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那些神秘的海洋未解之谜

“海底激流”之谜

约在20世纪中叶,国际上一些知名的海洋科研机构,还有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海洋地质学家霍利斯特,他在对大洋底岩心进行分析时发现海底有波状结构,海底地形如被冲刷成的大片光秃秃的岩石和沟壑。而这种现象表明,只有被快速运动着的水流冲击后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其他则无法讲通。于是,基于这种现象,他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洋海底存在着海底风暴。这个“假说”于1963年在美国旧金山一次学术会上正式提出。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尚不发达,“海底风暴”这一假说被一些人认为几近荒唐可笑。于是这一“假说”最终在一片指责和嘲笑声中收场,尽管霍利斯特对自己的这一观点坚信不疑。

在1976年的1月16日一艘挪威运输船“贝尔基·伊斯特拉”号在毫无巨风骇浪的前提下,竟然奇怪地在大洋中失踪了。1980年,一艘从美国洛杉矶起航至我国青岛的货船,进入了被人称作日本魔鬼“龙三角”的海域时,突然发出了“SOS”救援信号,不过很快这艘“多瑙河”号货船便消失在这片神秘的海区。几天后,又有一艘希腊货轮在这神秘海域野岛崎以东约1公里处,连续发出了救援信号民,之后便悄无声息地消失了,船上的人员无一生还。

这种种奇怪的现象,无人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说这是因为船只小、抗风险能力弱,那么,其长度超过两个半足球场的德国超级油轮“明兴”号,为什么同样也难逃厄运呢?1978年12月7日,该轮船在驶往美国的途中连人带船突然神秘失踪,最后只找到一只已经十分破烂的救生艇。

这些发生在海面上的失踪事件尚能留下点呼救声,但那些在水下活动的军用潜艇失事后,竟连呼救的时间都没有。美国海军罹难史载:1963年4月核潜艇“鞭尾鱼”号在英格兰近海神秘失踪;另一艘核潜艇“蝎子”号则于1968年5月在大西洋亚速尔群岛附近失踪。以色列海军潜艇“达卡尔”号于1968年4月在地中海失踪。法国潜艇“智慧女神”号,也大约在此期间在西地中海神秘失踪。令人感到更为不解的是,这些在当时属于较为先进的潜艇在失踪时,竟都没有发求救信号。

1980年,在挪威沿海的一个荒芜的半岛上举行了一场高难度的悬崖跳水表演,当30名跳水运动员跳下悬崖,钻进海里后,却不见一人露出水面。人们大为惊慌,立即派出救生船和潜水员寻找。次日,又有两名经验丰富的潜水员佩带安全绳和通气管前往海下探索。当安全绳下到5米时,一股强大的力量将潜水员、安全绳和通气管以及船上的潜水救护装置全部往海底拖。后又派出一艘瑞典的微型探测潜艇来到这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艘微型潜艇入海后也一去不返。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们请求美国派来了一艘海底潜水调查船,并由地质学家毫克逊主持调查工作。毫克逊在电视监视器前不停地搜索着海底。突然,他发现离船不远处有一股强大的潜流,而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在这股潜流中发现了30名运动员、2名潜水员的尸体,还有那艘消失在海底的微型潜艇……这一切都让人感到不可思议,难道真的是海底暗藏着什么玄机吗?

面对发生于上世纪的种种奇特的海难事件,人们进行了各种猜想。“磁场说”,猜测海底是一个巨大的磁铁矿,是强大的磁场搅乱了船只航行方向的导航系统,船最终是被强大的磁场吸力拉入海底。杀人浪说”认为,这些失踪事件多发生在冬季,冬季这里的水温和气温之间相差20℃,因此海面上常产生上升的强气流,从而激发起海面上的巨大三角波浪所致。“黑洞说”认为,天体中晚期恒星具备高磁场、超密度的聚吸现象。人类虽不能看见它,但它却能吞噬一切运行在海上的船只。“次声说”认为,人们虽听不见次声,却它却有着极强的破坏力,船只极可能颠覆在次声软力中。此外还有许多猜想,如“外星人说”“气泡说”等。

对于海难事件,人们虽然众说纷纭,但却没有一种猜想能让人信服。直到上世纪90年代,“海底风暴”这个“假说”在一些人中开始被逐渐接受,但仅此而已。其产生的成因至今还是没有答案,关于“海底风暴”发生的机理也一直未见有细节的介绍和报道。

在中国,有一位专家多年来一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一直在“纠缠”海底风暴之“假说”。不过他认为,“风暴”一词是气象学概念,用在这里不妥,应称作“海底激流”,并认为这一概念应从物理学角度上进行框定,也许更严谨、更准确些。

修日晨老师原是一名海洋学研究员,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直就对“海底激流”这一现象“耿耿于怀”。他曾发誓要一定要论证到底,现已73岁。直到2003年,凭借物理学理论基础和积累的潮汐经验,他已推断出潮流场幅合区使海水大量堆积,水位随之上升,使势能大量集中,压力之下最终使这些海水从流速几乎为零的海底某区域释放,形成“海底风暴”或者称为“海底激流”。但要证实“海底激流”的存在,必须用观测数据来证明。也正是一些发生于海洋中的细节现象,引起了他的关注,并驱使他坚持研究了十余年。

1958年,我国曾进行了海洋普查,在此期间一名科技人员曾在国内海区多次测到突发性高速运动的海水流动,但其持续时间并不长,很快就又恢复了正常流速。因当时使用的海洋仪器较落后,“高速流动的海水”瞬间出现,大家更多的还是怀疑仪器是否具备可靠性,因而没被重视。到了今天,在进行海上作业,用海洋仪器采集数据时,也发现有流速过快的现象,当再次进行测量时又恢复了正常。这种现象多被人们视为“反常数据”,可以忽略不计。

有一家涉海单位反映,他们原定以8.8节航行时速前进,但船只在行进时,如同原地踏步。这样的现象一直持续了约10~20分钟,才恢复了前进速度。然而这种与前进速度相持的瞬间流现象,令很多船员百思不得其解。

多年前人们所议论的海上奇特现象就激发了修日晨强烈的责任感,所以他决心要从事这方面的的研究。后来,修日晨在山东省科委的资助下,从1995年开始对我国沿海“海底激流”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并于1995年在渤海逞岛海域易产生海水堆积海区选点进行了“海底激流”观测。当时在该区域某点距海底0.2米处进行了24天的连续观测,共测到23次“激流”活动,其中有3次流速达到2米/秒以上,最大的为3.18米/秒,这个结果大大超出了人们的意料。

2001年,修日晨和同事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在江苏如东县海区苏北浅滩潮流幅合区又进行了“海底激流”专题调查,最终观测到了流速高达4.95米/秒的高速激流。终于揭开了激流存在的成因,“假说”也一步步地被证实并验证其过程。他的观点相继写成了学术论文,并在我国海洋权威刊物《海洋科学》上不止一次地发表。

以为学者曾经提出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一条承载着车辆运行的正常公路一旦被掏空,路面以下路基必然在压力之下突然塌陷,如同陷阱,人车一起掉进去。“海底激流”后果就是这样。潮流在特殊的条件下幅合,海水逐渐堆积,水位不断提高,势能增加,海洋底部无法承受上层海水的巨大压力,薄弱部位必然被“突开”,瞬间里大量海水流失,海水堆积区域则形成负压,产生吞噬万物的陷阱。当陷阱的面积足够大时,刚好经过此地的船只就会失去浮力,陷进海洋深处。虽然“海底激流”在我国近海并不少见,但由于水浅、激流发生面积可能不会大、则陷阱也不会大。但是在深海地区或者大洋区域,如果具备潮流幅合的条件,可想而知,恰好路过的船只肯定在劫难逃。

在海底作业的潜艇一旦遇到“海底激流”突然爆发形成的陷阱,就会迅速下降数十米。如果,激流持续时间是短暂的,激流消失后,潜艇会慢慢自动上浮。但如果操纵者对“海底激流”现象尚缺乏足够的认识,极易犯操作大忌。很可能会错误地启动耗氧气极高的内燃机动力,以达到快速上浮的目的。这样就会导致,潜艇内供人生存的氧气在一两分钟内就会被耗尽,使人们还未来得及发出求救信号就窒息而亡。

那么,消失在海难中的船只,是否是“海底激流”造成的呢?尽管各种传说分析地头头是道,但终究不能自圆其说。一些学者认为尚不能到大洋的海难多发区域收集到足够数据来证明遇难船只是“海底激流”所为,但“海底激流”成因和过程分析,在逻辑上还是很合理的。也许有一天,安息在大洋深处的遇难船只会证明它们是如何壮烈牺牲的。

海洋巨蟒之谜

曾多次阻遏丹麦大军入侵英伦的英格兰国王阿尔弗雷德大帝,是公元9世纪智慧而博学的一位大帝,关于传说中的海洋巨蟒,他曾在他的羊皮纸簿中这样写道:“在深不可测的海底,北海巨妖正在沉睡,它已经沉睡了数个世纪,并将继续安枕在巨大的海虫身上。直到有一天,海虫的火焰将海底温暖,人和天使都将目睹,它带着怒吼从海底升起,海面上的一切都将毁于一旦。”

阿尔费雷德大帝在羊皮纸中所提到的北海巨妖,也就的北欧传说中至少有30米长的巨大海怪,或称海洋巨蟒。传说它们平时伏于海底,偶尔会浮上水面,有的水手会将它的庞大躯体误认为是一座小岛。这种海怪威力巨大,据说可以将一艘三桅战船拉入海底,因而说起这种海怪,人们总是毛骨悚然、谈之变色。那么这个看似言之有据的传说究竟是真是假呢?

一个叫索罗门·阿连的船长声称自己曾亲眼见过传说中的海洋怪兽,他说那是在1817年的8月,地点是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格洛斯特港海面上。他这样描述了当时的场景,“当时,像海洋巨蟒似的家伙在离港口约130米左右的地方游动。这个怪兽长约40米,身体粗得像半个啤酒桶,整个身子呈暗褐色,头部像响尾蛇,大小如同马头。它在海面上一会儿直游,一会儿绕圈游。它消失时,会笔直地钻入海底,过一会儿又从180米左右的海面上重新出现。”我们不能确定,他所说的到底是真是假,但是同一条船上的其他人也声称自己见到过巨蟒,那么这个人又是谁,他当时有看到了什么呢?

还见到过海洋巨蟒的人是和索罗门·阿连船长同一条船上的木匠马修和他的弟弟达尼埃尔及另一个伙伴,他们说他们遇到巨蟒市正乘坐一条小艇在海面上垂钓。马修之后回忆说:“我在怪兽距离小艇约20米左右时开了枪。我的枪很好,射击技术也不错,我瞄准了怪兽的头开枪,肯定是命中了。谁知,怪兽就在我开枪的同时,朝我们游来,没等靠近,就潜下水去,从小艇下钻过,在30多米远的地方重又浮出水面。奇怪的是,这只怪兽往下潜时并不像鱼类那样有幅度的往下游,而是做垂直方向的下沉。我是城里最好的枪手,我清楚地知道自己射中了目标,可是海洋巨蟒似乎根本就没受伤。当时,我们吓坏了,赶紧划小艇返回到船上。”如果说这条船上的人说的都是假的,可还有人声称也见过这样的场景。

时间精确到1851年1月13日的清晨,发现者所说当时航行在南太平洋马克萨斯群岛附近海面的美国捕鲸船“莫侬加海拉号”的一名海员,他在桅杆上瞭望时惊呼起来:“那是什么?从来没见过这种怪物!”船长希巴里闻讯奔上甲板,举起单筒望远镜向远处看去:“唔,那是海洋怪兽,快抓住它!”随即,从船上放下三条小艇,船长带着多名船员手执锋利的长矛、鱼叉,划着小艇向怪兽驶去。那只怪兽是个身长30多米的庞然大物,单单是颈部的粗细就有几米,而它身体最粗的部分竟达10米左右。该兽头部呈扁平状,有清晰的皱褶,背部为黑色,腹部则为暗褐色,中间有一条不宽的白色花纹。这只怪兽在海中游弋起来像一条大船,让大家都看的目瞪口呆。

当微小的小艇快靠近那只巨大的怪兽时,船长一声令下,十几只鱼叉、长矛立即向怪兽刺去,顿时,血水四溅,突然受伤的怪兽在大海里挣扎、翻滚,激起阵阵巨浪。船员们冒着生命危险,与怪兽殊死搏斗,最后怪兽终因寡不敌重,力竭身亡。船长将怪兽的头切下来,撒下盐榨油,竟榨出10桶像水一样清彻透明的油。让人感到遗憾的是,“莫侬加海拉号”在返航途中遭遇海难,说以向大家讲述这个奇遇的是幸存的几个。

1848年8月6日英国的战舰也经历过这样的海洋奇遇,当时的英国战舰“迪达尔斯号”从印度返回英国时途经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当从好望角向西驶去约500公里时,瞭望台上的实习水兵萨特里斯突然大叫了起来:“一只海洋怪兽正朝我们靠拢!”船长和水兵们急忙奔到甲板上,只见在距战舰约200米处,那只怪兽昂起头正朝着西南方向游去,这只怪兽仅露出水面的身体便长约20多米。当时的船长拿着望远镜仔细的观察了那只怪兽,并把当时发生的一切都详细的记载在当天的航海日志上,并亲手绘制了一张海洋怪兽的图像。

这种关于海洋怪兽的目击事件不仅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发生过多次,在濒临北极或者南极的海域也时有发生。1875年,一艘英国货船在距南极不远的洋面发现海洋巨蟒,当时,它正与一条巨鲸在搏斗。1877年,一艘豪华邮轮在格拉斯哥外海发现巨蟒,在距邮轮200多米的前方水域,巨蟒在回旋游弋。1910年,在临近南极海域,一头巨蟒还向一艘英国拖网渔轮发出攻击。1936年,在哥斯达黎加海域航行的定期班轮上,8名旅客和2名水手曾目击海洋巨蟒。1948年,在南太平洋航行的4名游客,看见的海洋怪兽不仅身长30多米,而且背上有好几个,在其他传说中的巨蟒身上没有见过的瘤状物。

有传言说在20世纪初,还有人还专门建造过一只特别的探险船,目的就是为了捕获传说得沸沸扬扬的海洋巨蟒。探险船上还装备了能吊起数吨重物的巨大吊钩,以及长达数千米的钢缆,同时船上还特别准备了12头活猪作为诱饵。可惜该船远赴大洋几经搜索,终因未遇海洋巨蟒而悻悻而归。迄今为止,人们对于这种海洋怪兽的底细还一无所知,它们的神秘身份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深海平顶山之谜

在神秘的海底世界,一直让人迷惑不解的要数平顶山了。平顶山的顶巅,就像是被刀削过一样那么的平坦,他的名字就是这么得来的。

二战时候,美国普林顿大学教授赫斯担任美海军舰长,曾对太平洋的深度进行过一些探测,每一次发现了从夏威夷到马里亚纳群岛一带四、五千米的深海海底耸立着许多平顶的山峰。以后的进一步测量证实,这些顶巅平坦的山峰,顶巅的直径约5海里,把周围的山角算在内,形成直径约九海里左右的高台,山腰最陡的地方倾斜约32度。再向下就形成了缓坡,并呈阶梯状,山顶约距海面2000米,这些情况是所有海底平顶山的共同特征。

这些海底平顶山分布在除了太阳和星星以外就看不见其他任何目标的太平洋海底。在这里,由于他们的形状独特,便成为了极为突出的海底航标。航行在这一带的船只,只要有一副反映海底平顶山分布位置和水深情况的海图使用方位仪和声波探测仪,就可准确的测定出船位。也正是这个原因,深海平顶山为现代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凡存在海底平顶山的地方,通常都是良好的天然渔场。因为当深层水流冲击深海平顶山时,便产生一种上升水流,深海里的营养物质随着上升的水流浮至浅层海面,海水中营养物质一多,就会糜集众多的浮游生物,从而吸引鱼群到这里来觅食,形成良好的渔场。这不禁让人们感到疑惑了,深海的平顶山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

让人惊叹的是,在太平洋西部靠近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海底平顶山的山顶上采集到了白垩纪的圆形鹅卵石,而在这平顶山的山麓下,采集的却是火山岩的岩石。其后不久,美国斯科利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彼得”号考察船,在北太平洋北部一座海底平顶山山麓同时发现了光滑浑圆的鹅卵石和全身布满小孔的火山浮石。这又让人们陷入了云里雾中,对山海平顶山的成因越发感到奇妙了。

据了解,这种鹅卵石只有在海岸附近岩石不断收到海浪冲击才有可能形成。从常识来判断,深海海底是没有条件形成这种鹅卵石的。那么,深海平顶山上的这些鹅卵石是从何而来的呢?人们不免对此提出了种种假设。有的说深海平顶山是由接近海面的环形珊瑚礁下沉形成的;有的说,深海平顶山是太古时期的环形礁下沉,又被海底沉积物填平其凹陷而形成的。可是这些假设对平顶山山顶和山麓的火山浮石,以及斜坡的阶梯状坡形这些不容忽视的重要特征,都未能给与科学的解释,因此无法令人信服。之后,又产生了海底平顶山是以往古火山形成的假设,这个假说现在已经成了板块学说的一部分。

直到今天为止,深海平顶山的成因一直是海洋地质学的重大研究课题。耸立在太平洋深海海底绵延数千里的奇特水下山脉,拔出数以百计的顶巅平坦的奇妙山峰,仅这一现象就使人感到非常神秘。但是要像真正揭开海底平顶山之谜,还有待科学家们今后的研究和探索!

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

在海洋上行驶的泰坦尼克号

在1912年4月12日这个平常的日子里却发生了人类航海史上最悲惨的一次大灾难——在这一天,英国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进行驶往北美洲的处女航行中不幸沉没,这次沉船事件造成1523人葬身大海,成为震惊世界的大航海灾难,但是这些年都过去了,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真正原因至今还是一个秘,并成为世人探索的焦点。

直到1985年,人们才在纽芬兰的附近海域发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残骸。随后大批探索者利用各种先进探索技术潜入冰冷黑暗的深海中,对泰坦尼克号进行细致的考察探索,企图揭示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然而,泰坦尼克号的船身已被厚厚的泥沙深深掩埋,人们无法从外观上,探查泰坦尼克号是否是因为冰山撞击造成的“创伤”,从而引发船体的沉船事件的。

到1996年8月,由几个国家的潜水专家、造船专家及海洋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深入泰坦尼克号的沉船海域进行实地的科研探测。不探则已,一探惊人。这次探测研究的结果完全推翻了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剧情。在《泰坦尼克号》的电影当中,泰坦尼克号这艘近275米的豪华客轮,是因为在纽芬兰附近的海域受到迎面漂来的冰山冲撞船体后,船身裂开了一个约92米长的裂缝后,大量的海水涌入船舱,从而致使其沉没的。但是这次的探测结果表明,泰坦尼克号并不是被迎面漂来的大冰山撞开一个大裂口而沉没的。这些科研探索人员利用声波探测仪找到了泰坦尼克号船体上的的“伤口”,但是其“伤口”并不是一个92米长的大“伤口”,而是6处小“伤口”,这6个“伤口”总的损坏面积仅有3.7米—4米。研究人员为了增强这种说法的可信度,还利用这些数据在计算机上模拟了泰坦尼克号船难的发生过程。其实,在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当时,设计该船的设计师爱德华·威尔丁就曾提出过很有可能是因为这种情况造成船体沉海的,但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很难接受,一艘造诣如此精良的巨轮因为只撞了6个小洞就沉没的说法,从而忽略了这个重要的证言。

泰坦尼克号的沉船很有可能是和其船体的钢板有很大关系。1992年,俄罗斯科学家约瑟夫麦克尼斯博士在文章中写道:“敲击声很脆的船体钢板,或许使人感到它可以在撞击下被分解成一块块,——实际上是从船的侧面被打开的口子。”美国科学家通过实践对船体钢板的研究也证实了以上说法的准确性。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制造船身的钢板中参杂了许多降低钢板硬度的硫磺夹杂物,这使得船体钢板变的非常脆。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在泰坦尼克号沉船的致命原因很有可能并不是因为冰山的撞击,而是因为冰山撞击来得太突然,加上轮船的速度稍快和船身钢板较脆才造成这一悲剧的发生。

虽然每一个研究结果听上去都有理有据,但是人们对其真正的沉船原因仍在进行着。2004年,一个耸人听闻的言论跳到全世界公众的面前,吸引了所有关心和不关心泰坦尼克号事件的人们的注意力。英国的罗宾·加迪诺和安德鲁·牛顿在接受英国电视台采访时,向大众披露了泰坦尼克号的沉船是一场阴谋的言论。他们称,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事件中并不是因为天灾,而是人祸!在1911年9月11日,即是在泰坦尼克号处女航的6个月前,泰坦尼克号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在离开南安普顿出海试航时,船舷被严重撞毁,勉强回航并停靠到了贝尔法斯特港。不幸的是,保险公司以碰撞事件的责任方是奥林匹克号为由拒绝赔偿,而奥林匹克号的修理费用异常昂贵,这使得白星轮船公司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中。更糟糕的是,如果6个月后泰坦尼克号不能按时起航,那么白星轮船公司将面临破产。于是白星轮船公司为了可以骗取巨额的保险金,所以把已经损坏的奥林匹克号伪装成泰坦尼克号,并安排了那场海。原本是安排在大西洋的冰山出没区演出这场沉船秀的,并安排了一艘加利福尼亚号的大客轮穿在那里接应,但是加利福尼亚号竟然搞错了泰坦尼克号的沉船位置和求救信号,没有及时赶到沉船地点进行抢救。加迪诺、牛顿和其他阴谋论者都认为主导这场海难的总幕后策划者就是白星轮船公司的主人,美国的超级富翁JP.摩根。

这种言论虽然是言之凿凿,石破天惊。但是却遭到了很多人的不屑,其中包括“英国泰坦尼克协会”的专家。“英国泰坦尼克协会”发言人斯蒂夫·里格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毫不怀疑,躺在北大西洋海底的船只正是泰坦尼克号。”

为了证实这种言论的真实性,“船只保险诈骗阴谋”论者列出了在发生船难的当时发生的种种疑点。第一,泰坦尼克号曾经突然改变处女航的航海路线,可能就是为了与加利福尼亚号进行会合;第二,在泰坦尼克号遭遇冰山的冲击后,有人看见大副默多克跑到高高的船桥上去,可能是为了寻找加利福尼亚号的踪迹,等待救援;第三,根据后来对泰坦尼克号内部物件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船员船舱里竟然没有一个双筒望远镜,这意味着监望员很难及时发现冰山的出现;第四,白星轮船公司的总裁JP.摩根本来也计划乘坐泰坦尼克号,但在起航前两天,他以身体不适为由取消了旅行,可是轮船沉没后两天,有人发现他正和法国情妇幽会,与他一起取消行程的共有55人,这些取消行程的人应该都是知晓“船只保险诈骗阴谋”的内幕者;第五,在对奥林匹克号伪装成泰坦尼克号的过程中,出现了偷工减料的现象,从沉船上发现的救生艇像筛子一样漏水的现象就可以证明;第六,也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点,从泰坦尼克号遗骸处打捞上来的3600多件物品中,没有一样东西上面刻着泰坦尼克的标记;第七,根据当时的航船记录显示,当时出现在大西洋上的加利福尼亚号除了工作人员和3000件羊毛衫和毯子外,并没有搭载一名乘客。

大西洋“幽灵船”的真相

如果说,对于天空,人们最感兴趣的是UFO,那么对于海洋,探秘者最感兴趣的则是“不明漂游船”,即幽灵船。最近,巴西一个家庭的奇遇引出的最新解释,却获得了世界上权威的幽灵船探秘机构的承认,在幽灵船探索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遗憾的是这家人为此却付出了惨痛代价。

海难惊遇“幽灵”船

居住在巴西南部罗特尔镇的桑罗是一艘远洋船的大副。妻子莉萨是中学教师。大儿子布拉齐15岁,小儿子摩尔8岁。2003年8月26日傍晚,一家人来到了南美洲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阿根廷港,租好了一艘远程游船。

翌晚,拥有驾驶执照的桑罗驾船出海。南大西洋的夜美丽神奇,这艘船配备了高性能的自动驾驶仪,它能依照卫星自动定位,桑罗准确做好设定后,离开了驾驶座,与妻子纵情歌舞。他们玩够了才上床,很快就进入甜美梦乡。忽然一声巨响,顿时一片漆黑。大家惊慌失措,桑罗冷静叫道:“赶快套好救生衣!”船舱大量进水,轮船迅速下沉。富有海难逃生知识的桑罗用水手绳将一家人都串起来后,大家才跳海。他们离船不远,“轰”的一声,船在晨光中沉没。他们的手机与海事电话都没在身上,无法求救。他们随着湍流,快速南漂。没多久,他们就觉得冷极了。他们正绝望时,发现远远的海平线出现一艘船。可是,当他们漂到离船尾仅数十米时,一再举手,尽力呼救,船上还是没有任何反应,这令他们大惑不解。他们发现船舷挂着一个绳梯,直达水面。他们顺绳梯来到甲板上,还是没见人影。桑罗发现,这艘“亚马逊”号是老式远洋捕鱼船。接着,他们来到海员休息舱,又来到驾驶舱。舱门敞开,同样空无一人。驾驶仪已经关闭。他们又来到了船长室。桑罗发现一本《航海日志》,让他吃惊的是,早在1976年8月2日,船就离开巴西的阿雷格里港,前往南大西洋海域捕捞。船长具有多年航海经验。桑罗浏览了一下《航海日志》,发现每一天记载的结尾都写着:“今日一切正常”。在最后一天即当年9月3日记载的结尾,船长还这样写:“出港至今,一直顺利。”桑罗突然感到,这是一艘传说中的幽灵船。

迷雾笼罩怪事出

桑罗带上抽屉里另一串钥匙,出了船长室,后来发现它们能打开全部船舱的门锁。他们看到,船上的食品储藏舱里蛛网层层,储存着大量早已腐烂或风干的食物。他们来到了电机舱,电闸早已关闭。桑罗小心翼翼地试推闸刀。一刹那,发电机启动,舱灯全都亮了!接着,他们又听到了隔壁轮机舱传来隆隆的机器声。他们进去一看,布满灰尘的机器竟还能运转!船越开越快。莉萨眼眶湿润:“我们有救了!”“太美妙啦!”然而,话音未落,仪器的指示灯全灭了。糟了!他们赶到电机舱,闻到了一股焦味。发电机已经烧掉了。“这样长时间没用,没仔细检测就启动,还能不烧掉?怪我太性急!”桑罗自责。这时,他们都觉得饿极了。然而,船上20多年前的食物,根本不能吃。怎么办?“我们可以捕鱼。”摩尔说。桑罗苦笑:“渔网全机动,怎么捕?”“船上有鱼竿与鱼钩,我们可以钓鱼。”摩尔不甘心。桑罗在食品储藏舱,找到一种紫色小飞虫当诱饵。没多久,果然钓上好几条他从未见过的鱼。他称它为“蓝眼鱼”。这下好了。他们来到厨房。油灶的储油盒中居然还有燃油。他们找到了火柴。没多久,鱼就煮好了。“我从来没吃过这样好吃的鱼!”摩尔边吃边说。饭后,夜色已浓。桑罗细看了天象后,非常不安。他知道,他们所处的海域已经超过南纬60度。这里渔业资源奇缺,有的海域根本没航线,有“大洋中的沙漠”之称。

悲剧连连撼人心

翌日,为了生存,他们还得钓鱼,可钓上来的竟然都是蓝眼鱼。桑罗在垂钓之余,再细读《航海日志》,上面的记录比较细致,有时还记录一些船员具体的生活情况。其中有“船员利亚被一种飞虫咬后,全身奇痒。他恨死了它们,将它们做鱼饵,居然钓上来一种从未见过的鱼。它的味道独特,非常鲜美”。根据文中的描绘,他确信这鱼就是蓝眼鱼,这虫就是紫虫。早上,他们醒来后,发现舱门大开,小摩尔不见了。大家一遍遍喊,嗓子喊哑了,还是没有回音。他们一遍遍找,找遍每一个角落,还是没他的踪影。大家都惊呆了。

这天,他们没有钓鱼,没有进食。晚上,他们一夜未眠。天亮前,桑罗才迷迷糊糊睡着了。一觉醒来,天色大亮。莉萨还没醒,大儿子却不见了。桑罗大惊,难道……他来不及细想,也不敢细想,就冲出了门。他来到甲板,转了一圈,空无一人。饭还要吃,鱼还得钓。鱼烧好后,妻子还没醒,他也觉得累了,上床睡了。一觉醒来,已是黄昏时分,妻子已经醒了。桑罗看着桌上的盘里没有鱼骨,便问:“为什么不吃?”“吃了条你不爱吃的鱼卵块,再也吃不下了。”莉萨说。桑罗想起,全家人除了他,都十分喜欢吃鱼卵。他又想起,前天吃饭时,锅中也有鱼卵块。当时莉萨说:“让摩尔吃。”摩尔边吃边笑:“味道太好啦!”昨天吃饭时,锅中仅有的一条鱼卵块让布拉齐吃了。突然,他想起什么,来到船长室,拿出《航海日志》,翻到最后一天记录。上面清楚写着:“今天,利亚钓上来许多这种鱼。鱼肚中多半有卵。鱼卵的味道更美。大家争着吃。”“从逻辑上推理,人员失踪很可能与吃这种鱼卵有关。”他想,“向妻子说清?不行,她早已经吃了,这只会让她徒增恐慌。怎么办?”他想了一会儿,拿定了主意。

晚上,他们照例早早上床,妻子照例到深夜才入睡。桑罗躺在她身边,似乎也睡熟了。然而,他并没有真睡。凌晨3时左右,莉萨轻轻起身下床,悄悄开门出去。桑罗偷偷尾随。借着灿烂的星光,桑罗看到莉萨表情漠然,如同睡着一样,可是眼中却闪出异样的神采。她步履缓慢,动作机械,如同木头人,可是越过障碍,却轻巧准确,让桑罗惊愕。他还是没有惊动她,仍然悄悄跟踪。莉萨又来到了船尾挂梯前,俯看大海:“太美妙了。我来了。”她边说边抬起脚,蹬上船舷,踏上挂梯。桑罗一跃而上,将她紧紧抱住。桑罗原以为,妻子一定会拼命挣扎。出人意料,她一动不动。桑罗将她拖上甲板,抱回船舱。

悲情求解终获救

早上,妻子醒来后一切正常,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桑罗好生奇怪,就将凌晨发生的怪事,原原本本告诉她。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莉萨的表情渐渐变化。听完后,她叫道:“我想起来了。昨夜睡熟后,我听到一个非常悦耳的声音轻轻对我说‘你看’。啊,我看到了一个奇异的世外桃源。我又听到‘跟我来,慢慢走,不要惊动别人’。我悄悄下床,出了门。在甲板上,我看到了天上飞着奇丽的鸟儿,地上撒着闪亮的珍宝,宛如人间天堂!欢乐的人们见到了我,齐声唤我。离开这里唯一的通道是船舷挂梯。我义无反顾,却被人抱住。那里的人说,‘明天再来吧。’”桑罗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妻子后说:“当时我就认定,失踪的原因是吃了鱼卵。为了能更准确完整地把握真实情况,我决定先不告诉你,悄悄进行全程观察。”“现在,我明白儿子怎样一步步走进大海了。”莉萨泪流满面。桑罗说:“为了揭示幽灵船之谜,我们捕一些有卵的鱼,供人研究。”莉萨揩干泪,答应了。

过了四五天,终于听到远处传来“呜呜”的船鸣声!桑罗夫妇不知哪里来的力气,冲到甲板上。来船放下小救生艇。几名船员上了亚马逊号。由于激动与饥饿,桑罗夫妇已经说不出多少话了。桑罗拿来“留言”:“请立即交给船长并给我们食物。”来船是巴西门罗卡海洋研究所的科学考察船内瓦号。船长是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埃米。听完桑罗说的,这名资深的科学考察家更为惊讶;“简直难以置信!”他带上摄像员与桑罗夫妇一起来到亚马逊号上,反复核实。埃米发现,“紫虫”其实是一种南美洲食腐大飞蚁。而那些鱼,他却认不得,不过,他终于相信它确实是一艘幽灵船,为了能获得更全面的资料,他要潜水员入水拍摄,潜水员发现船底积着一层厚厚的墨色藻体,详细拍摄后,他取了实样。

千古之谜得分解

内瓦号返回后,研究所很快与桑罗夫妇订立了共同研究的协议书。专家们认为,成功的关键是解开鱼卵的秘密。以埃米为首的专家组对三条“蓝眼鱼”进行仔细分析和反复比对,认定它们是南大西洋特有的一种珍稀鱼———欧文小星鲽的变种,他们运用尖端的高速离心分析器,从鱼卵中分离出一种特殊的生化物质,它能够让人产生强烈的“诱导性幻觉”。实验表明,人食用鱼卵约六到七小时后,会一步步走向美妙至极的幻觉世界。桑罗的设想得到了证实。然而,要证明亚马逊号因此成为幽灵船,还必须证明一个棘手的难题:无人驾驶的它在风云莫测的大西洋上漂流多年为什么没沉没?

一天,埃米在研究所超大型海图前,发现在桑罗一家人发现亚马逊号的海域现有一个普通海图上找不到的微型群岛———查理群岛。查资料后他得知,该群岛所属的岛屿无人居住,面积很小,相距不远,岛间海水不深,存在大量珊瑚礁,他又细查相关海域的天气资料后,作出了“合乎逻辑的推测”,翌日,他向研究所递交了报告。

2003年10月7日,埃米再次率领内瓦号,带上桑罗夫妇,来到查理群岛,小岛密布珊瑚礁,礁上发现大面积南大西洋马尾藻。埃米对桑罗说:“这种墨色的海藻繁殖力很强,在这里生长迅速,它们相互纠缠,韧性极好,密度极高。船桨一旦被缠,难以解脱。到了现场后,我发现这里的藻区达数百平方公里,即使风浪再大,亚马逊号也能安然无恙。然而海浪再小,总有冲击力。日积月累,最终将它推出藻区。出藻区后,亚马逊号又开始自由漂游,幸运地被您一家发现了。”桑罗连连点头,深为佩服。

回到研究所后,埃米又递交了研究报告,并将报告交给了总部设在圣保罗市的南大西洋幽灵船探索联合会,报告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兴趣,他们经过详细核查,发现70多年来南大西洋中有案可查的2000多艘幽灵船中,有100多艘船的船员突然蒸发的原因,极可能是食用欧文小星鲽的卵。该联合会的发言人说:“幽灵船的发现史与人类的航海史一样长久。千百年来,人类对幽灵船之谜作出了无数种猜想与假设,可是没有一种具有较强的合理性与说服力,桑罗夫妇与埃米教授取得的成果是至今为止覆盖面最大、科学性最强的一种解释,这在人类幽灵船探索史上值得一书。”

海底世界的未解之迷

奇异的海底世界

地球有71%的表面是海洋,辽阔的海洋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海洋是水循环的起始点,又是归宿点,它对于调节气候有巨大的作用;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和廉价的运输,是人类的一个巨大的能源宝库。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海洋的了解正日益深入,但神秘的海洋总以其博大幽深,吸引着人们对它的思索。在此,仅就海底地貌及其地质活动,谈谈几个未解之谜。

太平洋洋脊偏侧之谜从全球海底地貌图中可以看到,海底地貌最显著的特点是连绵不断的洋脊纵横贯通四大洋。根据海底扩张假说,洋脊两侧的扩张应是平衡的,大洋洋脊应位于大洋中央,但太平洋洋脊亦不在太平洋中央,而偏侧于太平洋的东南部,并在加利福尼亚半岛伸入了北美大陆西侧。显然,从加利福尼亚半岛至阿拉斯加这一段的火山、地震、山系等,难以用海底扩张假说解释其成因。那么,太平洋洋脊为什么偏侧一方?北美西部沿岸的山系、火山、地震等又是怎样形成的?这是有待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西太平洋洋底地貌复杂之谜由于太平洋洋脊偏侧于东南方,在太平洋东部形成了扩张性的海底地壳:东太平洋海隆。但在太平洋中西部广阔的洋底,地貌复杂,存在着一系列的岛弧、海沟、洋底火山山脉和被洋底山脉、岛弧分隔成的较小的洋盆等,看来并不完全像是由海底扩张所产生的洋底地貌,而更像是古泛大洋洋底的一部分。因为海底扩张所形成的地貌,除了海沟、岛弧、沿岸山脉外,大部分应是较为平坦的、从洋脊到海沟一定倾斜的海隆地貌。虽然有人试图对此作出解释,但未有较公认、一致的看法。

北冰洋的海底扩张是否仍在继续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的,又存在广阔的大陆架,有人把它看成是大西洋的一部分,即大西洋北部的一个巨大的“地中海”。虽然北冰洋也存在大洋中脊:北冰洋中脊(南森海岭),但在整个北冰洋地区,火山、地震活动是很微弱的。本人曾作过统计:从1900~1980年间,北纬70°以北只发生了40次6级以上的地震,一般认为是北极厚厚的冰盖阻止了地震的发生,本人认为至少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视,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赤道的离心力会使地球内部的能量向中、低纬度转移,从而削弱了两极地区的活动。而在南纬70°以南的地区,从1900~1980年也只记录到一次6级以上的地震。一般地说,任何快速自转的天体,其两极地区的活动均会受到削弱,太阳黑子活动主要发生在南北纬35°之间,亦可能与其快速自转有关。地球作为一个快速自转的天体,北冰洋的地震和海底扩张活动就不能不受到影响,从其地震、面积、无深海沟等情况判断,北冰洋的海底扩张即使没有停止,也是非常微弱的。

阿留申岛弧之谜阿留申岛弧是地震频繁的地区之一,令人感兴趣的是:阿留申岛弧向南弯曲,这种形状似乎显示有一种自北向南的力推动形成的,如史前冰川的推动等,另外,阿留申岛孤南侧的深海沟表明,太平洋的海底扩张对其它的作用是向北推进的,但从太平洋洋脊位置来看,太平洋洋脊伸入到北美大陆,南北向偏东分布,其扩张方向应是向西偏北,而不应向北,那么,阿留申海沟是如何形成的呢?

无震海岭与大陆平静山系的形成一般认为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大陆边缘的山脉是海底扩张运动的结果,它们的成因可得到较完美的解释。但在各大洋中,还存在着许多无震海岭,它们与大陆内部的一些平静、古老的山系一样,仍未得到较为公认的解释。美国有人提出所谓“热点说”,试图解释无震海岭的形成,他们认为热点处火山活动的源地固定于板块之下的地慢深处,当板块移过热点上面时,随着热点处岩浆不断喷发形成火山,就可以形成一列沿着板块运动方向的火山脊或火山链,即无震海岭。

南北半球地震不均衡本人曾对南北半球发生在1900年至1980年间6级及6级以上共7936次的地震作过统计,结果发现南北半球发生地震的次数是不均衡的:北半球共发生了4634次,南半球只发生了3277次,赤道发生了25次,北半球比南半球多四成以上。纵观世界火山、温泉分布图,亦可发现,北半球要比南半球多,这是什么原因?由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的不均衡特征,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海陆分布情况可能影响到地球内能的释放。我们知道,温泉、火山、地震都是地球释放内能的方式,来自地热流的研究给我们这样的启示:地热流是地球内能释放的最基本的形式,地球的内能通过地热流连续不断地经由地壳释放出来,地壳是地球内能释放的最主要障碍,由地壳均衡假说可知,大陆地壳远厚于大洋地壳,又据有关资料显示,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5千米,海洋地壳厚度仅为6千米。不难想象,地球的内能通过大陆地壳要比通过海洋地壳困难得多。由于北半球大陆板块面积比南半球要大,而南半球的大洋板块面积比北半球的要大,因此,北半球的内能更多地受阻于大陆板块,通过地热流释放出来的内能就要比南半球少一些,这些受阻的内能在大陆板块下面积聚,并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向中低纬转移,当这些能量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就可能冲破地壳,在一些地壳较薄弱的地带(如板块边缘)以火山、地震等形式释放出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南北半球各自释放的总内能应趋于均衡,即北半球通过地热流、温泉、火山、地震等形式释放出来的内能近似等于南半球通过地热流、温泉、火山、地震等形式释放出来的内能。由于北半球通过地热流释放的内能要比南半球少,其累积的能量就通过火山、地震、地热活动释放出来。这就是北半球为什么比南半球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我把这个推论称为南北半球内能释放均衡假说。

鲸鱼为什么会搁浅自杀

搁浅在沙滩上的鲸鱼

巨头鲸是一种喜欢集体活动的鲸鱼。在众多的“自然之谜”中,鲸鱼的“自杀悲剧”无疑是最悲惨最牵动人心的一幕。10月26日,野生动植物管理人员说,在24小时内,近140头巨头鲸先后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海滩集体搁浅。先是60头巨头鲸冲向沙滩,几小时后,又有80头巨头鲸在同一地点搁浅死亡。由于鲸鱼搁浅地点很难抵达,救援人员只能将几头鲸鱼送回大海。

塔斯马尼亚岛素以优美风景和宜人气候闻名于世,但几乎每年这里都会发生大批鲸鱼搁浅死亡的事情。据统计,过去80年间,此地共发生过300余起鲸鱼“集体自杀”悲剧。用澳洲媒体的话说,塔斯马尼亚就像是鲸鱼群公认的墓地。但科学家们至今不能确定,为什么鲸鱼选择这里作为生命的归宿?世代栖息在大海里的鲸群为什么会突然之间一反常态冲向海滩,它们真的在上演“集体自杀”的悲剧吗?

鲸鱼为什么会搁浅乃至自杀,对其原因众说纷纭,但各种说法大多与它的回声定位系统有关。同海豚相似,鲸辨别方向并不是靠它的眼睛。鲸的眼睛与它的身体是极不相称的,一条巨鲸的眼睛只有一个小西瓜那样大,而且视力极度退化,一般只能看到17m以内的物体。一条巨大的鲸还不能看到自己的身体那么远。那鲸又依靠什么来测物、觅食和导航呢?原来,鲸具有一种天赋的高灵敏度的回声测距本领。它们能发射出频率范围极广的超声波,这种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即反射回来,形成回声。鲸就根据这种超声波的往返时间来准确地判断自己与障碍物的距离,定位的误差一般很小。

对鲸鱼搁浅“自杀”现象有一种说法是:鲸鱼为了追食鱼群而游进海湾,当鲸鱼游近海边,向着有较大斜坡的海滩发射超声波时,回声往往误差很大,甚至完全接受不到回声,鲸鱼因此迷失方向,从而酿成丧身之祸。

环境污染也曾被认为是造成鲸鱼搁浅的原因。因为那些使海水污染的化学物质,可能扰乱了鲸鱼的感觉。

法国拉罗谢尔海洋哺乳类动物研究中心的副主任科列德博士认为,每条健康的鲸鱼都拥有能在海洋深处定向、定标的发达的定位系统,而军舰声呐和回声控测仪所发出的声波及水下爆炸的噪音,会使鲸鱼的回声定位系统发生紊乱,这是导致鲸鱼集体冲上海滩自杀的主要原因。

另一些科学家通过对数条冲进海滩搁浅自杀的鲸鱼解剖后发现,绝大多数死鲸的气腔两面红肿病变,因此认为,导致鲸鱼搁浅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其定位系统发生病变,使它丧失了定向、定位的能力。由于鲸鱼是恋群动物,如果有一条鲸鱼冲进海滩而搁浅,那么其余的就会奋不顾身地跟上去,以致接二连三地搁浅,形成集体自杀的惨剧。

人们在为鲸鱼惨死扼腕痛惜的同时,对它们不合常理的古怪行为也感到困惑不解。传统观点认为,鲸鱼在追捕食物时,无意中陷入了海岸上的沙滩。但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得出了很多不同的结论。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许多搁浅致死的抹香鲸的骨骼都出现了骨头坏死现象。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它们浮上海面的过程过快。抹香鲸能潜到水下3200多m深的地方捕食。如果它们突然迅速浮上浅海,体液中的氮气就会涌出形成气泡。如果气泡纠结在组织中压迫神经,就会阻塞毛细血管,导致其肌肉缺氧。抹香鲸“自杀”很可能是他们觅食时升水过急而付出的代价。

日本学者岩田久人在搁浅致死的动物尸体中检测到了高浓度的三丁基锡、三苯基锡等有机锡毒物。这些毒物来自于航海公司每年在船底涂刷的涂料。他认为,鲸鱼或海豚喜欢沿着船舶航线游戏追闹,它们的神经系统和内脏首当其冲受到溶于水中的有机锡涂料的毒害,辨别方向的功能遭摧毁,从而搁浅身亡。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达琳·凯顿在对巴哈马群岛的殉难鲸鱼做尸体解剖时发现,这些鲸鱼的内耳普遍有出血现象。他认为这极有可能是美国海军舰艇上使用的大功率声呐,造成鲸群丧失辨别方向的能力。

阿根廷学者对发生于1997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海岸约300头鲸鱼集体自杀事件分析后认为,当时太阳黑子的强烈活动引起了地磁场异常,发生了“地磁暴”,这破坏了正在洄游的鲸鱼的回波定位系统,令其犯下“方向性”的错误。

美国一位地质生物学家发现,鲸鱼自杀的地点大多在地磁场较弱的地区。他认为,鲸鱼通常是顺着地磁场的磁力线方向游动的,而进入地磁场异常区的鲸鱼,往往还未反应过来就搁浅到沙滩上。

百慕大魔鬼三角真的存在吗

表面上风平浪静的百慕大三角地区

据说“百慕大魔鬼三角”那是一个很神秘的地带,常常会有船只和飞机在那里莫名其妙地失踪。经过多种文章和书籍的渲染,这里说法越传越神,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还有某些权威的百科书上也是那么说,比如《辞海》在“百慕大”这个条目里就说:百慕大群岛周围海域常有船舶、飞机失踪,被称为“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那这究竟是什么地方,是否存在,你知道吗?

这是一块位于马尾藻海的广阔的海域,它像一个巨大的等边三角形,每边长约2000公里。这个巨大的等边三角形顶点就是在百慕大群岛,底边的两端分别在佛罗里达海峡和波多黎各岛附近。在这个三角海区中,经常会出现船只沉没,船员失踪的现象;有的时候,经此上空飞行的飞机也会突然失事,但却找不到任何残片痕迹。所以,人们把这个海区称为“魔鬼三角”,这片海域既让人望而生畏,却又带着一些神秘色彩,让人对它充满了好奇。

早在19世纪,就出现了有船只在这里消失的例子。1874年,从美国纽约港开出的“玛丽·塞勒斯特”号海轮,经过这个海区时,突然失事。但过了一个多月,人们又发现这艘船漂浮在海上,船上却空无一人。那个时候,人们对百慕大群岛还不是特别的了解,那次的时间人们也是当作是一般的事故。

1945年12月哦日,美国第十九飞行队的队长泰勒上尉带领人14名飞行员,驾驶着5架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从佛罗里达州的劳德代尔堡机场起飞,进行飞行训练。泰勒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有着在空中飞行2599小时的飞行记录,他的飞行技术对完成这样的训练任务应该是根本不成问题的。但当飞行的机群越过巴哈马群岛上空时,基地突然收到了泰勒上尉的呼叫:“我的罗盘失灵了!”,“我在不连接的陆地上空!”以后两个小时,无线电通信系统断断续续,但是还能显示出他们大致是向北和向东飞。下午4点,指挥部收到泰勒上尉的呼叫:“我弄不清自位置,我不知在什么地方。”接着电波讯号越来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指挥部感到这事不大对头,立即派一架水上飞机起飞搜索。半小时后,一艘油轮上的人看见一团火焰,那架水上飞机坠落了。

在短短的6个小时,6架飞机,15位飞行员一下子都不见了。他们消失得莫名其妙。这件事使美国当局受到极大的震动,军方决心查个水落石出。次日,在广达600万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出动了300架飞机和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21艘舰艇,进行了最大规模的搜索。搜索范围从百慕大到墨西哥湾的每一处海面,时间达5天之久,可仍没能找到那六架飞机的踪影。

1872年,在亚速尔群岛以西的海面上,又有人发现叫“玛丽亚·米列斯特”的双桅船在海上漂流,船上摆放着新鲜的水果、食物,甚至半杯咖啡还没喝完,而船内空无一人。

1935年,意在利藉货轮“莱克斯”号的水手们眼看着美国荞帆船“拉达荷马”号一点点的海浪知没。但5天后,他们又亲眼看到这艘帆船居然又漂浮在海面上。水手们简直不敢相信自眼睛,即使是他们连同被救起的“拉达荷马”号船员一起跳到这艘船上,他们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白日梦。

另一个突出事例是装载着锰矿的美国海军辅助船“独眼神”号在1918年3月失踪,这艘巨型货轮拥有309名水手,并有着当时良好的无线电设备,竟没有发出任何呼救讯号就无影无踪。1951年,巴西一架水上飞机在搜寻他们一艘在这片海域失踪军舰时,发现百慕大海域的水面下有一个庞大的黑色物体,正以惊人的速度掠过。

1977年2月,有人驾驶私人水上飞机飞过百慕大海域,发现罗盘指针偏离了几十度,正在吃饭的人发现盘子里的刀叉都变弯了。飞离这里后,他们还发现录音机磁带里录下了强烈的噪音。

美国海难救助公司的一位船长说,有一次他乘船途经百慕大海域时,船上的罗盘指针突然猛烈摆动,正在运转的柴油机功率突然消失,浊浪滔天,船的四周都是大雾。他命令轮机手全速前进,终于冲出大雾。但这片海域外的海浪并不大,也没有雾。他说,这未见过这种怪事。百慕大三角发生的事件,引起了各国科学家和有关方面的注意。人们对此提出了种种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百慕大海底有巨大的磁场,因此会造成罗盘失灵。1943年,一位名叫裘萨的博士曾在美国海军配合下作了一次实验,以两台磁力发生机输出十几榈的磁力。磁力发生机开机后,船体周围涌起绿色烟雾,船和人都受到了某种刺激,有些人经治疗恢复正常,事后裘萨却自杀而死。因此结果也就不了了之。

有人认为百慕大区域有着类似宇宙黑洞的现象。但“黑洞”是在太空中的一种状态,在地球上否有黑洞,还有待于证明。有人认为百慕大海域海底有一股与海面潮流发生冲突时,就会造成海上事故,但这股海底的潜流又是怎样形成的此也没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此外,还有次声破坏论、空气湍流论等种种说法,但这些解释也都是一种假说,既缺乏足够的依据,也未能为人们普遍接受。

1979年,美国和法国科学家组织的联合考察组,在百慕大海域的海底发现一个巨大的水下金字塔。根据美国迈阿密博物馆名誉馆长查尔斯·柏里兹派人拍下的照片,可以看到这个水下金字塔比埃及大金字塔还要巨大。塔身上有两个黑洞,海水高速从洞中穿过。

水下金字塔的发现,使百慕大三角谜变得更为神秘莫测,它到底是人造的还是自然形成的?它与百慕大海域连续发生的海难和空难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有待于人们的进一步探讨。百慕大这个黑洞,至今还没有看见底。

根据不完全统计结果显示,在“魔鬼三角”失事的船只达100艘以上,飞机30架以上,失踪人数1000人以上,而且大多数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但是什么原因导致在百慕大群岛发生这种奇怪的现象呢?为了揭开“魔鬼三角”的神秘面纱,科学家们纷纷冒险前往该海域进行考察。

多年来,人们对这次事件传说纷纭,百慕三海域也就随着这次事件的披露而出了名。然而,该地区无法解释的船只或飞机失踪事件,可以追溯到一9世纪中叶。

在科学界,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个海区的海底地貌特别复杂,这里有巨大深陷的北美海盆,有面积广阔的百慕大海台,有巴哈马群岛及其周围遍布的珊瑚岛礁,也有波多黎各深邃的海沟,而且海底火山,地震频繁,就是引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里是灾害性的飓风发源地,变幻莫测的气流、龙卷风和暴风雨,波涛汹涌的流海,墨西哥湾流与中层逆流,强力旋转和涡旋等复杂的海流,这些原因可能是导致各种事故发生的原因。也有的人认为是海浪和风暴产生的次声波产生的巨大的破坏力。关于“魔鬼三角”形成的原因很多,但莫衷一是。

近几年来,有科学工作者声称“魔鬼三角”的神秘面纱已经被揭开。他们认为,“魔鬼三角”之谜与外界太空中的所谓黑洞有关。黑洞是指一些死亡的星,它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将从此地经过的船只和飞机“吸”了进去。当然,也有许多人认为根本就没有神秘三角的存在,因为从这里经过的船只和飞机也有的安然无恙的返回,发生的事故也是偶然的。

近几十年来,百慕大三角已经被开发生成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此地度假。当然这一带还是会有航海事故发生,但是也不是因为一些媒体“百慕大魔鬼三角”所解释的恐怖现象,这些事故是自然或者认为情况导致的。关于“魔鬼三角”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解释,这还是需要后人们努力地去徐徐揭开它的面纱。