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伟的建筑宫群——北京故宫
明清时的北京城包括内城和外城两部分,而内城又包括皇城和宫城,处在森严壁垒之中心的宫城——故宫,就是我国明清两代帝王处理朝政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宫廷的四周绕以周长 3000 多米,高 10 米的红色围墙,称紫禁城,因此故宫亦称“紫禁城”。
故宫南北长 960 米,东西宽 760 米,占地面积 720000 平方米,有房屋
9000 多间(在民间则流传着 9999 间半的带有神奇色彩的说法)。设想一个
人每天在一间房子里住一夜,一共要花 25 年时间才能把故宫的房子住遍,可见故宫有多么大,房子有多么多!它是世界建筑史上规模最大的宫殿群,被人们称做“殿宇的海洋”。
故宫的整体布局为“前水后山”型。“前水”指的是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河及太和殿前的金水河。“后山”指的是人工堆成的土山万岁山(清朝改称景山)。
故宫的主体建筑皆坐北朝南沿中轴线排列,两侧建筑依次向左右展开。这条中轴线向南引伸至天安门、前门及外城南门水定门,向北沿景山、钟楼, 至鼓楼结束,宫城的轴线与北京城的的轴线重合,8 公里长的轴线纵贯全城。城内除皇家建筑外,大多为青灰的四合建筑,所以,当人们登上景山南望, 将会感到处在灰色背景中的金色海洋般的皇宫,是何等的气度恢宏,何等的华贵庄严。这是皇权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是古代无数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故宫总体上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亦称“前朝后寝”。外朝是皇帝处理朝政和举行各种国家盛典礼仪的地方,内廷是皇帝及他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的生活地域。
午门,是皇城的正门,因其正处在子午线上而得名。午门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砖砌的开有券洞门的巨大城墩,另一部分是建在城墩上的木构门楼。午门平面呈“凹”形,城台正中为一最高等级重檐庑殿顶的楼座,东西两侧前端各建重檐方亭一座,正中楼座与两端方亭之间联以庑廊,全部建筑高低错落,仿佛朱雀展翅,居高临下,威慑人心。城门正中开券洞三个, 中央正门等级最高,供皇帝出入,此外皇后成婚入宫时经过一次,殿试后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在放榜后可由此门出官,被认为是极大的荣耀。在普通百姓的心目中,午门是皇宫的大门,是皇帝任意处置臣民的地方,于是在小说戏曲中常有“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当然,如果哪位大臣进谏惹恼了皇上,就会被锦衣卫五花大绑,押到午门外用棍棒打屁股,叫做“廷杖”, 自然,死在棍下的也不乏其人。
太和殿是外朝部分三大主殿之一,三大殿坐落在 8.13 米高的汉白玉基座上。台基分三层,每层都有精美的白石护栏,护栏的望柱雕以云龙云凤图案,柱下有用于排水的白石螭首 1142 个(螭首是龙的 9 个儿子之一),下雨时,呈现出仿佛千龙吐水的奇观。台基的南面有 3 座汉白玉石阶,正中央的石阶称“御路”,只有皇帝可以登临,御路上刻有海水、蟠龙、升龙、流云的形象,是皇帝神秘与高贵的象征。
太和殿是皇帝登基,宣布即位诏书的地方。皇帝生子、册立皇后、皇后大婚、宣战出征等,都在这里举行仪式。那仪式真可谓壮观,届时,在殿前3000 多平方米的广场上,旗幡招展,香火缭绕,鼓乐齐鸣,成千上万的军臣
排列整齐,仆伏于皇帝的脚下,这就是皇帝的尊严。
太和殿,作为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至高无上的代表。它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面积 2377 平方米。这里的一切都是建筑型制中最高等级的,黄色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屋顶上仙人走兽的个数,建筑的开间,以及以龙为主题,以金为用色特点的彩画,无可复加地渲染着豪华庄严的气派。在殿内中央,6 根蟠龙金柱之间是一个 7 级台阶的华丽台子,台上为镂空楠木金漆雕龙宝座,宝座上方是金漆蟠龙藻井(藻井是天花的一种,等级较高), 上下金光一片。皇帝在金光中高居宝座,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在这里也会发生些滑稽的事情,比如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登基时才 3 岁,当人们把他抱上宝座,钟鼓齐鸣,百官拜伏,山呼万岁的时候,竟把这个小皇上吓得大哭大闹起来。
在太和殿前的大平台上,东侧设有古代计时用的日晷,西侧有度量谷物的容器“嘉量”。此外还有鼎式香炉、铜龟、铜鹤等,这些既是大典时的礼仪用具,同时也是江山永固的象征。
伟大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 2000 多年的封建制度。1914 年,故宫的前朝部分改成了古物陈列所,内廷仍由被废黜的皇帝居住。1924 年,随着末代皇帝溥仪出宫,这座象征至高无上尊严的皇宫,作为我国最大最精美的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已成为全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