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大帝和马顿帝国

2300 年前,正当中国处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在欧洲的马其顿国崛起了一位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就是亚历山大大帝。他被后来赫赫有名的法国拿破仑皇帝看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亚历山大大帝曾扬言要征服整个世界,要直捣世界的尽头。亚历山大大帝骁勇善战,从公元前 331 年至

公元前 323 年间,他率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四处征战,先占领了马其顿南面希腊国,挺进亚细亚,不久又南下埃及,降服了埃及王,接着大举进攻西亚的波斯帝国,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事隔不久,亚历山大大帝又统帅他百战百胜的军队,直捣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并且打到印度河流域,从而建立了地跨欧洲、亚洲和非洲三大洲的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大帝不仅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家,也是个很有作为的君主。随着征战,他兴建了许多城市,成为经济行政中心。特别可贵的是,他从王位承袭制的狭隘的圈子里跳出来,提出了各民族平等合作的新观点。不过对后世产生特别重大影响的是,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客观上发扬了古希腊文明,扩大了各种文化的交流,从而为东西文化的交融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公元前 356 年,对于马其顿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因为这一年在马其顿诞生了一位英雄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是菲利蒲二世,是马其顿国王;他的母亲是一位公主,名叫奥林匹阿斯。亚历山大大帝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菲利蒲二世远离家乡正在攻打希腊。

古希腊帝国是由许多城邦国家组成的,其中斯巴达和雅典是最强大的两个城邦国家,它们曾在希腊半岛强盛一世。然而这时的希腊帝国已经衰弱, 它所处的地理环境很不适合一个王国的进一步发展,它不像埃及和巴比伦那样具备平坦河谷,肥沃的土地,而是山峦连绵起伏,交通不便,这就使古希腊很难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公元前 5 世纪,雅典、斯巴达和底比斯都想征服整个希腊,建立统一的国家,但最终他们都失败了。当希腊诸城邦国家日渐衰落的时候,在它北面的马其顿国则朝气蓬勃,日趋强盛。马其顿同希腊不一样,它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是欧洲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国家,菲利蒲二世以前的几位国王,修筑了许多道路网,联通全国,并且建立了一支人数很多的常备军。这些,希腊各个城邦国家都是无法相比的。

亚历山大大帝从小的时候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他的父亲菲利蒲国王为他找了当时最著名的学者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博学多才,通晓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哲学等。亚历山大从十几岁起就同他朝夕相处,讨论哲学、政治,伦理等学问,由于长期受亚里士多德的影响,激起了以后亚历山大对亚细亚的浓厚兴趣。亚历山大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据说来自他的父亲。菲利蒲二世早在青年时期在底比斯为人质时,就接受了当时最伟大的将军巴密浓达的教诲,学到了许多新的统兵作战的方法,可以说,亚历山大之所以有后来的成就,亚里士多德和他的父王菲利蒲对他的影响和熏陶是至关重要的。

公元前 339 年,希腊联军同马其顿军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争。战争的地点位于希腊中部的凯洛尼亚。以雅典人和底比斯人为主组成了三万希腊联军,军队人数同马其顿军队人数大致相等。然而战局一开,希腊联军就处于不利地位。菲利蒲的战术是在固守一翼的同时,从另一边发动猛烈进攻,并且不把他的军事行动限制在战场上,而主张尽可能地追赶敌人,力求全歼敌人。菲利蒲这种战术被现代的军事家称为“挫败战术。”在这次战争中,菲

利蒲命令亚历山大指挥骑兵攻打底比斯神圣队,并取得了完全胜利,这时亚历山大才 18 岁。凯洛尼亚之战,菲利蒲以新的战术取得了胜利。年轻的亚历山大也在此战中开始显露了他的军事才能。

凯洛尼亚之战结束后,菲利蒲二世把希腊大部分城邦国家代表召到科林斯城,组成了大希腊联盟,又称为科林斯同盟。同盟的一切决议由马其顿国王、同盟的军事指挥官去决定。不幸的是,菲利蒲在准备进攻亚洲波斯国期间被人暗杀了。菲利蒲二世被杀后,亚历山大控制了军队,被马其顿人拥护为新的国王。亚历山大一朝大权在握,就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战争。

亚历山大征战波斯帝国,有许多优势:一是他从他父亲那儿继承了一个强大的马其顿王国;二是他拥有当时最好的一所军事机构,拥有一支职业军队。这支军队由服役并训练多年的马其顿贵族和农民组成;三是亚历山大具有军事指挥上的卓越才能。所有这些都是消灭波斯帝国的有利条件。

在经过充分准备之后,亚历山大在科林斯城召开了同盟大会,自封为大希腊复仇主义战争的盟主和同盟的总司令。他为了巩固后方大本营,就留下菲利蒲二世手下有才能的将领安特帕特摄政,他自己则率领大军向亚细亚前进,向波斯帝国进攻。波斯帝国疆域广阔,势力很强。它占有色雷斯、印度、埃及、美索不达米亚等富饶地区。它的国王就是号称“万王之王”的大流士。波斯拥有庞大的军队,其中有的军队战斗力也很强;它还有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水上舰队。然而,由于波斯统治者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广大老百姓怨声载道,生活苦不堪言。与此同时,波斯帝国统治阶级内部各派尔虞我诈, 勾心斗角,这些就严重地削弱了波斯帝国的国力,使波斯帝国无力抗拒亚历山大大帝的猛烈进攻。

亚历山大大帝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精锐的军队,他的步兵拥有长枪,排成战斗方阵便于机动,是激战中致胜的利器。亚历山大大帝统帅的骑兵立于右翼;副统帅帕米尼欧指挥的骑兵位于左翼,在战斗中稳住阵脚,直到决定性时刻,亚历山大才从右翼发动进攻取胜。他们还挑选突击队配合作战,制造各种轻巧的攻击武器,再加上经验丰富的军官们为参谋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卓越指挥;所有这些使亚历山大大帝所向无敌,攻无不胜,战无不克。

公元前 334 年 5 月,亚历山大大帝统帅的马其顿大军在格兰尼库斯河同强大的波斯帝国军队对垒。当时波斯帝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是有才能的罗德斯岛将军买农,他主张不要与亚历山大直接作战,应该撤军并烧掉村舍、庄稼, 甚至于城池,迫使亚历大大帝撤出亚洲。不幸的是,这些正确主张没有被其他将领接受,他们拒绝买农将军的建议,并把波斯骑兵调到河边,同步兵一起来迎战马其顿大军。无疑,波斯国的将领们犯了战术上的错误,这就是使得波斯骑兵没有回旋的余地而难以发起有效进攻。正当波斯帝国将领们意见不一的时候,亚历山大大帝却抓住难得的时机率军迎战。亚历山大大帝统帅的马其顿大军攻势很猛,他们渡过格兰尼库斯河后,从两边夹攻波斯军队, 取得了空前的大胜利。这次战役后,亚历山大大帝作出了一个令其将领们大为吃惊的决定:解散马其顿海军。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海军同波斯海军相比处于劣势,他也意识到了海军吃一次败仗将会给军队士气带来不良影响。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亚历山大大帝确有超人的军事才能。

公元前 333 年春天,在叙利亚平原上,波斯大流士皇帝率领大军同亚历山大大帝又展开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大会战。在叙利亚平原上作战有利于大集团军作战,这本来对大流士很有利,但是后来大流士改变了主张,他想急于

同马其顿军队决一雌雄,于是他率军在伊苏斯同马其顿大军对阵。伊苏斯地域狭窄,不利于开展大兵团作战,这对人数众多波斯军队很不利,而对马其顿军队却有利,马其顿的精锐部队可以凭此而充分发挥个人技能。马其顿大军又占有地利。战局一开,亚历山大大帝亲自统帅大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打垮了波斯左翼军队,转而又进攻波斯中路军。这时,波斯皇帝大流士非常胆怯,竟然临阵逃跑。波斯大军失去主帅,群龙无首,不战自败。伊苏斯之战的胜利,使亚历山大大帝打通了东方到埃及的贸易通道,为东西文化的交往,经济联系的加强提供有利条件。亚历山大大帝在征服的地区还兴建了很多公共建筑,这又有利于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通过格兰尼库斯河之役和伊苏斯之役,亚历山大大帝从波斯帝国夺取了小亚细亚沿海城池,并为后来进一步打败波斯帝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小亚细亚后,为了确保后方的安全,特别是后方的运输补给线的安全,决定率军南征埃及。波斯人的腓尼基舰队是亚历山大大帝南征的最大障碍。亚历山大大帝没有海上舰队同它抗衡,于是他决定占领腓尼基舰队的大本营——腓尼基诸城,这样,他也能达到消除南征的障碍。然而,在攻打提尔城时,马其顿军队遇到该城军民的英勇抵抗,损失惨重。原来,提尔城是一座小岛,离大陆有 2.4 公里,有坚固的石头城墙。此外提尔人还有强大的海军和一些非常厉害的作战器械,提尔城易守难攻,马其顿军队真是望城兴叹。然而幸运的是,在攻城期间,波斯皇帝大流士在伊苏斯战败的消息传到提尔城,顿时,大约有 80 艘腓尼基战舰投降了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以这些战舰为基础,组建了一支庞大的海上舰队。这样,马其顿军队在水、陆两个方面都占据优势。公元前 332 年 7 月 5 日,马其顿大军终于攻下了提尔城。亚历山大大帝下令血洗提尔城,3 万余提尔人被卖作奴隶。提尔城之战最终以提尔人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对提尔人的血腥屠杀也暴露了亚历山大大帝残酷无情的一面。

在此期间有一个插曲。大流士皇帝为了赎回他在伊苏斯之战中被马其顿军队俘获的妻小,写信给亚历山大大帝,提出送给亚历山大大帝 7 万泰伦特, 相当于 l. 26 亿美元;割让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土地;送嫁一个女儿;同亚历山大结盟。马其顿军队副统帅帕米尼欧表示愿意接受这些条件。而亚历山大大帝本人则拒绝接受,他要彻底打败大流士,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能够消除希腊与亚洲民族间的歧见,让自由市民与国王臣属和谐相处。从这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亚历山大大帝与他的将领们之间有严重的分歧。这种分歧在后来更为严重,最终导致马其顿帝国的瓦解。

攻下提尔城和加沙城后,亚历山大大帝终于打通了通向埃及的道路,这时的埃及仍处在波斯的残暴统治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埃及人痛恨波斯人的统治,自愿向亚历山大大帝献城。这样,亚历山大大帝不费一兵一卒, 于公元前 332 年 11 月被埃及人恭迎进埃及城。这样亚历山大占有了富饶美丽的埃及,亚历山大大帝的势力进一步增强。

征服埃及后,亚历山大大帝在尼罗河最西部河口以西,建筑了一座新城市,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叫“亚历山大城”。由于此城地处交通咽喉,商业繁荣,不久城市居民很快就达到了百万人。建筑亚历山大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时亚历山大大帝拥有整个东地中海地区,一旦在打败波斯帝国成功后,这座城市就可以成为马其顿帝国的新都城,亚历山大城就可成为一个行政中心,提尔商业城被毁后,在东地中海地区再修一些商业中心是当务之

急,亚历山大城的建筑正适合当时商业形势的发展。亚历山大城不仅是军事、行政和经济中心,而且还是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中心。因为在亚历山大城地区是希腊和马其顿军队密集驻扎的地方,他们不可避免地把希腊的风俗习惯、法律、艺术和生活方式传给周围地区。建筑亚历山大城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英明决策,是他对人类社会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亚历山大城从那时起就一直是地中海的繁荣港口城市。

占据埃及后,公元前 331 年春天,亚历山大大帝统帅马其顿大军离开了埃及,雄赳赳、气昂昂地直驱东方。他们沿腓尼基海岸北上,到达幼发拉底河流域,横穿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一直到达底格里斯河。在高加米拉同波斯帝国军队相遇。大流士自从伊苏斯之战失败后,在全国广为招兵,组成了人数众多的庞大的波斯兵团,并配备了一支特种部队——大象队伍,用来对付马其顿人的战斗方阵的装有大弯刀的战车。战争双方都很重视这场战争。亚历山大大帝提醒他的部下,要求他们不要轻敌,并告诉他们即将要进行的战争绝不能认为是占领巩固统治腓尼基或者是叙利亚,而是要攻下整个亚细亚以决定谁来统治这块大陆。亚历山大大帝站得高,看得远。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高加米拉之战决定着未来几世纪内是由亚洲人还是欧洲人雄踞霸主地位。亚历山大大帝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在这一战中得到充分发挥。他针对交战地是一片开阔地带,波斯军队想要向马其顿的两翼深入延伸的情况,把自己的军队缩为方形阵,他自己指挥居于主阵线右翼的亲兵马队,方队及其他步兵位于中部,副统帅帕米尼欧率精锐的骑兵守在左翼。为了拒防战车,亚历山大将掷石手、弓箭手、梭标手摆于方阵的前面。由于亚历山大知道他的军队人数少,肯定会被波斯军队所围攻,因而他的主阵线要比平常短,并且在每翼的后面驻有一支兵力,并下达命令:如果波斯人从那边攻来,这支兵力就去攻击波斯军队的侧翼。方阵第四边由雇佣兵组成,他们接受命令:如果波斯军队从后面进攻就调转头迎战。

等一切布置好之后,亚历山大大帝就统率大军进攻波斯军队的右翼。马其顿军队很成功地把波斯军队的战线打开一个缺口,亚历山大大帝不失时机地命令亲兵马队和部分方阵战士组成楔形队列,向波斯军队扑去。就在这紧要关头,波斯皇帝大流士再次临阵脱逃。于是波斯军队又一次全线崩溃。亚历山大大帝乘胜追击大流士,一直追到离战场 56 公里的阿贝拉,但由于帕米尼欧被波斯将领梅沙乌斯阻挡,使亚历山大大帝停军时间过长,再次让大流士逃走。高加米拉之战,马其顿军队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波斯帝国已被彻底打败,离完全被征服已为时不远了。

高加米拉之战结束后,亚历山大大帝着手恢复社会秩序,建立牢固政权, 加强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他自封为亚细亚之主。为确保交通线和控制临近地区,他修建了两座城池,并率大军进驻巴比伦城。在通往巴比伦城的过程中,亚历山大大帝收降了很有军事才能的波斯将领梅沙乌斯,并让他效忠马其顿帝国。此外,亚历山大大帝任命了一名波斯人为苏萨地区的地方总督, 派一名波斯人到亚美尼亚去任地方总督。在当时的情况下,亚历山大大帝敢于重用外族人是很了不起的,体现了他的不同民族能够和睦相处的思想,同时也说明了在巩固被占领土的统治的过程中,亚历山大大帝比其他人更棋高一筹。

经过几个月的休整,公元前 331 年冬天,亚历山大大帝穿过波斯帝国狭窄的道路,迅速进兵,直扑波斯帝国珀塞波利斯,夺得了大量的财富。亚历

山大大帝让这些钱在当地市场流通,恢复当地经济发展;他还兴建许多庞大的公共设施,这样,就把大部分财富又归还给了个人。亚历山大大帝一直很重视经济发展,尤其是他的帝国的商业和贸易的繁荣。他制定了一种标准的货币,命令各地的造币厂都采用大家熟悉的古希腊雅典城邦的货币单位。货币的流通大大有利于商品交换,有利于马其顿帝国即亚历山大帝国的稳定。重视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亚历山大大帝又一高明之举。

高加米拉之战后,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逃到一个名叫米地亚王国的都城

——埃克巴塔纳城。公元前 330 年 3 月,亚历山大大帝率军进攻埃克巴塔纳, 但是等他们到达时,大流士皇帝早已逃走。这时,亚历山大大帝同他的将军们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他的将军们要求停止战争,而亚历山大大帝则要把战争进行到底,要征服世界。正是因为双方争执激烈,亚历山大大帝没能够马上追击大流士,而是在埃克巴塔纳城停了下来,来解决这次争执,统一思想。只有将帅团结一心,同心同德才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亚历山大大帝在追击大流士之前,认真解决自己军队将帅之间认识上的分歧不失为明智之举。在埃克巴塔纳,亚历山大作出一项决定,就是解散他的希腊盟军。他给每个士兵发了薪饷,犒赏了一份礼物,解除了他们的服兵役的义务;让他们回家或者以个人名义当兵。此外,亚历山大大帝开始雇佣志愿者当兵。

希腊盟军的解散,意义重大。它是亚历山大大帝一生的一个转折点,它标志着在希腊的复仇战争已经结束,亚历山大同希腊人之间的特殊伙伴关系已经不再存在。自此之后,亚历山大大帝统帅的军队不再是为复仇而战的希腊同盟军,而是马其顿帝国大军。在埃克巴塔纳城,亚历山大大帝设立了一个金库,任命他的好友名叫哈帕鲁斯负责掌管,同时他也任命一个波斯人做米地亚王国的地方总督。由于马其顿大军副统帅帕米尼欧违抗命令,对亚历山大大帝不忠,于是在埃克巴塔纳城,亚历山大大帝果断地处死了帕米尼欧。在埃克巴塔纳城,亚历山大大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解决将帅争执;解散希腊同盟;设立帝国金库;处死帕米尼欧等,为他以后的南征北战,东讨西伐奠定了基础。

在埃克巴塔纳整休后,亚历山大大帝继续长驱直入,追击大流士。大流士此时正在赫卡托佩洛斯,比修斯收留了他。马其顿大军赶到时,比修斯自顾不暇,于是他杀死波斯帝国皇帝大流士,自己逃走。亚历山大大帝面对大流士的尸体,宽容地解下自己的战袍,把它覆盖在大流土的尸体上,并且他下令把大流士的尸体运回珀塞波利斯,以君王的礼仪埋葬了他。厚葬大流士说明了亚历山大大帝驾驭部下手段高明。厚葬大流士是让部下看的,是亚历山大大帝要求部下对他忠诚。这样,到此为止,亚历山大大帝终于彻底消灭他的宿敌大流士,一个强大的波斯帝国也因大流士的毙命而在历史上消失了。

波斯帝国被彻底消灭后,亚历山大大帝又面临着新问题,这个问题是他一生中第一次遇到,这就是他的老部下都厌恶战争,思乡情绪笼罩着整个军队。亚历山大有可能面临着军队哗变的危险。面对新情况,亚历山大大帝慷慨陈词,利用部下对他的敬畏心理和他们的贪欲,鼓吹忠君思想,这样亚历山大大帝软硬兼施,使他的部下听命于他。但是,在追击自封为大皇帝的比修斯时,马其顿军队中的塞萨利亚人骑兵叛变。因为他们的统帅被亚历山大大帝处死,再加上遥遥无期的征战使他们感到没有出路。亚历山大大帝毫不留情地镇压了他们,并把他们遣返回希腊。军队的不稳严重地影响马其顿大

军的战斗力。长期的战争,使马其顿军队兵源不足,为了补充兵源,亚历山大大帝第一次从周围野蛮民族征招新兵,这样,大量的东方亚洲人被补充到欧洲军队中去。征招亚洲人入伍,在某种程度上加大了马其顿帝国各部分之间业已存在的裂痕。这件事一方面说明亚历山大大帝心胸宽广,能够容纳下外族人,另一方面也说明亚历山大大帝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把自己的生命、他部下的生命以及整个远征的成败都寄托在外族人身上。外族人大量入伍马其顿军队,进一步加剧了军队的不稳定。亚历山大大帝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他的聪明才能将受到新的挑战。

声称为波斯王朝的继承人并自称为大皇帝的比修斯,同大流士皇帝一样没有逃脱亚历山大大帝手掌。在中亚的达奥克苏斯河附近,马其顿人捉住了比修斯。为了告戒其他人,亚历山大大帝命令人把比修斯押回埃克巴塔纳城, 分尸处死。一个同亚历山大大帝对抗的人又倒下了。波斯帝国的所有疆土也随着比修斯的死亡而转归亚历山大大帝所有。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人后,现在该轮到印度人倒霉了。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文明古国。当时的印度比现在的印度面积大,它包括现在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古代印度土地肥沃,文化水平高,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是马其顿人梦寐以求的地方。公元前 327 年,亚历山大大帝率领他的军队,离开了伊朗高原,从考尚山口横越兴都库什山,穿过阿富汗,直扑印度。由于马其顿军队在伊朗东部遭到当地人的顽强抵抗,他们的游击战使亚历山大大帝头痛万分,马其顿军队也损失很大。于是,亚历山大大帝改变了他以前的安抚政策,而实行残酷的镇压屠杀政策。所以在穿过兴都库什山后,亚历山大大帝就对当地的居民实行了空前残酷的大屠杀。公元前 326 年春天,马其顿大军进入印度塔克西尔斯的首府塔克西拉。为了消灭波鲁斯王,亚历山大大帝知道,他必须赶在热带雨季来临和喜马拉雅山化雪之前到达海达斯波斯河,不然的话河水就会汹涌泛滥,大军就无法渡河。亚历山大大帝及时有效地征服了塔克西尔斯,使它的首领自愿降格为马其顿地方总督和驻军的封臣,让他为自己的伟大帝国马其顿帝国效劳。为征服波鲁斯王,亚历山大大帝率领大军到达了海达斯波斯河,在那里,双方打了一场对阵战。这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对阵战。在这次战役中, 亚历山大大帝运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成功地渡过海达斯波斯河。过河后, 马其顿军队便向波鲁斯王的军队发动凶猛攻击,前后经过长达 8 个小时的激战,波鲁斯王最后战败,投降了亚历山大大帝。这次战争非常激烈,以至于只要一提到它,双方士兵多少都有点泄气。在这次战争中,印度人的聪明才能与斗志给了亚历山大大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如此,亚历山大大帝破格解除了塔克西尔斯从属于马其顿地方总督的身份,提升他为一个独立的国王。战败的波鲁斯王也得到了这种特殊的待遇。亚历山大大帝则希望这个以他为宗主国的藩王的自由联盟将能产生重大影响。

打败了塔克西尔斯和波鲁斯后,亚历山大大帝就渡过了旁遮普的河流和广阔的平原继续向东进攻。马其顿大军不愧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队,它纪律严明,战斗力很强。但是印度的疆域太大,人口太多,特别是印度大部分地区天气很热,雨天不断,再加上马其顿大军离开本国已有 10 年了;同时他们还亲眼看到同亚历山大一起作战的朋友和同伴们战死大半,更有一些人因为阴谋反叛或触怒亚历山大大帝而被杀,这更使他们心惊肉跳, 人人自危。由于这些原因,马其顿大军拒绝东进印度。面对士兵们的抗拒,

亚历山大大帝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说,给他们种种许诺,但是这次就无法打动士兵们的决心,他们坚决要求返回家乡。在这种情况下,才智过人的亚历山大大帝也无可奈何,于是便结束了远征。于公元前 326 年率军返回海达

斯波斯。亚历山大大帝未能完全征服印度。公元前 324 年,亚历山大大帝又

回到了珀塞波利斯。一年后,即公元前 323 年,亚历山大大帝返回巴比伦。

是年 6 月,这位曾让世界震惊的人物去世了,结束了他那传奇的征战的一生。

他去世时年仅 33 岁。

尽管亚历山大大帝死得早,但是他的影响确是很大的。他的这次远征, 可以称为一次史无前例的壮举,至少从下面这几个方面来说是如此:亚历山大大帝的传奇性就在于从他开始率兵起便战无不胜。后来十九世纪初的拿破仑也无法与他相比。亚历山大大帝经过 10 年的征战,控制了广大的地区,它包括今天的亚洲两河流域、伊朗、印度西部、埃及、希腊等地。在这个广大的地区,不分男女老幼,黑人,白人还是黄种人都要听命于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有积极的影响,它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促进了欧、亚、非各民族的交往,增强了各地区经济的联系。在亚历山大时期,辉煌的希腊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散布到世界各地,各族文化互相融合。亚历山大还曾尝试融合希腊和波斯这两个民族,他先娶了波斯帝国一个贵族的女儿罗克珊娜,后又娶了大流士的女儿,就是为此所作的努力。在他的影响下,公元前 324 年,80 位马其顿高级军官与年轻的波斯贵族们通婚。亚历山大大帝还鼓励士兵和平民之间的民族通婚。很明显,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时期,东方文化染上了西方文化的色彩,而马其顿和亚历山大大帝也在东方化了。总之,亚历山大大帝的远征有利于经济发展、各民族的融合和东西文化交流。

纵观亚历山大大帝短暂的一生,可以看出他不愧是一个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很有作为的君主。他的一些主张,他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他所进行的战争都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军事上布方阵和声东击西战术;在治理国家中任用外族人,特别曾是敌人的外族人为地方官;在经济上重视商业贸易的发展;重视文化交流等,在那时都是非常明智的措施,没有超人才智的人是做不出来的。亚历山大大帝比同时代人站得高,看得远。正是因为亚历山大大帝有非凡的才智,所以,同他抗衡的各地君主们,其中也不乏有些人是很有才能的,一个接一个被打败,或被杀死,或被降服。亚历山大大帝在那时是不可战胜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