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1〕

横线以上的部分叫基干项;横线以下的部分是供选择的答案,称之为备选项。假定试题限定为单项选择,则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正确的答案亦称为基干项的最佳答案,不正确的称之为迷惑答案。命题者常常使迷惑答案具有同等吸引力(全国性考试更是如此)。因此,你不把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吃透,是很难回答有经验的命题者所设计的选择题的。

选择试题盛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这种题型对命题者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一般来说,回答一题只需花很短的时间,但在一份试卷中可以包含大量的材料;二是选择试题可以用来测试考生几种不同程度的学习能力(如了解知识、业务处理、分析问题等)。从下面的例题可以看到由于命题者对考生学习要求的不同而存在的差别。

知识型试题:

**〔试题 2〕**经济义务的确切含义是指 ( )。A.经济法主体依法具有的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B.经济法主体依法具有的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C.经济法主体依法为一定行为或要求他人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D.经济法主体依法具有的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理解型试题:

**〔试题 3〕**下列各项属于免征增值税项目的有 ( )。A.公益、救济性捐赠货物

B.销售古旧图书

C.由残疾人福利企业生产并销售的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D.食用植物油

分析型试题:

**〔试题 4〕**已知某企业 1996 年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为 15 万元,1997 年比上年增加 10%;1997 年商品销售收入 72 万元,比上年增加 20%;则由于流动资金加速周转而形成的节约额为 ( ) 。

A.3750 元

B.12590 元C.15000 元D.16500 元

显然,上述三种类型的试题要求不同程度的能力。

试题 2 是回答概念问题,只要回忆起经济义务的含义内容就行了(答案是 D);

试题 3 需对增值税免税项目进行分析理解,这个问题不是简单的回忆就能解决的,因为你在学习时没有输入现成的答案(答案是 D);

试题 4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流动资金加速周转而成的节约额”的计算公式,需分三步计算才能完成:

第一步:计算出 1997 年流动资金平均占用额为 16.5 万元,1996 年销售

收入为 60 万元;

第二步:计算出 1997 年、1996 年流动资金周转的天数分别为 82.5 天,

90 天;

第三步:计算因流动资金加速周转形成的节约额:

(90—82.5)× 720000 =15000(元)(故答案为C)。

360

可见,试题 4 的要求比前两题要高得多。

2.答题技巧

答好选择题,当然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但如果再掌握一些答题技巧, 就将使你如虎添翼。下面的提示有助于你掌握答题的技巧:

  1. 计划答题时间,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前已述及,采用选择题型,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份试题可以覆盖大量的材料。因此,选择题考试通常要求在短时间内作答。在考试开始时,你应该看一看试题的分量,并且对每道题应占用的时间迅速作出估计。也许你会发现,每道选择题允许作答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在某些情况下,这似乎不大可能,但你不必担心,有不少问题可能只需几秒钟就可选对,如试题 2。这样,你就有足够时间去考虑相对较难的问题,如试题 4。

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也是很必要的。一般的做法是:首先通读并回答你知道的问题,跳过没有把握作答的问题。然后重新计算你的时间,看看余下的每道题要花多少时间。在一道题上花过多的时间是不值的,即使你答对了,也可能得不偿失。

我们见过不少标准化试题,命题者在一份试题中所包括的题量,往往比规定的合理(正常)答题时间所完成的题量小,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的答题速度,试题规定的考试时间应该有一定的富余。

  1. 按题目要求答题。有不少考生连题目的要求都没看一下就开始答题了。比如试题要求作单项选择,即在各备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 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而我们有些考生,一看基干项,紧接着就被一个“好的”或“有吸引力的”备选答案吸引住了,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了,从而失去了许多应该得分的机会。请记往,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择答案。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选择答案可能都具有吸引力, 然而,判卷时却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择。

请看下面一道审计试题:

**〔试题 5〕**在对短期投资证券进行审计时,如发现证券市价与其原始成本严重背离,注册会计师可以 ( )。

  1. 提请客户按市价调整相关会计记录

  2. 提请客户将市价与成本的差异作应计账项处理C.提请客户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揭示

D.在审计报告中进行适当反映

上述备选项中,A,B,C,D 都很吸引人。于是答案五花八门,选什么的都有。如果你仔细一个个地进行分析比较,不受命题者的迷惑,则会发现只有 C 才是最佳的选择。

  1. 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命题者的困难。一般来说,对于选择题,基干项与正确的选择答案几乎直接抄自于指定教材或法规,其余的备选项要靠命题者自己去设计,即使是高明的命题专家,有时为了凑数,他所写出的备选项也有可能一眼就可看出是错误的答案。尽可能排除一些选择项,就可以提高你选对答案而得分的机率。

**〔试题 6〕**注册会计师在检查验证中,如对所查报表、资料所表示的意见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提出的意见不同时,应当 ( ) 。

  1. 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联系,并在工作底稿中说明联系的结果B.对不同点取得确实的证据,并在工作底稿中详细说明

C.向委托人详细说明形成不同意见的原因

D.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联系,并在查账报告中加以说明

上例中,A,D 两项要求“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联系”后才能表示自己的意见,显然是错误的,因此这两项可以立刻排除掉。然后再从余下的 B 和 C 中选择正确答案。

  1. 猜测法。如果你不知道确切的答案,也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一般来说,排除的项目越多,猜测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一份试卷有 10 道备选答案为五项的单项选择题,你有把握选对的只有

5 道,其得分为 10 分(每道题 2 分)。如果盲目乱猜余下的 5 道题,按概率

来说,你可能猜对一道题,于是你的总分数为 12 分。假如你对不懂的 5 道题, 都能成功地排除三个备选答案,你可望猜对 2~3 道题,这时你的总分为 14~ 16 分。这个分数对于一道满分为 20 分的单项选择题来说,还是很理想的。

  1. 比较法。直接把各项选择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请看下面例题:

**〔试题 7〕**甲厂向乙厂购买 20 吨化肥,合同约定由乙厂代办托运。化肥在运输途中丢失近 5 吨。按照法律规定,作为货物所有者, ( )。

  1. 甲厂有权向运输部门请求赔偿B.乙厂有权向运输部门请求赔偿C.甲厂有权向乙厂请求赔偿

D.甲、乙两厂有权共同向运输部门请求赔偿

这里,本题的关键词是“货物所有者”,备选答案中“货物的所有者” 出现三个:甲厂、乙厂、甲乙两厂。由于试题基干项说明“合同约定由乙厂代办托运”,乙厂代办托运后,化肥的所有权即由乙厂转为甲厂所有。故答案只能是 A 或 C。又由于乙厂只是替甲厂“代办”,货物的所有权已经转移,

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已经了结,甲厂无权再向乙厂提出除货物质量以外的要求,显然答案只能是 A 了。如果题目指明“合同约定由乙厂负责托运”

(而不是“代办”),答案当然就只能是 B 了。因为在货物运抵甲厂以前, 货物的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

**〔试题 8〕**下面会计资料中的利润记载,最能说明企业成绩的是

( )。A.1997 年 4~6 月,某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为 120 万元

B.1997 年 7~9 月,某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为 130 万元

C.1997 年 10~12 月,某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增加 5 万

D.1997 年 1~3 月,某企业的资本金利润率为 27.3%,超过同行业平均

资本金利润率 5 个百分点(即 5%)

仔细比较上面各个备选答案,你将会发现其中 D 项所包含的内容是其他三项所没有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无需作更多的说明,D 项应是最佳的答案。

总之,由于选择题命题难度大,因此不是所有选择答案都是很理想的。有些答案可以排除掉,提高你的猜测成功率。要做到这一点,建议你最好仔细考虑各个选择答案,把备选项与基干项、备选答案与备选答案之间联系起来考虑。不要盲目胡猜,不要选择那些看起来像、读起来很有吸引力的错误答案,中了命题者的圈套。

  1. 推理法,即采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去思考、推断正确答案。

**〔试题 9〕**某企业原材料自然损耗很大,按规定,年末要进行一次财产清查,以保证账实相符。该企业库存材料可以采用永续盘存制或实地盘存制, 从年度内的财务成果来看, ( )。

  1. 前者将使企业月度内成本降低,利润增加B.前者将使企业月度内成本升高,利润减少C.两者使企业月度成本升高,利润减少

D.两者对企业年度成本、利润均无影响E.上述答案无一正确

本题中,各备选答案相互排斥,显然属单项选择。采用永续盘存制,由于材料损耗很大,年末清查当月材料成本比前 11 个月的成本要高。所以不能笼统地说“年度内”各月成本降低或成本升高。故答案 A,B,C 是错误的。答案 D 之所以不正确,这是因为企业只要有在产品,逐月将原材料自然损耗价值摊入成本,并在各月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与年末一次分配的结果不会完全一致。也就是说,采用不同的材料盘存制度,企业年度的成本、利润也不会完全一致。故只有答案 E 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