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奠基礼

俄界会议后,在萧瑟秋风中,毛泽东于 9 月 13 日率领陕甘支队离开俄界, 又挥师北上了。

红军向甘南进军,必须经过腊子口。腊子口位于甘肃迭县东北,岷县以南,从北面的达拉梁到南面的白龙江,有一条 30 多公里长的峡谷,叫腊子沟。沟两边的山头,仿佛是一座大山被一把巨型的大刀劈开了似的,既高又陡。周围全是崇山峻岭,无路可通。从下往上斜视山口只有 30 多米宽,又像是一道用厚厚的石壁构成的长廊。两边绝壁峭立,巍峨对峙,沟底一条终年流水的腊子河,水流湍急,浪花激荡,汇成旋涡,无法徒涉。河上横架着一座东西向的小木桥,把两山连在一起。要过腊子口,只有经此小桥。舍此无他路可以选择,敌人在桥东头顶端悬崖上筑有好几个碉堡,有一个机枪排把守。口子后面有一个三角形的谷地,也筑有不少工事。腊子口后的腊子山,横空出世,山顶积着白雪,山脉纵演。敌 3 个团的兵力扼守着日子至后面高山之间的峡谷,组成交叉火力网。如此大险又配以重兵,构成了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的一个严重障碍。因此,毛泽东决定攻打天险腊子口。

  1. 月 15 日黄昏,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接到通知,要他们在二日之内夺取腊子口,并扫除前进途中拦阻的敌人。9 月 16 日,彭德怀接到毛泽东。聂荣臻和林彪联名发来的电报,说是要消灭腊子口之守敌。随后,一军团的几个主要指挥员赶往二师,同师及四团领导研究攻打腊子口的部署。毛泽东在朵里寺等候消息。

四团在奔往腊子口的路上,以强行军速度赶路,还打了两次遭遇战。身经百战、屡战屡胜的红四团,以两面出击,即以翻山迂回和正面强攻向敌发起进攻,鉴于战斗事关重大,军团政委聂荣臻和军团长林彪都在战斗打响前亲临前沿指挥所察看地形,作具体部署。战斗激烈进行中,毛泽东和军团首长又一次派人来前沿了解情况,询问突击部队现在什么位置,有什么困难, 要不要增援,正面突击的战士以下怕流血牺牲的精神勇猛向敌进攻,掩护迂回部队攀登。迂回部队机智灵活,登上了常人认为无法登上的悬崖峭壁,然后自上而下向敌进攻。在两方面火力的夹击下,终于在 9 月 17 日凌晨将敌军击溃,占领了天险腊子口。残敌向岷州方向逃去。红军部队乘胜追击,在大草滩歼灭了敌人,缴获了数十万斤粮食和 2000 斤盐。这对于刚走出草地尚未休整好的红军部队来说,犹如雪中送炭。

四团的侦察连在大草滩歼敌后,连夜插向岷州,占领了岷州城东关。甘肃之敌大为震动,以为红军一定会攻打岷州城。但毛泽东又一次出敌不意, 要红军挥兵东去,奔向哈达铺。

毛泽东随着滚滚铁流般的红军队伍穿过了腊子口,来到了大刺山。这是岷山山脉向北延伸的最后一座高山,也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雪山。连日来,毛泽东的心情甚好。他吃着这一带回民烙的锅盔(烧饼)赞不绝口。现在,他又登上了山顶。他回首遥看千里岷山,只见白雪皑皑,重峦叠蟑;俯首前看,却见无边田野,黄绿相间,丰收在即,他想起近一年前, 红军离开瑞金,跨过于都河时,也是秋收时节,心中颇多感慨。后来他曾描述那时的心情说:“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③的确,毛泽东自遵义会议以来,指挥红军千里转战,战胜了来自敌人的、

大自然的、党内的无数艰难险阻,现在终于越过了岷山,把蒋介石企图将红军困死于雪山草地的幻想彻底击碎了,长征胜利在即,真正是柳暗花明了, 这种久已不见的喜悦、开朗的心情化作一股诗情,使他在越过岷山不久便写下了一首著名的《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红军的先头部队到达了哈达铺。

在部队进击哈达铺之前,聂荣臻曾向军团直属侦察连连长和指导员布置任务,要他们到哈达铺侦察敌情,筹集粮食和物资。毛泽东这时也在场,他说:“我补充一点,指导员你注意,给我找点‘精神食粮’来,国民党的报纸、杂志只要近期和比较近朗,各种都给搞几份来。”

毛泽东一生酷爱看书报,但在雪山草地却无法搞到报纸。当走出草地之后,他想方设法要弄些书报来看,他的期望没有落空。战士们搞到了载有阎锡山的部队进攻陕北红军刘志丹部的消息的报纸。聂荣臻首后说,赶紧派骑兵通信员把这张报纸给毛泽东同志送去,陕北还有一个根据地哩!这真是天大的喜讯。毛泽东看了报纸后,满脸笑容地说:“好了!好了!我们快要到陕北根据地了。”

一年来红军一直在为寻找新的落脚点而奔波。毛泽东提出到陕甘建立根据地,但具体在什么地方,他并不很清楚。而国民党的报纸使他找到了具体的地点——陕北。

随后,红军来到了哈达铺。毛泽东注在一家中药铺子里。部队在哈达铺进行了休整,整编为 3 个纵队,共 8000 多人,9 月 22 日,在哈达铺的一座关帝庙里,毛泽东召集一、三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团以上干部开会。当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走进会场,顿时响起热烈掌声。

毛泽东挥挥手要大家坐下,然后,笑笑说:同志们,今天是 9 月 22 日,

再过几天是阳历 10 月。自从去年我们离开瑞金,过了于都河,至今炔一年了。一年来,我们走了两万多里路,打破了敌人无数次的追、堵、围、剿。尽管天上还有飞机,蒋介石连做梦也想消灭我们,但是我们过来了,过了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过了腊子口,现在坐在哈达铺的关帝庙里,安安逸逸地开会了。这本身是个伟大的胜利!毛泽东的讲话,使会场又一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稍稍停顿了一下,毛泽东又说,但是,在胜利面前,我们必须冷静地分析形势,估计形势,他介绍情况说,现在在甘肃等待我们和准备截击我们的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西北军还有 30 多万人,朱绍良、毛炳文、王钧等部在甘肃;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在陕甘;在宁夏、青海、甘肃边境还有“四马”(即马鸿逵、马鸿宾、马步芳、马步青)的骑兵和步兵, 至于蒋介石,态度仍很顽固,他不顾当前的民族危机,一直不肯接受我党 1933 年1 月17 日提出的中国工农红军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国民党军队共同抗日的主张,仍醉心于打内战,妄想再次用他的优势兵力,消灭他们认为“经过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红军,他还说,国民党反动派把三四十万兵力部署在陕西、甘肃一带追堵我们,对红军北上抗日,不能不说是严重威胁。所以,北上抗臼的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

毛泽东在分析形势时还谈到四方面军和张国焘。他说,张国焘看不起我们,他对抗中央,还倒打一耙,骂我们是机会主义。我们要北上,他要南下; 我们要抗日,他要躲开矛盾,究竟哪个是退却,哪个是机会主义?我们不怕骂,我们要抗日,首先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

毛泽东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然后诙谐他说,感谢国民党的报纸, 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比较详细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还有根据地!

在这种时刻,毛泽东怀念起多年共同奋战的战友。他说,我们和同志们都惦念着还在四方面军的朱总司令、刘伯承参谋长。我们也都惦念着四方面军的同志们和五、九军团的同志们,相信他们是赞成北上抗日这一正确方针的,总有一天他们会沿着我们北上的道路,穿过草地,北上陕甘,出腊子口, 与我们会合,站在抗日最前线的,也许在明年这个时候。

毛泽东接着又说:同志们,我们目前只有 8000 多人,人是少了一点,但小有小的好处,目标小点,作战灵活性大。人少,更不用悲观,我们现在比1929 年初红四军下井冈山时的人数还多哩!胜利一定属于我们的!

毛泽东举起一个指头,笑着说:现在要提醒大家一点,就是在松潘地区, 我们是没收反动土司的粮食、牛羊和购买藏民的粮食,现在我们应该坚持以打土豪、筹粮款为主,不能侵占工农的利益。这是人民军队的一条重要纪律。

毛泽东号召大家:经过两万多里的长征,久经战斗、不畏艰苦的红军指战员一定能够以自己的英勇、顽强、灵活的战术、战斗经验,来战胜北上抗日途中的一切困难!你不要看我们现在人少,我们是经过锻炼的,不论在政治上,体力上,经验上,个个都是经过了考验的,是很强的,我们一个可以当十个,十个可以当百个。特别是有中央直接领导我们,这是我们胜利的保证。

同志们,胜利前进吧,到陕北只有七八百里了,那里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就是我们的抗日前进阵地!

毛泽东挥舞着拳头结束了鼓舞人心的讲话。

陕甘支队在听取了毛泽东极富鼓动性的讲演后的第二天,就离开了哈达铺,向黄土高原行进。部队渡过了渭河,又攻占了渭河之滨的陇西。一天, 部队正在继续前进,忽听前方传来了机枪声。这时毛泽东和中央直属纵队的同志赶来了。毛泽东看看远方,又仔细听了听远处传来的枪声。不一会儿, 在急骤的枪炮声中,可以听出哪是步枪、机枪声,哪是手榴弹、迫击炮弹的爆炸声了。毛泽东十分镇静,仿佛登临一个风景点,正在欣赏周围的山山水水。一会儿,彭德怀走了过去,问道:“主席,你看怎么佯?”毛泽东笑笑, 说:“我看不是敌人的主力,随便派两个连出去,放几枪,吓吓他们,他们不敢怎么样的。”

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红军的小部队才放几枪,敌人的枪炮声顿时停庄了,两翼刚才僻僻啪啪打得正起劲的声音,几乎同时哑了。

“毛主席真是料敌如神啊!”战士们一边走着,一边盛赞着。

摆脱敌人后,陕甘支队于 9 月 27 日占领榜罗镇。在这里,红军得到了许多报刊,进一步了解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北方侵略的罪行材料,进一步获悉了陕北红军的具体情况。根据这些情况,党中央在榜罗镇召开了政治局常委会议,再次讨论了红军的战略方针问题。会议决定,把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以陕北恨据地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接着,为使中央精神贯彻到全军,又召开了全支队连以上的干部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厂报告。他介绍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北方的严重性和陕北根据地和红军的状况,阐明了北方可能成为抗日新阵地的政治、经济条件, 认为要避免同国民党军队作战,迅速抵达陕北集中,提出要严格整顿纪律, 充分注意群众工作,解释红军北上抗日的意义,注意扩充新战士。红军干部们在露天风雨中聆听着毛泽东激动人心的号召:同志们,努力吧!为着民族, 为着使中国人不做亡国奴,奋力向前!红军无坚不摧的力量,已经表达给全中国、全世界的人们看了!让我们再来表示一次吧!同志们,要知道,固然, 我们的人数比以前少了些,但是,我们是中国革命的精华所在,我们担负着革命中心力量的任务。以前如此,现在亦如此!我们自己知道如此,我们的朋友知道如此,我们的敌人也知道如此!毛泽东的讲话中所蕴含的革命信心和力量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使大家精神振奋,热血沸腾,忘却了风雨带来的寒冷。

会后,各部队把中央的决定和毛泽东的讲话精神迅速传达到全体战士中。经过短暂的休整和动员,陕甘支队于 9 月 29 臼离开榜罗镇,向陕北方向前进。10 月初,部队穿过西兰公路,随后又通过了平(凉)、固(原)公路, 来到六盘山脚下。

六盘山山脉地跨宁夏,陕西两省,南连秦岭,北濒大河,绵延 200 里,陡峭峥嵘,西兰公路沿六盘山盘旋而上。六盘山是六盘山山脉的主峰,是红军到陕北前攀登的最后一座高山险峰。进入六盘山地界,风土民情便不同,到处是连成片的黄土。这里的沟沟壑壑,山川河流,无一不是黄色的。惟有六盘山上长满了青草。此后,黄土高原便成为毛泽东指挥中国革命的基地。毛泽东和他的警卫战士一起翻越六盘山。快到山顶时,警卫员陈昌奉昏

倒了,毛泽东把自己的皮大衣脱下来给他穿上:毛泽东站在雨中,道劲的秋风吹动着他那单薄的灰色军衣,山顶上红旗招展、宣传鼓动的呼声此起波伏, 山顶山下,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犹如铁流,工向陕北方向开去。毛泽东望着巍峨的六盘山,望着英勇顽强、久经考验的红军战士,心中吟诵着又一首长征的颂歌《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这首词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念,充满了革命豪情与乐观精神。而后来的历史进程也正如这首词所昭示的那样,只要掌握注“长缨”, 必定能缚住“苍龙”,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在北进途中,红军几次和敌骑兵遭遇。10 月 7 日,部队过了六盘山后, 在青石嘴又发现了敌人的两个骑兵连。毛泽东与一纵队的林彪、聂荣臻、左权,都在山头观察敌情。毛泽东决定要打一下敌兵。他把一大队的杨得志、萧华,四大队的王开湘、杨成武,五大队的张振山、赖传珠召集来,向他们部署战斗任务。毛泽东指着远方说:“都看到了吧,隘日下边有个村子叫青石嘴,据确切的情报,那里驻扎着敌东北军骑兵第七师的一个团,有几百匹马,别小看它,我们要消灭这股敌人,不然它拦着我们的去路。”

这时毛泽东转过身来,从警卫员手中接过两块饼子,一边把它分成几块, 一边问:都还没吃午饭吧?大家点点头,毛泽东爽朗地笑笑,说:“那好,

分而食之,打下了青石嘴,再吃好饭!”说完笑着将饼子分给了大家。

毛泽东一边嚼着饼一边说:“一定要消灭他们,搬开拦路石,一大队、五大队迂回,记住,一定要迂回,由四大队直接冲锋!”然后,他又转过脸来,看着杨成武与上开湘,说:“四大队是有名的英勇冲锋的红四团嘛,要发扬你们的特点,动作要快,要猛,要狠!”最后,毛泽东说,交代完毕, 分头执行,我在这里看着你们打!

战斗很快结束了。红军歼灭和俘虏了敌人两个骑兵连,缴获 100 多匹马

和 10 多辆马车的子弹、军衣。红军用这些缴获的马匹建立了我军历史上第一个骑兵连。

在向陕北进军的途中,不时可以看到陕北红军写在墙壁上的标语。这表明,离陕北根据地越来越近了。

一天,毛泽东和战士们一起在一座土山上休息,突然发现山下小路上几匹战马由远而近飞奔而来。原来他们是陕北红军派来给毛泽东送信的。毛泽东看完信.立刻向他们走来,并笑着说:“同志们辛苦了。”这时,山上山下集中了不少的部队临时在这电休息。毛泽东大步走到战士中间,举起手兴奋地大声说:“同志们!我们就要到陕北根据地了!我们的红二十五军和二十六军派同志接我们来了!”霎那间,掌声、笑声、喊声震撼了山川。

  1. 月 17 日,毛泽东随同部队行进到了陕甘宁三省交界的老爷山。因为老爷山上的鸡鸣,陕甘宁三省都能听到,所以当地人又称之为“鸡鸣三省” 的山。下山后,到达陕甘交界的子午岭。岭上有一块高大的界碑,正面刻着“分水岭”三个大字,作为甘肃、陕西两肯的分界线。毛泽东一面看碑后边的文字,一面兴奋地对身边的同志说:“从你们江西算起到现在,我们己经走过了十个省,走下山去,就进入第十一个省——陕西省了。那里就是我们的根据地——我们的‘家’啦!”

10 月 19 日中午,陕甘支队一纵队先期到达陕西保安具吴起镇,只见镇内墙壁上写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土豪、分田地”、“拥护刘志丹” 等标语。说明己到达陕北根据地了。但群众误以为是国民党军队来了,纷纷上山逃避,只有几位老人在镇里。当他们看到红军战士放下背包打扫卫生, 并且在墙壁上张贴各种标语,如“北上抗日.收复失地!”“与二十五、六、七军会合,一致抗日救国”时,这才确信是红军来了。于是那些老人找回了一些群众,很快当地的支部书记和乡政府主席也来了。红军与地方党组织按上了头。

下午,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等中央领导人终于跨进了家门, 来到了吴起镇。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注进镇东北面半山坡上的新窑院里。

此时,国民党的马鸿逵、毛炳文以及东北军白凤翔的骑兵也尾追不舍, 跟进了陕北,向吴起镇扑来。

毛泽东认为,让敌人的骑兵一直跟进陕北,对我们很不利,总是被动。他要聂荣臻到前面去看看情况再下决心。傍晚,聂荣臻回来向毛泽东作了汇报。聂荣臻说,敌人骑兵也就是几千人,别看他在马上气势汹汹,真正打起来,他就不行了。他要下马和我们作战,还要招呼马匹,战斗力就会下降。毛泽东同意聂荣臻的意见。

当天晚上,在新窑院山坡下一座大窑洞里,召开了支队十部会议,由于部队长途跋涉,十分疲劳,毛泽东鼓励大家说:红军疲劳,敌军更疲劳,红军回到了根据地,人民群众是属于我们的,我们有步兵打骑兵的经验,根据

这些条件,决定在这里打一仗。毛泽东还说,后面的敌人是条讨厌的“尾巴”, 一定要把这条尾巴斩断在根据地门外,不要把敌人带进根据地。他决定,10 月 21 日早晨出击。

  1. 日上午,毛泽东、彭德怀、林彪就如何打好这一仗进行了具体部署。随后,毛泽东为各纵队拟写了电报指示,彭德怀上山仔细察看了地形。

  2. 日凌晨,晓月尚未褪去,星光还在闪烁,毛泽东就离开了居住的新窑院,跨过洛河,踏着黄土路登上了吴起镇相对的大峁梁。他的警卫员陈昌奉在一棵杜梨树下构筑了简单的工事,设下前沿指挥所。毛泽东在树下又召集一部分干部开会,反复说明打好这一仗的重要意义,要求一定打好这一仗。会后,他对陈昌奉说,现在休息休息,枪声响得激烈时不要叫我,到打冷枪的时候再叫我。

此时,在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部队已在吴起镇一带的山头阵地做好伏击准备。待到敌军行至红军的伏击圈内时,遭到了红军的迎头痛击。两个多小时以后,敌三十五师骑兵团被歼灭,三十二师和三十六师的两个骑兵团被击溃。敌骑兵被挡在了家门外。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巡视了战场,兴奋他讲道,步兵打骑兵,这是个创举啊!他以充满喜悦的心情赋诗一首,赠给彭德怀:

山高路远沟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看后,把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将原诗还赠给毛泽东。大峁梁“切尾巴”战斗再次体现了毛泽东敢于与强敌战斗的精神,为红

军进入陕北根据地与陕北红军会合献上了一份礼品。 “切尾巴”战斗标志着红军历时一年的长征结束了。从此红军有了新的

根据地,中国革命将展开新的一页。为了研究和确定今后的行动方针,为了使中央确认和批准榜罗镇会议把陕北根据地作为领导全国革命的总指挥部的决议,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切尾巴”之战结束后,于 10 月 22 日召开了到达陕北后的首次扩大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刘少奇、彭德怀等人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题为《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对党和红军今后的行动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意见。他说,自俄界出发已走了二千里,到达这地区的任务完成了。敌人对于我们的追击、堵击不得不告一段落。现在敌人的“围剿”正在准备,我们的任务是粉碎敌人的“围剿”, 保卫与扩大陕北根据地。对陕甘支队的同志应提出保卫陕北根据地的口号, 进行广大的解释,使他们了解根据地情形,与根据地亲密起来。对二十五军、二十六军的同志,应使之了解现在敌人的“围剿”与过去不同,现在全国革命总指挥部在这里,就成为反革命进攻的中心。大家应努力打破敌人对我们新的“围剿”。对这里的群众,应进行深入的动员,避免像鄂豫皖根据地四次反“围剿”那样因对群众动员不够而发生手忙脚乱的现象。

毛泽东在谈到粉碎“围剿”的有利形势时,分析了国际国内总的革命形势,指出现在正是革命和战争的转变时期。在世界上帝国主义到处冲突,阿比西尼亚闹得非常凶。苏联的强大,使以前的许多敌对国家倾向与苏联友好。日本侵占华北的行动,使反帝运动高涨,反帝革命正在全国酝酿。陕北群众也急需革命。他认为,这些都是粉碎“围剿”的客观条件。接着,他又指出,

要粉碎“围剿”还要有好的领导,没有好的领导,“围剿”是不能粉碎的。他认为,要做好领导工作,首先是统一军事政治领导,其次是加强后方工作。他强调。财政经济问题关系战争前途,应当立即开始准备。以前党和苏维埃从事群众工作的人员应准备去作地方工作。

毛泽东提出了目前作战方针,即以吴起镇为中心,整顿部队,扩大部队, 做群众工作。发展方向,第一期向西,以后向南,在黄河结冰以后,可向东。他指出,大的方向是陕甘,陕甘晋三省是发展的主要区域。

毛泽东还谈到了中央确立陕北根据地的过程。他说,俄界会议与张国焘决裂,那时的口号是打到陕北去,以游击战争到接近苏联的地方去,与苏联发生联系,那时保卫与扩大陕北根据地的观念是没有的。榜罗镇会议(由常委同志参加)改变了俄界会议的决定,因为那时得到了新的消息,知道陕北有这样大的根据地与红军,所以决定保卫与扩大陕北根据地。现在我们应批准榜罗镇会议的改变,以陕北根据地来领导全国革命。

张闻天、博古、彭德怀、邓发、李富春、刘少奇、叶剑英、凯丰、贾拓夫等人纷纷发言,赞同毛泽东上述意见。毛泽东为会议作了结论。他宣布, 完结一年的长途行军,开始新的有后方的运动战。我们的任务是建立西北根据地,领导全国大革命。他在分析国际国内的有利条件的基础上,指出我们不但有陕北的红军与群众,而且还有全世界全中国的帮助。最后,他指出, 提高战斗力,扩大红军,解决物质问题,这三件是目前部队的中心工作。对二十五军,二十六军的加强,群众组织的加强,是非常重要的。粉碎“围剿” 的工作,在动员群众方面主要是依靠地方工作,不依靠他们是没有办法的。正确的方针,需要我们一致努力去实现。

这样,毛泽东凭借他多年领导根据地工作、领导革命战争的经验,在红军长征刚刚到达陕北之时就提出了下一步行动目标,为红军和陕北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也为促进全国革命形势的高涨,确立了今后的战略方针和目前的具体政策、任务,使全党全军有了明确的奋斗方向。尔后的历史发展证明, 毛泽东在刚踏进陕北土地时提出的保卫与扩大陕北根据地的口号及各项政策是具有远见而又切实可行的。

此后,毛泽东及党中央为落实保卫与扩大陕北根据地的任务进行了多方面的、细致的工作。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陕北根据地正处于危机之中,中共北方局派驻西北代表团,在陕北推行王明“左”倾错误,从 1935 年 7 月开始搞错误的“肃反”运动,把刘志丹等原陕甘边和陕北工农民主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几乎全部逮捕,同时,在土地革命和军事策略等重大问题上也推行“左”的错误政策,给陕北根据地的革命事业造成严重危害。这种错误如不制止,陕北根据地将会出现严重危机。而这种危机早在一年多以前在中央苏区就曾出现过,其结局便是使红军被迫进行长达一年之久的战略大转移。当这种大转移最终落脚于陕北时,却遇到了在中央苏区早已出现过的情况。这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未曾预料到的。

毛泽东到吴起镇后,和张闻天、刘少奇、杨尚昆等听取了赤安具游击队负责人张明科和陕甘边特委龚逢春的汇报,了解了陕甘边和陕北根据地、红军的发展以及开展土地革命的情况,也听取了关于“肃反”和逮捕刘志丹、习仲勋、张秀山、郭宝珊、高岗等人的情况汇报,毛泽东说,我们刚到陕北, 仅了解到一些情况,但我们看到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很高,懂得许多革命道

理,陕北红军游击队的战斗力很强。革命政权是巩固的。我们相信创造这块根据地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他要大家放心,中央会处理好这个问题的。

毛泽东决定,派人先行到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驻地下寺湾,进一步了解“肃反”情况,制止“左”倾错误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党中央、毛泽东派贾拓夫。李维汉作为先遣队去寻找刘志丹与陕北红军。他们在甘泉下寺湾遇到了西北代表团、陕甘晋省委从瓦窑堡派来迎接党中央的郭洪涛等人。中央组织部部长李维汉向郭洪涛等人详细询问了陕北“肃反”以及逮捕刘志丹等人的情况,证实了在吴起镇了解的情况,当即电告党中央、毛泽东。中央立即下令:停止逮捕,停止审查,停止杀人,一切听候中央来解决。

毛泽东极为重视这一问题。10 月 24 日,中央到达下寺湾后,立即召开工作会议,决定采取一系列组织措施,撤销西北代表团和西北军事委员会, 成立中央军委西北办事处,周恩来任主席,刘志丹任副主席,张云逸任参谋长;撤销陕甘晋省委,成立陕北省委、陕甘边省委,成立中央民主政府驻西北办事处;承认陕甘边和陕北工农民主政府等等。同时,决定瓦窑堡为中共中央所在地。这些措施为纠正“左”倾错误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为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中央派王首道、刘向三、贾拓夫 3 人带 1 部电

台和 1 个排的兵力,先期到瓦窑堡接管西北保卫局。行前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工首道说,杀头不像割韭菜,韭菜割了还可以长起来,人头落地就合不拢了。如果我们杀错了人,杀了革命同志,那就是犯罪行为,大家切记这一点, 要慎重,要做好调查研究。

后来,党中央、毛泽东又决定组成以董必武为首的解决“肃反”问题的五人小组。在经过全面调查研究之后,推倒了强加给刘志丹等人的莫须有的罪名,释放了被关押的干部。11 月 11 日,为这些同志召开了平反昭雪大会。经过大量的工作,根据地又出现了新的生机。

毛泽东、党中央在下寺湾作出一系列决策,纠正陕北根据地“左”倾错误的同时,决定党中央兵分两路,张闻天、博古、刘少奇、董必武等率中央机关先行赴瓦窑堡,即刻行动。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率部队南下与红十五军团会合,协同作战,粉碎敌人对陕北根据地的进攻。在作出这一决定的第二天,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就踏上了行军的路程。

11 月初的陕北,已是雪花飘飘,寒气袭人。长征过来的战士,大多还衣衫单薄,草鞋覆足。但由于经过长途跋涉刚到新的根据地,大家依然斗志高昂,热切地期盼着能早日与陕北红军会合。

经连日行军,毛泽东等人来到了甘泉县道佐铺镇史家湾。随后他们前往红十五军团设在道佐铺的总部,会见十五军团政委程子华。当时,红十五军团刚取得劳山、榆林桥战役胜利不久,正在攻打张村驿。军团长徐海东正在前线指挥作战,忽然从军团部后方跑来了 7 匹快马,送来了程子华给徐海东的信,告诉他毛泽东今天下午到司令部来,请他速回军团部驻地。

徐海东接到信后十分激动,立刻命令部队暂时停止攻击,然后快马加鞭往回奔。从张村驿到军团部约 135 里,中间还要翻越两座山,但他心急如火,

一路飞奔,只用 3 个小时就到了。待他赶到司令部时,身上的衣衫已被汗水湿透了。在司令部里,程子华向毛泽东介绍了徐海东,毛泽东向他伸出手来, 亲切地说:“是海东同志吧。你们辛苦了。”

毛泽东向徐海东、程子华询问了部队的情况,也问到同志们吃和穿的情况。他们回答之后,毛泽东拿出一份三十万分之一的旧地图问道:“陕北的

三次反‘围剿’怎么样了?”十五军团的同志把敌人的情况扼要地作了报告。毛泽东看着地图,又问:“你们准备下一步怎么打?”徐海东、程子华报告后,毛泽东折起地图,亲切他说:“好吧,先按你们的部署,把张村驿打下来,咱们再共同考虑下一步的行动。”

徐海东临动身去前线的时候,毛泽东对他说:“给你一部电台带着。” 由于几年来十五军团的交通联络都是原始工具,没用过电台,因而徐海东说: “我不会用它。”毛泽东笑着对他说,不要你自己动手,需要联络,你向电台工作人员说,他们会使用它。

当晚,徐海东回到了前线,立刻将毛泽东和中央领导同志到来的消息传达下去,转告了毛泽东对大家的问候。部队情绪沸腾起来。这个问:“毛主席什么时候来这里?”那个问:“哪天能看见毛主席?”徐海东说:“打下张村驿,大家一块去见毛主席!”

战斗结束后,徐海东向毛泽东发了电报,报告了胜利。这是他当指挥员以来发的第一封电报。当天,毛泽东回了电报,向参战的同志问候。

张村驿战斗之后,十五军团与中央红军会合了。11 月 3 日,毛泽东、党中央根据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以后的新情况,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陕甘支队恢复为红一军团,实际上是原红一、三军团合并,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彭德怀任一方面军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同时决定组成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这为保卫与扩大陕北根据地,把陕北作为领导全国革命的基地进一步作了组织上的调整。

两支部队会合后,为了进一步鼓舞士气,加强部队的团结合作,11 月 6

日,毛泽东在甘泉县南 35 华里的象鼻子湾村前的一片树林里,顶着满天飞舞的雪花,对中央直属纵队作了重要讲话。他总结了长征的伟大意义,指出一切悲观情绪都是要不得的。他还特别强调与陕北红军的团结,教育大家要自觉遵守纪律,爱护陕北人民的一草一木一针一线。他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经过长期奔波尚未休整好的红军战士,使这些来自南方,在身体、生活习惯上尚未适应黄土高原生活的战士获得了新的力量。

11 月 9 日,中央在象鼻子湾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领导人先后走进会场。毛泽东在会上全面阐述了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他首先说:“同志们,辛苦了!”引起会场上一片热烈的掌声。接着,他说:“从瑞金算起,12 个月零 2 天,共 367 天,战斗不超过 35 天,

休息不超过 65 天,行军约 267 天,如果夜行军也计算在内,就不止 267 天”。然后,他扳着手指说,“我们走过了闽、赣、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 11 个省,根据一军团的统计,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确实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毛泽东的话引起了会场上一片欢呼声、口号声。他打断口号声继续说, 二万五千里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红数千人, 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我们走遍了五岭山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来河、潇水、湘江、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敌人总想消灭我们,我们并没有被消灭,现在,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将载入史册。在 12

个月中,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两只脚,长驱 2 万余里,纵横 11 个省,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与奇迹,它说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是完全无用的。长征是宣传队,它向 11 个省约 2 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从江西、福建出发,一路行军一路宣传,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打土豪,求解放。我们在长征中还严格遵守纪律,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与支持。我们到了陕北根据地要自觉遵守纪律,爱护陕北人民的一草一木。长征是播种机,播撒了许多革命种子,在各地生根、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又打着手势说:同志们,长征我们胜利了,但是损失也是巨大的, 中央红军从江西苏区出发时有 10 万人,现在大约只剩下 1 万人了,人数虽少些,但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留下来的同志不仅要以一当十,而且要以一当百、当千、当万。现在中央红军又与陕北红军、陕北人民在一起,担负着更艰巨的任务,我们今后要更好地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中国革命!

毛泽东以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把长征的伟大意义和今后的任务摆在了全军面前,调动起在场的每一个人的情绪,为全党、全军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作了思想上的动员、准备工作。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敌人以 5 个师组织

新的进攻,东边 1 个师沿洛川、鄜县大道北上;西边 4 个师由甘肃的庆阳、合水沿葫芦河向陕北鄜县方面前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毛泽东决定集中红军主力,在直罗镇一带给敌以迎头痛击。

毛泽东召集红一军团和十五军团首长到象鼻子湾军委总部开会,研究制定直罗镇战役计划。确定的作战原则是:将敌放进直罗镇,乘敌立足未稳, 集中我军主力,采取包围侧击战术,歼灭敌人,得手后,继续歼灭敌人后续部队;同时,以红十五军团的一个团继续围困甘泉,以另一个团在羊泉镇地区配合游击队积极活动,牵制鄜县、中部之敌,阻敌西援,以保证直罗镇胜利歼敌。

为了打好这一仗,毛泽东又召集了两军团团以上干部会议,部署直罗镇战役,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亲自动员,作了重要讲话。毛泽东在会上详尽地分析了敌情,讲解了我军的打法。他援引《水浒》中林冲在柴进家中打王教头的故事,风趣他说:林冲打王教头,不是先过去,而是先后退两步, 这就是为了避其锋芒,攥紧拳头,发现弱点,一下子击中对方的要害。直罗镇战役的部署,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利用有利于我们的地形,集中优势兵力, 打击和消灭敌人。他反复强调,全体同志要互相团结,同心协力,共同打击敌人。周恩来要求参战部队按照毛泽东的部署去做,争取胜利。彭德怀提出要求,抓战机要准,打击敌人要狠,要打出工农红军的威风,坚决消灭敌人!

根据敌情,毛泽东决定首先歼灭由合水东进的敌先头部队一○九师。红一军团隐蔽在直罗镇以北的石嘴、凤凰头地区,红十五军团隐蔽在直罗镇东南的张村驿地区,并以一个连诱敌进攻。

11 月 18 日,毛泽东组织一军团和十五军团团以上的干部在张村驿会合, 前往直罗镇去看地形,研究具体部署。

直罗镇是个百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一条从西而来的大道穿镇而过。

镇东头有座古老的小寨,镇北面是一条流速缓慢而平静的小河。红军指挥员们把几十架望远镜举在眼上,从左到右,从东到西,细心地观察着道路、山头、村庄和河流。一个小山包,一棵小树,一条小沟,一家独立房屋,都是指挥员们观察研究的对象。大家认为,把敌人放进直罗镇打,地形对我们十分有利。毛泽东说;直罗镇是个好地方,我们要的是歼灭战。

11 月 20 日下午,敌一○九师推进到直罗镇附近,与红军担任诱敌任务的连队接触。该连且战且退,敌误以为红军败退,遂进入直罗镇,并占领了周围的山头。全师杀猪宰羊,庆贺“胜利”。

当晚,毛泽东下达了命令。按照事先确定的部署,红一军团从北向南, 红十五军团从南向北,连夜急行军,在拂晓前包围了直罗镇。毛泽东、周恩来亲临前线指挥,指挥所设在距直罗镇不远的吴家台北端高地几孔破窑洞附近。毛泽东就在这里直接观察战斗情况,指挥战斗。战斗打响前,毛泽东特别指示各部队负责同志,一定要打歼灭战,战斗打响后,一军团派人向毛泽东汇报战况,毛泽东再次指示:这个仗一定要打好!你们二师突击到直罗镇时要很好协同十五军团作战,彭德怀跟十五军团行动,要特别注意同他联系, 要加强团结和协作。毛泽东用十分肯定的口气说,我们要的是歼灭战,不是击溃战。

战斗按照毛泽东的部署进行。南北两路红军犹如两只铁拳,从直罗镇南北高山上砸了下来。敌一○九师大部被歼灭,该师师长牛元峰带 1 个多营逃到镇东头的小寨子里,负隅顽抗,后来在等待援军无望的情况下突围逃跑, 被十五军团彻底消灭。

在解决了直罗镇之敌后,一军团回师北进,欲消灭黑水寺的敌一○六师。但一○六师得知一○九师被歼后,立即逃跑。毛泽东命聂荣臻率一军团追击, 一军团不顾雪大路滑,跟踪追击,在大白镇附近消灭了该师 1 个团。毛泽东要聂荣臻在前线释放几个俘虏军官,并捎话,只要东北军同意反蒋抗日,与红军停战,我们俘虏的人枪,日后可以如数归还。后因该师师长沈克态度不明朗,毛泽东认为穹之谈判再谈无益,便让一军团从太白镇撤回了。

整个直罗镇战役取得了重大战果:敌一○九师被歼,师长牛元峰被击毙。共俘虏敌人 5300 多名,打死打伤敌 1000 多人,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对于俘虏的敌人,在进行教育之后,将他们放回去了,这对于日后争取东北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很好的作用。

直罗镇战役完全体现了毛泽东的作战意图。毛泽东一贯主张打歼灭战。他认为,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决定胜负的东西,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重大的影响。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直罗镇战役也是如此。敌一○九师全师的覆灭和一○ 六师一个团的被歼,彻底打乱了敌军进攻陕北的部署,迫使敌一○八师、一一一师退回了甘肃,一一七师退出了鄜县。敌对陕北根据地的“围剿”以失败而告终,陕北根据地得到了巩固与扩大。因此可以说,直罗镇战役是毛泽东善于指挥歼灭战的又一范例。

  1. 月 30 日,毛泽东在东村教堂里召开了一方面军营以上干部大会。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题为《直罗镇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他阐述了直罗镇战役的重要性,指出如果没有直罗镇的胜利,则我们向南发展就被限制了,已有的苏区也不能得到完全的巩固。他分析了取得胜利的原因:一是两个军团的会合与团结(这是基本的);二是战略与战役枢纽的抓住;三是

战斗准备的充足;四是群众与我们一致。这四个条件是造成胜利的原因,今后作战,亦必须争取这四个条件。他还说,中央军委决定的“向南作战”和“初冬解决‘围剿,”的总方针,已经完满地实现了。

毛泽东还分析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与下次胜利的关系,指出由于胜利, 最后解决了第三次“围剿”,敌人非重新调兵重新部署不能向我们进攻了。这就给了我们以准备打破新“围剿”的条件,时间与地区。他强调时间与地区对于红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利用已经取得的每一点钟时间与每一方里地区,来进行准备两次“围剿”之间的一切基本工作。

毛泽东以他善于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语言详尽他说明了直罗镇战役的伟大意义,指出:这次胜利使刚刚会台的南中北三支红军得到进一步加强, 使我们能够利用时间去猛烈扩大红军,巩固苏区,猛烈地扩大苏区。我们的胜利还告诉日本帝国主义与国民党,我们不准许日本帝国主义灭亡我们的华北与全国,不准许国民党卖国到底的。全国人民,尤其是华北五省与海边各省的人民,正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火威胁之下,正在国民党用刺刀、用鞭子、用欺骗宣传强迫去当亡国奴而没有援助的时候,我们的胜利告诉他们:“同胞们不要怕,我们是援助你们的。”我们把捷报发出去,你道他们听了高兴不高兴?直罗镇战役的胜利还配合了全国红军与游击战争的胜利,为在西北建立广大的根据地——领导全国反日反蒋反一切卖国贼的革命战争的根据地,举行了奠基礼,并且有助于国际反帝国主义战争。

毛泽东生动的语言使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到精神振奋,热血沸腾。接着, 他又分析了当前的国际与国内形势,指出世界时局与中国时局的突变性与急转性,全世界革命与战争的新时期和中国新的大革命的形势,摆在我们面前, 我们是有良好的阵地的、有广大群众基础的向前发展着。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新任务就是用极大努力争取与积蓄更加充足的力量迎接敌人新的大举进攻并粉碎之,开辟苏区到晋陕甘绥宁 5 个省内,到那时将争取苏维埃在北方七八个省内、南方若干个省内的伟大胜利,把抗日战争掀到最高的程度,这是总的任务。然后,他还就发展游击战争、一方面军的具体任务谈了一些计划。最后他强调,只要我们的同志拿出异乎寻常的努力,去进行自己的工作, 伟大的胜利是我们的。

毛泽东的讲话对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合后的形势与任务作了总结,表明通过直罗镇战役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军事上反对敌人“围剿”的问题,表明中央奠基陕北的任务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中国革命将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毛泽东在东村教堂举行的干部会议上讲话的第二天,电告张闻天:我或干数日后回后方一行。12 月 13 日,毛泽东顺利抵达瓦窑堡,他于深夜电告彭德怀:我们已到瓦窑堡。此后,他在这里居住了 6 个多月,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导演了政治的、军事的一幕幕精彩活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