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机轰炸“提尔比兹号”军舰

随着“沙恩霍斯特号”被击沉,北极航线的态势发生了重大转折。由于该舰被击沉,北极航线遭受德军大型水面舰艇威胁的局面已不复存在,此后德军在该海域能够使用的兵力就只有潜艇、驱逐舰等轻型水面舰艇和为数不多的航空兵,大大减低了对同盟国海上运输的威胁。

由此英军得以将“光辉号”航母、“伊丽莎白号”战列舰、“荣誉号”战列巡洋舰等大型军舰调往远东,加入对日作战。因此,“沙恩霍斯特”的沉没,不但对北极航线产生了直接影响,还对太平洋战场产生了间接影响。

鉴于威胁北极航线的德军大型水面舰艇只剩下“提尔比兹号”战列舰,为消除这一威胁,苏军于1944年2月11日晚出动15架挂载1000千克重磅炸弹的重型轰炸机,飞往“提尔比兹号”的锚泊地挪威阿尔塔峡湾。

由于苏军飞行员地形不熟,天色又黑,最终只有4架飞机发现德舰并实施了攻击,投下的炸弹只有一枚近失弹给德舰造成了轻微损伤。

早在1944年年初,英国海军就决定在“提尔比兹号”修复损伤之前再发动袭击,力求击沉或重创它,以彻底消除其对北极航线的威胁。

由于德军采取了更为严密的防范措施,所以英军准备以航母舰载机进行攻击,计划出动两艘大型航母和4艘护航航母,搭载150架舰载机。

为取得预期效果,英军组织参战的飞行员在地形与阿尔塔峡湾相似的洛奇·博奇尔湾进行了长达数月近似实战的临战训练。

1944年3月30日,英国海军本土舰队司令弗雷泽上将亲自率领A编队,共有一艘大型航母、两艘战列舰、一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下午,比塞特海军少将率领的B编队,共有一艘大型航母、4艘护航航母、3艘巡洋舰、10艘驱逐舰,分别从斯卡帕湾起航。

原计划两编队于4月3日会合,4月4日发起攻击。由于北极海出现了少见的好天气,盟军的北极护航运输船队遭到德军攻击的危险大大增加,弗雷泽当机立断,决定提前24小时发起攻击。

4月2日,A编队与B编队在阿尔塔峡湾西北两海里处会合。4月3日,攻击编队到达攻击阵位,航母开始起飞舰载机,第一波包括21架梭鱼轰炸机、10架海盗战斗机、10架恶妇战斗机、20架野猫战斗机,共61架。

考虑到德军在阿尔塔峡湾设有防雷网,所以轰炸机不携带鱼雷,而是携带炸弹,总共携有7枚720千克穿甲弹、24枚225千克半穿甲弹、12枚225千克爆破弹、4枚270千克深水炸弹。

战斗机的机枪都配备12.7毫米穿甲弹,海盗式负责空中掩护,恶妇式压制“提尔比兹”的舰炮,野猫式压制岸上的高炮。舰载机编队以超低空向目标飞去。

德军发出了凄厉的空袭警报,虽然德军雷达早在5时05分就发现英机,但因值班人员耽误了时间,所以直至15分钟后才发出警报。

这时“提尔比兹号”正在准备出航,来不及采取损管措施,有1/5的水密门还未关闭。

5时20分,英机飞临上空,此时德军没有战斗机掩护,高射炮来不及开火,烟雾也未施放,英机的轰炸非常从容,仅一分钟就投下所有的炸弹。“提尔比兹号”舰身上共命中3枚720千克穿甲弹、5枚225千克爆破弹和一枚270千克深水炸弹。

由于英军飞行员为确保命中率,投弹高度偏低,因此炸弹下落速度不够大,没能够炸穿主甲板。结果主甲板上伤痕累累,多处起火。

还有一枚270千克深水炸弹落到右舷海里,在水下9米处爆炸。深水炸弹在水下爆炸比直接命中更具威力,强大的冲击波使德舰右舷凹进一个长15米、宽5米、深1米的大坑,龙骨严重变形。

5分钟后,英军航母起飞第二攻击波,原本和第一波机型、数量都一样,但有一架梭鱼因引擎故障而无法起飞,另一架梭鱼在编队时坠海。这样第二波就只有19架梭鱼和40架战斗机,共携2枚720千克穿甲弹、39枚225千克半穿甲弹、9枚225千克爆破弹、2枚270千克深水炸弹。

6时32分,英机飞临目标上空开始轰炸。

此时“提尔比兹号”已被烟雾遮掩住,军舰和岸上的高炮也猛烈射击,有一架梭鱼在投弹前就被击落,另有一架因开关失灵无法投弹,其余17架梭鱼投下了所有的炸弹,共命中一枚720千克穿甲弹、两枚225千克半穿甲弹、两枚225千克爆破弹。炸毁了首楼和一座150毫米副炮,并将上甲板炸开一个直径近两米的破洞,还有一枚近失弹炸伤了右螺旋桨。

空袭中,德军高炮火力非常猛烈,仅“提尔比兹号”上的高炮就发射506发105毫米炮弹、400发37毫米炮弹、8260发20毫米炮弹,加上岸上98门高炮的射击,共击落了英军两架梭鱼和一架野猫飞机。但这点损失与德舰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

这次空袭,“提尔比兹号”又受到重创,舰员亡122人,伤316人。

1944年5月15日至8日,英国海军又4次出动航母,使用舰载机攻击了“提尔比兹号”,共出动舰载机284架次,投弹约200吨。但由于德军或是极为有效地利用烟雾掩护,或是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效果微乎其微。

通过这几次的攻击,英国海军觉得以舰载轰炸机使用720千克穿甲弹的攻击很难取得成效,于是便与英国空军磋商,请求空军以重型轰炸机使用重磅炸弹进行攻击,空军欣然应允,派出了最精锐的第617中队和第九中队执行这一任务。

由于从苏格兰到阿尔塔峡湾的距离超出了“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的航程,所以英国便和苏联商议,借用苏军机场,获得同意后,于9月11日,第617中队和第九中队从苏格兰起飞36架“兰开斯特”转场到苏联雅戈德尼克机场。

由于地球北极的磁场变化干扰了飞机罗盘正常工作,加上飞行员地形不熟,只有30架飞机到达,另外6架则因迷航而返回。

4天后,英军从苏联雅戈德尼克起飞27架“兰开斯特号”轰炸机,其中21架各携1枚5500千克穿甲弹,另6架则携182千克炸弹,没有战斗机护航,以4800米高度取西北航向直取目标。

在距目标50千米处,下降到3350米高度,分为4队,以间距1600米鱼贯而入。德军高炮火力猛烈,并施放大量烟雾,使得英军投下的炸弹只有一枚5500千克炸弹命中“提尔比兹号”的首部,炸开一条长14.6米,宽9.7米的大洞。

还有大量近失弹在军舰四周爆炸,强烈的震动和冲击波使舰上许多光学仪器和火控设备损毁。英军参战的27架飞机无一损失,安然返航。

由于战局恶化,德军于1944年9月23日决定中止修复“提尔比兹号”,将其调往挪威特罗姆塞港,作为浮动炮台为守军提供火力支援。

10月15日,4艘拖轮驶入阿尔塔峡湾,将“提尔比兹号”拖往新锚地。英军一架侦察机发现其踪迹,由于当时盟军在北极还没有护航运输船队,所以英军摸不清德军的意图,没有贸然进行攻击,只是派出飞机严密监视。

10月18日,“提尔比兹号”驶入新锚地特罗姆塞港林根峡湾。德军原以为新锚地水深12米,而且淤泥下是岩基,军舰只要坐底两米就是岩石层,没有翻沉危险。

后来发现锚地水深17米,淤泥下是砂层,一旦进水就有翻沉危险,德军只得计划投下28000立方米碎石填底来作为弥补。

这一工程还未完成,英军的空袭就来临了。

英国空军第617中队、第九中队出动32架经过改装增加航程的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直接从苏格兰沃西默思起飞。林根峡湾不像阿尔塔峡湾两侧有山峰环抱,而且水面开阔,因此德军施放的烟雾很快被风吹散,无法有效掩护军舰。

11月12日,天空晴朗,英军第617中队、第九中队又从苏格兰沃西默斯起飞29架兰开斯特,前往攻击。为麻痹德军,英机没有编队,以单机分散飞向目标。直至距目标50千米处才会合集中,然后再分为4队,直扑“提尔比兹号”。

早上8时许,德军雷达就发现一架英机正在飞来,不久,又陆续发现另3架英机,“提尔比兹号”舰长荣格海军上校接到报告后,要求负责空中掩护的驻巴杜福斯机场的战斗机起飞拦截,但该机场的指挥官以敌情不明为由拒绝出动战斗机。

8时28分,“提尔比兹号”上的瞭望哨已发现来袭的英机,附近岸上的发烟装置开始施放烟雾。随即,德军高炮和舰上的火炮开始射击。

9时41分,英机飞临锚地开始轰炸,一连有4枚5500千克重磅炸弹命中目标,“提尔比兹号”左舷被炸开长67米的破口,海水大量涌入,舰体开始左倾。几分钟后,左倾达到70度,而且燃起的大火蔓延到C炮塔的弹药库,引起大爆炸。

不久,左倾135度,终于翻沉在挪威特罗姆塞以西4海里的林根峡湾哈依岛南侧海域。全舰有902人随舰沉没。

“提尔比兹号”从未参加过任何一场堂堂正正的海战,但是作为一艘超级战舰,它的存在迫使英国海军本土舰队在北海部署了大量的兵力,丝毫不敢掉以轻心。

1942年7月3日,它的出航迫使盟军的PQ—17护航运输船队解散了护航队,召回了护航舰,最后使得失去保护的运输船遭到惨重损失,而“提尔比兹号”在这场战斗中竟然一炮未发就大获全胜,这就是它的价值。

为了击沉这艘超级战列舰,英军曾出动过人操鱼雷、袖珍潜艇,还组织过13次大规模空袭,出动过600架次飞机,历时多年才如愿以偿。英军表现出的执著和顽强精神,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