上空,两架飞机在编队飞行,从在前上方飞行的飞机上垂下一根10多米长的软管,后面飞机的后座飞行员站起身来用手捉住飘曳不定的软管,把它接在自己收音机扔油箱上。

这是航空史上第一次空中加油试验,那第一架空中加油机的代号为DH—4M.这时的加油过程全由人力操作,加油机高于受油机,靠高度差加油。这种加油方式很难实际应用。

20世纪40年代中期,英国研制出插头锥套式加油设备,1949年美国研制出伸缩管式加油设备,这才使空中加油进入了实用阶段。

空中加油机给飞行中的飞机及直升机补加燃料的飞机。多由大型运输机或战略轰炸机改装而成。其作用可使受油机增大航程,延长续航时间,增加有效载重,以提高航空兵的作战能力。空中加油机的加油设备大都装在机身尾部,少数装在机翼下面的吊舱内,由飞行员或加油员操纵。

加油设备主要有插头锥套式和伸缩管式两种。空中加油技术出现于1923年。40年代中期,英国研制出插头锥套式加油设备。40年代后期,美国研制出伸缩管式加油设备。

空中加油机今后发展的重点,主要是克服机翼振动、阵风和空气涡流对输油管稳定性的影响;改装成兼有两种加油设备的飞机;完善电传加油操纵系统。

空中加油机是专门用来在飞行中为其它飞机补充燃油的飞机。加油机多由大型运输机、战略轰炸机改装而成。空中加油机可使受油机增大航程,延长续航时间,增加有效载重,以提高航空兵的作战能力。

空中加油机的简介

专门给正在飞行中的飞机和直升机补加燃料的飞机。使受油机增大航程,并且延长续航时间,增加有效载重,提高远程作战能力。空中加油机多由大型运输机或战略轰炸机改装而成,加油设备大多装在机身尾部或机翼下吊舱内,由飞行员或加油员操纵。

空中加油技术出现于1923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空中加油机大量装备部队。80年代初,美国研制了新型的KC-10A空中加油机,机上装有伸缩管加油设备,主管长8米,套管长6米多,全长14米,总载油16.1万千克,可同时给3架飞机进行加油,该机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史

世界上第一架空中加油机1923年在美国诞生。1923年8月27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湾上空,两架飞机在编队飞行,从在前上方飞行的飞机上垂下一根10多米长的软管,后面飞机的后座飞行员站起身来用手捉住飘曳不定的软管,把它接在自己飞机的油箱上。在前后总共37小时的飞行中,两架飞机互相共加注了678加仑汽油和润滑油。

这是航空史上第一次空中加油试验,那第一架空中加油机的代号为DH—4M.这时的加油过程全由人力操作,加油机高于受油机,靠高度差加油。这种加油方式很难实际应用。40年代中期,英国研制出插头锥套式加油设备,1949年美国研制出伸缩管式加油设备,这才使空中加油进入了实用阶段。

空中加油机给飞行中的飞机及直升机补加燃料的飞机。多由大型运输机或战略轰炸机改装而成。其作用可使受油机增大航程,延长续航时间,增加有效载重,以提高航空兵的作战能力。空中加油机的加油设备大都装在机身尾部,少数装在机翼下面的吊舱内,由飞行员或加油员操纵。

加油设备主要有插头锥套式和伸缩管式2种。空中加油技术出现于1923年。40年代中期,英国研制出插头锥套式加油设备。40年代后期,美国研制出伸缩管式加油设备。

80年代初,美国研制了新型KC-10A空中加油机,伸缩管主管长8米多,套管长6米多,套管伸出后,伸缩管的最大长度为14米多;总载油量16.1万千克,飞行半径3540千米,可输油90700千克。在60~80年代的几次局部战争中,美、英等国空军都使用过空中加油机。

1986年,美国空袭利比亚时,载满炸弹的F—111战斗轰炸机从位于英伦三岛的基地起飞轰炸利比亚,往返不着陆飞行达一万多公里,途中曾由KC—10A空中加油机多次补加燃油。

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时,英国“火神”式战略轰炸机从本土起飞,横跨赤道纵贯大西洋,轰炸了南半球的阿根廷。往返不着陆飞行约3万公里,创造航空史上最远距离空袭的记录,这全靠途中有加油机多次补加油料。

空中加油机今后发展的重点,主要是克服机翼振动、阵风和空气涡流对输油管稳定性的影响;改装成兼有两种加油设备的飞机;完善电传加油操纵系统。

空中加油机是专门用来在飞行中为其它飞机补充燃油的飞机。加油机多由大型运输机、战略轰炸机改装而成。空中加油机可使受油机增大航程,延长续航时间,增加有效载重,以提高航空兵的作战能力。

1921年一天,富于冒险而又充满想象力的美国人威利•梅伊把一个装有5加仑航空汽油的罐子绑在背上,从一架林肯型飞机的机翼上,爬到另一架飞行的JN-24型珍妮飞机的机翼,并运动到其发动机旁,将油罐中的航空汽油倒进发动机燃料箱,从而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空中加油。从此,开始了人类对空中加油技术的开发。

1923年,美国陆军的一架单引擎DH-4B飞机,在飞行中由另一架同型飞机,用人工操作,以软管自流的方式进行了两次加油,从而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空中加油。

经过70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空中加油技术日益成熟和完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空中加油机已从活塞式飞机发展到涡轮螺旋桨飞机,继而发展为喷气式飞机;加油机供油量从数千升增加到10多万升。

受油机遍及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预警机、巡逻机、运输机、侦察机和直升机等诸多机种。目前,能生产加油机的国家为美、英、俄、法、中五国,世界上拥有空中加油机的国家有20余个,共装备10余种型号的加油机1000余架,装有受油装置的飞机约11000多架。

未来空中加油技术发展的重点是,克服机翼振动、阵风和空气涡流对输油管稳定性的影响;完善计算机控制技术及摄像监控显示技术。空中加油机的发展趋势是,发展大型加油机和运输加油两用型飞机;用最新技术改进完善现有加油机,实现更新换代;提高加油机的自动化程度和生存能力;注重新型加油机的研制与技术储备。同时,在研制新型战斗机时一并考虑其加受油能力。

战争史

1995年6月2日,美国空军的3架B-1B战略轰炸机从其本土得克萨斯州的戴耶斯空军基地起飞,在赤道与北纬35度之间作曲线飞行,穿过大西洋、地中海、印度洋、中国南海、西太平洋、北太平洋,途中在3个靶场进行了轰炸训练,飞行30余小时,总航程约4万公里,于3日夜间返回起飞基地。

这是美空军进行的“环球力量”外场不着陆演习飞行,它创造了航空史上迄今为止不着陆飞行的最远纪录,并宣告空战领域已经进入“全球战场”的时代,也说明美国空军已具有“全球机动、全球作战”的能力。

然而,创造这一奇迹的幕后英雄却是空中加油机。美军先后出动29架次加油机实施了6次空中加油,共加注油料241万磅(1094吨),每架B-1B全程受油约365吨。美军空中加油机部队可以与作战飞机在任何地区准确汇合,实施快速加油。由此可以看出空中加油对空中机动乃至空中作战的巨大影响。

越南战争,是战争实践中首次大规模实施空中加油的开端,从战争爆发到停战的9年零2个月时间内,美军的172架KC-135加油机共飞行194687架次,进行空中加油813878次,共加燃油410万吨。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为了达到偷袭埃及的目的,飞机起飞后并不直飞埃及前线,而是横穿地中海,经空中加油后,绕到埃及后方,对埃及的10个军用机场进行突击,使埃及400多架飞机被毁于地面。

1982年4月30日,作战半径3700公里的英国“火神”式轰炸机,从大西洋的基地起飞,途中进行空中加油后,袭击了距起飞基地约5000公里的马岛斯坦利机场。

阿军的“超级军旗”飞机,经空中加油后,也曾击沉了英“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和“大西洋运输者”集装箱船。马岛战争中,英军编制内的15架加油机和临时由轰炸机改装的加油机共实施了600多次空中加油,对马岛战争的结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1986年4月15日,美驻英国的24架F-111战斗轰炸机,由29架加油机对其编队进行8次空中加油,绕道7000多公里,突袭了利比亚。

海湾战争也是实施空中加油较多的一次战争行动,整个战争期间,仅美军就投入加油机308架,共完成5.1万次空中加油任务。

在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出动的240架空中加油机,共实施了1.4万次空中加油。美国的B-2由其本土起飞实施30多个小时的远程奔袭主要靠空中加油。

空中加油在现代局部战争中的上乘表演昭示,现代空中加油,已经给空军作战的力量部署、机动和使用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大大增强了航空兵的远程作战、快速反应和持续作战能力,使空中作战能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用

对提高航空兵部队战斗力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增大飞机作战半径。

作战半径是衡量战机乃至空军作战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提高飞机的作战半径,人们总是尽可能地增大飞机的载油量,但过大的油料载荷,只能以牺牲飞机的其他性能为代价。采取空中加油,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据介绍,经过一次空中加油,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可以增加25~30%;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可增加30~40%;运输机的航程差不多可增加一倍。如果实施多次空中加油,作战飞机就可以做到“全球到达,全球作战”。此外,有了空中加油,还可以将轰炸机和强击机基地部署得尽可能远离前线,以减少受袭击机会,并缓解前线机场的压力。增大飞机有效载荷。

由于飞机的“最大载荷系数”和“最大起飞重量”是一定的,所以载油量和载弹量始终是一对矛盾。使用空中加油手段后,就使这一矛盾迎刃而解。飞机可以最大限度地载弹,从而提高作战效能。

据专家分析,8架F-117A战斗机配备两架空中加油机就能完成相当于75架飞机编队所能完成的任务。此外,在高原和高温地区活动的直升机,可依靠空中加油,减少载油量,以改善其悬停性能和提高在复杂地形上的飞行安全性能。

延长执勤机留空时间。

巡逻机、预警机、侦察机等执行特殊勤务的飞机,往往需要较长的留空时间。要想保持较长的执勤时间,出动的架次就多,如果使用空中加油,少量的飞机就可以完成较多的任务。预警机之所以能十几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地留空执行任务,主要依靠空中加油。

提高快速机动能力。

加油机的支援,使各类飞机得以实施远距离不着陆飞行,减少了对中途机场的依赖,避免了转场起降带来的延误和不便,大大提高了航空兵的远程机动和快速反应能力。目前,美空军装备的约700架加油机,可保证其600余架战略轰炸机和1000多架战斗机同时出海作战。

救援缺油飞机。

对因缺油断油而可能失事的飞机,进行空中紧急加油,就可使其顺利返航。越南战争中,被接应的飞机有上千架。特别是为直升机实施空中加油,提高了其救援效率,从而挽救了4000多名美军官兵的生命。海湾战争的第一天,美军一架加油机及时救援了一架即将断油的F-117隐形战斗机。据称,西方国家运用空中加油,救援了许多濒临断油的飞机,挽回损失达几亿美元。

原理

空中加油机是给飞行中的飞机及直升机补加燃油的飞机。大多数由大型运输机和战略轰炸机改装而成,少数由歼击机加装加油系统,改装成同型“伙伴”加油机。空中加油系统包括空中加油机的加油装置和受油机的受油装置。

加油装置分为“加油平台”和“加油吊舱”两种。“加油平台”通常装在机身尾部,“加油吊舱”通常悬挂在机翼下面。由飞行员或加油员操作。储油箱分别组装在机身、机翼内。

受油机上安装的受油装置,通常由接油器(即受油机伸出的探头)、导管和防溢流自封装置组成。接油器的进油口是进油单向活门。进油单向活门由伺服机构打开,或者由固定在接油器上的定位销及止动器械相互作用打开。接油器插入加油机放出的给油器后,用皮碗、压入的液体密封物或充气密封物密封。此外,其他管路与地面压力加油系统共用。

空中加油的方式有软管加油和硬管加油两种。

软管加油系统主要由输油管卷盘装置、压力供应机构和电控指示装置等组成。在加油机上,装有一条16~30米的可收放的软管,软管末端有呈伞状的锥套,内有加油接头。受油飞机机头上装有一个伸缩式肘形探管受油器。

加油时,加油机在受油机前上方飞行,由飞行员或加油员打开输油软管卷盘的锁定机构,伸出锥套,锥套受气流作用而展开,将输油软管拖出。与此同时,受油机飞行员调整飞行速度、航向和高度,待受油管插进锥套内时,油路自动接通,开始加油。

软管加油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拆装,每套装置每分钟可输油1600升,一架加油机可安装数套,能同时为数架飞机加油。吊舱式软管加油系统还可以由战斗机或攻击机携带,对同类飞机实施“伙伴加油”。但软管加油时,由于受空中气流影响软管会产生飘荡,输油效率较低,一般适用于给机动性高、加油量少的战斗机加油。

硬管加油系统,主要由伸缩管、压力加油机构和电控指示监控装置等组成。伸缩管包括主管和套管,主管外壁装有升降索和稳定舵。伸缩管式加油设备一般装在加油机身尾部下方。

加油时,加油机利用升降索放下伸缩管,稳定舵在气流作用下,将伸缩管沿垂直和水平方向稳定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套管从主管内伸出。与此同时,受油机完成与加油机的对接,开始加油。由于输油管是硬的,稳定性好,容易与受油机对接,输油效率比较高,每分钟最多可输油6500升。但它的制造技术比较复杂,同一时间内只能对一架受油机加油,一般只有大型加油机才能装备这类设备(如KC-10和KC-135)。

目前仅有美国掌握了硬管加油制造技术,美国空军装备的战机也均采用硬管加油。美海军由于航母甲板面积有限,装备的加油机均由航母用的战术飞机发展而来(30吨左右),因此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飞机仍采用软管加油。

空中加油四部曲

空中加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加油程序一般有四个阶段。

会合。空中加油两机会合有四种方式。一是同航线会合,就是加油机和受油机在同一航线上的某处进行会合;二是定时会合,要求加油机和受油机定出加油协调要求和特定会合时间,按时在指定空域会合;三是对飞会合,就是两架飞机正面飞行,相互靠拢,然后受油机按加油机前进方向作180度转弯,把航向转到加油机方向,并在前方约5公里处做好加油准备;四是待机会合,就是由空中预警机与加油机、受油机进行通信联络,并向加油机发出航向和速度指令,同时引导受油机与加油机会合,直到受油机飞行员能用雷达或目视发现加油机为止,然后,受油机再进入受油位置。无论采用何种会合方式,受油机均应比加油机高度低60米。

对接。对接是空中加油的一个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和操作程序进行。受油机带弹时,应采取严格的安全措施。受油机带有射击武器时,尤应注意安全,除加油和通话开关外,飞行员不得触及其他电子开关。

加油。加油时装在吊舱内的燃油泵将加油箱内的燃油经输油管输往受油机各油箱,加油机上的加油控制板能随时将输出的油量以及加油压力和其他加油附件的工作情况显示出来。

受油机上各油箱的附件情况也在一定位置上显示出来。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的高度、速度、相对位置都必须严格保持不变。当受油机加进一部分燃油后,飞机重量就会增加,而加油机重量又会减轻,两机必须随时调整飞机的速度和姿态,以保证顺利实施加油。

解散。解散是加油的最后一个程序,受油机受油完毕后,各油箱加油开关自动关闭,加油结束信号灯亮,受油机减速脱离退出加油。加油机由于加油管中燃油停止流动,由吊舱的相应机构控制油泵停止工作,并在座舱的加油控制板上显示,由传动机构收回加油管。

汽车加油机

加油机产业是伴随汽车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而产生发展的。世界上最早的加油机始于20世纪初,近百年来加油机产业有了很大发展,由最初的手摇加油机发展到了现代高性能、多功能的加油机。

随着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制造技术的进步,加油机液压部件有了很大发展和提高,计量更加准确、噪声下降、可靠性提高、环保功能得到加强;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加油机采用了电脑控制、电子显示记数、IC卡结算、中央管理机等先进技术;贮油罐监测技术和油气回收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相应的报警和服务设备也发展起来了。

我国加油机产业起步较晚,直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上海、天津和青岛等地才相继开始研制、生产加油机,开始了我国加油机产业发展的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加油机产业发展很快。据初步统计,90年代初加油机生产商有一百余家,年生产能力在10万条枪以上。目前,取得生产合格证的有四十余家,总的生产能力又有了新的提高。这四十余家制造商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合资企业。

国产加油机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开始研制电脑加油机。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电脑加油机逐步取代了机械字轮记数的加油机。随着电脑加油机的出现,加油机的功能有了很大扩展,实现了自动记价和预置加油。

电脑加油机还为IC卡的广泛使用和实现税控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最初的加油机国家标准GB9081-1988和国家检定规程JJG443-1986没有规定流量量程比,也未涉及电脑加油机的检查项目,技术要求不全面,和世界加油机发展水平不适应。

为和世界接轨,90年代中期,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积极引入了OIML(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国际建议OIML R118《燃油加油机型式批准试验程序》。1998年,又发布了加油机的国家标准GB/T9081-1998《机动车燃油加油机》和国家检定规程JJG443-1998《燃油加油机》。以后,又对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GB/T9081-2001《机动车燃油加油机》。

标准中规定,在量程比为10:1条件下,计量准确度为±0.3%,高于OIML R117《非水液体测量系统》规定的±0.5%。整机和部件试验均参照了OIMLR118《燃油加油机型式批准试验程序》,做到了与世界接轨。新国家标准和新国家检定规程促进了我国加油机行业制造水平的迅速提高。

电子战飞机

海湾战争打响前的三天,伊拉克的雷达屏上出现大面积的雪花亮点,根本看不清空中飞机;伊军通信电台接收机杂音充斥,什么有用信号都收不到;至于导航台等设施也都处于不正常状态,为多国部队的进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原来美军动用了大量的电子战飞机,如海军的FA-6B“徘徊者”、空军的EF-111A干扰飞机和EC-130H“罗盘呼叫”通信干扰飞机等,对伊拉克的军用电子设备实施强大的电子干扰,使其迷盲、失聪。

电子战飞机就是专门执行这样一类作战任务的飞机。严格说来,电子侦察飞机如BP-3E(与中国战机在南海上空相撞)、能发射反辐射导弹摧毁雷达的F-4G“野鼬鼠”飞机也都属电子战飞机,因为他们都能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手段,侦察、阻止、破坏对方雷达、通信、导航一类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不过,人们多数还是认为电子战飞机主要指EA-6B、EP-111A和EC-130H等能干扰敌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飞机。

EA-6B不仅参加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而且参加了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它将被美国军方继续改进,定为21世纪美国的主战电子战飞机。它既可以伴随战斗机、轰炸机飞行,在敌防空火力区持续发射干扰,保护战斗机、轰炸机,使其顺利完成作战任务并安全返回,又可在敌防空火力外游弋飞行,实施远距离干扰,支援和保护作战飞机。

EA-6B有自卫火力(空空导弹)。在科索沃战争中,EA-6B正是采用远距离保护方式支援美军对南联盟的空袭,使美机伤亡几乎降为零。不过,被美军吹得神乎其神的F-117B隐身战斗机被南军击落一架,击伤一架,美军在分析教训时一板子打到EA-68身上。

他们并没有埋怨EA-6B本身作战性能和效能不济,而是批评EA-6B参战数目太少。美国空军的EP-111A电子干扰飞机,覆盖很宽的频段(7个频段),在情报侦收与干扰发射之间的界面决策方面实现了自动化。

该机根据侦察到的地面辐射源分布、威力、特性等情况,自动安排合理的干扰方案,即在需要干扰的方向发射功率适当的干扰信号,用最小的投入完成一定任务。专业技术上称这种功能为干扰“功率自动管理”。它的缺点是:它在干扰保护空袭的作战飞机时,自身又需要别的飞机给予火力保护。

电子干扰机

概述

专门用于对敌方雷达、无线电通信设备和电子制导系统等实施侦察、干扰或袭击的飞机。

分为电子侦察飞机、电子干扰飞机、反雷达飞机。电子干扰设备被用于军事,可对敌所有无线信号进行压制。它可以使敌无线通讯设备失灵,进而难以指挥;亦可以使敌雷达一片雪花,变成“睁眼瞎”。

由于飞机无与伦比的宽阔视野,使得电子干扰机更具威力。虽然亦经常配合陆海军作战,但电子干扰机一般隶属于空军,主要用于执行掩护空军编队突防、破坏或歼灭敌防空体系等任务。以下以EA-6B“徘徊者”电子干扰机为例。

战机简史

EA-6B“徘徊者”是美国格鲁门公司研制的舰载电子战飞机,其主要任务是干扰敌方的雷达和通信系统,保护舰队水面舰艇和其他作战飞机。1995年美军的EF-111“渡鸦”电子战飞机退役后,EA-6B成为美国防部唯一的电子战飞机。美军建立了五个相应的新的作战中队,其中四个专门用于支援美国空军远征部队。

EA-6B是EA-6A电子战机的改型。其合同于1966年签订,1971年1月首飞,共生产了170架,均于1991年前服役。布置在“中途岛”号航母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电子战第二中队首先开始使用EA-6B,1980年该中队完成了上舰的部署,驻扎在日本横须贺基地。

后来该中队还曾在“萨拉托加”号、“美国”号航母上服役。上述EA-6B在1986年美国空袭利比亚的“黄金峡谷”行动中支援了海军和空军飞机。

战机装备

EA-6B对机翼作了加强,以适应总重增大和疲劳寿命的要求,加强后的机翼可承受5.5g的过载。机身比A-6E加长了1.37米,并且在垂尾翼尖上装有较大的天线。起落架与A-6E基本相同,但作了加强,以适应增加的着陆重量,机身上的着陆钩也进行了加强。动力装置是2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J52-P-408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49.8千牛(5082公斤)。ADVCAP型装J52-P-409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53.38千牛(5444公斤)。

座舱由两人改成4人,4名机组人员位于两个隔离的舱室内,其中一名驾驶员,一名轰炸/导航员,两名电子战员,后舱内的电子战员负责ALQ-99系统的操作,前舱内的电子战员负责通讯、导航、自卫电子干扰和箔条弹发射,每名电子战员都能独立进行侦察和实施干扰。

座舱盖向上开启,采用马丁-贝克GRUEA-7弹射座椅。机载设备包括AN/ALO-99F战术干扰系统在5个干扰吊舱内装10个干扰发射机,每个干扰舱可覆盖7个频段中的一个。

垂尾翼尖的天线舱内装有灵敏侦察接收机,可探测远距离的雷达信号,所接收到的信号传输给中央计算机(ICAP-2型用的是AN/AYK-14计算机),经处理后显示并记录。探测、识别、搜索方向、实施干扰这一系列过程可以自动实施,也可在机组人员的控制下实施。

EA-6最初的原型是A-6双座“入侵者”攻击机。EA-6B的机体在A-6的基础上加长加固,以容纳四名机组成员。另一个区别之处是6B的垂尾处有一个电子干扰天线整流罩。EA-6B的核心是AN/ALQ-99战术干扰系统,同时还可以携带五个外挂电子干扰吊舱。

其中一个在机腹下,机翼下四个。每个吊舱装有两个干扰收发机,干扰机可干扰七个波段中的一个。每个吊舱可自行独立供电,由吊舱前端的气动风扇驱动发电机供电。

EA-6B能根据任务组合携带吊舱、副油箱和AGM-88“哈姆”反雷达导弹。EA-6B垂尾上的整流罩内装有灵敏的监视天线,能够探测到远方的雷达辐射信号。各种信号由中央任务计算机处理,探测、识别、定向和干扰频率设定可自动完成,也可由机组人员执行。

发动机采用两台普惠J52-P408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4767千克。机组人员包括一名飞行员和三名电子对抗干扰操作手。坐在后排座椅的两名操作手负责ALQ-99干扰系统,坐在前排右边的操作手负责导航、通信和自卫电子对抗。

ALQ-99用于收集敌方指挥控制系统发出的战术电子作战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记录下来,在任务后进行整理,升级作战信息系统。ALQ-00战术干扰系统可为作战飞机和地面部队提供主动雷达干扰支援。EA-6B还可以用“哈姆”导弹直接攻击雷达目标。

陆战队的“徘徊者”还可布置在有预先准备的地面机场,或前出配置的“远征”机场。陆战队所拥有的EA-6B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独特的“战术电子处理和评估系统”TERPES,这一系统能为EA-6B提供任务分析和作战信息升级,并能为干扰和“哈姆”导弹提供任务分析。

电子对抗飞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已渗透到军事技术的各个领域。现代战争已不仅仅是枪与枪、弹与弹之间“硬杀伤”武器的较量,而是越来越多地表现在电子设备之间的对抗。

具体说,就是通过各种电子手段,破坏和削弱敌方电子设备的效能,使敌通信指挥系统失灵,雷达迷盲,武器失去电子控制。虽然未直接对敌方人员和武器造成杀伤,但却使其失去作战能力。我们把这种作战方式叫“软杀伤”。电子对抗飞机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软杀伤”武器。

电子对抗飞机就是专门对预警雷达、通讯设备和武器制导系统实施电子侦察、干扰和袭击的飞机。

电子对抗飞机,通常是在其他军用飞机上,加装各种电子设备和反电子武器改装而成。

我们知道侦察机通过目标和成相侦察,可以获得敌方有形目标的情报。现代侦察机还可以进行电子侦察。电子侦察的对象是电磁信号,通过对电磁信号的侦收分析,可以弄清敌电子设备的方位、工作频率和工作方式,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干扰和打击。

电子侦察和我们平时听收音机类似。听收音机时,调整调谐旋钮,就可以找到“电台”。电子侦察接收机也要调谐,只不过寻找“电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接收电磁信号后极短时间,即可得到敌电子设备的各种情况。

电子侦察需要各种天线,这些天线安装在飞机的各个部位,外面用天线罩保护着,就像飞机上长了许多像金鱼眼睛一样的大鼓包。这是电子侦察飞机的一个重要外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