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 牢固树立核心意识

牢固树立核心意识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这是六中全会的一个重大成果,对于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对于始终保证我们党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力量,对于全党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大胜利,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重要标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领袖人物的历史作用正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集中体现。在坚持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同时,强调领袖人物的重要历史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关系学说的重要内容。

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在对巴枯宁无政府主义否定无产阶级政党权威的斗争中,撰写了《所谓国际内部的分裂》《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论权威》等重要著作,驳斥了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和分裂主义思想,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的极端重要性。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恩格斯指出:“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都是我们所必需的,而不管社会组织以及生产和产品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是怎样的。”在领导集体中,领导核心的地位最根本、最重要。列宁在一系列著作中科学阐明了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一致性的关系,强调无产阶级政党领袖在革命事业中的重要作用。他在《我们运动的迫切任务》一文中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他说:“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这都是起码的常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领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的关系学说。历史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马克思主义由一个在欧洲徘徊的共产主义的“幽灵”,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思想武器,指导着工人阶级及其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斗争,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而这一切无一不是在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政党及其坚强领袖的领导下完成的。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无一不是这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及其领导人,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丑化、妖魔化党的领袖,削弱或放弃党的领导所致。

中国共产党建党96年来,栉风沐雨、历经坎坷,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深刻昭示:一个成熟的具有核心领导权威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事业具有决定性作用。1957年5月,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1989年,邓小平同志在与中央领导集体谈话时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因为有毛主席作领导核心,‘文化大革命’就没有把共产党打倒。第二代实际上我是核心。因为有这个核心,即使发生了两个领导人的变动,都没有影响我们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始终是稳定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代表正确路线的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这是我们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确立坚强的领导核心,是更好地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必然要求。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拥有8800多万名党员、在13亿多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大党,要经受住“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战胜前进道路上面临世所罕见的矛盾和挑战,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实际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确立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这是我们党思想上政治上理论上组织上成熟的集中体现,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名副其实,是全党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维护党中央权威,加强全党的团结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这是全党每一位党员、每一位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最高政治职责。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党员、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

增强核心意识,基础是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各级党组织只有切实负起党建主体责任,把每一个党组织都建设成为凝心聚力的战斗堡垒,加强纪律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才能实现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实行集中,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没有领导核心,就没有正确的集中,也就不可能真正发扬民主,民主集中制就不能得到真正落实。同时也要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切实尊重党员的民主权利。要在巩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巩固和维护党的核心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树立“四个意识”,维护领导核心的权威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贯彻执行六中全会通过的《准则》和《条例》,推动全会确定的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任务落地生根,把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从谏如流、敢于直言,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要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必须担负起执行和维护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责任,坚决防止和纠正执行纪律“宽松软”的问题,真正做到“严紧硬”。

要抓住“关键少数”,坚持以上率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

要完善制度机制,加强权力监督。党内不允许有不受制约的权力,也不允许有不受监督的特殊党员。要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要以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原载:《光明日报》2017年1月16日,作者:王伟光)

核心意识的思想渊源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主题重要、意义重大、成果丰硕。全会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抓住了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关键和要害;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党团结一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说明》中指出的:“大家一致认为,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立和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迫切要求,是保持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深刻理解核心意识的思想渊源和基本内涵,对于全党同志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凝聚全党力量、加强集中统一,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具有重大意义。

核心和核心意识的传统文化渊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探索治国理政之道的漫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关于核心和核心意识的宝贵思想,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思想见解。

“德治”和“中庸”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二者都与强化核心意识密切相关。《论语》中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当政者只要以高尚的道德力量凝聚民心、以道德教化为主要手段治理社会,自然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于众星拱卫的核心地位。程颐说过:“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意思是,当政者必须具备“允执其中”的智慧,在国家治理中处于不偏不倚的核心地位,才能协调和保证国家各方面、各层次高效运转。道家在治国理政方面也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观点。例如,《道德经》中所说的“以其不争,故天下莫与之争”“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等,与儒家提倡的“允执其中”有异曲同工之妙。法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有着更加成熟、完善的思想体系,《慎子》中就有很多这方面的高超见解。例如,“古者,立天子而贵之者,非以利一人也。曰:天下无一贵,则理无由通,通理以为天下也。”意思是,如果没有一个处于至尊势位的力量,国家的治理就无法达到。

必须指出,这些见解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代和阶级局限,片面强调统治者的重要作用,大多把“核心”理解为传统政治中的天子或君主,把增强核心意识等同于向君主效忠。这些都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定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有着本质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同时强调“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把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根本政治立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核心和核心意识的思想进行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核心和核心意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

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史的角度看,增强核心意识的理念也是有其思想渊源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指出:“工人,首先是共产主义者同盟,不应再度降低自己的地位,去充当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随声附和的合唱队,而应该努力设法建立一个秘密的和公开的独立工人政党组织,同那些正式的民主派相抗衡,并且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变成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在这里,他们提出了工人政党的支部应成为工人协会的“核心”的观点,蕴含了无产阶级政党努力成为革命中的领导核心的思想。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教训时,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形成以领袖为核心的政治权威,这是提升政党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重要保障。这些论述,都体现了“核心”的重要性。

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对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之间的关系作出了非常著名的论断:“谁都知道,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列宁特别强调党的杰出领袖对党的意志统一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提出:“培养一批有经验、有极高威望的党的领袖是一件长期的艰苦的事情。但是做不到这一点,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就只能是一句空话。”

认清核心和核心意识的思想渊源,必将有利于自觉增强“四个意识”,更加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以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原载:《光明日报》2017年1月19日,作者:马从辉)

延安时期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历史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党中央权威,全党都必须自觉维护,并具体体现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

延安时期,中国革命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奠定了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础和光明前景。而之所以取得这些深刻改变中国和影响世界的巨大成果,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充分发挥党中央的领导作用的结果。党在延安时期的成功实践和光辉业绩,是在充分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的过程中不断取得的。这一时期我们党维护中央权威的历史经验,对于今天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有着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延安时期的历史彰显了党中央正确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延安时期,是中国时局剧烈大变动的时期,党是在风云变幻、惊涛骇浪中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前进的。在极其复杂和险恶的环境中抗击与战胜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帝国主义;反击和粉碎掌握全国政权、获得超级大国美国支持的国民党的进攻,并最后推翻国民党政权。党之所以能够披荆斩棘,胜利前行,不断发展壮大,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决定性的因素。在延安召开的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使全党全军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下达到了新的团结和统一。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党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及时解决了中国革命进程中一道道极为复杂的难题,引导中国革命航船不断乘风破浪前进。邓小平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这既是对毛泽东同志丰功伟绩的高度概括,又充分说明了维护党中央权威、强化核心意识的极端重要性。

把党中央的决策变成行动,是维护党中央权威的着力点和主要方向。延安时期,党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实行的是党政军民一体化的总体战。党的各级组织、广大党员全力以赴,努力把中共中央决策付诸实施,由此形成有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广大敌后战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形成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的统治。这一时期,遵守党的纪律,维护中央权威,不仅体现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保持一致,还落实到每一位共产党员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党在延安时期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革命事业不断发展和胜利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几乎所有到过延安和其他根据地、有机会与中共接触的正直人士都有着高度的共识。当年访问延安的美国人约翰·科林在回忆中说:“在延安,我被共产党人为目标奋斗精神所感动,人们在空气中可以嗅到这种气息,他们的衣服破烂不堪,他们的装备缺枪少弹,但他们有为目标奋斗的精神”。1945年到延安的美军观察组评论说:“在共产党那里,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气象和力量。”访问延安的著名学者梁漱溟也感慨地说:延安共产党人“生龙活虎,气象一新”。简而言之,党在延安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共中央高超的战略战术指导的结果,也是全党积极贯彻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必然结果,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在中央领导下艰苦奋斗干出来的。

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与破坏中央权威和党的统一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延安时期,我们党内先后出现一些错误思想特别是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王明“左”倾错误,给革命事业带来很大危害。党中央对此做了坚决的斗争,开展了一次全党范围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延安整风运动。中共中央在六届六中全会决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等文件中,反复强调了“党的统一领导”问题,强调必须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原则;明确规定:“党的一切工作由中央集中领导,是党在组织上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各级党的委员会的委员必须无条件地执行。”要求各地党组织“在实行政策及制度时,必须依照中央的指示。……不得标新立异,自作决定,危害全党领导的统一”。毛泽东也屡屡告诫全党:“党的纪律是带着强制性的”,“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就非执行不可。”当时,对违犯党中央统一领导、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和现象做了坚决的惩处,绝不因他们的资历、官职和曾经的功绩而姑息或宽恕。毛泽东鲜明指出,“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严明的党纪,确立和保障了党的统一领导体制,保证了全党行动的统一,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劲地推进了党的事业和中国革命的进程。

切实增强核心意识,形成强大的内聚力,是维护和发挥中央权威的根本途径。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决策和成功开拓中国革命胜利局面的伟大实践,赢得全党高度的信任和拥护。正如《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的:“全党已经空前一致地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路线的正确性,空前自觉地团结在毛泽东的旗帜下了。”“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反映了延安时期全党的心声。向心力产生自觉性和创造力,形成践行中央决策的强大战斗力。比如抗日军民在贯彻我们党抗日游击战方针中,创造了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破袭战、围困战、伏击战等战术形式,这些灵活巧妙、神出鬼没的独特战法,打得日本侵略者晕头转向、丧魂落魄、顾此失彼、疲于应付,深陷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这一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到全党全军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党的领导人运筹帷幄,根据时局不断作出推进中国革命的战略决策和行动部署;党的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全力以赴并因地制宜地、创造性地实施党的方针政策,将中国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今天,全党和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既是前无古人、泽被后世的伟大事业,也是充满挑战、非常艰巨的任务。历史经验和客观现实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沿着党中央制定的正确路线前进,才能不迷失方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达成党中央确定、全国人民期盼的目标。只有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把党中央的决策和部署转化为全党的自觉行动,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才能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延安时期,老革命家邵式平曾一语中的:“全党执行命令,就是战胜敌人的要素。”集中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特色和巨大优势,坚决、积极地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既是“全党服从中央”的政治纪律的规范,更是开展和做好工作、践行职责和履行使命的必要前提条件。延安时期的历史启示我们:严明党的纪律,就是守护党的权威和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全党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每一个党的组织、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处在哪个领域、哪个层级、哪个部门和单位,都要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今天,我们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征程中,必须像延安时期那样,“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原载:《光明日报》2017年4月5日,作者:杨伟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