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奉献青春
- 夫人慌忙抱起小狗,从包内取出一块洁白的手帕,反复地擦拭小狗的尾巴,并用鄙夷的目光瞟了马思良几眼,然后不悦地离去。
- 军医惊讶地说:“这个样子还站岗?”他有点不耐烦地说:“军医,你快给开点药,我中午还有一班哨呢。”
- N国大使馆大使的女儿小D将一束鲜艳的玫瑰花放在他哨位旁。花下面压着一张纸条;“我爱你,中国的警官。”
为祖国维护声誉
在外事大队刚成立不久,战士们的生活艰苦,装备落后。战士们们穿着粗布军衣,显然与穿着奇装异服的外国人形成鲜明的反差。
一天中午,A国驻华使馆走出一名外交官夫人,身着华丽的服装,牵着一条小狗。走到大门口,调皮的小狗一蹦一跳地朝哨兵马思良跑去,外交官夫人急忙拽拉绳索往后拖,但是小狗的尾巴还是甩在了马思良的裤腿上。
夫人慌忙抱起小狗,从包内取出一块洁白的手帕,反复地擦拭小狗的尾巴,并用鄙夷的目光瞟了马思良几眼,然后不悦地离去。
下哨后,马思良把自己的遭遇讲给战友们听,边讲边伤心地哭了。
战友们都难以忍受这种污辱,有的叹息,有的议论纷纷。后来他们认识到,有的外国人瞧不起的不是哪一个哨兵,而是我们的祖国。
马思良激动地说:“我们国家的建设刚刚起步,眼下贫困一点是事实,但人穷不能志短,我们要为祖国争口气!”
于是,战士们纷纷献计献策,争取在现有的条件下着装整洁,精神饱满,振军威国威,树立良好的形象。
从此,他们把粗布军装洗得干干净净,磨损的地方仔细地缝补好。
由于粗布衣服水洗后皱巴不挺,马思良发明了开水熨衣法,战友们都仿效起来。
他们把开水倒进瓷缸里,用缸底熨衣服,一杯水、两杯水……虽然费力,但他们却认真仔细。即使是冬天刚从哨位上下岗,倒一杯开水也不舍得暖暖手,而是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将皱纹熨平。他们的新衣服平时都舍不得穿,只是上哨时才穿在身上。
在战士们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叫陈长松的老兵准备探家,家里给他介绍了个对象,等着他回去相亲。为此,他拿出了自己唯一的一套新衣服穿在身上,在班里来回走动,战友们都夸他精神多了,说姑娘见了一定高兴。
陈长松听了高兴得像过年的孩子一样。然而,高兴了半天,最后他还是脱下了军衣说道:“还是留着上哨穿吧。”
就这样,陈长松穿着旧军衣回到了家乡。与姑娘见面后,姑娘就注意到了他的军衣,问他:“你们几年一身军装?”
陈长松一听就明白了,如实地把情况告诉了姑娘。他给她讲了狗尾巴的故事,讲了战友们用瓷缸熨衣服的认真仔细……感动得姑娘哭了。
这位纯朴的乡村姑娘,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也不会讲什么大道理,但是她却理解了这一切,理解了战士心中的祖国。
在陈长松假期满后,她将他的军衣洗干净,也用瓷缸将皱格熨平整,送他踏上归途。
她不会说豪言壮语,不会说恩呀爱呀,她用朴实的语言含泪说道:“放心在部队干吧,俺等你。”
穿衣戴帽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在外事警卫战士眼里却变成了与祖国荣辱相关的大事。他们没有穿衣镜,就在上哨前相互帮助整理着装。
有一次,一个新兵的上衣扣子掉了一个,准备上哨时被老兵发现了,当即批评了他:“在哨位上,你代表的不是你自己,代表中国士兵,代表我们的祖国!”
由于上哨时间已到,来不及缝衣服扣了,老兵二话没说,抓起新兵的枪,替他上了哨。就是这样,外事警卫哨兵一代传一代,用实际行动维护自己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声誉。
向哨位敬最后军礼
1982年盛夏,外事警卫大队原三中队战士何国利忽然感到臀部一阵阵疼痛,接着一连几天大便困难。
何国利估计自己是训练紧张累的,过几天就会好的,于是照常去上哨。但是因为走路困难,每次上下哨都跟不上战友的步伐,总是落在后面。
后来,连队硬把他送到医院,结果他患的是肠癌。军医问他:“你怎么才来看病?
他答:“站岗,太忙了。”
军医惊讶地说:“这个样子还站岗?”
他有点不耐烦地说:“军医,你快给开点药,我中午还有一班哨呢。”
军医有点气愤地说;“你给我老老实实住院吧。”
何国利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病,他听说老兵复员快开始了,担心执勤兵力不够,就对陪床的老兵黄国生说:“老同志,你快回去上哨吧。”
等到他知道自己不行了的时候,还断断续续地说:“早知道自己进来就出不去了,还不如不来,去多站几班哨呢。”
外事警卫战士就是靠着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坚守自己的哨位。
原九中队战士陆贺成,上哨时站的时间久了,双腿就疼痛难忍,但是他一声不吭地坚持下去,实在忍不住了,就去向卫生员要两片止痛药。
后来中队干部知道了,催他去医院检查。他知道执勤兵力一个萝卜一个坑,自己去看病,就需要别的战友代替,于是就一推再推,终于有一天倒在哨位上。
战友们把他抬到医院,经检查,他患的是骨癌,已经到了晚期。医生不相信他来医院前,每天还上6个小时的哨。
在住院期间,当他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并没有恐慌不安,反而安慰来看他的战友说:“你们哭什么,我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我此生能成为一名外事警卫战士,就已经知足了,我临死前没有别的请求,恳请能让我再看一眼我站了5年的哨位。”
为了满足他的请求,在他病逝前,战友们搀扶着他去了哨位,向哨位敬了最后一个军礼。
他留给战友们的话是:
你们宁可牺牲一切,也要保证目标万无一失。
战士以岗位为重
这一年,十班长张红军探亲回家,刚走进村子,就发现村里人都用奇怪的眼睛看着他,好像是在看着一个不孝的孩子。
张红军纳闷地往家走,路过自己家的田地时,看到地上长满了野草,草丛里蚂蚱四处乱蹦。
“这地怎么都荒了!”看到别的田地里的庄稼正在抽穗,张红军更加纳闷了。家里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啊。
自从参军以来,为了完成保卫任务,他多次推辞探亲假,已经有好几年没回家了。家里来信总是说一切都好,可是眼前的景象实在不能让人往好了想。
推开栅栏门,再打开房门,她看到了9岁的痴呆的妹妹睁着失神的目光看着自己,好像在看一个陌生人。土灶边,5岁的弟弟正在土里泥里爬,看到哥哥一身戎装地回来了,高兴地张开满是泥巴的手大喊:“哥哥回来了……哥哥,我饿了!”
张红军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紧紧地把弟弟妹妹搂在了怀里。转身又从背包里拿出战友们给的面包递给了弟弟妹妹。
听到“哥哥回来了”,躺在炕上的父母也喊道:“军儿回来了。快进屋吧!”
张红军走进里屋,看到父母躺在炕上,脸色蜡黄,正向着自己伸出干枯的手。
“爹、娘,咱家这是怎么了?信上说不是挺好的吗?”张红军哽咽着说。
“哎!爹娘拖了你的后腿了。头年生了病,我们俩躺在医院里。你弟弟妹妹全靠乡亲们接济,东一口西一口地吃饭。”
“怎么不告诉我啊?”
“军儿啊,咱家能出你这样一个在北京当兵的不容易啊,我们不想耽误你啊!就一直没写信告诉你。我们拖了你的后腿啊!国家事大,咱家事小啊!”年老的父母说着就抹起了眼泪。
“爹!娘!”张红军“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张红军服役5年的时间里,父母因同时有病双双长期住进了医院,因治病家里欠债2万多元,一个9岁痴呆的妹妹和一个5岁的弟弟被扔在家里没人管。
地早已荒废了,妹妹和弟弟只好靠乡亲们接济度日,生活饥一顿饱一顿。可是。病床上的父母怕小张分心,硬是不把真实情况告诉他。
张红军怎么也想不到昔日幸福的家庭会如此破落。他发誓不走了,要重建家园。
可是,假期刚过,朴实、善良的父母便催促他上路:“家中的事你不要管,国家的事大……”
张红军一步一落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归队不久,他荣立了三等功。
在以后几年的执勤生涯中,虽然家里急需钱用,可是张红军先后拒贿达5万元之多。
如今在部队和政府的关怀照顾下,他家的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
放弃珍贵的爱情
这天晚上,战士杨进亮的宿舍里传来床板嗞嗞的声音,杨进亮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战友们问他怎么了,他又翻了个身,说:“没啥!”
“未婚妻又来信催你回去了?”战友体贴地问。
“……这次是最后通牒,如果再不回去就跟我吹了!”杨进亮叹了口气说。
“那就回去吧,你的班我替你。”
“……算了吧,你已经替了一个班了。再替我的班,你得在哨位上站一天啊!”
黑夜中,战友也轻轻地叹了口气,伸出手在杨进亮的肩头轻轻地拍了一下。
杨进亮的服役期刚满3年,未婚妻便接二连三地来信,要他复员回家结婚。23岁的未婚妻成了村里的老姑娘,听不了人家对她不嫁人甩来的闲言碎语。
杨进亮只好一封信一封信地请求她的原谅,部队里需要他留下。未婚妻原谅了他5次。这次,未婚妻急了,限期最后一年,不行就吹灯。
战友们已经响起了轻微的鼾声,小杨却揣着姑娘蘸着眼泪写成的“最后通牒”,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望着窗外弯弯的月牙儿,眼前不时闪现出未婚妻那俊俏的面容。回想起田间、地头、河边、上学的路上,那欢歌嘻笑的情景,他多么想回去与姑娘一起了却心愿。
可是转念想,部队里老兵刚复员,人手紧,很多战友带病坚持上岗,我怎么开口说要回家去结婚呢?泪水在他脸上滑行,流到嘴里是酸的,咸的……
第二天,小杨负责在哨上执勤,她站岗的N国大使馆大使的女儿小D将一束鲜艳的玫瑰花放在他哨位旁。花下面压着一张纸条:
我爱你,中国的警官。
送花的少女痴情地跑进使馆,趴在玻璃窗上用羞涩的眼睛注视着小杨。杨进亮没有拾起那束玫瑰,按照部队的规定,他不能与使馆的人发生任何关系。
小杨的表示让她失望,她竟伤心地哭了起来。很快,那束鲜艳的玫瑰也被太阳晒蔫了。
未婚妻给他的最后期限到了,杨进亮终于未能如约回家完婚。
羊年午夜的零点钟声敲响时,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此时的小杨正昂首挺立在哨位上,眼里噙着晶莹的泪花。这钟声意味着他与恋人的分手……
咽下满腹的委屈
1998年8月,大批中国学生拥到印尼驻华使馆门前,强烈抗议中国妇女在印尼惨遭强暴,有几十个大学生要冲进使馆递交抗议书,被哨兵董高飞拦住。
愤怒的学生冲到董高飞面前,举起中国妇女在印尼暴乱中惨遭强暴的照片,说道:“你看到了吗?你也是中国人,不感到愤怒吗?”
看到惨不忍睹的照片,董高飞压抑着内心情感的冲击,平静地说:“我是中国人,更是中国外事警卫哨兵,我的职责是保卫使馆不受侵犯,是在捍卫中国的外交路线,捍卫国家的尊严,因此我必须让个人情感服从祖国的利益。我理解你们此时的心清,但是抗议要经过合法的渠道。”
尽管学生被他劝走了,但是董高飞说:“他们是带着愤怒离去的,他们没有原谅我,他们不理解我们。”
不理解他们的不仅仅是这些热血青年,还有警卫战士们的亲人。
山东籍战士杨立军在当兵第三年的时候,爷爷从老家来京看他。
爷爷听说他在日本使馆门前站岗,不由得破口大骂。原来,杨立军的奶奶和两个姑姑都被日本人杀害了,爷爷对日本人恨之入骨。
他对小杨说道:“你这个逆子逆孙,从小我就告诉你要记住家仇,送你来当兵,就是让你保卫国家的,你龟孙子却给日本鬼子来守大门了。”爷爷说着就哭起来。
杨立军耐心地给爷爷解释,说自己在日本驻华使馆站岗,也是为了国家。
小杨班里的战友和中队干部都出面给老人做工作。但是老人就是不听,说:“反正你们是给日本人站岗,中国那么多大门不去站,却给日本鬼子站。”饱受日本侵略者欺凌的老人,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愤愤地返回老家。
杨立军知道爷爷怎么也不可能原谅自己了,但是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在站岗时没有一点不满的情绪流露出来。
后来日本天皇访华,到日本驻华使馆时,杨立军在使馆门前执勤,向日本天皇乘坐的车,敬了一个标准的礼。当时一些大学的学生聚在使馆门前,对日本侵华期间的罪行进行声讨抗议。杨立军处理妥善,将学生们劝走。为此,上级给他记三等功一次。
但是,杨立军无法把这个立功的喜讯告诉爷爷。
对于一些外交官的挑衅,哨兵可以理直气壮地提出抗议,但是对于中国人的一些误会,他们却只能忍耐,把委屈咽进肚子里。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哨兵始终牢记自己并不是为某一个人站岗,而是为了祖国的荣誉,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对维护祖国的尊严和声誉有利,就无怨无悔,义无反顾。
作为警卫战士,外事大队的官兵们都有一定的权利,但是他们深知这个权利是神圣的,所以都非常谨慎。
二中队战士李荣军的舅舅在一个公司工作,因与美国一个公司合作开发一个项目,急于去美国,赴美的一切手续已经办妥,只求李荣军提前放他进去办签证。
李荣军不假思索地说:“不行。”
舅舅一听就急了,说:“荣军,你忘了你小时候我对你多么好了,你当兵走的时候我还给了你500块钱,现在你连舅舅都不认了,就这么点儿小事都不帮忙?”
看着舅舅生气的样子,李荣军心里很难过,他知道自己上学的时候,都是舅舅供他的,但是外事纪律可不讲这些情面呀。
于是他坦诚地说:“舅舅,你对我的情我记得,但是你让我帮这个忙,是在害我,我不能做。”
舅舅无可奈何地去排队了,从此舅舅就再也不认他这个外甥了。他给舅舅写了几封信,也没收到一点儿回音。
面对亲人的不理解,外事警卫部队的官兵只能把委屈埋在自己心里,他们坚持原则的信念却始终没有动摇。
放弃上杂志的封面
为了展示中国武警的风采,为国家争得荣誉,外事警卫部队根据执勤实际,坚持对官兵进行气质训练,强化语言表达,达到能说会讲;强化情绪表达,达到精神饱满;强化礼节表达,达到正规大方;强化着装表达,达到干净严整;强化形体表达,达到军姿端正。
这些强化训练,使外事哨兵们成为了人民群众口中的“半个外交官”。
作为“半个外交官”,外事警卫队员们对自己的形象要求达到了苛刻的程度,不允许有一点瑕疵出现在外宾面前。
五中队战士王立平是个身高1.75米,长相端正的小伙子。有一次在训练时,配手不慎把他的嘴唇碰破,痊愈后留下了疤痕。为了维护外事警卫的形象,中队干部排哨时,把他从正门哨位调到了使馆围墙的拐角哨位。虽然王立平伤心得落泪,但依然站到了岗位上。
一天,有个外国记者背着照相机从使馆里走出来,看到王立平挺拔的形象,当即被吸引住了。
这个记者主动和小王协商说:“你的形象,准确地说是你们中国军人的形象吸引了我。我想给你拍一张照片,将来给杂志做封面,可以吗?”
小王判断这个记者没有恶意,就微笑着同意了。
正当外国记者拿着相机找合适的角度时,小王突然想起了嘴上的伤疤,立即抬手挡住镜头说:“对不起,请您还是寻找一个更为合适的对象吧。”
外国记者只好收起相机,泛着一脸的茫然和困惑,耸耸肩膀离去了。
在小王心中,脸上的伤疤不仅是自己的伤疤,也是中国军人脸上的伤疤,怎么能登到外国杂志的封面上去呢?对自己来说,虽然这是个上镜头的好机会,但对中国军人来说不是,于是,他毅然推掉了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